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融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2:56: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非正式融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非正式融資的存在與拓展
非正式融資是處于監管當局視線之外的、非正式組織的民間金融活動。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靠正式融資和非正式融資這兩輪同時驅動的,由于存在金融壓抑,正式融資往往不能滿足全部的社會需求,因此非正式融資在經濟發展,尤其是在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非正式融資一直被忽視、敵視、甚至不恰當地限制。但是,這種未得到監管部門認可的金融活動卻有著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對非正式融資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非正式融資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就理論分析而言,首先非正式融資與正式融資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它們是并列的融資格局,并不存在誰更重要或誰不重要的問題。同時,由于兩者各自的比較優勢。使得其服務于不同類型的對象,形成一定程度的分工,因而又具有互補的關系。即使正式融資再發達,也不能取代非正式融資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市場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也是形成非正式融資的原因。非正式融資創造信息是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資源。因為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系統不能完全掌握其貸放資金的去向、用途等信息,導致銀行面臨著巨大的信貸風險和道德風險。為了降低這些風險,銀行實行“謹慎信貸”或信貸配給,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資本市場又不夠完善和發達,那么通過正規渠道就無法滿足融資需要,促使這些資金需求者去尋找非正式融資。再次,非正式融資具有和正式融資同樣的功能,卻在信息、擔保和交易成本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許多在正式金融市場上不能作為擔保品的物質和非物質形態在非正式金融市場中能夠有效地保證貸款的歸還。例如:人際關系、合約等,要么因為政府法令的規定不可以當作擔保品,要么由于估價和處置成本較高而不為正式金融機構接納為擔保品。市場參與者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有大型企業的巨額融資,更在偏遠地區的小額借款,很多都是游離在正式融資的效率邊界之外的,所以非正式融資的非正式性有明顯的優勢。
就我國的現實而言,正式融資的制度缺陷活躍了非正式融資。首先“高門檻”的銀行信貸政策是非正式融資產生的基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重心向大城市、大企業集中,造成縣域金融主體缺位。農村信用社由于規模小,難以承擔起支付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國家針對部門地區和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加劇了部分領域的融資困難。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政策日益嚴格,信貸準入條件不斷提高,而廣大中、小企業及“三農”經濟由于受資產規模、競爭實力等條件限制,且資金需求又有“急”、“少”、“快”的特點,很難從國有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支持,轉而投向非正式融資。其次,政府招商引資政策力度的加大,催生非正式融資的發展。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擴大招商引資數額,將任務層層分解到各機關部門,甚至直接與職工利益掛鉤。職工為完成任務,不惜借用種種關系,為企業四處融資,以融資代引資,結果催生非正式融資的蓬勃發展。再次,銀行存款利率持續走低,民間資金急于尋找投資渠道。盡管當前銀行存款利率處于低位,但由于股票、基金市場風險較大、國債發行量較小,居民可選擇的投資渠道仍十分有限。因此部分富裕居民選擇了獲利較高的非正式融資。私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貢獻,卻得不到正式融資的支持,因此非正式融資的存在和發展有其不可忽視的客觀必然性。
2我國非正式融資存在的問題
由于缺乏規范,非正式融資必然存在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
非正式融資分析論文
1非正式融資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就理論分析而言,首先非正式融資與正式融資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它們是并列的融資格局,并不存在誰更重要或誰不重要的問題。同時,由于兩者各自的比較優勢。使得其服務于不同類型的對象,形成一定程度的分工,因而又具有互補的關系。即使正式融資再發達,也不能取代非正式融資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市場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也是形成非正式融資的原因。非正式融資創造信息是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資源。因為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系統不能完全掌握其貸放資金的去向、用途等信息,導致銀行面臨著巨大的信貸風險和道德風險。為了降低這些風險,銀行實行“謹慎信貸”或信貸配給,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資本市場又不夠完善和發達,那么通過正規渠道就無法滿足融資需要,促使這些資金需求者去尋找非正式融資。再次,非正式融資具有和正式融資同樣的功能,卻在信息、擔保和交易成本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許多在正式金融市場上不能作為擔保品的物質和非物質形態在非正式金融市場中能夠有效地保證貸款的歸還。例如:人際關系、合約等,要么因為政府法令的規定不可以當作擔保品,要么由于估價和處置成本較高而不為正式金融機構接納為擔保品。市場參與者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有大型企業的巨額融資,更在偏遠地區的小額借款,很多都是游離在正式融資的效率邊界之外的,所以非正式融資的非正式性有明顯的優勢。
就我國的現實而言,正式融資的制度缺陷活躍了非正式融資。首先“高門檻”的銀行信貸政策是非正式融資產生的基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重心向大城市、大企業集中,造成縣域金融主體缺位。農村信用社由于規模小,難以承擔起支付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國家針對部門地區和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加劇了部分領域的融資困難。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政策日益嚴格,信貸準入條件不斷提高,而廣大中、小企業及“三農”經濟由于受資產規模、競爭實力等條件限制,且資金需求又有“急”、“少”、“快”的特點,很難從國有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支持,轉而投向非正式融資。其次,政府招商引資政策力度的加大,催生非正式融資的發展。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擴大招商引資數額,將任務層層分解到各機關部門,甚至直接與職工利益掛鉤。職工為完成任務,不惜借用種種關系,為企業四處融資,以融資代引資,結果催生非正式融資的蓬勃發展。再次,銀行存款利率持續走低,民間資金急于尋找投資渠道。盡管當前銀行存款利率處于低位,但由于股票、基金市場風險較大、國債發行量較小,居民可選擇的投資渠道仍十分有限。因此部分富裕居民選擇了獲利較高的非正式融資。私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貢獻,卻得不到正式融資的支持,因此非正式融資的存在和發展有其不可忽視的客觀必然性。
2我國非正式融資存在的問題
由于缺乏規范,非正式融資必然存在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
第一,融資成本過高。中小企業經營體質比較脆弱,而非正式融資的利率高出正式融資體制一倍以上,并且由于擔保體系的不健全,擔保方面費用很高,由此進一步加大了經營風險。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來看,無論是直接上市還是在經過復雜的運作之后通過買殼或者借殼上市,上市的成本都極為昂貴,致使中小企業無法問津。
非正式融資研究論文
1非正式融資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就理論分析而言,首先非正式融資與正式融資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它們是并列的融資格局,并不存在誰更重要或誰不重要的問題。同時,由于兩者各自的比較優勢。使得其服務于不同類型的對象,形成一定程度的分工,因而又具有互補的關系。即使正式融資再發達,也不能取代非正式融資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市場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也是形成非正式融資的原因。非正式融資創造信息是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資源。因為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系統不能完全掌握其貸放資金的去向、用途等信息,導致銀行面臨著巨大的信貸風險和道德風險。為了降低這些風險,銀行實行“謹慎信貸”或信貸配給,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資本市場又不夠完善和發達,那么通過正規渠道就無法滿足融資需要,促使這些資金需求者去尋找非正式融資。再次,非正式融資具有和正式融資同樣的功能,卻在信息、擔保和交易成本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許多在正式金融市場上不能作為擔保品的物質和非物質形態在非正式金融市場中能夠有效地保證貸款的歸還。例如:人際關系、合約等,要么因為政府法令的規定不可以當作擔保品,要么由于估價和處置成本較高而不為正式金融機構接納為擔保品。市場參與者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有大型企業的巨額融資,更在偏遠地區的小額借款,很多都是游離在正式融資的效率邊界之外的,所以非正式融資的非正式性有明顯的優勢。
就我國的現實而言,正式融資的制度缺陷活躍了非正式融資。首先“高門檻”的銀行信貸政策是非正式融資產生的基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重心向大城市、大企業集中,造成縣域金融主體缺位。農村信用社由于規模小,難以承擔起支付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國家針對部門地區和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加劇了部分領域的融資困難。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政策日益嚴格,信貸準入條件不斷提高,而廣大中、小企業及“三農”經濟由于受資產規模、競爭實力等條件限制,且資金需求又有“急”、“少”、“快”的特點,很難從國有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支持,轉而投向非正式融資。其次,政府招商引資政策力度的加大,催生非正式融資的發展。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擴大招商引資數額,將任務層層分解到各機關部門,甚至直接與職工利益掛鉤。職工為完成任務,不惜借用種種關系,為企業四處融資,以融資代引資,結果催生非正式融資的蓬勃發展。再次,銀行存款利率持續走低,民間資金急于尋找投資渠道。盡管當前銀行存款利率處于低位,但由于股票、基金市場風險較大、國債發行量較小,居民可選擇的投資渠道仍十分有限。因此部分富裕居民選擇了獲利較高的非正式融資。私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貢獻,卻得不到正式融資的支持,因此非正式融資的存在和發展有其不可忽視的客觀必然性。
2我國非正式融資存在的問題
由于缺乏規范,非正式融資必然存在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
第一,融資成本過高。中小企業經營體質比較脆弱,而非正式融資的利率高出正式融資體制一倍以上,并且由于擔保體系的不健全,擔保方面費用很高,由此進一步加大了經營風險。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來看,無論是直接上市還是在經過復雜的運作之后通過買殼或者借殼上市,上市的成本都極為昂貴,致使中小企業無法問津。
非正式融資研究論文
一、中國非正式融資活動的現狀與問題
非正式融資活動,指的是處于監管當局視線之外的、非正式組織的民間金融活動。本文所討論的非正式融資活動,則僅限于將社會剩余資金直接轉移到企業家手中、用于從事生產性投資的投融資過程。
非正式融資活動近年來十分發達。這種未得到監管部門認可的金融活動之所以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是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量資金需求。正因為非正式融資活動中有相當部分是專門為民營經濟服務、填補資金供求市場空白的,這種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一)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和面臨的融資困境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民營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2001年,中國大陸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已達2433萬戶,私營企業近203萬戶,民私營企業共創產值19637億元,占當年GDP比重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744億元,占全年消費品零售額的47%,安排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42萬人,占當年下崗職工就業比重的63%。從業人員共計7474萬人,占全部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31%強。這組數字表明,民營經濟早已擺脫了“補充”地位,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盡管近年來民營經濟發展得十分迅速,然而一直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融資難問題卻始終未能得到解決。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下來的思維慣性和正式金融體系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資金市場,都未能為民營企業留出足夠的融資空間。據典型調查,約有80%的企業認為融資難是它們面臨的主要發展障礙,90%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是完全靠自籌來解決創業資金的。在民營企業的融資構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資金約占65%;民間借貸及商業信用占25%左右;向銀行貸款僅占10%,在正式資本市場融資則幾乎為零。
非正式金融渠道的企業融資研究論文
摘要:中小企業的特點和宏觀的金融環境決定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少,獲得資金困難,因此中小企業對非正規金融行為有較大需求。相對于正規金融,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具有許多優勢,但其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發揮優勢,防范負面效應,更好的服務于中小企業是非正規金融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非正規金融中小企業融資
在我國,由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因此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借助非正規金融途徑緩解融資困境的現象。非正規金融一方面能夠有效地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所需資金,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負面效應。
一、非正規金融的界定
非正規金融(又稱為民間金融)指的是在國家的金融法律法規規范和保護之外且不受政府金融監管當局直接控制和監管的金融活動,屬于體制外金融。非正規金融包括那些分散、無組織地發生在各種非金融企業之間、企業或民間組織與居民之間以及居民相互之間的各種資金借貸活動,如民間借貸、商業信用、天使投資等。非正規金融交易區域狹小,信息搜尋、甄別以及監督貸款投向的成本較小,違約率比正規金融部門低,其游離于金融監管部門的視線之外,也游離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調控以外,不受法定體系的約束。非正規金融與正規金融最大的區別在于交易是否處于政府的監管之下。
二、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優勢分析
農村非正式金融原因分析管理論文
摘要:當代,非正式金融對整個金融體系以及宏觀經濟的積極作用,決定了其存在具有客觀必然性,證明了非正式金融內生于經濟發展,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會被正式金融的發展所取代,它的存在也有利于農村金融業的市場化發展,但需要采取措施以推動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農村;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發展前景
研究我國農村金融,不能忽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農村非正式金融。農村非正式金融,是指處于國家金融監管當局監管之外,不受法律法規認可和規范的發生在農村地區的零星、分散的金融,是相對于正式金融而言的。2004年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非正式金融市場融資趨于活躍。據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民來自民間金融市場的貸款大約是來自正式金融市場的四倍。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福建、廣東地區,民間借貸十分活躍。鑒于非正式金融的比較優勢,對于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健康完善的有利作用,央行于近年已認識到非正式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和政策扶持。央行的《2004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一改往日對民間金融的抑制政策,對其作出合理的評價:“民間融資具有一定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減輕了中小民營企業對銀行的信貸壓力,轉移和分散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一、非正式金融產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1.中國傳統文化背景是非正式金融根植的土壤
在西方契約社會中,經濟主體之間按照一定的制度、法律、規范辦事,便于人們之間的交易范圍擴大到陌生人群體之間。而在傳統中國社會中,人們更依賴于彼此熟悉信賴的熟人關系網。這表現在信貸行為上,必然是先尋求人情信貸,其次才是官方信貸。緣于大家相互知根知底,在地緣范圍內農戶是非常講信譽的,發生互相欺騙的概率極低。有一項調查顯示非正式金融履約率保持在80%以上。信譽的出現是因為人們謀求長遠利益而愿意放棄眼前利益的結果。如果只有一次交易,不論對方選擇誠信還是欺騙,農戶的最優選擇都是欺騙。一次性博弈的當事人是沒有建立其信用的激勵的。因此這點可以解釋當交易主體擴展到陌生人層次,或者說農戶與正式金融之間的交易,原來誠信的農戶就會不講信譽。原因主要是與陌生人的交易在傳統農戶看來是一次性博弈,而一次性博弈最優的策略就是選擇欺騙,從而使自己利益增加。對于一個地域內的農戶,由于雙方交易不止一次,而是重復博弈,農戶如果在第一次交易就選擇欺騙,就等于自斷后路。鄉土社會有著天然的信息優勢,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一次違約就會造成在未來達成交易的概率極低,欺騙的成本極高。他會因為欺騙給家族聲譽抹黑,承受輿論打擊、暴力和群體懲罰。
轉型經濟融資決策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憲法等基礎性法規決定了融資制度中產權變革的有限性;非正式規則的緩慢變化決定了融資制度的實施機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建立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在新制度經濟學中,憲法屬于制度環境中至關重要的基本制度規定、在融資制度的變遷過程中,僅僅改變其相關的正式規則還不能實現成功的變遷、中國融資制度改革的實質是改革資源配置效率低的制度安排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近年中國融資制度變革呈現出速度加快、領域擴大和程度加深的趨勢,市場化的融資制度似乎快要建立,但是必需清醒地認識到還有許多問題成為融資制度進一步變革的障礙。融資制度變革的困難和惰性導致其變革的長期性。
論文關鍵詞:融資制度;產權變革;制度創新
對處于戰略機遇期和經濟轉型期的中國來說,自由化或者市場化取向的融資制度改革是必須的,這已成為一種共識。近年來相關實踐也在進行:以國有銀行改革為重心的融資制度變革向產權變革、利益分配等深層次縱深領域拓展,融資制度變遷的模式由政府主導向越來越尊重市場理性選擇轉變,融資制度變革的速度也前所未有地加快。但必須清醒地看到,一些深層次問題阻礙了融資制度變革并導致變革的持久性。
一、憲法等基礎性法規決定了融資制度中產權變革的有限性
在新制度經濟學中,憲法屬于制度環境中至關重要的基本制度規定。憲法為制度安排規定了選擇空間并影響著制度變遷的進程和方式。有效的所有權制度是有效組織成立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在中國,憲法規定國家是國有資產的唯一所有權主體,國家并非以一個自愿性契約為基礎,而是一種以行政權為基礎的強制性關系。
綠色產業集群融資問題探究
非正式制度安排下非正規金融的經濟效應分析
從非正式制度角度來說,社會資本中的信用機制,即非正規金融,是產業集群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最重要的融資制度安排。以陜西省為例。近些年來,在陜西省政府的政策號召和支持下,陜南三市經濟發展走上了定位明確、路線清晰、態勢良好的軌道,在引導綠色產業集群發展上步伐加快,優勢明顯,但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陜南經濟基礎依然薄弱。以農為主的經濟結構,使得陜南的金融資源供給不足、效率低下。國有商業銀行撤并縣以下分支機構以后,陜南中小企業從正規籌資渠道的融資更是雪上加霜。(一)障礙分析政策障礙。集群發展初期,各企業基本都處于創業期,規模小、實力差,根本無法滿足正規金融制度下對借款企業的抵押擔保要求。然而,非正式制度下的融資行為因其不穩定性極易被政府視為非法融資而予以取締,對于急需要發展的集群企業而言,正規金融資源無法獲得,非正規金融資源又易違法,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集群中各企業籌資的渠道,阻礙了集群的發展。資源障礙。陜南地處西北,相較于能源豐富的陜北和工業集中的關中來說,經濟發展相對落后。2010年,陜南三市的GDP總量只占到全省的10%多一點,城鄉居民收入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4%左右。可以說陜南的金融資源極其匱乏,再加上金融資源在追求效益的過程中又不斷向經濟效益好的城市集中。這樣,非正規金融體系資金匱乏、穩定性弱,嚴重制約了綠色產業集群發展的速度。環境障礙。由于經濟欠發達,導致陜南環境不佳,制度環境的改善缺乏動力,信用環境的優化缺乏基礎,技術環境的進步缺乏支持。這就使得有還錢意愿卻無還錢能力的情況時有發生。信息平臺不暢通,信用體系建設緩慢,從而導致交易成本增高,借款者不堪重負,又籌資無門。制度障礙。由于非正規金融是基于特定的“緣”的作用,其封閉性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非正規金融的另一特點是游離于正規金融體系之外,所受的監管很少,這樣會造成貨幣政策的實施低效甚至無效。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直接導致非正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有效競爭不足,市場手段、價格機制難以執行。(二)優勢分析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表明,用非正式制度資源來規范人們的經濟行為,可以極大地減少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從而提高社會經濟效率。非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借貸雙方互相熟知,并保持著頻繁的接觸,這就減少了事前的信息收集、事中的監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規避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提高貸款的效率和還款質量。此外,由于集群的集聚作用,企業之間保持著特定方式的聯系,這種社會聯系起到了隱性擔保的作用,一旦借款方違約,這種聯系立即中斷,從而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同固定的違約收益相比,得不償失。非正規金融的優勢還體現在其靈活性,包括抵押擔保品的選擇、還款方式、時間等諸多方面。
非正式制度安排下綠色產業集群發展融資的策略分析
基于目前陜南綠色產業集群發展在資金籌集上的特殊性,本文認為,應該充分發揮非正式制度在集群發展中的正面效應,引導非正規金融支持陜南綠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一)結合契約私人執行機制和民間資本運作機理,建立民營銀行民間資本運作作為一種金融活動,也要通過一系列的契約來完成的,但不同的是,它一般沒有正式的、有效的法律協議或關系憑證,具有很大不穩定性,因此,無法完全依賴公開的執行機制,其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于私人執行機制。目前,我國仍處于經濟轉型時期,而且,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依然沒有擺脫法理高于人情的現實境遇。我國的法制建設道路依然漫長而艱辛,我們的執法成本依然是居高不下。因此,基于法律的公開執行方式成本較高、執行難度較大。然而,這種基于聲譽的私人執行機制并非沒有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主體間多邊重復博弈關系。我國晉商的“利以義制”文化,北非的馬格里布商人聯合會,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村八分”等,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私人執行機制的高效性。集群內的中小企業往往聚集在特定的區域內,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有很強的關聯性,且比較穩定。它們往往根植于當地社會文化、歷史傳統、制度和空間背景中。如果交易成員的一方出現違約,集群內的成員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對破壞這種信任關系的人或行為進行懲罰。這樣,基于聲譽的契約私人執行機制在集群內有效地實行,可以有效地降低貸款人的違約風險,促進非正規金融對集群發展的推動。民營銀行是由民營資本控股,并采用市場化機制來經營的銀行。現階段,鼓勵發展民營銀行可以有效地降低國有銀行高度壟斷的局面,完善我國金融體系。民營銀行的發展有效地提高了我國金融業的競爭程度,促使銀行提升服務質量。它既能提供集群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還能抑制地下金融活動的生存空間,穩定金融秩序。但是,在發展民營銀行的路徑選擇上一定要嚴格規范市場準入制度,健全監管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防止特權集團介入、內部人控制以及關聯企業貸款事件的發生。(二)創新擔保機制,建立高效的集群聯保模式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難以提供銀行貸款所需的抵押品,而銀行對擔保公司的資質審查又相當嚴格,這樣,即使企業獲得了擔保;也未必能獲得銀行的授信。目前,擔保公司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仍不規范。因此,應創新擔保機制,借助集群效應,采用“抱團取暖”的方式,建立集群聯保模式。集群聯保可以分成橫向的和縱向的。橫向的指同類型企業之間形成融資擔保合作聯盟,縱向是指上下游企業之間利用產業鏈的關系建立融資合作聯盟。集群聯保模式具有監督對方行為并緩解道德風險的經濟學意義。經濟學家Ghatak認為,集群聯保模式的共同責任設計能夠利用集群內企業之間的相互了解,自動匹配組成聯保小組,緩解金融機構對借款人信息不充分狀況,解決逆向選擇、道德風險、高監督成本、控制約束等阻礙中小企業貸款的基本問題。結合陜南綠色產業發展的實際,各企業應進一步優化聯保制度,健全最終償還機制,規范聯保成員的信用行為,破解擔保難題。集群聯保模式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成立所謂的聯保組織或聯保服務中心。集群內各企業不再直接參與金融市場的交易,而只是向聯保服務中心繳納會費。在企業遇到資金困難時,向聯保服務中心提交自身的融資需求,由聯保服務中心負責擬定融資方案,聯系合適的金融機構或直接參與到資本市場中以滿足企業需要。2007年,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與阿里巴巴合作,邁出了我國互助聯保的第一步,并取得成功。此后,中國工商銀行山東分行、東營分行也作了大膽嘗試,為我國集群聯保融資模式的大力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發揮集群效應,規范供應鏈融資渠道集群內的企業之間所帶有的聯動效應可以使他們之間形成上下游的供應鏈關系。供應鏈融資解決了上下游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而且通過打通上下游融資瓶頸,還可以降低供應鏈條融資成本,提高核心企業及配套企業的競爭力。供應鏈融資服務不同于傳統的銀行融資產品,其創新點是抓住大型優質企業穩定的供應鏈,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經營規范、資信良好、有穩定銷售渠道和回款資金來源的企業進行產品設計,以集群中的大型核心企業為中心,選擇資質良好的上下游企業作為商業銀行的融資對象,這種業務既突破了商業銀行傳統的評級授信要求,也無須另行提供抵押質押擔保,切實解決了產業集群融資難的問題。供應鏈融資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處于統一供應鏈上的集群企業之間也可利用其自身優勢,開展物流融資。其運作的基本原理是:生產經營企業先以其采購的原材料或產成品作為質押物或擔保品存入第三方物流企業,并據此獲得協作銀行的貸款,然后在其后續生產經營過程中或質押產品銷售過程中分階段還款,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質押物品的保管、價值評估、去向監管、信用擔保等服務。集群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金融機構通過物流金融實現利益均衡,使得中小企業通過物流金融突破資金缺口,盤活資金流,從而實現融資。
本文作者:牛艷梅工作單位:陜西理工學院管理學院
民間金融界定分析論文
一、界定“民間金融”應該考慮的問題
討論民間金融,首先厘清概念。一般來說,對于正式金融體系之外的金融活動,人們都會把它稱作為“地下金融”、黑市金融、非正規金融或“草根金融”等,把它看做是一種要取締的東西,但實際上,在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它是必然要走過的一種二元金融結構。因此,在本文看來,這些所謂的民間金融,它相對于有組織的金融體系來說,是政府金融管制、金融壓抑外一種民間自發形成的融資關系。對“民間金融”這樣的理解,這就使得我們把它當作一個中性東西,沒有正式與非正式、正規與非正規之分,更不是一談到民間金融就堅決予以否認的問題,因此要界定民間金融就要考慮如下幾點。
1.從事民間金融活動的機構或組織是否已經在國家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如浙江省曾有三家私人錢莊領取營業執照,但因金融監管部門認為非法而被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雖然得到地方政府的認可,甚至被鄉村政府直接控制,但沒有得到當時的監管機構——中央銀行的認可,處于不合法地位,最后被作為非法金融組織取締了。
2.民間金融活動是否為非官方性質的。包括如下四個方面:(1)融資活動的參與者是非官方的,即借貸行為是個人或非國有制企業在之間發生的;(2)資金的來源是非官方的,民間融資活動所有的資金都來源于居民個人或私人企業;(3)從事資金融通的組織機構的所有者是民營的而非國有的;(4)資金的運作是民營而非國營的,即民間金融應該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民營金融,它也涉及到所有制概念和經營機制。
3.民間金融活動是有組織的還是無組織的。目前就民間金融按其組織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無組織無機構的個人借貸和企業融資;二是有組織無機構的各種融資會;三是政府沒有認可的有組織有機構的各種融資形式,如私人錢莊、典當行、基金會等。也有學者把民間金融的發展劃分為兩個階段,臨時的無組織融資的民間借貸為第一階段;有組織、專業化的民營金融是第二階段。
4.民間金融的正式與非正式性。許多文獻文章認為民間金融是非正式(非正規)的,而官方金融才是正式(正規)的,本文認為采用中國人慣有的意識來分辯民間金融的“根正苗紅”問題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因為民間金融活動的重要性是十分明顯的,所以,政府必須反思對民間融資活動的政策,建立一個規范民間融資活動的秩序框架,而不是簡單地禁止。公民有正當的需求,政府的制度供給就應該面向公民的正當需求,禁止民間融資活動在此意義上是與公民需求和偏好背道而馳的。此外,民間融資活動基于民俗、傳統、文化,如果政府認為只要有它所一手創設的正式制度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話,那就是哈耶克所批責的“理性的狂妄”。
民間金融的界定研究論文
一、界定“民間金融”應該考慮的問題
討論民間金融,首先厘清概念。一般來說,對于正式金融體系之外的金融活動,人們都會把它稱作為“地下金融”、黑市金融、非正規金融或“草根金融”等,把它看做是一種要取締的東西,但實際上,在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它是必然要走過的一種二元金融結構。因此,在本文看來,這些所謂的民間金融,它相對于有組織的金融體系來說,是政府金融管制、金融壓抑外一種民間自發形成的融資關系。對“民間金融”這樣的理解,這就使得我們把它當作一個中性東西,沒有正式與非正式、正規與非正規之分,更不是一談到民間金融就堅決予以否認的問題,因此要界定民間金融就要考慮如下幾點。
1.從事民間金融活動的機構或組織是否已經在國家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如浙江省曾有三家私人錢莊領取營業執照,但因金融監管部門認為非法而被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雖然得到地方政府的認可,甚至被鄉村政府直接控制,但沒有得到當時的監管機構——中央銀行的認可,處于不合法地位,最后被作為非法金融組織取締了。
2.民間金融活動是否為非官方性質的。包括如下四個方面:(1)融資活動的參與者是非官方的,即借貸行為是個人或非國有制企業在之間發生的;(2)資金的來源是非官方的,民間融資活動所有的資金都來源于居民個人或私人企業;(3)從事資金融通的組織機構的所有者是民營的而非國有的;(4)資金的運作是民營而非國營的,即民間金融應該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民營金融,它也涉及到所有制概念和經營機制。
3.民間金融活動是有組織的還是無組織的。目前就民間金融按其組織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無組織無機構的個人借貸和企業融資;二是有組織無機構的各種融資會;三是政府沒有認可的有組織有機構的各種融資形式,如私人錢莊、典當行、基金會等。也有學者把民間金融的發展劃分為兩個階段,臨時的無組織融資的民間借貸為第一階段;有組織、專業化的民營金融是第二階段。
4.民間金融的正式與非正式性。許多文獻文章認為民間金融是非正式(非正規)的,而官方金融才是正式(正規)的,本文認為采用中國人慣有的意識來分辯民間金融的“根正苗紅”問題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因為民間金融活動的重要性是十分明顯的,所以,政府必須反思對民間融資活動的政策,建立一個規范民間融資活動的秩序框架,而不是簡單地禁止。公民有正當的需求,政府的制度供給就應該面向公民的正當需求,禁止民間融資活動在此意義上是與公民需求和偏好背道而馳的。此外,民間融資活動基于民俗、傳統、文化,如果政府認為只要有它所一手創設的正式制度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話,那就是哈耶克所批責的“理性的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