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專科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10:2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學專科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過程中的主要困難
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觀念滯后、能力不足和精力有限。具體表現為:
(1)陳舊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觀念滯后。
相當部分老師對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認識停留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上,認為只是教學手段、教學技術問題,沒有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關系到新型人才培養的戰略問題。
(2)教師實際能力提升空間小,能力不濟。
相當部分老師接受培訓、實踐以及科學研究等提升機會少,在合理、正確組織實施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能力不足。
(3)教師精力有限,不愿意投入。
近年來,隨著法商學院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師普遍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及教務工作,導致部分教師或無心或不力嘗試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另一方面,從學院管理的角度來看存在的難題是僵化的教學管理不利于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體表現為:(1)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多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在實踐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激勵機制。目前教師面臨的狀況主要是開展教學研究回報率低,開展教學方式方法創新風險大,這使得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研究并未形成一種氛圍。(2)對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足。教務管理的重點在于保持教學秩序,強調教師準點上下課、學生到課率、課程作業、課堂管理等,缺少系統化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是否掌握基本教學方式方法,主要靠教師的自行摸索。
三、對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應該以學生為本
1.教學方式方法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法商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活潑,價值選擇多樣,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和他們平等討論,以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去吸引學生,引導他們從多種選擇中整理出一個核心價值觀,而不是“灌輸”什么觀念。
2.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不能回避學生反映的問題
任何改革都無法保證一定成功,只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證改革的效果,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必須直面學生在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有好的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法方法應該以教師為主體
完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努力營造出教師大膽創新,積極轉變的態勢。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對教學的重要影響。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得到生動活潑、創造性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2.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認知能力,注重學科融合互補,加強通識教育。
教無定法,教無定規??梢圆捎?ldquo;導入式”、“導學式”、“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安排好課堂結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上下呼應,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同時,要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出發,合理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整合、重組課程無疑是構建培養方案時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要做到將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到所有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教學中去,完成通識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應該以教學管理改革為保障
1.轉變思想觀念與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
教學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照搬,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思想上由傳統的管理理念向現代的管理理念轉變。教學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政策指導、檢查監督的職能,逐步將教學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學過程轉移到教學目標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制度管理和教學結果管理為主的體制上來。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新的管理意識,要由過去的約束型管理轉變為引導型管理,由指揮轉變為服務,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現代教學管理意識。
2.建立激勵與約束檢查機制,促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
(1)建立激勵制度
增加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實行教學改革評估與獎勵,培養、選拔創新課程帶頭人,實行課程建設獎勵、教學成果獎勵等。
(2)建立約束檢查機制
調動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對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堅持進行檢查制度,堅持領導聽課制度,開展督導組聽課制度,教學方式方法工作評價考核、獎勵制度等。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
篇2
>> 《外國小說欣賞》的寫作價值研究 如何開發課文的寫作價值 工作價值觀研究綜述 新課改中隨筆寫作價值的探析 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選題方向及其可行性研究 金融學本科學生課程論文寫作中的困難及對策研究 開放本科會計畢業論文寫作基礎工作問題研究 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問題研究 從研究設計看社會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 本科生畢業論文摘要寫作的銜接和連貫研究 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寫作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 代際工作價值觀發展的研究述評 員工工作價值結構維度的實證研究 高校輔導員工作價值觀研究 中國員工工作價值觀結構研究 為誰而寫作:寫作價值的應然取向 本科實習護生工作價值觀的調查 本科生、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價值對比探究 關于大學生寫作價值觀的心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②培根,著.何新,譯.人生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
③研究會.與現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87.
④高小和.學術論文寫作.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7:14.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http:///view/208414.htm,
2012.7.
[2]培根.何新,譯.人生論[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研究會,與現代中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9.
篇3
論文摘要: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迅速,我國國際金融學科的教學體系明顯落后于經濟體制的轉變和金融業的發展變化,已經很難適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所面臨的諸多挑戰。為了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跟上國際金融發展的步伐,我國國際金融學科高等教育的教學體制和教學方法等都亟待改革和創新,并能與國際接軌,實現新的飛躍。
一、我國國際金融學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國金融學科建設發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現為全國經濟類院校和非經濟類院校都開始擴張金融學生源。但在“數量”迅速擴張的同時,“質量”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對照西方國家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水平以及21世紀我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要求來看,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金融學高等教育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金融學高等教育中的專業劃分過細,重復現象較為嚴重。簡單的細化與分割容易使學生形成單純的專業意識和狹窄的知識結構,產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模式,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問題不再是某個國家或某個區域的問題,也不再是某個部門或某個領域的問題,專業設置過細、過專、過窄,既不符合現代金融經濟發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課程體系盡管日趨完善,但至今仍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接軌。在歐美,資產定價、公司金融以及新近興起的市場微觀結構是金融學研究的主體,而國內多數高校仍以“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 為基調,這兩個領域在國外均屬于經濟學的范疇。這一差異使得我國的金融學高等教育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上還是以宏觀金融為主,微觀金融領域的前導課程和基礎課程還相對薄弱,這無法適應當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業所出現的日益衍生化和日益工程化的發展趨勢。盡管一些條件較好的高校已開始引進美國的原版金融學教材,力圖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上更新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但要真正有一個根本性、全面性、本土化的變革,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二、國際金融學科面臨的新變化
近十多年來,國際金融學科在國內外發展很快,國際金融教科書也出版了很多,其中許多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從掌握的資料來看,以下問題越來越成為國際金融學的熱點和重點問題:
1、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資本賬戶開放
經濟金融的全球化,就其從單一國家的角度來講,就是其國內的金融日趨自由化和市場化。而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問題的核心就主要是資本賬戶的開放。如何開放資本賬戶?如何在資本賬戶開放中趨利避害?由于其涉及到匯率制度安排、貨幣兌換、國際收支調節、資本流動的管制與放松和國際儲備管理等這樣一些國際金融學最基本和最本質的問題,因而也成為國際金融學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
2、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下內外均衡目標的沖突與調節
內部均衡目標有經濟增長、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等基本目標和產業結構合理、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發展等衍生目標,外部均衡除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穩定基本目標之外,還有貿易收支平衡、資本流動平穩、對外金融穩定、貿易條件改善、進出口商品結構升級貿易部門經濟效益提高、對外貿易和外資流入的地區、行業、部門分布合理等派生要求。而在內外均衡目標的追求中,不僅本身存在著矛盾和沖突,而且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外因素的牽制和影響。所以,內外均衡目標的沖突與調節成為各國在開放經濟下在宏觀經濟與金融調控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3、與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相伴生的區域化金融、貨幣合作的重要性、迫切性日益凸現,各種戰略規劃和構想、各種組織形式和實踐活動不斷涌現,從而使其成為國際金融研究的又一重點和熱點。
4、以跨國公司、跨國銀行為主體的國際融資、國際投資、國際資本運營和風險管理活動,無論是其規模還是影響,都越來越大,從而使跨國微觀國際金融日趨成為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內容。
三、國際金融學的新變化對教學目標的要求
面對國際金融學的這些新發展, 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如下幾點:
1、加強對基本理論的講解和分析,使學生在理論的逐步展開中深刻理解國際金融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只對西方國際金融理論作簡單的介紹和批判、將國際金融理論與基本知識和實務合一的做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需要。我們應當加強對反映了市場經濟普遍規律的經濟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加強對數學等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的運用,并將這一學科的發展方向盡可能地體現在教學中,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密切關注國際金融領域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一般途徑,對于國際金融來說,這一原則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一方面全球范圍內國際金融活動極為活躍,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我國開放程度的加深使外部均衡問題日益突出、內外均衡的沖突越來越引起注意,而這一問題的表現及其解決在我國總的來說還處于萌芽階段,急需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新的改革。
3、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組織活動中,要避免學生由于缺乏對基本理論的完整接受和理解而導致的死記硬背和一知半解的學習方法,應該將基本理論講得盡可能的清楚透徹,并多用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在課后習題練習與考試或考查中體現出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視,從而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我國國際金融學科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思路
1、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目標改革
通過個人的教學經驗以及與其他學者的交流,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對國際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定位:
(1)橫向目標。本文將橫向目標確定為專門培養以下三類金融人才: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型人才的目的在于培養以深厚的金融理論基礎、扎實的科研方法、較為突出的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經濟學科學研究的先進人才,此類人才有益于我國金融學科的理論發展能夠跟上國際的發展步伐,并能在國際金融的實踐中取得豐碩的成果;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則主要就是與金融實務相結合,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與國際接軌。在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又可繼續分為綜合管理型人才、職能管理型人才、外向型人才等各種實務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則包含了“經濟學+管理學”復合型人才,和“經濟學+其他學科”復合型人才。
(2)縱向目標。橫向目標確定以后,還必須對縱向的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做好一個系統的分類:對于??粕?,專門塑造具有必備的經濟學基礎理論和國際金融的專業知識,能夠獨立從事金融實務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對于本科生,則必須塑造理論扎實、綜合素質高、熟悉國際金融實務,并具有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能夠具有創業能力的高等經濟管理人才。對于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必然將他們塑造成具有深厚的經濟學理論知識、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力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級經濟學管理人才。一般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型研究人才,具有較高的科研創新水平;一部分則是管理型人才,突出的優勢則是熟悉國際上的各種金融實務,能夠在國際貿易之中獨立承擔交流能力,具有很強的經營管理創新能力。 轉貼于
2、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
根據國際金融學科的新發展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應當把上述的內容盡可能納入教學內容之中。要改革好國際金融學科的教學內容,必須選擇好教材,目前在國內一些高校內所選用的教材的內容較為陳舊,權威性明顯不足,還可能存在一些錯誤;有的教材內容缺乏更新,與現今發展迅速的國際金融實務銜接不上,誤使學生的認識有點滯后,不利于我國國際金融行業水平的提高。有的教材只是一味的學習西方的金融理論,缺乏與我國國情的密切結合,讓學生學習之后無法運用到實際的操作當中去。因此,本著以上的問題,在選擇國際金融系列教材上,應當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成熟和規范的教材體系,另外,由于國際金融形勢不斷變化,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也是層出不窮,決定了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更新較快,而國際金融教材從計劃、編寫到出版發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是最新的教材,出現一兩年后也會滯后于實踐的情況。因此,國際金融課程教師應將國際金融的教學置身于與世界金融體系接軌的國際化教學之中,密切關注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前沿動態,不斷充實最新資訊,力爭最大限度地保持教材、課程、教學的時效性。
3、教學方式與時俱進
國際金融課程作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課,涉及當今國際金融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基本操作,內容跨度很大,這一特點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必須多樣化。
首先,理論聯合實際,推陳出新,新舊結合。國際金融課程具有抽象性、專有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等特征,要求教師對于教學方式要啟發誘導、推陳出新,針對國際金融這門課程理論性和實務性為一體的特征,應從當前的國際金融領域的具體實例入手,尋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以鮮明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在教學方法上,由單純注重課堂教學向模擬實戰、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轉變。
其次,研究性教學必不可少。研究性教學是相對于應用性教學而言的教學形式,旨在通過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國際金融課程由于其自身的專業知識特征,很顯然比許多其他學科,包括經濟學的一些基礎性課程更具有廣闊性和適用性。
最后,借助現代多媒體實現雙語教學,加強與國際接軌。作為信息革命的產物,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使現代直觀教學法可以通過圖文并茂、聲形并兼的方式來介紹國際金融市場的概況,可以更及時、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國際金融領域的新動態,增加了授課的生動性、直觀性,加大了授課的信息量。雙語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近距離和直觀地了解國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4、考核方式多元化
為培養合格的適合未來金融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從多角度考查學生能力。除了從教學目標、方法、內容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外,改革和豐富考核方式也是實現新形勢下教學目標的重要措施。在總體教學目標確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就國際金融教學確立多樣化的合理考核模式,包括圍繞課程內容中所涉及的國際金融熱點問題,結合我國對外開放的實際,有計劃地安排課后查閱資料、組織學生討論、再撰寫相關的探討性論文;將考試方式分成實務考試和理論考試,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模擬實務操作,幫助學生把第一課堂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各類課外學習和學術科研活動,這些安排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王愛儉.關于優化國際金融學科體系的思考[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1)
[2]王曉軍.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理論探討,2008
[3]王群琳.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5,9
[4]張建友.國際金融學科的發展與國際金融專業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調整[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6
[5]蔡慶豐,張亦春.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金融學高等教育改革思路和培養目標設計[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8(2)
篇4
【論文摘要】 在新形勢下,傳統金融學教學出現諸多不適宜的地方。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師素質幾個方面探討目前金融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改進意見。
一、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金融資源的配置逐步市場化。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再是國家計劃,而是市場機制。同時市場化改革也使我國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市場競爭不斷加劇。
其次,金融創新迅猛發展。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全面放開,金融創新工具不斷涌現,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信貸、融資、貨幣等為主要特征的金融的概念,資產組合、創新工具交易與定價、市場營銷等已逐漸成為金融業經營與發展的主要內容。
再次,金融活動的日趨國際化。這不僅意味著我國金融機構的經營業務將不斷地突破國界走向世界,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而且國外的金融機構與經營業務將大規模地進入中國市場,展開與國內金融機構的競爭。
從我國目前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看,無論是課程設置、學科建設、培養方式,還是學生心理素質、競爭意識的培養都與上述目標存在差距,并且現有的金融學科建設水平與世界金融學科前沿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黃達,2001),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金融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要求,制約了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從我國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入手,推進金融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科建設,改善人才結構和人才的知識結構,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金融專業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以適應我國金融國際化、現代化的需要,就成為當前我國金融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
二、當前我國金融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模式單一。目前,我國一方面高校金融學專業普遍存在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人才培養缺乏特色和個性;無論是在??粕?、本科生的培養,還是在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培養上,培養目標過于寬泛而且大同小異,通常都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堅實廣闊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高級金融人才”,研究生無非多加了“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一條。該培養目標很難體現不同層次人才的區別,特別是碩士生與博士生的培養目標之間也沒有明顯差異。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隨著我國本科教育的逐漸普及和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的不斷擴大,本科畢業生已出現結構性過剩,不少本科生已面臨就業困難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本科生的培養目標仍定位為“高級的金融人才”是不合時宜的。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金融體系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我國金融運行發生了巨大變化,金融機構進一步多樣化、多元化,各種金融機構迅速發展起來,除需要從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級人才,還需要大量從事實際業務操作的應用技術人才。
2.課程體系設置不太合理,有些教學內容陳舊。目前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課程設置重復,缺乏系統性。一方面不少課程的內容存在重復,如貨幣銀行學與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的不少內容是重復的,往往會形成了授課內容的重復,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本科與研究生之間的專業課缺乏銜接,并且教學內容也存在重復,教學方法也沒有顯著的差異,造成了不少研究生的厭學情緒,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教學質量。
(2)側重于宏觀金融理論,微觀金融理論的教學安排比較少。宏觀金融理論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全面把握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運作、宏觀金融形勢與政策等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如果沒有微觀金融理論作為支撐,則顯得比較空泛,對金融業的內在特征和運作機制很難有深刻的理解。
(3)教學內容老化現象普遍存在。目前一些傳統專業課程(如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等)的教學內容仍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上,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已不合時宜,與現實有一定差距。
3.教學方式和手段需要進一步改進?,F在國外很多大學都采用了案例教學法,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或者是項目課題研究教學法,效果很好。我國高校運用并不廣泛,主要原因有兩個方而:一是傳統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以灌輸為主的教學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導致學生的獨立創造性被日漸消蝕,很多案例討論課因冷場而不了了之。(劉明顯,2008)二是教育經費的緊張與逐年擴大招生的現實矛盾使很多大學的硬件建設受到忽視,教學設施差,教室安排緊,導致教育手段、教學方式單一。
4.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合格金融人才的關鍵。我國金融學專業教師隊伍中相當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高尚的敬業精神、扎實的傳統理論功底,并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提高理論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具備了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知識和能力(曾康霖,馬驍,1998)一方面在金融專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情況下,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普遍比較繁重,加上職稱評定的科研壓力,使教師很難有時間和激勵外出進修與參加社會實踐(張亦春,蔣峰,2001),進行知識的更新;另一方面教學科研經費投入不足,教師的教學科研條件有待提高,不少教師忙于賺錢,到處兼職,忽略了真正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人才的培養。
三、新形勢下對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培養目標的調整。首先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應堅持有利于培養出具有全球視角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金融人才原則,以中國經濟的國際化、市場化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為背景(王廣謙,2001;楊志堅,2002),明確各層次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在金融本科生的培養上,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通用求,使所學知識能夠很好地運用到工作崗位中去。在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在繼續擴大專業知識的廣度的同時要突出專業特征,以培養對金融學專業知識及學科前沿有深入研究、能勝任金融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及業務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同時還要培養研究生創新精神和能力。在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上,要求掌握堅實廣闊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道德素養,使他們能夠對較復雜的金融經濟問題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成為能夠把握金融運行規律與發展趨勢的國際性專門人才。
2.加快課程體系的改革。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及較高科研質素的重要基礎,也是各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宏微觀兼顧,補充微觀金融中的實用性課程我國高等金融教育的發展應該順應金融理論發展的微觀化趨勢。為此,金融學課程體系應包括貨幣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這兩部分內容,且二者應共同發展,總體思路是“宏微觀兼顧,補充微觀金融中的實用性課程”。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模式決定了宏觀調控不可或缺,所以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等“宏觀金融”內容必須占據一席之地,同時需要充實“微觀金融學”中實用性課程的內容。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推行老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基本原理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有條件的單位應普及多媒體、網絡化等先進手段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還應該注意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揮,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需要進一步改進我們的考試制度,一方面要通過課堂考察與期終考試的結合,客觀地評定學生的成績,可適當增加課堂考察的次數及其在成績評定中的權重,避免不少學生在考試時“臨時抱佛腳”,不求平常努力、只求考試過關的死記硬背式的應試方式,減少學生對期末考試的投機心理(曹廷貴,2002);應該根據不同課程和學歷層次采用導學式、互動式、研討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元化和復合式的教學方法,合理使用雙語教學,充分運用電子化與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技術,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考核體系,確保教學質量。(趙 汕,2008)
4.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與水平。要培養出高素質、國際化的金融專業人才,還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整體水平。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對目前的人事制度及用人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革,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形成教師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另一方面為教師的培訓提供更多的機會、更便利的條件,而不是制定許多條條框框去限制教師的進修、深造??梢酝ㄟ^不斷提高教師福利待遇的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工作業績考核體系,在此基礎上按貢獻大小進行獎金及其它收入的分配,拉開教師的收入差距,避免“大鍋飯”造成的獎金福利化及其激勵不足。
對教師的職稱評定及其聘用應采取靈活的政策,不應設置工作年限等方面的限制,應根據教師的工作業績來確定,并且評定標準也不能簡單化地規定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少論文,還應該進一步看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否則就會造成教師在研究上“短、平、快”現象(楊勝剛,喬海曙,2001),使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難以得到提升。鼓勵并資助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進修或攻讀學位,或參加各類全國性和國際法的學術會議,使他們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學科建設水平及學術動態,及時進行知識的更新??傊?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我國金融專業高等教育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也是適應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引進海內外杰出人才,通過他們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5.強化實踐教學。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尤其重要。要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要積極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加強教學實驗室建設,提高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給大學生創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要繼續通過與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合作,鞏固、擴大和發展校外實習、實踐基地,下大力氣鞏固現有的校內外各類實習基地,并不斷擴大和發展新的實習基地;要倡導產學研結合,積極拓展校企之間、校際之間、高校與科研單位之間的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條件,為高校建設大學生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基地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拓寬實踐教學范疇,整合實踐教學資源,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加大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要根據金融學科專業的特點和條件,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和新型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上既應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也重視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既重視理論知識考試,也重視實踐動手能力考核。
參考文 獻
[1]黃達.金融.金融學及其學科建設[j].當代經濟科學.2001(7)
[2]曾康霖,馬驍.金融學科建設與金融人才培養[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1)
篇5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金融領域;“就業難”與“用工荒”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2月4日
一、金融領域“就業難”與“用工荒”現象
近年來,“就業難”與“用工荒”現象悄然滲入金融領域。一方面由于高校連年擴招,金融學領跑熱門專業,畢業生與日俱增,但傳統金融機構崗位有限,招聘條件水漲船高,“就業難”問題不期而至;另一方面許多新型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小額貸款組織、資金互助社、互聯網金融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求賢若渴,急需大量金融人才,卻尷尬遭遇“用工荒”。
顯然,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才培養模式與金融實踐契合度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亟須加強對現有高等教育體系的審視,引導普通高校戰略轉型,發展現代本科職業教育,順應金融業發展潮流,探索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根本上破解金融領域“就業難”和“用工荒”。
二、現有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夠務實。目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勢頭良好,但尚未建成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態體系,本科職業教育職能弱化。而部分高校存在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準確、目標不務實問題。不顧自身在社會認知度、信譽積淀、教學管理、教學條件等實際而拔高人才培養目標,實行“精英型”培養戰略。同時,缺少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不了解當前金融發展現狀與趨勢,不掌握市場需求狀況,導致人才培養不接“地氣”,與金融實踐脫節。
(二)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創新。一部分由專科升格而成的高校,未能很好地傳承與發揚應用技能型特色,僅在原有基礎上簡單調整,有的甚至只增加了幾門金融理論課程,培養出的學生愈發“眼高手低”,與市場要求漸行漸遠。一些新建的高校則普遍奉行“拿來主義”――直接照抄照搬研究型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忽略生源質量不高、師資力量不強等現實,培養出的學生只懂得基本理論知識,僅會“紙上談兵”,缺乏應用技術能力,與經濟、金融發展需要契合度低。
(三)應用技術能力培養欠缺。當前,多數高校實行“7+1”的人才培養計劃,即7個學期進行理論學習及實驗,最后1個學期進行實訓、實習等。理論課多且脫離實踐,實驗、實訓很少,缺乏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金融機構只得“補課”――進行2~6個月的崗前培訓。為了留足這一時間,校園招聘連年提前,從原來的當年春季提前到上年冬季甚至秋季。為給學生更多時間應聘,有些學校又壓縮課程,提前結束校內課程,甚至取消了校內實訓。這樣,就形成了“學校壓課――學生應用技術能力差――金融機構提前招聘”的惡性循環。
(四)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高校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系統性不強,重理論,輕實踐。以蘇北某校為例,該校金融學專業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主要是政治、英語、體育等,共計1,068個學時。學科專業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共計1,392個學時。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有26周。其中,軍訓、讀書活動、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暑期專業實踐、畢業實習用時22周;由企業經營管理實習、商業銀行模擬實習、國際結算模擬實習、保險學模擬實習組成的校內實踐教學僅有4周。
(五)職業道德教育幾近空白。金融機構以貨幣為經營對象,為此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隨著電子技術深入發展,網絡金融普及,社會對金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金融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愈發重視。但當前高校受條件所限,普遍強調學生對金融專業知識的學習、理解與運用,忽略了金融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教育。近年來,金融領域犯罪頻繁發生,金融機構操作風險高,企業內部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職務犯罪增多也反映了高校金融職業道德教育的缺失。
(六)教師實踐能力有待提高。近年來,高校金融學科師資隊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主要體現在學歷、學術方面。大多數教師是“出校門、進校門”,金融理論功底較強,但實踐經驗匱乏,既不能根據實踐需要合理設定實踐教學計劃,也不能科學安排實踐教學內容,更不能準確地指導學生實踐,與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遠。仍以蘇北某校為例,總共4個年級,12個自然班,600余名學生,金融專業教師僅6名,只有1名教師具有金融從業經驗,卻承擔了16門金融專業課程、4門金融實訓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創新金融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若干建議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好統籌,完善高等教育生態體系,保留一定量研究型高校的同時,推動應用技術型高校建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的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尤其是本科職業教育,把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全面推進金融專業設置改革,確保與社會需要緊密對接。
同時,應用技術型高校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在準確定位基礎上,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之路。順應金融發展趨勢,面向社會,緊盯市場需求,以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為村鎮銀行、互聯網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輸送人才。發揮原有的辦學優勢,培養重心從理論轉向理論與務實并重,從專業知識型向綜合素質型轉變,培養既有深厚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并“適銷對路”的金融人才。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技術型特點。首先,擯棄“7+1”而實行“5+2+1”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即前5個學期進行理論學習,后2個學期進行校內實訓,最后1個學期進行校外實習、撰寫論文等,加強學生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其次,結合我國金融“分業經營”實際,將專業細分為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方向,甚至將銀行方向再進一步細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類銀行,讓學生結合未來職業規劃自主選擇,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實訓,培養應用技術能力,提高與金融發展需要契合度;再次,完善學分制度,在強調必修知識基礎上,增加選修知識比重,配合學生進行職業準備。針對混業經營的潮流,探索金融主干知識穩定不變,通過開設經濟、金融相關選修知識,彈性地結合金融前沿理論和行業發展動態,開設選修知識,拓寬學生金融視野,增加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為將來實行金融混業經營打好基礎。
(三)改革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培養應用技術能力。一方面不折不扣地貫徹四年院校教育,采取課程實訓與綜合實訓、校內實訓與校外見習、模擬與實戰“三結合”專業實習模式。并通過增加校內實訓環節、落實校外專業實習,充分體現產教融合、學以致用,全面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術能力,徹底打破“學校壓課――學生應用技術能力差――金融機構提前招聘”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培養應用技術能力。豐富教學手段,采取案例討論、角色互換模擬講課、情景式教學等方法,豐富課堂授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要求學生關注金融時事、聚焦金融熱點,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辯論賽、撰寫論文等形式,提高專業思辨能力,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金融模擬使學生直接進行角色體驗,增強感性認識,強化對專業技能的認知。
(四)完善課程體系設置,提高實訓課程比重。改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增加金融實訓課程、創造更多實踐機會。加強校內金融實驗室建設,利用仿真金融模擬教學軟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產、學、研合作或者校企合作辦學等方式,依托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的經歷提升自身應用技術能力。
同時,改革傳統考試制度,實行多元化評價體系,將教學管理的重心前移,貫穿于整個教學考核的全過程,迫使學生的學習精力由期末突擊應付移至全部教學過程中,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和考試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五)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服務意識。金融從業者應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德,能夠淡泊名利,因此金融教育強調以德為先。要將道德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日常課堂教學、融入實訓和實習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著力加強職業道德、倫理、社會學、法律等職業素質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使金融學生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和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團隊合作的良好職業素養?!?/p>
具體而言,應將金融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教學實踐中。通過設置《金融職業操守》課程,及時灌輸正確的金融道德標準和職業理念,強化學生基本道德修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同時,加強學生服務意識培養,從專業知識、文化技能、禮儀修養等方面提高社交能力、有效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
(六)引入現代學徒制,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是提高金融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社會服務能力、服務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堅持產業鏈和教育鏈有機融合,通過推進政府主導、市場主導、行業組織主導三種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搭建校內實訓、金融機構實踐、應用技術研究、社會服務等平臺,加強應用型師資隊伍體系建設。
實行現代學徒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罢堖M來”是指聘請金融高管、行業精英、業務骨干、技能標兵走進校園,介紹金融最新動態、關注金融熱點、分享實戰經驗、傳授實踐技藝,幫助學生樹立服務理念、提升應用技術能力?!白叱鋈ァ笔莿撛鞐l件,鼓勵、支持教師深入金融一線部門,如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進行系統地學習、培訓,盡快補足實踐“短板”,盡早成為“雙師型”教師。
主要參考文獻:
[1]劉香,王玉忠,吳治成.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金融教學改革[J].世紀橋,2014.4.
[2]李銘輝.英德現代學徒制教育方法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4.4.
[3]孫杰光,柳明花.高職院?!督鹑诼殬I操守》課程的創新與規劃[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8.
篇6
自學考試時間
遼寧鐵嶺2020年上半年理論課考試時間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專業考試課程和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實踐環節考核和論文答辯的時間由各主考學校確定,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課程及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六、七)。
??紝I和遺留問題處理
(一)??紝I
1.能源管理(??坪酮毩⒈究贫危I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2.會計、會計(會計電算化方向)、護理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方向)、法律、日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數控加工方向)、焊接、視覺傳達設計、廣告、環境藝術設計、飯店管理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4個專科專業和電廠熱能動力工程(應用本科)、數控技術(應用本科)、園林(應用本科)、計算機器件及設備(應用本科)、英語、物流管理、日語、石油工程、機電一體化工程、采礦工程、珠寶及材料工藝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廣告學、旅游管理、工業工程和新聞學等1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3.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方向)1個專科專業和服裝設計與工程(應用本科)、營養、食品與健康、應用化學、機電設備與管理(礦山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以上停止接納新生報名的39個專業的專業代碼和專業名稱不進行調整,仍按照原專業名稱和專業代碼報名考試及辦理轉考、免考和畢業,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
(二)停考專業遺留問題處理
??紝I停止安排課程考試后,該專業的考生可按下述辦法選擇遺留問題處理方式:
1、??紝I中未合格的課程,可選擇其它專業中名稱和課程代碼相同的課程進行考試。
2、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下(含二門)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自主選擇自學考試其它原則上相近專業的相關課程參加考試,取得原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門數和學分即可按原專業申請畢業,最后辦理畢業時間為2021年6月30日。
3、??紝I中,尚有二門以上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按自學考試相關規定轉入其它專業參加考試,取得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合格成績后,按照轉入專業申請畢業。
開考專業
??茖I:漢語言文學、英語、連鎖經營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文秘、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等10個專業。
專升本專業:漢語言文學、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市場營銷、動畫、土木工程、護理學、藥學、中藥學、眼視光學、公安管理學、社會工作、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管理、汽車服務工程、學前教育、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小學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會計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學和物聯網工程等36個專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設置實施細則〉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的通知》(教職成廳〔2018〕1號)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從2018年下半年起,開考的專業全部調整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已下簡稱《專業清單》)內專業,原開考專業不在《專業清單》內的,專業調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納新生報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專業調整對照情況詳見(附表一、二、三)。專業調整后,原本科專業“第二學歷”專業計劃文件已不適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考“第二學歷”,不再按照“第二學歷”專業計劃給新生辦理課程免考。
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會計學(AB計劃)和工商管理(AB計劃)等九個專業,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計劃中增加公共政治課“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2019年下半年起報考該九個專業的新生,須考“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符合《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認定和課程免考實施細則》(遼招考委字〔2009〕21號)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請課程免考。
附表四: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開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附表五: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停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篇7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三型一化”
本文為上海金融學院2011年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研究課題“我校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途徑、機制與措施研究”(項目號:SHFUOYBKT11-0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途徑與措施——以上海金融學院“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為例
收錄日期:2012年6月15日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大學的三大基本職能,而人才培養當屬三大職能的核心和基礎。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競爭力。近年來,在高校不斷擴招,專業同構現象嚴重,就業困難,教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下,多數高校都明確了自己的培養目標,并制定各種配套措施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自2005年建院升本以來,上海金融學院提出了“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和國際化”(下稱“三型一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并制定和不斷完善相關措施來探索和踐行這一培養目標。本文擬對“三型一化”這一培養目標提出的科學性及其內涵,以及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途徑和措施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其他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啟示和借鑒。
一、“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性
客觀地說,“三型一化”是上海金融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這個培養目標的提出有其客觀的背景。當今社會是創新型社會,在人才競爭日益復雜激烈,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自然成了眾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正在逐步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經濟中心,國際化人才需求旺盛,加之上海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培養目標定位于國際化勢在必然;而應用型培養目標更大程度上則是根據自身發展背景提出的。上海金融學院前身是上海銀行學校、上海金融??茖W校,在技能型、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方面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上海綜合性高校甚至名校眾多,建院升本后,仍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應用型而非研究型,是上海金融學院發揮自身比較優勢,錯位競爭的理性選擇。
二、“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
就其內涵來說,應用型一方面是和研究型相區別,突出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即就業于行業部門的實踐和操作能力,但另一方面不能將應用型片面地局限于柜員或出納之類的工作,因為復合型的培養目標又強調人才的人文、數學、外語、科技、信息等素質和一專多能的綜合素養,定位于高級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創新型培養目標旨在提高人才的科研創新、工作創新和對新環境、新業務的適應和開拓能力,核心是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國際化培養目標則通過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等專業知識和各種國際規則,構建人才的國際化知識架構,使學生不僅具備嫻熟的國際交流能力,更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國際思維。
三、“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途徑和措施
(一)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緊扣“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在制定課程體系時上海金融學院32個本科專業(含方向)都緊緊圍繞“三型一化”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各專業的課程均有7個模塊構成:公共基礎必修課、公共基礎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學科基礎選修課、專業方向必修課、專業方向選修課和實踐教學課等。公共基礎必修課模塊開設的課程是國內高校普遍開設的數學、英語、計算機、體育和思政類課程等;學科基礎必修課模塊和專業方向必修課模塊分別開設各個學科的基礎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基礎核心課程,多是基礎性和理論性課程,這兩個模塊的課程設置旨在夯實學生學科基礎,達到“厚基礎”的目標,體現知識架構的專業特色,也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基礎;專業方向選修科,更側重相關專業的實務性課程和專題類課程,旨在突出人才培養的應用型特征;實踐教學課模塊主要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外還包括社會實踐和校內試驗課程。校內試驗課程是學生在實驗室進行相關業務的模擬操作,而社會實踐則是學生直接到實習基地或其他事業單位進行半年的生產實習,這兩部分在整個學分中都占有相當比例,通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之一;學科基礎選修課,主要設置同學科不同專業的一些核心專業課程供學生跨專業選擇,體現人才培養“寬專業”的思想;公共基礎選修課設置人文社科類、科學技術類、藝術體育類、國際視野類、創新創業類和研究類六類課程供學生選修,這些課程成為構建學生復合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和開拓國際視野的重要平臺,從每年的選課情況看,這些課程較受學生歡迎,成為學校課程設置和整個人才培養方案的一個特色。
(二)圍繞“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建設師資隊伍。為突出人才培養的應用型、國際化特色,在重視教師科研能力的同時,學校特別注重教師的實踐性和國際化教學能力培養,并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一是鼓勵45歲以下的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為期半年或一年的掛職實踐,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使教師不僅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同時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二是分批次派出教學一線教師到海外進行為期半年或一年的訪學或課程進修,使絕大多數教師都具有海外留學或訪學背景,提高教師雙語或全英語授課的能力,開拓教師的國際視野,鼓勵教師借鑒國外經驗引入新課程、新教材。
(三)辦學活動緊密圍繞“三型一化”人才培養目標。積極開展國際化辦學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學校通過委派教師出國交流訪學、聘請外籍教師上課、與國外高?;ヅ山涣魃?、實習生等形式,與十多所國外高校展開合作辦學,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成果顯著;為推進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學校出臺了《上海金融學院關于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專門成立了創業學院,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知識教育,搭建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平臺,構建創新創業項目培育機制,通過定期舉辦各類創業大賽,資助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撥出專項經費設立學生科創項目等具體形式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四、對其他高校的啟示和借鑒
上海金融學院在“三型一化”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就業率穩步提高,2010年以來各專業就業率均在95%以上,社會對畢業生的認可度和評價不斷提高,學校社會聲譽不斷提升。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啟示可供其他高校借鑒:
(一)人才培養目標要結合實際,科學定位,不能盲目照搬。上海金融學院應用型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是綜合自身是新建升本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歷史悠久、地處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區域內研究型大學眾多等實際情況設定的。這一定位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高校。其他高校在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時不能盲目照搬,必須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和區位同類院校發展情況,科學定位,才能發揮比較優勢,取得良好效果。
篇8
作為首批試點學校,江蘇電大按照“試點”項目的總體設計和課題指南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改革進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蘇電大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蘇電大特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以及相應的運行機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下對江蘇電大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進行總結。
一、教學過程的管理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過程具有教學媒體的多樣性、教學管理的多層次性、教學要求的統一性、教學的開放性與管理的分散性等特點,江蘇電大在加強教學過程管理過程中,根據電大教育的特點,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遠程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設計與管理,科學規范教育教學控制目標。
根據江蘇電大遠程教育的教學實際,我們努力做好了以下幾點:
第一,搞好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計劃的設計,科學規范培養目標。第二,嚴格教學計劃的實施與管理。第三,加強遠程教育教學大綱的管理。第四,制定與實施遠程教育全面質量管理和全員質量管理制度。把遠程教育各項教學管理工作分解為可考核的量化指標,對承擔這些工作的人員進行逐項測評考核,考核結果與崗位聘任、工資獎金掛鉤。
2.強化電化教學,發揮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優勢與特色。
保障和提高遠程教育質量,首先重視強化視聽教學環節。視聽教學能準確、直觀、快速、形式多樣地傳播教學信息,是遠程教育教學的重要的基礎性資源,是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進行教學最直觀、表現方法最豐富、傳播面最廣的一種形式。當前,江蘇電大在視聽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從規章制度上強化對電化教學環節的管理。第二,端正學生學習錄播課、直播課、交互課等電播課的態度。第三,加強視聽教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教育學生在視聽課課前預習,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后復習等方法。第四,為學生學習視聽教材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方便他們學習。
3.優化遠程教育面授輔導教學。
面授輔導教學是遠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手段,是聯系主講教師與學生的橋梁紐帶,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途徑與有效形式,是提高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質量的關鍵要素,控制、保證、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抓好這一環節。優化遠程教育面授輔導教學,江蘇電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強對面授輔導教師的管理。第二,加強面授輔導教學過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輔導教師從各個層面上提高面授輔導教學的質量。
4.加強遠程教育實踐性教學環節。
江蘇電大對本校的實踐教學的基本建設進行了合理規劃,選擇合適地點建立了實驗教學基地,以滿足本地區實驗教學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辦學條件的有效途徑。在制定的教學計劃中強調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要求;在教學大綱中應突出理論性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的聯系;在教材內容上注重對學生的專業訓練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還努力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實踐教學的評估,加強課程作業的管理、課程實驗管理、課程設計管理、社會調查或生產(教學)實習和畢業設計或畢業作業管理。
5.加強對遠程教育學生自學環節的指導。
在對遠程教育學生自學環節的指導過程中,江蘇電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體教材更加適合于自主學習的需要。
(2)指導學生掌握自我學習設計、提供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手段,促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加強對學生自學環節的管理。明確市(縣)級電大在支助學生自學方面的職責,做到對學生分散自學有布置、督促、指導和檢查,全面提高對學生分散自學的服務質量。
(4)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各種形式和手段助學服務的優勢和特點。
二、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課程作業。
作業涉及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平時練習、形成性作業、綜合練習、模擬考試或大作業。江蘇電大從加強過程管理的角度為統設課程及部分統服課程設計了學生和教師使用的“課程作業與評價”冊,旨在幫助學生和提醒輔導教師準時、高質量地以作業冊為媒體進行教與學的互動。實踐表明,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重點問題的理解,而且能幫助學習者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增強感性認識,提高答題技能,找出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陷,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批改作業且及時反饋和有針對性地評價對學習者的激勵和學習力的保持影響較大。以統一的“課程作業與評價”冊形式規范教與學雙方的課后行為,對教學質量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對會計學專業的平時作業,提出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察要求,作業各部分內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層次、題型等都經過精心設計,力求平時作業設計的結構合理。平時作業題型設計向開放型題型過渡,根據課程特點,把1—2次作業設計成實驗、設計等操作性、應用性強的綜合性作業。
對“操作系統”和“軟件工程”的平時作業,運用電子郵件管理、FTP管理技術、安全技術、保護技術、在線平臺技術等,從作業內容的設計與題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實驗題、布置(課堂、網上公告欄、FTP文件傳輸)、提交(書面、軟盤、電子郵件、FTP上傳)、批改(人工批閱、機器檢查、上機閱覽、在線平臺自動批閱、課堂檢測)、講評(網上交互、課堂講評、網上BBS、網上答案、網上成績公布)等多個環節、不同形式的作業,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業提交的調查統一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選擇了書面提交,10.5%的人選擇了電子郵件提交,69.7%的人選擇了軟盤提交。三種形式的作業教師手工批改每份花費時間分別為10分鐘、30分鐘和25分鐘。愿意上網瀏覽作業答案人數比例為80%,作業講評學生到課率為60%。開通上傳服務器后,在一次36人參加的調查中,13.9%的人選擇上傳,16.7%的人選擇電子郵件,11.1%的人選擇書面提交,軟盤提交由于技術故障較多逐漸淡出。愿意在網上自檢自測的為83.3%,愿意在線平臺離線作業的為77.8%。在60人參加的作業講評形式的調查中,53.3%的人選擇課堂講評,40%選擇網上,6.7%的人選擇網上BBS。對作業抄襲現象的認識,在41名被調查對象中,認為能力不夠的占17.1%,認為時間不夠的占63.4%,認為態度消極的占14.6%。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線平臺設計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作業的提交,方便反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抄襲和幫助教師批改作業。
2.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在一定意義上是檢驗學生能否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最終考核。當前,江蘇電大在職學習的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參加某項工程設計、施工及管理或從事某項應用課題的研究等),擬定畢業設計題目,在教師指導下撰寫畢業論文。同時,以《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指南》規范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學要求,保持基本教學質量的一致性。廣告學專業畢業設計提出了“業務專案組”模式,該模式構建要素包括:運作管理模式、篩選設計題材、組織答辯會、綜合評分標準和有效的溝通手段。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探索與思考,提出了輔導、答辯和成績評定三部曲。在論文答辯中,不同的專業聘請參加答辯的教師來自法院、銀行、會計事務所、行業主管、普通高校教師等。答辯方式嘗試了遠程(網上)論文答辯,雙向的視頻和聲音清晰,在技術上能夠保證答辯效果。
3.教學實習。
實習研究主要在生產實習、社會實習和畢業實習的范圍內進行。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中,探討讓有條件的學生獨立承擔一項具體技術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積累工程技術或管理經驗。對護理專業的實習研究,考慮師生雙方,促進二者的互動和積極參與,從內容設計和操作設計兩個層面進行了一些嘗試。設計的實現落實在畢業實習手冊和技術操作與評價、綜合能力評價上。從制度和技術兩個維度保證護理專業集中實踐教學的“五統一”,即統一實習要求、統一實習內容與操作標準、統一技術操作考核標準、統一綜合實踐能力考核標準、統一建檔內容和標準。
篇9
熊偉(化名)今年22歲,目前正忙活本科畢業論文,卻已有一年的大學教齡。
他并非智力超常之人。
大三那年,熊偉就讀的中國西部某著名獨立學院派給他一項工作――擔任電視攝像實踐課的指導教師,帶領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扛著攝像機到處轉悠。
由于熊偉的加入,這所獨立學院的師生比有所上升。下學期,學院將面臨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評估,師生比是需要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他是高校教師中的“童子軍”。在教育產業化形成的“叢林”中被招募。
“叢林”由一系列政策法規催生出。20世紀90年代,為解決高等教育的擴張問題,中國相繼頒布《社會力量辦學條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民辦教育促進法》、以民辦機制運行為主體的獨立學院承高校擴招之風逐步出現在公眾視野內。目前,它們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18所,在校生186.6萬人,占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53.4%:其中獨立學院本科在校生165.7萬人,占全國民辦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88.7%。
被耽誤的青春
熊偉沒有基本工資,實踐課的報酬比理論課低一半,15元/課,外加200元/月的食堂補助。目前他的工作量是每周24節課,每節45分鐘,這意味著一周得上六個半天的課,工作量超過普通高中教師的平均水平。一個月下來,他將有1500元左右的帶課收入。
不選擇外聘教師的理由很簡單:貴。按照當地通行的標準,外聘教師的授課費通常比內聘教師高50%以上。關鍵是,教學實踐課的工種可替代性強,雇傭熟練的學生工還不用付基本工資,經濟上更劃算。
熊偉并不“孤獨”,他所在的系算學院的小系,另外還有3名同年級同學是他的“同事”。系里仍在低年級的學生中繼續尋找“熊偉”。
“我不知道還會在這里干多久”,熊偉擔心評估過后就會被辭退?!靶軅儭睕]有高學歷。沒有精湛的技術,沒有可資憑借的身世,他自稱為教師中的“弱勢群體”,是為“師生比”而存在的。留校鐵板定釘的熊偉早早就放棄了與同班同學一起“搏殺”求職會的想法。畢業后,他將失去應屆畢業生的身份。
除非熊偉參加當地社科院的研究生課程班。否則他只能教實踐課,培訓費1萬多元得自掏腰包,相當于他的大半年工資收入?!皩W校擔心出了這筆錢我們卻跑了。”校方的“吝嗇”在當地的私立教育界是常態,連2000多元的教師資格培訓通常也是由教師自己付費。
“如果被辭退,我該怪自己還是怪教育評估?”
“叢林生態”:食物來源
國家教育部原預計這學期對全國的315所獨立學院進行本科教學評估,但目前這項工作不得不稍稍延后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是此次評估的領導部門,4月17日,該中心在其網站上貼出的一則通知中說:“獨立學院的評估方案正在研制之中”。
相關部門暫緩評估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叢林”獨特的生態。
如同野生老虎與動物園里老虎的區別,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的區別在于“食物”的來源。
公立大學享受國家財政的支持,尤其是被列入“211工程”與“985工程”的重點高校,從國家財政獲得的資助更非一般高??杀?。主導教育資源分配的機構是教育部。在第一輪對普通高校的教學評估中,“眾虎”爭相“獻媚”以博取更多“肉食”。在“動物園”里,“老虎”不會被管理員“餓死”。
私立大學“覓食”的地點,是經教育產業化開辟出的“市場”。學生們繳納的學費,幾乎是他們當下唯一可能的收入。目前,中國對私立大學只有審批、稅收政策上的扶持,鮮有直接資金幫助。想要活命,私立大學只能主動覓食,盡可能多吃。生病喪失覓食能力的,將被自然淘汰。
但,教育部有權通過本科教學評估決定私立大學是否具有招生資格――這是生存的命脈。
“反正不招北京生員!”《新世紀周刊》記者致電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在網上公布的電話咨詢招生問題,當被問及上海區是否還有名額時,工作人員避而不答。
日前。教育部取消了三所獨立學院在2008年的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分別是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福建的華僑大學福建音樂學院、新疆的石河子大學科技學院。教育部的理由是:辦學條件不達標。
2004年4月,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太保集團)聯合大連實德集團等幾家公司聯合投資設立了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總投資20億元,注冊資金2億元。太保集團出資10億。占股41.25%。
隨后,案發,促使上海方面主動抓緊調整金融領域的混亂狀況,而此項投資違反《保險法》有關保險資金運用限制的規定,太保集團遭監管部門兩次下令整改,太平洋金融學院的主導創始人,原太保集團掌門王國良也被撤換。
2006年3月,因資金難以為繼,太平洋金融學院停止了招收外地新生的計劃。當時,該項目已投資的12億多資金中,負債率高達80%以上,幾乎都是通過負債和借款而來。
如今,他們連本地生源也斷掉了。沒有外部資金注入。學院差不多就只能等死。
現在,教育部筑高了“獨立學院”的準入門檻。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參與舉辦獨立學院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傎Y產不少于3億元。凈資產或貨幣資金不少于1.2億元,資產負債率低于60%。
生存壓力
雄厚的辦學資金是進入私立高等教育領域的基礎,但要想在圈子里混得好,辦學者應當是一個“宣傳家”。
金洋(化名)“隨團旅游”不到一周,賺了800塊。
他是熊偉的校友,但不是“同事”。鼠年春節剛過,他便跟隨學院的招生團到山東,端茶送水之余,以學生的身份宣傳本院的諸多好處。當時,學院有十幾個招生團活躍在全國各地的省會城市,招生團成員的主力是各系的領導與教師,少量的學生作為輔助。
“我們這些負責招生的老師只報銷差旅費和食宿,還不如學生,至少他們還有小錢拿”,某位首次參加招生的老師抱怨。招生占用了一周的教學時間,返程后他們還必須彌補缺失的課時。
各系的許多低年級學生在放寒假前領到了學院的招生宣傳畫,如果他們愿意回高中母校。勸說學弟學妹們報考本校。每成功一人將會有幾十元的獎勵。
獎金相比這所獨立學院17000元/年的學費是個小數目。
每年收取的上億學費中的很大部分被用來購地,修建新教學樓、宿舍樓、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以及美化校園環境。人靠衣妝樹靠皮,這是招生環節最重要的宣傳內容,學生家長被歡迎到學校參觀,有限的幾天內他們只能對學校的硬件設施產生感性認識。遇有大量學生家
長參觀時,高年級學生總是很開心,食堂的飯菜那幾天又好又多。
真正對教學環境、師資力量產生理性認識的則是入學后的孩子們,普遍的失望情緒往往與繁榮的校園建設形成強烈反差,但通常為時已晚?!皠倎頃r滿懷激情,不到半學期就想回家復讀。最后我還是沒走,麻木了,”一位在網上受訪的某獨立學院大一學生說。
如果暫時沒錢搞基礎建設,獨立學院會向銀行貸款,以收取的學費償還。為綜合利用學校現有設施,某所受訪的學校不給畢業班學生配備宿舍,理由是大四學生已完全在外實習。學生返校修改提交畢業論文時,只能在外面的旅館或在低年級同學宿舍借宿。
“生源就那么多,你少招一個,同行就多招一個。民辦高校里能活得好的、活得下的,不是狼就是虎。”某私立大學校領導在今年初的招生動員會上對在座的教師們說。
但招生不可能無限,指標由當地省一級教育部門指定,辦學情況相對較好的獨立學院會獲得更多的招生指標。這是本科教學評估對獨立學院的關鍵所在。
“叢林”里的“狐貍”也不少。某些實力不濟的獨立學院,就學習“宣傳家”戈倍爾――謊言招生,招進來再說。
全民皆“兵”
去年,熊偉所在的學校就有傳聞:一旦通不過教育部的本科教學評估,學院將喪失獨立學院的身份,變成一所高等職業??茖W校。
由7、8個出資人構成的學院董事會憂心忡忡,如果最壞的情況出現,他們將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可是自己的錢!但主管財政的董事相信:錢能解決一切問題。
可至少有一件事他們長期沒解決:教學。少數董事會成員精通招生或運營,其余全是出資人,沒人懂高等教育該怎么搞,某校長的碩士文憑是買來的,不頂用。幾年前有過一個懂行的老教授主管教學工作,后來走了,知情者說“他嚴謹的學者氣不對校長胃口?!?/p>
1萬多名學生緊張兮兮,學院的命運也是他們的命運?!拔覀冞M的是本科學校,出去卻拿著專科學校的畢業證書,我能不關心教學評估嗎?”大三的小黃在網上反問。
去年年初,該校曾因過大的師生比等問題遭到某中央級媒體曝光,小黃乍聞之下還幸災樂禍,隨后卻不禁擔憂起來,“我們的確還有很多不滿學校的地方,你等我畢業之后再報道行嗎?”那次曝光后,校方與學生的關系因為共同利益的捆綁反而變得更加緊密,不少學生在校方隨后組織的幾次集會上簽名表示祝福與支持,小黃也簽了名,并寫遘“希望明天會更好!”
獨立學院的畢業生就業困難重重。小黃尋找實習機會時也受夠了白眼:“單位一聽我的學校就不相信我有能力勝任工作?!?/p>
“反正我會盡力配合學院的評估工作,哪怕讓我去上不喜歡的課”,小黃說,相對于被停招、限招對學校的負面效果,對學生未來就業的影響,兩害相權取其輕,“我非常討厭造假的行為,但我能理解它?!?/p>
由老板雇傭的教師們更不可能對即將來臨的本科教學評估漠然視之,在教學評估上損害學校利益的教師鐵定被解雇?!拔覀內绻驗樗饺硕髟挂麑W校,或堅持職業道德不弄虛作假,但受害的卻是無辜的學生”。熊“老師”的老師――高老師說。
教師危機
私立大學的教師們與榮譽、忠誠無關。
獨立學院極少存在擔任科研任務的專職教師,基本都是教學型,他們幾乎沒機會獲得或爭取科研項目,也沒精力搞。
除英文教師好找外,其他專職教師目前承受著平均每周近20節的日常教學任務?!罢n不能太少,我們主要靠課時費,但太多了我就感到恐懼”,高老師的最高紀錄是上學期的每周36節課,除了周五下午,整個白天都是課。而且那學期。他的孩子恰巧出生了,“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是有心無力?!?/p>
這是獨立學院擴招與師資流失雙重作用下的結果。高老師帶課的某個系去年夏天擴招幅度達到50%,講理論性課程的教師難找,找不到的情況下,他的授課量被迫上升50%,“公立學校的師資配置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那私立學院至少是‘一個蘿卜兩個坑’,幸運的是,我不用替別人‘填坑’?!?/p>
他所授的兩門理論課當初被教務處要求準備詳細的教案,以應對未來的教學評估?!爸爻瓊湔n本不會造假,但這樣無意義的工作讓我極其疲憊?!?/p>
目前,教育部重新制定評估規則,教師備課教案將不再屬于檢查內容。高老師可以歇口氣了。
“我痛恨評估造假,但我身在其中,卻無能為力。”高老師引用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的說法。想要思想自由,先得經濟自由。
擁有名牌大學碩士學位的高老師經濟狀況不佳。
這并不是單指高每月所得的近4000元薪水而言,因為高和他的同事們沒有年終獎金,沒有福利勞保,每年只工作8個多月。他們甚至沒有教師證,對學校缺乏歸屬感。在中國,民辦高校的教師未被納入政策、財政支持的范疇,他們只有基本的社會保險。
最近幾學期,這所獨立學院的骨干教師持續流失,其中不乏出身名牌大學并有教學潛質的高學歷教師,這些人本是學校用以應付評估的王牌。高也曾找系主任談過辭職的問題。各系主任面對自己無權干預的教師待遇問題,只能向東航的中層干部學習,接過那些辭職教師的教鞭頂下去。
“這學期辭職教師的課只有我能代,每周20來節課,我還得應付日常行政工作,準備教學評估,老骨頭快散架了?!备叩纳纤?,一位退休后到該校發揮余熱,年逾七旬的系主任謝挺教授(化名)對本刊抱怨。這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擁有廣泛的專業領域人脈資源。他的學生里還有當地“211高?!钡牟┦可鷮?,教學評估時,某些專家團成員或許還得拜會這位老前輩。
保衛“叢林”
“我贊同評估,但對評估方式持保留意見?!敝x挺說:“如果非按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學評估標準評估獨立學院。那將會是災難性的。”
教育部官員在一些場合透露,對獨立學院的教學評估將可能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兩等,而非普通高校的優良中差,這是對此前廣受指責的對重點大學、非重點大學“一刀切”式評估方案的修正。有批評者說,缺乏針對性的教學評估將導致中國高等教育出現“干校一面”的局面。
在中國,獨立學院的辦學理念通常是培養中低端的實踐者,專業設置也更偏重應用型。“我們設立的一些專業只有社會上存在,而普通高校里沒有,那評估的專家從哪來?社會上找,還是我們自己派?”
篇10
金融發展理論,研究的是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即研究金融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優化金融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并實現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最早進行金融發展理論研究應該從銀行出現開始,研究銀行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但是并沒有對金融進行專門研究,只是把金融作為促進交易的工具,直到二戰后,由于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影響到部門國家經濟增長的現象明顯顯現,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研究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也形成了金融發展理論的萌芽。這個階段典型代表是格利、E.S.肖和帕特里克。格利、E.S.肖分別發表的《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方面》和《金融中介機構與儲蓄——投資》專著中提出金融發展是金融機構、金融制度、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的發展,金融的作用的是實現資金的順利流動,將儲蓄轉化為投資資金,從而提高生產資金,提供社會經濟增長。帕特里克(1966) 在《欠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中提出需求追隨和供給領先兩個金融問題,金融發展可以是被動的和相對滯后的,也可以是主動和相對先行的。奠定金融理論發展理論基礎的是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一書中創造性的提出金融發展就是金融結構的變化,采用8個指標來度量金融規模和結構,對35個國家98年的數據分析發現,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具有正相關關系。
金融發展理論的建立可以以麥金農和E.S.肖的《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兩本書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論”和“金融深化論”,即“麥金農—肖模型”。麥金農認為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落后,金融二元結構存在,金融管制嚴重,導致信貸資金得不到有效配置、儲蓄無法有效轉化為投資資金,抑制了經濟增長。肖認為健全的金融發展和良好的經濟增長能夠起到互相促進作用,使金融資源得到進一步的優化配置。
金融抑制論和金融深化論提出后,引起了理論界的研究熱潮,促進了金融發展理論的發展。其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七八十年代,從投資數量、質量等方面對金融抑制和深化論進行深入研究,認為由于受到利率和收益影響,導致資金無法順暢流向投資領域,無法有效配置,所以必須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九十年代后進入了第二階段,金融發展理論在內生增長理論基礎上著重研究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的功能和作用,規范了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解釋,得出了金融發展影響經濟增長的金融內生化的機制作用,提出了金融約束論和金融內生增長論,深化了金融發展理論。
二、經濟增長理論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生產商品和勞務能力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潛在國民產量或潛在實際GNP的擴展。(薩繆爾森,1992)經濟增長既可以是國民收入的總產量,也可以是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經濟增長理論是研究解釋經濟增長規律和影響制約因素的理論。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長的原因有資本、技術、土地、分工。代表性的有古典經濟學鼻祖斯密,他認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兩種途徑是勞動數量和勞動效率。
之后不斷有經濟學家研究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包括了在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基礎上哈羅德和多馬提出了哈羅德—多馬模型,成為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典型,該模型認為經濟增長和儲蓄率成正向關系,和資本與產出比成反比關系,資本是經濟增長主要決定因素。但該模型基于儲蓄率和資本與產出比不變的假設,存在缺陷,麥金農對模型進行了修正,認為儲蓄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之后經濟學家又提出了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以索洛模型為代表,他認為資本和勞動的增長率、資本和勞動各自的產出彈性以及技術進步決定了經濟增長率,同時技術進步是隨時間變化的。金融的作用仍然沒有提及。20世紀80年代后圍繞索洛模型缺陷,經濟學家開始從技術進步、人力資源等因素研究經濟增長的內生性,以盧卡斯和多馬為代表,盧卡斯批判新古典經濟學模型的封閉性,同時認為技術進步至少部分是是內生的,多馬提出了以規模報酬在外部性和生產中是遞增的,而在新知識創新中的規模報酬是遞減的為假設前提的內生技術創新模型。
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互關系分析
關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國內外大量的經濟學家進行了研究,但是都沒有形成一致的結論,研究的成果和結論大體分為以下幾種。
古典經濟學認為貨幣只是促進交易的工具,對生產和經濟增長沒有作用,計量統計中的相關性僅僅是金融對經濟的反映和體現而已。經濟學家托賓和熊彼特從貨幣功能角度認為貨幣的價值儲藏功能和流通功能影響社會儲蓄增加資本,滿足了企業信貸需求,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經濟學家瓊、羅賓遜等人認為經濟增長促進了金融發展。原因是社會經濟規模的擴大客觀上要求相對應和匹配的金融市場建立,促進了金融的發展。麥金龍則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良好的金融市場能夠降低投資者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促進社會投資,最終會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客觀上要求與之對應的金融市場建立,促進了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凱恩斯和克魯格曼等經濟學家則認為金融領域的過度投機等行為導致了金融風險的產生,有可能影響實體經濟領域導致經濟危機從而影響經濟增長。
國內經濟學家對此的研究結論與國外研究也大體相同。當然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全球和國家級別的層面,基于省內級別層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四、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互作用機理分析
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大家關注的都是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論證.而較少關注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即二者之間的作用機制問題。所以其作用機理分析主要是研究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變化規律,分析內在作用機制。即研究金融功能如何促進經濟增長,金融增長又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的。
金融機構可以以專業化和規模化的優勢幫助金融交易雙方降低信息不對稱和交易費用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風險,從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通過金融市場幫助資金流向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和單位,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經濟增長。也正是由于金融系統規避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特點,金融市場的機構和制度可以以其專業化和嚴格的審查幫助儲戶分散和降低風險,增加儲蓄,同時幫助投資者提供長期流動性使企業獲得資金,高效促進社會資金流向投資領域促進經濟增長。為了降低交易和信息費用,金融市場會在專業化和技術創新上下工夫,促進了技術進步和交易工具創新,使金融交易更加高效,加速資金流動促進經濟增長。由于金融市場的存在和參與,金融制度加強了對公司的監督和監管,避免了委托風險和道德風險,改善公司治理,促進資本更快積累和長期增長,最終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根據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一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取決于資本的投資效率、儲蓄率以及制度安排,金融系統通過上述資源配置、降低風險和交易成本、增加儲蓄、創新交易手段和改善公司治理等功能最終影響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出現了社會分工,金融便是社會分工的結果。經濟不發達階段,社會分工水平不高,阻礙了金融的發展。經濟增長促使社會分工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財富增加,商品價格下降,增加居民儲蓄,同時,專業化水平提高增加了商品交易數量、交易種類和交易方式,要求相應的金融服務。經濟增長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要求相對應的金融發展。(作者單位:1. 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2. 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胡琳,湖南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