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產宏觀調控政策論

時間:2022-03-18 09:35:00

導語:公共資產宏觀調控政策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資產宏觀調控政策論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中央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形勢,提出了奮斗目標,部署了2000年經濟工

作的主要任務,需要我們認真把握,狠抓落實,繼續奮發努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

健康發展,為新世紀的經濟騰飛創造良好的開端。

一、當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

(一)當前經濟形勢總體上是好的

1999年以來,在中央采取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

較快增長的態勢,頭9個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1~10月,工業增加值增長9.1%,增

長速度比較平穩;農業收成穩定,糧食總產量大體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平緩,全國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體投資)增長7%,其

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6.6%,更新改造投資增長下降0.9%,房地產投資增長17.4%;隨著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費領域的擴大,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出現回升態勢,9月份出口增長20.2%,10月份出口增長23.8%.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長19.4%,增收1300多億元,財政收入占國

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金融形勢比較平穩,到10月末,M1、M2分別增長15.1%、

14.5%,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國家外匯儲備已超過1500億美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

加,生活水平繼續提高,10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59270億元,同比增長13.4%.

從前三個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經濟形勢總體上是好的,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可望達

到7%甚至略高一些。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當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好轉跡象:(1)工業經濟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去年同期提高7個百分點,其中成本費用利潤率

提高1個百分點,總資產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率提高0.2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提高0.8

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下降1.7個百分點。1~9月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

1200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

480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倍。(2)外貿出口進一步回升。隨著亞洲周邊國家

的經濟復蘇、需求增加,我國對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的出口增長加快

;同時國家加大了出口退稅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的增長。從7月份開始,出口增長

開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長分別為7.5%、17.8%、20.2%、23.8%.預

計全年出口增長可達5%左右。(3)物價下降出現減緩的跡象。8月份,受季節性因素

和肉禽價格進一步回升的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區調整學雜費、房租、水電費價格以及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

上月上漲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此外,隨著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品市場回暖,工業品價

格降勢也在趨緩。7月、8月、9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分別下降2.5%、2.3%、2.1%,工

業品原材料購進價格分別下降3.4%、3.3%、1.8%.

(二)經濟環境日趨嚴峻的一面不容忽視

以上三種跡象表明,經濟增長出現一些好轉的跡象,但還沒有形成好轉的趨勢,目

前還不能作出經濟增長出現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斷。對今后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是逐步好轉還是比較嚴峻?還有待觀察。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經濟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長,但由于美國股市出現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對歐元、日元出現一定的貶值趨勢,不排除出現股市動蕩、外資抽逃、

消費萎縮、使經濟增長發生逆轉的可能性。日本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由于日本內需市

場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經濟走向如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歐盟經濟正在穩

步增長,但由于歐元的實施,歐元區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亞洲周邊國家和地

區的經濟開始復蘇,即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出現好轉,對我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也

將形成一種競爭關系。綜合以上一些情況,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即使經濟增長快于1999年,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對我國

經濟形成競爭的不利因素在增加。從總體上看,2000年我國外需壓力還是很大,外貿順

差有可能進一步減少,利用外資也有可能會下降,外貿外資的減少,需要通過進一步擴

大內需來彌補。

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場需求依然疲

軟,大多數工農業產品生產過剩,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消費意愿不強,民間投資不

振,銀行貸款行為趨于謹慎,資金供應趨緊,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社會就業壓力加

大,等等。當前經濟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通貨緊縮趨勢仍在發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為止,全國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連續24個月負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18

個月負增長,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連續42個月負增長。按照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定義,

一國消費品價格連續兩年負增長,就可視為通貨緊縮。我國實際上已經達到這一標準。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從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從中長期因素看,多年來的重

復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這次通貨緊縮,實際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與中長期

的結構不合理因素交織并發,從而使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通貨緊縮壓力。我國這一輪經

濟增長下滑的周期最長,從1992年算起,至今已長達7年,目前下滑的趨勢仍在發展。

特別是這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未從根本上

遏制住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2000年國內經濟環境依然比較嚴峻。

二、2000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關系

2000年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預計這年經

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率提高0.2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提高0.8個百分點,資產

負債率下降1.7個百分點。1~9月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200多億元,比

去年同期增長7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480多億元,比

去年同期增長1.5倍。(2)外貿出口進一步回升。隨著亞洲周邊國家的經濟復蘇、需

求增加,我國對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的出口增長加快;同時國家加大

了出口退稅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的增長。從7月份開始,出口增長開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長分別為7.5%、17.8%、20.2%、23.8%.預計全年出口增長可

達5%左右。(3)物價下降出現減緩的跡象。8月份,受季節性因素和肉禽價格進一步

回升的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區調整學雜費、房

租、水電費價格以及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縮小0.2個

百分點。此外,隨著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品市場回暖,工業品價格降勢也在趨緩。

7月、8月、9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分別下降2.5%、2.3%、2.1%,工業品原材料購進價

格分別下降3.4%、3.3%、1.8%.(二)經濟環境日趨嚴峻的一面不容忽視

以上三種跡象表明,經濟增長出現一些好轉的跡象,但還沒有形成好轉的趨勢,目

前還不能作出經濟增長出現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斷。對今后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是逐步好轉還是比較嚴峻?還有待觀察。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經濟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長,但由于美國股市出現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對歐元、日元出現一定的貶值趨勢,不排除出現股市動蕩、外資抽逃、

消費萎縮、使經濟增長發生逆轉的可能性。日本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由于日本內需市

場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經濟走向如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歐盟經濟正在穩

步增長,但由于歐元的實施,歐元區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亞洲周邊國家和地

區的經濟開始復蘇,即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出現好轉,對我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也

將形成一種競爭關系。綜合以上一些情況,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即使經濟增長快于1999年,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對我國

經濟形成競爭的不利因素在增加。從總體上看,2000年我國外需壓力還是很大,外貿順

差有可能進一步減少,利用外資也有可能會下降,外貿外資的減少,需要通過進一步擴

大內需來彌補。

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場需求依然疲

軟,大多數工農業產品生產過剩,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消費意愿不強,民間投資不

振,銀行貸款行為趨于謹慎,資金供應趨緊,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社會就業壓力加

大,等等。當前經濟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通貨緊縮趨勢仍在發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為止,全國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連續24個月負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18

個月負增長,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連續42個月負增長。按照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定義,

一國消費品價格連續兩年負增長,就可視為通貨緊縮。我國實際上已經達到這一標準。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從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從中長期因素看,多年來的重

復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這次通貨緊縮,實際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與中長期

的結構不合理因素交織并發,從而使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通貨緊縮壓力。我國這一輪經

濟增長下滑的周期最長,從1992年算起,至今已長達7年,目前下滑的趨勢仍在發展。

特別是這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未從根本上

遏制住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2000年國內經濟環境依然比較嚴峻。

二、2000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關系2000年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預計這年經

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為7%左右,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但仍然要付出艱巨的

努力。對此,2000年經濟工作需要著重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的關系。

(一)既要堅持擴大內需,又要加大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的力度

擴大內需的核心是促進經濟增長,擴大經濟總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

越來越受到結構不合理因素的制約,如果不調整結構,經濟增長就不可能上去。調整結

構,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調整,而必須是中長期的、戰略性的調整;不僅要調整產

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而且要調整地區結構,加快西部大開發,這是關系

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舉措。結構調整要取得成效,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設的老路。應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堅決淘汰落后的、重復的生產能力,發展高

新技術產業和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和企業,對傳統產業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固定資

產更新,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處理好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的關系,實際上

是處理好經濟總量與結構的關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拉動力,就是

擴大投資需求。這兩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國債投資為主導,重

點投向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和領域,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內需是

為了促進發展,增加經濟總量,但同時也是調整結構的過程,是科技進步的過程。我們

要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在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結構,在結構調整的基礎

上求得更好的發展。

(二)既要堅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擴大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

堅持政府投入,是在當前經濟不太景氣、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未完全啟動以前的必

然選擇。但是,政府投入數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國家財力的制約,而近幾年國家財政

狀況總體上比較困難,這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增加發行2100億元國債,專項

用于基礎設施等項建設。政府的這筆投入,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相比,數量要少

得多。啟動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要靠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來支撐經濟增長,否則國家財政難以承受,經濟增長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著力點,是要努力引導和擴大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使政府投入起到“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貼息、參股、合資、補貼、擔保等方式,

帶動更多的社會投資。例如:1999年下半年國家增發600億元國債,其中150億元用于

企業技改項目的貼息和補充相應的資本金,以此帶動銀行貸款1500多億元,使社會投資

規模迅速擴大。與此同時,2000年要繼續落實已經出臺的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過實施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農民收

入,并結合出臺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努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3)既要積極推進改革和發展,又要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

2000年要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和實現科技進步,立足點是要保持經濟又快又好的發

展。解決當前中國經濟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堅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這一點是不能

動搖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2000年各項改革已處于攻

堅階段。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將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實現三

年改革脫困和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只有國有企業搞好了,效益上來了,才能

為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加快改革和發展,使社會穩定問題顯得更加重要。改革和發展,

最終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會穩定的。但在改革和發展的進程

中,因結構調整、企業改革、機構改革的深化,使下崗、失業現象增加;因社會環境的

不斷變化,競爭加劇,一些人的習俗、觀念適應不了環境變化的需要;等等,如果處理

不慎,極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社會不穩定,改革和發展將一事無成。一個穩定的社

會環境,是順利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

系,使三者相互協調和統一。

三、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經濟工作任務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艱巨而又重要。但基本著眼點是擴大內需、

促進經濟增長,并在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基礎社會經濟發展上,以國有企業

改革為中心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同時注意保持社會穩定。從這個基點出發,2000年經濟

工作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

連續兩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是顯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未完全

啟動以前,為了保持經濟的較快增長,必須堅持實施行之有效的積極財政政策,并加大

其力度。現在銀行資金充裕、存貸差達1.2萬億元,生產能力充足、近1/3的生產潛力

未能發揮出來,勞動力豐富,面對錢多、物多、人多的因素,應是加快發展的好時機。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這些資源就會白白浪費掉。實踐證明,財政政策對資源利

用具有見效快、導向作用大、宏觀配置合理的特點,通過財政向商業銀行發行長期國債,

動用部分社會儲蓄資金,將相對過剩的人、財、物資源利用起來,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

力的發展。

2000年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仍以擴大財政支出為主要形式,雙管齊下,

通過發行長期國債進一步擴大投資和繼續落實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來擴大消費支出;同

時要運用好稅收政策,包括實行必要的減免稅政策,通過適當減少財政收入的形式,進

一步刺激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樣,中央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有人擔心,

會不會引發財政風險?據初步測算,1998年,我國中央財政赤字(按國際通行口徑,包

括為彌補債務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債務余額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

別為2.15%和9.9%;1999年約為2.80%和12.0%;預計2000年中央財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與上年大體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線以內,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約為14.0%,仍

明顯低于60%的警戒線。我國發行國債尚有一定的空間。積極財政政策是否有風險,關

鍵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國債資金。只要國債資金能夠發揮好的效益,促進經濟較快的發展,

就能夠為償還債務創造有利條件,不會引發財政風險,也不會給后人留下債務包袱。近

一兩年,財政稅收每年增收超過1000億元,其中就包含了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增收效應,

國債投入已經出現良性循環的效果。

(二)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

在當前經濟偏冷的情況下,要采取相應擴張的宏觀調控政策,使社會資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僅僅財政政策是擴張的,而沒有貨幣政策的相應配合,就難以充分調動社會

資金來支持經濟發展,進而會減弱整個宏觀調控的效果。例如:將國債資金投入具有一

定經濟效益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采取貼息方式投入企業的技術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銀行貸款與之相配套,如果銀行配套貸款跟不上,就會影響整個國債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須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證國債資金配套貸款的及時投入;二是要滿

足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四是要適當降低存款準

備金率,促進商業銀行擴大貸款,同時對有困難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機構,給予再貸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開展住房、教育、汽車以及大件耐用消費品等方面的消費信貸業務

;六是要發展資本市場,積極開拓直接融資渠道。總之,要保持貨幣供應量的必要增長。

只要積極財政政策不出現風險,實行相應的貨幣政策也不會有風險。金融業要正確處理

支持經濟增長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在改善金融服務的同時,要繼續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銀行內控機制和銀行監管機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

加強管理,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00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

關鍵。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

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

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

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條件。”

2000年要重點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工業結構調整。繼續壓

縮紡織、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機電、輕工等行業的過剩生產能力,堅決淘汰那些

技術落后、資源浪費、產品質量低劣和污染嚴重的企業。不斷優化工業結構,緩解重復

建設壓力,增強企業活力。(2)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繼續撥出一部分國債資金用于企

業技術改造的貼息貸款。對于技術改造所需先進設備的進口,國家可適當提供外匯、免

稅等優惠政策。對國家鼓勵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行業等項目的國產設備投資,實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3)實行債權轉股權。對一些有特別困難、但有一定發

展前景的國有企業,實行債權轉股權。逐步解決企業資本金不足、資產負債率高的問題,

同時盤活銀行的不良資產。(4)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完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經濟效益較好、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增加企業的資本金。選擇一批信譽好、

發展潛力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國有股來籌集資金。一些資信好、實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可在境內外發行企業債券,進行滾動發展。(5)實施規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的企業實行國有獨資有限公司外,積極發展具有

多元投資主體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處理好“老三會”(黨委

會、工會、職代會)和“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關系,加強企業領導

班子建設,強化內部管理,實行企業會計外派制度,完善企業在經營、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四)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這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要繼續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

再就業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業服務中心,按“三家抬”(財政、企業、

社會負擔)的辦法來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只是一種過渡性措施。要從根本上解決

國有企業人員多等方面的問題,最終要靠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覆蓋所有企事業及行政

機關單位職工的、由政府承擔并強制執行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

是實行由政府通過企事業單位從當期收入中償付各項社會保障費用的現收現付制,近期

社會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通過個人帳戶實現的基金積累制,即職工在領

取工資后向社會保障基金繳付社會保障繳款,這筆繳款連同企業繳付的部分社會保障繳

款都進入職工的個人帳戶,以后就從職工的個人帳戶中支付他們的社會保障開支。實行

基金積累制,對新參加工作的職工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有足夠的工作時間在個人帳

戶中積累足夠的養老金。成問題的是,已退休的職工和在實施個人帳戶制度以前較早參

加工作的在職職工(統稱老職工),由于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沒有直接為自己積累養老

金、醫療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過預先扣除把保障費用轉化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國有資產中。轉入基金積累制以后,老職工新建的個人帳戶中的資金很少,已退休職

工的個人帳戶則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實施從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轉軌時,政府應

對老職工過去對養老金基金的貢獻作出補償,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來籌集和建立社會保

障基金,這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條件。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對所有不

同經濟成分的企業和職工依法收繳社會保險費,提高收繳率,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同時

也要考慮,在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過程中,對國有股權變現

所得,中小企業的拍賣、租賃所得,國有房地產的出售、租賃所得,以及財政預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劃入社會保障基金。條件成熟時要著手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

度。

(五)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科技進步是加快結構調整和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要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

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

最薄弱的環節,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環節滯后,這與現行科

技體制和生產體制密切相關。現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與生產相脫節。企業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許多優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這種體制,大大阻礙了將

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進程,使先進的科學技術無法得到及時的應用和推廣。為此,

要深入進行科技體制和生產體制的改革,將應用科技的基本力量從原來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業中去,使企業成為應用科技研究的載體和主要力量。這也是當今發達國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與企業合二為一,既可以使科研經費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員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業生產有技術創新力量的支撐,增強企業的競爭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機構管理體制的改革工作,使應用科研機構轉制為企業,或納入企業的科研體系中

去。對于高校中的應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離出來,按照科研機構改革的方向進行運

作。

此外,要加強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力度,保護技術創新者的利益。盡快制定反壟

斷法和嚴格執行反不正當競爭法,規范技術市場及其他市場,維護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

競爭的市場秩序。建立鼓勵技術投入的稅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和對市場

前景好的共用性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提供資助外,應制定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投入的政策。

如:對技術轉讓收入、設備投資等扣減所得稅;改進現行的增值稅制度,明確企業研究

開發、科技人才工資等支出劃入無形資產的辦法,等等。倡導推廣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

心的技術入股、持股經營制度,以及技術開發獎勵制度等,維護研究開發和創新者的權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