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3 23:4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籌資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衛生籌資;累進;比例法;指數法
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對衛生系統的目的、主要功能、戰略方向進行了更為全面和深刻的界定。同時,世界衛生組織設計了完整的衛生系統績效的評價體系,應用這個新的評價體系對各國進行了評價和排序,該報告在各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該評價體系中,衛生領域的公平性是重要內容。從公平角度來看,衛生籌資不僅決定醫療衛生服務的可能性,同時籌資機制也決定了對疾病帶來的災難性衛生支出的保障制度,并會進一步影響人群健康的公平性。因此,衛生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籌資公平。近年來,國內外對衛生籌資公平性研究日益深入,方法學日益完善,為衛生政策的制定和評估提供依據。
1衛生籌資公平性的概念
衛生籌資公平性研究取決于衛生籌資的定義,本研究中衛生籌資公平性僅指衛生資金籌集過程中的公平性。公平問題的分析都要從家庭或個人角度入手,衛生籌資公平性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每個家庭在為醫療衛生進行支付時,應當負擔公平的份額。具體而言,衛生籌資的公平性包括垂直公平和水平公平兩個方面。垂直公平是指社會狀態不同的個體獲得不同的對待,從衛生籌資的角度來看,如果繳費是根據人們的支付能力確定的,垂直公平要求支付能力越大的個人或家庭為衛生保健所支付的金額占其支付能力的比例就越高。水平公平指社會狀態相同的個體應獲得相同的對待,即相同支付能力的個人或家庭在為衛生保健繳費時做出相同水平的投入。
一般認為,先進的衛生籌資機制應該是累進制,特別是在以公共籌資(稅收和社會保險)為主的籌資機制下,可以通過累進性分析來評價衛生籌資公平性。累進性分析是根據有能力支付原則,認為“每個家庭在對醫療衛生進行支付時,應該負擔公平的份額”。衛生籌資累進性(Progressivity)定義為:在人群中,隨著可支付能力的增加,衛生支出占可支付能力的比重增加或減少的程度。隨著收入增加,衛生支出占可支付能力的比重相應增加,可認為衛生籌資是累進的;反之,認為衛生籌資是累退的。如果隨著收入的增加,衛生支出占可支付能力的比重基本保持不變,可認為是等比例衛生籌資。
2衛生籌資的主要渠道
在進行累進性分析時,既包括現付的衛生支出的支付形式,也包括預付的支付形式。因此,衛生籌資渠道一般分為四種:稅收、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和直接現金支付。其中,社會保險和稅收都是強制性的,而商業保險通常是自愿參保。直接現金支付是以現付的方式獲得衛生服務。
2.1稅收(Tax)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衛生支出的主要來源。稅收包括直接稅和間接稅,我國是以間接稅為主,直接稅所占比例很小。
2.2社會保險(Socialinsurance)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由勞動者、勞動者單位或社區(集體)、國家三方面共同籌集資金,在勞動者及其直系親屬遇到年老、疾病、工傷、殘疾等風險時給予物質補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種制度。在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中,主要包括城鎮地區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農村地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2.3商業保險(Privateinsurance)
商業保險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運營,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形式,由專門的保險企業經營,由當事人自愿締結的合同關系,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的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
2.4直接現金支出(Out—of—pocketpayment,OOP)
直接現金支出是指個體以現金方式直接支付的門診、住院、護理以及其他專業性醫療保健費用的資金籌集方式,這是目前我國主要的籌資渠道。
3衛生籌資累進性分析各變量的測量方法
衛生籌資累進性從家庭角度出發,因此,需要利用入戶調查數據,測算每個家庭的相關變量。
3.1家庭負擔的稅收支出
家庭負擔的稅收支出包括直接稅和間接稅。直接稅一般可以從入戶調查直接獲得,個人收入所得稅也可以通過家庭成員收入和個人收入所得稅稅率表間接測算。家庭負擔的間接稅在我國很難直接得到,一般通過家庭各種消費額來測算,主要測算家庭所負擔的各種流轉稅,如增值稅、消費稅等。可以根據家庭調查資料中各項消費額的詳細記錄,結合相對應商品的各種流轉稅的稅率分類計算。
3.2家庭社會醫療保險支出
家庭社會醫療保險支出指家庭成員享受社會醫療保險時,應繳納的保險費。鑒于我國城鄉之間社會保障體系不同,需要分別計算城鄉家庭負擔的社會醫療保險支出。一般來說,家庭所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可以直接獲得,但需注意,雇主承擔的醫療保險費也需要計入家庭支出。
3.3家庭商業性健康保險支出
家庭商業性健康保險支出指家庭成員購買由保險公司經營的商業性健康保險時所繳納的保險費,如果某種商業性健康保險是由單位(雇主)購買的,也應計入家庭支出中;家庭商業性健康保險支出的數據一般只能直接來自家庭入戶調查資料。
3.4家庭直接現金衛生支出
家庭直接現金衛生支出指在調查期內,家庭成員接受各種醫療衛生服務時所支付的現金。但在家庭所繳納的醫療費中,需扣除可能由各種醫療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所支付的補償金。
家庭直接現金衛生支出來自家庭入戶調查,如果調查數據分別提供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必須保證兩者調查的回顧期互相一致。
3.5家庭可支付能力(Abi1itytopayment,ATP)
關于家庭可支付能力的含義z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家庭可支付能力是指有效的非生存性收入,即在ATP中不應包括家庭在食品、最低限度的衣物及住所等方面的基本需要的支出。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家庭可支付能力涵蓋了家庭的所有財富,即家庭各項消費總支出。無論哪種觀點,均明確指出在ATP中必須包括一個家庭的全部衛生支出、繳納的稅收和社會保險支出。測算中,相關數據均直接來自家庭入戶調查資料。
3.6家庭等值人口數(Equivalencescale)
在累進性分析中,一般不采用自然人口數,而是用標化的等值人口數對上述變量進行調整。最常用的是成人等值人口數(Adultequivalence,AE),主要目的是反映和標化兒童相對于成人的消費需求。即:AE=(A+αK)β上式中:A為家庭成年人口數,K為家庭0歲~14歲兒童數,α是兒童成本參數,β是經濟水平程度的參數。根據國際經驗,在發展中國家,α的值在0.3~0.5之間;β的值應接近所研究社會中食品消費所占的最大比例。
4衛生籌資公平性的分析方法
目前,國際上進行衛生籌資累進性分析,主要采用比例法和指數法。
4.1比例法
將所有家庭按等值人均可支付能力從低到高排序,進行5分組或10分組,每組中樣本家庭數量相同。分別計算每組等值人均ATP和各種等值人均衛生支出的合計數,測算其占全部等值人均ATP和各種等值人均衛生支出的比例。如果衛生系統的籌資機制是累進的,則低收入人群衛生支出占衛生總支出的比例將小于其可支付能力占總支付能力的比例,高收入人群衛生支出占衛生總支出的比例將大于其可支付能力占總支付能力的比例。如果衛生系統的籌資機制是累退的,則正好相反。
4.2指數法
將所有家庭按等值人均可支付能力從低到高排序后,根據等值人均ATP計算Gini系數,根據各種等值人均衛生支出計算各自的集中指數。各種衛生支出的Kakwani指數為其集中指數減去Gini系數。
以本地區某種籌資渠道的費用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為權重,加權計算本地區整個衛生籌資的集中指數和Kakwani指數。
5繪制Lorenz曲線和各種衛生支出的集中曲線
在實際分析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如某種衛生支出在低收入人群是累進的,在高收入人群為累退的,如果僅計算Kakwani指數來反映衛生籌資的累進性,將會掩蓋不同人群中的實際情況。因此,還需繪制Lorenz曲線和各種衛生支出的集中曲線來直觀反映各個人群的衛生支出累進情況。
圖1中,將所有個體按可支付能力從低到高排序橫軸為人口累積百分比,縱軸為可支付能力或衛生支出的累計百分比。曲線1是絕對公平線(45°對角線)曲線2是可支付能力的集中曲線,即根據家庭生活標準繪制的Lorenz曲線;曲線3是各種衛生支出的集中曲線。
如果Lorenz曲線(曲線2)位于集中曲線(曲線3)之上,則意味著衛生籌資是累進的。如果Lorenz曲線(曲線2)位于集中曲線(曲線3)之下,則意味著衛生籌資是累退的。
篇2
關鍵詞:稅收籌劃;籌資;風險防范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會計人員由于對稅收籌劃的方法與途徑方面知識欠缺,導致在辦理納稅申報的過程中,企業多繳或少繳稅款,最終加大企業稅收成本或被稅務機關處罰,因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大力提倡納稅籌劃對搞活我國企業經濟,扶持其多種經營具有促進作用。籌資活動作為現代企業財務活動的一部分,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由于稅法對不同的籌資方式獲取資金成本的列支方法的規定不同,是在稅前列支還是在稅后列支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負擔,進而影響企業資本成本和最佳資本結構。因此,在籌資決策中,預測資金需要量和選擇籌資方式,確定資本成本和最佳籌資結構時,必須考慮稅收因素的影響。籌資活動稅收籌劃有利于企業選擇最佳的籌資方案和做出財務決策。
對一個企業來講,籌資是其進行一系列生產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企業的籌資方式一般分為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兩種,但無論是哪種籌資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資金成本。籌資決策的目標不僅要求籌集到足夠數額的資金,而且要使資金成本達到最低。企業的資本結構是由籌資方式決定的,不同的籌資方式,形成不同的稅前、稅后資金成本。現代企業的籌資方式主要有:向銀行借款、向非金融機構或企業借款、企業內部集資、企業自我積累、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等。企業的籌資渠道也是多種多樣,如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向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等。由于我國稅法對不同籌資方式取得的資金成本的列支方式不同,這便為企業籌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
1企業籌資過程中稅收籌劃的主要方式
(1)資本結構是由籌資方式決定的,不同的籌資方式,形成不同的稅前,稅后資金成本.企業的籌資活動,總是以提高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的。籌集資金是企業運動的起點,是決定資金運動規模和生產經營發展程度的重要環節。經營管理者趨于回避風險,初始投入的資金多由自我積累的方式提供的。這樣,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融資成本會降低。但從納稅籌劃的角度來看,企業內部集資和企業間拆借資金方式效果最佳,向金融機構借款次之,自我積累最差。從稅收籌劃角度來看可以選擇內部集資和企業間拆借資金籌集。這是因為采用企業之間的相互融資及結算中形成這種籌資方式的企業,一般相互間是有一定關聯的,因而各方必然要從各自利益的角度出發,來分攤投資而帶來的利潤,使稅收負擔達到最少。從而為企業尋求降低融資成本和實現納稅籌劃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動作空間。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效果雖不及前兩種方式,但企業仍可利用良好的銀企關系尋求一定規模的稅負減輕。我國稅法規定:企業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的借款利息支出,不高于按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以內的部分,準予先扣除。因此企業償還利息后,應納稅所得將有所降低,而且在企業的投資生產后,出資機構實際上也需要承擔一定稅收,從而使企業實際稅負降低。(2)借款費用的納稅籌劃。按現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借款費用如果是在籌建期間發生的,應當根據其發生額先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然后在開始生產經營當月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如果該借款費用屬于在生產經營期間、為生產經營而發生的,應當根據其發生額全部費用化,計入財務費用。其中,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在資產尚未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之前,應計入所購建固定資產的價值。眾所周知,財務費用可以直接沖抵當期損益,而長期待攤費用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價值則需分期攤銷,逐步沖減當期損益。因此,為了實現納稅籌劃,企業應盡可能加大借款費用支出計入財務費用的份額,縮短籌建期和資產的購建周期。
(3)發行債券,可選擇折價,溢價的攤銷方法進行納稅籌劃。發行債券也是企業常用的籌資方式。在債券各期的攤銷的計算中,常用直線法和實際利率法。實際利率法與直線法的主要區別在于,直線法下,每期利息費用固定不變,債券的賬面價值,在折價攤銷時逐期增加,在溢價攤銷時逐漸減少;而在實際利率法下,每期利息費用和債券賬面價值都在不斷變化,在折價時會逐期增加,在溢價時會逐期減少。正是這種差異,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性。在折價發行的前提下采用實際利率法,在溢價發行的前提下,采用直線法進行核算。雖然說最后的攤銷總額一定,但籌劃之后卻可達到延期納稅的目的。“延期納稅有利于資金周轉,節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貨膨脹影響,延期以后繳納的稅款市值減少,從而降低實際納稅額。”
案例:發行票面利率為10%,5年期的總面額為800,000萬元的公司公司債券,債券利息在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發行時市場利率為8%。
①債券的發行價格:
800000×DF0.04,10+(800000/5)×ADF0.01,10=540448+324436=864884元;
②采用直線法攤銷債券溢價:
每半年溢價攤銷額=(864884-800000)/10=6488元;
③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債券溢價;
④在溢價發行時,采用實際利率攤銷法可以遞延稅款幾千萬元,如果把它折算成現值,則這兩者間有更大的差異。
2企業籌資稅收籌劃存在的風險及其防范
(1)財務風險。企業為了更好地發展,會擴大籌資規模,而且從稅收籌劃收益角度來看。企業籌集的債務資本額越大,則稅收籌劃的空間越大,可能獲取的籌劃收益也就越多,但由此帶來的財務風險也相應增大。
(2)市場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擁有自主經營權,其主要是依據市場狀況進行各項理財活動,而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且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如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貸款利率、通貨膨脹率等在不同的時點是不一樣的,這樣就可能增加企業籌資的難度及資金成本,導致籌資風險。例如:某企業通過稅收籌劃擬發行企業債券籌集資金,但實際操作中出現銀根緊縮,籌資難度增大,此時若仍選擇發行企業債券籌資,雖能獲得稅收利益,但籌資成本必然增加。因此,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變化影響著稅收籌劃方案的實施,籌劃活動必須面對由此可能產生的風險。
篇3
企業籌資中存在的風險
1.決策失誤。
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
2.負債的利息率。
利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在同樣負債規模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企業破產風險也就越大。尤 其當國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這樣 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3.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
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于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么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4.負債規模過大,資本結構不當。
負債規模是指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業負債規模越大,利息費用支出越多, 由于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就增大。負債比重越高,意味著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導致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增大,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隨之增加。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
5.籌資方式選擇不當。
目前在我國,可供企業選擇的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在不同的時間會有各自的優點與弊端,如果選擇不恰當,就會增加企業的額外費用,減少企業的應得利益,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而形成財務風險。
6.負債期限結構不當。
這是指企業所使用的長短期借款的相對比重,一方面是指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資金和償還負債的時間安排。若長、短期債務比例不合理,還款期限過于集中,就會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7.信用交易策略不當。
在現代社會中,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如果因對往來企業資信評估不夠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較長的收款政策,就會使大批應收賬款長期掛賬。若沒有切實、有效的催收措施,企業就會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來進行再投資或償還自己的到期債務,從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防范企業籌資風險的措施
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
企業在日常財務活動中必須居 安思危,樹立風險觀念,強化風險意識,抓好以下幾項工作:①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變化情況,使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理財活動中能保持靈活的適應能力;② 提高風險價值觀念;③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置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④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斷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2.優化資本結構。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這個最大的籌資風險可以用負債比例來表示。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籌資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籌資風險卻加大了。因此,企業應確定一個最優資本結構,在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恰當的融 資風險與融資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3.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現金是企業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現金持有量過少而無法保證企業的正常支出,企業就會因資金短缺發生籌資風險;反之,企業持有的現金越多,企業的支付能力就越強。但是現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較低的資產,如果企業持有過多的現金,必然失去了用這 部分現金投資的機會,造成資金的機會成本過大,從而降低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和資產利潤率。因此,企業必須合理預測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現金需求和支付情況,確 定合理的現金儲備。
4.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
存貨是企業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弱的資產,如果存貨在流動資產中比重過大,就會使速動比率很低,從而影響企業的短期變現能力,因此要通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生產經營流程,使企業存貨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
5.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應收賬款是被債務人無償占用的企業資產。不能及時收回應收賬款,不僅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還可能造成企業資產無法收回而形成壞賬損失。因此,企業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通過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催收,減少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金占用,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6.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
企業的償債能力直接取決于其債務總額及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但在某 些情況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對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7.合理安排籌資期限的組合方式,做好還款計劃和準備。
企業在安排兩種籌資方式的比例 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 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來滿足。這樣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
8.先內后外的融資策略。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如有資金需求,應按照先內后外、先債后股的融資順序,即:先考慮內源融資,然后才考慮外源融資;外部融資 時,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后才考慮股權融資。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資本越充足,企業的財務基礎越穩固,抵御 財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自有資本多,也可增加企業籌資的彈性。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 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9.建立風險預測體系。
企業應建立風險自動預警體系,對事態的發展形式、狀態進行監測,定量測算財務風險臨界點,及時對可能發生的或已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利用財務杠桿控制負債比率,采用總資本成本比較法選擇總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組合,進行現金流量分析,保證償還債務所需資金的充足。應做好企業的財務預測與計劃,作好各種預算工作。在對外部資金的選擇上應從具體的投資項目出發,運用銷售增長百分比法確定外部籌資需求。可以從以往的經驗出發,確定外部資金需求規模;也可以進行財務報表分析,使各項數據直觀準確,量化資金數額,由于這種方法比較復雜,需要有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應在籌資 決策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運用。準確的財務預算對于防范和規避企業的籌資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根據短期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中長期的企業發展規劃,預測出自己對資金的需求,提前做好財務預算工作,安排企業的融資計劃,估計可能籌集的資金量。
企業籌資中存在的風險及防范措施相關文章:
1.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2.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3.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及防范
4.企業風險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篇4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籌資決策;稅收籌劃
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系統中的價值管理系統的子系統,它通過企業投資、籌資活動的財務決策和資產、成本費用、收益分配的管理,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稅收的征收無疑增加了企業負擔,減少了企業的既得利益,因此,企業通過合法的途徑進行稅收籌劃,以期達到整體稅后利潤最大化,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出發點。
籌資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個企業來講,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無論從何種渠道取得,都存在一定的資金成本,而企業籌資的目標是在滿足自身資金需要的基礎上,通過選擇適當的渠道、方式,取得資金,以實現最低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最低的最佳資本結構。由于不同的籌資渠道稅收規定不相同,其稅后資金成本和風險也不一樣,因此有必要對籌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進行研究。
1籌資決策中稅收籌劃應服從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
稅收籌劃一般是通過降低稅收成本和延遲納稅兩種基本方法來實現稅收支出的節約,取得“節稅”的收益,而選擇低稅負的納稅方案又包括稅收負擔的規進和稅收負擔由高向低的轉換。因此,企業籌劃獲取節稅利益的途徑主要有企業稅收負擔的規避、企業稅收負擔從高向低的轉換和企業納稅期的滯延等三種。
應認識到,作為財務管理子系統,稅收籌劃必須是圍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而進行的節稅活動。在籌劃稅收方案時,不可單純的追求稅負絕對額的降低而忽視因該方案導致的其他相關成本和收入變動與財務風險變化,必須考慮籌劃方案能否給企業帶來的總收益的相對增長。一般來說,稅收籌劃方案實施將使企業獲得額外稅收利益,但同時將由此產生額外費用,只有當稅收籌劃方案導致的稅收利益增長大于相關成本增長,產生相對收益增長且財務風險變動應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時,稅收籌劃方案才是可接受的合理方案,否則應被拒絕。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資金結構,主要指債務資金與權益資金的構成比例關系。不同的籌資方式會使企業承擔不同的稅負水平,按照稅法規定,負債的利息記入財務費用能抵扣應稅所得額,從而相應減少應納所得稅額,產生了節稅效應。由于負債的財務杠桿效應,將導致正負效應兩種情況的存在:如果息稅前資產收益率大于負債成本率時,負債比率越高,其節稅效果越明顯,將提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然而,負債利息必須固定支付的特點又導致了債務籌資可能產生的負作用。隨著負債比率的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融資成本會加大。當負債的成本超過了息稅前的投資收益時,將降低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負債籌資反而達不到節稅的目的。
由此可見,資本結構特別是負債比率的合理與否,不僅制約著企業的風險、成本的大小,而且影響著企業納稅的負擔以及企業權益資本稅后收益的實現水平。合理的籌資結構可以降低資金成本,給企業所有者帶來財務杠桿利益,獲得更大的稅后權益資本收益率。在籌資中,由于稅收條件的既定,資本結構成為影響企業稅負的關鍵因素。因此,在企業籌資決策中應從稅后成本這一角度來考慮企業的資本結構。充分考慮資本風險、籌資成本,利用負債籌資實現節稅目標時必須建立在追求最佳資本結構基礎上,正確把握和處理負債籌資的度。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要用全局的觀點分析謀求,企業總體稅負降低——稅收籌劃的根本出發點要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相一致。
2合理調整籌資結構,以實現節稅與所有者總體收益最大化的雙重目標
從稅收籌劃的角度分析,企業籌資方式分為負債籌資(包括向銀行借款、向非金融機構或企業借款、企業內部籌資、發行債券)和權益籌資(包括企業自我積累、發行股票)和其他籌資(如租賃)三種類型。因此,籌資決策中必須從稅收籌劃角度選擇籌資渠道和籌資方法,實現最佳資本結構企業內部籌資(如關聯方之間籌資)和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涉及的人員、機構較多,企業之間的相互拆借在利率和回收期的確定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彈性和回旋余地,這就為企業尋求降低融資成本和實現稅收籌劃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運作空間,稅收籌劃效果最好;向金融機構借款,企業可以利用與金融機構的長期業務往來關系,尋求一定規模的稅負減輕,減稅效應較好;自我積累由于資金擁有與使用者融為一體,稅收負擔難以轉嫁與分攤,因而往往難以實現稅收籌劃。
2.1負債籌資分析
一般來說,企業通過負債籌資的減稅效應好,企業應在投資項目預期收益率能穩定實現的前提下,在適當的財務風險控制下,盡可能利用負債籌資,但在實踐中,應注意我國所得稅法對稅收支出影響很大的幾個規定:
(1)借款利息資本化問題。如果為建造、購置固定資產(指竣工結算前)或開發、購置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利息,企業開辦期間的利息支出等,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屬于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不得直接從應稅所得中扣除,因此這一部分借款利息沒有減稅效應。企業為避免借款費用過多地計人資產人賬價值,一方面應加強資金的管理,合理安排建設資金,避免浪費開支,從而盡可能加大籌資利息支出計人財務費用的份額,以便直接沖抵當期損益,最終達到節稅的目的。
(2)借款利息稅前扣除額按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納稅人之間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因此如果企業之間在資金拆借活動中人為地過分抬高利率,對納稅而言是無效的。
(3)企業內部籌資中應注意,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2.2租賃籌資分析
(1)租賃作為一種特殊的籌資方式,由于其較強的減稅效果在稅收籌劃中有很大的價值。就出租方而言,出租既可以減少使用與管理機器設備所需追加的投入,又可以獲得租金收入,而租金收入適用于稅負較低的營業稅,這比產品銷售收入所適用的增值稅稅負低。就承租方而言,租賃既可以避免因長期占壓資金而帶來的風險,又可通過租金的支付,抵減應納稅所得額,減輕實際稅負。
(2)在兩種租賃方式中,融資租賃是為了滿足企業融通資金添置資產的需要而開展的租賃業務。企業選擇該種融資方式無需求助于資本市場即可達到融資的目的,且有助于加快企業設備的更新改造和技術進步的步伐,提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因此它比經營租賃更有節稅、避稅效應。若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加速折舊,該籌資方式可節約較多的現金流量,對改善企業的經營和理財環境,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更為有利。
租賃籌資在同一個企業集團內部各企業獨立核算的情況下有較大的稅收籌劃空間。
2.3商業信用籌資
篇5
一、籌資風險的成因
1.籌資風險的內因分析。
(1)負債規模過大。企業負債規模大,則利息費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時,負債比重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越大,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負債規模越大,財務風險越大。
(2)資本結構不當。這是指企業資本總額中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比例不恰當對收益產生負面影響而形成的財務風險。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債務融資、配比好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對于企業降低綜合資本成本、獲取財務杠桿利益和降低財務風險是非常關鍵的。
(3)籌資方式選擇不當。目前在我國,可供企業選擇的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在不同的時間會有各自的優點與弊端,如果選擇不恰當,就會增加企業的額外費用,減少企業的應得利益,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而形成財務風險。
(4)負債的利息率。在同樣負債規模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企業破產風險也就越大。同時,負債的利息率對股東收益的變動幅度也有較大影響。因為在息稅前利潤一定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受影響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當。在現代社會中,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如果對往來企業資信評估不夠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較長的收款政策,就會使大批應收賬款長期掛賬。若沒有切實、有效的催收措施,企業就會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來進行再投資或償還自己的到期債務,從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6)負債期限結構不當。這一方面是指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資金和償還負債的時間安排。如果負債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例如應籌集長期資金卻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應籌集短期資金卻采用了長期借款,則會增加企業的籌資風險。所以在舉債時也要考慮債務到期的時間安排及舉債方式的選擇,使企業在債務償還期不至于因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而無法償還到期債務。
(7)籌資順序安排不當。這種風險主要針對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籌資順序上,要求債務融資必須置于流通股融資之后,并注意保持間隔期。如果發行時間、籌資順序不當,則必然會加大籌資風險,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
2.籌資風險的外因分析。
(1)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所固有的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息稅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不同于籌資風險,但又影響籌資風險。當企業完全采用股權融資時,經營風險即為企業的總風險,完全由股東均攤。當企業采用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時,由于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擴張性作用,股東收益的波動性會更大,所承擔的風險將大于經營風險,其差額即為籌資風險。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營業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則不僅股東收益化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嚴重時企業將喪失償債能力,被迫宣告破產。
(2)預期現金流入量和資產的流動性。負債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現金償還,因此,即使企業的盈利狀況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規定償還本息,還要看企業預期的現金流入量是否足額、及時和資產流動性的強弱。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潛在的償債能力。如果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或信用政策過寬,不能足額、及時地實現預期的現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會面臨財務危機。此時,企業為了防止破產可以變現其資產。各種資產的流動性(變現能力)是不一樣的,其中庫存現金的流動性最強,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最弱。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即各類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占比重,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甚大,很多企業破產不是沒有資產,而是因為其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結果不能按時償還債務而宣告破產。
(3)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的場所。企業負債經營要受金融市場的影響,如負債的利息率就取決于取得借款時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金融市場的波動,如利率、匯率的變動,會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當企業主要采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金融緊縮、銀根抽緊、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會引起利息費用劇增、利潤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由于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破產清算。
二、籌資風險的控制策略
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
企業在日常財務活動中必須居安思危,樹立風險觀念,強化風險意識,抓好以下幾項工作:①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變化情況,使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理財活動中能保持靈活的適應能力;②提高風險價值觀念;③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置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④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2.優化資本結構。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這個最大的籌資風險可以用負債比例來表示。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籌資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籌資風險卻加大了。因此,企業應確定一個最優資本結構,在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恰當的融資風險與融資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3.巧舞“雙刃劍”。
企業要強化財務杠桿的約束機制,自覺地調節資本結構中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例關系:在資產利潤率上升時,調高負債比率,提高財務杠桿系數,充分發揮財務杠桿效益;當資產利潤率下降時,適時調低負債比率,以防范財務風險。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提高企業的價值;運用不當,則會給企業造成損失,降低企業的價值。
4.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
企業的償債能力直接取決于其債務總額及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對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5.合理安排籌資期限的組合方式,做好還款計劃和準備。
企業在安排兩種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來滿足。這樣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
6.先內后外的融資策略。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如有資金需求,應按照先內后外、先債后股的融資順序,即:先考慮內源融資,然后才考慮外源融資;外部融資時,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后才考慮股權融資。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資本越充足,企業的財務基礎越穩固,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自有資本多,也可增加企業籌資的彈性。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7.研究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
當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或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采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另外,因經濟全球化,資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增多,匯率變動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應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籌資方案。
篇6
對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其設計也應該完全按照正規的程序進行設計,對設計方案加強認證,細化和分解結構圖,工程量以及工程費用計算,做到進一步的深入論證。然而,目前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設計方面存在著偷工減料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設計方案缺少比較,很多設計方面僅僅達到可行即可,嚴重影響了后續的施工;②對于設計圖紙不能進行細致的比較和核查;③設計師對于規范的把握不夠細致。這三方面設計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穩定發展,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須加以避免。
對于目前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來看,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質量管理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然而,在施工過程中,還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施工隊伍素質不高,質量監督不嚴,管理體系不完善等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工程建設質量。為此,必須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來提高施工水平,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上,目前存在著管理經費不足,管理機構不健全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建設管理水平。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采取各種辦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產權方面的問題也是影響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另一個問題,主要出現的問題是在我國實行之后,水利工程所有者主體“缺位”。基層政府代替“集體”承辦本該由“集體”辦的事,造成政府“越位”。
針對以上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如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思路和方法:采取多元化投資拓寬籌資渠道;健全管理機制,完善項目審批流程;完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質量。
1采取多元化投資拓寬籌資渠道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投入問題一直是困擾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一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采取多元化投資方式,來拓寬籌資渠道。為此,應依據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建立以政府、農民、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資機制,有機結合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籌資。另外,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原則,采取多種形式,放寬政策條件,積極引入社會資金,提高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總體投入水平和建設標準。
2健全管理機制,完善項目審批流程
管理機制的健全以及項目審批流程的完善工作對于促進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國各級政府應該切實承擔起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責任,真正把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時,對于審批流程要合理規劃統一布局。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完善項目審批流程,達到提高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水平的目的。
3完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質量
篇7
薪酬管理體系設計流程詳見圖1。
2發電企業薪酬管理體系設計實案
2.1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實行年薪制年薪一般在年初由績效與薪酬委員會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行業薪酬水平以及對企業經營業績的預測綜合確定,主要由基本薪酬和風險薪酬構成。基本薪酬按月固定發放,風險薪酬根據階段考核及年終考核情況發放。公司副總經理年薪系數為總經理的0.8;主持工作的中層副職年薪系數為中層正職的0.9,中層副職年薪系數為中層正職的0.8。
2.2其他人員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2.2.1工資構成崗位績效工資制由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年功工資和津貼四部分構成。崗位工資、年功工資、津貼三項之和為標準工資,標準工資為相對固定部分,由公司負責核發。①崗位工資:根據員工所在崗位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輕重、勞動復雜程度、勞動量大小等要素而確定的工資,每種崗位分為5個薪檔,一般3檔起薪,(具體見附表:崗位工資標準)。不符合崗位任職條件的,崗位工資下調1檔,符合條件時恢復正常;對公司有特殊貢獻人員或連續三年年度考核成績為優秀者經公司研究決定薪檔可上浮1檔。②績效工資:以實際工作業績確定的工資,績效工資為相對浮動部分,實行部門承包制,由各部門根據員工工作績效核發。③年功工資:考慮員工勞動積累因素,根據員工工作年限進行工資分配的一種形式。工齡每滿1年增加10元(按月計發)。新參加工作人員上半年報到的,當年計發年功工資;下半年報到的,當年不計發。④津貼。1)基礎津貼:由遠郊津貼、價格補貼、生活費補貼等合并而成。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和當地經濟發展、生活消費水平,統一按照200元/月執行。2)夜班補助:運行人員前夜每班次30元、后夜每班次50元。3)特殊崗位津貼:從事放射線有關工作人員以及焊工、斗輪機/翻車機司機、燃料運行巡檢人員每人每月100元。
2.2.2績效工資核定與分配①公司根據當年工資總額預算,結合部門定員、崗級情況,核定各部門績效工資承包基數,并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對績效工資總額進行調控。②公司每月召開月度目標考評會,對月度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由人力資源部在工資中兌現。③部門定員發生變化的,績效工資基數進行適當調整。④各部門須制定本部門《績效工資分配實施細則》,制訂過程中要廣泛征求部門員工意見,經本部門員工大會討論通過后實施(同意人數不低于本部門全體員工的80%)。⑤各部門進行績效工資分配時,獎懲原因應予以公示。
篇8
我國稅法體系沒有關于外資并購所涉及稅收問題的統一規范,但稅法對外資并購存在一般規制和特殊規制。外資并購可分為股權并購和資產并購兩類,該兩類交易涉及的稅種及稅收成本有著顯著區別。在外資并購境內企業過程中,涉及的稅法問題主要影響或涉及并購中行業和地域等的選擇、籌資方式和支付方式的選擇、并購過程中涉及的各種稅收、并購后的稅務處理、外資并購后變更設立的企業身份的法律認定及稅收優惠等。外資并購的稅收籌劃包括但不限于并購目標企業的籌劃、并購主體的籌劃、出資方式的籌劃、并購融資的籌劃、并購會計的籌劃以及股權轉讓所得稅的籌劃等。
主題詞:外資并購稅收籌劃
外資并購已成為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外資以并購境內企業的方式進入我國市場將逐漸成為外商在華投資的主流。外資并購中最主要的交易成本,即稅收成本往往關系到并購的成敗及/或交易框架的確定,對于專業的并購律師及公司法律師而言,外資并購的稅收籌劃問題不得不詳加研究。
筆者憑借自身財稅背景及長期從事外資并購法律業務的經驗,試對外資并購涉及的稅收籌劃問題作一個簡單的梳理和總結。
1.我國稅法對外資并購的規制
我國沒有統一的外資并購立法,也沒有關于外資并購所涉及稅收問題的統一規范,但已基本具備了外資并購應遵循的相關稅法規定:《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股權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一系列針對一般并購行為的稅收規章共同構筑了外資并購稅收問題的主要法律規范。
外資并購有著與境內企業之間并購相同的內容,比如股權/資產交易過程中的流轉稅、并購所產生的所得稅、行為稅等。在境內企業并購領域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稅法規制體系,在對外資并購沒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適用于外資并購。在外資并購境內企業過程中,涉及的稅法問題主要影響或涉及并購中行業和地域等的選擇、籌資方式和支付方式的選擇、并購過程中涉及的各種稅收、并購后的稅務處理、外資并購后變更設立的企業身份的法律認定及稅收優惠等。
以下主要從兩個層次論述外資并購中的稅法規制,分別是稅法對外資并購的一般規制和稅法對外資并購的特殊規制。
1.1稅法對外資并購的一般規制
1.1.1.股權并購稅收成本
1.1.1.1被并購方(股權轉讓方)稅收成本:
(a)流轉稅:通常情況下,轉讓各類所有者權益,均不發生流轉稅納稅義務。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股權轉讓不征收營業稅及增值稅。
(b)所得稅:對于企業而言,應就股權轉讓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即將股權轉讓所得并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個人轉讓所有者權益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現行稅率為20%,值得注意的是,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對股票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準施行”。此外,如境外并購方以認購增資的方式并購境內企業,在此情況下被并購方(并購目標企業)并無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
(c)印花稅:并購合同對應的印花稅的稅率為萬分之五。
1.1.1.2并購方(股權受讓方)稅收成本:
在并購方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主體的情況下,將涉及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稅務處理。并購方并購股權的成本不得折舊或攤消,也不得作為投資當期費用直接扣除,在轉讓、處置股權時從取得的財產收入中扣除以計算財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1.1.2資產并購稅收成本
1.1.2.1被并購方(資產轉讓方)稅收成本
1.1.2.1.1有形動產轉讓涉及的增值稅、消費稅
(a)一般納稅人有償轉讓有形動產中的非固定資產(如存貨、低值易耗品)以及未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所有權,應按被并購資產適用的法定稅率(17%或13%)計算繳納增值稅。如被并購資產屬于消費稅應稅產品,還應依法繳納消費稅。
(b)小規模納稅人有償轉讓有形動產中的非固定資產(如存貨、低值易耗品)以及未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所有權,應按法定征收率(現為3%)繳納增值稅。如被并購資產屬于消費稅應稅產品,還應依法繳納消費稅。
(c)有償轉讓有形動產中的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的,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簡易征收政策有關管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90號文)、《關于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征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號)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中的有關規定依法繳納增值稅。1.1.2.1.2不動產、無形資產轉讓涉及的營業稅和土地增值稅
(a)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應繳納5%的營業稅。
(b)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含視同銷售不動產)應繳納5%的營業稅。(被并購方以不動產、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并購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不征營業稅)。
(c)在被并購資產方不屬于外商投資企業的情況下,還應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附加稅費(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d)向并購方出讓土地使用權或房地產的增值部分應繳納土地增值稅。
(e)轉讓處于海關監管期內的以自用名義免稅進口的設備,應補繳進口環節關稅和增值稅。
(f)并購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印花稅應稅憑證(如貨物買賣合同、不動產/無形資產產權轉移書據等)應按法定稅率繳納印花稅。
(g)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轉讓受贈的非貨幣資產外,其他資產的轉讓所得收益應當并入被并購方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一并繳納企業所得稅。
(h)企業整體資產轉讓原則上應在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全部資產和進行投資兩項經濟活動進行稅務處理。并按規定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1.1.2.2并購方(資產受讓方)稅收成本
(a)在外資選擇以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為資產并購主體的情況下,主要涉及并購資產計價納稅處理。
(b)外國機構投資者再轉讓并購資產應繳納流轉稅和預提所得稅。
(c)外國個人投資者再轉讓并購資產應繳納流轉稅和個人所得稅。
(d)并購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印花稅應稅憑證(如貨物買賣合同、不動產和無形資產轉讓合同等)應按法定稅率繳納印花稅。
1.2稅法對外資并購的特殊規制
1.2.1稅法對并購目標企業選擇的影響
為了引導外資的投向,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法律法規對投資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經營性質不同的外商投資企業給予不同的稅收待遇。在并購過程中,在總的并購戰略下,從稅法的角度選擇那些能享有更多優惠稅收的并購目標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1.2.2并購后變更設立的企業稅收身份的認定
納稅人是稅收法律關系的基本要素,納稅人的稅法身份決定著納稅人所適用的稅種、稅率和所能享受的稅收優惠等。對于并購雙方而言,通過對納稅人身份的設定和改變,進行納稅籌劃,企業也就可以達到降低稅負的效果。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身份的認定以外商投資企業中外資所占的比例為依據,一般以25%為標準。外資比例低于25%的公司也為外商投資企業,但在稅收待遇上,根據《關于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審批、登記、外匯及稅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其投資總額項下進口自用設備、物品不享受稅收減免待遇,其它稅收不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
2.外資并購中的稅收籌劃
2.1并購目標企業的籌劃
目標企業的選擇是并購決策的重要內容,在選擇目標企業時可以考慮以下與稅收相關的因素,以作出合理的有關納稅主體屬性、稅種、納稅環節、稅負的籌劃:
2.1.1目標企業所處行業
目標企業行業的不同將形成不同的并購類型、納稅主體屬性、納稅環節及稅種。如選擇橫向并購,由于并購后企業的經營行業不變,一般不改變并購企業的納稅稅種與納稅環節;若選擇縱向并購,對并購企業來說,由于原來向供應商購貨或向客戶銷貨變成企業內部購銷行為,其增值稅納稅環節減少,由于目標企業的產品與并購企業的產品不同,縱向并購還可能會改變其納稅主體屬性,增加其納稅稅種與納稅環節;并購企業若選擇與自己沒有任何聯系的行業中的企業作為目標企業,則是混合并購,該等并購將視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情況,對并購企業的納稅主體屬性、納稅稅種、納稅環節產生影響。
2.1.2目標企業類型
目標企業按其性質可分為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我國稅法對內外資企業的稅收區別對待,實行的稅種、稅率存在差別。例如,外資企業不適用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鼓勵類外資企業可享受投資總額內進口設備免稅等。
篇9
資本經營是一種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是對生產經營理念的揚棄。實行資本經營,可以推動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資本經營是一項對資本的籌劃和管理活動,其目標在于資本增值的最大化,資本經營的全部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一、資本運營概念及其民營企業資本運營的特征
資本運營是企業資本重新組合的一種經營活動,它是為達到企業經營目標而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一種手段,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最佳組合,以較少的投入或不需要增量投入,即可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和環境的變化調整,民營企業也正在進行發展的方向和投資的重點調整,其運用的手段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以資本運營為經營手段的方針得到逐步確立。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逐步完善,資本運營正在成為許多民營企業所采取的經營取向。
相對于一般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來說,其資本運營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特征:一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重要作用。民營企業的資本運營是以人為本的運營,重視人力資本是必須的;二是資本運營的重心是產權的運營。產權是企業的一項重要戰略資產這是民營企業資本運營著重強調的,同時是一種結構的重組優化;三是民營企業資本運營風險較高。民營企業資本運營非常重視運營風險問題,因為資本運營本身就是高風險的企業活動,運營中稍有不當,便有可能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四是民營企業把資本運營作為經營規模擴張的手段,通過兼并、控股、參股等方式迅速發展為大型集團。近幾年來,民間資本向全社會各行各業進入的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在大部分競爭性行業呈現出國退民進的趨勢。這也是民營企業壯大擴張的自然需求。當一個企業的產品需要在市場上擴大,而資本金又不足時,就需要用社會的方式或者國際化的方式解決資本的問題。一個企業要形成規模化的發展沒有足夠的資金是不行的,而資金的主要來源除了自己的資本積累外還主要靠社會融資。
目前民營企業資本運營的模式很多,主要包括民營企業直接與間接上市、民營企業并購、民營企業重組、民營企業組建企業集團、民營企業托管經營、民營企業融資租賃、管理層收購、風險投資等,民營企業的資本運營,應當根據企業自身條件的變化和不同的市場環境,靈活選擇不同的資本運營模式,從而實現資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民營企業資本運營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對資本理解不深,資本運營成效低下,經營浮躁,以致出現了企業的短命現象,并成為難以突破的瓶頸。
1、民營企業資本運營觀念上的存在錯誤的認識。從我國民營企業資本運營實踐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認識誤區:
(1)觀念上對于發行股票籌集到的資金,錯把無成本使用。眾所周知,從財務管理和維護股東合法權益角度看,其實發行股票是資金成本最高的籌資方式。但在現實中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認為,用股票籌資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隨意使用這筆資金并不用擔負任何成本及責任。
(2)通過資本市場投機來直接盈利。資本市場是企業的融資渠道,但許多民營企業利用買賣股票進行投機活動,企業經營主業反而忽視,且由于證券市場的波動,承擔了許多相應的風險。甚至一些自認為是資本經營高手的民營企業,一方面利用兼并重組或直接投資等方法來制造證券市場概念題材,粉飾財務報表,使企業的股票價格上升,從中牟取暴利。這不但損害了公眾的利益,而且破壞了企業的信譽,為企業的后續發展埋下隱患。
(3)不少民營企業認為資本運營是萬金油,能解決企業的一切問題。但卻忽視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形成了本末倒置的局面。而且更有甚者,為了資本運營竟然無視法律法規、鋌而走險,走上了違法之路。
2、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阻礙了資本運營活動。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許多民營企業存在產權不清晰、家族式管理水平較低、信息渠道不靈通、高素質資本運營人才缺乏等突出弱點,往往導致投資決策失誤,資本運營決策不當,難以適應國內外市場變化和對外開放的形勢。二是一些民營企業觀念落后、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甚至進行揮霍性消費,缺乏資本運營的理念,缺乏長遠發展的戰略管理觀念,即使一些產業準入限制已經放寬,也難以拓展其經營領域和規模。三是民營企業信用意識淡薄、信用等級較低,普遍存在財會制度不規范、內控機制不健全、企業之間欺詐時有發生等問題,而資本運作需要大量資金配套,結果導致其難以借助商業銀行貸款進行資本運營。
3、資本運營操作上民營企業存在缺陷。
一是企業并購后的文化和戰略整合,民營企業資本運營不重視,沒有意識到戰略和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并購預期的效果并不能夠實現;二是資本運營戰略決策不當。民營企業在進行資本運營過程中,戰略決策正當與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戰略決策不當,企業由此就可能面臨滅頂之災。這方面的例子可謂屢見不鮮,巨人生產的“腦黃金”,抓住了市場需求的契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但在其上市后,公司將籌集的大量資金進行盲目投資建設巨人大廈,以致出現了公司經營巨額虧損破產的局面。三是資本運營過程中市場化程度低。在民營企業資本運營活動中,從審計、評估、競價、談判等活動看,存在嚴重的政府干預,市場化的操作行為過少。
4、缺乏民營企業資本運營的良好宏觀環境。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市場準入門檻過高。雖然現在強調要放開民營資本投資領域,使民營資本享有外資同等待遇,但是部門、行業壟斷和歧視性的政策仍然不少;有些領域雖然允許民營資本涉獵,但體制卻導致了明顯的不公平競爭;與國有經濟相比,民營經濟在審批、生產、經營等環節,手續仍然復雜,這也使民營企業望而卻步。(2)企業并購過程中中介機構服務不到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各類中介機構紛紛成立,在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國中介機構在企業并購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國外相比存在不少的差距。存在業務面窄、市場參與的力度不足、信息少、咨詢服務功能不足、業務素質低、中介撮合力度不足。(3)法律保障不力、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民營企業在并購國有企業、保護土地使用權、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多達二十多個部門和單位,但在項目投資、資本投資方面卻沒有相應的主管部門和服務機構。民營企業投資者在履行程序、選擇投資方向、爭取技術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服務,這些無疑都會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積極性。
三、完善民營企業資本運營的對策
1、創新和樹立正確的資本運營理念。
首先要高度重視資本運營在民營企業中的作用。一般來說,民營企業都是從產業經營起步的,這是立足市場的前提和必要。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這種單一的產業經營將會束縛企業自身的進一步發展,要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資本經營就成為必經之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資源融入更大范圍的資源之中,進行優化重組,實行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資本運營,充分發揮資源的最佳運營效益,實現企業規模效益的提高。其次要弄清民營企業進行資本運營的關鍵。資本運營應該為企業整體戰略服務。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靈活的體制和創新能力,而并非資本運營的能力,因此企業不能像“投資控股”型企業那樣,先取得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然后再去整合企業或相關產業,謀取回報。應當圍繞企業已有的產品和企業將來發展的方向,有意識地選擇目標公司。換句話說,民營企業是為了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而進行資本運營,而不是為了資本運營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成功的資本運營必須以成功的產品運作為基礎,沒有成功的產品運作是不可能取得長遠效果的,如果離開產品運作而大搞資本運營,會使企業陷入危險的“資本泡沫”中,最終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再次,必須強調企業文化在整合中的作用。資本運營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使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使資本更快、更好地增值。因此收購、兼并、重組之后的整合,是決定資本運營效果的關鍵。而整合的效果又往往取決于并購雙方的企業文化能否兼容。最后,就是要不斷發現培養專業人才。從一些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缺乏資本運營的意識,羈絆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和中高級管理人才,這是民營企業最致命的弱點,具有專業資本管理能力的人才堪稱民營企業的稀缺資源。
2、改善宏觀環境。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首先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從法律高度上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這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民營企業進行資本運營的立足點。其次是加快立法步伐,盡早形成有關法律體系。必須在總結我國企業購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汲取國外的成功經驗,不斷完善《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法律制度。最后,要依法保護企業購并各方的權利。
(2)健全和完善產權交易市場。近幾年來,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獲得長足發展,而且勢頭越來越迅猛。但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全國規模的企業購并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無序、缺乏規范、監管不嚴的現象還較普遍,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產權交易信息不暢通,進而導致交易成本的上升和交易市場效率的下降。因此,應加強各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的聯系和協調,盡早形成有序、公正、透明的全國性產權交易市場。
(3)拓寬民營企業資金籌集渠道。一要鼓勵商業銀行擴大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范圍和規模,建立為民營企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二要逐步消除對民營企業的所有制歧視,在企業股票上市、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方面降低民營企業的進入門檻。三要總結全國各地的經驗,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擔保基金,加快創立風險投資基金,適時地啟動二板市場,為民營企業直接、間接融資拓寬渠道。
(4)消除市場準入壁壘,也就是要進一步放寬對民營經濟的投資限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切實清理現行投資準入政策,在明確劃分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類政策時,體現國民待遇和公平競爭原則,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凡允許外商投資和國有經濟進入的領域,都應當允許民營企業進入。
(5)培育和完善社會中介機構。在西方國家,中介機構在企業并購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選擇并購對象到價格談判,無一不需要中介機構的介入,而我國在這方面要積極學習西方國家,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
3、強化民營企業內在管理和制度創新。
(1)明晰產權,改革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民營企業資本產權結構封閉單一的狀況,民營企業應進行股份制上市、建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制改造,廣泛吸納社會資本。通過企業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班子三會的設立制度以及運行機制,真正形成企業決策、監督和經營三權各司其職、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企業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2)提高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使民營企業的管理由“人治化”向“法制化”轉變。民營企業由于權力的高度集中,企業的工作經常是命令代替計劃,隨意性太強,尤其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這種現象更加突出。要適應資本營運高風險的特點,民營企業就必須通過科學的制度和程序,使民營企業資本營運風險降低,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制度化。(3)培育自己的主營業務和核心競爭力。民營企業要想進行資本運營,必須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盲目進行資本運營走入擴張和多元化的誤區。
4、實行全方位的企業人力資本運營。
在人力資本運營中,必須運用多種手段激活人力資本的潛能,使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變成為現實的生產力。為確保這一特殊資源的有效運營,在實踐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1)建立科學的人才篩選與錄用機制。在企業資本的運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并體現資本特征的就是人的因素。因此,在企業中確定人才的篩選,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篩選真正人才是企業的首要工作。(2)實施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本開發戰略。對人力資本的運作不能僅僅停留在現有的表面的人力上,要真正運作好人力資本更重要的是做好開發工作。在企業內部人力資本開發的主要內容應放在企業文化教育、人力潛能開發、技能培訓及確立人力資本的合理配置和激勵機制。在人力資本的配置上,必須堅持量才使用的標準,一是因崗用人;二是人與人的有效合作。為使企業達到全方位人力資本運作,必須建立自己的人力資本運作規劃,開發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
篇10
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在進行薪酬管理的時候,是按照該企業自身的薪資標準、薪資體系對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進行組織。然后結合各方面的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薪酬計劃、薪酬制度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薪酬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在管理的過程當中,所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包括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市場變動以及工作人員的各方面情況等實時的進行合理的協調。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薪酬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外部薪酬調查、確定薪酬管理的目標、制定薪酬計劃等等。
二、薪酬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關系探析
1.薪酬管理與人力資源規劃
所謂人力資源規劃,就是指按照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與內外環境的變化情況,對企業將來對于人力資源的具體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并結合分析的結果,制定出與市場事情相適應的政策與方案,從而保證組織在適當的時機,在各個崗位上獲得最為合適人選的動態過程。工作分析與職位評價是其核心內容。不同的職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和技能的人,基于能力和技能的不同,便可形成能力薪酬體系和技能薪酬體系,因此,人力資源規劃的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薪酬管理是否能有有效執行。
2.薪酬管理與員工招聘與培訓
薪酬管理和員工的找平培訓是相輔相成的管理,其管理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薪酬水平的高低對應聘者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企業的薪資水平較高的話能夠為企業招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在這個時候,企業的選拔標準就能夠適當的提高,這樣有利于盡快的為企業吸引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
3.薪酬管理與工作分析的關系
薪酬設計的前提就是工作分析,而工作分析相對于職責工作制而言,是建立內部公平薪酬體系的基礎,對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工作分析所形成的職責說明書是評估薪酬等級的關鍵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評價信息并不是憑空想象的,其絕大多數的內容都來源于崗位說明書。就算是在技能工資體系當中,進行崗位職責的研究與分析依然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下表為薪酬設計設計步驟與相關責任者明細表格。
4.薪酬管理與招聘錄用的關系
做好薪酬管理無論是對于企業招聘人才,還是錄用人才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站在員工的角度上,薪酬的高低是他們決定是否留下的關鍵,薪酬較高更加有利于為企業招納有實力的人才。此外,招聘錄用對于薪酬管理也具有著尤其重要的影響。所錄用人員的具體數量以及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薪酬總額。
三、完善薪酬激勵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1.調整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可以緊密的綜合管理的目標,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措施與手段,是有效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要確保所制定的薪酬制度科學合理,必須確保有一個具有著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確保所制定的薪酬與時代接軌。加大對人才市場與薪酬市場各方面信息研究與分析的力度,從而為幫助企業招聘到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企業必須要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與發展目標進行工資制度、工資組成以及工作水平的建立、最后,企業還需要進行相應獎懲措施的制定,通過這些來進一步的提高工作人員正常工作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2.完善激勵制度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激勵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激發企業員工的潛力、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進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激勵制度的建立,同樣也是需要注意諸多方面的內容,包括員工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等,只有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才可以真正的達到激勵員工的效果。
3.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
企業如何才能夠留住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淘汰各方面能力都不足的員工,就必須要依賴于績效考核制度,結合企業內部每一個工作崗位的性質、工作內容、職權以及承擔責任進行各種績效考核標準的制定,從根本上挖掘員工的潛力,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加上定期或是不定期對各個崗位的人員進行考評,考評標注和績效薪酬掛鉤,激勵員工不斷學習、前進,獲取等多的勞動技能。某公交總公司為了實現對內公平原則,開始實施崗位工資制。以公司各類崗位定期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的結果確定工資的差別和標準,通過工作崗位評價確定各崗位的薪點數。同時,每個月按照所述單位的經濟效益折算出各個崗位的績效薪點值。該公司所實行的這種崗位加績效的彈性等級薪點薪資制度,促進了該公司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每一個部門之間、每一個專業之間甚至是每一個員工之間的工作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采用相同的薪酬政策,必然會導致員工工作懶散、工作怠慢現象的發生。企業應該合理的定位各個崗位的價值,從而去確定最為科學合理的薪酬結構。這項工作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責、能力需求進行合理的評估,結合具體的評估體系進行工資成本的制定,包括每一個崗位浮動工作的比例等等。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