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13:32: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挫折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幼兒挫折教育探析
有愉快的創造,又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它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活內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這樣:成果未成,先嘗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拒絕挫折,就等于拒絕成功,如果在幼年時期受到積極的挫折教育,就會理順受挫折的情緒,給自己開拓出可以容納自己奮進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時期缺乏積極的挫折教育,長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無名等挫折時,就會爆發“人生危機”
現在,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住等,而忽視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精神,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培養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所需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一)真實感知細致引導,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1.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2.幼兒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結果不夠,我請了一向比較膽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當時就顯得有些膽怯但還是去了。我用雙眼余光瞥著小家伙只見她徑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門口時,妞妞終于忍不住回過頭來搜尋我。眼看著她幾乎就要退縮了,我故意別過頭去,假裝沒有看見。徐老師滿面笑容地招呼著妞妞,她猶豫了片刻,終于鼓起勇氣說了要借皮球。當拿著自己借來的皮球給我時,她呵呵呵地笑了,沒想到平時與人說話都不敢今天還幫老師做了事。我輕輕拍拍妞妞的頭,隨后又向她豎起大拇指,將她大大地夸獎了一番。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
(二)創設情景提供機會,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體育挫折教育的研究
1挫折產生的原因
當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和干擾使其目標和理想不能實現時,就會產生挫折感。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實和心理現象。產生挫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可以歸結為兩類:外在客觀因素和內在主觀因素。一方面,客觀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引起的疾病、事故以及社會關系緊張不和諧,尤其對于學生來說,教育和學習方面的問題導致產生挫敗感;另一方面,主觀因素包括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以及個體自然情況及自身能力等引發挫折感。
2挫折教育的定義
挫折教育一般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創設合理的挫折情境,讓學生面臨一定的困難,經受挫折的磨礪,從而培養其經受挫折和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能教會學生如何盡快克服焦慮心理,樹立良好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增強其對挫折的排解能力和對逆境的適應能力。
3在體育教育教學中進行挫折教育的優勢
體育教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向上的精神。跟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育教學在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培養更占優勢。其原理在于,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競爭和比賽,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身心都處于積極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人更樂于分享心情,面對挑戰,解決困難。為了在激烈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學生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技能,更要增加意志、提高抗挫能力來塑造良好心理。而對于心理較脆弱的學生來講,體育教育教學中熱烈氛圍和環境能更快感染他們,使他們融入集體,參與集體的團結協作,在集體中體驗互相幫助,克服困難,共同前進的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養,使其在挫折面前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淺談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雖然心理十分脆弱,但是他們的心理素質也具備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和教師都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學生提高了抵御挫折的能力,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加強小學生的挫折教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挫折教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等,這些都是加強小學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徑,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挫折教育;挫折承受能力;歸因模式;挫折體驗
小學生挫折教育是指教師運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客觀認識挫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并教會學生正確應對挫折的方法,從而培養他們在生活中抵御挫折的能力。簡單來講,挫折教育就是讓學生認識挫折,在體驗挫折后,能夠戰勝挫折。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情、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然而,目前小學生挫折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學校對挫折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教師對挫折教育認識不深,缺乏挫折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挫折教育的方法不當,挫折教育流于形式;與挫折教育相關的課程教育資源匱乏等,直接影響著小學生挫折教育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加強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有效提高小學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呢?
一、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選擇內容開展挫折教育
不同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不同,尤其是小學低段的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在選擇挫折教育的內容時,應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特點,挫折教育的重點也有差異。小學低學段的挫折教育重在安全隱患和安全常識教育,如學生在家校往返路上的主要安全隱患有哪些;如果遭遇突發安全事件,應該如何安全避險等。小學中學段的挫折教育重在如何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培養學生健康向上和積極樂觀的性格。小學高學段的挫折教育重在如何解決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面臨的問題及學習方面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挫折認知[1]。因此,教師在選擇挫折教育的內容時,要盡量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只有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
二、善于發現課本中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挫折教育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研究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相伴同步提高的同時,人們對后代的家庭教育卻出現了單一的形式,那就是百般溺愛,對小孩的要求有求必應,要什么給什么,即使不要,也怕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吃、穿、玩都在攀比著消費。在當代的中小學生中,就自然出現了家庭教育的空白,那就是家庭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家長只養不教,卻希望學校教育,往往在學校教育中,孩子出現了小小的挫折,個別的家長找到學校大吵大鬧,這樣又怎能讓孩子成才呢?
一、讓學生在家庭中學會感悟生活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那么,家庭教育同樣也很主要。“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家庭教育出現了誤區,造成了學生的心理畸形,學校的教育又能改變多少學生身上的惡習呢?特別是初中生,他們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充滿激情、充滿夢幻、充滿新奇……特別是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突飛猛進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競爭特別激烈,如何在優勝劣敗競爭之中謀求生存、發展,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好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活的體驗中有所感悟。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中的成功與失敗,回味收獲與失落,品嘗喜樂與憂愁,學會享受生活、欣賞生活,有一個美好的心態笑傲一切。在家庭教育中,不要滿足學生不合理的需求,甚至適當給他們設置一些生活的障礙,讓他們享受到一些戰勝困難的喜悅。
二、讓學生在家庭中勇敢面對挫折
1.在挫折中培養自信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敲開學生的心靈之門,引導他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要因為失敗而情緒低落,一蹶不振,讓他們在挫折中自己總結失敗的教訓,尋找走向成功的途徑,從而具有再次奮發進取的內動力。學生在心理感受上體驗到:我能行!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2.在挫折中培養責任心。對學生人生觀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成長在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條件下,缺乏生活的鍛煉。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就會產生退縮的心理。家長在對學生自信心培養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強責任心的培養,加強承受挫折能力的心理素質培養,承受生活中的失敗。具有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精神;具有不達目的不罷休,堅決完成某項任務的責任心。
透析對學生的挫折教育
摘要:加強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充分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功用,是進行挫折教育的關鍵。應培養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增強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采取疏導為主的診治方法。
關鍵詞:挫折教育心理素質正確態度教育方法
據北京市有關部門對10所重點中學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在“你的弱點是什么”一題中,有60%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調適感情,經不起挫折。”團中央學校部對全國近10個省市的2萬多名學生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調查,在與以上同樣的選題中,有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強”,17.5%的學生認為自己“經不起挫折”。今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學校長會議上,與會的校長們也提出必須加強對中學生進行耐挫折教育的問題。這說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勢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在心理學中,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所要達到的目標受到阻礙,因無法克服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體驗,在人生中,你隨時都會面臨困難、風險與失敗。但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正確地面對失敗。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種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信心、恒心,增強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培養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質教育。換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正確地對待失敗,調整好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難去取得成功。
簡析幼兒抗挫折教育
[摘要]抗挫折教育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幼兒心理特點出發,通過精心設計難題,舉行抗挫折類比賽、樹立優秀榜樣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讓幼兒正確認識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強抗挫自信。
[關鍵詞]幼兒心理教育;抗挫折教育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坎坷,有的人遇到挫折可能會一蹶不振,有的人會迎難而上,奮勇前行。這些不同的應對反應是個人意志品質的表現。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從小對幼兒進行抗挫折教育,讓他們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笑面人生,應對困難。那么,什么是挫折呢?挫折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障礙或干擾,使得自己的目標不能得以實現,而被迫停止或放棄而導致愿望不能滿足的時候而產生的情緒反應和精神狀態。而今天我們要談的幼兒挫折教育就是根據《3到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利用周圍的環境條件、或創設出某種情境、提出一些難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讓孩子通過自己來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抗挫折教育活動,能讓孩子們養成能夠勇敢面對挫折、樂于嘗試、積極獲得成功的良好品質,也讓孩子們學會擺脫依賴別人,而學習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抗挫折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力。現在幼兒園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每天都會依賴在父母和老師身邊,遇到困難不是哭著找大人就是手足無措,玩游戲時,參加比賽時想贏怕輸,結果不如自己的心意,就會表現出來,有的甚至崩潰大哭。這種行為就是抗挫能力差的表現。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主要是家長們為了使孩子免于受苦,對他們千般嬌寵萬般呵護,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孩子們只管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沒有獨自面對困難的機會和感受。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以往更多注重幼兒身體健康、習慣養成和知識學習等方面,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視。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經不起風浪和挫折的孩子,他們遇到難題和困難時只會大哭大鬧、退縮不前、逃避或是求助成人,而不是自己解決問題。而我們的孩子將來要走向社會,如果沒有一個經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積極地為幼兒創設需要通過競爭、合作、淘汰、晉級才能完成的教育活動,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各項活動相結合,提高孩子們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一、認識挫折,克服依賴
現代家長對孩子的愛很多都表現在幫助孩子們做事上,一但幫助變成了代替,孩子們就會形成怕難畏高,不愿自己面對困難挫折的習慣,形成了學習障礙。因此我們要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要避免幼兒對學習的依賴性,能夠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親自感受到困難的存在,并努力克服困難。在生活中,時常給孩子們講一些中外名人不怕挫折的故事,如乒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身體矮小,是她所面對的最大的難題。她也差點因沒能跑下長跑,而被涮下。于是她每天多練16筐球,增強體力,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堅強的毅力終于在乒壇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通過這些名人事例,讓幼兒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困難,奮發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二、精心設計難題,提高抗挫折能力
幼兒挫折教育的得與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創造,又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它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活內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這樣:成果未成,先嘗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拒絕挫折,就等于拒絕成功,如果在幼年時期受到積極的挫折教育,就會理順受挫折的情緒,給自己開拓出可以容納自己奮進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時期缺乏積極的挫折教育,長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無名等挫折時,就會爆發“人生危機”。
現在,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住等,而忽視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精神,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培養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所需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一)真實感知細致引導,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1.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2.幼兒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結果不夠,我請了一向比較膽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當時就顯得有些膽怯但還是去了。我用雙眼余光瞥著小家伙只見她徑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門口時,妞妞終于忍不住回過頭來搜尋我。眼看著她幾乎就要退縮了,我故意別過頭去,假裝沒有看見。徐老師滿面笑容地招呼著妞妞,她猶豫了片刻,終于鼓起勇氣說了要借皮球。當拿著自己借來的皮球給我時,她呵呵呵地笑了,沒想到平時與人說話都不敢今天還幫老師做了事。我輕輕拍拍妞妞的頭,隨后又向她豎起大拇指,將她大大地夸獎了一番。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
(二)創設情景提供機會,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初中語文挫折教育研究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從社會發展的需求、素質教育的要求及學生心理健康三個方面實施了挫折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挫折教育;心理表現
一、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表現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學習是充滿創新精神及創新意識的,所以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特點。首先,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一遇到困難就表現出抑郁的心理。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初中生一切聽從父母、教師的指導,并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及教師的依賴,使得初中生一旦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就會希望在父母、教師身上得到理解、支持及保護,呈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否則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產生心理失衡、焦慮甚至抑郁的感情,認為自己承擔了非常沉重的壓力。其次,初中生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沖動的情緒,抗壓能力較弱,雖然能夠迅速地為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但是實現目標的效率非常低,常常三分鐘熱度,導致初中生面對學習困難缺少克服的勇氣,并且容易動搖,容易放棄,產生沖動、悲觀、失望甚至退縮的情緒。最后,初中生處在青春期,在學習情緒方面十分豐富且復雜,情緒常常是矛盾不定、錯綜復雜的,導致初中生在學習的時候情緒波動大,表現出不穩定的特點,即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容易與人相處和諧并且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在情緒焦躁的時候,學習的積極性低落,很難與人友好相處,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逃學、打架甚至斗毆的不良表現。
二、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首先,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重視轉變教學觀念,使得初中語文教師重視挫折教育。以往的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缺乏一定的困難指導,使得學生一在學習的時候遇到困難就產生非常極端的心理及情緒。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對初中生進行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當提升自身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自身對挫折教育的重視,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充分詮釋挫折教育的奧義,掌握一定的教育規律及教育方法,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有關挫折教育的理論及實踐經驗,使得挫折教育的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具有很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育的時候與學生的心理反應充分結合,注重語文課堂的教育及引導方式,運用靈活的教育技巧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并且在進行挫折教育觀念學習的時候,教師的人格和心理素質在增強,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教師的情緒狀態及言談舉止時刻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教師的教學技巧及教學素質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實施挫折教育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較大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實施挫折教育的時候靈活地運用教材,展現教材的生動性及形象性,精心地挖掘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精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將語文知識的潛力有效地開發出來,在實施挫折教育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初中語文教師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為學生制定較高的學習目標,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不能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目標無法實現的挫折感,也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體驗成功的樂趣。因此在進行語文教育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以恰當的客觀條件滿足學生對于自身發展的客觀需求,以更健康的狀態成長,度過青春期。最后,在初中語文挫折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初中語文課本中蘊藏豐富的挫折教育的資源,語文教師應當對教材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課文在學習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貝多芬在面對困難時的積極心態,在笛福的《荒島余生》中使得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勇敢堅強的魯濱孫。在學習沈石溪的《斑羚飛渡》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羚羊在面對生命威脅時候的鎮定、勇敢及智慧。在學習這些具有挫折教育的精神的時候,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以此作為挫折教育的心理學知識,使得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更理性地分析、面對、解決。在分析教材中成功人士的心理的時候,初中生正確地理解挫折、增強戰勝挫折的勇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習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初中階段的所有科目的學習,對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體育教學挫折教育研究
摘要: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刻不容緩。文章對在中學開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及開展挫折教育的有效措施進行研究。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時,體育教師要明確區分學生性格、奠定有利基礎,積極開展體育競技游戲或者比賽,注意把握挫折教育的有利時機。
關鍵詞:挫折教育;體育教學;素質教育;心理品質;性格;體育比賽;時機
如今,部分學生在家長過分的溺愛中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質,如自閉、自大、自負、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通過媒介有時會看到一些“負能量”,如有些學生不堪學習壓力而輕生,或在感情中受挫自暴自棄,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卻做起“啃老族”,等等。出現上述狀況,除了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他們的心理品質不夠健康,心理素質不夠好。所以,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至關重要。而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刻不容緩。
一、在中學開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從學生的家庭生活方面來看,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可謂“關懷有加,無微不至”,將其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有些家長對于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都給予滿足,美其名曰是對孩子的愛。但事實上,這卻是對孩子的溺愛。其次,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可以看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刻不容緩。
二、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挫折教育
高中語文教育中融入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又叫“磨礪教育”,是指在困難的環境中經受鍛煉,擺脫困境,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體魄,以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現代的高中生中很多人都有爭強好勝、個性十足卻又經不起任何挫折的脆弱的“蛋殼心理”,一旦遇到挫折的環境,或受到批評,往往會采取過激的行為:或攻擊,或自責,或冷漠退讓,或放棄追求,甚至出現輕生行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對高中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認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所以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巨大魅力,而且應利用語文課涉及文化、道德、社會、人生方方面面知識的有利條件,進行心理健康滲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除了品味優美的文字,還可以獲得文字背后的哲理思辯、歷史探究、心靈叩問。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用語言的魅力來健全學生的人格。
一、教學中的教導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教導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資源,通過鮮活的人物故事教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于面對挫折、戰勝挫折。不論哪種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素材。教材讓我們有了與偉人對話、觸摸人類文明史上偉大靈魂的機會。
1.運用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坎坷經歷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教這類課文可以以人物的坎坷遭遇,以及與偉人的心靈碰撞為設計重點。如教《史記》,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走近司馬遷,知道其人其事。在《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中都有這樣一段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多歷盡挫折才立書著說而名垂千古,司馬遷堪稱典范。把《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合讀,則可見司馬遷的坎坷經歷、遠大志向和執著精神。司馬遷出生史官世家,受到良好教育,年少壯游,繼承父志。然因替李陵辯解,草創未就,橫遭宮刑,囚禁獄中。“最下腐刑極矣”,它是個大辱,污及祖先,見笑世人。司馬遷“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于圜墻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幾乎斷送性命。他“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受盡痛苦屈辱的折磨。但他為了文采表于后世,忍辱負重,幽而發憤,最終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