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經驗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08:44: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成功經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成功經驗

海南文化旅游成功經驗與認識

近期,筆者隨考察團到海南進行了為期5天的考察。考察期間,到了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博鰲亞洲論壇會址、萬寧市興隆熱帶植物園、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三亞南山生態文化旅游綜合區等景區進行參觀,初步了解了海南旅游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尤其是海南省把旅游與文化的緊密融合的一些做法,讓我們深受啟發。海南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的成功經驗近幾年來,海南根據自身優勢,制定了由旅游文化向文化旅游轉變的發展思路,即:塑造海南特有的文化內涵,以此滿足國內外游客的精神訴求,借以提升旅游產業素質;借助旅游市場助推文化產業化發展,以旅游獨特的宣傳方式傳播海南文化,從而實現新的歷史機遇下文化和旅游合作的共贏。

(一)自然生態環保文化,提升了海南旅游資源的品味

過去10多年里,海南生態省建設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和生態文化培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海南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海南省委、省政府注重海南島上原有生態情形的呵護,在培植文化旅游過程中因地制宜,積極保護原有地形、地貌與植被,建筑氣概與四周情形相協調,締造協調的海島生態旅游情形,提升了海南旅游資源的品味,為旅客帶來舒適放松的享受。

(二)獨特紅色文化,增強海南旅游的精神文化內涵

中共瓊崖特委堅持抗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等革命歷史,電影、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革命故事與歌曲等讓無數國人對海南的紅色旅游心存向往。海南利用這一賣點,憑借五指山、母瑞山等紅色資源,建立了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云龍改編舊址、潭口抗日第一槍阻擊戰遺址、馮白駒故居、大水之戰主戰場故址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打造了一批紅色品牌,為海南旅游增加了獨特的文化元素。

(三)熱帶島嶼海洋文化,賦予海南旅游產品特有性

查看全文

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以家電制造企業海爾企業文化建設為例,通過對世界著名企業的文化管理案例進行橫向比較分析,從另一個視角闡述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世界知名企業文化以及理論對我國企業界的影響,指出我國企業在營造特色企業文化中的關鍵以及在借鑒與學習先進企業文化中所面臨的問題與誤區。

關鍵詞:企業文化海爾核心競爭力CIS

文化與企業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前GE公司CEO杰克•韋爾奇說過:“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于光遠說:“關于發展,三流企業靠生產、二流企業靠營銷、一流企業靠文化”;美國作者芬化斯•米勒在其《美國企業精神》第一章開頭就強調“每一家公司現在都必須分析其文化,這不僅是為了加強本身的競爭地位,雖然這已經是充分的理由,而且還因為我們國家未來的財富要由公司的文化來決定”。

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指支配企業及其員工從事商品生產、經營管理和社會交往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亦即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在從事商品生產、經營與銷售以及管理活動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進一步分析,企業文化的要義是,組織在商業活動和管理過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有了這種理念和精神,分散的組織個體就會產生精神崇拜,價值認可,最終達到行為趨同。這樣,零散的個體行為就會產生聚合效應,這是威廉•大內在其著作《Z理論》中所特別看重和強調的,也是企業文化質的規定。

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漸凸現出來,成為企業經營管理最深厚的基礎和最持久的影響因素。有無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否擁有博采眾長又獨具特色、富有個性化魅力的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查看全文

文物保護單位活化利用成功經驗探討

摘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道署西街聊城糧庫改造為東昌府區博物館,是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的典型代表,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2020年,東昌府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館。通過闡述道署西街聊城糧庫的歷史價值和建筑價值、改造利用情況和展示利用取得的成效,總結成功經驗,對其他地區只保不用或停留于點狀保護利用狀況的不可移動文物的活化利用工作以期起到啟發拓展的作用。

關鍵詞:文物保護單位;活化利用;道署西街糧庫;東昌府區博物館

文物保護單位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文物保護單位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在聊城市的文物保護單位中,目前活化利用比較好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道署西街聊城糧庫。

一、道署西街聊城糧庫的歷史價值和建筑價值

道署西街聊城糧庫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古城區府衙街,其基址為明代到民國的市級政府駐地。據現存最早的聊城方志———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東昌府志》卷一《府城圖》所繪[1],東昌府知府衙門(相當于今市級政府駐地)便坐落于今古城區府衙街,其后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國初年,東昌府改為濟西觀察使司,東昌府衙初改為觀察使公署,后改為道尹公署。1950年,道署西街聊城糧庫在此基址上建造。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初期,糧倉的建造是參考蘇聯提供的施工圖紙、建筑技術和方法,所建的糧倉習稱“蘇式倉”。道署西街聊城糧庫的“蘇式倉”類型是最常見的房式倉。其每棟有東、西、南、北四個青灰色松木大厚門,墻的厚度是50厘米。房頂是人字屋架,墻體為青磚砌壘,房頂檁條上滿鋪松木板材,檁條、松木板材均浸透桐油,板材上先做防水氈層,再做泥灰背,最后覆蓋青瓦。倉庫內外設有防潮設施,倉內地面為松木地板,地板上面靠墻基位置設有通風口,地板下面設有南北貫通的通風道和通風口。倉外明溝排水。在糧倉外部,間與間之間由方形青磚壁柱隔開,壁柱之間的墻被粉刷成白底,上面寫滿了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著作中的語錄,字跡有些已經斑駁。如今糧庫的外墻已經成了時代的見證。糧庫是隨著儲存糧食新技術的出現而退出歷史舞臺的。由于“蘇式倉”在儲藏糧食方面損耗大,不易機械操作,在20世紀70年代,就不再使用。但在聊城市,這種“蘇式倉”是唯一的,是新中國建立糧食儲備制度后,聊城現存最早的儲糧倉庫。改造前,除了房頂上有些瓦被換成了紅瓦之外,糧庫整體框架至今完好。由于糧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歷史價值和建筑價值,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改造利用情況

查看全文

政治因素是中國最重要的成功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引起國內外無數學者的關注,學者們對中國崛起進行了各種解釋。我認為,中國的經濟騰飛既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現象,也是一個政治現象。僅用經濟學理論還解釋不了,必須用政治經濟學,或從政治學和經濟學兩個視角、兩個維度來觀察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原因。

從*年到1957年中國

已出現過一次經濟起飛,但西方人沒有關注這個特點;從*年到*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9.2%,已經高于同期日本的經濟增長率(7.3%),但十分可惜后來很快結束了,這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歷史記憶和歷史經驗。這一時期的增長,實際是中國特有的政治資源在推動。中國共產黨以其特有的政治資源,使一個極端落后的國家,或者說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其工業化初期,實現了強有力的經濟起飛,沒有一個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可以做到這一點。

中國的改革模式確實不同于一般國家,無法用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和模型解釋。中國的改革是“基于思想解放、觀念創新的經濟改革”,即思想解放模型。這可能是中國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貢獻。我認為,政治原因是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實際上,經濟學上的解釋是相當有限的。當然,政治原因已經作為假定和暗含放在經濟學理論中了。所以我把政治因素界定為中國最重要也是最難得的成功經驗。

思想解放與觀念變革做法類似于Ideas(觀念、主意、知識、經驗、創新等)增長模型。由于Ideas是一個具有邊際報酬遞增特性的投入,我們暫且把它稱之為“無形要素投入”或“軟投入”,以區分于資本、勞動、資源等“有形要素投入”或“硬投入”。即使是在沒有增加“硬投入”的情況下,“軟投入”仍然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地增長。

在1963年就已談到,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這就是的重要觀點:精神財富可以轉變為物質財富。中國的改革開放并不是外界或外部強加的,而是內部改革型,是領導人自身根據內外部挑戰主動提出、主動發動、主動推動的,因而這種改革是自我改革、自我完善,也是自我發展的。這種情況大大不同于其他經濟轉軌國家。經濟改革之初,中國是通過思想解放“換思想”,而不是采取“大換血”的做法。此外,全黨學習的政治傳統促使突破了教條主義的束縛,去研究當時中國所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中國的這套話語,不是經濟學的話語,但是對中國來講卻是最適合的。

查看全文

農合社成功經驗考察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主要做法;主要特點;幾點意見和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高度重視,努力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氛圍、策扶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規范運作,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開展貸款授信,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要性的認識、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氛圍、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健全和完善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村生產,建設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舉措。為學習借鑒外地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進一步抓好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日前,我市組織了赴浙江省溫州、紹興、臺州及我省宣城等地進行了考察調研。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努力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氛圍。浙江省是國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誕生地,2003年,該省最早被列為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省。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要求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把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浙江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608家,注冊資金已近5億元,固定資產達37億元,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家,入社社員33.6萬人,帶動農戶245萬戶,產業門類涉及了各大主導產業,經營領域涵蓋了生產、加工、營銷、服務各個環節。

(二)政策扶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實踐表明,一個地區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時,政府相關部門能夠積極引導,加強配套政策扶持且措施到位、落實有力,那么該地區的專業合作社發展層次就高、內部管理制度相對完善、農民收入增長就快。在這方面,浙江省已經走到了全國的前列,2004年11月率先出臺的《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隨后制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登記的若干意見》明確經工商登記的性質為“合作社”,把合作社從企業法人中單獨列出。與此同時,《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辦法》和《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意見》一系列規范化制度紛紛落地,為合作社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7年該省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千社五化”建設列為農業工作十件實事之一,不少合作社都實現了“五有”運作。

(三)規范運作,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浙江省溫嶺市是全國大棚西瓜之鄉,該市狠抓西瓜這個農業特色支柱產業,大力扶持溫嶺市箬橫西瓜合作社,指導該合作社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和行業管理功能,幫助建立健全標準化管理制度,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生產的西瓜優質率達到95%以上,并直接帶動該市東南沿海8萬畝西瓜產業帶的形成。其“玉麟”牌西瓜先后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其西瓜生產基地被認定為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查看全文

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以家電制造企業海爾企業文化建設為例,通過對世界著名企業的文化管理案例進行橫向比較分析,從另一個視角闡述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世界知名企業文化以及理論對我國企業界的影響,指出我國企業在營造特色企業文化中的關鍵以及在借鑒與學習先進企業文化中所面臨的問題與誤區。

關鍵詞:企業文化海爾核心競爭力CIS

文化與企業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前GE公司CEO杰克•韋爾奇說過:“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于光遠說:“關于發展,三流企業靠生產、二流企業靠營銷、一流企業靠文化”;美國作者芬化斯•米勒在其《美國企業精神》第一章開頭就強調“每一家公司現在都必須分析其文化,這不僅是為了加強本身的競爭地位,雖然這已經是充分的理由,而且還因為我們國家未來的財富要由公司的文化來決定”。

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指支配企業及其員工從事商品生產、經營管理和社會交往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亦即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在從事商品生產、經營與銷售以及管理活動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進一步分析,企業文化的要義是,組織在商業活動和管理過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有了這種理念和精神,分散的組織個體就會產生精神崇拜,價值認可,最終達到行為趨同。這樣,零散的個體行為就會產生聚合效應,這是威廉•大內在其著作《Z理論》中所特別看重和強調的,也是企業文化質的規定。

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漸凸現出來,成為企業經營管理最深厚的基礎和最持久的影響因素。有無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否擁有博采眾長又獨具特色、富有個性化魅力的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查看全文

日本鄉村振興運動成功經驗及啟示

1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借鑒思路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中明確指出,我國已經步入了新時代,處在新的歷史方位之中,必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這是黨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我國新時代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總藍圖,是解決“三農”這一關系國計民生問題的總抓手,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1]。2018年1月2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高度凝練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2]。日本與我國相鄰,同屬東亞文化圈和小農經濟區,在地理位置、要素稟賦和發展脈絡上存在著一定的共性;2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長期都是在“發展主義至上”理念進行;社會發展模式大致都屬于“趕超式現代化”[3]。研究日本鄉村振興運動,對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借鑒思路。國內學者對日本鄉村振興運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日本政府布局鄉村振興運動的政策研究。日本通過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推動農地改革、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以及發揮農協多元化功能等來推進日本農業現代化轉型,解決農民人口老齡化問題和“空心村”等問題[4]。(2)對日本鄉村振興運動的目的、影響因素和實施重點進行研究。通過土地因素、勞動力因素和資本因素來推動日本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日本社會的經濟發展,將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農業的收益轉化率和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等作為實施重點[5,6]。(3)引導日本農業協同工會(JapanAgriculturalCo-operatives)來協助推動鄉村振興運動,具體包括建設優美社區、對協會成員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指導、集體銷售農產品和開展相關金融保險業活動[7]。(4)深入分析日本通過發揮農業多功能性和美麗鄉村的建設來加快鄉村振興運動[8,9]。通過對日本開展鄉村振興運動的背景、歷程和措施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分析鄉村振興戰略的國際經驗,以期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借鑒。

2日本推行鄉村振興運動的歷史背景

2.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糧食產量匱乏,日本政府通過加大對生產資料的投入,提高土地生產率,使得糧食產量增產效果明顯。但是,隨著城鎮一二產業的發展和日本糧食統購統銷制度的實行,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被抑制,農民收入始終無法得到提高,農業部門的收入也相對減少,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數據顯示[10],農民家庭平均收入占社會整體平均收入的比重從1955年的77%下降至1960年的68%。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成為日本當時的主要矛盾。2.2農業生產以超小規模自耕農為主體。二戰后日本實施了農地改革,先是強制要求地主將土地轉讓給佃戶,但收效甚微;后來則將租佃地低價轉讓給佃農,實現了地主制度的瓦解。1952年頒布的《農地法》,標志著“碎散的家庭小農私有”的農地制度以及小規模經營的農業生產格局的形成[11]。1950年日本農戶所經營的土地戶均規模為0.82hm2,到1980年農戶戶均土地經營規模擴大到1.01hm2。以超小規模自耕農為經營主體,農戶經營規模過小導致日本農業和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處于劣勢。2.3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隨著日本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日本國內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和第二三產業轉移。數據顯示[12],1965年日本國內總就業人數較1955年增加了837萬人,其中從事二三產業產業的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較1955年提高到77.2%;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數較1955年減少了410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較1955年下降了15.4%。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嚴重流失導致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多為高齡老人和婦女,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逐漸形成了以兼業農戶為主的農村勞動力,并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2.4日本農產品市場受到嚴重沖擊。1955年日本加入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加快融入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加強工商業發展和工業商品的出口,采取了擴大農產品進口規模的措施。大量農產品的進口嚴重影響了日本本土糧食的投入產出能力,最終日本的農產品市場嚴重受挫。1955~1959年日本進口農產品的比例上漲了49%;有43%的農產品品種完全對外開放,1963年該比例達到了92.1%[13]。2.5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嚴重。20世紀50年代日本推行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理念,使得城鎮化和工業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伴隨著大量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投放到了生態環境中,嚴重破壞到水質、土地和植被。在此期間日本境內發生了“琵琶湖事件”“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水俁病”等事件,均于排放有害物質造成環境污染有關,給日本農村受污染的居民造成了嚴重的身體傷害和心理傷害。

3日本推行鄉村振興運動的歷程

日本的新農村建設實施共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1956~1966年)鄉村振興運動,第二階段(1967~1978年)“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實施,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21世紀初)“造町運動”。3.1第一階段:鄉村振興運動初期。1956年日本開始實施鄉村振興運動,這個階段鄉村振興運動的工作重點是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財政傾斜政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激發鄉村發展內在動力。具體內容包括:劃定新農村建設區域;成立農村振興協會;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財政投入;出臺專項法律來提供保障。這一階段的鄉村振興運動經歷了7年,完成了劃定建設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田水利、通電通廣播和公共設施等,以及完成了耕地整治工作,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耕地利用率。農民的總產值從1955年的16617億日元提高到1962年的24381億日元,總產值同比增加了7764億日元,農戶的年平均純收入增長高達47%[14]。3.2第二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計劃。1967年日本開始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這個階段鄉村振興運動的工作重點是主張城鄉協調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努力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同時加大就業崗位的提供,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具體內容包括:加大政府投資;改善鄉村環境;為失業農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該階段大概持續了12年,期間通過政策保障和財政支持,日本鄉村建設發展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果,不僅提高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和農業生產力,同時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大提高。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就已經基本實現了水利化、機械化、良種化和電氣化。在此期間日本的農業生產總值從1967年的41661億日元提高到1979年的115640億日元,共增加73979億日元,增幅比例高達178%。而到了1979年,日本農戶的年平均收入達到了533萬日元,比城鎮普通家庭的年平均收入高出13%[14]。3.3造町運動(20世紀70年代末~21世紀初)。1979年日本開始實施“造町運動”。具體內容包括:因地制宜開發培育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對農產品進行粗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激活農協組織的作用;加大對農業人才的培養。通過“造町運動”,有效降低了城鄉差距;2002年日本農戶的年平均收入達到550萬日元,其中非農收入在其收入比例中占86%[15],已經超過城鎮家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同時還刺激了農村地區的消費購買能力。把青壯年吸引在了農村,不僅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和鄉村景觀的保護開發,還提高了農村福利水平和農民健康。

查看全文

考研成功經驗交流材料

每年的這段時間,我們都要懷著一種依依不舍的心情送走大四的學長學姐。每當看到他們獨自徘徊在河大校園,眼睛盯著教學樓的臺階;每當看到他們聚集在一起穿梭在校園里的每個角落拍照留念;每當看到他們相擁而泣,相對無言的時候,我們都明白那是他們對母校的眷戀,是他們揮之不去的情結,是離別的淡淡憂傷。

然而,縱有再多的不舍離別依舊悄然而至。曾經,在這美麗的校園,他們留下讀書的身影,留下串串的歡笑,留下拼搏的汗水......但是他們覺得這些遠遠不夠,他們更想為我們這些依舊留在母校學習的學弟學妹們留下他們的寶貴經驗。他們把四年來的學習經驗親身體會匯成幾千字的寄語留給我們。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凝結著學長學姐對我們的殷切期望。那些真誠的話語必將為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樹起前進的路標,為我們的生活指引明確的方向。

一:心態

考研不難:考研不像大家普遍想像的那樣有難度,得高分不難。

我開始時對自己也沒有把握,認為最多能考340分,即使復習到最后也是這么認為,可是結果卻讓我驚訝許多。所以告訴大家,只要耐心、坐得住,高分觸手可及。半途而廢想憑借運氣的可能會考的可以,但絕對不會是高分。

考研復習的日子比較漫長,也比較枯燥。只有埋頭苦修是不夠的。身體壓力和心理壓力都會比較大。建議:從現在開始鍛煉好身體,一周跑步三次即可。保護好視力不可忽視,不管現在還是以后的復習,看書時間過一個半小時一定要休息十分鐘,最好做眼保健操。復習煩躁的時候,找人交流下復習進度和經驗要遠遠好過煩躁的去玩游戲消遣時間(玩游戲男同學們尤其注意)。

查看全文

城市基層社區管理成功經驗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抓管理———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是時代的呼喚;抓關鍵———以社區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不斷破解難題;促落實———建好城市社區,讓人民安居樂業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城市社區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建設城市社區是建設現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學合理地劃分社區規模,是建設現代文明城市的前提、各實驗區還加強了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很多城市社區建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社區居民委員會、轉變政府職能、實現重心下移,這項工作是社區建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城市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十幾年前,人們還對“社區”這個概念覺得有些陌生,如今它已深入千家萬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社區在加強城市管理,服務市民生活,促進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1991年,民政部提出了探索社區建設的新課題,許多城市紛紛響應。1999年,民政部在全國選擇了北京市的西城區等26個城區作為社區建設實驗區。

一年多來,各實驗區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不僅得到人民群眾的好評,也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稱贊,為加強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探索出一條新路。

抓管理———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是時代的呼喚

城市社區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建設城市社區是建設現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城市基層的社會化管理。1999年9月,同志在上海考察工作時強調,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要適應新的情況,切實加強社區建設,尤其是要把社區黨建搞好。李鵬、朱镕基、、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也曾多次到全國各地考察城市社區建設工作。

在新的形勢下,社會成員的“單位”、組織屬性逐漸減弱,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社會人口流動性加劇,致使城市社會管理相對滯后。企業剝離和政府轉移出來的許多社會職能、服務職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區來承接。隨著居民與社區關系的逐步密切,推動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廣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

查看全文

公務員面試成功經驗

今天我順利通過了浙江省的面試。很成功,居然得了九十多的高分。

我可是一點關系都沒有,今天的面試很公正。我覺得發揮的基本還可以,不過分數出來后還是有些意外。可能是別人發揮不是很好的原因,所以我就得了高分。

下面總結幾條經驗給各位需要面試的同志:

1、面試前一定要認真復習,多看一些面試題目。熟悉面試的套路。

2、有一些問題是可以提前準備的,如“...結合自己的情況談談你的看法?”這一類題目,自己情況的總結提前都應該準備好。題目一出,不管他前面是什么,只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一談,然后一套。肯定OK。所以像這些提前可以準備的東西一定要準備好。類似的還有如“與同事的關系?”、“與領導的關系”、“報考這個職位的原因”。雖然題目可能不一樣,但是答案其實基本上可以一樣的。

3、面試前對重大的國內時事一定要多關心一下。什么如第一要務、兩個務必、三個代表,還有如朱镕基的政府工作報告、的記者招待會之類的最近熱門的話題一定要多看幾編。一些名句應該背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次面試就有兩個要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