工科研究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6:27: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科研究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論文模式
當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中,研究生培養方式已分為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兩種類型。基于工程實際的切實需要,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正在快速發展,將成為今后專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這對工科專業研究生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工作。因此,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論文選題、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均與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有所不同。因此對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和論文選題進行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確要求要進一步推動研究生教育類型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模式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模式的轉變,加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每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數都在50萬人左右,其中專業學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從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趨勢來看,大量畢業生特別是工科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走向社會實際的工作領域。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在基礎理論、整體素質、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規劃,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專業領域工程研究、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二、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論文選題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培養模式,培養過程不能完全照搬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需要把握好諸多環節。在培養過程中,應根據各專業實際情況,設置相關課程,加強基本技能培訓,特別要加強工程領域的實踐環節。對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核、課題研究、論文寫作與答辯等都要有不同于學術性研究生的培養內容。其中學位論文選題作為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核心環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背景和發展方向,科學選題,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內容。選題的質量和方向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就業前景。如果選題沒有新意,那么論文寫作內容也只是重復前人的工作。同樣,選題如果脫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際,研究內容太理論化,那么也就無法達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預期目標。因此,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碩士論文的選題,要從提升實踐創造能力的觀點和視角來思考,選題既要考慮到科學性、先進性,也要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和目標要求,確定具有一定難度的實用性課題;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實踐驗證;選題應為本學科、專業或工程實際等方面具有實現該課題的基本物質條件,并經過努力能按期完成。
三、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模式研究
1.論文選題范圍
一般情況下,研究生論文選題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導師已有課題確定選題。依據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選題,在研究經費、實驗條件等方面都有較好的保障,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導師的科研工作相融合,為學生順利完成論文提供較好的研究條件。二是結合工程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從工程實踐中提出研究課題是專業學位研究生選題的重要來源之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決工程實踐的現實問題,學生在深入實踐、廣做調研的基礎上,能夠確定現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作為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在提升自己理論水平的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為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三是與企業聯合培養確定論文題目。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是現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一種重要模式。選擇企業亟須解決的技術難題作為論文選題,這種選題不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會設計、研究與實際制作,培養他們從事科研、學習的基本素質和開創性的科研能力。
2.論文選題模式
從生產實際出發,工科專業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研究類學位論文,如應用研究論文,也可以是設計類和產品開發類論文,如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等,還可以是針對某個工程領域的軟科學論文,如調查研究報告、工程管理論文等。根據多年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體會,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具體可從五個方面進行選題。
(1)產品設計研發類論文。研究內容來源于生產實際的新產品研發、關鍵部件研發以及對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引進消化和再研發,包括各種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要求遵循產品研發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學、規范、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發產品。產品達到行業規范要求,滿足相應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性能先進,有一定實用價值。
(2)工程設計類論文。該類題目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與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裝備及其工藝等進行設計研究。要求按照工程類設計規范必備的輔技術文件,包括工程項目概況、所遵循的規范標準、技術經濟指標等。綜合運用工程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等對設計對象進行分析研究。
(3)工程應用類論文。該類題目直接來源于工程領域實際問題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綜合運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應用性研究。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實驗方案合理,數據翔實準確,分析過程嚴謹。研究成果能解決特定工程實際問題,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
(4)工程項目管理類論文。該類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工程任務,可以研究專業領域的各職能管理問題,也可以涉及專業領域的各方面技術管理問題等。能夠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工程項目管理問題研究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并具可執行性。
(5)調研類論文。該類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工程和技術命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提出命題,發現本質,找出規律,給出結論,并針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調研的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給出明確的調研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
篇2
[關鍵詞] 工科研究生 科研能力 提升路徑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日益增大,研究生培養條件也得到了逐步改善,研究生教育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卻存在諸多不不如人意之處,主要體現在工科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不足、論文水平不高、科研素質有限等方面。這些現象的形成與學校的招生、課程設置、科研環境,以及導師能力、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是,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質需要和內在要求,所以,高校應積極應對,加強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二、提升工科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幾大路徑
科研能力既屬于管理學的范疇也屬于教育學范疇。在質量管理領域以及教育領域,質量管理理念強調質量和效率,而教育理念強調如何定位教育。結合質量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來定義科研能力結構,將科研能力主要分為科研規劃能力、資料分析能力、科研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等板塊構成。
本人結合自身所在的專業,對工科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課程設置上增設科研方法訓練的內容
當前,很多高校工科院系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設置還只是限于傳統的理論課程,沒有專門針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開設專門的課程。對科研方法的掌握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途徑。教給研究生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意識和智慧,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點。在工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上,增設科研方法系列課程,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科研方法系列課程的開設,形式多樣,不拘泥于傳統的課程形式,可以通過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學校科研管理的老師、期刊編輯、圖書館館員等各領域專業人士開設各種專題講座,內容可以包含文獻綜述寫作、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書的撰寫、科學研究方法介紹、中英文專業文獻檢索等等。新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課程的同時,研究生通過查閱文獻,獨立選題,進行科研設計,嘗試撰寫各種面向研究生的課題申報書等系列科研方法課程的學習,為今后有效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2.加強對學生學位論文寫作的指導
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科研能力的高低。論文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生訓練和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是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搜集和處理資料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綜合體現。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論文寫作,可以培養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所以學校要特別重視和加強對研究生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完成工作。
在初步確定選題的基礎上,導師應首先從文獻資料的搜集、文獻的閱讀、文獻的管理、利用等方面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在掌握充足文獻的基礎上,進而指導學生進行論文框架的設計,論文的章節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邏輯聯系,應當在正式寫作之前,對章節布局進行大體設置,使之結構合理,以防止盲目寫作、偏離主題的現象發生;工科碩士研究生的實驗驗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導師應在實驗的設計、綜合處理與操作等方面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教會學生獨立開展實驗并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研實踐活動
鼓勵研究生參加學術研討會。研究生在校期間,如果能參加一次全省性、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并提交會議論文,對于研究生而言將是一次很好地鍛煉。參加學術研討會是開闊研究生學術視野,了解學科發展前沿,掌握最新專業知識的捷徑,導師應力所能及地為學生提供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的機會。
鼓勵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日益成為高校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一項主導性活動,能發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科研創新意識。導師應起到應有的指導性作用,帶領研究生積極參加挑戰杯項目,以提升其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行動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申報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為了鼓勵研究生學術創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多高校都劃撥了專項經費成立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接受在校全日制二年級研究生和一年級研究生的申報。研究生通過學校創新基金項目的資助,可以大大提高科研創新的熱情,并借助這一平臺取得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關涉到整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步調的快慢,各個高校必須將培養具有較高科研素質人才的教育思路貫徹到研究生教育實踐的各個環節。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提出要從課程設置、導師指導力度、為研究生提供各種科研實踐的條件等多方面進行優化與整合,切實有效地推進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促進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學淵: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探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王淑翠,郭清,劉樂,孫鸝,李宇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機制創新和實踐探索[J]. 醫學教育探索,2010(4).
[3]翁凌燕:淺談理工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J]. 中國電力教育,2009(9).
[4]阮利; 肖利民; 祝明發: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0(13).
[5]孟萬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要素的調查研究及啟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1(11).
[6]章曉莉: 基于科研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7).
[8] 瞿海東, 陳慰浙: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結構及其差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01).
[9]王曉光,徐軍:工科研究生科研實驗能力評價數學模型[J]. 理 工 高 教 研 究,2006(3)。
[10]胡忠舉,劉文輝:堅持“導-研-本”路線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8).
篇3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改革;創新
通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我們看到中國現行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的專業設置及其培養目標均緊密地結合生產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這一問題,為了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了新的專業目錄。重新調整后的專業,有利于較寬口徑培養研究生,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加強了學科建設,保持和發展了學科優勢和特色,保證和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本課題組以本校化學工業研究生的培養為例,積極探了一種新的培養模式。
一、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
研究生的培養教學方式是首要方面,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鼓勵研究生任課教師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改革,逐步推行研究型的教學方式。開設系列的研究型課程培訓班和前沿特色學術講座。構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多樣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注重采用“互動式”“討論式”“研究式”“質疑式”教學方法。逐步形成“教研交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地位上,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的焦點由關注教師怎樣教轉到關注研究生怎樣學上來,使研究生對學習本身感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讓研究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的信息傳輸上,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在教學管理方式上,從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轉變為以研究生自我控制為主。
二、組建團隊和梯隊,變“單人指導”為“團隊指導”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為了更好地進行研究生指導工作,組建 “化工工藝”學科研究生指導團隊,吸收部分副教授和講師形成研究生培養梯隊。教授專業特長各有側重,集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年齡結構合理、特長優勢互補、專業知識強強聯合的團體,為研究生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爭取獲得科研獎勵,申請專利。
三、建立完善團隊研究生研討會制度
將研究生討論會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打破導師界限、年級界限和專業界限,由多位導師組成研究生指導團隊,共同公開組織定期研究生研討會。定期布置專人進行專題講座,報告要求做成PTT 格式,事先將演講稿用電子郵件發給所有與會人員,以便讓大家有準備地進行探討,交流心得體會,學習相關專業發展新動向。通過專題講座和研討,不僅使每一個研究生得到準備專題講座文稿、演講的鍛煉機會,還促進了研究生自主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的能力,開闊了研究生的視野,營造了啟迪智慧,提高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學術研究氛圍。
四、指導研究生參與教學工作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指導研究生參與本科生教學工作,如幫助導師批改作業、輔導質疑、實驗指導、輔導本科生畢業設計,積極承擔成教教學工作等。通過各教學環節的實際鍛煉,從而提高研究生系統學習的能力。
五、引導研究生發表高質量論文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反省不斷進步的過程, 學術總結也一樣,總結有利于及時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有利于對自己的計劃進行規劃,總結給了人努力工作的動力,培養了人思考的習慣,使工作更有效率,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引導研究生及時總結科研工作,對撰寫高質量論文,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向核心期刊投稿有極大的幫助。
六、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嚴把論文質量關
研究生論文選題嚴把關。注重研究生小論文和大論文選題的把關與指導。要求研究生從研一開始有目的地進行學習,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和科研項目提出一些研究題目,在滿足研究生培養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時,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對研究生論文選題進行有針對性、有特色的指導,以便促進研究生個性發展。要求研究生論文盡可能地保持連續性,突出專業特色,把握本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立足于較高的起點和學科發展的前沿,結合實際應用,使研究內容盡可能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強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及監控制度建設,科學把握和堅持研究生培養質量標準;采取學位論文原始資料審核制度,確保學位論文的原創性和真實性;三年內爭取獲得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七、建立畢業生跟蹤制度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理解、和睦相處,人們追求事業上的成功,需要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際關系歸根結底是一種社會關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人際關系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對畢業研究生進行全程跟蹤調研,加強與畢業研究生的聯系,了解研究生畢業后的去向、工作現狀,對學校工作的建議與要求,以便及時調整后繼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而且有利于研究生校友間的聯系與合作。
八、加強學術活動建設,促進研究生學術交流
沒有大環境的熏陶,沒有親身參與、親眼所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研究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是很難激發的。參與性的、面對面交流的效果遠非查閱文獻所能企及。實際參與、在交流會上發言,即是對一個人研究素養的鍛煉,也是對他本人的一種肯定。—個人獲得被承認的尊嚴。對于一個真正有心從事科研的人而言,獲得承認是個人最大的尊嚴。參與國家、國際級別的學術會議,同樣可以使學生發揮最大的創造力。因為,只有最新的、最前沿的、最有創見的研究才會被允許在會上交流、演講,過時、平庸的想法會被拒絕。另外,作為參會者,可以了解到別人目前這幾個月正在做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階段性成果,進而反思自己的研究和別人的相比有何優缺點,是否已被別人證實過?支持研究生積極參加各類學術交流與創新活動,開展研究生學術沙龍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開展研究生國內訪學,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學術交流。
九、結束語
研究生的教育是大學本科教育的延續,存在著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和改革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在高校的管理和研究生的培養中擁有廣闊的應用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徐亞清.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協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 河北工業大學 2009.
[2]余峰. 基于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09 .
[3]孟潔. 中國研究生招生制度變革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10 .
[4]彭靜. 我國工科類研究生培養資源重組研究[D]. 西南大學 2006 .
篇4
和普通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碩士的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顯得較為薄弱,科技論文數量和質量都不是很理想,相當數量的科技論文只注重于現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總結,沒有對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不少論文由于與實踐相脫離,缺少實驗數據和結果,針對性不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模式不利于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
專業碩士要求畢業后能夠承擔生產、研發、技術服務等的一線工作,與傳統的純學術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上更著重于聯合企業生產研發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因此,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就要求增多實踐實習類教學。以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為例,他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工廠或企業中度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必然會減少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時間和能力。
2.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重視不夠
目前高校雖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但課程主要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及內容,學生只能學到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缺乏基礎載體,對于給定的研究對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還是無從知曉。而且,高校在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方面結合得還不夠,學生不能很好地將實踐成果如實驗數據等歸納整理到科技論文中去。
3.學生寫作能力差,主動性不強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寫作水平較低,面對科技論文感到壓力很大,往往帶著強烈的排斥情緒去完成寫作,更提不上主動地開展科學問題研究。不少研究生對科技論文、研究報告甚至畢業設計都采取應付的態度,缺乏創新思維和能力。學生還存在實踐過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能很好地閱讀和理解英文文獻等問題。
4.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進行科技論文的創作,需要大量的寫作經驗和素材。科技論文寫作活動的開展,如開放高水平科研平臺資源,開展交叉學科學術交流,定期開展課題組科研報告,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做學術交流等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能夠鍛煉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取并分析科研資源和綜合運用科研知識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這方面的培養主要停留在理論課程方面,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二、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其知識構成既要專業又要全面。加強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筆者從專業碩士的特點入手,針對這個新生的研究生群體探索和歸納了如下幾點提高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舉措:
1.提高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的重視
首先,我國現有的針對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高校各級領導和老師應從制度上重視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采取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管理和監督機制來保證論文寫作質量。其次,我國目前研究生教育實行導師制,導師在提高研究生論文寫作水平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打造優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增強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使命感,聘請具有豐富寫作經驗的老師授課。最后,高校應重視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教學,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建設國際化的課程體系,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注重寫作課程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2.優化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
傳統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主要在理論層面,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可以通過結合寫作理論課和寫作實踐課來達到優化寫作教學的目的。在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內容、要求和創作思路外,還應做到:(1)向學生介紹和演示常用的論文檢索方法。例如對材料工程碩士而言,要使學生學會利用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學術搜索等檢索資源查詢文獻。(2)向學生介紹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專業詞匯和關鍵詞,以利于學生檢索和閱讀文獻。(3)教會學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數據處理軟件,現場演示,增加學生學習的好奇感和積極性,讓學生學會軟件的實際操作。(4)舉例說明寫作過程,在學生心中確立參照,激發其寫作的動力。(5)實時以作業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進行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以撰寫綜述類論文的方式對學生的課程掌握程度進行考查。
3.建設科研平臺、舉辦科研活動
科研平臺和科研活動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有力手段。為此,各高校應注重科研平臺的建設,如開設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成立專項創新基金用于學生科技立項及科學研究,讓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實驗,以及通過校企結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創新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論文寫作條件。學生在各種科研平臺的有力推動下可以將其科研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結合項目內容撰寫科技論文。同時,高校應注重創造有利于學生科技發展的學術研討氛圍,利用科研活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強化研究生課外訓練,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學術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科研競賽等,使學生掌握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動態,充實專業知識。此外,高校應完善研究生創新激勵機制,可設立科研基金對研究生科技論文等科研成果給予獎勵,轉化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提高學生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4.聯合實踐教學與科技論文寫作教學
科研實驗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的開展能夠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旨在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踐活動,把課內教學、課外科學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較快地承擔起企業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等的實際一線工作,這就要求其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的比例要高于傳統的研究生教學。針對專業碩士的這一特點,應強化學生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系統地構建聯合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來提高專業碩士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容和實現方法。首先,需要學校重充分利用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結合國內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實踐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利用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來推動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需要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增強研究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用科技論文的創作思維去進行科研實踐活動,也能將實踐中的收獲運用到科技論文的創作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慶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碩士,學校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培養模式上實行校內和企業雙導師制,已與華益機械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鋁業(重慶)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永紅機械公司、成量集團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議。課程體系上,學校為突出專業碩士特色,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群,開設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納米材料與器件和薄膜材料四個研究方向。學校還實施專項基金,設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創新基金”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科研。既利用現有實驗室條件,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基于以上優勢并通過研究生的寫作課程教學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我校專業碩士近兩年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了科技論文十余篇,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三、結語
篇5
論文關鍵詞:研究生培養;導師制;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培養出大量高精尖人才。但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如一些導師所帶研究生數量過多,師生交流不夠充分,導師自身素質與教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導師過分依賴,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等。這些問題引起教育部門的關注。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點指出,要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本文擬從導師和研究生兩個方面對當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歸納,并對今后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試談一點粗淺的看法,希望對我國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有所助益。
一、我國研究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1.從導師方面來看
(1)所帶研究生數量偏多。調查數據顯示,15.7%的研究生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導師本身既有科研任務、研究課題,有的還承擔教學任務或行政工作,造成導師負擔過重,體力和精力跟不上,無暇顧及研究生。2011年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年齡在61~65歲的研究生指導教師為6666人,66歲及66歲以上的為5061人。每年有大量研究生指導教師退休,這需大量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來填補,而由一名研究生成長為一名年輕導師需幾年的時間,傳統的“手把手,師傅帶徒弟”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難以造就出大批高質量的研究生,勢必要求導師制進行改革和完善。
(2)對研究生指導較少。研究生導師的指導對研究生的成長有重要作用,但有的導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導師對研究生疏于指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指出,目前研究生很多幾乎是處于“放羊”狀態:“師生之間一兩個星期見一面,而有的要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能上一次課。有的導師忙于自己‘賺外快’和‘做學問’,無暇顧及研究生的學習情況,有的甚至導師與學生‘老死不相往來’。”這種情況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科研、行政、校外活動較多或長期在國外,對研究生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管理,對研究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另外,并不是指導教師沒有能力指導研究生,而是認為既然已經是研究生了,應培養其獨立研究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論文課題就應該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教師不必過問和指導。導師制中導師的指導很重要,通過個別談話或小組交流,導師可了解學生的特長愛好、思想動向、學術傾向,以便及時予以指正,減少學生學習上的盲目性,學生也可在導師的言傳身教中養成謙虛謹慎的作風,培養寬廣無私的胸懷、樂于助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精神、團隊精神,還可實現教學相長。
(3)導師自身素質和教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導師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但如上所述,有的導師責任心不強、師德不高,出現“導師不導”的現象。同時,也有的導師業務素質不高、基礎知識不甚扎實、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思維,還有的導師不能正確對待科研成果的歸屬、名利、研究生的培養與科研協作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銘銘在近作《想象的異邦》中剽竊美國人類學家哈維蘭1987年出版的《當代人類學》,在學術界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不僅是研究生知識的傳播者、學術上的引導者,而且是他們行為的楷模,“名師出高徒”,如果導師自身素質不高,又如何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研究生呢?當然,大多數導師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精湛的業務水平、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但有的在教學方面缺乏教育藝術,不重視教育方法研究,不能根據不同研究生的不同特點講究教學與培養方法,因材施教,不但要授之以魚,還能傳之以漁。因此,導師應探索育人藝術,增強育人能力,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素質全面的研究生。
2.從研究生方面來看
(1)學生對導師過分依賴。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學生大多數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勇于探索,但也有一些研究生沒有認清導師只是起點撥、指路、啟迪的作用,只是在思想、方法上引導、啟發和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開拓能力和求異思維,認為有了指導教師,凡事都可以依賴導師,有了導師的保駕護航,拿到學位是沒有問題了,缺乏自覺性和積極主動精神。在學術上不勇于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以至于使導師每一步都要親自指導,把著手教,導師本身就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研究生的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導師的負擔,也不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 轉貼于 (2)學生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擔負著培養高層次人才和解決科技問題的重任,如何使研究生教育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更直接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服務,一直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我國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中學習書本知識,參與實際工作較少,不能密切地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重書面知識、輕實踐能力的觀念,即使到了研究生階段也不主動從事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有些導師是“從校門進校門”,雖然有較高的學歷,善長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取得較多的科研成果,但缺乏工程實踐經驗,與企業聯系不夠,沒有與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在與企業聯合申請項目、合作攻關或合作培養研究生方面較薄弱,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不能滿足研究生畢業后從事社會經濟建設實際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研究生,要培養其實踐和創新能力,要求導師要有實踐背景,具有分析、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這必然影響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由單一的導師制向多樣化的模式轉變。
二、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養制度
1.從導師方面來看
要完善導師制,就應加強導師隊伍建設。一流的人才取決于一流的教育,而一流的教育取決于一流的師資,即要培養素質優、層次高、業務精、結構好的導師隊伍,只有造就優秀的研究生導師才能培養出大批富有創新精神的研究生人才。
首先應加強導師的素質培養。研究生導師不僅應具有崇高的思想素質、精湛的業務水平,而且應具有廣博深厚的人文素質。高素質的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給學生以良好的啟迪和榜樣,因此導師應積極加強師德建設,注重思想品德修養;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學術水平,學識要扎實、寬廣、深厚,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和課題攻關,研究工作要充滿生命力和創新精神;加強人文素質基礎課修養,閱讀哲學、藝術等書籍拓寬知識領域,參加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各種活動,從而加強自身的人文素質修養。
其次應完善獎罰制度。目前導師制中的一些問題源于獎罰制度不完善,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有的導師兢兢業業,有強烈的育人意識和奉獻精神,將全部身心投入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上,但現有的制度沒有對這些育人有功的導師進行獎勵,真正從物質生活、政治待遇、科研條件等方面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有的導師對研究生疏于指導,放任自流,全身心撲在從事校外經商活動上,對研究生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但現有的制度也沒有相應的處罰機制。所以大學應建立一套獎罰分明的規章制度,完善導師制遴選制度和教書育人制度,將教書育人的工作實績作為衡量研究生導師是否合格以及聘任遴選研究生導師的必要條件之一,對不負責任或不能勝任者要及時調整。對在研究生培養中教書育人工作或成績突出的導師予以獎勵并優先或破格重用;對在研究生培養中未能以身作則的導師應給予必要的教育或處分。
2.從研究生方面來看
首先,研究生應積極向導師學習請教。研究生導師大多有寬廣的視野、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研究生從導師身上可汲取豐富的營養,所以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向導師學習、請教,從導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實踐中學會進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從事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能力。研究生大多思維敏捷、善于思考,常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煩惱”,導師在家庭、生活、學業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切身體驗,所以研究生應經常與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朝夕相處的導師交流。導師設身處地地與研究生溝通、交流、指導迷津、督促研究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學生可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端正人生的態度,更積極地投入到學業中去。
篇6
1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與全日制在校碩士相比,工程碩士在培養對象、培養目標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1.1培養對象工程碩士專業的學生多數為一些在職人員或者是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他們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業績,掌握了必須的工作技術知識,具有很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相比,他們的基礎知識則相對薄弱。
1.2培養目標工程碩士主要為工程建設部門及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課題設置和選題上要結合其自身特點,注重使學生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的培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拓寬和加深工程技術知識,以更好地服務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1.3學習方式工程碩士的學員采取的是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多數是利用業余的時間邊工作邊學習,在教學形式上也比較靈活。
2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結合企業的生產發展及科研實際,選擇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或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對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有指導作用。
2.1論文選題充分體現求實與創新的結合在論文選題上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應立足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要側重于研究有前瞻性和開發價值的課題,選題最好是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規范選題要求,明確選題方向。
2.2論文類型充分體現工程多樣性的要求工程的多樣性決定了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多樣性。概括來講,工程碩士學位論文一般分為工程設計類和技術研究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多數企業越來越注重于工程管理和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致使這方面的選題也層出不窮。因此,對不同類型工程碩士論文,既應該考慮到對其共性的要求,即論文選題、研究方法、技術難度和成果評價、獨立性、論文寫作等方面,也應該有更具針對性的特殊要求。如:工程設計類以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重點,體現研究開發技術的先進性;工程管理類則強調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強調研究可能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
2.3寫作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在撰寫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和涉及的因素很多,與學術性學位論文相比,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既要有前沿性、創新性,還要有前瞻性和應用性,注重研究成果能夠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要有技術性又要有條件利用性等因素[2](圖1)。
3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3.1現行的套用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體系不適應現行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總體上是根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進行,主要有2種方法:①定性評價,指評審專家對各項標準做出優、良、中、差的判斷,根據對論文的整體印象做出通過或者不通過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模糊,不能做到對文章水平的準確定位,也不利于將不同水平的學位論文拉開檔次;②評審專家對各項標準打分,然后進行加權平均得出最終的評價,這種方法雖然是定量分析,但加權平均得出的分數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論文實際水平,尤其是遇到專家意見相差太大時,這種方法就更受局限。從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總體質量來看,有不少好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工程碩士學生大多數來自企業或生產管理部門,背景參差不齊,且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涉及面廣,學位論文質量層次明顯不同。套用現行的研究型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因此,為了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亟待建立一個新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
3.2是培養形式多樣化的需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入,研究生的培養形式開始多樣化,這就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各種具體形式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以確保在發展的同時保證質量。于是,作為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建立論文評價體系,并與工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相區別,十分必要。由于我國工程碩士教育起步較晚,一些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從傳統重點大學工科碩士教育制度演變而來,這就會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這也是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4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構建
結合工程碩士學位培養的特色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為了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筆者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評價體系提出以下建議方案。
4.1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更強調具有獨到的解決問題的見解(對策),或能夠應用于生產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方案等[4]。因此,需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在設計指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全面性。評價指標體系要針對工程碩士學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能比較全面反映論文的整體水平。②可測性。所包含的指標需要有明確的定義和內涵,使評價者知道如何去評價并容易理解和區分不同的評價等級,且要盡量以量化的指標反應論文水平。③科學性。評價體系的指標分類和特征描述應該科學合理。④簡捷性。指標的設計盡量簡捷易用。⑤兼容性。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注重實際,涉及多學科、多方向,指標設計應能夠涵蓋不同學科的相同特點。⑥客觀性。盡可能保證評價后的結果公正、公平,能客觀反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實際水平(表1)。
4.2確定評價表各項指標的權重一份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求有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價項目,還要要求有反映每項指標的重要性程度———權重以及反映權重大小的權重系數。指標的權重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十分靈敏,因而,也十分關鍵。指標權重制定得好,評價結果與客觀實際相吻合,反之,評價結果不能與客觀實際相一致。由此可見,指標權重的制定是一件十分嚴謹的工作,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因此,在制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考核及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根據工程碩士學位培養的特色,注重其應用于實際的需要,使其指標的權重相對傳統研究型學術論文更具靈活性和客觀性[5]。上述評價表可以轉化成如圖2所示的指標體系。
4.3制定論文寫作及答辯評分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評分表除了硬性評分指標外,還應包括專家評審意見一欄,即評閱論文專家根據所評的論文提出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并根據學位論文的情況提出綜合評價意見和整改建議,并就是否達到專業學位論文(設計)水平,及是否同意參加論文答辯提出意見。再由各培養單位管理部門匯總各評審專家的評分和評審意見對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論文進行把關,以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更好地反映論文的實際水平,并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表2)。
4.4評分結果評分結束后,90~100分的論文完全達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水平,同意答辯;80~89分,說明論文基本達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水平,適當修改后可以進行答辯;70~79分的論文需要作較大修改后,方可考慮答辯;70分以下的論文沒有達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水平,暫緩答辯。
篇7
關鍵詞:全日制工程碩士;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
作者簡介:王秀平(1978-),男,山東青州人,沈陽工程學院電力學院,講師;王勝輝(1964-),男,山東黃縣人,沈陽工程學院校辦產業處,教授。(遼寧 沈陽 110136)
基金項目:本文系沈陽工程學院校內重點教學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0-0104-0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企事業單位越來越看重應聘者的實踐水平和應用技能。為了適應社會的這種需求變化,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結構也正在逐步發生改變。高校和科研院所從原來以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為主,向以技術應用和企業革新為培養目標的工程型研究生過渡。因此,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規模正在快速擴大,這類研究生在具備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時,更應具備實踐能力和現場工作能力,這無疑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歷程中的重大戰略性轉變。
一直以來,工程碩士的生源主要是企事業單位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一般在職攻讀,其研究生論文選題主要來自生產實際,主要解決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難題,實用性很強。全日制工程碩士大約60%來源于應屆本科畢業生,因此,全日制工程碩士與在職工程碩士具有明顯的差別。同時,全日制工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也有所不同,體現在入學要求、課程設置、學習方式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特別是在實踐能力方面,全日制工程碩士既具有特別要求,同時也體現培養特色,因此加強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加強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指導實踐基地建設
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為國家工業技術的創新做出了突出貢獻,解決了企事業單位進行自主能力創新的人才缺乏問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因此要建設科學合理的實踐基地,必須首先構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這就需要在學校與企業、導師與學生、學校與導師等多個層面進一步理順產、學、研合作的思路,要以校內實踐基地為基礎,加強研究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建設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和構建培養機制,讓每一位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都走進企業,到核心部門學習提高;依托導師承擔的橫向和縱向科研課題,進一步加強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努力建設、有效利用校內實踐基地,加強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1.加強校內實踐基地規章制度建設
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是學校整合優勢資源,取得學科建設成果和研究生實踐經驗的綜合的教育教學實踐平臺。基地設備比較先進,為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技術平臺。三年來沈陽工程學院電力學院共申請中央和地方實驗室建設資金近2000萬,建設成了9個新型實驗室。這些實驗室設備先進、技術領先,可較好服務于電氣工程專業,當然也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應利用好校內的優勢資源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研究生可以親自動手設計實驗,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動手實踐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實訓教學、儀器設備、安全運行等各項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為了保證校內實踐基地服務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學校專門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為了提高設備使用率和低消耗,實行使用登記、耗材管理、設備維護和保養工作責任制;為了保證電氣設備運行及人身安全,規定使用教學設備的實訓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只要有學生在實訓活動,就必須有實訓教師或管理人員在場。由于措施得力、執行到位,實訓教學正常有序,設備維護低費用,長期保持安全零事故。
(2)加強“雙師型”實訓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從社會上聘任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任兼職教師;二是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考察,讓教師參與實訓基地的建設,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有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以保證實訓教師隊伍能夠輔導研究生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2.組織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參與面向社會的行業技能培訓、考核與鑒定,拉近研究生與企業的距離
校內實踐基地除了要滿足在校生的實踐實訓教學外,還應積極尋求校外的實踐培訓工作,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實踐基地的社會化功能,同時更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供了與社會企業接觸的機會,通過參與企業職業技能培訓,研究生必將帶動自身水平的提高。
(1)面向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使之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并通過職業技能鑒定,使之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組織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參與,進行實踐鍛煉。
(2)面向企業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培訓。由于企業發展或行業技術發展決定了在人才需求上有著不同的要求,由對熟練勞動者和中初級人才的需求,轉化為對中高級人才的需求。基地應為企業和行業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培養高素質應用性人才服務,更為研究生提供接觸企業實際的機會,了解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
(3)面向企業開展因技術工藝更新、先進設備引進而進行的知識更新和崗位培訓,為企業在崗人員及時掌握行業最新技術和工藝,以及高新設備的操作提供服務,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必將為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借鑒。
三、加強校企合作,進行校外培養基地建設開發,有效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全日制工程碩士其實就是一種產學合作教育,其成功與否完全取決于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和合作。國家下發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指出,實行高校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培養機制,加強合作培養基地建設,形成合作培養的有效機制。
1.有許多成功的校企合作培養工程碩士的經驗可以借鑒
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符合企事業單位的應用需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產品質量、進行技術革新已經成為各個企業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要進行技術全面提升,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工程碩士這樣與企業緊密聯系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發達國家經過半個世紀的培養探索,已經在校企合作培養工程碩士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發達國家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在美國,大學和企業通過簽訂合同、項目資助、訂貨單、捐贈、購置設備貸款、人員交流、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等方式進行合作。因此,美國的工程碩士教育發達,研究工作比較活躍,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學位體系,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已經發展到一個較為發達的階段。在德國,高等工程教育業十分重視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德國高校的實踐環節大多在企業中完成,參與企業的技術項目成為德國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顯著特點。德國的工科高校教師,同時兼任企業的高級技術骨干,企業的骨干人員也通過講座形式,積極參與高等工程教育的課程教學,企業和學校已經通過這些措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2.校企合作是達到工程碩士培養目標、進行實踐基地建設的必然選擇
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掌握相應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與管理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從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能力。因此,工程碩士的培養要求是:既具有本領域的理論與技術,又了解高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既懂得工程技術與管理知識,又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承擔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養復合型、實用型和創新型的高層次人才。要達到這一目標要求,必須發揮學校與企業在培養工程碩士過程中相輔相成的作用,開發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符合工程碩士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是保證工程碩士質量與特色的必然選擇。
3.開展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的方式探索
進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開展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既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教學管理優勢,又要考慮企業的工作性質和總體安排。沈陽工程學院為了培養高質量的工程碩士,嚴格按照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堅持緊密合作、雙向選擇、共同培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踐基地建設的方式方法。
(1)突出知識的寬廣性和應用性,優化課程體系,為實踐基地建設提供指導。由于工程碩士的培養與企業緊密聯系,因此應在培養方案中體現企業需求,突出知識結構的寬廣性和應用性,優化課程體系,體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與企業共同研究制定課程計劃設置和教學安排,根據企業的需求設置專業性和應用性課程,成立具有高校教授和工程領域專家組成的校外專家組,對課程體系的建設進行論證、整改;開展最新技術和前沿科學講座,開闊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2)積極落實“雙導師制”,為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沈陽工程學院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了“雙導師制”,這樣可以充分融合校內、校外導師的優勢,達到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的有效結合,能夠大大提高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由于遴選的校內導師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主要承擔著國家和省市的縱向課題;校外導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企業為技術骨干力量,承擔著橫向課程和企業技術革新課題。因此,采用“雙導師”制度可以根據企業具體需要,選擇來自生產實際的具體問題,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發揮各自優勢,協作攻關,加強論文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位論文質量。學校規定導師應經常與學生一起到生產一線進行課題研究,以增強對學生的業務的培養指導。實踐證明,“雙導師”特別有利于工程碩士研究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的管理方式探討,推進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為了達到學校與企業的互利互贏,需要對實踐基地運行進行規劃和管理。制定培訓成本分擔機制,明確知識產權歸屬,調動企業積極性。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企業的成本必須要認真考慮。長期以來,企業成本無法得到合理分擔,企業和參與工程專家的利益無法切實保障,因此為了積極推進實踐基地的有效建設,必須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給予參與人員政策上的保障或者經費上的支持,形成合理的分擔機制,在實踐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其次應豐富合作形式,拓寬合作層面,全方位推動實踐基地建設。現階段高校建立的實踐基地主要是政府投資,或者大中型國企參與合作開發的校外實踐基地。而對于求才若渴的中小企業來說,基本上被排除在合作范圍之外。高校應積極開拓合作渠道,尋求合作對象,直接接觸一些中小企業,與他們進行培養合作,并為他們解決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實現互惠互利。
(4)學校要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簽署合作協議,固定好權利義務,共同建設、管理實踐基地。高校人才資源豐富,可以組織教師帶領工程碩士深入企業,參與企業的合作開發,為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提供人才資源。企業可在教學條件、教學設備和管理方式方面提供保證。學校、企業雙方的研究生導師都需要有制度約束,定期參與實踐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及時解決科研研究和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沈陽工程學院的太陽能中心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方面具有良好的條件和可行的經驗。學校要積極爭取擴大博士后工作站的專業領域,為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創建更多機會。
參考文獻:
[1]黃秋萍.校企合作培養工程碩士模式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0,(8):194-197.
[2]李曄,王瑋.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全日制工程碩士職業實踐基地建設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83-87.
篇8
【關鍵詞】內部審計 數據倉庫 審計信息化
近幾年,軍工科研單位的科研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日益增多,項目審計力度也不斷加大。在應對外部審計之前,一般都要先進行內部審計的預審,來減少外審可能發現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在收集和準備資料過程中,筆者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原始數據和資料來源多樣且分散。來源于外部的,如國防科工局、集團公司的相關文件(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等),中介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環境評測報告等。來源于內部的,如本單位相關文件、會計賬簿、出入庫單據,以及各類合同等。這些大量的數據資料以各種形式分散在財務、科技、建設、設備、檔案等部門以及項目課題組,收集匯總起來費時費力。
二是,審計需要的數據重復提供率較高,且時間跨度較大。比如項目涉及多個年度的財務報表,以及固定資產臺賬、折舊和費用攤銷數據等。相關人員每次都要重新從財務系統和ERP系統內導出歷年的明細賬、臺賬,并重新匯總統計,工作效率不高,影響審計的進度。
三是,各部門原始數據與審計所需的數據不匹配。審計要求按照提供的模板填制相關的各類財務決算表、盤點表、交付資產表等作為審計底稿的基礎數據。對此,需要轉化、加工后才能滿足審計的需要。
這些問題往往牽制了內部審計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效率低下,審計質量難以提高。
筆者認為,建立審計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DW)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審計,是解決以上問題和提高審計效率的有效途徑。
數據倉庫是一個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相對穩定的、反映歷史變化的數據集合,用于支持管理決策功能。簡單說,數據倉庫就是為了保證數據查詢和分析的效率,按照主題將所有的數據分門別類進行存儲,需要的時候,可以按主題提取數據并作進一步的分析處理。這和面向業務操作程序、高度結構化、動態的、適合日常操作計算的傳統數據庫有很大不同。
一、確定審計數據倉庫需要的數據內容
建立審計數據倉庫,可以先建立各個部門或主題的審計數據集市(Data Mart),以后再用幾個數據集市組成一個完整的數據倉庫。數據集市是用來分析相關專門業務問題或功能目標而做的專項的數據集合。業務人員按照各部門特定的需求復制、處理、加工數據,最終統一展現為有部門特點的數據集合。(1)本單位的基本情況,包括本單位組織結構、人員構成、經營業務范圍規模、科研生產經營管理情況,單位在行業中的地位、優勢、特色,以及取得的各種榮譽和獎勵等。(2)本單位目前執行的各種法規制度和內控制度。(3)歷年財務數據,包括會計科目余額匯總表、明細科目、全年每張憑證的明細內容;還可能包括基建賬目的會計科目余額匯總表和序時賬,以及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大修理基金的匯總表,分攤到各個科研項目設備費的分攤明細數據和分攤依據說明;每年的管理費用分攤表及其明細表,以及對分攤依據進行說明,等等。(4)被審計項目的文件資料。(5)有關基礎數據。如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況表、原材料出入庫匯總表和入庫單、領料單明細表、固定資產采購合同、進口設備結算單、施工合同、施工圖、工程預結算書、設計變更、工程洽商及現場鑒證資料、單項工程質量評定材料、竣工驗收文件,中介機構提供的工程結算審核報告、客戶名錄、招投標數據庫、各類合同,等等。(6)接受外部檢查的資料。如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和專項審核報告等以及稅務、財政、社保、環保、消防安全機構、質量體系、集團公司等對單位各項檢查結果檢查的結論性意見。(7)內部審計的資料。(8)所屬子公司和附屬單位的數據資料。總之,滿足審計需要的數據,眾多且龐雜。
二、建立和管理審計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的建設是以現有業務系統的積累為基礎。數據倉庫建設是一個工程,是一個過程。數據倉庫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成不變的,需要平時不斷地收集和整理。根據數據倉庫的特點,數據內容是歷史的、存檔的、歸納的、計算的數據。在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傳統操作型數據庫中的數據要抽取、凈化和轉換成“干凈”數據后才能進入數據倉庫。源數據可能有很多與審計無關的信息,經過凈化和轉換的數據才是審計有用的數據。
2.數據倉庫的數據特性是歷史的、靜態的、定時添加的,數據倉庫內已經存在的數據不會改變,要定期持續對有關內容進行維護,產生的新數據要及時添加補充,單位若有新的規章制度也需添加進去。
3.數據倉庫里的數據和資料,一般可按年度來建立,跨年度的被審計項目數據就可以方便地從各個年度數據倉庫中提取。
4.數據倉庫里的數據是有時效性的,而被審計項目往往跨越幾個年度,不同時期所遵循實施的標準和管理規定也不盡相同。在數據倉庫中要合理劃分不同時間區段。
5.遇審計項目內容的,只提供給有保密資質的外審人員,并簽署保密協議;若外部審計單位沒有審計資質,則需要刪除數據倉庫中的信息后轉化為非密版本,即可按和非準備兩套版本,根據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版本。
6.建立數據倉庫需要各個部門的大力溝通配合共同建設。建立數據倉庫之后,審計部門將所有收集來的審計相關信息存放在一個唯一的地方――數據倉庫。倉庫中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方式組織,從而使得審計信息容易存取并且有使用價值,從而大大提高審計效率。
三、數據分析應用于數據倉庫
數據的組織與管理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基礎,有效的數據分析是審計效率與質量的保證。有效利用數據倉庫,把所需的審計信息及時挖掘出來,加以整理歸納和重組,信息才能發揮作用,也是數據倉庫的根本任務。
訪問數據倉庫常用手段有數據查詢和報表工具、在線分析(OLAP)工具、數據挖掘(Data Mining)工具等。源數據通過數據抽取、轉換、裝載(ETL-Extract/ Transformation/Load),完成數據倉庫的查詢、決策分析和知識挖掘等操作。
1.在審前調查中,從數據倉庫中分析單位和項目的歷史數據,利用趨勢分析、結構分析等辦法獲取重大財務信息變化情況,也可利用審計項目歷史檔案,分析帶有普遍性、規律性問題作為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的依據。
2.填寫工作底稿、審計報告、自查報告時,內審人員可以直接在數據倉庫中提取有關數據。
3.向外部審計及時提供所需的各類數據。
4.建立數據集市的部門可以方便利用自己的數據,經過授權后,還可以跨部門查詢數據倉庫中其他數據,充分利用數據共享,協同工作。
5.單位所屬子公司建立各自的局部數據倉庫后,在對子公司的監管時可以先對其數據倉庫進行分析,對有異常情況的數據重點加以關注和審核。
建立審計數據倉庫是加強內部審計基礎工作的一部分,是審計信息化的深入應用。面對日益復雜的審計環境,充分利用好數據倉庫,發揮數據倉庫方便快捷的優勢,有利于不斷提高審計質量,提升內部審計效率。
(作者為會計師)
參考文獻
[1] 趙寶華,阮文惠.高校財務數據倉庫的設計與實現[J].上海:計算機工程,2008(34).
[2] 郭和偉.基于數據倉庫的軍事后勤決策支持系統研究[J].北京: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3(25).
[3] 周立云.利用信息化解決內部審計項目質量問題[J].北京:中國審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