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17:26: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分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養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宏觀現象。

查看全文

分子培養考察措施

靈地鄉位于**市北部,與大田縣交界,管轄11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85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8289人。共有17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11個,機關支部6個,共有黨員378名,其中女黨員41名,農村黨員283名,2004年度發展新黨員16名,其中女黨員2名,農村黨員9名,大專以上文化3名,中專、高中以上8名,初中5名。從近幾年的實踐中看,在農村發展黨員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鄉鎮黨委制定的發展黨員規劃和年度計劃對黨支部指導性、針對性不強,難以落實,個別支部出現兩年以上沒有發展黨員的現象;個別黨支部發展黨員程序沒有完全符合規定,有出現未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就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情況;入黨積極分子平時的培養考察以本人自述匯報為主,容易流于形式;一些入黨積極分子和培養聯系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不明確,培養教育考察的效果不明顯;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因村級換屆而中斷培養考察等等。為解決這些問題,保障新發展黨員的質量,靈地鄉黨委從2003年起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并實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跟蹤責任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做法是:

一是調查摸底。對各黨支部的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建立健全鄉村兩級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信息庫。實行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增(減)季報制,每季度第三個月25日各支部要向鄉黨委匯報季度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變化情況,從而使鄉黨委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各黨支部的申請入黨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動態情況,做到心里有數,杜絕突擊發展黨員和長時間不發展黨員現象的發生,同時也便于鄉黨委對發展黨員有關材料真實性的審查。

二是明確職責。要求黨支部在接收到入黨申請人員的申請書半個月至六個月以內,要給予討論是否確定其為入黨積極分子;支委會討論研究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0天內,要通知申請入黨人和培養聯系人,開始進行培養教育考察,并建立入黨積極分子檔案;入黨積極分子應積極參加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培養聯系人和其它黨員的批評教育,主動向培養聯系人匯報自己的思想動態和工作表現,每半年交一份書面匯報材料;培養聯系人應全面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學習、工作情況,提出加強培養教育的措施和意見,每季度向支部匯報入黨積極分子的成長情況,每半年形成一份書面匯報材料,認真填寫考察表,在入黨積極分子具備入黨條件時,及時向黨支部提出將其列為發展對象的建議;支部應在培養聯系人提出將入黨積極分子列為發展對象的建議1個月內,召開支委會研究是否將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為發展對象,并在10日內將有關材料送到鄉黨委,報送市委組織部進行預審。

三是強化措施。制作《入黨積極分子聯系卡》,發到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聯系人、支部書記、黨建聯絡員和黨委組織委員手中,在聯系卡上標明相關人員的的工作任務要求、職責和聯系電話,以便于相互聯系,加強跟蹤督查和了解,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根據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情況,由黨建聯絡員或黨委組織委員定期或不定期與入黨積極分子、聯系人、支部書記聯系,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狀況和工作情況、培養聯系人的培養考察工作情況和支部的意見,加強對發展黨員工作的日常監督,確保每個入黨積極分子都能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培養考察,做到堅持標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切實提高新發展黨員的質量。

四是落實責任。要求有關人員嚴肅對待積極分子培養考察工作,認真履行職責,按時填寫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責任表,對未按要求的給予相應的責任追究。如入黨積極分子在考察期間一個季度沒有匯報情況的,由培養聯系人給予口頭批評;半年沒有匯報的,由培養人提出,支委會研究決定給予取消入黨積極分子資格。沒有建立入黨積極分子檔案的,追究支部組織委員的責任,一次給予口頭批評,二次給予通報批評,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培養聯系人一個季度沒有向黨支部匯報考察情況,給予口頭批評;半年沒有匯報的,給予通報批評,并由支委會研究撤換培養人。黨建聯絡員負責掛鉤支部發展黨員工作,發現一例程序違規的,給予通報批評,取消當年度評先評優資格。通過責任追究,確保了各個工作環節的落實到位。

查看全文

超分子化學研究論文

摘要:超分子化學是化學的一個嶄新的分支學科.綜述了超分子化學的發展歷程、超分子的化學分類、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以及應用等問題.

關鍵詞:超分子化合物;主體客體;識別作用;配位

“超分子”一詞早在20世紀30年代已經出現,但在科學界受到重視卻是50年之后了.畢業論文超分子化學可定義為“超出分子的化學”,是關于若干化學物種通過分子間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具有較高復雜性和一定組織性的整體的化學.在這個整體中各組分還保持某些固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同時又因彼此間的相互影響或擾動而表現出某些整體功能[1].超分子體系的微觀單元是由若干乃至許許多多個不同化合物的分子或離子或其他可單獨存在的具有一定化學性質的微粒聚集而成.聚集數可以確定或不確定,這與一分子中原子個數嚴格確定具有本質區別,把多個組分的基本微觀單元聚集成“超分子”的凝聚力是一些(相對于共價鍵)較弱的作用力.如范氏力(含氫鍵)、親水或憎水作用等[2].

1超分子化合物的分類

1.1雜多酸類超分子化合物

雜多酸是一類金屬一氧簇合物,一般呈籠型結構,是一類優良的受體分子,它可以與無機分子、離子等底物結合形成超分子化合物.作為一類新型電、磁、非線性光學材料極具開發價值[3],有關新型Keg-gin和Dawson型結構的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開發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杜丹等[4,5]合成了Dawson型磷鉬雜多酸對苯二酚超分子膜及吡啶Dawson型磷鉬多酸超分子膜修飾電極,發現該膜電極對抗壞血酸的催化峰電流與其濃度在0.35~0.50mol/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靳素榮等[6]合成了9鎢磷酸/結晶紫超分子化合物,并對其光致變色性質進行了探究,即合成化合物具有光敏性,漫反射日光即可使其變藍.王升富等[7]合成了磷鉬雜多酸-L-半胱氨酸自組裝超分子膜電極,發現該膜電極對酸性溶液中的NO2-有明顯的電催化還原作用.畢麗華等[8]合成了多酸超分子化合物,首次發現了雜多酸超分子化合物溶于適當有機溶劑中可表現出近晶相液晶行為.劉術俠等[9]以Dawson型砷鉬酸、金剛烷胺為原料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C10H18N)6As2Mo18O62·6CH3CN·8H2O,該化合物具有可逆的光致變色特性,并提出了一個可能變色機理.

查看全文

加強知識分子意見

為了推動我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縣委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加強知識分子工作,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人才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西部大開發,**大發展,人才是關鍵。做好知識分子工作,抓好知識分子隊伍建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項基礎性和先導性的重要舉措。深入貫徹“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積極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正確引導知識分子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投身到西部大開發和兩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將科學技術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對努力創建“知識經濟,人才效益”的發展模式,推動全縣經濟社會事業更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我縣知識分子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和發展的需要。主要是有的黨政組織和單位對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抓知識分子工作的措施不力,成效不顯著;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分布和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工業、農業、衛生、教育等行業的高級拔尖人才缺乏,生產、教研一線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整體上有待進一步提高;各級、各單位對知識分子的關心和使用不夠,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業熱情尚未充分調動起來,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尚未充分發揮出來。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縣產業技術的更新、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制約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潛力,必須下功夫盡快加以解決。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急需健全壯大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新世紀科技人才隊伍。到“十五”末,以自然科學為主,培養選拔5名能進入省內科技前沿,10名代表地市先進水平,50名代表縣級行業技術先進水平和200名農業科技帶頭人隊伍;社會科學文化,呈現“百花齊放”,創建出文明、健康、積極、活潑的思想氛圍和精神風貌。逐步提高科技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轉化率和貢獻率,逐步形成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二、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對知識分子工作的組織領導

查看全文

積極分子演說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是建黨89周年紀念日。在這里,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傾吐我對黨的熱愛、對黨的向往……

89載的風雨歷程,89年的光輝業績。-----她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讓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了主人;她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構筑了和平與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的黨在漫漫征途中,不斷求索,不斷完善,從馬列主義到思想,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不斷豐富的革命理論指引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從一個農業國走向工業化、信息化國度,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七位;人民群眾生活基本上達到小康水平,為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經濟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始終順應時展的需要,反映人民的意志,才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黨組織是熔爐,我就是需要錘煉的鐵。我愿意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經受洗禮,接受鍛煉,在黨的哺育下茁壯成長。我要用實際行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艱苦樸素、埋頭苦干、自強不息。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切實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糾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業務上精益求精。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要認清形勢,立足于公司維護生產經營實際,創新思想、創新觀念,樹立“團結抱團度寒冬”的企業經營服務理念,把創新意識具體到本職崗位,把用心工作細化到待人接物。在工作中專心致志,為公司出謀獻策,當公司的主人。以“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用心工作,發展親情”新的企業精神,突出“創新、效率、效益”,用最高值的工作業績回報企業對我的關愛。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要保持蓬勃向上、意氣風發的精神,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我堅信:黨的思想,黨的信念就是我的思想明燈;黨的原則,黨的紀律就是我的行為準則。在第二黨支部的關懷下,在同志們的幫助下,我要以先進模范為榜樣,用心工作,為中原公司予興的興旺發達,貢獻自己的力量。

查看全文

分子熱運動教案

第一節分子熱運動

從容說課

本節講述“分子熱運動”.在講分子運動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運動”的問題,然后再讓學生想想“為什么打開一瓶香水,很快就會聞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讓學生好奇,接下來通過演示二氧化氮氣體擴散實驗、硫酸銅和清水擴散實驗,說明擴散現象和擴散現象隨溫度升高而加快的現象.還通過實物演示知道除氣體、液體有擴散現象,固體也有擴散現象.然后,通過對“想想議議”的討論得出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再通過鉛柱演示實驗,證實了分子之間存在引力,還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擴散現象說明分子間有間隙;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的事實,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那么學生對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個較形象的認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查看全文

分析高分子化學

人類從一開始即與高分子有密切關系,自然界的動植物包括人體本身,就是以高分子為主要成分而構成的,這些高分子早已被用作原料來制造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人類的主要食物如淀粉、蛋白質等,也都是高分子。只是到了工業上大量合成高分子并得到重要應用以后,這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才取得高分子化合物這個名稱。但提到合成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的應用與發展,人們在想到它們極大地方便我們的生活的同時,很多人會想到“白色污染”,甚至將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各種環境問題的產生怪罪于高分子,這說明他們對高分子并不十分了解。當今高分子的功用無處不在,而人們認識高分子時,往往忽略了它帶給人類生活的巨大變化和種種利益,不了解它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一、高分子化學的內涵

1.何為高分子化學

顧名思義,高分子就是相對分子質量很高的分子,它是高分子化合物的簡稱。高分子化合物,又稱聚合物或高聚物,是結構上由重復單元(低分子化合物—單體)連接而成的高相對分子質量化合物。高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非常的大,小到幾千,大到幾百萬、上千萬的都有。我們有時將相對分子質量較低的高分子化合物叫低聚物。高分子化學作為化學的一個分支,同樣也是從事制造和研究分子的科學,但其制造和研究的對象都是大分子,即由若干個原子按一定規律重復地連接成具有成千上萬甚至上百萬質量的、最大伸直長度可達毫米量級的長鏈分子,稱為高分子、大分子或聚合物。

2.高相對分子質量與高強度

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性質是密切相關的,是決定物質性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相對分子質量高的化合物才有一定的機械力學性能,才能作為材料使用。例如乙烷、辛烷、廿烷、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都是直鏈的烷烴化合物,但是分子量變化很大,其機械力學性能因而也有極大的區別。

查看全文

媒介知識分子研究論文

關鍵詞:媒介知識分子悖論

表達來自所有社會階層——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聲音,應屬媒體的天然般本性,但是在官方話語“增益飽和”的媒介政治環境下,卻成為了當代中國媒體一種獨特的、近乎烏托邦的追求。“媒介的知識分子角色”和“知識分子的媒介角色”兩種提法雖有差異,但都體現了上述的表達愿望,即知識分子在媒介上說話的權力,或深而論之,知識分子在以媒介為標志的公共領域中的社會作為和社會責任。

然而,考察中國媒體十年之現象便會發現,上述兩個命題的提出,包括引發本次討論的杜維明先生在杭州的感言,其直接起因卻并非是喋喋不休的官方言說,而是商業之聲在媒體“放大器”上的嘯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媒介改革的顯著成果之一便是所謂“媒介知識分子”的登臺亮相。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在各種媒體——尤其是電視——上頻頻露臉發言,其聲響的分貝值之高與信噪比之低,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從中國知識分子的整體中突穎而出的媒介知識分子或公共知識分子,似乎已經標志性地和歷史性地走出了“沉默的螺旋”。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改革,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命運。中國與改革中國之知識分子的差別,在于它從統治階級的依附階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轉變成為今天的“嵌入”階層甚或中堅階層,從被剝奪、被批判、被同情的對象轉變成為被供奉、被尊重的對象,甚至在相當程度上成為了社會底層敵視的對象。現代化中國的進程正在步入西方啟蒙理性的框架,“專家治國”成為社會共識,知識階層逐漸分化、融合、演變成為社會政治、科技、法律、教育、文化體制中的專業人士。知識分子以其在專業領域對知識的掌控而獲得權威。作為這種權威的顯現,我們既看到前所未有的媒介力量,也看到了專業知識分子在媒介上的全面出擊:在幾乎所有的議題上——尖端武器、歷史遺產、金融股票、飲食男女等——和盤開講、傳道解惑。拉扯知識分子和媒介聯姻的是“專業主義”這個媒婆,這是一場現代性的明媒正娶。只是由于中國知識分子和媒介所共有的先天缺陷或后天不足,導致知識分子集體的媒介形象或公共形象蒙上一層經營的、媚俗的色彩、妄自尊大與唯唯諾諾兼而有之。

媒介知識分子是一個悖論:一方面,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似乎只有通過大眾媒介才能搭建和進入自由討論的公共領域;另一方面,一旦以大眾媒介作為自己的意見工具,知識分子的自行表達和自由討論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制約。在“媒介知識分子”這一偏正結構的稱謂中,“媒介”既是修飾,也是限制。哈貝馬斯已經充分討論了以大眾媒介出現為標志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大眾傳媒影響了公共領域的結構,同時又統領了公共領域”。其結果是,自我形成的、以批判為特征的公共領域轉變為機構型的、體制化的和操縱性的公共領域。大眾媒介“在一種無限擴展的公共領域中削弱了公共性原則的批判功能。”(哈貝馬斯,1999)從詞源學的角度看,“公共”(public)一詞本身包含著“公開”與“公眾展示”的含義(王翰東,2003)。在很大程度上,大眾傳媒的公共性,是由現存政治與商業制度所決定的公開展示的方式或體制,用哈貝馬斯的話說,是一個“超級廣告”。因此,知識分子如果無條件的借助于大眾媒介,熱衷于在媒體上的拋頭露面,并沾沾自喜地把“媒介知識分子”看作是自己“公共”身份的認同標記,對其群體而言將是既危險又可悲的現象。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加冕為“電視知識分子”的那批人,應該像布爾迪厄或利奧塔那樣,與(電視)媒介的表現形式保持必要的間距。為了“使本應成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電視不蛻變為象征的壓迫工具”,布爾迪厄(2000)“不得已而為之”地用電視演講來批判電視。作為其妥協的補救舉措,他要求制片人“避免任何形式上的追求,放棄任何說明性的圖像”,以避免干擾演講的論辯性與論證性。利奧塔(1997)則走得更遠,他在上法國電視3臺的“自由論壇”節目時,要求自己不出圖像,僅保留畫外音;或者出圖像而蓄意讓聲畫不同步。中國的知識分子沒有必要像他們那樣極端從事,但是我們有必要對媒介“公共性”的悖論,對媒介知識分子“公共表達”的悖論保持高度的警覺。

媒介知識分子是一個悖論,更重要的還在于:從知識分子集體中分化出來的這一特殊群體,將不可避免地伴隨某種“染色體”的變異。媒介知識分子一旦形成,能否保持其知識分子的“物種”特征將成懸疑。如果說,批判精神是知識分子最重要特征之一,那是來自于知識分子歷史形成的“全無居所”(薩義德語)的社會地位。薩義德把法蘭克福批判學派成員阿多諾稱為“行而上的流亡者”,“對于知識分子而言,流離失所意味著從尋常生涯中解放出來”。因此,流亡就不僅是中外眾多知識分子的實際生活狀況的寫照,是一種“真實的情境”,而且也是“隱喻的情境”,是知識分子精神生活狀態的描述。“把知識分子設定為圈外人的模式,最能以流亡的情形加以解說——永遠處于不能完全適應的狀態,總是覺得仿佛處于當地人居住的親切、熟悉的世界之外,傾向于避免、甚至厭惡適應和民族利益的虛飾。對這個隱喻意義的知識分子而言,流亡就是無休無止、東奔西走,一直未能定下來,而且也使其他人定不下來。”(愛德華•薩義德,2006,2007)反觀今日在大眾媒介進進出出的中國知識分子,儼然以“圈內人”的身份自居,以專業知識與社會地位為資源,營造著更為穩定和舒適的未來居所。大眾媒介成為接納“流亡”知識分子的寓所,它在造就“安居樂業”精神景象的同時,也滿足了知識分子濟世救國的公共情懷。媒介知識分子的這一特殊分化與中國知識界在教育領域的專業化趨勢緊密相關。打著福柯“特殊知識分子”的旗號,希冀通過在自己專業領地“修身齊家”,從而涉入“治國平天下”的公共領域,一度成為“公共知識分子”大討論的一個時尚話題(許紀霖,2006)。大眾媒介與知識分子某些特殊群體合謀的一個結果是:百家講壇成為幾家講壇;媒介知識分子——或公共知識分子、“圈內”知識分子——在公共領域的過度表達,映襯著知識分子總體上的表達不足,也映襯著其他社會邊緣階層的無所表達。

查看全文

分子影像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納米生物醫學的進步和光學成像技術的興起,分子影像學呈現出與材料學、化學、醫用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基因組學等多個學科緊密融合的發展態勢,基于納米技術的新型分子顯像劑迅速發展,以小分子、肽、抗體和適體修飾的納米粒子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轉化,分子影像技術在臨床診療中有重大突破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多模態分子成像技術在精準診療中嶄露頭角,新一輪成像技術的升級能獲取更多組織和分子層面的信息,進一步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本文著重從光學和光聲分子影像、磁共振分子影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分子影像3個方面的前沿技術和臨床應用做一綜述。

關鍵詞:分子影像學;光聲層析成像;納米生物學技術;化學交換飽和轉移;類淋巴系統

分子影像學能為生物體的早期診療、療效評價和藥物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度特異性成像劑以及高敏感度成像技術的研發。近幾年,分子影像技術與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等多個學科緊密融合,涌現出許多新興的成像劑和成像技術[1],并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時,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使得醫工結合愈加緊密[2-3],分子影像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是未來分子影像學重要的發展方向。本綜述著重從光學及光聲成像、MR分子影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分子影像3個方面的前沿技術展開闡述,并列舉這些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實例。

1光學和光聲分子影像技術

光學分子影像技術是在現代光學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新興技術。自1960年世界首臺激光器誕生,隨后出現了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光學相干層析成像和雙光子成像技術等技術。生物醫學光學成像的發展經歷了成像系統由簡單到復雜,成像結果由粗略到精細,涉及的學科由單一到交叉的過程。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技術作為一種高速的非侵襲性的生物組織的斷層成像技術,其空間分辨力可達微米級別,并擁有實時診斷的優勢,彌補了傳統病理學的不足,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活躍在生物光學成像領域,并應用于神經外科、血管外科等多個臨床科室[4-5]。但光學相干層析成像系統在分辨力和探測深度等方面尚存在不足。近年來,以光聲層析成像(PAT)技術為代表,生物醫學光成像領域出現新興的光聲成像技術和造影劑[6-7]。

1.1PAT及其應用

查看全文

加強知識分子意見

為了推動我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縣委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加強知識分子工作,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人才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西部大開發,略陽大發展,人才是關鍵。做好知識分子工作,抓好知識分子隊伍建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項基礎性和先導性的重要舉措。深入貫徹“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積極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正確引導知識分子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投身到西部大開發和兩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將科學技術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對努力創建“知識經濟,人才效益”的發展模式,推動全縣經濟社會事業更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我縣知識分子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和發展的需要。主要是有的黨政組織和單位對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抓知識分子工作的措施不力,成效不顯著;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分布和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工業、農業、衛生、教育等行業的高級拔尖人才缺乏,生產、教研一線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整體上有待進一步提高;各級、各單位對知識分子的關心和使用不夠,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業熱情尚未充分調動起來,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尚未充分發揮出來。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縣產業技術的更新、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制約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潛力,必須下功夫盡快加以解決。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急需健全壯大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新世紀科技人才隊伍。到“十五”末,以自然科學為主,培養選拔5名能進入省內科技前沿,10名代表地市先進水平,50名代表縣級行業技術先進水平和200名農業科技帶頭人隊伍;社會科學文化,呈現“百花齊放”,創建出文明、健康、積極、活潑的思想氛圍和精神風貌。逐步提高科技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轉化率和貢獻率,逐步形成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二、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對知識分子工作的組織領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