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資風險的含義范文

時間:2023-06-08 17:4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籌資風險的含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籌資風險的含義

篇1

【關鍵詞】流動性;流動性風險;流動性管理

流動性對于企業的意義猶如血液對于人體一般,是企業經營的一項基本資源,充足的流動性可以用來滿足預期和突如其來的現金流出,滿足企業規模擴張的需求,保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相反,因缺乏流動性而無法及時滿足債務償付義務,將會危及企業的活力,嚴重的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因此,流動性管理對于企業而言顯得尤為必要,特別是那些負債較高、固定資產占比較低,擁有大量流動資產的金融機構,其活動的本質就是作為流動性的通道,故而對流動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

一、流動性的含義和來源

流動性的含義。對流動性進行系統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確流動性的含義,準確的定義是一項基礎而重要的內容。流動性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流動性特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它們在性質上屬于容易變現的資產;廣義的流動性是指需要貨幣時獲取現金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時間上的及時性、價格上的合理性以及數量上的充足性。美國銀行業協會對流動性的定義為:銀行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籌集一定數量的資金來滿足客戶當前或未來的資金需求。加拿大財政部金融機構監理局將流動性定義為一種能力,具體指一個機構可以及時地以合理的價格獲得足夠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來應對到期的承諾。這些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的定義都是廣義的。在廣義的概念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一項資產,是變現能力較強的流動性來源之一。目前對流動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泛指廣義上的概念。流動性的來源。流動性的來源渠道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一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如銷售產品回籠的資金,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資產到期收回的本金、利息或分紅即屬于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該來源是一種基礎性的流動性來源;二是通過籌資活動獲得資金,包括短期籌資、中長期籌資以及權益籌資。不同的籌資來源可以應對不同的流動性需求,以金融機構為例,短期非急迫的流動性需求可以通過回購、隔夜拆借等手段解決,長期非急迫的流動性需求可以通過信用借款、發債或股權等方式解決,對于急迫的流動性需求則要采取非常措施,如擔保籌資、向央行借款等。在正常的經營情況下,通過負債獲得資金是一種很好的流動性來源,但是當發生系統性危機或者機構自身的信用受到市場質疑的時候,籌資困境會誘發資金的流出,增強現金流入的困難;三是通過銷售資產獲得資金,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資產能否及時地按照賬面價值變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資產所處市場的深度(反映承受大額交易的能力)、廣度(反映參與者的多少)等。其中容易變現的資產可作為流動性儲備,流動性儲備是所有流動性來源中最可靠的。企業為了應對意外的流動性需求,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流動性資產,但流動性儲備資產的回報率是最低的,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會盡可能地降低此類資產,合理的流動性儲備規模是在流動性風險和盈利之間尋找平衡。經營活動和銷售資產取得的現金屬于內生流動性,籌資屬于外生流動性,流動性儲備猶如水池中的水一樣,現金的流入似水池的進水口,現金流出似水池的排水口,當資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時,流動性儲備就會增加,相反,當資金的流入小于流出時,流動性儲備就會相應減少。應對需求時流動性來源的安排順序。一般而言,以上三種流動性來源在滿足需求時,未擔保的籌資安排是在經營現金流之后的第一道防線,出售資產變現是最后一道防線。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抵押或者賣出資產,尤其是那些固定的或者關乎企業生存的重要資產,將減小企業的財務彈性,降低企業未來盈利能力,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當然,這樣的一種順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景來綜合考察各個來源的特點。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而言,正常情況下,銀行借款是一項很好的流動性來源,但當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自身經營、聲譽發生重大損失和變化時,銀行借款將會變得異常困難,出售資產將會成為獲取流動性的首選途徑。

二、流動性風險的含義和分類

流動性風險的含義。若在流動性概念的基礎上來定義流動性風險,那么流動性風險的概念將更為具體,它是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而以正常的價格(合理的融資成本和資產的賬面價值)及時獲取現金從而遭受損失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企業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一種主要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強、沖擊破壞力大的特點,尤其對于高杠桿經營的金融機構,其被稱為“最致命的風險”。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很多資本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金融機構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動性來應對債務,被迫進行合并或者被收購,甚至走向了破產清算的境地。這次危機證明了流動性風險爆發的突然性和嚴重性,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成為金融機構持續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流動性風險的來源及分類。流動性風險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存在流動性需求。流動性需求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流動性缺口,即現金的流出大于現金的流入;二是無法以合理的價格獲取資金。其一,錯配型流動性風險和突發型流動性風險。從流動性缺口產生的原因上,可以將流動性風險分為兩類:錯配型流動性風險和突發型流動性風險。錯配型的資金缺口是指由于資產負債期限和規模錯配導致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出大于現金的流入。如短債長用的情況,短期負債到期后需要償還,但資產期限尚未到期無法及時回流現金,從而導致凈現金流出。對于提供流動性轉化的金融機構而言,這樣的錯配是無法避免的,是由金融機構的經營性質和資產負債表結構本身決定的,從性質上講是內生的。突發型的資金缺口指資金的需求超出了金融機構的計劃,或者現金的流入低于金融機構的預期,導致沒有充足的資金應付突發的現金需求。造成突發型資金缺口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以歸為四類:一是無法預測的現金流量。二是不利的法律或者管理部門的裁決;三是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和企業的負面印象。在現實的經營環境中,大部分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一些在時間或者數量上無法預測的現金流量,如居民儲蓄存款、開放式基金的贖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財務性投資等項目在時間和數量上均不確定,并且無法預測的程度越高,突發型流動性風險也就越高;四是不利的法律或者部門裁決會帶來緊急的支付、賠償和停業的成本。這會對經營活動和相關的現金流量造成暫時的或者永久的破壞。企業財務管理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其本身具有相當程度的無法預測性,如果管理不規范,就會增加預測企業現金流的難度。企業的負面印象會改變利益相關人的行為方式,降低交易和減少資金供給,使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變動不可預測。總體而言,突發型的流動性風險往往由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或操作風險等其他風險而引發,是一種“間接的、結果性”風險,從性質上講是外生的。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流動性風險早已蘊含在資產負債表的脆弱性中,而一些觸發性的事件會將其暴露出來,流動性缺口的產生往往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二,籌資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從獲取資金的方式上也可將流動性風險分為兩類:籌資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籌資流動性風險是指不能根據需要在成本合理的程度上獲得未擔保的籌資而遭受損失的風險。造成籌資流動性風險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負債不具有連續性;缺乏融資市場渠道;負債籌資來源過度集中和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當信用資金的提供者不愿意將到期負債繼續提供給企業使用,或者企業被迫接受增加的成本來保證負債來源時,往往表明企業的籌資流動性風險已經存在了,信用資金的連續性可以作為籌資流動性風險的早期信號。缺乏融資市場渠道意味著企業無法進入特定的融資市場,從而被迫接受較高的融資成本,比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如果無法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那么短時間的資金需求將被局限在需要資產抵押的回購市場上。企業過分依賴單一的產品、市場或者貸款方也會增加籌資流動性風險,因為過度集中的籌資來源一旦停止,企業想要尋找到替代性的融資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當然,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比如金融系統流動性趨緊,同樣會增加企業籌資的難度。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不能根據需要按照賬面價值將資產變現從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包括以不合理的貼現折扣比例將其資產作為抵押品,或者只能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其資產組合。通過資產獲取流動性的方式包括抵押無負擔的資產獲取貸款、出賣流動性資產獲取資金、進行資產證券化、變賣非流動性資產等。這些方式一般與資產流動性風險的高低相對應,如果企業擁有充足的營業現金流量和籌資來源,就不會面臨資產流動性風險,當資產流動性風險較低時,企業可以通過抵押資產獲取現金,如果企業通過變賣非流動資產來獲取流動性,則意味著企業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已經很高了。影響資產變現的因素包括資產市場性的缺乏、缺少無負擔的資產、資產過度集中、企業自身高估資產價值、貸款抵押物不充分等。資產市場性的缺乏意味著資產不容易或者根本無法變現,比如廠房、辦公樓等固定資產的售賣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容易及時變現以滿足流動性的需求;缺少無負擔的資產表明企業缺乏可處置的資產,那么通過資產獲取流動性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資產過度集中存在兩個含義,一方面指企業擁有的頭寸相對于市場容量來說占比較大,另一方面指某一資產的頭寸在企業整體資產規模中占比較大。過度集中的資產可能會由于市場深度不夠而無法按照賬面價格整體變現,例如企業某一金融資產進行大規模拋售時,市場價格有可能出現大幅度下降,從而影響資產變現的價值。過度集中的資產也有可能遭遇因市場突然變化而無法變現的風險,2007年的金融危機使得“次級債券”交易幾乎停滯,大量持有該類債券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而如果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被高估,那么企業以該項資產為基礎獲取流動性的數量必將低于企業的期望值。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如果貸款項目出現風險,那么可以通過處置抵押物來回收資金;但如果抵押物的價值不足以彌補本息金額,那么金融機構將會遭受損失。其三,流動性漩渦。籌資流動性風險或者資產流動性風險的出現都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帶來財務困難。但在某些情況下,籌資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會同時出現,形成流動性漩渦,造成失去償付能力的危險。流動性漩渦可以由內部或外部因素誘發,企業首先出現籌資困難,被迫出售或抵押資產,從而降低財務彈性,引起利益相關人的擔心,抽離資金,導致企業籌資更加困難,進一步出售資產變現,最終進入財務困境,造成償付危機(如圖1所示)。

三、流動性管理的目標和原則

篇2

關鍵詞:籌資風險資本結構防范措施

在我國,幾乎所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但是通過自身積累等方式籌資是極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過舉債籌借一定數量的資金,維持企業經營活動,即負債經營。這樣就會導致一定的風險。企業籌資風險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從而決定財務管理在籌資過程中必須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強對風險進行控制和處理,針對不同的籌資風險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規避其風險。

1籌資風險的含義及特征

1.1籌資風險的含義

企業籌資風險又稱財務風險,它是指企業因借人資金而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一般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企業為了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籌資,必然會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籌資負擔,由于企業資金利潤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確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從而會使企業資金利潤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籌資風險的特征

1.2.1客觀性。籌資風險根源于企業內外環境及一些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這些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決定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風險的存在是無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來應對,從而減輕或避免費用、損失的發生。

1.2.2不確定性。籌資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具有可變性,即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以及發生的范圍和影響程度等是一種偶然的、不確定的結果。

1.2.3可控性。籌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它的發生并不是純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企業可以根據以往類似事件的統計資料及其他相關信息,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可能產生的籌資風險的發生時間、范圍和程度進行預測,并采取相關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雙重性。籌資風險具有兩面性,既可以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可能引起籌資風險,是一把雙刃劍。而且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例關系,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

2籌資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2.1負債經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企業進行負債經營必須保證投資收益高于資金成本,否則,將出現收不抵支或發生虧損,降低了償債能力。在負債數額不變的情況下,虧損越多,以企業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低,財務風險也就越大。過度的高額負債,使籌資風險增大,不僅需要支付巨額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業的安全性和競爭能力,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最終將因無力償還債務而破產倒閉。終極的財務風險表現為企業破產清理后的剩余財產不足以支付債務。

2.2過度負債降低了企業的再籌資能力

企業過度負債,導致債務負擔過大。企業債務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額的還本付息,就會影響到企業的信譽。若是信譽好的企業,可以很容易地舉新債還舊債;但是信譽不好的企業,金融機構或其它企業就不愿再給此企業提供資金,再籌資能力也就降低了。

3籌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3.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建立防范機制

建立財務“預防”機制,正確把握企業負債經營的“度”。企業進行負債經營決策時,應該考慮企業舉債的規模和償債能力。建立企業財務預警的“診斷”機制,要對企業的負債進行分析,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負債經營有利于提高經營者業績,使企業獲得負債資金效應,降低資金成本,提高權益資本收益水平。第二,負債經營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增強經濟實力。第三,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和破產的危機。因而,在建立企業財務預警制度時,應把握好負債經營的“度”。估計可能籌集的資金量,并以此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把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籌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避免由于兩者脫節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防范企業的籌資風險。

3.2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對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永遠保持資產流動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于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3.3研究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

當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或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采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另外,因經濟全球化,資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增多,匯率變動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應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籌資方案。

3.4先內后外的融資策略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如有資金需求,應按照先內后外、先債后股的融資順序,即:先考慮內源融資,然后才考慮外源融資;外部融資時,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后才考慮股權融資。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資本越充足,企業的財務基礎越穩固,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自有資本多,也可增加企業籌資的彈性。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篇3

關鍵詞:籌資風險;表現形式;影響因素;防范與應對

中圖分類號:F540.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對企業籌資風險來說,其含義是指企業在籌資過程中,由于使用借入資金引起收益發生變動的可能性,或引起到期不能償還債務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控制和規避企業籌資風險十分必要。

二、企業籌資風險表現形式

1)支付能力下降的風險。它是指企業清償到期債務的能力。該風險從產生的原因上可分為兩類:①資金性籌資風險。指企業在特定的時點上,現金流出量超過現金流入量而產生的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風險,是一種個別風險,表現為某項債務或某一時點的債務不能及時償還,它對企業以后各期的籌資影響不大。又是一種支付風險,與企業收支是否盈余無直接關系,是由于理財不當引起的,表現為財務收支計劃與實際不符合而出現支付危機,或是由于資本結構安排不當而引起的。②收支性籌資風險。指企業在收不抵支情況下出現的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如果企業收不抵支取發生虧損,將減少企業凈資產,從而減少作為償債保障的資產總量。在負債不變的情況下,虧損越多,以企業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低。這是整體風險,對全部債務的償還都要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僅源于理財不當,且源于經營不當。

2)自有資金經濟效益不穩定的風險。借款利息隨著借入資金的增加而增加,從而導致費用總水平的上升。在企業稅息前資金利潤率下降或者借款利率超過稅息前資金利潤率時,自有資金利潤率就會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發生虧損。這是一種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風險。

三、影響因素

1)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經營狀況的好壞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至于對企業未來的經營影響一時不能作出完全肯定回答。如出現經營風險,經濟效益下降,在借入資金較多時,將產生還款付息壓力;如出現虧損,有可能使企業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經營狀況良好,獲利能力較強時,資金利潤率大于借入資金的成本率,企業借入資金可以提高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反之,借入資金會使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下降。

2)借入資金期限結構。企業生產經營與投資往往在較長的時間具有周期波動性。生產經營規模與投資擴大時,需求資金增大;在生產出現萎縮與投資減少時,需求資金減少,有可能出現資金閑置。因此,企業借入資金的多少及其期限結構,如果沒有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周期波動很好地相適應,就會出現不合理的安排而引起某一時點的償債高峰,或某一時點過多的資金閑置。

3)利率變化。利率變化對籌資風險的影響表現為不恰當的時間或用不恰當的籌資方式籌集了資金,使籌資成本水平提高,企業蒙受損失。例如在當前利率水平偏高而利率將要在不久即會調低時,仍以較高利率水平籌集了資金,而在利率調低后就要負擔較高的利息。

4)匯率變動。其產生的風險,是指企業在涉外經濟活動中,由于外匯匯率的變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價值漲跌所蒙受的損失。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復雜多變,匯率本身就具有不穩定性。其風險對企業籌集外匯資金后的債務償還能力具有較大影響。

5)通貨膨脹。指因貨幣供應量過多而造成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持續的通貨膨脹,將使企業資金需求不斷膨脹,資金供給持續發生短缺,貨幣性資金不斷貶值,實物性資金相對升值,資金成本不斷升高。這給企業籌資帶來諸多隱患,若決策不當,會帶來重大損失。

6)企業信譽。它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樹立的企業形象。若聲譽好,在社會上有較高的信譽,在籌資時,渠道就寬,方式靈活,資金成本就低,風險較低;反之,成本就較高,風險就大。另外,市場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等對企業籌資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四、籌資風險的防范與應對

1、遵循收益風險均衡原則,正確認識和評價籌資風險

激烈的市場經濟,企業活動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風險。追求風險,勇于承擔風險并善于分散風險,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一般收益與風險同在。獲取收益是企業經營的基本出發點,而風險則是由未來情況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所引起,是與獲取收益相伴隨的一種客觀現象。企業要獲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風險,可以說風險中包括收益,挑戰中存在機遇。而遵循風險收益的均衡原則,則是要求企業不能只顧追求收益,不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在進行財務管理必須對每一項具體財務活動,全面分析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風險和收益適當均衡要求來決定采取某種行動,在實踐中趨利避害,贏得更多的收益。

財務活動中,低風險只能獲得低收益,高風險才能得到高收益。無論是對投資者還是受益者來說,都要求受益與風險相適應,風險越大,則要求受益也越高。只是不同的經營者對風險的態度有所不同;有人寧愿穩妥不愿冒險;有人則甘愿冒險以圖謀求巨利。無論何種心態對待,都應對決策項目的風險和收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權衡,以便選擇最有利的方案。特別要注重把風險大、收益高的項目,同風險小、收益低的項目,適當地搭配起來,使風險與收益均衡,做到既降低風險,又能得到較高的收益。經營管理者應樹立風險決策觀念,理智化地化風險為機遇,在危急中找對策,以提高經濟效益。

2、加強籌資風險管理,努力化解籌資風險

1)保持負債規模的適度性。只要企業負債經營,就存在籌資風險,而且其大小與企業借入資金的多少成正比。所以,合理確定借款額度,保持適度的負債規模,是控制籌資風險的關鍵所在。在遵守國家有關政策、法令、制度規定的前提下,借款的數額要依據投資環境、項目選擇、市場前景等因素來確定。投資環境好,市場前景樂觀,項目變現能力強,投資報酬率高,舉債規模可適當擴大;反之,不宜擴大。負債規模的確定,還應考慮借入資金利率的變動趨勢。一般在企業資金利率或投資收益一定的條件下,利率調高,對企業不利,應削減舉債規模;反之,可適當擴大舉債規模。

2)保持負債結構的合理性。其負債結構,是指企業借入資金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債源結構等。它是適度性的前提,只有結構合理的負債規模才是適度的,才有利于回避、分散籌資風險。對短期、中期、長期負債要均衡安排,并保持適當比例。企業借款期限要稍長于項目投資回收期。如果期限太長,可能會造成長期資金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反之,則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無力償還負債。再者,長、短期負債比例必須與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結構比例相適應,要通過預測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控制短期負債額度,避免還債期過于集中和還款高峰的過早出現。根據生產經營中不同的資金需求,選擇不同期限的籌資方式。若是生產經營中長期的資金需求,就用長期負債方式來融資;季節性、臨時性等原因引起的短期資金需求,最好用短期負債來解決,使資金的占用時間與負債的償還期限基本一致。這既可降低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又使借入資金能夠得到高效利用。負債利率結構安排要有利于減少利率風險,降低企業實際利率。利率結構是指長期固定利率借款與浮動利率借款的比例關系。若資金市場上利率有上升趨勢,采用浮動利率借款將會面臨利率風險。籌資一筆長期項目的資金,僅用固定利率借款也是不明智的。固定利率借款雖然可減少利率風險,但缺少靈活性;浮動利率借款比較靈活,可以提前還款。所以,不宜單純采用某一種利率,而應當從降低企業利息負擔的角度出發,保持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的適度比例。

選擇適當的借入資金渠道和方式,保持債源結構的合理性。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債券和商業信用等方式,從不同來源取得借入資金。不同的籌資方式,取得資金的難易程度不同,資金成本也高低有別,且也具有不同的籌資風險。商業信用比較容易取得,也不必對付出任何代價,但只能在短期內使用,無力償還的風險太大。銀行借款與發行債券相比,一是限制條件較少,容易籌集;二是籌資速度也較快。用于增添小型設備,增加適量庫存,或用于擴大商業信用規模時,以銀行借款方式為好。若企業所需資金額度大、期限長,以發行企業債券籌資為好,因為社會資金市場實力雄厚,且大額度籌資成本相對較低。各種籌資方式和資金來源分別有其優缺點,企業必須注意債源結構的合理性,使之相互配合,才能趨利避害,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風險。

3)增強籌資方式的可轉換性,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各種籌資方式的風險大小不同,其籌資方式之間的轉換能力也不同,可從一種方式轉換為另一種方式的能力,以避免或減輕風險。通常短期籌資方式的轉換能力強,但由于期限短,若風險太大,可以及時采用其他方式籌資;長期籌資方式轉換較為困難。長期籌資中,如果合同中規定可以通過一定手續進行轉換,則風險也相對小些。另外,企業籌資還應廣開渠道,不能過多地依賴于一個或幾個籌集資金渠道,應進行多元化籌資,這也可增強轉換能力,降低籌資風險。

3、財務風險機制要建立健全,并優化宏觀風險控制環境

要努力構建高效的財務風險機制,并加強對財務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企業在進行某一籌資方案決策時,在考慮可能獲得的利益同時,還要兼顧其風險。通過對財務風險的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富有彈性和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證發生意外時能夠有效地應付;在進行的籌資活動中,企業應時刻監督籌資活動的相應進程及風險狀況,根據出現的偏差及時調整籌資活動,以有效地阻止不利事態的發展,并將風險降低到可控范圍;籌資活動之后,以風險分析資料為依據,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用來指導未來的籌資風險管理行為及其活動。

五、結語

企業建立健全相適應風險機制運行的體制、政策和法律保障體系,要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企業法人,迫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從國家政策層面上,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風險機制的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從法律層面上,要將風險行為活動置于法律的監督之下,為風險機制的運行提供制度化、規范化保證;從優化企業籌資環境層面上,需要建立良好的經濟政策環境、發達的金融市場環境、公平的稅收制度環境和健全的金融體制環境,并將企業籌資納入法律化、規范化軌道,這才有利于企業對籌資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才有相應的保障。

篇4

[關鍵詞]企業;融資方式;選擇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5-0033-02

1 企業與企業融資的含義

我們知道,融資主要是企業的融資,因此,在理解企業融資的含義之前,有必要先對企業這一概念做一界定。那么什么是企業呢?一般認為企業是投資者依法設立的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實行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社會營利性組織。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其營利性。其特征:①企業是社會組織,具有社會性和組織性;②企業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社會組織,具有商品性和經濟管理性;③企業是實行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社會組織,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④企業是依法設立的社會組織,具有法定性。而企業融資就是指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使企業及其內部各環節之間資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當資金短缺時,以最小的代價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當資金盈余時,以最低的風險、適當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從而實現資金供求的平衡。企業融資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自身生產與資本經營的維持和發展。

2 企業融資方式分類

2.1 內源融資方式

內源融資,就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企業將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潤)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目前就各種融資方式來看,內源融資是企業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潤)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因此,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同時,由于資金來源于企業內部,不會發生融資費用,使得內源融資的成本要遠遠低于外源融資。因此,它是企業首選的一種融資方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的利潤水平,凈資產規模和投資者預期等因素,只有當內源融資仍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

2.2 外源融資方式

外源融資,即企業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企業的外源融資由于受不同籌資環境的影響,其選用的籌資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分為兩種:直接籌資方式和間接籌資方式。直接籌資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比如發行股票和債券。間接籌資主要是通過銀行這一金融機構貸款進行,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間接籌資也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如杠桿收購融資。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并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作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

3 影響企業融資方式的因素

3.1 融資成本的高低

融資成本就是企業得到資金所付出的一些費用,如銀行貸款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等。融資成本的高低是企業進行融資首要考慮的因素,在同樣條件下,企業應選擇融資成本低的融資方式進行融資,這樣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3.2 融資風險的大小

所謂風險就是事件的不確定性,融資風險就是在進行融資過程中的一些不確定性。進行企業融資方式選擇時,一定要考慮融資風險的大小,盡可能避免風險,有效地融資。風險考慮不當,會造成融資失誤,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在進行企業融資時,一定要重視風險大小的分析和防范,選擇風險小的融資方式。

3.3 融資規模的大小

融資規模就是融資量的大小,一般來說,籌資過多,會增大企業融資成本,加重負債,償還負擔,增加風險(經營與信用風險)。籌資不足,影響業務,缺乏產品實力,相對增加了成本。因此,在企業融資規模上,要切記八個字:量力而行,綜合決策。

3.4 對企業控制權的影響

企業融資中常會使企業所有權、控制權有所喪失,而引起利潤分流,使企業利益受損。如房產證抵押、專利技術公開、投資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戶暴露、企業內部隱私明晰化等,都會影響企業穩定與發展。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時,要在保證對企業相當控制力的前提下,既達到企業融資目的,又要有序地讓渡所有權。

3.5 融資時機恰當與否

從企業內部看,要選準經營、開發與發展的關鍵時機,配合以適度、及時的資金到位。從企業外部看,要抓住銀行、資本市場等融資機構出臺最新金融產品、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良好時機,全力跟進,走在同行的前邊。

3.6 企業的目標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就是指負債和股東權益的比例,恰當的資本結構能有效利用負債來提高企業收益,規避風險。現代財務理論認為,過高的資本結構存在較大風險,過低的資本結構則不能有效利用非自有資金。企業最佳資本結構是使企業資產市場價值最大時的負債比例(通常用企業權益市場價值最大化,資本成本最小化來表示)。企業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一定要考慮企業的目標資本結構。

以上幾個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除此之外,融資機動性的優劣、融資方便程度的難易、融資順序的先后等也影響著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應全面、充分地考慮這些影響因素,從而有效地進行融資,促進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4 結 論

企業融資是企業能夠擴大再生產、持續經營的基礎,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企業融資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問題。企業如果能夠有效地、源源不斷地籌措到資金,那么企業就能夠持續的生產經營,發展成長,否則,企業缺乏資金,不能有效地、及時地籌措到資金,勢必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甚至可能造成企業關門倒閉,所以,在企業的發展成長中,企業融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企業融資有其重大的戰略意義。在企業融資過程中,融資方式的選擇更加重要,不同的融資方式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效果。由于企業融資方式選擇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各種因素,從而確保企業能夠有效融資。

另外,要在中國的資金市場有效地進行企業融資活動,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經典的財務理論與方法,必須根據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企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西方的財務理論與方法,使之能夠充分地為企業的財務實踐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曉紅.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李揚,楊思群.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篇5

關鍵詞:經營者籌資;籌資風險;來源;對策

一、籌資風險分析

籌資風險指籌資者為了解決自身資金不足而對外籌資,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籌資者喪失償還借款的能力。實踐中,籌資風險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經營者背負債務而繼續經營的結果,由于資金能力有限加上利潤空間不大,導致經營者產生了無法償還借款能力的風險,現在經營者財務風險的開端就是以籌資風險開始的。此外,籌資風險也是經營者經營預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表現,經營者在籌資時往往有著自身經營計劃的預想,但是受到外在客觀環境、自身經營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現實和預想的差異。理論上關于籌資風險的概念說法不一,莫衷一是,但是差異只是很小的一方面,筆者認為籌資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籌資者負債產生的。

1.籌資風險的基本特征

籌資風險具有下面幾點特征:首先,籌資風險具有客觀性,無法逃避而客觀存在。第二,籌資風險具有全面性,籌資風險貫穿在經營者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在資金的籌資、運作、積累等每一個階段它都存在。第三,籌資風險是不確定的,籌資風險發生與否都是不定的。第四,籌資風險的大小和收益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風險越大的話,收益往往也會越高。

2.籌資風險成因分析

理論上,籌資風險主要分為兩種,即現金性籌資風險和收支性籌資風險。

(1)現金性籌資風險

該種籌資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缺乏,現金流入的時間結構和債務的期間結構存在匹配上的矛盾而產生的,該種籌資風險對經營者將來進行籌資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是很大。此外,經營者的現金流入衡量并不是以經營者一個時期的投入大于支出來作為標志的,換而言之,經營者現金流入量和經營者盈余與否沒有太大的聯系。該種籌資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經營者沒有進行很好的理財造成的,由于理財能力有限,造成對預算安排上的失誤,最終出現支付危機。此外,償債產生風險的原因還有就是沒有對資本結構進行很好的安排,債務期限結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2)收支性籌資風險

收支性籌資風險指的是經營者在收入不足以支出情形下產生的沒有能夠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經營者收入不足以支出也說明了其虧損的情形,其資產總數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下降,導致其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從中可以看出,收支性籌資風險在性質上屬于整體風險,如果產生了這樣的情形,就會影響到經營者的償債能力,這種風險一旦出現就象征著經營者處于破產的邊緣,甚至已經破產,所以,該風險的存在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為理財不當造成的,其次是經營者經營出現了問題。此外,該風險會使債權人的權益受到侵害,還會給經營者帶來更大的挑戰,所以,該風險并非屬于一時性的,如果任由其繼續發展的話就會導致經營者徹底破產,如果該風險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會給經營者的籌資帶來很大的阻礙。

二、籌資風險產生的根源

籌資風險的產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主要分為兩大類:首先,貸款方面的因素,其次,其他因素。貸款因素主要包括負債信息、規模等方面;其他因素主要有現金流入量等。

1.籌資風險的內因分析

籌資風險內因包含多個方面,主要體現在籌資者自身的經營狀況,籌資者要根據自身經營的需要來卻行自身的負債規模,優化資本結構,使資本的價值得到最大發揮。

2.負債規模的分析

第一,負債規模。負債規模主要是來說明籌資者負債比例大小的工具。實踐中,負債規模大的話,那么負債數額往往就比較多,那么籌資者索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其所面臨著經營風險就會越大。

第二,負債期限狀況。主要說的是經營者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之間的比例。假如這個期限缺乏合理性,例如,籌資作為長期使用確選擇了短期籌資方式,這樣會增加經營者的籌資風險,給經營者的發展帶來危機。

第三,負債利息利率。如果存在著相同的負債規模,貸款利率提高的情形下,籌資者要支付的利息就會增多,風險也進一步增加了。

3.籌資方式角度分析

在籌資方式選擇上非常模糊,缺乏明確性。當前我國籌資方式主要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等。每一種籌資方式都有自身的利弊,假如籌資方式選擇上出現失誤,就會增加經營者的額外開銷,使經營者的應得利益不斷減少,進而影響到其資本的周轉,最終發展成為財務風險。

4.籌資風險外因的分析

市場經濟具有不確定性、滯后性的特征,經營者從事經營很難對其準確的把握,這樣潛在的經營風險就產生了,進而直接影響到市場主體的償債能力。所以,經營者的經營活動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參與管理,盡可能的把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實現經營者籌資的目的。

(1)經營中的風險問題

市場經濟具有不穩定性,這也決定了企業在市場經營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此時的風險和籌資風險卻不相同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經營者采用股本進行融資時,此時的經營風險也被稱之為經營者的總風險,總風險要均攤在每一位股東身上。如果經營者采用股本和負債的融資方式時,此時對股東的收益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出現較大的波動現象,股東所承擔的風險比經營風險要大,其中存在的差額就是籌資風險。假如經營者經營狀況不佳,所賺取的利潤無法承受利息等費用時,此時股東的收益也將化為烏有,還要支付利息,最終無法正常經營時走上破產。

(2)預算資金流入數量以及資產的流動性

籌資者借款所產生的利益也需要進行償付,所以,盡管有的時候經營者負債經營取得較為客觀的收益時,其是否能夠按照約定償還借款以及利息還要視情況而定,看經營者預期的現金流入量是否足額及時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如何,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潛在償債能力。

(3)金融市場狀況

資金進行融通就需要一定的場所,金融市場正是這樣一個場所。籌資者籌集資金來完成自身經營活動必然和金融市場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例如,金融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直接影響著負債利息率的高低,籌資風險也受到匯率等的影響。

三、應對籌資風險的建議

1.對風險觀念形成正確認識

市場經濟形式下,市場主體都是按照自負盈虧、自主經營,風險也需要每一個市場主體獨立承擔。此外,市場經濟具有不穩定性,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時很難做到準確的把握,對外在的經濟環境及自身的經營狀況都無法進行精確的預判,這樣市場主體在籌資中就會出現預想結果和實際結果差異局面的存在。如果市場主體無法對風險進行預判,風險到來時市場主體往往不知所措,導致最后的失敗。所以,經營者在籌資中要居安思危,樹立起風險觀念,對風險進行科學估計,從而做到科學應對,把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

2.不斷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

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能夠發揮出資本的最大價值,把籌資帶來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實現資本優化配置的最佳方式都是對負債數額進行確定,權衡好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如果市場主體拋棄債務資金,僅對權益資本保留,雖然會極大降低籌資風險,但是資本總額卻提高了很多,這對籌資者的收益也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籌資者把債務資本數額過分提高的話,雖然收益會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所面對的財務風險大大增加了。所以,經營者應當對權益結構和債務結構兩者之間的比例進行調整,確定資本結構的最佳。如果資本利率上升,那么應當適當把負債比例提高,使得財務杠桿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假如資本利潤下降了,相應的負債比率也應當跟著下降,這是為了應對風險的需要。

3.不斷加強自身的運營力度

市場主體之間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來增強應對籌資風險的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實現應對籌資風險的能力,加強自身的運營力度。

4.有針對性的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風險控制機制的建立是系統化的工程,需要綜合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才能完成,具體而言應當從下面幾個方面努力:首先,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客戶管理體制。把握好客戶的基本信息,尤其是信譽狀況,對于那些信譽不好的客戶不進行合作,對于那些資不抵債的客戶要想辦法收回貸款,并終止合作,把存在的風險降到最小。其次,優化決策機制。在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上,要做到集思廣益、民主決策,防止出現因個人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第三,提高財務分析水平。目前,籌資方式不斷得到拓展,形式多元化趨勢明顯,但是缺乏相應的會計資料進行支撐,更沒有進行必要的財務分析,造成信息缺乏可靠性。

總而言之,經營者進行籌資必然存在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籌資風險不能選擇逃避,要勇于面對,找到一個科學的解決辦法,保證籌資人在籌資中獲取利益,將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使籌資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任何市場主體要想獲得發展和進步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大多數市場主體自身的資金能力有限的,無法滿足發展需求,這就需要進行籌資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籌資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解決了市場主體發展的資金問題,但是也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籌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市場主體的發展。所以,對籌資風險進行研究,找出風險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堅持的都是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主經營的模式,市場主體應當在籌資中對風險形成科學認識,防患于未然,善于把握機遇,不斷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范紅云.論企業籌資風險的根源及防范[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2]劉根虎.企業的籌資風險與控制[J].遼寧經濟,2013年07期.

[3]鄭家喜.我國家族企業資本結構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06期.

[4]葉華,蔡根女.對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方法的再探討[J].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02期.

篇6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財務風險;風險控制;財務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的發展,新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知識化是其主要特征。復雜的經濟發展環境,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新的風險,充分認識企業財務風險及產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對企業持續經營有序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新經濟時代企業財務風險內涵

財務風險是企業各種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是企業一切風險的財務表現,受內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導致企業財務和經營狀況具有不確定性[1]。新經濟時代,“風險”的含義趨于復雜化,除傳統投資帶來的風險外,隨著企業所面臨的金融全球化、知識經濟和電子商務等財務環境的變化,企業所承受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金融全球化和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網上銀行”及“電子貨幣”將使國際的資本流動更快捷,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這使得貨幣的形式及本質發生變化,從有形形態演化成無形形態,從直接價值演化成間接價值等。知識經濟將使信息傳播、處理、反饋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這些新變化既給企業帶來機遇,同時也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新經濟時代,“風險”的涵義趨于復雜化,除傳統投資帶來的風險外,網絡技術的應用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風險,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從內因分析,企業財務活動具有復雜性,一是企業財務人員對風險的認識不足,往往認為只要管好資金,就不會存在風險,風險意識淡薄;二是財務決策和管理缺乏科學性,很多企業管理者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進行財務決策,沒有經過科學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內部因素所引起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資金投入的流向、數量和結構,生產運營的成本、收入,收益分配中的收益確認和分配政策,籌資的成本和償還期限等。從外因分析,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密切相關,主要是與宏觀環境,與企業發展相關的國家政策,經濟走勢,法律法規,市場環境,資源成本等有關。這些因素獨立于企業之外,難以預測且企業本身無力去改變,但卻極大地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不利的外部因素必然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2]。

三、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

1.籌資風險。企業為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在自身資金不足之時,必然需要進行籌資,在籌資過程中,必然會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負擔,由于企業資金利潤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確定性,從而會使企業資金利潤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2.投資風險。企業在投資活動中,將會遇到各種難以預計或控制因素的影響給企業財務收益帶來不確定性,致使投資報酬率達不到預期目標而產生風險。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必然導致投資損失。

3.收益分配風險。企業生產經營后必然會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收益分配,將給企業的后續經營和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等兩方面。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4.資本運營風險。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以及資本運營主體對環境的認知能力有限,導致資本運營失敗或達不到預期目標。如存貨流動性差,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還要為保管這些存貨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上升。

四、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競爭形勢嚴峻,財務風險管理必須不斷創新,提升管理水平。

1.提高風險管理意識。面對新經濟時代的高科技、知識化、智能化,企業必須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風險,把風險管理擺在突出位置。企業必須重視財務風險,建立完善的財務監督和預警機制,加強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從技術上防范財務風險,建立有效的風險實時處理系統,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就可以按程序進行處理,使風險帶來的損失控制到最小[3]。

2.加快資金流動。企業資金的加速流動將有效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資金周轉效率。當前經濟迅猛發展,企業必須做好存貨兌現和控制應收賬款的額度。企業必須根據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合理確定存貨量,在保證最大的市場供給前提下,降低存貨積壓,保證資金流動能力。同時,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建立合理的制度,控制賒賬和壞賬,采取有效措施檢測長期合作伙伴的還款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確保本企業應收賬款不變成壞賬損失[4]。

3.優化投資籌資決策。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企業決策者必須關注市場動向,做出正確的投資、籌資決策,在投資過程中進行多元化投資,全面考慮和估計所做決策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經營發展戰略,增加投資組合中資產的種類,降低組合風險,企業需結合發展,合理選擇投資項目[5]。在籌資過程中做好權益籌資和債務籌資的比例,選擇合適的舉債規模和時機。合理分配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的比例。嚴格控制自身的資產負債率,規避負債籌資所引發的財務風險。

4.進行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面對當前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企業經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需要較長的潛伏期,因此,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財務決策體系,健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及時反映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將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企業有必要對資產負債率、變現能力比率、資金利用率、資產管理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財務指標分析,及時發現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堵塞漏洞,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損失。

參考文獻

[1]何玉冰.淺議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J].現代商業,2012,(5):232.

[2]王霆鈞.財務風險與控制[J]中國證券期貨,2012,(2):103

[3]伊建峰.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1,(5):79-80.

篇7

【關鍵詞】施工企業;籌資風險;控制

一、企業籌資概述

所謂企業籌資,是指企業依據自身生產運營狀況、對外進行投資以及改變資本結構等方面的需求,經由各種籌資途徑和資本市場,運用各籌資方式和手段,低成本而有效率地籌集資金的過程。眾所周知,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中,資金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而企業籌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足夠的資金,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從而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企業來說,如果資金來源狹窄、難以籌集到相應額度的資金,僅僅依靠自有的資金是很難轉化為資本的,企業日常運轉就會遇到困難。

施工企業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企業,同樣要進行籌資,但與一般企業相比又具有自己的特點。施工企業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所提供的產品是廠房、建筑、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相較于其他工業、商業產品而言,其產品具有規模大、周期長、位置固定、形態多樣以及頻繁流動、綜合等特征。在日常的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以購買建筑材料、購置機械設備、調集技術隊伍,而資金的來源渠道比較單一,除了從建設單位獲取少量款項外,大部分要依靠銀行貸款。在我國的行業中,施工企業利潤是比較微薄的,而且大都經濟效益較低,因此其籌資活動面臨著更大的風險。

二、企業籌資面臨的風險

企業籌資是有風險的,因為籌資會帶來相應的負擔(例如按期支付利息),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企業能夠獲得多少利潤是會變化的,另一方面借款利率也是會隨市場而發生改變,從而企業獲得的利潤率可能比借款利率來得低。因此,如果經營不善導致業績持續下滑,經濟效益惡化,就會造成籌資風險,以致無法及時支付報酬給投資者或者償還債務。

從施工企業籌資所面臨的風險及其產生的根源來看,具體可分為以下五類:

(1)負債總量和負債利率。一方面,對于施工企業而言,由于很大一部分資金都來自負債,因此負債總量可能引起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負債總量越大,則需要支出的財務費用越多,由利潤下降所引起的償付能力弱化甚至破產的風險也相應增大。另一方面,負債利率同樣會影響到利息費用,因為在負債總量既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高,企業破產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與負債總量一樣,利率也會影響到股東收益的變動,因為在息稅前收益既定的條件下,利率越高,則財務杠桿越大,相應地也提高了利潤率的變動。

(2)債務期限結構。在施工企業籌資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債務的期限結構,這既包括長、短期負債所占的比重,也包括獲取資金和償還債務的期限。如果沒有合理安排債務期限結構,例如本應進行長期借款卻籌集了短期資金,或者本應進行短期負債卻籌集了長期資金,這些有可能導致施工企業的資金使用不當,從而使企業籌資風險相應加大。因此,施工企業籌資時應該充分考慮負債期限以及借債方式,避免周轉困難而無力償還債務。

(3)經營風險。在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避不可免地會產生相應的經營風險,也就是企業的息稅前收益是不確定的。從內容上看,經營風險與籌資風險并不相同,但它會對籌資風險產生影響。如果企業的資金全部來自股東權益,企業的總風險就是經營風險,它是由股東來承擔的。而如果企業既有股東權益,又有負債時,由于財務杠桿會增大股東收益,因而股東收益面臨著更大的波動性,股東承擔了大于經營風險的企業風險,差額部分就是籌資風險。可以想象,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力、績效糟糕、利潤比利息費用還少,那么股東不僅得不到收益,而且必須用自有資金來支付利息,甚至使企業面臨破產的窘境。施工企業由于利潤微薄,面臨著更大的經營風險。

(4)決策失誤。企業籌資還面臨著決策失誤的風險,對于施工企業而言,項目所需的資金量是巨大的,如果決策出現失誤導致項目失敗,或者由于各種原因不導致無法快速進行生產,那么就難以按計劃回收資金來還本付息,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就會面臨嚴重的財務困境。

三、如何控制籌資風險

對于不同的風險,施工企業應該區別對待,采取相應措施來加以防范,把風險轉化為經濟效益。如此才能確保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以支持生產運營的需要,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一般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進。

(1)保持適度合理的負債總量。由于施工企業的特殊性,負債經營是維持自身生存發展的主要渠道,這一方面固然可以得到財務杠桿收益,但另一方面也面臨著籌資風險帶來的損失。為了綜合平衡這兩方面的關系,施工企業必須適度而合理地負債運營,這主要體現在資本結構的合理程度,也就是資產負債比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風險,同時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確定最優資本結構是復雜的,對于生產運營效率高、資金周轉較快的施工企業,可以適當提高資產負債比;對于生產運營不順暢、資金周轉速度較慢的施工企業,則應該降低資產負債比,從而控制籌資風險。根據統計資料,我國當前施工企業的負債情況普遍過高,達到70%-80%,這不利于施工企業抵御外部環境的變化。為此,施工企業應該致力于開發自有資本,有效地降低負債比率;同時,國家也應該出臺相應措施,以幫助施工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2)充分考慮利率變動,合理確定債務期限結構。首先,對于利率變動所引起的風險,施工企業應該仔細分析資本市場的供求狀況,根據利率的變動情況來判斷其走勢,并據此確定對應的籌資計劃。當利率水平比較高時,應該盡可能減少籌資或者只籌集短期內急需的資金;當利率處于下降的過渡時期時,也應該盡量減少籌資,對于必須籌集的資金也應該使用浮動利率的方式;當利率處水平比較低時,進行籌資是比較有利的;當利率處在上升的過渡時期時,應該盡量籌集長期借款,并使用固定利率的方式。其次,合理確定債務期限結構。施工企業在籌資活動中應該確定盡可能優化的資本結構,也就是在施工企業可以接受的籌資風險范圍內,盡可能使資金成本最低。另外,長期債務具有成本高、彈性低、風險小的特征,短期債務則剛好相反。因此,基于風險和收益的權衡,也應該合理確定長、短期債務的比重。

(3)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及時催收賬款。一方面,施工企業應該切實重視資金的使用效率,制定合理有效的資金管理規定,根據規章制度來辦事,嚴格審批流程,防止資金的外部循環;設立“內部銀行”,集中內部各單位的資金并統一調度,實行資金的有償使用原則,內部單位的經濟事項都經由“內部銀行”進行結算,從而簡化流程;制定資金使用規劃,加強管理,明確各方責任,嚴格控制超額用款;定期分析和整理資金使用情況,如果出現資金沉淀,應該想方設法使其運轉起來,充分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促進資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施工企業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避免出現長期拖欠的情況。首先,在工程竣工后應該加快預算工作進度,并及時讓委托方進行確認;其次,指派專人負責,抓緊催收賬款,想方設法收回;再次,對于“老大難”的單位,應該成立“清欠”小組進行重點清欠;最后,對于長期拖欠賬款的單位,應該利用法律武器提訟,用司法手段追回賬款。

(4)建立和完善風險預測和控制機制。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施工企業是獨立的法人實體,必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施工企業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施工企業在從事建筑、施工活動時,面臨著環境的變動,因此實際效果可能與預期的產生偏離,這是無法避免的系統性風險。如果施工企業對此沒有任何準備,就會在風險降臨時不知所措,必然遭受很大的損失。所以,施工企業應該強化風險意識,科學客觀地承認風險、預測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以應對和預防。

綜上所述,施工企業要想更好地生存發展就必須籌集資金,而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風險。為此,施工企業應該科學正確地認識風險,從思想上重視其作用和不良影響,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來加以應對。除此之外,施工企業應該選擇合理有效的籌資方案,既能有效地降低資金成本,又能有效地把籌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因此,施工企業應該強化風險意識,科學合理地防范風險。從根源上說,施工企業應該加強生產管理,切實提高自身盈利水平,才能最終控制籌資風險,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啟中.關于建立企業融資風險預警系統的思考[J].管理信息,2004(8).

篇8

關鍵詞:小微企業;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

一、小微型企業的界定以及特點

1.小微企業的定義

小微企業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相對大中型企業而言的概念。中國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介紹說“小微企業主要包括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個體戶還有家庭作坊式的企業”。現在主要是指那些生產權利、經營權利統一、產品服務種類單一、生產規模和生產值較小、從業人員比較少的經濟組織。

2.小型企業的特點

第一,生產、銷售的形式較為靈活。小微型企業在質量的管理上不夠完善,大部分主要采用勞動密集型的技術和手工藝。在銷售方面是用直營的方式,而且是以服務本地市場為主,運作的方式相對來說不單一,而且流通性比較強。

第二,內部管理不嚴謹。小微型的企業工作人員主要以家庭人員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通過正規就業渠道依舊無法就業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正式的就業編制,所以說酬金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內部幾乎沒有正式的酬金制,相關的財務制度不健全,而且企業內進行的會計活動也都只是為了應付公事,繳納說款。

第三,投資的主體和組織形式較為多樣。退伍的復原軍人、返鄉的農民工、下崗工人、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都可以成為投資人,也可以是其他城鄉的無業游民;小微型企業的創辦形式也較為多樣,既可以申辦為獨資企業,也可以是個體商戶,還可以是合伙企業、農村合作社的形式等。

第四,出資的來源和形式較為多樣。小微型企業幾乎沒有正規的融資途徑,它們融資主要是通過親朋好友集資以及自有資產。投入的資金可以是知識產權、實物資產,也可以是貨幣資金。小微型企業在經營方面所需要的工具和設備、技術、場地等要求不高,而且它們的固定的資本較少。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

財務風險相關的含義比較廣泛。俠義上的風險含義,即企業不能確定股東收益的穩定性,也不能確定償討債務的可能性,可統稱為為籌資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不僅僅指籌資的風險,同時還包括資金收回的風險、資金貶值風險或者盈利分配風險等等。企業風險存在于其經營過程中,不僅形式多紅多樣,而且它的產生和起因也各有異同。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投資風險在企業中無處不在

企業在投資某一個項目的時候所承擔的風險稱為投資風險,即企業在投資某一個項目的時候對于收益問題,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或者是說投資之后收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投資也稱為企業資金的投入 ,在資金投入和收益的過程中,有一個相應的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內會發生什么我們無法完全預料,有時候某些企業盈利的資金遠遠少于預期收益資金,甚至有的還會少于投入資金,這樣的話,企業的投資活動就難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對于企業來說,不分大小,投資的風險或大或小都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內的投資風險是一個企業內部所有投資的主要力量,擔任的主要的角色,對企業內其他風險的類型以及承受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2.籌資風險

無論是哪個企業,它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企業可能面臨的籌資風險也比較大。企業獲得資金或者獲得資金時付出的成本比較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濟利益必然會受到影響。另外,如果企業籌集的資金無法實現預期效果,那么企業將會面臨難以支付本息的風險。

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企業所有風險的最終表現。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是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方面的內部原因給收益到來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政策以及內部管理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會導致企業最終的盈利遭受變化,也就是說最后收益的不確定性與生產經營管理有密切的關系;另外,經營目標不明確、社會誠信度不協調都會影響企業最終的收益,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盈利風險。經營過程中的眾多因素幾乎都會導致最終盈利發生變化。

4.收益分配風險

企業內部的收益分配風險實際上也是一種籌資風險,具有和籌資風險相似的特點。籌資風險主要說的是企業內部籌資的風險,而企業分配風險主要是講企業外部籌資的風險。因為收益分配也許會給企業接下來的經營和管理帶來不利的影響,也可以說早商品的最終受益環節,企業將會面臨著資金支付的風險,這就是所謂的收益分配風險。收益分配風險與企業資本發展的規模息息相關,收益分配風險直接關系著企業在下一個資金投入時是否具有足夠的資金,所以,可以說企業分配風險直接約束的企業的生產規模的大小。

三、有關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措施

1.有關內部控制方法的闡述

授權和審批控制是內部控制方法最常用的手段。授權和審批主要是說,在授權和審批的范圍內的相關人員的行為可以被認可、承認,如若是在范圍之外的人員其行為將不會被認可,還需將授權及審批書給予相關的負責人員,要求相關的部門負責人嚴格的按照授權和審批書的要求進行有關程序,也可以簡單明了的說,企業通過較為嚴密的授權審批書來明確的規范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和權限以及資金支付的額度和限度就是所謂的授權和審批控制。通過授權和審批控制能夠有效的防止企業內部人員進行有害于企業發展的勾當,例如:竊取工資內部機密、挪用公司財產或者是進行虛假的財務、會議報告等。

2.資產實物控制法

資產實物控制法是一種有效的保全公司內部實物資產的方法,是一種對于實物資產保護的附加制度。對于公司內部的實物資產,公司主要會采取資產保全控制法對其進行制約。公司的實物資產,對于可以接近的人員有其限制,只有持有授權書的人才可以接近或者說挪用公司內部的實物資產,其他的人不可以沒有緣由的接近實物資產。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內部規定的實物資產又可能不盡相同,但是從大的范圍來講,公司內部的現金或者說具有特殊性的存貨一般都被歸為實物資產的行列,都是企業內部重點保護對象。此外,對于公司的實物資產,企業還要制定相關的制度,定期的對其進行檢驗、查閱,爭取做到財賬一致、賬實一致。保護實物資產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對公司的實物資產進行投保,進行投保可以避免一定的損失,例如自然災害、火災以及偷竊等行為造成的實物資產的損失,保險公司都可以承擔一定的損失,將其損害程度降到最少。

3.企業常用的內部控制法還有企業內部業績控制法

這種方法可以為管理層帶來便利,使管理層明確企業內部不同方面的信息,及時的了解企業內部的生產現狀、經營情況,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部責任報告。這種責任報告可以使管理層了解企業現狀之后,迅速的找到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落腳點;及時分析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制定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的政策。另外,財務資產分析報告、收入以及費用支出報告還有收益分析報告等等都屬于與內部控制相關的內部分析報告。這些相關的報告,都可以客觀的反映出企業的現狀,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十分有利,所以說企業應該規定其報告需要有相關的人員負責,實行定期報告責任制。

4.企業內部控制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風險控制法

現在經濟市場發展極為迅速,而且經濟市場環境可謂是變幻莫測,風險控制法可以有效的辨別、避免企業面臨的不同方面的風險,從而使企業把握機遇,更加穩定的持續發展。風險控制法是企業內部基礎性的工作,風險分為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兩方面,在企業內部實施風險控制法,可以有效的識別風險、快速的進行風險預測、及時的進行風險分析等,通過這些可以真正意義上預防或者說應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想要完成以上所說的種種,必須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風險評估單位,定時的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進行評估。

四、從企業內部財務視角探討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首先,企業自身應于銀行建立友好合作,這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要與銀行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最起碼的條件就是企業應該注重自身的良好形象。從融資方面而言,銀行是企業進行融資的主要渠道,是企業投入資金的主要來源。企業貸款的主要途徑就是銀行,因為銀行相貸款相對于其他形式的貸款利率較低,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說,當然是盡可能的尋找利率最低的貸款方式,比較經濟實惠。所以說,與銀行盡力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想要與銀行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也有責任。企業自身:應該制定內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信譽、優化企業財務狀況、主動承擔相關的社會責任,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與銀行多進行溝通,制造機會增強雙方的了解;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便于企業、銀行雙方的合作交流。

其次,企業應致力于開拓更寬的融資渠道、融資方式。這就需要企業在與銀行合作的基礎上,優化升級自身的資本結構。企業應該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多關注國家相關的優惠政策,抓住機遇;學會充分利用本行業的融資優勢、企業同樣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吸引新的投資者進入本行業,從而擴大企業規模,在擴大資本規模的基礎上,企業還要考慮自身的情況,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恰當的選取合適的渠道進行融資。

最后,企業應該注重員工能力,避免因人工操作帶來的風險。據有關調查研究,企業風險多半以上就是由于企業員工內部人員的失誤造成的。特備是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都應該明白財務風險帶給企業的影響,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企業生產經營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允許失誤。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具體分析了小微企業的特點、遇到的財務風險以及應對策略等問題。作為小微企業,通過內部控制進行財務管理分析時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及時落實實施,從而形成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內部控制系統,最終目的是能夠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國華.淺談企業如何加強財務風險管理[J].東方企業文化,2015(21).

[2]王海燕.上市改制過程中小微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策略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9).

[3]孫雷.小微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防范[J].中國市場,2015(19).

[4]張蕊.淺談小微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河南科技,2014(02).

篇9

(一)籌資的含義。籌資是通過一定的渠道、采取適當方式籌措資金的財務活動,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籌資渠道是指籌集資金來源的方向與通道,體現了資金的源泉和流量。籌資方式是指可供企業在籌措資金時選用的具體籌資形式。

(二)籌資的原則

1、科學安排籌資時間。合理確定資金需要量,科學安排籌資時間,通過預算手段完成資金的需要量和需求時間的測定,使資金的籌措量達到平衡,防止因籌資不足而影響生產經營或因籌資過剩而增加財務費用。既要防止籌資不足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要防止過度浪費。同時,還要按投資的機會進行籌資。

2、降低資金成本。合理組合籌資渠道和方式,降低資金成本,綜合考察各種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的難易程度、資金成本和籌資風險,研究各種資金來源構成,求得資金來源的最優組合,以降低籌資綜合成本,成本的降低也意味著資金的利用率高、效益好,反之使用效益差。

3、降低籌資風險。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籌資風險,在籌資過程中合理選擇和優化籌資結構,做到長、短期資本、債務資本和自有資本的有機結合,有效地規避和降低籌資中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三)籌資的環境

1、經濟環境。經濟環境包括宏觀和微觀經濟政策,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經濟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經濟政策有利于企業籌集資金,因此企業要想籌集自有資金,就需要一個寬松的經濟政策。

2、金融環境。我國需要建立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因為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有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可以為企業提供不同的籌資方式,可以及時地提供資金維護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

3、法律環境。企業的生產經營涉及到金融、稅務等方面的法律。健全的法律可以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的秩序,促進金融市場穩定和發展,稅收制度的貫徹。

二、我國企業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

(一)我國企業的籌資渠道

1、國家財政資金。在我國,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獲得國家撥款,只有我國的國有獨資公司,其唯一的股東就是國家,特殊情況下如:稅款的減免與退回,屬于國家的財政資金的投入。

2、銀行信貸資金。在我國,大多數企業都采用的是銀行借款,我國的銀行也分為好幾類,貸款有基本建設貸款、技術改造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等。銀行資金流動性強是眾多公司選擇籌資的重要渠道。

3、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有租賃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籌資中可利用租賃公司進行融資租賃,證券公司進行發行證券及股票的發放。

(二)我國企業的籌資方式

1、長期借款。長期借款是企業向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在制定金融體制改革方案時,我國學習和研究了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更多的借鑒了日本那種強化銀行和間接融資的模式,實行了所謂的“撥改貸”,變“財政為主”為“銀行為主”,國有企業的資金供給轉而主要由銀行承擔。

2、債券。債券是國家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款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并且承諾按規定利率并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3、融資租賃。融資租賃是指與租賃資產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已全部轉移到承租方的租賃形式。

融資租賃籌資的優點有:(1)籌資靈活性強。融資租賃可以避免其他負債籌資方式中限制性條款的約束,使企業得到了更大的自主經營的空間;(2)有利于保存企業舉債能力。由于融資租賃不直接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增加企業的負債,因此不直接影響企業的舉債能力;(3)可以獲得減稅的利益。我國的所得稅法規定,承租方對融資租賃租入固定資產,視同自有資產一并提取折舊;承租方支付的手續費、利息、折舊等可在支付時直接扣除;(4)承受的風險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很大,而通過融資租賃形式取得的資產則可以回避陳舊過時的風險。

而融資租賃的缺點在于:(1)租賃成本高。由于出租人所承受的風險大,必然要求較高的回報,導致融資租賃的租金要比債券和借款的利息高;(2)利率變動的風險。我國政府為了刺激消費,近幾年七次降低利率,在租賃期間,如果利率繼續下調,但承租人仍需按照合同規定的利率支付租金,就享受到利率降低的好處。

三、我國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發展方向

(一)多元化企業的籌資方式

1、不同企業規模情況下籌資方式的選擇。由于企業規模的大小不同,因而各自所需的資金數額多少亦不相同,而不同的籌資方式所能提供資金的數量也有一定的額度。故而不同規模的企業選擇籌資方式時的順序亦不相同。對于大型企業,由于需要大量生產資金,因而在選擇籌資方式時,應選擇能夠提供大量資金且期限較長的籌資方式。而對于小型企業,由于其資金的需要量相對較少,因而應選擇機動靈活的籌資方式。對于大型企業,其主要籌資方式的排列順序應是:(1)發行股票;(2)發行債券;(3)銀行借款;(4)融資租賃。小型企業的籌資順序應是:(1)銀行借款;(2)融資租賃。

2、不同企業資信情況下籌資方式的選擇。企業的資信情況由信用等級評選機構評定,資信程度不同,所能夠籌集到的資金就會產生差異,這也能導致選擇籌資方式時的順序不同。一般說來,資信高的企業由于信用好、效益好,因而常選擇成本低、期限長的籌資方式。而資信差的企業還款上沒有保證,導致籌資的選擇面較小,多數不能發行股票和債券。對于資信好的企業,其主要籌資方式的排列順序應是:(1)銀行借款;(2)發行債券;(3)發行股票。資信差的企業其籌資順序應是:(1)銀行借款;(2)融資租賃。

(二)拓寬企業籌資渠道

1、大力發展民營的、地方性的民營金融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完善的企業服務組織體系。由于地方民營金融機構熟悉當地情況,容易了解到地方企業的經營狀況、項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因而得以克服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交易成本較高的障礙,降低服務價格,滿足資金供求雙方的需求。

2、建立企業數據庫,通過各地區政府網站向國內外宣傳,并由政府牽頭組織企業與外商、銀行或是大型企業洽談籌資,以增加各地區企業籌資的機會。政府也可以適當推行優惠政策,增加企業資金。如實行有利于企業增加自有資金、鼓勵民意的企業投資行為、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拓展我國企業籌資形式對策思路

1、強化經營者素質,樹立企業良好形象。企業應改革現有的家庭式管理治理結構,實行真正的公司制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企業經營者應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將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區別開來,同時應建立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提供令人信服的會計信息,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增強銀行對資金供應者的信心。

篇10

我國目前階段,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籌資就成為企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渠道。負債籌資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籌資方式之一,也是企業普遍采用的籌資方式。有負債就會有籌資風險,因此,因負債而引起的風險也是每個企業都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

一籌資風險的來源

籌資風險,是指與企業籌資相關的風險,一般是指由于資金供需情況、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企業籌集借入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負債籌資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風險;二是指負債籌資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困難甚至破產的風險。

企業的籌資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投資利潤率和借入資金利息率的不確性。當企業投資利潤率高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一部分借入資金,可以因財務杠桿的作用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當企業投資利潤率低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借入資金將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則因資產負債率過高或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2.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于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么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3.負債結構。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比例的確定是否適當,與企業財務上的利益和風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財務杠桿作用下,當投資利潤率高于利息率時,企業擴大負債規模,適當提高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之間的比率,就會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資利潤率低于利息率時,企業負債越多,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例越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越低,嚴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同時,負債規模一定時,債務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會給企業帶來籌資風險。若長、短期債務比例不合理,還款期限過于集中,就會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4.利率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當國家在實行“雙松”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增加,貸款的利息率降低,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減少,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的籌資風險;相反,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這樣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5.匯率變動。企業倘若籌借外幣,還可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當借入的外國貨幣在借款期間升值時,企業到期償還本息的實際價值就要高于借入時的價值。當匯率發生反方向變化時,即借入的外幣變軟(貶值)時,可以使借款企業得到“持有收益”,即由于借入外幣的貶值,到期仍按借入額歸還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從而使實際歸還本息的價值減少。

6.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

二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負

債籌資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起籌資風險。用負債籌集來的資金從事生產經營的活動,即負債經營。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扣除所得稅后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同理,由于負債經營的作用,當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后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導致企業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對企業來說,采用負債經營必須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因此,研究負債經營對企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負債經營對企業的積極作用

1.負債經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競爭的成敗除了與競爭方式等有關外,還取決于企業的競爭實力,即企業的資金規模。企業通過舉債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足夠的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2.負債經營可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提高企業股東的收益。在投資利潤率大于債務利息率的情況下,由于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降低,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

3.負債可以使企業獲得節稅收益。企業負債應按期支付利息,根據現代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有關規定,負債利息應在稅前支付。在同樣經營利潤的條件下,負債經營與無債經營企業相比,由于上繳的所得稅減少,企業可獲得潛在的利益。

4.負債經營可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利用舉債擴大再生產比自我積累資本更有利,因為通貨膨脹可以導致貨幣貶值,借款與還款時的利率差,使債務人償還資金的實際價值比沒發生通貨膨脹時的價值要小,實際上債務人將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稼到債權人身上,減少了由于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

5.可以降低綜合資金成本。企業借入資金,不論盈虧均應按期償還本息,對于債權人來說風險較小。同時,企業除還本付息外,不再承擔其他經濟責任,不象發行股票那樣,在稅后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股利,而且企業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不需要負擔所得稅。因此,比較而言,債務的資金成本一般低于權益資本成本,從而有利于降低綜合資金成本。

(二)負債經營對企業的消極作用

1.負債經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進行負債經營必須保證投資收益高于資金成本,否則,將出現收不抵支或發生虧損,降低了償債能力。在負債數額不變的情況下,虧損越多,以企業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低,財務風險也就越大。過度的高額負債,使籌資風險增大,不僅需要支付巨額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業的安全性和競爭能力,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最終將因無力償還債務而破產倒閉。終極的財務風險表現為企業破產清理后的剩余財產不足以支付債務。

2.過度負債降低了企業的再籌資能力。企業過度負債,導致債務負擔過大。企業債務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額的還本付息,就會影響到企業的信譽。若是信譽好的企業,可以很容易地舉新債還舊債;但是信譽不好的企業,金融機構或其它企業就不愿再給此企業提供資金,再籌資能力也就降低了。

3.負債比率過高,可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跌。就股份制企業而言,負債經營所產生的財務風險,不僅影響企業所有者權益,而且還會影響到股票的市場價格。當負債率超過允許范圍,負債比率越高,股票風險越大,其市場價格也必然隨著下降。

4.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資金的周轉。企業負債經營必須按期支付本息,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如果還款期限比較集中,短期內要求企業籌集巨額資金還債,就會影響企業資金的周轉和使用。

三籌資風險的防范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經營手段之一,運用得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成為發展經濟的有利杠桿。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則會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會將企業推到破產的境地。因此,企業對負債經營的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必須采取防范負債經營風險的措施。

第一,應樹立風險意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企業必須獨立承擔風險。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效果相偏離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如果在風險臨頭時,企業毫無準備,一籌莫展,必然會遭致失敗。因此,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即正確承認風險,科學估測風險,預防發生風險,并且有效應付風險。

第二,應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企業必須立足市場,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和財務信息網絡,及時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營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應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負債經營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同時企業還要承擔由負債帶來的籌資風險損失。為了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避免籌資風險,企業一定要做到適度負債紅營。企業負債經營是否適度,是指企業的資金結構是否合理,即企業負債比率是否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以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選擇最優化的資金結構,是復雜和困難的,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于經營不理想,產銷不暢,資金周轉緩慢的企業,其負債比率應適當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籌資風險。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企業資產負債普遍過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為了增強抵御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我國企業必須著力于補充自有流動資本,降低資產負債率。

第四,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負債財務計劃。根據企業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如果舉債不當,經營不善,到了債務償還日無法償還,就會影響企業信譽。因此,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就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占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降低應收帳款,增強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后的速動比率不低于1∶1,流動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資金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于合理,并要防止還款期過分集中。

第五,針對由利率變動帶來的籌資風險,應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根據利率走勢,把握其發展趨勢,并以此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在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期,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也應盡量少籌資,不得不籌的資金,應采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在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在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并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