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就業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6 04:1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轉移就業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3410,完成年目標3000人的 113.6 %;實現新增轉移就業收入 5867.57萬元,完成年目標4000萬元的 146.68 %;組織技能培訓943人,完成年目標任務905人的104.2%,創業培訓105人,完成目標任務105人的100%;舉辦了“轉移就業百日行動”“春風行動”等6場現場招聘會;持續加大對口幫扶工作力度,累計提供尋甸縣就業崗位 15531 個,累計轉移尋甸縣貧困農村勞動力就業 1550人,完成目標任務1400人的 110.7%,其中建檔立卡 1310人,完成目標任務1120的116.96%。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管理和動態更新。
為進一步真實準確的掌握西山區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不斷完善信息系統數據錄入更新。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影響,為及時調查了解西山區農村勞動力返鄉返崗情況,緊急召集全區58名農民信息員加入微信群,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基礎信息調查,在人員無法入戶調查情況下,以 “手機APP”、電話、QQ郵件等方式,對轄區返鄉務工人員情況進行調查,并每日及時通報進度,按照省市級要求,于3月底全面完成全區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系統的數據更新。5月28日,為貫徹落實《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進一步核實跟新農村勞動力力資源實名制數據庫相關信息的通知》要求,西山區再次組織58名農民就業信息員及各街道辦事處農促就業專干進行業務培訓,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系統數據的核查、修改、更新,確保6月30日全面完成《云南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農村勞動力子系統》全庫人員信息核實更新。
(二)應對疫情,創新招聘模式,大力開展線上招聘服務。
西山區原計劃于2020年1月上旬至3月中旬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暨春風行動”、 “轉移就業百日行動”系列招聘會活動。1月14日西山區就業局在西山區海口街道舉辦了2020年“就業援助月暨春風行動”、 “轉移就業百日行動”現場招聘會。有10家轄區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1400余個,當天進場求職共計100余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0人,免費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00多份。
疫情發生后,區就業局第一時間暫停2020年的春風行動、百日行動等大型招聘活動,大力開展線上招聘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大力推送崗位信息和就業創業政策。依托農民信息員微信推送“就業彩云南”、“昆明智慧就業”“西山人社”等信息平臺,通過這些線上渠道加大用工崗位的推送和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宣傳,同時以微信方式西山區復工企業急需的一些招聘崗位,幫助農村勞動力在家通過手機掃一掃,就能實現線上查詢就業崗位,了解創業政策,電話咨詢完成就業招聘。將企業復工和農民工就業連接起來,不間斷提供就業服務。疫情期間,通過微信、網絡平臺共崗位信息12848條,點擊次數超過560次,預計為200人提供了線上推薦服務。
(三)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促就業。
為進一步做好我區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組織適合于一類項目的群眾參加培訓,根據項目采取靈活多樣的技能培訓如育嬰員、美容師、茶藝師、保健按摩師等適合當地生產發展的培訓專業引導群眾自主創業發展,圍繞社會發展和企業用工需求把老百姓需要的培訓送到家門口。真正實現送培上門把培訓效果和致富增收緊密連續在一起,發揮培訓的指導作用。對有創業愿望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進城求職農村勞動者及返鄉農民工、登記求職的高校畢業生,重點開展不少于10天的創業培訓。截止2020年12月15日,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943人。
(四)大力開展區級創業創新平臺建設。
為進一步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引導和鼓勵更多農村勞動力創業帶動就業,實現鄉村振興,按照《昆明市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西山區農村勞動力創業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試行)》(西人社通〔2019〕31號)文件,西山區開展區級農業創業園、農業創業示范村、創業之星的創建。年初經過廣泛的宣傳動員、項目申報、現場調研,對昆明耙齒山農業創業園、昆明黑箐水果種植創業園、西華社區古蓮小組農業創業示范村、團結的兩名創業之星五個申報項目進行創建。在創建過程中積極給予創建項目業務指導,開展了創業培訓、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組織導師幫扶等活動,9月9日至10日,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由區農業農村局、區科技工信局、區財政局、區文化和旅游局、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區勞動就業服務局相關工作負責人組成的評審小組,深入到五個創建項目場地進行評審。評審小組按照評審流程,聽取匯報、查閱臺賬、核實原始憑據、實地勘查種植項目,逐一對創業項目進行了考評驗收。
海口街道的西華社區古蓮小組進行創業示范村的建設,創業氛圍濃厚,創業環境良好,社區牽頭成立了三個農業合作社一個協會,10名村干部9人帶頭創業,以草莓等果蔬種植為一村一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村總戶數369戶,創業戶數120戶,創業人數230人,帶動就業人數460人,村民創業熱情高漲,帶動經濟效益效果明顯;云南耙齒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農業創業園,以果林種植為主,農林業為載體的觀光體驗型的農業創業園,種植面積1000多畝,建成400余畝的櫻桃園、200畝的李園、400畝桃園,帶動周邊農村勞動力60多人就業,對周邊經濟帶動較大;昆明黑箐水果種植有限公司建設的農業創業園,以蘋果種植為主,種植面積達150畝,帶動周邊農村勞動力53人就業,具有良好的創業示范帶頭作用。兩名創業之星--云南丘山農副產品種植有限公司法人孫成都,創建的云南丘山農副產品種植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花卉、蔬菜種子生產及銷售,帶動周邊村民就業達286多人,年營業收入達390多萬元.累計培訓800多名周邊農村勞動力,創業帶動業績非常顯著。昆明市山之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嚴芝,是蔡家社區的農戶創業帶頭人,承包100多畝土地種植核桃,魔芋,帶動周邊30多人就業,每年創造經濟價值100多萬元,帶動創業就業成效顯著。經評審,最終得出全部考核為合格的評審意見,圓滿完成了這次創建項目評審。按照文件精神分別為五個創建項目落實了一次性補助,這些創業項目將進一步推動西山區鄉村振興。
(五)舉辦6場現場招聘會,加大對尋甸縣貧困農村勞動力進行轉移就業幫扶。舉辦現場招聘會一直是主城區精準幫扶轉移就業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19日上午,西山區就業局組織云安會都、中石油,一心堂藥業等8家企業,攜帶客房服務、輔警、衛生保潔、機電操作等732個就業崗位,到尋甸縣甸沙鄉召開現場招聘會。當天甸沙鄉組織“三下鄉”活動,組織了約150多名農村勞動力參加了活動和招聘會,現場達成意向共11人,取得良好的招聘效果。
后來疫情爆發,西山區就業局第一時間暫停2020年的春風行動、百日行動等大型招聘活動,也暫停了對尋甸縣的現場招聘活動,先后分三次,提供尋甸縣5711個崗位信息,通過尋甸縣農民信息員工作群崗位信息,以微信聯系方式開展轉移就業人員和崗位的匹配,疫情期間不間斷提供崗位推薦服務。2020年3月24日,西山區就業局帶轄區7家用人單位工作人員趕到功山鎮,利用趕集的時機開展了現場招聘,招聘會現場提供了1210個崗位,為幾十位老鄉進行了崗位推薦,達成意向約11人。3月25日,西山區再次組織用工企業深入尋甸羊街,舉辦了現場招聘會,當天達成意向8人。4月3日,西山區再次組織轄區八家用工企業,攜4780個崗位信息深入到尋甸縣先鋒鎮舉辦現場招聘會。當天的招聘會得到市級的高度重視,市就業局萬正文局長、謝承先副書記親自參與并做了動員講話,進場參加招聘會的當地農村勞動力近500多人,初步達成意向23人。4月21日,西山區組織轄區13家用工企業,攜1252個崗位,深入到尋甸縣倘甸鎮舉辦精準幫扶、滬滇勞務協作暨易地搬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招聘會,招聘活動共吸引當地群眾400余人參會,初步達成意向21人。
(六)引入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把幫扶工作下沉到被援助各鄉鎮社區。為充分發揮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優勢資源,幫助尋甸縣貧困農村勞動力轉移,西山區制定獎勵措施,拿出扶持資金,對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給予職業介紹補貼。3月24日,西山區就業局帶領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昆明厚致百盈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在尋甸縣就業局的幫助下,與功山鎮的16位農民信息員及勞務經濟人進行了座談,并與之簽訂勞務合作意向書,明確合作的內容和具體操作辦法,由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幫助尋甸縣貧困農村勞動力向省外及昆明主城區現實有組織輸出。4月3日,再次組織西山區另一個合作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昆明玄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深入尋甸縣先鋒鎮,與鄉鎮分管領導和9名農民就業信息員進行座談,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有組織化轉移輸出。
(七)繼續在尋甸縣貧困村開發鄉村公共服務性崗位安置特殊困難就業人員。
繼續做好尋甸縣部分“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等轉移困難人員的就業安置,2020年西山區計劃投入資金120萬元,用于在尋甸縣開發鄉村公共服務性崗位安置220人,從根本上解決這部分特殊困難人員的就業難題。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 技術人才 培養 必要性
項目編號:2014年度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研究 ” 2014ZCY159
前言:通過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建筑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高職院校的教學特征相搭配,在共同協商,彼此配合的方法下將教學方案的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專業課程的設計,運行模式的構建相結合,塑造了大量實際操作能力強,與社會市場接軌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對于學校的必要性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校從校企合作中找到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不僅能夠掌握最前沿的工程建設信息,了解社會需求方向,而且可以及時更新專業技術,制定與之對應的教學方案,使得課程針對性大大增強,大力提升建筑工程專業技術。把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加快本專業前進的步伐,給學生提供大量先進的,準確的,及時的學習信息,為學生學習建筑工程技術做出大量貢獻。
(二)校企合作對于企業的必要性
對企業和學校雙方來說,校企合作是個一箭雙雕,互惠互利的好機會,給兩方都帶來不可多得的機遇。一方面,企業利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院校擁有科研技術的特點,為企業提供先進的專業技術,提高施工效率,節約工程建設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促進企業更好的運轉。另一方面,學校直接為企業提供大量對口專業的技術人才,企業可以不花費較多資金,提前挑選到自己需要的高質量,高職業素養的畢業生。
(三)校企合作對于學生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也極大方便了大批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充分享受到學校提供的實踐性,針對性強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先進前沿的行業信息,感受豐富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習氛圍的同時,擇業、就業壓力也相對減輕,這源于自身的操作能力強,所學理論與社會需求掛鉤,能夠迅速適應本行業的工作環境,與同專業的畢業生相比較快投入到社會中,就業多了一份有力的保障。
二、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培養建筑工程技術人才
(一)兼顧企業和學校的利益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具有優越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因其本身的種種優點,如有利于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院校教育方法的創新,教育體系的改革,為企業提供先進專業技術與科研成果,供應高質量,高素養的技術人才,給建筑專業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的環境,在就業方面賦予他們積極有益的保障和幫助等,已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廣泛適用。為大眾所熟知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一系列大型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每年吸納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用來保證公司的高效運行和流轉,從而有效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拉動我國GDP持續上升,為我國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校企合作與市場經濟的完美契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企業,高職院校,學生都從校企合作中受利豐厚,能夠享有國家專門實行的稅收減免,財政資助等各種優惠政策,為自身的運營帶來極大好處。
(二)充分考慮市場需要
市場決定經濟,需要決定變化,校企合作是一種企業與學校共同合作,一起參與培養人才的創新,它既適應于當今市場環境,又滿足了企業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大力渴望和需求,是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并且是一場成功的革新,實現了教學中課本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對接,實現了企業選拔準則與畢業生高技能,高素養的對應,實現了國家建筑行業各部門的多樣化需求同具備專業性、針對性學生的對口。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得到有力增強,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得到有效的優化。極大促進畢業生的就業,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改變我國目前的僧多粥少的不協調的現狀,有利于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的拓展壯大,維護社會安定。
(三)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去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院校的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應積極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為達到人生目標,實現生命價值,做好充分準備。然而,我國因經歷了較長一段時期的計劃經濟體系和受到固守傳統,不愿革新的高校教育理念的毒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被部分教師所質疑和拒絕,在他們看來,這種方式將阻礙教育的發展和科研的進步,不利于學生專業的學習。因此,高職院校應該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校企合作,不能一味的排斥,只看到它的不足之處,應看到它所具備的優點和長處,探究出它能夠為自己帶來的利益,畢竟所有的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都需要一個漫長的轉變過程。只有教師及時的認可,才能幫助學生制定準確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思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學生通過參與到校企合作的實踐中,加強同企業的溝通交流,加大對企業的了解,對就業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只有這樣,我們的校企合作才發揮出了應該有的效果。
總結
校企合作現已成為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創新的重要目標和方向,大力推廣校企合作,讓每個企業,每所高校,每位專業學生樂于接受并參與其中,將是一項浩大的,充滿挑戰性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行動。
參考文獻:
[1]葛超,馮晨靜,李娜.人學生就業困難的原閃分析及指導對策[J].河北農業人學學報,2010,(3):359-361.
篇3
一、2012年就業工作情況
(一)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1 2 3 4 5 6
3、完善就業服務工作制度,打造公共就業服務品牌。為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對促進就業的重大作用,我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緊緊圍繞促進就業穩定和服務企業和諧發展這一中心,建立完善了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季報制度,面向各類求職人員和用工單位全面開展“一站式”、“一對一”的“人本化”就業服務。市人力資源市場面向為社會公開承諾“不挑不揀5個工作日推薦就業崗位”,并依托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全市各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年初我市組織3個勞務信息對接考察組,到長三角、京津唐、環渤海等經濟發達省市收集就業崗位43608個。同時,組織專人采取了分片包干制,深入全市各類用工單位廣泛收集就業信息,重點加強對工業園區新建項目跟蹤服務,摸清了全市用工需求情況,分門別類建立臺賬。2月下旬,經我市職業介紹中心牽線搭橋,煙臺、南通兩市就業服務部門帶領多家企業與煤電技師學院等個培訓機構簽訂勞務協議20多項,訂單式培訓12項。
1 2 3 4 5 6
4、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扶持工程,充分發揮創業的倍增效應。以建設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主線,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服務保障。一是加強創業培訓。每期創業培訓班均設立班主任跟班制度,將集中授課與互動教學、創業見習有機結合,邀請成功創業者以現身說法激發學員創業激情。截止11月底,共舉辦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特色創業培訓班88個,其中農民工創業培訓1976 人。二是加強創業后續服務。市、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均建立了創業服務中心,專家志愿團每月兩次在就業服務大廳集中開展“會診式”創業服務,免費為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三是鼓勵返鄉創業。利用兩節期間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召開返鄉創業座談會,通過宣傳政策、親情拉動,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四是建立了創業項目庫網絡系統,擁有分類檢索查詢創業項目、在線創業服務指導等多項功能,城鄉勞動力可“足不出門”查詢創業信息。
1 2 3 4 5 6
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一)就業壓力依然存在。大學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矛盾突出,“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群體實現就業難度更大。全市仍有一批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崗位不穩定。與此同時,由于城鎮化加速,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也帶來一定壓力。
(二)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勞動者素質與就業崗位不適應,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 狀況并存,結構性矛盾成為影響就業形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農村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三、2011年就業服務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2011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面對就業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我市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就業目標任務,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和就業服務制度建設。繼續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形成促進就業綜合政策體系。緊密結合經濟發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促進充分就業。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加強創業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及創業能力,把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努力做好困難就業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
(二)主要目標
1 2 3 4 5 6
(三)保障措施
1、實施就業崗位開發計劃。堅持在促進發展中擴大就業,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通過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最大限度地吸納就業。
2、深入開展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將促進創業工作作為應對危機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利于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健全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工作考核“五大體系”。
3、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就業一體化。加強對全市就業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導,準確了解重點人群、重點行業的就業情況。將人力資源信息向街道(鄉鎮)、社區(村)延伸,解決就業信息供求不對稱矛盾,實現供求雙方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就業供求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4、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加快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機制。引導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增強自謀職業、自強自立的意識;開展政策落實和就業服務工作,做好跟蹤服務,保證底數清楚,幫扶到人;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
1 2 3 4 5 6
篇4
一、工作思路
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就業制度,建立公共就業均等化服務,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體系,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結構,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持就業持續增長。
二、主要目標
三、工作進度安排
(一)建立統籌城鄉就業的組織管理、就業服務體系,完善面向城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鄉勞動者就業的工作機制,城鄉統籌就業全覆蓋。年,進一步健全就業失業手冊發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鄉勞動者就業失業手冊發放率占二三產業從業人數總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業統計工作制度,按就業統計要求,落實月報、季報、年報就業統計工作,并按工作進度進行督辦和通報,確保省、市就業工作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三)加強我市臺港澳就業人員的聯系,完善臺港澳就業服務體系。指導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設立服務臺港澳就業人員服務窗口,方便臺港澳就業人員辦理就業證。年內,力爭推行臺港澳人員內地就業網上申報辦理。
(四)按照管理權限“能放則放”的原則,年初,完成市直企業用工備案管理權限下放 區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點和重點項目
(一)計劃在年內指導幫助具備條件的1個縣級市區申報省級創業型城市。
(二)爭取政府支持,力爭在2012年前在市區建立一個省級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爭取市本級財政支持,加大就業專項資金投入,確保我市省級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篇5
一、強化領導,落實工作職責,強化責任意識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勞保所工作高度重視,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達的目標任務,我們從上到下建立責任制,強化了工作領導,明確了工作責任,確保工作有序開展。各社區勞動保障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一級對一級負責,形成了上下齊抓共管、各方協調聯動的機制,確保各項政策及時落實到位,勞動保障工作有序推進。
二、宣傳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營造良好的就業再就業氛圍
建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先導作用,通過媒體宣傳、發放宣傳單、入戶面對面等形式積極宣傳國家的就業再就業政策,進一步轉變了各類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樹立新的就業理念,為推動我轄區的就業再就業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我所積極開展專項宣傳活動。根據階段性工作重點,分別開展了“再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系列活動,活動開展情況如下:
1)開展就業援助服務,幫扶就業困難群體。我們開展了“上門走訪、送就業政策、送就業崗位、送職業指導、送培訓信息、送困難幫助”再就業援助月活動。針對轄區內一戶就業特困援助對象的實際困難,開展再就業援助活動。幫助其上崗參加公益崗位,在活動月期間,我們共提供就業崗位36個,通過幫助解決就業的困難,讓就業困難群體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愛心。
2)開展“春風行動”送崗位活動,服務農村勞動者。我們組織開展了以“保障民工權益、促進城鄉和諧”為主題的“春風行動宣傳月”活動,在市政府廣場為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和本轄區農村富余勞動者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務。建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為其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和培訓服務。活動期間,發放“春風卡”320份,“宣傳單”、“務工手冊”數余張,為35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詢。同時,我所組織了50名農村勞動者參加了市就業局組織的“春風行動”勞務交流招聘會,其中24人達成意向性協議。
3)5月下旬,我所積極宣傳并組織人員參加了民營企業大型招聘會,現場有多家民營企業前來招聘,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搭橋,為民營企業招聘人才服務。在本次活動中,為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及民營企業提供“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的“四送就業服務”,達成意向性協議50人。同時,此次活動為本轄區的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農村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以及轄區內企業單位中有培訓意向的人員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共有高校畢業生12人,復轉軍人2人,農村勞動人員13人,企業31人報名參加培訓。
4)為了使轄區內的城鎮失業人員能盡快的換發和辦理全國統一《就業失業登記證》。8~9月份,勞動保障站工作人員秉著以人為本的精神,為要求換證和辦證的居民耐心、細致、周到、真誠地服務,讓他們感覺到社會的溫暖和國家政府的關愛。截止目前,辦證和換證工作已進行近兩個月,已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1800多個,辦證和換證工作仍在繼續,工作人員將仍以“微笑服務”的理念繼續為廣大公民服務。
三、穩中求發展,積極完成既定工作指標
建國勞動保障所全體人員一年來努力工作,扎實落實年初既定工作任務和目標,截止目前,工作指標完成情況如下: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50人,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15%,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就業人數446人,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15%,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113人,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95.5%,失業率控制在4.5%內;農村勞動力異地轉移就業人數260人,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04%;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人數229人,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04%;創業促就業成功項目數量14個,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00%,解決零就業家庭比率100%。
2)全面開展城鎮失業人員技能就業培訓,2014年共舉辦計算機培訓三期,中式面點培訓二期,共計368人參加培訓,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23%,新生勞動力培訓20人,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00%。開辦創業培訓二期,共計125人參加培訓,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04%。同時,為農民組織種植養殖及病蟲害防治培訓班一期,有農民36人參加,完成全年計劃指標的120%。
四、開拓進取,繼往開來,積極備戰新一年工作
在2012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所積極準備新一年的工作計劃,如下:
1)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一是做好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的申報、發放工作;二是進一步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專項宣傳活動,深入基層開展面對面的直接宣傳。
2)推進星級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在原有2個星級充分就業社區的基礎上,爭取全部創建星級充分就業社區,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就業信息網絡化水平,為本轄區各類失業人員就業提供統一、高效的服務平臺。
3)增強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和創業能力。繼續開展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短期性”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結合各企業用工崗位的需求,把培訓和勞務輸出有機結合,以專業技能培訓為主,擴大“訂單式培訓”和“個性化培訓”,使每個外出務工人員都能掌握一項簡單的專業技能。同時輔以維權內容,搞好外出人員的勞務輸出前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適應市場的能力。
4)充分發揮職業介紹的“紐帶”作用。我所將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的窗口服務作用,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體系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勞動力資源信息、培訓信息和用工信息的快速傳遞,為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者及用人單位提供方便、及時、高效的服務。凡是有勞動能力且登記求職的人員,將為其免費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供其選擇。
篇6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要求,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堅持一手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手抓脫貧成果精準鞏固提升,按照“摘帽不脫責任、摘帽不脫政策、摘帽不脫幫扶,摘帽不脫監管”的要求,全面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繼續強化精準幫扶,扎實做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工作,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二、年度目標
圍繞省、州關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總體部署,全面抓好企業吸納、返鄉創業帶動、有組織勞務輸出、公益(類)性崗位安置、技能扶貧培訓等就業扶貧各項工作,促進就業扶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對接,持續提升就業扶貧成果。同時對已脫貧人口繼續鞏固提升,2021年確保新增已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00人,開發公益(類)性崗位1245個(其中公益性崗位103人),同時統籌規范全縣公益(類)性崗位的管理,加強崗位的退出和進入制度建立。組織已脫貧勞動力參加就業技能培訓200人,動態實現“戶戶有就業”目標。
三、重點工作
(一)、鞏固完善“一庫五名單”數據。(牽頭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扶貧開發局)
1、主要任務。按季更新農村勞動力實名制登記數據庫和已脫貧家庭勞動力信息,做好農村已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平臺與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及對口幫扶地數據信息的比對復核工作,夯實就業扶貧數據基礎摸清貧困勞動力基本情況,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落實專人按季更新農村勞動力實名制登記數據庫和已脫貧家庭勞動力信息,做到已脫貧勞動力基本信息精準,培訓需求精準,就業需求精準。
2.進度安排。按季動態更新管理。
(二)、繼續實施技能培訓脫貧行動。(牽頭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1、主要任務。因地制宜,結合我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思路,服務“全域旅游”戰略,依托專業合作社、企業開展勞動力培訓。根據已脫貧勞動力需求,采取“理論+實踐”的培訓模式,提升其技能水平,補齊已脫貧勞動力缺技術、缺管護的“短板”,著力培養一批農村就業創業“能人”,真正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與優勢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產業大發展添磚加瓦。全年預計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10期,受訓人數600人,其中已脫貧勞動力200人。
2、進度安排。截止5月5日已開展培訓8期,410人,其中已脫貧勞動力84人。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務。
(三)、優化公益(類)性崗位的管理。(牽頭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林草局、自然資源局、農牧農村局、交通局、水利局、殘聯,各鄉鎮)
1、主要任務。繼續加大已脫貧勞動力公益(類)性崗位的開發力度,堅持公益(類)性崗位安置救急解難的原則,優先用于安排大齡、殘疾人及其他家庭的勞動力,爭取統籌開發公益(類)性崗位1245個(其中人社部門開發公益性崗位103人),解決已脫貧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同時完善公益(類)性崗位管理制度,全面核查就業扶貧公益(類)性崗位開發安置情況。根據當地實際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充分發揮公益(類)性崗位兜底安置作用,避免過度依賴和福利化傾向。
2、進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務。
(四)、加強勞務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促進新增轉移就業。(牽頭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各鄉鎮)
1、主要任務。加強政策扶持服務,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本地企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依托對口援助機制,引導已脫貧勞動力到省內縣外充分就業,另一方面,通過與青白江人才資源服務中心搭建勞動用工信息共享平臺,定時將服務中心提供的人力資源崗位信息到各鄉鎮,積極對接東西部協作地區、對口幫扶地區,廣泛開展勞務協作,組織勞動力外出就業,計劃新增轉移就300人,全年預計合作開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5期。
2、進度安排。截止5月5日已在縣城、煙袋片區、三埡片區、灣壩片區開展招聘會4期,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務。
(五)開展就業扶貧工作“回頭看”(牽頭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1.主要任務。實行“脫貧不脫政策”,對全縣2016年以來已脫貧貧困戶,繼續實施就業扶貧政策扶持,進一步提升脫貧質量,確保穩定就業脫貧。開展分片督導檢查、及時發現整改問題、共同促進提高。
2.進度安排。12月底前完成任務。
篇7
查字典原創投稿
20xx年,林莊村勞動保障工作在區勞動局的精心指導及湯泉街道勞動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努力創新思維,全力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現新突破,扶持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不斷加強和完善了村轉移就業工作,促進了勞動保障工作的有效開展,現將勞動保障工作一年來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 全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全村戶籍人口379人,其中農村勞動力235人,轉移就業230人,轉移率達97%以上;援助困難人員就業2人,完成100%;農村勞動力轉移23人,完成230%;新增農村勞動力輸出9人,完成150%,培育自主創業者2人,帶動就業12人,完成100%,失業保險金認定準確率100%,新農保參保率100%。
二、建立健全各類基礎臺賬
建立健全勞動保障18項基礎工作臺帳,(失業人員跟蹤花名冊、新增就業崗位花名冊、農村勞動力轉移花名冊、勞動力輸出花名冊、就業困難幫扶花名冊、農村勞動力跟蹤花名冊等)對這些臺帳進行認真梳理、歸類,定期更新。特別是失業人員跟蹤的管理,是基礎臺賬的一大重點,對此類人員采取上門或者電話回訪的形式,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失業原因,擇業愿望,技能水平,就業去向等基礎情況,做到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對未就業人員另建臺帳,根據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盡快提供相應用工信息,跟蹤服務率達95%以上。建立農村勞動力跟蹤花名冊,及時掌握更新勞動力人員基礎信息、就業轉移情況。
三、為本村失業人員做好政策宣傳工作
為保證本村失業人員順利就業,我村積極與街道勞動保障所聯系最新用工信息及空崗信息,然后反饋給村失業人員。每季度街道會開展專場招聘會,村勞動保障站都及時與村民聯系,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個人技能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對于沒有一技之長人員為他們舉行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及職業指導培訓,為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同時為了盡快讓村困難人員就業或再就業,勞動保障站還利用人脈關系等多種渠道解決了多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另外還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向他們提供各項創業優惠政策、優惠條件,同時了解他們的要求、愿望,解答他們的咨詢問題。在及時向他們宣傳各項優惠政策的同時,推薦他們參加市、區組織的創業培訓,并為他們創業提供便利。在村勞動保障站的鼓勵下現已有2人自主創業,并帶動下崗失業人員12人,解決了村勞動力就業難問題。
四、加大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政策宣傳
新農保是一項惠民工程,因本村大多數村民已被征地安置固不享受此政策,有一小部分青年人員享受卻因年輕不愿參保。對此保障站本著應保盡保的原則,采取上門宣傳新農保政策的措施,讓他們了解新農保政策的種種益處。經過勞動保障協理員多次上門講解政策,如年輕人不愿參保的跟她講解新農保可以與企業保險銜接,這樣參加企業保險更實惠。經過多次上門進行政策宣傳林莊村現已全部參加新農保,參保率100%;對于低保戶人員自09年7月1日起參保個人繳費全免,全部由政府承擔,林莊村符合此條件人員均已參保,新農保續保以預存代扣的形式繳費,村勞動保障站以各種形式與參保人員聯系。及時發放存折,做到不錯發、漏發,較好的完成了今年新農保創建目標任務。
對于今后的勞動保障工作,林莊村勞動保障站應精益求精,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信息,推進新農保工作。
林莊村勞動保障站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1.圍繞街道及上級部門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來開展工作
2.進一步完善各類基礎臺帳
3.全力以赴,大力促進我村轉移就業、再就業情況
在今后的工作中,林莊村勞動保障站會積極配合勞動保障工作,增強公仆意識、法制意識、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工作,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授其位、盡其責、辦其事,全心全意為群眾解憂排難。為構建和諧湯泉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
篇8
一、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二)加強日常工作管理
1、及時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將全區就業和社會保障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基層,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是認真受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今年以來共受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28件,已結案17件。
(七)加強對區勞動保障系統計生與流動就業人口管理,對計劃生育實行目標考核。
二、積極實施勞動保障民生工程
(一)開展城鎮居民醫保宣傳和參保登記工作
(二)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生活費發放及時
三、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全面加強再就業園區建設和管理
(二)成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隨著我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失地農民(2.08萬人)和農村富余勞動力(9萬余人)日益增多,他們由于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缺乏非農業生產的專業技能,就業競爭力較差,迫切需要技能培訓;而我區境內的蚌埠市工業園區和商貿物流園區入駐的近百家企業,也迫切需要招收大量的熟練技工,這一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在我區日顯突出,鑒于此,為進一步提高失地農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生產技能和就業能力,有效促進其轉移就業,我局年初即積極籌建***區技能培訓學校,并于今年3月經市局驗收批準成立,開設了維修電工、焊工、機械加工、種植養殖、縫紉、玻璃制造、印刷、禮儀等十個專業,面向我區廣大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免費培訓,目前已培訓學員2118人,其中種(養)植培訓178人、餐飲培訓150人、計算機操作培訓503人、縫紉培訓450人,焊工培訓50人、糧油食品加工培訓50人、勞動預備制培訓707人。
篇9
為了做好農村殘疾人和殘疾人智力扶貧生的就業工作,廣東省殘聯就業服務中心結合第二十次全國助殘日活動“關愛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的主題,制定了具體工作方針,利用與企業已建立的良好關系,把就業崗位送到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及技工學校,幫助更多的農村殘疾人、智力扶貧生實現就業。
針對農村殘疾人就業難的問題,2010年春天,在廣東省殘疾人勞動就業中心的統一安排下,組織深圳富士康集團先后在湛江市、茂名市等市舉行了農村殘疾人專場招聘會,成功地招聘貧困農村殘疾人120多名。
省殘聯就業中心除了加大農村殘疾人勞動力轉移工作,還非常注重在校的殘疾人智力扶貧生的就業工作。學校也給予積極配合,對即將畢業的殘疾學生貧困學生做出提前實習、提前考試、提前就業的批示,配合企業幫助學生就業解決了后顧之憂。
篇10
一、貫徹執行《就業促進法》的基本情況
《就業促進法》自2008年1月1日實施以來,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這部法律,注重從完善工作協調體系、政策激勵體系、就業服務體系、技能培訓體系、創業促進體系、就業援助體系著手,有效推進了全市的就業再就業工作。2008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24000余個;城鎮新增就業9901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4%。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303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3%;困難群體、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就業再就業690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62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7%。
(一)注重宣傳引導,積極營造促進就業的良好氛圍。舉辦了由企業勞資人員、鎮街、市直部門和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全市人力資源管理干部培訓班,邀請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在時代廣場、文化廣場、人力資源市場開展了多次《就業促進法》宣傳咨詢活動,免費向社會各界贈閱《就業促進法》單行本1200冊,發放宣傳材料3000份;設立《就業促進法》宣傳欄18個,懸掛宣傳橫幅12幅;在電視臺設立勞動保障專題節目12期,在《今日》刊登勞動保障法規政策20期。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關注就業、支持就業的濃厚氛圍。
(二)落實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形勢持續穩定。為更好地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濰政發〔2008〕1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就業扶持政策。去年,為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368個,協調相關部門減免各種稅費247萬元,支持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并為310名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社會保險補貼55.8萬元。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帶來的不利影響,市政府及時出臺了失業調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建立失業預警機制,積極維護就業穩定。在建立企業用工動態分析制度,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勞動用工變化情況,加強失業調控和失業預警的基礎上,嚴格企業裁員申報制度,規范企業裁員行為,規定企業一次性裁員超過20人以上或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十分之一的,需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全體職工的意見,報勞動保障部門同意后方可實施,努力做到提前發現,提前介入,及時防范,防止大規模裁員現象的發生。針對部分企業效益、職工利益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波及的形勢,市總工會聯合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經貿局和中小企業局組織開展了以“保企業、保就業、保工資、保穩定”為主要內容的“共同約定行動”,引導企業樹立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的理念,穩定就業崗位,保證工資發放。孚日集團、銀鷹化纖等骨干企業顧全大局,承諾并實施了“不減產、不減薪、不減員”等促進就業的措施。
(三)加強職業培訓,積極促進就業。通過發揮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和職業學校的職能作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了就業水平和創業能力。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建立了7處職業技能培訓實習基地,定期舉辦創業培訓班。去年培訓692人,培訓后成功創辦企業的61人,新創造就業崗位810個。市技工學校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數控、金屬切削、電子商務等13個中、高級技工專業,與我市20多家企業聯合建立校外定點培訓基地,與50多家市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定向培訓安置協議,學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暢通,就業安置率達100%。教育系統3處職業學校和11處鎮街成教中心,堅持面向市場需求、突出就業安置、強化職業培訓的辦學理念,著力做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及就業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
(四)堅持以人為本,切實開展就業援助。健全完善了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全面實行各類勞動者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報、《再就業優惠證》發放等“一站式”免費服務。2008年,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各類招聘洽談會22場次,登記和儲備空缺崗位24000余個,為企業介紹用工13922人次。為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制定了城鎮、農村“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認定一戶、幫扶一戶、穩定一戶的“動態消零”目標,對審核認定的“零就業家庭”成員情況建立臺帳,錄入微機,實施動態管理。并開通了服務“零就業家庭”綠色通道,市、鎮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隨時幫助解決,對有就業需求,48小時內送人上崗。為了促進享受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還建立了失業保險促進就業聯動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編制下達失業保險擴面和參保繳費計劃,實行清欠目標責任制,強化依法征繳,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2008年,我市共征繳失業保險費2478萬元,完成年度計劃的21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就業局勢基本穩定,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就業壓力依然較大。2009年,我市預計結轉和新增失業職工4200人,新增城鎮大中專、技校應屆畢業生、不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復轉軍人5300人,農村還有8000多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二是“就業難”和“用工難”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一方面,失業人員尤其是就業困難群體需要就業,但因年齡偏大和無技能,實現就業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現了招工難,招不足工、招不到工,年輕女工缺口最大,勞動者的技能素質、年齡和企業產業結構成為制約就業的新瓶頸。三是有些就業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開發公益性崗位投入小,扶持安置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力度小、數量少、成效不明顯。小額擔保貸款因部門間協調不力、門檻過高、手續復雜,影響了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回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四是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與就業服務平臺的實際需求、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能培訓中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步工作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嚴格執行國家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的政策,以發展促就業,以就業促發展,根據檢查了解的情況,結合座談中反映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轉變就業觀念。要運用媒體和各種教育手段,加強《就業促進法》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宣傳促進就業的法律法規和經濟社會政策,宣傳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宣傳對勞動者提供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和對就業困難群體實行就業援助的具體措施,營造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引導勞動者特別是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鼓勵他們用好政策,提高就業自主性。
(二)切實整合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職業培訓實效。就業人員的素質與企業要求不相適應、與就業人員自我愿望不相適應是我市“招工難、難招工”的重要原因。要進一步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鼓勵職技校和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校企結合、校校結合,改善培訓條件,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現有教育培訓資源,按照市場需求確定辦學專業和設置課程,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強化技能訓練,切實提高培訓實效,使就業人員通過培訓適應就業市場需求。要進一步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力度,開展適合本地區市場需求和勞動力職業素質特點的中、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同時,要切實做好技能培訓與崗位的對接,開發出一批適合下崗失業人員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