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服務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14:43: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健服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婦幼保健服務新需求預測分析
摘要:為緩解當前新生兒生育率低下及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對三孩政策下婦幼保健服務新需求進行預測分析:重視對高齡產婦的技術支持、教育與心理疏導,提高孕產婦的心理適應能力;轉變年輕一代的生育觀念,改變其生育行為;合理安排婦幼保健機構的人力資源、硬件設施的配置與分布,提高基層機構服務質量,減少資源浪費,緩解大城市接診壓力;解決就醫環境擁擠的問題,使不同醫院的供需達到相對平衡;安排專業人員對月子中心等母嬰護理服務行業進行指導和檢查,制訂并完善相關行業標準;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服務,打造舒適優雅的環境,提供一對一服務,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專業指導,解答產婦在產褥期出現的各類問題,從而改善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緩解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平緩總和生育率下降趨勢,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關鍵詞:三孩政策;人口老齡化;婦幼保健服務;需求預測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人口生育率下降現象進一步凸顯。我國要積極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2021年5月,我國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學者認為,雖然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水平提升有限,但二孩在全部生育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1],且如果沒有二孩政策,出生人口會下降得更快。總體來說,二孩政策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即便我國自2013年陸續實施了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2019年我國的出生率是自1949年以來的最低值[1]。面對日漸嚴峻的人口形勢,國家決定實施三孩政策。當前,很多家庭受制于較高的生育養育成本而不想生、不敢生,但這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推行三孩政策的意義,正是為那些礙于政策限制而不能生育的家庭開放一條綠色通道[2]。養育成本快速提高,是當下家庭生育面臨的主要矛盾,教育、住房、就業等相關經濟社會政策成為影響家庭生育抉擇的關鍵,為了促使三孩政策更好地實施,我國明確了將配套支持措施和三孩生育政策作為一個整體組合提出,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提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攬子支持舉措[3]。國家頒布新政策鼓勵增加新生兒數量,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也更加重視生育孩子的質量,這也對婦幼保健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生兒護理、產科兒科床位緊缺、高齡產婦以及產后恢復等方面需求不斷提升。婦幼保健機構應當不斷完善自身服務,從而更好地促進三孩政策的實施。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婦幼保健服務新需求進行預測分析。
1三孩政策下婦幼保健服務新需求預測
1.1重視對高齡產婦的技術支持、教育與心理疏導
[4]二孩政策開放以來,高齡產婦比例有所上升[5]。三孩政策出臺后,35歲以上高齡產婦的比例可能更高,面臨的生產風險、胎兒出生缺陷等概率隨之增加。產婦會增加心血管代謝風險,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子癇前期、妊娠期肥胖等的概率也會變高;胎兒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子代遠期的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代謝綜合征的風險[6]。此外,高齡產婦若是經歷過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罹患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瘢痕妊娠伴發瘢痕憩室、子宮破裂等疾病的風險也會更高,這些都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7]。因此,對于有再生育需求的高齡產婦,各科室需要聯合為備孕婦女制訂再生育方案,并充分重視產前檢查、咨詢和診斷工作。臨床醫護工作者還需要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在手術中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避免造成醫源性感染[8]。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發生焦慮、抑郁等問題的概率較高,產婦可能存在不良孕史、不良流產史,或者擔心孩子存在罹患畸形、遺傳病的風險,此外家庭關系不融洽也會造成產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9]。因此,醫護人員有必要在孕產婦的產檢和生產過程中進行相關的心理教育與心理疏導,在教育疏導的同時可以運用臨床心理護理中的聚焦解決模式使孕產婦也能夠充分地參與其中[10],提高孕產婦的心理適應能力。
婦幼保健服務能力提升方案
一、總體目標
力爭通過開展婦幼保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從機構建設、人才培養和業務技術培訓等三方面入手,打造適應市婦女兒童日益增長需求的全新婦幼保健服務網絡,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水平。
二、主要任務
通過開展婦幼保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使婦幼保健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人才配備更加合理;婦幼保健工作長效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婦幼保健公共衛生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出生缺陷和新生兒疾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孕產婦死亡率和兒童死亡率低于全省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體系標準化建設。一是鞏固等級婦幼保健所創建成果,爭創等級婦幼保健院。2013年,市婦幼保健院已經成功通過省衛生廳等級婦幼保健所評審,下一步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體現婦幼公共衛生職能的要求,將市婦幼保健院建設成“規模適度,功能適用,分區明確,流程合理”的等級婦幼保健院。二是加強基層婦幼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開展規范化婦、兒保門診建設,完善鄉鎮衛生院孕產婦、兒童保健門診的基礎設施、設備的配置及人員隊伍建設。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以上專職婦幼保健人員,按照《省鄉鎮衛生院示范產科建設規范》改善產科工作流程及硬件設施,提高綜合服務及急救能力。拓寬保健服務項目,提高保健服務質量,滿足婦女兒童保健需求。
婚前保健服務管理制度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婚前保健服務工作是保障母嬰健康、提高人口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為積極推進我區的婚前保健服務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登記條例》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衛生局等四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婚前保健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對象)
本辦法所指的婚前保健服務對象為準備在本區辦理結婚登記的對象,其雙方或一方為本區戶籍人口。
第三條(服務形式和機構)
我區婚前保健服務形式包括婚前保健咨詢和婚前醫學檢查。由設在區婚姻登記管理所內的“婚姻家庭健康咨詢室”提供婚前保健咨詢,區婦幼保健所作為區政府指定的婚前醫學檢查機構,提供婚前醫學檢查服務。
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措施
摘要:隨著國家衛計委逐漸加大對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的支持,使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飛速發展起來,其中財務管理是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將結合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研究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完善;婦幼保健;計劃生育;財務管理;工作措施
一、引言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醫療機構內部的財務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作為非盈利性質的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首先保證其自身的公益性質,同時也應注重經濟效益以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因此,財務管理工作便是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各項財務活動,處理好各種財務關系,從而保證資金安全,控制財務風險,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對于保證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與理論意義。
二、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財務管理工作現狀
(一)缺乏財務管理意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有一部分的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領導不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層次停留在表面工作上。還有一部分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雖吸收了一些高素質人才,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財務管理部門的變化很小,很多財務人員忙于日常工作,缺少新知識的學習和視野的拓展,而且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需要提高。(二)不科學的預算編制,盲目性的投資建設。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財務預算管理是各部門預算編制的基礎,應根據各科室的職能、任務和工作計劃編制財務預算,是對每一項財務活動進行統籌安排。但是由于一些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和過程不科學,基本上是由中心領導和財務人員根據往年的數據估算得出,缺少一定的科學性,沒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和執行中的監控。部分單位由于對于資金支出情況沒有科學的分析,導致在大型醫療設備購買和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盲目性很大,造成資金浪費。
保健服務工作調查與思考
婚前保健是保障男女雙方身體健康和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素質的重要手段。自*年10月1日執行自愿婚檢以來,婚前醫學檢查率出現了下滑現象,預防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措施難以落實,出生缺陷發生率正在逐年上升。雖然我區在加強領導、出臺政策、加大宣傳、優化服務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婚檢率有所提高,但對照杭州市提出的“到2007年年底,全市的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50%以上,到2010年,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80%”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為此,我們界別組對婚前醫學保健服務工作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調研有關情況匯總如下:
一、我區婚前醫學保健服務工作的主要情況
自2005年我區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以來,衛生、民政、財政、計生、婦聯等相關部門結合實際,采取措施,加大婚前醫學檢查力度,積極構建人性化、服務型、規范化的婚檢制度,推進了我區婚前保健服務工作上新臺階。2006年度全區參加婚檢為685對,婚檢率為11.06%,2007年度參加婚檢為2194對,婚檢率為34.36%,2008年上半年,參加婚檢共有2252對,婚檢率達62.92%,婚檢率有大幅提升。我區的婚前醫學保健服務工作呈現“政府積極倡導、部門密切協作、群眾自覺參與”的新格局,并體現出如下五個特點:
1.管理系統化。我區為加大婚前檢查力度,將婚前保健服務納入區公共衛生目標管理責任書,列入鎮鄉(街道)政府公共衛生考核內容,實行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并自上而下地建立了“屬地管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服務機制,在管理上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為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細化各部門工作職責,我區還于07年7月由區政府牽頭,召集衛生、民政、財政、婦聯等部門,專題召開婚前保健服務工作協調會,進一步推進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深化婚前保健服務工作。
2.政策明確化。2005年區衛生、計生、民政、財政等四家單位聯合下發《余杭區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凡男女雙方中一方有余杭區戶籍且準備結婚登記的青年,憑雙方身份證可到村(社區)或婚姻登記處領取‘余杭區免費婚檢券’,持券到婚檢定點單位進行婚檢”。2007年,我區又對婚前醫學檢查的政策進行調整,并以抄告單的形式下發到各有關單位。抄告單明確規定:“從2007年9月1日開始,我區境內的新婚青年在履行婚姻登記手續時須提供定點婚前醫學檢查單位出具的‘無影響婚育疾病’的健康證明”,進一步落實了婚檢政策。
3.經費專項化。在全區實行免費婚檢后,我區將婚檢專項經費單獨立項,專款專用。由區財政按每對100元標準劃撥到定點婚檢醫療保健單位。在2007年婚檢政策調整后,由于婚檢項目在原來項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乙肝三系和艾滋病檢測兩個項目,經費結算標準由每對100元提高到160元。由政府“買單”的舉措,不但極大地調動了新婚青年自覺參與婚檢的積極性,而且為家庭優生優育提供了切實保障。
婦幼保健服務信息管理論文
摘要:2013年9月,河南省郟縣婦幼保健院作為全縣婦幼衛生工作業務管理、指導單位,自主研發建設了基層婦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實施對郟縣孕產婦、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婚前健康檢查服務、住院分娩服務信息的管理。系統功能包括:健康體檢信息采集、體檢服務提醒、基礎信息查詢、保健服務數據統計分析、各種數據報表生成5個模塊。該信息管理系統結合工作實際,分析基礎婦幼保健工作數據,有效控制保健服務質量,成功實施了保健服務結果的延伸管理。
關鍵詞:婦幼保健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分析
1基層婦幼保健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對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婦幼保健工作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質、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等國計民生政策上擔負著重要職責,婦幼保健機構要滿足婦女兒童長期、連續管理和健康追蹤指導服務需求,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平臺建設必不可少。既往婦幼保健服務不具備健全的縣、鄉、村三級信息適時傳輸、互通共享能力,依靠單一手段進行信息溝通、手工抄報轉送,受地域、交通、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因素限制,系統保健率、信息漏報率、統計正確率不能得到保障,保健服務質量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管理監督,甚至不具備深入監督管理的能力或監督管理措施無法落實,造成婦幼保健服務質量低下,服務對象對婦幼保健服務的認知度低、信賴度差、依從性不足,限制了婦幼保健服務質量的提高,降低了婦幼保健與時俱進的發展動力。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適時引入,互聯網平臺的快速傳輸,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為改善基層婦幼保健服務現狀,打破桎梏,尋求發展,郟縣婦幼保健院自主規劃建設了基層婦幼保健服務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的建設應用可實現婦女兒童保健建冊登記、孕期健康檢查、高危登記管理跟蹤、產前診斷評估及結果追訪、產后訪視、新生兒疾病篩查、兒童健康檢查、兒童發育評估、高危兒管理等工作的全程電子化和自動化[1],使區域內健康檔案信息采集、上傳、存儲、分析、反饋和評估功能得到共享,為婦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同時,該系統也是增強婦幼保健服務能力、規范婦幼保健專業技術和信息報告行為的重要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對國家其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管理功能。
2基層婦幼保健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規劃和功能設計
2.1建設背景
孕產保健服務改善和質量規制研究
政府規制的概念及途徑
規制(Regulation)起源于經濟學領域。規制的公共利益理論部分解釋了衛生服務市場需要規制的原因,即在存在公共物品、自然壟斷、不完全競爭、信息不對稱等市場失靈的行業中,政府應當通過制定規則和行使行政權力,對有缺陷的市場進行規制,保護公眾利益,從而實現公平、效率等社會目標。[3-4]具體來說,規制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為矯正各種市場失靈,基于法律法規、服務于某些政策目標、通過規制機構對微觀經濟主體和國民采取的各種規范、制約和制度的總和。[5]由政府進行的規制即政府規制,有研究認為這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或政府有關機構依據法律法規,對市場經濟主體或特定行為人進行的規范和限制活動。[6]我國的衛生體制變革過程中存在一定市場化和商業化行為,政府投入不足、支持力度減弱及部分婦幼保健機構出現的趨利傾向,使城市婦幼衛生服務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有所降低。[7]衛生事業具有特殊性,靠市場自發調節無法實現合理選擇時,需要運用國家強制力,通過制定一定的規則,對個人和組織的行為進行規制。[8]通過政府規制,發揮政府在改善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和質量方面的主導作用,對實現新醫改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目標具有現實意義。在我國,與衛生有關的政府規制可分為法律、法規、規章及其它規范性文件。本文主要回顧了上海市在改善孕產保健服務公平、可及和質量方面的地區規范性文件,即在法律、法規、規章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尚未明確時,由各地區各部門制定的屬于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
上海市孕產保健服務規制的背景
流動孕產婦基本衛生服務利用率較低,成為上海市孕產婦死亡的主體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方式的改變,上海市女性流動人口比重不斷增加,外來人口分娩數不斷上升,2000年上海市流動人口活產數占全市活產數的26.47%,2002年升至30%[9],2005年,流動人口活產數比重超過戶籍人口活產數并始終保持在50%以上(2007年為55.1%[10],2009年為54.8%[11])。研究表明,城市流動孕產婦的文化程度偏低,保健意識相對較差、加之經濟因素限制,使其對衛生服務的利用明顯低于戶籍孕產婦。[12-14]此外,流動性大、居住分散的特點也限制了衛生服務供方主動為流動孕產婦提供服務。流動孕產婦對基本衛生服務利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妊娠期并發癥等更易轉為危重急癥,一項研究表明,1999—2006年上海市有統計的175例搶救成功的危重孕產婦中,外地戶籍者高達76%。[15]持續的生育高峰,流動孕產婦的不斷快速涌入及其對基本孕產保健服務利用率低,導致妊娠期疾病難以得到及時發現和治療,這些導致流動孕產婦的死亡問題日益突出,流動孕產婦逐漸成為上海市孕產婦死亡的主要部分。[2]1993—2002年,上海市死亡的孕產婦中流動孕產婦比例急劇上升(從26%升至79.3%),此期間上海市平均的孕產婦死亡率為26/10萬,其中戶籍人口15/10萬,流動人口則高達64/10萬并在較高水平波動。2005—2009年,上海共發生孕產婦死亡124例,81.3%為流動孕產婦。[16]因此,降低流動孕產婦的死亡率,成為上海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關鍵。緊急產科保健服務網絡不健全影響危重孕產婦的緊急救治有學者分析了2000—2007年上海市孕產婦的死亡原因,結果表明無論戶籍還是流動孕產婦,產科出血都是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17]產科出血和其他妊娠危重急癥的處理能力是衡量產科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產后出血及其他妊娠不良結局雖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過提高產科質量、提供有效救治來改善預后,這就需要有一個高效的緊急產科保健(EmergencyOb-stetricCare,EmOC)服務網絡和有力的保障制度。2006年,上海市對全市產科質量的調查揭示了舊有緊急產科保健服務網絡與制度存在的問題,如危重孕產婦轉會診網絡不通暢,轉會診制度執行不力[18];緊急產科保健服務硬件條件不足,醫院接診搶救的綜合能力欠缺等[19]。調整緊急產科保健服務網絡,規范危重孕產婦轉會診及搶救流程,對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的降低將產生直接作用。回顧上海孕產保健服務面臨的主要挑戰可以看到進一步降低上海市孕產婦死亡率的兩個重點:一是促進流動孕產婦對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利用,提高基本孕產保健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從而改善公平;二是通過改善網絡、完善制度,提高緊急產科保健服務的可及性與質量。而實現這兩個目標就需要有力、有效的政府規制。
改善流動人口基本孕產保健服務利用的規制
基于上海市流動孕產婦的特點和管理的難點,上海市采取了設立流動人口平產分娩點的措施,旨在通過提供限價優質服務改善服務可及性和質量,逐步提高流動孕產婦產前檢查率與住院分娩率。設立流動人口平產分娩點2004年6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上海市衛生局下發《關于在本市郊區縣設置流動人口孕產婦平產分娩點的通知》(滬衛基婦〔2004〕14號),在郊區(縣)流動人口集居的區域設置10個流動孕產婦平產分娩點。對平產分娩點運行1年后的調查顯示,10個分娩點1年間未發生流動孕產婦死亡(同期全市流動孕產婦死亡30例),圍產兒死亡率、產后大出血發生率均顯著低于上一年,產科服務質量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在外來人口集居區設置“外來人口孕產婦平產分娩點”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20]隨著各分娩點資金投入增加、規模擴大,流動孕產婦對優質孕產期保健服務的利用率不斷提高。但相關調查也揭示了平產分娩點存在的問題[21],如規制的部分內容可操作性不強、10個分娩點難以滿足外來孕產婦的需求等,出臺新規制顯得尤為必要。優化和推廣流動人口平產分娩政策在對前期工作效果評估的基礎上,上海市于2006年將平產分娩點擴大到23個,并于2007年出臺新的規制《關于加強流動人口孕產婦保健管理和特約分娩點工作的通知》(滬衛疾婦〔2007〕40號)。這一規制優化和細化了平產分娩政策的內容,強調了各婦幼保健機構的服務原則,從制度層面為規范流動孕產婦的服務與管理、提高服務可及性與質量提供了保障。平產分娩點擴大范圍后,有研究者通過追蹤調查表明,這一措施為流動孕產婦提供低價、優質的產前檢查和住院分娩服務,對改善服務可及性,保障外來人口母嬰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2]而就分娩點存在的問題,2008年的一項調查分析表明,財政投入不足影響服務的可持續性并導致限價分娩未能充分執行;另一突出問題是平產分娩點的危重孕產婦急救情況不容樂觀,表現為急診接診硬件缺乏、流程不合理、制度不到位等,且這一問題不僅僅限于平產分娩點。[23]如何改善緊急產科保健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是全市婦幼保健服務與管理機構亟需解決的問題。
婦幼保健三級服務工作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絡建設的重要意義
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絡是指以市婦幼保健機構為龍頭、鎮級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居)級醫療衛生機構(包括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市級綜合醫療機構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技術補充的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絡,是做好全市婦幼保健工作的基礎。
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婦幼保健服務網絡的重要性,認真貫徹“以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和預防為主”的婦幼保健工作方針,健全服務體系,加強管理,規范服務,為全市婦女兒童提供不同層次的婦幼保健服務,減少婦女兒童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臨的健康隱患,保障婦女兒童健康。
二、完善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絡建設
堅持婦幼衛生的公共衛生屬性,加強各級婦幼保健服務網絡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按照“市建龍頭、鎮強樞紐、村打基礎”的總體布局,健全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絡。
一是要加強“龍頭”建設。進一步完善婦幼保健機構的內涵建設,要按《省婦幼保健機構分級管理評審辦法》和《省婦幼保健機構分級管理評審標準(試行)》,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達到二級甲等標準,提高服務能力。建立全市婦幼保健指導中心,突出公共衛生性質,受衛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部分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市婦幼保健工作的組織管理、基層指導、群體保健、健康教育、業務技術培訓、檢查評估、相關信息的統計分析,協助衛生部門制定婦幼衛生工作措施、政策并組織實施。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市場論文
摘要:在健康服務貿易領域,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近幾年增長速度較快,也面臨著許多制約其發展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商業存在服務模式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在市場準入方面的貿易壁壘問題,并對市場準入壁壘問題在GATS框架下進行分析,最后就如何減少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壁壘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商業存在;貿易壁壘
與傳統中醫的診療服務不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更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和優勢,容易為東道國成員所接受,因此,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是中醫藥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在市場準入方面遭遇了諸多貿易壁壘。
一、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概述
(一)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模式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的提供模式主要有四種: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在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貿易中,其服務提供模式往往不是單一的。在全球化和信息時代,商業存在日益成為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貿易的主力軍,成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在海外得以長久存在的主要戰略支撐。
婚前保健服務工作實施意見
婚前保健服務工作是保障母嬰健康、提高人口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為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衛生局等四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婚前保健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本區實際情況,現就我區實行免費婚前保健服務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人口、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幸福家庭。認真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婚前醫學檢查自愿的原則,通過規范有效的婚前保健服務,幫助婚姻登記當事人了解法律上有關禁止結婚的規定以及影響婚姻生育的疾病等知識,維護婚姻登記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婚姻登記當事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二、職責分工
(一)區民政局
1、建立面積不少于30平方米的婚姻家庭健康咨詢室,進行合理分隔,達到安靜、溫馨、私密的要求,配備播放宣傳影像資料的設備,做好對婚姻登記當事人的宣傳、引導工作以及咨詢室的綜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