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3 18:14: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防災減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防災減災

防災減災日講演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

一、生命的安全在于防災減災

經國務院批準,自年起,每年的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一)設立全國“防災減災日”的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我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

查看全文

海洋生態文明防災減災探析

1引言

本研究在對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互利關系以及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現狀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海洋生態文明的視角,對加強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等進行探討和思考,希望能夠有助于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互利關系

海冰是所有在海上出現的冰的統稱,除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冰外,還包括來源于陸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5]。海冰災害則是指由海冰引起的影響到人類在海岸和海上活動實施和設施安全運行的災害,尤其是造成生命和資源財產損失的事件[5-6],如港口碼頭封凍、海上設施和海岸工程損壞、水產養殖受損等。受氣候和地理條件影響,我國的渤海及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7],并造成損失。據統計,僅2009/2010年冬季,我國因海冰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63.18億元[8]。嚴重的海冰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都造成了很大危害[9]。同時,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冰災害造成的損失亦呈上升趨勢,直接影響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由此可見,海冰防災減災與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另一方面,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海洋資源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提升海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為核心[3]。因此,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與海冰防災減災密切相關。只有加強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才能更好地服務和助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好,又可以有效減輕甚至減少海冰災害。

3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現狀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海冰防災減災工作,尤其是1969年渤海發生特大冰封以來,我國逐漸加大了海冰防災減災的工作力度,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減輕海冰災害造成的損失,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積累了應對重特大海冰災害的寶貴經驗,使我國的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是,面對我國實施“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及潛在海洋災害風險等,現有的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結冰海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海冰監測能力依然比較薄弱、精細化海冰預報和海冰災害預警產品缺乏、海冰災害風險管控能力不足、海冰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不強以及災害損失評估技術不高等。

查看全文

防災減災文化價值

人們在談到防災減災時,大多談的是其經濟價值或是政治價值,卻很少談到防災減災的文化價值。有的人說:“文化不就是那么回事嘛,能有多少價值?”這實在是一種認識上的偏見與誤解。我們固然應該對防災減災的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予以高度重視,但是同時,防災減災的文化價值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

何謂防災減災的文化價值?防災減災事業作為一種文化的產物,它的客觀文化價值體現在人們或社會的物質與精神需求作出貢獻的大小、。貢獻大,則文化價值高;反之,則文化價值低。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人們在目常生活中用到了多少防災知識和設備,這些知識和設備起到了多大作用。這些“作用”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價值。

以消防文化為例:消防的文化價值,有著它的特殊意義。消防文化作為政治、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一種反映,既抽象又具體,既有形又無形。消防文化往往表現為人的精神和意識、觀念和理論、知識和素質、情操和品格,是社會精神風貌與精神內蘊、美學情趣與美學追求、價值尺度與價值取向的高宴凝聚。消防文化是中華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消防的文化價值絕非僅僅是保護幾座名勝古跡不受火災侵害,或是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它的文化價值更在于引導人們選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先進的文化思想塑造人的靈魂。試想,那些消防隊員、那些赴湯蹈火者們,如果沒有高尚的人生觀、生死觀,怎能面對熊熊烈火,舍己救人,義無反頤?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防災減災的文化價值之所在。

我國安全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為了牛存、繁衍和發展,人類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對付災害的經驗,找到了保護自身生存、維持自身發展的方式。人類對安全或災害的認識經歷了無知、盲目、被動的階段,才發展到局部有知識、有意識、有系統的階段。

需要指出,現在倡導的大安全觀的安全文化絕不單單是“文化安全”,而是一種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安全信息化、安全產業化、安全科教化的現代化文化形態。這不是過去安全管理的簡單翻版,也絕不是故意要將安全文化這一實踐性專題搞得神秘化,更非另起爐灶,而是控制事故的新探索,是實踐的新需求。

查看全文

氣象防災減災應急對策分析

摘要:隨著全球變暖,氣象災害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氣象災害的發生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加強氣象災害研究,更好的提升氣象災害預測預警服務能力,更好的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進行保障,促進我國經濟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對我國氣象災害的現狀和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主要措施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防災減災;對策;建議

隨著全球變暖,氣象災害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需要我們積極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更好的保證社會穩定發展。在現階段,我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還不夠完善,對于人們的生活財產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所以需要不斷加強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更好的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1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意義

氣象災害的發生,對于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通過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可以更好的降低居民的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從而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

2我國氣象災害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防災減災救災實施要點

2020年我縣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總體思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有關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堅守初心和使命的政治擔當做好今年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一、深入學習貫徹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

1、深入抓好學習貫徹。深入學習貫徹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注重打基礎促規范,盡快建立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機制,扎實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2、深入開展教育培訓。將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的重要內容,牢固樹立防范風險意識,堅決克服麻痹思想,緊盯防御重點,堅決落實各項防御措施,提升防災減災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

二、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強化災害風險防控

3、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風險監測評估會商機制。應急、氣象、水利、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部門要加強極端天氣的監測預警,建立預警信息統一機制,完善分工合理、職責清晰的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提升災害風險預警能力。要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工作專項督查,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要環節進行全面檢查,不留盲區。

查看全文

公共氣象服務與氣象防災減災

摘要:本文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切入點,概述公共氣象服務內容,分析其重要性,切實探討公共氣象服務加強措施,更好的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關鍵詞:公共氣象服務;重要性;加強;防災;減災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行各業也實現了飛速發展,其中公共氣象服務事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公益性事業,其發展與各行各業息息相關。高水平的公共氣象服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非常重要,現階段我國的公共氣象服務整處于發展狀態,人們對公共氣象服務的認識程度也不夠,需要加強對公共氣象服務的研究,充分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加強公共氣象服務,改善氣象防災減災效果。

1概述公共氣象服務

所謂的公共氣象服務是指公共氣象事業單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應用氣象監測技術,對各地區的未來天氣情況進行預測,并將氣象服務信息通過各種途徑反饋給用戶,讓用戶掌握氣象科學知識的同時充分了解氣象變化。公共氣象服務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其本質是將氣象服務信息和技術應用于自身的決策、管理和生產生活實踐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氣象服務不是一個獨立發展的領域,其與眾多行業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影響也非常之大。

2高水平公共氣象服務重要性分析

查看全文

防災減災設計論文

摘要:簡要回顧了結構防災減災設計概念的發展;從結構的分災思想、分災元件、分災模式、分災設計基本原則等方面,系統研究了“基于分災模式的結構防災減災設計概念”;討論了分災模式與結構控制的關系;通過對典型結構設計的分析,說明分災模式的設計概念是可行的,有助于結構的防災減災以及工程師形成可操作的數學模型。

關鍵詞:抗震設計;結構最優化;結構可靠性;分災模式;結構控制

Rethinkingofconceptofstructuraldesignagainstnatural

Hazardbasedondamage-reductionmode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structuraldesignagainstnaturalhazardisreviewedbriefly.

Thestructuraldesignbasedondamage-reductionisstudi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amage-reductionmodeandstructuralcontrolisdiscussed.Examplesshowthatthemethodhereinisrationalandhelpfultostructuraldesignagainstnaturalhazard.

查看全文

公共氣象服務與防災減災對策

【摘要】本文就池州公共氣象服務的現狀,分析在氣象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防災減災對策,以期參考。

【關鍵詞】池州市;公共氣象服務;防災減災;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公共氣象服務進一步深入社會各個行業中。無論是政府制定政策,還是企業發展,農業實現增收增產及公眾生產生活等,都離不開公共氣象服務。池州市在安徽省西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充足,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池州市氣象災害頻繁發生,對于全市經濟發展及人民正常生產生活都是極大威脅。所以推動公共氣象服務發展,增強全社會防御氣象災害能力,不斷創新公共氣象服務,提高氣象服務水平,是氣象部門公共服務重點工作。

1池州市公共氣象服務現狀

1.1公共氣象服務得到進一步重視。池州市氣象部門把公共氣象服務當作工作重點,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氣象服務意識增強,建立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并不斷完善。氣象部門服務于社會效益得到提升,為政府組織全社會防御氣象災害、應對公共突發事件和事故災難救助等方面,提供決策服務依據,防災減災取得了一定成績,得到政府及公眾肯定。1.2公共氣象服務領域進一步擴大。近年來,池州市公共氣象服務適應社會各行業需求能力進一步地提升,專業氣象服務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氣象服務領域進一步擴大,并逐步建立起氣象服務長效機制。1.3公共氣象服務信息進一步精細化。新時期氣象服務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精細化,比如在提供天氣預報同時,會加上當日天氣污染情況、身體舒適度、穿衣指數及出行等等指導。在氣象為農服務方面,根據農民實際需求,制定專業化、具有針對性氣象服務信息,提供給農民春耕播種、防蟲防災等提示,從氣象專業方面展開對農業氣候利弊分析,提出技術建議和指導意見。1.4公共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池州市氣象部門在保障社會各行業安全生產的能力不斷地增強,人工影響天氣能力不斷發展,已成為池州市經濟建設和有序發展的保障力量。

2池州市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鎮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匯報

今年5月12日是全國第十二個防災減災日,為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牢固樹立風險管理和安全發展理念,增強憂患意識,堅守安全紅線,不斷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持續構筑生命安全防線,讓防災減災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現就鎮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總結匯報如下:

一、充分認識做好防災減災的重要意義

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有利于喚醒人民群眾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廣泛普及災害自救互救知識。

二、廣泛開展科普宣傳

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和現場講解,向廣大人民群眾廣泛普及洪澇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風暴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生物災害、生態環境災害、火災等各類災害知識。并且現場進行了簡單的醫療急救演練,讓更多的群眾能夠了解自救互救知識,提高認識,樹立危機意識,確保自身安全。

此次活動向群眾普及了洪澇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風雹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火災等各類災害預防知識和應對方法,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避險自救能力,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活動主題橫幅等進行現場宣傳,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80余份,并現場解答了群眾提出的有關防災減災問題。

查看全文

模范鄉鎮防災減災工作報告

由于山區氣象災害多,受災地廣,防災力量弱,防災減災任務艱巨,為了高效、有序開展對突發性災害的防救工作,全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到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各項防范工作,以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力爭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少程度。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建立組織。鄉政府建立了以鄉長、副鄉長、鄉氣象協理員為主的氣象防災救災應急指揮部,各行政村成立了以村民主任、村氣象信息員的領導小組。

二、加強必要的裝備建設。鄉政府有氣象屏幕顯示屏,有固定的氣象自動接收裝置,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有氣象協理員的工作職責,制訂并完善了各項制度并掛牌上墻。鄉政府裝有大型警報器,鄉廣播站和各行政村的大喇叭保持全年暢通。各行政村配備有氣象信息員、預警員,配備有小型手搖警報器,手提廣播喇叭、雨量筒、銅鑼、強光手電筒等氣象防范器材。有各項工作制度,并列入考核,利用電話手機及農民信箱等各種現代通訊工具確保在氣象災害來臨前,能及時接收和分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遇有氣象災害,能做到上承下達。鄉政府及時收集各村上報的由氣象災害引起的各種受災情況,向縣氣象部門、縣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備案。

三、積極組織培訓。鄉政府制訂了全年有培訓計劃,對特殊的氣象情況、春播育種、防洪防汛、防地質災害、防山洪爆發進行培訓。在5月份全鄉進行了氣象防洪防汛、防地質災害、防雷的演練,全鄉共有300多人參加。

四、建立了以、二個村的科普宣傳村,利用廣播、宣傳欄、櫥窗、安全提示牌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普及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和避險自救技能,并能定期印制分發縣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材料,并向市、縣氣象災害影響區域的群眾分發明白卡,開展經常性的氣象減災宣傳活動,各行政村都設立了氣象臺賬。

五、鄉政府、行政村都建立了避災點。在突發性情況下,群眾有避難安置點,各避難點都配有群眾轉移路線圖,安置點都配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生活用品、藥品等。對大風、大暴雨和強對流天氣,及時通知村民、學校、企業等單位,根據緊急程度進行停產、停業、停課,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