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業背景茶葉經濟發展路徑

時間:2022-08-24 10:51:40

導語:特色農業背景茶葉經濟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色農業背景茶葉經濟發展路徑

摘要:我國擁有著悠久的茶文化發展史,茶葉經濟在推動地區經濟建設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茶葉經濟建設,可以幫助當地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從根本上提升農民收入,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各地依靠先進科技和地區氣候、水文等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經濟,但實際發展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譬如說茶園基地建設滯后、未能自主創建茶葉品牌、茶葉深加工沒有做到位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地區茶葉經濟的發展。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基于地區特色農業背景下的茶葉經濟發展路徑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希望借此不斷提升地區三農事業的發展活力,進而改變落后地區民眾的生存面貌。

關鍵詞:特色農業;茶經濟;發展;路徑;分析;研究

農業也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礎產業之一,加強農業經濟建設,可為全國農業人口增加經濟收益,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業產業繁榮發展,進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夯實根基。特色農業發展概念的提出,為國內農業發展開辟了道路,同時也推動了國內各項事業的發展。處在特色農業建設背景之下,茶葉經濟儼然成為了農業經濟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并朝著多元化、常態化、綜合化的方向邁進。所謂特色農業,指的就是具有特色化和綠色化以及優質化屬性的農業產業。若想實現特色農業的發展目標,期間就務必要對之前的農業產業進行完善與優化,實現產業升級發展,如此才能循序漸進的拓寬產業鏈,實現區域內各產業的聯動式發展。茶葉經濟是農業經濟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所以發展茶葉經濟時,一定要立足于特色農業的特點,對茶葉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多元化轉變,如此方可創建出多功能型的農業產業,進而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標。處在特色農業建設局面下,茶葉經濟產業現已發展成為了國內特色農業中的支柱產業,其極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水平的提升。唯有農業經濟得以發展,那么國民經濟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廣大人民群眾也才能擁有一個穩定安逸的生活。中國是茶葉原產地,有著數千年的茶文化歷史,再加上茶葉生產和銷售會產生很大的附加值,因此茶葉經濟具備著很大的發展潛能。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便有著更高價值、更高層面的經濟追求,這便推動了茶葉經濟和特色農業之間的有機融合,為茶葉經濟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利契機。

1國內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幅員遼闊,南方與北方、沿海與內陸、平原與山區,不同地區的農村之間,發展水平各異。有的時候即便是兩村相隔數十里,其經濟發展情況也是大相徑庭。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多地農村區域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多共性問題。第一,以第一產業為主。隨著現如今國內基礎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農村地區會出現農業投入和農業產出不呈正比的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產出和投入倒掛的現象。正因為產業結構落后,國內鄉村不富裕人口數量遠遠大于城市人口數量。盡管東南沿海地區中存在很多經濟發達的村落,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但從全國范疇而言,我國農村人口的主要經濟收入依舊源于第一產業。第二,生產方式落后。現在的基本情況是,國內農村第一產業發展過程中,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聯系程度依舊不夠緊密,農產品生產和銷售以及服務之間存在著脫節的情況。此類脫節情況的存在,致使后續的農業產業發展中相繼出現數量多、規模小等問題,農村地區很難實現規模化發展,主要依靠家庭單戶作業,這種農業生產模式,發展潛力不足且抗風險能力不強。一些農村為了振興本村經濟,主張要加強對經濟作物的耕作,但農戶在進行經濟作物種植時,存在著投入多、風險高、變化快等一系列特點,期間若農民經驗不足、操作失誤的話,就極有可能導致減產,嚴重時還會面臨著絕產的風險。第三,資金短缺。人才短缺是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城市中本就人才濟濟,而現在的農村,很多人選擇進入城市中去發展,如此就會導致農業產業建設中人才不足,讓原本經濟水平就落后的農村想發展變得更加困難。還有就是農民群眾學歷普遍不高,他們的理念不夠超前、視野不夠寬闊,即便是有著一定的發展意識,有時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再就是農村貸款并不是很方便,譬如說一個農戶要承包一個茶園,獲取貸款時會遭遇一些困難,因此有時就會打消這些創業人積極性。第四,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和城市之間進行對比后不難發現,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仍有待完善。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僅僅會限制農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會影響招商引資。譬如說某地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佳,交通閉塞,這就極易導致農產品不能被快速的輸送至各地,所以就會限制當地農業的高效發展。

2國內茶葉經濟發展現狀

2.1優勢

國內茶葉資源尤為豐富,既有綠茶和紅茶,還有黑茶和烏龍茶,更有花茶和藥茶等,產業種類多、分布區域非常廣。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烏龍茶生產國和普洱茶生產國以及白茶生產國,并且綠茶產量位居全球之首。第二,茶葉產業結構完整。過去的20多年間,我國茶葉產量上漲幅度為400%,成為了世界上的核心產茶大國。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得知,2014年的世界茶葉產量是502.6萬噸,中國茶葉產量是209.2萬噸,占世界茶葉產量的41.6%。特別是新型茶葉產區異軍突起,新增了貴州茶葉產區和云南產業產區以及四川產業產區等,茶葉產業經濟現已成為了國民經濟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多年發展,國內各地茶葉生產結構日趨完善,之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企業+基地”的新型合作發展機制,實現了茶葉產業規范化運作的目標。與此同時,國內茶葉產業結構也得到了持續優化,各種名茶、優茶的產量不斷增加且銷售規模日益擴大,其中以“小罐茶”最具行業代表性。第三,茶葉出口總量不斷提升。自2009年以來,中國每年茶葉出口總量始終大于30萬噸,對外向12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茶葉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國茶葉商品出口中,綠茶的出口量最多,其次是珠茶和眉茶。另外,紅茶的出口量也有所“回溫”,紅茶出口地普遍集中在浙江和湖南以及福建等地。

2.2不足

第一,茶園基地建設不到位,難以和現代化茶葉發展局面相適應。國內很多農村地區適合種植茶葉,這些地區擁有著良好的種茶條件,每年均會生產出大量的優質茶葉。但是因為遭受到地區財力、種茶農戶、茶葉企業發展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茶園建設遇到的困難不少,很多茶園不能如期建立起來。以云南省茶園建設為例,該地區的中低產值茶園面積相對來說比較大,但是無性系和有機茶園的種植面積卻比較小,中低產值茶園面積約為178667hm2,所占比例是42.21%,但無性系茶園所占比例僅為37.93%,有機茶園所占面積只有7.62%。現在云南地區的茶園種植,機械化水平不高,存在著一些放荒情況,每公頃茶園干茶產量僅為868.95kg。上述問題的存在,會限制地區茶葉產業的穩步發展。第二,茶葉品牌影響力不足。國內多地茶葉企業所在的共性問題即為“小、散、弱”,本地茶葉品牌雖多,但是卻未能全力打造出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支柱企業,統一度低。以云南地區為例,近些年云南茶葉企業的品牌建設力度不足,未能形成茶葉產業品牌集群,忽視了品牌打造,所以在國內茶葉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即便是建立了茶葉產業合作社,其茶葉產業化經營模式也有些落后,不能為當地茶農帶來理想化的經濟收益。再就是茶葉企業的營銷手段過于單一,沒有建立起一批精良的企業營銷團隊,如此就會導致銷售人員缺乏開拓市場的意識。云南地區2016年的茶葉出口產量是1100萬公斤,創稅4500萬美元,沒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力,該地茶葉產品在全世界的銷量有所下降。第三,茶葉產業鏈過短。國內一些地區的茶葉產業加工很多使用的都是粗放化的形式,企業設備技術相對落后,好企業沒有幾家,精制茶葉生產工藝尚未成型,如此就不能實現對茶葉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也難以有效拓寬茶葉產業鏈,并且也不能獲取可觀的經濟收益。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持續加強對茶葉生產設備的投入,如此才能有效拓寬茶葉產業鏈,從根本上提升社會化效益。以云南茶葉產業為例,該地茶葉企業,存在著規模小、工藝欠佳、實力不強、設備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數千家初級茶葉制造所中,接近半數存在著設備老化、固定資產少、茶葉年加工總量少、茶葉質量欠佳等問題。2016年云南地區成品茶產量是1800萬公斤,占全省毛茶產量的65%,云南省1200家精深加工制茶企業中,有半數以上的企業,其茶葉加工產量是1100萬公斤,產值達58億元人民幣,占整個云南省茶葉加工量的40.1%,年產值在300萬公斤以上的制茶企業有10家,產值過億的制茶企業有10家,全省茶葉產業深加工產業只占到總量的3%,和國內平均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3基于特色農業背景下的茶葉經濟發展路徑

3.1以特色農業助力茶葉經濟發展

旨在推動農業經濟高效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要持續發展地區特色茶葉產業。在發展鄉村產業的過程中,理應發揮出特色農業的優勢去帶動茶葉經濟增長,如此才能更好的踐行鄉村振興方針,并將地區經濟發展潛能徹底激發出來。在推動特色農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農業區域優勢,進而去實現和其他農業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茶葉經濟可以高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唯有發揮出茶葉產業的特色,才能真正的振興當地經濟。有關部門一定要將茶葉經濟和鄉村旅游事業建設之間進行有機融合,打造出“茶葉+旅游”的服務模式,以此去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并讓世人感受到本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茶文化旅游是時下十分流行的一種旅游項目,不僅生態環保,而且還會助力地區農業經濟增長。近些年,“茶葉+旅游業”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漸漸興起,并備受大眾認可與支持。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連年提升,旅游儼然成為了大眾日常休閑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此時的旅游產業便成為了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將茶葉經濟和旅游產業之間相互融合起來,不僅可以提升旅游行業領域的發展活力,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茶葉經濟發展成效,可以讓人們體會和感知深邃的茶文化,在旅游中放松身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利用茶文化旅游去促進茶葉經濟發展,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落實,并有效提升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活力。在具體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有關部門和機構一定要積極的整合和優化本地旅游產業的資源,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產業創新發展方案,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人采茶、品茶,讓游客了解茶文化和生產流程以及加工技藝,讓游客在旅游中學習茶文化、傳播茶文化,讓更多人來此觀賞游玩和消費,進而推動本地農業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各地在發展茶葉經濟時,要借鑒福建“大紅袍印象之旅”和云南“普洱養生旅游”的活動經驗,將茶葉產業和農村旅游產業相互融合在一起,如此便可有效推動茶葉經濟增長,亦可為廣大農民群眾增收創收,也可將本地的茶文化更好的傳播出去。

3.2明確定位、合理規劃

處在特色農業發展趨勢下,新時期農村茶葉產業的發展,首當其沖是要做好定位,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關工作者一定要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緊握時代脈搏,研究消費者消費心理,通過開拓創新去推動地區茶葉產業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茶葉產業建設的整個階段內,相關工作者一定要秉承“生態+環保+科技”的基本原則,建立起極具現代科技氣息和茶文化氣息的現代化茶葉生產園區。在茶葉生產園區建設的過程中,要兼顧茶葉質量和茶葉產量,如此才能使茶葉經濟得以增長,助力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隨著國內科技水平的日漸提升,信息化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以快速普及和應用,因此新時期的農村茶葉產業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個茶葉產品信息化銷售服務平臺,創建茶葉產銷一體化格局,如此才能拓寬茶葉銷售規模,并提高本地茶葉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3創新茶葉產業管理機制

旨在實現地區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經濟高效增長,就一定要推動農村茶葉經濟發展。因為茶葉產業屬于特色農業中的一種新形式,所以不能一味的固守農村第一產業,還應該注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建設。現在的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多地仍存在著管理機制缺乏的問題,因此為了有效提升茶葉產業生產水平和效率,就一定要對茶葉產業管理機制予以建立健全。需要注意的是,在茶葉產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此時唯有做好茶葉產業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提升茶葉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作為農村茶葉產業負責人,一定要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相融合,進而去更好的開展重點工作,將側重點放在產業聯動發展層面,對茶葉產業管理機制進行及時有效的創新,如此做到與時俱進,切實提升茶葉產量和效益,為三農事業的發展增添活力。

3.4創建專屬茶葉品牌

若想讓產品更有知名度,就一定要發展特色文化、創建專屬品牌,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推動農村茶葉經濟發展,就必須要建立一個極具特色的專屬茶葉品牌。創建專屬茶葉品牌的前提就是要保證茶葉的質量,唯有將茶葉質量擺在第一位,保障其綠色、環保、健康的屬性,才能將茶葉產品大范圍的推廣出去,徹底打響品牌。需要注意是,在進行茶葉種植的整個過程中,栽培方式要竭盡所能做到綠色、健康,相關工作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茶葉種植監督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使茶葉產品可以滿足國家標準,之后企業要適當加大茶葉的種植規模,積累良好的口碑,將自身所生產的特色茶葉產品打造成地區獨一無二的茶葉品牌,并要注冊商標,而后借助品牌效應去推動本地產業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4結語

綜上所述,國內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離不開對地區茶葉產業的建設,茶葉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是處理三農問題的“利器”。所以說要不斷加強農村地區茶葉產業建設,與國家政策要求相契合,最大限度上發揮出農業特色產業優勢,如此才能順勢帶動地區范圍內其他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邱鶴書.綠色發展模式下信陽茶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關系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19):150-152.

[2]吳晶琳,章正浩.論我國民族文化茶葉品牌創設的存在問題與根本對策[J].經濟學,2020(02):03-03.

[3]王珊.茶文化旅游與茶業經濟發展策略思考[J].福建茶葉,2020(12):152-153.

[4]陳玫,馬玲,楊毅堅,羅瓊仙,蔣紅旗.基于產業化視角的云南茶業經濟發展模式分析[J].南方農機,2020(23):88+90.

[5]馬玲,陳玫,羅瓊仙,等.基于特色農業背景下的茶葉經濟發展路徑初探[J].廣東蠶業,2020(08):101-102.

作者:孫冬梅 單位:汝南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