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15:41: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編輯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編輯學

《編輯學報》征稿簡則

1宗旨

《編輯學報》創刊于1989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主辦的定位于科技期刊學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以學術權威性、實踐指導性、編校規范性為特色,主要發表有關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的文章,為優秀辦刊人才的培養、科技期刊的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服務。

2欄目與讀者對象

本刊常設欄目:理論研究,編輯工程與標準化,經營管理,期刊現代化,人才培養,辦刊之道,學術爭鳴,期刊評價,他山之石,編輯感悟,有問必答,謬誤辨析,編余雅興,消息等。讀者對象:科技期刊辦刊人、管理者,編輯出版科學研究者,高校傳媒專業的師生等。

3來稿要求

1)文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學術論文、綜述篇幅一般不超過7000字,其他文稿不超過5000字。文稿請附英文題名,3~8個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摘要,全部作者的單位、郵政編碼、所在城市(必要時附具體地址)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姓全大寫),第一作者英文通信地址。2)文稿須使用規范漢字,并按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本刊要求的文章格式撰寫。3)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應充分、恰當地引用參考文獻,論文的文獻數一般不少于15條/篇。4)來稿如獲某種研究基金資助,請在文章首頁地腳處標示出項目名稱及編號。5)請勿一稿多投。60d內未接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修改稿務于45d內修回,否則視為自動撤稿。6)請認真校對文章清樣并及時校回。校樣上不得增加新的作者、通信作者及變更署名排序。

查看全文

編輯學報征稿簡則

1宗旨《編輯學報》創刊于1989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主辦的定位于科技期刊學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以學術權威性、實踐指導性、編校規范性為特色,主要發表有關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的文章,為優秀辦刊人才的培養、科技期刊的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服務。

2欄目與讀者對象本刊常設欄目:理論研究,編輯工程與標準化,經營管理,期刊現代化,人才培養,辦刊之道,學術爭鳴,期刊評價,他山之石,編輯感悟,有問必答,謬誤辨析,編余雅興,消息等。讀者對象:科技期刊辦刊人、管理者,編輯出版科學研究者,高校傳媒專業的師生等。

3來稿要求1)文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學術論文、綜述篇幅一般不超過7000字,其他文稿不超過5000字。文稿請附英文題名,

3~8個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摘要,全部作者的單位、郵政編碼、所在城市(必要時附具體地址)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姓全大寫),第一作者英文通信地址。2)文稿須使用規范漢字,并按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本刊要求的文章格式撰寫。3)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應充分、恰當地引用參考文獻,論文的文獻數一般不少于15條/篇。4)來稿如獲某種研究基金資助,請在文章首頁地腳處標示出項目名稱及編號。5)請勿一稿多投。60d內未接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修改稿務于45d內修回,否則視為自動撤稿。6)請認真校對文章清樣并及時校回。校樣上不得增加新的作者、通信作者。

4著作權約定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作者若不允許本刊對文稿作文字性及少量內容刪改,或不同意其他報、刊、數據庫等轉載、摘編、收錄其作品,請在來稿時聲明。

5收費與稿酬對經過嚴格審稿后決定刊用的稿件,按500元/面的標準收取發表費。稿件刊登后,按國家有關規定酌致稿酬(含與本刊簽約的其他出版物轉摘的稿酬),同時贈送當期樣刊。

查看全文

編輯學結材料

按原定計劃,自月日起,我開始學習報紙編輯的相關知識。截止目前,總共參與編輯報紙四期,對稿件編輯、組稿、做版、校對、傳版、報紙分發等全過程進行了系統學習,取得了較大進步。在此,特向指導老師以及給予我幫助與指導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對前四周學習內容的回顧。

第一周:以編輯稿件為主,編輯通訊員來稿2篇(1篇消息,1篇觀后感),另外完成其他手頭的寫作任務。通過講解,主要學習了如何編輯消息、通訊等新聞體裁,包括核對稿件內容、落實作者等,同時還了解了目前《鐵道設計報》的稿件構成等相關情況。

第二周:主要熟悉飛騰軟件的操作。學習和熟悉了報紙的組稿、編稿、排版、校對的全過程,在小英姐的指導下編輯完成3版。

第三周:在上一周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來稿編輯,并進行版面的編輯。學習了照片的修改制作、傳版和報紙印刷出版后的相關工作(劃稿費、報紙分發外寄等),在指導下完成2版編輯。

第四周:按照前階段學習的內容,基本獨立完成2版。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編輯撰寫編輯學論文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勢不可擋,科技期刊編輯的角色也正在發生改變。編輯不再僅僅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編輯加工者,而是要成為緊跟時代潮流的復合型人才。科技期刊編輯不僅要做好日常的編輯工作,更要通過不斷學習,總結經驗,開展編輯學研究,撰寫和發表編輯學論文,提升自信,提高素質,成長為編輯人才。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編輯部以“發揮行業示范作用、辦國際一流期刊、培養一流編輯隊伍,立足西部、影響全國、走向世界”為奮斗目標。自2018年至今,在編輯部主任的鼓勵和帶領下,編輯團隊撰寫并發表了20余篇編輯學論文,其中多篇獲各級期刊編輯學會優秀論文獎。本文結合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編輯部撰寫發表編輯學論文的典型案例,分析科技期刊編輯撰寫編輯學論文的作用并總結歸納編輯學論文的選題途徑,以期與科技期刊編輯同人交流探討。

1撰寫編輯學論文的作用

1.1有助于編輯自身的成長

目前,許多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并非編輯學專業出身,剛進入編輯行業時往往面臨缺乏自信、對編輯行業認可度低、無職業規劃等問題[1]。成功發表編輯學論文能夠提升自信、提高對編輯行業的認可度。編輯在不斷撰寫編輯學論文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學習了解編輯學,規劃自身在編輯行業的發展目標和實施途徑。科技期刊編輯撰寫論文以編輯學研究為基礎,這一過程需要科技期刊編輯理清研究思路,選擇科學研究方法,合理規劃研究技術路線[2]。這一方面可以培養編輯的科學思維,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科技期刊編輯定期對編輯工作進行回顧、總結,并針對問題查閱文獻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編輯業務水平。撰寫發表編輯學論文也是科技期刊編輯職稱評審時的重要支撐。寫作能夠讓青年編輯快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編輯,也是國內職稱評審制度對青年編輯發展成才的基本要求[3-4]。只要將壓力化為動力,將外部動機化作自身的內部動機[5-6],平時多看多讀多思考,科技期刊編輯就能從文獻中、從工作中找到撰寫編輯學論文的思路。科技期刊編輯一旦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從心理上和行為上克服了寫作障礙,邁過初始寫作關,撰寫論文就會成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7]。

1.2有助于編輯團隊的建設

高素質的編輯團隊是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由13人組成的華西口腔醫學院編輯團隊,團結協作、充滿活力、學術氛圍活躍,這也得益于編輯學論文的撰寫。“傳、幫、帶”不僅體現在經驗豐富的老編輯會帶領新編輯學習科技期刊編輯方面的知識,練好編輯基本功;也體現在老編輯會幫助新編輯選題和修改文章。老編輯一直堅持寫論文,為青年編輯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和撰寫編輯學論文的傳統無形中提高了團隊撰寫文章的積極性。為不斷緊跟編輯學前沿熱點,找到撰寫編輯學論文的選題,編輯團隊經常參加國際國內編輯行業高水平專業會議和編輯系列培訓。編輯部定期開展集體業務學習,不斷總結歸納編輯學知識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不僅對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形成全員積極學習向上的氛圍,還能從中找到合適的選題進行編輯學論文的寫作。通過不斷撰寫編輯學論文,編輯團隊不僅提升了貫穿于選題策劃、組稿、編輯加工、宣傳營銷等出版全過程的人文素養,還培養了與時俱進的創新素養[8]。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和組織中青年編輯有效地進行編輯學研究,完善研究成果,撰寫發表編輯學論文,既能增強編輯工作的成就感,又能提升編輯團隊整體的編輯素養[9]。

查看全文

編輯學網站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流媒體時代,編輯業務運作以及對編輯學學科本身的探討,都融入了網絡之中。本文綜合對編輯工作的電腦化、編輯學學術研究網站狀況的討論,探討編輯學研究網絡化生存的問題和出路。

【摘要題】編輯學

【關鍵詞】編輯業務/編輯學學科/學術研究網站/網絡化生存

【正文】

一、與編輯學相關的學術網站現狀

流媒體時代,隨著編輯業務的電子化,與編輯業務相應的網絡使用也日漸普及,諸如使用電子郵件來往信函,各種學術期刊的網頁被刊物編輯部鏈接在互聯網上等。其最集大成者是,一些知名的學術期刊數據庫已經形成氣候,使得學術期刊的最新文本被收入和傳播。比如CNKI源數據庫及其相關的子庫,可以通過跨庫檢索系統(CJFD、CDMD、CPCD、CCND),檢索到大部分學術期刊的內容,包括編輯學研究的學術成果。與編輯學相關和部分相交的新聞傳播學學術網站的建設,也正方興未艾。與此同時,編輯業務的運作和編輯學學科的探討,也開始進入網絡范圍。但是,實事求是地說,目前作為獨立學科的編輯學學術研究網站,在網絡上的生存與發展卻舉步維艱,這一態勢對編輯學的研究當然不利。因此,為了編輯業務和編輯學學術研究的網絡化,應該對該學科的網絡生存狀態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對編輯學學術研究的網絡化前景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本文通過對編輯工作電腦化、編輯學研究網站狀況的調查,探討該學科研究網絡化的出路。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能力提升策略

科技期刊是進行科技交流的重要載體,是促進科技進步及理論創新的關鍵環節,是衡量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科技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2019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它是推動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20年9月《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0)》在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發布,我國科技期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面貌。面對史無前例的戰略機遇,如何迎接挑戰,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競爭力,這都是科技期刊編輯所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1-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擬探索、交流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為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能力的提高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依據。

1科技期刊編輯學術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科技期刊編輯學術素養構成中的靈魂

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與本期刊所屬學科相關的學術能力,這樣才能對本期刊領域的選題進行全面的把控。學術能力是編輯學術素養構成中的靈魂。編輯的學術能力表現在科研問題的發現和提出能力、文獻的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做出學術命題及對學術前沿保持敏感等能力[3]。這需要科技期刊編輯對所從事期刊的學科的學術前沿熱點進行不斷研究、探索,對該學科動向、熱點等了然于心,從而精準地定位選題內容,針對學術問題策劃選題。尤其是在當下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信息化的全面賦能,編輯要不斷提升學術素養,培養學術能力,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深入高水平專家學者、科研學術團隊中,與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積極開拓視野,堅持跟蹤學科研究領域的熱點變化,迅速準確地界定稿件科研學術領域,能敏銳分析、發現稿件學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學合理的返修意見,并幫助作者圍繞選題進行修改,協助作者通過運用學術話語、設計邏輯嚴密的框架將其學術成果呈現于讀者面前。因此,強調對編輯學術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編輯需要與時俱進地提高業務能力。

1.2科技期刊改革發展提高的要求

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我國的科技期刊也在不斷改革發展,而且隨著科技期刊改革進程加快,編輯部也更加重視期刊編輯人員學術能力的提升。學術研究過程對于編輯來說也是自身科研知識累計和內化的過程,編輯在學術過程中獲得該領域相關學術信息,及時掌握該學科發展動向,并且對其發展狀況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主動關注,而非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處理。編輯的職責要求迅速及時地捕捉、判斷最新學術選題,并將學術前沿研究的新觀點、見解、技術能夠傳遞給更多的科研人員,促進科研知識創新。科技期刊所刊登的文章集中于科研前沿領域,需要編輯們具有良好的學術洞察力和對該領域研究的敏感度,主動關注所屬學科領域發展狀況,當下的熱點新聞和大型的科研活動及課題的立項和進展情況,從而對學術選題迅速辨別出優劣高下。精心策劃專題,開辟專欄,對學術新興熱點問題進行專題化學術研究,從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增強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2,4-5]。

查看全文

電視新聞編輯學研究論文

一我們認為,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性質、特點及其使命,是電視新聞學必須研討的課題。

按照通常的分工,電視臺新聞中心或新聞部的負責人習慣地將電視新聞采編過程分兩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編輯,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記者“沖鋒陷陣”,編輯“坐收漁利”的說法。

以“前期”和“后期”來界定記者、編輯的職能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編輯的手腳,影響他們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組織、參與功能的發揮。

電視新聞編輯部門和編輯的肩頭,應該擔起三大任務棗組織指導、編輯制作、控制指揮。

前期:組織、指導。編輯工作千頭萬緒,組織指導要擺在首位。

——編輯部應該是整個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一段時期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參謀”新聞視角,把握輿論導向。

查看全文

學報編輯學術惰性與學術情懷

摘要:由于職稱晉升空間受限、職業成就感低微、高校學報前景不樂觀以及外部不良學術環境侵染等原因,高校學報的編輯們容易產生學術惰性。高校學報編輯應克服學術惰性,不忘學者的初心,謹記“橫渠四句”,把學術情懷作為一種內在自覺。為此,他必須耐得住寂寞,不斷涵養學術情懷,注重學術大美,追求學術不朽。體現在實踐中,他需要堅持學習,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和改稿能力;積極主動走出去,參加和優化對于教師論文寫作的指導培訓;持久做好一兩個學術專欄并不斷改進編務工作。

關鍵詞:高校;學報編輯;學術惰性;學術情懷

高校學報是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而言,高校學報辦刊水平較高,發展前景較好,從整體上說是擁有諸多優勢的。但不排除仍有部分學報相對處于劣勢的地位上,其辦刊水平低,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其中原因固然很多,學界已有所論析,但一些學報編輯自身存在“學術惰性”和缺乏“學術情懷”等原因卻鮮被關注。

一高校學報編輯的學術惰性

所謂學術惰性是指研究者的學術活動缺乏積極性主動性的一種狀態,是與勤于學術相對而言。目前高校學報的多數中青年編輯擁有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或學位,受過專業的學術研究教育,發表過學術論文,具備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他們不應僅僅是學術期刊工作者,而更應同時是學術研究者。由于這種雙重屬性,高校學報編輯的學術惰性既表現在學術活動狀態上,也表現在工作活動狀態上:一方面,他們較少關注學術動態,懶于寫作學術論文;另一方面,他們在編刊時又重形式規范,輕內容的創新及審核,編輯校對差錯率較高,少思考工作改進,亦少主動關心學報的健康發展與長期發展。此種學術惰性的產生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一,職稱晉升空間受限。一方面職數限制。有些高校學報創辦時間較短,編輯人員少,且沒有形成合理的年齡差,學校一般只給學報編輯部一個高級職稱崗位。受此影響,很多編輯沒有晉升空間。另一方面專業限制。高校學報編輯有很多是其他專業背景,在從事編輯學研究時不易出成果,申評高級職稱便存在先天劣勢。從實際情況看,高校學報編輯評上副編審已屬不易,再評編審難度更大。這是其產生學術惰性的最大原因。其二,職業成就感低。部分高校學報通常會有一、兩個“亮點”欄目,但從整體上看,各欄目發展是不均衡的,其布局常呈頭重腳輕的態勢——少數好欄目和大多數一般性欄目形成鮮明對比。要將少數局部優勢拓展為整體優勢,極其困難。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少數欄目的發展是以占用大多數欄目的發展資源為代價的,由此造成其他欄目發展資源的匱乏,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欄目的生態布局和整體發展。[1]因此,高校學報的多數編輯都在處理普通稿件,比較難有工作業績,職業成就感無從談起。其三,高校學報前景不樂觀。為了獲取有限的優質稿源,學術期刊之間不可避免地會進行競爭。有些高校學報由于沒有深厚的學術積累,不被各種期刊評價體系選入,難以吸引優秀作者,在優質稿源競爭中常處劣勢。更有一些高校學報過于依賴學報領導或某個編輯的個人能力,抑或照顧校內稿源,而忽視制度建設,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很多高校學報領導不是專職編輯出身,流動性強,較少認真進行學報的長遠規劃,亦較少考慮編輯的職業發展。這不但浪費了有限資源,還可能因此喪失真正的長遠發展的時機。影響及于學報編輯,其對自己的未來不抱什么希望。其四,外部不良學術環境的侵染。一段時期以來,受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一些學術研究者的學術道德觀念發生扭曲,輕慢學術,追求功利,追奉“不惟學術”“惟職稱化”“惟有用化”等功利思想,丟掉了學術研究者所應有的科學精神和學術品質。[2]在現實生活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時有發生,輕學術無道德的偽學者春風得意,得不到應有的處罰,而重學術守道德的真學者則寂寞寥落,甚至連該有的待遇都未必能保證。“懲惡揚善”的環境尚未形成,客觀上縱容了學術道德意識的不良發展。在自身學術底蘊不強的情況下,高校學報編輯易受外部不良學術環境的侵染,不能潛心于學術研究。

二高校學報編輯的學術情懷

查看全文

電視新聞編輯學研究論文

由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電視傳播媒體的迅速發展,以及電視新聞界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課題:建立電視新聞自身的編輯學體系。

目前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有關電視新聞編輯學的專著問世。理論界與電視實踐之間的隔膜,也許是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當然我們不能過分地苛求研究者。因為,以報紙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新聞學對于以形、聲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電視新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不適應是在所難免的。即使電視新聞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識“廬山真面目”,除了“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還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個人站在各自的崗位上,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那么,認識的高低、理解的深淺自然也就不一樣。記者偏愛自己發回的消息,編輯更看重多條新聞排列與組合;攝像師呢?對于畫面的講究不亞于一個嚴肅的畫家。他們在本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們很難獨立地將微觀的實踐轉化為宏觀的理論。

電視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關聯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與之相關的理論的滯后。幾年前,人們無法想象到“現場直播”這個概念,而現在,即使一些中小型電視臺也開始嘗試。傳統的新聞學多數教科書對“新聞”的定義是“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是最近發生的能引人興味的事實。”“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對新近發生或發現事實所進行的報道。”這些定義,雖然表述各異,在時間概念上,都忽視了“正在進行時”這一最富電視新聞特點的時態。因為隨著“現場直播”的出現,電視屏幕上的形聲可能與遠在大洋彼岸正在發生的事件同步。

與此同時,電視特技手法增多,這樣便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的機會。比如,以往在電視新聞編輯操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蒙太奇”。而現在,我們能夠借助先進的電子編輯技術,達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畫面的分割,同時傳遞兩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運用,能在節目播出時,插入來不及編排到既定時段節目中的新聞,還有巧妙地安排受眾介入某一事件,隨時插播微波傳回的消息,有意識強化感觀效果等等。

概括地說,電視新聞已經由預制式向直播式邁進;電視新聞編輯開始由簡單的排列組合型進入復雜的“創作”型時代。

查看全文

電視新聞編輯學研究論文

由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電視傳播媒體的迅速發展,以及電視新聞界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課題:建立電視新聞自身的編輯學體系。

目前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有關電視新聞編輯學的專著問世。理論界與電視實踐之間的隔膜,也許是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當然我們不能過分地苛求研究者。因為,以報紙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新聞學對于以形、聲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電視新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不適應是在所難免的。即使電視新聞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識“廬山真面目”,除了“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還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個人站在各自的崗位上,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那么,認識的高低、理解的深淺自然也就不一樣。記者偏愛自己發回的消息,編輯更看重多條新聞排列與組合;攝像師呢?對于畫面的講究不亞于一個嚴肅的畫家。他們在本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們很難獨立地將微觀的實踐轉化為宏觀的理論。

電視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關聯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與之相關的理論的滯后。幾年前,人們無法想象到“現場直播”這個概念,而現在,即使一些中小型電視臺也開始嘗試。傳統的新聞學多數教科書對“新聞”的定義是“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是最近發生的能引人興味的事實。”“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對新近發生或發現事實所進行的報道。”這些定義,雖然表述各異,在時間概念上,都忽視了“正在進行時”這一最富電視新聞特點的時態。因為隨著“現場直播”的出現,電視屏幕上的形聲可能與遠在大洋彼岸正在發生的事件同步。

與此同時,電視特技手法增多,這樣便給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的機會。比如,以往在電視新聞編輯操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蒙太奇”。而現在,我們能夠借助先進的電子編輯技術,達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畫面的分割,同時傳遞兩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運用,能在節目播出時,插入來不及編排到既定時段節目中的新聞,還有巧妙地安排受眾介入某一事件,隨時插播微波傳回的消息,有意識強化感觀效果等等。

概括地說,電視新聞已經由預制式向直播式邁進;電視新聞編輯開始由簡單的排列組合型進入復雜的“創作”型時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