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15:23: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邊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亞邊境金融合作研究
[提要]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大背景下,新疆提出建立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構想。本文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對新疆與中亞五國邊境金融合作進行淺析。通過新疆與中亞五國金融合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未來邊境金融合作的愿景。
關鍵詞:中國新疆;中亞五國;絲綢之路經濟帶;邊境金融合作
一、引言
我國與中亞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是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點推進的核心區域,我國與中亞國家在技術、貿易、金融合作領域具有良好的經濟互補性和發展前景。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往來逐漸密切,在我國的進出口中也占有很大比重,然而我國和中亞國家的金融合作仍處于初級階段。金融合作是在經濟合作基礎上形成的,又會極大地促進經濟合作,為經貿往來提供便利與支持。因此,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深化我國與中亞五國的邊境金融合作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我國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維護國家經濟、能源安全,實現向西開放的重要途徑。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不是一氣呵成的,要有步驟、有重點的進行。首先從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等方面下手。同時,要借助中國-亞歐博覽會金融發展與合作論壇的作用,推進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和區域性國際合作基金平臺的建設,以深化區域邊境金融合作,促進新疆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和核心區。
二、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一)理論基礎
邊境文化發展論文
一、引領邊境文化精神塑造
邊境文化精神是指邊境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維模式、倫理觀念、審美情趣、行為準則等文化傳統和文化共識。邊境文化包含邊疆民族文化、域外文化、遷徙文化、農牧文化、抗爭文化、宗教文化、神秘文化以及內地主流文化等多重文化因素,具有民族性、雜糅性、開放性、兼容性等特點。正是如此,邊境文化對自身文化價值、文化思想、文化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往往隨著邊疆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處于不斷的流變與發展之中,表現出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樣的文化思潮,多變的價值觀念,既有優雅的基因也有劣俗的土壤,既有先進的因素也有落后的影子,既有主導的內容也有干擾的雜音。然而,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要提升一種文化精神,必須堅持先進的文化方向,強化文化主流意識。當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覺、自信、自強發展的進程中,邊境文化必須理性凝縮邊境地區人民的社會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意義,廣泛凝聚邊境地區社會思想文化共識,剝離一切庸俗化、媚俗化、鄙俗化的文化思想,努力成為推動邊境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智力手段。因此,邊境文化必須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旗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雅的審美情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努力成為邊境地區興邊富民、崇德敬業的精神魂魄,成為邊境地區各民族充滿活力和自強不息的動力源泉。
二、引領邊境文化理論創新
要激發邊境地區文化創造活力,自覺地推動邊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要調動邊境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對邊境文化本質、文化內容、文化功能、文化生產等文化理論問題的研究,在邊境地區社會文化各層面中,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并在實踐中引領邊境文化理論創新發展。一般來說,文化活動中包含著價值活動,文化活動是價值觀念的表現形式,價值觀念是文化活動的核心內容,但是,價值都有其客觀的等級秩序,這種等級秩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核心價值觀念就是價值等級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因此,一方面要結合邊境文化特點,切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研究,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崇高性,進而通過平等、協商、對話的方式,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在邊境文化理論創新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要針對邊境文化的地位、作用、性質、內容等問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精神導向,努力創造一系列原創性的文化理論成果,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感召力與整合性。
三、引領邊境文化心理認同
邊境文化形成以后,在特定歷史時期內,會凝結成特定的文化模式,發展成獨特的文化傳統,而這種文化傳統又會影響人的心理活動。邊境文化心理主要是指邊境文化傳統中,邊境地區人民最普遍的自我意識或自我理解的心理狀態。心理認同是指認識與情感的一致,是認知與行為的統一,是把外在的思想觀念移入內心并積極外化為自覺行為的不斷強化的邏輯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判斷國家、社會、個人是非善惡的基本標準,是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的凝煉、提升和弘揚,在邊境地區思想文化發展中,均有深厚的思想積淀和理論基礎,但是,只有被邊境地區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認同,才能成為邊境地區人民群眾的價值引領和價值追求。邊境文化心理認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的一致,是提升邊境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前提和基礎,是促進邊境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在力量,因此,要善于利用邊境地區豐富的優秀思想文化資源,提高邊境地區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認同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邊境各族人民的喜好與風氣、民約與鄉規、崇尚與禁忌等風俗習慣之中,消除一部分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拒斥心理,為邊境各族人民深刻理解和真實認同,尋找到歷史與現實的堅實根基。在此基礎上,通過邊疆生產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具體行為,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引領邊境地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中越邊境貿易分析論文
1基于比較優勢論的分析
從比較優勢論可知,一國應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商品,從而使雙方都能從貿易的交換與分工中獲利。
雖然中越兩國的勞動力都比較充足,都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兩國在邊境貿易中所處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積極引進外資與技術,資本已有一定規模,加之對技術的吸收和再創新,在資本與技術方而,相對于越南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相反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工人工作條件、待遇的改善,中國勞動力的價格呈上升趨勢,因此,在勞動力的價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較優勢。
中越兩國進出口產品種類豐富,越南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類:原料、燃料類;農產品類;水產品類;消費品類。中國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類:立式水泥廠、糖廠等成套設備;機械、運輸工具、醫療器械、計量器械、紡織機械、農業機械;原料、燃料;糧食、食品、水果類;日用消費品、藥品等。
正因為雙方的互惠互利貿易,使中越貿易額快速增長,前景可觀。
2基于要素稟賦論的分析
中俄邊境貿易調查與啟示
摘要: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促進了我國邊境地區的經濟貿易發展,中俄兩國作為鄰國有著悠久的邊境貿易歷史,隨著近年來兩國不斷密切深化的經濟貿易往來,社會對俄語貿易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因此,本文以對俄邊境貿易俄語人才為研究對象,對邊貿俄語人才市場的服務需求展開調查研究,并從中了解中俄邊境貿易俄語人才服務需求的現狀與問題,著重闡述黑龍江對俄邊境貿易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并提出改進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中俄邊貿;語言服務;語言經濟;服務需求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周邊國家貿易往來不斷深化,中俄兩國作為鄰國,其邊境貿易具有長達三百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中俄兩國關系的不斷推進以及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俄語人才在中俄邊貿發展中的作用日趨凸顯,俄語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俄貿易更快、更好地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俄語人才[1]。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在現代化科學技術和經濟貿易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俄語人才已經成為促進中俄邊境貿易發展的重要環節,同樣也是我國教育專家和學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對邊境貿易俄語人才市場服務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使俄語人才能夠更好地在雙邊貿易經濟活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中俄邊境貿易俄語人才服務需求調查
(一)調查設計與實施。為了對中俄邊境貿易俄語人才服務需求進行調查,本文對黑河口岸從事互市貿易的人員包括對俄貿易公司服務人員和管理者、微商個體、旅行社服務人員、黑河學院商務俄語專業大四實習的學生展開了問卷和訪談調查,從2017年9月至12月,共獲得55份有效答卷。調查問卷包括20道題目,以中俄邊境貿易俄語人才語言服務需求為主線,涉及俄語人才市場服務的貿易方式、需求類型、需求特征和人才獲取市場信息幾個方面的內容。(二)調查數據分析。通過對獲得的調查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研究,我們可以較為全面客觀地了解中俄邊境貿易俄語人才服務需求的現狀與問題。1.俄語人才市場服務的貿易種類對俄貿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四種方式,從相關人才,從俄語人才從事相關貿易方式的調查來看:從事一般貿易(40.6%)和邊境小額貿易(31.4%)俄語人才較多,其次是加工貿易(14.8%)和其他貿易(13.2%),由此可見,俄語人才在邊境一般貿易和小額貿易中發揮著較大的作用,這些貿易包括輕紡產品和農副產品的方方面面,同時也發現對俄貿易以中小型民營企業居多,這些企業通常規模較小、融資能力差、國際化運行程度較低,這對于俄語人才的長遠發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影響。2.俄語人才市場服務的需求類型從被調查的貿易企業和個體來看,對俄貿易市場對俄語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項目管理(12.7%)、市場業務銷售(41.8%)、電子商務(32.7%)三個方面,這表明貿易市場中現代電子商務應用是互聯網時代高科技普及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標志著國際貿易市場正在由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經營管理方式轉變。近年來,我國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迅速崛起,與其他電子商務產業相比較而言,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需要的人才是“俄語+計算機”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電子俄語商務人才的復合型知識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是一堆現有電子技術和商務俄語知識的隨意組合,這就要求俄語人才應該擁有足夠的商務俄語知識和嫻熟的商務基礎技術手段,能將商務俄語需求轉化為電子商務應用,并且熟知一些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商務運作方式和模式。3.俄語人才市場服務的需求特征俄語人才市場包括多種俄語相關的專業服務,從本次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從事俄語相關的服務需求特征包括:口譯需求(86%)以及文案需求(52%)是俄語人才市場的主體需求,其次是筆譯需求(39.5%)。由此可見,邊境貿易市場對俄語人才的需求以注重語言交際能力和實用能力為主要特征,這些職業能力體現了語言為行業企業服務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俄語人才在服務市場時需要與客戶談判溝通、電子交易信息處理、文案寫作、軟件本地化、網站語言服務等等。這也說明貿易市場的商務電子人才需求具有突出實務性特征,俄語人才要有適應能力融入電子商務實務環境,能夠熟練運用俄語操作和運作電子商務活動,這樣才能從商務實務中獲得語言的學習和進步。4.俄語人才獲取市場信息的方式在俄語人才市場,從俄語人才獲取信息參與邊境貿易活動的方式來看,俄語人才獲取信息主要來自人才招聘(46.7%)、學校或熟人推薦(39.5%),少數經過搜索引擎(13.8%)。統計數據表明,人才招聘是俄語人才進入市場參與貿易活動的主要方式,主要通過人才招聘市場供需洽談會和相關招聘網站所提供的崗位信息,俄語人才參與貿易活動多發生在新入職的畢業大學生群體,方式較為被動,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其次學校或熟人推薦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通過調查發現,推薦的方式主要發生在規模較小的,職位空缺較少的小型貿易公司或個體公司,這些公司通常與學校建立了一定的聯系、能夠通過親屬或熟人以最直接的方式尋找相關人才并選用,推薦的方式在自媒體發達的當今社會愈來愈顯示其簡單、快捷和目標性較強的特點;雖然主動搜索引擎這種方式對俄語貿易人才的參考較少,但是選擇這種方式的人才通常具有了一定的貿易經驗,對職位的要求有了較高的要求,能夠較為客觀地對自己和人才需求方做出評價和判斷,相對具有職業競爭力。(三)啟示分析。1.為對俄貿易培養“商務俄語+”復合型人才。隨著現代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俄邊境貿易要求貿易人員通過電子商務方式處理各種業務活動,諸如納稅、網上支付、購物,俄語商務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對貿易市場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他們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習慣。因此,商務俄語專業培養的是既具有扎實的商務俄語理論知識,又全面掌握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外語等知識的高級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的俄語商務人才培養模式要從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進行調整,俄語商務人才培養目標要突出多元化特征,培養的俄語人才要具有不同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課程設置上在除了開設俄語語言課程之外,還需要開設電子商務、計算機基礎、商務合同與談判、外貿業務實訓、經貿俄語等方面的課程,為培養俄語電子商務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2]。2.注重對俄語商務人才實踐技能的培養。俄語商務人才屬于技術技能型電子商務人才,這類人才的特點是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善于理解商務需求,精通現代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這就使得商務實踐技能成為俄語商務人才從事貿易活動的必備能力。俄語商務人才培養要在加強語言知識傳授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和商務技能的培養,也就是在貿易實務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專業綜合技能。這些實踐綜合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并不能在課堂和書本學習中獲得,而是需要大量的社會實習實訓活動[3]。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需要增加實踐環節與素質拓展創新實踐教學方面的課程比例,為社會培養具有自主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能夠勝任外事、經貿的應用型俄語翻譯人才,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邊境貿易地區的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服務。3.發揮龍江邊境地緣政治優勢,促進人才培養。黑龍江憑借與俄羅斯毗鄰的地緣優勢,是全國對俄經貿合作的重要大省,與此同時,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政策的實施,為中俄兩國全面開展經貿合作和構建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優惠的政策支持。黑龍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和自身優勢,發揮在邊境貿易俄語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各級教育部門要制定俄語人才培養的相關政策,通過在初高中就開設俄語課程加強人們對俄語的重視;而高校俄語專業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中俄兩國在各方面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展積極對俄語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調整,外貿俄語、旅游俄語和科技俄語人才的培養必須將相關專業知識和俄語實踐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還應加強對俄羅斯國情、政策、法律法規、貿易和風俗文化的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對俄經貿合作所需的復合型人才。4.順應貿易市場形勢要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高校教改也是人才市場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為了提高就業群體的創新創業能力,高校和社會應該協調起來,對各部門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有機整合,建立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共同營造全員互動的共贏局面。高校作為俄語貿易人才的培養基地,需要在充分調研俄語人才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整合專業知識教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要考慮將創新創業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為大學生就業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從而為提高其創業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提供保障。與此同時,為了向貿易人才市場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俄語人才培養部門應該做好社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創新創業的培訓,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和相應的技術支持幫助。
邊境文化長廊建設規劃
和龍市隔圖們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毗鄰,邊境線長達164.5公里,有兩個邊境鎮,有古城里、南坪兩個開放口岸。1993年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1994年全國邊境文化長廊建設現場會在和龍召開,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邊境文化長廊建設先進市。為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改革開放,推動邊境經濟快速高效發展的戰略部署,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我市的文化藝術事業,推動“兩個文明”及和諧社會建設,文秘部落根據文化部提出的建設全國“萬里邊境文化長廊”的戰略部署,結合和龍實際,現制定和龍市“圖們江邊境文化長廊”建設規劃如下:
一、總體構想
和龍市“圖們江千里邊境文化長廊”建設工程是全國萬里邊境文化長廊建設工程的組成部分。按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計劃形成一條以圖們江為中心,文化設施配套,文藝活動活躍,民族特色濃郁,社會效益突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文化長廊。
建設“圖們江千里邊境文化長廊”,一要實現城鎮文化網絡完善化和城鎮文化繁榮;二要提高各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凈化社會風氣和育人環境,改善社會治安和衛生面貌;三要優化投資環境、旅游環境,促進地區邊貿、外經貿和旅游業發展;四要發揮文化藝術寓教于樂、以文“化”人的積極作用,用高揚社會主義時代主旋律的文化精神產品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增強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和諧密切關系和整體向心力、凝聚力;五要使享譽世界的朝鮮族民俗文化,在小康進程中進一步發揚光大,并在溝通東北亞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規劃目標
根據現有基礎和經濟條件,和龍市“圖們江千里邊境文化長廊”建設擬計劃新建文化館、站(包括口岸綜合文化設施)3個,總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計劃新建圖書館1個,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新建博物館1個,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項目合計建筑面積8,200平方米,現已進入全市的重點規劃項目。并抓好18個邊境農村文化室的建設,開發民俗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圖們江風光旅游資源的特點,開辟文化長廊為經貿線、文化線、旅游線、友誼線。使“圖們江邊境文化長廊”點線相連、形成一個整體,步入規范化、整體化發展的新階段。
小議碳稅邊境調整的困境與發展
[摘要]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碳稅一直被認為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手段,然而單邊征收碳稅會導致“碳泄露”,并且損害國內競爭力。碳稅邊境調整制度被認為是目前解決競爭力喪失問題最有效的國際協調方法。但由于WTO規則與氣候變化多邊體制之間存在沖突,碳稅邊境調整在協調二氧化碳排放和貿易自由化方面存在種種困難。正因為如此,它才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畢竟碳稅邊境調整為各國提供了一個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可協商的機制,未來可能會被廣泛應用于碳稅的國際協調。
[關鍵詞]碳稅;邊境稅收調整;碳泄露
一、“碳泄露”和碳稅政策的有效性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碳稅一直被認為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經濟手段。碳稅就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目的,對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氣、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種稅。碳稅的實質就是為了維持全球氣候穩定這一公共產品,而對排放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的生產過程和消費征稅,使其負外部成本內部化。目前碳稅的實施局限在一國范圍內,然而氣候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其外部性是全球外部性,即一國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負的外部性是由其它國家承擔的。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征了碳稅,就可能造成世界上其他地區增加那些消耗礦物燃料的課稅產品的生產,從而可能導致國內生產的進口替代,結果將是世界其他地區的排放量增加,這就是所謂的“碳泄露”現象。造成碳泄露的原因是未征收碳稅國家的“搭便車”行為,這些國家都希望別國努力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而自己坐享其成。“碳泄露”不僅不能帶來全球環境效益,反而會使單邊征稅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蒙受經濟損失,因為開征碳稅將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如果該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將不具備成本優勢,競爭力下降,尤其是對于能源密集型產業,如鋼鐵、鋁業、化學、玻璃和造紙業來說,其結果往往是本國企業失去部分甚至全部國際市場份額,該市場份額轉而由未實施碳稅或碳稅稅率較低的外國企業占有。同時,國內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對開征碳稅的反應是減少產量供應或改變原材料結構,而那些能提供替代品或替代辦法(整理)的國內企業的產品需求可能會增加,或者國內供需之間的差距將由國外供應填補。碳稅對本國工業成本和競爭力的影響已經成為各國開征碳稅的絆腳石,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開征碳稅的建議都未能在立法機構通過。
二、削減碳稅對競爭力影響的制度安排
北歐國家是最早開征碳稅的國家,為了抵消碳稅的上述負面影響,保護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它們在進行碳稅制度設計時,通常采取兩種措施:一是政府對能源密集型部門給予稅收豁免,這種辦法目前在北歐開征碳稅國家中被普遍采納。譬如,在丹麥、瑞典和挪威實施的碳稅方案中,能源密集型部門獲得高額補貼或者稅收減免(導致實際稅負與名義稅負有巨大的差距)。然而,免稅削弱了這些部門的減排動力,從而影響了碳稅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有效性。因此,為了實現既定的減排目標,政府又必須對非豁免的部門制定更高的稅率,這使得減排成本增加。Bohringer和Rutherford研究發現,與稅收豁免相關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即使豁免的部門占經濟總量和碳排放量的份額都很小的情況下也是如此。一個可替代的選擇是對出口和能源密集型部門給予工資補貼,這樣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而且付出的成本要比免稅低。二是政府對能源密集型部門實行稅收返還政策,即政府通過減少其它稅收以及使用補貼支持環保的方式,將全部或部分的碳稅收入返還給企業。譬如,丹麥將來自工業的碳稅收入全部返還于工業,如將企業繳納的碳稅全部用于削減雇主的社會保障繳款和對節能投資項目進行補貼。稅收返還方式讓企業保留了減排的動力,無疑是優于免稅方式的,但這種方式仍可能是效率低下的,并且仍然會發生企業競爭力喪失的情況。
國內邊境旅游研究狀況及部署
一、引言
邊境旅游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通常是指經批準的旅行社組織和接待我國及毗鄰國家的公民、集體從指定的邊境口岸出入境,在雙方政府商定的區域和期限內進行的旅游活動。特殊的區位和氛圍,使邊境地區對旅游者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研究表明,邊境作為獨特的吸引物,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諸多優勢,不少邊境地區經濟欠發達,但是這些邊境地區往往是人們出國旅游最方便的地區,由于有距離近、交通方便,花費較少、語言方面的障礙少等特點,因此具有發展跨國旅游的優勢。隨著邊境口岸的開通,大批旅游者出入口岸地區觀光,使得這些地區的旅游業迅速升溫。我國陸地邊境東起遼寧省丹東市的鴨綠江口,西迤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的北部灣畔,總長度約2.2萬公里,沿著這條漫長的邊境線的另一側,是我國的14個陸地鄰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塔吉克斯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緬甸、老撾、越南,而我國擁有陸地邊界的省區則有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等9個。如此長的邊境上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為邊境上的省區開展邊境旅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邊境旅游的發展不僅對繁榮邊疆經濟、鞏固邊疆地區的穩定起著積極地作用,而且對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以及整個國家的對外開放、國際經貿合作的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邊境旅游的蓬勃發展,學術界對邊境旅游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為了更好地了解邊境旅游的研究現狀,本文對相關領域內的文章進行了梳理、評析和展望,以期能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二、文獻概況
筆者通過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輸入關鍵詞“邊境”+“旅游”,共搜索到相關文獻100篇(截至2011年9月26日),經過仔細地閱讀、歸納和整理,選取其中的71篇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資料。張國華,高東云(1994)發表的論文《關于發展思茅地區邊境旅游的思考》開啟了學者對邊境旅游的研究,其后幾乎每年都有關于邊境旅游的文章,且基本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但是其中做理論研究的文章數量較少,只有12篇,其余均為具體案例點的實證研究,涉及到我國擁有陸地邊界的全部9個省區,其中以廣西為案例點的文章數量最多,達到24篇,遙遙領先于排名第二的黑龍江的11篇,而甘肅和內蒙古都只有一篇論文涉及。
三、研究現狀分析
根據文獻分析,可以看出國內關于邊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4個領域:邊境旅游開發及發展策略、邊境旅游市場、邊境旅游產品和邊境旅游管理及規劃。
邊境旅游試驗區創新合作路徑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過深入了解防城港市旅游產業的現狀、資源狀況、資源類型等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并對由國務院2018年4月同意設立的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的未來發展和面向東盟國際旅游產業合作方面的創新途徑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謀劃國際間的開發與合作的發展戰略,并提出有效地對策與措施,不斷推動防城港市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邊境旅游;國際合作;旅游產業;創新途徑
一、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概述
廣西防城港市的邊境旅游試驗區毗鄰北部灣,與東盟國家越南海陸相連,有“金花茶之鄉”和“白鷺之鄉”等自然與人文勝地之稱,擁有東興口岸、浦寨口岸以及多個深水港碼頭,居住有京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可見,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獨特,具有較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因此,國務院在2018年4月批準同意設立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也是全國首批邊境旅游試驗區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探索旅游產業發展新機制;推進邊境旅游加快轉型升級;創新邊境旅游合作的新模式等多項舉措和任務。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的建立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區域優勢、資源特色等方面的優勢條件,進一步促進邊境的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產業發展,以旅游產業經濟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并由此面向國際拓展,邊境旅游試驗區的設立對我國旅游產業的改革與創新有著重要經濟意義和歷史意義。
二、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廣西防城港邊境試驗區位于廣西防城港市,正處于北部灣經濟區內,海洋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都相當豐富,目前已經開發有國家級、自治區級等多個名勝景區景點,建立多個五星級酒店以及各類品牌連鎖餐飲企業,目前已開通了中越客輪旅游航線—“海上胡志明小道”等。(一)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的旅游資源。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的旅游資源大致可分為三類:自然旅游資源、海洋旅游資源、人文資源等資源,具體如表1。截至目前,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已經可以滿足廣大游客觀賞、吃喝玩樂、跨境購物等需求。可見,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的建設已初成規模。按照防城港市政府旅游發展管理部門的“十三五”規劃,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繼續加大開發5A級景區的力度,爭取數量和質量同時攀升,確保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發展繼續邁上新的臺階。(二)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的旅游實況。根據近5年的數據分析,防城港邊境旅游實驗區的旅游人數呈穩步上升態勢。2012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19.4萬人次,2016年上升為1533.1萬人次,其中以國內游客為主,占比為全年游客的97.5%以上,其中海外游客占比相對較少,占比為2.5%左右。數據顯示,雖然游客人數逐漸增加,但是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仍需在多方面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完善、提升等,才能進一步吸引海外游客,提升國際知名度,推動邊境旅游試驗區的旅游產業穩步發展。(三)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面向東盟國際合作發展面臨的問題。1.國際合作的政策尚未完善。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是2018年4月由國務院批準建立的第一批邊境旅游試驗區,所以目前邊境試驗區注重試驗區內的旅游項目建設和開發,在橫向縱向與東盟國際旅游產業合作發展方面,一是政策措施尚未出臺有關的規范性的政策性文件;二是在景點景區、路線、服務方面尚未與東盟國家接軌;三是政府尚未設立試驗區為對外聯系的專門部門。2.試驗區的景點景區規劃不科學。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作為國家級的旅游試驗區,在空間布局、景點景區設置、交通路網、旅游路線、經濟圈形成、國際定位等方面,一是規劃不夠科學化和合理化;二是主題不夠突出,定位不明確;三是景區景點項目繁多服務混亂,有關部門監督不夠,沒有形成長期有效的監督機制。3.試驗區內的旅游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近年來,國家以及自治區層面對北部灣經濟區的投入雖然不斷加大,但從全國乃至國際層面來說,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仍然相對落后。防城港市作為邊境旅游試驗區的核心地區,其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可輕視。目前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及省際交通設施應該加快推進建設,大部分景區景點的設施設備使用已經超過規定年限,上檔次或者與國際接軌的酒店和飯店等城市旅游服務業相對普通。4.試驗區與東盟各國簽證入境政策不夠完善。試驗區與東盟各國在簽證手續、簽證認可、簽證辦理方面仍然沒有出臺科學合理的政策,如:“一日游”“三日游”“七日游”落地簽或雙邊互認和免簽等政策應該研究如何實施及推廣,現在還存在部分收費高以及整套程序煩瑣復雜等,這不利于邊境試驗區面向東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與創新,也不利于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與國際旅游產業創新合作的可持續發展。5.地區旅游安全問題存在隱患。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地處中越乃至東南亞各國的腹地,其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東盟國家多為宗教民族,宗教、民族、政黨等沖突、恐怖襲擊、邊界爭端等問題時常發生。而我國的西藏和新疆地區與宗教國家的部分恐怖分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的往來大部分會經過邊境試驗區,給邊境地區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和不穩定因素。所以,雙方應加強合作,建立聯防機制,消除一切不利因素,為試驗區與東盟國際旅游產業的創新合作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邊境少數民族地區食品安全監管思考
摘要:本文通過概括德宏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指出當前德宏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作者指出,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完善法律法規,更新監管理念等措施是提升德宏食品安全監管的科學性、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和根本措施。
關鍵詞:邊境;民族地區;食品;監管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代中國民生問題之一,它關系到每一個家庭和個體的舌尖上安全,也是最賦有挑戰性的當代社會治理問題。德宏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自然生態良好,少數民族跨境而居。食品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邊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安全,社會和諧穩定,其實際上也影響到德宏改革開放的戰略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德宏生態農業、旅游文化產業進一步拓展和升級,以及德宏面向東南亞、南亞食品貿易出口的消費安全、國際商譽和影響力。它是實現德宏邊疆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凸顯后發優勢的發展戰略。
一、德宏食品安全監管現狀
截止2015年6月30日,全州有食品生產經營餐飲單位16186個,其中:食品生產加工獲證企業19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96家、食品經營單位10623戶、餐飲服務單位5371戶。有農資經營戶1095戶、規模養殖場906個、畜禽定點屠宰場71個、動物產地檢疫報檢點53個、生鮮乳收購站5個、飼料生產加工獲證企業10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227萬畝、畜禽198萬頭;全州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場)707個。另外由于德宏州地處中緬邊境,503.8公里的邊境線和無天然屏障的邊境地理環境,多年來大量的境外食品出現在德宏各縣市的集市和商店里。這些食品除了邊貿政策下的大米、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外,還有大量的緬甸泰國生產的水果、糖果、海鮮等食品。2014年,僅通過德宏檢疫部門檢驗檢疫進口食品就達4547批次,69.66萬噸,貨值24054.5萬美元。
二、德宏食品安全監管存在問題
脫貧攻堅邊境扶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標
以“安民守邊、軍民固邊、邊貿興邊、睦鄰友邊”為切入點,堅持“一線守邊、二線固邊、三線服務”的總體思路,爭取優惠政策和項目資金、改善邊民住房條件,擴大邊民生產資料,提高邊民生活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邊民守邊積極性,構筑邊境安全屏障,保持邊境長期穩定。
邊境扶貧專項行動涉及邊民1340戶、4250人,邊民貧困戶132戶、411人。其中,塔克什肯鎮貧困戶76戶,219人,查干郭勒鄉貧困戶56戶,192人。邊境村7個,邊境貧困村4個,非貧困村3個。抵邊村3個:塔克什肯鎮薩爾布拉村、阿克哈仁村,查干郭勒鄉薩爾布拉村。
二、六大任務
1.解決邊民基本生產生活問題,逐步完善邊境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2.規劃建設一批外向型出口生產和加工基地,依托邊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發展邊境貿易及建設綜合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