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復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5 07:21: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級復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制定計劃:
我們應該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表,將每天要復習的各門學科的內容詳細地畫在一張表格上,每天給自己一定的復習任務,同時對于復習制訂一定的保證措施,如果不完成任務,對自己有什么樣的懲罰措施。制訂復習計劃,必須從自己的學習實際出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對于復習,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行,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我們在制訂計劃時,應該在自己的薄弱學科多花點時間,在某一學科上自己的成績還不錯,我們就應該少花一點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復習自己的弱科。
2、認真讀課本: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比較浮躁,沒有讀課本的習慣。其實,所有的考試都是從課本知識中發散來的,所以在復習時就必須讀課本,反復的讀,細節很重要,讀書你一定要很仔細的閱讀,最好讀出聲,這樣子,一些細節就在不經意中記得了。讀完之后,應該能夠對本章節的內容有個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并且對照著框架能夠復述本章節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在整體上把握書本知識。從整體上把握書本知識有利于我們對于試卷中的一些基本的題目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對于試卷中的問答題,可以從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這樣就能夠做到回答問題的嚴密性。
3、復習要講究科學性
復習也是一門科學,復習時應該注意反復性、體系性、理解性,學會嘗試回憶、學會整體安排等。
根據人腦的記憶特點,我們在復習時,不要希望能夠通過一遍復習就能夠掌握書本的基礎知識,一般地認為,人們對于某一知識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這樣,希望通過一遍復習就能夠掌握書本知識是不可能的。
記憶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感覺到了東西我們不能夠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夠更深刻地感覺它。學習書本知識需要我們加以理解,比如,我們在學習數學時,我們是否思考過數學的例題為什么選四條而不選八條,這四條例題各有什么特點?具有什么典型性?它們有什么共性的東西?我們在復習時,越是思考就越能夠理解書本,就越能夠掌握知識。
記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復習時,不能眼睛只盯著書本,在我們看一段書后,應該抬起頭來,好好思考,嘗試回憶,看我們剛才看的書本的內容是否記住了,是否理解了。也可以張開嘴大聲的講給自己聽,只要你能把知識點講出來,就說明你背過了。所以,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是腦筋動得最快的時期。
4、復習小技巧
該背的一定要背,比如說單詞、語文的文學常識、易錯的字詞、古文翻譯 ,語數外很重要, 拉分的關鍵是你擅長的幾門,因為分數差距不是太大,所以主要是靠擅長的科目拉開與其他人的距離, 答題時,字跡一定要工整,其實很多題目是主觀題,你字跡工整是很重要的。最省事的復習方法是看錯題(你的錯題本,或者是上課時錯了,用紅筆改過的地方),這樣很快就可以看完,而且效果不錯 ,唯一的缺點是,較久前的知識,會有些沒復習到, 在考試前,要背的、要默的一定要搞定。
5、復習注意事項:
篇2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復習計劃總結
初中地理整學期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就是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兩大部分。
復習基礎知識,必須以書本為主,將書本看透,插圖看懂,達到重點知識理解記憶。只要基礎知識能理解掌握,通過活動題檢驗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動題能順利解決,那基礎知識也就基本掌握,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就已經具備。
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用《十分鐘掌控》來加強訓練。《十分鐘掌控》是七、八年級統一使用的鞏固練習,雖然有部分難題,但題型較好,較靈活,應作復習時重點訓練的主體。
七年級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和第三章《天氣和氣候》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最難,學生普遍掌握較差。轉入復習時,這部分應作重點講解復習。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復習時再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應該容易些。所以,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機全面系統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給學生一個整體知識的框架,讓學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的難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復習時可以多以實際生活作為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尤其是第二、三節氣溫、降水時空分布的變化。
這兩章內容都應以讀圖理解作為突破,其他章節可以點清重點,讓學生理解記憶。
總之,復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插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七年級本周第二課時可轉入復習,計劃一節復習一章。
八年級地理難點很少,重點很多。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還不過關,所以復習的方式應以夯牢重點基礎知識記憶,抓住讀圖理解掌握為主。
重點章節有:
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章第三節《水資源》;第四章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八年級本周已轉入復習,也是計劃一節復習一章。
第一章已按計劃進行。
每復習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學生課文基礎知識牢固記憶;插圖讀懂并理解其用途,能正確獲取其所承載的知識信息;課文中的題目都能解決;《十分鐘掌控》中的題目重新復習。
初中地理復習計劃安排
臨近期末,為幫助學生理順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特作復習計劃如下:
一、復習目的:
1、現在試題的一大特點是靈活、聯系實際,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必須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識圖、析圖、解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在復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真正做到能識圖、會用圖、能根據圖示思考、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到對他們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3、通過復習彌補知識的缺漏,強化重點,解決難點,真正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4、使學生通過復習既在知識上有所收獲,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學生現狀分析及對策
1、現狀:A、復習時間較短,不能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
B、一部分學生仍不太會讀圖,個別學生,地理成績不理想,班級之間差距較大。
C、不過學生有信心繼續學好地理知識,各班學風濃厚,爭取取得好成績。
2、對策:
①一方面:發放復習資料,強調復習方法,復習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對于易錯難寫字要動手寫寫,為防止走神,邊記邊念。對照課本內容認真復習一遍,對一些概念性的內容,要強調理解記憶,布置到位,目的要明確。教師每堂課先點一下重點難點,梳理知識脈絡,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各班分組進行基礎知識過關,課代表每天公布當天復習內容,要求組員到組長處過關,并簽名。
②第二方面:精講多練,以練為主,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運用及識圖能力的練習和提高。并查漏補缺,以及綜合運用練習。主講全品上的課時練習。
③第三方面:落實。每天抽查幾個學生的基礎知識過關情況,及時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圖:南亞、東南亞、西亞、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等地圖。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第一個層次:直觀理解
在整個地理學習過程中,都要對書上出現的各種地圖徹底理解,做到看到圖就知道它在說什么。心里有圖,把地圖和地理知識(地形、氣候、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等等)對照起來,這是學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這一點都還沒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課本,從頭開始梳理一些課本上的各種地圖。
第二個層次:把握地理規律。
這個層次,強調的不是背誦,而是理解。我們要把地理當成物理來學習,從最根本的大氣壓力的知識開始,逐步來理解“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我們要相信地理是有規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在這個層次,《系統學習完全工具》中介紹的系統思維導圖就可以發揮威力了。通過畫圖的方式整理知識體系,把握知識之間內在的規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讓知識變得很容易記憶。
能否從第一個層次過渡到第二個層次,是高年級同學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一定要改變低年級地理靠“背誦”的習慣,轉為“理解”——徹底理解,我們才能真正學好高年級地理。
第三個層次:綜合運用
在復習我國南、北方差異時,可從位置、范圍、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作物、農業基地、工業基地或地帶等方面列表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復習“英國、日本地理”,可從位置、范圍、自然條件、工農業發展狀況,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進行綜合比較。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復雜,實際上分解開來之后,就是兩點:一是地圖上的空間關系,二是受地理規律影響的經濟社會關系——農作物的種類是由地形、氣候等決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氣候等因素密切相關。
換句話說:
第一個層次是以地圖學習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學習;第二個層次是以規律的理解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像高年級的過渡;第三個層次是把規律和地圖結合起來學習,是對高年級的要求。一次做好這三個層次,我們就一定能學好地理。
篇3
一、 掌握基本的詞匯知識。詞匯總復習主要分為單詞拼寫、詞語釋義和詞形轉換三個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詞匯知識,又要具有運用詞匯的基本能力,養成根據單詞的讀音記單詞的拼寫形式的良好習慣,并用構詞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較法、歸類法等記住單詞。
二、體會英語語法的實際應用。語法的復習要兼顧句法和詞法。句法以掌握五種基本句型為核心,還要復習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礎上,分析理解詞法。詞法以動詞為重點,掌握正確的時態用法。在復習中要注意理清語法知識脈絡,使之系統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歸納語法規則,再以語法規則指導語言實踐,從而提高理解語法概念和規則的能力以及運用規則的能力。
三、正確使用交際用語。學習日常交際用語的目的,是使同學們具備與講英語的人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首先應能聽懂別人所講的日常交際用語,并能做出正確的應答,還應在聽別人講英語時,結合自己所處的場合、情景等,理解對方的大意。在復習中,要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簡表》中的表達方式進行簡單的交際。
四、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對初中畢業生來說是一種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詞匯量和豐富扎實的語言知識,同時還要提高思維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常識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風土人情常識。這就需要同學們保證一定量的課外閱讀,并有意識地進行閱讀技巧訓練,如精讀、略讀、選讀、速讀、帶著問題讀,利用關鍵詞、關鍵句去領悟隱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聽力訓練。要想具備良好的聽力,必須靠平時反復訓練。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強化性聽力訓練,熟悉測試題型。結合聽課文原聲帶、聽力訓練題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六、強化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背誦典型的范文,大量的習作練習和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組織文章的能力,運用已學詞匯進行描寫的能力。
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
1、階段訓練(XX年3月初-4月底 )
指導思想:按教材內容順序,抓綱靠本,使學生從零散知識的學習自然過渡到知識的系統歸納上,使基礎知識更加條理化。
在材料的整體處理及時間分配上,我們擬訂在三月初開始著手總復習,抓住課本,從初一開始,初一上下冊花一個星期時間復習,從初二內容起兩天復習一個單元,重要單詞、詞組、句子,讓學生對照著去復習。同時在課上老師按時態等把語法總結復習一下,再由老師針對學生的一些薄弱知識分單元編寫一些練習講義給學生加以練習,每個單元出一份練習,主要題型為:詞組翻譯、選擇題、首字母填詞、詞語釋義、詞形轉換、翻譯句子等。。由于針對四月底的口語考試,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還要穿行口語的復習輔導,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輪復習。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堅持打破傳統的復習模式,不搞填鴨式、滿堂灌,而是利用提問式、討論式、辯論式、啟發式等方法讓學生歸納、總結,群策群力,互相補充或由師生共同歸納出各個階段的知識要點、難點及考點。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有發言的權利,有查漏補缺的機會。
2.專項訓練(2011年5月初~5月底)
指導思想:在階段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語法專項練習并針對中考題型進行專項強化訓練,提高對各種題型的解題能力。針對中考題形進行分項練習,因此,結合我市的中考題型,對閱讀理解、翻譯句子、單項選擇、對話缺詞填空和書面表達等進行專項訓練,并把重點放在學法的指導、解題技巧的點撥上,引導學生了解、熟悉各個題型的特點,強化分類練習。
3.模擬訓練(2011年6月)
模擬訓練是考前大練兵,是中考前的熱身訓練階段。運用一些模擬題,就模擬考試時間、考場要求、答題方式等,對學生進行應考、應試技巧的訓練,反復培養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和應變能力。
4、考前心理輔導(中考前)針對具體個性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心理輔導,排除他們的考前緊張心理。
篇4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中考;章節復習;知識板塊
在中考化學復習體系中,第一輪基礎復習都是重中之重,也是整個復習的基石,在教學具體實踐中,我們是如何進行這一輪復習的呢?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按教材章節的順序為線索進行;二是按知識內容分成幾部分進行,作為教師的我們該選擇哪一種呢?這兩種方式最終的教學效果會一樣嗎?
一、教法診斷,有的放矢
依據教材章節從前到后的順序進行復習,展現知識由易到難的遞進過程,讓學生在重溫知識的認知歷程中,進一步理解知識的內涵及外延,使學生的認識在新的循環中進一步提高辨析和應用能力。經過新課的學習,學生對教材比較熟悉,依據教材章節從前到后的順序進行復習,學生能夠較快地“找回記憶”,減少復習的難度,提高復習的效率。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更容易全面地抓住知識點。畢竟教材是復習的主體,教材可以對所有考點全面覆蓋,做到不遺漏。
這種復習方法的缺點:一是復習所花時間較多,在本來就只有八、九周時間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尤其突出。其二是戰線過長,經過一段時間后,有些學生對將要復習的內容會逐漸失去熱情,對復習課的投入也不夠。還有部分學生有可能在復習完最后的章節時,又把前面的章節遺忘了,這樣不利于以后的復習。
基礎復習的另一種方法是根據知識內容將教材分成幾部分進行復習。比如可以將教材內容分成:我們身邊的物質、基本原理和概念、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幾部分。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注重知識的系統和綜合,有利于學生接下來的第二輪提高能力的專項復習。①有利于建立知識體系,對單元知識點進行了歸納、梳理以及對比,使學生形成較完善的知識體系;②有利于形成方法體系,在知識梳理或習題訓練中,不斷抽取知識規律及解題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建構知識的方法,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及方法體系,也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這種復習方法的缺點:①一些基礎知識不夠好的學生可能會感到復習時會有時清楚有時茫然,不利于解決學生以前留下的問題,更有甚者可能會是疲于應付,無所適從。②在這種復習過程中,有時會讓某些具體的知識點呈現得比較直接,學生在構建知識網絡時可能對這些知識掌握得比較片面,有時是只有骨架沒有血肉,有時甚至發生某些知識點的缺失。
二、優化選擇,教改實踐
這兩種方法肯定是各有所長,在教學具體實踐中就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經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總的原則是,對基礎較差,自學能力較弱,學習比較勤奮認真的學生比較適合采用依據教材章節順序的方法進行復習;對基礎較好,自學能力較強,學習投入相對較少的學生比較適合采用根據知識內容劃分教材的方法進行復習。
在教學具體實踐中,我在采用依據教材章節順序的方法進行復習時,強調“回扣式教法”,每周定時在周一的化學課上留出10分鐘對前面某一部分進行回扣。教師在教學中布置作業,讓學生“超前復習”,對課堂教學中將要講解的習題,讓學生提前作為課外作業進行“超前練習”,這樣上課時學生有備而來,大大提高了聽課的質量,也提高了教學的密度和容量。同時我們對所講例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習題和討論,因此它又成了一種實施分層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在針對某些重要章節的復習時,我先布置學生進行單獨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準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須掌握的知識要點和重點,
對涉及的重要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對知識要點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由班級中的“領頭羊”出來現身說法,并且交流為落實知識要點的精選的例題,然后由老師加以點評補充。在復習中,教師要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疏理,學生廣泛參與是復習效果的一個前提。
在教學具體實踐中,我在采用根據知識內容劃分教材的方法進行復習時,一是強調讓學生對書本的回歸,強調以實驗為主,讓部分實驗再進課堂,通過讓學生對實驗的相關知識的回憶帶動復習進行;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找回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將個人、行、排、小組、本班之間的競賽活動經常性地穿插在復習課中,在競賽中強化記憶,突出心得,促進運用,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競賽,內容具體可涉及化學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以及重點的典型例題的列舉、分析、舉一反三等,重要章節時進行出試題比賽等。在組織課堂競賽時注意“精、短、快、廣、活”的五要素。即:內容要精,時間要短,學生動作要快,參與面要廣,組織方法要活。競賽可以增強學生與其他成員的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也會驅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復習。還有就是學習某些文科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對某些章節內容的復述比賽,如第六單元課題3進行CO、CO2性質
篇5
1.研讀《考試說明》,精做高考試題,明確復習策略
《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高考試題是《考試說明》的具體體現。研讀《考試說明》可以明確高考考查的范圍及能力層次要求。精做高考題,可以感受高考試題的深廣度,了解高考題命題規律。這樣在復習中才不會偏離考試范圍,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處理好幾種關系,提高復習效率和針對性
(1)現行教材(有機化學)不同版本之間的關系
目前在山東省的教材有兩套:人教版和魯科版,兩個版本的知識體系編排差別不大,但在部分章節的部分知識點上,側重點還是各自有所差異。但高考命題山東省是統一命題,試題卻完全相同。怎么處理這種關系呢?這就需要我們比較兩個版本的相關知識求同去異,在復習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2)處理好有機化學部分和整個高中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
有機化學知識是整個高中化學知識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在必考的內容中只是一個比較小的部分,如若和選做的有機加起來,那就舉足輕重了。所以再有機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的復習,對常見物質的結構、性質要非常熟悉,反應條件,方程配平等細節要注意記清。和其他化學知識一樣:代表物質記性質,同類物質看特征,特征一樣性質同。不管是有機還是無機復習方法都總是相同的:由個別到整體,由特殊到一般,同類可由此及彼,特殊單獨記憶。
(3)處理好必修和選修的關系
有機部分的內容必修中知識點少,難度也小,基礎性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學習記憶都很容易,所以復習過程中歸納總結輕松,但對于選修部分的有機,知識點增多,物質類別多,反應的類型也增多,反應的復雜程度也有所加大,這么多的內容要全部記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合理處理,讓學生明白《考試說明》中的考點,太難的反應《考試說明》中沒有要求的可以去掉,而對于《考試說明》中要考的內容,如果自己使用的版本沒有介紹到的,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做適當的補充。爭取在復習中做到:必考的掌握清楚,考到的學生能夠自己分析,以“漁”取“魚”。
3.明確常考知識點,高度重視課本復習
這一模塊常考知識點有:①有機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聚合反應)②官能團的名稱③有機物的性質判斷④有機物的結構簡式⑤重點有機方程式的書寫(如醇的催化氧化、醇的消去反應、酯化反應、醛的銀鏡反應等)⑥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和種類的判斷⑦簡單有機物綠色合成路線的設計和評價。
基礎決定能力,基礎決定成敗。近幾年高考命題特點都是嚴格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回歸基礎,回歸課本。《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綱,課本是高考命題的依據,許多試題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原型或“影子”。無論高考題怎么出,大部分都會落到基礎知識的考查上,那些在高考中創造奇跡的的學生,無一例外的都是基礎知識牢固、熟練、全面、扎實的學生。所以,在復習中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礎知識、基本題型的夯實、熟練上,決不能好高騖遠,喜歡偏難怪新,浪費時間、精力、體力。“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基礎知識既是解決問題的本源,又是能力提高的根基。
4.學會歸納,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形成立體網狀的知識結構
有機化學知識的脈絡非常清晰,在復習中要注意讓學生學會自己歸納,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系統,使有機化學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
(1)夯實基礎。
采用多種方法,下功夫記憶基礎知識。如對比記憶,各類有機物的結構、官能團和性質,代表物、典型反應進行對比記憶。如整體記憶,利用化學復習資料 總結的“有機物的分類與性質”表格從整體上進行記憶。如分類記憶,如有機反應有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可以記憶每一類反應的各類物質的典型反應;也可以以反應條件為分類方法記憶典型反應,如濃硫酸加熱為條件的反應有醇消去、酯化反應、酯類糖類的水解反應,氫氧化鈉水溶液加熱為條件的反應為水解反應(酯的堿性水解、鹵代烴的水解)、中和反應。各種記憶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2)以結構為主線,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將零散知識系統化
《有機化學基礎》涉及的有機物多,知識點多,記憶的內容多,但有機化學又有很好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如貫穿《有機化學基礎》的一條主線是“具有相同官能團的一類有機物的性質相似”,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一規律就能“以一知十”。這就要求在復習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做到事半功倍。如可以以官能團類別為主線,把物質按“脂肪烴(烷、烯、炔)芳香烴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油脂糖類蛋白質高分子化合物”的順序,將各類物質的物理性質、代表物的分子式和結構簡式、主要化學性質、制取方法、來源和用途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梳理;
打破章節之間的限制,進行模塊內綜合,在復習中通過分析對比、前后聯系、綜合歸納,把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5.突破信息,加強推斷題訓練
在有機化學復習中,特別要重視對高考有機化學信息題進行專題研究,學會對題給信息進行吸收處理的能力。
6.培養規范使用化學用語的習慣
篇6
一、抓考綱、新課標和教材,切忌超標超本
這是提高復習效率的關鍵,起到了組織學生正確認識復習的指導作用。充分利用教材,拓寬知識內容,延伸課后習題,越到后期越應回歸教材。
二、抓知識的聯系和分析對比,切忌分割知識、機械重復
在復習過程中只有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才能做到知識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協調統一,有利于學生落實“雙基”、提高能力、發展智力。
三、抓教材運用,切忌只注重復習資料和單純解題的傾向
教材是復習的根本,資料是復習的補充,任何復習資料都不能代替教材,而且現在發行的各種資料中,某些內容的敘述有時與教材不一致,有些解題有誤,那么就必須以教材為準,作出正確的結論。而學生的一種習慣性心理反應是沉溺于復習資料,以資料代替教材,把教材放一邊,舍本逐末。對于這種現象,教師要注意引導。
四、抓基礎和重點,切忌主次不分、羅列知識的傾向,要用事實告訴學生輕視基礎知識將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損失,要使他們抓重點和關鍵
五、抓習題的選擇,切忌題海無邊,鉆難、偏、怪題
對一些只重視難、偏、怪題而輕視基礎的學生要加以引導,對重點知識,可以選擇不同角度的考查題目讓學生多接觸,以求理解和掌握。如在復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時,可從判斷、比較、除雜、圖像、分析、推理等不同角度和題型去考查,學生通過這幾種題型的訓練,真正掌握了其應用。
六、抓講評和訂正,切忌有錯不改的
現象
講要到位,講知識既要結合試題拓展發散,又要結合考綱使之系統化、條理化;講思路既要突出關鍵提示、找突破口,更要給學生營造思維的訓練背景;講方法在強化基本思路、常規解法的基礎上,適時向學生介紹一下巧思巧解途徑,不必一味追求奇構思、巧解法,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發展學生智力。評的關鍵要點睛,一是要有針對性,要評出問題的特征,找出癥結所在;二是要有多樣性,可以是教師評也可以是學生自評和互評,通過評價辨析使學生認知水平得到提高。
七、抓思維能力的培養
抓思維過程促思維品質,在例題教學中,借助審題、答題的規范性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在問題討論中,通過評析分析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在習題講評中,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變式,突出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各種思維品質有機結合的水平越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才會越高。抓思維方式促思維能力。對多個不同知識點進行求同思維,使信息集中貯存,提高統攝知識的能力;對多個相同知識點進行求異思維,掌握信息本質特征,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通過抓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抓記憶,切忌只重視理解而忽視記憶的傾向
學生在沒有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感到記不住,可以說學生能不能學好或者說學生能不能掌握的關鍵在“憶”上,教師在復習中應教給他們一定的方法,引導其掌握規律。
篇7
關鍵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集約化;信息內容服務機制
中圖分類號: F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0-0000-02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是一個由通信網、計算機、信息資源、信息設備、信息服務人員以及信息用戶構成的互聯互通、無所不在的集約化網絡。它會根據不同類型的用戶需求,為信息用戶提供“集成化、精細化、標準化”的信息內容服務。“集約”一詞,最初用于經濟管理領域,主要相對粗放而言,本義為:以投入最小的資源或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或回報[1]。故,基于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的信息內容服務,其著眼點在于以集約化方式,融合各類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實現信息內容服務效益最大化。現如今,信息內容服務機制化研究日益被重視,科學研究并把握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的運行規律,創新服務機制,將為未來信息內容服務領域奠定研究基礎。
一、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的運行規律探析
信息內容服務機制作為一個有機組成系統,要使該系統保持穩定高效的運行狀態,必須遵循步步深化與層層遞進相結合、體系建設與客觀實踐相結合、統籌當下與兼顧長遠相結合的運行規律,實現三者的有機統一。
(一)體現層層深化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及其可協同性
本文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視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為一個有機整體,由六個子系統構成。即基礎層面的信息資源整合子系統,動力層面的信息技術融合子系統,關鍵層面的信息服務人員子系統,紐帶層面的信息服務方式子系統,保障層面的信息服務生態子系統以及目的層面的信息資源交互共享子系統,各子系統具有特定功能與明確目標,推動信息內容服務機制日趨完善。堅持層層深化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運行規律,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各子系統之間、母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既表現了整體結構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又表現了母子系統的可協同性,促進信息內容服務系統的功能演化與發展。
(二)顯現體系建設與客觀實踐相結合及其可操作性
堅持體系建設與客觀實踐相結合,創新信息內容服務機制,應從信息資源、信息法規、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服務人員以及信息用戶的實際情況出發,探求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與客觀實踐的結合點,體現可操作性,對信息內容服務系統內各要素、各子系統進行科學設置。例如,構建信息技術融合子機制,要與時俱進,通過融合各類核心技術,涵蓋:數據挖掘技術、信息資源集成檢索技術、信息推送技術、中間件技術等,為信息用戶提供“精細化、標準化、集成化”的信息內容服務,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目的。
(三)表現統籌當下與兼顧長遠相結合及其可持續性
信息內容服務機制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漸進的、可持續的有機組成系統,我們不但要把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情況,而且要探求信息基礎設建設與信息資源管理的結合點,在不斷的發展與探索中具備前瞻性的科學眼光,持續推進信息內容服務系統的高效運轉。例如,在構建信息服務生態子機制時,要站在信息用戶的角度,努力為其創造一個集“信息用戶、信息資源庫、信息服務機構、信息市場以及信息政策”為一體的信息內容服務空間。加強信息內容服務生態建設,是信息內容服務系統實現可持續運轉的重要保障。
二、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的集成結構探析
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的六個組成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六個組成部分中,信息資源整合子機制是基礎,信息技術融合子機制是動力,信息服務人員子機制是關鍵,信息服務方式子機制是紐帶,信息服務生態子機制是保障,信息資源交互共享子機制是目的。六個子機制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的集成結構,為信息服務系統的持續高效運轉,提供堅固支撐(如圖1)。
(一)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創建信息資源整合子機制
信息資源整合子機制將分布式、異構化的信息資源融合為集成化的信息服務或產品,它引導信息用戶檢索信息資源,從中強化用戶對資源的獲取能力。信息資源整合子機制包括:信息資源來源的集成、信息資源的集成標準、信息資源集成的手段和方法[2]。信息資源來源的集成主要由本地信息資源庫、異地信息資源庫、互聯網信息資源庫以及用戶共享、反饋與資源再生庫融合而成。信息資源的集成標準分為:信息存儲格式標準、數據標引與描述語言標準、信息通訊協議標準、信息資源管理軟件與硬件標準等。信息資源集成的手段和方法,主要采取信息資源的抽象描述,創建實際信息資源庫到資源概念數據庫的映射規則,屏蔽具有較大差異的數據,為信息用戶提供一個完整的數據資源視圖,信息用戶可以充分利用數據資源視圖,在多個數據庫中,檢索與查閱所需信息。
(二)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創建信息技術融合子機制
為了充分發揮技術互補的效用,信息技術融合子機制,將各類先進的信息服務技術融為一體。例如,深受廣大信息用戶青睞的中間件技術。中間件是信息內容服務系統的全局數據視圖,通過集成不同數據庫的信息資源,解除其彼此孤立、相互沖突的狀態,提煉出有益的信息資源。中間件技術主要融合三大信息技術:信息網格技術、移動中間件技術、可用中間件與容錯中間件技術。信息網格技術,可有效實現信息資源的查詢、管理及共享。中間件技術,使得多元化、集成化的信息內容服務,在移動用戶終端得以實現。可用中間件與容錯中間件技術,保證了信息資源的兼容性[3]。信息技術融合子機制的漸進成熟為信息用戶享用優質高效的信息內容服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創建信息服務人員子機制
隨著信息內容服務行業的興起,信息用戶的需求趨于多元化,這對信息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信息服務人員而言,除了具備豐富的信息知識結構以外,還須具備專業性的知識技能,比如,信息資源的集成檢索、梳理、甄別、整合等專業技能,此外,嫻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也必不可少。對信息服務人員提供的信息服務而言,要響應信息用戶多樣化的信息需求,突破單一服務機構的界限,集成各機構和專家的思維精髓,凝練集體智慧的結晶,搭建科學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使信息用戶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以便獲得更高專業化水平、更高質量的信息內容服務。
(四)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創建信息服務方式子機制
信息服務方式子機制有效集成了各種不同的信息服務方式,在充分發揮各種服務方式優點的同時,還能創建出一些新型的、多元化信息服務方式。例如,國家圖書館在2009年9月7日開通“國家圖書館呼叫中心”,通過創建新型化信息內容服務方式,以IP地址為基礎架構,將呼叫中心、信息資源參考以及信息內容服務咨詢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交互式、集成化的信息內容服務系統[4]。這種新型的信息內容服務方式比傳統信息服務咨詢更加注重信息用戶專業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同時,比呼叫中心更有針對性與指導性,對信息內容服務質量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
(五)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創建信息服務生態子機制
在信息服務生態子機制中,信息用戶可以利用信息服務機構提供的信息資源檢索、組織、管理及傳遞工具,營造出適合個人偏好的信息內容服務環境,它具有內部生態和外部生態兩部分。內部生態主要指信息用戶、信息服務提供者以及互聯網等構成的環境。外部生態是指以信息用戶為中心的市場需求以及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策規制環境。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增加,加之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與信息資源集成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這種漸進發展趨勢,由隱性到顯性逐步凸顯,對政府制定的信息政策提出挑戰。故,為了確保政策實施的效用,政府應堅持與時俱進,在規制信息內容服務業發展的同時,又要引導其遵循市場運行的一般規律,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5]。
(六)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為前提,創建信息資源交互共享子機制
信息資源交互共享子機制作為信息內容服務機制的神經中樞。一方面,信息資源交互共享子機制能增強信息內容服務的互動特性,拓寬信息用戶與信息用戶、信息用戶與信息服務人員之間的交流空間[6]。另一方面,在雙方進行交流與共享的同時,創造出了新的信息資源。通過構建人性化的信息交流與共享社區,實現信息資源集成技術、信息內容服務系統以及信息資源交互共享的有機結合,不斷增強信息用戶與信息用戶、信息用戶與信息服務人員的交流感應,促進信息資源的再生與共享。在該社區中,信息用戶可以打造出適合個人興趣偏好的互動交流圈。例如,通過騰訊QQ、新浪微博等信息服務平臺,信息用戶在屬于自己的互動交流圈中提出問題,可以由其他信息用戶或好友用戶予以解答,有利于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三、結語
基于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的信息內容服務機制,是一個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的信息內容服務集成結構,這種集成結構符合當前信息用戶多元化、集成化的信息需求。它包括:信息資源整合子機制、信息技術融合子機制、信息服務人員子機制、信息服務方式子機制、信息服務環境子機制以及信息資源交互共享子機制,這6個子機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為信息內容服務系統的持續高效運轉提供了堅固支撐。
參考文獻:
[1]賀芷晴.何謂“集約化經營”[J].四川統一戰線,2013(11):26.
[2]王凌.個性化信息服務集成模式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0 (6):19-23.
[3]季一木,王汝傳,王海艷.網格中間件體系結構的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6,1(16):8-10.
[4]彭英淺.論呼叫中心與區域圖書館網優質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13(1):37-38.
篇8
第二單元
一、空氣的組成:(所占體積分數如下)
氮氣78%(約4/5),氧氣21%(約1/5),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其中氧氣的主要用途:①供給呼吸,如潛水、醫療、航空等。
②支持燃燒,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宇航等。
氮氣的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做保護氣(焊接金屬、充燈泡),食品袋充氮防腐(防擠壓),液氮在醫療上做麻醉劑,超導材料在液氮環境下顯示超導性能。
稀有氣體的主要用途:作保護氣、用艇、閃光燈、液氦冷凍機、霓虹燈等
二、空氣的污染(主要是粉塵和有害氣體)
①三種污染空氣的主要氣體: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
②怎樣防止空氣污染(1)植樹造林(2)不焚燒垃圾,采用碾壓處理和回收利用。(3)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4)工廠排放的廢氣經處理達標后排放等。
三、重要實驗:
[實驗2-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P27
氣體少于1/5的原因可能是:
a.紅磷的量太少,瓶內的氧氣沒有全部反應;b.裝置漏氣。
四、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液氧呈淡藍色。
2.化學性質: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
4P+5O2===2P2O5
氧氣具有氧化性。
相關反應方程式及現象:
①磷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產生濃厚的白煙,
點燃
S+O2===SO2
生成白色固體,放出熱量)
②硫在氧氣中燃燒: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都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3Fe+2O2==Fe3O4
點燃
③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
點燃
C+O2==CO2
注意:要在瓶底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④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⑤
2Mg+O2==2MgO
點燃
鎂條在氧氣中燃燒:
(發出耀眼的白光,
篇9
一、第一輪復習(2月中旬~一模)
1、第一輪復習的形式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1)過記憶關。必須做到記牢記準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沒有準確無誤的記憶,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2)過基本方法關。如,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3)過基本技能關。如,給你一個題,你找到了它的解題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辦法,這時就說具備了解這個題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結構,可將代數部分分為六個單元: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初步等;將幾何部分分為六個單元:幾何基本概念,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圓等。配套練習以《初中雙基優化訓練》為主,復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礎。今年中考試題按難:中:易=1:2:7的比例,基礎分占總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個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鉆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練習量”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注意氣候。第一輪復習是冬、春兩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學習的黃金季節,五月份之后,天氣酷熱,會一定程度影響學習。
(5)定期檢查學生完成的作業,及時反饋。教師對于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采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等手辦法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6)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即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復習效率。課堂復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斷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并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12)應注重對尖子的培養。在他們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盡量走捷徑、出奇招、有創意,注重邏輯關系,力求解題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優秀率。對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學,課外適當開展興趣小組,培養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輪復習(五月份)
1、第二輪復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么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輪復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復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復習,如“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備用練習《中考紅皮書》。
2、第二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復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主要取決于對教學大綱(以及課程標準)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由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后的反思。
(5)以題代知識,由于第二輪復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識遺忘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
(6)專題復習的適當拔高。專題復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復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復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7)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不、能急于趕進度,在這里趕進度,是產生“糊涂陣”的主要原因。
(9)注重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三、第三輪復習(六月份)
1、第三輪復習的形式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這好比是一個建筑工程的驗收階段,考前練兵。研究歷年的中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備用的練習有《全國各地市模擬試題》、《歷年安徽省中考題(XX~XX年)》。
2、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1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盡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給特殊的題加批語。某幾個題只有個別學生出錯,這樣的題不能再占用課堂上的時間,個別學生的問題,就在試卷上以批語的形式給與講解。
(6)、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邊緣生的學習情況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就是關鍵的環節。
(7)、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8)處理好講評與考試的關系。每份題一般是兩節課時間考試,4節課時間講評,也就是說,一份試卷一般需要6節課的講評時間。
(9)選準要講的題,要少、要精、要有很強的針對性。選擇的依據是邊緣生的失分情況。一般有三分之一的邊緣生出錯的題課堂上才能講。
(10)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四要以題代知識。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11)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12)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中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實踐證明,適度緊張是正常或者超常發揮的最佳狀態。
篇10
一、 主體知識的復習時段計劃
復習計劃中的時段計劃,是對整個復習過程的總體規化。這里時間的安排松緊張馳必需要適度,“前松后緊”則綜合不足;“前緊后松”則基礎不固。我通常把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知識的全面疏理回顧(約7周時間)
第二階段:重點知識的專項考查(約2周時間)
第三階段:難點知識的專題分析(約4周時間)
第四階段:高頻高點的篩查鞏固(約2周時間)
我校數學中考復習時間大約有15周,其間還有兩次大型的統一的模擬考試,一模時間一般在第二階段后,二模時間一般在第三階段后。在第一、二階段中,我每周選編一張數學中考卷,作為作業或課堂練習,一方面讓學生對中考數學試卷的構成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調查學生對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工作量是極大的,也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對學生各知識點掌握情況的統計分析,這將為后期復習中時間與內容的合理安排提供準確依據。也許剛進入初三的復習,老師們擔心這樣的綜合性試卷學生會不適應。這并不奇怪,適應原本就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提前讓學生接觸這個過程,讓他們去了解中考試卷的構成,讓他們明白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對復習的針對性是有利的。
二、 重點知識的整體教學計劃
中學數學知識主要分四大領域,共29章,我們常把它分為七個板塊:數與式、方程(組)與不等式(組)、函數、統計與概率、三角形、四邊形、圓。這七大塊內容都較龐大,且這些內容在現有的人教版課本中介紹時跨越章節較多,知識敘述較分散瑣碎。因此復習中如何將其整體展現,必須要有一個專項教學計劃。
以三角形為例,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三角形”是初中數學新課程四大研究板塊中“空間與圖形”的主要構成部分。從整個教材的安排來看,在新人教版的29章教學內容中,“空間與圖形”板塊共12章,其中以三角形為中心來介紹的有6章,另有3章在其內容的介紹中對三角形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補充,可見三角形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地位。從中考知識分布來看,與三角形知識有關的約占25%,是“空間與圖形”板塊中的大戶;從教材的編排設計來看,新教材采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方式,因此這部分內容被分得較碎,整體感較弱,并且由于一些定理被刪去后,個別地方邏輯關系有些脫節,對學生證明的學習產生一些滯礙;從中考試題組織呈現方式來看,這部分內容或單獨成題、或滲透于其它問題之中,或繁、或簡難易不同,或動、或靜組合各異,呈現方式豐富多樣。鑒于三角形這塊知識在教材及中考中的重要性,歷來是中考總復習的一個重點,對于這一內容的復習就必須有一個專項計劃。(具體復習方略見《整體貫通,重點突破――中考三角形復習方略》)
三、 難點知識的專題突破計劃
在中考中,數學有幾個傳統難點:函數的綜合應用、直線形或圓的組合題、實際應用型問題、運動變換類問題;也有一些新生易變的難點:如方案的設計與比較、數據的估算、數字或圖形類探究性問題、條件或結論開放類問題等。對于這些常見的一些難點知識,復習中如何進行有效地突破,必須要有一個較細的系列專題講座計劃。
在函數板塊復習中,學生對函數的組合題比較發怵。為此我特意搞了一個專題,先讓每個學生都分別搜集一些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試卷中常見的、以及自己在解答中存有困難的,關于函數知識的問題。接著在小組交流中初步將這些問題匯總、分類,如關于求解析式的、關于求交點的、與面積有關的、關于實際問題處理的、與幾何聯系成份較多的等等。然后在課堂復習中,選取其中較典型的幾個組合題,進行問題的構成分析,比較函數問題的“組構特征”,讓學生體會綜合題的組成特點,及解答時的處理手段。最后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與學生一起總結與編撰了一個口訣:“平面直角坐標系,象限符號要牢記;直線雙曲拋物線,圖象性質放第一;四個函數是根本,待定系數求解析;交點方程巧面積,幾何建模數形理;平轉翻折動點走,設定參量找聯系;語言轉譯覓條件,板塊書寫最整齊;樹立信心不言棄,恐函之癥定可醫。”取名為“愈恐函訣”。這里要注意一件事,就是這個口訣的得到一定要讓學生共同參與,要讓學生自主體會,要讓學生感到是他們自己總結得到的,而不是教師外加給他們的,教師只是進行了一些文字方面的修改,使之變得更易上口而已。這樣學生會加倍地珍惜這個口訣,會主動地有意識地去使用這個口訣。實踐表明,有了這個口訣,學生對函數形成了一個總的印象,不僅了解了函數問題的一般組構特征,還明確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手段。此后,學生對函數組合題地處理能力有明顯提升。
四、 高頻考點的全面調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