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主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01:52: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創造主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創造主題模式開發創造思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創造”成為多種模式的主題思想;音樂學科中創造性教育思想的由來;美國音樂教育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幾種占有主導地位、以創造為主題的音樂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勵兒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創新的模式、奧爾夫教學法與創造、柯達伊教學法與創造、巴赫曼博士把柯達伊教學法與美國的音樂教育實際相結合、達爾克羅斯教學法與創造、綜合音樂感教學法與創造、西部拓荒精神對后世的影響、“斯巴達尼克一號”上天所引起的震撼、要明確超音樂的音樂教育目的、兼容、消化外來音樂教育模式等,具體請詳見。
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題又是什么呢?答案為:“創造”就是其主題。本文——“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將對當代美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期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
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它有50個州,州以下為縣。從教育體制上講,州以下設學區。全國共有600多個大學區(中小學生萬人以上),3000多個中等學區(中小學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個小學區(中小學生2500人以下),學區的教育權利機關是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政策和教學計劃(含各科教學大綱)。
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州可以制訂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大綱,但這種計劃與大綱是非粗略的,對各個學區只具有指導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學區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體。哈佛大學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其《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中這樣寫到:“美國教育的高度分散與此(中國)形成鮮明對照,50個州的方針各不相同,有時16000個學區也各行其事,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權。差異不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勵,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為教育行政權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種民族,多種文化的背景,因而,導致中小學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音樂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
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如下幾種占有主導地位:即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和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既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們交相輝映,使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園地呈現出色彩紛呈、生機勃勃的景象。上述幾種音樂教育模式雖多系外來的,但由于與美國的實際結合緊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為美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當把它們看作是美國式的音樂教育模式。
音樂教育模式創造主題論文
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題又是什么呢?答案為:“創造”就是其主題。本文——“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將對當代美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期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
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它有50個州,州以下為縣。從教育體制上講,州以下設學區。全國共有600多個大學區(中小學生萬人以上),3000多個中等學區(中小學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個小學區(中小學生2500人以下),學區的教育權利機關是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政策和教學計劃(含各科教學大綱)。
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州可以制訂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大綱,但這種計劃與大綱是非粗略的,對各個學區只具有指導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學區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體。哈佛大學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其《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中這樣寫到:“美國教育的高度分散與此(中國)形成鮮明對照,50個州的方針各不相同,有時16000個學區也各行其事,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權。差異不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勵,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為教育行政權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種民族,多種文化的背景,因而,導致中小學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音樂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
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如下幾種占有主導地位:即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和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既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們交相輝映,使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園地呈現出色彩紛呈、生機勃勃的景象。上述幾種音樂教育模式雖多系外來的,但由于與美國的實際結合緊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為美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當把它們看作是美國式的音樂教育模式。
二、“創造”成為多種模式的主題思想
音樂教育模式創造主題分析論文
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題又是什么呢?答案為:“創造”就是其主題。本文——“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將對當代美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期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
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它有50個州,州以下為縣。從教育體制上講,州以下設學區。全國共有600多個大學區(中小學生萬人以上),3000多個中等學區(中小學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個小學區(中小學生2500人以下),學區的教育權利機關是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政策和教學計劃(含各科教學大綱)。
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州可以制訂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大綱,但這種計劃與大綱是非粗略的,對各個學區只具有指導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學區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體。哈佛大學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其《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中這樣寫到:“美國教育的高度分散與此(中國)形成鮮明對照,50個州的方針各不相同,有時16000個學區也各行其事,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權。差異不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勵,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為教育行政權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種民族,多種文化的背景,因而,導致中小學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音樂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
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如下幾種占有主導地位:即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和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既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們交相輝映,使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園地呈現出色彩紛呈、生機勃勃的景象。上述幾種音樂教育模式雖多系外來的,但由于與美國的實際結合緊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為美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當把它們看作是美國式的音樂教育模式。
二、“創造”成為多種模式的主題思想
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
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題又是什么呢?答案為:“創造”就是其主題。本文——“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將對當代美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期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
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它有50個州,州以下為縣。從教育體制上講,州以下設學區。全國共有600多個大學區(中小學生萬人以上),3000多個中等學區(中小學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個小學區(中小學生2500人以下),學區的教育權利機關是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政策和教學計劃(含各科教學大綱)。
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州可以制訂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大綱,但這種計劃與大綱是非粗略的,對各個學區只具有指導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學區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體。哈佛大學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其《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中這樣寫到:“美國教育的高度分散與此(中國)形成鮮明對照,50個州的方針各不相同,有時16000個學區也各行其事,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權。差異不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勵,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為教育行政權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種民族,多種文化的背景,因而,導致中小學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音樂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
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如下幾種占有主導地位:即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和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既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們交相輝映,使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園地呈現出色彩紛呈、生機勃勃的景象。上述幾種音樂教育模式雖多系外來的,但由于與美國的實際結合緊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為美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當把它們看作是美國式的音樂教育模式。
二、“創造”成為多種模式的主題思想
小議多種音樂教育方式中的創造主題
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題又是什么呢?答案為:“創造”就是其主題。本文——“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將對當代美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期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
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它有50個州,州以下為縣。從教育體制上講,州以下設學區。全國共有600多個大學區(中小學生萬人以上),3000多個中等學區(中小學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個小學區(中小學生2500人以下),學區的教育權利機關是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政策和教學計劃(含各科教學大綱)。
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州可以制訂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大綱,但這種計劃與大綱是非粗略的,對各個學區只具有指導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學區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體。哈佛大學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其《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中這樣寫到:“美國教育的高度分散與此(中國)形成鮮明對照,50個州的方針各不相同,有時16000個學區也各行其事,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權。差異不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勵,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為教育行政權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種民族,多種文化的背景,因而,導致中小學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音樂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
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如下幾種占有主導地位:即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和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既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們交相輝映,使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園地呈現出色彩紛呈、生機勃勃的景象。上述幾種音樂教育模式雖多系外來的,但由于與美國的實際結合緊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為美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當把它們看作是美國式的音樂教育模式。
二、“創造”成為多種模式的主題思想
分析多種音樂教學形式中創造主題
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題又是什么呢?答案為:“創造”就是其主題。本文——“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將對當代美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期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導致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
美國是一個教育行政權高度分散的國家。它有50個州,州以下為縣。從教育體制上講,州以下設學區。全國共有600多個大學區(中小學生萬人以上),3000多個中等學區(中小學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個小學區(中小學生2500人以下),學區的教育權利機關是教育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政策和教學計劃(含各科教學大綱)。
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各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州可以制訂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大綱,但這種計劃與大綱是非粗略的,對各個學區只具有發表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學區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體。哈佛大學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其《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中這樣寫到:“美國教育的高度分散與此(中國)形成鮮明對照,50個州的方針各不相同,有時16000個學區也各行其事,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權。差異不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勵,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為教育行政權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種民族,多種文化的背景,因而,導致中小學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音樂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
在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眾多模式中,如下幾種占有主導地位:即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和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模式既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們交相輝映,使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園地呈現出色彩紛呈、生機勃勃的景象。上述幾種音樂教育模式雖多系外來的,但由于與美國的實際結合緊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為美國音樂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當把它們看作是美國式的音樂教育模式。
二、“創造”成為多種模式的主題思想
以“三化”班會為載體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摘要:國家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創業具有多維度性,其內容廣泛、復雜,高校應注重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國家政策和創業理論課的支持和引導下,以創新創業為指導思想開展規范化、系列化、創新化(“三化”)主題班會,對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三化;主題班會;創新創業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重要內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創新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1],因此,將創新創業納入到高校教育體系,可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如何培養高質量創新創業人才成為當今學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但當前各高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并不顯著,這與高校創業課程體系不完善、缺乏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培養模式單一等方面有著重要的關系。為進一步推進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高校學生工作者應充分挖掘在德育教育中發揮作用的主要載體。主題班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將創新創業培養思想融入到規范化、系列化、創新化主題班會中,有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
1高校創新創業現狀
1.1教學和課程體系不完善
雖然多數高校均配置了創新創業課程,但教育效果并不顯著。一方面,其主要形式為選修課和輔助課,學生的重視程度不佳。另一方面,輔助學科開展的不到位,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扎實的心理學、管理學、社會科學、營銷學、職業生涯規劃、軟件等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理論基礎,且各相關專業課教師之間溝通較少,使創新創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度較大[2]。
幼兒藝術審美激勵教育理念論文
一、激勵教育理念課題研究的價值評價
1.藝術審美課程的研究,可以引領教師不斷學習和深入領會有關幼兒美術、音樂教育方面的新理念,并用新的理念來重新審視我們的藝術教育,為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出科學、有效的教育行為提供了很好的成長平臺。為逐步培養一支有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的研究型的教師隊伍奠定了基礎。
2.藝術審美課程的研究,使得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材料都更加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審美感受和創造能力的提高。
3.藝術審美活動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改進幼兒藝術教學的內容,使其更加全面、系統、有效,內容的研究進一步完善了我園藝術特色課程的建構,為幼兒園幼兒藝術領域的研究提供豐富的實踐研究經驗。
二、激勵教育理念課題研究的階段進程
本課題的研究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摘要:通過對體驗經濟與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的關系梳理,以及園區中形成體驗規律的研究,得出游客在實景演出場地中的體驗過程既主題印象疊加再轉化的過程。針對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在實例下將體驗理論與景觀設計手法結合論述,提供四個景觀設計方法:主題與空間營造、印象與景觀布局、感官刺激與景觀接觸、參與融合與景觀情境。
關鍵詞:實景演出;景觀設計;體驗;設計方法
一體驗經濟與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
在世界體驗經濟成為流行趨勢的大潮下,“體驗”一詞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旅游消費者自主參與的意識逐漸增強,個性化的需求不斷提升,景觀設計以及針對旅游者的景觀設計亟需“體驗”理念的融入。通過對特定場地景觀的設計策劃不斷給予游客感知刺激,從而最大化調動游客的感觀去體驗實景演出帶來的藝術享受和愉悅心情。而實景演出本身就是給予旅游者自然與人文雙重體驗的旅游產品,伴隨產生的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相應更應該符合旅游者的體驗需求,基于體驗的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將更貼切旅游者需求及時展需求。體驗經濟中主題、印象、感官刺激與參與融合的創造體驗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導各類體驗設計,嘗試在景觀設計中合理融入這些方法,以豐富景觀體驗的內容、深化景觀體驗的內涵。
二實景演出園區中形成體驗的一般規律
游客在實景演出園區中的體驗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主題印象疊加再轉化的過程。實景演出園區景觀中游客通過接觸景觀各要素受到景觀吸引,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與景觀產生了交流,并在過程中獲取了景觀要素發出的感知信息,體驗內容的串聯都是在主題印象的指引下進行,景觀的形象表達和空間布局才有了具體而準確的依據,并對景觀體驗有一個信息反饋的階段,與已有的經驗一起形成新的體驗記憶,最后在反思升華上完成整個顯性的體驗過程,并且人的體驗是在生活之中的無限循環的,形成的體驗記憶會作用于下一個體驗。實景演出園區景觀顯性的體驗過程可以總結為置身現場、獲取信息、喚醒記憶、印象升華的過程(見圖1)。實景演出園區景觀的表象發出了預定的信息,為游客提供了參與景觀的機會,但是體驗是來自游客判斷與認同的心理機制,景觀內容與體驗心理需要在一個能溝通融合的結構組織中,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內容要符合游客的體驗期待,游客到此地旅游觀看實景演出,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環境文化發現新的感悟,景觀的體驗內容的要順應游客的體驗心理進行設計,而這就又回到了主題的設定的話題上。
小學體育“拓潛教學”模式
一、“拓潛教學”模式界定
小學體育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整體健康水平。”以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應注重啟發學習者的內在潛能,培養從自身角度感知世界的能力,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最高境界。學生在適當的教學方法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潛能能夠被充分激發,綜合素養由此全面提升。我逐漸形成以拓展學生潛能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運用于教學實踐,總結出“拓潛教學”模式。拓,即開拓、拓展;潛,即潛能、潛力。“拓潛教學”模式即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并拓展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身體潛能、創造潛能、社會潛能、藝術潛能。我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各教學法的特點,在教學中側重于拓展學生不同方面的潛能。體育教學方法靈活交叉使用,雖各有側重,但最終均指向學生內在潛能最大限度的開發拓展,如課程標準所言,“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二、“拓潛教學”模式實施
(一)以分層教學法拓展身體潛能。小學體育課程首要的課程價值是提高學生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堅持鍛煉,增強體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學生因先天遺傳、后天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身體素質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拓展學生的身體潛能要有差異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我實施分層教學法,即在學生身體狀況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所有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適合自身情況的提高,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由此獲得體育鍛煉的成功體驗,進入主動參與、積極提高的良性循環狀態,身體潛能得到持續的激發與培養。我將分層教學法貫穿于備課、授課、評價各教學環節中。在備課環節,將足球動作按難易程度分類,預設不同身體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與側重內容。在授課環節,制定有層次的三個學習梯度:第一學習梯度針對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內容是顛球、原地踩球,任一腳三次顛球總數、30秒雙腳踩球次數總和達到基本要求數即可;第二學習梯度針對運動能力中等的學生,學習內容是顛球、運球、射門,三項學習要求有所提高,如射門要求做到距球門線10米處連續射5次定位球;第三學習梯度針對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內容仍然是顛球、運球、射門,但學習要求已提到較高水平,如射門要求做到距球門線12米處連續射5次定位球。在評價環節,我以發展性評價為主,將評價等級劃分為及格、良好、優秀,在等級之下劃分細項,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身具體情況的評價,對自身身體潛能進行主動持續的自我激發。(二)以主題教學法拓展創造潛能。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復雜的高水平心理活動,要求人的全部體力與智力向創造性思維的最高水平發展。具備創造力對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足球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其內在深藏的創造潛能,持續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主題教學法緊緊圍繞學生開展,主題鮮明、樂趣橫生,能夠激發學生的足球興趣,使其自主積極投入其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創造潛能。主題教學法是在教師確立的主題框架中基于開發學生潛能、跟蹤學生思維的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具備學習的自主性,注重動態過程,著重培養學生對相關原理與方法的掌握。我確立的教學主題注意做到從不重復、富于趣味性,使學生感受體育課程的豐富多彩,激發自愿、自覺、自發投入學習狀態,長期堅持思維拓展,創造潛能自然而然得到開發與提高。“花式足球”主題受到學生歡迎,我為學生示范繞球、跳球、顛球等花式足球技巧,鼓勵學生拓展思維,配合自身身體狀態,自主創造花式足球動作,為之命名,在足球活動中實際運用并加以改進,在此過程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與創造潛能于充滿趣味性的主題中悄然得到提升。(三)以比賽教學法拓展社會潛能。課程標準提到,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學生將理解個人與群體的密切關系,樹立對自我、群體及社會的責任感。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非與生俱來,需要通過拓展社會潛能持續培養。小學生在體育項目比賽中思維始終高度活躍,根據比賽進程積極思考,能夠配合同伴爭取最佳成績,易于拓展包括團隊合作、競爭意識、拼搏精神等要點的社會潛能。在足球教學中引入比賽教學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競爭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足球項目極其需要個體之間的協調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努力完善校內足球競賽制度,使制度趨于穩定、利于教學。在足球教學過程中,組織足球班級聯賽、年級挑戰賽、校園足球聯賽,要求任教班級參與比賽場次每學年不少于10場。配合學校主動承辦本區域內足球比賽,鼓勵任教班級積極參加,學生參加比賽積極性高,培養了濃厚的足球興趣,在比賽中均奮勇爭先、團結合作,充分激發拼搏精神、團隊精神、集體意識等社會潛能。(四)以陶冶教學法拓展藝術潛能。藝術能幫助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隨著學科融合的日益發展,體育與各藝術門類的聯系日益緊密,體育有著運動美的展示,藝術對美的追求也從未停歇。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藝術潛能具有可能性與必要性。基于足球教學拓展學生的藝術潛能,使其身與心、技與藝、才與情高度統一、全面發展,實施陶冶教學法最為合適。陶冶教學法指有計劃地設置環境氛圍,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習者受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應用于足球教學中,有機融合音樂、舞蹈、美術等學科,共同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我要求學生應用美術學科知識,在足球練習之余制作足球宣傳黑板報、布置足球文化櫥窗等,熏染足球校園氛圍,使其感受足球運動之美與藝術創作之美。同時,鼓勵學生以足球基本技巧為基礎,創編“足球舞”,將音樂與舞蹈藝術融入其中,使其對足球運動之美有所感悟,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身心舒展狀態中提升審美能力,藝術潛能得以拓展。歌德說:“沒有人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直到被激發出來。”體育教師應努力探索全新教學模式,充分拓展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之成長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馮蕾.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