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管理條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8: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健食品管理條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健食品管理條例

篇1

保健食品經營管理條例最新版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保證保健食品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下稱(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第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以下簡稱衛生部)對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說明書實行審批制度。

第二章 保健食品的審批

第四條 保健食品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經必要的動物和/或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

(二)各種原料及其產品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三)配方的組成及用量必須具有科學依據,具有明確的功效成分。如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能成分,應確定與保健功能有關的主要原料名稱;

(四)標簽、說明書及廣告不得宣傳療效作用。

第五條 凡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須經衛生部審查確認。研制者應向所在地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初審同意后,報衛生部審批。衛生部對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發給《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批準文號為衛食健字第號。獲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食品準許使用衛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志(標志圖案見附件》。

第六條 申請《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必須提交下列資料:

(一)保健食品申請表;

(二)保健食品的配方、生產工藝及質量標準;

(一)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報告;

(四)保健功能評價報告;

(五)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單,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檢驗方法、穩定性試驗報告。因在現有技術條 件下,不能明確功效成分的,則須提交食品中與保健功能相關的主要原料名單;

(六)產品的樣品及其衛生學檢驗報告;

(七)標簽及說明書(送審樣);

(八)國內外有關資料;

(九)根據有關規定或產品特性應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七條 衛生部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分別成立評審委員會承擔技術評審工作,委員會應由食品衛生、營養、毒理、醫學及其它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成。

第八條 衛生部評審委員會每年舉行四次評審會,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召開。經初審合格的全部材料必須在每季度第一個月底前寄到衛生部。衛生部根據評審意見,在評審后的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衛生部評審委員會對申報的保健食品認為有必要復驗的,由衛生部指定的檢驗機構進行復驗。復驗費用由保健食品申請者承擔。

第九條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作者共同申請同一保健食品時,《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共同署名,但證書只發給所有合作者共同確定的負責者。申請者,除提交本辦法所列各項資料外,還應提交由所有合作者簽章的負責者推薦書。

第十條 《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持有者可憑此證書轉讓技術或與他方共同合作生產。轉讓時,應與受讓方共同向衛生部申領《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副本。申領時,應持《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并提供有效的技術轉讓合同書。《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副本發放給受讓方,受讓方無權再進行技術轉讓。

第十一條 已由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生產經營的藥品,不得申請《保健食品批準證書》。

第十二條 進口保健食品時,進口商或人必須向衛生部提出申請。申請時,除提供第六條 所需的材料外,還要提供出產國(地區)或國際組織的有關標準,以及生產、銷售國(地區)有關衛生機構出具的允許生產或銷售的證明。

第十三條 衛生部對審查合格的進口保健食品發放《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取得《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產品必須在包裝上標注批準文號和衛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志。

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憑《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進行檢驗,合格后放行。

第三章 保健食品的生產經營

第十四條 在生產保健食品前,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向所在地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并在申請者的衛生許可證上加注保健食品的許可項目后方可進行生產。

第十五條 申請生產保健食品時,必須提交下列資料:

(一)有直接管轄權的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有效食品生產經營衛生許可證;

(二)《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正本或副本;

(三)生產企業制訂的保健食品企業標準、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及制訂說明;

(四)技術轉讓或合作生產的,應提交與《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持有者簽定的技術轉讓或合作生產的有效合同書;

(五)生產條件、生產技術人員、質量保證體系的情況介紹;

(六)三批產品的質量與衛生檢驗報告。

第十六條 未經衛生部審查批準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義生產經營;未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的企業,不得生產保健食品。

第十七條 保健食品生產者必須按照批準的內容組織生產,不得改變產品的配主、生產工藝、企業產品質量標準以及產品名稱、標簽、說明書等。

第十八條 保健食品的生產過程、生產條件必須符合相應的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或其它有關衛生要求。選用的工藝應能保持產品的功效成分的穩定性。加工過程中功效成分不損失,不破壞,不轉化和不產生有害的中間體。

第十九條 應采用定型包裝。直接與保健食品接觸的包裝材料或容器必須符合有關衛生標準或衛生要求。包裝材料或容器及其包裝方式應有利于保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穩定。

第二十條 保健食品經營者采購保健食品時,必須索取衛生部發放的《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

采購進口保健食品應索取《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復印件及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的檢驗合格證。

第四章 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及廣告宣傳

第二十一條 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并標明下列內容:

(一)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群;

(二)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

(三)貯藏方法;

(四)功效成分的名稱及含量。因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成分的,則須標明與保健功能有關的原料名稱;

(五)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六)保健食品標志;

(七)有關標準或要求所規定的其它標簽內容。

第二十二條 保健食品的名稱應當準確、科學,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號及夸大容易誤解的名稱,不得使用產品中非主要功效成分的名稱。

第二十三條 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和廣告內容必須真實,符合其產品質理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傳。

第二十四條 嚴禁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的宣傳。

第二十五條 未經衛生部按本辦法審查批準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義進行宣傳。

第五章 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六條 根據《食品衛生法》以及衛生部有關規章和標準,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保健食品的監督、監測及管理。衛生部對已經批準生產的保健食品可以組織監督抽查,并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

第二十七條 衛生部可根據以下情況確定對已經批準的保健食品進行重新審查:

(一)科學發展后,對原來審批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有認識上的改變;

(二)產品的配方、生產工藝、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可能有改變的質疑;

(三)保健食品監督監測工作需要。

經審查不合格或不接受重新審查者,由衛生部撤銷其《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合格者,原證書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 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一般衛生監督管理,按照《食品衛生法》及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罰則

第二十九條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食品衛生法》第四十五條進行處罰。

(一)未經衛生部按本辦法審查批準,而以保健食品名義生產、經營的;

(二)未按保健食品批準進口,而以保健食品名義進行經營的;

(三)保健食品的名稱、標簽、說明書未按照核準內容使用的。

第三十條 保健食品廣告中宣傳療效或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宣傳的,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衛生部《食品廣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一條 違反《食品衛生法》或其它有關衛生要求的,依照相應規定進行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保健食品標準和功能評價方法由衛生部制訂并批準頒布。

第三十三條 保健食品的功能評價和檢測、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由衛生部認定的檢驗機構承擔。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衛生部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1996年6月1日起實施,其它衛生管理辦法與本辦法不一致,以本辦法為準。

保健食品產品分類1.多醣類:如膳食纖維、香菇多醣等;

2.功能性甜味料(劑):如單糖、低聚糖、多元醇糖等;

3.功能性油脂(脂肪酸)類:如多不飽和脂肪酸、磷酯、膽堿等;

4.自由基清除劑類: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光甘酞過氧化酶等;

5.維生素類: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

6肽與蛋白質類:如谷光甘肽、免疫球蛋白等;

7.活性菌類:如聚乳酸菌、雙岐桿菌等;

篇2

關鍵詞:保健行業;市場消費;營銷模式

一、國內外保健品市場發展情況

保健行業是指事前對人群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讓他們更健康、健美,并延緩老化現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產業。保健行業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市場增長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過食品預防疾病、調節人體功能,可以減少社會巨大的醫藥費用,是利國利民的有效辦法。

在全世界范圍內,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個食品銷售的5,達上千億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當速度增長。其中,近20年來,美國的保健品銷售額增長了36倍,目前年銷售額達750億美元,占食品銷售額的1/3;日本增長了32倍,近兩年的保健品銷售額為15000億日元,年產保健品3000多種;歐共體各國的保健品銷售額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長。

我國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養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藥補不如食補”。作為一個亟須培育的行業,保健品市場的需求潛力之大實在誘人。

中國保健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表明,國內整體的保健品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年均增長率在15-30,遠遠高出發達國家平均13的增長率。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保健品生產企業就多達3000多家,品種4000多個,年銷售額一度突破300億大關。

但受保健品市場混亂的秩序影響,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漸下降,1999年國家開始出臺各項政策整頓市場,從2001開始保健品市場呈現下滑趨勢,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響,公眾對保健的重視空前提高。

惠聰集團的保健品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到2004年全國保健品的市場容量恢復到了400億左右的規模。近幾年市場上新興產品不斷涌現,豐富了保健品市場,一大批品種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目前我國保健品年消費支出已突破500億元,成為新世紀我國工業的新興增長點之一。可見,我國保健品市場潛力是巨大的,預計2010年將達1000億元。

隨著城鄉居民的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也隨著保健品市場規范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外國保健品大舉進軍我國,保健品必將成為不可逆轉的健康消費新潮流。

二、國家對保健品市場的產業政策發展

我國保健品行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業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由于保健品行業的高額利潤和相對較低的政策壁壘與技術壁壘、涌現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產企業。

為了規范保健品市場,1996年以后,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保健品行業的制度規定。當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衛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該辦法對保健食品的審批、生產經營、標簽、說明書及廣告宣傳、監管等各方面進行了規范。

《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出臺,再加上20世紀90年代后幾年的清理整頓,使保健產品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管理,有了規范的標準,并迎來了行業的新發展。近幾年市場上新興產品不斷涌現,豐富了保健品市場,一大批品種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是,保健品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說保健行業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詞的廣告等現象非常普遍。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臺了《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該辦法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嚴格保證保健食品的質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詳細科研報告,將不能被最終審批,同時生產時必須符合GMP(產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標準。這將迫使生產企業下血本在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技術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還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冊終身制,開始實行五年一審批的動態管理,這不僅將提高新進者的門檻,還將改變目前“只進不出”的局面,對現有批號產品加強審核。

為了對廣告中虛假宣傳的保健食品進行打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時還出臺《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要求保健食品廣告在之前必須通過審查。該規定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查保健食品廣告的工作程序和對廣告內容進行技術審查的條件做出了明確規定,制定了完善統一的審查標準。這份法規規定,今后保健食品廣告中有關保健功能的內容宣傳再也不得任意擴大范圍,不能含有不科學地表示功能的斷言或者保證,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眾難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專業術語,將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作為目前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最全面的規定,將保健食品廣告審查納入了國家行政審批范圍,加強了對保健食品廣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廣告的逐步規范和完善。

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直銷方式也逐漸收到一些保健品生產企業的青睞,按我國入世承諾,我國應在入世三周年時開放直銷領域,因此,國務院于2005年9月頒布了《直銷管理條例》。直銷管理條例公布后,首先規范了市場秩序,保護了正規企業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純的企業,為保健品直銷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從此直銷有規可循,也維護和保障了消費者和直銷從業人員的利益。”《直銷管理條例》開始實施,標志著保健食品市場監管日趨成熟。

《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和《直銷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的相繼出臺,使得我國保健品法規得以完善,市場也逐漸趨于規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產業正在穩健地形成,我國保健品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

三、我國保健品市場消費對象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和保健意識日趨加強,對保健品需求持續增強,我國保健品市場發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費區域已由城市擴大到廣闊的農村,保健品的消費對象也由過去的老年、兒童及患病后康復為主,擴大到婦女、中年和少年。具體來說,保健品的消費對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對于保健的需求尤為突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世界5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松等疾病比較常見。隨著“老年化社會”的到來,也隨著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對保健品的消費需求也會逐步增加并且,“銀發族”對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購買力非常強。

(二)中年人

中年人處于家庭、事業雙重壓力下。近年來,由于飲食過度和過量的脂肪攝入,肥胖癥、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及癌癥等慢性病在中年人群中逐年上升,有利于預防和改善這些疾病的功能性營養食品受到了中年消費者的歡迎。另外,近年來,美容保健、滋陰壯陽類保健品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已成為拉動保健品成長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中年人保健品市場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三)少年兒童

據統計,我國85萬所中、小學校中的1.76億在校學生中,其蛋白質、鈣、鋅、維生素A、維生素B的攝取普遍不足,缺鐵性貧血比例高達30-40。另外,少年兒童對健腦益智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另一類不可忽視的保健品是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補充元素。

四、我國保健品市場的發展特點

目前我國生產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屬于第一代、第二代產品,且產品功能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減肥美容、免疫調節、抗疲勞、調節血脂、改善骨質疏松、改善胃腸道功能、延緩衰老、營養補劑(補充維生素)等功能板塊上。在衛生部準予申報的22項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調節、調節血脂和抗疲勞3項功能的產品占全部產品的2/3。由產品功能分布可見我國保健品行業的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現象屢有發生。而從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純天然、綠色環保型保健品具有更大市場空間,將成為未來保健品消費的主流。據預測,未來中國市場保健品的發展,產品功能將逐步分散,產品結構趨向合理。具體來講,我國保健品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目前保健品企業二元化結構明顯

目前,我國共有保健品企業3000多家,年產值500多億元。其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占1.45,投資總額在5000萬元-1億元的中型企業占38,投資不足10萬元的作坊式企業占12.5。這表明,我國保健品生產企業中,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成規模的企業仍舊較少。在目前市場上除無錫健特生物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杭州)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南京老山牌蜂王漿有限公司、南京中脈科技集團公司、大連珍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大的企業,其他更多的是規模不大、專業化程度不高的企業,甚至多數企業缺乏自身的生產能力,僅以委托加工、銷售為主,并且這些企業大部分出于維持生存狀態。

(二)產品同質同類化現象嚴重

在目前的保健品市場中知名品牌少,產品同質同類化現象嚴重。在目前的保健品企業中,除部分品牌企業是自我研發、自我生產外,絕大多數中小(約占95以上)企業走的都是產品或自行設計商標委托代加工的運行模式。故大部分企業產品質量差,品牌式規劃發展少。

(三)產品的銷售區域性特征明顯

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與推廣中,弱化全國性開發運營,而利用區域優勢,集中人、財、物優勢,做深、做透區域市場的運營模式非常明顯。近年來在區域的運作中,幾家大的區域性知名企業的業績都不錯。例如昂立在上海的年銷售額在2.3-2.5億,青春寶在浙江省的年銷售額在4億,老山牌蜂王漿在南京的銷售額在8000萬,九塊九牌減肥茶在江蘇的年銷售額8000多萬。這些企業幾乎都是憑借產品在區域的優勢公共關系、渠道網絡、媒體等地區的資源優勢,精耕細作、做深、做細區域市場。除“黃金搭檔”憑借腦白金強大的廣告和品牌影響及網絡優勢強行鋪開的全國市場之外,很少再出現全國性的產品。

(四)保健品營銷模式發生明顯變化

我國保健品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在羅氏、惠氏、安利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帶動下,保健品營銷模式已從發展初期的單純概念營銷模式發展到目前的傳統廣告、終端營銷、會議營銷、與客戶面對面的直復營銷等多種營銷方式并存的營銷模式。保健品企業已從針對消費者簡單的廣告推廣教育模式發展到針對消費者長久的養生教育和對消費者進行長期的跟蹤服務。而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也十分關注產品的保健功能和品牌信譽。知名品牌的產品銷路明顯比一般品牌的品種熱俏。國內市場中,不到20%的名牌品種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李廣森,雷振剛.保健品行業再陷誠信危機[J].檢察風云,2007(17).

篇3

目前我國保健品食品市場的規模居世界第二。近年來,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保健食品僅批準了促進排鉛、改善睡眠、促進泌乳、減肥、改善營養性貧血、增強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消化、通便、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緩解視疲勞、清咽、輔助降血壓、緩解體力疲勞、提高缺氧耐受力、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改善生長發育、增加骨密度、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分、改善皮膚油分這27種保健功能,但在2012年6月國家藥監局《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擬將現有27項功能取消4項(改善生長發育、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輔助降血壓、改善皮膚油分),涉及胃腸道功能的4項合并為1項(通便、調解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對胃黏膜損傷有輔助保護合并為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涉及改善面部皮膚代謝功能的3項合并為1項(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分合并為有助于促進面部皮膚健康),予以保留,最后確定為18項功能。由于年齡、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知識了解程度也存在差異。在我國,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中老年人、嬰幼兒以及病人,學生消費者數量也在增加,女性消費者的人數明顯多于男性消費者。經濟收入越高,健康意識越高的群體對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二、我國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

1.生產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1.1生產企業眾多,生產工藝落后

我國保健食品生產廠家數量較多,但多數企業都“重營銷,輕研發”。企業在發展中更看重產品的市場及利潤,不愿更新設備,更不愿學習和完善新的生產工藝,沒有一個學緣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多數企業所開發的新產品,也多是在初級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的簡單更新。落后的生產設備與生產工藝,使得保健食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1.2擅自更改配方,違法添加禁用原輔料

一些廠家為了追求高經濟效益,降低成本,擅自更改產品配方,而在生產的過程違法添加藥物甚至化學成分,已經成為不良企業謀取暴利的常用手段,如2013年7月3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根查獲保健食品“膚姿美閃電瘦膠囊”670瓶、半成品膠囊2萬粒,涉嫌非法添加禁用化學物質西布曲明。這些違法添加的藥物或化學成分,一旦服用不當,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1.3委托加工方式亟待規范

我國保健食品采取委托加工方式生產占60%以上。對于資金有限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由于專業檢驗儀器的價格昂貴,聘請擁有專業技能的檢驗員的酬金較高,為了更好降低成本,會積極尋求有資質生產的其他企業進行生產合作,委托加工產品。雖然委托生產加工,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但由于生產鏈的延伸,加大了保健食品的質量安全監管難度。目前委托加工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委托方擅自更改審批內容委托方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擅自更改已經審定好的產品配方或生產工藝進行生產,如擅自取消輻照滅菌工藝、擅自更改申報的工藝參數生產、不依照已備案的企業標準實施出廠檢驗等,這樣就無法確保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2)委托合同不規范在許可有效期內,委托加工合同失效未及時續簽或變更,超合同有限期限進行生產或擅自延長和縮短合同期限進行非法生產,委托雙方各自所負的責任不夠明確或難以界定落實;委托雙方在合同中保證產品質量的責任上劃分不夠明確,如產品原輔料及成品的檢驗;如何追蹤確認和承擔產品質量問題責任等。

1.4產品標簽或說明書上夸大宣傳產品功能

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由于廠家、加工工藝和原材料的不同,使得保健食品的種類和功能不盡相同。即使是具有相同功能的保健食品其功效也因此有所差異。一些保健食品企業為牟取暴利,在產品標簽或說明書大肆夸大產品的功效,宣傳自己的產品具有治療作用,誤導消費者。這些夸大宣傳主要有以下形式:超過該產品所審批的功能范圍夸大宣傳;非法宣傳其保健食品具有療效或暗示有治愈、治療疾病的作用。

2.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

2.1保健食品監管制度不夠健全

我國保健食品市場品種繁多、覆蓋面廣,必須依據法律法規以及有關的配套技術標準對其進行安全管理。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為依據,以《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為核心的保健食品法規體系框架,以確保保健食品的審批和生產經營能夠有法可依,但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法規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夠完善,這就為保健食品的監管帶來了難度。我國《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規定,保健食品的注冊審批經省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行使審查及受理后,報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并注冊,而保健食品市場監管由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與監管職能剝離脫節,部門之間信息交流機制有待加強,可能出現審批與監管部門互不明確管理權責,互相推諉責任。

2.2檢驗標準不完善

我國目前與保健食品相關的國家強制性標準較少,部分產品中有效物質的安全限量標準模糊不清,這就加大了保健食品的質量控制與檢測的難度。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健食品缺乏系統的安全評價體系,檢測方法與手段也較為落后,因此常常會出現不同地區產品標準不統一的現象,不利于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健康發展。

2.3網絡銷售監管難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品通過網絡來銷售。但目前法律法規對網絡銷售行為的規范有一定的滯后性,而且互聯網銷售準入門檻低,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實名機制,甚至可以使用虛假姓名和地址,在進行違法經營活動時,經常變換電話號碼、網絡賬號等聯系方式,這些行為無疑為監督人員查找經營主體身份帶來很大困難。一旦銷售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甚至對消費者造成嚴重危害時,很難依法追究違法經營者,承擔責任。

3.消費者對保健食品認識不夠

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了解不夠全面,甚至不知道保健食品是調節機體功能為主,并不是治療性的藥物。由于不知道保健食品標志,在保健食品與非處方藥之間的辨別產生一定的困難,從而在選擇上又帶來了一定的困擾。而部分相關人員對營養健康知識了解的不夠全面,不能夠及時針對消費者的質疑給予答復,也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由于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概念和定義等基本知識的模糊,當身體出現不適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用保健食品替代了一些戶外的身體鍛煉,不利于消費者的健康。

三、對我國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議

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保健食品安全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已經關系到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就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政府、生產企業、消費者共同努力,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共同解決。依據其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措施:

1.加大企業生產管理力度,引導企業加強自律

政府監督部門,應該加大企業產品的監管力度,完善檢驗機制,注重對產品原輔料、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監控,加大對不法生產企業的處罰力度,并定時定期予以公布,甚至可以嘗試建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誠信系統”,提高企業責任意識,擴大監管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應該引導企業嚴格遵守相關的條例法規,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生產過程中堅決不加入有害成分和不合格的原輔料,堅決不生產假冒偽劣的保健食品。鼓勵企業吸納更多的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投資發展科技,發展新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還應及時更新現代化的技術裝備和檢測裝置,這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網絡銷售存在的問題應及時進行排查,另外這需要多個部門相互配合,如工商、信息產業、藥品食品監管局等部門的共同協助、分工合作,這樣才能對網絡銷售進行有效監管。

2.嚴格保健食品審批環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從保健食品安全管理角度來看,應嚴格審批環節,提高準入門檻。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據是1996年衛生部頒布實施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還沒有關于保健食品監督管理的較為完善、具體的相關條例。我國應結合本國的國情,汲取國外的相關措施及經驗,可以制定更加完善,更符合當地實情的政策措施,明確保健食品注冊、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職責,真正提高對保健食品的監管力度和執法效率。建立有公信力、信息透明、設備技術先進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規范保健食品檢測評價程序。

3.完善信息公開機制,建立保健食品信息庫

從我國目前的政府監管現狀來看,保健食品目前存在信息標識不規范,監督檢查信息不透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規定,現階段保健食品監管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但部門缺乏充分交流與溝通。建議我國審批及監管部門,應該共同建立完善“保健食品信息庫”,錄入所有已批準在售的保健食品的生產廠家、有效成分、銷售價格、產品說明等相關信息,同時對不法生產企業的不合格產品進行及時曝光,讓所有消費者都能在第一時間,迅速、方便的了解最新信息。

4.規范保健食品的宣傳

我國當前保健食品多存在虛假宣傳現象,嚴重的影響了保健食品的市場秩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藥品、保健食品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廣告的表述及信息若與實際情況不符,無論是直接表述還是暗示信息錯誤引導消費者,廣告者都要負責,訴諸法律程序,并對每個消費者進行相應賠償。所以我國也應嚴格規范保健食品的標簽管理,加大對違規虛假廣告的處罰力度及宣傳監管。我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和保健食品廣告的審批,工商部門負責監督處罰,監管與處罰部門并不統一,這為保健食品的宣傳監管增加了難度。因此必須加強溝通、及時移送,落實虛假廣告投資者和宣傳者的法律責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媒體相關從業人員應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在制作廣告前,先對相關產品的信息進行核實,嚴格遵守《廣告法》中的相關條例,做到不欺瞞消費者。增強業內人士的道德素質,加強行業的自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益。

5.消費者應當理性選擇

消費者應當積極主動的去了解關于保健食品類的知識,例如各種常見保健食品的功效,以及其主要成分和其有效成分。購買保健品時要認準標記,保健食品外包裝上有“藍帽子”標記。同時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在選擇購買保健食品的時候,做到理性,不跟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出選擇。對保健食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在服用保健食品的同時,也應該多注意戶外的身體鍛煉。

四、結束語

篇4

關鍵詞:食品 概念 辨析

在食品包裝袋上常常可以看到“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天然食品”、“保健食品”等字樣,這幾個概念究竟有何區別,本文僅從下列方面對此進行辨析。

1.從其概念和產品具備的條件上看

(1)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是以英文ORGANIC FOOD直譯而來的,是指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生產加工,并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作為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①原料必須來自已經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食品。②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準。③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和跟蹤審查體系,并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記錄檔案及規范性標識。④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應該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有機”,并不是化學上“有機”的概念。

(2)綠色食品綠色食品不是指“綠顏色”的食品,而是指由我國食品發展中心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的食品。綠色食品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環境質量標準。②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③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④產品的包裝、儲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儲運標準。“綠色食品”的概念是我國首先提出來的,國際上并沒有這種說法,由于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國際上通常都冠以“綠色”二字,如:綠色和平組織、綠色壁壘等,我國為了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定名為綠色食品。其實,綠色食品在顏色上既有綠色的(如綠茶、深綠色蔬菜等綠色食品),有黑色的(如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綠色食品),有白色的(如燕麥、白蘿卜、牛奶等綠色食品),有紅色的(如西紅柿、紅葡萄等綠色食品),還有黃色的(如南瓜、胡蘿卜、黃豆等綠色食品)。這就是說,綠色食品的顏色并非都是綠色的,即使是綠顏色的食品,若沒有獲得我國食品發展中心認定,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也不能稱為綠色食品。這里的“綠色”應是一種理念,著重強調保護環境和貼近自然。

(3)無公害食品無公害食品是指產地生態環境清潔,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生產或加工,農藥、重金屬、硝酸鹽及激素等有害物質控制在安全、健康允許的范圍并符合國家、行業和地方有關強制標準的安全、營養的食品。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偏遠、封閉的地區所生產的食品不一定都是無公害食品,即就是野生的、天然食品也未必稱得上無公害食品。是否為無公害食品,關鍵是其食品的生產環境中的污染物是否超標,食品是否經過相關機構認證。

(4)純天然食品純天然食品是指自然生長,未經人工培植的食品。一些人極易相信天然食品,其實許多天然植物都多少帶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況且可能由于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空氣及農藥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有害成分會殘留在植物的體內。另外,天然植物在種植、收獲、儲存、制作過程中若沒有嚴格的質量控制,也難以保證它的食用安全性。許多純天然食物中含有亞硝酸、生物堿、農藥殘留、天然植物自生殺蟲劑。經檢測,茴香、肉桂、丁香、花椒、咖啡、芥末、桃、梨、杏等食品中都含有天然殺蟲劑,有些還可能是致癌物。況且,目前我國并無純天然食品的認證標準,純天然食品并不能等同于綠色食品,媒體上宣傳的“純天然食品”說穿了只是一種商業炒作行為。

(5)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除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給人體提供生存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有特定的色、香、味、形外,還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并適于特定人群食用,但又不是以治療為目的的一個食品種類。因此,保健食品既不同于一般食品,也與藥物有所區別。保健食品應具備的條件是:①必須經動物或人群功能學評價,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功能。②各種原料及其產品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必要時需對產品進行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確保產品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③配方和組成及用量必須具有科學依據,具有明確的功效成分。如果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成分,應確定與保健功能有關的主要原料名稱。④標簽、產品說明書及廣告應真實,應符合《保健食品標識規定》的要求,不得宣傳療效。這就是說,藥品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而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是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一個人生病后還是要吃藥的,僅食用保健食品是不起作用的。

2.從其產生的背景來看

有機食品在國際上起源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由發達國家在出現農副產品過剩、生態環境惡化及環保主義運動推動下產生的。而我國則是在政府倡導和推動下,并于1994年成立了有機食品中心,標志著我國有機食品生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從2006.4.1起正式實施;綠色食品是由我國農業部針對食品污染問題提出,于1990年成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其初衷是為國民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的食品,并在1993年《綠色食品標準管理辦法》;無公害食品是國家經貿委和農業部于1982年提出并實施的,結合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放心菜”、“放心肉”工程進行的,2002年“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純天然食品是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影響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一些食品生產廠家便私自在其食品包裝上印著“天然”、“純天然”等字樣,這其實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行為;保健食品的產生是社會進步及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顯著標志,我國衛生部于1996年頒布了《保健食品標識和標簽的管理條例》、《保健食品衛生標準》、《保健食品評審標準》、《食品安全和管理評估程序》,1997年頒布《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食品評審程序和功能檢測方法》,這標志著我國保健食品的生產與消費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3.從產品質量標準來看

有機食品因國家不同,認證機構不同,其標準不盡相同。如美國于2000年公布了有機食品的新標準,日本于2001年公布了有機食品法,我國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也制定了有機產品的認證標準。有機食品的標準具有國際性,其產品需要有三年的過渡期;綠色食品的標準由我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統一制定,分為A級和AA級兩種。A級參照發達國家食品衛生標準和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制定,A級綠色食品允許限時、限量、限品種使用安全性較高的化肥和農藥等,其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普通農產品質量水平相似;AA級綠色食品則對應和接軌及等同的是國際上的有機食品標準,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于環境和健康的物質。按照農業部的行業標準,產品也要有三年過渡期;無公害食品在我國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符合無公害食品的標準和規范的一類食品。純天然食品在我國目前并無其相關的認證標準。我國衛生部批準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只有22種,即:免疫調節、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改善記憶、改善視力、促進排鉛、清咽利喉、調節血壓、改善睡眠、促進泌乳、抗突變、抗疲勞、耐缺氧、抗輻射、減肥、促進生長發育、改善骨質疏松、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美容,改善胃腸道功能。食品標簽上不能含有或暗示治療作用。凡是超過上述22種保健功能范圍的宣傳都是違法的。

4.從認證機構及認證方法來看

有機食品標志的認證機構在不同的國家是不同的。我國的認證機構是國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在認證方法上以實地檢查為主,檢測認證為輔,重點是農事操作的真實記錄和生產資料購買及應用記錄等,產品證書有效期為1年;綠色食品標志的認證是我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級綠色食品的認證以檢查認證和檢測認證并重的原則,強調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在環境技術條件評價方法上,采用調查評價與檢測評價相結合的方式。AA級綠色食品的認證方法與有機食品的認證方法相同。產品證書有效期為3年;無公害食品的認證是我國各省、市級政府的相關認證機構,無公害食品的認證方法與A級綠色食品的認證方法相同;純天然食品在我國目前沒有認證機構;保健食品則是由我國衛生部對其實行審批制度。

5.從其產品標志來看

有機食品的標志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認證機構是不同的,但在我國卻有統一的標志(圖1),有機食品的標志采用人手和葉片為創意元素,我們可以感覺到兩種景象,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著一片綠葉,寓意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兩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將綠葉擬人化為自然的手,寓意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呵護,人與大自然需要和諧美好的生存關系。綠色食品在我國也有統一標志(圖2),由特定圖形表示,上方為太陽,下方為葉片和蓓蕾組成,并有綠色食品字樣,產品外包裝上還應有激光防偽標貼;無公害食品我國也有統一標志(圖3),圖案主要由麥穗,對勾和無公害產品字樣組成,麥穗代表農產品,對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豐收,綠色象征環保和安全;純天然食品目前在我國無統一標志;保健食品在我國有統一的標志(圖4),其專用標志是上下兩部分橢圓形類似草帽狀的弧線中夾著一個圓球的圖案,意為對人體的保護。圖案連同下方“保健食品”四個字以及衛生部的批準文號均為天藍色。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或營養成分表、保健功能、配料表、食用方法、凈含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生產廠名和廠址必須與衛生部簽發的《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內容相一致。

總之,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保健食品都是屬于安全性食品,有機食品是質量最高的食品,它對消費者的經濟收入有較高的要求,目前銷售以國際市場為主;綠色食品是次于有機食品而優于無公害食品的過渡性食品,產品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無公害食品則是綠色食品在發展初級階段的食品,在國內以大眾化消費為主;保健食品是既不同于普通食品又不同于一般藥品的一類特殊食品;純天然食品既不是有機食品,也不等同于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和保健食品。

參考文獻:

[1]張先云,張艷芳.綠色食品摭談.生物學通報,2003年第2期.

篇5

據中國海關統計的統計數據,我國的保健品市場經過1999年的整合,在進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發展。有數據表明,2004年1~9月份,我國醫保產品出口85.53億美元,同比增長28.22%,其中我國具有資源或成本優勢的中藥材、提取物、西藥原料和醫療器械等四類產品出口金額分別為2.51、1.62、44.55和19.5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78%、35.92%、21.93%和36.85%。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安全健康的消費觀念,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保健品產業提供的健康品從其內涵看與綠色健康潮流是一致的,綠色和健康聯在一起,為保健品產業發展開拓了廣闊前景。因此,保健品產業具有競爭優勢潛力和強勁的市場潛在需求,具備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基本條件。

到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費有望達到100元,保健品產業市場總容量突破1000億元,達到1300億元的消費量;到2020年時,人均消費達到300元,市場總容量突破4500億元。

微利年景

曾幾何時,許多人印象中的保健品是個十足的暴利行業,其門檻低、廣告兇、炒作猛的特點造就了整個市場的陣陣流行風。事實上正因為利潤空間巨大,廣告的狂轟濫炸也就有了物質上的支撐和保障。為了迅速贏得第一桶金,那些風風火火闖九州的各類保健品風光、招搖的影子至今仍沉淀在許多人記憶中,由此,不難理解,眾多的企業會如過江之鯽一樣殺入這片期待中的財富天地,其結果真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時至今日,情況怎么樣呢?

近幾年,要找出一兩個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品牌還真找不出來,有的倒是前赴后繼的新面孔不斷走馬燈似的換,屈指算來多數品牌都是曇花一現,有的甚至一些剛拿到報批文號尚未在市場露面就已銷聲匿跡了。 與產品層出不窮相對應的是,媒體價格的連續攀升、渠道費用的居高不下、人力、原料、生產、運輸、包裝等各項費用都在陸續上漲,一個產品,即使定價奇高,但銷售鏈上所發生的各種費用相加,實在也是個龐大的數字,如果再在媒體上進行廣告投放,沒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行嗎?

這幾年是保健品的低迷期,也更是調整和反思期,企業利潤的縮水和絕大多數企業的虧損,說明保健品已進入了微利年景。

在微利年景里觀望、消沉以及埋怨都不能帶來可持續發展,盲目決策、守株待兔似的作風只會招致更大風險。只有做好長期思想準備,用精細化定位取代以往的粗放式經營。用務實認真的心態舍棄急功近利的情緒。企業也只有在微利時期才能審時度勢,靜下心來思考管理和創新問題,而這在以往是無暇顧及的,即使觸及也會被表面的市場繁榮掩蓋真正的本質而迷惑。

微利時期的保健品企業仍舊要生存和發展,其出路何在呢?不妨象萬科那樣,向制造業學習,學習他們對成本的控制、對性價比的追求,對營銷渠道的開辟除此之外,積極挖掘潛力,迎難而上,在產品個性化、渠道創新化、營銷差異化、客戶人性化上狠下力氣,做足功夫,只有這樣,才有走出困境的可能。

直銷亮劍

不僅市場低迷,業界也再次傳來“兇訊”,醫藥保健品行業將再次遭遇嚴厲管制。“廣告嚴打”、取消保健品的終身制、直銷法的出臺,讓保健品業再次站在十字路口。中國保健品過去的運作模式“天上打廣告,地下鋪渠道”被打破,行業的營銷模式亟待脫胎換骨。

2005年9月,健康元藥業正式宣稱涉足直銷業。這是《直銷管理條例》頒布后,第一家宣布進入直銷業的本土大型綜合醫藥企業,也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家以經銷與直銷兩種銷售模式并存的醫藥企業。

而哈藥集團旗下的保健品業務不超過30%,公司希望將來把保健品直銷這塊做大。這也和健康元涉足直銷的初衷不謀而合。

在《直銷管理條例》出臺之后,不少國內企業,如黃金搭檔、萬基均表示有意試水直銷領域。不久前,萬基集團已花8000萬元注冊成立萬基中國保健品公司,專門從事直銷業務。萬基中國公司已招募很多人,只待直銷牌照下發。

此外,以保健品發跡的史玉柱,也試圖進軍直銷事業,旗下的上海黃金搭檔有限公司一直對直銷十分關注。若符合國家法規規定的準入條件,公司也將步萬基集團后塵,考慮申請直銷牌照。

直銷是中國保健品的唯一出路?業界議論紛紛,爭論不休。

心結

我國國內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保健品的需求不斷上升,而保健品的社會聲譽卻一直在起起落落中徘徊。影響到保健品產業發展的諸多因素,有來自政策環境方面的原因,有國內科技開發與生產技術水平的原因,更有營銷理念與模式的種種障礙。即使面對紛亂繁雜的各種不利因素,這個產業依然在頑強的向外界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國外的形勢不等人,目前,已有安利、寶潔、生命力、健美生等著名國際名牌開始搶灘登陸中國保健品市場。中國的保健品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格局。

據保健品業內人士分析,在影響保健品發展的五大瓶頸中,就有三項與保健品品質有關,一是低水平重復生產現象嚴重,不利于競爭力的提升。二是過份依賴廣告促銷,不注重研發投入,不利于提高質量水平。三是產品開發力量薄弱,不利于提高科技含量。研究新型功能性配料才是保健品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很多食品添加劑已成為保健品加工、品質改良不可缺少的原料。尤其是那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劑已成為生產保健食品的關鍵配料。在食品添加劑中,營養強化劑(功能性食品原料)品種越來越多,從氨基酸、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素到低聚糖、多肽等多種功能性原料。它們在保健品27項保健功能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所以,保健食品的發展離不開新型的食品添加劑。

營養強化劑可為保健品提供更完善的營養結構。

保健食品中營養成分的復合能改善單一保健成分的不足,而且通過多種營養成分復合能起到協同增效作用。如,AD鈣就是維生素A、D與鈣制劑的有機復合,它們可以相互促進吸收。食品添加劑中常用的營養強化劑有:礦物質類,葡萄糖酸鹽(鋅、鈣、鎂、鈉、鉀、銅、 錳、亞鐵)、乳酸亞鐵、乳酸鋅、乳酸鈣、磷酸二氫鈣、磷酸三鈣、活性鈣、生物碳酸鈣、海藻碘;維生素類,牛磺酸、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葉酸等;氨基酸類,L―賴氨酸鹽酸鹽、L-丙氨酸等。

其他新型的功能性原料有:

玉米縮氨酸:從玉米醇蛋白中抽提出縮氨酸并精制而成,具有抑制血管緊張的功效。

糙米核酸:以糙米為原料制取的核酸,德國科學家首先發現了一旦超過20歲,體內的核酸就會日漸減少而出現衰老現象。

魚油粉:可用于嬰兒食品和面類營養添加劑。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防治動脈硬化癥。

功能性低聚糖:改善腸道功能,具有低熱量、抗齲齒等主要功能。

茶葉色素:其主要成分的藥用價值已被揭示,它不僅可以作為傳統色素的食品著色劑,而且可以應用于醫藥領域。茶葉色素對腫瘤、高脂血癥等相關疾病的防治呈現出顯著的效果。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阻止化學誘發性癌癥的發生,同時增加骨骼強度和降低LDL膽固醇水平。所以,乳清蛋白在保健制品和營養藥品產品的開發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全天然膳食補充劑:能夠促進人體免疫系統,抑制致病菌生長,促進鐵質的吸收,預防結腸癌和保護雙歧桿菌。

大豆肽和小麥肽:有抑制膽固醇上升的作用。小麥肽能促進胰島素分泌作用,其功能物質是低聚蛋氨酸,可用于調節人的血

形劑可保持保健品良好形態及口感。

賦形劑是改良和穩定保健品物理性質或組織狀態的物質。片劑、粉劑有糊精、淀粉、硬脂酸鎂、被膜劑等;水劑、膏劑有各種助溶劑、膠體、乳化劑等。它們不但能改善保健品的形態,使得保健品能保持良好口感及品質穩定的實物結構,而且能改善保健品在人身內的吸收狀態。

保健食品作為食品的一種來消費,好的形象外觀是很重要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天然色素有紅曲紅、辣椒油樹脂、辣椒紅、高粱紅、焦糖、梔子黃、可可殼棕、蟲膠紅、葉綠素銅鈉鹽等。紅曲色素本身就有保健功能,作為降血脂產品已經打入國內外市場。類胡蘿卜類的天然色素、黃酮類天然色素生理功能研究也在深入進行中。

調味、調香可為保健食品加香增味。

很多新型產品能贏得市場,它的秘訣是和完善的調味調香分不開的。很多香料夠賦予產品一定的風味,還能抑制和矯正某種食物不良的氣味。保健食品首先強調的是保健功能,所以很多保健食品本身風味是不好的,但做一種特殊食品,好的可味也十分必要,比如營養多肽,是多種動物、植物、微生物蛋白在一定條件下經酶解而得的高營養多肽,但口味并不象我們常吃的食品那么好。含有反應產生的不愉快的氣味,也有原料帶入的腥味,只有經過活性碳脫臭處理,以及調入適當的天然香料及甜味劑才能得到讓人能夠接受的完美的保健食品。

用于保健食品調整口味的天然甜味劑有甜菊糖甙、甘草素等,鮮味劑有氨基酸、核苷酸。酸味劑有檸檬酸等。

很多保健食品有效成分是從各種功能性原料中提取的,如微生物提取物需要各種酶來實現,破壁酶、分解酶、轉化酶、蛋白酶等,植物提取物需要淀粉酶、糖化酶、果膠酶、纖維素等,萃取有效成分常用的就是超臨界法,其中用的加工助劑就是二氧化碳。

防腐保鮮劑可保障保健品流通中的安全。

保健食品必竟也是一種食品,它同樣需要防腐保鮮,以保障流通中產品不會變質腐敗。用于保健食品的防腐保鮮劑有茶多酚、迷迭香抗氧劑、乳酸鏈球菌、納他霉素、溶菌毒、魚精蛋白。

隨著保健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新的配料需求不斷出現,這對食品添加劑的發展無疑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比如,用于醫藥保健品的熱凝膠就是這種需求的產物。納他霉素、乳酸鏈球菌素等,最初也是來源于醫藥保健品行業的防腐保鮮劑。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大大提高了保健食品申報注冊的門檻,由此將會出現新的動向,未來營養食品的異軍突起將會取代目前以保健食品為主的發展潮流。實際上在美國、日本等保健品較為發達的國家,營養食品才是市場真正的主力軍,在營養食品的發展潮流中,各類食品添加劑必定會為健康產業增添異彩。

提升策略

進入2005年以來,所有的醫藥商家與經銷商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市場越來越難操作,消費者越來越理性,雖然廣告力度、廣告密度都配合得非常緊密和非常完善,但是產品銷量卻是上升緩慢、不盡人意,在銷量上沒有一個質的突破,因此許多商家都處于一種空前的困惑與無奈之中,在迷茫與無奈之余大家不禁產生疑問:是我不會操作市場了嗎?還是我跟不上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了?還是產品沒有選擇對?

現在的市場環境與過去的市場環境、將來的市場環境都在發生著根本的變化, 醫藥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是什么樣的呢?那么在市場操作的過程中,一些較難操作的市場主要有哪些類型呢?這些類型的薄弱市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提升方法又是哪些呢?

許多產品在進入市場后,從市場的啟動期廣告費用投入就非常大,在各媒體的組合炒作下,產品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但是在啟動幾個月后發現,產品的銷量始終停留在產品導入期的銷量上,而沒有一個質的變化,雖然通過持續廣告的積累效應,產品在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達到30%多,但是購買群體仍然沒有較大的增長,市場份額仍沒有繼續擴大,那么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何原因呢?一般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哪幾種可能性呢?

1、產品缺乏可信度

廣告的覆蓋率和投放率只能說明廣告的投放力度和投放密度,但是產品的銷量與廣告的投放力度沒有直接的正比關系,不是說廣告投放力度越大,產品的銷量就越高,只是產品的銷量受廣告投放力度的影響,所以還必須考慮:媒體組合的策略性、廣告內容的定位、產品賣點的定位、產品功能的定位、產品價格的定位等因素。

隨著媒體監督力度和地政監控力度的不斷加大,消費者在消費上不斷趨于成熟和理性,所以單純依靠廣告的大力度、高密度覆蓋來拉動市場,產品的銷量肯定不會有太大的突破,因為消費者還在關注產品的另外一個非常核心的因素,那就是產品的可信度,廣告說將產品說的再好,消費者憑什么信任你的產品,所以必須得拿出讓消費者徹底信服的因素來。

因此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常規的做法是首先提升產品的權威度和美譽度,通過權威部門、權威人物(不是知名人物)對產品的高度評價和肯定,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突出消費者使用后的真實療效,那么產品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地就會建立起來,還有產品對社會及消費群體的貢獻到底有多大,這就涉及到產品的美譽度,就是說消費者對你的產品有多大的親和力、忠誠度,如果這幾點在較大的廣告力度配合下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那么銷量自然而然就會逐漸上升。

2、產品定位模糊

產品的核心定位非常重要,如果產品定位模糊,不管你廣告投放力度有多大,消費者肯定不會產生購買行為,原因何在?因為產品的功能定位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不吻合,俗話說“對癥下藥”,如果不對“癥”,那么他們怎么會產生購買行為呢?比如我們當初操作乙肝產品蒂達時就是這樣,產品最初的功能定位一大堆,實際上像患上急性黃膽型等肝炎根本就沒有人害怕,而像乙肝大三陽就害怕了,所以最后我們將其它的病癥都去掉,直接定位于“乙肝大三陽、小三陽”,廣告語一針見血:“治乙肝,用蒂達”,經過對產品重新定位后,消費群體更加細分化,更具有針對性和確定性,產品的準消費群體抓得更準了,那么產品的銷量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很好地提升,所以有的產品也存在這種情況,唯一的方法就是診斷產品的定位是否準確,以便更好地重新定位。

3、缺乏利益點的刺激

一個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是產品的銷量卻沒有太大的增長和突破,有時候與市場行為中對于消費者利益點的刺激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有些市場由于以往產品的惡性競爭對市場造成了較大的破壞性和后遺癥,所以以后任何一個新產品只要進入該市場,部分消費者就會從一開始就產生一種機會心理,其主要表現就是等到該產品搞促銷活動的時候再產生購買行為,所以這些消費者從一開始就對進入市場的新產品采取一種觀望等待的心理,以等待機會再進行購買,尤其像一些廣告力度較大的產品更容易遇到這種情況,所以對于商家來說,必須適應市場的需要,抓住該市場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在產品導入期和即將進入成長期后適時地開展一些小規模的、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以刺激一部分處于觀望狀態的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

以上是第一種薄弱市場的類型及其提升方法,還有一種薄弱型市場就是――“廣告投入非常大,但是品牌知名度卻很低,產品銷量也非常低”,那么像遇到這樣的薄弱型市場該如何對應呢?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媒體組合、投放時段不到位

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功能,都有所屬自己的受眾群體,同時,在不同的產品生命周期,媒體的導入方式也都有所不同,有的產品在市場導入期適合于報媒的操作,而不適合于電視媒體的操作,而有的產品卻又適合于電視或廣播來啟動,而不適合報媒的操作,所以在新產品進入市場的導入期,媒體的組合和投放一定要根據產品的特點、市場的特點突出科學性、合理性、策略性、受眾性和針對性。

另外在注重媒體組合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媒體的投放時段,是集中投放還是分隔投放,廣告投放的時間段與產品的消費群體是否吻合,如有些產品在市場初期的運作中不僅媒體組合不到位,而且媒體投放的時段也有偏差,所以廣告投入力度即使再大,效果也不會太好,因此,媒體組合與廣告投放時段定位非常重要,如果組合不到位、投放時段又發生偏差,不僅造成廣告費用浪費、產品知名度低,更重要的是對于市場的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疲軟效應,時間一長,消費者不但不產生購買行為,還會對產品產生漠視心理,那么產品的銷量自然而然就上不去。

所以任何一個產品在市場的運作中、尤其是啟動期一定要把握好媒體的組合策略和廣告投放時段的組合策略,比如像好樂康前列腺治療儀,全國市場啟動主要分兩種方案,第一種啟動方案主要是針對電視廣告費用高、報媒比較發達的一級市場:即在市場導入期時,媒體組合主要以報媒為主,其它媒體暫時不配合,在市場啟動20天后再配合“電臺專家講座”,電臺講座切入之后再將報媒的廣告力度逐漸降低,一步步地提升“電臺專家講座”的力度,使其逐漸深入人心。

第二種啟動方案主要是針對電視廣告費用較低、報媒不太發達的二、三級市場:即在市場導入期時,媒體組合主要以電視廣告為主,報媒為輔,電視廣告投放時段的組合策略主要以:包段為主、黃金段為輔,而報媒則主要從理性的角度對產品的獨特點、功能、與前列腺藥物的區別進行詳細地訴求,配合電視進行互相炒作。

2、廣告訴求點不到位;

有許多經銷商都有這樣一種親身體會,為什么廣告投放力度這么大,但產品的銷量卻是上升緩慢、停滯不前,實際上許多經銷商都有一種誤解,總認為廣告投放力度越大,銷量就越好,實際上不一定,因為產品的銷量與很多因素都有關系,廣告力度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有時候廣告內容如果不到位,同樣會直接影響受眾群體的購買行為,從而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的概念、功能不太清楚,因而也就不能夠很好地打動消費者的產生購買行為,所以無論產品的廣告投放力度有多大,消費者只知道有這么一個產品在宣傳,至于到底是一個什么品牌的產品、具有哪些功能,他們也許就不太清楚了,類似這樣的市場非常多,

所以在市場操作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與廣告核心訴求點的定位是否準確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重新對廣告內容進行定位,一定要準確把握和突出產品的獨特訴求點,一定要抓準消費群體的心理需求,突出產品的與眾不同,在廣告內容中進一步提升和突出產品的核心訴求點。

以上兩種薄弱型市場只是許多薄弱型市場其中的兩種,而且其難以操作的原因也許還有其它因素,所以在此就不進行詳細敘述。

薄弱型市場的出現,不僅是新營銷環境下出現的一種產物,更是營銷環境產生較大變化的一種標志和發展趨向,同時也是營銷綜合因素即將發生徹底改變的前奏。

對于薄弱型市場的提升是每一個商家新營銷環境下都有可能面對的現實問題,所以對于薄弱型市場的提升每一個商家都可以根據公司的特點、產品的特點、市場的特點、操作手法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提升,其沒有一個特有的或者固定的提升模式。

但是,每一個商家只要認清營銷環境的最新變化特點,搞清楚薄弱型市場的類型和產生的真正原因,在操作市場的過程中更具科學性、針對性、策略性,更加注重市場的宏觀運作和市場的微觀戰術,那么,薄弱型市場也就會迎刃而解。

2006年路該怎樣走

中國保健品行業一些先知先覺的企業早已經現實了戰略轉型,后知后覺得的企業也已經開始準備轉型,那么,尚未覺醒的保健品企業,2006年應往哪里去?

由于近些年一些保健品企業過度夸大和承諾產品功能,過度挖掘客戶資源,瘋狂圈錢,致使患者深受其害,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新廣告法的出臺,政府、媒體、消費者這“三桿獵槍”都一致地瞄準了這些保健品企業,致使這些依靠虛假廣告快速圈錢生存和發展的企業已經無法運用以前的手法了,而其他方法又不會,又舍不得離開自己熟悉的保健品行業,而銷售情況越來越糟。有的已經臨近懸崖邊緣,汲汲可危;有的更是早已關門大吉,或被其他企業兼并。

保健品的很多運作手法是十分有效的,它們曾經創造出了很多營銷奇跡。并且,這些營銷手法在其他有的行業還是比較先進的。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很多比保健品有前途的未被破壞的行業,因此,如果運用保健品營銷手法,在那些行業施展,將是又一個更大的舞臺。

保健品營銷也有很多方法,因此,也不能只在一棵樹上只等著吊死,而應該抓緊時間多學些其他技能,自己熟練并且一直依賴的報紙整版廣告或者會務營銷手法暫時不好使了,就學著改用其他方法,繼續前行。比如,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采用多層直銷(或變象多層直銷)、事件營銷以及其他行業其他好的營銷方法等。

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營銷方法也應隨時隨地的改變。這里最主要的,就是老板和操盤手的思維要變。誰變的適時、適地、適當,誰就有可能成為下一輪比賽的贏家。

曾經的保健品輝煌讓眾多保健品人感到興奮,但它畢竟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或者正在成為過去式,真正的企業家應當生活在未來,而不應生活在過去和現在。

2006年將是保健品整改的一年或者是規范發展的一年。

2006年將是醫藥保健行業巨頭表現非常搶眼的一年,因為在2005年國家對醫藥、保健品違規企業和違規廣告的整治中,市場機會已經埋下。明年的醫藥保健品市場,將比往年任何時刻顯得更為整齊和干凈,一大批投機型小企業已被清理出局。

愿在新的一年中,舊的保健品人能夠創造出更多更大的新的奇跡!

新聞背景:直銷細則近日正式下達申牌大戰一觸即發

隨著直銷申請細則近日正式下達,曾一度擱置的牌照申請大戰終于將正式開打。

商務部已向各地的商務主管部門下發了“紅頭文件”,對保證金的存放、服務網點的定義等多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商務部系統12月中旬內部印發的“商資函(2005)98號”文件,主題為“商務部關于答復直銷業有關問題的函”。該函開頭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直銷管理條例》及相關規章頒布以來,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認真學習,并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由于直銷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對條例實施時明確的操作事項提出了一些問題。”

隨后,該內部函對“計劃單列市轉報企業申報材料”、“境外投資者從業經驗證明”、“直銷產品標準”、“服務網點”、“保證金繳存指定銀行”、“直銷企業省級分支機構”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在商務部系統內部下發的這份“紅頭文件”中,保證金繳存銀行已經確定為建設銀行,而不是之前業內曾猜測的民生銀行。該函稱,“申報企業應與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簽訂保證金專用賬戶管理協議后,按《條例》相關規定,將保證金存入到中國建設銀行指定的賬戶。”此外,關于服務網點,該函明確稱,“企業申報時,應提交其在擬從事直銷地區的服務網點具體方案,方案應能滿足不同地區最終消費者,直銷員了解商品性能、價格,并便于退換貨的要求。”同時,“經批準可從事直銷的企業應于批準文件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按其上報的服務網點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

篇6

一、指導思想

食品藥品應急體系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科學監管理念為指導,以《突發事件應對法》、《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以有效預防食品和藥品、醫療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妝品群體性突發事件和高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及做好其它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中食品藥品安全與供給保障為目標,以提升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堅持“系統性、層次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依法規范、科學處置”的方針,突出組織指揮、應急處置、技術支撐等重點,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在“十二五”期間相應建立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系統、問題分析檢測系統、救助系統及物資保障系統,構建“功能全面、反應快速、技術先進、保障有力”的食品藥品應急管理體系。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全面貫徹落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法律法規,依法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提高全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執法水平的同時,建立健縣、鄉、村三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與救援體系,明確事故的防范與應急處置責任制,確保無論在什么地方發生了安全事故,都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迅速、果斷、有效的措施,將事故的損害降到最低程度。

2.以抓好應急預案的整合、應急工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建立和健全,強化集中培訓、加大基礎設施與應急裝備建設5個方面入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相互銜接的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食品藥品安全應急保障工作體系和科學應對機制,有序、有力、有效保障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與供給。

3.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總結近年來應對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經驗,進一步修訂完善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妝品應急預案并積極推進企業、學校、行政村、社區應急預案建設和管理,重點督促、指導轄區內相關企業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4.本著“立足現實、充實加強、細化職責、重在建設“的方針,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從抓健全機構、配強隊伍入手,明確領導機構,確定專職人員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真正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

5.經常性組織開展應急培訓工作和預案演練。強化隊伍應急管理知識培訓,強化預警預防意識,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組織從事應急管理工作的干部開展崗位培訓,根據預案要求,制定操作規程和崗位規范,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應急預案的實戰演練,廣泛動員社會公眾全方位參與,檢驗并完善聯動機制,精心組織,不走過場,注重實效,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

6.建立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監測系統、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預警系統、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分析檢驗評估系統、食品藥品安全事件處理系統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實現對食品藥品安全狀況的宏觀把握和提前預警,有效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處置、應對食品藥品安全重大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的目標。

7.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藥品“兩網”建設。重點是建立完善農村和社區食品藥品監督網絡運行機制,通過制度規范、落實報酬等手段,強化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其知識宣傳、市場巡查、隱患問題排查、安全信息反饋等功能作用,有效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及時上報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三、主要任務及重點建設項目

(一)整合修訂應急體系,發揮聯動協調效應

1.進一步建立完善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按照“系統性、層次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原則,針對實際情況,深入分析食品和藥品、醫療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妝品等各類突發事件形成的原因、演變的過程、以及可利用各類人力、物力資源等多方面因素,修訂完善切合實際的有效預案。同時針對時間、行業發展狀況、安全形勢和經濟社會環境等情況的變化,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使制訂的預案具有時效性,使預案隨時能夠經得起突發事件的檢驗,達到關鍵時刻能夠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

2.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對食品藥品安全應急保障組織管理、指揮協調相關應急資源、應急行動整體計劃和程序規范等進行整合銜接,建立食品藥品應急物資保障供應體系,使之成為一個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的有機整體。

(二)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增強應急處置與保障的科學性

1.建立健全指揮體系。按照應急處置工作統一領導和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應急指揮體系。牽頭成立食品和藥品、醫療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妝品安全事故預防及應急處理指揮中心,負責研究確定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預案;研究確定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系統和保障體系;研究確定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規則;研究確定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中的重大問題。

2.建立分級負責工作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分級響應,鄉(鎮)政府對應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由事發地政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與突發公共事件食品藥品安全應急保障工作,并分級啟動相應的預案,明確相應的工作責任和指揮權限。

3.建立多方協作工作機制。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主動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協作,及時互通信息,通報情況,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協調聯動,有序開展相關應急處置工作,形成從縱向到橫向保障食品藥品安全與供給的強大工作合力。

(三)健全應急處置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建立領導責任制

1.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以事發地鄉鎮黨委和政府為主、食品藥品監管理部門負責、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食品和藥品、醫療器械應急處置工作領導責任制。

2.建立監測預警工作制度。預防與處置并重,建立食品藥品安全信息聯絡員制度,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監測手段,建立風險隱患數據庫。

3.建立應急工作科學決策機制。建立專家咨詢制度,由各方面專業技術專家為主組成縣食品藥品應急專家組,為全縣食品藥品應急工作體系和應急機制建設提供決策咨詢,參與應急處置。

建立信息通報制度。構建準確、及時、快速的信息溝通平臺,嚴格規范信息收集報送、分析研判、報告等工作程序與要求,加強分析評價,指導應急處置工作整體協調推進,正確引導輿論和公眾行為。

4.建立應急保障工作制度。按照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制定應急保障體系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切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經常性地做好有關應急工作準備,規范急救藥品應急調配等機制。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所需設施、設備、物質、經費。建立調查總結評估制度。及時客觀公正地對事件發生及其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

(四)強化宣教培訓,著力加強應急隊伍建設

1.編制《應急操作手冊》。強化應急處置系統理論的培訓,對食品藥品應急體系的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監測和預警、應急響應及程序、后期處置等內容進行詳細地解讀,切實解決對應急處置工作重視不夠,對應急處置的認識和系統方法掌握比較膚淺、零亂的具體問題。

2.強化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堅持不懈地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為主要內容的應急管理知識及應急常識宣傳。編制圖文并茂的應急知識宣傳冊,廣泛開展食品藥品應急管理“進機關、進學校、進單位、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增強公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公眾應對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綜合素質,形成全社會防范食品藥品突發事件的良好氛圍。

(五)加大預測預警,著力強化突發事件風險防范工作

1.加大預測預警力度。堅持關口前移、注重預防,加快構建食品藥品突發事件綜合預警體系,提高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警和綜合分析能力。建立健全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形成輻射從縣到村的全面監測網絡體系。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會同衛生部門制定監測計劃,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常態監測。

2.加大食品藥品安全性評價。建立食品和藥品、醫療器械安全性評價制度,密切結合監督管理工作實際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定期會同衛生部門制定科學的安全評價方案,爭取專項經費支持,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區域安全性評價,科學研判食品藥品安全狀況,有效發現安全隱患,集中力量廣泛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3.加強信息報告工作。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員、協管員和信息員的功能作用,強化信息搜集報告工作,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先兆信息,做到早報告、早預警、早準備、早防范。建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值守和信息報送機制。成立機構、明確專人負責應急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送,做到經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嚴格的信息報告制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信息報送做到快速、真實、準確,規范報送要素和渠道。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監督體系。進一步加強與行業組織和有關新聞媒體的溝通協作,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自律監督及輿論監督的作用,努力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監督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將食品藥品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工作重點,建立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從組織領導上保障食品藥品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有力推進。

篇7

然而,調查發現,這個正如火如荼發展的行業目前仍是我國法律監管“盲點”,我國尚無“藥妝”批準文號及相應標準。換句話說,國產“藥妝”既無官方認定,也無第三方權威檢測。

藥妝的功效到底如何?是否有副作用?適合的人群又是哪些?消費者根本無法知曉,一切憑廠家廣告及藥妝柜臺的銷售員隨便忽悠。

藥妝品

藥妝品(cosmeceutical)的英文來源,是結合化妝品(cosmetics)及藥品(pharmaceuticals)二詞組合而成,意思是既可以清潔、保養、美化、修飾和改變皮膚的外觀,還可以深入皮膚深層,調整黑色素生成,甚至刺激真皮組織的增生,達到美容、祛斑、養顏的效果。

在歐盟等一些發達國家,“藥妝”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化妝品,必須在藥店銷售,必須完全公開配方,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須經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且不舍公認的致敏源。在一些國家,藥妝多由藥品生產企業生產。

而在我國,藥妝的法律地位也卡在了藥品和化妝品之間。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所長顧振華說:“根據我國的法律體系,不存在既是藥又是化妝品的概念。”我國現行的化妝品管理條例已近30年未做修改,新興的藥妝,自然不可能出現在定義之內。

我國目前將化妝品分為普通化妝品和特殊用途化妝品兩類。與藥妝概念稍有類似的是特殊用途的化妝品,主要分為美白、祛斑、生發、防曬等9類,他們擁有自己的衛生許可證號,相應為“衛妝特字×××”號。

對于這些“特”字號的產品,相關部門的檢測要求。目前也大多停留在毒性檢測階段。并沒有相關的功能性和成分測試標準以及認證。顧振華說,新興的藥妝市場有點像前些年的保健食品市場。由于法律的不到位,市場目前比較混亂。

中國藥妝市場始于1998年,進口品牌占藥妝市場的大部分江山,年平均增長率在38%左右。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藥妝市場依然會保持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長率,這一增長率是所有護膚產品的兩倍多,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是,相對其他普通的護膚品。藥妝的渠道單一,且消費群體比較少。

藥妝效果到底如何

“藥妝”實際上源于國際上一個流行概念――醫學護膚。在一些發達國家里,“藥妝”通常只在藥店銷售,必須配方完全公開,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須經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且不舍經公認的致敏源。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日本等地,有40%的護膚品購自藥店。

江蘇省衛生監督所監督二處吳玉珍處長說:“目前國內沒有‘藥妝’的說法,要么是藥,要么是妝,不能混淆,作為化妝品,在銷售過程中是不能宣傳療效的,我們之所以把藥品和化妝品分開,就是為了防止消費者在選購過程中被誤導。”調查發現,歐美、日本等地“藥妝”概念十分嚴格,而我國截至目前并無“藥妝”批準文號及相應標準。

所以,國內市場上一些所謂的藥妝品牌基本上還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階段。

其實,無論是藥妝還是其他化妝品。其效果都是因人而異的。有些女性皮膚油脂分泌旺盛,就可能生出各種皮膚問題,如痤瘡。

在門診中遇到一些女性使用了藥妝以后,皮膚發生了過敏反應。主要癥狀為臉部發癢、紅腫。另外也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使用藥妝后,藥妝中所含的藥物成分造成了臉部皮膚菌群的失調。并不是說,藥妝就會引起過敏,因這類女性多數本身就屬于過敏性體質。在使用任何化妝品的時候都可能引起過敏。所以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您屬于過敏性體質的女性,無論是藥妝還是其他化妝品都要謹慎使用。

如何選購藥妝

現在國際上對藥妝品并沒有明確的定義,所以很多消費者對于藥妝品的概念都是通過媒體廣告宣傳所得。

選購藥妝品首先要明白該品牌最擅長的是改善哪些問題,同時要看成分上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并且做好過敏測試,如本身就有痤瘡等皮膚問題,最好先至專業醫師處診治,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或者其他相關治療: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適合目前皮膚狀況的化妝品,還要多聽各界的口碑。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遼寧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表貞淑表示,那些在藥房里銷售的所謂“藥妝”,與日常化妝品相比的優點并不在于里面是否含有藥物的成分,只是成分更溫和,不含有皂類、香精、防腐劑等成分,這些產品脫油脫脂的效果非常好,對于一些問題皮膚,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但“藥妝”對于問題性皮膚是一種保護,而不是治療。

藥妝品的三大特點要記住:

1 配方必須完全公開,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須經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且不含公認的致敏源。

篇8

2009年,**縣衛生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雙爭創”活動為目標,立足行業實際,強化工作措施,大力加強班子及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積極帶動引導醫療衛生行業爭先創優,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績,有效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醫療衛生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組織機構健全有力,爭先創優工作順利實施

在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中,我局從行業特點和實際出發,明確工作目標,立足于“四個明顯”抓落實。即:加強班子及隊伍建設,通過抓干部的理論及業務培訓,干部職工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認識明顯提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采取“抓政策機遇,靠自身發展”的辦法,加大投入力度,使醫療衛生條件和工作環境明顯改善;加強業務建設,開展“以學促優,以優推創”活動,在醫療衛生單位大力營造學術氛圍,使業務水平明顯提升;狠抓項目建設及重點工作,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全面發展。為確保爭先創優工作取得實效,我局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強對爭先創優工作的組織領導。一是成立了衛生局爭先創優活動領導小組,選配業務精,能力強的工作人員負責爭先創優工作的組織實施;二是結合行業實際制定《**縣衛生局爭先創優活動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完善各類工作制度,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三是統一本系統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奇政發[2007]1號文件精神、**縣“雙爭創”活動實施方案、縣長胡雁在**縣十四屆人民政府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以及縣委十次黨代會精神,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縣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來,統一到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上來,統一到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上來。四是層層動員,狠抓落實。年初結合衛生工作安排,層層動員部署爭先創優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將爭先創優工作納入全年工作的考核范圍當中,實行目標管理,與業務經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有力地促進了工作落實。

二、項目建設全面實施,醫療條件明顯改善

我局牢固樹立“抓項目建設,促醫療發展”的思想,在項目建設方面努力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項目落地、確保項目實施、確保有效運行。2007年,在區、州、縣三級政府及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上下的積極努力下,我局項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批投入大,收益高的項目在醫療衛生單位全面啟動實施,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務水平和業務競爭力,有效地改善了醫療衛生服務條件。今年共計爭取項目資金1735.3萬元。一是投入項目資金225萬元完成了鄉鎮衛生院配套設施改造項目,全縣14個鄉鎮衛生院依托項目優勢,分期分批有重點地配備了b超診斷儀、200毫安x光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等常規醫療設備,使鄉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加強督促管理,完成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后續工程,采取補助與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督促鄉鎮衛生院新修改造取暖設施,使12個鄉鎮衛生實現了集中供暖。三是爭取到衛生室修建資金21萬元,開展村衛生室建設。今年共新修建7所村衛生室。近日又爭取項目36萬元,重點建設我縣塔塔爾鄉的3所村衛生室。四是爭取到項目資金165萬元,購置了兩臺可同時容納五人救治的高壓氧艙,解決了縣人民醫院醫療設備短缺的問題。五是爭取項目資金450萬元,動工修建**縣人民醫院5500平方米的綜合病房大樓,目前,樓房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預計明年7月將投入使用,屆時,**縣人民醫院醫療用房緊張的矛盾將得到有效緩解,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將明顯提升。六是爭取項目資金60萬元,完成了**縣婦幼保健院外墻裝修工程。七是積極籌措資金180萬完成了縣人民醫院藍康供熱站20噸鍋爐的更新改造工程。八是投入資金18萬完成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信息網絡化建設,為開展合作醫療工作的鄉鎮配備電腦等辦公用品,開展基本信息錄入工作,使信息化管理軟件順利運行,實現了參合人員看病、補償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九是投資21萬元,用于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網絡開通及車輛配備。十是爭取到全球基金、英國國際發展部艾滋病控制項目及結核病防治項目經費及設備共計38萬元,用于公共衛生防治工作,之后又投入資金15萬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門診。十一是爭取到中央、區、州合作醫療資金共計506.3萬元,其中:中央218.3萬元,自治區218.6萬元,自治州69.4萬元,為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以上項目工作在我縣衛生系統的落地實施,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衛生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就診條件;另一方面,完善了服務職能,使醫療衛生單位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推動了業務建設,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群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工作深入推進,業務工作成效顯著

業務工作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生命線,抓業務工作是醫療衛生行業的本職所在。今年以來,根據區、州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醫院管理年活動,衛生局以“抓業務,促管理,增效益”為目標,狠抓業務建設,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

我縣是新農合工作自治區試點縣,新農合工作在總結前兩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經積累了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運行機制。今年3月,我縣榮獲自治區新農合工作先進縣市榮譽,9月份順利通過了自治區的評估驗收,得到了評估組的高度評價。

2007年,我縣參加合作醫療農牧民為95894人,較上年增加9244人。按實際常住人口數計算參合率為90%,較上年增加4.5個百分點。2007年農牧民個人實際繳納總資金為287.69萬元(其中:民政醫療救助10.25萬元,殘聯救助4.077萬元)。全縣共確定了3個縣級定點、1個駐縣州級定點、14個鄉級定點、76個村級定點醫療機構為我縣2007年縣、鄉、村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根據自治區《關于全面推行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的指導意見》精神,今年,重新修訂了《**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將合作醫療住院補償封頂線調整為年度累計20000元,鄉級、縣級、縣外住院補償比例調整為70%、55%、40%。同時降低縣級縣外起伏線標準,實行鄉級住院零起伏線,縣級、縣外住院保底補償,提高了參合人員的補償率,擴大了補償范圍。并對65歲以上老人,持有計劃生育兩證家庭人員及民政、殘聯救助人員等制定了優惠政策,加大對弱勢、貧困人群的補償力度。截止9月底,我縣2007年共支出合作醫療補償金660.26萬元:其中,住院費用補償584.5萬元,門診費用補償75.76萬元。補償總人次為46954人次:其中,住院補償6624人次,門診補償40330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門診就診增加15578人次,住院人次增加3321人。住院實際補償率達34%,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㈡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推開

在重大傳染病防治方面主要抓好艾滋病防治和結核病防治兩項工作。今年爭取到艾滋病防治項目工作,成立了中英艾滋病防治項目辦公室和相應有領導機構,投資15萬元,建立起戒毒、防病“美沙酮”門診,完成了121名暗和68名吸毒人員的hiv篩查工作任務,完成了49名hiv感染者的cd4檢測和調查工作,新發現hiv感染者27名,設立了美沙硐治療門診,保證了人、財、物的有效運行,為我縣今后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積累了經驗,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基礎性資料。今年,繼續按照衛十項目的管理要求,開展結核病發現和治療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登記接診肺結核和可疑肺結核病人610人,免費攝胸片515人,免費痰檢211人,按照網絡直報的方式加強報告與管理,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㈢疾病預防和婦幼保健穩步實施

完成了以鄉鎮為單位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任務。基礎免疫接種率:卡介苗98.57%;麻疹疫苗接種率98.83%;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率98.26%;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率98.27%;乙肝疫苗接種率96.29%。加強免疫接種率:麻疹疫苗接種率97%;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率97.52%;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率97.52%;乙肝疫苗接種率96.29%。

全年累計產婦總數807人,活產數808人,建卡797人,建卡率98.64%,住院分娩人數798人,住院分娩率98.88%,新法接生807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產婦356人,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356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全縣上半年孕產婦死亡0人,孕產婦死亡率0/10萬(州下達指標80/10萬);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0。7歲以下兒童人數10517人,參加保健管理人數9653人,保健管理率91.78%;上半年活產嬰兒808人,嬰兒死亡13人,嬰兒死亡率16.08‰(州下達指標20‰)。㈣衛生執法監督工作有序進行

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年內對全縣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公共場所及醫療衛生單位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共檢查餐廳401戶次,各類食品超市、商店491戶次,食品加工單位227戶次,賓館和美容美發店136戶次,公共場所82戶次,保健食品店15戶次,診所13家,累計出動監督執法人員1300人次,監督檢查2124戶次;接受群眾投訴舉報6起,受理6起,辦結6起,行政處罰31起。其中:違反食品生產經營16起,違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5起,當場處罰11起;沒收銷毀過期食品200余公斤,停業整頓12戶,發放衛生監督意見書235份,加大打擊非法行醫、虛假廣告力度,整頓規范醫療市場,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今年,衛生監督所業務考核由原來的全州倒數第三名一躍位居全州先進行列。

(五)醫院管理由淺入深

圍繞醫院管理年、醫療質量服務年等項工作,各醫療單位從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入手,狠抓醫療服務質量和內部管理,努力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和醫患關系。**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加強了對醫院藥事委員會的管理及作用發揮,規范藥品器械采購管理工作,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和跟標采購,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合同履約率達到95%以上,同時,認真落實八部委文件精神,實行藥品最高限價15%的規定,有效遏制了藥品虛高定價的不正之風,使廣大患者得到了實惠。為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人文就醫環境,**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等醫療單位還積極采取措施,開展便民利民優質服務活動,先后投資10余萬元,改善門診收費大廳、中心藥廳及病房的就診治療環境,購置了開水器、便民椅、電話等常用物品,增設了導醫咨詢臺、便捷窗口等服務項目,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診。與些同時,各醫療單位把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強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組織醫護人員以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的形式認真學習《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藥品管理法》以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使醫護人員職業操守明顯提高。今年6月和10月,衛生局先后舉辦護士禮儀行為規范培訓和護理十八項技術操作比武,城鎮四家醫療單位及部分鄉鎮衛生院護理人員參加了活動。此外,各醫療單位大力倡導和推行“四嚴”“五心”“六一”服務,制定《優質服務獎懲制度》和服務質量考核細則,規范醫護人員的服務行為,各醫療單位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同時,加強鄉鎮衛生院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鄉鎮衛生院的基礎條件和醫療條件,去年至今共投入資金755萬元,完成了鄉鎮衛生院4922平方米的新建任務和2317平米的擴建任務,并為鄉鎮衛生院配備了較為先進的醫療設備,使鄉鎮衛生院面貌煥然一新。

四、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9

一、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嚴格衛生監督隊伍管理。

(一)繼續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深入貫徹《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和《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大對各地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指導以及監督檢查,組織開展衛生監督體系三年建設評價工作。組織實施好中西部地區衛生監督機構能力建設項目,改善執法條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衛生行政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衛生監督信息建設。貫徹落實《衛生監督信息系統建設指導意見》,推動衛生監督信息網絡建設。加強國家和省級衛生監督信息平臺建設。組織開發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系統等業務應用軟件。建立國家衛生監督基礎數據庫。加強衛生監督統計報告工作,落實統計報告制度,加強職業病、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化妝品不良反應等監測網絡建設,及時、準確地統計、處理和衛生監督信息。

(三)規范衛生監督檢驗檢測工作。組織開展衛生監督現場快速檢測規范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現場快速檢測方法和標準,提高執法技術能力。在調研基礎上做好國家和地方的衛生監督檢驗機構的認定、命名、授權工作,強化規范管理。

(四)進一步完善衛生監督員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各級衛生監督員的管理。組織修訂《衛生監督員管理辦法》,貫徹《全國衛生監督員教育培訓規劃》,建立衛生監督員國家級師資庫。按照新的《衛生監督員培訓大綱》和《衛生監督員培訓系列教材》組織開展國家級師資培訓和省級衛生監督員骨干培訓。開展全國衛生監督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工作。

(五)建立健全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工作實施方案。強化衛生監督稽查工作,逐步健全衛生監督稽查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規范稽查行為,建立稽查信息通報機制,組織開展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的專項稽查,不斷深化稽查工作。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一)加強醫療服務和采供血監督執法工作。

1.繼續加大對醫療服務市場監督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健康權益。進一步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完善醫療服務監督制度建設,加強日常監督執法,建立完善醫療服務監督的長效機制。注重投訴舉報,加大執法力度,狠抓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非法行醫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處,嚴格責任追究。組織開展對醫療服務監督人員的培訓,加強衛生監督人員能力建設。加強對地方執法和辦案工作的指導。加大正面宣傳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

2.繼續開展全國采供血機構和醫療機構的血液安全監督檢查,尤其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采供血活動中存在的違法行為。加強對基層衛生監督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對血液安全依法監督責任意識和執法監督水平,加強社會監督,逐步規范血液安全監督的內容與方式,積極探索與建立血液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二)積極穩妥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

制定《衛生部**年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衛生部關于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暫行規定(試行)》等配套文件,逐步規范巡查工作流程,繼續深入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組建巡查隊伍,培訓巡查人員。督促、指導和推動大型醫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醫療管理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幫助醫院發現問題、整改提高,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醫療服務問題,發現優秀典型,弘揚高尚醫德醫風。

(三)完善食品化妝品衛生監督的法規和技術規范,嚴格健康相關產品及生產企業的許可,深入開展食品和化妝品專項整治工作。

1.做好《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化妝品衛生規范》(**年版)的頒布準備;完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擬定《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辦法》、《食品衛生監督協查通報暫行規定》,修訂《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實施指南及評分表;加強危險性分析方法在食品衛生標準制定過程中的應用,做好《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中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修訂工作;開展食品衛生法規宣貫和《食品衛生法》宣傳周工作;認真履行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持國職責,做好食品法典相關工作。

2.規范涉水產品監管審批范圍,逐步建立統一的化妝品和消毒產品生產企業以及國產涉水產品的許可程序、條件和要求;以戊二醛和次氯酸鈉類消毒劑的衛生許可改革為切入點,探索消毒產品審批改革模式;加強對檢驗機構的動態監督管理,開展對健康相關產品檢驗機構的飛行檢查,嚴肅處理存在弄虛作假等行為的檢驗機構。

3.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衛生信譽度分級管理)工作力度,進一步規范衛生許可和監督工作。對乳制品、嬰兒配方食品、蜜餞三類產品生產企業全面實施衛生信譽度管理。嚴格實施化妝品、消毒產品、涉水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進一步提高化妝品、消毒產品和涉水產品生產企業衛生條件和自身管理水平。對化妝品、消毒產品、涉水產品生產企業開展衛生信譽度分級管理試點工作。

4.進一步提高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管水平。積極推廣《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以強化原料進貨索證為重點,在餐飲業和集體食堂全面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重點查處非法采購和使用劣質食用油,違法使用添加劑和使用不合格調味品等違法行為。對餐飲業全面實施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對農村的學校食堂和餐飲單位推行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公共衛生管理進農村、進社區活動,促進社區、農家樂旅游點、農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費環節的衛生監管措施。

5.繼續加大力度開展健康相關產品國家抽檢工作,開展對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和涉水產品違法問題的專項整治活動。圍繞與消費者健康密切相關的重點問題、突出問題和熱點問題,落實好**年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和涉水產品的國家衛生監督抽檢計劃,對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結合**年國家衛生監督抽檢計劃的要求,對餐飲業原料使用和保健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批號及標簽標識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實施《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規范》,規范市場經營行為。

(四)加強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的監督管理。

1.緊緊圍繞各地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重點職業病危害人群,重點職業病危害企業、行業,開展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的監督檢查,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處。職業衛生以煤礦、制藥行業、農藥生產企業等職業危害嚴重的行業為重點,放射衛生以放射診療機構和核設施為重點,采取自查、交叉檢查和重點督察相結合的方法,重點檢查職業健康監護情況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制度落實情況。

2.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取得各級各類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督檢查,嚴格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水平。加強職業病診斷和鑒定管理,規范診斷鑒定活動。

3.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監督工作,采取措施擴大對重點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群體的監護覆蓋面。繼續做好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工作,開展試點地區初期評估工作,適時開展階段總結和交流。繼續做好國家職業衛生示范企業評審工作,制訂管理辦法,完善評審程序和評審標準,發揮示范企業的示范作用。

4.加強放射防護監督管理,規范放射診療機構許可工作,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的監督檢查。開展對放射防護器材與含放射性產品的重點監督檢查。查處一批、曝光一批不合格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

(五)加大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力度,做好生活飲用水和重點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

1.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做好《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修訂工作;組織制定重點公共場所衛生規范,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規范公共場所經營行為;開展公共場所衛生標準修訂工作。

2.組織開展全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加強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農村學校飲用水衛生監督,有重點地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做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宣傳培訓,提高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水平;根據《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要求,建立全國飲用水水質和水性疾病監測網絡。

3.加強重點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總結推廣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量化分級試點經驗;做好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監督管理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