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8 14:0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園區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園區調研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和發展現狀

工業園區位于南部,毗鄰某某,某省道穿境而過,區位優越。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區域資源特色,堅持走以工促農發展之路,以園區建設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培育和扶持板材初深加工產業,形成了結合部最大的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之一工業園區。

該園成立于年月,規劃面積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面積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億元,近年來園區的承載力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一是功能配套不斷完善。修鋪道路千米,架設高壓雙回路千米,建成日供水噸的水廠、KV變電站、移動通訊塔等設施。園區內建有省級農民工創業園和市新型鄉村工業園。 二是主導產業良性集聚。園區以板材初深加工為主導產業,實現了規模不斷擴大和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現有芯板加工個體戶余家,深加工企業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家,年加工原木萬立方米,實現產值億元。

三是經濟指標穩步增長。園區累計入園企業家,其中投產企業家,在建企業家,規模以上企業家。20XX年實現產值億元,銷售收入億元,工業增加值億元,創造利稅萬元,帶動就業人數人。

二、園區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瓶頸

(一)主要問題

1、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園區形象和品位亟待提升。近年來,園區建設主要依靠 籌資解決,而 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財稅返還和借款、墊資,無法保障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的基本需求,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園區提檔升級。

2、園區自身產業層次和整體規模有待提高。板材加工總量不高,產品層次單一,產業鏈條相對較窄,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協作制度需要逐步加強;龍頭企業較少,企業技術裝備、產品研發、人才儲備相對較弱,自主品牌科技進步和品牌效應尚不明顯。

3、政策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園區政策和其它園區相比沒有特別優勢,特別在稅收政策、用地政策、金融政策、勞動保障政策、部門幫辦服務政策等與 作為產業集群鎮、擴權強鎮試點鎮不匹配。

(二)主要瓶頸

一是用地瓶頸:主要體現在有項目無土地、有土地不敢用、開發后不能辦證。一方面是老企業供地,迫于當時條件大多采取光行上車,只是兌付村民土地租金和青苗補償,企業無法用土地、房產抵押融資,影響了后續擴張能力;另一方面是新項目供地,受用地指標和報批費用影響,無法獲取國有建設土地使用權,一些引資項目和擴建項目難以按照計劃順利實施。

二是融資瓶頸:主要體現在商業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服務產品門檻設臵高,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中介服務和民間資本運作成本過高。

三是用工瓶頸:主要是由于園區開發建設處于初級階段,綜合服務功能不配套,務工人員保險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部分企業對用工條件高、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低等因素,導致部分企業用工難。

三、主要對策和有關建議

(一)主要對策

1、正在采取多種措施緩解用地難。

一是加快轄區內土地整治,實施社區新居工程。通過對大王樓村整體搬遷,可新增耕地畝,爭取形成的掛鉤指標用于園區建設。

二是加大對轄區內存量建設用地的科學管理和使用,盤活現有土地資源。通過對原廢棄泡花堿廠改造有效利用土地畝,通過對原村委會和學校整合有效利用土地畝,分別安排大型板材深加工項目個。

三是強化優化集約用地意識,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嚴把土地入口關,對投資強度大、能有效帶動產業升級的項目,給予土地安排。另一方面,對早期入駐園區的產能落后企業,動員搬遷,騰籠換鳥。再次,不再審批居民宅基用地,給予優惠條件引導群眾向鎮區和中心村搬遷。

四是加大用地指標的爭取力度,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全力推進大項目建設,包裝大企業,力爭在供地計劃上取得突破。目前正在包裝投資億元的數條生產線覆膜板項目、投資億元的電動車產業園項目。

五是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企業創辦。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基礎上,按照農民以土地自愿入股的原則,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參與板材加工企業利益分成。

2、正在采取多渠道、多途徑緩解企業融資難。

一是積極爭取信用聯社、郵政儲蓄銀行為園區內全民創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小額貸款。去年縣郵政儲蓄銀行為工業園區芯板、板皮加工戶貸款萬元。

二是園區積極開展了金融誠信企業創建活動,為企業融資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積極爭取市縣擔保公司為企業擔保,去年成功為木業和木業融資萬元。

四是組織專門人員編制企業融資項目庫,積極參與各類銀企對接活動。

五是利用 產業集群鎮政策扶持項目,積極爭取資金。去年為木業爭取資金萬元。

3、千方百計為企業用工提供保障。

一是發揮園區勞動保障所的作用,認真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

二是發揮鎮村干部的優勢,加大對本地企業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就近就業。

三是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指導和培訓。

四是積極為企業爭取就業政策的扶持。

(二)有關建議

一是建議政府出臺進一步加快現有的幾個主要 特色園區建設的意見,享受同等優惠政策,在資金和項目方面給予傾斜。譬如在安排落戶項目上,本著開發區、 特色園區的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便于產業集聚和升級。譬如資金扶持重點傾斜已初具規模的特色園區。

二是建議政府對園區每年新增稅地方所得稅部分,全額獎勵給園區作為園區發展資金。

三是建議政府加大金融部門對特色園區的信貸支持。 四是建議政府對本 土地整治形成的掛鉤指標均用特色園區的產城建設。

四、對產城一體化發展的探索和建議

堅持總體規劃、園區發展規劃、交通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四規劃的有序銜接,力爭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產城一體、布局上功能分區、產業上三產聯合,形成良性互動、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今年我鎮嘗試與集團簽定了板材深加工項目和居民新村建設捆綁協議,目前兩個項目建設同步推進,推動了產業園區和城鎮新區的同步建設。

五、20XX年園區工作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主要思路:20XX年工業園區將以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增量擴容、美化亮化為目標,積極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努力提升發展綜合品質,加快推進功能配套建設,不斷優化涉企服務質量,著力構建和諧園區,全力推進園區工業新城、貿易新區、工人新家的進程。

(二)下階段主要工作舉措:

1、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形象。努力克服建設資金短缺、投融資困難等因素,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建設園區,積極運用市場化手段,推行引進公司開發制模式建設園區,遵循合作雙贏、發展共享原則,大力推行合作建園。

2、挖擴容、挖潛力,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克服用地空間、用地指標的嚴重不足,多措并舉全力破解用地瓶頸制約,積極拓展園區發展空間。一是全力引進大項目,爭取國家供地土地政策;二是加快農村土地整治,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解決新增建設用地不足;三是內部挖潛,推進集約用地,對閑臵土地多、投資實力弱、經濟效益差的企業加大清理處臵力度,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3、抓源頭、強招商、增后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園區發展的生命線。突出招大引強,積極開展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做到引資、引企、引智的有機結合。

篇2

為推進**縣經濟社會快速穩步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針對我縣的具體實際,縣委提出“新農村、旅游業、工業化、城鎮化”四大發展戰略。要實現工業化,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設工業園區。如何搞好我縣的工業園區建設,帶著這一問題,我帶領相關部門就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設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就對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建設工業園區是大趨勢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要加快全縣的經濟發展,關鍵在工業,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建好工業園區則是破解工業難題的重要方法。

(一)建設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通過近幾年的招商引資,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來我縣投資工業的外來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原因,主要是縣內沒有合適的工業用地,城區周圍又沒有工業園區。一個企業要到縣內來投資,首先看重的是投資條件,其次是優惠政策。因此,我們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必須擺清主次,把提供建廠條件放在優惠政策之前。工業園區就是為企業提供最現實、最直接、最實惠的平臺。

(二)建設工業園區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徑。當前,由于我縣城區范圍太小,城鎮人口集聚在縣城內,消費也濃縮在城內,這與今后城區發展的方向極不相稱。今年我們搞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提出了“要明確縣城主要功能設施的規劃和布局,進一步擴大縣城框架”,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設發展的。建設工業園區,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區框架。貴州一天鍋食品

篇3

——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調研報告

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涌現出的一種科技與農業相結合的經濟組織形式,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根本途徑之一,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業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給人們展示了農業現代化的廣闊前景。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視下,我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全面啟動,為我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民收入增漲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導作用。但也存在投資渠道不通暢,運行機制不靈活,管理創新力度不大,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根據市政府“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大型調研活動的安排,我區對轄區內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種基地、山西金貝植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金貝植物園(以下簡稱金威航天、金貝植物)2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烏金山鎮宏大紅棗科技示范園、陳侃奶牛養殖園區等12個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園區建設基本概況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鄉王湖村,是省計委立項建設的高科技項目,第一期建設規模為1000畝。園區堅持以航天育種、引進試驗示范為主體,是航天專家和農業遺傳育種專家協作探索的育種新途徑,是21世紀農業發展新領域。2004年開始從中國航天育種中心引進航天種大豆1、2、3號,航天種西紅柿、青椒、黃瓜等進行試驗。目前已投入資金1600萬元,項目正常運行后,預測年獲純利潤在2000萬元以上。

山西金貝植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生產基地金貝植物園位于莊子鄉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組織培養(克隆)為主要業務,是采用國際最先進的科技手段生產、推廣、培養、繁殖各類綠化及高檔花卉、綠色經濟作物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目前真正解決了大批量苗木生產中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馴化等問題的少數企業之一。金貝植物園占地2000畝,當年實驗室培育繼代苗、生根苗達2000萬株,生產各類苗木500萬株。2003年4月,金貝植物被授予“晉中市雙百工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5年6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

根據晉中市舉辦10件實事的安排,我區今年建設12個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占全市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總數的1/5,其中蔬菜1個,紅棗4個,養殖6個,糧食作物1個。目前,示范園區處于整體推進,全面建設階段。張胡蔬菜示范園區發展溫室大棚130余套,實現以農業為主的農戶戶均一套棚,溫室西紅柿效益位居全區前列,先后被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山西農大農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紅棗科技示范園區占地350畝,種植紅棗5萬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鮮庫、一座沼氣池的建設,推廣實施了矮密豐技術,年產量可達100余萬斤。中昌農業示范園區為晉中市“綠色無公害梨棗示范園”,栽植梨棗130畝,年產量15萬斤,產品已注冊“潔沃田”牌梨棗商標,被晉中市確定為有機生態循環示范、紅棗縮果病防治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晉中貴仁紅棗科技園區為晉中市紅棗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畝,年產可達9萬余斤。北胡喬奶牛園區已投資300萬元,占地60畝,養殖戶15戶,存欄150頭,今年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陳侃奶牛園區已投資800萬,占地44畝,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園農戶22戶,存欄400頭,今年新擴建10戶。演武蛋雞示范園區,占地300畝,新上一個萬只以上的養雞大戶,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場。西沛霖肉羊示范園區,占地30畝,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欄200余。張慶玉米示范園區種植飼用玉米500畝。

二、園區建設標準

我區園區建設根據各自行業特點、經濟實力、經營理念等,形成了高標準專業型園區、綜合性封閉型園區、粗放性聚集型園區等幾種建設標準。

(一)綜合性封閉型園區。以金威為代表。基地位于王湖村東北方向,距市區3公里的無水源、大氣、土壤污染的56版塊的臺垣地內,地段內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設前原屬旱垣性摞荒地、蒿草灘、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設中經過滅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畝地改造成既能保澆,又好經營的專項開發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設地下管道1.2萬米,把老旱地變成中產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為6個專業區,即科研育種區、試驗示范區、生產展示區、畜牧養殖區、水果調產樣板區、庫房、辦公、生活區。另外在基地的東面,與基地接壤的土橋溝一段共489畝荒溝建成休閑渡假區。基地在建設中注重綠色環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護、綠化功能的樹種2萬余株,形成綠色屏障;道路兩旁栽植觀賞性、經濟性的水果風景帶6400米;園區全部使用漚制雞糞、羊糞、秸桿等有機肥料;化肥、農藥由2名高級農藝師把關,按照國家規定科學選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氣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農藥、化肥噴打果樹作物。

(二)高標準專業型園區。以金貝植物和畜牧養殖園區和紅棗園區為代表。金貝植物園由中國林科院、山西農大的林業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基地總投資6000萬元,先后在莊子鄉租賃土地近500畝,用于生產、培育及種植苗木,建設組培研究生產車間3000平方米、辦公用房及其他附屬設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備超凈工作臺36臺、培養架211套、周轉箱3500套及組培器具等。2004年初又規劃發展用地1000畝。為真正保護原生林,利用公司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公司于2002年—2003年先后在長凝鎮高家山、王莊村、馬頭村等地租賃荒山林地近90000畝,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綠化與開發。中昌農業示范園區位于北田鎮杜堡村,被晉中市命名為“綠色無公害梨棗示范園”,占地約150畝,栽植梨棗樹130畝,稼接梨棗5萬余株,年產梨棗15萬斤。園內建有60立方米恒溫儲存庫、豬舍20余間,雞舍10余間,沼氣池20余個,養豬300余頭,雞5000只。該棗園利用沼氣儲存梨棗、沼液噴打棗樹、沼氣供做飯、照明、取暖,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的紅棗示范綜合開發基地。2005年被晉中市確定為有機生態循環示范、紅棗縮果病防治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

(三)科技性聚集型園區。以糧食、蔬菜示范園區為代表。北田鎮張胡村溫室大棚園區溫室蔬菜種植注重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試范:推廣應用了無菌土壤處理技術、防蟲網技術、二氧化碳發生器殺菌技術、拱棚雙層保溫技術、生物菌肥應用技術等,近期還上馬了卷簾機2臺;引進了法國莉瑪、韓國大紅、山東無核早紅葡萄、臺灣洋香瓜等新品種。張慶玉米示范園區在區農業中心的技術指導下,種植優質飼用玉米500畝。

三、運行機制和帶動功能

我區園區運行管理機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戶制、“公司+農戶”制、“公司+合作社(協會)+會員”制、“村委會+農戶”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種公司屬民營股分份制企業,經營靈活,在管理、運行機制方面不斷有所創新。自投為主,資助為輔的投資機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萬元中,國家投資占5.5%,企業投資占94.5%。各負其責,成果共享的科技機制:育種公司、中國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業大學三方以協議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種項目。航天育種研究中心負責種子搭載,山西農大負責誘變機理研究、地面育種技術,公司負責搭載育種研究經費、投工、生產資料,所獲成果三方共享,榮譽權屬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大,成果轉讓、出賣權屬育種公司。合作共建機制:水果、蔬菜、養殖項目分別與區果樹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負責技術,公司負責投入投資。

(二)大戶制。我區在紅棗產業發展上走“公司帶大戶,大戶促農戶”的路子,紅棗開發大戶已達150多戶。通過大戶的園區建設推進科技示范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區的貴仁棗園、宏大棗園、新付棗園、仙棗公司棗園在裂果防治、豐產管理、技術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創新,被我區與晉中市聯合授予紅棗示范基地稱號,在全區、全市起到試驗示范推廣作用。北田鎮貴仁紅棗科技示范園,是晉中市紅棗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園區經營戶王連貴科學實踐,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藥、噴水、疏花、疏果、防裂果為一體的棗樹豐產管理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棗樹的掛果率,特別是經過3年的潛心鉆研,防裂果技術取得了成功。園區建有防裂果紅棗烘干房4間。2004年棗園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產達30余斤,總產達9萬余斤,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榆次仙棗基地,占地2050畝,已完成投資500萬元,栽植紅棗24萬株,建苗圃地380畝,引進新品種48個。同時解決本地勞動力50余人,每年為當地群眾提供勞務收入60余萬元。該工程是一項集灘涂造地、農田改良改造,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被晉中市命名為“晉中市紅棗品種繁育示范園”。

(三)“公司+基地+農戶”制。金貝植物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以金貝植物園為種苗輸出中心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形成現代化管理、本地化經營的大規模苗木生產及培育體系。具體形式為公司每畝給農戶提供優質種苗900株,每年提供農戶育苗費900元/畝,農戶所種苗由金貝公司統一收購。以上方式經測算,農戶每畝每年收入為1400元,而傳統大田作物每年每畝收入僅為600元,每畝每年可以給農戶增收800元。園區正在推廣的香花槐培育項目,達產后年生產能力在320萬株,當年即可帶動農戶711戶,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畝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該園在建的四倍體刺槐苗項目,苗木自栽種后第二年起,每年每畝可生產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鮮葉(包括嫩枝)飼料,以每只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飼料計算,一畝地的四倍體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優質飼料。若按每頭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飼料計算,則可供一頭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積營造四倍體刺槐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可用于發展畜牧業,帶動農牧民早日致富。項目達產后,年生產能力在240萬株以上,可帶動農戶240戶,種植1200畝。

(四)“公司+合作社(協會)+會員”制。陳侃奶牛園區是榆次博瑞乳業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建設的4個奶源基地之一,也是我區第一個“世行”貸款扶持的奶牛養殖項目和“四位一體”生態示范工程。園區采取“五統一”模式管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供水供電、統一管理。園區采用合作社的管理辦法,入園奶牛統一編號、登記造冊、建檔管理,博瑞公司統一免費擠奶、集中收購、定期結帳,并向社員提供飼養技術、飼料配方和疫病防治。園區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合作式、現代化、生態型的高標準千頭奶牛園區。

(五)“村委會+農戶”制。張胡村位于北田鎮南2公里,全村269戶,901人,耕地面積2759畝。該村從1993年發展18套溫室大棚起步,在村委會的統一組織下,到目前溫室園區已發展溫室大棚130余套,實現以農業為主的農戶戶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單棚年收入至少在3萬元以上,最高單棚收入達到4.5萬元,全村僅溫室蔬菜人均增收2000元。

四、存在問題

我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和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經幾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園時間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區園區建設中首先面臨著征地問題,如養殖園區建設,由于村內養殖易造成環境污染,園區應建于村外,但受去年國家土地部“五不準”影響,畜牧園區占地相當難,園區建設受到影響。如陳侃奶牛園區,奶牛養殖戶入園積極性很高,今年又報名50多戶,但受場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擴建10戶。在調整土地方面,由于實行,耕地調換往往因個別農戶的原因而失敗。特別在溫室大棚園區建設中,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二)引進園區的業主數量不多。尤其是有實力的業主較少,業主投資規模較小,檔次不高,聯結農戶能力有限,形不成強大的帶動力與輻射力,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的發展需要。

(三)建設資金不足。園區多元化投入機制尚未健全,尚未正式出臺扶持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建設的優惠政策,區財政專項扶持資金有限,導致園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如金威航天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到位遲緩,投入資金不足,嚴重影響項目建設的進度。基地建設四年來,投資基本全放在改變生產條件、營造優化環境,建設基礎設施上,收入、利潤尚未獲得。但項目建成,轉入正常運行后,據專家預測年可獲純利潤在2000萬元以上。金貝植物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推廣資金相對比較大,影響推廣進度和規模生產效應。12個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因業主規模小、資金積累緩慢、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也急需資金扶持。

五、應對措施和建議

(一)統一認識,強化領導。黨的十六大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和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不僅鏈接了國際平臺,也是加入WTO中國農業的必然趨勢,更是繁農農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當前要糾正兩種錯誤認識:一是把園區作為花瓶擺設;二是把園區視作包袱累贅。要充分認識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的深層意義,應以建設工業園區那樣的熱情來建設農業園區。建議晉中市對農業園區工作高度重視,把農業園區建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構件來抓。專門制訂扶持農業園區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引進業主。成立園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為農業園區建設提供服務。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和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就是通過將分散的土地集中連片,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達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通過發展農業設施,極大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并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管理方式,獲取最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是各類農業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因此,建設農業園區,要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充分考慮農業生產要素的區域差異性,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進行合理區域布局,要運用現代化的建設和管理手段,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使園區成為農民、市場、企業三者相連的橋梁,要用新的理念建設和管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首先要轉變觀念,創新體制和機制,要把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引導、業主主導。政府主要是增強服務職能,加強調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廣,在制訂政策、招商引資、引進業主、引導發展上多下功夫,對園區的具體經營則不要太多干預。政府、企業聯手,利用農業龍頭企業的人才資源、信息資源、物質資源和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密切關注農業科技發展情況,有選擇的引進新品種和有關科研單位聯手開發適合我區的新產品。讓金貝植物、金威航天等園區在新品種的引進、研發、試驗、推廣上起到農業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產品優勢,合理定位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和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要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并重。要在致力發展農業園區的同時,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引進品種和設備,產品有規模、有品牌、有市場;農民把土地租給企業,既得租金,又掙工資,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多方籌措,增加投入。建設農業園區在資金籌措上要走“政府搭臺,社會聯手,企業唱戲,開發主體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資金和扶持政策,同時要管好和用活財政對農業的投入資金。如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建設項目資金應集中捆綁,主要用于園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建議晉中市建立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和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扶持資金,用于重點園區和高新技術項目研究開發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制訂一些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各類社會資金。引進民資和外資投入園區建設,積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帶技術入股或進入農業示范園區承包開發。在搞好園區規劃前提下,加大宣傳力度,千方百計引進業主,廣泛吸引外資企業、龍頭企業進區開發建設,把農業園區建成吸納國內外資金的經濟增長點。要把引進業主作為增加園區投入的主要途徑和重要舉措。同時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農業園區要有穩定的科技依托單位,做到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斷地在園區轉化應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育種公司、中國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山西農業大學三方以協議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種項目就是很好的范例。

(四)激活機制,農民參與。要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造就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氛圍,使農民成為園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1.完善耕地流轉機制。當前農村的土地政策是集體所有制前提下的農戶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業園區建設涉及了眾多農戶。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對耕地的依戀,往往使農民在土地流轉連片集中時,或索價太高,或難以協調一致,這樣就造成引進業主困難,導致一些項目流產。因此,建議晉中市完善耕地流轉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環境,有利于發展經濟,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消除農民后顧之憂的鼓勵政策,使農民變消極為積極,支持和參與農業園區建設。

篇4

一、 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現狀

四是一區三園協調推進。除南賓工業園外,西沱臨港工業園、龍潭有色金屬園均有較大項目落地,帶動全縣工業投入提速提檔。

二、我縣工業園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認識尚未統一,配合不夠默契

(二)建設資金斷鏈,園區運行受阻

(三)土地指標緊張,項目推進困難

(四)區位劣勢明顯,引資到位較少

(五)體制機制不順,辦事效率不高

三、對發展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議

篇5

一、甘孜州農業園區建設概況

目前,甘孜州重點以川糧油、川豬、川茶、川菜、川果、川牛羊作為6大主導產業,共啟動建設了21個現代農業園區,總投資16.2億元,建成基地24.72萬畝、飼養牲畜24.68萬頭(只),實現農業產值17.46億元,帶動受益農民3.93萬戶共24.99萬人,園區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4萬元。

二、主要亮點做法

(一)立足特色,合理規劃

理塘縣立足高原優勢特色產業,根據現有的水源、地勢、土壤類型、產業基礎、生產力水平、勞動力資源狀況和市場需求等綜合因素,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構建集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著力打造濯桑現代農業園區,覆蓋了濯桑、甲洼、藏壩3個鄉鎮,總面積達12.3萬畝,核心示范區9萬畝;九龍縣立足特色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圍繞牦牛、茶葉、花椒等特色產業建設高原生態農產品加工園區,構建九龍精致山地農業發展模式,集中打造3.63萬畝花椒基地、3萬畝魔芋基地、1.5萬畝茶葉基地;瀘定縣立足自然條件優勢,打造杵坭片區水果、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園區覆蓋杵坭鄉、德威鄉、冷磧鎮、興隆鎮四個鄉鎮,19個行政村,園區核心區發展食用菌基地1000畝、水果基地3000畝,輻射帶動園區發展特色產業7000畝。

(二)壯大產業,夯實基礎

充分發揮主導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原優勢農業,著力構建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理塘濯桑現代農業園區緊扣繞“一園多主體、種養循環、三產深度融合”主題,重點打造牦牛、果蔬產業,實現了群眾能增收、企業能賺錢、產品有市場、質量有保障、產業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初步建成“一軸三區六基地”產業布局,成功創建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四川省首批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瀘定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主要依托區域內果蔬產業及加工等基礎優勢,以食用菌、特色水果為重點,著力打造集農業主產區、農產品加工區、冷鏈物流區、農旅融合區“四大功能區”于一體的現代精品農業園區,園區綜合產值達2.14億元,帶動人均增收6300元;園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8萬元。

(三)培育主體,示范引領

理塘縣采取入股、出租、轉包、轉讓等多種形式鼓勵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集體牧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入駐現代農業園區,,不斷探索“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等合作經營模式,健全完善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濯桑蔬菜現代農業園區依托“現代農業雙創中心”,按照“經營主體+服務平臺+服務主體”模式,探索建立了“五統一”(即統耕統種、統測統配、統采統供、統防統治、統購統銷)的生產模式,構建了“五位一體”(即經營機制、生產標準、溯源體系、市場開發、品牌營銷)的高原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服務體系的建立,2019年共為2家龍頭企業5個專合社和3個鄉5個村31戶農戶提供全程“代耕、代種、代收、代銷”的社會化服務6689畝;瀘定縣杵坭水果、食用菌園區培育新經營主體240個,從業人員1314人,參加各類培訓1300 人次,培訓覆蓋率達98.9%,園區產業利用網絡技術的通訊、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了噴灌、滴灌、土壤檢測、溫度計等技術先進實用配套技術推廣應用面積6900畝,推廣率達到98.5%。

(四)發展科技,提質增效

理塘縣人民政府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校(院)縣合作協議,科學制定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休耕輪作、技術規范、種養循環、植保防治、疫病防控”等為主要內容的高原生態農業標準,占領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制高點。園區龍頭企業還注重自身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積極應用加工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開發推出新產品。科技創新團隊研發試種各類蔬菜新品種達20多個,牦牛肉奶新產品30多個,絨毛制品10多個,改變了極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絨的生產模式,解決了極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絨的生產加工制約瓶頸。園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經營主體培訓實現了全覆蓋,先進實用配套技術普及率較高。瀘定縣與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依托省農科院、省畜科院和州農科所、畜科所等科研機構,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研發能力。構建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產品發展4個,其中有馬鈴薯原種培育基地、羊肚菌種植基地、仙桃人工種植基地、貢嘎雪桃種植基地。建立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充分利用瀘定縣科技服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技術服務,解決科技推廣難題。建有縣、鄉(鎮)兩級農技推廣站,村有駐村農技員,農技社會化科技服務覆蓋率每年增長5%以上。大力推廣羊肚菌、仙桃、特色水果等標準化種植技術,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人數達到1323人。

(五)打造品牌,拓寬銷路

理塘縣以“圣潔甘孜”農產品品牌為落腳點,通過電子商務雙創孵化中心、康藏陽光公司、鵬飛牦牛肉食品公司現有外銷渠道,加大高端農產品及旅游資源聯合推介力度,不斷提升理塘農產品、旅游產品知名度,借助“農奢會”公眾號,發展訂單農業,將農產品遠銷北京、香港、臺灣和珠三角地區,保障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暢通;九龍縣著力打造“中國花椒之鄉”,發揮正路椒、大紅袍、高腳黃品質優勢。開展茶博會,唱響茶葉品牌,打造出藏區生態茶葉品牌“臧雪”“臧紅”、“紙醉”、“金迷”等。瀘定縣已培育“瀘定紅櫻桃”“瀘定幸福仙桃”“貢日夏藏香豬”“瀘定有機羊肚菌”“雪森美好核桃油”等農產品特色品牌。培育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11個、綠色農產品1個,有機農產品9個,瀘定紅櫻桃已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正在申報瀘定仙桃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三、存在問題

一是入駐園區企業實力參差不齊。部分入駐園區的企業,2019年銷售收入僅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夠。

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如理塘縣濯桑現代農業雙創中心每年生產了大量的蘿卜,但主要只對蘿卜進行了清洗及冷藏保存,未生產諸如泡菜、蘿卜干等儲存時間更長的產品。產品附加值不高。

三是內生動力不足。理塘縣園區內的香菇產業示范基地,因其主要由五糧液集團援建,其產品也主要銷售到該集團,基本對外銷量不多,渠道相對單一,一旦五糧液集團不再購買,該基地將無法立足于市場。

四、對策及建議

1. 給予財政傾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甘孜州部分園區海拔相對較高、氣候惡劣、生態脆弱、生產生活條件差,中低產田比重大,有效灌溉面積不足,機械化作業難度大,導致園區內部基礎設施建設施工難度大、任務重,給予一定財政傾斜,進一步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篇6

一、我市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園區已經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擴展期。無論市本級還是縣市區,各工業園區均呈快速發展之勢,突出表現在園區面積迅速擴張。截止20xx年年底,全市10個工業園區建設面積達36.1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入園企業達965家,其中投產企業671家。

二是園區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去年,全市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7%;完成工業總產值263億元,增長60.3%;完成銷售收入252.2億元,增長60.7%;實現利潤16.5億元,增長73.7%;實現稅收14.2億元,增長65.2%。奉新縣過去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除了一些零星的竹木加工小廠外,幾乎沒有像樣的企業。隨著工業園區的興起,工業已成為該縣的支柱板塊,去年工業園區提供的稅收已占全縣財政收入的71.7%。

三是園區已經成為轉移城鄉剩余勞動力的重要載體。近幾年,宜春各地在工業園區發展中,始終注意走“減少農民,富裕農民”之路,把擴大就業、轉移剩余勞動力,作為園區發展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工業園區已成為吸納城鄉剩余勞動力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農民在工業園區就業人數達到17.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1萬人,增長40.8%,其中從業人員最多的奉新工業園達到3.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000余人。

四是園區已成為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平臺。各地在工業園區建設中,把工業化與城市化結合起來,把工業園區看作是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平臺,形成了以工業化促進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的互動格局,有力地帶動了城市建設,促進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上高工業園區無論是規劃還是建設,都高人一籌。園區內生產、生活等功能區布局合理,與縣城總體規劃相銜接,一個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城初其規模。目前,該工業園建成面積達6.2平方公里。

二、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應當說,我市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在吸引外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城鄉就業、加快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發展中加以規范和解決。

1、土地集約效應不明顯。從相關經濟指標在園區每查字典平方公里的分布情況看,宜春與全省的平均水平作比較,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產品銷售收入比全省要少15321萬元,僅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4%;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出貨值比全省少3528萬元,僅相當于全省的33.1%;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稅金為1716萬元,僅相當于全省的53%;每平方公里吸納的從業人員2779人,比全省少955人。工業園區作為工業企業聚集的區域,在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是有限制要求的。目前土地集約效應情況表明,我市工業園區入駐企業數量并不多,生產規模大、投資項目大的企業較少。

2、產業聚集特征不明顯。目前,在宜春地域范圍內,有大小工業園區10個,除了袁州醫藥園等少數園區有一些地方特色,多數工業園區沒有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尚未形成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對外未形成“宜春園區”這一品牌特色的競爭優勢。10個園區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涉及31個行業大類,表面上看行業眾多,但產業零散,企業關聯度不大,園區內的企業大多只是地理空間的聚集,是企業數量上的簡單“堆砌”。袁州醫藥園雖然產業特色較為明顯,但實際上園區企業涉及產業范圍有醫藥、食品、化工、服裝等十幾個行業大類,只有5家醫藥企業,大部分企業關聯度不大,產業鏈無法形成,工業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和附著力不強。

3、園區布局不夠合理。目前,我市有的園區查字典還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在園區選址上,全市有3個工業園距離縣城近10公里甚至10公里以上,有的縣市工業園分布在3個地方,既占用了不少耕地,又對擴張縣城規模、推進城市化進程不利;在園內布局上,多數沒有區分功能小區,入園企業先來后到地混雜在一起,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差距。如有的園區將食品加工企業與化工企業擺在同一區域布局,加上環保等措施一時難以跟上,這對園區健康發展難免留下隱患。

4、園區企業根植性不強。根植性不僅是地理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本地聯系,它表明企業的經濟行為已深深嵌入當地社會關系中。根植性是產業地方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形成產業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目前,工業園區內的 企業大多數是招商引資進來的,與當地原有企業、原有產業及當地資源、市場,還缺乏緊密的有機聯系和牢固的共生關系。有些企業根植性不強,沒有與當地經濟發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強地方支柱產業方面積極性不高。類似上高旺旺集團利用當地大量農副產品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實現外商增利、農戶增收、政府財政增長的三贏企業,全市并不太多。

5、引進企業層次不高。從全市各工業園區看,我市引進的企業大多是以勞動密集型和中低層次技術為主的傳統加工型企業,項目整體規模、水平、檔次不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還有一些企業主要是看中我們的資源,屬于高耗能的企業,大企業、名牌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入駐園區數量較少。

三、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的對策

今年,市委、市政府根據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態勢,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把決戰工業園區作為“三大戰役”的重頭戲來抓,務求經濟開發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和實效。就當前來看,加快我市園區建設與發展,要著力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上下功夫。在土地政策偏緊的情況下,企業用地成為工業園區擴大發展的制約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對策:一是清理一塊。對征而未建、多征少建進行清理,對有土地無項目,或圍地不用的企業堅決收回土地使用權。二是集約一塊。要把企業的綠化用地控制在30%以下,鼓勵企業在現有土地上增量擴股,加大投資密度。蘇州、無錫等地工業園區投資密度均在500萬元一畝。我市提出省級工業園達到50萬元一畝,這種強度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今后,投資強度或密度低于100萬元一畝的企業要限制入園,沒達到50萬元一畝的要限期達標,留下一些土地給大企業入駐。三是鼓勵一塊。鼓勵現有企業和在建企業建設多層廠房。蘇州、無錫等地都把建設多層廠房當成節約土地的有效舉措,這方面我市亦應制訂標準,給予政策扶持。四是把投資密度和經濟密度作為考核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按不同產業確定相應的投資密度和經濟密度,避免造成土地資源以及園區投入的浪費,防止先期入園企業占地多、產出低等現象的出現。

篇7

1 鐵力工業園區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鐵力工業園區建設啟動以來,得到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兩次親臨指導,并安排省財政投入7000萬元資金支持;伊春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園區發展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發展目標和服務環境等重大問題,還為園區管委會配備了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并投入支持資金2000萬元。從2011年8月12日正式破土動工建設到現在,僅僅2年時間,鐵力園區已經有2平方公里實現了“七通一平”,今年將擴建1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報批和征收土地。

鐵力園區緊緊圍繞“邊建設邊招商”的要求,圍繞市場需求、區位優勢資源開發、現有產業項目上下游延伸和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招商引資,掀起了產業項目建設。目前,入園項目23個,總簽約54.7億元,已經完成投資24.15億元。近期又簽約了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鍋爐壓力容器制造、甜菊糖和玫瑰油生產等項目,完成設計后即可開工建設。可以說,園區的投資洼地和項目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2 鐵力工業園區的成功做法

2.1 高起點建設管理

一是,確定宏偉目標。園區建設之初就緊緊圍繞建設伊春工業項目落地平臺、現代工業發展中心、中國北方鉬城和產業人才集聚地的目標全力推進園區建設,力爭用3到5年時間,總投資達到120億元,年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實現利潤12億元,稅金10億元,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將園區建成省級工業樣板園區,力爭用5到8年時間跨進國家級園區行列。二是,注重配套功能建設。鐵力園區堅持“產城一體化,工業為主導,服務業為支撐”的定位,對工業園區及其周邊區域進行科學規劃,把園區劃分出礦產品精深加工、機械裝備制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技術、輕工等5個產業專區。同時,強化園區外的配套建設和服務,全力滿足企業金融保險和中介服務的需要以及員工和家屬子女就近住宿、入學、就醫、用餐、購物、娛樂等實際需要,使未來的園區成為既有工業作為骨骼,又有服務業作為血脈的“產業新城”。三是,嚴把項目入園關。在發展產業項目過程中,鐵力園區把環境保護作為第一關口,堅持建設綠色生態園區、造福后代子孫的理念,對環評不過關的項目,一律拒之門外。同時,嚴把用地關,所有入園項目必須達到規定的投資強度和建筑容積率。園區還設定了投資、效益和科技門檻,固定資產投資少、稅收少、低附加值、粗加工的項目一律不準入園,以保證園區發展質量。

2.2 立足實際科學布局

鐵力園區一方面,園區在這類項目上積極籌備,另一方面,確定了“以鉬為主,提高多項產業承載功能”的思路,規劃了有機食品加工、現代機械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產等三個板塊,通過多元推進,為園區的前期發展贏得了主動。

2.3 多方籌資保證投入

園區采取停建綜合辦公樓、壓縮其它支出、積極對上爭取等措施,多方籌措資金2億余元,相繼建設了園區路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建成了園區服務中心和砂盤模型制作,園區綜合服務功能得到完善。優良的環境,為項目落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破解企業融資難題,伊春鐵力市專門出臺了《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并先后舉辦了3次銀企對接活動,新辦了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基本保證了產業項目建設的資金需要。

2.4 創新方式務實招商

一是,啟動能人招商。為充分發揮企業招商的主體作用,伊春鐵力市聘請了15位投資經商有一定成就、并愿意為鐵力招商出力的企業家作為政府招商顧問,通過他們的市場經驗和關系網絡,拓展招商渠道,有效地提高了招商對接的成功率。二是,實施產業鏈招商。按照“引進高端、培育關聯、延伸下游”的模式,結合項目來源、特性、類別和產業鏈上下游生成關系,有針對性的招商,現在在園區初步形成了新材料、高科技兩個小產業園。三是,以誠招商。伊春鐵力市把招商引資作為產業項目的源頭活水,把企業算賬,是否把項目落戶在鐵力。為了讓企業安心地留在鐵力,這個市做出了“為投資者遮風擋雨,讓落地企業盡享陽光”的承諾,并把這個承諾印在了招商引資手冊封面,寫入了項目投資的合同,堅定不移地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對重點招商產業項目,該市根據實際需要,分別確定了與之聯系的處科級領導,落實了包開工、包進度、包投產的“三包”服務責任。從項目的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到投產達效實行全過程包保,各項目聯系領導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業,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做到在談項目抓協議、協議項目抓落實、開工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效益。深入開展行風評議和效能監察活動,大力規范行政行為。各項目審批部門,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將辦事時限在原有基礎上壓縮了50%。同時,對于新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從立項、建設到投產運營,都安排專人領辦代辦手續,進行全程跟蹤服務。

3 鐵力園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鐵力園區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表現在:一是,企業融資難影響落地企業后續發展。由于國家的金融政策近期以盤活貨幣存量為著力點,使駐地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遇到困難,對企業發展和大項目建設支持乏力。二是,目前的經濟形勢影響招商引資。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和需求萎縮使企業盈利障礙增多,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更加謹慎,過去接觸過的有到鐵力有投資意向的一些投資商開始等待觀望。三是,項目建設上還有一些瓶頸制約。用地計劃指標減少,滿足不了項目建設需要;審批時間較長,不得不冒險未批先占等等。

4 鐵力園區發展的建議

建議鐵力園區繼續堅持“兩手抓”的原則不動搖,即:一手抓硬件建設,打造項目發展平臺;一手抓軟件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為項目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4.1 繼續加強園區基礎和配套功能建設

認真抓好擴建區“七通一平”建設,加快產業新城建設,積極推進鐵路物流建設,提高園區整體承載能力,為園區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4.2 不斷提高園區服務水平

按照省級經濟開發區的標準強化園區組織機構建設,創新服務載體,提升服務質量,打造一支作風優良、素質過硬、服務到位的園區隊伍。重點扶持市場前景好,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和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項目上市發展、打造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提高園區的知名度。

4.3 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按照意向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效益的程序推動項目建設,倒排工程,全力推進項目按期或提前投產達效。

篇8

一、農業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xx街道辦事處轄3個管理區、17個行政村、6500多農戶、農業人口23061人,總耕地面積139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56元。

2、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資源相對匱乏。近幾年,隨著招商引資事業的蓬勃發展,先后有20余家項目在**建成投產,鵝莊管理區全部規劃為市開發區,所轄土地主要用于工業項目發展;神洲生態樂園、濟南鮑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礦矸石熱電廠等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也占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使轄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相對緊張,發展現代農業的空間相對狹小。②農業基礎薄弱。xx一直是傳統的工業強鎮,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經營為主,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缺乏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業,農產品附加值低,現代農業基礎比較薄弱。③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不強。受傳統經營習慣的影響,當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輕農耕的思想,有個別村的個別戶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現象,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阻力較大。

3、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①道路暢通,交通方便。轄區內309國道橫穿東西,244省道縱貫南北,駐地位于垛莊、曹范等鄉鎮出入市區的交通要道,即將建成通車的濟萊高速路橫穿**南部山區并且開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條鄉村路網相連,交通十分方便,為人流、物流的集散創造了條件。②距中心城區近,工商業基礎雄厚。**位于濟南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離明水中心城區10分鐘車程,容易在信息、技術、市場、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工商業較為發達,駐地工商個體戶達到600多家,從業人員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③招商引資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契機。濟南植物園于去年國慶節前夕建成開園,其規模和植物物種數在全省都位于前列,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提供了良機;銀鷺食品項目近期在**開工建設,為開發種植糧食作物,加快小雜糧、蔬菜、果樹等基地建設創造了條件。④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實現了兩個轉變,即由“地下企業”到“地上企業”的轉變和由“黑色產業”到“綠色產業”的轉變,逐漸擺脫了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開創了生態旅游、機械加工、商品物流等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經濟發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

按照強項提升、弱項突破,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原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全力開啟**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垛莊水庫低壓灌溉工程效能,維護好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漸擴大水澆地面積,穩步提高糧食總產量和畝產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設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計劃5年內擴大水澆地面積6000畝,使水澆地總面積達到12870畝,占耕地面積的62。進行科學施肥測土施肥試驗,大力推進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機肥,不斷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單位土壤的產出率,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農民增收工程。以產業調整為動力,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銀鷺集團,發展訂單農業2000畝。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雞深加工項目,形成年加工肉雞10萬只的規模。打造品牌農業,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機綠色農副產品,做大做強牛羊肉、小雜糧批發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每年新增規模養殖戶10戶;每年遞增奶牛10頭以上,爭取到2016年,奶牛養殖量達到200頭的規模;建設標準化蛋雞養殖場一處,達到每年產蛋量700噸的規模。發展庭院經濟,引導農戶在庭院中種植花卉、食用菌或從事小型加工業;發展勞務經濟,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篇9

一、關于稅源管理、稅源管理模式及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什么是稅源管理。廣義的稅源管理分為兩個層次:一個稅收立法層次上的管理,即宏觀稅源管理,包括對什么征稅,稅基確定,以及每個稅種的具體減免、扣除、抵免、優惠政策的落實等,這都屬于立法解決的問題;第二個層次是執法層面上的實務操作管理,即微觀稅源管理,主要是監督對現行稅收政策的具體落實,即對具體稅基的核實、監督、管理,屬于稅收政策法規的實施管理。

(二)稅源管理的基本模式。總結傳統的稅收管理模式及其演變,稅源管理模式可分為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屬地管理。主要是責任到片、到人,各稅統管,所以也稱分片管理。其特點是管理者對所管區域的情況了如指掌,對稅源變化的掌控及時、準確。但因管理力量相對薄弱,對技術含量較高和行業特征突出的稅源,難以提高管理質量。二是集約化管理。主要是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對在當地有較大影響力,對經濟發展及完成稅收任務聯系緊密的重點稅源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模式。其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管理資源的配置。但如果這些骨干稅源分布不集中,或者各個骨干稅源和行業特點差異大,有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如山區小礦山、砂石廠等。三是專業化管理。也被稱為行業管理,主要是以行業為對象劃分管理組,各管理組只對某一種或一類行業進行管理。其特點是有利于對專門行業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詳細掌握行業特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但如果同一行業的地域分布較廣,管理人員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有可能難以準確掌握同行業中各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變化,即掌握了行業共性卻難以準確把握企業的個性差異。四是簡易化管理。如委托扣稅,或者采取簡易申報、簡并征期、重點巡查的稅收管理模式。其優點當然就是簡易,尤其是以現代高科技手段為依托的簡易化管理模式,更是今后稅源管理的發展趨勢。資料顯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全國納稅人數量平均每年增長10%左右,與此同時,納稅人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經營業務也在不斷創新,稅收征管的復雜性和工作難度明顯加大,如果仍沿用傳統的人盯人、稅收管理員屬地管戶的單一方式管理稅源,顯然已難以適應,大力發展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五是社會化管理。主要是針對零星、分散,容易流失的稅源所實行的委托代征等管理方式。優點是在及時控制稅源流失同時,相應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本文研究的重點。顯然,就稅源管理的概念而言,本文所稱稅源管理應屬于第二層次的稅收政策法規的實施管理;就稅源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是指在現階段既定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狀態下,山區稅源管理的模式。它不可直接套用上述某一種或幾種現存在的管理模式,而要根據山區稅源的實際分布狀況和發展變化情況,實事求是地做出科學選擇。

二、關于山區稅源管理的模式

(一)山區稅源的特殊性。為了選擇適合于山區的稅源管理模式,必須首先摸清山區稅源的特殊性。稅源分散是山區稅源的主要特征,這是由于山區人口居住不集中,絕大部分納稅主體都沒能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加之經營者文化水平不高,使其經營活動的技術含量較低,大多數納稅人都只能從事亦工亦農、亦商亦家的家庭作坊式的經營,“不間斷經營周期”大多小于一個自然年度,如季節性經營。且大多數是就地取材似的生產經營活動,如農產品加工業、礦山開采業、建筑材料加工業等。這種特殊的生產經營狀況,決定了山區稅源大多呈現五種基本特性:一是稅源分布的分散性,這是由居住地的分散性所決定的;二是稅源規模的弱小化,這是由經營者普遍較低的經營能力決定的;三是納稅主體自身管理的隨意性,這是由納稅主體家庭化經營所決定的;四是稅源種類的零星化,這是由就地取材、“靠山吃山”的經營模式決定的。五是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難度大,主要是納稅主體自身落后的經營手段、不規范的財務管理狀況等,難以實現自身管理的信息化,也不具備稅源管理現代化所需要的客觀條件,就稅源管理而言,要擺脫傳統管理模式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目前山區稅源管理所面臨的困境。由于山區稅源本身的特殊性,客觀地要求稅源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但在實際工作中,山區稅源管理很難尋求適合自身需要的管理模式,主要原因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受統一規范的制約,失去了山區稅源管理的特色和靈活性。一般說來,上級統一要求的管理模式大多是根據經濟發展,或者稅收工作本身發展的需要,從宏觀出發制定的,是符合整個社會發展要求的,但事物的特殊性是永遠存在的,在大多數地區普遍適用的模式或方式、方法,不一定適用特殊地區和特殊環境。二是受人為的極端因素影響,忽左忽右,搖擺不定。在如今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代,領導層作為決策者,對工作適時地進行改革是很正常、也是很必要的。但作為政策的執行者,由于所處的工作環境有差異,若不從實際出發去執行上級政策,就不能如期帶來工作的積極進展,有時反而給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就稅源管理工作而言,每隔三五年就“規范”一次,具體表現在與稅源管理模式緊密相關的人事、機構的安排和設置上,以及表現在各種管理手段的應用上,如:一時要大集中管理,一時要設分局或實行管理員管片制度;一時要實行微機監控,一時要實施《管理員手冊》等。且每有新的模式出臺,就必定要求統一實施和檢查驗收,使得山區本來有限的管理力量大量地耗費在頻繁的機構撤并,繁瑣的編造資料、手工錄入、手工記錄等無用勞動之上,也就是典型的閉門造車,應付檢查,從而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跟蹤管理、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工作。

(三)適應山區稅源管理的基本模式。從上述論述可以得知,山區稅源管理不易套用固定模式,而應根據各個山區的具體情況,如稅源結構、稅源分布等情況,考慮稅源管理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分別采用多種模式,或者綜合采用多種模式。但就目前大多數山區的發展狀況而言,屬地管理模式、集約化管理模式、專業化管理模式等,還是占主導地位的。

模式一,以屬地管理模式為基礎,輔之以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管理、簡易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模式。

模式二,以集約化管理模式為基礎,輔之以專業化管理、屬地管理、簡易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模式。

模式三,以專業化管理模式為基礎,輔之以集約化管理、屬地管理、簡易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模式。

三、山區稅源管理模式的路徑選擇

如前所述,上述三種模式的選擇應根據各山區的地理環境、稅源分布、稅源結構等情況具體而定,更可以突破上述模式。

(一)模式一的路徑選擇。對于山大人稀,經濟欠發達地區,可采用本模式,即以屬地管理模式為基礎,輔之以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管理、簡易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與之相應的機構設置上,不宜采用以縣局為基層的大集中模式,也不宜以行政區劃為基礎設置基層分局(或稅務所,下同)。其理由是,若在這種地區實行大集中模式,管理人員集中在縣局,而管理對象即稅源卻遍布于幾十及至上百公里之外,這會使管理人員的大部分時間被消耗在路途中,交通費、食宿費等管理成本增大,管理工作難以深入,管理質量低下,如五峰國稅局就曾采用過大集中模式,全局30多名稅源管理人員集中在縣局,而2000多戶納稅人卻頒布在2372平方公里內的大山里,因管理質量每況愈下,不得不重新設立分局;而若以行政區劃為基礎設置分局的話,勢必因機構臃腫和“僧多粥少”而增加稅源管理成本,或者因機構多人員少而造成實際管理力量薄弱,還有可能因執行政策不統一造成稅負不公等問題。而應以自然經濟區劃為基礎適當集中設立分局,如五峰縣8個鄉鎮,一共只設立了3個分局,這就兼顧了方便、效率、節約、執政政策規范等因素,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一是分局對管轄范圍內的各稅實行統一管理。

二是對特殊行業,由縣局組織力量,通過試點探索行業管理規范,試點成功后再在全縣各分局推廣運用。如五峰縣是一個茶葉之鄉,年該縣組織茶葉行業稅收管理試點,探索出了茶葉生產的能耗(電、柴)與生產量的比例關系,以及包裝物等外購材料與產品銷售的比例關系及彈性系數,通過在全縣各分局推廣運用,使全年的茶葉稅收較2007年增長35%。年該局又對礦產行業實行管理試點,探索出了雷管、炸藥等控管爆破物資與礦產開采量的比例關系及彈性系數,通過在全縣各分局推廣運用,1至7月累計入庫稅收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52%。

三是對全縣年稅收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納稅主體,或者對影響全縣經濟發展的行業,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由縣局統一組織實行集約化管理模式,即縣局統一制定管理措施和跟蹤監督,由各分局分別執行,如通過信息化手段實行網絡管理、納入重點稅源管理對象等。依然以五峰國稅局為例:該局年1至6月平均在冊納稅人2200戶,年上半年實現國稅收收入3715萬元。其中,該局將年納稅額在30萬元以上的18納稅人納入重點稅源管理對象,半年來實現稅收2841萬元,占半年總收入的76%。

四是對起征點以下或者零星稅源,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輔之以社會管理和簡易化管理等模式。如五峰國稅局在增值稅起征點提高到現行水平以前,曾有60%的管理力量在管理著占全縣國稅收入總量3.8%的稅源,后來以委托代征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使管理員的主要力量集中到了重點稅源的管理之上,實現了當年入庫稅收超歷史、超計劃。

(二)模式二的路徑選擇。對于區域面積較大,但重點稅源卻相對較為集中的山區縣,可以采用模式二,即以集約化管理模式為基礎,輔之以專業化管理、屬地管理、簡易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等模式。重點稅源是指企業規模、經營收入、納稅額等相對較大,在當地有較大的影響力,對經濟發展及完成稅收任務聯系頗為緊密的納稅戶。如果這類納稅戶分布相對較為集中,則采用以集約化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與之相應的機構設置可以采用以縣局為基層的大集中模式,在邊遠地區適當設立稅源管理點。具體實施途徑如下:

一是以縣局為單位,配備骨干力量,對全縣的重點稅源進行集中管理。

二是對年稅收額在規定數額以下的納稅戶,以經濟區劃為基礎,設立稅源管理點(或處),實行屬地管理。

三是對起征點以下或者零星稅源,輔之以社會管理和簡易化化管理等模式。

(三)模式三的路徑選擇。對以當地特色產業、工業企業、高新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大型商貿行業等為主導稅源的山區縣,可以采用模式三,即以專業化管理模式為基礎,輔之以集約化管理、屬地管理、簡易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等模式。機構設置則根據稅源的分布情況,相應實施以縣局為單位的大集中管理模式(稅源較為集中時),或者以經濟區劃為基礎設立分局(稅源較為分散時)。具體實施途徑如下:

一是縣局統一組織,以當地規模較大的行業、企業為單位,成立行業管理組,分別對不同的行業、企業實行專業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深度和管理質量,如茶葉行業稅源管理組,煤炭行業稅源管理組,金屬礦產行業稅源管理組、商貿行業稅源管理組等。

二是對較大規模的行業、企業以外的企業分別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管理模式:若稅源分布較為集中,可以實行二級專業化管理或集約化管理等模式;若稅源分布較為分散,可相應實施屬地管理模式。

篇10

衛生廳醫療服務監管處 周曉實

根據國家和自治區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安排部署,衛生廳高度重視公立醫院改革。成立了醫改領導小組和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領導小組,確定了*市、*市作為自治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各盟市確定了24個旗縣的28所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旗縣,開展試點工作。經自治區政府同意,衛生廳、財政廳、編辦、發改委、人社廳聯合印發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意見》,衛生廳起草了《關于推進旗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準備與有關部門聯合下發。衛生廳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并將公立醫院改革任務納入責任狀與各盟市衛生局主要負責人簽訂,同時將主要任務給廳內各處室分工,落實責任抓落實。衛生廳和各地多次舉辦培訓班,加強對公立醫院試點政策的解讀,采取考察學習的方法,學習公立醫院改革經驗。衛生廳多次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并開展了全區公立醫院改革監測工作,有力推動了試點工作的開展。

各地、各試點醫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改革措施積極推進,醫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改革效果逐步顯現。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地緊緊圍繞公立醫院改革目標、領域和主要任務,積極探索,積累了經驗。

(一)公立醫院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1.加強統籌規劃。在自治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指導下,各盟市制定出臺了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各地堅持政府主導、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立足當前、謀劃未來的原則,統籌醫療資源配置,確定公立醫院數量、規模和功能定位,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年衛生廳確定了六大體系建設規劃,已經在呼倫貝爾市先行試點。全區在現有重點專科基礎上,有計劃地加強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婦女、兒童醫療服務等專科建設,形成基本覆蓋居民所有主要健康問題的專科體系。目前,全區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有三級綜合醫院*所,三級專科醫院19所,每個旗縣均設立綜合醫院,多數旗縣設立蒙中醫院,部分旗縣設立專科醫院。

2.建立公立醫院與城鄉醫療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以三級醫院為龍頭,促進不同級別公立醫院合作,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目前,我區三級醫院托管二級醫院的有7所;人民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組建醫療聯合體的有6個;__市成立功能、體格檢查診斷中心,有4個旗縣實行了一體化管理;__市烏審旗推行“三制五統一”的運行機制;呼市和__推行縣鄉五個一體化管理;__市莫力達瓦旗人民醫院伸腿舉辦中心衛生院的成功經驗在全區醫院院長培訓班上進行大會交流;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實行醫保、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食藥監管、財政保障、衛生信息六個一體化管理,推進城鄉衛生統籌;全區有70所旗縣醫院與區內外三級醫院自主建立技術合作關系。通過分工協作機制的建立,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強公立醫院能力建設。近年來,全區公立醫院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基本建設和設備裝備,近三年的固定資產額占到固定資產總額的43%,醫療服務條件明顯改善。在加強公立醫院能力建設過程中,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把旗縣級醫院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口,重點抓好旗縣級醫院能力建設。一是,從__年開始實施了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每年投入項目經費__萬元。我區74所旗縣級綜合醫院分別與北京市26所三級醫院和我區__所三級醫院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我區部分旗縣級蒙中醫院分別與北京市13所醫院和我區4所三級蒙中醫院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通過派出醫療隊接診、手術、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專題講座,接受骨干醫師培訓和其他人員進修,提高了受援醫院的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北京醫院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中醫院、包鋼醫院被衛生部表彰為城鄉對口支援工作先進集體。二是,從__年開始實施了骨干醫師培訓項目,每年投入項目經費240萬元。

我區__所旗縣級醫院選派240名醫師,分別由北京市38所醫院和我區29所醫院承擔導師制專科規范化培訓。三是,__年實施了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投入項目經費__億元,在87個旗縣級醫院重點進行了信息化建設。四是,實施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項目,__年投入項目經費361萬元。我區兩所三級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建立遠程高端會診系統,人民醫院與5所旗縣醫院建立區級遠程會診系統。__年投入經費1235萬元,擴展了三所三級醫院和25所旗縣醫院建立遠程會診系統,逐步實現遠程會診、遠程監護、遠程技術指導、遠程教育等,有效提升旗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高疑難重癥救治水平。此項工作得到衛生部醫管司領導的肯定,并獎勵三臺病理掃描儀。五是,__年實施農村巡回醫療車購置項目,投入項目經費1400萬元。給35所旗縣醫院各購置一臺巡回醫療車,每臺車配置11種醫療設備。

(二)創新公立醫院體制機制

1.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我區改革的重點是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各地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實踐。一是,明確了各級政府舉辦和管理公立醫院的職責。政府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制定并落實醫院建設、編制、投入、價格、管理等政策措施,為公立醫院履行職能提供保障。二是,推進政府其他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公立醫院屬地化業務管理。三是,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加強醫院監管。__年6月衛生廳設立了醫療服務監管處,主要職責是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評價和監督體系,組織開展醫療質量、安全、服務、財務監督和評價工作,建立健全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監督制度。有部分盟市衛生局設立了醫管科。__市和通遼市已經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掛帥、有關部門參加的醫院管理委員會,下設醫管辦,掛靠衛生局。主要職責是受政府委托,負責公立醫院資產管理、財務、業務、編制等監管。四是,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我區在公立醫院中實行了院長負責制。通遼市按照“決策、執行、監督”協調統一的原則,建立健全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準備在公立醫院成立理事會,監事會,院務會,合理確定政府作為所有者與醫院管理者之間的權責。我區興安盟、烏海市、霍林郭勒市積極研究制定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制度,推行了公開競聘院長,實行了任期目標管理和院長年薪制。自治區和各地加強對院長的培訓,推行院長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

2.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補償機制的改革是難點,也是重點。是關系到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改變過去“以藥養醫”、趨利經營方式的關鍵。我區各地通過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和落實政府辦醫責任等綜合措施,破除“以藥養醫”機制。

(1)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舉辦的責任,加大政府投入。包括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政府性虧損等運行經費,離退休人員工資等。__市對二、三級綜合公立醫院按編制人數工資額70%補貼,中醫院按90%補貼,其他醫院實行全額補貼,同時給予專項補助;全市對公立醫院的補助額占醫院總收入的__%,對所產生的水、電、暖等日常費用全部列入財政預算。__市從__年開始,將市直屬公立醫院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全額納入政府財政預算。__年阿拉善盟財政補助__萬元用于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比例達到90%,阿右旗人民醫院財政補助100%。烏海市財政補貼醫療服務人員工資達到70%。

(2)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推進醫藥分開。全區實行縣、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旗縣,實行了收支兩條線,取消了藥品加成。目前,全區已經有26所旗縣醫院取消了全部藥品的加成,有5個旗縣醫院取消了基本藥物加成。__市在所有旗縣級公立醫院中取消了藥品加成,由此減少的收入由政府每年進行一次性補助。地方財政按藥品銷售總額的15%給予補償。準格爾旗在取消藥品加成后,旗財政采取“先減后補”和“以獎代補”的方式,依托“財政補醫”和“醫保補醫”兩個途徑,專項投入870萬元用于補償公立醫院取消醫藥補醫及價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虧損。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兩年來,共讓利群眾2600萬元,有效地降低了群眾醫療負擔。通遼市霍林郭勒市所有公立醫院實現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__年市政府投入300萬元予以補償。

(3)合理調整醫療收費標準,建立價格調整聯動機制。__年5月衛生廳召開了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和成本核算工作培訓會議,為制定公立醫院補償政策奠定基礎。

(4)完善醫保支付機制,推進總額預付、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等復合支付方式改革。我區25個旗縣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探索按病種和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結合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流程,加強成本控制,規范合理用藥,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

3.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醫院運行機制的改革推進了醫院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水平、醫療質量、效率,對患者順利安全就醫起到了保障作用。一是,各醫院進一步健全組織機構,按照衛生部下發的醫院各項制度完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二是,不斷完善了醫院內部決策執行機制,執行了重大決策、干部任免、項目投資、大額資金使用集體討論報批制度,實行了院務分開,推進民主管理。三是,進一步完善了醫院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為了使醫院報表更全面,信息決策相關度更高,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加強醫院的監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績效考核,衛生廳舉辦培訓班,推行了衛生部制定的新會計制度,各醫院正在籌備實施。部分三級醫院實行了總會計師制度。四是,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各醫院實行了全員聘用制,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建立了以服務質量、崗位工作量、服務效率和崗位責任為基礎的綜合績效考核制度,做到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提高臨床一線醫師和護士的待遇,調動了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4. 改革公立醫院監管機制。衛生廳指導各地加強衛生行政部門醫務服務監管職能,建立健全醫療服務監管機制。實現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均依法實行全行業統一監管,完善機構、人員、技術、設備準入和退出機制。一是,建立醫院評審評價機制。衛生廳按照衛生部《醫院評審暫行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制定了《__自治區醫院評審實施辦法(暫行)》,并根據自治區實際,遵循衛生部“內容只增不減,標準只升不降”的原則,研究制定、印發了《__自治區二、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開展全區新周期醫院評審工作。新周期的評審機制包括了自我評價、現場專家評價、 統計評價、社會評價和跟蹤評價環節,通過對醫院圍繞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的評審評價,推進醫院標準化管理,提高醫院管理和服務水平,滿足廣大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為規范醫院評審專家的遴選與管理工作,提高醫院評審質量,充分發揮醫療衛生管理技術專家在本領域工作的作用,確保醫院評審的科學性和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性,衛生廳制定印發了《醫院評審專家管理實施辦法(暫行)》,對專家的遴選、管理、培訓、派出、權利和義務做出明確的規定。為了規范評審,衛生廳組織專家編寫了《醫院評審手冊》。確定評審要素10380條,開發了管理和評審軟件,此項工作受到衛生部醫管司的肯定,決定派員參加我區第4次專家論證會。為切實推進和指導各盟市開展好新一輪醫院評審評價工作,衛生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醫院評審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并于20__年7月至9月期間舉辦了兩期醫院管理干部培訓班和一期醫院評審骨干專家培訓班,對醫院管理和醫院評審、評價進行了培訓,接受培訓人員近600名。二是,建立醫師定期考核機制。去年衛生廳制定下發了《醫師定期考核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建立考核領導組織、辦事機構,認定了考核機構并開展了醫師考核工作。三是,建立日常監管機制。我區各地按照統一安排,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及配套文件、《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醫療器械臨床合理使用與安全管理方案》、《血液透析室基本標準及指導工作規范》、《內鏡與微創器械消毒滅菌質量評價指南》等法規、規章,開展了監管工作。尤其今年,按照衛生部要求,加強了基層醫療機構監管工作,重點加強了機構、人員執業資格監管和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四是,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處機制。20__年自治區司法廳、衛生廳、保監局聯合下發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實施意見》,全區已有7個盟市建立調處機構55個,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創建平安醫院。同時在醫院中落實《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暫行規定》,在衛生行政部門落實《醫療質量安全告誡談話制度暫行規定》。五是,建立醫院運行監測機制。確定了信息統計指標、開發軟件,為及時、準確匯總分析醫療服務信息,為各醫院統計評價工作打基礎。

(三)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

1.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近幾年,衛生廳按照衛生部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優質醫院創建”、“醫療質量萬里行”、“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三好一滿意”等專項活動,有力推進了各醫院醫療質量管理,醫療服務行為逐步規范。一是,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組織,加強了重點質量管理培訓,通過評價、分析、反饋、整改、持續改進醫療質量。二是,各醫院加強了臨床科室建設,三級醫院臨床科室756個,已經二級分科的有__個。同時加強重點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建成自治區臨床醫學領先和重點學科65個,盟市重點專科141個。今年在74所旗縣醫院中,每所確定了3個重點專科由對口支援的醫院幫助扶持建立,并明確了責任。三是,開展了臨床路徑試點工作,衛生廳21所三級醫院開展了22個專業112個病種的臨床路徑試點工作,制定了實施方案和評估方案。通過推行臨床路徑,加強了病種質量管理,規范了臨床檢查、診斷、治療和使用藥物,控制了成本。四是,各醫院規范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執行了基本藥物采購供應管理制度。衛生廳推進了醫療耗材集中招標采購工作。五是,部分醫院在加強規范和保證質量的基礎上,試行了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降低了患者醫療費用。

2.完善醫院服務。各地各醫院努力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從患者最急需、最關切的問題抓起,創造患者良好的就醫環境,采取各項便民利民措施,縮短患者就醫等候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社會反響較好。一是,新建改造門診設施,標識醒目,優化服務流程,提供導醫服務,方便群眾就醫。通遼市醫院院內的標識使用了蒙漢兩種文字;包鋼婦產醫院在門診各樓層增設收費點;包醫附院成立客服隊,為患者就醫提供服務;__縣醫院建立急救聯動協調機制,提高了急救能力。二是,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延長了門診時間,實行了雙休日和節假日全天門診。三是,三級醫院全面實行了預約診療服務,制定了工作規范,豐富了預約形式。在人民醫院和包醫一附院通過12320信息平臺開展預約診療服務試點后,衛生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區以12320為統一平臺實施預約診療服務的通知》,要求全區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分步統一到12320的平臺上運行。

3.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衛生廳去年實施五項工程之一就是衛生信息化建設工程,本著建設一個信息平臺、打造急診急救和信息傳輸兩個通道的思路,啟動了“3533”衛生信息化工程。3級平臺、5大系統、3個基礎數據庫,3項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衛生廳實施衛生信息化建設工程的要求,全區各醫院加強了醫院信息化建設。一是,三級醫院加大投入,改、擴建醫院信息化平臺。增添醫療信息系統軟件,實現醫院信息化管理。逐步與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對接,實現支持日常監測信息自動采集、上報和開展遠程會診。二是,衛生廳規范了全區醫療機構ICD編碼和住院病案首頁。在三甲醫院中先行推廣應用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開展醫院評價工作。此項工作已被衛生部確定為全國8個試點省區。三是,利用20__年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在87個旗縣醫院中開展了信息化建設工作。各地按照衛生部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技術方案要求,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要達到三級部署中的高級部署,實現臨床服務、醫療管理、運營管理系統功能。同時,衛生廳要求增加臨床路徑模塊功能,提高各醫院信息化、科學化管理水平。四是,利用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項目,加強了醫院信息化建設。五是,衛生廳高度重視醫院信息化建設,在醫院評審實施細則中規定,二、三級甲等醫院信息化建設不達標一票否決。

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改革試點工作進展不平衡。從我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展情況來看,一方面地區進展不平衡,試點地區和試點旗縣對推進改革有差異,包括領導認識上的差異和地區內經濟、社會發展上的原因,決定了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推動的力度。另一方面,改革任務進展不平衡,公立醫院改革中體系建設、醫院內部管理成效多一些,涉及管理體制、補償機制改革成效少一些。按照公立醫院改革目標來看,改革是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只有堅持公益性才能完整準確地把握試點的政策框架,在體制機制改革上大有作為,才能讓群眾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2.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區公立醫院機構不盡合理,綜合醫院多,專科醫院少。優勢醫療衛生資源城市多,旗縣少,而且地區分布不均。三級醫院患者多,基層醫院患者少,大量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到二級 以上醫院就診,加重了患者看病難、看病貴。二級醫院醫療資源的差距制約著醫院評審標準的落實。

3.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不健全。公立醫院公益性必須有健全的補償機制支撐。由于我區沒有公立醫院財政補助統一政策規定,致使各醫院財政補助政策標準不一。鄂爾多斯市公立醫院補助占到醫院總收入的31.8%,而__市公立醫院補助僅占醫院總收入的6.1%,全區公立醫院財政補助占人頭費的比例從4%至100%不等,差距極大,造成各公立醫院不在同一管理的平臺上。一些醫院為了生存、發展,出現趨利行為,藥品費用占到住院費的一半,嚴重制約了公立醫院的改革推進。只有政府職責明晰、責任到位,取消藥品加成,各級政府建立穩定的補償機制,才能破除逐利機制,回歸公益性。

4.政府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有待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改革的深化,任務將更加繁重,難度將逐步加大,需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統一協調解決改革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5.管理體制改革需深入研究。從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來看,各地建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做法不一。因此,建立統一、高效、權責一致的“管辦分開”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還需要深入探索實踐,借鑒經驗,形成共識。

三、下一步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思路

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和衛生部五部辦《關于做好__年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重點組織開展旗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下發關于推進旗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改革試點思路和目標是在實踐中探索、完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分層推進、先易后難、重點突破。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圍繞政事、管辦、醫藥、營利與非營利性四個分開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改革補償機制和落實醫院自主經營管理為切入點,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制度、采購機制、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旗縣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旗縣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力爭使旗縣內就診率提高到90%以上。

1.進一步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為指導,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制止公立醫院盲目擴張和醫療費用不合理過快增長。要優先建設發展旗縣級醫院,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__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實現30萬人口以上的旗縣至少有一所達到二級甲等水平的縣級醫院目標,爭取對國家沒有基建投入的旗縣級醫院由自治區發改委立項投入。爭取自治區財政在“十二五”期間對每所旗縣級醫院增加投入,用于醫院能力建設。2013年繼續組織實施好全區對口支援、骨干醫師培訓、遠程會診項目,加強對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實施的督查。

2.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認真借鑒全國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探索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出資者和經營管理者責任。重點要推進醫藥分開、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完善我區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配合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出臺。在實施醫院成本核算工程基礎上,調整醫療收費價格,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先調整床位、掛號、護理費,第二步再調整醫療服務收費。與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出臺公立醫院補償辦法。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自治區、盟市、旗縣共同建立穩定的補償機制,明確財政補助比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確保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和徹底改變“以藥補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