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理念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1:28: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展理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思考

[摘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智慧,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中,創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聯系觀。每一個發展理念都有豐富的內容,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融合、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新階段關于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關鍵詞]發展理念;唯物辯證法;哲學;思考

辯證唯物主義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疇構成的理論體系,其中的基本原理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和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原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五大發展理念”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特別是矛盾運動原理的集中體現,蘊含著運用矛盾運動原理指導治國理政思維的哲學智慧。

一、“創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這一基本原理具體到方法論上,就是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反對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發展理念”從哲學源頭上講,就是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永恒發展的原理。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先后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等理論,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發展理念”。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盵1]這是中央根據經濟新常態的新特征,賦予創新以新內涵,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闡明了創新發展的基本思路、實踐路徑的重要戰略思想?!皠撔掳l展理念”的思想來源是唯物辯證法的事物永恒發展的原理,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二、“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聯系觀

查看全文

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念研究

1共同理想——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可持續城市綠地建設

1.1可持續城市綠地建設被視為借助城市綠地化解城市問題的一種普遍訴求

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提出之后,被普遍視為城市綠地化解城市非可持續問題的一劑“良藥”,迅速得到普遍認同和發展共識。

1.2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想模式解析

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一個含義廣泛的概念,自提出以來始終處在發展完善的過程之中。21世紀初,我國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狀態成為討論焦點并逐步達成了理論共識,認為城市綠地基于對化解城市問題的積極作用,包含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元”功能,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綠地“三元”功能,通過與城市社會、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狀態,實現人居環境改善、自然與人類共贏、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念被歸納為圖1所示的理想模式(下文簡稱“理想模式”)。該模式將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理念簡化為“三元”功能相對獨立,均衡發展?!袄硐肽J健蓖ㄟ^一種平衡妥協的方式將城市綠地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功能劃分為相對獨立的三個部分,具有概念簡化、便于分析的特點,但是由于較為表面化,并沒有揭示城市綠地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易導致城市綠地建設對該模式的扭曲,偏離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2矛盾困境——城市綠地建設實踐對“理想模式”的扭曲

查看全文

堅定現代城市發展的科學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步入了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據統計,我國城市化水平已從1990年的18.96%提高到目前的37%。沒有城市化,自然不可能有城市現代化;但另一方面,城市化并不等于城市現代化。因此,在加快我國現代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樹立相應的科學理念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要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協調發展理念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它要求不同類型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以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為指導,協調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協調好我國中西部城市與沿海城市的發展,走出一條“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共同發展”的新路子,依靠合作與發展來縮小城市間差距。二是城市群的協調發展。城市群是在具有發達的交通條件的特定區域內,由一個或幾個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為主的若干個不同等級、不同規模的城市構成的城市群體。在有城市群的經濟區域中,城市群是區域最發達的地區,是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一個內部經濟發展協調的城市群可以使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優化配置,在區域范圍內實現單個城市無法達到的規模經濟和集聚效益。三是城鎮體系和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應根據優化區域發展的要求合理布局。一方面要加快縣城鎮向中小城市發展,基礎好的小城鎮向中心鎮發展;另一方面對規劃起點低、規模偏小、綜合功能弱的鄉鎮要予以撤并,促使小城鎮形成規模優勢,按科學規劃,建立起具有中心城市——片區中心鎮——一般建制鎮——重點集鎮四個層次的城鎮發展體系。其次,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搞好城鄉經濟社會的統籌發展,做好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工作。

要樹立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營城市理念。經營城市就是把城市作為最大的國有資產,通過市場經營取得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設之中,實現城市的自我積累、自我增值、自我發展的城市發展理念。城市經營與企業經營有其相似之處,如城市經營也必須通過定位和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梳理與整合城市產業要素,制定能產生經濟聚合和輻射作用的城市規劃,進而對城市形象進行包裝和推廣。但經營城市與經營企業之間的差異更大,城市經營首先必須處理好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關系,必須找到三者的利益均衡點。在城市經營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和社會三者之間是互為關聯的,這種關聯通常被形象地表述為“政府決策,企業推進,老百姓買單”。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充分發揮規劃在經營城市中的調控和導向作用,造就增值預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土地的效益;建立有效的投資回報機制,按照市場優勝劣汰法則對參與市政建設的企業進行監管;進行民營企業不愿意或者承擔不了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企業則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形成競爭,公眾則得到城市基礎設施所提供的優質的有償服務。從而逐步形成以政府財政投入、銀行信貸投入、企業投入、社會投入、經營收益二次投入的多渠道融資的城市建設投資格局,促進城市建設的良性循環。

要樹立參與競爭的城市品牌理念。城市品牌理念就是讓人們了解某種形象和聯想與特定城市的存在自然聯系起來,以提高城市的市場競爭能力。在新技術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已經被納入整個社會分工的體系之中,其城市的財政狀況、消費水平、居民收入、福利待遇以及就業等社會問題都和這個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競爭力密切相關。不管這座城市愿不愿意,商業化社會的進程必然將城市帶入一個開放的市場交易平臺之中,如果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須像經營一個品牌產品一樣經營這座城市,繼續保持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經營城市品牌就是要塑造和凸顯出城市的氣質和個性,而信用則是一個城市最基本的品牌。譬如,我們搞招商引資,不是“把老鄉請回來當外鄉,把老外引進來當老鄉”,而是“開門招商,關門打狗”,或者“引進外商,打成內傷”,就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無論如何也不能打造好一個城市的品牌。

要樹立以山水生態為特色的綠色理念。21世紀是人類由褐色工業走向綠色文明的新世紀。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把城市花園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藍圖,而我們倡導的“山水森林城市”還原和闡釋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哲學意義,是人與環境共棲、共生和諧完善的生態系統。東、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不少鄉鎮有山青水秀的區位優勢,為創建山水園林城鎮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景觀資源,要通過精心編制山水森林城鎮規劃,創造鮮明的城鎮形象,使城鎮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強勢的吸引力。

要樹立特色城市文化理念。現代城市日益從它的歷史積淀中抽象出其獨特的城市文化特質,這種特質也越來越成為一座城市成熟的標志。特質文化是歷史的沉淀。在經濟全球化的驅動下,那些文化底蘊深厚而又具有明顯普世價值的地域文化,帶著其旺盛的生命力匯入世界文化發展的大潮,又反過來推動其地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隨著文化交流成為未來旅游的一大熱點,蘊藏于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根源性之中的巨大經濟價值也將日益顯露出來。因而,樹立打造城市特質文化理念,把握和張揚一座城市在地方、民族、人文、歷史、地理、經濟等方面的個性和優勢,進而把地域文化特色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和建設之中,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而當前一些城市為比樓高,比路寬,比廣場大,把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街區、胡同、建筑物都拆除掉,外表看起來,舊貌換新顏,實際上則丟掉了寶貴的文化特質,從長遠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查看全文

基于發展理念會計培訓工作初探

摘要:現階段,我國社會不斷進行快速發展,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在此種時展背景下,對我國會計專業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要求其基于發展理念下對會計教師進行培訓,使其能夠隨著時代的改變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目前,發展理論與繼續教育理論不斷進行創新,如何有效地對會計教師進行培養,使其為我國會計教育做出杰出貢獻,成為會計培訓主要問題之一。本文基于此進行分析,表明會計培訓的重要性,并基于發展理念下提出會計培訓策略,以此提升培訓水平。

關鍵詞:發展理念;會計培訓;工作

我國市場經濟不斷進行快速發展,對學校會計教育要求不斷提高要求,要求其培養適應于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型人才。因此,我國學校對財會教師進行培訓,使其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教育能力,對會計人才提供專業會計教育。但目前,大部分學校對會計教師進行培訓時,存在一定問題。在培訓過程中僅是注重提升專業技能,忽略對其進行發展理念培養,導致在培訓技術后,教師依舊在教育中運用傳統的會計教育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最終對我國會計人才產生影響。因此,我國學校培訓會計教師時,應基于發展理念下對其進行培訓,使其能夠進行全面發展。

一、基于發展理念下會計教師培訓特點

(一)對環境適應性較差?,F階段的會計教師在接受培訓時,一直承擔會計教學工作,缺乏會計實踐經驗,但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并具有自我管理經驗。但長期處于教育環境中,對培訓環境、全新的人際關系難以適應,從而對會計教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難以對培訓內容進行有效的接收,從而影響自身的發展。同時,傳統的會計培訓方式為集體密集型教育,在培訓過程中,時間較短,任務較重,難以接受培訓教育內容,影響最終的培訓結果。(二)自我管理能力較強。接受會計培訓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并具有自我管理經驗。在參與實際培訓時,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能夠對自我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紀律性較強,能夠及時跟上培訓教師的進度。除此之外,會計教師在參與實際培訓時,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探討,以此不斷提升雙方的會計教會能力。因此,基于發展理念下的會計培訓工作能夠利用會計教師的自我管理特點,不斷對其傳授全新的會計教育知識,使其滿足時展對會計教師要求。

二、目前會計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

省委關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意見指出,要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在樹立科學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上取得進展。這給我們提出了明確而緊迫的要求。

發展理念決定發展方向,影響發展進程。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就是要自覺增強科學發展的意識,堅決拋棄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驗主義、慣性思維,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上來。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首先要真學、真懂、真信。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進行了系統的概括和總結,強調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應當說,時下很多同志對此都已經耳熟能詳,但科學發展觀作為世界觀與方法論相統一的理論體系,其內涵相當豐富,僅僅一般性地了解、熟悉還遠遠不夠,必須深刻領會其思想精髓,把握其精神實質,熟知其根本要求,才能真正自覺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要落實到行動上。從現實來看,一些同志的實際行動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不相符合,概括而言就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甚至不要”。很多人說起科學發展觀來頭頭是道,但具體到工作上,或囿于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干來干去還是老套路;或出于維護本部門、本地區利益的考慮,無法真正地轉向“以人為本”、“統籌兼顧”……

解放思想的最終目的是推動工作。不能把科學發展觀當作口號空泛地議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具體地體現在解決影響發展的實際問題上。要強化單純的經濟增長不等于發展的理念,把注意力真正放在實力的增強上,不斷激發活力、提高競爭力,使發展的成果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上,體現在城鄉面貌的改變上,體現在老百姓的笑臉上。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還要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能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對各級領導班子領導水平的一次集中有效的檢驗。當前,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要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奪取更大的勝利,關鍵是要提高領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能力,特別是重大決策能力、組織實施能力、統籌協調能力、有效調控能力。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審視和總結我們的工作,看看哪些符合科學發展觀,就繼續堅持并加以完善,哪些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就立即加以改進。要把加快發展的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既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又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標準改進和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把全省各級領導班子建成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

查看全文

新時代開放發展理念論析

一、新時代開放發展理念的歷史定位

(一)開放發展理念是對改革開放的繼承與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中國共產黨在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有過不少教訓也積累了許多經驗,這些經驗有利于貫徹開放發展理念,有必要在當下和未來的實踐中繼續堅持并不斷發展完善。[1]首先,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促使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保證開放發展的正確方向。其次,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促使我們黨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踐行理論,借鑒國內外改革的成功經驗,吸取錯誤和失敗的教訓,大膽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以開放促進改革。再次,開放發展理念遵循了以人為本,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為保障人民的權利依靠群眾力量,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向“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目標而奮斗,使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開創偉大的發展之路。最后,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促使我國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權力缺乏制衡問題以及行政權力對于市場和社會的過度干預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政府部門深化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了政府職能,規范了市場秩序,完善了財稅體制,全面提高了對外改革開放的程度。(二)開放發展理念有利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要有利于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實現全民的共同富裕;要有利于快速凝聚力量并有效應對發展道路上的困難與挑戰。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我國實現了經濟體制的改革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①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現階段依然面臨各種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保障公平競爭與促進共同富裕,優化公共服務與提供民生保障。可見,堅持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可以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2](三)開放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出現的新問題,面對新時期我國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以新發展理念科學的回答了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什么樣的理念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新時期我國進一步開放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指引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前進方向。雖然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但是受國際環境制約,個別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家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地緣政治關系的緊張等現象都制約了我國開放發展的水平。新時期開放發展理念的提出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立足于本國國情和國際環境的背景下堅持從本國實際出發,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我國的經濟發展融入世界發展之中,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在更高層次上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注重發展的漸進性以及整體性,促進內外聯動,共同發展。

二、新時代開放發展理念的思想內涵

(一)堅持主動開放,提高對外開放質量。所謂主動開放,就是要把開放的理念作為發展的內在動力。開放發展最主要的就在于在處理好“引進來”與“走出去”之間的關系,并在其基礎上踐行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理念,順應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歷了一個從固化、僵化到改革、創新、開放的歷史過程。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②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經濟和全球經濟不斷融合,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也越來越舉足輕重。在新形勢下主動開放就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2018年博鰲論壇上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新時期,我們應進一步加大開放的范圍,拓展開放的深度,遵守開放的原則,提升開放的動力,更加主動融入開放發展浪潮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質量。[3](二)堅持公平開放,健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于我國把握經濟關鍵期,營造公平開放的經濟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經濟管理的新體制機制,開放的發展理念需要以新體制機制為依托,這就需要政府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為此,要降低投資準入門檻,保持穩定、透明的外資政策,政府部門要簡化審批程序,降低市場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三)堅持全面開放,努力優化開放布局。當前,我國在開放發展中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指出:“面對時代命題,中國堅定不移堅持對外開放。面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中國堅持走開放融通、合作共贏之路。”③為優化開放布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積極作用。為開放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在開放發展中,要堅持優化東西并舉、海陸并舉和內外聯動的開放布局。在東西并舉中,要構建更加完備的經濟格局,縮小東西發展差距,根據東部與西部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根據其自身特點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使兩大區域共同開放發展。在海陸并舉中,使沿邊和內陸地區齊頭并進,共同發展,并促進其與“一帶一路”建設相融合,使沿邊和內陸地區擴大與周邊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規模,為沿海內陸地區以及沿線國家創造更多的貿易市場,加深開放程度,加快構建區域開放布局。在報告中提出:“要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雹芤虼?,我們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促進內外聯動,共同發展。(四)堅持共贏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ダ糙A的發展理念有利于將我國的經濟發展融入世界的發展之中,讓世界各國結成經濟共同體,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4]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指出:“要不斷豐富伙伴關系內涵,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同世界各國是彼此息息相關,命運相連的。”當前,我們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就“共贏”來看,我們應繼續加強我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多邊和雙邊的合作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合作,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有機結合與發展。就“開放”來看,我們在推動合作共贏發展戰略時,要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注重發展的漸進性以及整體性,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五)堅持雙向開放,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需要不斷的消除貿易保護的壁壘,在更高層次上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同等重視擴大內需與外需,有效防范風險。從“引進來”方面看,針對當前企業競爭所面臨的問題,推動企業整合全球優勢,提高我國企業在全球范圍的競爭能力。不斷擴大雙向互動的內容,不斷推進我國在金融、網絡、教育等行業的開放,拉動國內投資與擴大出口,搭建雙向互動平臺,為企業“引進來”與“走出去”提供載體,如自貿區,亞投行的建設等。從“走出去”方面看,要不斷利用外資提高我國經濟的開放發展,不僅要注重引進外資的數量,同時也應該更加強調引進外資的質量,用我國的市場來吸引國外的優勢企業、資源、技術與人才。因此,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對我國的開放型經濟政策進行評估和制定,需要構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三、新時代開放發展理念的時代價值

(一)開放發展理念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構建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需要明確治理目標,優化治理手段,改進治理方式,調試治理過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在發展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國內外的經濟環境都有了巨大的轉變。但事物的發展是矛盾的,開放發展新理念也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等一系列問題的挑戰,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就不可避免的要求其符合現實社會的發展需要,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國情。因此,現階段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時,要不斷構建新制度,深化法治中國建設,使我國的制度更加完善,從而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之下,開放發展理念為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滿足國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以及推進治理能力的學習和改進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5](二)開放發展理念體現了以人為主體,實現民族復興的期盼。人民至上是黨執政的根本基礎,“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v觀我們黨數十載的發展歷程,以人民為主體的理念是各時代領導集體執政的指南針,必須堅持這一基本主旨,開放發展理念的直接目標和根本目標正是人民主體性的體現。人民主體性這一基本主旨必須堅持和貫穿于改革事業的各個方面和整個過程。在開放發展中堅持人民的主體性,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人民始終是我黨執政力量的源泉和根本動力的堅實依靠,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將人民所關心的問題作為開放發展的導向和突破口,才能克服艱難險阻,才能激發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貫徹開放發展理念,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創造出新的奇跡和輝煌。開放發展理念把人民群眾的期待化為了發展動力,把人民群眾的希望力求變為現實生活,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三)開放發展理念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中國智慧和方案。開放發展既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所必須要遵循的理念,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對內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繼續深化改革,對外進一步拓展開放的廣度與深度,這是治國理政思想的一部分。把拓展全球視野與主動開放相結合,把時代性與創造性相結合,這對于我國新時代的對外開放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新時代我國的開放發展模式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積極主動、成熟自信、深度開放,積極迎接發展道路上遇到的挫折與挑戰。在開放發展中更加重視創新開放,因此要求在開放過程中不斷地創新開放方式、創新開放內容,這就為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經驗。一些國家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離不開我國經濟發展的理念,他們已經認識到我國發展的經驗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四)開放發展理念有利于推動國際發展合作,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從開放發展的理念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發展不是只追求自身的發展,而是希望世界經濟的復蘇能夠憑借中國強大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中國的開放發展理念也為推動國際發展合作貢獻了自身的力量。這種經濟利益共同體既有助于加強我國其他領域同世界各國的緊密交融,也有利于更進一步地推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要把握對外發展的機遇,加快推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2018年出席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非合作論壇以及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都向世界展示了我國開放發展的自信與決心。我國積極打造的21世紀“一帶一路”建設,印證了我國謀求共贏合作發展的理念,突出表現了我國推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的決心。另一方面,我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在謀求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同時,也在積極的維護世界和平,為全球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

查看全文

幼兒足球發展理念及路徑研究

2015年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將校園足球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足球成為重點扶持的體育項目。隨著校園足球熱的興起,幼兒體育教育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當下幼兒足球存在發展理念不明確、功能定位自相矛盾、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幼兒足球的發展理念是幼兒足球乃至校園足球建設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明確其價值和目標定位,是工作實施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文運用訪談法和實地調查法對數家足球特色幼兒園、幼兒足球培訓機構在創辦背景、價值定位、發展現狀、園區和機構運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具體調研。剖析幼兒足球的開展現狀,探尋幼兒足球發展的科學理念,并提出規范發展的路徑建議,以期能為促進幼兒體育教育長期向好發展提供參考。

1幼兒體育發展的現實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生活方式已經深度影響到幼兒群體。幼兒的肥胖率、近視率明顯增加,這種現象促使幼兒體育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新時代,新使命,幼兒體育不再局限于“增強體質,強身健體”的原始使命,還承擔著幼兒體育藝術培養、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心理教育、社會化發展等多重使命。海量研究表明,足球運動對兒童身體形態、機能、心理品質、注意力、決策能力等有正面影響。我國的幼兒體育長期以來被泛化成簡單的走、跑、跳、爬等肢體活動,缺乏具體的體育項目指引,致使體育在幼兒群體中沒有發揮其獨有的價值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育人”的全面發展。幼兒足球特色課程打破了人們心中固有的幼兒體育形象,不再簡單地認為幼兒體育是簡單的追趕、玩耍,也能夠實現項目的具體化。相比之下,國外學前教育研究先于我國,十分重視幼兒體育,且已實現項目化發展,因此我國的幼兒體育也亟需邁向項目化發展之路。

2足球成為幼兒教育的試點項目

2019年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到,要全面推動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的普及和提高;推進幼兒體育發展、推進幼兒體育項目和幼兒體育器材標準體系建設,引導建立幼兒體育課程體系和師資培養體系。同一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的第五次會議中強調,要將校園足球向下延伸到幼兒園,重視培養3~6歲幼兒的運動習慣。開展幼兒足球是校園足球行動的基礎和補充,發展幼兒足球對整個校園足球計劃的實施乃至中國足球運動的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足球就是在此基礎上順應時勢,以項目導向推動發展起來的。2018年10月,中國足協制定了《全國娃娃足球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要求以幼兒園為載體,到2020年在全國內確定一萬所足球特色幼兒園。2019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足球特色幼兒園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全國首批共計3570所足球特色幼兒園名單。2020年9月,全國校園足球工作暨幼兒足球視頻會議召開,把幼兒足球和校園足球放在一起,更加看出幼兒階段開展足球項目的重要性。教育部王登峰司長指出,做幼兒足球不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足球技術,而是把足球作為幼兒教育,特別是作為幼兒身體運動技能教育的一個載體、一個先行先試的項目。

3幼兒足球的開展現狀

查看全文

建筑設計理念及發展趨勢

摘要:隨著我國對于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理念隨之誕生并迅速發展。如何設計好綠色生態建筑,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功效,是當前建筑領域的新興議題。文章結合綠色生態建筑的基本理論,以及北方鄉村民居的建筑特色,提出北方地區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的理念,并展望其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建筑領域的創新跨越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綠色生態型建筑;北方民居;設計理念

1綠色生態理念對于建筑發展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經濟建設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近幾年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領域各行業都陷入低迷狀態。如何多元化的做好建筑、做出精品耐用、綠色生態化的建筑就成為同行間相互比較標榜的方向。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建筑領域的粗放式作業所帶來的弊端也逐漸凸顯,建筑企業對于節能環保的輕視,造成了建筑行業與環境保護呈逆向增長,建筑行業越紅火,當地的生態環境越惡化。由于建筑企業的大范圍圈地和隨意性圈地,造成大量植被遭到破壞,水源受到污染,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出于對利益的追逐,相當部分的建筑企業以效率為優先,對于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的利用考慮不周,不僅鮮有考慮對建筑材料進行重復利用或者綜合統籌利用,甚至在建材預算和采購過程中超量訂購,多余的建材又不值得退回或存儲,造成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費。此外,由于大部分的建筑企業都只關注地價、房價、周邊配套設施等市場行情,結構設計基本上都是常規化處理,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于節能和空間利用等新元素缺乏考量,使得諸多能源資源在不經意間大量的流失,建筑空間也沒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對于有著漫長嚴寒的北方地區來說,鄉村民居以磚房和生土建筑為主,新建建筑雖然在外墻裝修方面有所改進,但受到地方環境的影響,其本質并沒有太大變化。特別是在冬季,北方建筑的保暖仍然依賴于暖氣和熱炕,建筑本身的防寒保暖作用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而部分北方地區的國家節能標準已經提高到了65%,老式的無限制地供暖,只能確保人們在限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因而生活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受到傳統建筑材料的制約,導致熱量大幅的流失,增大了能源供給且使供熱效率大大降低。此外,在建筑的外圍特別是角落,受到冬季氣候及北方土質的影響,墻體發霉返潮現象嚴重,使建筑的美觀和使用壽命大打折扣。

2綠色生態型建筑的設計理念

2.1要以人為本,以居住者的舒適和便利為第一要務。綠色生態型建筑理念,首先要考慮的是建筑內的居住者的生活質量。不考慮居住者感受的建筑,連銷售市場都沒有,其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更不必考慮建設和使用中的浪費問題。綠色生態型建筑必須要充分結合當地生存環境和風俗習慣,滿足居住者的健康、舒適、便利等要求。對于北方地區而言,采暖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須在節能的同時,切實加強建筑內的加熱和保溫設計,使其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地區內大多數居民的生活條件,不能僅僅為了建設優質建筑而不顧成本,建造出居住舒適但居民無力購買的高價建筑。因此,如何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以及北方相對較低的經濟收入水平的情況下,設計出最為適宜的綠色生態型建筑,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2.2要以環境為根,以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底線原則。努力尋找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威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當前以及未來始終都需要堅持的發展理念。在建筑領域,同樣也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理念,在建設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建筑材料、能源資源的最大程度地利用,以及降低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及周邊的影響,盡可能地節約非可再生資源,使建筑與環境形成和諧共贏的局面。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由于長年的重工業生產,已經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相當程度的破壞,霧霾、沙塵、酸雨等惡劣氣候幾乎成為了常態,因此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應該給予更高的重視。這其中,不論是建筑的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直接保護,還是在建筑材料購買、使用從而影響上游行業而形成的間接保護,對于生態環境來說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3因地制宜,充分運用地方本土資源推動發展。能源的節約不能靠“少用”、“不用”等因噎廢食的方法來應對,而應該充分調動當地的各類有利資源,在推動節能環保的同時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利益與能源發展的良性循環。例如,在北方地區,煤炭和石油資源非常豐富,但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礦石資源本身屬性的限制,成本低廉與污染嚴重二者并存,給地方環境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煤炭、石油用于發電生熱是對于礦石資源極低效率的利用,造成這些非可再生資源的浪費。而另一方面,北方地區有著豐富的光照,這才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資源。此外,相對于如何加熱,更重要的是發揮當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并結合相關的科技知識,做好建筑的保溫散熱,盡最大可能地保持室內的溫度,從而減少對于加熱的依賴。

查看全文

創新發展理念 走出思想誤區

前不久,河北省委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加強作風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號召在全省掀起新一輪思想解放高潮,明確提出要創新發展理念。澄清發展誤區。

那么,當前,我們一些干部對科學發展的理解還存在哪些誤區呢?一是認為現在強調科學發展,強調構建和諧社會,工作的中心就轉移了,不講GDP了,經濟工作可以松一松,指標要求可以降一降。一位欠發達地區的官員說:“我早就對以GDP論英雄的觀念提出過意見。前兩年,拼命與其他地區比試經濟增長率,但這里面有多少水分?有多少虛報?200年就說西部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了,可西部照樣窮?,F在,至少我們這里用不著拼命搞GDP了,壓在肩上的這一擔子可以放下了?!焙竺鎯删湓?,聽上去似有逃避責任的意思。GDP作為國際通行的衡量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規模、發展速度的重要標志,是中國一切發展的基礎。保持GDP的增長至關重要。僅以就業為例,按照以往的經驗,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可以創造100萬到120萬的就業崗位。而就業是民生之本。

二是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了,經濟發展主要靠市場,政府發揮不了作用,抓社會管理就行了,其它的就交給市場。甚至有人講,現在“不需要講政績了?”如果搞那些政績變成上任舉債下任還錢的形象工程,變成本地區享受收益相鄰地區承擔成本的地方保護,變成涸澤而漁、殺雞取卵的短期行為,那么這樣的政績,我們寧可不要,我們要講的是以人為本的政績。

三是“口號發展觀”。在互聯網中鍵入“科學發展觀”和“講話”二詞進行搜索,于是,就會跳出數不清的各地官員開會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新聞報道。不管是什么樣的會議,不管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官員們講話必高聲宣講“科學發展觀”。有的講了后就再無下文??茖W發展觀作為一種新的思路,首先是理念、思維層面的東西,但科學發展觀又不僅僅是一種觀念形態的東西,還應該變為政策、制度與實踐。

四是認為“要放慢發展速度嗎?”“這么些年,我們這些領導干部早就習慣‘單打一’了,現在講統籌兼顧,一下背著這么多的包袱,拖家帶口趕路,只能步履蹣跚。發展速度肯定要降下來。”鄧小平生前講過,發展能快就不要慢,這是總結中國幾十年經驗提出的一個正確命題!如果沒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許多問題不好解決。但要想保持快的發展速度,不把握好發展節奏、發展步伐是不行的,不照顧到影響發展的方方面面更是不行的。發展是要有突破口,但突破口的出現是與其他方面的配套密切聯系的。任何“單兵突進”都是不可能的。所謂要放慢發展速度的想法也是有害的。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認知誤區。正在于對科學發展觀理解片面化、教條化,對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認識不夠。其結果是,一些干部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識淡化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減弱了,抓經濟工作的力度減小了,標準降低了,韌勁不夠了。這些錯誤的發展觀念不澄清,就難以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正因此,創新發展理念必須走出思想誤區。各級領導干部尤其需要這樣做

查看全文

經濟法發展理念探究論文

【內容提要】工業文明所培育的傳統發展觀是單純的經濟增長觀,強調市場的誘致性、資源供給能力和環境自凈能力的無限性。這勢必導致經濟發展的非持續、非公平和非快速狀態。契合于后工業文明的經濟法著眼于國家與市場的良性互動,衍生出新型的法理念——發展理念。從生態、人力、產業層面演繹的持續發展理念,從地區、競爭、分配角度演繹的公平發展理念,從制度補給、制度能動屬性演繹的快速發展理念,詮釋了經濟法的精神本質與社會動力基因

理念提升是法律部門成熟的標志之一。文明與法治的演進,不斷地在為承擔不同使命的法部門注入新的精神與靈感。產生于文明潛深與交替時期的經濟法部門,雖然其地位與體系仍處于漸趨成熟狀態,但其獨特的精神與理念已現異彩。本文擬從經濟法獨特的法理念——發展理念路徑出發,探索經濟法的精神本質與社會動力基因。

一工業經濟、工業文明與傳統發展觀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表明:生產力決定一定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發展模式則會孕育出自身特有的文明觀、發展觀。工業革命完成后,社會化大生產方式以其前所未有的爆發力催生出飛速發展的生產力,“工業化”成為一國的現代化模式,這種模式簡而言之即指“人力+資本+資源”,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后兩者,這種以資本、資源為支撐的經濟形態,我們稱之為“工業經濟”,在工業經濟模式下孕育出的工業文明觀,其基本價值就是追求工業化和刺激增長。因循人類經濟發展史,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工業經濟階段,物質財富增長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唯一標識,也被視為衡量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價值判斷標準。

以上就是工業文明觀下的基本發展觀:單純的經濟增長觀。這種發展觀的理論前提是自然資源的供給能力具有無限性、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具有無限性。換言之,即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任意索取資源、排棄廢物的“理想”場所。這種理論預設物化為人類的行為,表現在人類為了追求更快的經濟增長,追求更多的物質財富,憑借自己創造的技術與智慧而與生物圈進行對壘,無限制地掠奪生態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這種人與資源之間的對立與非協調狀態,注定了建立于其上的經濟發展是非持續的,這種發展觀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觀。

其次,工業文明在人文精神方面,首次廢除了人的身份關系的不平等,確立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格價值理念,賦予人政治、人身、財產等多重權利,并建立了以“私權至上”為原則的私法體系,形成了契約神圣、意思自治、權利不得侵犯等原則。這一切都為商品經濟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個人創造力及進行平等競爭提供了必要的人文基礎。然而,競爭的過度發展與壟斷必然引起貧富懸殊、兩級分化,如果仍僅限于保護形式上公平、平等的傳統文明觀,實質意義上的公平無法保障,甚至從某種意義上會由對人性的尊重異化為對人性的威脅。從這個角度講,傳統工業文明發展觀在公平發展方面存在欠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