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干部掛職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5 02:24: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干部掛職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這次會議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助推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為主旨,充分肯定了近年來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取得的成績,認真總結交流了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情況和經驗,研究安排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意見和措施。
郭慶平指出,金融單位要深入學習落實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到“五個要”:一是領導要重視,各金融單位都要明確工作機構,明確責任人,每年到對口扶貧地區進行調查研究。二是目標要明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定點扶貧的目標、資金和措施以及干部的主要精力要落到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上。三是措施要精準,要做到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科學幫扶。四是干部要得力,要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定點扶貧地區去掛職,到貧困利任第一書記,派出單位要做掛職干部的堅強后盾,支持他們干事創業,去除后顧之憂。五是資源要用好,金融單位制定的幫扶計劃,要與當地脫貧攻堅規劃和脫貧項目的落實相協調,金融單位掌握的政策、信息、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要與地方資源相結合,形成扶貧臺力,放大扶貧效應,加快貧困群眾脫貧步伐。
郭慶平強調,定點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要扎實推進這項工作,各金融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一是要建立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牽頭聯系機制。成立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和推動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二是要建立定點扶貧政策信息資源合作共享機制。各金融單位應樹立金融定點扶貧“一盤棋”的思想,加強部門聯動,共享政策信息,交流經驗做法。將各自的政策優勢、信息優勢和資源優勢相互疊加、融為一體,最大程度地發揮協同效應。三是要建立定點扶貧考核機制,以扶貧成效為導向,按照有關辦法對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進行考核。
郭慶平指出,人民銀行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定點扶貧工作,對定點扶貧工作給予更多支持和幫助。要抓緊調研,制定具體幫扶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要盡快建立人民銀行幫扶定點扶貧縣脫貧攻堅機制,幫助定點扶貧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盡快脫貧和定點扶貧縣盡快摘帽。
篇2
全省經濟“開門紅”
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4月8日在經濟形勢分析專題會上宣布:今年一季度,我省經濟發展實現了“開門紅”,絕大多數經濟指標超過預期目標。投資繼續保持增長、三次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蔣巨峰總結指出,要鞏固和發展這一良好態勢,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和政策走勢,找準我省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研究政策舉措,強化投資拉動、產業支撐,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同時加大消費拉動力度,實施充分開放合作,強化要素保障和服務,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好基礎。
“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在全省開展
近日,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在全省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重點聯系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地震重災區農村,確保每一個貧困村、受災村都有部門或單位聯系包村,力爭這些村所有的農村貧困戶都有干部職工結對幫扶。通過努力,實現“扶貧解困明顯推進、災后重建明顯加快、干部作風明顯轉變、基層組織明顯加強”目標。
年輕干部培養“雙千工程” 啟動
日前,省委組織部啟動年輕干部培養 “雙千工程”。從2010年至2012年的3年內,將從省市機關(含企事業單位)和縣鄉基層單位分別集中選派上千名優秀年輕干部,進行雙向互派掛職,掛職期一年。選派人選為后備干部。其中,下派鍛煉對象主要為在上級機關工作的干部,上掛鍛煉對象主要為在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干部。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力 相關單位個人要被問責
近期,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暗訪組,重點圍繞鞏固治理“五亂”成效,對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行了暗訪。4月16日召開的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暗訪中發現的廣漢市圖書館旁獅子堰污染嚴重等17個典型問題進行了曝光。根據省委、省政府嚴格效能問責的要求,省監察廳要求所涉曝光市州對在曝光中涉及的問題進行認真調查,并按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對曝光的問題要督促整改,建立長效機制。
財經
我省資金“洼地效應”凸顯
“存貸款余額和銀行資產總額均位列中西部第一,在全國排第七位。”4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行長李明昌在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和金融創新工作電視會議上公布的數據說明,我省經過持續5年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資金“洼地效應”已逐步顯現。四川轄區金融機構自身經營質量也明顯提高,到200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889億元,比年初減少360億元,下降5.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16億元,同比增加312億元。同時,我省上市公司達82家,居全國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保險業經營業績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我省25戶企業獲“中國馳名商標”
近日,省政府對2009年度首度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25戶企業給予每戶100萬元重獎,以鼓勵其在品牌創造和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門相繼制定出臺品牌發展規劃和品牌激勵措施,加速了省內品牌形成和聚集,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去年,省內共有“東方電氣”等27件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根據相關激勵辦法,這些商標所屬的25戶企業被重獎。
一季度全省實現旅游總收入448.97億元
一季度全省實現旅游總收入448.97億元,同比增長32.3%,實現“開門紅”。今年是我省實施為期3年“旅游提升計劃”的第一年。我省以開拓國內旅游市場為重點,著力樹立“四川好玩”的旅游新形象。同時,啟動“2010年旅游項目網絡大招商”活動,并實施由市州自主申報、省上統籌研究的線路統籌新模式,確定樂山、遂寧、廣元3個市為重點試點市,還通過推進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和舉辦鄉村節慶活動等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一季度外貿三項指標增速高于全國
成都海關4月12日統計數據稱,一季度我省累計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76.4億美元,同比增長64.4%,其中出口總值為44億美元,同比增長52.7%;進口總值為32.4億美元,同比增長83.5%。一季度我省進出口、出口、進口3項指標增速均高于全國,總值均名列中西部之首。
醫生
全省家電下鄉銷售金額破百億
省財政廳4月1日披露,全省家電下鄉累計銷售金額已突破百億元大關。據家電下鄉信息系統顯示,截至3月底,全省已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593.3萬臺,銷售金額達101.17億元;實現兌付補貼產品518.2萬臺,兌付補貼金額11.42億元。從去年11月1日起,全省范圍內家電下鄉補貼資金實施 “商審商付、財政結算”的審核兌付方式,農民群眾申領補貼資金時間由原來最多15天縮短為1天。這種方式極大方便了農民群眾,也提高了農民群眾購買積極性,擴大了產品銷量。省財政廳經建處相關人士表示,我省將按照中央的統一布置和政策規定,進一步研究完善目前的政策措施,盡可能方便農民群眾領取補貼資金。
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4月8日召開的全省糾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通過強化責任落實、注重源頭防治、夯實工作基礎、嚴格責任追究,認真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有力有序推進年度糾風工作,為我省“兩個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落實作出新的貢獻。會議強調,要突出重點,統籌安排,扎實抓好今年的糾風工作,務求在確保強農惠農資金落實、深化治理醫藥采購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深化治理教育亂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五項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全省已發放恢復重建貸款3366億元
4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在2010年第二次新聞通氣會上公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累計發放災后恢復重建貸款3366億元,63.09萬戶農村居民、9.88萬戶城鎮居民重建住房獲得貸款支持。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明確,有關災區金融支持政策按國家政策規定有效期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
各地傳真
成都市:正式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行辦法》
近日,成都市正式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將全市農村居民以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之外的城鎮居民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范圍,這標志著成都市建立起了相互轉接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養老保險體系,并實現了制度全覆蓋。
都江堰:小城鎮建設也招商
4月6日,作為清明放水節的重要內容,都江堰市舉行了現代服務業推介暨懇談會,推出了投資總額達68億元的36個招商引資項目,這標志著都江堰全市小城鎮建設正式啟動。此次都江堰推出的36個招商引資項目,全部集中在各個城鎮。這其中,虹口鄉及青城山周邊城鎮推出項目最多,改造規模最大。
南充市:千噸貨輪直達上海
4月6日,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布,集臨港產業規劃、物流園區規劃、集疏運規劃等為一體的《南充港總體規劃》于日前通過了省政府常務會議的審議,獲得建設批準。這也是四川繼瀘州港、宜賓港、樂山港之后第四個獲得批準建設的內河港口。屆時,1000噸級船舶可從廣元經南充沿長江順流而下直達上海。
攀枝花:調整大春生產結構應對旱情
目前,攀枝花市已儲備了能滿足40萬畝大春農作物播種所需的優質雜交水稻和玉米種子、化肥、農藥。根據旱情及不同海拔區域的氣候差異,全市調整大春生產結構,適時將菜用糧播種面積由常年的3萬畝增加到5萬畝,努力做到 “小春受災大春補,水稻受災旱糧補”。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會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人才觀,圍繞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區”戰略,進一步加強人事人才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更好的確立全區企業尤其是重點骨干企業、重點工程、重點科研項目在創新型城市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開展有針對性、前瞻性和個性化的貼近服務,著力發揮人才引領作用,加快我區的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為促進我區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活動內容
(一)政策扶持服務
圍繞企業需求和企業人才開發工作實際,貫徹落實《寧波市鼓勵企業引進“海外工程師”暫行辦法》以及《寧波市鼓勵企業引進“海外工程師”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同時重點研究制定《區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辦法》、《區域化人才服務站實施意見》等政策制度,著力解決企業在海外高層次人才、研發設計人才、緊缺人才、創新人才、技能應用人才的引進培養、創新型團隊建設、企業人才素質提升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大現有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政策的覆蓋面。
(二)引才引智服務
1.重點規劃引進“海外工程師”工作。圍繞區內企業需求,貫徹落實《寧波市鼓勵企業引進“海外工程師”暫行辦法》,及時征集企業國外智力技術項目引進需求,一是充分利用“高洽會”引進海外留學生。二是充分發揮日本、美國等海外引才引智基地作用,引進技術與人才。三是廣泛聯系國外專家組織與國際人才獵頭公司,向企業推薦知名專家。四是提供配套扶持資金,在市級財政每年補助的基礎上,增加區級財政經費預算,減少企業引進海外工程師的成本。五是堅持“海外工程師”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召開專門的針對海外智力引進工作座談會,推廣引進“海外工程師”成功企業的經驗,與企業代表深入交流工作工作經驗,深入項目單位了解項目需求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引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
2.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加強企業中高級人才引進服務,全年舉辦各類專業性人才招聘會和赴外招聘會12次,參加人事部門組織赴外招聘活動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差旅補助。推出“個性化”的人才服務,為重點企業提供“點對點”的小型人才見面會。建立黑龍江和江西人力資源引進基地,通過基地輻射功能為企業輸送技術人才。強化與智通、卓博、智聯等優質的人才獵頭公司合作,拓寬中高級人才引進渠道。加強企業網上招聘服務,構建“會、報、網、電視”四位一體人才服務新平臺。
(三)素質提升服務
1.大力提供人力資源經理、青年企業家職業化專業化培訓服務,重點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自身的能力素質。將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結合在一起,開展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研修班兩期,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專題培訓班兩期。
2.大力提供企業技術人才培訓服務,重點提高創新能力。為區企業人事干部舉辦專業性的培訓班,提高人事干部業務水平,提升其業務技能。選送企業優秀人才到國內重點高校、科研院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給予一定比例的學費補助。
3.大力提供職稱評審指導服務,重點提高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加強職稱政策創新力度,創造寬松人才評價環境。強化職稱工作業務培訓,加強申報輔導工作,對重點企業積極主動提供業務指導服務。
(四)平臺建設服務
1.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設在數字園區的區人力資源服務基地作用,引進優質的人力資源中介公司入駐園區,成為集人才集市、人才派遣、人才獵頭、人才培訓、人才咨詢、人才研究為一體的集散中心,向區域內外的企業提供專業化的人才服務。
2.加強博士后工作站建設。繼續指導并扶持更多有需求、條件成熟的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強留學生人才創業平臺的建設,繼續與國內的一些重點高校進行合作,推薦企業需要的專業、項目對口的博士進站。
3.加強研究生工作站建設。出臺《區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辦法》,推薦優秀的研究生人才進入企業掛職鍛煉,力爭突破原有的7、8月份掛職時間轉為一年,建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工作站,為企業的研發和項目攻關提供技術支持,對于畢業后留在企業的研究生給予獎勵機制,今年新建立兩家研究生工作站。
4.加強區域化人才服務站建設。積極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和市場配置資源,在區內建立多家人才服務站,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出臺《區域化人才服務站實施意見》,提供政策咨詢、職稱評定、人才規劃、人才引進培養策劃、人事、人才評價、人才激勵等綜合配套服務,為引進高端人才、創新人才開通綠色通道,即時辦理相關手續,及時優先兌現人才引進培養優惠政策。今年新建2-3家人才服務站,使人才服務網絡更加完善。
5.加強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為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繼續實行優惠的畢業生就業政策,在去年推出22家見習基地的基礎上,今年新建5家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吸納1000名畢業生先見習后就業,并對優質的就業見習基地進行財政補助。
(五)信息對接服務
1.繼續發揮區人力資源俱樂部、人事干部QQ群等平臺的作用,加強與區內企業尤其是“三重”單位的網絡連接,及時提供區內人力資源的發展狀況、重大的引才引智活動、培訓考試、職稱評審等信息,實現信息及時、有效和公開。
2.開展各種形式的HR論壇、專題討論會、座談會等活動,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了解企業對人事人才服務的需求,以及對人事人才工作的建議,同時促進各企業間的經驗交流與分享。
3.不斷改進網上人才市場的服務功能,并擴大與市人才網站、各高校、各人才網站的合作,提高網站信息質量,力求建成一個自動化程度高,網上信息一體化的區域性人才網。
(六)專項個
1.定期走訪機制、對企業需求上門服務。定期走訪以“三重”為重點的相關企業,深入調研人力資源培訓、緊缺人才引進等方面服務內容。對有需求的“三重”企業逐步人才培訓、人才規劃等服務。
2.繼續執行不間斷工作制度。繼續在7-9月工作日期間實行中午不休息制度,所有窗口午間照常對外辦公,實行全天候服務,隨時為前來辦事的企業人員提供人事人才服務。
3.定期聯誼制度。舉辦區內企業外國專家聯誼會和人事干部聯誼活動。加強與在區內工作的外國專家的交流,充分利用其所擁有的資源,為海外工程師引進工作打好基礎。同時促進各企業間人事工作交流和聯系,為人事人才工作的發展出謀劃。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5月為活動準備階段
5月底前,制定活動方案,確定聯系企業及聯系責任人。
第二階段:6—9月為活動實施階段
6—7月組織區人事局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分成3個組,開展上門為企業服務,聽取意見,宣傳政策,征集難題,并根據具體問題落實相應的解決辦法。
7月,召開服務“三重”工作座談會,部署明確下半年工作重點。
8-9月,繼續組織干部深化服務活動。
第三階段:10月為總結階段
10月,對全年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重點督查,指導推進主要服務活動。原則上每個服務小組進行企業服務不少于10天。
四、工作要求
繼續深入推進服務“三重”活動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按照區委區府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區”戰略的重要舉措。此項活動必須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精心策劃組織、穩步推進,確保活動取得新的成果。
(一)建章立制,落實責任。建立“三重”服務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三重”服務定期會議制度,及時分析總結階段性工作情況,部署安排下步工作任務。
篇4
東方銀行零售部是2010年新成立的集中間業務產品拓展、營銷和服務的專營部門,自年初引入蘇南農商行的先進營銷管理理念以來,該部門在常熟農商行掛職干部的帶領下,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市場營銷和管理模式,一手抓業務拓展,一手抓市場服務,經過一年的努力,成績斐然。
一、強化內部管理,明確組織分工。嚴謹的內部組織分工是業務得以迅速發展的關鍵。談新華總經理到任后,一方面,根據零售業務的特點和人員配置條件,在內部劃分卡業務、個人消費信貸、網銀及手機銀行、POS和業主收款業務、理財及業務五個業務組,制定市場拓展目標,明確分工,分別考核,積極推進;另一方面,加強人員培訓,先后選派人員赴常熟農商行、市交行等單位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近100人次,快速提升了業務人員的專業化業務水平。
二、圍繞核心業務,加快市場拓展。長期以來,由于傳統業務模式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很多人不了解中間業務給他們帶來的便利,甚至擔心個別金融產品的使用風險。因此,盡管東方銀行的零售業務品種繁多,但市場營銷難度較大,一些新開發的產品只能靠不斷地宣傳、推介。該部門營銷人員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一是開展競賽活動。通過舉辦了“1+1”PK賽,二季度零售業務競賽,三季度的“新征程、新挑戰”零售業務競賽,大力調動本行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如手機銀行和個人網上銀行,就要求內部500名員工必須自覺開立。競賽期間,新增網銀客戶8000個、手機銀行2600戶。同時,還開展“五一”、“國慶”、“喜迎繽紛圣誕,與禮牽手”中獎刷卡樂、“心系舟曲、愛心傳遞”刷卡募捐等活動,交易、刷卡禮品贈送,鼓勵客戶刷卡消費,這些舉措都極大地刺激了員工推廣和參與競賽的熱情。二是加大宣傳。今年以來,先后在廣播、電視、報紙上開展以“鼠標e動,賬戶管理更輕松”、“銀行隨身帶,理財更自在”等為主要內容的電子銀行產品及“96008”客服品牌宣傳20余次,在支行營業廳、ATM機張貼產品廣告2000張,印刷各類中間業務宣傳資料20萬份,組織專門的推介活動6次,在社會上產生的廣泛影響。三是領導帶領主動營銷。如墟溝支行在墟溝海鮮一條街完成改造后,該部積極配合該支行零售產品的營銷,主動上門為海鮮美食城一期30家商戶安裝了POS機、營銷了50戶手機銀行和個人網上銀行客戶。
三、開展業務培訓,加強服務指導。為了普及客戶的中間業務產品使用知識,提高客戶服務水平,該部還經常走上街頭進行現場宣傳,通過與客戶開展座談會、進行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加強產品知識傳播,調查和了解客戶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和營銷。同時,加強內部營銷人員的培訓,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分別舉辦了針對主辦會計、支行行長、客戶經理的各類培訓12期,側重于產品功能、優點介紹、辦理流程的培訓,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崗位的業務推介需要。為了及時解答客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接受咨詢、推介產品,專門在內部設立了“578” 電子銀行客戶服務熱線,為客戶提供24小時電子銀行業務服務,安排專人輪班,提高服務層次。目前“客服中心”共接待客戶咨詢電話491次,拔出回訪電話984次,整理客戶意見15條,上門解決客戶使用問題31個,適時營銷電子銀行業務65個。
篇5
本文作者:劉靜工作單位:兵團農六師黨委黨校
(一)根據本師、團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制訂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短、中、長期目標,并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有計劃的選送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到兵團、各師黨校、行政學院進行理論培訓。2.加強教育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少數民族人才隊伍素質。以少數民族領導干部、中青年干部和新進班子成員為重點,做到重點干部重點培訓,優秀干部加強培訓,年輕干部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著力提高黨政人才執政能力,經營管理人才駕馭市場、參與競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和信息網絡等推進遠程教學和社會化教學,使各類人才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堅持把培養少數民族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加快構筑終身教育體系;積極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大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多元投資機制,促進各類民族人才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隊伍素質。3.抓好實踐鍛煉,切實提高民族人才的能力。遵循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把少數民族干部特別是少數民族年輕干部放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鍛煉。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民族人才到基層一線,到艱苦惡劣環境,到矛盾復雜、困難多的地方去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建功立業。(二)營造良好環境,完善用人機制,穩定現有民族人才隊伍1.堅持管理創新和分配創新。改變人才管理模式,由“固定控制型”向“指導激勵型”管理轉變,打破人才的部門、地域、所有制壁壘,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積極引導少數民族人才向基層一線、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合理流動,選拔優秀民族干部到團場、重點改制企業掛職任職,使少數民族人才結構、分布同經濟與產業的發展方向相配套。把在基層一線、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實踐的經歷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一個重要條件,并在職稱評定方面實施傾斜政策。積極探索建立人才貢獻與收入相適應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和按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制度及人才貢獻的獎勵制度,以體現人才的能力價值、知識分量、工作成績,真正使人才的貢獻得到應有的回報,多勞多得,才有所值。2.繼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少數民族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認真總結完善干部考察預告、差額考察、任前公示和競爭上崗工作經驗,加大公選干部的范圍和規模,積極推行領導干部任期制、試用期制和辭職等制度,以公開促公平,以公平體現公正,加大少數民族干部選拔力度,使優秀民族人才脫穎而出,實現優勝劣汰。改革現行職稱評聘制度,把學歷、資歷同考試考核、業績貢獻結合起來,堅持評聘分開,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低聘低薪、高聘高薪,有效地發揮職稱這一杠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并加速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提高人才使用效應,從而形成百舸爭流、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為優秀少數民族人才創業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多種機會。(三)強化政策保障,優化環境,吸引短缺、急需人才師市直屬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要根據兵團的實際需要和兵團黨委、各師黨委的總體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吸引各類人才到兵團各師的農牧團場提供扶貧、教育、衛生、農業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認真落實兵團組織實施的選派科技副職、高級專家對口幫扶、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支援西部計劃、城市學校教師到農場基層服務等人才和智力支援項目重點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的有關政策,積極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加強少數民族人才與其他地區人才的交流與合作,采取短期服務、承擔項目、業余兼職等多種方式,突出抓好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完善激勵機制,為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對自愿到基層團場、連隊工作的各類人才,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共同做好轉接工作;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解決他們在退休安置、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解除其后顧之憂,大力穩定團場人才隊伍。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的優惠政策,對少數民族人才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如實施不再要求參加職稱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等措施。要進一步加大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任用工作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工作是完善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環節,這不僅是因為少數民族干部是少數民族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向心力,更因為少數民族干部影響和代表著少數民族人才隊伍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因此,要想完善和加快我們兵團少數民族隊伍建設,加強兵團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任用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了。1.進一步夯實基礎,拓寬少數民族干部來源渠道一要大力發展基礎教育,解決好少數民族干部的源頭問題。從長遠看,要解決民族干部人才問題,就要大力發展教育,要把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納入到人才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去。要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傾斜力度,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較好配置和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現有教育資源,以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為重點,對貧困地區全面落實“二免一補”政策。要加大高等師范院校在民族地區委培和擴招的力度,加強中高級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的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少數民族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和業務能力,為提高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二要多渠道拓寬少數民族干部隊伍來源,解決好少數民族進入干部隊伍渠道單一的問題。既要從黨政機關、領導身邊發現和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又要注意從金融、司法、外貿、經濟管理等部門以及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發現和選拔,同時還要從企事業單位、基層團場、連隊發現和選拔;并積極打破行業、打破地域、打破身份界限,采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廣泛選拔少數民族人才。
進一步突出重點,優化少數民族干部結構目前,少數民族干部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知識等方面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民族工作部門很有必要把優化和調整少數民族干部結構作為工作重點來抓。一是樹立新的干部人才觀念。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針對兵團少數民族干部結構不合理的具體情況,要積極充實高層次緊缺人才,不斷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幫助民族地區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做到培養人才和引進外地外人才并重,立足自主培養,重點是用好用活現有人才,加強交流,吸引外地人才;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進理念;要加速培育和發展民族地區人才市場,使人才資源通過市場機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使用,通過結構優化達到效能的優化。二是加快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步伐。雖然兵師各級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非常重視,但在具體的培養選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還不夠。因此,要通過采取特殊政策,強化措施力度,注意培養選拔緊缺的經濟、管理、法律、技術型干部人才,使各類少數民族干部脫穎而出。多渠道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后備干部,使少數民族后備干部數量充實、層次合理;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過程中,注意結構、梯次,注意選拔各種緊缺人才,注意年齡、性別、專業知識的合理搭配,注意保持近、中、遠期人才比例協調,使后備干部保持合理配置。堅持后備干部從基層抓起,以滿足各級后備干部調整的需要。同時,對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堅持保證質量,進行定期考核,備用結合,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對比較成熟的及時提拔使用,并及時補充優秀人才,保持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
篇6
一、堅持轉變人才觀念,理性認識定位柔性引才引智工作
做好我省的人才工作,穩定和用好省內現有人才是基礎,引進人才是補充.用好柔性政策是關鍵。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人才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人為本”的觀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觀念,建立“戶口不遷、關系不轉、雙向選擇、自由流動”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實施“候鳥工程”,通過接收中央國家機關和兄弟省市掛職干部、聘任、科技項目招標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先后引進1000余人次國內外優秀人才智力到**創新創業,有效緩解了經濟社會發展對緊缺人才的需求。關踐證明,采取柔性流動的辦法,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不僅可以有效帶動和提升我省相關產業與專業領域的科研水平.推動工作發展,而且可以為**培養一批科研和管理人才。
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加強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重新認識和定位柔性人才引智。一是定位在“開放”基礎上的認識。要把開放的意識和辦法貫穿于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全過程,在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的過程中,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適用就行;在人才流動上,不設壁壘、不限制、不阻礙,來去自由,積極推進人才資源從以單位、部門所有為主向社會所有為主轉變,人才的流動從以封閉的體內循環為主向開放的多渠道循環為主轉變,在更大的范圍內整合人才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的作用。二是定位在“差異”基礎上的認識。由于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的雙重限制,我省不可能用優厚的待遇全面引進高層次人才。但可以發揮與發達地區間“差異競爭”中的比較優勢,以“優惠的柔性引進政策、保護各類優秀人才智力創新創業熱情”的軟環境差異,以“人無我優、人有我特”的特色產業平臺差異,以“需要為目的、適用為尺度”的人才類型和人才素質差異,努力探索和實踐適合我省實際、成本較小的柔性引才引智途徑。三是定位在“供需”基礎上的認識。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和經濟發展一體化的不斷加快,使得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必須保持適度的均衡發展關系。“人才短缺”必然導致人才以其特有的價值配置需求向能實現其價值最大化的區域流動,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加靈活的機制、更加有效的措施來引導和滿足這種供需平衡,吸引全社會各類人才為我所用。
二、堅持按需引進,集聚急需緊缺的優秀人才智力
“因事找人”是柔性引才引智的根本前提。近年來,我省立足礦產資源開發、高原醫學、中藏藥、特色農牧業等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省內外人才資源,把省內人才和省外人才結合起來,通過柔性引進方式,聚集和培養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緊缺的優秀人才智力。如:西部礦業副總裁鄧吉牛博士把成礦理論應用到找礦實踐中,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西部礦業經濟效益,建立起**省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帶動引
進高級工程師5名、博士12名,逐步形成了**礦產資源開發的專家鏈、博士鏈和產業鏈。實踐證明,只有立足需求,積極為引進的人才智力搭建良好的事業平臺,才能發揮省內外“兩種資源”的共生效應,不斷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針對目前柔性引進人才智力工作中因需求不清導致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盲目性的問題,今后,要著力在科學統籌柔性引才引智需求,加大市場配置資源上下功夫。一是明確需求主體。企業是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的重要載體。要完善企業發展規劃,促進企業發展與經濟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發展相適應;將企業申報科技課題、科技攻關、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科技創新工作目標化,并將其納入企業考核內容,作為企業參與重大工程招投標的條件之一,激發企業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緊迫性和積極性;通過政府牽線搭臺,適當補助資金,鼓勵企業與發達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研發中心,吸引省外各類高層次人才到企業工作或兼職服務。二是突出需求重點。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緊緊圍繞特色農牧業、特色工業、特色旅游業、資源循環綜合開發利用以及金融運作等行業、產業及重點建設項目對人才智力的需要,分行業、分領域進行人才需求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柔性引進一批省外、國外專家學者,為**建設服務。三是發揮市場作用。市場化是柔性引才引智的發展基礎。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省、州、縣三級人才市場建設。完善人才市場公共服務體系功能,建立公益流平臺,提供公益性、權威性的人才政策信息、供求信息、價格信息,為供需雙方和全社會服務,實現與長三角地區、北京、遼寧等省市及西部其他省區人才網絡互通,不斷提高人才市場的層次和水平,吸引企業通過市場中介引進人才。
三、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柔性引才引智體制機制
良好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柔性引才引智的有力保證和動力源泉。近年來,結合**實踐,我省出臺了《**省關于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具體方式和待遇保障。省上對原有的省屬25家科研機構進行了行政和管理體制改革,18家直接轉制為科技型企業或科技服務型企業,為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營造了更加直接、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氛圍。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成績也只是建立在初步實踐的經驗基礎之上,專門針對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良性循環機制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實踐證明.深入推進柔性引才引智,迫切需要我們在進一步深化對這項工作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柔性引進人才智力的經費投入機制、評價考核機制和管理使用機制,從而實現對追求人才本身的擁有到對人才所掌握知識才能的有效利用的轉變。
下一步.要以“求新思變、敢為人先”的勇氣,積極探索建立柔性引才引智長效機制,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的新活力。一是完善經費投入機制。逐步建立“市場主導、政府鼓勵、單位自主、逐年遞增”的柔性引才引智經費投入保障機制,資金主要用于:提高柔性引進人才待遇保障水平,如:對“博士服務團”成員和掛職干部的高原津貼補助應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設立科技創新風險資金,嚴格申報、審批和執行制度,有重點地遴選引進并支持一批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團隊,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參照“整村推進”項目資金使用辦法,將現有重點學科和實驗室建設經費集中捆綁使用,逐個建立,同時,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增加經費投入。二是完善評價考核機制。突出用人單位的評價主體作用,建立柔性引進人才智力評價體系。在柔性引進人才智力前,提出符合需求的有關要求和條件,對將要引進的人才認真加以區分和甄別,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智力納入引進視野;在采性引進人才智力時,要積極提供一切有利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要的服務和幫助,放手大膽使用;在完成柔性引進任務后,要科學評價和考核其做出的成績,參照市場規則,兌現相關待遇和政策。三是完善管理使用機制。建立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機構,配備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柔性引進人才需求的、資金項目的監督審查和對柔性引進人才的管理、評價及考核。健全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庫,由組織人事部門直接聯系掌握一批行政調配和省級重大產業項目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交流中心等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對通過市場柔性引進的人才登記造冊,積極提供人事等相關服務,兌現有關政策。
四、堅持講求實效,不斷改進柔性引才引智方式
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是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根本目的。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我為主,講求實效”,先后以“候烏”形式特聘121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我省科技顧問,從荷蘭、美國、日本等國引進223名專家來青進行短期服務;以掛職形式協調爭取99名中央國家機關博士和領導干部來青服務鍛煉;以聘請形式引進清華大學、湖南廣播電視局等單位高層次人才擔任我省相關單位負責人,邀請楊振寧、李昌鈺、沈榮華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專家來青傳道授業;以科技項目招標方式面向全國公開招標引進545名高層次人才參與省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為**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實踐證明,以適用為目的,大膽突破傳統的人才體制障礙,不斷創新人才智力引進的方式方法,是解決**發展人才瓶頸制約的重要途徑。
今后工作中,要在鞏固現有工作方式和成功做法的基礎上,以更加靈活務實的辦法,進一步改進和拓寬柔性引才引智的方法與途徑,促進人才隊伍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一是以崗位租賃人才。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高層次人才為重點,通過合同契約,以服務購買的形式,拿出一部分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崗位,面向全國公開引進一批高層次社會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入股。在注重對柔性引才引智可能引發的科技人才原單位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問題的前提下,引進一批掌握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煤化工、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我省重點發展領域關鍵技術的高層次研究開發專家,以兼職、科技入股的形式與企業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同體,推動科技人員來青創新創業。三是完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招標制度。加強與國內重點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交流,支持企業通過校企聯合、企企聯合等方式,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中心,鼓勵聯合攻關,完善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積極引進我省急需的優秀智力,不斷突破產業重大技術攻關難題,帶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四是發揮現有“候鳥”作用。完善省政府科技顧問、特邀研究員專家庫,按其從事領域和研究方向,通過有重點地遴選合作項目等方式,加強與他們的聯系與合作,充分發揮科技顧問專家作用。五是加強現代網絡建設。支持工業、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網上工作平臺,進行智力遠程服務。
五、堅持合作交流,拓寬柔性引才引智渠道
建立開放的合作交流渠道是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省認真落實開放政策,主動融入人才區域開發合作格局,先后與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建立了人才開發合作關系,初步構建起了開放的人才工作格局。如:西寧地區各大醫院與北京11家重點醫院建立起了對口支援制度,有效提升了全省醫療衛生科技水平;積極拓展與國外的人才合作交流,每年實施引智項目30多項,引進國外相關領域專家近50人次,為全省重點科技課題的順利實施引入了國際前沿科學理念。實踐證明,只有敞開大門,拓寬視野,不斷加強與省外、國外的合作交流,才能做到才為我所用,智為我所謀,業為我所興。
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更加開放的理念,努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柔性引才引智新模式。一是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加強與中央部委的溝通協調,認真做好中央支持西部的“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高層次智力援西工程”、“春暉計劃”等人才智力引進項目的落實銜接工作,努力在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向我省傾斜方面,達到與西部地區兄弟省區相比比較*前的位置。二是擴大合作交流渠道。認真落實“西安協議”,加強與西部地區的人才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與北京、遼寧和長三角地區各省(區市)間的高層次人才交流與合作、人才對口培訓、互派交流和多邊橫向交流,逐步完善雙方人才開發合作交流的信息資源貫通機制、項目開發合作機制和政府部門合作機制,充分利用省外優勢科研、培訓、設備和資金等條件,不斷加強我省科技創新和攻關能力。三是建立定期聯系制度。積極利用**情結,以“青洽會”、“環湖賽”、“郁金香節”等各類重大活動的舉辦為契機,通過建立各種學術協會、專業組織等形式,同**籍或曾在**工作服務過的各類人才建立聯系交流機制,動員和組織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為**建設發揮作用。四是加大國外智力引進力度。充分利用國外智力資源,積極爭取外專智力引進、“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逐步建立與國外專家顧問團定期聯系的長效機制。完善海外留學人員來青服務工作制度,落實留學回國人員科研資助和外專項目地方匹配資金。
六、堅持服務基層,積極促進省內人才柔性流動
堅持柔性引才引智方式是解決省內各區域人才緊缺和結構矛盾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加強農牧區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結合“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項目、“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及“西新”工程、選派科技特派員、選派專家服務團等,加大面向廣大農牧區科技、農牧、衛生、教育、文化等事業發展的人才智力支持,每年近1萬余人次各類人才以不同方式智力服務基層,初步建立起了西寧市對青南地區、城鎮對農牧區的人才智力對口支援制度。實踐證
明,柔性引才引智不是省際、國際間人才流動的專有方式,只要加以靈活運用,同樣可以有效緩解省內基層邊遠地區人才短缺的問題,帶動和培養一批服務“三農”的基層人才。
下一步,要進一步打破區域、部門和行業的限制,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柔性手段,及時補充和調劑地區發展急需緊缺的人才,促進省內人才隊伍間的合理流動。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擴大干部交流范圍,積極開展省內“上下”雙向掛職鍛煉;堅持選調優秀大學生,充實基層干部隊伍;認真落實大學生進村擔任“村官”和“三支一扶”計劃,并通過定向選拔公務員的方式,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流動。二是完善對口支援制度。在原有對口幫扶的基礎上,按照“四區兩帶一線”的區域發展布局,著眼于發展區域特色經濟,選派一定數量的農、林、牧、水等專業技術人才到農牧區縣以下基層單位進行服務帶培,并按帶動提高當地專業技術人員技能或完成任務情況,確定服務年限,培養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群體.逐步建立扶貧與扶智、人才支持與項目支持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逐步擴大科技特派員規模,使有條件的縣(市區)達到一個行政村有1名科技特派員。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采取“科技入股”的方法,與農牧民結為合作共同體,推動科技人員到農村基層創業。四是完善專家服務制度。建立和完善專家服務基層制度,通過選派專家服務團,設立專家服務基地,為農村牧區提供科技服務。破除門戶之見,支持省內專業技術人才通過項目聘用、任務聘用或兼職等方式到我省其他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成果推廣、課題項目研究、科技咨詢服務、講學及志愿扶貧服務等活動。
七、堅持以人為本,創造柔性引才引智良好環境
篇7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今天在這里召開,總結20*年的工作,部署2009年的任務。剛才,會議表彰了20*年度全市工商系統先進單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
過去的一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特別是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四個發展”,強力推進“四大基地一大產業”建設,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運行、城市建設、服務“三農”、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完成了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2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6%,高于全省4個百分點;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0.5億元,增長19.9%;新增規模以上龍頭企業60家;鐵雄新沙一期150萬噸焦化、圣世化工60萬噸mcc、達馳電氣500千伏超高壓節能變壓器和洪業化工14萬噸已二酸等45個過億元項目竣工投產,全市千萬元以上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00億元,增長22%。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也凝聚著全市工商系統廣大干部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我時刻關注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我認為,一年來,全市工商系統在學杰同志的帶領下,工作務實,善于研究,勇于開拓,敢于創新,扎實推進了工商行政管理事業的發展。
一是按照“以人為本、嚴管厚愛,關注基層、關愛民生”的理念,切實維護了全市工商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利益。你們市局黨組在2007年提出的“以人為本、嚴管厚愛”理念的基礎上,20*年增加了“關注基層、關愛民生”的內容。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你們市局黨組把全市系統6000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帶著責任、帶著感情,關心干部職工的安危冷暖,努力解決好同志們的切身利益,從而增強了市局黨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親和力,實現了全市系統“隊伍高素質、執法上水平、服務高效能、經費有保障、生活高質量”的新突破。
二是解決自身發展難題方面取得新成就。你們從系統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頗有遠見地加強了基礎性工作。成功推行了“縣財市管”新模式,增強了經費保障能力;實施綜合預算,優化了財務支出結構;全員加入養老保險,解除了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增加了基層人員工資性收入,穩定了隊伍;你們大膽改革,實行在職人員離崗創業和內部退養,破解了長期困擾全市工商系統的歷史性難題,為超編人員提供了創業機會和施展才華的空間,單位和個人雙滿意,各得其所。你們緊跟市委、市政府的步伐,建設節約型機關,集中處理了172車輛公務車,兩年節約公用經費4600萬元,這是其他市直部門不可想象的。這些措施對維護全市工商系統穩定、全面推動工商事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三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取得了新成效。你們積極履行職責,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你們抓住市委、市政府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了維護食品安全、查處虛假廣告、治理商業賄賂、打擊非法傳銷、取締“黑網吧”、保護商標專用權等專項治理行動。市委書記趙潤田同志對你們取締“黑網吧”工作給予高度肯定。特別是在查處“三鹿”問題奶粉中,動用全系統之力,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集中行動,采取拉網式檢查,收繳銷毀劣質奶粉11.4噸,切實保護了廣大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力地維護了公平公正、誠信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是得力的,成效是顯著的。
四是為服務菏澤經濟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你們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和部署,改進管理、優化服務,在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發揮了工商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你們顧全大局,堅定不移地停征“兩費”、取消中心、清理各類協會,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改革,促進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推行了企業網上年檢,提高了為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服務的水平;成立群工辦,落實好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及時接聽群眾來電,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為菏澤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是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有了新舉措。你們著眼于加強班子建設、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推行了新舉措,取得了新成效。完善黨組內部議事和決策機制,確保政令暢通和重大決策的有效落實,實行“一崗雙責”、健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述職述廉、完善民主生活會、堅持談心談話制度,增強了各級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20*年全市工商工作成效是顯著的。實踐證明,市工商局黨組是團結的,是堅強有力的,群眾信賴的,是一個完全能夠經得住考驗的班子。市委、市政府對工商工作是肯定和滿意的。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商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特別是辛勤工作在第一線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關于2009年工作安排,希望大家按照學杰同志的講話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借此機會,我講幾點意見。
一、積極發揮服務職能,努力為菏澤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緊緊抓住發展不動搖。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們要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發揮工商職能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
一是進一步簡化登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對擴大內需項目的企業登記,要開辟“綠色通道”,采取提前介入、及時注冊、重點指導、跟蹤服務等措施,促進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收益。對企業的并購重組,要積極提供良好的服務,減免登記變更的相關費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當然,搞好登記服務,必須嚴把市場準入關,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建設,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二是抓好商標戰略的深入實施,增強企業競爭力。要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質量興市”的工作部署,切實加大對實施商標戰略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注冊能反映企業特點和菏澤文化底蘊的商標,引導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目前,我們市只有單縣四君子集團的“四君子”、巨野花冠集團的“花冠”是中國馳名商標,今年要在爭創中國馳名商標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重點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要加大公司股權出資、股權出質和動產抵押登記工作的力度,搞好對企業的培訓和宣傳咨詢,使更多的企業了解和運用這個渠道擴大融資。利用掌握企業信用狀況的優勢,將信譽好、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守合同重信用”榮譽而又急需資金的企業,推薦給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融資難問題。
四是積極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我們菏澤是農業大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立足本職,進一步完善紅盾護農、經紀活農、合同幫農、商標富農、市場興農等工作機制,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大力加強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注冊與管理工作,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認真履行監管職能,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一是以食品安全為重點,加強流通環節商品質量的監管。今年是中央確定的質量安全年,確保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工商部門責無旁貸。要認真汲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訓,繼續完善農村食品安全“四項制度”,探索城市監管新模式,盡快建立起嚴格有效的食品安全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確保人民群眾消費安全。要繼續做好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商品質量的監測,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行為,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二是以食品、藥品、醫療廣告為重點,深入開展虛假廣告專項整治。打擊虛假違法廣告,凈化廣告市場。特別要查處在醫療、藥品廣告中夸大功能和療效等行為,查處未經廣告審查擅自醫療、藥品、保健品廣告行為。
三是進一步加強消費維權工作,營造良好消費環境。要加強《山東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的宣傳。要充分發揮“12315”和各級消協的作用,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要重視農村消費維權工作,特別是對家電下鄉、農機下鄉等大宗商品下鄉交易行為的監管,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你們搞的“省際邊區農村消費維權長廊”,非常好,有特色,希望今年抓好,抓出實效。
四是認真履行好安全生產責任,把好安全準入關。省政府確定,2009年是我省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工商部門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承擔市場準入的職責,一定要高度重視,把好登記關。要以煤礦、危險化學品等為重點,嚴把前置許可關,堅決取締無照經營。
三、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新型工商干部隊伍
一是認真開展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鞏固和發揚學習實踐成果。要圍繞增強科學發展理念、依法行政理念、服務大局理念,深入查找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的問題和差距,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學習實踐成效體現到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秩序、提高自身素質上來,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解決新矛盾、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發展的新型工商干部隊伍。
二是突出抓好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領導能力。要加強形勢教育、政治教育、廉潔教育,切實增強黨性意識、大局意識和紀律意識,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提高駕馭形勢、控制全局、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針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好應急處置準備,防止因反應滯后造成惡劣的影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科學的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機制,健全干部交流鍛煉制度,把各級工商部門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團結有力的堅強集體。07和*年,你們選拔后備干部到市局掛職鍛煉、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不少人都進入了領導崗位,成了骨干,這個做法很好。
三是組織開展好“基層建設年”活動,全面加強基層建設。你們省局黨組提出今年要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并且提出了工作觀念轉變、工作重點轉移、干部隊伍轉型和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基層工商所工作環境的“三轉、一創、一優化”的工作思路,我認為很好,符合當前形勢和基層的實際。基層工商所是服務科學發展、依法監督管理的前沿陣地,工作量大,他們工作能力和效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工商部門科學監管、服務發展各項任務能否圓滿完成,直接關系到整個工商形象。因此,要通過培訓教育,不斷提高基層工商人員監管執法、服務發展、消費維權的能力,做到監管無漏洞、服務上水平、維權全覆蓋,為推進全市工商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做好工商工作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各級工商部門要主動向所在地黨委、政府匯報工作,積極承擔地方黨委、政府交辦的任務,自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篇8
前不久,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接見記者時暢談了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發展方向:
2001年8月,省委在井岡山召開十屆十三次全會時,提出以工業化為核心,實行大開放為主的戰略,把江西建設成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勞動力輸出基地和旅游休閑的后花園。這就是后來被稱為“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的江西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樣一個發展戰略定位和取向下,江西開始了新一輪發展的浪潮。
在近幾年大改革、大開放的變革中,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今在江西這塊紅色土地上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人們一心一意謀發展,加快發展已經成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南昌被稱為革命圣城,是打響第一槍的地方。因為擁有這樣的紅色歷史,江西人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江西的經濟總量和浙江差不多,但是邁入新世紀的時候,江西的國內生產總值卻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在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當中,江西落后了。經濟的落后也造成了江西人的自卑心理,而這種既自豪又自卑的矛盾心態長年困擾著江西人,也一定程度上成為江西前行的障礙。
江西流傳一句順口溜“紅米飯、木炭火、皇帝老子不如我”,這句順口溜反映出的觀念象是融化在血液中一樣,深深地扎根在江西人的心中。這幾年江西經濟的高增長,江西人開始變得自信了。江西學者汪玉奇說:江西人更有自信心了,最重要的表現就在于江西人才流失的現象得到了遏制,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們對故鄉深深的情感,對故鄉堅定的信心。我初到江西時,發現江西有相當一批干部的知識結構還停留在“談農業老半天,講工業一袋煙,講金融不沾邊”的狀態,所以我們研究決定,從干部的思維意識向市場經濟靠攏開始抓,觀念改變了,其他就好辦了。
我們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輸入新智慧、新理念,開拓人們的新思維。當時,我跟省長一起帶隊,帶領中層干部到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以后又到了湖南、湖北,也到了香港,學習這些地區改革開放的先進經驗,然后根據江西的實際情況,走江西自己加快發展的一條新路。當時我們形成一個共識,就是提高人的素質是最重要的,為此決定派幾千名干部到沿海地區掛職。他們學到了沿海發展的許多寶貴經驗,然后帶回來……我們省內又舉辦了干部雙休日知識講座,請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請兄弟省市有經驗的同志,請經濟專家、跨國公司的總裁講課……通過大容量的“洗腦”,干部的理念有了很大變化,有的同志總結經驗時說,觀念就是財富,觀念一新天地寬,觀念一變財富滾滾而來。
用汪玉奇的話來說,省委省政府這一系列的更新觀念的活動,是讓江西省上上下下的官員們“呼吸到了市場經濟的新鮮空氣”,自此江西經濟駛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但江西和上海不一樣,不能一下子就大量吸引外資,因為還不具備條件,江西同沿海正好有一個梯度差,他們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需要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因為他們也受到資金、土地、勞務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需要向外拓展,正好同我們是不謀而合,而我們正好是他們梯度產業的下面,我們自己有資源優勢,有低成本優勢,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得好的話,完全可以取得雙贏的結果……而江西省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近,到香港,到廣州,到福州,到杭州,到上海差不多都是七個小時,完全可以對接起來,所以我覺得這樣是比較現實的做法。
南昌開發區近幾年的發展被媒體稱為“江西現象”的典型范例,僅僅2003年一年就以每三天一個項目的速度迅速擴大制造業。一年之間投資企業一百多家,引資總額超過了1992年建區以來前九年的總和。如從事大屏幕背投顯示器研發、生產的鴻源公司,是2001年將制造基地設在南昌經濟開發區的。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在他們生產的顯示器已經進入了試產階段。董事長桂嵩說,他們將生產基地設在這里,看中的是這里較低的綜合工業成本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經濟學當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一千美元死亡線”,當一個地區的人均GDP達到了1000美元,由于勞動力的成本上升,使得產業大規模地轉移。近幾年江西的經濟快速發展,也是因為抓住了這個機遇,大量承接來自東部的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但是現在江西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000美元,下一步面臨的是產業如何進一步升級的壓力。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也產生了與這一片青山綠水難以調和的矛盾。
世界各國,包括我們沿海地區的一些經驗教訓,都是在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發展了,但是環境破壞了,以后要花很大的代價重新把它治理過來,而我們是剛剛處于工業化的初級階段,我們要把人家的教訓變為自己的經驗,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提了一口號,叫三不準,就是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不準搞,黃賭毒的項目堅決不準搞,嚴重影響職工身體健康安全的項目堅決不準搞。我們有一句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我們一定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要把生態保護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這也是衡量一個領導干部是不是有覺悟的重要標志。
江西發展了,但江西作為中部地區欠發達省份的地位沒有根本改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要實現江西的崛起,需要長期的艱苦奮斗。我認為,現在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一方面我們要把經濟發展上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很重要一個方面,但另一個方面,就是增加財政收入,要更多的體現社會公平,要為民生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們做了一個三個傾斜決定,第一向困難群眾傾斜,要不斷地提高困難群眾的補助標準;第二向基層傾斜,目前農村鄉鎮還是比較差的,財政轉移支付要向這一方面進一步加大,第三向農村傾斜,進一步加大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支持的力度。
江西是中國傳統的產糧大省,4200萬的人口中,有3000多萬是農民。這樣的比例在中部六省當中也是名列前位的。所以農業、農民、農村這“三農”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人。近幾年隨著江西經濟的發展,也開始有能力反哺農業了。2005年江西宣布,提早一年全面取消農業稅,讓農民走上富裕的生活,這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除減免農民賦稅外,關于提高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方面也開始有所動作。在深入調研后決定逐步將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生活極為困苦的村落實施整體搬遷,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存環境。同時提出在山區積極發展林地,平原種植優質稻谷,湖區推動水面養殖業,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糧食增產增收,農民整體收入提高的目的。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2004年江西實現了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農民收入三項指標都增長了20%以上。
“早上在廣東喝早茶,下午在南昌吃贛菜,晚上到上海去游黃浦江”,這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很形象地點出了近幾年江西進一步完善交通建設以及將珠三角、長三角和閩東南納入了七小時的經濟生活圈。“要致富,先修路”,已讓江西人嘗到了甜頭。
篇9
一、自主創新能力有新突破
1、實施科技專項。重點在熱帶生物、生物技術、新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生態環保、新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組織科技攻關,力求取得突破。
2、多渠道增加自主創新投入。爭取國家和省財政更大支持。組織科技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研發投入超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撥款8000萬元,省本級財政2500萬元。加大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力度,企業R&D投入比上年增長10%以上,超13億元。爭取落實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專項資金,爭取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更大支持。
3、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建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組織編制可研報告,爭取基本建設投資項目扶持。推動中石化、武鋼等一批大型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并爭取有1家以上成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爭取建立國家熱帶作物種質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加強科研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建立海南省大型科學儀器網絡共享平臺。指導國家級靈長類海南獼猴實驗動物種源基地項目建設。整合資源,籌建海南實驗動物研究中心。
5、做強林科所、工科所,逐步向科學研究院發展。加強高等院校科技工作,發揮其基礎、骨干作用。
6、加強科技園區的指導建設。完善政策,推動海口高新區二次創業,加快發展。建設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爭取通過國家驗收。進一步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園區核心區科技成果示范及產業化基地。指導和推動中國三亞農業科學城建設。實施科技項目,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7、完善科技項目評價機制,加強跟蹤檢查、統計分析和總結宣傳,發揮科技項目的作用和效益。
8、組織開展“雙大互動”,加強專利技術的引進和再創新。
9、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推動與東盟科技合作平臺建設。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申辦中國—東盟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和利用研討會,籌備在海口舉辦的泰國食品技術展覽,開展海南與東盟區域科技合作中專利戰略研究,加強海南與東盟科技合作基地建設,接待泰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代表團。協助中國科學院舉辦第三屆中日科技政策與戰略高層論壇和世界光學大會。協助海南大學舉辦亞太力學國際會議。此外,組織實施對外科技合作項目。繼續實施、跟蹤管理中泰、中巴、中歐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加強對外科技培訓,邀請中外科技外交官來瓊開展科技交流。
10、加強國內科技合作。積極推動泛珠三角、長三角區域科技合作。具體落實我廳與廣東省科技廳簽訂的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等科技合作。
二、科技產業發展有新突破
11、實施火炬計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加強指導高新科技園區建設,培育和壯大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做好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產品的認定和考核工作。做好高新技術企業接待日工作。舉辦海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發揮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促進會作用,組織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展對接活動。落實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產品優惠政策。做好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監測統計分析。開展創建節約型高新技術企業標兵活動。
12、實施星火計劃,發展農業科技產業。爭取20個以上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建立和完善馮家灣蝦苗星火產業帶、澄邁福山熱帶水果星火產業帶、樂東-東方香蕉星火產業帶和三亞-樂東熱帶蘭花星火產業示范帶等,構筑具有我省區域特色的農業科技產業帶。
13、建設省南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化基地,推動我省南藥科技產業發展。
14、加大漿紙林高產、抗風品種的培育、引進和推廣,推動漿紙林科技產業發展。
15、加強對全省科技招商的統籌組織、動態分析和跟蹤落實。做好深圳高交會、北京科博會等科技招商工作。
16、發揮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突出重點,提高效益。
17、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更大支持,力爭超過1000萬元。做好項目跟蹤、檢查。做好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組織落實。
18、實施省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工程項目。加強跟蹤管理,指導示范點工作,編發工作簡報,及時通報宣傳。
19、做好省科技獎勵工作。爭取改革完善省科技獎勵辦法。
20、建設技術交易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三、推進農業科技服務“110”建設有新突破
21、落實全省農業科技服務“110”現場會精神。加快服務站點建設,擴大覆蓋面。
22、加強已建站點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爭取全省建設100個標準服務站。
23、完善指揮管理、智能網絡、技術服務和基礎設施四大系統,擴大視頻站點50個以上,實現指揮中心、服務站和專家服務團之間的聯通。
24、開展土壤營養診斷與施肥工程,建立數據庫,完善充實863智能農業專家系統。
25、加強服務站點的動態管理,做好信息及分析統計工作
26、建設瓊海、儋州農業科技服務“110”區域指揮中心。
27、落實國債項目資金。積極推動市縣政府將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28、爭取企業加盟,籌建省農業科技服務“110”集團公司,逐步實現連鎖經營。
四、服務新農村建設有新突破
29、開展市縣科技進步考核工作。推動市縣建立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指導市縣推動科技進步,加大科技投入。
30、做好與澄邁、萬寧、瓊中等市縣共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工作。
31、實施國家和省科技富民強縣(市)行動計劃。指導瓊海、儋州開展國家科技進步試點市工作。
32、建設科技示范村。積極探討和推動農業科技服務“110”與創建文明生態村有機結合,建設100個科技示范村,促進農村科技水平提高。
33、推進科技聯結活動。總結推廣陵水、保亭等縣經驗,抓好東方市大田鄉聯手扶貧工作,促進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科技工作。
34、加大農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科技下鄉,多渠道多層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和轉移勞動力技能培訓20萬人次。
35、加大對海南省農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宣傳力度,促進農村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崇尚科技致富的社會氛圍。
五、科普工作有新突破
36、辦好第二屆海南省科技活動月。
37、完善海南虛擬科技館首期工程,建設二期工程。充分網站內容,完善網站版面,增強網站美感、趣味性。新建工業館、交通館、航天館、信息館、能源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海南虛擬科學館展示中心,擴大影響面。
38、充分利用農業科技服務“110”平臺開展農村科普活動。
39、充分利用發揮國家和省科普基地的作用,加強指導管理,提高水平,使其逐步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載體。
40、與新聞媒體加強溝通與合作,創辦科普專欄(題),加大科普宣傳力度。
41、辦好《大科技》等科普刊物,擴大科普宣傳陣地。
六、專利工作有新突破
42、加大專利申請資助和宣傳培訓力度,力爭全省專利申請量比上年增長20%,發明專利申請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43、做好知識產權宣傳和培訓工作。組織舉辦大型知識產權宣傳周、知識產權文藝會演等活動。舉辦培訓班,指導企業、高校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建立全省專利信息采編隊伍,加強省知識產權局網站建設和專利政務信息工作。辦好中國知識產權報海南聯通站。
44、做好專利行政執法。落實《關于加強專利行政執法工作的若干意見》,規范執法管理。在商品流通領域開展查處冒充和假冒專利執法行動,評選10家無假冒專利商品商場。
45、大力引進專利。完善省專利技術交易市場,籌建全國專利技術市場海口中心。籌備*年中國(海南)新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和產品博覽會。收集、編印、專利技術信息,舉辦專利技術推介會。
46、強化專利實施,提高專利產業化水平。組織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爭取引進一批有較大影響的專利技術項目。做好第三批全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和省*專利試點工作。
47、組織舉辦第二屆海南省十大專利發明人評選活動和全國發明人峰會。
七、科技體制創新有新突破
48、制訂具體實施管理辦法,實施扶持非公有制科技企業發展科技專項。
49、貫徹落實《關于促進民營科技機構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展民營科技企業的認定或備案工作,做好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審查工作。做好民營科技機構的統計分析和調研工作。
50、協調推進省屬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和指導科研單位建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增強活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51、繼續開展科研體制創新獎評選活動。
八、科技創新環境建設有新突破
52、全面落實國家關于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
53、研究提出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的具體實施意見。并切實組織落實,主動做好全省科技大會的準備工作。
54、爭取《海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計劃并通過審定。
55、制訂實施《海南省“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
56、加大科技宣傳。加強海南科技在線網站建設,發展壯大全省科技信息員隊伍。在海南日報等新聞媒體組織專欄,宣傳先進典型。辦好《海南科技》,完成《海南省科技志》編制。
篇10
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素質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資源和基礎動力。然而,實現和諧社會,既包含著人對環境的改造,也包括對自身的改造。但是,在社會轉型期,青少年的總體素質與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的要求還不一致,有些甚至還成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不斷加強青少年的學習,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養,是社團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任務。
在幫助青少年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其他問題,在理想信念教育方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淪落后于實踐”、“教育的說服力滯后于青少年亟需解答的現實困惑”等問題。當前,人類已進入了急劇變遷的“風險社會”發展階段,各種觀念和利益的磨擦日益加劇,而青少年崇尚概念,他們不為現實生活所困,還不知道在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自我約束和必要限制,總喜歡做些他們認為高尚的而不顧國情、社情的舉動,他們更多地是受激情而不是理性的支配。他們對當前社會沖突的嚴重程度感知最深,由此產生的強烈的沖突行為傾向,只要經過一定環境和場景的誘發,隨時都有可能直接轉化為實際沖突行為。因此,我們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貼近青少年實際的“人生百講”等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中國建設史、改革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尤其應該幫助青少年克服偏聽偏信的盲從心理,著力幫助當代青少年學會如何正確行使民力的能力,增強青少年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增強社團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及預防犯罪中的合作能力
社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以顧全大局,齊心協力的精神整合社團內資源。在強化社團內整合的同時,還要面向青少年、面向社會、面向國際,實現社會化資源共享。要認真總結并發揚光人組建“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著力解決6.3萬失學、失業、失管社區青少年問題,以合作求活力,以合作促發展。合作是社團組織預防青少年犯罪,應對各種嚴峻挑戰的有效途徑。據統計,全國已有三分之二的市、縣建立了青少年志愿者協會,建立社區服務站8.9萬個,注冊志愿者超過1349萬人,累計已有1.5億人次以上的青少年在扶貧開發、社區服務、環境保護、大型活動、科普宣傳、搶險救災、海外服務等領域向社會提供了超過55億小時的志愿服務。在全國青年聯合會倡導的“構建體貼志愿者的實在制度”政策的激勵下,上海的一百多萬青少年志愿者在各項活動中注重自覺自愿、互助合作,使廣大志愿者的滿腔熱情成為一種可持續依賴的社會資源,保證了各社會群體拉近距離、消除隔閡、重建信任、增進和諧。
三、增強社團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及預防犯罪中的服務能力
社團組織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從根本上取決于服務青少年的能力。上海各級各青少年組織通過促進“中青網”、“東方網”建設,發放幾十萬張具有金融卡和服務卡綜合功能的青少年卡,推廣青少年事務所和青少年中心,建立遍及19個區縣和100多個街鎮的“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的社工站和社工點等措施,進一步加強社團組織的信息化建設,積極創新服務青少年手段,大力推動服務青少年工作網絡化,從而把組織、工作和陣地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廣泛、更有效、更及時地覆蓋青少年、引導青少年和服務青少年。
而發揮社團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是提高其權利保障的能力。各級各類社團組織要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建設,不斷鞏固和擴大社會穩定的青少年基礎,始終保持同青少年的密切聯系,始終把竭誠服務全體青少年,尤其是廣大社區青少年和民工青少年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踐證明,各級各類社團組織在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關心幫助社會各類弱勢群體方面最早起步,最具親和力。
四、增強社團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及預防犯罪中的凝聚能力
2005年7月11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青少年保護辦公室聯合頒發了“關于上海市全面推行對于違法犯罪情節較輕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考察制度的實施意見”,并明確規定,教育考察期間,暫不裁決處理或,對教育考察期間的材料進行單獨保存,不得納入未成年人的檔案。實施意見規定,學校對考察教育對象不開除、不勸退,若考察對象及其監護人提出退黨申請,學校要予以阻止,并及時報告給區縣青保辦和教育局。班主任要建立考察教育對象的學習情況、交友范圍、人際關系、情緒穩定狀況、公益活動等記錄卡,每周必須找教育考察對象談心1―2次,并作好書面記錄等,而家長必須與學校班主任及時溝通、商討教育方法。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