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基礎知識培訓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葉基礎知識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葉基礎知識培訓

篇1

關鍵詞:茶葉行業;培訓;英語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課程設計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茶葉行業培訓的成敗,包括行業英語課程設計理念以及相關思路的設計,都要符合當前茶葉行業的發展需求,以及人才實際特點。總之,強化設計創新與改革,合理進行課程設計,才能夠更好的推動茶葉行業培訓的順利進行,保障培訓質量。

1茶葉行業英語課程設計理念

1.1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

茶文化對中國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導和教育意義,因此,將茶文化應用到英語教學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英語課程的學習任務。傳統的教學理念是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而就目前社會發展形勢來看,將教育用于職業技能的培養,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才是正確的教學安排方法。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工學教育指導方針,需要讓工學就業人員認真思考英語技巧和英語教學方法,保證將茶葉培訓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對學生的英語教學中,進而建立完善的英語教學課程,保證學生可以自律的進行學習英語知識,從而培養自主動手解決與英語有關的問題和能力,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1.2任務驅動的教育理念

以英語教學為主導思想,保證對其進行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是現在主要的英語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情境設計,進而設定相應難度的問題和任務,保證學生可以將問題完整分析,進而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和解決報告,讓整個過程更適合學生處理問題。只有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多說、多練,保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一定的情景環境來學習到規范的、準確的英語,從而為以后的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3反思的教育理念

學生只有反復通過思考之前學習的英語知識內容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發展,需要教學生懂得思考教學內容,懂得從教學知識中學到做人的道理,進而自主掌握學習的進度和學習方法,保證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掌握更多的英語專業知識。茶藝表演及其內容有嚴格的操作方法和限制,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充分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通過生活中不斷的點滴積累,才能讓英語知識學的更廣,從而保證可以學好英語。學生在進行反思的同時,也要樹立一定的榜樣,這樣可以有利于學生開發思維和創新思維意識,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自主進行反思和學習。

1.4小組合作學習的教育理念

由于茶文化內容豐富,因此為了更好的將茶文化應用到英語教學當中,需要以學校現狀為主,保證符合課程要求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每一組同學都可以更好地進行英語口語練習和交流,每個小組因組員的不同,所以在爭取名次和成績的同時,其展現的能力和興趣也各不相同,為了更好的以學習英語為主,同時可以發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活動,校方管理人員需要加大其監管力度,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可以與老師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小組之間應該建立團隊合作關系,保證互幫互助的同時達到互相提高、互相促進的目的。

2茶葉行業英語課程設計思路

2.1實用性、職業性的教學目標

茶文化基礎是讓更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外界的工作環境,從而可以良好的使用學習內容,需要不斷對其進行練習,保證其具有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同時,讓其英語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某電氣工程系有非常多的專業,對于畢業生從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門,從生產線、操作工、檢驗工到實際銷售售后技術的服務等工作,都有可能涉及到一定的英語內容,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學到的英語技能可以有效地對其工作起到幫助作用,需要其專業教學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設定保證可以為學生的實際職業發展提供幫助的同時,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學到基礎的英語內容。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以及翻譯等技能,進而完善地掌握設備的使用及安裝維護過程,讓設備在售后服務方面和生產管理方面,得到讓人滿意的效果。某高校設立了多門專業,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計算機系統維護、軟件技術專業等,由于畢業生需要從事不同的崗位,因此,要對不同的崗位進行訓練。首先是網絡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利用英語知識設計一個相應的網絡管理程序,進而對整體網絡進行監控和管制工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網頁設計能力和維護能力,只有保證網頁設計完整以及網頁維護能力的準確,才能使英語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為了保證行業之間可以良好的進行競爭,需保證可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商務合作洽談。

2.2基于崗位任務的梯度排序的教學內容

以茶葉培訓為主,進而保證可以利用英語進行培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方向。隨著不同茶企的快速發展,因此,其企業更需要有專業的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此時設定專業課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面對不同的英語教師,在進行交流、研討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可以全神貫注的學習英語課程。眾多茶企的建立讓中國的茶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繼承和發揚,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的茶文化內容。為了更好地與世界接軌,因此,在進行茶文化培訓宣傳過程中,需要保證茶企員工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技能和英語口語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更好地對外進行宣傳中國的茶文化。由于不同崗位要求員工掌握的英語基礎也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因此為了保證每一位員工可以良好地接受培訓,需要對英語課程內容進行改進,進而滿足其崗位需求的同時又沒有更多的難度。中國有許多茶葉品種,因此為了保證讓顧客更好地了解不同品種的茶葉,需要員工掌握多種英語語言技巧,保證可以良好的進行茶葉介紹。茶企需要對員工進行一些系列的培訓工作,進而保證其員工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水平。隨著對英語要求的難度增加,員工需要時刻保持具有學習精神和進取精神,要懂得只有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公司站穩腳跟,茶企中有眾多職業,而職業之間又有一定的責任和能力劃分,因此,只有保證具有完整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才能完成茶葉的培訓工作。英語能夠幫助人們良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其重點是進行口語的練習,只有保證可以完整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對茶葉進行宣傳。由于中國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在進行英語翻譯時,難免會出現一些難以敘說的概念,此時茶企人員要懂得靈活應對這一局面,進而保證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完整的或相對完整的茶文化宣傳工作。由于英語覆蓋面極廣,因此,為了讓高校可以培養出更多英語專業人才,需要本高校設定完整的英語教學計劃,保證可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需要,進而改變教材難度,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在進行英語課程教授的過程中,需要懂得了解學生的發展現狀,保證與學生的基礎知識相融合,進而發掘其個性和潛能的同時,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是英語知識的引導者,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對茶葉培訓有所幫助,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組織和協調能力,進而保證按照專業需求進行課程教授,由于學校環境也是學校辦學的一大特點,不同院校之間都有其獨有的環境供學生進行英語口語的訓練和交流活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材內容的不足。英語的學習重在積累,而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的贏得更高分數的英語成績。

2.3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茶葉培訓課程中的英語教學需要有一定的側重點,要保證英語教學內容以茶葉宣傳為主,學生通過學習英語,進行英語表達的同時,可以將茶文化和采茶舞融入其中,進而讓學生掌握靈活多變的英語表達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完成更高層次的英語教學目標的任務。教學方法是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定的,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英語是進行交流和使用的一種語言性工具,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的使用方法,需要學習者懂得利用英語進行表達,對于不同的語境,英語所表達的意思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保證英語在正確的場合中使用,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將茶葉培訓過程中的英語教學完善的進行表達和傳遞,是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重視的問題。模擬不同的場景,同時將學生進行分組,可以有效地進行英語的鍛煉和英語的語言交流活動。教師及時對學生錯誤的英語語法和英語發音進行指導,從而避免學生在和他人進行交流時產生重大錯誤。茶葉培訓中的英語教學內容十分廣泛,因此,為了更好地學習和領會英語教學內容的主要指導思想,也為了更好地對茶葉進行宣傳,需要學習者懂得找尋英語的學習重點,進而更好更快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英語的學習主張建立互相友好的關系,而不是用來進行爭論和表達觀點上的沖突。為了保證既尊重學生之間的同學友誼又可以維護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懂得互相包容,從而讓老師和學生以寬容平等的心態,互相尊重,完成學習和教授工作。教師有時難免會出現錯誤,因此學生可以進行善意的提醒,從而避免其在情感上造成一定的傷害。只有良好的掌握茶葉培訓中的英語,才能更好地完成對茶葉的宣傳和售賣活動,進而更好地繼承中國優秀的茶文化。

3結束語

研究茶葉行業培訓中英語課程的設計,是提高行業英語培訓質量,充分發揮培訓作用的關鍵。合理的課程設計要從設計理念與設計思路著手,結合茶葉行業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人才發展的課程內容,激發學員學習激情的同時,提升學員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英語實踐能力,使其能夠真正成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雪蓮.茶葉行業英語性質、課程設計及教學原則的探討———兼談高職開展多種類型英語教學的可行性[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109-112.

[2]郭香菊,朱之紅.基于成人培訓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計[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00-103.

[3]秦娜.茶文化專業中行業英語課程設計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2):48-52.

[4]趙玉娟.茶葉行業英語課程設計探微[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60-62.

篇2

12月17日,中國?石阡第三屆溫泉文化旅游節暨第三屆“苔茶姑娘”選拔賽在“溫泉之城,長壽石阡”落下帷幕,來自省內外的20名參賽選手通過激烈角逐最終獲得“苔茶姑娘”稱號,成為石阡苔茶品牌新的形象代言人。

本次“苔茶姑娘”選拔賽歷時近5個月,共吸引了來自天津、貴陽、銅仁、興義等地的125名選手參賽。比賽初賽階段特邀國家級高級評茶師、中國茶葉協會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羅萍,貴州省茶葉協會副理事會長、貴州省茶葉協會副會長王亞蘭等茶藝專家擔任評委,通過自我介紹、苔茶推介和才藝展示等環節的層層選拔,綜合排名前30名的優秀選手入圍決賽。

入圍決賽的選手隨即參加了為期一周的茶知識、茶文化、茶藝及禮儀培訓。培訓期間,除了學習茶葉基礎知識課程、茶藝沖泡技藝、泡茶禮儀外,參訓選手還到當地茶園、非遺文化博物館等地感受石阡的古城風韻和苔茶文化魅力。

12月15日至16日,比賽進入決賽階段。決賽共設置了20個獎項,除冠、亞、季軍外,還另設最佳形象獎1名、最佳創意獎1名、最佳人氣獎1名、最佳茶藝獎2名、最佳才藝獎2名,以及10名“苔茶姑娘”十佳選手。

為了吸引社會各界對茶文化活動的關注,本次比賽開通了網絡微信投票,共吸引了140萬人次點擊石阡在線微信投票頁面,27萬余人參與投票,創下本土活動之最。

為了提高決賽水平,組委會特邀了貴州本土知名青年導演唐煌、貴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貴華等擔任決賽評委。決賽現場,各位選手從理論測試、茶湯比拼和才藝展示等h節進行角逐,比賽迭起。

最終,通過微信網絡投票、理論測試、茶湯比拼、才藝展示四方面的綜合得分,來自最美茶鄉――石阡縣龍塘鎮的本土姑娘張秋燕獲得“苔茶姑娘”冠軍,來自天津工業大學和齊齊哈爾大學西部計劃志愿者樊春汝、王莎莎分獲“苔茶姑娘”的亞軍和季軍。

篇3

一、基本情況

*村位于*縣*鎮以南,距集鎮約2.5公里,距*縣城約41公里。境內最高海拔600米,最低海拔400米。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248戶、970人,國土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50余畝(其中新建茶葉面積1050畝),林地面積1300余畝。全村已建沼氣171口,三改配套率達75%。居民主要為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占總人口的80%以上。主要文化活動有龍燈、彩蓮船、擺手舞、山歌、花鼓戲等。20*年全村人均收入為2236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樹立形象。工作隊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一是注重政策理論學習。努力掌握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學習農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思路,堅持每天收看新聞聯播和湖北新聞,重點關注農村工作和聚焦“三農”;二是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有針對性地進行農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向書本學、向行家里手問、向農民朋友請教,盡早盡快地適應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需要;三是狠抓作風紀律建設。工作隊的一言一行都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群眾紀律,樹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用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樸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農民朋友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二)調查摸底,了解現狀。為科學謀劃省廳駐*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工作隊深入駐點村走訪農戶,開展調查。詳細了解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共走訪調查196戶,335人次,對全村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摸底。全村有低保戶17戶(特困戶4戶)、計32人;五保戶2戶(集中供養、分散供養各1戶);黨員19人(預備黨員3人);外出務工人員339人(其中縣內25人);軍屬1戶。該村以茶葉生產、生豬養殖、勞務輸出為主導的產業初步形成,自然環境獨特,鄉風文明,群眾積極性較高,為全面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廣泛宣傳,統一認識。工作隊在認真聽取了鎮主要領導關于鎮情、村情的介紹后,就駐村入戶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教育。在*村群眾大會上,工作隊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傳達省委、省政府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此外,還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黨的“強農、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提高了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思想認識,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村民搞好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信心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為統一認識創造了條件。在*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座談會上,工作隊還虛心聽取了他們對*村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為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提供了依據。

(四)制定計劃,明確任務。根據工作隊“參與而不干預、幫辦而不包辦”的基本要求,堅持打牢基礎、扎實創建、穩步推進的基本原則。我們在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了解情況、找村干部群眾交心談心的基礎上,認真梳理調查摸底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按照廳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三年總體規劃,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會同相關單位和部門,廣泛征求意見、多次討論、反復修改,擬制了2009年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工作計劃,明確了目標任務,確保年度工作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展開。

(五)扎實創建,穩步推進。一是不失時機植樹造林。3月份植樹節前后,完成了村主干道植樹造林1000米,種植桂花樹180余株,沿河邊種植竹林1200余株,移植培植樹苗110余棵,綠化美化了村莊;二是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3月19日組織茶葉采摘專項技術培訓,培訓人員570余人次;5月18日組織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恩施市芭蕉鄉燈籠壩茶葉基地學習培訓,了解茶葉的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運行模式,為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三是完善村委會基礎設施。新修標準水泥籃球場一個,新建村級衛生室一個,規范標牌16塊,制度上墻8塊,添置辦公桌椅25套,為“農家書屋”新增圖書200余冊;四是加強田間養護管理。4、5月份新修田間路共480余米,方便了茶農進行田間養護和茶葉采摘;五是確保茶葉加工按時投產。目前已收購名優鮮茶9600公斤,加工名茶2000公斤,收普通鮮茶16000公斤,加工大宗茶葉4000公斤,茶農現金收入約37萬元;六是適時宣傳報道新農村建設工作動態。截止6月6日,駐點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在恩施日報、恩施晚報上見報4篇,湖北省直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工作交流、新華網、楚視傳媒、湖北民政網先后轉發相關消息9條,舉辦“工作簡報”5期。

三、存在問題

(一)改變傳統觀念的影響任重道遠。一是部分群眾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上有誤區。個別人對黨的新農村建設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同程度地存在“等、要、靠”的依賴性思想。二是在幫錢幫物與幫智幫業的結合上有偏差。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意識不強,真正在脫貧致富、增強“造血功能”上出主意、想辦法、下功夫的人不多。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步履艱難。一是思想被動。總感到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形勢的需要,對調整后的發展變化盲目觀望、消極等待。二是急功近利。生長周期過長,農民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效益,少數人就會對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懷疑,甚至于動搖。三是經驗不足。受外出務工人員的影響,部分留守農民因為年老和視力的原因,茶葉采摘不到位,茶農收益受影響。

(三)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勢在必行。駐點村現有茶葉加工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獨家經營。表現在價格上的“一口價”和收購中的“壟斷性”;二是市場調節受限。需要多種形式的茶葉加工來完善和補充。三是缺乏自己的品牌。沒有及時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收購的渠道和市場不暢,自己的品牌打造不到位。

四、幾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從工作隊組建時起,廳領導就非常重視和關心新農村建設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駐點村新農村建設工作,聽取工作匯報,落實責任到人。3月5日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張晨同志親自帶領新老隊員實地查看、現場交接。5月25日廳黨組書記、廳長謝松保同志又親臨駐點村檢查指導工作。廳機關處室的領導先后5次到點上指導工作和看望隊員,州、縣及相關業務部門的領導先后3次到點上指導工作。正是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使工作隊員倍感親切、倍受鼓舞。從而振奮精神、積極工作、扎實創建、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

(二)部門支持是保證。駐點村新農村建設工作,既離不開廳機關相關處室的幫助和支持,也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領導和配合。當工作隊根據調查摸底的情況,確定今年的工作計劃后,及時向廳領導做了專題匯報,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相關處室的負責同志表示:支持和幫助我廳駐點村新農村建設工作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使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激發工作動力。同時,州、縣民政部門,*縣直有關單位及*鎮政府,對我們的工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

(三)群眾參與是基礎。新農村建設工作是一項涉及面較廣的系統工程,工作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廣大村民的自覺參與是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基礎。產業結構的調整村民們能自主響應;村容整治村民們能自覺拆違;道路硬化村民們能自愿出讓;文明建設村民們能自發參與。這些都是我們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我們工作的有力保證和堅強后盾。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農業技術類;專業群;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250.74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2C121);云南省高職教育科研課題基金資助項目(2011YGZ08)

高職教育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推動力,是實現教育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力量。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學院整體實力和辦學水平的客觀要求。以專業群為單位統籌專業的基本建設和內涵建設,是建設高水平專業的重要途徑和方法[1]。

專業群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圍繞某一技術領域、服務領域或產業鏈,以本校具有明顯優勢或特色的核心專業為龍頭,充分融合各相關專業而形成的專業集群,并代表著學校的專業發展方向和重點[1]。專業群建設關系到高職學院專業布局和辦學特色的形成,對于高職學院的長遠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2]。本文以臨滄師專農業技術類專業群建設為例,就專業群建設的思路和途徑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農業技術類專業群的構成

臨滄市地處橫斷山系怒山山脈南延部分,屬滇西縱谷區。全境重巒疊嶂,群峰縱橫,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地形地勢復雜,最高海拔3540米,最低海拔450米,境內有終年積雪雪山兩座,是一個多種氣候類型的地區。目前,臨滄全市包括茶葉、蔗糖、釀酒、橡膠、烤煙、核桃、水果、中藥材及畜牧業等在內的生物產業總產值已近百億元,優勢生物產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提升。結合臨滄區域生物多樣性及農業經濟特點,我校構建了農業技術類專業群,該專業群是以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為龍頭,輻射帶動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熱區作物生產技術、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的發展。

二、專業群建設的思路與目標

(一)建設思路

農業技術類專業群按照專業的內置聯系和基礎進行設計,充分借鑒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建設經驗,將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建設理念和思路貫穿于專業群的建設過程中。參照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建設模式和內容,在專業建設的模式上采用“校企結合”的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上采用“2-3-1型階梯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實訓條件的建設,與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在資源上實現共享,真正發揮龍頭專業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實現整個專業群的共同發展。

(二)建設目標

農業技術類專業群主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適應農業生產與經營需要,具備農業生產、特色農產品加工、經營、管理等職業崗位(群)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同時,能熟練掌握農業生產、加工、經營、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通過“校企合作、銀校合作、校政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同興共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頂崗實習”、“工學結合”和“工學交替”、“教學練做”教學模式,充分借鑒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建設經驗,將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種植、生產、加工、審評、營銷、售后管理理念和思路貫穿于專業群的建設過程中。參照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建設模式和內容,在專業建設的模式上采用“校企結合”的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上采用“校企結合、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實訓條件的建設。使學生畢業時能夠最終獲得“三證”(畢業證、專業資格證、教師資格證書),具有就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

三、專業群建設的內容

(一)構建“2-3-1型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為更好地服務臨滄農業經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堅持和強化服務技能,充分利用農業產業鏈崗位需求的導向作用,結合農業技術類專業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和實踐訂單培養,目前,我們已經與云南滇紅集團,正大集團(云南區)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實施“2-3-1型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農業技術類專業課程設置以“生產技術”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課程計劃隨著季節走,根據生產季節及學校和企業兩個不同育人環境,將學生三年(6學期)學習過程,劃分為三個時段:第1、2學期在校內進行基礎知識加技能的培養;第3、4、5學期在學校、企業進行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經濟管理服務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技能的培訓(第5學期主要在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并將部分課程的學習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掛鉤;第6學期在學校撰寫論文并完成部分選修課程學習。

(二)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團隊

在專業集群、資源整合理念下,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群建設的核心和關鍵[3]。該專業群各專業應用性、技能性較強,師資隊伍建設尤為重要。因此,要求教師在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的同時,要積極參與到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通過參與生產實踐,提高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積累相關經驗,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課堂講授內容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該專業群主要通過生產實踐鍛煉、頂崗實習、職業技能培訓、校企合作,科技服務及參加各種專業學術會議等形式進行“雙師”素質的培養。要求專職教師定期進修學習和參與“產學研結合”活動,每年參加不少于一個月的生產一線實踐活動,每人至少取得一個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三)建設開放共享的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建設應以專業群內各專業的核心技能訓練為基礎,按專業群分類組建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4]。臨滄師專農業技術類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按照校內外結合,資源共享、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的原則,除了共享校內基礎實訓室和已有的示范基地,進一步完善生物化學實訓室、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室,校辦養殖場、煙草實訓基地,建設病蟲害防治實驗室,切實做好校外正大企業集團、云南白藥集團、滇紅集團、云南煙草企業集團、茶葉營銷實習實訓基地、設施農業示范園區,以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需要。

(四)創建優質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

1、教學仿真軟件系統的開發

與企業合作開發教學仿真軟件系統,利用數字技術與相關公司合作開發仿真實訓系統,設計與真實的作物生產、栽培、田間管理、產品加工緊密聯系的仿真場景,改進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輔助教學,而且具有跟蹤考核的功能,對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及實踐操作技能有較好的效果。

2、網絡資源利用

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實現了“虛擬+實境”式的“全程演練”。讓學生在“虛擬農場”進行生產演練。學生通過講解回放直觀自己的表現,教師即時性地修正學生不足,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實訓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借助多媒體、網絡、微格栽培實訓室、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基地,課程構建一個聽覺與視覺聯動,圖文與音像交互,生活與學習共融,老師與學生共創的學習環境。

3、搭建多種模式的交流平臺

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設置多種模式的交流方式,包括論壇、微博、博客、貼吧、專業QQ群,便于在線、離線交流。

四、結語

專業群建設關系到高職學院專業布局和辦學特色的形成,對于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由于我校農業技術類專業起步較晚,雖在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建設中加大投入和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該專業群建設還存在一定差距,為保證專業群建設的如期實施,我校成立由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的行業專家和農學專業課教師共同組成專業建設領導小組,對專業群建設的整體實施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監督和組織實施,以使農業技術類專業群得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強偉綱.對高職專業群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1:30-32

[2]秦學禮.以特色專業為龍頭的專業群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2,24:102-106

[3]霍麗娟.論專業群建設與高職教師的成長與發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1:58-61

篇5

餐廳服務員培訓工作計劃一

根據《興隆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方案》及全國農廣校關于農村富余勞動力餐飲旅游服務類轉移培訓實施方案,現制定《餐廳服務員》崗位培訓計劃:

一、興隆縣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基本情況

目前,興隆縣16-25周歲的農村富余勞動力4.84萬人,其中沒有轉移就業者占2.5萬人。

二、轉移就業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情況

縣政府高度重視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特批準建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局領導及校領導親自督導,培訓辦公室由專人負責。

三、培訓目標和任務

根據餐廳服務員國家職業標準,經過系統學習,培訓適應勞務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要求、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熟練掌握餐廳服務基礎知識和各項操作技能的餐廳服務人員。20xx-20xx年,計劃每年培訓200人。

四、培訓對象

以年滿16周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有轉移就業愿望、熱衷于餐廳服務崗位的農村青年為主。

五、培訓形式

以脫產或半脫產的學習形式,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

六、培訓要求

1、培訓中理論培訓、技能培訓、聲像培訓、實際操作各環節有機統一,采取能力模塊的培訓方式,突出崗位技能培訓。以學員動手操作為主,教師面授講解為輔,全面提高學員綜合素質。

2、通過課堂講授、現場培訓、實際操作和自學等形式開展培訓,以實際、實用、實效為目的,提高學員參訓的興趣。

3、利用興隆賓館為實訓基地,聘請具有豐富操作技能的專兼職教師親自演習操作,使學員在邊學邊做中實現崗位技能的提高,培養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

七、培訓內容

《餐廳服務員》課程設置采用能力模塊組合,共設置執業基礎、餐廳服務禮儀、端托擺臺服務、酒水服務、上菜及分菜服務、撤換餐用具和餐廳服務基本程序等七個培訓模塊。共計152學時

(一)、執業基礎

要求學員熟知外出務工常識,掌握餐廳服務應具備的職業素質。理論學習10學時。

(二)、餐廳服務禮儀

要求學員掌握餐廳服務員的儀容儀表規范、舉止規范、禮貌規范、禮儀規范。其中理論學習5學時,技能學習13學時,聲像學習2學時,共計20學時。

(三)、端托、擺臺服務技能

要求學員熟練掌握托盤的端托技巧、餐巾折花技巧、擺臺服務技能。其中理論學習6學時,技能學習22學時,聲像學習2學時,共計30學時。

(四)、酒水服務

要求學員了解中外酒水、茶葉及軟飲料的分類及特點、掌握酒水服務的技巧與程序。其中理論學習6學時,技能學習22學時,聲像學習2學時,共計30學時。

(五)、上菜及分菜

要求學員了解菜品知識、上菜及分菜知識。其中理論學習4學時,技能學習14學時,聲像學習2學時,共計20學時。

(六)、撤換餐用具

要求學員學會撤換餐用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其中理論學習4學時,技能學習5學時,聲像學習1學時,共計10學時。

(七)、餐廳服務基本程序

要求學員了解零點接待服務的相關知識,餐廳服務的基本程序。其中理論學習12學時,技能學習16學時,聲像學習2學時,共計30學時。

八、師資情況

我校依托中央校和省校的培訓資源,按照“一個崗位、一本教材、一張光盤、一本證書”的模式,以具有較強實力、餐廳面積達360米2、能同時容納200人就餐的興隆賓館為實訓基地,并選聘高級餐廳服務員1名、中級餐廳服務員7名、紅案2級5名及賓館負責人周曉明、縣農廣校教師滕玉艷等組成一批素質高、技能強、具備技師職業資格的教師隊伍,采用“師傅帶徒弟”手把手傳授技能的培訓方法,使學員在“學習中學會做”,實現崗位技能的提高。

九、考核與評價

1、考試:學員學完課程設置中的每一個模塊后,由培訓教師采取筆試、口試等方法對學員進行階段測驗。各培訓模塊的考試平均成績作為結業考核的重要依據。

2、考核:體現“以技能為最終成果”的培訓理念,由興隆縣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基地負責人及具有較強技能水平的教師組成考評組,在興隆賓館實訓基地對學員進行現場考核,考核采取現場操作、口述問答、模擬操作等形式,重點檢查學員崗位技能掌握情況。考核不合格者可參加補考,嚴格把好出口關。

3、發證:考試、考核合格者發給由中央農廣校統一印制的培訓證書,同時根據學員自愿的原則,由培訓學校組織學員參加餐飲旅游服務類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學員可同時獲得勞動保障部統一印制的職業資格證書。

十、就業指導

由縣農廣校建立培訓帳臺,以市農廣校的“廣效”職業介紹所為依托,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學員外出務工提供就業信息,推薦就業崗位,通過“訂單、定點和定向”的形式,培訓轉移一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

餐廳服務員培訓工作計劃二

一、培訓目標

根據公司對餐廳服務員的工作要求,經過系統學習,培訓優秀的服務人員,使培訓過的服務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掌握餐廳服務基礎知識和各項操作技能。

二、培訓對象

公司各店在職服務人員。

三、培訓課程

崗位培訓課程設置采用能力模塊組合,共設置公司管理項目、餐廳服務員職業素質、餐飲服務基本技能、酒水服務、上菜及分菜、撤換餐用具和餐廳服務基本程序等七個培訓模塊。

四、培訓形式

半脫產,分期分批學習。

五、培訓內容

1、公司管理項目餐廳服務員培訓1.1講究職業道德

(1)遵紀守法:了解和遵守公民的職責和義務,文明執業;了解國家提倡的“五愛”內容

(2)敬業精神:養成守時、守信、守紀的良好品質;養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的良好品質;養成樂于助人、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質

(3)從業原則: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

1.2 公司員工手冊

1.3 公司管理制度

2、餐廳服務員職業素質

2.1職業道德及崗位職責:餐廳服務員的職業道德;迎賓員、看臺員和傳菜員的崗位職責

2.2顧客的飲食習慣與就餐心理:我國各地區的飲食習慣;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歐美亞洲人們的飲食習慣;賓客的就餐心理

2.3飲食衛生基礎知識:公共飲食行業特點;公共飲食行業的衛生管理;服務員個人衛生要求;餐廳環境衛生要求;預防食物中毒;餐具洗滌和消毒衛生

2.4餐飲服務安全:火災防范與處理:盜竊和意外事故防范與處理

2.5餐飲服務禮儀:禮貌服務的基本要求;服務接待禮節;學會著裝、衛生修飾要求; 學會正確的站立、行走、操作姿態

3、餐飲服務基本技能

3.1 端托技巧:了解托盤的種類及作用;掌握輕托和重托方法;學會端托行進步法

3.2 餐巾折花:了解餐巾作用與種類;餐巾折花基本技法;餐巾花的造型種類與擺放; 餐巾折花圖譜

3.3 擺臺服務:了解中、西餐擺臺的基本要求

4、酒水服務

4.1了解中外酒水、茶葉及軟飲料的分類及特點:了解中國酒水的分類、特點;了解外國酒水的分類、特點;了解軟飲料的分類、特點;了解茶葉的分類、特點

4.2 酒水服務的技巧與程序:學會冰鎮、溫燙方法;注意斟酒順序;掌握酒水服務操作要領

5、上菜及分菜

5.1了解菜品知識:了解中國菜的特點;了解西餐菜的主要特點

5.2 上菜與分菜:了解中西餐上菜的操作要領;掌握中西餐分菜的基本方法

6、撤換餐用具

6.1中餐臺面撤換餐用具:學會撤換餐用具操作方法;知道正確的收臺工作步驟

6.2西餐臺面撤換餐用具:了解西餐菜肴與餐具、酒水的搭配規律;了解西餐臺面撤換餐用具的特殊要求

7、餐飲服務基本程序

7.1掌握中、西餐接待服務:了解零點服務特點;掌握團體包餐服務要求;了解咖啡廳服務程序

六、培訓講師

工齡較長的員工、餐廳大堂經理、總經理

七、培訓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停業后10:30至12:00,連續一個月。

八、培訓地點和設備

餐廳內,餐廳內的所有設施

九、考評方式

1、考試:服務員學完課程設置中的每一個培訓模塊后,由培訓師采取筆試、口試等方法對學員進行階段測驗。

2、考核:體現“以技能為最終成果”的培訓理念。由公司組成考評組在培訓基地對服務員進行現場考核,考核可采取現場操作、口述問答、模擬操作、圖示等形式,重點檢查服務員崗位技能掌握情況。

十、調整方式

可調至周六或周日晚上,具體時間不變,但需上報總經理,并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培訓員工的同意。

篇6

2009年9月,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由原縣職業高中和教師進修學校合并組建。學校占地面積5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300平方米,在校學生2000余人,教職工177名。學校先后開設了農經類、機電類、電子類、計算機信息技術類及管理服務類五大專業群近20多個專業。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辦學形式適應市場,專業設置瞄準市場,培養目標滿足市場,畢業生出路服務市場”的辦學思路,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培養素質為中心,立足實際,著眼農村,克難勇進,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培訓并轉移農村勞動力近萬人,成為縣“科教興縣”、“教育興農”的主陣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一、涉農專業是學校的傳統專業

縣是全山區縣,轄11個鄉鎮,261個村,10.23萬戶,2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98萬人。農用面積廣,農村人口多,農村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由于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匱乏,經驗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開發的資源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嚴重制約了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滯緩了全縣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學校立足縣情,本著“服務農村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的指導思想,相繼開辦了農機、園林、林特、食用菌等專業,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專業,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學校圍繞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結合國家對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要求,根據需要重點開設了果林、茶林、種植養殖、農學等專業,培養了一大批適應山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畢業生。2009年,根據國家專業設置新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需求,依據學生及家長的志愿選擇,學校增開了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2009年秋季招收涉農專業學生144名,2010年秋季280名。

二、學校具備開辦涉農專業的條件

1、師資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職工177人,專任教師153人,學歷達標率94%。涉農專業教師13人,其中本科學歷11人,專科學歷2人,均為中學一級以上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教學經驗。近幾年,學校根據專業設置需要,采取專兼職相結合的辦法,從縣農業局聘請了2名專業農技師兼職授課,緩解了實習指導教師欠缺問題。

2、課程設置。根據國家專業設置要求,結合我縣經濟、地域、氣候特點,采取征訂和自編教材相結合的辦法確立課程科目。比如在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開設上,我們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要求,開齊開足德育課和文化課,有計劃地選開部分專業技能課,并結合農村實際,自編了《農村政策與法規》《農業技術推廣》等專業教材,這樣,既保證學生學到文化知識,又掌握了切合實際的專業技能,使教學更富有本土化、更具有針對性。強化教學管理,在課程落實上實行“三表”(即課程表、教師任課表、作息時間表)監控制;在常規管理上,堅持教研組月查、教務處普查、學校領導抽查制度,確保教學高效。

3、實習基地。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確立了“種植優質煙葉、‘綠生’茶葉,栽培天然木耳、香菇,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的發展戰略,這為我校涉農專業的開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開闊學生眼界,練就扎實的專業技能,學校積極爭取,多方聯系,在以往建立土門蔬菜大棚種植、茶葉等基地的基礎上,又與集團、鎮核桃產業基地等建立聯系,使其成為學生實踐、見習場所。今年,我們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與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實習基地合同。這樣,學生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踐場地,學生實習、實踐率達100%,真正達到了學有所長、學以致用的目的。

4、學制管理。建設新農村,更需要懂技術、高素質的人才。不少家庭生活困難,迫切希望孩子早日學成回家創業,盡早脫貧致富。面對實際,我們實行“2+1”模式。即學生入學的前兩年完成必需的專業理論學習、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拓展意識和專業拓展能力的培養;后一年重點熟悉相關崗位技能要求、提高專業技能,達到現崗操作標準。“2+1”模式產生了三大效益:一是解決了特困生就學問題;二是強化了職業技能培訓;三是培養了農業科技帶頭人。學生撰寫的經驗論文《邊學習邊脫貧,再學習再致富》在《教育與職業》刊物發表。

5、社會環境。我們重視鼓勵引導學生扎根農村,回鄉創業,成長為科技帶頭人,以良好的社會效益助推學校發展。林特專業的畢業生李知華,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開辦了食用菌加工廠,學校組織對口師資跟蹤進廠指導,使其年產值達60萬元,成為我縣菌類生產的民營大戶,在他的影響下,所在村組的鄉親紛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菌類生產,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是98級農科專業畢業生,三年的職校生涯,勤奮好學的他夯實了專業基礎知識,學到了農村基層工作管理方法。憑借過硬的綜合素質,出色的管理才能,僅5年時間,他就走上了農村領導工作崗位,成長為村的黨委副書記、湖北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據統計,學校累計為村組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800余名。良好的社會效益營造了學校發展的大環境,上中職學校,讀涉農專業,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家長的愿望,學生的選擇。

三、思考和展望

篇7

計劃一:傳統文化課

陶小北:品讀茶藝

電視里,周杰倫在唱著“爺爺泡的茶,有種味道叫做家”,嘿嘿,在我家,還真是這么回事。

爺爺酷愛茶藝,他把泡茶、喝茶當做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假期里,在爺爺的影響下,我也感受了一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茶文化。

除了了解茶藝基礎知識,如茶葉、茶具、茶水等的品鑒,我還學習了具體的沖泡、品茶過程。花茶香甜沁人心脾,我學習的就是花茶茶藝。我使用蓋碗來完成花茶的沖泡。蓋碗分為杯蓋、杯身和杯托,在四川大大小小的茶館里很常見。先溫杯,將開水倒進蓋碗的三分之一處,片刻后再倒進專門放剩水的茶船;接著把茶葉撥至茶荷中,為的是拿起茶荷讓人欣賞茶葉;接著將茶葉倒進杯中,沖水至杯的七分滿,水使用的是家中煮沸的純凈水;最后蓋上杯蓋,等到2~3分鐘后,便可端起茶杯品聞花茶氤氳的香氣了。待茶微涼,輕輕拂動杯蓋,再飲上一口,細細回味,滿口余香。

實踐點評:茶藝歷史悠久,早已融入了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學習茶藝,不僅是學習優良傳統,也是陶冶情操、感受美的一種方式。除了茶藝之外,還有書法、百花齊放的戲劇、刺繡等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值得青少年們學習實踐。

計劃二:社會經驗課

詹亞心:我也當一回“商人”

放假之前,我們幾個好友就商量著假期里當一回小商販,做些手工品賣。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媽媽笑著揶揄我,不要到時候哭著找大人收拾爛攤子就行。

各自拿到家里的“準許令”后,歡呼雀躍的五人組開始分工合作。

老大是總領隊,負責找攤位、跑腿等雜事;小魚是財務,負責管理我們的啟動資金和記錄每筆錢的出入;莫非口才棒,攤前販賣非他莫屬;木木很精靈,采購原材料交給她放心;至于我,頂著“心靈手巧”的光環,成為一名幕后制作者。

說是分工,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一起行動。先在書店挑一本《手工編織大全》,然后去小商品集市批量購買到了顏色粗細各異的線繩、大小材質不同的珠子、貝殼、鈴鐺等材料,接下來在他們找攤位的同時,我就開始制作啦。

編織的過程不容易,光是各種繩結――十字結、八字結、雙套結、環扣結,就足夠讓我的腦袋打結了。用稍粗的紅繩做成大小不一的中國結,搭配不同顏色絲線和珠子做成手鏈、手機掛件、鑰匙扣等小飾物,還有用粗線繩做的小衣服小鞋子、創意花朵等別具特色的玩意兒……天氣很冷,戴上手套手指太臃腫不利于編織,沒幾天,我光著的雙手竟長凍瘡了,老大安慰我:“這也算是為事業犧牲。”

一開始,大家看見有學生在賣手工藝品還新鮮了一陣,但漸漸地,我們的小攤前又變得冷清。

為了吸引顧客,我們五個只好全部站在攤子前,向路過的人一一推薦。一天下來,累得我們直抱怨:怎么比做難題還苦啊。

接觸的顧客多了以后,我們推出了一項特色服務――定制。莫非收集好別人想要的款式、顏色、大小等資料,告訴我讓我照做。這項服務漸漸為我們的小攤聚集了更高的人氣。

除了苦累外也有幸福的時候,在結束一天的“苦工”之后,老大會帶領我們沖向奶茶店,一人來上一杯冒著熱氣的奶茶,在說說笑笑中,總結一天的得失。

寒假結束前一周,一算總賬,除了買原材料、吃飯喝奶茶的錢,最后我們反而虧了14塊8毛。雖然沒賺到錢,但這兩個星期的快樂與制作販賣的艱辛都是我們來之不易的財富。老大提議,下回重來。于是,五只手掌疊在一起,鄭重地做下約定。

實踐點評:利用假期,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比如打零工、當志愿者、做公益活動等,豐富社會閱歷,學到一些社會經驗,感受有別于校園生活的另一種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學會利用常識辨別語言真假,防止上當受騙等。

計劃三:理財課

胡月棋:當一回“財政達成”

在我第三次向老媽要這個月的零花錢追加費時,老媽終于發飆了:“花錢再這么大手大腳,小心下個月一分也沒得拿!”我嘟著嘴不服氣,這個月因為放假,多了和同學聚會、買書、上假期培訓班等等一系列額外的費用,用的自然比平日多。

老媽忽地微微一笑:“趁著有時間,從下個星期一開始,你來掌管財權。”

第一天,我從老媽那里領到800元。

吃了三天大魚大肉后,看著越來越少的錢,我向老媽請求第四天只吃蔬菜,老媽拒絕我,說奶奶最近身體不好,需要燉點骨頭湯補補,我嘆口氣,只好同意了。

就這么挨到第五天,800塊錢徹底一去不復返。我邊郁悶邊不解地拿出記事本:五天來買菜加水果一共花去313元,去超市買生活必需品一共花去275元,給爸媽交通費每人各50元,表妹過生日送的蛋糕100元……天哪,鈔票就這么流水般花出去了。為了不被爸媽看扁,我想還有兩天只好用壓歲錢先貼補著。

當我正在絞盡腦汁地計劃還可以在什么地方節省開支時。老媽又走過來攤開雙手:“女兒,不好意思,剛巧這周末該交水電氣費了,快拿來吧……”噢,還沒等她說出具體數額,我就徹底蔫了。

這晚,老媽拉著我談了很多,她認真地給我上了一次“理財課”。小到平時買的零食,大到我上學所需的費用,我終于知道父母養育我的辛苦與不易。

實踐點評:學會理財,不僅是為了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更是為了珍惜父母的每一滴血汗。管理好自己的財物要有方法,比如準備一個漂亮的記賬本,把每次的花銷仔細記下,對于壓歲錢零花錢做好有計劃的存儲與使用。另外,作為理財課的一部分,還可以每天存一元錢的愛心基金,留著救急用或捐獻給需要的人。

計劃四:親情課

劉懿:一場羽毛球的較量

父親回來了。這是他三年來第一次回家。剛在院子里看見提著一口皮箱的他時,我幾乎快認不出了,愣在原地沒張嘴,是他先開口:“怎么,不會喊人啦?”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他錯過了我的小升初,錯過了我被選為共青團員,錯過了每一次的家長會……關鍵是,他也錯過了我的成長。現在我倆坐在屋里,面對面,卻在幾句最基本的“身體好不好”“成績怎么樣”之后,尷尬地陷入沉默。

母親在一旁暗暗觀察我們,時而說些家長里短,我知道她在努力讓氣氛變得融洽。但陌生的感覺讓我遲遲不愿叫他一聲爸。

“劉懿,在不在?”

院子外有人叫我,聽聲音是伙伴小羽,我們約了這個時間打羽毛球。我如獲大赦,趕緊拿了球拍就往外走,誰知,父親叫住我:“我也去。”

羽毛球場很簡陋,我跟小羽打得熱火朝天,全然不理會在一旁觀戰的父親。后來小羽有事先離開,接下來換作父親跟我對打。

一開始,我占上風。我招招發狠力,用盡全身的力氣跳躍起來扣球。父親拖著稍有些臃腫的身體滿場躥奔,逐漸被我牽制左右。不過父親畢竟是大人,體力好經驗足,而我只用蠻力不講技巧的打法也漸漸力不從心,招架不起的球越來越多。

父親朝我揮了揮拍子,停頓下來。他開始跟我講解打羽毛球的基本要領――握拍的手盡量保持輕松,盡量發揮手腕的力量;準備接球時偏頭移腳側身發力……從握拍姿勢到扣球力量的把握,父親一遍一遍親自示范給我看。再次對戰,我擊球的身形輕盈了許多。當我打出一記好球時,父親還立刻停下擊掌叫好。

在淋漓的汗水中,傍晚來臨。父親左手搭著我的肩膀,右手比畫,我們邊討論著剛才的球賽邊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我跟母親說:“其實爸的球打得不賴嘛!”

滿面紅光的父親立刻接著說:“你不知道吧。我以前還打過專業羽毛球比賽呢!”

“別盡聽他吹牛,這話我都聽了十幾年了……”坐在凳子上擇菜的母親,看著我倆,微微地笑了。

篇8

__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一個集邊、少、山、窮為一體的典型少數民族山區農業縣,位于普洱市東北部,分布于北緯23°34′20″至24°21′40″,東經100°21′至101°31′。地處橫斷山脈以南的哀牢山與無量山頂部,由哀牢山與無量山兩脈從北向南橫貫控制全境。全縣轄5鄉4鎮,111個村(居)委會1658個村居民小組。有漢、彝、哈尼、拉祜、傣等21種民族,少數民族占53.3%。20__年末總人口20.8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4萬人,占總人口89.04%,鄉村勞動力10.61萬人。全縣國土面積4109.3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7.7%。20__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6.1萬畝,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4.22萬畝,糧食總產7750萬公斤。桑園面積1.08萬畝,果園面積1.18萬畝,茶園面積6.21萬畝。畜禽、水產已初步形成以豬、牛、雞、稻田養魚等為主的養殖業。

二、__縣農民科技培訓概況

到目前為止,__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通過“綠色證書”工程,培訓農民4474人,頒發“綠色證書”2433人,建“綠證村”10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訓農民1010人;通過“陽光工程”實施,累計轉移31256人;通過各種實用技術培訓、咨詢、示范、指導年2萬余人次,從培訓角度有效解決了農民普遍關心的難題。

__縣農民科技培訓主要由農業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承擔,學校除完成相應學歷教育外,一直承擔全縣農民科技培訓任務。20__年__縣農廣校又被我縣“陽光工程”辦公室認定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開始承辦農村勞動力轉移相關培訓。20__年,__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承擔__縣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完成1010人的培訓任務,現已順利通過驗收。目前,農廣校聘用的兼職教師已達30人,多數教師經過一次次山區教學實踐過程的鍛煉和考驗,適應農村教學特點。

縣農廣校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機管理服務總站、水產站、畜牧局、等農口部門及縣科委、科協聯合協作,積極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咨詢、示范和推廣服務工作,全縣農村每年約有2萬多人次的農民通過不同途徑接受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與咨詢,使農業實用技術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和推廣。__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完全有能力承擔和開展各種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活動項目。

三、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必要性

當前我縣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效農業規模化進程在推進,對科技含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有待解決,各類農業新技術亟待推廣應用。開展科技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顯得十分必要。

四、培訓目標

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結合實際,圍繞__縣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在全縣篩選有一定產業基礎,農民有強烈要求的70個示范村,開辦蠶桑、茶葉、冬農開發、蔬菜、水果、山區農作物種植(玉米、水稻高產創建)、稻田養魚、畜禽養殖等專業培訓班。每一個村組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專業農民50人,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全年參加培訓15天以上,接受現場指導15次以上,使農民掌握從事主導產業的生產技術要領,根據所學知識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受培訓的農民人均農業純收入高于本村同行業上一年平均水平的30%以上,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推進示范村“一村一品”發展。通過培訓后,第二年幫助50名農民經過生產實踐操作及考核拿到“綠色證書”,第三年依托一個特色產業,組建或完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我縣農業生產真正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走出一條適合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五、組織實施

(一)培訓單位及人員

根據《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確定__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定點培訓機構,負責全縣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實施。縣農業局與__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簽訂項目實施合同,明確培訓任務和要求。__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從現有的專、兼職教師和全縣農技人員中選聘業務骨干,組成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教師隊伍,對示范村的專業農民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形成培訓、指導、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民培訓模式。

(二)培訓實施計劃

第一年(20__年)培訓內容以主導產業的基礎知識為主,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指導專業農民進行科學配方施肥、防治病蟲害,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20__年1-3月,成立新型農民培訓領導小組,確定培訓機構,選聘各專業教師,并落實示范村,每村選定注冊學員50名,制定各專業培訓和指導方案。編寫和組織教材,舉辦縣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啟動儀式等。

二是實施階段:20__年4月—11月,選派各專業教師進村開展系統培訓,采取進村集中辦班的方式累計不少于15天,結合農時季節現場指導不少于15次,使受訓農民基本掌握從事主導產業的生產技能及相關知識。

三是總結階段20__年12月,縣農業局采取實地考察,走訪農戶等方式,對每個示范村進行檢查驗收,形成總結報告。

第二年(20_

_年)培訓內容主要是各專業的實際操作能力。經過生產實踐操作及考核后,使50名農民拿到綠色證書。第三年(20__年) 培訓內容著重于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上。結合農村政策與法規、市場營銷等。通過培訓后,促進產品升級、成立產業合作社、協會等。

六、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是項目總投資:按每人500元估算, 70個專業村×50人/專業村×500元/人=175萬元

二是投資來源:申請上級補助每人300元, 70個專業村×50人/專業村×300元/人=105萬元

三是缺口70萬元自籌。

七、經費使用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補助的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培訓結束后,__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憑培訓臺賬和縣農業局出具的檢查驗收合格證明,到縣財政部門報賬。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購買教學耗材、講課人員的講課費、誤餐費、住宿費、交通費以及購買和編印培訓資料,即教師講課費占20%;教師交通、食宿和師資培訓費占30%;購買教材編印資料費占30%;教學耗材、牌子和證書占10%;培訓管理等其它費用占10%。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加強領導

縣人民政府分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辦公室設在農業局,由一名副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以加強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領導。

篇9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使有機化學實驗內容與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我們必須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必須加強應用實驗、趣味實驗和科學前沿課題的新知識實驗。當前一些有機化學實驗教材內容陳舊,除基本操作外,都是一些驗證性實驗,缺乏應用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實驗內容。學生每次都像“照方抓藥”那樣地進行實驗,根本不認真預習、思考,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難以得到提高,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不佳。因之,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兼并整合,合理構建實驗內容體系是當務之急。

1.1整合強化基本操作內容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學類(即師范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化學專業實驗教學基本內容”,將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作為一個單元單獨訓練,該階段主要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強調操作的規范性。在開始基礎訓練階段,我們發給學生寫實驗預習報告的樣本,要求學生按規范的樣本格式寫好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在預習報告中要查閱寫上實驗所用藥品試劑的物理常數。實驗報告一定要實事求是的詳細記錄實驗步驟現象,實驗目的原理,要總結出實驗的重難點、實驗成敗的關鍵步驟和操作、問題討論及說明等。這樣既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又要動腦。對于難度較大的基本操作實驗如:減壓蒸餾、紙層色譜、薄層色譜、重結晶、熔點測定、分餾、旋光度測定、萃取與洗滌等獨立安排實驗進行,并要求學生單人單做。對較簡單的基本操作實驗如:蒸餾及沸點的測定、折光率的測定、液體化合物的干燥、機械攪拌、磁力攪拌及密閉合成攪拌等均在相應的合成實驗中一并進行,這樣可使學生在少學時下學到更多的實驗技能。其次刪掉一些簡單陳舊的實驗,增加一些復雜的應用實驗,趣味實驗及前沿科學的新知識實驗。該實驗教學內容的重組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強化了學生嫻熟的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

1.2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實用性、趣味性、時代性

經典的有機化學實驗都是成熟的驗證性實驗,對于師范本科生而言,通過這些實驗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實驗原理和方法,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嚴謹的科學態度等方面是有益的。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改進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加強應用實驗、趣味實驗和涉及科學前沿課題的實驗。如刪去了一些簡單陳舊缺乏應用性、趣味性的傳統實驗,增加了一些應用性實驗,如:①藥物阿司匹林的合成;②磺胺藥物的合成;③從槐米中提取藥物有效成分蘆丁及鼠李糖;④從黃連中提取黃連素等。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實驗如:①從煙葉中提取煙堿;②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③合成減少農作物落花落果的防落素對氯苯氧乙酸;④合成除草劑2,4-二氯苯氧乙酸。增加一些與時俱進的前沿科學實驗如:①冠醚合成;②納米材料的合成與應用;③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拆分及表征。通過增添應用實驗、趣味實驗和涉及科學前沿課題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將不愿學變為我要學。同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加了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看到了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有機實驗的重要性,形成了自覺渴求新知識的意識,促進了教與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水平。

1.3加強有機化學實驗綠色化

化學專業培養的師范生是肩負著教育下一代重任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中學化學教師,故“安全—環保”理念和意識的形成以及具體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2],且具有深遠的社會效益和現實意義。為此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

1.3.1采用半微量實驗和微量實驗

有機實驗易耗品多、產率低、“三廢”排放多、能耗大、污染重。為此我們在不影響實驗效果的情況下將教材上化學實驗的藥品用量均減半,或用半微量實驗或微量實驗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實驗成本,實驗環境也變得清潔,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意識也得到培養和強化。且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也得到彰顯。

1.3.2盡可能減少或不用有毒害的化學試劑或原料

有機合成實驗所用的化學試劑、溶劑、催化劑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毒性,為了使有機化學實驗綠色化,我們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減少或去除毒性大的有機實驗,棄用毒性大的有機試劑或溶劑。如將水蒸氣蒸餾實驗中早期使用的有毒性的苯胺、苯甲醛和溴苯改為花椒和桂皮,使之為純天然的綠色實驗。將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和煙葉中提取煙堿的裝置改用乙醇在索氏提取器中進行,這樣既將實驗時間縮短了2h,又消除了毒性。在有機合成實驗中刪除一些毒性大的實驗,如苯和溴制溴苯、硝基苯的制備、苯胺的制備等。并結合專業特點新增一些對環境友好的藥物合成實驗如:合成口服治療尿道感染藥物扁桃酸、局部麻醉劑苯佐卡因等。將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實驗中用的有毒溶劑二甲苯和鈉珠原料改為鈉絲,用鈉絲可不用二甲苯溶劑,從而有效地減少了環境污染,所有這些均使綠色化學教學在實驗中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綠色化意識。

1.3.3采用“一條龍”化學實驗

在有機化學實驗中我們安排了“一條龍”合成實驗,即將多個合成實驗串聯起來,前一個實驗的產品作為后一個實驗的原料,這樣既節約了化學試劑,防止和減少了環境污染,又使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也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如我們將苯胺乙酰化乙酰苯胺對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對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對氨基苯磺酰胺(磺胺)。在甲基橙制備實驗中將3個串聯起來,即苯胺磺化對氨基苯磺酸(重氮化)重氮鹽(偶聯)甲基橙。在局部麻醉劑苯佐卡因的制備中,將2個實驗串聯,即對硝基苯甲酸酯化對硝基苯甲酸乙酯(還原)對氨基苯甲酸乙酯(即苯佐卡因)。

2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分層次分階段進行教學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改革重組后,以基本操作、簡單合成、多步合成、綜合實驗、設計實驗、開放實驗的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這樣一個從基本技能訓練、應用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到創新能力訓練的四個層次的實驗體系,使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單元技能訓練到綜合能力訓練、再至創新能力訓練,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最終初步掌握簡單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創新能力。在實驗操作中,又將合成、分離提純及鑒定測試或表征等環節連成一體,形成系列化實驗。這樣做可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實驗成果,他們會更認真主動完成和掌握實驗的全過程,并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3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方式的改革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3.1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查閱文獻資料能力

學生每次進行實驗前,教師要認真檢查學生的實驗預習報告,無預習報告者不得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寫實驗預習報告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做每個實驗前,必須認真查閱所使用藥品試劑的理化性質,明確實驗原理、目的及步驟,了解有關藥品、儀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實驗的重難點,挖掘實驗成敗的關鍵問題及注意事項,明確每一步操作的目的任務,做到有的放矢,為做好每個實驗奠定基礎。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報告和口頭提問,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做好實驗的熱情。通過在預習中查閱資料和網絡化學資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機物的理化性質,解釋實驗現象,預測實驗結果和選擇正確的合成路線,而且還可以使學生了解相關科研方向的研究現狀與最新進展。并使學生掌握了查閱文獻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5]。

3.2在課堂上認真講解耐心指導

在教學內容改革整合后,教學方式對于落實教學目的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基本操作實驗部分,教師必須抓住重難點講清實驗原理,實驗成敗的關鍵問題,讓學生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然后在學生做實驗過程中認真檢查學生的每一步操作,耐心糾正不規范操作。如在分餾和蒸餾的基本操作中,注意檢查學生的裝置是否規范美觀,冷凝管的選擇是否正確,溫度計插得高低是否得當等,所有這些細節問題都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和規范性。通過這部分基本操作培訓,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3.3在“一條龍”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實驗、開放性實驗中進行分組實驗教學

即讓每組成員以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整個實驗。這樣學生在獨立完成部分實驗之后與其他組員之間共享實驗成果,共同分析解決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這種組合實驗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和責任心。

3.4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篇10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應用滲透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要求每個職業人都會應用,而不再僅是專業人員的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普遍性。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較少的課時內學習到更多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是當前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們的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并沒有達到初中畢業生應有的文化知識,也有部分學生在不發達的山區學校學習,學習很刻苦,但是計算機接觸較少。很多學生經常上網玩游戲、聊天等,但對于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等專業知識卻一竅不通。以前我們使用過的統編出版的教材知識更新慢,而且內容簡單,已經跟不上時展的需要。又加上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公共文化課,學校的每個系、專業都要學習,而不同的專業課時數又不盡相同。因此,很有必要開發適合學生現狀,能夠提高學生理論、操作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原則

在編寫過程中,首先要以教學大綱為準則,突出實用性原則。我們要編寫的是適合筆者學院中、高級各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因此要擺脫普高“學科本位”“學歷本位”辦學模式的影響,以“提高操作能力”理論為指導,實現基礎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教材中要突出實踐環節,強調動手能力。當前中、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很普遍,要本著“必需、夠用”原則減輕課程的難度,把理論課融入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課程內容更加適應學生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盡量使理論簡單化,圖文并茂,使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其次,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廣泛調查和收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畢業學生在單位使用計算機的情況、用人單位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需求情況等信息,在此基礎上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的編寫方向;經常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會,反思教學習慣,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行為,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校本研究的積極性。最終,我們校本教材的編寫人員,確定了六章的內容,即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計算機網絡,對應的硬件型號是最新的,軟件也是用目前最流行和最新的版本。

三、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方法與分工

該校本教材在編寫前首先采用了調查研究法,所有的編寫人員都參與。經過前期的準備調研工作后,確定了教材的內容,采用了分工合作法,第一、二章計算機基礎知識和Windows由一位成員負責,Word和Excel分別由一位成員負責,最后的兩章Powerpoint和網絡基礎由一位成員負責。每位成員分別完成初稿,然后將各自分工的部分組織起來,進行討論,根據反饋的信息再做修改、補充,由高級講師進行審核,最終由主編進行組織組合、審核定稿。在整個編寫過程中,每位成員反復采用了文獻研究法,閱讀、查閱大量有關資料,進行理論部分的編寫,做到精確無誤。針對我們的校本教材,設置大量的實驗部分,每位成員根據教學經驗,搜集資料,相互探討,編寫學生感興趣、易上手的案例。當然,整個過程也有若干個反復過程。我們每周固定時間開研討會,采用了研究機制和活動機制的方法。每位成員進行反思,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共同進步。每一位成員遇到了什么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大家都出謀劃策,最終得到最好的答案。曾經編寫Word部分的王老師就在學生很感興趣的圖文混排處提出一問題:安排什么案例呢?校報編輯、海報設計,還有茶葉廣告等若干個,不可能全部采用。針對這一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后來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了以上三個。因為本校有市場營銷、廣告設計等專業,他們可以選用后面的案例,而其他專業可以引用第一個案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當然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多次,大家相互交流,探討研究,相互合作,使問題迎刃而解。

四、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的收獲

隨著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一系列的自學、集體學習、培訓交流帶來了我們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課程意識的提升。在編寫教材過程中,他們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學生的需求來安排內容、確定方式。可以這樣說,校本教材的開發,激發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師創新思維,構筑起了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第一,教師的合作意識增強了。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多方面成員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一個合作探討反思的過程。它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誠與汗水。但是校本教材的開發對學校的多數教師來說是頭一次,因此在編寫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有了問題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討,你問我答,你的問題我補充,在來來去去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師在合作中成長起來。第二,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教材編寫是一個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行動研究的過程,是一個開發與研究結合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揚棄,這樣的過程實則就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第三,學生學習興趣和技能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由于所編寫的教材為本院的學生量身打造,學生學起來更適應,而且每一位老師對所教學生的專業不同,可以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這樣在有限的課時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計算機操作。

五、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編寫總結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關注。

1.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和創造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所以如何提高教師的認識,激發每位教師的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能在繁忙的教學和管理之外積極查閱資料、咨詢專家,力求教材的豐富和準確。

2.教材的使用與優化

學院各系專業不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也不一樣,有周課時2、4、6之分,所以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內容的取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另外,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基礎內容的重復講解既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浪費了教育資源,所以我們也要考慮如何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一步的優化。

3.不足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