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19:33: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市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知識經濟與城市經濟
知識經濟(KnowledgeEconomy)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新經濟學名詞,它概括深刻、理論性強、意義重大;城市經濟(UrbanEconomy)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理所當然也是知識經濟的主導,具有無限發展的美好前景。把知識經濟與城市經濟聯系起來加以研究,既是知識經濟研究也是城市經濟研究的前沿性問題。
一、知識經濟與城市經濟的同一性
人類自打制石器、刀耕火種以來就開始有一定生產知識,農業社會的時時令知識、天文知識還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小手工業的生產技能知識有的至今還傳為美談。但是生產知識和技能的迅速發展和聚集是大工業發展以后的事情。工業社會的生產知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之載體就是城市。城市經濟的本質就是廣義的知識經濟。
有人界定: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也好,我們甚至可以把“以知識為基礎”的確切含義做點“定量”分析,如有人提出過的指標體系那樣。例如:知識產業的比重。“知識產業”這個概念已經被廣泛使用,但其內涵現在并不規范。我以為,知識產業不僅僅是信息產業,它應是生產、傳播知識及其軟載體的產業的總稱。科學研究與教育主要屬于知識生產產業;郵電通訊、信息咨詢、新聞傳媒、文化交流等應屬于知識傳播產業;書本、文章、文件、報刊、電子軟件等屬于知識軟載體.對這些載體進行生產與傳播的產業自然上應屬于知識產業。所有這些產業集中在哪里?在城市!發展知識產業就必須發展城市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說,知識經濟與城市經濟是同義語。統計部門應對其進行具體劃分,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新興產業,或者作為第四產業提出來。只有當第四產業的統計從第三產業中分離出來,而其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相繼超過第三產業,形成四次產業臺階的時候,亦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產業的產值比重形成依次增高的階梯時,才具備狹義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如果一個城市首先具備這個特征,這個城市就應被認為是知識經濟城市;如果一個社會具備這個特征,這個社會就應被認為是知識經濟社會。
再如,社會經濟增長中的知識貢獻率。這也是人們很重視的一個指標。社會經濟增長與投入有關,其中主要有物質投入和知識投入兩個方面.前者一般是外延擴大再生產的要素,后者是內涵擴大再生產的要素。根據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具體劃分,物質投入可以分為資金(K)和勞動力(L)兩個部分,知識要素可以用技術水平(A)來代表。知識貢獻率應當就是由于技術水平提高給社會所增加財富在整個社會產出中所占比重。現在研究這個比重的經濟學家,既有以國家為對象進行的,也有以城市為對象進行的。如果我們認為,只有當知識貢獻率穩定的超過50%時,這樣的經濟才稱得上知識經濟的話,那么,這既適用于衡量國家,也適用于衡量城市。
不過,一個國家形成知識經濟社會有一個城市化程度問題。因為知識經濟社會一般認為是后工業社會,而后工業社會一般出現在城市化的晚期或末期。根據國際經驗判斷,它的下限值應是城市化率為75%左右。當然這個指標不能孤立使用.19世紀末葉英國的城市比率就已經達到和超過75%.但那時它離知識經濟還很遠,因為當時英國的知識產業比重和知識貢獻率并沒有達到上述要求。而在今后的社會發展階段上由于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全民知識水平的提高,則有可能在城市化率達到75%以前進入知識經濟社會。
新時期會展經濟與城市經濟發展
摘要:會展業作為新興服務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為城市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顯著貢獻。在展會組織舉辦過程中,會展經濟通過利用集群效應和品牌效應,更加有效地塑造城市形象,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發展,促進城鄉結合地區社會進步。因此,會展經濟與城市經濟之間具有很強的互動效應。在此背景下,如何改進會展設計并使其與城市發展更加具有互動性,從而逐步促進城市經濟發展逐漸成為熱門研究課題,本文主要探討了新時期會展經濟與城市經濟之間的互動效應,以供行業參考。
關鍵詞:會展經濟;城市經濟;互動效應;建設;產業發展
1會展經濟的特點
會展經濟的獨特性決定了它們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許多地方政府希望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能夠強調城市經濟發展和博覽會綜合規劃的重要作用,讓會展行業在一個地區能夠真正發揮引領作用,強化經濟曝光效果,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實現產業順利轉型升級,從而正確界定城市發展目標,完善會展產業結構。從多層次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會展經濟和城市發展之間將實現更加深度的互動和綁定。眾所周知,城市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行業、各部門之間互相協調與妥協,例如會展行業在塑造城市形象和維護基礎設施方面有較多不同的要求和標準。會展經濟之所以整體前景光明,是因為這一行業可以根據實地活動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顯著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認識到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并充分理解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有效達到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之間的平衡點。會展經濟主要是通過展現不同特色和主題的城市產業與產品,從而在商業關系中建立合作關系,并將服務關系作為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率的手段。城市的經濟發展不僅是地理資源的整合,還需要努力改善產品的科技水平和地區產業結構,并以新的服務業和其他產業來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城市經濟和貿易博覽會需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刺激、激活地方市場。因此,城市發展和會展經濟在戰略層面上有較強的一致性,都需要足夠的基礎設施和軟實力作為支撐。考慮到會展經濟體系是工業博覽會的創新和升級,旨在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構建新服務風格的展覽形式,并在會展參與者之間建立互利共生關系,從而將貿易和消費等活動以不同形式聯系起來。
2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2.1提高城市形象質量
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因此,電力作為與現代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息息相關的必須品,其經濟發展要與時展需求相契合,由此可見,電力經濟發展能夠有效的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下面本文就對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協調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關策略,希望能夠對電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關鍵詞:電力經濟;發展;城市經濟;協調
前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把關注重心越來越多的落到了電力經濟發展上,而電力經濟的發展能夠直接對我國經濟水平產生影響。但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行業的發展暴露了多種問題,例如供需問題等,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電力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研究,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的長足發展。
一、電力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我國的供電可靠性指標相對較低,而電力的穩定性也有待強化。自我國實施“上大壓小”的電力政策以來,約有7000萬kw的關停小火電機組,這就使其平均單機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促進了我國電力建設的發展。但由于電力過程與短缺的忽高忽低循環模式,已經為電力經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雖然在全世界,我國的電網規模位居首位,但卻因受到滯后的配電網建設影響,使得城市與農村的供電可靠性嚴重下降。在我國政府對電價進行審批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運輸行業與煤炭行業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的因素,這就使得煤電的供需問題日趨嚴重,主要體現在不斷突出的煤電價格問題等。同時,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率隨著裝機規模的不斷提升而減少,這就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問題日益凸顯,建設成本并不能夠與業主的盈利成正比。另一方面,在電力經濟發展的強化階段,面臨著一系列的節能環保問題,這對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了發面的影響。
城市經濟轉變財政稅收政策
[摘要]隨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過去相比得到了不小的改變,國家相關部門不僅對城市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還對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進行探討。近年來,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加強了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視,并對涉及的財政稅收政策進行補充與完善。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在發展中忽視對財政稅收政策的優化處理,導致城市經濟發展得不到明顯的提升。文章就促進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財政稅收政策進行簡單的論述,希望能對相關人士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城市;經濟;財政;稅收
城市經濟平穩發展對國家建設、規劃以及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是國家發展中一直關注的重點內容。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國家相關部門更是提高了對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視與研究,對于其中涉及的財政稅收政策也進行了細致性的探討。但是一些城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礙而影響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轉變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真正發揮財政稅收政策的作用,成為國家相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內容。
1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影響因素
1.1經濟因素方面。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在各個階段出現不同的特征,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或技術的組合方式,還會對城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產生很大的影響。由于現階段很多城市的經濟增長方式以粗放型為主,所以文化和資本等也會間接地受到影響。所以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對現階段城市的經濟特點及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掌握,根據實際情況對經濟增長方式進行轉變,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效果,為城市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1.2人口因素方面。人口因素對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是城市發展中關注的重點內容。由于現階段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員,各行業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緊迫。但是受到勞動者文化素質因素的影響,綜合性人才的數量有限,尤其是一些偏遠城市,專業型人才更是缺少。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會阻礙城市經濟水平的提升,還會影響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效果,在就業結構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提高對城市人口因素的研究與分析,對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需要相關部門能夠充分了解現階段城市勞動團體文化素質水平,從而制定合理的轉變方案,為城市經濟平穩發展提供有利條件。1.3科技因素方面。隨著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很多行業領域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在提高行業發展效率的同時,推進行業經濟發展水平,從而為城市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保障。但是就現階段一些城市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高新技術的應用為行業領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也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響而阻礙了城市經濟增長。比如一些高耗能產業的出現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經濟發展,需要國家相關部門能夠提高對這方面內容的重視與研究。另外,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也會間接地影響城市經濟增長,需要相關部門根據城市發展需要以及未來的城市規劃構想,提高對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視與研究,從而為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帶來動力。1.4制度因素方面。除了上述幾點因素外,還有一些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會受制度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問題,如果國家相關部門不能對財政稅收政策中涉及的制度進行補充與完善,那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效果。因此在日后發展中,需要相關部門能夠明確行政命令與城市經濟之間的關系,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現狀合理的制定相關制度,保證制度的落實與實施,以免阻礙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促進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提高財政稅收政策的措施
城市經濟圈建立行為選擇
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城市作為科技、資本、人力資源高地,已成為人類經濟活動的主要場所。城市化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地區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城市化和工業化相輔相成,城市化必然要求加速推進工業化,也會帶動工業化發展,為工業化提供勞動力、物流、市場等資源;工業化反過來也會極大促進城市化建設和發展,強大的城市化必然建立在強大工業化基礎之上,工業化帶來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城市化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工業化是其強大的推動力,還有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撐和服務、交通、能源等相關產業發展帶來的規模效應和推動力。處于西部內陸的貴州銅仁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水平極低,就工業化來說,基本處于工業化前期甚至前工業化階段。“工業化不是工業的發展,而是整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也是產業化、非農化、城市化。”[1]因此,推進銅仁市城市化發展,必須進行銅仁城鎮化與工業化互動發展。而處于西部地區又相對落后的銅仁,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互動發展中,政府的推進作用較發達地區更不可忽視。如何發揮政府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又避免計劃經濟下的直接干預,這是銅仁市城市經濟圈建設中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銅仁城市經濟圈建設中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按照經濟學家戈特曼(JeanGottmann)的“城市經濟圈”理論,城市經濟圈是由一到兩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為一定行政區域的核心,輻射并帶動周邊范圍內一批中小城市,連接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競爭力的區域城市群或城市經濟圈。政府行為即是政府依法行使行政管理的職能,保證政府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和行使,達到作用于社會的目的。政府的對內職能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職能,黨的十六大把政府職能歸結為四項內容: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西部銅仁這種落后地區,發展經濟仍應是政府首要職能,城市化能有力助推經濟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是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引擎。
(一)銅仁城市經濟圈建設現狀
銅仁市地處貴州東北部,武陵山脈由西向東橫貫全區,管轄十縣市區,以武陵山主峰梵凈山為界,以西為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五縣,習慣稱西五縣;以東為玉屏、萬山區、碧江區、江口、松桃五縣市區,習慣稱東五縣。銅仁市東連湖南懷化市和湘西自治州,北接渝東南地區(主要包括秀山、酉陽、彭水等地),西接本省遵義市,南部與黔東南自治州相連。銅仁市與渝東南地區、湖北恩施自治州、湖南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同屬中國武陵山區。武陵山區是一個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人口2000多萬人,其中聚集著30多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約計1100多萬,是典型的跨省界老少邊窮連片區,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區和全國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是西部開發最前沿、西部中部結合部。在武陵山區各地州市中,銅仁市深處武陵腹地,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后,交通相對閉塞,自然稟賦相對較差,是貴州乃至整個武陵山區“欠發達、欠開發”程度最深的地區。首先就交通來看,銅仁市區位優勢不明顯。在2000年之前,整個銅仁市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和鐵路橫穿全境,也沒有空運,幾乎是一個三不通的地方,出行極不方便;其次就銅仁自然稟賦來看,銅仁全境喀斯特地貌非常明顯,萬山林立,土地貧瘠,大多不可開發,利用價值不高,山高路陡,尤其是西五縣,地勢險要,偏僻閉塞。截至2010年,銅仁市城鎮化率為30.1%,還處在城鎮化的起始階段,全區95%的人口分布在農村。[2]貴州2010年的GDP是4500多億元,而廣東2010年GDP超過4.5萬億元,貴州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及廣東一個零頭,所占比例還不到全國總產值的2%,與貴州省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銅仁的情況更加不好。再看產業結構,2009年,銅仁第一產業占32.8%,第二產業占26%,第三產業占41%,第一產業明顯高于第二產業;黔東南第一產業占24.2%,第二產業占30.3%,第三產業占45.6%;遵義第一產業占15.8%,第二產業占40%,第三產業占44.2%。湘西自治州第一產業占16.5%,第二產業占40%,第三產業占43.5%。[3]從經濟結構來看,銅仁市農業占據主導地位,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最重要的是這種貧窮落后、偏僻閉塞、尤其是惡劣的自然條件帶來了人的觀念的落后,而這些又進一步成為其他一切落后的根源。銅仁全市是山的王國,尤以巍巍武陵大山綿延起伏,橫亙其中,又以不可開發的喀斯特地貌居多。在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中,大山的生存環境與平原、丘陵、江河湖海等環境都有明顯不同,山更容易成為區域交往的一種阻隔,帶來交通不便的自然狀況。當然,銅仁的發展也有一些后發和比較優勢,相對來說,銅仁確實是一塊未開發的凈土,一塊處女地,因此,自然生態優勢明顯,有梵凈山、九龍洞、苗王城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推進銅仁市城市化建設必須充分考慮本地實際情況,尤其是政府行為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和尊重地方實情,結合銅仁市的實際進行發展戰略選擇。
(二)銅仁城市經濟圈建設中政府作用分析
城市經濟學教學論文
一、引言
城市經濟學誕生于1960年,它的研究對象可劃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的城市經濟研究是以整個城市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如城市經濟增長、城市化等;微觀的城市經濟研究考察的是城市中的單個經濟單位(個別企業、家庭),如城市生態環境等。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經濟不斷地受到各類人的關注,因而在教育中提高城市經濟學的教學質量也刻不容緩。目前,城市經濟學這門課程對于大多數經管專業的大學生以及研究生而言是一門必修的課程,課本里大部分講的是理論性的知識,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法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師講學生聽,學生不能發揮自主性,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并且理論性的知識比較枯燥,造成學生上課質量不高,不能發揮自主性。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所區別。案例教學法(case-basedteaching)起源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起來。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用典型案例進行城市經濟學的講課,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案例的分析和探討。學生不僅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還能建立各種聯系,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案例上,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講課過程中,學生能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以此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案例教學法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可以結合幾個具體案例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思考和分析。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找合適的案例,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案例相結合,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現學現用。其次,案例教學法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對案例進行相關的解釋分析必須要擁有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而且對不同的案例要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這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靈活的技巧來處理。案例教學法突出實踐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就接觸并且學量的社會實際問題,把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在實際中。最后,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相溝通交流。這個過程是動態性的,比傳統的教學法更有意義,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城市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在于收集了大量真實的案例。例如,城市物流部分的學習,以我國的金融中心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為例,這個案例教學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上海發展物流產業的必要性,對發展的環境進行一些分析,對上海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首先,教師或學生對這個案例進行簡要評價,接著從物流園區的規模及物流基地的實現方面對上海物流業的特點進行簡要概述,然后對上海物流未來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對上海物流未來發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在課堂上無論是教師從案例角度對城市物流進行一些分析還是學生上臺講,最后的效果肯定比教師單純的講述理論知識好。城市經濟學課程講述有關城市方面的相關經濟知識,在課堂上采用真實的城市經濟案例進行分析效果更好。因為一般來說,這些案例都有充分的數據以及相關機構的一些評論,這樣講課也更加有說服力,通過實際的案例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這樣學生以后可以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2.讓學生有興趣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環境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們比較關注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城市環境教學章節,學生可以就某個感興趣的案例進行一些具體分析。1956年日本的水俁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想象不到的災難。學生可以分析日本水俁病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提出一些建議。除了上面講的這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以自己家鄉或者大學所在城市為例子,進行環境方面的調查,得出相關的結論,這樣讓學生課后了解更多關于環境方面的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講述相關案例之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一些討論,教師和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之間都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3.能夠把知識變為技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說傳統教學方式是給學生“魚”,那么案例教學法則是給學生“漁”。這兩種教學方式的側重點不一樣,傳統的教學法側重于教師直接給予學生一些理論知識,沒有讓學生自主思考一些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會理解為教師講授的就是真理。案例教學法側重于從案例教學中引出規律,注重讓學生自主地思考以及解決相關問題,讓學生不斷地鍛煉自己,對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城市土地一章,教師可以以長株潭城市群的區域城市土地利用為例,從長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現狀出發,然后建立土地利用的整體框架,最后分析其意義。因為長株潭城市群的發展現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所以對中國整體的土地利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這個案例當中,教師可以引出一些規律,以此對土地規劃感興趣的學生會有一些實際上的幫助,使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變為技能。
三、城市經濟學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案例設計
根據城市經濟學的學科性質,案例教學法在城市經濟學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案例的相關材料。之前的教學模式中,案例的相關材料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收集的,但是主題由教師設立,這對教學的意義不大。教師可以做下面的這些改進,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不用給學生指定某個題目。例如,在城市的基礎設施這一章,學生既可以寫城市的交通,也可以寫城市的物流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此展開資料的搜集。教師最好也不要指定哪個區域讓學生來寫,要讓學生去找比較感興趣的城市或者比較熟悉的城市。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個城市的理解,還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2.案例的形式。采取案例教學法除了教師講一些案例之外,也可以讓學生上臺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一周的學習成果,這樣會更有意義。學生分組的時候幾個人一組,但是布置PPT任務的時候最好讓一個人來做并上臺講述。如果小組一起來做PPT,那么有可能出現有學生偷懶的情況,這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所以最好是個人完成相應的任務,稍微附帶一點的強制性,以此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最后以PPT的形式上臺為其他的學生進行相關講述。3.考核。考核基本是平時成績占一部分,最后按一定比例納入期末成績。學生上臺進行PPT講解的時候,教師需要看學生的PPT的內容是否豐富,這可以看出學生課后用功的程度,可以作為評分的一個尺度。學生講完自己的PPT之后,教師可以先對內容做總體評價,對不足的地方發表教師的見解,班上其他的同學也可以針對PPT里面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提問,最后教師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匯報內容進行評分。4.歸納總結。以PPT作為課后作業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區域進行相關分析,對自己熟悉的城市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相對于其他的課后作業,做PPT并且上臺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上臺講PPT的次數多了,學生就會更加自信,不怯場,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幫助,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等。這個案例設計與傳統的案例教學不一樣,傳統的教學案例是教師講解一個案例,而這個案例設計是讓學生以講PPT的形式講述一個案例。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更加有意思,也更有意義。除此之外,教師通過學生講的知識能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以此建立一個案例庫,這對之后的教學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
城市經濟增長財政稅收政策初探
摘要:本文主要以促進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財政稅收政策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影響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因素為主要依據,從注重培養城市經濟發展的潛力、對財政投資政策進行優化、對稅收政策進行完善、創建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效果,促進我國城市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財政稅收政策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化發展不斷加快,城市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增長方式的轉變對城市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我國財政稅收政策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想要有效促進城市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就需要仔細分析我國財政稅收政策,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建完善的相關考核評價體系,合理轉變城市經濟增長方式,從而促進我國社會長期穩定發展。本文針對促進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財政稅收政策進行深入分析。
一、影響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因素
1.經濟因素。城市在發展中經常會被經濟因素所影響,而且在每個階段中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樣不僅會對市場或者技術的組合方式有所影響,并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生產力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經濟增長方式都是粗放型,因此,會間接影響到文化與資的發展。2.人口因素。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受到人口因素的影響,并且是城市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內容。因為目前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對于各個行業中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多。但是,因為勞動者文化素質存在較大差異,嚴重缺乏綜合性人才,特別是部分偏遠城市,更加缺少專業性人才。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到城市經濟水平,并且還會對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效果和就業結構有著一定影響。3.科技因素。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科技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從整體情況來講,在科技創新層面上,我國的創新能力較弱。并且,在城市經濟增長中,部分工廠企業的生產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并還會消耗大量的能源與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會收到嚴重影響。4.制度因素。目前,我國城市經濟增長方式和體制、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更加適用于計劃經濟,因為其權利高度集中。但是,目前我國已經發展為社會主義民主時期,若還是利用行政指揮對經濟進行控制,那么會嚴重影響到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財政稅收政策之間的聯系
城市經濟加速器經驗材料
在××開發區××園區南玻路和金嶺路交匯處,有一個和全國其它很多地方十字路口一樣毫不起眼的十字路口。然而,就是這個十字路口,卻聚集了包括兩家上市公司在內的4家年產值將過百億元企業和3個年產值將過500億元產業。加上園區另一家百億企業,××開發區目前已有5家年產值將過百億元企業。
承載這些大型企業和巨型產業的正是2008年4月才設立的省內首家××××工業園。一年來,××××工業園滿載希望,碩果豐實:16個項目正式簽約落戶,協議投資總額168.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5億元。總投資110億元的三峽全通涂鍍板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60億元的南玻多晶硅項目一期工程順利投產,總投資30億元的興發精細化工園啟動二期年產18萬噸有機硅項目建設。
到2012年,宜化、興發、南玻、全通、三新等5大企業現有規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工業園將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帶動整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工業總產值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
××××工業園,已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觀勢:揚帆起航正當時
2005年,國家正式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中部六省爭先進位、競相發展。××作為“中”中之中,區位優勢明顯,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為實現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省九次黨代會提出:“發揮綜合優勢,努力把××建成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支點,以何力量撬動?
城市經濟管理論文
一、城市經濟管理中的調控主體
城市經濟的綜合性是指城市包含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信息服務業等各類經濟部門,而且包含在眾多經濟部門中的成千上萬個經濟單位又涉及到各種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由于城市經濟發展的綜合使得經濟發展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力量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調節和控制,這是城市政府的職能就顯現出來了。
二、城市經濟管理中的調控對象
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城市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為了確保城市經濟可以持續平穩的向前發展,我們要做的就是確定城市經濟調控的主體,與此同時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對應的城市經濟調控機制以及城市經濟調控的對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證明傳統的由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對企業生產經營直接進行管理的方式已經不在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應該轉變管理經濟方式將調控的對象由企業轉向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上。由于經濟環境下的城市企業的特點決定的。現代的城市企業有著不同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形式的特點,在經營的過程中商品的經營者都會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對企業的投入和生產作出調整,如果城市建設的基礎條件優越包括基礎設施以及城市內部的稅費制度,那么企業就會獲得較多的利益因此就會擴大生產提高投入壯大企業的發展,這樣就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影響整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反之則易然。因此對于政府對于城市經濟的調控要選擇正確的對象,同時對于對象的處理也要科學以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需要。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市政府的經濟職能
實行市場經濟必然要求城市政府轉變職能。具體來說,就是從直接經營企業和管理經濟轉向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間接調控。城市政府職能的這種轉變,涉及到幾個方面:一是要從直接經營和管理個量,轉向間接調控總量。政府實施間接調控職能時,通過對市場的調節,引導企業循著國家計劃所規定的軌道運行。政府要使市場向企業發出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目標要求的市場信號,就必須把總供給與總需求等總量作為調節重點。二是要以直接管理和經營實物運動,轉向間接調控價值運動。市場的價值運動、市場總價得到平衡,是整個市場經濟活動中的重中之重。所謂的價值平衡其具體表現為財政收支平衡,信貸收支平衡,外匯收支平衡等等一系列的相互平衡關系。這些總量平衡的價值關系基本上不會涉及到實物量,即便是有一些涉及實物量,可是出發點仍然是價值平衡。所以說,所謂政府的間接調控職能主要就是調控價值平衡,也就是通過價值形態的商品貨幣活動調節市場運行,最終通過市場調節來實現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三是從直接管理和經營經濟運行的局部,轉向間接調控城市經濟運行的全局。現階段政府直接管理和經營企業經濟,政府所要控制的對象是零散了每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其只能體現主要表現在對各個生產企業下達固定的計劃。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政府往往有心無力,對多數的企業監管不能落實到位,可是那些政府監管到位的企業又往往管理的過于細碎與死板,更加不利于其順利發展。四是從一成不變的直接管理與經營轉換為富有活力、有章可循的間接管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政府過于細碎地管理企業,對企業正常運行造成不便,充分地使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自主地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國家宏觀調控方向,快速有序地調整自身資源與經營目標,使得整個國家經濟靈活而又順利地運轉。
以城市經濟統領西部發展
城市經濟是以城市為載體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繁榮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十分突出的地區經濟。我國西部的中小城市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輻射作用小,遠遠落后于東部城市。我國東西部發展水平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城市供給的差距、城市發展質量的差距、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因此,筆者認為,推動西部發展的核心就是要把西部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城市經濟。
強調城市對于整個區域發展的重要性是經濟學家們十分重視并長期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曾專門論述城市形成所起的帶動生產方式變革的作用,指出:在再生產的行為本身中,不但客觀條件改變,例如鄉村變為城市……等等;而且生產者也改變著,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本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佩魯提出的發展極理論在這方面又做了進一步的研究探討。佩魯把城市看作是區域發展的發展極。他認為,城市的帶動作用增加了地區差別效應。地理上集中的綜合產業極(城市)改變了它直接的地理環境,而且它如果足夠強大,還會改變它所在的國民經濟的全部結構。作為人力、資本資源的積累和集中中心,它促進了其他資源集中和積累中心的產生。當這樣兩組中心通過物質的和智力的高速公路相互聯系在一起時,廣泛的變化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經濟視野和計劃中就顯示出來了。發展極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在經濟增長中,由于某些主導部門,或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行業在某一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資本與技術高度集中、具有規模經濟效益、自身增長迅速并能對鄰近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發展極”,通過具有“發展極”的地區的優先增長,可以帶動相鄰地區的共同發展。而發展極就是有主導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在某些地區或大城市的集聚發展而形成的經濟活動中心,能夠產生吸引和輻射作用,正是這種作用使發展極能促進自身并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在西部開發的思路中,呼吁在西部開辟“特區”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其實,“特區經濟”只是形式,城市經濟才是本質。東部發展并非僅僅是受益于進出口總額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在開放過程中的城市建設、基礎設施投入以及要素聚集和相關產業的擴張。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超大型的三峽工程上馬、黃河中上游水利綜合開發、西部石油與中部煤田加快發展以及沿隴海線延伸的“第二條大陸橋”鐵路線開通等對于推進西部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而言,這些項目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弱勢地位。造成這一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項目布局分散、遠離市場,沒有肩負起工業化在推進城市化中的作用,致使城市經濟十分薄弱。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才能真正使西部走上興旺發達的現代化道路。今后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走集中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化、促進二、三產業繁榮發展是發展和壯大城市經濟的基礎。當今世界,全球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日益加快,為西部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挑戰,增添了動力;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對于實現工業化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為西部加快工業化進程,帶來了重要機遇。西部各地區應該審時度勢,抓住歷史機遇,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
(二)發展大中城市。我國在城市化道路的選擇上,有過激烈的爭論。筆者認為,發展城市必須因地制宜。西部地區地域廣,人口密度低,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低,不利于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無法形成較強帶動作用的城市經濟。特別是環境污染無法進行規模化治理,這樣會給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造成更大壓力。另外,西部商品經濟不發達,許多鎮、縣的財政收入有限,缺乏產業支撐,沒有實力進行“造城”運動。因此,西部的城市化道路應該以發展大中城市為主要內容。
(三)實現功能提升。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功能單一、產業結構落后、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大是西部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西部的城市化面臨著兩個任務:一是促進人口的流動和集聚,提高城市人口的比重;二是提升城市功能,變工業型城市為貿易型、服務型和消費型等綜合性城市。這兩個任務互為條件,缺一不可。提升城市功能,關鍵要做到:第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單一的資源型發展模式。對原有產業進行拓展和延伸,培育新的主導產業,增加新的收入來源。第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大國有企事業單位后勤社會化的改革力度,減輕企業負擔;提高銀行的消費信貸服務水平,刺激居民消費住房、汽車等大件商品;開展以旅游為龍頭的服務貿易,擴大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大力發展商貿業、金融、保險、咨詢等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