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8 11:3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思品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石化產品;營銷體系;經濟學分析;思考
中圖分類號:F7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在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優化上游產業產品的營銷體系設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之所以提出這一觀點,可歸因于(1)上游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往往是工業原料,這種原料具有專用性的特點。從而其目標市場相對狹小。(2)工業原料都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規格來生產,進而不同廠商的產品具有很強的替代性。這樣一來,目標市場狹小和替代性很強所形成的疊加效應就要求,針對石化產品的營銷應在構筑市場差異性上下工夫。
梳理現階段的相關論文發現,諸多文獻都關注著普通商品的市場營銷問題,而該類型商品的4PS營銷體系構造卻無法滿足石化產品的需要,這或許是要素市場與商品市場供求環境不同的原因使然。由此,在建立可行性方案前需要借助經濟學工具,來分析出市場差異化形成的切入點來。
一、對石化產品營銷體系設計的解讀
傳統營銷體系一般遵循4PS原則來構建,即依次為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但這種基于普通商品的體系構架卻不完全適用于石化產品,其中的價格與促銷環節相對趨弱,而產品和渠道環節則是形成市場差異化的關鍵。
因此,以下將著重對產品、渠道這個方面進行解讀:
(一)產品方面
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來考察石化產品,其從內到外分別由3個層級構成:核心產品、有形產品、附加產品。其中,核心產品指向石化產品的使用價值;有形產品指向石化產品的品牌標識;附加產品則指向該產品的售后服務方面。由于石化產品的銷售是處于要素市場范疇,從而難以在前兩種產品形態上進行差異化提煉。由此,從附加產品層級入手進行差異化策略構建便成為重要選擇。
(二)渠道方面
與普通商品不同,石化產品的使用價值較為專一,并主要供應下游生產性企業。這就意味著,依托產品專屬性而形成的技術鎖定效應,將有助于維護上下游企業供求的穩定性。然而,在當前實體經濟發展依然乏力的情況下,石化企業仍具有拓展客戶的內在需要。可見,鞏固現有渠道并挖掘淺在渠道便成為營銷工作的重點。在幾乎0級渠道的形態下,如何挖掘潛在客戶并不簡單。
二、解讀基礎上的經濟學分析
盡管以上借助4PS原則進行了解讀,但并無法為以后的營銷工作建立起可操作性的路徑指向。因此,以下還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經濟學分析。經濟學分析的目的在于從“成本—收益”的比較下,來選擇支撐產品和渠道建設的最優組合。
具體而言,經濟學分析如下所述:
(一)針對產品方面的經濟學分析
上文已經提到,石化產品應在附加產品層級完成差異化策略構建。具體而言,因石化產品理化特性使然,可以為下游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其中,運輸、倉儲服務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不難理解,隨著物流服務的開展必將增大石化企業的銷售成本,而該成本在產品強替代性的狀況下將主要由石化企業消化。然而基于產業經濟學原理可得,在與傳統客戶保持高頻率的交易時,石化企業通過開展物流服務將增強與客戶方的需求匹配度。這樣一來,就能將客戶鎖定在石化企業的技術路徑上,而無法隨意尋找替代廠商。
(二)針對渠道方面的經濟學分析
渠道環節的策略選擇,在于挖掘潛在客戶。這也是當前石化企業維系一定盈利能力的必然選擇,那么如何在完成這種幾乎是0渠道的拓展呢。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借助網絡營銷和電話營銷模式;同時,還可以借助6PS中的政府公權力來實現。從經濟學視角來看,網絡營銷模式的開展可近似獲得完全信息的優勢;而政府公權力的協助,則能滿足石化企業獲得市場的最小有效規模。
三、分析引導下的優化路徑思考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引導下,針對優化路徑的思考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物流服務的開展
盡管開展物流服務具有技術鎖定效應,但仍需要評估服務開展時的成本與收益關系。一般而言,對于空間距離為150公里以內的客戶,可以開展第一方物流服務,超出150公里以外的則主要以第二方、第三方為主。在超距離范圍下,石化企業技術人員應提供全程技術服務。
(二)網絡營銷的開展
網絡營銷是借助企業網站和門戶網站,開展B2B模式下的產品宣傳和銷售工作。因此,其中就包括產品信息和電子商務物流這兩項事宜。這里的關鍵是前者,應在配合電話營銷的情況下,向客戶充分表達產品提供的便利性,以及供貨響應的及時性。從而,建立起差異化市場策略。
(三)公共關系的開展
若要在要素市場上獲得合理的市場份額,還需要與政府建立起良性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通過石化企業增強組織合法性來獲得。即,在生產中滿足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目標,從而在建立起良好外部形象的基礎上獲得政府的扶持。
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四、小結
本文認為,針對石化產品的營銷應在構筑市場差異性上下工夫,而產品和渠道環節則是形成市場差異化的關鍵。在經濟學分析基礎上,應圍繞著物流服務的開展、網絡營銷的開展,以及公共關系的開展等三個方面展開工作。最后,文章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魏曉丹.論企業市場營銷的良性發展[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5).
篇2
關鍵字 :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定義
信息化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相對而言的現代教學的一種表現形態。這種教學形態,一方面是以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另一方面是以信息技術的支持為顯著特征。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綜合把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系統方法。
信息化教學設計理念
一般說來,教育目的表現在四大方面:一是使個體獲得奉獻社會的本領;二是開發個體的天資潛質;三是促進個體履行公民的責任;四是傳遞傳統文化。
在知識/信息時代,這些目標的每個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超越了我們的習慣性的應答。一系列嶄新的、打上了時代烙印的教育需求隨之產生,使教育目的發生了重構.
1、奉獻社會:在這個高度復雜化、技術化和信息化的世界,我們都需要學習生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
2、開發個人的天資潛質:作為人們思考/傳播/交流的“放大器”、“儲存庫”和“感官的延伸”,這些工具正成為我們每個人天資潛質開發的“強力工具”。
3、履行公民責任:電子媒介和互聯網給人類帶來了更加自由的獲取信息的通道。這種情形迫使我們必須更加重視運用批判性思維,對媒介“食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努力地、仔細地從豐富的日常媒介“菜單”中作出選擇。
4、實現傳統的延續:現在每個國家、每個人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從我們所接受的文化傳統中建構和保持文化認同,在學會認同的同時,學會理解、包容和容忍他人的文化傳統與認同。
此外,掌握流暢的設計過程、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研究方法都很重要。對于“實時”學習來說,在線信息數據庫、與專家聯系的快捷電子郵件、在線課程等等,都是一些很有幫助作用的支持工具。
教學設計要探討的目標
“信息化教室”學習環境在哪些教學點和學習點上能夠和《思想品德》課進行結合。這種結合又會引起課堂教學的哪些變化,會引起學生學習方式以至于學習思維方式的哪些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在哪些具體方面會對目前中學政治教學的哪些方面會產生積極的作用.這種積極的作用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以什么樣的效果呈現出來,又會在哪些方面可能和目前的政治教學難以合拍,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和政治教學的學科特征是不符合的,可能會對政治教學產生什么樣的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又可能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加以規避。
教學設計要探討的重點
1、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
2、強調“協作學習”。這種協作學習不僅包括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作,如實施跨學科和跨年級的基于資源的學習等。
3、以“問題解決”和“任務驅動”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4、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
5、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是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
流程設計及闡釋(以《社會合作需要》為例)
信息化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及表現類型如下:
1.提供事實,建立經驗;
如:《逃命的野牛》與《合作的螞蟻》。所得結論:社會生活需要合作。
表現類型:圖片。
2.舉例驗證,建立概念;
如:《1901-1975諾貝爾獎統計》的數據。所得結論:合作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表現類型:數據文本
3.提供示范,正確操作;
如:知識結構圖。所得結論:政府主要職能是社會管理與提供公共服務
4.設難置疑,引起思辨;
如:《滅狼護鹿》、《王斌余》的故事。所得結論:需要在社會合作中確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則。
5.欣賞審美,陶冶情操;
如:圖片《內坑中學第26屆校運會》。所得結論,社會合作是社會生活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6.歸納總結,復習鞏固;
如:案例《瞎子和跛子》的故事。社會合作需要公平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評價標準
評價一個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否成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否合理。
2、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是否能夠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
4、教學計劃的實施是否簡單易行。
形成性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與展示了大量素材,有本地的對比數據,還有大量的圖片,這樣使教學內容更為直觀,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積極參與,師生的雙邊互動效果不錯。課堂氣氛活躍、輕松、有序,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
評價/反思:信息化學習特別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以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使學習者學會從反思中學習。其評價活動是與學習過程共始終的,亦即學習者一開始進入具體的學習活動,評價也就開始了,它與傳統的評價不同,不是在學習者完成學習活動之后進行評價。信息化學習也重視結果的評價,但要求學習者說明結果產生的過程。學習者的學習結果一般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現(比如電子文稿、電子演示稿、調研報告、圖形/表、模型等等)。在最終評價時,學習者展示和說明他的學習結果,教師/學習者按照預先提出的量規對其進行評價,評價可以采取自評、互評、教師評量等方式。既要評價個人的學習績效,更要評價小組的學習績效。這種評價不但能使學習者“知其然”,更能使學習者“知其所以然”,訓練和培養學習者的反思性學習/思維能力;不但能注重學習者的獨立學習能力,更能使學習者注重協作學習,發展學習者的獨立精神和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編譯.高科技時代的教育改革
2、徐潔.關于賽博文化挑戰教育的幾點認識和對策
3、祝智庭.世界各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
4、[美]霍華得·加納德.技術將重塑學校
篇3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網絡文化是網絡技術的產物,是一種新興的經濟生活方式,網絡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多彩的網絡精神財富。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關注網絡,網絡文化也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有深入分析并理解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各個方面,才能正確利用網絡文化,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品德。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分析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途徑
1.網絡文化通過影響社會環境而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
網絡文化對社會經濟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網絡文化逐漸成為知識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支撐。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知識和信息主導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步伐,而知識和信息也是網絡文化的核心,并推動著網絡文化的蓬勃快速發展。網絡文化的繁榮使世界的產業格局和經濟格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網絡文化滲透到人們社會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開始發生改變,不在追求物質上的需求,更多的開始注重精神層面的提高。網絡文化就是通過影響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來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并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網絡文化通過影響校園文化而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
隨著大學校園的網絡普及,大學師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并逐步形成了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校園網絡文化改變了高校傳統的辦學理念,現代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統一,實行開放的校園管理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其次,校園網絡文化改變了高校的學習環境,現代的教學模式大多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手段,學生不再受專業、課堂和學校的限制,自由學習,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最后,校園網絡文化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學校內部搭建網絡平臺,促進師生之間的文化交流,擴大學生的事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品德影響的機理
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過作用機理來實現的。這些機理與網絡文化之間相互聯系,進而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觀。
1.凝聚與向心心理
文化本身就具有凝聚的功能,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容易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并產生共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也就是所謂的文化認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認同層次,區別在于文化的內在品質不同,特別是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對人們的影響最為深遠。人們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信念和信仰,網絡文化就是通過一定的信念和信仰對人們的思想品德產生影響。人們在廣泛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網絡文化的熏陶,融合多種不同層次的文化,達到教育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2.滲透吸引機理
網絡文化對人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并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就是通過日常的行為方式參與并接受網絡文化,而網絡文化則通過人們參與進來實現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網絡文化與思想品德教育認為一體,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受到網絡文化的引導和熏陶從而改變自己的思想道德觀。
3.自主構建機理
自主構建就是受教育者能動、自主的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受外界干擾。大學生在網絡文化之中,可以利用網絡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就是受到自主構建機理的影響和作用。人們在網絡文化里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需要通過自己的大腦進行思維加工,這是一種內化的過程,不受外在的強制力量。人們通過自主構建機理接受網絡文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將外在的文化形態轉化為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認識,進而樹立自己的思想道德觀。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對策
1.確定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原則
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網絡信息者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以人為本,保持正確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方向。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管理,培養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維護網絡的正常運行,凈化網絡環境,保證網絡文化教育的質量。同時還要增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自覺抵制不良網絡行為,提高自身對網絡空間的鑒別力,保護自己不受不良網絡信息的毒害。學校更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引導大學生正確學習,提高自身網絡思想政治素質。
2.加強大學生網絡信息素質培養
在網絡文化條件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絡信息素質培養,加大信息意識教育,提高大學生對信息的識別和鑒定能力,倡導大學生獨立、自主的獲得可靠信息,掌握駕馭網絡信息的主動權。改變大學生傳統的信息觀念,讓大學生認識到信息的強大功能和作用,提高大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大學生遵紀守法。
3.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我國應該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管理制度,保護大學生不受有害信息的侵害,依法打擊網絡犯罪,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控,加大技術設備和資金投入,確保高校信息安全;學校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協調配合,各負自責,及時溝通,讓大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文化的積極作用,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養。
參考文獻:
[1]陶金銘.大學生網絡道德培養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實務全書[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2005
[2]王淑芳.網絡文化對高校德育的負面影響及對策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