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0:11: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議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愿如那唯美的鮮花扎根于生育養育我的土地,我愿如那璀璨的星空用自己的身軀訴說回到原點。
陰雨天向來是不被我所喜,但當我踏上那片土地時冰冷的雨點打在我的臉上我盡察覺到了那絲絲溫暖,這便是那片土地向我訴說著永遠守護著我永遠守護著!也是在此刻我明白了來自心靈的呼喚源頭便是這片土地。
當我徐徐的朝著我心中的圣地越來越近的時候那陣呼喚便也越來越緊湊,如果沒有這副皮囊禁錮的話我想它已飛向那出圣地。如果當真如此的話我便也如那鮮花如那星空一樣訴說著某個真理。
當我駐足于圣地面前時呼喚便也轉化為那無可救藥的慫動,時間的流逝不曾改變它一絲,它有的依然是想永遠的守護著我,為我付出。就如那船槳為小船提供動力,雨水為春天帶來生機。
漸漸的我跨入了圣地,慫動也已經慢慢轉化為那平靜,好像找到了停泊的港灣,緊繃的神經趨向平靜,這便是它給予我來到的禮物嗎?我腦海不斷的詢問著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為我如此的付出?回答我的便是一份份溫暖心田的畫面!如此不求回報的奉獻便也證實呢自古以來人們對你無限的贊美。
我在這片土地不斷徘徊著尋遍每個角落只為將你烙印在我的心頭,我便可以在我的心中留下一處港灣,我知道這是你賜予我的又一份禮物,我有便也只有懷揣這它不斷的向人訴說著你的點點滴滴,只為證明你是世界最美的一處地方。
終于我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你,離開了溫暖的懷抱,如果時間能夠駐足于此我便能時刻陪伴著你,你也能時刻向我訴說你的一切,但我知道這是一個無比奢侈的愿望,它無法實現,既然如此便讓我選擇將你留在我的心里,只有這樣變相的讓時間駐足才能如我時刻躺在你的懷里。
篇2
一、設計精巧的由頭入題
何謂由頭?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楔子”。在議論文寫作中,往往通過一個精彩的、生動的小故事,或者充滿爭議、富有內涵的話題、事件等,在吸引住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巧妙入題。采用由頭入題避免了直接入題的僵硬、不自然,同時也能通過一些新穎、生動的小故事,將道理平和、自然、“潤物無聲”地闡述出來,讓人感覺到一種語言的智慧、思考的智慧。如佳作《簡單》一文中,作者是這樣借助由頭入題的:
凡是至善至美的東西,都不會過于復雜。齊白石畫的蝦子就是明證,白石老人只要簡單幾筆,幾只活靈活現的蝦就會呈現在大家面前,但誰又能否認他畫的蝦的美?
文章在開頭以小故事為由頭入題,引出寫作的話題,顯得非常自然,開門見山,設計精巧;接著以評論的方式承接話題,提出“大凡至善至美的東西,皆是簡單的”這一觀點,十分自然,也非常新穎生動。在很多議論文寫作的“破題”環節,我們都可以采用“由頭”入題的方式,一下子將讀者帶入到議論的話題和情境之中,從而更好地引出下文。
二、提煉精練的事例論證
按照議論文寫作的規律,入題之后就要開始闡明論點或者分論點,進行論證。在議論文論證中,事例論證是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論證方式之一。但是,不少剛開始寫作議論文的高中生,受記敘文寫作的影響,在議論文寫作中,將事例寫成了故事,將論證變成了敘述。其實在議論文寫作中,事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論證,要對故事本身進行高度凝練的概括,進行舉例論證。如文中這樣舉例:
簡單,是善良的源動力。還記得“最美媽媽”吳菊萍嗎?當她看到一個嬰兒從樓上墜落,沒有任何過多考慮,本能地沖上去,冒著重傷的危險救了下來。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她坦然說道:“當時沒想那么多,只想著救人。”“救人”,她的想法何其簡單,卻挽救了一個無辜的生命!可以說,簡單是吳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動力之源,這焉能不善?丁尼生說過:“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我的身邊雖然沒有因為簡單而偉大的人,但卻充滿了因為簡單而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他們純潔善良,簡單地生活,簡單地做人。
文中舉例就是遵循“何人、何事、何結果、說明了什么”的精練模式,沒有就故事本身進行過分敘述,而是將重心放在這個例子所說明的道理“簡單是吳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動力之源”上,論證針對性強,集中度高。
一般情況下,議論文中舉例的目的是為了論證,因此并不需要進行詳細描述。即使是再精彩、生動、有趣的事例,也要著眼于為觀點論證服務,就像羅丹砍去那超越整個雕塑之美的手臂一樣,議論文舉例追求的也是整體的力度。
三、運用精簡的語言分析
議論文的語言和記敘文不一樣。記敘文可以敘述、鋪墊,而議論文崇尚簡潔、要言不煩。在議論文的論證過程中,應該運用最精彩的語言對論據進行合理、有效、深刻的分析,而不需要無用的簡單重復。如此文中,作者在論據分析中這樣寫道:
簡單,是純粹的外標簽。在已故作家史鐵生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寫深愛著他的母親。在史鐵生一生最艱難的日子里,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史鐵生,即使是在地壇中焦急地走來走去這個簡單的動作,都包含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最真摯最純粹的愛,這也成了史鐵生最為懷念的動作,因為這簡單動作的背后標注的是母愛的偉大與純粹。盡管面對孩子的頹廢,面對孩子的不理解,她依然憑借自己堅忍的愛,用最簡單的動作表達了最偉大的母愛,這難道不美嗎?
在這個論據分析中,作者直言“這簡單動作的背后標注的是母愛的偉大與純粹”。一句話,道盡母愛簡單外表下的內涵,雖然簡單卻足夠深刻。
對于議論文而言,精簡的語言往往更能寄寓豐富、深刻的內涵。它要求我們在寫作議論文時一定要目的清晰,不能節外生枝,四處蔓延,應該集中筆墨對論點或分論點進行論證。
四、注重精辟的道理闡述
道理論證的精辟與否是議論文論證有力與否的關鍵。相對于舉例論證側重“事實勝于雄辯”的客觀性,道理論證則側重以精辟的道理征服人心、以理服人。如作者是這樣說理的:
簡單,是深刻的原生態。正如諺語所說,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簡單的,最偉大的往往也是最樸實的。比如在學習中,我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道問題,最后發現解法卻如此簡單,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這是因為“人性中總會有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的不良成分”。正如童話《皇帝的新裝》中那些大臣們,把明明沒有穿衣服的國王說成是穿戴華服的時尚“模特”,自以為聰明,卻彰顯了真正的愚蠢;小孩子簡單直白的言語,卻成為了最真切、最深刻的話語。這原生態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讓人深思?
這一段論證中既有引用,也有舉例,作者通過“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簡單的,最偉大的往往也是最樸實的”、“人性中總會有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的不良成分”、“這原生態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讓人深思”幾句精辟的闡述,將引用、舉例中的內涵串聯起來,賦予了更加嚴謹的邏輯和嚴密的闡述,使得論證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精辟的道理闡述,有助于實現論據論證效果的最大化。
五、營設精彩的結尾提升
議論文的結尾非常重要,相對于記敘文的結尾不需要過分設計而言,議論文更需要營造一個有力的、充滿內涵的精彩結尾,對文章的思想進行提升,對文章的觀點進行深化。本文的結尾就是如此:
“簡單是宇宙的精髓。”這句話看起來復雜,其實理解起來也很簡單:簡單也許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你想簡單快樂地生活嗎?那就常懷簡單之心,追求樸素的理想,擁有純粹的真愛,找尋簡單的快樂,做個最簡單的人吧!
篇3
議論文是一種以邏輯、推理和證明這三個步驟來完成的文章。通過這三個步驟的環環相扣,作者的觀點得以闡述并獲得事實論證,所以,議論文這一文體是一種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性的文體,同時,也是一門比較難寫的文體。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面或者是閱歷從而援用實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議論文教學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議論文這一文體的良好教學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進行議論文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寫好議論文,幫助學生提升議論文寫作的水平呢?筆者總結自身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進行語文的議論文教學工作,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寫作知識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才能夠在課堂上積極表現自己,在課堂之中充分凸顯自己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加強和教師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樣,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而學生也能沉浸其中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并不斷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進行高中語文的議論文寫作教學,首先要注意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唯有培養起了興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余下的教學,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積累素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不同階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議論文的論證過程主要是通過一些實例來進行論證支撐,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多閱讀,并多記錄。通過多閱讀,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擴展了知識面,同時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這使得學生對一些材料的看法不會人云亦云,從而產生一些新奇獨到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會幫助學生在實際的議論文論證中吸引閱卷教師的眼球。因此,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閃光點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多閱讀絕對是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的壯舉,學生知道了錢鐘書先生其實是一個有著大學問卻非常謙虛謹慎的人,學生知道了唐太宗的以史為鑒,以人為鏡的佳話等等。很多的歷史素材、成語素材、故事素材通過閱讀展現在學生面前,也通過閱讀后的記錄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將這些材料運用于實際的寫作之中,幫助自己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實例多觀察,在觀察的同時自己學會分析某些現象或者是事件的實質和內涵,并將其記錄下來。這些也將會是議論文寫作中的論據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循序漸進地學會觀察分析,學會甄別素材,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例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意中知道了“楊瀾當年放棄在央視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傳播學,后來成為中國主持界最佳主持人之一”這件事情。從楊瀾的這次人生重大決定中,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就得出這樣的結論:舍得是人生的一門學問,只有舍去眼前的一些東西才能夠獲得長遠的成功。還有,一個人要勇于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夠將人不斷帶向人生的頂峰。
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注意觀察生活,才能收獲非常多非常有用的素材。
三、勤于訓練
議論文寫作的成功需要學生不斷地進行練習。通過平時的練習寫作,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所掌握的素材運用于寫作之中,也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中獲得提高。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會對已經積累的素材進行篩選、運用、表述的練習,進而準確把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久而久之,自然水到渠成,寫出高水平的議論文。教師還要注意采用多種訓練形式,增加寫作的新奇感,刺激學生的寫作欲望,最終實現學生議論文教學的高效。
篇4
【關鍵詞】高中;議論文;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關注生活熱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欲望。”由于地區的基礎教育教育理念與方式還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高中語文寫作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傳統的教育模式,在議論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閱讀、輕寫作”,忽視引導學生關注、思考生活,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寫作興趣低,寫作基礎薄弱,文章理論性偏強,缺乏生活元素等。鑒于此,筆者將從生活教育理念角度出發,根據自身教育經驗提出一系列改進地區高中議論文寫作教育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筆者在長期調查中發現,在地區的高中學生中對議論文寫作普遍存在不感興趣現象,這樣成為制約地區高中議論文寫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激發、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目前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首要解決問題。
首先是關注學生寫作狀態,采用正確寫作觀念給予指導。傳統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都是由教師來完成,學生只負責將文章寫好就行了,這種現象顯示出語文教師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寫作的狀態。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寫作狀態,尤其是在選題時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閱歷、生活積累,盡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命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樂于表達。
其次放寬條件限制,讓學生在自由狀態下寫作。教師在議論文寫作練習時對立論、結構以及論證語言等都進行嚴格限制,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束縛太多而無從下手,難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能夠凸顯學生的議論文寫作的創新性、個性與深度,教師需積極鼓勵學生關注生活,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自由地表達個人的觀點[1];另外還可采取讓學生進行自主擬題,最大限度讓學生進行自由創作,讓學生的思想在自由環境中縱情飛揚,毫無顧忌的傾訴自己的情感,這樣便可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二、“引”“導”議論文寫作的源頭活水
高中學生在寫作議論文時,主要的兩個源頭就是:閱讀、生活。若要學生寫出好的議論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閱讀、生活兩個方面進行議論文寫作,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源泉更加豐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議論文寫作的源泉已經是人們的一種共識,但是在談及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存在“議論空洞”、“語音枯燥”、“缺乏真實情感”時,很多教師都認為是由于學生生活方式單一,循規蹈矩,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等。但是筆者認為,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也是非常豐富的,所有問題的癥結不在于學生缺乏鮮活的生活,而是缺乏關注生活的意識。因此,我們需要喚醒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讓學生養成主動觀察、認識、總結生活的習慣,并善于發現、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從課外練筆開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養成寫隨筆或者日記的習慣,將生活發生觸動心靈的人或事記錄下來,及時捕捉心靈的感受。只有讓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他們才能夠主動地去關注生活、思考生活,且在寫作時可真實、完整地展現自己的內心生活。
三、“以讀促寫”積累議論文寫作經驗
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項重要任務,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若能擁有廣泛地閱讀視野,可培養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從而對議論文寫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2]。
在閱讀中積累論據材料。議論文寫作的關鍵在于積累大量的寫作論據。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高中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時基本上都是應用陳舊、無新意、無說服力的論據。因此,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養成在閱讀中積累論據材料的習慣,這樣在議論文寫作所積累的歷史事件、人物典故、詩詞名句等等都可作為議論文寫作的論據。在平時教學中,教學可以讓學生寫作短小的讀后感,指導學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結構、寫法以及語音特點,這樣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從而實現“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四、結語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同時文學創作與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更是如此。但是在地區高中語文議論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生活對議論文寫作的意義,從而導致學生失去議論文寫作興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積極倡導教育要與生活相互融合,并強調教育過程與生活過程保證一致性,運用生活教育理念來指導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豐富議論文寫作源泉,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培養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篇5
葉文在該文“聚焦”中明確指出,“分析說理能力不足”是中學生議論文寫作的一個硬傷,并指出其有三個表現:單向思維、單層論證、感情用事。就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這三點歸納到位,屬于對“現象”的一種比較準確的概括。在其后的“實驗”與“策略”兩個版塊中,葉文結合李建生老師的教學案例進行了細致的論述,對此拙作暫不贅述,只就提高學生在議論文中的“分析說理能力”,談談自己的淺顯觀點。
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單向思維、單層論證、感情用事,這樣的描述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帶有批評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當教師將這樣的陳述說與學生時,學生即使會接受,對其議論文的寫作也不會有質的改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筆者以為,從時序的角度來看,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有過議論文的學習經歷,雖然真正動筆寫議論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寫作(騰訊空間的“說說”或者“微博”)中,已經含有大量的議論文性質的只言片語,凡與學生為網絡好友者,應當皆知此事。這樣的前置性閱讀與寫作經驗,使得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的議論文寫作中,充滿著葉文所批評的三點表現。
二是學生原因。這里所說的學生原因主要是指學生的判斷力與邏輯思維的能力。議論文是為“說理”而來,而“分析”實際上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因此學生的“分析說理能力不足”,實際上就是不會分析,不會說理。根據筆者的觀察,即使高中學生在面對一個觀點時,常常表現為盲從的狀態,即喪失自我判斷的狀態。尤其是對網絡上的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這種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這就是葉文所說的“單向思維”;而對于不同觀點,又容易極端反擊。這就是葉文所說的“感情用事”;而無論是在課堂上的議論文寫作中,還是在網絡寫作中,為了說明自己的某個觀點,自然會引用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論述,這就是“單層論證”。
當我們將歷史原因與學生角度的判斷與邏輯思維原因結合起來時,就發現學生出現“分析說理能力不足”及其三個表現是有因可循的了。
二、方法論視角下的矯正策略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要想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有效地讓學生形成“分析說理”能力,糾纏于學生的已有歷史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單向批評學生的三種現象是沒有用的,真正有效的著力點,應當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基于方法論視角所作出的判斷。
“方法論”本屬哲學范疇,其指向“怎么辦”。方法論本身是合乎邏輯的,譬如就本文而言,在尋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之后,就該尋找解決方法,這本身是邏輯。而所尋找的方法又必須符合邏輯,這就是方法論的基本觀點。
就學生的判斷力培養而言,筆者的觀點是堅持辯證的觀點去看問題。高中階段議論文寫作實際上不是為了證實某個觀點,有時更是為了看學生的判斷力。傳統高中作文教學中曾經出現過“非此即彼”的情形,但其并不利于學生判斷力的形成。辯證意味著不極端,意味著視角可以觸及到思維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就“勤奮出人才”這一觀點而言,勤奮能出人才,但人才卻不盡出于勤奮;就“社會需要誠信”而言,如果學生的視角夠獨特,恐怕也能作出“水至清則無魚”的雖看起來荒謬,但邏輯卻能絲絲合扣的議論文來。
就學生的邏輯能力培養而言,筆者的觀點是堅持邏輯方法去論證。邏輯方法包括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等等,高中學生對此是不太清楚的,或者即使偶爾用過卻不知道其意義。高中議論文教學結合具體的作文講評并重點滲透一些邏輯方法卻是必要的。其實,關于邏輯方法的教學,無論是教材中的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有大量現成的例子可用,因此日常語文教學又是一個極好的邏輯方法培養的機會,只是常常囿于傳統的教學習慣被忽視了而已。
議論文本身是需要方法的,因此議論文的教學必須堅持基本的方法論,由此徑邁入,可能才會找到提高分析說理能力的源頭。
三、緊扣“分析”與“說理”作議論文
回到作文本身上來,簡單點說,作文就是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議論文應當就是通過文字來分析與說理,分析為了說理,說理基于分析,這就是論點與論據的關系。這里需要關注葉文所提出的,“有關議論文寫作的指導,大多都圍繞例證法開發相應的策略……對于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體性的思考”。
葉文給出的解決之道是“概念分析”,筆者對此的觀點表示贊同,但覺得跟學生更應該強調的是“分析”與“說理”這兩個概念,因這兩個概念學生更容易聽得懂,尤其是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發現高中學生一方面喜歡寫議論文,因為他們有說理的勁頭,但有時又怕寫議論文,因為他們怕分析。這就說明議論文的教學重心之一,還是應當培養學生的說理能力。而理如何說,自然是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論基礎,基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篇6
例證法的運用,首先要明確兩點:
一、所選材料應該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恰當性。
真實的才可信,才有說服力量;因為實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所以它必須是恰當和典型的。尤其是“恰當”的要求很重要,證明不同的觀點,選用不同的實例(材料)。這就意味著,同一個觀點,可以有不同的材料來證明,同一個材料,也可能多角度審視,來證明不同的觀點。總之,所選用的材料,通過筆者的轉述,要能證明文章的觀點。
二、例證法不等于簡單地把事實擺出來,而是要在擺出事實后進行分析說理,所謂“擺事實,講道理”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敘述之后必須要有道理分析,因為這個議論分析是連接事實材料與觀點的紐帶,缺一不可。缺少了它,就會使材料與觀點之間失去聯系,文章就會缺乏內在的邏輯性,也影響文章的說服力。所以,在運用例證法這一論證方法時,要做到材料敘述與議論分析相結合。總之,以上兩點是議論文材料有效轉化的關鍵,只有做好恰當運用材料和敘議相結合,才能讓例證法真正發揮強大的說服力量。
要想使用好例證法,有效進行材料的轉化,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合理裁剪材料,做好對材料的轉述。
作為一個例子,或一則材料,它可能有很詳實的內容,但作為議論文中的材料卻不能夠娓娓道來,不分輕重。例證法中的材料敘述其實是一種轉述,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的大致模式來轉述,清晰明了。轉述材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概括、提煉材料的過程,并且盡量以旁觀者的口吻來講述材料中的人和事,避免在引用材料時把背景材料、人物經歷、評論文字、交談語言等內容加進去,造成語言不簡練、主體內容不突出。合理裁剪的標準,是做到語言簡練精當,而又不遺漏主體信息。用有限的字數來承載盡可能多的信息,這就對語言錘煉提出了較高要求。比如必修四課本上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故事曲折動人,人物活靈活現。但若引用為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則需要進行加工,如類似以下的轉述:
藺相如出身舍人,卻憑借超人的智慧和勇氣,不辱使命:出使秦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智斗強秦。終因功勞大,被趙王封為上卿,位在宿將廉頗之上。廉頗鄙夷藺相如的口舌之勞,時常揚言羞辱相如,而相如始終以國家大局為重,不計私仇。廉頗終于認識到自己的狹隘和錯誤,負荊請罪。最后,兩人結成刎頸之交,“將相和”的美名由此傳開。
當然,以上只是對事例的初步加工、壓縮,還需要根據不同的論證觀點,進行不同側重的轉述。
二、明確所論證的觀點,轉述材料有所側重。
在做好對材料的恰當轉述之后,還要對材料進行概括提煉,壓縮出主體內容。但要把它用在文章中,還要看所論證的觀點是什么,再對內容進行適當增刪。材料的內容要根據觀點來調整,與觀點有關的多說,與觀點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并且,還可能有的材料從不同角度審視,有不同的內涵,所以更需要有所側重地轉述。
面對不同的論證觀點,同一則材料應該有所側重地轉述。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材料更具有針對性,使論證更具有說服力。
在、材料敘述與議論分析相結合,完成材料與觀點的鏈接。
篇7
1.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對學生自發分化。這是由學生自身的能力決定的,誰學得快誰就應該獲取更多的知識。
2.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掌握情況,給予學生適合自己的學習速度與內容。
3.誘導挖掘學生的優勢,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差異性”教學在課堂堂中的實施,有效貫徹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出發點,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構建了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
二、課堂實施,構建差異性教學的生成
1.課前診斷,差異性教學實施的前提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上課之前沒有老師的認真預備課和批改作業后了解各學生問題的癥結所在,不能清晰某些知識點在講授過程中的障礙,那么這堂課就會出現滿鍋燒的現象,就會出現基礎好的同學吃不飽,基礎薄弱的同學吃噎著的狀況,這是實施差異教學的大忌,所以沒有診斷,差異教學將無法有效地實施,課前的診斷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可以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實施有差異性的教學。
2.獨立思考,差異性地掌握學生情況
“差異性”教學要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結合,充分結合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建立明確的學習任務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夠得著,再跳一跳,爭夠著”,將學生內心戰斗的欲望激發出來。同時,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在認知上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性教學。學生積極調動自己對原電池的理解,很快寫出了氫氧燃料電池的總反應,利用雙線橋法分析出了其中氫氣失去電子應該做原電池的負極,氧氣得到電子應該做原電池的正極。然而學生在書寫電極反應時,卻認為氫氣失去電子應該生成氫離子,氧氣得到電子應該生成氧二負離子,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認知及時給予引導,讓學生思考氫氧化鉀溶液的環境下,這些離子是否共存,應該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與反應,這一點撥為學生的思維指明了方向,使他們對相關原理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獨立思考不僅使學生找到了知識點的理解瓶頸,也使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結合學生認知進行點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突破。
3.合作交流,差異性地進行思維互補
使每個學生能有所提高、收獲,這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要改變過去的“一言堂”模式,組織學生進行積極表達,利用學生之間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維進行碰撞,給學生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間,鼓勵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避免部分學生做課堂的“旁觀者”,使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例如,在學習“同分異構體”時,作為高考的一個重要考點,學生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不是漏掉就是重復出現,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利用學生不同的思維角度綜合攻克,從而得出“同分異構體”全面科學的判斷方法。教師引導:剛才學生對C6H14的同分異構體進行了查找,下面進行小組內展示交流,查看一下自己答案是否正確,總結查找同分異構體數目的方法。學生向小組成員展示自己的答案、方法,闡述自己的方法如何科學、全面、系統,并對不同的結果進行積極的討論,將自己漏掉的補上、重復的刪掉,相互學習優點、借鑒好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完善和修復。教師要積極鼓勵思維敏捷的,幫助思維薄弱的,在師生、生生的共同努力下,總結出了“縮減碳鏈法”,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提高,對知識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都想積極地表現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技巧,每個學生都非常積極地開動大腦、建言獻策,有效實現了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
4.即時生成,差異性地引導能力運用
“差異性”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成,認真地對待每個學生的問題,真正地做到了平等交流。面對課堂上學生的錯誤生成,教師不能急切地給學生講解或者答案,要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出發,逐步從質疑走向釋疑,利用學生之間的不同角度、不同思維進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身思維的突破,做到知識能力的靈活運用。例如在學習“乙醇的性質”時,學生對乙醇的結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就可以從結構上引入對性質的學習,然而有的學生在分析結構時,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學生疑問:乙醇分子中有六個氫原子,我認為乙醇應該是酸性的?學生的疑問代表了一部分學生的心聲,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思考,而不能直接對學生說“不是”,這無疑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成長。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驗證乙醇的酸性,其中六個氫原子的性質是否相同?學生從各自的角度進行思考、探究,利用指示劑來驗證其酸堿性,利用乙醇與鈉的反應,來建立乙醇與氫氣之間的數量關系,從而得出乙醇中較活潑的氫為羥基上的氫,對乙醇的性質有了更深的理解,促進了學生探究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即時生成正是學生“差異性”所誕生出的課堂資源,唯有正確的引導才是對學生差異性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到從學生的不同觀點出發,幫助學生打開心結、提升能力。
5.變量練習,差異性鞏固教學效果
對于化學的學習,必要的考試或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筆者認為在考試中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不能一個標準,統一要求。這樣的考試應以考試大綱為主要參考,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在同一份試卷也可擬定出一些不同層次的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層次的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
三、反思整合,總結差異性教學的經驗
“差異性”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只要我們及時總結、認真鉆研,就可以將“差異性”教學方式融入到課堂中來,積極地發揮出自身的教育作用。教師首先要從備課、上課、課后作業、考試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差異性”的預設,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應當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使學生時時處于挑戰又可以通過努力完成任務的狀態,在不斷進取中獲取快樂,從而能夠持續、穩定的堅持學習;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夠靈活地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全面具體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掌握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欠缺點,以便對癥下藥;另外,要尊重和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從學生的思維癥結出發來解決問題,利用自己的學生資源,探索適合自己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教學模式,和諧順利地組織好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突破,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使課堂教學僅限于模仿。可見,“差異性”教學的開發與提高,還需要經歷不斷的磨練和努力,需要教師加大難度、增加工作量,全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最終達到課堂的和諧、自然、高效,實現師生的共同提高。
四、結語
篇8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結合高中數學學科的特殊性,以及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新課改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學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自身的思維.所以,應該通過設問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以問引問的提問策略,可以起到啟發和示范的作用,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激發想象,有效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直觀的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分類,并作圖進行理解和講述;之后,教師以問引問“我們右圖看出,直線與圓有相離、相切、相割的關系,那么如何由方程直線l:3x+y-6=0與圓C:x2+y2-2y-4=0,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在學生思考和探索以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知識“圓心到直線的距離長短決定位置關系”.由問題引導學生提問,從而展開思考,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二、重視梯度,設計層次提問
伽利略曾經說過“科學是在不斷改變思維角度的探索中前進的”.這句話說明,教學課堂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借助提問藝術教學,使得課堂變得新奇而多彩,通過將問題一步步的推進、延伸和拓展,形成有效的梯度問題教學策略,有效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發揮創新精神和力量,有效解決和探索出更多的知識,從而基于建構主義,形成新的知識架構.梯度提問教學策略,需要了解學生基礎,針對教學目標和內容,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逐漸探索,不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方法.例如:在學習“數學歸納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創設梯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和實踐.教師提問“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中有多少條對角線?多邊形對角線條數有什么規律嗎?”在學生畫出圖形,得出對角線條數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多邊形對角線條數的規律.有些學生覺得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對角線就是點與不相鄰的點連接而成的線,試著畫圖去分析總條數的規律.”之后學生發現四、五、六邊形每個點與另外1,2,3個點不相鄰.以此教師引導學生畫圖、歸納、猜想、驗證總結出規律,并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總條數n(n-3)2是否適用于所有多邊形.教師展開初始值帶入、多米諾效應分析、公式普遍性證明的層層梯度提問,以此引導學生總結出數學歸納法的一般證明過程.由層層梯度提問和探究,獲得知識與能力的良好體驗.
三、環環相扣,把握內在關聯
數學知識的學多是以以前學習到的知識為基礎的,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認識過程需要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已學習到知識的基礎上,尋找出契合點,環環相扣,有效圍繞知識的內在聯系而提出問題,從而能夠體現出問題鏈的連續性,也能夠完善知識結構與其之間的聯系.由環環相扣的提問策略,可以服務于數學提問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和方法.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和”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和分析數列前n項和的推導方法,之后提問“等比和等差數列求和方法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找出等比數列求和過程中的特殊性”、“如何由等差數列不同的求和方式,引申出等比數列不同的求和方式?”由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尋找出知識的契合點,由此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的同時,也能夠學以致用,激發想象和創造力,有效強化學習能力.
四、總結:
篇9
“辯論”與議論文教學的關系非常密切,“辯論”的順利進行是以辯論者具備一定的議論文寫作知識與技能為前提的,而辯論反過來又能促進議論文的寫作,提高議論文寫作教學水平。
―、辯論中的正反交鋒,可以磨礪思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與議論文中靜態的“寫”不同,辯論是動態的“說”,是辯論雙方兵來將擋的思想交鋒。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在爭論中,人的思維處于最積極的狀態,思想的火花在爭辯中不斷閃現,因而經常開展辯論,對磨礪思想,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如我們開展了一次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題的辯論,正方的同學圍繞“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這一觀點立論,在辯論中,這一觀點受到質疑。遠大理想與做一個好兵有必然聯系嗎?一個好高鶩遠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嗎?只有想當將軍才是遠大理想嗎?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詰難面前,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所以,自覺地利用辯論來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對于克服學生寫議論文普遍存在的“無事可論”“觀點膚淺”等毛病,意義重大。
二、辯論中的思想交鋒,有利于學生發現立論中的錯誤與漏洞,幫助其正確立論
在議論文寫作中,學生往往考慮深度不夠,因而習作中每每出現“觀點立不起,道理說不透,結論推不出”等毛病。而在動態的辯論中,這些錯誤一經說出,便立即成為對方攻擊的靶子。這便逼著立論主角重新審視自己的論點、論據、論證過程,認清自己立論的邏輯漏洞,從不斷的嘗試中學會正確立論。
仍以上述提到的那次辯論為例。正方的同學覺得以拿破侖的名言為己方觀點,可以穩操勝券。待到正式辯論時,反方以雷鋒為例證,提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觀點,正方才意識到自己立場的困難所在。事后,我讓每個學生列三篇文章的學作提綱:(1)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2)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一定不是好士兵;(3)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引導學生對辯題進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邏輯推理,從而認識到正方觀點的邏輯困難在于絕對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以“也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題作文,不少同學都能辯證立論,既肯定這句名言能激勵人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的積極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絕對化的偏頗及其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并進而得出“只有把遠大理想與務實的態度結合起來,方能取得成績”的結論。
三、辯論中競爭的情境,及時反饋,有利于培養積極的態度,使學生樂于議論
篇10
【編者按】:論文頻道為您提供各類開題報告范文參考,以及開題報告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開題報告寫作中的難題。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程度。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視論文開題報告,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后寫成的關于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于評審老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