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31 18:5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居易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現(xiàn)實主義 情感 形象 內(nèi)容 通俗化

白居易將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總結為詩學理論,詳盡地表述《與元九書》中。本文從《與元九書》出發(fā),從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思想情感的重視、注重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和向通俗化推進四個方面分析白居易的詩學理論。

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首先,白居易提出詩歌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原則。白居易推崇《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六義”植根社會,具有現(xiàn)實主義寫實的傳統(tǒng),能夠讓人聽詩了解社會現(xiàn)狀。所以白居明確提出要“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后重申“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歌應反映社會現(xiàn)實、諷諭時政。用詩反映社會現(xiàn)實在杜甫的創(chuàng)作中多有體現(xiàn),但還是白居易將這一實踐上升到詩學理論高度。

其次,白居易認為詩歌應發(fā)揮“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社會功效。白居易用“上以紐王教,系國風;下以存炯戒,通諷諭。”強調(diào)詩歌的社會功效:詩歌應該讓上位者補救考察政事的缺失,讓平民宣泄疏導感情,針砭時政。

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重視思想感情

白居易強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中思想感情的抒發(fā)。感慨于“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聲”,白居易在《與元久書》中開門見山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白居易將詩歌比擬為樹,將“情”,即思想感情比作樹根,而“言”、“聲”、“義”都是由“情”衍生出的。而“韻協(xié)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舉則情見,情見則感易交”,所以語言、聲韻使得情見”而“感易交”,是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手段。

但“情”不局限于詩人的個人之情。白居易反對只抒發(fā)個人情感的詩歌:他評論屈原、蘇武、李陵“各系于志”的詩是“止于傷別”、“歸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所以白居易在提出“情根”后又做了補充:

于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下通而二氣泰,憂樂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也。

白居易的“情”不是“純屬個人的愁樂哀怨”。“情”既言個人之志,有詩人本身的愛恨情仇,更要有“超越個人之上的‘圣人之情’”,囊括現(xiàn)實社會真實的民情時事。白居易對自己的不同類詩歌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這一創(chuàng)作思想。白居易的雜律詩被時人喜愛,但白居易卻說“時之所重,仆之所輕”,因為雜律詩“或誘于一時一物,發(fā)于一笑一吟”,只抒發(fā)了他個人的情感,沒有上能“補察時政”,下可“泄導人情”的社會功效。

三、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注重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白居易將詩歌的“情”、“言”、“聲”、“義”比作樹木的“根”、“苗”、“華”、“實”。“情”和“義”是詩歌的內(nèi)容,“言”和“聲”是形式。

其一,白居易重視詩歌內(nèi)容。他提議“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白居易認為,詩歌的創(chuàng)作應該在六義的標準下進行,并發(fā)揮懲勸補察的作用。他反對拋開內(nèi)容只追求“宮律高”、“文字奇”,因為“辭麗藻生于文,反傷文者也”。于是他對梁陳的詩歌做了全盤否定,認為不過是“嘲風雷,弄花草”,空有華麗的辭藻,但“吾不知其所諷焉”。

其二,白居易也重形式。“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情”是四個要素中的根本,但“言”、“聲”、“義”三者也是展示“情”的工具。“韻協(xié)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舉則情見,情見則感易交”,韻律協(xié)調(diào)言語通順,進而聲音悅耳,情感才能得以表現(xiàn)才能感人,從而結出的果實“義”,才會貫串隱密細微的事物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可見,白居易認為優(yōu)秀的詩歌應兼顧情感與主題、語言和韻律,達到內(nèi)容和形式的相互統(tǒng)一。

四、其余詩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向通俗化推進

《與元九書》中記敘道:“禮、吏部舉選人,多以仆私試賦判為準的。其余詩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官府部門選人以白居易的詩為標準。就是在民間“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有詠仆詩者”,白居易的詩歌在不同階層不同知識層面中廣為流傳,反映了白居易詩歌的雅俗并賞、通俗易懂。

白居易講求詩歌形式通俗,語言淺顯易懂。白居易在作新樂府詩時,就提倡:“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要求新樂府詩句言語樸實而直率、直筆而懇切、所寫的內(nèi)容真實,讓人容易理解,能夠得到深刻啟發(fā),容易傳播開。他的良苦用心使其詩歌達到了“韻協(xié)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的效果,形式通俗,語言淺顯而不淺薄,貼近民間大眾生活,“老嫗都解”,在當時瑰麗、的詞風中另辟蹊徑。

總的來說,白居易他繼承了儒家詩學的進步理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他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重情、強調(diào)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以及語言通俗化的詩學理論,大大地豐富了詩學觀念,對后世文人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白居易.白居易選集[M].王汝弼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篇2

關鍵詞:白居易 “魚”意象 莊學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380-01

引言

白居易是唐代詩歌發(fā)展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常以各種事物的形象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而莊子筆下“知樂”的濠上之“魚”可以說是白居易自身形象的主要體現(xiàn),這一點從白居易現(xiàn)存2800余首作品中詩中出現(xiàn)172次“魚”,詩題中出現(xiàn)7次“魚”得到充分的驗證。

一、白居易詩歌“魚”意象的簡析

研究表明,白居易最早以“魚”為意象的詩歌是在元和年間所做的《續(xù)古詩十首》“上有和鳴雁,下有掉尾魚,飛沉一何樂,鱗羽各有徒。”而后又寫到“而我方獨處,不與之子俱,顧彼自傷己,禽魚之不如。”從而看出這一段時間白居易正處于人生失意之時,正處于心情低谷期,感嘆自己還沒有禽魚的快樂[1]。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在《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澤聊書鄙誠》中寫道“炎瘴拋身遠,泥涂索腳難。網(wǎng)初鱗撥剌,籠久翅摧殘。”白居易初到貶所時,就像是被捕的魚,身體和精神上都遭受著巨大的折磨,然而當知道他要調(diào)任忠州刺史時他的心是喜悅歡樂的。

白居易在長慶二年(828)任中書舍人時,曾寫過“龍蛇隱大澤,麋鹿游豐草,棲鳳安于梧,潛魚樂于藻,吾亦愛吾廬,廬中樂吾道,前松后修竹,偃臥可終老,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玩松竹二首》)。這首詩表面上說:龍蛇棲于大澤之中,麋鹿生活在草原之上,鳳凰棲息在梧桐樹上,而游魚獨愛在水草中穿行,詩人同樣喜愛自己的茅草房,享受這種園林之樂。從而可知這時的詩人是享受園林生活的。寶歷二年(826)年,白居易在《卯時酒》中又提到“前年辭紫闥,今歲拋皂蓋,去矣魚返泉,超然蟬離蛻,是非莫分別,行止無疑礙,浩氣貯胸中,青云委身外,捫心私自語,自語誰能會,五十年來心,未如今日泰,況茲杯中物,行坐長相對。”這時的詩人已經(jīng)不是貶官的身份,此時的心態(tài)是安然的、閑樂的。

而到了晚年時期,詩人更對“魚樂”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以詩中多以“魚樂”詮釋洛陽隱居生活的自由、快樂、從容。例如,有詩云“獸樂在山谷,魚樂在陂池”(《詠所樂》),“波閑戲魚鱉,風靜下鷗鷺”(《閑居自題》),“廣池春水平,群魚恣游泳,新林綠陰成,眾鳥欣相鳴,時我亦瀟灑,適無累與病,魚鳥人則殊,同歸于遂性”(《春日閑居三首》),“魚跳何事樂,鷗起復誰驚”(《春池閑泛》)等。

借“魚樂”來詮釋自己的現(xiàn)象和自己對生命最高境界的理解與追求的表達。

二、白居易詩歌“魚”意象的莊學意蘊簡析

“魚樂”來自于《莊子?秋水》中的“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慍鲇未尤藎是魚之樂也。”其中莊子認為濠水之魚的快樂在于它們擺脫了牽累是自由的、隨性的、快樂的[2]。而白居易在晚年時期退居洛陽任閑職,其生活狀態(tài)是寄情于山水之間,逍遙與園林之中的,正符合莊子“魚樂”的意蘊。例如,在大河七年(833)時所創(chuàng)的《詠興五首?四月池水滿》提到“四月池水滿,龜游魚躍出。吾亦愛吾池,池邊開一室。人魚雖異族,其樂歸于一。且與爾為徒,逍遙同過日。爾無羨滄海,蒲藻可委質(zhì)。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況吾與爾輩,本非蛟龍匹。假如云雨來,只是池中物。”詩人以魚自比,說像魚一樣安然自樂,不與蛟龍媲美,向往自由逍遙的生活。從“會心不遠,熟讀蒙莊,方有此悟境。”對《詠興五首?四月池水滿》的評價中可見,白居易詩歌“魚”意象的莊學意蘊。

在莊學思想中,“魚樂”不僅在于生活的自由快樂,更在于它懂得自身的位置,它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解放。詩人一生中潮起潮落,經(jīng)歷了多年的波折,到晚年時期詩人向往遠離長安黨政紛爭,只求身心的自由閑適。這正符合《莊子?賡桑楚》中“弟子曰:不然,夫?qū)こV疁希摁~無所還其體,而鯢鰍為之制;步仞之丘,巨獸無所隱其軀,而孽狐為之祥。且夫尊賢授能,先善與利,自古堯舜以然,而況畏壘之民乎!夫子亦聽矣!賡桑楚曰:小子來!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網(wǎng)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螻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的處世之道[3]。莊子常以動物來表達人生哲理,白居易也多用“籠禽”寓意自身情感。在白居易詩作中,常將“鶴”表示前期動蕩的人生變故,以“魚”表達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這充分的體現(xiàn)了道家思想的本質(zhì),即寄寓鶴、魚等形象表達對自然的追求和思想精神上對自由的向往。

結論

總而言之,通過對白居易詩歌中“魚”意象的研究與分析,可知白居易思想深處的莊學淵源。白居易作為由盛唐向中晚唐過渡時期的代表人物,從他以“濠上之魚”自比可窺見從盛唐到中晚唐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轉(zhuǎn)變,他們追求心性的自由。

參考文獻

[1]過安琪. 中國古代樂、畫理論的同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王潤格. 唐代田園詩概觀[D].青海師范大學,2012.

篇3

關鍵詞: 為時為事 革新 內(nèi)容上深強為民 形式上優(yōu)化新體

近來看許多詩詞評論文章多十分強調(diào)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基于詩詞如何優(yōu)化創(chuàng)作,如何體現(xiàn)“核心價值”的思考,這就促使我對白氏詩文和革新理論的再思考。

歷數(shù)中華詩苑中關于詩歌改革的論述,從孔子、鄭玄、劉勰到唐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略作評議,該是孔子、鄭玄是開山,劉勰是詩文總論(純理論),李、杜多片言居要(包括元稹),集大成,深入思考,系統(tǒng)發(fā)聲的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詩論不僅在當時一聲炮響,震驚天下,而且從那以后直到今天,仍然轟鳴詩苑,為詩苑圭臬。這其間奧秘值得細加探究。

白居易詩論從《白居易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62版)看來,有詩歌、書信、序言等數(shù)十篇章,常為人稱引的有《新樂府序》、答策問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元九書》。

《與元九書》是寫給同是淪落天涯的知音好友,當時大詩人元稹的。是系統(tǒng)回顧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對詩歌革新的種種思考與見解(標尺),對己是詩作、理論分類匯展,對朋友是傾吐衷腸,嚶鳴囑托,對詩苑則振臂一呼,電掣長空。白居易的革新詩文和革新理論,從出現(xiàn)到當今,光芒不褪,成為詩新的經(jīng)典。

白居易的改革設想和理論因何而來?特色是什么?

一、白氏詩論,是時代、民眾、作家和詩文本身發(fā)展的需求。

(一)初、盛唐之詩,可謂高峰疊起,詩人輩出,光焰萬丈,陳子昂、張九齡慷慨高歌;張若虛豪邁絕唱;王維、孟浩然清亮應和;李白、杜甫登峰造極。營造了雄視前古后難追攀的唐詩高峰。可是安史亂后,高峰橫斷,荒巒草蔓。國有中興之時,詩無繼賢之作。弊端頻生,或崇尚綺靡,發(fā)展齊梁浮艷,如杜甫批評的“齊梁后塵”;或堆砌典故,書櫥式的展覽,或只詠小我,嘆老嗟卑,惶惶吶吶;或相互捧場,成為哄抬廣告……總之,詩苑詩作,多失“詩經(jīng)”以來的風人之旨。用現(xiàn)代語來說,詩歌背離了當時“主旋律”和詩歌本身的特質(zhì)。佳作銳減,庸品成堆,民眾厭惡,詩人心惶,因之,更新改革的潮流奔涌而出,不可阻擋。志者、智者相繼提出改革的主張,發(fā)出改革的號召。

(二)白居易前后覺察詩歌弊端,提倡詩歌改革的不乏其人,如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和元稹等,李白倡揚詩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杜甫論述更多,“王楊盧駱當時體”、“恐與齊梁作后塵”、“晚歲漸于詩律細”等。韓愈、柳宗元著重于文,(要“文起八代之衰”,說明當時文風和詩風一樣“衰”得厲害了,不是“文以載道”,而是文以濟私。)白居易、元稹著重于詩。但系統(tǒng)、鄭重地談詩改革的唐前唐后無過于白居易,有關影響更誰也比不上白氏之論。

二、白氏詩改理論的主旨和特點:

(一)白氏詩改理論的重要文章有:《新樂府序》、《策林節(jié)錄》、《與元九書》、《六十九、詩以補察時政》、《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余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詩解》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元九書》(該信較長,節(jié)錄如下):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經(jīng)首之。就六經(jīng)言,“詩”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賢圣,下至愚 馬矣,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洎周衰秦興,詩官廢,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導人情,乃至於諂成之風動,救失之道缺。于時六義始矣。國風變?yōu)轵}辭,五言始於蘇、李、騷人,皆不過者,各系其志,發(fā)而為文。故河梁之句,止於傷別,澤畔之吟,歸於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詩”未遠,梗概尚存,故興離別,則引雙鳧一雁為喻;諷君子小人,則引香草惡鳥為比。雖義類不具,猶得風人之什二三焉,于時六義始缺矣。晉、宋以還,得者寡,以康樂之奧博,多溺於山水;以淵明之高古,偏放於田園。江、鮑之流,又狹於此。如興、梁鴻《五噫》之例者,百無一二焉,於時六義微矣。

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棠棣之華”,感華以諷兄弟也;“采采”,美草以樂有子也。皆興發(fā)於此,而義歸於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則“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離花先委露,別葉乍辭風”之什,麗則麗焉,吾不知其所諷焉。故仆所謂嘲風雪、弄花草而已,于時六義盡去矣。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shù),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魴有《感興》詩十五首。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篇。至於貫穿今古,爾見 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然撮其《新安》、《石壕》、《潼關吏》、《塞廬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仆嘗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fā),或食輟哺,夜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自登朝以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仆當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月請諫紙,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遞進聞于上。上以廣宸聰,副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下以復吾平生之志。

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於指言者,輒詠歌之,凡聞仆《賀雨》詩,而眾口籍籍,已謂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樂游園》寄足下詩,則執(zhí)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大率如此,不可舉。不相與者,號為沽名,號為詆訐,號為訕謗;茍相與者,則如牛僧孺之戒焉。

題為新樂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謂之“諷諭詩”。又或退公獨處,或移病閑居,知足保和,吟情性者一百首,謂之“閑適詩”。謂之“感傷詩”。謂之“雜律詩”。

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

時之所重,仆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zhì);閑適者,思澹而詞迂。

節(jié)錄的這部分主要說詩的經(jīng)國濟民的重大作用,和古今體現(xiàn)詩歌作用的有關詩作,和當時紛然叢生的詩病與自己的治救之見(改革的主張),并以自己作品的反響來強化詩歌必須革新的意見。白居易為何寫這封信?因為他深深感到當時詩壇的弊端和衰敗詩象。大量作品遠離了“詩經(jīng)”以來的“關注民命”的傳統(tǒng)。寫詩者既不深入社會采風,也不了解民眾要求、心聲。白居易要力矯時弊,創(chuàng)作了“新樂府”“唯歌生民病”,又大聲疾呼號召為時為事,不能只是吟風弄月、嘆老嗟卑,或者互相應酬慶吊,這是將詩歌“經(jīng)國之大業(yè)”矮化了,大失風人之旨,有愧詩人身份。當然,這封信也是嚶鳴求友,共襄詩改盛舉。

不過這里應鄭重說明白氏的“為時為事”是是指詩作要寫當時關系國計民生之大事,而不是迎合執(zhí)政者的頌詞,更不是追逐時尚,圖解政策,或者附合大人物的言論。一定要執(zhí)筆作詩時,“唯歌生民病”。

再有白居易的“時、事”是揉和在一起寫的,不追風(時)逐雨(事)。他的“新樂府”就是這些主張的標本,賣魚翁、賣炭翁、輕肥……莫不如此,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或所詠者看似是小事,其實是大事,小中含大之事。

再有還必須理解認識白氏此論,是改革詩風的系統(tǒng)工程的一部份,是制度性的、機制性的,而不是短效性的急救藥。

(二)白氏詩論的主旨性、統(tǒng)一性、系統(tǒng)性超邁前古:

1.如前所述,白氏詩改理論創(chuàng)作主旨是以《詩經(jīng)》、時賢佳作和自己的作品為例,突出作詩主旨應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敘載民眾的痛苦生活,作君上施政的參考(依據(jù))。

2.白氏詩論反復強調(diào)的革新鋒芒涉及內(nèi)容、形式和作者、讀者的感受,多方面、多角度闡發(fā)自己主張,但又總是處處突出重點,推崇先進。多處稱引古賢佳作,評論得失,如對“朱門酒肉臭”和“澄江靜如練”的不同評論。

3.“時”“事”的重要性、先進性的融匯共輝。

同韓愈的文以載道一樣,白氏的詩以載道的“道”也內(nèi)涵豐富,有內(nèi)容方面,有時、地方面,有形、藝方面,但總體說來,所詠“時、事”要(1)與時俱進,領先時代;(2)針砭時弊,補救缺失;(3)眼前給力,長遠持續(xù)(獲益)等。絕對可稱系統(tǒng)、鄭重的談詩改革的唐前唐后無過于白居易,有關影響更誰也比不上白氏之論。

三、白氏詩論的影響:

(一)白氏詩論整合“詩經(jīng)”以來的詩的社會功能,強化主流意識和強化對政局、社會、民眾、君主、大臣的正面作用,白氏詩論是當之無愧的國學經(jīng)典、詩苑法典。《與元九書》就是一座紀念碑!白居易還有其他輔助“碑銘”,如《采詩?以補察時政》:

臣聞圣王酌人之言,補己之過,所以立理本,導化源也。將在乎選觀風之使,建采詩之官,俾乎歌詠之聲,諷刺之興,日采于下,歲獻于上者也。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而形于歌詩矣。故聞《蓼蕭》之詩,則知澤及四海也;聞“禾黍”之,則知時和歲豐也;聞《北風》之言,則知威虐及人也;聞《碩鼠》之刺,則知重斂以下也;聞廣袖高髻之謠,則知風俗之奢蕩也;聞“誰其獲者婦與姑”之言,則知征役之廢業(yè)也。故國風之盛衰,由斯而見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聞也;人情之哀樂,由斯而知也。然后君臣親覽而斟酌焉,政之廢者修之,闕者補之,人之憂者樂之,勞者逸之。所謂善防川者,決之使導,善理人者,宣之使言。故政有毫發(fā)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錙銖之失,上必聞也。則上之誠明何憂乎不下達,下之利病何患乎不上知。上下交和,內(nèi)外胥悅,若此而不臻至理,不致平,自開辟以來,未之聞也。老子曰:“不出戶,知天下。”斯之謂與。

可見詩歌的作用,已被強化到施政必讀,施政依據(jù),和民心所歸,民風所尚的地步!

(二)白氏認為當時詩歌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在不可或缺的革新之列,具體說來,內(nèi)容要為民,形式要簡化,語言要通俗易懂,他有幾則詩論說:

制從長慶辭高古,詩到元和體變新。(《余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

凡人為文,私於自是,不忍於割截,或失於繁多,其間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鑒、無姑息者,討論而削奪之,然后繁簡當否,得其中矣。(《與元九書》)

“新樂府”是體式方面的,從語言來講,“元輕白俗”,“老嫗能解”,就是說的白居易詩是以提煉的民間口語,畫社會實景,吐民眾心聲。

(三)對前代的改革作了總結與推崇,為后代的改革指出了必然性,樹立了榜樣。《策林節(jié)錄》六十八有:

國家以文德應天,以文教牧人,以文行選賢,以文學取士,二百余載,煥乎文章,故士無賢不肖,率注意于文矣。然臣聞大成不能無小弊,大美不能無小疵,是以凡今秉筆之徒,率爾而言者有矣,斐然成章者有矣。故歌詠詩賦碑碣贊詠之制,往往有虛美者矣,有愧辭者矣。若行于時,則誣善惡而惑當代;若傳於后,則混真?zhèn)味蓪怼3挤贾址窍韧跷睦砘芍桃病G夜胖疄槲恼撸弦约x王教,系國風,下以存炯戒,通諷諭。故懲勸善惡之柄,執(zhí)于文士褒貶之際焉;補察得失之端,操于詩人美刺之間焉。今褒貶之文無質(zhì)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章鏤句,將焉用之。臣又聞稂莠秕稗生于谷,反害谷者也;詞麗藻生于文,反傷文者也。……王者刪詞,削麗藻,所以養(yǎng)文也。……諭養(yǎng)文之旨,俾辭賦合炯戒諷諭者,雖質(zhì)雖野采而獎之;碑誄有虛美愧辭者,雖華雖麗,禁而絕之。若然,則為文者必當尚質(zhì)抑,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議文章碑碣詞賦》)

這里白氏舉了大量的例子,從正反兩方面,強化他倡揚的詩歌革新的意義、力量和不可輕忽的作用,讓人信服。

白氏創(chuàng)作和理論的“活水”從何而來?一是從社會民眾中來,沒見過那些惡吏、惡行,是寫不出《賣炭翁》、《賣漁翁》的“心憂炭賤愿天寒”、“賣魚未足充饑腸”的。這是一般“活水”。另一股則是前賢的愛民經(jīng)典,白居易自己也說《詩經(jīng)》里好多篇章為他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榜樣。不僅《詩經(jīng)》,還有與他同朝的李白、杜甫的作品也啟發(fā)、指引他的創(chuàng)作,他十分欽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可見這股“活水”對他創(chuàng)作的淵源影響了。

篇4

2、原文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xiāng)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篇5

1、所有的在抗疫一線的醫(yī)生及醫(yī)護人員都是值得贊美和尊敬的人。非常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這是你們的工作,也是你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才能使病患得到醫(yī)治,并為社會人提供了隔離屏障感謝并祝福你們平安。

2、感謝那些奮戰(zhàn)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任何詞匯不足以表達我的贊美,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

3、贊美奮戰(zhàn)在抗議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區(qū)基層防疫工作者等所有英雄們,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大愛無疆,眾志成城,我們團結一致、共克時艱!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6

2、《望洞庭》

[作者]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篇7

 

以下是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向白衣天使致敬贊美的優(yōu)美語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 汗水流到眼睛里,口鼻里,手臂被口罩和衣袖勒得青紫,鼻梁上得壓瘡……他們不是白衣天使,是戰(zhàn)斗天使!

2、 希望春暖花開,國泰民安,所有白衣天使平安歸來,所有同胞有家可回,疫情快點結束。

3、 我們都是平凡人,卻有白衣天使為生命逆行,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白衣天使!

4、 護士有著純粹的心靈,高貴的情操;走進每一位患者總帶著一份職業(yè)性的微笑;不求回報只求奉獻成了她們心中的自豪;黑夜的可怕加上生物鐘倒置;超負荷的工作連著疲乏的心身,她們想著的仍是患者的須要;面對很多渴求健康的眼光,她們習用激勵的眼神傳遞力氣,用有力的雙手扶持著患者超出心靈的池沼地,帶給她們解脫病魔的勇氣和一份生存的基礎需要,居心理學常識安慰心靈空寂的患者輕松地進入夢鄉(xiāng),用語言美學知識為患者彌補疾病痊愈的健康領導。

5、 護士,我為你贊美,你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無私奉獻的擔子,如青春的雨露滋潤患者苦干的心田;如夏日的微風吹散患者身心的痛楚;如秋天的明月照亮患者走向健康的道路;如冬日的陽光溫暖人心!你們是愛的散播者,不求名利,不求回報。

6、 冠狀病毒是惡魔,空街無人車不多。白衣天使辛勞贊,民亦煎熬阻傳播。

7、 在這場疫情中,白衣天使一直沖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他們奉獻自己,守護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8、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向白衣天使致敬,祝患者早日康復!

9、 淡淡的微笑,淺淺的酒窩。凝望著你的笑臉,我就能想象出照顧病人時的你多么和藹可親。愿我心目中的你們,永遠是背著白色羽翼的天使。

10、 不管,春夏秋冬,他們,總衣著白大褂。不論,老弱病殘,他們,都仔細照料。無論,酷寒酷暑,他們,都呆在病院。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使人快活,使人健康。就是他們!白衣天使!

11、 無私的天使,你用博愛的手腕,撫摩著每一個受傷的孩子;你用冰寒的內(nèi)心,溫暖著每一顆懼怕的心靈;一雙雙憂傷的眼睛,在你的恬淡中變得安詳平靜;一張張恐慌的面孔,在你的仁愛中變得堅強無懼。

12、 白衣天使們努力追尋著南丁格爾的足跡,以無私奉獻精神,用圣潔的雙手托起人文關愛、托起健康!彰顯護理人文關愛,傳承南丁格爾精神!天使們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讓關愛無處不在、讓溫暖充滿人間!

13、 護士工作平凡而又偉大,瑣碎而又不易,艱辛而又勞苦;我贊美護士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一份女兒、母親、妻子的重擔;我贊美護士如春天的雨露滋潤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的微風吹走燥熱的空氣帶走患者心靈的創(chuàng)痛;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靈彼岸;如冬天的陽光溫暖著患者蒸發(fā)她們的憂傷。

14、 輸液瓶里滴著你的希望,體溫表里刻著你們的叮嚀,你們是生命的守護神,你們用智慧和真誠托起生命的陽光,你們無私,獻生命,扶傷痛,含辛茹苦。

15、 護士有著忘我的愛,面對多重性情的患者,她們貢獻的是海一樣博大的情懷;面對刁難者縱使本人受了天大的冤屈她們對病人講得也是醫(yī)德和榜樣;世人眼前一笑而過,有誰知?一個人的時候她們卻在暗灑的淚濤中苦苦地彷徨;飲下苦酒之后留給自己的是一份休會的悲痛。

16、 你們是一棵棵無名的小草,是多么的渺小,但你們從沒有放棄自己執(zhí)著的追求,你們也有崇高的信念,也有不移的人生坐標,那就是,奉獻我的一切,為了他人生活 得更幸福更美好。

17、 我的天使,無論往后的路有多難、有多累、有多苦,請用你們的溫柔,抹去飽受摧殘的傷痛,將心比心,用你們的一絲愛心、誠心、細心,換取病人的一分舒心、放心、安心,我的天使,應該愛人如己,溫暖如春。

18、 一襲白素衣,一雙纖纖手,一顆熾熱心。在如花般的流年里,見慣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深諳生命的可貴,揣一個天使的夢想,青春不悔,歲月依舊。

19、 她們奉獻的是一絲溫情,一份關愛,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們奉獻的是最最可貴的青春,換來的是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健康領有者的安祥;南丁格爾精力永不滅。我贊揚護士,歌唱護士,國際護士節(jié)永遠是她們幸福的天堂。

20、 你們是一棵棵無名的小草,是如許的微小,但你們從不廢棄自己執(zhí)著的尋求,你們也有高尚的信心,也有不移的人生坐標,那就是,奉獻我的所有,為了別人生涯得更幸福更美妙。

21、 在肺炎疫情面前,所有奮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就是我們的英雄,無數(shù)的白衣天使無懼無畏地投身于抗戰(zhàn)疫情的火熱斗爭中,他們保持積極奮進的狀態(tài),只為在這場疫情抗爭中贏得勝利。

22、 白衣天使你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自己的青春挽救別人的生命,你把全部的愛都種在病人的心中,你是最美的。

23、 護士工作平常而又巨大,瑣碎而又不易,艱苦而又勞苦;我謳歌護士能用纖弱的肩膀挑起一份女兒、母親、妻子的重任;我夸獎護士如春天的雨露潤澤患者亢旱的心坎;如夏天的大風吹走燥熱的空氣帶走患者心靈的創(chuàng)痛;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靈此岸;如冬天的陽光暖和著患者蒸發(fā)她們的哀傷。

24、 個春天有這么多令人難忘的事情,不安,苦痛,更有那些逆向而行,奔赴救援一線的白衣天使和人民衛(wèi)士,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每一天都有無數(shù)個令我們肅然起敬的人,有無數(shù)個令我們感動的瞬間,這一切終將鐫刻在歷史上,銘記在人們心中。

25、 正確對待疫情。自覺隔離響應著政府號召,堅信疫情轉(zhuǎn)折即將到來。致敬默默無聞、忘我奉獻、不計生死的白衣天使們,致敬不留姓名伸出援手的同胞們!

26、 祝你們平安凱旋!向白衣天使致敬!就算剃了頭發(fā),你們也是最帥的和最美的!

27、 一起致敬白衣天使,致敬守護生命英雄!防控疫情,我們始終在一起!

28、 在疫情面前,總有一些白衣天使舍小家為大家,愿疫情早日過去,奮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生們早日回家!辛苦了!

29、 你們,象一滴晶瑩的雨露,象一朵雪白的雪花,悄悄飄落在世間;你們象燭炬,焚燒自己照亮別人。

30、 當曾經(jīng)喧鬧的都市變成了流淚的城池,是你們沖在一線,負重前行。我們稱呼你們?yōu)?ldquo;白衣天使”,你們說““我們只是穿上白大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感謝你們用生命托起生命,感謝你們逆風而來的守護。下次櫻花爛漫,我們定相會!

31、 多少個白晝,你們戰(zhàn)斗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多少個夜晚,你們與死神和病魔抗爭,治療時是醫(yī)生的臂膀,巡視時是患者的親戚,監(jiān)護時是健康的使者,搶救時是生命的衛(wèi)士,精湛技藝讓死神戰(zhàn)栗,微笑服務獻出真情愛意,救死扶傷燃起生命之火,保健預防使千家萬戶康益。

32、 護士有著無私的愛,面對多重性格的患者,她們奉獻的是海一樣博大的情懷;面對刁難者縱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們對病人講得也是醫(yī)德和表率;眾人面前一笑而過,有誰知?一個人的時候她們卻在暗灑的淚濤中苦苦地徘徊;飲下苦酒之后留給自己的是一份體驗的悲哀。

33、 在你病床上守候的除了家屬,還有白衣天使。

34、 她們?yōu)榱斯ぷ鳠o礙,剪去了長發(fā),她們是最美的天使。

35、 你用祥和的心境,慰藉天下絕望的靈魂,夜空中的明星,不及你的光芒,雪夜里的火焰,比不上你的溫熱。

36、 剛來時,他以為 她只是醫(yī)生的助手 那么匆忙 那么機械 失眠時,他感嘆 她像朋友又像家人 那么真誠 那么親切 無意間,一個微笑 他發(fā)現(xiàn)她是白衣天使 那么美麗 那么溫暖 離別了,他回憶 她為何總是一身白衣? 啊~ 原來她的色彩在我們身上

37、 多少個白天,你們戰(zhàn)役在殺人如麻的第一線;多少個夜晚,你們與死神跟病魔抗爭,醫(yī)治時是醫(yī)生的臂膀,巡查時是患者的親戚,監(jiān)護時是健康的使者,挽救時是生命的衛(wèi)士,高深技能讓死神戰(zhàn)栗,微笑服務獻出真情愛意,救逝世扶傷燃起性命之火,保健防備使千家萬戶康益。

38、 我心目中的護士是細致而入微,果斷而不驚,每天站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把每一個平凡演繹出無數(shù)個精彩

39、 致敬逆行者:共同戰(zhàn)疫,共克時艱。致敬白衣天使,期盼平安歸來。

篇8

7月4日下午,由陽光國際集團投資的“白金瀚宮”終于掀掉它那神秘的面紗,公開亮相。當日“白金瀚宮”的售樓中心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其魅力不言而喻了。

白金瀚宮,這個城市公館建筑,它的奢華與實質(zhì)價值代表了未來城市居住的價值趨向,無論是從其誕生的城市核心地段,到產(chǎn)品頂級品質(zhì)的打造以及至尊完善的服務等,始終遵循為居住者打造尊貴名宅的理念,從設計構思、風格確立到材料選用都做到無可挑剔。在設計格調(diào)上吸取了歐式古典建筑風格的精華,用世界的建筑標準,鑄就百米建筑王座。

室內(nèi)空氣美國布朗氣候

陽光“自金瀚宮”作為福州城市地標性建筑,遵循環(huán)保原則,追尋高科技含量。采用超過50項國際領先的科學技術、材料、設備等,精確定制與細心雕塑科技智能化住宅,全面解決現(xiàn)代居住的“陽光、空氣、水、聲環(huán)境”等難題,提升了豪宅的品質(zhì)及居住價值。其中室內(nèi)空氣是采用歐美最先進的科技動態(tài)技術,配備了國際頂級的布朗室內(nèi)全天侯氣候系統(tǒng),對室內(nèi)的溫度、濕度以及空氣進行24小時的調(diào)節(jié),使室內(nèi)溫度、濕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同時,空氣置換系統(tǒng)持續(xù)24小時運行,排除室內(nèi)發(fā)氣和有害氣體,提高全屋整體空氣質(zhì)量,為尊貴的居住者營造健康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全面提升居者的生活質(zhì)量。

近6000平米水景公園

如今,在城市繁華的中心地帶,本已是寸土寸金的。可陽光白金瀚宮為了住戶生活環(huán)境、生活品質(zhì)更高端化,由陽光集團出資建造了近6000平米的水景公園。以此放大城市風景院落范圍,既有蜿蜒而行的水道、高低錯落的中島、浪漫流露的親水中央舞動、旖旎靈動的水畔、林蔭步道等,美感與靈感不約而同與此風情獨具匠心地合二為一。景觀設計中以英國傳統(tǒng)的皇家園林元素作為設計的主導,但卻一改英國皇家古典園林的封閉沉悶,大膽的采取視線的通透開放,賦予了現(xiàn)代都市的氣息。景觀中軸線上的中心廣場被幾何圖案造型的灌木圍繞,精致特色的水景觀建筑的變化等給人的視覺帶來豐富的層次感。鋪地的設計很獨特的反映了庭院的區(qū)域性和功能使用性,同時也不失高貴感。光面整塊石材的使用讓這個社區(qū)凸顯華麗。

篇9

人面不知何處去,從此君王不早朝――恐怖片

花徑未曾緣客掃,從此君王不早朝――邪惡

停車坐愛楓林晚,從此君王不早朝――看晚了回不來

霓為衣兮風為馬,從此君王不早朝――貪圖享受

少小離家老大回,從此君王不早朝――老大回來了,老大來早朝吧

人生在世不稱意,從此君王不早朝――朝得不爽,咋地吧

玉盤珍饈值萬錢,從此君王不早朝――吃東西去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此君王不早朝――別比了,再比我就不早朝

隔座送鉤春酒暖,從此君王不早朝――喝花酒去了

且就洞庭賒月色,從此君王不早朝――欠債了不敢上朝

醉臥沙場君莫笑,從此君王不早朝――估計也早朝不了了

黃鶴一去不復返,從此君王不早朝――找鶴去了

二十四橋明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嗯,揚州是個好地方

春潮帶雨晚來急,從此君王不早朝――前半句也夠邪惡的

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此君王不早朝――君王啊君王

身無彩鳳雙飛翼,從此君王不早朝――臭美的君王

王師北定中原日,從此君王不早朝――生于安樂么?

大風起兮云飛揚,從此君王不早朝――沙塵暴

冬雷陣陣夏雨雪,從此君王不早朝――氣候惡劣影響君王心情

左牽黃,右擎蒼,從此君王不早朝――打獵去了

庭院深深深幾許,從此君王不早朝――迷路了

昨夜寒蛩不住鳴,從此君王不早朝――沒睡好

三十功名塵與土,從此君王不早朝――皇上還要功名么?

自首相知猶按劍,從此君王不早朝――有刺客

轉(zhuǎn)型成加餐:

從此君王不早朝,不如高臥且加餐――皇上不來了,咱先吃吧

人面不知何處去,不如高臥且加餐――臉都沒了還吃

欲把西湖比西子,不如高臥且加餐――比啥比,先吃

人生在世不稱意,不如高臥且加餐――啥都不如吃重要

且放白鹿青崖間,不如高臥且加餐――可憐的鹿

百搭名句――自掛東南枝:

空山新雨后,自掛東南枝

事了拂衣去,自掛東南枝

北方有佳人,自掛東南枝

欲窮千里目,自掛東南枝

聽君一席話,自掛東南枝

鋤禾日當午,自掛東南枝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自掛東南枝

人生自古誰無死,不如自掛東南枝

篇10

[關鍵詞]《李爾王》;文藝復興;基督教悲劇

對于莎士比亞的悲劇《李爾王》,歷來的學者和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相比國內(nèi)單一的文本解讀研究方式而言,西方莎劇學者從多個方面展開了研究,以宗教、存在主義、歷史與政治、意象與象征、語言和神話原型等角度為出發(fā)點,試圖超越各種批評方法局限,力圖對該戲劇進行綜合性研究,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研究策略是自20世紀初興起的從基督教文化角度進行的研究。其中最早的研究者是A?C?布雷德利,他在《莎士比亞悲劇》(1904)中討論過《李爾王》,強調(diào)苦難與救贖的主題,指出入所經(jīng)受的苦難具有凈化人靈魂與贖罪的作用。他的闡釋所表現(xiàn)的傾向為以后該劇研究開辟了新思路,例如海倫,加德納干脆稱《李爾王》是一出“基督教悲劇”。

一、《李爾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現(xiàn)實困境

文藝復興后期的西歐人文主義思想家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人如何解決欲望和理性之間的矛盾。早期的人文主義者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并以此來反對基督教神學教條。但是,在后期的人文主義者看來,人的欲望是人自身的產(chǎn)物,無視這種欲望的合理性是錯誤的。當然,人的欲望也有“惡”的特性,對這種欲望上的“惡”必須要加以限制否定。在這一潛在理念下,莎士比亞通過《李爾王》,表現(xiàn)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世俗生活場景,在這個場景里每個人殊途同歸,盡管選擇不同,卻都面臨著被歷史滅的命運。

從當時英國社會封建關系瓦解、資本主義關系萌發(fā)的過渡時期性質(zhì)來看,當時社會資產(chǎn)階級并未定型,也決定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本來就有內(nèi)在的矛盾。作為先行者,它最初的發(fā)展必然具有兩面性的特征,首先是有反封建的一面,畢竟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關系要求必然和封建社會的生產(chǎn)關系相沖突,但是必然又要與上層的封建貴族集團相投和;其次有與下層平民接近的歷史要求,又不可能沒有階級差異和矛盾。前者顯然是以愛德蒙為顯著代表,后者是以愛德伽和考狄利婭為代表。在這種過渡性質(zhì)的特定時期,它在否定封建主義的同時,也有可能上承封建社會原有的兩相對立的傳統(tǒng)。這可以說是正反兩個方面。兩方面的矛盾表現(xiàn)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初步危機。

在這一特定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過渡時期,多重矛盾斗爭的雙方交相輝映,顯示出了當時萬花筒般的復雜現(xiàn)實。李爾和葛羅斯特一登場,他們的子女都成了正反對立的兩個方面,他們關系矛盾的焦點就是對錢、權、欲望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傳統(tǒng)的是非觀念為新的是非所取代。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李爾和葛羅斯特是典型的封建階級的代表,最終因倒行逆施而自食其果――李爾瘋了,卻清醒了;葛羅斯特瞎了,倒開了眼。在流浪的痛苦中似乎想靠民,但是卻來不及挽回地成為社會新貴們的絆腳石,被歷史掃地出門。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封建關系作為舊的剝削關系固然要被資本主義關系所取代,但是莎士比亞通過《李爾王》,顯然是預示,要徹底反對普遍的是非顛倒的社會現(xiàn)象,非當時這些蕓蕓之輩所能做到。

人類的困境在《李爾王》的戲劇寓言中獲得了成功的表達。我們不能把這個故事僅僅看做是一個子女忘恩負義的故事,它的深刻性在于這部悲劇中包括了父放逐女,女驅(qū)逐父,兄弟仇殺,姊妹相殘的各種悲劇沖突。既包括政治悲劇成分,也包括正義同邪惡斗爭的社會悲劇成分;既包括權力導致偏執(zhí)的家庭悲劇成分。也包括人性異化的道德悲劇成分。莎士比亞從一系列的社會悲劇沖突中,向人們揭示了人性善惡的深刻命題,李爾和葛羅斯特在自我解剖中,認識自己過去的罪惡或過錯,他們已經(jīng)變成道德完善的新人。他們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他們所經(jīng)受的磨難,所經(jīng)歷的人生角色的轉(zhuǎn)Q,由極權的國王降為流浪瘋漢,由一個權臣變?yōu)橄棺樱麄兊幕谖颍麄兊暮魡荆撬麄冏约旱撵`魂在命運的觀念里顫抖,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李爾等人的自我譴責,顯示了人類的自省精神,在人類追求真、善、美,拋開假、丑、惡的發(fā)展進步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二、基督教的悲劇與莎士比亞的困惑

我們在考察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所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因素之后,最終要考慮一個問題:這場悲劇和災難背后支配的力量是什么?莎士比亞是如何潛在的表述這一力量的?本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天文地理的發(fā)現(xiàn),知識、文化上的發(fā)現(xiàn),“人的發(fā)現(xiàn)”,開始走向以“人”為中心,相信人可以像“神”,也可以像“獸”――事在人為。表面上看,似乎舊的勢力是獸性的表現(xiàn),新的傾向就是神性的表現(xiàn)。整個劇的后半部中,善良的人物都在思索這主宰世界的根本力量,而都迫不及待地按各自的見解表示,如果沒有這股力量,他們將會陷入怎樣的絕望境地,這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危機所在。對于兩姊妹,莎士比亞曾借助劇中人物言道,“如果她活得長,還能太平無事的活到老死,女人都要變怪物了。”對于愛德蒙,他指使人去絞殺考狄利婭,那軍官卻說出了:“我不會拖車子,也不會吃干麥;只要是男子漢干的事,我就會干”(第5幕第3場),他不甘于貧賤,不愿過貧困生活,但是又不能面對現(xiàn)實無動于衷。舊的社會上層,貌似神實是曾,新的社會上層也是貌似神實是獸,新舊合流,是非顛倒,變本加厲。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關于這股主宰命運的力量的本質(zhì)。不得不讓莎士比亞也無可奈何。

莎士比亞是以基督教的秩序和善與惡的鮮明對照為參照物,來解析當時社會關系中的潛在規(guī)則和現(xiàn)實風險,并展現(xiàn)當時現(xiàn)實困境下人類面臨的自身無法解答的問題的。《李爾王》這部劇中,不同的人物時不時就要提到基督教信仰的字眼和情感,在不斷暗示基督教的價值觀念。然而事實上,神明既不“保佑”他們擺脫悲劇的命運,也不賜予他們報復的力量。相反,似乎不存在任何支配性的力量。所有的人物都在現(xiàn)實的艱難困境中,求助于神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反過來意味著,莎士比亞也在依據(jù)基督教價值觀來評判人的行為。這就導致了莎翁一方面對宗教道德的不信任,另外一方面由于他還不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觀,所以,他只好通過對傳統(tǒng)的基督教的改造來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

總體上看,一方面,由于伊麗莎白時代戲劇的世俗性,即劇作家們無需致力于闡釋神圣教義這一事實,使得悲劇作家在表達對事物本質(zhì)的理解時,能夠像沒有正規(guī)神學束縛的希臘人一樣,自由地想象某些事情。他們所用的術語和概念,他們從事創(chuàng)作所置于其中的知識結構,以及他們借助形成戲劇的情節(jié)及其所表現(xiàn)的倫理觀和宗教觀,是為當時的人們,特e是基督教徒所熟悉的。晚近西方批評界大都同意說《李爾王》是“一出關于基督教的戲劇”。雖然也有人還重提“莎士比亞恰好不是一位宗教戲劇家”這種已成常識的看法,說《李爾王》老劇本的調(diào)子顯然是“基督教虔誠”的調(diào)子,然而相形之下,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悲劇里更顯出存心回避基督教背景或色彩的意思。《李爾王》是以“基督教信仰的框架”表現(xiàn)出“世俗的想象”,但是實際上這無非更進一步說明,莎士比亞在這種擺脫成見的挖掘里,還是發(fā)揚了基督教精神。

從時代背景來看,莎士比亞生活在基督教習俗里,不可能不沿用基督教套路。但是他的《李爾王》作品,從愛憎分明的戲劇里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不斷向前突進的時代精神,并不符合維護傳統(tǒng)的基督教蒙昧精神的取向。畢竟,莎士比亞以作品表明,在世俗方面,他不可能不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雙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