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政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03:13: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宏觀調控政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宏觀調控政策

公共資產宏觀調控政策論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

政府制度管理宏觀調控政策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內生與外生的績效;宏觀調控政策的期限邊界:短期還是長期;宏觀調控政策的對象與目標邊界:總量穩定還是結構增長;簡短的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客觀存在使對市場的使用存在成本、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理論已由標準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給定、宏觀總量是由微觀個量組成,宏觀經濟不可能離開微觀基礎而存在、中國仍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短期邊界論、宏觀調控政策的對象是宏觀經濟總量、產業結構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市場經濟有效配置資源、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目標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中國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場基礎與制度條件方面的問題。文章從宏觀調控政策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觀點出發,通過比較內生安排與外生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的不同績效,給出了一個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理論框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對政策邊界的明晰界定,從理論上揭示了短期的總量穩定與長期的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地把握宏觀調控政策的問題。

關鍵詞宏觀調控政府安排制度基礎政策效應政策邊界

與20年來的市場化改革進程相伴隨,中國的宏觀調控也先后經歷了總需求大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總需求小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擴大需求型兩個階段。如果說1997年以前,面對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情形還能通過強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壓制總需求來實現宏觀經濟總量均衡的話,那么,1997年以后,面對在市場機制作用不斷擴大基礎上形成的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的宏觀總量非均衡情形,盡管政府實施了更為市場經濟意義上的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但三年來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與預期結果仍相距甚遠。對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實證分析和政策的規范研究業已引發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學術界大多數關于宏觀調控的研究往往因暗含宏觀調控政策能完全解決經濟衰退的假定前提以及由此演繹的邏輯推論而陷入了宏觀調控認識的誤區。本文基于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種制度安排的觀點,依據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在對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礎與邊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試圖構建一個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理論框架。

一、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內生與外生的績效

當新制度經濟學家們摒棄制度是外生或中性的新古典假設從而將經濟運行分析由“無摩擦”的新古典框架轉向“新制度”的框架下進行時,市場被描繪成一種為降低交易成本而選擇的制度安排(Coase,1937,1960;North,1981,1990)。在將制度分析引入新古典的生產和交換理論并更深入地分析現實世界的制度問題中,新制度經濟學家同樣給出了各種非市場形式的制度安排理由,這就是,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客觀存在使對市場的使用存在成本,因而,為把有限理性的約束作用降到最小,同時保護交易免于機會主義風險的影響,經濟主體必然會尋求諸如政府安排的制度(Williamson,1975)。任何特定制度的安排與創新無非是特定條件下人們選擇的結果,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無疑是經濟增長(績效)的必要條件。正是通過對產權、交易成本、路徑依賴等問題的強調,使新制度經濟學得以將經濟增長問題納入制度變遷的框架中作出深刻的解釋。由于制度安排的范圍相當寬泛,這里,筆者并不打算涉及所有正規和非正規的制度問題,而只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某些術語(這些術語可能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內涵),在闡述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基礎上,就它相對市場基礎而言是內生還是外生的角度來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問題。

查看全文

經濟宏觀調控轉向中性政策

一、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的上升周期,目前的突出矛盾是某些行業投資增長過快

中國經濟增長從去年開始進入新一輪的上升周期。增長幅度由1998—2002年間平均每年的7%—8%,上升到2003年的9.1%,2004年第一季度的9.8%,上半年的9.7%。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消費結構迅速升級,總體形勢良好。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矛盾是某些行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業投資過快,促使煤、電、油、運等主要原材料供應緊張。去年以來,國家針對部分行業出現的過熱苗頭,已經發出了預警的信號。同時,在項目審批、土地利用以及信貸投放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抑制投資的過度膨脹。

但是,投資的列車一旦加速,很難一時間剎住。今年一季度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依然較高,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業仍在快速擴張。4月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對所有在建、擬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在宏觀調控杠桿的撬動下,各地區、各部門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行動,大批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項目下馬,部分過熱行業開始得到抑制。

共事業,對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從松,加大支持力度。既堅決控制投資需求膨脹,又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上下微調、有松有緊、松緊適度,就能逐步緩解和克服當前比較突出的瓶頸制約和結構問題,保持中國經濟這艘大船平穩較快地航行。三、投資膨脹向消費膨脹傳導機理的變化防止通貨緊縮,雖然目前并不緊迫,但還是要警惕其再現。從經濟走向上看,去年到今年是從通貨緊縮趨勢向通貨膨脹趨勢的轉化,這種轉化有其慣性。因此,首先要擋住通脹苗頭的壓力,特別要注意控制投資的過度擴張,防止大起大落,其關鍵是防止投資的大起。整體經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大起大落,往往肇因于投資的過度擴張。投資擴張的規律,首先是引起投資品需求的擴張,繼而引起消費品需求的擴張,再進而隨著完工投產導致生產能力和產品供應的擴張。因此,物價走勢的軌跡,也是投資品和生產資料先漲,消費品次漲,終而因供大于求導致雙雙下跌。一般說來,投資需求并不都是對設備材料等生產資料的需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直接通過職工工資轉化為消費資料的需求,又有一部分間接通過提供投資工程以設備材料等部門職工工資再轉化為對消費資料的需求。如此類推,投資需求中就有相當比例要轉化為消費需求。根據經驗數據,這一比例為40%左右。

我國本輪物價上漲趨勢也是上游投資品價格漲幅先于高于下游消費品。按照通例,下游最終消費品上漲滯后期約為半年到一年。但我國此輪物價上漲,上游產品將漲價傳遞到下游產品不大順暢。能源、原材料價格漲勢迅猛,但對下游生活資料產品價格拉動作用較小。今年1—5月,與上年同期比的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3%,其中生產資料產品價格上漲5.5%,生活資料產品價格上張1.1%。因此與過去相比,價格傳遞受阻因素頗多。首先,從大面上說,我國供給約束型經濟轉為需求約束型經濟,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的大格局不能說已經改變,啟動消費品需求還很費勁。目前除了煤電油運等少數商品和服務,絕大多數商品依然供過于求。商務部對今年上半年600種主要商品排隊分析,供求基本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平衡商品138種,占總數23%;供過于求商品462種,占77%;沒有供不應求商品。其次,技術進步帶來生產成本下降,商品價格隨著下降,如手機、家電、汽車等就是這種情況。第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基尼系數提高到0.45以上,就業增長滯后于經濟增長,教育、醫療、養老等支出預期加大等等,導致消費傾向下降。第四,由于關稅減免、進口限制的放寬和取消,影響國內商品價格下降。第五,最終消費品多屬競爭性行業產品,漲價也受限制等等。最終消費需求受到上述種種因素的限制,使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難以向最終消費品傳遞。這是同上世紀80—90年代的通脹過程不同的。至于上游產品漲價能否通過成本推動向最終消費品漲價傳遞,也未必盡然,這里主要原因是新增投資的資本構成比例提高,勞動工資比例降低,就業增加困難,勞動工資漲不上去。通貨膨脹的一個核心機制就是工資與物價的輪翻上漲,現在看不出有發生這種情況的跡象。因此現在離嚴重的通貨膨脹還差一大截路。對此,還有一個證據,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品價格同比增長3.6%,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6.1%,物價上漲率遠遠低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是在居民收入承受的范圍之內。因此對目前輕度通貨膨脹不必過于緊張,當然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對其發展有所警惕。從實際情況看,今年5月CPI同比已由4月的3.8%上升為4.4%,6月上升為5%;但5月比4月底環比降低0.1個百分點,6月比5月底環比降低0.7個百分點。這與去年“非典”影響二季度月環比CPI連續負增長,價格水平處于全年低點有關。去年的低基數將使今年二季度居民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幅度提高,而去年四季度物價翹尾因素又將使今年物價三、四季度不大可能上升。再從引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因素糧食價格來看,隨著支持農業政策的實施,耕種面積擴大等影響,夏秋糧增產希望較大,會一定程度減緩糧食漲價影響。隨著秋糧收獲,翹尾因素消失,以及生產資料價格逐步回落,今年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有可能回落到3%以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前景不大可能。

總而言之,在消費品需求啟動存在障礙的情況下,過一段時間后,一些部門的過度投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又缺乏最終消費需求的支撐,形成過剩的生產能力,會導致通貨緊縮的壓力。因此,對新一輪投資擴張造成的產能過度膨脹要密切注意。通過投資規模的適當控制,我們既能遏止因投資膨脹而導致的投資品價格領先上漲,防止通脹苗頭滋長于先,又能抑止過度建設造成的產能本論文由

查看全文

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發展論文

內容摘要: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出現下滑。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應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是應對目前困境的迫切要求。

關鍵詞:金融危機貨幣危機宏觀控制政策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內外失衡的雙重困境,一方面,人民幣面臨著不斷升值預期;另一方面,物價水平不斷上漲,人民幣又面臨對內貶值的壓力。面對經濟內外失衡的兩難困境,決策層和學者們提出了各種應對措施。但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人民幣仍然存在很強的升值預期,另一方面國內價格總水平依然產生波動。在這種內外失衡的經濟環境下,繼續目前政策的后果如何?筆者認為,如果繼續這種政策思路,中國經濟的“硬著陸”不可避免,“滯脹”將不期而至。

美國次貸危機造成全球經濟的下滑

2007年8月集中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使得美國經濟滑向衰退,并波及歐洲、日本乃至全球經濟,進一步造成歐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場的次貸危機。從英國到愛爾蘭再到西班牙,房市開始降溫,銀行面臨壞賬激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已經有7000億美國抵押貸款資金以投資方式流向國外,這將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巨大影響,加大全球信貸緊縮和經濟下滑的風險。

(一)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

查看全文

宏觀調控政策力度論文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

宏觀調控政策信息管理論文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

宏觀調控政策管理論文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

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中央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形勢,提出了奮斗目標,部署了2000年經濟工

查看全文

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

小議宏觀調控的制度基礎與政策邊界分析

摘要:中國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場基礎與制度條件方面的問題。文章從宏觀調控政策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觀點出發,通過比較內生安排與外生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的不同績效,給出了一個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理論框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對政策邊界的明晰界定,從理論上揭示了短期的總量穩定與長期的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地把握宏觀調控政策的問題。

關鍵詞宏觀調控政府安排制度基礎政策效應政策邊界

與20年來的市場化改革進程相伴隨,中國的宏觀調控也先后經歷了總需求大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總需求小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擴大需求型兩個階段。如果說1997年以前,面對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情形還能通過強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壓制總需求來實現宏觀經濟總量均衡的話,那么,1997年以后,面對在市場機制作用不斷擴大基礎上形成的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的宏觀總量非均衡情形,盡管政府實施了更為市場經濟意義上的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但三年來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與預期結果仍相距甚遠。對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實證分析和政策的規范研究業已引發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學術界大多數關于宏觀調控的研究往往因暗含宏觀調控政策能完全解決經濟衰退的假定前提以及由此演繹的邏輯推論而陷入了宏觀調控認識的誤區。本文基于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種制度安排的觀點,依據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在對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礎與邊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試圖構建一個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理論框架。

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的宏觀調控政策:內生與外生的績效

當新制度經濟學家們摒棄制度是外生或中性的新古典假設從而將經濟運行分析由“無摩擦”的新古典框架轉向“新制度”的框架下進行時,市場被描繪成一種為降低交易成本而選擇的制度安排(Coase,1937,1960;North,1981,1990)。在將制度分析引入新古典的生產和交換理論并更深入地分析現實世界的制度問題中,新制度經濟學家同樣給出了各種非市場形式的制度安排理由,這就是,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客觀存在使對市場的使用存在成本,因而,為把有限理性的約束作用降到最小,同時保護交易免于機會主義風險的影響,經濟主體必然會尋求諸如政府安排的制度(Williamson,1975)。任何特定制度的安排與創新無非是特定條件下人們選擇的結果,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無疑是經濟增長(績效)的必要條件。正是通過對產權、交易成本、路徑依賴等問題的強調,使新制度經濟學得以將經濟增長問題納入制度變遷的框架中作出深刻的解釋。由于制度安排的范圍相當寬泛,這里,筆者并不打算涉及所有正規和非正規的制度問題,而只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某些術語(這些術語可能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內涵),在闡述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基礎上,就它相對市場基礎而言是內生還是外生的角度來解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問題。

市場經濟中,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機制,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理論已由標準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給定。盡管市場實現帕累托效率的前提條件過于苛刻而被認為在現實市場中不可能具備,但市場經濟的發展史表明,對市場制度作用的認識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出于完善市場配置功能的需要,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在市場基礎上日益衍生出了其他一些非市場形式的政府制度安排。其中最主要的有:(1)針對市場失靈而由政府進行的微觀規制(管制);(2)針對市場經濟總量非均衡而由政府運用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的宏觀調控。作為典型的政府安排,宏觀調控是政府在宏觀經濟領域的經濟職能,是現代市場經濟中國家干預經濟的特定方式,它的內在必然性實際上可由市場經濟運行的本質是均衡約束下的非均衡過程推論出來(吳超林,2001);而它的作用機理已在標準的凱恩斯主義模型中得到了經典的揭示,并被戰后西方國家長期的實踐所驗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