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17:01: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對話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對話哲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在特定教學目標指引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用教與學的原理來策劃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的過程。這一工作對課堂教學具有預設、定向、調控等功能,并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學設計成為中小學極為重要的教學常規工作,備受教育管理者和廣大教師高度重視。然而,從教學實踐看,教學設計工作并未落實好,一個典型的問題是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設計的要求研究不夠,導致教學設計因循守舊、跟不上課程改革的要求。具體體現在:教學設計以凱洛夫教學論(強調以“教”為主的“三中心”教學模式)為指導,教學設計的重心落在“講什么”、“何時講”、“講到何程度”以及“怎么講”的規劃上。對應的教案,重點呈現不同階段將要教授的內容及教授的行為(如講解、提問、投影、板書、演示等)等。很顯然,這種教學設計的關鍵要害在于“目中無人”———無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要避免教學設計“目中無人”,首先要解決的是教學理念問題,特別是“教學活動本質是什么”的問題。后現代主義指出,“課堂教學是一種開放的對話性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歸根到底,就是組織對話情境、引導學生開展三種對話,即同客觀世界進行對話,從而形成認知性實踐;同他人進行對話,從而形成社會性實踐;同自我對話,從而形成道德性實踐。所謂‘學習’,就是三種對話實踐的統一。”不難看出,后現代主義強調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對話”、是“交流”、是“溝通”,是師生以教學資源為中介的交互影響過程。這一教學觀(有專家將此稱為“對話哲學”教學觀)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的教學理念高度一致。基于“對話哲學”教學觀,課堂教學總是在一定問題情景中,由教師和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教學任務)進入一種多元對話系統,并在教師的不斷刺激、適時指導和正確評價中,使預設問題不斷解決。為此,建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應該包括情境(問題)呈現、對話交流、科學指導、全面評價四個方面,且有效課堂教學過程總是在一定教學目標引導下,將四個基本要素按特定的邏輯關系交替展開的(如圖1)。四個基本要素中,“情景(問題)呈現”對后三者起著定向、導引、制約和監控等作用,因而一定程度上“情景(問題)呈現”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
所以,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應先從情景與問題的設計著手,創設適宜的問題情景并提出具有各種功能(如復習導入、激發興趣、引導探究、發展思維、鞏固知識等)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繼續對課堂教學中如何呈現問題,如何引導學生開展相關活動以及如何指導,如何評價反饋等相關教與學活動做出整體規劃。具體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如何操作從而建立起基于問題情景(問題)的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呢?第一,目標分解教學情景的創設與教學問題的呈現總是圍繞課堂教學總目標和子目標(階段目標)進行的,因此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確立課堂教學目標并進行分解。由于許多教學用書對教學目標作了規定,因而目標分解便成為教學設計第一階段的中心工作。所謂目標分解,就是在認真分析課時教學目標系統和學生學習知能情況、教材內容內在邏輯線索的基礎上,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起始目標(教學的起點)、次級目標(為實現從起始目標出發將學生引向終極目標而設置的階梯式目標)和終極目標(本課時教學目標)。實際操作中,可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教學目標(這里主要指“知識與技能”)進行分解(如圖2)。具體操作為: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始考慮,要求學習者達成本課時規定的教學目標,他們必須具備哪些次一級的知能水平?而要培養這些次一級的知能水平(次級目標),又需要具備哪些再次一級的知能水平?依次類推,直至最低一級的知能水平(起始目標,即學生學習前已具備的知能水平)。
目標分解時,在遵循“可實現”原則(即各層級知能水平的跨度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前提下盡可能詳細分解。目標分解后,再將課時目標和各層級知能水平按低級向高級加以規劃與排列,并以最低一級的知能水平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或切入點。以九年級化學“燃燒與滅火”教學為例,其知識技能教學目標層級分析過程如下(圖3)。本課教學需要實現的終極知識技能目標是“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次一級的知識技能為知道“①燃燒的條件”和理解“②滅火的原理”;要知道“燃燒的條件”,就必須知道“③可燃物”、建立“④著火點”的概念和知道“⑤燃燒需要氧氣”的事實……依次分解下去,最后為“⑧空氣的成分”和“⑨燃燒現象”。⑧和⑨是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經具備的知能水平。教學過程實施規劃則從學生已有的初始知識經驗入手,最后實現終態知識技能目標的掌握,且其順序由低級到高級知識技能目標單向進行。因此,對“燃燒與滅火”教學順序的設計,應遵從⑨→③→⑦→④→⑧→⑥→⑤→①→②的順序進行,最終達成本課教學目標。第二,情境創設課堂教學中的對話、交流與溝通等活動,總是在一定情境下開展并深入的,而且只有在實際情景或者接近實際情景中開展對話、交流與溝通等活動,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才能更加的順利。因此,教學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關鍵工作之一。具體操作為:在目標分解基礎上,根據不同層級教學目標,創設與當前學習目標相關的一個或多個問題情境,并確定與之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中心內容。教學設計時,可通過揭示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或聯系、新知識與學生生活或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或者通過指明學習目標和學習活動的方法方式等途徑來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明確問題的存在、明確教學所要實現的認知目標和達標方法,以引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對新學習的期待。情景創設時,教師盡可能提供包含不同情景的應用實例和客觀真實(或模擬真實)的信息素材,便于學生去主動發現、探索、應用和感悟。
此外,對于各層級目標對應的問題情景,應注意適宜性、遞進性及全面性(即問題應包含對應教學目標所應包含的全部內容,否則影響教學全面實施)。如九年級化學《質量守恒定律》教學,為引導學生感悟定量研究在化學研究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的探究興趣、為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的猜想提供證據,在導入新課時,可設置如下的問題情景:氧氣發現之前,人們認為可燃物燃燒時,釋放了燃素,余下了灰燼(可燃物———燃素+灰燼)。如木材、煤炭燃燒,釋放了“燃素”,留下比木材、煤炭輕的“灰燼”。這一觀點被稱為燃素說,并主宰了百余年。直到1673年,波義爾稱量敞口容器中加熱金屬得到的金屬灰,發現金屬灰質量比金屬的大。按燃素說觀點,燃素的質量可以小于0。這引發學者對燃素說的質疑。1774年,拉瓦錫在密閉容器中重做加熱金屬實驗,并稱量加熱前后容器(含金屬、金屬灰)的總質量,發現加熱前后容器的總質量相等。拉瓦錫還用磷、硫等替代金屬進行實驗,得到相同的結果。在此基礎上,拉瓦錫發現了氧氣,并提出氧化燃燒學說———燃燒是一定條件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了氧化反應。問題:1.和現代燃燒理論相比較,燃素說有何不科學的地方?2.導致波義爾和拉瓦錫在金屬轉化為金屬灰質量關系研究實驗結果差異的原因何在?3.你認為拉瓦錫將會怎樣分析波義爾的實驗結果(即金屬灰質量大于金屬的質量)?4.燃燒探索過程也是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關系的探索過程。請你猜想: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各種物質的質量總和與反應后各種物質的質量總和有怎樣的關系?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第三,活動設計教學設計必須根據學習內容(任務)做好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規劃。因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必須主動參與才能有效建構;不同學習任務的功能目的不同,往往要求學生開展不同的學習活動來實現。
情景創設與問題提出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環境、資料、工具、任務等,它們承載著不同的功能和要求,需要通過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如自學性活動、交流性活動、觀摩性活動、體驗性活動、反思性活動等)、通過學習者心智與操作技能的整合運作(如感知、加工、聯系、運用、自我調節、監控與強化等),才能達成預期的目的。因此,教學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景與問題,設計相應的學生學習活動,并按照教學順序規劃出來。其設計流程如圖5。仍以《質量守恒定律》教學為例,在對化學反應反應前后質量關系做出猜想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探究,并將經歷實驗設計、開展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過程。教學設計時,應圍繞各環節對應的目標與任務開展一系列活動。其中,實驗設計、解釋與結論階段的學生活動應安排如下:設計實驗階段:學生應根據自己的猜想(假設)進行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實驗方案,對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等作明確規劃和設想;解釋與結論階段:學生將采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和綜合等方法,對實驗事實進行整理和加工,初步判斷證據與假設之間的關系,得出實驗結論。
對話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摘要現實的對話教學實踐經常會暴露出以下四種問題:一味追求對話,缺乏或排斥精彩、深刻的講授;刻意追求生成,迷失了基本的教學目標;形式化的、虛假的對話大量存在;有意或無意地疏離了現實生活世界。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缺少對對話教學本真內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對對話教學的預設目標與生成性特征之間的關系模糊不清;自身素養不高,不適應對話教學的實踐要求。改進對話教學的實踐應做到:加強對對話教學的理論探索,增強理論對實踐的解釋力和指導力;正確認識和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兩者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切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增強其駕馭對話教學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對話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808(2009)04-0058-04
新課程改革以來,對話教學逐漸由理論研究走向實踐探索,但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理論研究尚不成熟、不完善,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暴露一些問題。對對話教學實踐中問題的關注與改進,構成了本文的寫作主旨。
一、對話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梳理
(一)一味追求對話,造成對話與講授的對立
對話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一、對話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梳理
(一)一味追求對話,造成對話與講授的對立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與交流是教學的對話品性之一。對話教學更是將其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屬性。強調和實施對話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話教學的一個現實追求。但必須明確的是,對話和教師講授并不矛盾和對立。對話教學不但不排斥教師的講授,恰恰相反,強調和追求對話離不開教師精彩和必要的講授。不然,對話就很可能流于膚淺,缺少深刻。但在這一點上,現實的對話教學實踐缺少充分地認識和重視。過分強調和一味追求對話,缺乏或排斥教師講授的教學還很普遍。《人民教育》2004年第10期曾刊發了元延花老師的《一節好課的反思》。這是一個典型的因缺乏教師精彩、深刻、打動心靈的講授而留下了無盡缺憾的教學案例。在這篇文章里,元老師真誠地敘述和反思了自己的一段教學經歷,很具普遍性、啟發性和研究價值。
(二)刻意追求生成,迷失了基本的教學目標
相對于傳統教學的剛性預設目標而言,新課程加強了對教學過程中生成性目標的關注。對話教學更是把生成性目標作為課堂設計的重要目標取向。但這并不意味著對話教學要排斥或拋棄一些基本的預設目標,因為這是教學的底線。換句話說,對話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機智,開發利用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又要注意保持教學的底線,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然而,現實的對話教學實踐往往不容樂觀,刻意追求生成而迷失基本教學目標的現象時有發生。
在一節語文擴讀課上,老師發了一篇閱讀文章,文章通過兩個人從不同角度觀察蟲子獲得不同的肩示,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的教育及辯證思維的熏陶。當教學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個學生嘟囔了一句:“蟲子不爬怎么辦?”教師認為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順勢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很具創意地想出了許多讓蟲子爬的方法:刺激法、誘餌法、激勵法、借助法、選擇法、換取法、等待法……課上得很生動。
小學數學對話教學分析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對小學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互動教學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教學模式,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本文從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點出發,簡要闡述了實現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對話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特點;存在的缺點;應用探析
對話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主體間通過不斷的交流和溝通,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老師和學生之間不斷展示自己、聆聽他人,增進教學主體間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過程。對話教學不局限于教師的獨白,它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發問,更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提高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讀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點
1.1對話對象的多樣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其產生的問題和對話的方式會有千差萬別、多種多樣,形成了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要應用特點———對話對象的多樣性[1]。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問題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設置不同的對話方式,針對性地為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發展。
1.2對話發展的整體性:對話發展的整體性也是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點。雖然每個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但是他們同屬于一個集體,在小學數學的對話過程中具有一個共同的發展目標———學習數學知識和促進學生成長,因此在小學數學對話過程中教師要盡力解決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多角度觀點和開放性思維。
思維對話式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問題,有效啟發學生思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比如,在教學“商的近似值”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之后拿出事先準備的羽毛球,告訴學生這是花了22元買來的,之后通過外包裝,可以看出,一共有12個羽毛球,然后讓學生計算,一個羽毛球多少元?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營造一個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積極意義。
二、自主探究學習,有效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師生共同參與,主要是一個交往互動的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親歷知識產生的過程,通過與舊知識的對話,尋找解決新問題的辦法,從而為后續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地點設在學校跳遠沙坑旁邊,把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之后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如,這個沙坑的占地面積是多少?這個沙坑的體積是多少?……通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共同討論、合作分析等,進行一一解決。在此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完成預期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從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三、強化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展示
進行必要的鞏固訓練和拓展訓練,以達到學以致用。練習題要體現層次性,思維的開放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樣性。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學習新知識與提高技能的重要所在。在小組內互動與對話之后,進行小組之間的互動與對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均可以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取長補短,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提高學習效率有著積極作用。同時,在此教學模式中,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通過思維對話式模式的全面運用,增添了課堂光彩,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成果。
對話式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
摘要: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是幼兒教育中一個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方式的實施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本文從幼兒教育實際出發,對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希望為幼兒教育發展提供積極借鑒和建議。
關鍵詞:對話式教學;幼兒教育
一、引言
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指通過對話以及問題設置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專注度以及思考意識進而提升教學效果的方式。該方法對于幼兒教育教學發展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主要以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創設課堂結構以及建立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加以表現。同時,隨著改革創新口號的提出,幼兒教育以及教學更加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就是融合了實踐的觀點,提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溝通和交流,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改善了目前幼兒教育發展狀況,有利于促進幼兒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以及創新。
二、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調動學生主動提問積極性
中職語文教學及師生對話式教學效果
摘要:為了促進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發展,教師可以將對話教學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的進一步了解,確保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關鍵詞:中職語文;對話式教學;優勢
中職語文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從學制上來看,教師應調整和縮短文化課程的學習時間;從教材上來看,教師應在傳統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對話式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并尊重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得到良好發展。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對話式教學的優勢
(一)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動力
學習的主要動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外在動力也是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要基礎,如教師的表揚和家長的獎勵,都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對話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進一步將語文知識滲透在活動中,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釋放出真實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學課堂教學對話對策
一、對話策略
對大學課堂教學的意義大學課堂教學主要依賴話語這一傳播媒介得以實現,話語是教師表達思想和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對話作為適應大學課堂傳播規律的新型教學形態,重視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師生協作的和諧性,在活潑開放、自由靈動的課堂意義空間與話語氛圍中實現學生、教師與教學文本之間的互動與建構,不斷生成新的話語信息,實現課堂話語的增值,形成課堂教學的信息互流與話語體系。“教學的本質是思維的對話,是教師、學生基于課程的思維對話”。
“經由思維對話,學生得以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知識得以轉化為智慧,積極的情感體驗得以生發,基本的道德素養得以形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得以逐步實現”[1]。大學課堂教學的對話既有深層的,也有顯在的,思維對話是一種深層的精神交往與心與心的默契,而當其表現為有聲語言時,則在師生平等與自由的話語活動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效益。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中國古代文學,“在教學中,應有宏觀的如文學史規律、文體研究視角的觀照,也應有微觀的作家作品的細研微察,并注意宏觀與微觀的交融并進,從而既幫助學生形成大氣渾厚的思維風格,又使學生對知識有很好的經緯縝密的掌握”,其豐富的蘊涵、文本的多義和理解的不確定性等,使其課堂教學具有復雜性,遠非教師主導課堂就能圓滿完成,而應有師生充分而靈活的互動,因此引進對話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1)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本身的呼喚。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是經過時代淘洗和讀者選擇之后的文化精品,飽含豐富的社會、人生底蘊,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知識的生成性還是生命個體的體驗性,都無法脫離課堂內的多維對話與溝通而單獨實現。正是在對話中,學生不斷達成動態的逐步遞進的學習目標,既以此實現自身的學習價值,也是能力培養的生成過程。
(2)改變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現狀的需要。從學科發展看,中國古代文學是大學里最為典型的傳統學科和基礎學科,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知識的獲取為目標,互動性和參與性不夠,缺少質疑精神、批判意識和時代感。傳統意義上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的乏味,正在于作為生命個體的學生參與度不夠,對各種課堂因素特別是文本內容缺乏適當而有力的激活,沒有生動的知識信息傳播過程作為支撐。
(3)優化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新路徑。“對話教學是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圍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對話,在經驗共享、雙向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創生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形態”。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引進對話教學策略,確立共同的目標和話題,平等參與,真誠交流,充分調動各種課堂傳播因素,構建共通的意義空間,從而“在開放、動態的環境中,通過教師、學生、書本之間的對話實現知識的掌握和創新”[3],提升審美體驗,生成文化感悟,促進知識建構的逐步完善和學生人格精神的不斷提升。
小學數學課堂對話式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基礎教育觀念的不斷革新,傳統的老師主講學生主聽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現代教育需求,必須要建立起一個提高學生與教師溝通與交流的效率的教學模式,由此就產生了對話式教學模式,如何正確認識到對話式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從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我對話三個方面分析對話式教學的教學思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綜合管理。
關鍵詞: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教學控制;心理教育;教學設計
對話式教學不只是簡單的進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而是創設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模式: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學習需求,提出自己遇到的學習困難,老師然后針對性的進行相應的輔導。整個教育活動建立在平等、主動、積極的教學環境下,學生通過自學與討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掌握整個小學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教學課堂的互動性與參與性,將課堂教學轉變成為了課堂輔導,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效率與有效性。
一、對話式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的對話形式分析
1、加強老師對話教學理念培訓,提高老師的課堂備課準備老師首先應該積極加強對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尤其是應該做好對學生主導型教學的教學理念強化,應該積極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難點,掌握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認知難度,尤其是應該掌握學生的提問形式以及提問目標,進而做好小學數學的備課工作,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的互動有效性,同時保證教學進程地不斷推進。
2、激發學生課堂提問積極性,將課堂教學由老師主講轉變成為老師主輔為了做好對話式的教學工作,老師首先應該做好的就是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尤其是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預習,一方面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大概認識,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在提問過程中的準確度,進而進行現代數學教學模式改革,將課堂轉變成為學生的輔導過程,避免傳統教學中的老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與自主性。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的對話教學
【摘要】對話教學指的是在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輕松舒適的對話環境,營造良好的情景進行對話,轉變觀念豐富對話形式,豐富對話教學的評價模式,讓對話教學成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對話教學
眾所周知,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歷史的教學多以應付考試為最終目的,這不僅損害了我國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缺乏對學生對歷史的自我認識評價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逐漸深入的過程中,以往的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不能有效的滿足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對話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成為了當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而由于對話教學屬于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其發揮的作用及意義還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和認識,其實踐的措施也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研究。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對話教學的重要意義
歷史學習是學生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學生辨析能力的途徑。在以往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對一些考試的內容進行勾畫、講解,然后就讓學生在下面進行背誦、記憶。這樣看來,歷史作為一門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學科,卻受到這種生硬而枯燥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興趣盡失,表現為對高中歷史課程學習感到煩躁,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率。在新課程理念的實踐過程中,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都要進行改變。這種改變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主要任務為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輔助和引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對話教學,正好契合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反思,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面的吸引到課堂當中,從而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因此,對話教學在高中歷史中的運用能夠有效的改善當下生硬的教學現狀,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對話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