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出版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03-21 23:1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編輯出版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編輯出版學專業

篇1

一、以學科邏輯替代課程邏輯

每個學科都必須遵循自己特有的學科邏輯,將所涉及的知識領域的概念系統按照邏輯順序加以敘述,編輯出版學專業也不例外。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提供了探索編輯出版活動規律、解釋編輯出版現象的視角、方法和過程,并為對編輯出版學研究和實踐有共同興趣的人們搭建了一個進一步拓展知識結構的平臺,是研究編輯出版活動獲得系統化知識、建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從這層意義上說,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首先必須遵循編輯出版學科的學科邏輯。多年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也表明,遵循學科邏輯,才能避免課程內容重復,保證課程之間銜接緊密。

編輯出版學課程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理念,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出版產業對出版人才的需求以及編輯出版職業特點,選擇課程設計者認為應該掌握的思想、知識與方法,傳遞給編輯出版學專業學生的科目和進程。因此,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并不等于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邏輯。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所遵循的邏輯,除了編輯出版學學科的邏輯外,還應當兼顧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的邏輯。也就是說,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應當是由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邏輯組成的多元邏輯體系;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應當按照這一多元邏輯體系,將知識內容分配到各個范疇中。但是,由于目前學界對編輯出版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片面強調學科邏輯,以學科邏輯取代課程邏輯,將課程體系必須遵循的多元邏輯體系簡單化為單一的學科邏輯,嚴重忽視了出版產業人才需求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邏輯。

這種以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取代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僅按學科邏輯將編輯出版學專業知識累積到課程中去的做法,對編輯出版學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選擇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最突出的表現是學生遠離真實的產業發展環境,難以將專業知識運用于編輯出版工作實踐,忽略了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在“象牙塔”專業教育作用觀指導下,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嚴重滯后于時展,嚴重脫離出版產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實際需求。此外,將課程體系限定在學科邏輯規定的領域內,不考慮編輯出版學課程的多元邏輯體系,編輯出版學專業知識的功能與應用就會因此而消減,學科發展就會因為失去出版產業的滋潤而失去生命力。編輯出版學學科知識只有與編輯出版職業活動相結合,適應了學生的職業發展邏輯,才會產生意義,才更可能讓學生有效地接受。不考慮學生職業發展邏輯,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創意能力等編輯出版職業必備素質的培養,不僅難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到職業歸屬,更無法從學理高度改變業界“編輯出版是技能而不是專業”的錯誤認識。②學界應當認真研究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邏輯結構,盡快糾正編輯出版學學科邏輯就是課程體系邏輯的認識和做法,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兼顧產業人才需求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邏輯,只有如此,才能既堅持學校教育傳遞知識的高效性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保證編輯出版學專業知識傳遞的高度組織性和系統性,又能在學科專業建設中主動擱置編輯學與出版學的學科之爭,有利于加強在傳播學、信息管理學等學科體系下的全國各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之間的團結,使他們共同專注于課程的開發和建設。

二、違背學科邏輯

檢視既往編輯出版學課程建設,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方面以學科邏輯替代課程邏輯,另一方面又在編輯學學科群和出版學學科群的課程設置中違背學科邏輯。

近年來,在編輯學一般原理和圖書報刊等載體編輯學研究成果不斷鞏固的基礎上,社科書籍編輯學、科技書籍編輯學、學術著作編輯學、文藝編輯學、辭書編輯學、少年兒童讀物編輯學和英文書刊編輯學等著作相繼出版,標志著編輯學學科已形成了普通編輯學、載體編輯學和載體專業編輯學三個層面的科學合理的學科體系,學科發展日臻成熟。但令人遺憾的是,學界建構編輯學課程群時,沒有及時汲取載體專業編輯學研究成果,課程設置依然為編輯學原理、編輯出版史和載體編輯學課程。這種做法不僅沒有為編輯出版學課程體系補充來自業界鮮活的“內容編輯”的知識內容,更違背了學科邏輯,犯了常識性錯誤。以期刊編輯與書籍編輯為例,試想一下是科技期刊與科技圖書在編輯工作中的相似度高,還是文學圖書與科技圖書編輯在編輯工作中的相似度高?這種強調載體形式編輯學而忽視載體內容編輯學的后果,使學生僅僅浮光掠影地學習了編輯工作的一般流程,無法進一步掌握不同內容的編輯規律。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學科專業越分越細,數字出版方興未艾,載體的鴻溝已經打破,專

業內容的編輯差異大于不同載體間編輯工作的差異,編輯不僅要有駕馭不同載體編輯工作的能力,更要具備對某一專業方向內容進行深度編輯加工和信息開發的能力。僅僅學習不同載體的編輯知識,無法培養出適應全媒體時代數字出版的編輯出版人才。從這一意義上說,編輯學課程設置中單純強調載體編輯學,缺乏內容編輯學課程,也是造成編輯出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

出版學課程群也有類似情況,主要表現為對課程群的邏輯結構缺乏深刻理解,沒有明確基礎與應用、內核與外圍的邏輯關系,導致因產業發展和出版新技術需要而倉促設置課程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網絡出版、數字出版和電子出版之間是什么關系,數字出版技術和數字出版一般原理之間是什么關系,學界始終沒有統一的認識,以至于這類新課程之間邏輯關系不明,課程之間聯系不夠,課程體系也不夠穩定。

三、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關系不明

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按照內在的規定性運行,具有鮮明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隨著網絡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加快,出版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表現出高度的復合性特點。業界普遍認為,21世紀的編輯出版人才,必須是掌握先進的網絡數字出版技術、懂得經營管理、能夠駕馭多種媒體編輯工作、能夠擷取當代人類最優秀文化加以傳播的復合型人才。分析業界對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的期望,不外乎包含了經營、技術和創意三個因素,其中誰是皮,誰是毛,誰是核心,誰是外圍,就是編輯出版人才能力結構邏輯的關鍵所在。傳承文化、傳播文明是編輯出版業的使命,內容為王是編輯出版業發展的真理。從這層意義上說,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核心應當是創意,學生最應當學習的是終身學習和創意的本領。

遺憾的是,業界盡管對復合型編輯人才有所認識,但具體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能提出具體的要求,學界面對現代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必須掌握的十八般武藝更是如墜云間,對于學生知識結構的構成沒有通盤考慮,課程設置只能采用“添油戰術”,業界面臨什么新問題,出現了什么新技術,學界就開相應的課程。如此“雜拌”課程體系,難免使學生學完之后“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精”。在不斷設置時髦課程的同時,忽視的恰恰是出版人才最寶貴的創意能力的培養。

四、忽視編輯職業發展邏輯

編輯的成長有其內在規律,也具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編輯職業發展邏輯。傳統的師徒制編輯培養方法,是選擇具有一定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進入出版社,跟隨經驗豐富的老編輯一同工作,通過觀察、模仿、交流,在具體的編輯工作中體會編輯成長的邏輯,進而成長為合格的編輯。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則是從編輯出版實際活動中抽象出編輯出版知識與技能作為課程內容,通過課程學習培養編輯人才。③毫無疑問,學校教育在傳遞概念知識與事實知識方面,在進行結構完善的簡單問題技能的教學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正如前面所述,由于編輯出版學專業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上,特別是在教材編寫、制訂教學計劃等具體課程建設中,大多根據學科邏輯展開教學內容,基本不考慮編輯職業發展邏輯,造成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知與行割裂,即使一些實務性課程,也過分強調脫離具體情境的、抽象的概念遷移,內容空泛、無針對性、可操作性差,無法讓學生感興趣。不僅如此,不考慮職業發展邏輯的編輯出版學課程內容,無法完成學生職業角色的心理建構,導致他們就業后難以立即進入角色,使業界對編輯出版學專業的學生頗有微詞,這也嚴重影響了專業的發展。

五、多元邏輯體系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建設的原則

以上分析表明,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建設,必須明確課程體系的多元邏輯結構,確立課程的多元邏輯體系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建設的原則,進而發揮學科邏輯、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學生職業發展邏輯的系統作用,確保學生真正掌握課程內容,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和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1.以學科邏輯為基礎,增強專業課程內容對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職業發展邏輯的適用性

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邏輯具有高度嚴謹的系統性和組織性,是一代代出版人在長期實踐中對相關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總結、升華的結晶,并經歷了出版實踐的檢驗。學科邏輯傳遞知識的高效性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特點,決定了在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毫無疑問,這是編輯出版學課程多元邏輯體系的基礎。但是,與任何學科一樣,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受教育者是其課程體系的邏輯起點,學生作為未來的編輯出版人才“做什么”和“怎么做”,即編輯出版工作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是課程體系的中間結構,而能夠適應編輯出版工作的編輯出版人才,則是課程體系邏輯的終點與歸屬。因此,要轉變將學科課程內容組織的邏輯體系單一化為學科邏輯的誤區,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中應兼顧學科邏輯、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編輯職業發展邏輯,增強學科課程內容對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和學生職業發展邏輯的適用性。具體來說,就是根據編輯出版學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結合學生職業發展邏輯來設置課程。唯有如此,方能保證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組織和運用于未來的編輯出版實踐中,使編輯出版學學科發展永葆活力。

2.以出版內容創意教育為核心展開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

現代編輯出版人才必須能夠根據讀者需求、文化發展、科技進步諸多因素,組織學術、大眾文化和教育三大類別的出版活動。與此同時,出版業所承擔的文化選擇和文化傳承重任,只有在特定的載體上才能實現。因此,出版物內容編輯開發知識能力和載體復制知識能力相互交織,是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關鍵性特征。

內容為王是編輯出版業發展的真理,創意和終身學習的本領是編輯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核心。創意貫穿于出版活動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出版經營管理、復制傳播技術,都離不開創意。雖然駕馭不同載體,進行復制傳播也需要創意,但出版產業發展的關鍵是對出版內容的開發,現代編輯出版人才,必須具有各類不同內容的出版創意能力,能夠根據讀者需求、文化發展、科技進步等因素,組織、開發各種類型的出版活動。在多元邏輯體系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建設應當以不同內容出版創意為主線,傳授不同載體開發、復制、傳播的知識和技術,培養具備出版創意能力、能夠適應全媒體出版的現代出版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這種以出版創意教育為核心展開出版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邏輯的思路,符合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邏輯,但因為編輯出版內容幾乎涉及所有人類文明成果,課程開發的難度很大。筆者建議,除了加強通識教育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之外,應當以內容編輯學課程為縱線,以不同載體出版實務課程為橫線,建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這樣,編輯學和出版學課程就可以通過內容創意與載體平臺開發、經營管理和營銷傳播創意的交匯,實現編輯出版本科教育在出版創意教育與技術和經營管理上的統一。

3.通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來表達編輯出版人才職業發展邏輯

統一認識,破解難題,是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可回避的問題。關于編輯出版人才的職業發展邏輯,業界認為應當是“專業畢業生——學科專業編輯—復合型出版人才”,而學界認為是“編輯出版專業學生——普通編輯——復合型出版人才”。④人才供需雙方在編輯出版人才職業發展邏輯認識上的巨大差距,嚴重影響著出版產業和編輯出版學專業的發展。

現代社會是高度專業化的社會,出版業界對編輯出版人才學科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無可厚非,編輯加工專業稿件、策劃專業性較強的出版項目,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絕對不行的。畢業生缺乏學科專業知識背景,是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的短板。但是,編輯出版本身就是一個專業,業界認為具備了一定學科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中通過師徒傳承,掌握了編輯出版工作流程就能成為合格的專業編輯,進而成長為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也有失偏頗。特別是將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納入職業培訓范疇的做法,已經難以適應全媒體出版時代對編輯出版人才的要求。既然可以在工作中學習編輯出版知識,掌握編輯出版技能,為什么不能在具體編輯出版工作過程中學習學科專業知識,成長為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呢?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編輯出版人才職業發展邏輯,是統一業界和學界在編輯出版人才成長邏輯上分歧的最好辦法。

根據這一思路,編輯出版專業課程建設,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出版創意教學,進一步充實內容編輯學課程,強化專業特性,另一方面應當拓展一般人文社科類普通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知識領域,尤其要注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的一般原理、學科研究方法的內容,努力通過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打通學科壁壘,優化知識結構,為學生適應編輯出版工作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2

隨著新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種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媒介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1]已經出現,各類型媒介在資源、信息、技術以及平臺等領域實在了不同程度的融合。編輯出版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畢業生將是未來出版產業的主要從業者。面對媒介融合時代的挑戰和當前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存在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應對未來從業挑戰,綜合提升編輯出版學人才培養質量值得我們深思。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外新聞出版領域出現大規模并購開始,出版媒介融合現象已經出現。維亞康姆、新聞集團、貝塔斯曼等通過重重并購至今已經成長為集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廣告等全媒體業務為一體的大型全球傳媒巨頭。報紙、雜志、圖書、影視、網絡之間共享內容資源,彼此接力,供應的跨媒體、互動型出版已經常態[2],對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大數據分析整合能力。融媒體信息時代,編輯出版從業人員的信息內容來源高度多樣化,信息數據體量急劇增長。數據顯示,全球數據量正以每年50%的速度迅速膨脹,當年信息總量的百分之八十都近兩年內生產的。對于編輯從業人員而言,優質的選題信息可能出自書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領域,也可能夾雜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紛繁復雜的碎片化信息里。編輯要從紛繁錯亂、極其龐大的數據中篩選出有用信息,其大數據分析、整合能力不可或缺。

二是多媒體運用能力。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媒介之間的邊際也變得越來越模糊。信息內容一旦生產完成將有可能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傳播,信息內容的生產也需要考慮其多媒體傳播的現實。為此,編輯出版從業人員除了掌握傳統出版領域內的采、寫、編、評等基本技能,編輯的綜合媒介素養也需要相應的提升以應對報紙、廣播、電視、數字出版、網絡流媒體對信息內容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綜合需求。從業人員只有不斷提升綜合媒介素養,具備基本多媒體運用能力才能夠在未來工作中應用自如。

二、當前編輯出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教學理念陳舊。編輯出版學作為一門從實踐中產生的學科,其知識內容大多來源于新聞出版一線。媒介融合時代已然來臨然而一些學校依然抱守傳統出版時念,課程設置中規中矩,較少引入新的內容和出版實踐,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最終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好,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滿足時代要求。

二是實踐教學不足。傳統編輯出版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新聞史、出版史、文化史等專業史學知識課程普遍開花,新聞理論、傳播理論、編輯理論、出版理論等課程依次鋪開,文學、語言學等基礎課程大一大二就進入教學序列。但是,作為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相關的出版實踐課程,緊跟時代潮流的媒介融合類課程普遍開設較少,訓練不足。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專業實踐經驗不足將對學生未來的求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是“雙能型”師資短缺。師資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良好發展的師資梯隊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最終要因素。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先進媒介技術已經在新聞出版實踐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但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設相關媒介技術課程依然挑戰不小,其中最重要的是即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又懂得相關媒介技術,熟悉相關出版實踐的“雙能型”師資的短缺。此外,受目前高校對教師準入資格限制以及外聘教師報酬水平的影響,具有一定從業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或因為學歷條件或因為報酬水平很難進入高校從事相關實踐教學。“雙能型”師資缺乏是影響編輯出版專業進行高水平實踐教學的關鍵因素[3]。

四是實驗室建設滯后。為保證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開展,應對媒介融合時代的人才需要,編輯出版專業在實踐教學設備方面即便是不能引領行業發展也要至少做到與行業發展銜接。然而由于新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行業設備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且相關實驗設備中的編輯、排版、印刷以及音視頻處理系統價格昂貴,地方高校辦學經費有限方面的原因,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相關的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實驗設備老舊、更新緩慢,相關新媒介技術難以進入實踐教學課堂。

一是更新理念,創新實踐。編輯出版學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科,我們需要緊跟時代,圍繞行業需求來辦學,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實踐教學。傳統的教師前面走,學生后面跟,一邊演示、一邊學習,老師布置任務,學生機械化完成的實踐教學方式早已難以激發學生熱情。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使學生由被迫機械完成任務向積極主動接受、探索實踐。

為增強學生實踐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安徽科技學院根據編輯出版專業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以工作室的形式建立多種實踐場所。根據專任教師專業特長結合業現有實驗設備,設立“星北世界”書裝工作室、鳳畫工作室、“人文安科”報紙編輯室、“安科微視”網絡電視臺、“時光流影”攝影工作室、“時代潮”微信公眾號、“鳳鳴安科”網絡電臺7個工作室,各個工作室由專任教師指導,工作室之間信息資源共享,各個平臺相互支持。學生可以依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加入其中一個或多個工作室,這種基于個人興趣愛好的工作室的形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索的主動性,目前7個工作室共吸收編輯出版專業各年級學生87人,吸收其他專業31人,其中書裝工作室和攝影工作室進駐學校創業科技園并實現盈利,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提升了綜合實踐能力,部分學生還能夠每月獲得300-500元不等的報酬。

二是建構體系,突出特色。編輯出版學作為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傳統的編輯出版專業以圖書、報紙編輯實踐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業界需求,為應對媒介融合帶來的挑戰,應當建構起與時代接軌,與業界同步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允許各個高校根據學校自身特點,辦出特色。在適當保留傳統書報刊編校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以業界需求為導向,適當增加多媒體開發與應用、攝影攝像、音、視頻編輯、數字出版、新媒體營銷等切合時代需求的課程,使得學生在未來工作中不僅能夠熟練從事傳統編輯出版業務,也能夠在融媒體環境中應對自如。

三是強化師資,更新設備。師資是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主要執行者,而實驗設備是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必要條件,此兩者是提高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不斷強化師資力量,緊跟行業前沿,及時更新設備,是未來編輯吃不安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安徽科技學院編輯出版學專業在“安徽省高校振興計劃”、“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等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通過不斷選送優秀青年教師赴相關高校及新聞出版企業進修、掛職等方式提升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并逐步將業內先進的實驗設備裝配到位。

四是拓寬路徑,校企合作。媒介融合時代編輯出版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將更加多元化,因此,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上,需要在維系好原有新聞出版印刷單位等實習實踐基地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學生實習實訓路徑,加強校企合作,逐步增加互聯網、廣告、公關、營銷、影音類企業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蔡雯.新聞傳播的變化融合了什么[J].中國記者,2005(9).

篇3

>> 反思編輯出版學:歷史、學理與現實 編輯出版學:“輯”各家之長 編輯創新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協同創新 培養編輯出版學專業應用性復合型人才 宏觀編輯出版 編輯出版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研究與構建 探究編輯出版創新與信息通信技術的關系 編輯出版學:高級的文字“搬運工” 編輯出版學專業:博雜多能 兼備專長 馬列文獻信息編輯出版60年 新媒介環境下的編輯出版創新 2003―2011年我國編輯出版學相關期刊高被引論文分析 高校編輯出版專業改革發展探索 宏觀編輯出版(1) 編輯出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服務意識與魯迅的編輯出版實踐 數字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學的教育改革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編輯出版類刊物的生存與發展 如何實現數字出版和編輯出版的數字化發展 數字出版技術與編輯出版工作的數字化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邵益文.編輯學研究評述[J].出版科學,2002(S1):12-17.

[4]李建偉,董彥君,李天姣.社會化媒體編輯力初探——以新浪微博為例[J].中國編輯,2012(3):30-34.

[5]和.全媒體時代的出版“編輯力”探析[J].中國編輯,2012(3):24-29.

[6]鄭爽,劉逸.“編輯力”——從中國近現代出版人的理念和實踐談起[J].現代出版,2012(1):48-51.

[7]沈瑞.也談“編輯力”[J].編輯學刊,2012(6):102-104.

[8]張靜影.說說編輯力[J].編輯學刊,2012(4):88-89.

[9]王振鐸,高峻.編輯創新:出版傳播的核心競爭力[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122-128.

[10]范軍.大學出版與學術創新[J].現代出版,2012(1):11-15.

[11]姬建敏.當今編輯規范的建設與創新芻議[J].中國出版,2012(14):63-65.

[12]陳小平,徐晶.現代編輯與創新[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5):161-162.

[13]李林容.淺析網絡編輯的媒介素養[J].出版發行研究,2012(10):44-46.

[14]徐明霞.期刊編輯應加強的五個職業素養[J].編輯之友,2012(5):78-79.

[15]王承志.做一個虔誠的編輯——論雜志人的綜合素養[J].編輯學刊,2012(2):53-56.

[16]周家華.論黨史編輯的基本素質[J].編輯之友,2012(7):81-82.

[17]張苗,李曉洵.融媒時代報紙編輯工作呈現的新特點及應對策略[J].東南傳播,2012(7):98-100.

[18]張誠,張睛睛.淺談語音識別技術對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現代化的作用[J].中國編輯,2012(5):39-42.

[19]彭曉玲.新媒體環境下報紙編輯工作的特點[J].今日科苑,2012(10):89-90.

[20]辛督強.完善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三點建議[J].編輯之友,2012(3):78-79.

[21]楊栓保.學術編輯工作動力及其強化[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2(3):90-94.

[22]巢乃鵬.淺談不同出版業態中的編輯主體、客體及其關系[J].中國編輯,2012(4):21-23,42.

[23]蘭桂杰.論編輯主體的現代化[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4):84-86.

[24]王振鐸.中國特色編輯出版學學科體系的建構——讀劉杲同志的四部文集[J].出版科學,2012(1):5-11.

[25]錢俊龍,丁玉薇.網絡(科技)期刊編輯學學科建設探討——從純網期刊的構建模式研究引出的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4):556-560.

[26]林新華.媒介融合背景下編輯出版學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62-66.

[27]丁鋒,米瑪扎西.新形勢下編輯出版教育再探討[J].中國出版,2012(12):48-50.

[28]王鵬飛.媒介意識:編輯出版教育的核心競爭力[J].編輯之友,2012(4):11-13.

[29]宋艷麗.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院校編輯出版學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探討[J].編輯之友,2012(11):76-77.

[30]宋艷麗.數字時代地方院校復合型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出版科學,2012(6):62-65.

[31]周國慶.劉杲編輯思想論要[J].中國編輯,2012(1):32-41.

[32]賀圣遂.為出版靈魂的閃光奉獻智慧——簡論劉杲先生的編輯出版觀[J].中國編輯,2012(1):29-31.

[33]于翠玲.劉杲編輯史研究思想述評[J].中國編輯,2012(1):42-46.

[34]郭德征.劉杲關于編輯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編輯最高追求的論述與研究[J].中國出版,2012(5):51-53.

篇4

【摘 要】本文以國內已經設立數字出版專業的六所高校為例,對比傳統出版環境和數字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差異化,探究如何更加科學合理的培養數字出版環境下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也為其他高校開設數字出版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提供參考,從而推動我國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進入新的階段。

關鍵詞 數字出版 出版教育 復合型人才

出版專業教育從產生至今已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風雨洗禮,在數字技術產生和迅速發展的九年時間里,如何應對和適應數字技術的沖擊改革教育體系是出版從業者和研究者十分關注的問題。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公布的《全國高校出版專業建設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有80余所高校開設了編輯出版專業,北京印刷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6所高校開設數字出版專業。

近年來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引起行業巨變,傳統出版環境下培養出的編輯出版人才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如何根據行業和技術發展對人才的現實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體系設計與改革,是編輯出版業界和教育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國內已經設立數字出版專業的六所高校為例,探究如何更加科學合理的培養數字出版環境下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也為其他高校開設數字出版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提供參考,從而推動我國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進入新的階段。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化

1978 年北京印刷學院成立,標志著我國出版學高等教育的開端。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傳統出版專業教育已經初具規模,為編輯出版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推動了編輯出版的快速成長和發展。“數字出版”于2005年“首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公眾視野,經歷了九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從幼稚期步入成長期,更新高校編輯出版專業教育體系是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的應有之意。

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的“編輯出版學”的培養目標是符合出版物編印發一體化的寬口徑要求,注重培養系統掌握編輯出版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具備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精神,能從事編輯、出版、發行業務與管理工作以及教學與科研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了跟上時展的潮流,傳統的編輯出版教育環境下,許多相關院系增設了與數字出版相關的課程,但傳統編輯出版教學的思維并未改變,培養出的編輯出版人才素質集中在編、印、發三環節能力的復合,對技術的要求較低,對營銷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較低。

數字環境下編輯出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是擁有人文素質和科學理性架構的知識體系、多媒體傳播技術和能力、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專業正是基于此種理念,著力培養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熟諳數字出版規律,能適應新技術新媒體發展和信息時代大眾文化傳播多元化趨勢,具有分析和解決數字出版運營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數字出版、媒體傳播、多媒體制作等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行業從事數字內容創意與表達、多媒體信息采集與編輯、跨媒體出版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武漢大學設立的數字出版專業,旨在培養擁有廣博的文化與科學知識,具備系統的編輯出版學理論素養與信息技術實踐技能,能在互聯網出版、數字內容生產發行與管理、新聞傳播、文化、教育等部門從事數字內容編輯、產品策劃、出版發行、營銷管理以及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老牌編輯出版高校設置數字出版專業與新興高校的數字出版專業的培養目標也存在著差異。北京印刷學院與武漢大學的數字出版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培養出版市場從傳統向數字出版轉變所需要的編輯出版人才。而上海理工大學與天津科技大學由于其自身辦學特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方式,其培養目標偏向于數字出版中的數字印刷人才。比如天津科技大學數字出版專業培養具備數字出版、多媒體制作和印刷復制技術知識,能在新聞出版、印刷包裝、廣告設計、網絡新媒體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工藝設計、生產實施、組織管理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管理人才。

二、培養模式的差異化

1、學科歸屬

傳統的編輯出版專業呈現出十分濃厚的掛靠色彩,各院校的編輯出版專業學科歸屬存在很大差異,大部分編輯出版專業屬于新聞出版院系,有些設在文學院、有些設在信息管理學院、有些設在公共管理學院、甚至有些設在藝術學院,因此各院校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數字出版專業在這一方面也并未改善,盡管學者和專家多次呼吁建立編輯出版學一級學科目錄,但是其中問題和阻力重重。六家設立數字出版的高校,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專業設在成立于2010年的新聞出版學院,武漢大學2012年成立的數字出版專業屬于信息管理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出版數字印刷專業屬于成立于2007年的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天津科技大學數字出版專業屬于成立于2004年的包裝與印刷工程學院,湘潭大學2013年由編輯出版專業更名數字出版專業屬于公共管理學院,中南大學2013年成立的數字出版專業屬于文學院,由此可見,脫胎于傳統出版高校的武漢大學、湘潭大學、中南大學仍然存在著學科歸屬不明確的問題。而上海理工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依托其理工科院校優勢,其數字出版專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其數字出版主要為數字印刷方向,所以其學科設置在印刷相關的院系。

2、課程體系

學科歸屬的不同決定了課程體系的差異,不管是傳統出版環境還是數字出版環境下,根據其不同院系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而設計的課程體系,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所在院系和學科的特點。潘文年教授在《我國編輯出版學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分析》中從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兩個方面對國內有代表性的10 所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國內很多高校的編輯出版學專業本科教育應用性和技術性等課程的開設數量不足,對圖書營銷、財務、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分析等應用性課程的重視不夠。其次,反映專業特色課程數量不足,“中國編輯史”、“編輯學概論”等概論式的課程“支撐”著整個課程體系,開設相近課程現象時有發生。最后,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數量開設不足。

對比傳統出版環境,在數字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的課程體系存在很大的差異。由于傳統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專業高校眾多,層次紛繁復雜,與傳統高校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相比,目前六所高校設置的數字出版專業課程設置有些摒棄了這些缺點,有些則仍然難以擺脫這種痼疾。一些數字出版專業的課程設置更加注重應用性和技術性,比如武漢大學和北京印刷學院的數字出版專業。武漢大學其數字出版專業主要課程除了一些基礎性課程之外,開設了媒介經營與管理、出版經濟學、書業營銷學、網絡編輯、網頁設計和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等。北京印刷學院作為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的老牌高校,其課程體系一直非常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應用性課程包括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編輯理論與實務、數字出版物設計與制作、數字出版技術、網站建設與管理、數字出版營銷。其次,數字出版環境下,有些理科高校依靠其技術背景和學科特色的數字出版專業,也因為其學科歸屬設立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比如上海理工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數字出版專業主要課程包括信息技術、電介質物理學、印刷色彩學、印刷工藝原理、印刷營銷等。天津科技大學其數字出版專業主要課程包括印刷色彩學、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數字出版技術、彩色桌面系統等。兩所高校的課程體系獨具特色,其獨特的課程體系也為社會輸送了獨具一格的復合型出版人才。

從六大高校的數字出版專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高校已經在探索數字出版人才的課程培養體系上,做出了很大的變革。如上海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都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培養的是數字時代的復合型出版人才。當然也有些高校仍然處在探索的初期,如湘潭大學和中南大學。湘潭大學其數字出版專業主要課程包括編輯學概論、傳播學概論、語言文字應用、文化產業概論、電子商務概論。其課程設置與傳統的編輯出版專業并沒有太多的不同,但其往數字出版方向邁開的探索難能可貴。

3、就業方向

傳統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復合型人才的就業方向主要為傳統的出版社、雜志社、報社的記者、編輯、編務、策劃、發行等專業人才,除此之外近年來民營出版公司和網絡公司的興起,傳統出版專業教育畢業生就業也拓展到這些領域。由于數字出版培養出的復合型人才不僅熟悉出版理論,加強了數字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能的教育,使得數字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復合型人才的就業方向得到了拓展。比如六大高校各自設置了自身的就業方向,上海理工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的數字出版偏向數字印刷,其就業方向主要為印刷公司和企業、數字印刷公司和企業、數據處理中心輸出部、文化傳播公司、按需出版企業、傳統媒體等。北京印刷學院就業方向主要為在數字出版、媒體傳播、多媒體制作等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行業從事數字內容創意與表達、多媒體信息采集與編輯、跨媒體出版運營管理。湘潭大學等老牌編輯出版專業教育高校的就業方向為書刊出版、新聞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編輯、出版、發行業務與管理工作以及教學與科研的編輯出版高級專門人才,能在互聯網上從事信息組織與,適應高新技術條件下、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編輯與的高層次人才。

4、師資力量

數字出版產業從產生到如今剛剛經歷九年的時間,而傳統出版專業教育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我國高校有六百多個編輯出版類專業教學點,在校生數十萬人,傳統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雖然無法和其他院系專業相媲美,也是相對充足的。而數字出版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能擁有數字出版從業經驗,同時接受過博士層次教育的教師人才非常稀缺,這無疑限制了數字出版的專業教育的發展和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

三、培養要求的差異化

傳統出版環境下其對編輯出版培養要求仍然是編印發層次上的復合,雖然增設了關于數字出版的教育,但通常做法是將數字出版的概念拆分,即開設電子出版、手機出版等課程,這種對于數字出版概念的割裂對于學生系統學習數字出版,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數字化思維的復合型出版人才是非常有害的。傳統出版環境下的數字出版教育尚未形成以數字出版學為中心,建立各級相關課程的體系,只是附屬于現有的編輯出版專業里,各大院校也是在摸索中前進。六大高校的數字出版專業的培養要求對于數字技術的要求更加具體而深入,對于“復合型”的要求也更加寬闊。武漢大學數字出版專業培養要求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和復合型的知識結構;較為系統地掌握出版學的基本理論、信息技術原理、信息處理方法;了解并掌握數字內容生產和管理技術,數字出版與數字發行相關技能;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系統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目前全國有80多所高校開設了本科層次編輯出版專業教育,有6所高校開設了本科層次數字出版專業教育,有100多所院校開設了數字出版專業方向的相關課程,形成了一定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規模。六大高校數字出版專業的建立,標志著我國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邁入了新的階段。數字出版專業的建立是技術發展和圖書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于數字出版專業教育的理論化和系統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不管是傳統出版教育中的數字出版教育,還是六大高校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在編輯出版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基于數字時代的現狀,不管是傳統出版環境還是數字出版環境,其對于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要求必須契合數字時代的特性和實際,其培養要求在其差異化的基礎上也有著一定的共性。通過以上對比,筆者認為兩者在編輯出版復合型人才培養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學科歸屬雜亂無章、尚未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師資力量不足。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完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

(1)根據學科歸屬實際,打造具有特色的數字出版專業教育。不管是傳統出版環境還是數字出版環境下,出版專業的學科歸屬一直沒有統一。學科歸屬問題一直是業界和學者專家們一直爭論的話題,在短時期內學科不可能統一的現實條件下,各高校應該認清學科歸屬問題,規避其風險,合理利用各個院校不同的學科背景,憑借不同的優勢資源,為數字出版專業教育引入不同的教學視角,培養出結構合理核心競爭力不同的數字出版復合型人才。上海理工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正是基于理工科在數字印刷技術上的優勢,培養出了新時期的數字印刷人才,為高校以后發展數字出版專業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2)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與傳統出版環境相比,數字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差異不僅表現在知識結構上,還體現在思維方式上,因此高校在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時,既要考慮知識結構的平衡和科學,也要注重創新型和數字化的思維方式的培養。除此之外,編輯出版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專業,還應該重視實踐和實習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大實踐課程的比重。

(3)根據專業實際,充實師資力量。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構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數字出版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數字出版出現的時間不久,既具有業界經驗和數字技術,又擁有教師資格的人才比較少,各高校應該根據專業實際,來充實師資力量。有些高校非博士及其以上學歷不收的情況,會將許多具有數字出版技能和經驗的人才拒之門外。各高校應該積極對傳統出版專業教育老師進行培訓使其盡快掌握數字化的技能和思維,從業界引進兼職教授課程是一個更能直接接觸數字出版市場前沿和需求的方式。

【基金項目:本文受到2013年安徽省級質量工程教學研究一般項目:《數字出版背景下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的創新研究》,項目號:2013jyxm031以及安徽大學2013年度質量工程重點項目:《數字出版背景下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的創新研究》,項目號:JYXM201309的資助】

參考文獻

①moe.edu.cn/publi-

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010/109699.html

②潘文年、張岑岑、丁林,《我國編輯出版學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分析》[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③陳丹、張志林,《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探索》[J].《科技與出版》,2010(8)

④施勇勤,《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培養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以上海理工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改革發展為例》[J].《中國編輯》,2010(6)

⑤叢挺、劉曉蘭、徐麗芳,《我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體系數字化演進探析》[Z].《中國出版年鑒》,2013

篇5

關鍵詞 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教育理念;辦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26-0066-03

當前,世界出版業正在步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出版,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出版、云出版等出版新業態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重頭戲,數字出版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教育一直在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在教學探索中勇于變革、不斷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同時也步入了某些誤區。

一、數字出版教育存在的誤區

(一)培養數字出版人才不等于培養書報刊數字出版人才

有些學者在言及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問題時,直接探討書報刊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將數字出版等同于書報刊數字出版,將數字出版人才等同于書報刊數字出版人才。按照數字出版的不同形態,數字出版人才可劃分為網絡游戲、動漫、數字報、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碼印刷等各行業的策劃編輯、技術應用與經營管理人才。按照產業鏈劃分,數字出版產業鏈的各環節也都需要專門人才來運作。處于數字出版產業鏈上游的內容提供商,包括出版社、報社、雜志社、音像出版公司、文學類網站、游戲開發商、手機內容和服務提供商等,需要大量數字出版策劃、創意、編輯人才。處于數字出版產業鏈中游的服務提供商和技術平臺運營商,包括電子書、互聯網期刊出版商、網站讀書、音樂頻道、搜索引擎等企業需要精通數字出版編輯和技術的人才。處于產業鏈下游的終端銷售商,包括在線銷售、分銷商、零售商等,需要擅長數字出版產品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的人才[1]。數字出版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高水平的數字出版人才,書報刊數字出版人才僅是數字出版人才的一部分。

(二)培養數字出版人才不等于培養數字出版全能人才

有學者認為,數字出版人才應該是具有跨學科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既熟悉傳統出版流程又懂數字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對信息產品的采寫、編評以及制作、出版均能勝任,還要對市場具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又能掌握、運用各種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國內許多高校針對業界對復合型人才的強烈渴求,積極行動,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材改革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調整,紛紛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復合型人才。此種愿望固然很好,但冷靜下來思考,這樣的目標恐難實現[2]。第一,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是通才、全才、雜家,培養這種人才,需要經過學校和社會工作長期的學習與實踐,在學校中培養并不現實。第二,術業有專攻,專業工作由專業人員完成,更符合社會分工細化的發展規律。市場細分意味著專業性,包括數字出版產業在內的社會各行業人才都應該發揮所長,各司其職。在具備特定專長的前提下,可以再去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如今一些高校基本把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方向分為三個模塊,即數字出版內容編創、技術應用與經營管理,采用“平臺+模塊”的人才培養方式[3]。分方向培養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既分培養方向,又強調培養既懂傳統出版,又掌握計算機、網絡、新媒體等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人才培養實踐中不難以實現的。

(三)培養數字出版人才不等于培養重技術、輕內容的數字出版人才

由于數字出版是出版和科技的融合,因而數字技術能力的培養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部分高校把關注的重點、人才培養重心都集中在數字技術方面。“數字”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新的傳播技術,包括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通信等數字技術,是出版的一種表現形式和傳播載體,是對傳統出版的再創造[4]。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播技術不斷更新,數字技術使出版的編碼形式和媒介形態發生了改變。出版的本質和核心在于傳播文化,為受眾提供優質的內容產品。技術只是出版的一種必備工具,無論數字出版如何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并不在于出版的傳播載體和方式是什么,而在于出版的精神內容。數字出版技術固然重要,但技術教育必須與出版內容教育緊密結合。業界過分強調了對技術方面的需求,部分高校對數字出版技術培養的重視也要高于對策劃、創意、編輯各傳統出版流程能力的培養。不能讓數字出版的技術教學沖淡傳統出版的文化基礎教學。重技術而輕內容,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深厚的文化底蘊、過硬的文字表達能力、優秀的策劃創意能力才是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的重點。

(四)培養數字出版人才不等于編輯出版學專業培養數字出版人才

部分高校在研究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問題時,直接探討傳統編輯出版學如何構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似乎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僅僅是編輯出版學專業的教育范疇。有學者在談到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問題時,列舉我國開設編輯出版學專業學校的數量,并指出這些院校在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哪些嘗試,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學者認為,編輯出版學教育是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的主力,甚至有學者在談到數字出版教育時,只談圖書的數字出版教育。事實上,這些研究和觀點都是片面的。大部分編輯出版學主要培養的是書報刊出版人才,而網絡游戲、動漫設計、網絡廣告、數字音樂等數字出版人才,均非編輯出版學專業所能培養。

二、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對策

(一)更新數字出版教育理念

大部分學者都秉承著大編輯、大文化、大出版的教育理念。實際上,培養精通技術和出版的復合型人才不符合社會分工細化的需求。應該遵從社會運行規律,尊重教育發展規律,轉變在本科階段培養數字出版復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建議在本科階段以培養數字出版專才為主。把數字出版人才種類進行細分,把數字出版人才能力進行細化,突出教學重點,避免泛泛地開設數字出版課程,應該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

(二)突出學校數字出版專業特色

由于數字出版人才種類較多,需要學習的課程,掌握的知識、技能均有所不同,任何一所學校都不要試圖培養全能型出版人才。各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發揮辦學優勢,找準定位,實行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各高校相關專業有著不同的學科背景、歷史傳統和擅長的專業領域,培養的數字出版人才應該有所區別,辦出與眾不同的特色,形成自身的專業品牌。

(三)跨院系共同培養數字出版人才

數字出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且學科跨度大的領域,數字出版業是需要多個行業共同運作的產業,因而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需要多個專業共同完成。學校的各院系各相關專業可以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數字出版教育模式。例如,計算機專業所在院系可以與編輯出版學所在院系聯合培養數字出版技術人才。這樣的人才以數字技術為專長,同時也了解一些出版知識,在出版業的就業競爭力就要明顯高于單純掌握數字技術的畢業生。再如,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可以修讀編輯出版學專業二學位,結合本專業特長,最終可成為數字出版營銷方面的專業人才。

(四)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字出版教育研究

近年來,關于數字出版教育的研究較多,但缺乏針對性。籠統地研究數字出版人才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能力、數字出版教師隊伍如何建設、數字出版實驗室如何建立等問題,實際意義不足。探討人才培養問題一定要具體。例如,數字出版的電子書創意人才和互聯網廣告創意人才,都屬于數字出版人才范疇,但其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不同。前者需要具備圖書編輯的相關知識和電子書軟件操作技能,而后者則須具備廣告創意思維和網絡廣告設計軟件操作技能,二者開設的課程、配備的實驗室與訓練內容也截然不同。籠統地把各種數字出版人才的能力、素質放在一起來研究,顯然是不合適的。

參考文獻:

[1]郝振省.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R].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2]吳鵬,程放.數字出版轉型期高校出版人才培養策略探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4(2):91-94.

[3]陳丹,張志林.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探索[J].科技與出版,2010(8):67-69.

[4]陳興昌.數字出版復合型人才培養芻議[J].出版發行研究,2011(9):20-22.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簡介:王歡(1980- ),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文化傳媒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2013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吉林省數字出版人才需求與高校應對策略研究》(編號:ZC131

05),主持人:王歡;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媒體時代數字出版教育發展研究》(編號:14CXW041),

主持人:楊明。

On Misuderstandings of Digital Publishing Education and Its Solving Strategies

WANG Huan

(Jilin Teacher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篇6

隨著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全面轉型,以數字化內容、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傳輸為主要特征的新興數字出版業正在成為朝陽產業。快速發展的數字出版產業帶來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需求。數字出版業要求從業者既懂出版又懂技術,對傳統的出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一批熟悉專業出版知識,并且掌握現代數字出版技術和善于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是我國出版界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武漢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作為該領域國內創辦最早的本科專業,在出版產業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譽,被譽為中國出版業的“黃埔軍校”。2006年,武漢大學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共建“武漢大學新聞出版總署高級出版人才培養基地”。2011年5月,學校正式申報新增“數字出版”本科專業。經過學校評審論證和北京專家論證會論證,由教育部批準設立。

在北京召開的武漢大學增設數字出版專業專家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在聽取了武漢大學的匯報后,對武漢大學新增數字出版本科專業的必要性、迫切性與建設方案進行了充分討論、論證,形成了如下一致意。

篇7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興事物越來越多,而且各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清晰,每個學科承擔的研究內容越來越專一,為了應對新興事物出現所帶來的對新型學科的需求以及減輕舊學科的壓力,編輯心理出版學應運而生。本文將從介紹編輯出版信息學以及其特點,高校老師教授編輯心理學所采取的方式,以及編輯出版心理學的應用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編輯出版心理學

編輯心理出版學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既結合了編輯學的特點,又涉及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但又和這兩門學科不同。編輯學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主要應用于現代出版事業。主要研究不同書籍,畫冊,報紙等出版物品以及其選題,寫作,審稿,美工,出版等。既屬于理論性學科又屬于應用型學科,編輯出版心理學繼承包含了它這兩個特點[1]。心理學大方向屬于理論性的學科,但近幾年也被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例如心理醫生。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人格,行為,社會關系,人際關系,情緒,認知等多個領域。現如今,社會的發展和信息的豐富快速溝通,使人們的認知越來越深化,同時伴隨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因此,人們已經更多地開始關注心理學,并在很多領域已經投入運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致來說,編輯心理出版學承接了編輯學的研究內容,但卻是以心理學為研究手段和途徑,研究對象也變為編輯以及和編輯相關人員的心理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描述心理現象,揭示心理規律,預測心理趨勢,調適心理導向等。網絡的興起對傳統的編輯行業提出了挑戰,人們為了方便更傾向于接受電子化的咨詢,如刷微博,看電子書等,當然還包括其他的視屏閱讀視聽閱讀等途徑。在這些新型方式發的壓力下,傳統編輯的焦慮感;作者寫作動機的改變,題材和表現方式的改變;以及讀者的興趣變化,還有一些其他的編輯人員所產生的心理問題,都是編輯心理出版學所研究的領域,和編輯學一樣,也是一門同屬于理論型和應用型的學科。

二.編輯心理學的基本特征

(一)交叉性

編輯心理學由于是一門交叉學科,所以具有交叉性。編輯學主要研究編輯的工作原理,工作規律,并指導編輯進行實踐。心理學則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等。由于人是主客觀辯證統一的存在,所以編輯學和心理學在客觀層面來說具有必然的聯系,編輯心理學算是心理學在現代編輯學里的發展,可以歸屬于應用心理學的分支之一。

(二)獨特性

編輯心理學雖然是對編輯學和心理學的繼承,但是這種交叉卻不是簡單物理方面的重合,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編輯學相比,編輯心理學主要強調的是和編輯有關的心理活動問題,比如編輯的智力問題[2]。而編輯學則更加突出編輯的能力問題,如知識基礎,政治素養等。其次和心理學相比,編輯心理學主要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對和編輯有關的心理問題做出研究,并預測其在以后的應用和發展問題。如揭示編輯在工作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并對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對以后的工作做出指導,使編輯事業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三)創造性

人都是主客觀辯證統一的存在,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就都具有再創造的能力。編輯心理學研究的主體是人,研究的客體是編輯和與編輯有關的人員,以及受眾,都是和人有關的活動,因此,編輯心理學在理論層面具有再創造的特點。實際應用中,編輯心理學對編輯在工作中的創造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三)探索性

編輯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剛剛興起,尚且還很稚嫩,理論體系,實踐經驗都還不完善,也沒有寶貴的歷史經驗流傳下來供以繼承,因此需要現在的人們不斷地進行摸索。可以借鑒其母體――編輯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參考國外的編輯心理學的研究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不遺余力,不辭辛苦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來使的編輯心理學這門學科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完善。

三.編輯出版心理學的教學技巧

(一)列框架,突出重點

編輯心理學大部分還是屬于理論型的學科,知識點廣泛,所以教學時如果沒有章法的進行,會很容易漏講或是重復講解。因此,列框架的方式可以完整的講知識點總結在一塊,教學的時候按照所列的框架,不僅可以解決漏講的情況,還是得條理清晰,學生更容易記筆記,這從側面來說,也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列框架不是讓老師在講解的時候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完全講解的時候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對困難的部分也要投入更多的時間。

(二)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也就是說要理論聯系實際。編輯心理學在教學上雖然理論性偏強,但在實際實踐中,有很好的應用性。而且,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的清楚,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0多研討交流

編輯心理學的新興特性要求老師們緊跟學科的發展,經由人們的不懈研究,學科的發展進步可能會日新月異,因此老師要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識量,多進行溝通和研討,緊跟學科發展的腳步。

篇8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03-02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出版業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工作對象更加豐富靈動,出版人的隊伍更加龐大復雜,也讓編輯出版的概念跳出傳統樊籬,張開雙臂擁抱新媒體。云南省地處邊疆,是少數民族文化特別繁榮發達的省份。云南省的第一個編輯出版專業創辦于昆明理工大學,至今已有十年的辦學歷史。隨著出版業數字化進程的深入,云南省對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也仍將繼續。

一 數字時代出版業的變革及人才標準

1.數字時代出版業的變革

第一,“編輯出版”的概念擴大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編輯出版指的是出版社編輯出版圖書,報刊社編輯出版報刊。就拿“出版”一詞來說,1985年《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這樣的:“把書刊、圖畫等編印出來。”而到了2005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出版”一詞的釋義擴充為:“把書刊、圖畫、音像制品等編印或制作出來,向公眾發行。”隨著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新媒體的不斷出現,“編輯出版”不僅指書、報、刊的編輯出版活動,也指電子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和網絡信息的編輯出版。

第二,編輯出版業中的信息傳播模式從起點到終點都在數字化。傳統出版業中,編輯出版人員提供什么樣的產品,讀者就接受什么樣的產品,是一個以信息制作方為主導的傳播模式,但隨著電子出版物與網絡出版物的交互性日益增強,網絡技術也讓讀者參與到選題策劃階段,讀者提前進入到信息傳播的流程,影響了信息的傳播過程。甚至讀者自己就站在信息的最前端,他們通過經營自己的空間及博客、微博、微信等成為編輯出版從業者,數字技術推動了多媒體的繁榮興盛。

第三,編輯出版業從內容生產到結構布局都呈現出媒介融合的趨勢。“媒介融合趨勢下,傳統媒介之間的界限逐步消失,數字化新媒介大量涌現,媒介生態發生巨變。”內容的融合體現為廣播、電視、網絡與書、報、刊的選題相互交叉,互相影響,網絡熱帖可以被作為暢銷書選題,暢銷書又會成為廣電產業的加工對象,結構布局的融合體現為:原來單一的大眾傳媒紛紛建設網站加強信息溝通與形象宣傳,而新興的媒體如手機媒體則會吸納眾多媒體于一身,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手機讀書報、手機看電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第四,編輯出版業的產品制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從前制作一本書的周期很長,要經歷策劃選題、組稿、審稿、校對、印刷、裝幀等一系列流程。數字化出版條件下,不僅每個環節借助數字技術提升了速度和質量,甚至有些流程也可以簡化。譬如,央視《今日說法》《百家講壇》系列叢書的出版,電視欄目制作流程中的選題策劃與字幕校對直接減輕了圖書制作流程中的工作量,名牌欄目的效應也減輕了圖書營銷過程中的許多負擔。再如,2012年9月,日本挑起“”問題事端,新華出版社在短短幾天內迅速選編各大報刊的深度報道,出版了《是中國的》一書,體現了數字時代圖書出版的高效率。

2.數字時代出版業的人才標準

首先,編輯出版人才應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和良好的職業修養。在數字時代,這一點尤其需要強調。數字時代,計劃經濟體制當中有針對性地向目標群體投放信息的模式已經改變,傳播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的種類、數量也與日俱增,出版從業者必須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具備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受人迷惑,才能在網絡輿論勢均力敵的時候不迷失方向。

其次,編輯出版人才應具有寬厚的文化知識基礎與跨媒體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媒介形式,面對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只有眼界寬、知識面廣,才能游刃有余地從中萃取出為我所用的材料,并進而梳理成另一種具有內在邏輯的文本樣式呈現給受眾。因此,數字時代的編輯出版人才必定是善于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并創新性整合信息的人。

最后,編輯出版人才還應具備專業的編輯出版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只有掌握堅實的編輯出版理論知識,才能化繁為簡,在變幻莫測的媒體世界把握到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律,只有掌握熟練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才能把理想的創意策劃落實成可以品味欣賞的成果。數字技術及軟件更新速度飛快,也要求編輯出版從業者有突出的自學能力,與時俱進。

20世紀90年代,云南省的出版業發展迅速,進入21世紀以后,云南省的電子音像出版、游戲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也有了長足進步。為滿足云南省編輯出版業迅速發展的需要,經國家教育部批準,云南省高校第一個編輯出版專業在昆明理工大學創辦,2002年招收了第一批學生。目前云南省開辦編輯出版專業已整整十年,開辦本專業的高校共三所,另外兩所分別是云南民族大學(2004年創辦本專業),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2012年創辦本專業,是云南第一家開辦本專業的獨立學院)。

云南省編輯出版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高校編輯出版人才培養與行業內人才培養缺乏聯系

人才培養應當有多種途徑,一種是在高校里通過有計劃的教學方案掌握相關技能,一種是在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年實踐出真知。這兩方面的人才培養應能相互補充,科班出身的人還需經歷行業的磨練才能真正在業務上揮灑自如,行業出身的人也需適時進入高校深造才能提升境界。但目前來看,高校培養出的編輯出版人才有一部分能到對應部門,通過實際工作提升業務水平,而業界人士想回爐深造卻難尋門徑。

2.教師與學生在編輯出版的實踐環節均顯薄弱

許多教師從研究生畢業開始就擔任教師,從畢業到就業都在學校,實踐經驗缺乏;入職后又忙于科研與教學,學校的嚴格管理也使教師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業界實戰。就學生而言,有一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當下是媒介融合的時代,也沒有意識到即使畢業后不去報社、雜志社、電視臺、網站等單位門就業,他們仍將不自覺地從事文化生產與傳播的“編輯出版”行為,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編輯出版的實踐訓練對他們以后的實際意義,所以重視度不夠,精力投入也就少。

3.專業建設中硬件設備的利用率不高

昆明理工大學于2003年就在當年的白龍校區建成了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和攝影攝像實驗室,但呈貢新校區建成后,學校的搬遷使這兩座實驗室并沒有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而新校區實驗室漫長的建設過程,使入駐呈貢的幾屆學生沒有機會享用實驗室的實訓環境。云南民族大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4.與其他省市相比,云南省高校的編輯出版人才培養還有兩個遺憾

一是著作、教材建設相對滯后,如北京大學、河南大學等陸續出版了學術專著與專業教材,而云南高校在這方面力量薄弱,在學術界的影響力也有待提升;二是人才培養層次不完善。如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不僅培養編輯出版的本科生,也培養碩士、博士,為國家的文化建設輸送高級人才,而云南不僅開辦的本科教學點有限,碩士、博士的學位點更是一個都沒有,這方面需有待突破。

數字時代,編輯出版業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對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針對云南省高校編輯出版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勇于探索,尋求解決之道。

第一,結合數字出版實際,敞開大門辦教育。在更為宏觀的“編輯出版”概念的指引下,技術教育和實踐教學應成為最重要的環節。敞開大門辦教育,就是要加強高校與業界的聯系,把編輯出版行業的專家請進來,讓他們走進課堂,現身說法,把最鮮活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另外,也要把學生帶出去,進入各家媒體,親自體驗文化產品制作的過程。與媒體的聯系方式可以多樣化,利用學校的校報、電臺、網站讓編輯出版專業的同學長期實踐的方法可行,暑期安排學生到校外的媒體短期集中實習的方法同樣可行。十年來,云南高校在這方面沒有停止過努力,今后要把這種“請進來”與“帶出去”做得更加扎實、持續。

第二,抓好寬口徑、有專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工作,要進一步完善課程結構,充分體現“大編輯”“大出版”的人才培養目標。2012年,昆明理工大學的新聞傳播系的編輯出版學、傳播學、廣告學實行大專業招生,也就是說學生入校不分專業,大二再依據興趣選報專業,這正是對文化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膽嘗試。在實踐教學中,要加大實驗設備的建設投入,加快建成與專業有關的非線性編輯實驗室、網絡編輯實驗室、演播室、攝影實驗室等,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條件,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第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出版業競爭日益激烈,培養高層次編輯出版人才也成為云南省亟待突破的難點。為適應我國出版事業發展對出版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出版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出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出版人才培養質量,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設置出版碩士專業學位(簡稱MP)。云南省應加大編輯出版專業培養力度,在完善本科教學的基礎上,逐步創立出版專業碩士、學術碩士和博士學位點。

綜上所述,數字技術的推廣,不僅改變著編輯出版業本身,也改變著編輯出版教育事業。云南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我們要響應數字時代的召喚,開創出一條適應云南省發展水平的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G].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G].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篇9

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網憑借其信息海量、傳播體系全球化、傳播空間開放性、廉價易得以及傳播形式跨媒體等特點成為當前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并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工作方式創新以及進行信息獲取的重要工具,同樣對期刊編輯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網絡時代,作為一個編輯,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這是我們必須探討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對網絡時代編輯的素質要求進行分析和探討。特對數字時代編輯出版人才的各種能力素質提出如下幾點建設意見。

數字時代是以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時代。數字時代給出版業發展營造了一個嶄新的空間,由此而對出版人的能力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

首先,文字信息處理的數字化與信息傳播的網絡化,使傳統的編輯出版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內容上看,多媒體的有效整合成為必然趨勢;從功能上看,已由單一傳播方式向雙向互動傳播轉變;從手段上看,數字化信息處理技術與網絡平臺的結合,不僅使出版業告別了鉛與火,甚至連紙張載體都變得不太重要了。如目前發達國家正積極推行的“按需印刷”,使整個出版運作能實現個性化定制、零庫存銷售,已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潛力。這些變化,對出版人員的編輯業務能力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數字時代的出版人員,除了要扎實掌握編輯業務基礎知識之外,還要具有在各種新型媒體出版中具體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在傳統的出版物生產流程中,編輯業務主要是紙質出版物內容的刪選把關。載體的單一性使得知識內容的篩選把關也相對較為簡單。數字化時代的出版往往涉及多種媒體的互動與觸合,一種知識內容可以產生多種形式的出版產品。這就使得編輯業務中不僅刪選把關的要求更為復雜,如出版主題內容的選擇要考慮適應多種媒體的要求等,而且要按各種媒體的特定要求運作,還要具有使各種載體出版產品熟練地進行轉換操作的能力。這對編輯出版人員的基本素質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強烈的市場意識與靈活多樣的選題策劃能力。對于中國的圖書市場來說,已經走過了圖書稀缺、信息饑渴、知識普及的時代,無論是科技圖書出版,還是大眾生活圖書出版,讀者對知識學習、文化消費的選擇,從形式、手段、數量、質量、細分需求上,都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面向未來,圖書選題策劃將是多樣化的,不但需要關注讀者需求多的大眾市場,還需要關注有特色的市場,能夠從原來認為是雞肋的小眾市場中,挖掘到有價值的選題。

綜觀未來,個性化出版將成為出版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出版專門為有特殊需要的讀者定制的圖書,將可能為出版單位帶來豐厚利潤。對于專業圖書的個性化出版來說,策劃編輯將需要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專業知識,更加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并以靈活多樣的策劃方式,組織多樣化的選題。歐美一些專業出版社,如Elsevier、Wiley,他們的專業圖書銷量并不大,但恰恰就是這些專業圖書,不但以高價、無退貨為出版社贏得豐厚利潤,同時還積累了將來數字化可重復應用的內容,并創立了自己在小眾專業圖書市場的領先品牌。例如,Wiley公司的高端金融類專業圖書,從專業工具應用、專業手冊、專業指南,到認證考試,無一不體現該出版社對小眾專業圖書品牌的著力塑造,一大批世界該專業的專家更是成Wiley的核心作者,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市場,對大眾圖書來說,個性化地域性出版也具有強大的市場魅力。例如,四川地震后出版的有關地震知識、地震中的自救方式等圖書,就可以滿足當時特殊人群的需要。在策劃這類圖書的過程中,更加需要策劃編輯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及選題策劃組織的高效執行力。

2 從數字化時代出版人才所需的業務能力素質

前面提到的數字化時代對出版人素質所提出的新要求,大體可歸結為三類:一是要求出版人必須具有新的編輯業務能力;二是要求出版人必須具有全方位的市場營銷能力;三是要求出版人必須具有較強的社交公關能力。無疑,這三種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數字時代出版人素質培養的重點內容。下面分別對這三個方面內容進行具體描述。

對數字時代出版人的新的編輯業務能力要求,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在工作內容上,二是在工作手段上。從工作內容上看。編輯業務由選題、組稿、審稿、加工、發稿、校對六大基本環節組成,與傳統的編輯業務能力相比,適應數字時代要求的新的編輯業務能力,主要體現在對選題與組稿這兩個環節能力要求的變化上。數字時代的出版物選題,由于多媒體互動的技術條件日益普及,所以任何依靠單一媒體的出版產品,其盈利的機會都要遠遜于能夠進行多媒體運作的產品,為此要求編輯出版人員在策劃出版項目運作時,必須考慮選題在多媒體上運作的可能性,要具有對選題進行綜合設計的能力。如策劃圖書選題時,要考慮將其轉化成光盤等封裝電子出版物以及Ebook等數字化網絡出版物,還可考慮制作成Mp4,以及利用電訊系統、通過手機接收閱覽的手機出版物。編輯人員要熟悉各類媒體的產品及其運作要求,具有在各種媒體上都能熟練操作選題的能力。數字時代的出版物組稿,由于稿件資源的分布面更廣更寬,作品數量大為增多,而質量則參差不齊,加上多種媒體的出版產品對稿件資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要求,為此要求編輯人員必須有很強的稿件資源控制能力。包括資源開發能力,即善于從海量的作品資源中選取有用的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將其轉化成受市場消費者歡迎的出版產品;資源質量把關能力,即能對作品質量進行準確鑒別,以確保擬開發成出版產品的資源質量;資源有效轉化能力,即能組織作者將書稿資源按照各類媒體的要求加工成可用的作品。從工作手段上看。數字時代的編輯業務操作,大都是通過計算機終端利用網絡進行的。編輯工作的方方面面,離不開對信息化技術、網絡平臺、多媒體轉換等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和依賴,為此要求編輯人員必須具有與此相關的能力。包括信息檢索能力,能熟練地利用各種搜索引擎查找到選題及編輯加工所需的資料;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利用計算機處理書稿,與作者聯系等對外交流;多媒體轉換能力,能將一種媒體的出版產品熟練地轉換成另一種媒體所需的文本格式,為另一種媒體的產品生產創造好條件。由此我們可以說,數字時代的編輯出版人員,應該成為知識內容產品數字化加工制作的專家。

2.2 全方位的市場營銷能力素質

數字化時代的出版單位,無論是出版社、期刊社、報社,還是數據庫或網絡平臺運營商、電信運營商等,都需面對由不同的消費者群體組成的多元化的出版市場。各類市場都有著不同的盈利模式,其運作程序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求編輯出版人員必須具有全方位的市場營銷能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市場預測能力、產品包裝設計能力、宣傳促銷能力。編輯出版人員的市場預測能力,即能通過對各種市場信息的整理分析,對自己主持運作的出版產品的市場表現作出相對準確的預先判斷。只有具備了此種能力,編輯出版人員才能對選題的形成做出較準確的經濟價值評估,才能根據市場需求對內容產品的呈現方式進行調整,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變化,掌握控制市場的主動權。編輯出版人員的產品包裝設計能力,即能通過對各種消費者特征與消費心理的調研把握,有針對性地對擬推出的出版產品進行裝幀設計,使其能更受消費者青睞。推向市場的出版產品,是一種整體產品,除了內容要有針對性之外,其外在包裝如文字的表達、插圖的繪制、封面的安排等,也要符合特定消費者群的審美要求,并要與產品內容緊密配合。所以,編輯出版人員的產品包裝設計能力,對于產品的市場行情有著重要的意義。編輯出版人員的宣傳促銷能力,即能夠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宣傳促銷方式與手段,準確地揭示出版產品的市場賣點,以促進出版產品市場銷售量的不斷增長,以及出版產品市場壽命的有效延長。實踐證明,編輯人員由于熟悉出版產品的內容,也對需要這些知識內容的消費者的分布有大致了解,所以他們參與宣傳促銷活動具有獨特的優勢,由此而對編輯出版人員宣傳促銷能力的要求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數字時代的編輯出版人員,應該成為精明的數字出版產品市場的營銷能手。

2.3 較強的社交公關能力素質

正如前面所說,數字時代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及信息傳輸速度的加快,使出版業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深入。每一個出版項目的運作,都與各個社會系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任何出版項目的成功運作,都離不開良好社會環境的支撐,離不開眾多社會系統的協作與支特。編輯出版人員具有較強的社交公關能力,就能為出版項目的運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也能爭取相關社會單位的順利合作,這就為出版項目的運作成功打下良好基礎。數字時代編輯出版人員所應具備的社交公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能按照出版選題規劃要求順利地尋找到相應的社會資源,并順利轉化為作品。包括通過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教等部門的廣泛聯系,收集選題內容信息;通過與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聯系,物色合適的作者等。

其次是能根據出版流程需要順利地尋找到最佳的社會合作單位,并順利開展合作。包括通過與各種印制單位的普遍聯系,挑選到最佳的產品印制合作廠家;通過與各種運輸單位的普遍聯系,挑選到合適的產品承運單位;通過與各種市場中間商的普遍聯系,尋找到最優的產品經銷商等。

再次是能按照產品上市的要求順利開拓出盡量多的社會需求,并轉變成特定出版物的市場消費。包括根據出版事業發展需要策劃設計各種社會公關戰略,根據出版市場開拓要求制定與執行各種社會公關策略,根據出版產品宣傳促銷需要組織和參與各種社會公關活動等。

由此我們可以說,數字時代的編輯出版人員,應該成為一名出色的社會活動家。我對大學實習實踐教學系統的完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如下建議:增加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中實習實踐課程的比重,使其中三分之二的課程都能安排實習實踐內容;精簡實習實踐課程中教師講授的內容,增加學生動手直接操作的時間;在幾門專業主干課程學完后,安排20天左右的階段實習;延長畢業實習時間,至少安排3個月左右時間進行畢業實習,且要加強組織,對社會實踐要有統一要求,要將其納入實踐教學的內容之一加以安排,包括占有一定學分等。

參考文獻:

[1] 余朝暉,佘斯勇.科技期刊編輯網絡應用能力的構成及培養策略[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篇10

政策篇:2008年高考招生新變化

從教育部近期的《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中了解到,今年高考招生在志愿填報、招生簡章上與去年相比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今年山東省高考仍于6月7日至9日舉行,錄取工作于7月上旬開始,其中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應在7月10日至15日之間開始,20日之前完成,全部(各批次)錄取工作應在8月20日之前結束。

分省分專業招生新增細則

各高校的統一考試錄取招生計劃均須經教育部匯總分送,由各省(區、市)負責向社會公布,未經教育部分送和有關省(區、市)公布的計劃一律不得安排招生。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方面,按照去年的規定,經教育部批準(或備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校,在國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規模內,可按要求編制本校的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今年在保留去年內容的基礎上新增了細則,即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須按有關計劃管理辦法編制、調整、執行招生來源計劃內容。

民辦本科高校等單獨填志愿

為提高考生志愿滿足率,努力降低新生報到流失率,教育部要求各地進一步改進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方式,科學、合理安排錄取批次,優化志愿設置和填報流程,加強考生志愿填報指導。鼓勵各省(區、市)采取平行志愿投檔,試行獨立學院及民辦本科高校、高職院校在其批次錄取開始前分別單獨填報志愿等辦法。

山東今年高考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

今年,山東省將在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仍只能填報一所學校。所謂“平行志愿”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學校,然后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改變過去志愿優先的錄取原則,這樣可以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據悉,去年山東省就已經實行了第二志愿的平行志愿,考生第二志愿可以填報6所學校,省招考院在投檔時就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錄取。

山東省屬院校新增92個本科專業今年開始招生

200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1711個本科專業和3個醫學類專科專業、2個公安類專科專業,可自2008年開始招生,其專業名稱、專業代碼、修業年限、學位授予門類等均以公布的內容為準。此次山東省屬院校本科招生新增專業涉及包括山東財政學院、山東師范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濟南大學等37所大學的92個專業。像山東農業大學的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青島農業大學的茶學、煙草專業,山東財政學院的信用管理專業,都是新增專業。與往年相比,省屬院校新開設的熱點專業大部分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屬于目前市場上緊缺人才的培養領域。

(編輯點評:隨著高考的臨近,國家教育部、各省市教育部門將出臺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和錄取辦法,考生在填報志愿前應認真研究有關招生的具體政策和規定,根據自己對高考成績的預測,結合自己的興趣,初步選出若干學校和專業進行重點考察,還要注意收集學校近年來在山東省的招生計劃、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以及今年的專業調整等情況,才能在填報志愿時做到心中有數。)

分析篇:志愿填報得失談

【案例1】王萌是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以她的分數“沖”一些國內名校有點冒險。眼瞅著班里不少學生都填報了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顧及面子問題,本來想報普通一本高校的她也打算搏一搏,一志愿報了清華大學的熱門專業。結果因實力不夠錯過了進名校的機會。“非名校不讀”的她不甘心進入普通高校的大門,無奈選擇了復讀。

【專家分析】填報志愿時,考生一定要拋棄面子觀念,量力而行。因為不管在什么學校,學生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層次差距。一定要想好不論進學校這個“大門”,還是進專業這個“小門”,只要符合自身情況和興趣愛好,都是可取的。另外,不要一味擠名校,擠熱門專業,可以采用反向思維,選擇學科建制偏少的“冷門”。因為在高分考生如林的“熱門”專業,競爭對手的實力都很強。而“冷門”專業報考人數較少,被錄取機會就大大增加。不少“冷門”專業專業性較強,對口單位相對固定,就業反而比較容易。

【案例2】來自陜西農村的大二男生李勇沒有想到,當初在填報志愿時,由于沒有詳細了解所報專業的情況,一時疏忽錯將“生物工程專業”報成“生物技術專業”,入學后才知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這兩個專業的名稱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有很大差別。生物技術專業主要研究的是理論,而生物工程專業,主要研究如何將理論轉化為技術并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前者強調動腦,后者更強調動手。生物技術專業屬于理學學科門類,畢業時獲得的是理學學位,而生物工程專業則是在工學學科門類下,畢業時獲得的是工學學位。已經在大學學習兩年的李勇,一直為自己出色的動手能力無法施展而感到惋惜。

【專家分析】同學們不要以專業名稱來主觀判斷專業的內涵。高校的每個專業,都有確定的科學內涵以及確定的應用領域,對于不同專業的內涵和應用領域,要借助有關專業資料詳細了解,切忌主觀決斷,失之毫厘就會謬以千里。

【案例3】曹新,某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他一直有到外企工作的意向,所以報考了商務英語專業,他認為商務英語專業既可以學好英語知識,也可以學好商務知識,有助于將來的發展。到大學快結束時,他才發現,由于該專業開設時間不長,這個專業還未形成體系,一切尚在摸索階段。在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中,很少有商務英語方面的課程,其設置的英語課程相對正宗的英語專業要遜色許多。大學四年他不僅沒有學到實用的商務知識,就連英語也因學校的課程設置而被耽誤。大學即將畢業,曹新掌握的商務知識少得可憐;英語水平界于非英語專業與英語專業之間,與外企需要的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差距較大。

【專家分析】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新增的學科門類很多。近年來,高校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推出新專業,考生在填志愿時應注意,某些專業冠以很好聽的名稱,目的是吸引考生的報考視線,而實質上有些新開設的專業師資力量、辦學條件捉襟見肘。考生在報考時要了解專業實質、所學內容以及該專業師資力量、是否設有碩士點等,避免貽誤自己的學業。

【案例4】李麗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她一心想學醫學專業。高考后,她將眼光瞄向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父親勸她說:“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在我們省招生指標太少,而你喜歡的臨床醫學專業,在全省僅招收一名考生,填了恐怕是兇多吉少,還是換一個院校吧。”而她卻堅持自己的意見。盡管她考出了641分的高分,但最終還是落榜了。

【專家分析】理想固然重要,但考生不能做理想的奴隸,在維護自己理想的同時,亦要兼顧自己的實力。否則,求學之路就會充滿坎坷。

(編輯點評:在志愿選擇上,有些考生不能科學評估自己的實力,受外在的信息誤導,對自己缺乏準確的定位,對所要選擇的專業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填報志愿上失利,最終不得不“高分低就”,或者“上線落榜”。其實填報志愿還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只有了解自己,了解學校,了解專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提高錄取的成功率。)

專業篇:“文理反串”對對碰

如今高校多為綜合性大學,理工類高校設有文史類專業,傳統的文史類高校也設有理工類專業。許多專業具有雙重功能,有時候涇渭分明,有時候又不分彼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文理兼收”。“文理兼收”專業既招收文科生,也招收理科生。

文科生可進“理科”大門

不少文科生比較喜歡偏理科一點的專業。實際上有一些專業,比如經濟信息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會計學等,看起來好像是理科專業,實際上是文理兼收專業,文科生也可以報考。

經濟信息管理 經濟信息管理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具備計算機科學技術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及經濟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工商企業從事信息收集、處理、應用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中高級復合型人才。

經濟信息管理專業學習的內容涵蓋計算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核心課程。計算機方面有計算機文化基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網絡、網頁設計、計算機維護等。管理學科方面有經濟學原理、概率統計、基礎會計、管理學、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財務會計等。大學英語、經濟應用數學、電子商務等。要報考這個專業,對同學們數學水平的要求較高,因此適合數學成績不錯的文科生選擇。

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招收對考生的數學成績要求較高。在開設的課程中,計量經濟學、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等都與數學息息相關。除此之外,還要學習國際外貿知識、國際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相關課程。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于文理兼收的專業。不同的院校培養和授課重點不盡相同: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財經類院校或專業院校如上海財經大學等,則更多地側重于外貿知識和有關技能的教學。

心理學 心理學的研究方向非常廣,從偏重于基礎性的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到偏重于應用性的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軍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就業方向相應地也很廣闊。同學們在報考心理學類專業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國內心理學專業比較好的以師范院校為主。現如今心理學已經不再是理科生的專利了,近幾年一些院校諸如首都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也開始文理兼收。由于學心理學要求掌握數學、物理、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所以文科考生應在高等數學、統計學等方面有一定基礎,這樣學習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個專業,其他專業像圖書檔案學類專業、農林經濟管理類專業都對文科生敞開大門,只要自己有興趣,同學們都可以大膽地去選擇。在錄取方面,為了吸引生源,有的理工類院校還為文科生報考提供優惠政策,在文理兼收專業中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文科生。應特別注意的是,理科底子比較好的文科生可以大膽地填報這些“理工類”專業;如果你對數學不感興趣,最好避而遠之。

理科生跨行優勢明顯

理科生報考文科類專業,通常會具有一定的優勢。理科生思維的活躍和對科研的嚴謹,使得他們可以在文科專業中游刃有余,管理類、政務類、新聞類專業是理科生比較中意的文理兼收專業。

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專業培養能夠在國家政府部門及企業單位從事信用政策的制定、資信調查、信用評級、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風險控制和在高等院校從事信用管理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信用管理專門人才。信用管理專業是我國短缺而急需的專業,本專業是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學科,是我國管理學類中的一個新專業。

伴隨我國信用管理體系和信用制度的建立和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目前,國內已經建立了一些諸如征信公司、信用評估機構等企業,但是多數企業都舉步維艱,沒有專業的信用人才是制約因素之一。據商務部統計,在今后5年內,我國將至少需要50萬名信用管理經理,200萬名信用管理人員,特別是國家勞動部最近公布了信用管理師這一新的職業類別,幾乎所有企業都將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部門。因此,該專業的人才需求缺口較大。

人力資源管理 有資料顯示,21世紀我國急需的人才有八類,人力資源管理位列其中。而相關權威部門對人才需求趨勢的調查也表明,近幾年來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持續、大幅度的增長中。

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專業課有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人員功能測評、工資理論等;基礎課包括財務管理、概率與數理統計、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會計學、計量經濟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金融學、經濟法、統計學原理、市場營銷學、微積分、現代西方經濟學、線性代數、運籌學、政治經濟學等。之所以要學習這么多與數學有關的課程,是因為這些數學課都是基礎,比如人員測評、工資的制訂都需要統計學、計量學等做基礎,而微積分、線性代數又是統計和計量的基礎。

編輯出版學 編輯出版學是研究國內外出版業的運行規律并指導刊物出版實踐發展的一門應用性學科。如果同學們希望在具備深厚的語言、文學、文化素養的同時,系統地學習編輯出版理論知識,擁有較強的編輯出版、文學創作、文化經營等能力,可以考慮將編輯出版學作為自己在大學階段深造的方向。編輯出版學特別強調實踐教學環節,一般會要求同學們到各大出版社或其他文化單位進行編輯業務實習、出版實習等。

編輯出版學專業的同學畢業后多為出版社、雜志社、報社的記者、編輯、編務、策劃、發行人員,有的到出版公司或網絡公司從事網絡編輯工作,就業領域比較廣泛。

談到就業前景,似乎文理兼收類專業優勢更為明顯些。同樣是英語專業,科技英語、醫藥英語、商務英語的畢業生容易就業;同樣是法學專業,工程經濟法畢業生很是搶手;新聞出版單位更愿意招收一些專業對口的理科畢業生。

(編輯點評:具有“文理”雙向學科背景的學生既有理科縝密的思維,又有文科的策劃統籌能力,滿足了用人單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格外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每年各高校公布的專業目錄上都有關于文理兼收的專業,考生可以按照個人志趣,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切忌盲目跟風或由父母包辦。)

建議篇:不可忽視的填報“技巧”

高考填報志愿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也有規律可循。只要按照自己實際情況,選對大學、選準專業,把握住志愿填報的每個機會,就可以給高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我們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

一、慎重填報第一志愿

近年來,重點大學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占被錄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占80%以上,絕大多數院校的生源從第一志愿考生中就基本錄滿。因此,考生一定要慎重填報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報好第一志愿的關鍵是給自己一個合理定位,還要研究所報院校的招生章程和錄取規則。在填好關鍵性的第一志愿后,不要放棄填報第二志愿的機會,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一般情況下,高考填報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遵循從高分院校到低分院校的填報原則比較穩妥。

二、選擇第二志愿院校要有保底志愿

由于高考錄取是一個很不確定的事情,它受眾多因素包括一些偶然因素綜合作用,其結果很難預見,所以,總會有一部分考生落到第二志愿。第二志愿應選擇那些地理位置偏僻、辦學實力不俗的院校,或是整體實力不太強,但某些專業很有特色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往年各年度都錄過第二志愿的院校。必須強調的是,第二志愿必須作為保底志愿,必須有100%的把握。

三、平行志愿填報要有梯度和排序

山東在第二志愿設置了多個平行志愿,填報平行志愿既要講究梯度也要注意搭配和排序。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是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投檔,即誰的分數高,在平行志愿投檔時就占有優勢。在第一志愿投檔結束后,首先將同一科類批次線上的“沒有錄取”的考生按高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檔,先投分數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排序在后的考生;對單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填報的平行志愿中的院校志愿順序,投檔到有計劃余額且排序相對在前的院校。

因此,填報平行志愿要注意幾個院校志愿之間應該有梯度,一般是參考院校調檔分數線從高到低排列;平行志愿的排序不能隨意,一般應將自己最想就讀的院校排在靠前的位置;同時,不能忽視考生對學校和專業的適宜性和興趣,不能單純為了保持志愿梯度,選擇自己完全不感興趣或者與自己的成績相去甚遠的院校和專業。

四、不可忽視調劑志愿

在考生的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欄后面都有“是否愿意服從調劑”一欄。在填報志愿時,“服從調劑” 是給自己增加最后的錄取機會,絕對不能忽視,特別是對競爭能力較差的考生而言更是如此,接受調劑,有時比第二、第三志愿錄取幾率還高。

由于有的考生會把志愿報得較高,或沒有處理好志愿之間的“梯度”關系,以致幾個并列的志愿相繼落空。考生如果確認“接受調劑”,則能增加被錄取的機會。該欄不填,將按不愿調劑對待。選擇調劑志愿院校時,同樣必須選擇那些往年錄取過調劑志愿錄取的院校。

五、了解報考專業所需相關科目成績

報考專業所需的基礎科目成績優秀,有利于所報專業的錄取。如無繪畫基礎者不能報城市規劃、工業造型設計專業;國際貿易要求英語口語、自身形象俱佳等;計算機專業要求“相關科目”數學、英語成績好,而新聞專業則對語文要求偏高等等。不具備相應的專業基礎或好的相關科目成績,不論總分多高,都不宜報考相關的院校和專業。報考專業所需的基礎科目成績優秀,有利于所報專業的錄取,反之,所報專業的錄取機會就會降低。各招生院校在歷年的招生錄取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專業,對高考相關科目成績可能會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也應該注意收集研究此類資料和信息。

六、掌握志愿填報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