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貿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3 19:57: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紡織品貿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美紡織品貿易淺論
摘要:近年來我國紡織品對美出口之路可謂是艱難坎坷,而要想扭轉紡織品出口的被動局面,必須改變以往以量取勝的理念,提高產品質量和自主品牌價值,改革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營銷體系,提高我國出口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貿易摩擦;保護貿易政策;綜合競爭力
一、美國為什么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頻頻發難
(一)導致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國外因素
第一,美國借對中國紡織品的制裁緩解貿易逆差及失業壓力。長期以來對華貿易的巨額逆差使得美國國內許多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頗為不滿,他們聲稱中美貿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損美國利益因而應對我國輸美產品予以設限。而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又以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品為主,因此當美國以縮小貿易逆差為理由而采取保護性貿易政策時,作為我國出口重頭的紡織品自然是首當其沖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后,我國對美紡織品出口額劇增。美國卻認為是低價進口紡織品大量涌入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國內產業工人的失業,盡管事實證明美國國內失業率與貿易逆差之間并無直接聯系,但美國政府則聲稱鑒于“公平”起見,須對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紡織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為美國紡織品的主要進口國,我國的進口紡織品成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的“替罪羊”。
第二,美國對WTO體系下的特保條款和非市場經濟條款肆意濫用。根據中國加入WTO時在《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和《中國加入WTO工作報告書》中做出的承諾,如果世貿組織成員在確定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由于市場擾亂、威脅和阻礙這些產品的有序發展的話,在與中國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則可對中國的出口紡織品進行限制,而由于相關文件中對于“市場擾亂”及“威脅、阻礙相關產品的有序發展”的標準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美國則擅自將此標準當作“自由裁量權”而加以濫用,對我國的進口紡織品肆意制裁。
各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綜述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近期發生在中美、中歐之間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爭端很好地診釋了其中深刻的涵義。作為為紡織業提供原料的企業,上海石化及其員工理應對中美、中歐之間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爭端給予關注。2005年5月23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稱:根據《中國加人世貿組織工作組報告書》(以下簡稱“人世報告書”)第242段,要求與中國政府就棉制針織襯衫、棉制褲子和棉制及人造纖維內衣的進口限制問題進行磋商。2005年5月27日,歐盟貿易代表致信中國商務部部長,通報了歐委會已決定根據人世報告書第242段的規定,就T恤衫和亞麻紗兩類產品向中方提出正式磋商請求,要求對我國上述兩種紡織品實施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
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引用的人世報告書第242段規定指的是:中國在加入WTO時承諾的一條關于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可采取不同于WTO有關保障措施協議的特殊保障措施的規定。規定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代表同意下列規定將適用于紡織品和服務產品貿易,直至20()8年12月31日,并成為中國加人條款和條件的一部分。如一Wll,O成員認為《紡織品與服裝協定》所湯蓋的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自《習VTO協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場擾亂,威脅阻礙這些產品貿易的有序發展,則該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減輕或避免此市場擾亂。請求進行磋商的成員在提出磋商請求時,應向中國提供關于磋商請求的原因和理由的詳細事實聲明,并附提出磋商請求成員認為能夠證明下列內容的現行數據:
(1)市場擾亂的存在或威脅;
(2)在該市場擾亂中原產于中國產品的作用。
而對市場擾亂的定義,入世報告書第13條“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中第246段是這樣規定的:在確定是否存在市場擾亂時,包括是否存在快速增長的進口產品,無論是絕對增長還是相對增長,與對國內產業的任何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之間的因果關系,有關主管機關將考慮客觀因素,包括:
(l)屬調查對象的產品的進口量;
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
一、美國為什么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頻頻發難
(一)導致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國外因素
第一,美國借對中國紡織品的制裁緩解貿易逆差及失業壓力。長期以來對華貿易的巨額逆差使得美國國內許多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頗為不滿,他們聲稱中美貿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損美國利益因而應對我國輸美產品予以設限。而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又以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品為主,因此當美國以縮小貿易逆差為理由而采取保護性貿易政策時,作為我國出口重頭的紡織品自然是首當其沖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后,我國對美紡織品出口額劇增。美國卻認為是低價進口紡織品大量涌入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國內產業工人的失業,盡管事實證明美國國內失業率與貿易逆差之間并無直接聯系,但美國政府則聲稱鑒于“公平”起見,須對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紡織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為美國紡織品的主要進口國,我國的進口紡織品成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的“替罪羊”。
第二,美國對WTO體系下的特保條款和非市場經濟條款肆意濫用。根據中國加入WTO時在《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和《中國加入WTO工作報告書》中做出的承諾,如果世貿組織成員在確定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由于市場擾亂、威脅和阻礙這些產品的有序發展的話,在與中國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則可對中國的出口紡織品進行限制,而由于相關文件中對于“市場擾亂”及“威脅、阻礙相關產品的有序發展”的標準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美國則擅自將此標準當作“自由裁量權”而加以濫用,對我國的進口紡織品肆意制裁。
在對于反傾銷和反補貼的確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場經濟條款規定,對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的界定價格要低于市場經濟國家,這也意味著從2008年特保條款到期到2016年我國“非市場經濟國家”有效期結束的八年間,反傾銷與反補將成為美國限制我國紡織品進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國出口紡織業的弊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分析論文
摘要
中美貿易摩擦是中美雙方爭取自身貿易利益的博弈過程,美國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不斷挑起貿易摩擦;而中國自身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為美國制造貿易爭端提供了機會。就紡織品貿易摩擦的產生而言,背后有其深層次的經濟、政治、政策原因。本文首先簡介中美貿易爭端及其對中國紡織品的影響,然后探討了中美貿易爭端背后深層次的經濟、政治、政策原因,最后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
紡織品貿易爭端;中美;設限;原因;對策
1前言
中國入關以后,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明顯增加,并表現出新的特點。在2003年發動1起、2004年發動3起紡織品設限的基礎上,美國政府分別于2005年5月自主啟動3起、于2005年5月、9月接受業界申請啟動6起對華紡織品設限,除此以外還對我24類紡織品進行設限調查,涉案產品2005年對美出口金額超過100億美元。2005年6月至11月間,我商務部與美方進行了7輪艱苦的磋商,最終達成了中美紡織品貿易備忘錄,妥善解決了紡織品貿易爭端,但是從長期來看,爭端還遠未離去。
紡織品貿易摩擦分析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紡織品對美出口之路可謂是艱難坎坷,而要想扭轉紡織品出口的被動局面,必須改變以往以量取勝的理念,提高產品質量和自主品牌價值,改革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營銷體系,提高我國出口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貿易摩擦;保護貿易政策;綜合競爭力
一、美國為什么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頻頻發難
(一)導致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國外因素
第一,美國借對中國紡織品的制裁緩解貿易逆差及失業壓力。長期以來對華貿易的巨額逆差使得美國國內許多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頗為不滿,他們聲稱中美貿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損美國利益因而應對我國輸美產品予以設限。而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又以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品為主,因此當美國以縮小貿易逆差為理由而采取保護性貿易政策時,作為我國出口重頭的紡織品自然是首當其沖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后,我國對美紡織品出口額劇增。美國卻認為是低價進口紡織品大量涌入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國內產業工人的失業,盡管事實證明美國國內失業率與貿易逆差之間并無直接聯系,但美國政府則聲稱鑒于“公平”起見,須對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紡織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為美國紡織品的主要進口國,我國的進口紡織品成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的“替罪羊”。
第二,美國對WTO體系下的特保條款和非市場經濟條款肆意濫用。根據中國加入WTO時在《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和《中國加入WTO工作報告書》中做出的承諾,如果世貿組織成員在確定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由于市場擾亂、威脅和阻礙這些產品的有序發展的話,在與中國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則可對中國的出口紡織品進行限制,而由于相關文件中對于“市場擾亂”及“威脅、阻礙相關產品的有序發展”的標準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美國則擅自將此標準當作“自由裁量權”而加以濫用,對我國的進口紡織品肆意制裁。
紡織品貿易策略探究論文
一、目前我國紡織品貿易的現狀
金融危機對紡織行業的打擊是巨大的,2007年紡織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將完成工業總產值30500億元,同比增長21.9%,實現利潤總額1152億元,同比增長32%。但在2008年1—10月紡織品工業總產值達到28538.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73%,增速繼續下滑。我國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在2003—2007年之間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內。
第一,具體從出口方面來看,服裝出口增速急劇下滑。據海關統計,2008年1—10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574.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個百分點,增速創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其中,紡織品出口591.4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3%,增速同比略增2.94個百分點;服裝出口982.6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增速下滑20.1個百分點。服裝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劇烈,有向負增長區間發展的趨勢。美國是我紡織品服裝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需求日益萎縮。2008年1—10月,我國對美出口紡織品服裝229.8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出口服裝159.17億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從全行業利潤看,2/3企業處于虧損邊緣。2008年1—8月,利潤總額為739.60億元,同比增長3.20%,是2002年以來利潤增長最低點。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行業陷入困境,特別是中小企業困難更加明顯。有70%的中小企業由于生產不足、資金鏈斷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潤率從上年的1.48%降到0.1%。行業出現就業萎縮局面,2008年1—8月,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同比下降0.36%,相當于有3.84萬人少就業。
二、我國紡織品貿易策略的選擇方向
面臨當前世界紡織品市場出現的新態勢,我國紡織業只有對外增強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對內利用無配額時代帶來的機遇以及多年積累的生產優勢,提升產品質量,才能成為無配額時代的真正受益者。
紡織品貿易競爭壓力分析論文
1我國紡織品出口狀況概述
紡織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紡織品服裝一直是全國首位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金額不僅占到出口總值的1/5,而且是我國外貿順差的第一大來源,這樣的巨額順差成為我國外匯收入和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業為我國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目前我國在紡織、服裝、化纖行業工作的人員超過800萬,隨著入世對我國紡織業帶來的發展契機,將會更多地吸收我國的勞動力。而我國的紡織業在世界市場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和貿易國,我國是影響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紡織服裝業的貿易額約為每年3200億美元,中國的紡織品出口貿易額約占全球紡織服裝貿易額的1/4。
隨著中國加入WTO,一直困擾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配額問題將得到解決。然而,取消紡織品及服裝進口的配額限制,對我國紡織業的影響也是雙面的。一方面,取消配額將會實現紡織品服裝的自由貿易。多年來受被動配額困擾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中國紡織服裝業,將得以釋放。另一方面,取消配額將會對我國紡織業的競爭形式產生極大的影響。以前的紡織品貿易是在配額庇護之下的“不公平”貿易,現行的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據配額劃分的。我國對歐盟、美國等設限國家的紡織服裝出口,也主要由配額決定。一旦取消配額限制,勢必導致市場格局的變化。取消配額之后,紡織品市場實現了自由貿易,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2當前紡織品出口壓力現狀分析
2.1屢遭傾銷投訴,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巨大
自從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就遭遇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中國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抵制,根據一份來自WTO的年度報告表明:200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全球149項反傾銷案中,中國的出口貿易受到了27項調查,占世界總數18.12%。其中紡織品反傾銷案件日趨增加,特別是2002年以來,中國紡織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種貿易壁壘數量之多、涉及面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
紡織品貿易策略分析論文
一、目前我國紡織品貿易的現狀
金融危機對紡織行業的打擊是巨大的,2007年紡織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將完成工業總產值30500億元,同比增長21.9%,實現利潤總額1152億元,同比增長32%。但在2008年1—10月紡織品工業總產值達到28538.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73%,增速繼續下滑。我國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在2003—2007年之間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內。
第一,具體從出口方面來看,服裝出口增速急劇下滑。據海關統計,2008年1—10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574.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個百分點,增速創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其中,紡織品出口591.4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3%,增速同比略增2.94個百分點;服裝出口982.6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增速下滑20.1個百分點。服裝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劇烈,有向負增長區間發展的趨勢。美國是我紡織品服裝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需求日益萎縮。2008年1—10月,我國對美出口紡織品服裝229.8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出口服裝159.17億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從全行業利潤看,2/3企業處于虧損邊緣。2008年1—8月,利潤總額為739.60億元,同比增長3.20%,是2002年以來利潤增長最低點。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行業陷入困境,特別是中小企業困難更加明顯。有70%的中小企業由于生產不足、資金鏈斷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潤率從上年的1.48%降到0.1%。行業出現就業萎縮局面,2008年1—8月,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同比下降0.36%,相當于有3.84萬人少就業。
二、我國紡織品貿易策略的選擇方向
面臨當前世界紡織品市場出現的新態勢,我國紡織業只有對外增強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對內利用無配額時代帶來的機遇以及多年積累的生產優勢,提升產品質量,才能成為無配額時代的真正受益者。
紡織品貿易研究論文
摘要按照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品衰退階段”還應加上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完成,新產品所創造的新的市場需求和剩余的夕陽產品的市場需求之和必須大于“原來產品”的市場需求,在混合經濟的今天,夕陽產業的轉移必須考慮政府的因素。
關鍵詞紡織品貿易爭端產品生命周期夕陽產業
2005年6月11日,中歐雙方就解決近期紡織品貿易爭端最終達成協議,避免了雙邊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但美紡織業不買中歐模式的賬,美國“夕陽產業”的代表組織美國紡織業制造商協會認為,在美中兩國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之前,它們會不斷要求政府對更多的中國進口紡織品設限。截至8月31日晚,由于中美在紡織品糾紛問題上的立場依然相距甚遠,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中美第四輪北京磋商無果而終。
眾所周知,紡織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是“夕陽產業”,由此,我們不禁想起了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維農以美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為研究對象,提出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產品周期理論。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以產品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生產區位的變化來解釋國際產業轉移現象。該理論認為,美國企業對外投資活動與產品周期有關,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在產品周期運動中,由于生產條件和競爭條件變動而做出的決策。維農把一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創新、成熟和衰退三個階段。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即技術創新時期,由于產品需求彈性較小,成本差異對企業生產區位選擇的影響不大,因此,產品生產一般集中在國內,國外市場需求基本依靠出口滿足。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產品技術逐漸成熟,國內外對產品的需求隨之擴大,產品價格彈性增加,對降低成本的要求十分迫切。同時,產品的樣型已經穩定,仿制開始,技術優勢弱化。由于競爭對手出現以及擔心喪失國外市場,企業紛紛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投資地區一般選在收入水平和技術水平與母國相近的地區。第三個階段是產品的衰退階段,此時,產品已完全標準化,企業的技術優勢喪失殆盡,產品競爭圍繞著價格展開。為了降低成本,企業將生產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因而,企業該階段的產業轉移主要流向發展中國家。維農認為,在產品衰退階段,企業的壟斷或寡占地位已不復存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基礎是價格和成本。這時企業最關心的是尋找成本低的產品生產區位,于是勞動力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成為跨國公司選擇的最佳生產區位。他認為,那些生產過程需要大量勞動投入的標準化產品最有可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這些產品或是運往國內供應國內市場或是銷往其他國家。
總體而言,紡織業是歐盟國家和美國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歐洲和美國無論是在紡織品的生產和貿易上,還是在技術和工藝的創新上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紡織業又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歐美的勞動力成本高,已喪失了價格成本的競爭優勢,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發達國家應該將該產業轉移出去以獲得比較優勢。但是,歐盟和美國的紡織業仍然存在,是一個強勢的“夕陽產業”,而且還常常就此和中國展開貿易戰,大有重新將該產業轉回來之勢。這就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產品第三階段理論”相矛盾了。仔細想想,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第三階段理論”除了包括“眾廠商相對而言是競爭的,不是寡占或壟斷的”這個假設外,還應包括這樣的條件。那就是(1)發達國家在“原來產業”的衰退階段,已經開始了新產品的研制和投產,并且必須和“夕陽產業”的生產時間上繼起,空間上并存,也就是說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完成。(注意:“夕陽產業”是“原來產業”轉移一部分后所剩下的部分)。(2)發達國家新產品所創造的新的市場需求,和剩余的夕陽產品所創造的剩余市場需求之和必須大于“原來產品”所創造的市場需求,否則發達國家會吃虧的。用公式表示就是:D1+D2>D3(D1表示新產業的市場需求,D2表示夕陽產業的市場需求,D3表示原來產業的市場需求)。從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夠大,當D1一定時,D2也較大。如果此時將產業全部轉移,也就是D2=0,那么就會出現等式左邊<等式右邊,這樣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會縮小,他們就會吃虧。(3)在混合經濟的今天,夕陽產業的轉移必須考慮政府的因素。如果這三個條件不同時具備,在產品的衰退階段,發達國家的產業不會輕易轉移出去。
媒體在中國紡織品貿易中的作用
公元前3世紀以來,沿著東西方商賈開辟的“絲綢之路”,中國絲綢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羅馬帝國,受到歐洲上層階級的狂熱追捧,出現了“黃金易得,絲綢難求”的景象。進入現代社會后,隨著交通方式多樣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紡織品貿易快速地繁榮發展起來。
一、媒體與紡織品貿易的關系
1.紡織品貿易。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地理和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紡織品貿易的發展速度和趨勢是不盡相同的。下面簡單介紹美國和印尼在紡織品貿易方面的情況:美國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國家,也是世界上紡織品購買力最強的市場,其紡織品進口需求量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許多國家都把進入和拓展美國市場看做最為主要的市場戰略目標。但多年來,美國一直實行紡織品貿易保護主義,對紡織品進口處處設限,種種政策使中國的紡織品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全球第十一大紡織品出口國,紡織服裝行業一直是印尼的第一大產業,其產值、出口額和就業規模在全國各行業中居領先地位。豐富的自然資源、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以及良好的中上游紡織工業基礎,均帶動了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中游工業的纖維及絲紗自給自足,為衣用的布料及配件提供充足的供應,使其擁有較大競爭優勢。但是,印尼紡織所需的主要原料棉花90%以上依靠進口,增加了生產成本,并受到原料供應形勢的影響,同時印尼45%的紡織產品用于出口,對國外市場依賴較大等因素長期制約了印尼紡織服裝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2.媒體。媒體通常用來指“所有面向廣大傳播對象的信息傳播形式,包括電影、電視、天線廣播、報刊雜志、通俗文學和音樂”,隨著社會的發展,媒體傳播信息的形式變得多樣化,除了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這四大傳統新聞媒體外,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也相繼發展起來。媒體作為社會的一個有機組織,一方面它會對社會本身產生影響,另一方面自身發展受到社會的制約。
3.媒體與紡織品貿易的關系。從古至今,貿易的往來一直是以信息作為基礎,信息為貿易雙方提供了買賣的依據和決策的判斷,讓當事人對貿易的大局勢有一個概括和清晰的了解。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各種信息的載體正是媒體。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媒體服務于貿易。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媒體在紡織品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代媒體從誕生之時起,一方面屬于上層建筑,是輿論宣傳的工具,掌握在統治階級的手中;一方面又從事著商業化的經營,是所有者謀取經濟利益的工具。紡織品貿易需要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來幫助外界了解紡織品行業,現實中,媒體就是不錯的選擇,它擁有極強的輿論導向作用,在國際紡織品貿易和相關政策問題上這種獨特的功能也很突出。普通公眾,甚至一些政府、組織、企業等對紡織品貿易了解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媒體通過新聞報道或廣告宣傳等方式告訴人們哪里的紡織品質量優良、哪些紡織品品牌可信度較高、哪些商家信譽好等等一系列信息,從而影響公眾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就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導向,給紡織品貿易帶來推動或抑制的影響。同時,紡織品貿易對媒體也有促進作用。為了宣傳產品,開拓海外市場,贏得更多的利潤,紡織品企業會拿出一定資金請媒體幫助其擴大知名度。這些資金無疑是媒體賺取利潤的來源,媒體利用這些利潤資本對本身的技術和設備不斷更新換代,有效地促進媒體行業的高速發展。綜上所述,媒體與紡織品貿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媒體服務于紡織品貿易,紡織品貿易為媒體提供“生命能量”。
二、媒體對中國紡織品貿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