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01:47: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茶葉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茶葉產業

茶葉產業化調研報告

積極接軌杭州茶都努力打造淳安“茶鄉”

我縣是浙江省的產茶重點縣,茶葉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傳統骨干產業,產茶歷史悠久,鳩坑茶唐代既為貢品,我縣也是國家“十大茶種”之一“鳩坑種”的原產地。我縣所產茶葉品質優異,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良好聲譽,是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縣。全縣有茶園面積14.5萬畝,其中采摘茶園面積12萬畝,2004年全縣茶葉產值實現2.69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年茶葉收入達到690元。茶葉產值占農業總產值15.8%,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我縣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2004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積極把杭州創建成為中國茶葉展示中心、茶葉信息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茶葉貿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縣是杭州的后花園,也是杭州地區最大的產茶縣,茶園面積占杭州市的32.4%,產量、產值分別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中,我縣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們應積極響應和主動接軌這一戰略,充分發揮我縣茶業資源優勢和千島湖生態環境、旅游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茶葉產銷規模,積極實施“千島玉葉”品牌戰略,努力引進培育茶加工企業,拉長茶產業鏈,強化千島湖鳩坑茶文化宣傳,開發茶葉生態觀光游,把我縣建設成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發基地,真正實現“杭為茶都,淳為茶鄉”。

1.確立新戰略“杭為茶都、淳為茶鄉”這一戰略的提出和付諸實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謂任重而道遠。一要統一思想,營造氛圍。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全縣上下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茶葉協會要圍繞打造“淳安茶鄉”這一目標,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做好全面接軌杭州“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的準備,綜合各方力量,不僅要做好茶產業領域的文章,還要在旅游、文化、休閑、市場等諸方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充分營造“茶鄉”氛圍;二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對涉及茶鄉打造的各方面進行科學的規劃。首先要全面規劃,茶鄉的打造,不僅涉及茶產業的發展,還包含茶工業、茶旅游、茶文化等諸多方面,農業、供銷、旅游、城建、計劃、經貿、宣傳等多個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學規劃,合理劃分茶園基地、茶葉加工、茶葉銷售的重點區域,對產茶自然環境優越、生產基礎扎實的區域實施重點扶持,在城鎮、旅游設施建設進程中,應充分考慮茶館、茶休閑購物等茶葉休閑區的規劃,同時,利用我縣一流的生態旅游環境和茶文化遺存,科學規劃好1~2條茶業旅游線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監督檢查制度,強化規劃的強制性、嚴肅性和一貫性;三要強化領導,協調發展。“接軌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鄉”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以縣委、縣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農辦、農業、供銷、旅游、城建、計劃、文化、財政、茶協等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下設各部門經辦人員組成的工作協調小組,對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發基地的建設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協調,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夯實茶基礎沒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希望。一要繼續擴大無性系良種茶的發展。無性系良種在名茶生產中發揮的效益已日益凸現。通過發展,力爭使良種茶園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強化新建基地的標準化,品種選擇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與高質的協調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園改造力度。我縣茶園總面積14萬畝,其中經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茶園7.1萬畝,獲得有機茶認證的茶園近千畝。因自然條件、培管水平的差異,尚有2萬畝地勢環境較好的茶園處于荒蕪和半荒蕪狀態,急需對這些茶園進行改造,提升茶園基礎水平。同時強化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認證;三要全面推進茶廠的優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實施茶廠優化改造項目的契機,積極開展我縣的茶廠優化改造工程。整合現有資源,鼓勵扶持有條件的茶葉生產大戶進行茶葉加工廠無公害標準建設和改造。并通過標準化加工廠的示范帶動,推動我縣茶葉生產的無公害標準化進程,培育茶葉加工大戶和企業。

3.強化茶開發一是強化普通茶類的多種類開發。在全面提升千島玉葉、千島湖銀針、鳩坑毛尖等現有名茶質量的基礎上,并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趨勢,適時地進行適合機采名茶的開發,以實現全面應用機械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名茶質量,增加茶葉生產效益;二是積極招商引資。利用千島湖的知名度、優質的一級水體、“工業興縣”的濃厚氛圍,依托鼓山、坪山等工業園區等載體,積極引進、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蒸青茶、花茶、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葉深加工開發,拉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葉原料的利用率,促進茶葉經濟的增長;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開發。我縣的黃金茶、苦丁茶很有開發潛力,要有意識地利用區域和山地資源優勢,積極培植特色茶基地,創新開發機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區茶農收入。

查看全文

打造茶葉產業強縣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隨著綠色消費的興起,茶葉消費勢頭微弱,這給茶葉產業發展帶來了可貴的時機。我縣是一個傳統產茶縣,面臨各地競相發展的態勢,如何搶抓時機,強勢崛起,這是我們必需認真考慮和看待的問題。

一、精確掌握情勢

茶葉產業是我縣的傳統產業,像絕大多數農產物無法逾越其“周期律”一樣,我縣茶葉產業曾經有起有落,幾經沉浮。面臨當時茶葉消費微弱的市場時機,我們必需審時度勢,精確掌握茶葉產業發展的偏向。總體來看,我縣茶葉產業比擬優勢分明,發展時機與應戰并存,只需我們搶抓時機,順水推舟,茶葉產業大有可為。

我縣發展茶葉產業具有分明的優勢。一是有天然前提優勢。我縣位于北緯25—30度茶葉優勢產業帶的中間區域和山脈與山脈的交匯處,千里沅江穿境而過,境內山巒堆疊,溪河很多,陽光足夠,雨量充分,屬亞熱帶季習尚候。均勻海拔420米,均勻氣溫16.6℃,冬無酷寒,夏無盛暑,空氣潮濕,日夜溫差大,加之五強溪庫區影響,構成了多霧的小天氣,是得天獨厚的宜茶區域。全縣叢林掩蓋率達74%,茶葉主產區山青水秀,工場較少,情況無污染,空氣清爽,在這種天然前提下發展的茶葉,內含物豐厚,質量超群。縣域面積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縣級轄區地圖面積最大的縣,開拓茶園具有寬廣的空間。二是有基本優勢。我縣產茶歷史悠長,早在西晉就有歷史記錄,唐代列為朝庭貢茶。近年來,縣委、縣縣政府把茶葉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加大開拓力度,現已初步具有產業化的雛形。全縣現有茶園面積3.8萬畝,茶葉加工企業15家,加工機械500多臺(套),個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由省茶葉公司和我縣五強溪庫區開拓投資公司結合組建的有機茶公司是當前懷化市最大的茶葉加工企業,精制茶葉年加工才能達2000噸。2011年,全縣茶葉總產量354噸,完成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三是有品牌優勢。我縣“碣灘貢茶”和“官莊毛尖”歷為朝庭貢茶,享譽國內外。1972年,日本輔弼田中角榮輔弼訪華,“碣灘貢茶”被指定為專用招待茶,獲得了輔弼的高度贊譽,被稱之為“中日友愛茶”。“碣灘貢茶”和“官莊毛尖”屢次在國家級、省級名優茶評選中獲金獎,“碣灘貢茶”曾被評為“湖南省名茶”。上一年以來,湖南沅陵碣灘有機茶公司開拓的“碣灘有機茶”,其產物經過了歐盟“IMO”和美國“NOP”有機茶認證,遠銷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和地域。

我縣發展茶葉產業時機與應戰并存。一是市場前景喜人。茶葉具有保健、養顏、提神、冷靜等多種成效,被人們稱之“純自然飲料”。近年來,吃茶之風日盛,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域的30億人有茶葉消費習氣,茶飲料消費量以年均17.1%的速度增進,已名列世界三大飲料之首。我國是茶的故土,茶葉產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第二,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向。搶抓市場時機,近年來湘茶敏捷崛起。2011歲尾,全省茶葉面積到達140萬畝,產量10萬噸,茶業產值達35億元,農業產值12億元,個中茶葉出口達3萬噸,創匯4000萬美元,茶葉總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二。從近年我縣茶葉銷售狀況來看,所加工茶葉基本上銷售一空,個中精制茶每斤最高售價達1000多元。隨著國際國內茶葉市場的不時擴展,茶葉產業發展前景喜人。二是發展時機催人。2011年7月,省委、省縣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速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把茶葉作為我省重點產業來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辦法,加大對茶葉產業的扶持力度,我縣被列為全省重點扶持的17個茶葉優勢區域縣之一,這給我縣茶葉產業帶來了可貴的發展時機。特殊是茶葉出口量居全省首位的省茶葉公司加盟我縣茶葉產業開拓,與我縣五強溪庫區開拓投資公司一起組建了湖南沅陵碣灘有機茶公司,興修了年加工才能2000噸的精制茶廠,這給我縣茶葉產業帶來了愈加可貴的發展時機。三是發展情勢逼人。當時,全國各地競相發展茶葉產業,特殊是周邊縣市加速發展,對我縣茶葉產業更是構成了威脅之勢。據調查,“十二五”時期,長沙縣方案每年投入財務資金3600萬元扶持茶葉產業發展,力爭到2012年全縣茶葉面積到達10萬畝,縣外訂單基地20萬畝,茶葉加工年產值打破10億元,茶園生態旅行年產值完成2億元。桃源縣方案到2012年茶葉面積打破10萬畝、年產值10億元、年創利稅1億元。縣委、縣縣政府決定從2007年起每年拿出1500萬元發展茶葉產業,延續五年不變,著力打造“中國黑茶之鄉”。石門縣方案建成10萬畝茶葉基地,個中可采摘面積到達6萬畝以上,著力打造“全國有機茶葉第一縣”。周邊縣市茶葉產業日新月異,這給我縣茶葉產業帶來了嚴肅的應戰。我們必需以“打造全省茶葉產業強縣”為目的,奮勇趕上,加速開拓,如許才干在市場競爭中博得一席之地。

二、找準首要問題

查看全文

農村茶葉產業安全管理研究

1茶葉質量安全相關概念綜述

茶葉質量安全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在茶葉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品的狀態之下,要從茶葉的外觀和內在品質進行認識和理解,這主要是指茶葉商品的自身屬性、使用價值、營養成分、顏色、口感、加工及包裝等方面的內容。從茶葉的安全危害因素來看,主要是指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融污染對于茶葉生產和加工的危害和影響。從茶葉質量安全的角度來看,可以對安全茶葉進行如下分類:(1)無公害茶葉。這主要是依據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的茶葉,在無公害的生產環境之中可以使各種農藥殘留、重金屬及有害微生物控制在標準之內,符合食品安全要求。(2)綠色食品茶。這是由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的綠色無污染的安全、優質茶葉,并分為A級和AA級的綠色食品茶。(3)有機茶。這是指在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產調節劑、添加劑的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污染的茶葉,并由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審查合格的茶葉。

2公共管理視角下農村茶葉產業質量安全問題剖析

2.1農村茶葉產業質量安全問題治理機制不完善。農村茶葉生產產區是茶葉質量安全事件的源頭,由于在部分農村茶葉生產產地之中缺乏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督和管理,這就使其缺乏應有的質量監督和管理,顯示出農村茶葉產業質量安全問題治理機構不夠完善的問題。2.2環境污染對農村茶葉產業的質量安全影響。在我國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之中,存在工業廢氣、廢渣、廢棄物不合理排放的問題,使農村茶葉產業園遭受嚴重的污染,加之農用化學物質的施用,導致農村茶葉產業園的茶葉受到各種不良的污染。同時,越來越多的汽車尾氣也對農村茶葉生產基地造成了影響,導致農村茶園的土壤含有超標的鉛含量,極大地影響了農村茶葉生產的質量和安全。2.3農村茶葉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缺失。部分農村茶葉生產經營者大多僅關注自身的茶葉生產量和銷售量,而缺乏茶葉生產經營必備的衛生知識、道德意識,在不具有完善的茶葉生產和加工的前提下,進行茶葉的生產、加工,有的還甚至在茶葉加工中濫用食品級添加劑,導致茶葉生產質量安全存在較大的問題。還有一些農村茶葉生產經營者在茶葉種植的過程中不了解農藥化肥的使用標準,致使茶葉產品中出現農藥殘留超標的現象,加之缺乏科學的茶葉標準化生產知識和檢測能力,這就使農村茶葉生產加工過程存在較大的質量安全問題。2.4對農村茶葉質量監管存在缺失。在對農村茶葉生產加工進行監管的過程中,還仍舊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體系,各部門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農業、工商、行政、質監、衛生、環保、外貿等部門處于“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現象,導致農村茶葉質量監管存在較大的缺失,降低了對農村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的有效性和權威性,無法徹底解決農村茶葉生產加工中的質量安全問題。2.5社會民眾的參與度不足。在對茶葉產業進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社會民眾缺乏應有的參與意識,沒有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對于茶葉生產經營加工中出現的違法現象沒有充分關注,顯現出社會民眾的維權意識淡薄的問題。同時,由于茶葉生產基地大多處于相對偏僻的山區之中,農民群眾對于茶葉生產加工的質量安全意識相對淡薄,缺乏對茶葉產品的鑒別能力,這就使部分不法茶商有機可乘,以次充好。同時,社會民眾維權成本較高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部分民眾覺得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維權不值得,因而產生對茶葉生產加工中的質量安全問題熟視無睹的狀態。

3基于公共管理視角下的農村茶葉產業質量安全提升對策

3.1完善健全農村茶葉質量安全問題治理機制。要轉變之前“品種監管為輔、分段監管為主”的監督管理狀態和模式,根據當前農村茶葉生產加工的現實情況,完善和健全農村茶葉質量安全問題治理機制,組建食品統一管理的國家食品監督管理總局,探索適宜于當地的農村茶葉質量安全管理機制,要將監管較為薄弱的微小農村茶葉經營戶、茶葉電子商務企業作為質量安全問題治理的重點,實現街區與農村茶葉產區政府的聯動治理,茶葉行業協會、第三方評審檢測機構的協調治理。要加強農村茶葉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相關機制和內容,通過采用理化分析和感官審評兩個方面,對農村茶葉生產加工進行檢驗和檢測,準確有效地辨識可能影響茶葉質量安全的農藥殘留、有害微生物污染、重金屬超標等,并對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等方面開展全面的審評,以較好地保證農村茶葉生產加工的品質和等級。3.2做好農村茶葉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管。要從公共管理的視域,由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對農村茶葉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管,聯合工商、稅務、衛生、質監等部門,建立無縫的農村茶葉生產經營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農村茶葉質量安全。市場要做好農村茶葉生產經營監管的相關消防器材的定期檢查工作,并擬定農村茶葉生產經營監管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將茶葉生產經營中的質量安全問題控制在最小的范疇之內。工商、稅務等部門要對農村茶葉生產經營流通的環節進行二次把關,確保農村茶葉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和完整性,確保農村茶葉生產企業的合法經營。質監部門也要做好農村茶葉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監督和檢查工作,維護農村茶葉生產經營活動的良好秩序。衛生防疫部門則要做好對茶葉的包裝設備材料的檢查,確保茶葉的品質和質量;并要對茶葉生產經營人員進行定期體檢,杜絕體檢不合格人員進入到茶葉生產經營活動之中。茶葉行業協會要根據茶葉市場的實際情況,輔助茶葉質量安全主管部門實現對茶葉的理化檢測和評審,利用茶葉行業協會的專業優勢,定期開展茶葉質量安全、茶葉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的交流研討會,由各茶學專家的行業經驗提供指導,提升農村茶葉生產經營的科學現代化、機械化水平。政府則要加大對茶葉行業協會的發展支持,從購買公共服務、委托茶葉質量安全檢測等方式,為茶葉行業協會提供更多的資金收入來源,以更好地實現對農村茶葉生產加工的技術指導和輔助。3.3提升社會民眾參與農村茶葉質量安全管理的積極性。要充分調動廣大的社會民眾參與到農村茶葉產業之中,加強對農村茶葉產業質量安全監管的關注度和積極性,具體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普及社會民眾的茶葉常識。要加強對廣大社會民眾的茶葉常識宣傳教育,通過“茶葉開放評審室”的宣傳和推廣,使更多的社會民眾能夠實現對茶葉的品鑒、比較,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增強民眾的茶葉質量安全知識體驗,進而實現自身的維權。(2)營造茶葉產業安全管理的輿論氛圍。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力量和渠道,對農村茶葉產業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全面翔實、客觀公正的報道和披露,可以較好地震懾各農村茶葉產業,規范農村茶葉產業企業的茶葉生產經營行為,產生良好的社會監督效應。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黃岡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目前存在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經驗總結。

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茶葉是黃岡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黃岡市當前效益農業的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黃岡茶產業已成為黃岡市部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黃岡市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

1、黃岡市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濕度大,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黃岡市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黃岡就有宮廷貢品茶,宋代朝廷在蘄州就設有專營茶葉的機構。改革開放以后,黃岡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在黃岡市七縣二市一區均產茶葉,茶園面積共計30萬畝,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50余萬人,茶葉總產量6500噸,總產值5億元。今天,黃岡市正發展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黃岡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目前存在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經驗總結。

茶葉是黃岡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黃岡市當前效益農業的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黃岡茶產業已成為黃岡市部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黃岡市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

1、黃岡市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濕度大,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黃岡市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黃岡就有宮廷貢品茶,宋代朝廷在蘄州就設有專營茶葉的機構。改革開放以后,黃岡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在黃岡市七縣二市一區均產茶葉,茶園面積共計30萬畝,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50余萬人,茶葉總產量6500噸,總產值5億元。今天,黃岡市正發展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發展工作意見

茶葉是的特色優勢產業,也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朝陽產業。為進一步加快全縣茶葉產業發展,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做強做大茶葉產業,構建全省茶葉大縣,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圍繞建設茶葉大縣目標,堅持工業化、民營化、市場化的發展思路,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以開發有機茶為主導,以改造生態茶園、提升基地檔次為支撐,以開發國內、國際市場為方向,以培植品牌、壯大龍頭企業為載體,以激活經營機制為動力,逐步實現茶葉發展產業化、經營機制民營化、產品開發精品化和市場拓展外向化。

(二)目標任務。通過5年的努力,到年,全縣茶葉基地規模穩定在18萬畝,力爭達到20萬畝;茶葉產量達到1000萬斤,其中名優茶400萬斤,產業綜合收入達到5億元,培植一家年產值過億元的龍頭企業,打造1個在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品牌,規模、產量、效益躋身全國茶葉產業領先行列。

二、主要措施

(一)穩步發展基地。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現狀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黃岡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目前存在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經驗總結。

茶葉是黃岡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黃岡市當前效益農業的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黃岡茶產業已成為黃岡市部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黃岡市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

1、黃岡市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濕度大,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黃岡市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黃岡就有宮廷貢品茶,宋代朝廷在蘄州就設有專營茶葉的機構。改革開放以后,黃岡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在黃岡市七縣二市一區均產茶葉,茶園面積共計30萬畝,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50余萬人,茶葉總產量6500噸,總產值5億元。今天,黃岡市正發展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現狀發展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黃岡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目前存在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經驗總結。

茶葉是黃岡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黃岡市當前效益農業的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黃岡茶產業已成為黃岡市部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黃岡市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

1、黃岡市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濕度大,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黃岡市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黃岡就有宮廷貢品茶,宋代朝廷在蘄州就設有專營茶葉的機構。改革開放以后,黃岡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在黃岡市七縣二市一區均產茶葉,茶園面積共計30萬畝,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50余萬人,茶葉總產量6500噸,總產值5億元。今天,黃岡市正發展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加快全縣茶葉產業發展,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做強做大茶葉產業,構建全省茶葉大縣,經縣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產增收為目標,以龍頭企業為抓手,以協會組織、農技部門為依托,大力推行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促進我縣茶葉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按照打造皖中地區茶葉集散地和全省重點茶葉生產基地的目標,鞏固和加強現有茶園管理,更新改造低產衰老茶園,大力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積極開展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的認證工作。力爭到十一五末,全縣茶園面積3萬畝,商品茶總產量1350噸,總產值7000萬元;到*末,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在4萬畝,商品茶總產量1800噸,總產值1億元,努力把“白云春毫”打造成我省十大名茶之一,使之在華東地區有一定的影響;“潛川雪峰”和“萬山春早”在皖中地區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茶葉產業新優勢交流材料

鹿苑茶與湖南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同列中國四大黃茶。據同治縣志記載,清乾隆年間,鹿苑茶被選為御用“貢茶”。自1979年起,鹿苑茶被編入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制茶學》中。1982、1986年兩次獲得商務部評選的中國名茶稱號。近年來,在采花毛尖、鄧村綠茶等迅猛發展、大幅占領茶產品市場,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名響全國的同時,的鹿苑茶卻質優不占市場、品精不成批量,“養在深閨無人識”。長此以往,必將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當務之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振興茶葉產業,唱響鹿苑茶品牌。

一、突出改良品種,推進茶葉產業良種化

茶樹的良種化是茶葉生產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的重要前提。我縣茶葉品種多而雜,有本地品種,有外來品種;有小葉品種,有大葉品種;有知道名稱的,有不知名的,品種五花八門。就是同一品種的茶園,包括鹿苑茶核心產區鹿苑村茶園,也是發芽時間不一,葉片大小、肥瘦、顏色和柔軟程度、茸毛多少不一,制出的茶葉在勻度、凈度等品相上不一,在品質成分上也差異較大。據專家介紹,茶樹為異花授粉,同一品種茶籽種出的茶樹在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上存在差異,有的差異還較大。要發展名優茶生產,必須在良種上下功夫。一是要確定主推品種。根據專家建議,主推本地大葉茶、福鼎大白茶和鄂茶8號,堅持不是無性系良種不發展,不是無性系良種不支持。本地大葉茶種源必須來自鹿苑寺145畝核心茶園。福鼎大白茶和鄂茶8號種源從過去引種的表現好的茶園中選育。二是要搞好品種選育。要依托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茶科所、宜昌高農公司等科研單位抓好良種的選育。舊縣鎮鹿苑村有700-800年生長歷史的茶樹群,據省專家初步鑒定,表現良好。對古茶樹群中抗逆性強、發芽密度大、育茶能力強、茸毛較少的單株進行理化分析,選擇表現優良的單株進行無性繁育。每一單株母本繁育的苗木種在一起,以保證茶葉的品相一致,發芽的時間一致。三是要建立繁育體系。要盡快建立母本園,每個品種根據計劃種植面積確定20—50畝母本園,專門用于繁育插穗枝條。要鼓勵企業和大戶建立無性苗木繁育基地,重點推廣溫室穴盤育苗。溫室穴盤育苗不僅成活率高,而且見效快,能做到一年栽、二年采、三年收入過千塊。四是要注重品種布局的區域化。盡可能做到一個區域一個品種,每個品種早生、中生、晚生合理搭配,以避免品質風格單一、采摘期過于集中的問題。早生品種面市時間早,經濟效益好,但品質較差,怕倒春寒;晚生品種搶市差,效益相對較差,但品質好、災害風險小。五是要有計劃地推進老茶園改造。改造的主推方式是嫁接換種,它能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又可利用砧木發達的根系和抗性,一般嫁接后經過1周年的培育能夠達到新種茶園3年的生長水平,與傳統改種換植方法相比,茶樹嫁接換種可以顯著降低改植成本、提早成園提前收益。我縣目前的茶園,絕大部分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茶園,要重點推廣嫁接換種技術對低產低收益的老茶園進行改造。荷花鎮金橋村二組謝長明,2007年對其自有的0.5畝茶園進行嫁接換種,經過兩年培育達到新植茶園4年生產水平,畝效益預計在3000元以上。

二、突出基地建設,推進茶葉產業規模化

基地大小決定產業規模大小。我縣現有茶園規模小,且布局非常分散。全縣茶園總面積16950畝,可采茶園15840畝,年產茶550噸。全縣幾乎是村村有茶園,70%的山區群眾戶戶有茶樹,連片300畝以上的基地不超過6處。鹿苑茶核心產區舊縣鎮鹿苑村,僅有茶園400畝,由160戶種植,戶平2.5畝。沒有規模的產業,即便質量再好,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沒有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我縣茶葉產業,首當其沖是要加快基地建設。一是要科學規劃。茶葉生產周期長、管理精細、采摘批次多、用工量大。因此,在選擇基地時,要充分考慮到交通便利、相對集中等條件,做到統一規劃、分戶分片開發。要將舊縣鎮鹿苑、石橋,荷花鎮真金、望家,河口鄉雙坪、河口三片規劃為茶葉發展重點區,將坡度在15°以下、土壤PH值在4.5—6之間的非鈣質土壤的宜茶區域全部規劃為茶園,用立地條件最優的林地來發展最優質的茶葉。二是要連片開發。分散的茶園一則不利于管理,二則不利于推廣機械化、省力化設施。今后,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茶園都必須堅持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原則,財政扶持資金要向企業和大戶傾斜,各類項目要向連片基地整合。要以建設萬畝片、千畝村、百畝戶為目標,重點建設鹿苑、望家為中心的兩個萬畝片,石橋、真金、雙坪等20個千畝村,扶持培育100個百畝以上大戶。多年的實踐證明,財政資金“撒胡椒面”的辦法起不到多大作用,也調動不了群眾的積極性。三是要高標準建園。要以新開發的茶園為重點,以滿足田間機械化作業和省力化管理為方向,科學設置茶園行距、株距,完善路、水、電、藥、肥管網等基礎設施,實行山水園路綜合配套,茶林農牧合理布局,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今后開發的茶葉連片基地,必須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配套建設“三池兩管一渠”,即抗旱水池、生物肥料池、配藥池、供水管、噴藥管、U型渠,推廣使用機耕、機修、機采、機防設施,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高效茶園。

三、突出培育龍頭,推進茶葉產業集約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