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業務范文

時間:2023-04-02 00:50: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融資業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融資業務

篇1

融資融券業務在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并不意味著這一業務的完善。當下中國融資融券業務依然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是每一個金融人都應關注的焦點所在。結合融資融券業務發展狀況,充分發揮融資融券在證券市場中的巨大功用,建立健全的風險防范機制,都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一、融資融券業務的巨大功用

(一)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融資融券業務的出現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業務漸漸趨向成熟與專業化,逐步與國際證券市場接軌。在我國很長時間以來的證券市場業務單一,投資者選擇余地很小。引入融資融券業務以后,不僅可以激活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動力,也可以為證券從業者帶來收益。

融資融券業務的另一巨大功用在于維持證券市場的平衡與穩定,為投資者與證券從業人員創造雙邊盈利模式,促進了整個市場朝著平穩均衡的局面發展,保持了整個行業的穩定前進。其原理在于,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工具,其根本出發點在于通過投資者的買入或賣出,保持股價的整體趨勢,不至于過高或者過低。

在整個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可謂是反應最為敏捷的人之一。融資融券帶來的巨大收益使得投資者在第一時間關注證券價格的漲勢,這也為證券市場的發展作出了及時的反饋。鑒于中國融資融券業務起步較晚,在價格發現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反饋機制,相信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展開,這一功能勢必愈發明顯。

(二)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融資融券業務在證券市場維穩、反饋、價格調節方面發揮著巨大功用,而與證券市場息息相關的證券公司也得益于融資融券業務的穩步發展。融資融券業務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新興的一項業務,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度穩步上升,這就為證券公司的收入提供數量保證。投資者所獲收益一部分歸自己所有,另一部分則需要向證券公司繳納利息,這也是證券公司的收入來源。

(三)融資融券業務對投資者的影響

融資融券業務對投資者帶來的巨大功用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收益在于投資證券所獲的利潤。在投資者對所關注股票有初步判斷后,融資融券投資者可根據市場走向和個人實際能力買入或賣出證券,以獲得財富。融資融券業務相對靈活,投資者可自行決定購買數量、購買時機,這就為投資者提供了相當大的選擇余地,操作更為靈活、簡便。另一方面,IPO融資業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取收益的機會,其風險性更小,收益更大,是融資融券投資者的另一個融資選擇。

二、我國融資融券業務存在的問題

融資融券業務的引進對于中國證券市場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于中國引入時間晚,在發展模式方面存在許多缺陷與不足,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借鑒西方的成熟模式。我國融資融券業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融資融券發展不均,融券業務后勁不足

融資融券作為同時引入中國證券市場的業務,二者在發展方面卻出現嚴重不均衡的局面,融資發展勢頭旺盛,融券業務相對低迷。融資融券二者發展的不均衡對于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二者作為投資的兩個方面,不應出現差距過大的局面。誠然,融資融券的不平衡和中國融資融券業務的初步發展有關,然而,這一狀況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反之,則會影響證券市場的穩定,加劇投資風險。

(二)融資融券標的比例過小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融資融券可以用來交易標的證券已初具規模,大約能有700只左右,占我國股市股票的比例可以達到20%左右,但是從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我國融資融券標的證券所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我國的近鄰日本標的證券的數量占上市股票總數的70%還多,從此我們不難看出我國融資融券標的證券所占的比例還有很大的擴容空間。

(三)融資融券費率偏高

西方市場融資融券業務發展較為完善,融資融券費率相對低廉,這就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動力,創造良性循環。而中國的融資融券費率相比西方國家與日本,高出7%左右,這就使得投資者成本變高,不利于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融資融券費率的高低與這一業務的實際發展情況相關,這一數據暴露出中國的融資融券業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信用體系不健全

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不僅關系到中國證券市場的整體走向,對于與之相關的中國信用體系的建立同樣意義重大。中國尚未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在投資人信用度核查方面存在漏洞,這無疑會為市場的甄別增加難度與風險。另一方面,在核查上市公司的資質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失信企業的懲罰力度不夠,審查者存在渾水摸魚的心里,這都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三、融資融券業務風險應對機制

(一)投資者風險防范措施

投資者作為融資融券業務中的獲益者,更應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保證自身權益。融資融券業務既能為投資者帶來收益,同樣也會帶來風險。所謂風險與機遇并存。投資者在參與投資之初,應與證券商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這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同時也是融資融券業務能夠良好進行的法律保證。投資者并非專業的證券從業人員,相對而言,風險意識欠佳、專業知識不足,這就容易導致在處理融資融券問題時存在極端心理。除了投資者自身樹立風險意識之外,國家還應出臺相應的規定,規避風險,以保證社會的穩定,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

(二)券商風險防范措施

證券商作為融資融券業務中同樣獲益的一方,而且往往獲益更大,這就要求證券商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應提升普通投資者的準入門檻,對于投資者的資產、信用進行重點審查,凈化投資環境,為券商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還應提高對抵押資產的定價能力,一般來說,并不是所有的證券都適合用作融資融券的抵押,而應對其進行資格認定。這就需要券商集合專業人才對抵押資產進行定價分析,?畝?減少券商面臨的抵押資產貶值的風險。

(三)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措施

銀行在融資融券業務的展開環節中,充當著審查與監控的職責。由于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無論是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者,還是上市公司的資質方面,都存在著信息不夠完備的問題。各大商業銀行針對這一局面,應大力發揮自身的作用,保證融資融券參與者的信用度,對于違規失信的企業、個人應重點排查,掃清隱藏在證券市場中的定時炸彈。

篇2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牛牛股票網

2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3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產品,培育多元化的貿易融資客戶。

篇3

清科的這一動作是移動互聯網投資及創業熱潮的一個縮影。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下,隱藏著投資人和創業者擔負的巨大風險和壓力。

“電商投資潮快到長江邊了”

“從現在來看,最長12個月,95%的團購網站都會死掉。”倪正東拋出了他的預測。在千團大戰尚且風風火火之時,這個論斷有些讓人驚訝。但現階段團購網站裁員、轉型、關閉等消息相繼見諸報端又似乎印證著倪正東的論斷。

此前,早有美團網的副總裁王慧文拋出了團購網站的冬天論。他認為,導致冬天快來臨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融資環節出現問題。倪正東也直言:“現在很多團購公司都已經沒錢了。團購行業競爭激烈,對資金要求很高,屬于快速擴張的行業,融不到錢就會死掉。”

而在倪正東看來,團購網站融資相對變難這一現象并不僅僅出現在團購這個行業,而是整個傳統電子商務行業的“通病”。

“從VC(風險投資)角度來講,電子商務這一波投資浪潮正在過去,很快就到長江邊上了。”倪正東告訴記者,身邊很多原來投資電商企業的投資機構都將注意力從電商行業上移開。“去年看到最多的投資項目是電子商務的項目,而今年,特別是7、8月份的時候,看到的大多是移動互聯網的投資項目。投資巨頭們現在做的投資項目,主要在移動互聯網這個領域”。

一位曾打拼于投資界后又在電商及移動互聯網行業創業的人士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現在,天使、VC這塊對移動互聯網行業非常關注,而電子商務這一領域的投資已經接近尾聲了。”

其實,看一個行業熱不熱,不僅可以從VC的投資項目中獲得信息,從企業估值方面也可見一二。“目前,估值漲得最快的公司不是電子商務公司而是移動互聯網公司。”倪正東透露,“早些時候,有兩家公司我們一直猶豫著想投,當時估值是兩三千萬美元,我們覺得挺貴,但現在看的時候,估值已經是約1.5億美元了。”

雖然倪正東向記者表示,現在只要和手機有關的業務,投資都很火熱。但據了解清科投的無線業務主要集中在手機廣告、手機購物和手機游戲這三塊。“這些業務比較容易看明白,增長勢頭也顯而易見。比如手機購物類公司,你可以很容易看到他們的增長情況。”而且為了規避風險,清科一般投某個領域前五名的公司,而且一般要投兩三家。

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投資策略,是因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高風險性。

“投資移動互聯網其實很難,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我們這些VC投資了公司,很多公司過了幾年后,有的就消失了,有的則轉型了。這個領域絕對是高風險投資領域。作為投資者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投入的錢很有可能就是打水漂,很難做。”倪正東告訴記者。

實際上,投資環節的這種壓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的是創業的困境。

開放下的創業困境

做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總會讓一些過來人想起2008年前后的反差。

悟空網絡CEO楊寧算是移動互聯網的“老兵”。2001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處于死亡的邊緣。“當時新浪、搜狐的股價都跌到很低。”楊寧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就在戰況慘烈之時,移動SP(服務提供商)行業火了起來。“大家都把它當成救命稻草。在那時,我從搜狐出來創立了一家公司,專門做SP領域。最后,公司從一個10個人的企業成長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也是正好趕上了SP的大發展時代”。

但是,2004年到2008年是楊寧比較痛苦的階段。運營商對SP行業的整頓、行業的重新洗牌,讓楊寧發現,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看似很大,實際很小。“大多數的手機終端不智能,很多手機都不支持應用下載,手機終端的屏幕大小等屬性也紛亂復雜。而當時要在塞班平臺上做開發,動不動就要申請證書,開發的時候要申請一個開發品牌,要用歐元才能申請到,感覺根本不想讓人開發東西。”楊寧解釋說。而蘋果打破了這一切。“蘋果的平臺策略導致了安卓跟風,安卓引起了微軟跟風。這樣,市場一下子就開放了”。

其實,無線業務的發展也可用三個階段來概括。斯凱網絡戰略投資部總經理巒威表示:“第一個階段是移動增值階段,這個階段基本上搞定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第二個階段要搞定的是渠道,把終端手機廠商服務好,也許就能成功;我們現在進入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市場特別開放,智能終端快速發展,企業要搞定的是用戶。”

這種開放性從一方面看是好事。因為從某一層面來說,這種開放環境降低了開發門檻。但是,創業者的蜂擁涌入,也讓這一領域瞬間變成紅海。

“現在移動互聯網中小型創業公司要成功非常難。在10年前的互聯網公司只要找到一個用戶需求,沿著這個用戶需求一直耕耘下去、堅持下去,最后都沒有死。”楊寧說道,“但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領域,幾乎沒有哪個需求沒被挖掘,而且不只被一家挖掘,甚至有的已經被10家以上的公司挖掘。”

而倪正東看到的是很多公司曇花一現:“可能今天這個應用非常熱,但熱了一段時間之后忽然就沒有人去用它,應用就消失了。這些年沒有幾家公司存活下來,移動互聯網公司創業非常不容易。”

除了競爭上帶來的困難,操作系統、開放平臺以及相關技術的格局未定,也為移動互聯網創業之路平添了幾分險阻。

就操作系統而言。如今,手機操作系統呈現三分天下的格局:安卓、iOS和Windows Phone 7。而谷歌收購摩托羅拉讓這種格局出現了不穩定的因素――采用安卓的手機廠商很可能轉投其他操作系統的懷抱。

不僅如此,移動互聯網領域頻頻出現新面孔:三星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統Bada,RIM也在大力將原本用在車載上的QNX操作系統轉移至移動終端上;而在國內,前有中國移動的OPhone和聯通的沃Phone,后有點心0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OS、小米科技的MIUI……

此外,很多技術格局也未有定數。“現在創業的人或者啟動新項目的人需要關注的是HTML5。” A8音樂CEO劉曉松表示,“因為該技術不依賴于操作系統,APP形式可能會因此被顛覆。”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很多創業者都糾結在選擇何種操作系統,以及選擇APP還是網頁形式上。

做壓力小壓強大的企業

看歷史上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抓住了新的模式或技術拐點,一舉超越“前輩”。楊寧認為,面對現在的紅海競爭,創業者也要關注生態鏈的形成以及技術拐點。“如果你觀察到了這些,你用新的技術以原來沒有的方式去滿足用戶沒被滿足的需求,就有可能做好。”楊寧表示,“我覺得中小型創業公司找社交、移動和位置的結合點,有機會在大公司和紅海中獲得一些生存空間。”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也提出了他們選擇企業的指標之一:“做大而全的公司現在挑戰非常大,因為你要從頭開始建立。我們投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壓力不大但是壓強比較大(深挖垂直領域)的,這是我們追求的。”

此外,中小創業者要成功,選擇業務時要避開互聯網中三座大山(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或五座大山(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的核心領域。

篇4

論文摘要:在簡單介紹國際貿易融資在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國際貿易融資是商業銀行最為常見的傳統信貸品種之一,它與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緊密相連。國際貿易融資是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貸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潤豐厚,具有綜合性效益,是現代銀行有效運用資金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增強了在談判中的優勢,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和更大規模上發展國際貿易;同時,它也是國家貿易政策的組成部分,是鼓勵出口的積極手段之一,不僅可以調節進出口結構,而且對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這金融危機肆虐的時刻,國際貿易融資的合理發展運用,將對企業對銀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普遍開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繁榮和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得到很大發展。據統計,200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經穩居世界第三位。據海關總署統計,2001至2006年間,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了179%,2007年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27.2%,進口增長20%,全年實現貿易規模1.76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使得企業對銀行融資需求增加,為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但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仍然較慢,從國際貿易融資額僅占銀行貸款余額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對應地貿易融資的收入在銀行的總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國外的一些銀行該項業務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體分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1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授信規模核定隨意性強,標準不一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

2 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 3 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 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產品,培育多元化的貿易融資客戶。

篇5

一、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理論基礎

就客戶數量而言,通過供應鏈融資業務能夠拉長銀行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獲取更多的客戶信息與資源,延伸、擴大服務客戶的群體;就客戶質量而言,通過圍繞在產業鏈中具有話語權的核心企業或者核心產品,能夠進一步增加對上下游客戶的產品覆蓋,提高客戶依存度,有利于培育忠誠度較高的客戶群體。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融資理論:融資申請人以其擁有特定的資產讓渡為前提進行融資的行為即為結構融資,其中“特定”是指未來能夠產生穩定的資金流;

2.交易成本理論:即在人們之間進行融資及其它交易活動時是擁有成本的;

3.委托理論:金融市場參與者有居于劣勢和優勢之分,他們之間相互形成的關系就是委托關系,換言之,即但凡參與市場行為的兩方掌握著不對稱的信息即可成為這種關系;

4.風險管理理論(ERM):商業銀行內部有著各自為政的風險管理體系,其實一個綜合的管理框架,其按照組織機構劃分管理職能,例如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實現企業最大化價值;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途徑

(一)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大方向

首先要堅持金融思想的持續創新,堅持充實與現代信息時代相應的現代新型金融理念,將個性化金融產品和綜合結合;

其次,追求服務方面的不斷創新,要深度發掘融資業務的服務新內涵;

再次,對于供應鏈融資業務中的風險管理控制方法要不斷創新,將國內外先進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引入;

最后,要對供應鏈融資業務中使用的科學技術進行創新,構建一個全面的、完善的、兼容性較強的電子金融體系。

同時,對商業銀行而言,存款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而存款業務的競爭其實質是客戶的競爭,包括數量與質量,而供應鏈融資能否有效地促進商業銀行客戶戰略的有效實施。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路徑選取

1.要將傳統的產品推向模式轉變為新型的需求營銷方式。構建一個“需求倒推”的新型運營機制,并且建立自有的客戶需求分析系統,及時捕捉客戶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信息;既要發現客戶需求,更要通過創新,引領客戶需求。

2.要將產品線向著深度和廣度深入擴展。不斷的改變金融產品以適應客戶的需求;移植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并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改進和完善;對日益豐富的產品線進行結構化管理,通過創新設計,為節點企業等設計出適合它們的融資方案。“量身定做”,突出個性。

3.對供應鏈融資業務流程進行創新。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進行流程重組,堅持“先流程后部門”的觀念;積極實現標準的業務流程,并且推行差異化的業務流程,同時引進節點企業回訪機制。打造流程銀行,切實以客戶為中心,提高服務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4.要積極加強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所需要的人才儲備和培養。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創新歸根結底就是該行業人才創新素質的體系,要重視人才儲備和培養。加強融資理論、業務的學習,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適應新金融環境下的融資行業服務。打造一支更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對公客戶經理隊伍,專業素質、綜合能力等。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的設計(適當涉及“實體經濟”)

(一)主要核心企業客戶模式設計變化:從1+N模式到1+1+1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使用的是1+N的融資業務模式,即以一個主要核心企業為中心,為其他相關的供應商提供一定的信貸業務。其缺點也很明顯,不能夠延展相對蔽塞。經過對這種模式有效拓展為1+1+1三核心模式,三核心為商品核心銷售商、原材料核心供應商、產品核心制造商。這個模式使得三個核心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互補互助。

(二)質押動產的創新設計:從靜態到動態

傳統使用的質押動產,都是規定借款人質押的物品在融資業務未完結前沒有繳納保證金或者未還清貸款的情況下不允許變更,即為靜態質押。動態質押就要允許客戶將其最低限額以上的質押物釋放出庫,以其他的動產代替。

(三)設計技術創新:從人工到科技

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技術已經從以前的人工手段變為現在的依靠現代科技手段,通過互聯網等搭建相關行業間的業務平臺,提高業務效率。

(四)風險管理機制創新:從被動到主動

以往的風險管理僅強調申請單位的信用狀況等單一方面,供應鏈融資要加強整個供應鏈的全方面風險識別和防范。積極發展全方面風險管理機制,重視所有的交易環節,要科學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主動風險管理與全流程風險控制的概念:由傳統事后的風險管理、信貸資產管理向全流程風險控制轉變,風險、審批等銀行工作環節應進一步提前介入,在核心企業選擇、上下游客戶選擇、授信金融方案設計等就全程參與。在全社會進行銀行不規范經營專項整治活動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誠信建設.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為金融穩定運行創造良好外部條件。同時各地政府、銀監局協調執法、宣傳、文明建設等部門,加大對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落實和保傘金融債權,維護正常金融運行秩序和金融機構合法權益,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

總結:通過本文對于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創新簡單闡述,商業銀行能夠盡快的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為其未來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客戶基礎,它以低風險的方法占據了高風險的信貸市場,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能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有效的將融資業務深入發展,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6

小企業融資業務難點的產生均源于小企業的固有屬性,這些屬性或直接,或在外部環境因素的強化下導致了小企業信貸業務開展的困難重重。

小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

小企業融資難最為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就是小企業具有的高失敗率和經營成長的不確定性。小企業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市場的變化或國家政策的調整常使得小企業在經營上出現波動,呈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經營不確定性表明小企業即使在其存續時間內,也會給銀行貸款帶來不利的影響:第一還款來源不穩定,至少表明貸款本息回收存在逾期可能,而一旦逾期,就可能存在損失的風險。

信息不對稱

首先是記錄信息的不完整(財務不規范所致),很多小企業缺乏正規財務分析所必需的財務報表,或者財務報表是不完全的,如缺少現金流量表。其次是記錄信息的不連續,財務記錄可能存在時間上的不連續,在特定的時間里,雖然發生了業務,但是并沒有財務記錄。最后是小企業財務信息的不真實問題。出于稅務等方面的考慮,小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與賬面信息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如賬面的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等指標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別,而這些數據是銀行發放貸款和信用評級的重要依據。此外,單個小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小,所受到的社會關注少,缺少社會公共信息暴露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企業信息不對稱的程度。

風險覆蓋不足

第一,信貸成本高。小企業資金相對缺乏,經營中又存在較多的現金交易現象,導致小企業所能提供存款有限,造成銀行需向其他市場以較高的籌措成本匹配資金來源。同時,小企業的信息主要是軟信息,收集該類信息與規范的財務“硬信息”相比,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財務成本。雖然小企業的審查、審批和貸后檢查工作比大中企業要簡化,但必要的環節仍然不可缺少,在相對小的貸款額度情況下,銀行的小企業貸款需支付更高的單位貨幣管理成本。

第二,現有利率水平仍然偏低,尚不能覆蓋大規模開發下的信貸風險。目前國內各銀行的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水平是依據優質小企業強擔保下的風險水平確定的,據此確定的小企業利率水平與作為群體的小企業風險水平差異會很大。另外,現有利率水平的確定很大程度上基于競爭導向的結果。小企業業務剛剛開展,同業不乏從戰略高度看待小企業業務,因此,即使不想先聲奪人,也不會放任在業務開展初期就失去大量客戶或潛在客戶。在這方面,股份制銀行的利率壓力多來源于資金充裕的國有銀行。

服務有效性不足

服務有效性是指銀行所提供的信貸服務必須為小企業所接受。有效服務不足也是小企業融資業務面臨的重點難點。

小企業融資需求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急”,這主要是因為小企業贏得生存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快速捕捉市場上出現的稍縱即逝的機會。目前,制約銀行貸款信貸效率的除銀行本身的管理體制和審批程序外,還有銀行本身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如可抵押物設定范圍限制等。

“船小好掉頭”,這是小企業贏得生存和市場機會的一個關鍵競爭優勢。這種“好掉頭”競爭優勢的發揮是以小企業能夠靈活運用和組合其各種資源為前提,這種靈活也反映在小企業對資金的運用的需求上。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必須考慮到這種特性,在產品期限、額度、還款方式等作創新和特殊設計,以適應小企業的經營特點,有利于小企業競爭優勢的發揮。

融資難點的突破

信息不對稱――兩種解決思路

1、自行收集機制

這種信息不對稱的解決機制,以密集人海戰術為特點。基本思路是一個客戶經理負責少量客戶企業,實行密集走訪,其突出優勢是客戶經理不僅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而且還較為深入地了解到企業主的個人生活狀況。該方式要求以當地客戶經理服務當地小企業為主,適用于社區性的小型金融機構,如臺州商業銀行就是這種戰術的成功實踐者。

2、第三方提供機制

可提供信息的第三方利益相關者包括:具有扶持性質的政府部門,如國家和地方的中小企業司(局)、經委或其它扶持部門(如小企業促進中心等);具有規范和執法性質的工商聯、稅務部門等,這些機構可為銀行提供小企業的合規經營信息;具有服務或資源提供性質的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擔保公司等。這些利益相關者不同程度地掌握著小企業的重要信息,對小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由于利益相關者與小企業利益的相關性,他們均可從小企業的發展中受益,因此只要找到合適的合作方式,這些利益相關者是愿意為銀行提供小企業信息的。這種第三方信息提供機制,適合于有能力大規模開展小企業業務的商業銀行,而且這種信息提供機制并未排斥客戶經理自身對小企業信息的收集。

此外,在信息不對稱的解決方面,從長遠來講,應逐步加大小企業信息披露的制度壓力,如要求特定規模的小企業須采用特定形式會計制度,有望從整體上較大程度地緩解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風險覆蓋――不單是利率問題

1、選擇適合銀行資金介入的小企業或項目

這是風險覆蓋的一個重要前提。不同類型的小企業或創業企業,以及不同成長階段的小企業對融資形式的選擇有個匹配性問題。換句話說,并非所有的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都適合由銀行資金來解決。審慎選擇商業銀行可以介入的項目,是控制小企業信貸風險的一個重要前提。

從小企業資金運用產生的收益與風險特點看,風險大收益大的小企業,如高科技小企業,不宜銀行介入,而更適合風險資金介入。適宜銀行資金介入的小企業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收益不大、風險也不大,亦即經營穩定的小企業,傳統成熟產業的小企業大都具有這類特性,該類型的小企業在銀行小企業業務規模擴大后將占據較大的比例。第二,收益大、風險小的小企業,如那些在細分市場(包括區域市場和產品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小企業。

從小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看,銀行不宜介入處于種子期和創建初期的小企業。該階段的小企業投入大、收入少,經營不確定大,相對而言更為適合股權資金或風險資金介入。相反的,適宜銀行資金介入的將是:(1)成熟階段的小企業,處于該階段的企業具有經營穩定、利潤穩定的特點,其歷年剩余和穩定利潤來源將是銀行資金還貸的充足保障;(2)成長階段的小企業,該階段的企業雖然需要支出巨大生產和營銷費用,但該階段迅猛增長的銷售所帶來的銷售收入將為銀行信貸資金提供充足的第一還款來源。

2、依據風險程度確定覆蓋風險的利率水平

根據小企業群體的固有風險程度,對那些適宜銀行資金介入的項目和企業,結合市場利率狀況、借款人的信用等因素,確定一個能覆蓋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水平。

將業務拓展至更大數量和范圍的小企業,大部分的信貸擔保將轉以擔保或信用方式提供,而非強擔保方式的抵質押。同時采取逐步調整的方式,不斷試探小企業的固有風險水平,逐步過渡到合理的能真正覆蓋大規模開展小企業業務風險的利率水平。

信貸成本降低――盡量減少信貸固定成本

1、成片開發與信貸成本降低。通過將片區內多個企業信貸業務整體開發,合并或減少具有共性特征的調查、審批等信貸環節和工作,通過多個企業、多筆業務的疊加(一定程度)來增大信貸額度,進而減少貸款的單位成本。

2、加強對小企業貸款的總結和分析,設定標準化操作方式,嘗試“金融超市”等營銷方式,降低或有效控制小企業貸款管理成本。

3、積極與各類中介機構合作,通過利用第三方服務來降低成本。資本市場的發展會產生各種專業化細分的金融中介和信息、咨詢服務機構。銀行可充分利用這些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降低商業銀行對小企業貸款的經營成本(部分減輕,但仍得以某種方式返還部分中介成本)。

多管齊下,確保小企業信貸服務提供的有效性

1、流程再造:確保對小企業需求的快速反應

按照“適應小企業融資需求急的特點”和“風險可控”的原則,對小企業信貸業務的流程進行必要的簡化和標準化。流程簡化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簡化信貸審批環節,其要點有三:減少參與小企業各授信審批的總人數;減少各環節中參與信貸審批的人數;信貸審批權限中心下移。

二是簡化申請手續與材料,主要是表單設計,包括兩個層次:需小企業客戶填寫的表單的簡化;需客戶經理填報風險管理部門和審批部門的表單。

三是壓縮簡化后各環節的冗余時間。即使是簡化后的環節,也存在進一步壓縮的可能,這是因為小企業從申請到授信審批只要存在兩個以上的環節,就存在節點的銜接問題。如客戶申請材料交待客戶經理后,客戶經理可能會將材料放置一段時間后再交給風險審查人員,而風險審查人員審查完畢后也可能放置一段時間后交由有權審批人(或之前的貸審會委員)。因此,流程簡化還必須對各環節的冗余時間進行壓縮,以實現節點間的無縫對接,其要點是以制度規定這些節點之間的銜接時間長度。

2、產品創新:確保對小企業需求的實質滿足

為小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必須能夠適應其不斷創新的需要。為此,銀行要做的是:必須保證小企業的需求信息能夠及時、完整地反饋到商業銀行產品研發部門;同時必須有相應的機構、機制確保這些需求信息變成金融產品或融入到金融產品的設計組合之中;此外,相應的營銷配套和審批流程調整也需要保證。

還有,鑒于小企業差異的多樣性,應按區域、類型、行業特點等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創新小企業融資服務產品,并且有目標地設計個性化的高附加值授信產品。

3、機制建設:確保對小企業持續提供有效服務

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性問題,確保對小企業有效服務提供的持續進行,全面系統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商業銀行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運作機制。

機制建設首先需要組織的承諾。小企業業務的順利推進需要商業銀行從戰略角度加以明確定位,由此構建相應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營銷模式等,以規劃、制度安排等方式予以明確,確保業務發展的連續性。

其次是推進以產品研發和定價機制、考核機制為代表的“六項”機制建設。特別是對小企業業務至關重要的激勵約束機制,應在獨立核算的前提下加以強化,以促進業務開拓和探索,同時滿足商業銀行對小企業業務的風險控制偏好。

4、專業經營:推進小企業融資服務特色和優勢的建立

(1)以專營經營打造小企業貸款業務的特色經營模式

銀行現有的經營模式是基于為大中企業提供服務所建立的,其服務模式不適合于與大中企業存在較大差異的小企業需求。小企業業務專營模式的建立,可以在維持原有經營模式的基礎上,推進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開展,而且還可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具體地說,以專業經營模式來推進小企業業務合理邏輯在于:第一,專業經營可為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第二,專業經營可為銀行培養專業化的人才;第三,專業經營利于小企業業務的單獨核算、有效激勵,為深度探索小企業融資業務,提供了一條專門途徑。

(2)專營化經營的兩種思路

一種是相對獨立經營模式,具體運作是設立小企業信貸部或在公司業務部下設立小企業信貸機構,各分支行則根據情況設立小企業信貸機構或配備小企業信貸人員。

另一種則是較為徹底的獨立經營模式,具體操作是在總、分支行設立獨立的小企業信貸部的同時,在業務經營單位層面設立專門經營小企業業務的專營支行。浙商銀行于今年6月成立了第一家小企業業務專營支行――杭州城西支行,正積極開展相應嘗試。

從戰略定位考慮,后一種專營化經營思路更適合于將小企業業務作為主要業務的商業銀行,同時也適合商業銀行在小企業集中的區域集中推廣小企業業務。

推進銀行同業合作

共同推進信用、信息環境建設。首先是培育信用環境。包括:(1)必要宣傳。商業銀行可以定期就信用宣傳的內容、方式進行明確、達成一致,合力宣傳,增大宣傳效果。(2)在相關信貸管理制度中明確不良信用情況的處理原則。商業銀行可就客戶產生不良信用后的處理原則展開研究和討論,達成共識,以便于同業掌握,避免由于銀行間對同一不良信用處理的差異,而讓不良信用者存在僥幸心理。其次,建設必要的溝通渠道,加強信用披露工作,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小企業,及時互相通報。

共同推進有利于小企業業務經營的稅收征管環境建設。稅收征管應考慮到小企業業務的特殊性。這主要考慮到:小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外部正效應,如增加就業、促進技術創新;融資是支持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小企業信貸風險高;現行的銀行稅率較高。由于稅收制度改革的復雜性,把小企業業務稅制改革作為一個突破口,既可以從稅收的減輕方式上來進行小企業業務的風險補償,而且對于推進銀行稅收體制改革有著重要意義。集合同業力量,共同呼吁、要求和爭取稅務部門對小企業貸款業務出臺優惠的稅收政策,是當前推進同業小企業業務合作的重點。

篇7

一、票據融資業務發展的現狀及特點

1994年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有關政策的鼓勵,我國票據融資業務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2000年,全國票據融資16559億元,比1999年增長90%。同時,我國票據融資業務發展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票據專營機構成為票據市場的組織者和造市商。繼工商銀行在全國率先成立票據專營機構后,其他商業銀行借鑒工商銀行票據業務集中經營低風險、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經驗,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了自己的票據專業化經營機構。這些票據專營機構依托人民銀行當地行的支持,票據業務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市場主角。二是票據交易價格的市場化機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據融資業務具有的低風險和高盈利性,票據市場競爭激烈。從2002年初開始,票據市場貼現利率一路下滑至人民銀行規定貼現利率底線2.97%(再貼現利率),轉貼現利率也隨之下滑,雖然再貼現利率未作調整,但是市場上轉貼現利率已遠遠低于再貼現利率。中央銀行再貼現業務淡出市場,而轉貼現業務的利差則愈來愈小。三是票據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在中央銀行的扶植下,我國票據市場的參與者已由原來的票據簽發人、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到票據專營機構、股份制銀行、各類財務公司和辦理人民幣業務的境內外資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大型企業使用票據結算更是陡增,票據融資的容量和規模逐年上升。

二、票據融資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健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法制建設相對滯后,銀行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完善等因素,從總體上講,我國票據融資業務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

1.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一些企業為了獲得資金而與其他企業聯手簽訂虛假商品交易合同,甚至勾結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利用票據融資手段騙取銀行資金,從而產生信用風險。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票據詐騙的現象也日趨增多。

2.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滯后。票據業務的盈利性與其流動性緊密相連,在當前經營方式下票據的流通大部分表現為票據實物的轉移,從而帶來了經營成本的增加,給業務操作如查詢、交割等帶來極大的不便,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容易產生風險。這制約了票據融資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3.同業合作不足。同業之間競爭有余而合作不足,導致銀行間執行結算紀律松弛不一,無理拒付、壓票、壓單、拖延結算現象時有發生,出現同業道德風險;同業票據信息的管理、溝通與合作不夠,制約了票據在緩解同業資金緊張、創新業務品種、拓寬經營范圍、增加經營收入等方面作用的發揮。4.業務潛力未能充分挖掘。銀行方面:票據業務政策幾乎只限于向大中型企業和大中城市銀行傾斜,無論是中央銀行還是商業銀行上級行,在安排貼現(再貼現)貸款額度指標上,一般較少顧及中小企業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所在銀行的需要,以致票據業務存在地區間和銀行間嚴重失衡的現象。由于缺乏相關的獎勵辦法和激勵措施,難以充分調動欠發達或基層營銷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喪失部分優質中小企業客戶。企業方面:不少企業經營者、企業財務人員票據知識欠缺,不能充分利用票據進行融資組合,可以使用票據的業務融資大多通過貸款等傳統方式解決,或者是在貸不到款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票據。

5.貼現票據種類單一,業務品種創新不足。由于當前社會信用和企業信用薄弱,銀行承兌匯票的交易量占整個票據市場交易量的90%以上,體現商業信用特征的商業承兌匯票交易量很少,交易地域和簽發單位僅局限于一些大中城市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導致票據業務范圍狹窄,對票據融資業務的盈利性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進一步發展我國票據融資業務的對策

結合當前票據融資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前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1.建立健全票據融資業務制度規則,統一業務管理辦法。根據《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分別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建立統一的票據業務管理辦法,統一票據資料審核標準與程序,使各項票據業務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票據業務培訓工作,加強監督檢查,使統一的標準真正落實到實際業務操作和管理中。

2.建立健全激勵和制裁機制。要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組織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風險防范制度、自律管理制度等。中央銀行應盡快設立專門的票據監管機構,促進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加強對票據市場的監管力度。

3.發揮專營機構職能,健全、完善票據專營機構模式。票據專營機構要切實發揮龍頭示范作用,進行專門化、規模化的管理和操作,積極配合各銀行、企業進行業務咨詢、票據查詢和鑒別,自覺主動地加強與銀行、企業之間的業務合作。

4.進一步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在當前眾多票據專營機構的基礎上,將沒有進入市場的部分機構如信托公司等納入票據市場,進一步擴大票據簽發企業范圍,允許居民投資者參與票據市場交易。如當前商業銀行匯票的承兌主體僅限于法人等機構,將居民個人排除在外。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個人資產增長迅速,進行各種投資、交易的需求快速增加,因此要盡快將其納入票據交易主體范圍,開放對居民個人的各種低風險承兌業務。

篇8

融資融券業務是證券公司面向客戶開展的一種資金或證券的借貸業務,具體而言,是指在客戶提供擔保金或擔保物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支付相應利息的前提下,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用于買入標的證券或者出借證券用于賣出的一種經營活動。融資融券業務從19世紀開始在美國出現并迅速發展,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2010年3月31日我國首筆融資融券交易成功,開啟了我國國內股票市場雙邊交易的新紀元。信用交易的出現大大的增強了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同時,融資融券的雙向交易機制可以有效防止股價的過度波動,當股價被嚴重低估時融資交易可以積極促使股價回歸,而股價被嚴重高估時融券交易又可以及時抑制市場泡沫的進一步膨脹。

二、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公司的積極影響

(一)改善證券公司收入來源結構

在我國,作為證券公司的一個新的業務領域,融資融券業務自推出以來,短短的幾年就迅速得以發展壯大,成為證券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根據證券業協會對國內105家主要券商的統計數據,截至到2013年底,融資融券業務收入的總規模僅次于各券商的經紀及發行承銷兩項業務,穩居第三位,2014年以來兩融業務規模及收入更是飛速發展。分析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兩融業務的開展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增強了交易的活躍度,特別是融資業務的杠桿性直接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高頻率的交易給證券公司帶來了比以往豐厚的多的傭金收入。在國內兩融業務實踐中,有實力的券商在兩融業務中還會收取遠遠高于普通經紀業務的傭金,普通經紀業務中傭金最低可以拿到萬分之2.5,而一些券商兩融業務最低也要千分之一的水平。另一方面,作為信用交易參與兩融交易的投資者需要向證券公司支付相應的利息。目前各券商融資業務收取的利息平均在8.6%左右的水平上,融券利率則高達10%以上,有如此之高的費率水平,兩融業務的迅猛發展自然不足為奇。

(二)加劇行業內競爭,促進客戶資源重配

證券公司間的競爭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簡單的概括就是資金、營銷和增值服務三個方面。在牛市來臨時能否提供給客戶足夠的資金成為關鍵性問題,所以各個證券公司在融資融券業務的競爭上首先要做的必然是盡可能的加大資金的供給,那些在資金方面占據優勢的大公司將占得先機。融資融券業務極大的促進了市場的活躍度,吸引了更多得客戶積極主動參與證券交易活動,面對龐大的潛在客戶群,各個證券公司必然會加大客戶營銷力度,為此他們會不遺余力的加強經紀人隊伍建設,提高本公司經紀人的整體素質,采用多元化營銷策略,通過多種渠道開展經紀營銷活動。在業務模式趨同的情況下,證券公司之間的競爭還會體現在各種軟實力上。比如證券公司會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更為準確的把握市場及行業動態,為客戶提供比其他公司更嚴謹有效的投資咨詢意見。各個證券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優勝劣汰,客戶資源也將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逐步的重新洗牌,優質的客戶資源必然流向那些資金實力雄厚、具有精良的經紀人隊伍并能夠持續的為客戶提供優質增值服務的證券公司。

(三)促進了證券業與銀行業間的相互聯系

當前,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所需的資金與證券仍不能直接從商業銀行或證券持有人處直接融得,但可以通過轉融通業務間接從商業銀行以及貨幣市場獲得資金,從證券持有人處獲得融券業務的券源。證券金融公司這一新興金融機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混業經營趨勢,加強了證券業與銀行業的聯系,成為分業經營模式下連接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橋梁。

三、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主要風險

(一)業務規模風險

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中投資者的借入資金大多數是由證券公司通過外部融資獲得,這部分資金是需要付出利息成本的,融資融券業務中一旦發生信用風險或者融資期限于外部融資期限結構不匹配就會導致證券公司資產流動性缺乏,抑或是凈資本規模和比例超出監管當局的規定并因此受到監管處罰。

(二)資金流動性不足

風險當牛市來臨時,面對快速增長的融資需求以及可觀的業務收入,證券公司往往放松標準,將防范流動性風險的資金底線一降再降,把更多的自有資金用于擴大融資業務規模。當市場行情急轉直下,證券價格大幅下跌時,投資者可能面臨大筆虧損。此時,如果投資者無法及時繳納保證金,而證券公司既無法順利平倉,又無法從其他途徑獲得資金,那么證券公司就可能陷入資金調度困境,引發流動性風險。

(三)客戶信用違約風險

當市場震蕩劇烈時證券價格通常會暴漲暴跌,此時投資者有可能受到價格非正常波動的影響遭受損失,從而無法償還融入資金或證券,證券公司因此要承擔客戶的信用違約風險。我國滬深股市在2015年6月份開始的前所未有的股災中,證券公司遭受客戶信用風險的案例比比皆是。從6月15日滬深兩市有大量的股票連續巨量封一字板跌停,一些在高位融資買入的投資者無法及時止損離場,更有甚者達到強行平倉線后證券公司也無法平倉賣出,而當股價在低位打開跌停板后,不僅投資者血本無歸,證券公司也因無法如期收回本金而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失,盡管證券公司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追繳欠款但依然會給公司的流動性帶來影響。

(四)強行平倉引起的糾紛風險

融資融券交易中,當證券價格短時間內發生異常波動時,如果投資者不能及時補充保證金就會面臨被強行平倉的厄運,可是當市場行情轉好或因為重大利好等因素導致證券價格大幅反彈時,心有不甘的投資者可能會在通知平倉時間、平倉范圍、平倉順序以及平倉時間等方面向證券公司提出異議,并要求證券公司給予全部或部分賠償。由此引發的法律訴訟通常也會給證券公司帶來額外的費用支出,既傷神又傷財,更有甚者還會引發社會問題。

四、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風險對策

(一)有效控制業務規模

首先,要從制度上嚴格執行監管當局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規模與凈資本掛鉤的相關規定。在嚴格執行相關限額的基礎上對本公司的資本結構、業務狀況、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清晰準確的自我評估,確定合理的融資融券交易業務規模,對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經營狀況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業務規模始終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其次,要對融資融券總量以及融資與融券比例的變化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對單個投資者融資、融券額度及總額度規定上限,并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再次,要對單個投資者融資買入單一證券的規模做出規定,以防止客戶風向過于集中,一旦單個證券價格異常波動會對證券公司的利益造成損害。

(二)客戶信用違約風險防范

客戶信用風險的防范應該從優質客戶的選擇、相關配套制度的完善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完善可靠的客戶征信與評價體系。對申請開立融資融券賬戶客戶的資質、以往的交易經歷、資金實力、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嚴格審查,從根本上降低客戶發生違約風險的概率。其次,要制定完善與融資融券交易相關的配套制度。對參與融資融券交易客戶的融資融券額度予以合理的限制,避免客戶過渡融資融券。同時,在交易所要求的范圍內,綜合考慮公司自身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業務布局狀況以及市場總體環境等要素確定合理的初始保證金、維持擔保比例,嚴格執行逐日盯市制度、預警補倉制度和強行平倉制度,從制度上預防客戶違約風險的發生。

(三)提高抵押資產定價的合理性

抵押資產是證券公司風范風險的一道重要屏障。抵押資產的范圍過小、折算率過低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無法吸引更多的客戶參與融資融券交易,證券公司盈利能力難以提高,抵押資產范圍過大、折算率過高又會增加客戶信用違約風險。抵押資產的市場價格通常市場波動較大,對抵押資產合理定價需要綜合考慮證券價格的歷史波動性、股本結構與規模、流動性、交易上市時間等都種因素,是一項較難的技術工作,需要專業人員來完成。

(四)強化動態管理與風險預警系統

篇9

論文摘要:寬松的政策環境、明確的政策導向以及金融市場、證券市場深入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加快了我國融資融券業務的籌備和發展進程。理論上,該項業務的推出或將有助于打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資金融通渠道,在銀行與證券公司之間建立起安全、健康和通暢的資金聯系機制。本文比較分析了國際成熟證券市場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狀況,闡述了該項新興業務可能給各參與主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以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和市場環境為基礎提出了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融資融券業務推出的背景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交易所上市證券或借入交易所上市證券并賣出的行為。融資融券業務包含了兩層信用關系,一是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二是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

長期以來,由于沒有賣空機制,我國證券市場存在明顯的單邊市特征,這種制度性缺陷導致市場做空力量缺乏,投資者買進股票的力量長期壓倒賣出股票的力量,市場供求長期失衡。另外,盡管我國的各級規則及法律都明確禁止信用交易,但券商和投資者基于利益驅動,地下信用交易屢禁不絕。大量地下信用交易的存在不僅增大了證券市場潛在的風險,也給監管機構的監控帶來很大困難。我國證券市場的單邊市特征和地下金融的現狀迫切需要引入信用交易制度,以完善我國證券交易機制,同時,信用交易制度的引入也有助于打通我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的資金融通渠道,在銀行、證券公司和投資者之間建立起安全、健康、通暢的資金聯系。

對于融資融券業務,從監管層到券商都籌備已久,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證券法》修改了舊證券法中不允許證券公司向客戶進行融資融券的規定后,監管層相繼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內部控制指引》、《關于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關于調整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標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深交所、上交所也相繼制定了《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

這一系列管理條例和指引的出臺,對融資融券業務的定義、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應具備的條件,以及證券公司如何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等細節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也意味著融資融券業務的制度環境日益成熟。在政策面的明確支持鼓勵下,多家創新類證券公司相繼提出了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申請,相關的業務、技術籌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中。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已指日可待。

二、海外成熟證券市場信用交易模式的比較及我國信用交易模式的選擇

(一)海外成熟市場信用交易模式的比較

融資融券業務是海外證券市場普遍實施的一項成熟交易制度,其證券信用交易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種典型模式:

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典型的市場化融資模式,也被稱為分散授信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信用交易高度市場化,對融資融券的資格幾乎沒有特別的限定。在進行信用交易時,投資者向證券公司申請融資融券,由證券公司直接對其提供信用,當證券公司的資金不足時,通過金融市場融通或拆借取得相應的資金;在證券不足時,可直接從保險基金、投資公司或院校投資基金等長期投資者處融得證券。在分散授信模式下,信用交易的風險表現為市場主體的業務風險,監管機構只是對運行的規則做出統一的制度安排并監督執行。

二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專業化的融資模式,也被稱為集中授信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證券信用交易的轉融通業務主要由專業化的證券金融公司負責。證券金融公司在證券信用交易中居于壟斷地位,證券公司向投資者融資融券后,若信用交易交割清算時自有資金或股票不足,可以向證券金融公司融通。而證券金融公司可通過短期資金市場、日本銀行和一般商業銀行來籌措資金或股票。這種集中授信模式有明確的層級性,包含“客戶——證券公司——證券金融公司——大藏省”四個層級,職能分工明確,便于監管。

三是以中國臺灣地區為代表的雙軌制專業化模式。臺灣地區證券信用交易最初承襲了日本的集中信用模式,其信用交易轉融通市場由復華證券金融公司獨家壟斷,在21世紀80年代后,隨著臺灣金融自由化風潮興起及貨幣、外匯和證券市場的迅速開放,當局放寬了對證券金融公司的設立限制,相繼成立了富邦、環華和安泰證券金融公司,共同經營資金證券轉融通業務,形成了既有壟斷,又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證券金融公司的股東構成也已從最初的復華證券公司的政府控制,轉變成為由多家銀行、證券公司及其他投資人組成的多元化投資主體。另外,從證券金融公司的經營范圍來看,由于證券公司越來越多地利用貨幣市場的融資工具進行融資,其對證券金融公司轉融通業務的信賴性逐步下降,臺灣當局進一步放寬了證券金融公司的業務經營范圍,允許其直接為個人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業務。這種雙軌制的授信模式提高了市場化程度和運行效率,同時降低了運作成本,但相比集中授信模式來說,監管層的集中調控力度也相對較弱。

通過對美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信用交易模式的考察和比較,可以發現,證券信用交易完全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而產生的,因而信用交易的模式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經濟發展狀況,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育程度、社會信用水平、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和內部控制的水平,以及社會文化習慣等因素。

(二)我國信用交易模式的選擇

關于我國的融資融券信用交易采用何種模式,業界一直爭論頗多,證監會在《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中也未明確說明,但在近期頒布的《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中,對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資金來源和證券來源做了如下規定:“證券公司向客戶融資,應當使用自有資金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向客戶融券,應當使用自有證券或者依法取得處分權的證券(第五十一條)。”“證券公司從事融資融券業務,自有資金或者證券不足的,可以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入。證券金融公司的設立和解散由國務院決定(第五十六條)。”

從上述兩條規定可以看出,在目前情況下,我國銀行和證券公司之間還是不能直接發生資金融通關系,而是必須通過專門設立的證券金融公司,作為外界信用導入的橋梁集中統一向各證券公司提供信用。在信用交易體系中,第一層面為證券公司向客戶提供融資融券的信用;當其自有資金或借券來源不足時,轉向證券金融公司融通,此為第二層面;最后,證券金融公司在資金或證券不足時再向各商業銀行、拆借市場借貸,公開市場拆借或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來獲得其所需的資金和證券,從而使證券市場與外界的貨幣市場有機地聯系起來。這種信用交易制度,有利于主管部門統

一、集中地調控證券市場的資金流入量和流出量。

關于證券金融公司的組建原則和經營范圍,目前還無法從公開的資料中得到相應的信息,但從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授信機制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來看,由政府出資設立單一壟斷的證券金融公司無法適應在金融自由化和創新大背景下的證券市場的發展,在信用交易的轉融通市場,必須形成既有明確分工,又相互競爭的市場化格局,才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業務發展。

三、融資融券相關業務規則解讀

(一)融資融券業務參與主體資格認定

1.證券公司申請融資融券業務應具備的條件

證券公司申請融資融券業務應具備的條件主要有:經營證券經紀業務已滿3年的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最近兩年各項風險控制指標持續符合規定,最近6個月凈資本均在12億元以上;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方案已經證監會認可,并已完成交易、清算、客戶賬戶和風險監控的集中管理等。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財務狀況良好、內部管理規范,凈資本水平居于前列的創新試點類券商將優先獲得融資融券業務資格。

2.客戶參與融資融券業務應具備的條件

客戶只能與一家證券公司簽訂融資融券合同,向一家證券公司融入資金和證券。

證券公司在向客戶融資、融券前,應當辦理客戶征信,了解客戶的身份、財產與收入狀況,證券投資經驗及風險偏好。對于未按照要求提供有關情況,在證券公司從事證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結算資金未納入第三方存管,證券投資經驗不足,缺乏風險承擔能力或者有重大違約記錄的客戶,以及本公司的股東、關聯人,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融券。

(二)融資融券相關機制

1.現金賬戶和信用賬戶分別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融資融券業務,應以自己的名義,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分別開立融券專用證券賬戶、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信用交易證券交收賬戶和信用交易資金交收賬戶。同時,應在商業銀行分別開立融資專用資金賬戶和客戶信用擔保資金賬戶。

證券公司為客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應為其開立信用證券賬戶和信用資金賬戶,實現現金交易賬戶和保證金交易賬戶的分立,以便于清算和信用監控機構隨時掌握證券信用狀況。

2.可用于融資融券交易的證券資格認定

作為融資買入和融券賣出的標的證券須為經交易所認可的,符合《上海(深圳)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規則》規定的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債券和其他證券。交易所按照從嚴到寬、從少到多、逐步擴大的原則,選取并確定標的證券名單并向市場公布。

3.對市場信用額度的管理

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融資保證金比例不低于50%,融券賣出時,融券保證金比例不得低于50%。客戶維持擔保比例不低于130%。

券商向客戶收取的保證金可以標的證券及交易所認可的其他證券充抵,在計算保證金金額時,以證券市值或凈值按一定折算率進行折算,其中,股票的折算率最高不超過70%,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折算率最高不超過90%;國債折算率不超過95%;其他上市證券投資基金和債券折算率最高不超過80%。

4.對證券機構信用額度的管理

證券公司為客戶買賣證券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應符合以下風險控制指標標準:對單個客戶的融資和融券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5%,接受單只擔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股票總市值的20%,分別按對客戶融資和融券業務規模的10%計算風險準備。

證券公司向客戶融資,應當使用自有資金或者依法籌售的資金;向客戶融券,應當使用自有證券或者依法取得處分權的證券。自有資金或者證券不足的,可以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入。

5.對單只股票的信用額度管理

單只標的證券的融資或融券余額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時,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暫停其融資買入或融券賣出交易,并向市場公布。

該標的證券的融資余額降低至20%以下時,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恢復其融資買入或融券賣出,并向市場公布。

四、融資融券業務對市場及參與各方的影響分析

(一)融資融券業務的市場效應

1.融資融券交易對于增加股市流動性,活躍交易具有明顯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和日本的證券信用貸款規模一般低于證券市值的2%,但是信用交易的規模占證券交易金融的比重卻達到16%-20%。而臺灣地區證券融資融券交易的規模則占到總交易量的40%以上。

而在我國現階段推出融資融券業務,受多種因素制約,預計短期內信用交易規模與成熟市場相比會有一定的差距。現階段我國信用規模的主要限制因素有:一是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主體資格受限,目前僅限于在符合條件的創新類券商中開展,而創新類券商在經紀業務市場所占的交易量份額僅為50%;二是可用于融資買入和融券賣出的券種有限,僅限于符合交易所規定的券種;三是券商的轉融通渠道尚未有效打通,目前證券金融公司設立的政策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僅限于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業務規模受限。

2.融資買空與融券賣空交易對市場波動性水平均沒有顯著影響。海通證券研究人員在對中國臺灣地區融資融券的市場沖擊進行研究①后發現,證券市場中引入信用交易機制后,融資買空與融券賣空交易并未加劇證券市場的整體波動性水平。在信用交易機制引入的同時,若輔之以證券監管部門的適當監管措施(如限制信用交易的開戶年限、交易金額、股票種類、保證金比率、融資融券利息等),信用交易并不會對市場整體波動性水平產生顯著影響。

3.融資及融券保證金率的調整,會對融資融券交易額產生顯著的影響,并進而影響市場整體流動性水平。因此,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保證金率的調整將成為監管層對證券市場進行調控的一項有力工具加以運用和實施。

(二)融資融券業務將催生證券金融公司這一新興金融機構

在目前金融分業經營模式下,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所需的資金和證券,仍不能直接從商業銀行或證券持有人處直接融得,而必須經過證券金融公司進行轉融通。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將催生證券金融公司這一新興金融機構,并成為金融分業經營模式下,連接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橋梁。

對海外市場信用交易模式的利弊分析表明,由政府出資設立單一壟斷的證券金融公司無法適應在金融自由化和創新大背景下的證券市場的發展,在信用交易的轉融通市場,必須形成既有明確分工,又相互競爭的市場化格局,才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業務發展。

因此,未來即將在信用交易市場占有重要地位的證券金融公司,將有可能由各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其他投資主體共同投資組建,監管層在證券金融公司的組建問題上,可能會對參與投資的主體資格進行嚴格界定和審查,同時,本著審慎監管的原則,控制證券金融公司的總體數量,根據證券市場發展需要,逐步批準符合規定條件的證券金融公司從事信用轉融通業務。

另外,由于目前融資融券僅限于在創新類券商范圍內發展,這一規定將使其他綜合類和經紀類券商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面臨進一步的萎縮,因此,未來融資融券的政策走向,應以市場公平競爭為原則,通過制度設計,也允許非創新類券商參與融資融券業務。具體來說,可以放開證券金融公司的經營范圍,允許其向非創新類券商的經紀客戶提供融資融券服務,同時,非創新類券商履行客戶介紹和賬戶監管職能,并從中獲取一定的傭金收入。

考慮到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和融資融券業務推進的狀況,未來證券金融公司的組建和業務開展可能會采取如下的分階段逐步開放的路徑:第一步,由符合監管層要求的商業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及其他投資主體參與組建3-5家證券金融公司,業務范圍限制在為有融資融券資格的券商提供信用轉融通服務;第二步,允許證券金融公司向所有券商和機構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服務;第三步,允許沒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券商證券金融公司與投資者的信用融通業務,券商履行客戶介紹和賬戶監管職能,并從中獲取手續費收入。

(三)融資融券業務對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影響

1.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1)有利于為證券公司提供新的盈利模式,促進經營模式轉型。

證券公司通過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交易,可以從中獲取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另外,信用交易可以使投資者進行雙向交易,改變原來證券經紀業務只在牛市中賺錢,而在熊市中交易量稀薄,收入急劇減少的情況,使證券經紀業務收入能夠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2)證券金融公司的設立將增加券商的融資渠道。

目前證券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除了增資擴股和發行金融債券外,僅限于銀行間同業拆借、股票質押貸款、國債回購等有限的融資手段,證券金融公司的設立使得證券公司可以通過轉融通交易從證券金融公司中融得資金和證券,拓寬融資渠道。

(3)獲得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券商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擴大,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目前允許從事融資融券交易的券商僅限于符合證監會規定條件的創新類券商。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證券市場股票、基金、權證、債券的總交易額為986454.3億元,而其中,22家創新類券商的交易總額達到493492.1億元,占市場交易總額的50%。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將引發有信用交易需求的客戶向有業務經營資格的券商轉移,經紀業務將進一步向創新類券商集中,以經紀業務為主要業務的經紀類券商和綜合類券商的經紀業務市場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2.對投資者的影響

(1)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將為投資者提供合法的資金融通渠道。

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這一規定,人為割斷了商業銀行與證券市場的資金借貸聯系。投資者需要融資,只能通過地下信用交易,如透支、“三方協議存款”、改變銀行貸款用途等方式來實現。地下信用交易的大量存在,一是增加了銀行和券商的信用風險,二是銀行、券商和投資者的權益不能得到法律保護,三是監管層每一次對違規資金入市的查處都會帶來股市的振蕩。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將為投資者提供合法的資金證券融通渠道,同時,保證金交易規則的設定也能使券商的信用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

(2)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機會和風險回避手段,但信用交易的引入也有可能在放大交易能力的同時放大風險。

在沒有證券信用交易制度下,投資者只能做多才能獲得投資收益。在熊市中,投資者除了暫時退出市場外,沒有任何風險回避的手段。證券信用交易使投資者既能做多,也能做空,不但多了一個投資選擇以贏利的機會,而且在遭遇熊市時,投資者可以做空以回避風險。

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可使投資者獲得超過自有資金一定額度的資金或股票從事交易,利用較少的資本來獲取較大的利潤,但信用交易的本身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

3.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增加銀行的資金存管和清算業務。

《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規定,證券公司經營融資融券業務,應當以自己的名義在商業銀行分別開立融資專用資金賬戶和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資金賬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增加銀行的資金存管和清算業務。

(2)資金轉融通業務將為銀行提供新的業務機會和利潤增長點。

商業銀行未來可能通過參股證券金融公司介入信用交易的轉融通業務,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另外,與證券金融公司之間的資金融通業務,也為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提供了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渠道,并實現資產和負債的合理匹配。

五、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面對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對金融市場格局產生的重大變化,作為市場參與主體的商業銀行,應早做規劃,積極應對,爭取在市場格局的變動中,進一步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尋找和發現新的業務創新機會和利潤增長點。

(一)密切關注有關證券金融公司組建的政策動態,積極尋求介入機會

證券金融公司的產生將成為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之間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因此,將對同業業務的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對此,商業銀行應當予以密切關注。

1.參與證券金融公司的組建。從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證券金融公司的組建模式來看,商業銀行均參與其中,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我國證券金融公司的組建將離不開商業銀行的參與,因此,商業銀行應加強對證券金融公司組建的政策動態的研究和跟蹤,積極尋求可介入的機會。

2.調整資金運用策略,應對同業拆借市場格局變動。證券金融公司的產生將會對現有的同業拆借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銀行資金可通過證券金融公司融入證券公司,未來同業拆借市場上的一部分券商授信業務將有可能轉由證券金融公司來完成。為此,商業銀行應適時在資金運用安排上做相應的調整。

(二)積極應對融資融券業務開展帶來的第三方存管業務格局變化

投資者與券商開展融資融券交易,必須在該券商開戶并交易半年以上,且只能和一家券商開展融資融券交易。而融資融券試點券商僅限于符合規定的創新類券商,因此融資融券推出后,有信用交易需求的客戶必然會將證券賬戶轉移到有業務資格的券商處,這將引發證券經紀業務進一步向大型創新類券商集中,無業務資格的中小型券商將無法避免此類客戶的流失。

由證券賬戶的遷移所帶來的第三方存管賬戶的遷移將對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產生影響,對此,商業銀行應引起重視,加強對有信用交易需求的第三方存管客戶的營銷,避免市場格局變動引發的客戶和資金流失。

(三)在理財產品設計中引入信用交易機制,提高理財資金的收益水平

融資融券業務開展后,提供信用交易的機構能為新股發行上市提供融資支持,使機構和一般投資人獲得所需要的資金,從而在一個低風險的水平上,保證發行的成功。

而目前商業銀行理財系列產品中直接投資于證券市場的理財產品主要是與信托公司合作的新股申購信托理財產品,在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可以嘗試在新股申購時引入信用交易機制,以所認購的新股作為擔保品進行融資,以擴大新股申購的資金規模,提高理財資金的收益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建瑜.我國開展證券融資融券交易問題研究,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研究報告[Z].2004.

[2]鄧蘭松,陳道江.證券金融公司:制度分析與模式設計[J].上海經濟研究,2004,(7).

[3]巴曙松等.證券公司融資渠道的比較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篇10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商業銀行

國際貿易融資是商業銀行最為常見的傳統信貸品種之一,它與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緊密相連。國際貿易融資是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貸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潤豐厚,具有綜合性效益,是現代銀行有效運用資金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增強了在談判中的優勢,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和更大規模上發展國際貿易;同時,它也是國家貿易政策的組成部分,是鼓勵出口的積極手段之一,不僅可以調節進出口結構,而且對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這金融危機肆虐的時刻,國際貿易融資的合理發展運用,將對企業對銀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普遍開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繁榮和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得到很大發展。據統計,200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經穩居世界第三位。據海關總署統計,2001至2006年間,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了179%,2007年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27.2%,進口增長20%,全年實現貿易規模1.76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使得企業對銀行融資需求增加,為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但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仍然較慢,從國際貿易融資額僅占銀行貸款余額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對應地貿易融資的收入在銀行的總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國外的一些銀行該項業務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體分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授信規模核定隨意性強,標準不一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

2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

3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

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產品,培育多元化的貿易融資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