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15:01: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健食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健食品話茯苓
最近,有親戚從北京來,送了我兩盒茯苓餅,這好像是老規矩了,數十年來凡是從北京米的人,沒有一個不送茯苓餅的。在明清兩代,它是欽定的貢品,難怪被北京人譽為“北京第一名點”。
自古以來,茯苓就被視作為防病抗衰老的滋補佳品。宋代蘇頌在《集仙方》中記載了許多茯苓食品。如茯苓膏,是將茯苓蒸熟后和以牛乳,再用微火煮成膏,是古代宮中的保健食品;茯苓酥是將蒸熟的茯苓碾為細末,浸于酒或蜜中,經月余上面有酥浮出,曬于后就成為味極甘美之點心,晚清慈禧太后最愛食之。
茯苓味甘性平,沒有異味,很適合制成保健食品,如果你到北京去,不妨到北海公園的“仿膳”餐館去嘗一嘗各式以茯苓為原料的“皇家點心”,雖然價格是貴了點。倘若有興趣也可在家中自己制作,這樣可嘗到價廉物美的茯苓點心,是一種可祛病延年的保健食品。
1、茯苓包子--取茯苓30克,面粉1000克,鮮豬肉200克加蔥作餡,按常規制作成包子。可治療脾胃虛弱,小便不利,痰飲咳喘。
2、茯苓餅--取茯苓粉、米粉各等份,加白糖和水調糊,煎成餅,每日6克。可治療心悸、失眠、食少、便稀。
3、茯苓糊--取茯苓10克,粉碎成細末,粳米50克淘洗凈后,置鍋中,加水適量煮成粥。可治療心悸失眠,小便不利,脾虛少食,咳嗽痰多。
保健食品功能檢驗制度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按照本辦法認定的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機構的任務是為保健食品審批服務,在衛生部批準的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類別和項目范圍內,按照《保健食品學評價程序和檢驗方法》,對保健食品進行功能學檢驗并出具報告。
第三條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機構及其開展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的類別和項目資格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認定。
第四條申請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機構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獲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的認證合格證書;
(二)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并以法人的名義出具功能學檢驗報告;
保健食品監管論文
1我國保健食品的現狀與問題
20世紀80年代我國保健食品行業開始興起,當時配套的專門針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法律法規還未出臺,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無異,并未被區別對待。直到1995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下稱《食品衛生法》),首次確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隨后,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出臺了《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之后的十多年里,衛生部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使中國的保健食品逐步走上了一條規范發展的道路。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并不能夠很好地規范保健食品行業,現階段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仍然很多問題,保健食品行業的亂象一直被詬病。
1.1企業“多、小、弱”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統計,截止2013年底,國內共有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616家。我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數量經歷了“兩增、一降”,20世紀初年保健食品行業在我國迅速發展,開始大約有3000多家生產企業;1995年至1997年國家對保健食品行業進行整頓,企業數量下降到1000多家;隨著《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出臺,保健食品行業逐漸步入正軌,同時由于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保健食品行業又迎來了發展機遇,企業數量又開始逐步增加。雖然我國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3年我國保健食品企業規模在5千萬元到5億元區間數量最多。相比國外發達國家的保健食品企業,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企業的規模小,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弱。目前,國際上保健食品主要有三代,我國的保健食主要集中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三代產品很少。研發能力弱、創新不足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
1.2產品同質化嚴重
從1996年到2014年底衛生部和CFDA批準的保健食品數量近15000個,其中國產保健食品14000多個,進口保健食品700多個。圖1為1996年至2014年國家批準的保健食品數量。從2007年之后,獲批的保健食品數量持續增加。圖2為我國保健食品功能分布情況,目前申報批準的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強免疫力、營養補充劑、輔助降血脂、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糖、通便這六大類,其中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約占20%,營養補充劑類約占15.5%,六大類保健食品占批準產品的60%以上。目前,我國擁有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場需求,但是市場上現有的保健食品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現有產品的功能過于集中,僅補鈣產品就有1400多種,產品同質化嚴重。
保健食品監管措施
摘要:對我國保健食品的現狀、保健食品監管的歷史沿革以及監管措施進行了說明,其中分別就我國保健食品市場定位不清、虛假宣傳、非法添加,保健食品監管三個階段的監管歷程以及監管措施等一整套監管制度體系進行了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現狀;歷史沿革;監管措施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對保健食品類產品開始實施管理,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增大,保健食品行業爆發式增長。據2014年不完全統計,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616家,從業人員600多萬人,產值超過3000億元[1-4]。
1國內保健食品現狀
1.1產品市場定位混淆不清。藥品、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在法律層面上的概念和界定是相對清晰的,但長期以來“食藥同源”的思想,以及如何辨別保健食品是“食”還是“藥”,仍然存在很大爭議[5]。造成這類爭議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原料使用方面,用于藥品、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原料在科學上無法完整地區分開,目前僅從監管的角度進行相對的劃分;二是在功能聲稱方面,按照我國的傳統理念,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與中藥材的“治未病”是同宗同源、難以完全區分,目前僅從監管的角度進行表述程度的限定;三是產品劑型方面,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常用劑型,如膠囊、片劑、口服液、沖劑等,目前這些劑型并未完全禁止普通食品使用[5]。1.2超批準內容虛假夸大宣傳。為追逐高額利潤,某些不法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采用非法傳銷、違規宣傳等不正當手段推銷產品,甚至是欺騙中老年病人等[5]。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常見的違規宣傳方式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保健食品超出批準內容虛假夸大宣傳。保健食品規定聲稱的特定保健功能主要有27項,并且在批準文件中對經注冊批準的保健食品的聲稱也做了明確的規定,但是某些不法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在推廣產品時,依然存在超出批準的內容虛假夸大產品功效的問題;二是普通食品宣稱有保健食品的功效,普通食品未經審批聲稱具有各種功效,甚至其功效超過保健食品功能,盡管我國規定禁止普通食品聲稱特定保健功能(即保健食品的27項特定保健功能),但未明確禁止普通食品聲稱有其他功效,普通食品未經審批聲稱在市場上以各種方式宣傳保健功效的情況十分普遍;三是其他類產品冒用“保健品”的名義宣稱保健功效。目前,一些保健用品、消毒產品等產品以“保健品”的名義宣稱其具有養生保健和預防功效,例如某些酒類產品標稱為“保健功效”,某些品種的餅干則宣稱有“養胃功效”[5]。1.3違法添加藥品或非食用物質。某些不法商家未按批準注冊的配方生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藥品,如在輔助降血糖產品中添加格列本脲,在增強免疫力產品中添加西地那非等;非保健食品違法添加藥品和使用僅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尤為惡劣[5]。社會反映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問題很大一部分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6]。這些未經安全性審評的產品打著保健食品的幌子,游離在法律監管之外,非法添加藥品和其他僅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的情況十分普遍。
2我國保健食品監管歷史沿革
保健食品廣告調研報告
當前,虛假違法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廣告層出不窮,已成為違法廣告的“重災區”。據統計,20**年4季度,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服務違法廣告數量占違法廣告總數的80%以上,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
一、虛假違法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廣告的表現形式及其危害性
(一)表現形式:有假借新聞報道的形式廣告,逃避廣告監管的;有在對疾病的成因、診斷、診療的廣告宣傳中,任意夸大其辭,無中生有,違反客觀規律宣傳療效,欺騙誤導廣大群眾的;有直接刊登未經有關部門審批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廣告的等等。
(二)危害性:1、誤導了消費者、患者,甚至直接損害消費者、患者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2、有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3、擾亂市場經濟秩序。
二、虛假違法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廣告泛濫的成因
(一)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廣告者缺乏遵紀守法意識,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甚至為牟取非法經濟利益,忽視社會效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保健食品整治總結
為加強保健食品經營監督管理,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保健食品行業健康發展。我所領導對當前保健食品市場存在主要問題,立即召開會議傳達了有關文件精神,成立了保健食品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并組織執法人員嚴厲查處夸大或虛假宣傳保健功能、違法宣傳療效的行為。
一、整治重點:
對各藥店、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經營的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夸大或虛假宣傳保健功能及療效,使用虛假標識,偽造和盜用批準文號以及普通食品宣傳保健
功能等違法行為。
整治內容:
1、加強對保健食品經營單位的檢查。重點檢查經銷保健食品的藥店、計生服務
減肥保健食品配方論文
摘要:減肥保健食品在各種減肥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產品的機理與配方密不可分,故二者合一撰寫。本文就減肥保健食品的機理與配方作一概述。
減肥涉及面廣,產品品種繁多,理論尚不成熟,本文第一部分就制作減肥食品中的基本原理及所涉及的中醫及食療減肥、膳食纖維減肥及脂肪燃燒(自身氧化)生物化學酶轉化等的機理和觀點作一說明。
眾所周知:減肥保健食品有特色才有市場、有效果才有效益。因此科學合理地進行產品組方設計并闡明其機理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第二部分重點就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產品以及合成品的組方原則對原料的要求和有關法規作了說明,并分類和舉例說明其原理和配方與功效之間的關系。
減肥保健食品發展日新月異,作者最后就當前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發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減肥、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廣告信用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加強對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的監督管理,強化企業誠信守法意識,加快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根據《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國食藥監市〔20****〕625號),現就加快推進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對推進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認識
全面開展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建立廣告監管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踐科學監管理念的具體要求。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充分認識加快推進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針對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整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打擊違法不良信息行為為重點,加強組織領導,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落實。
二、完善廣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工作制度
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研究如何開展廣告企業信用信息的采集、檔案記錄、信息等工作;要在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開展對媒體廣告監測,查處消費者投訴舉報信件和有關省局移送的違法廣告案件的基礎上,完善轄區內廣告企業信用信息采集;要建立在轄區內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企業的信用檔案,及時將企業違法廣告的行為予以記錄;要定期對廣告企業的信用進行評定,建立違法廣告企業“黑名單制度”,探索加強對嚴重失信企業的監督管理措施。
全市保健食品督查指導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對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衛生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我市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二、工作重點
(一)根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查處“e脂果俏妹牌減肥膠囊”等違法產品的通知》(食藥監食稽函〔2012〕1號文件)、《關于核實查處保健食品專項監督抽驗第二批不符合規定產品的通知》(食藥監食稽函〔2012〕2號文件)和《關于查處<上海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虛假標示上海企業生產的保健食品的通知》〔2012〕3號文件的要求,各縣(市)區監管部門在專項檢查活動中應當重點檢查《通知》中涉及的多種不合格保健食品(文件復印件及產品匯總表附后),突出是對宣稱輔助降血糖、減肥、輔助降血脂、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等五大類的保健食品的監督檢查。
(二)以舉報投訴和新聞媒體曝光的經營企業和保健食品為線索,嚴肅查處以公益講座、免費體驗、學術交流、會展銷售等形式變相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
三、工作內容
加強保健食品廣告監測調研報告
筆者近日接到多起反映因聽信電視播放的保健食品廣告而把保健食品買來治療疾病的舉報,有的舉報人花費成百上千元,有的更是傾其所有,用盡大半生的積蓄去買所謂的“最新國藥”。“藥到病除”、“無效退款”等這些字眼對于長期患病、倍受煎熬、茫然無助的病人來說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無怪乎這么多人受騙上當。《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明確了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轄區內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情況負有監測責任。筆者結合基層開展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實踐,就如何有效加強保健食品廣告監測方面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當前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存在的問題
從保健食品廣告宣傳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冒充藥品,混亂概念。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生產及經營企業在宣傳上就有意回避這一點,廣告中不標明國家規定必須標明的忠告語“本品不能代替藥品”,而故意混淆概念,打擦邊球,“似食非食”,“似藥非藥”,通常采取暗示該產品或產品主要原料所具有的療效的辦法來暗示有治病作用,誤導消費者。
(二)功效不清,夸大宣傳。保健食品是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生產及經營企業在宣傳上通常不真實地、客觀地陳述功效,而是模糊保健食品的功效,或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功能明示或者暗示,隨意夸大功效,導致消費者誤認為保健食品可以起治療疾病的作用,或認為保健食品具有一定藥物功能,對疾病可以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三)虛假宣傳,誤導購買。保健食品生產及經營企業功效虛假宣傳較嚴重,廣告和宣傳書里充斥著眾多絕對化語言,如"最先進科學"、"最高技術"等專業用語,利用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醫生為產品的功效作證明和肯定,或者聲稱該產品被某學術機構、政府部門、醫療機構或醫生等推薦為康復保健的唯一或最佳產品等內容,惡意炒作,或者通過咨詢義診、健康講座、免費試用、上門推銷等各種方式深入農村、街道、社區,誘使消費者購買自己并不需要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