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件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00:5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證件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強化身份認同感,增強主人翁意識
高校黨政管理隊伍存在的問題很多起源于管理隊伍不被重視這個源頭上。重視是從上到下的高校領導和全校師生重視管理隊伍建設,尊重管理人員的工作,那么管理人員會強化自身身份的認同感,將工作當成是人生的事業來做,以主人翁的意識認真做每一項工作。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工作效率,影響態度的因素除了自我要求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界的期望。只要黨政管理人員心態調整好,消極的情緒就會減少,工作笑臉增加,很多問題將迎難而解。重視不能只是口頭形式,必須有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來落實。“高校要重視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應該像培養學術帶頭人那樣培養管理干部,教學與管理兩支隊伍一并規劃、一并推進。在制定工資升級、崗位津貼、表彰獎勵等政策時,應根據高校教師、干部隊伍的人數按比例下達指標,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2]。
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
高校往往在人事招聘方面有完善的制度,但在工作考評、獎勵機制方面就不盡如人意。每個人都關注自身的發展,管理人員也不例外。是否有合適的上升通道,是否有合理的獎勵措施,是否有合意的競爭機制,都是管理人員關心的問題。很多高校的黨政管理工作還是“吃大鍋飯”的方式而不自知,黨政管理人員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是一刀切,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態度懈怠便可想而知。要激發黨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黨政管理人員愿意主動攬活,追求創新,就需要在管理制度上多下苦心。一是要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做到職責明晰,權責清楚。“黨政管理人員只有明確了職責、任務和要求,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標,肩上有擔子,形成‘崗有人站,事有人辦,心有人操’的局面,從而保障高校黨政管理工作的高校運轉”[3]。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考核結合起來,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黨政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減少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懈怠的僥幸心理。同時合理的激勵機制,能夠避免成果分配的一刀切,干多干少不再一個樣,對于工作特別突出者給予重獎,在管理隊伍的建設中形成競爭的氛圍。確定職務晉升的通道,并將考核結果與職務晉升結合起來,可以使黨政管理人員明確個人的奮斗目標,并安心本職工作,追求卓越的工作成效。
篇2
工程項目確定正式實施后,就需要進行設計、勘察,對施工單位、設備購置等進行相對應的招標手續,財務人員在此環節看似作用不大,但實際上,在對設計、施工單位的考察過程中,需對參與單位的資金情況、信用情況等進行考證,落實參與工程招標的資質;在招標文件等的審查過程中,財務人員需對付款情況、付款進度等進行審核把關,對比項目總投資計算資金控制情況。投資實施階段:工程項目正式實施階段,財務人員需加強對施工進度的控制,首先要建立合同檔案。合同是約束雙方,規定雙方權利與義務的書面文件。建設工程必須實行合同管理制度,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設備、大宗材料采購和工程監理等都要依法訂立合同。合同的簽訂對于施工單位和承建方有著一定的制約,財務人員按照合同規定的條款支付工程進度款、辦理竣工決算,合同始終存在于整個項目中,參與整個項目的運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收到的合同,要對其內容的完整性、條款清晰性,要求明確性,對付款條件、履約擔保責任和違約處罰條款等,財務人員應設立專門的登記賬簿,進行逐一編號,建立該項目的檔案,以此作為日后支付工程進度款、項目決算等的主要參考依據。其次,在對項目總體投資的控制中,應對總體概算進行分解控制,按照可行性分析中對項目概算的分解,逐項進行對比分析,也可以按照動態進行核算,及時調整項目明細,保證概算金額不超。有一些被俗稱為“爛尾樓”的工程,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資金鏈斷裂,無法正常施工下去,這都是因為項目中重施工、輕管理而造成的后果。
竣工決算階段:項目竣工決算編制階段,財務人員在這一環節顯得尤為繁忙,這也是財務人員參與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充分體現。竣工決算是對項目建設的全面總結。在編制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之前,要求財務人員要熟悉每一項資產的性質與用途,核實每一項資產信息,認真做好各項清理工作,包括基本建設項目檔案資料的歸集整理、賬務處理、財產物資的盤點核實及債權債務的清償,并對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進行分析,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于建設周期長、建設內容多的項目,單項工程竣工,具備交付使用條件的,可編制單項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待建設項目全部竣工后編制竣工財務總決算。在實際工程中,經常會發生施工單位因與建設單位對某項明細的認價、工程量等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使工程結算遲遲不能完成,影響項目的最終決算。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一方面督促相關人員盡快解決施工結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已完成且投入使用的資產及時進行會計財務處理,保證資產上賬的及時性,也對資產進行相應的管理。
從資金來源來看,無論是投資者投入的資金,還是建設自籌的資金,都希望用最少的資金建設出更多更優秀的資產,這就需要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就需要完善的財務管理。只有將完善的財務管理融入項目建設整個過程,才能保證資金的合理、安全、有效。加強財務管理,進行審計監督,減少經濟范罪,也是對同志的愛護和保護。目前,盡管反腐力度不斷加大,有關的制度建設和制約機制的建立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案件和經濟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常常是“一棟樓房建起來,一批干部倒下去”。這就要求根據相關的法規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財務監督體系和審計監督體系,進行項目建設過程管理,如招標、合同簽訂、工程實施等過程管理,從而強化項目建設過程的監督與管理。建設單位應對設計單位所做的規劃設計進行審查和核查,對為達到不同的目的,采用各種違規手段。如:建設單位為獲得更多的建設資金,在可研和設計過程中,指使可研設計單位故意擴大設計規模,增加設計概算,以獲取更多的建設資金。財務管理也是項目建設質量和任務順利完成的保障。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連續發生了多起工程質量事故。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均為工程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如在這些項目建設過程中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并深入到了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把握住了不合格不付款這一關,我想也可能不會再現這些事故。因此如果財務管理不健全,對款項的支付無法監控,資金籌集不力,那么工程建設的質量就不能保障,建設任務就不能按時順利完成。
篇3
2001年12月2日,財富500強排名第七位的美國能源業巨頭企業安然公司(Enron)突然依法提出破產保護。安然神話破滅,動搖了美國證券市場誠信度,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實性、財務報表可靠性、證券分析師推薦有效性以及評級機構結論可信度產生了置疑。國會12個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司法部、勞工部的養老金與福利署為此先后成立專門調查工作組。對安然事件責任的追究,更為重要的是要審視其揭示的證券市場運行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提出改革措施。因此,盡管參與處理安然事件各方利益不盡相同,但就通過改革完善證券市場的監管體制和信用制度卻是基本共識。目前美國監管體制的改革雖然尚在展開,但重建證券市場信用體制的思路及有關設想對新興市場國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安然事件的處理機制及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體系
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不僅與上市公司現有業績相關,更與投資者對市場發展的未來預期以及由此確立的投資信心相關。為確保這一信心的穩定,通過強化監管保證證券市場誠信力至關重要。投資者權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證券市場能夠促進資本形成和有效配置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是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心理支撐。夯實這兩個信心基柱是各國證券市場監管共同追求的目標。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作為證券市場的主體,其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決定著證券市場能否有效健康、可持續性地發展,因此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確立信心的基本動力。
支撐這兩個基柱的關鍵是信息披露問題,即披露的信息必須確保證券價格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每個上市公司經營的基本面情況和整個證券市場的風險狀況。只有在此基礎上,投資者才能對未來進行合理預期,進而作出符合自身風險容忍度的投資選擇、購買自己偏好的企業的證券;企業進而從投資者手中得到相應的資源配置,這樣,企業的融資成本與其風險和經營業績的前景相符合,達到了證券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也是在此基礎上,監管機構和政府得以及時地發現問題,有效地保護投資者權益,并能防范市場系統風險。所以說證券市場實際上是信息市場,信息披露是否及時、準確,信息披露的全面性是建立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基礎。在監管體制建設中,保證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及時、準確和全面性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包括證券監管機構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的是否完善,更有賴于公司治理結構改進是否強化利益相關者的監督,會計師和律師等中介機構是否能保持中立和誠信地履行職責,投資銀行或券商是否盡職盡責,以及證券市場監管立法是否完備,能夠保證公正有效行使司法監督,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是否有效及時,政府和企業關系是否清晰化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安然事件之后的美國改革正是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展開的。
目前處理安然事件并推動改革的部門有關國聯邦直接負責金融監管機構的關聯儲、財政部、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證券交易委員會,以及由這4部門的首腦組成的、直屬總統辦公室的金融市場工作小組。基于1987年股市崩潰教訓而設立的金融市場工作小組,其目的就是要加強金融交易監管機構的信息溝通和協同監管,防范整個金融系統危機發生。小組當前任務就是應總統要求對安然破產涉及的政策缺陷進行研究并提出改革思路。目前,白宮、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國會形成了三個改革思路。
第一,白宮的改革思路。
白宮改革思路集中反映在總統“十點改革”方案中①,方案著眼點就是要通過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向投資者提供更準確更及時的信息披露,促使公司執行人員對自身行為承擔更密切的責任以及加強審計體系的獨立性。總統建議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由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哈維—皮特(HARVEYLPITY)先前已經提出并由SEC大力推動的。計劃明顯強化SEC的權力,特別是對審計人員的監管力度。此外,SEC還力圖通過引導證券執法人員沒收公司虛報利潤時所獲得的公司分紅和股票收入強化對違規企業的懲處力度。從運作程序看,除第五點外,其他措施并不需經過國會立法程序,SEC就可依照現有法律框架進行實施。雖然“十點計劃”并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大體表明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國會改革的基本趨向。本來,證券交易委員會現任主席哈維—皮特是作為布什放松政府管制的得力人選入主SEC,從去年夏季布什就期望皮特放松證券市場的監管。但是安然事件爆發后的政治壓力,使布什和皮特已經成為這10年里最強調政府監管的政府官員,并主持這10年來最龐大的強化證券市場監管的系統工程。
第二,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改革設想。
證券交易委員會是美國政府機構里專業精神最強、決策受政治因素干擾最少的機構。通常情況下,白宮對證券交易委員會運行沒有直接影響力。但這一次兩者之間達成默契,總統10點建議已成為證券交易委員會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則,作為證券市場直接監管部門,對推動這次改革負有重要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思路強調對現有的公司信息披露進行制度性改革,但沒有把重點放在加強稽查和司法懲處力度和效率,在短時間內嚴懲違反現有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人們認為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的稽查工作和司法力度已運用得相當充分,所以僅限于要求國會增加經費以便雇傭人員強化稽查力度。SEC主席皮特在參議院3月21日聽證會上提出了三項改革措施的基本思路。
——關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
改革目標主要是致力于改善上市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的質重和及時性。在及時性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年報的提交時間從90天縮短到60天,季報由45天縮短為30天。在提高質量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定中有關“公司管理層的內部討論和分析”部分是這次改革的關鍵部分。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詳細揭示那些能對本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如表外財務安排,上市公司要對歷史業績和發展前景提供重要線索,以使投資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能夠更全面評價公司財務的真實狀況和經營業績以及發展前景。這一改革措施就是要使投資者能以“管理層的視角”來觀察其投資的公司并識別公司收益和現金流面臨的風險。同時,證券交易委員會準備提出4個提案。
其一,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應簡明扼要,以便投資者發掘出所需要的細節信息。安然公司2000年年報就是利用文字游戲把重要交易信息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腳注中以把財務狀況健康程度等重要信息掩埋起來分散投資者注意力,即使細心的投資者看到也難以讀懂全部內容并了解交易的背景。
其二,通過強化總裁(CEO)個人責任追究來改善信息披露的質量。現行規定雖然要求CEO要在該公司所有在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的信息披露材料上簽字,并對注冊申請書中的虛假陳述和漏遺負有個人責任。但CEO通常可以訴諸“克職盡責”來為個人責任進行辯護,并以他不相信或者沒有充分理由可以讓他相信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中有實質性的虛假陳述或遺漏來推脫責任。
其三,要求增加一項及時公告上市公司管理層各項交易,包括管理層與公司關聯交易的義務。管理層的問責和管理層個人交易的透明化十分重要。從安然事件中可以看到,據指責,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利用交易方只要是本公司就可推遲13個月披露股票交易信息的規定,一方面以虛假信息誘導公司員工和其他投資者繼續購入公司股票,另一方面他們則可將自己持有的價值11億美元的股票借機拋售而轉嫁損失。此規定導致公私利益沖突和內部人交易的問題。
其四,要求上市公司在季報和年報之間增加應披露事項和范圍。新規定要求公司必須于一個重大行為發生后第5日或15日內公告披露信息,其中包括職工福利計劃、企業核心官員離職、違約及其它能引起直接負債或造成負債快速增加的事件、某些企業道德準則和管理層、董事會成員的行為規范的放棄。所謂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放棄含義,就是董事會消極履行監督職責,對一些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司集體利益沖突的問題采取不積極阻止的做法。根據新規定,由此引發的問題董事會也要負相應的責任。
——關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措施。
新的公司治理準則核心手段是增進公司管理層個人的責任和誠信,就是要通過管理層個人責任約束促使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皮特指出,由于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各個方面不能積極或監督不力,或者有意規避規定而造成美國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從安然事件就可看到,據指責,公司董事會允許AndrewS.Fastow(安然公司的CFO)成為LJM2Co—Investment和LJMCayman等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使得這些企業可以與安然公司進行大量關聯交易,隨后董事會又未能對這些交易行為給予認真關注,從而使Fastow從中賺取了3000萬的收益,這些交易行為最終使得安然公司在2001年11月對其財務報表進行重大調整。同時,安然的審計和協調委員會以及財務委員會,盡管其負有對安然公司財務報告最終監督職責,以及對Fastow的LJM交易的定期檢查的責任,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按照規定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深入調查,因為這些部門片面聽信安達信的審計和監督報告。按照有關規定,審計委員會委員應該獨立于被其監管的公司以保持其中立性,但安然審計委員會委員中有些人或在安然贊助的機構工作,或直接擔任安然公司一個部門的咨詢人員,這種業務聯系使得審計委員難以保持其獨立性。
為了保證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有效推進,2002年2月,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和納斯達克(Nasdaq)配合其改革措施,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上市前達到其所規定的公司治理結構標準。其中涉及到公司獨立審計委員會的有關政策,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成員的持股情況,股東的選舉權安排,以及其他一些能影響到股東持股利益的事項。證券交易委員會現要求NYSE和Nasdaq重新審視他們對公司上市標準中的重要事項的規定,其中涉及到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成員的任職資格問題,以及上市公司的行為規范。
——關于公司會計制度改革措施。
SEC認為會計制度改革是當前的主要任務。會計制度是改善公司財務數據信息披露準確和全面性的基礎。其改革措施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審計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會計師行業,二是制定會計標準的程序。
其一,推動成立公共責任委員會對會計行業進行業外監督。SEC建議成立新的民間會計管理組織公共責任委員會(thePublicAccountabilityBoard簡稱PAB),其職責是從業外定期審查會計企業的會計和審計工作的質量以及處罰那些不稱職和違反職業道德的行業組織和個人。目前,美國會計行業自律組織是公共監管委員會(thePublicOverseeBoard簡稱POB),其主要職責是監管全關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自律活動。其中包括同業互相審查制度,通過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來評估成員企業對自己的審計失敗行為所做解釋的合理性,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制定相應措施改善會計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目前,提出成立PAB的原因是公眾認為POB的監管活動直接受制于它所要監管的行業,POB成員都得聽命于AICPA而難以保持獨立地位。另外,皮特認為,POB經費來源于監管對象而使組織的獨立性大打折扣。由此,皮特設想,新的行業管理組織絕大多數成員要由非會計行業成員組成,并且為了保證組織的獨立性,其活動經費應來自于接受財務審計的公司客戶。上述措施能否有效解決會計行業業已存在的問題,目前仍有一定爭論。沃倫—巴菲特認為,問題不在會計審計方面,而在公司董事會中負責公司內部審計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的職責就是發現不稱職的審計師,一般情況下,審計師非常清楚其客戶的情況。問題是如何使那些審計師在應該說“不”時必須說“不”,巴菲特認為僅此目前的審計委員會足以勝任。SEC前任主席阿瑟·萊維特(ArthurLevitt)則提議,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應每5—7年更換一次,不是僅在同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內更換合伙人來保證審計師的恪盡職守。
其二,提高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能力。1990年代以來,莢眾多會計事務所為增加收入和咨詢服務豐厚報酬的驅使,在向客戶公司提供審計服務同時開展管理咨詢服務,鑒于兩者兼顧造成目前審計工作獨立性受到影響的弊端,SEC力圖提出新的改革措施,不過,究竟是對咨詢服務進行一定的限制,還是把兩者完全分開,現在仍然是一個爭議的問題。
三,改進會計標準的設定。當前SEC將實施有效措施確保會計標準能以更有利于市場和投資者方式予以執行。SEC雖然擁有為上市公司制定會計標準的法定權力,但SEC一般傾向推動由代表投資者、工商人士和會計人員組成監察實體的財務會計標準理事會(FASB)中介組織來制定,并由其推薦標準報經SEC評估認可。FASB標準確立了能被用于財務報表編制工作的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及信息披露等原則。鑒于安然事件,SEC擬議中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支持中介組織進行標準設定同時,SEC要運用現有權力加強標準制定過程的監督,以確保FASB按照投資者最大利益行使其職能,具體措施包括:(1)拓寬資金來源,(2)富有建設性地參與FASB成員的選擇和FASB辦事處的設立工作;(3)對已采納的標準行使復查權力;(4)確保FASB頒布以原則為基礎,而非以規則為基礎的新的會計標準。
二是強調會計標準要以會計原則為基礎,而非以規則為基礎。安然事件表明,以規則為基礎的標準為安然財務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了鉆制度空子的機會。2001年11月安然公告中相當篇幅把有關1997年度發生的5100萬美元的審計調整一事視為不符合重要性原則而不予披露。如果這些調整入賬,會使得1997年度的報告收益由10500萬美元縮減至5400萬美元。這些調整將使得收益下降將近50%,但是審計機構的安達信認為這些對信息披露真實性并不重要而予以刪除。安達信的首席執行官JosephBerardino在國會的證詞中說,作為不符合重要性原則來處理是因為安達信將凈收入視為“會計人員所謂的‘正常性收入’”。這是一個扭曲規則的明顯案例。
三是SEC現在呼吁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加快會計標準的修訂、以適應近20年來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交易和實體的發展需要。
目前,SEC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以貫徹皮特提出的改革方案。首先,SEC提供了正確使用和限制使用模擬公司財務數據的指導意見。并在此后SEC進一步的警告性建議,第一次表述了對上市公司披露主要會計準則的義務的要求和指導意見,并宣布2002年其工作人員將監督所有《財富》公布的500強公司提交的年報。這一措施將加強SEC對公共公司的財務和非財務披露的復查程序以便進行更為有效的監管。2002年初,SEC初次宣布要建立全新的民間監管實體對會計行業進行業外監督的理念。隨后,SEC圈定了2001財政年度有關表外財務安排的年終報告中需要經理人員內部討論和分析的問題。根據這一要求,證券行業及其自律機構在SEC的指導下,宣布了推薦規則來增加分析師(投資)推薦的透明度。隨之SEC宣布其計劃公布在公司披露方面亟待提高的各個方面問題。同時,SEC要求紐約證交所和Nasdaq關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問題。由于對安達信的司法指控,SEC進一步了旨在保證面向投資者和美國資本市場的連續有序的信息流的命令和臨時規則,并著手對資本市場評級機構的活動和影響進行正式的準司法調查。2002年3月,SEC對上市公司IGIInc的前首席執行官提起法律訴訟,旨在追回其因為虛報的財務業績而獲得的分紅、期權和薪資。這是?被嶗锍癱降墓ぷ鰲?月11號,SEC投票批準了提出的關于加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周期和增加披露內容的兩個相關議案。
第三,國會的改革設想。
就改革措施國會已提出35個議案,總的來看,主要措施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
——關于401(k)離退休計劃。
篇4
現代化文明監獄是以現代化的監管改造設施和健全的獄政制度為基礎,依法對罪犯實施科學、文明管理和改造的社會主義監獄。創建現代化文明監獄,必須以良好的獄內監管秩序和改造環境及有效的獄政管理活動來保障。
一、監獄管理標準化的具體內涵
標準化是近代一門新興學科。它的形成和發展是和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并且日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美國人泰勒在1911 年提出了以標準化為基礎的科學管理方法(亦稱“泰勒制”),其主要內容是:工人利用標準條件,根據操作標準進行標準作業,完成按標準時間計算出來的生產定額,超額者獎勵,完不成定額者受罰。“泰勒制”的推廣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勞動效率和企業管理水平。當前國際經濟領域流行一種說法:“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一流的企業做標準”。當前,標準化建設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標準化建設從工業領域向農業、商業、服務業、金融業和行政管理系統等領域拓展。
把標準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監獄管理領域是一次重大嘗試。推行監獄管理標準化,就是要依據法律、法規和工作制度,將監獄各項管理工作制訂量化考核標準,建立和完善監獄管理工作的指標體系和標準化體系,把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融于實際工作流程中,避免執法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從而實現監獄管理的轉型升級。監獄管理標準化必須體現以下特征:
1、科學性。實現監獄管理標準化,既是監獄法治化進程的內在要求,又是衡量監獄正規化建設的重要參數。因此,在監獄管理標準化體系中的各項標準,要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把能促進監獄管理、提高改造質量和強化監獄職能的最佳方案納入標準中去,并隨著管理手段現代化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提高,使監獄管理標準化活動始終保持科學性和先進性。
2、導向性。確立標準是監獄管理標準化的起點。標準一旦確立,就對監獄管理活動所指向的預期效果具有導向、激勵和評價作用。監獄管理標準化活動,既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總結和完善,又是今后一個時期新的目標和要求,它通過總結過去的實踐,設計未來的目標,科學地確定總體標準,分層次、分等級地確定各科室、各專業、各職位的分項標準,并以縱橫交錯的網絡方式連結和協調總標準與分標準之間的功能,構成一個彼此協調、相互支持的標準系統和標準網絡矩陣,引導監獄每個職位角色將注意力集中于實現標準上,使監獄的工作秩序、改造質量、管理效能和社會效益始于標準、終于標準。
3、實踐性。在監獄管理標準化的全過程中,貫徹標準、實踐標準是關鍵。監獄管理標準化的實踐性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制定、頒布的標準必須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標準化的效果只有標準實施以后才能獲得,沒有付諸實踐的標準只能是一紙空文。三是標準的準確性必須由實踐來檢驗,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不斷完善標準和迅速建構標準化體系。如果實踐標準的環節中斷了,標準的循環發展過程也就中止了。
4、協同性。監獄各執法崗位彼此間縱橫交錯,構成監獄的動態工作系統。其協同性主要體現為: 一是制定和實施標準既要考慮和兼顧到各部門、各崗位的特點,又要從整體出發,建立起相互依賴和支持、整體聯動和制約的群體標準化體系;二是監獄各部門和崗位的分項標準,都是監獄管理標準化體系的組織部分,必須服務于總標準;三是要做好監獄各部門和職業角色之間的協調工作,合理地分解和量化分項標準,使所有人的活動都在期望的規范之中,實現管理標準化活動的同步化、和諧化與整體化。
5、權變性。在實施標準的過程中,隨著主客觀環境條件的變化,監獄工作者要不斷追蹤標準,及時修正標準,使標準在反饋調控中日漸規范和科學。監獄各項標準只有通過不斷的制定、頒布、實施、反復修訂、再實施的循環往復過程,才能最終形成真正科學嚴謹的監獄管理標準化體系。
二、 監獄管理標準化與管理正規化的關系
監獄管理正規化轉型就是要通過強化監獄一切工作的法律、法規、工作制度或公認標準管理,在管理效果上實現監獄設施完善、裝備先進、法制健全、執法公正、管理文明、改造手段科學、隊伍素質過硬、物質保障有力。其基本要求是:監獄的各項工作依法依規制定建立相應的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管理。從哲學層面分析和考量監獄管理標準化與監獄管理正規化轉型,二者主要有以下幾種關系;
1、管理標準化與管理正規化是現象與本質的關系。管理正規化是通過監獄各項工作的標準化運作體現和反映出來。離開了管理標準化建設,監獄管理正規化將成為空中樓閣;管理標準化是監獄管理正規化轉型的顯現,是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的。管理標準化是監獄管理工作轉型升級在每個具體執法環節和執法管理流程的具體顯現。
2、管理標準化與管理正規化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一切事物都是由各個局部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管理標準化是從微觀的角度,以監獄管理各個環節為著眼點,以推進監獄獄政管理、生產勞動、教育改造、生活衛生等各項工作標準化為著力點,通過制定崗位標準和工作標準,促進監獄各項具體管理環節的標準化進程。管理正規化從宏觀的角度,著眼于監獄管理的整個領域,強調全盤考慮,從宏觀的角度探索監獄管理的轉型升級。
3、管理標準化
與管理正規化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基礎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管理標準化是監獄管理工作轉型的量變,而管理正規化是監獄管理工作轉型的質變。管理標準化是管理正規化的前提基礎和必要準備,是實現監獄正規化的有效途徑。監獄管理正規化是旗幟,是方向,是管理標準化的必然結果。管理標準化達到一定程度實現質的飛躍就是實現管理工作正規化。監獄管理正規化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過管理標準化的量變過程來逐步實現。
三、推進管理標準化建設的具體途徑
1、科學設置崗位是前提和基礎。要實現監獄管理標準化,工作崗位設置標準化是前提和基礎。換言之,要把警力資源配置從傳統人事管理向現代人才資源開發管理轉化,做到人盡其才。要對監獄內部人力資源的獲取、整合、激勵、使用與增減進行統一管理,從執法管理崗位設置、崗位人員資格、工作內容、職責與權限、檢查與考核等方面制定嚴格標準,特別是要量化工作內容,明確崗位職責,強化考核和獎罰,以實現人力資源最大化。同時,要對專業技術崗位的層級、比例、結構、程序等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設置,逐步建立與職務崗位相對應的崗位薪酬制度,完善警察津貼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警察的工作積極性。
2、加強警察隊伍專業化建設是關鍵。警察隊伍專業化建設是監獄管理標準建設的關鍵因素。加強警察隊伍專業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在監獄警察招錄中,要結合警察隊伍的現狀,分析隊伍結構的現實優勢、潛在優勢和存在不足,根據實際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需要,確定招錄警察的學歷、專業和技能。二是加大分類培訓力度,完善專業技術人才管理模式。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結合崗位需要和警察個體狀況,建立警察個別培訓教育檔案,建立一套系統性、針對性、吸引力和強制性兼容的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制度,將“統一規劃、分類指導、歸口管理、分級實施”的培訓工作體制貫徹到位;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廣泛開展業務知識和實用技能培訓,著重培養警察的履職能力,實現警察隊伍整體專業素質的跨越。三是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成長機制。建立健全警察崗位考核制度,將崗位考核成績與年度評優、津貼發放、職務晉升掛鉤;建立專業技術人才的正常晉升機制,建立專業人才庫,逐步形成鼓勵成才、促進成才的長效工作機制。
篇5
關鍵詞:時間管理傾向;心理健康水平;學業成績;工作倦怠;企業管理
一、時間管理傾向研究的歷史背景和概念
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深入、競爭的日益激烈,時間管理作為一種有效應對工作中時間問題的方法被介紹。這種方法包含了許多時間管理的技巧,如:決定短期內追尋哪個目標,怎樣將這些目標轉化成任務和活動以立即被完成,怎樣計劃和確定它們在日常事物中的優先順序,怎樣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中斷,等。自此,在學術研究和公眾生活中,時問管理變得非常流行。
2001年我國學者黃希庭和張志杰最先提出并界定了時間管理傾向(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時間管理傾向是指個體在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上的穩定特征,是一種人格特質。時間管理傾向反映了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和價值觀念,具有一定動力性,推動個體向一定目標行動。時間管理傾向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程度、跨情境性和潛在的可測度。
時間管理傾向三個緯度中的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的功能和價值的穩定的態度和觀念。它包括時間對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對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的意義的穩定態度和觀念,通常是充滿情感的,從而驅使人們朝著一定的目標行動,具有動力或者導向作用。時間價值感是個體時間管理的基礎,通常包括社會取向和個人取向。
時間監控觀是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和觀念,體現在一系列外顯的活動中。例如在計劃安排、目標設置、時間分配、結果檢查等一系列監控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能力及主觀評估。通常包括設置目標、計劃、優先級、時間分配、反饋性等。
時間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駕馭時間的信念和預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問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是制約時間監控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效能感通常包括時間管理效能和時間管理行為效能。
二、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研究內容
(一)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
Jex等的研究表明時間管理行為的運用與壓力呈顯著負相關。Lang的研究也發現時間管理行為的運用與后繼的抑郁、焦慮存在負相關。
秦啟文、張志杰通過對各類職業者的研究發現,時間管理傾向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不同時間管理傾向的個體在心理健康因子方面的差異集中體現在軀體化、抑郁和焦慮等維度及總癥狀指數上。王麗平研究表明,企業員工時間管理傾向總分與心理健康水平因子存在顯著負相關。陸林等人的研究表明,管理人員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任澤港、柳春香、何克和范向陽等人對299名大學生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焦慮成顯著負相關,并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同時研究也發現,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成就動機的影響也是直接的、顯著的。程科、王蕾、張峰和陳本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均呈顯著正相關。
(二)與個體學業成績或工作倦怠的關系
余民寧和陳景花的研究指出,時間管理對學業成就具有因果關系,它透過時間壓力、學習滿意及學業拖延等中介變項,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張志杰的研究表明,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時間監控觀對中學生的學業成績影響顯著,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是通過時間監控觀來影響學業成績的。、姚景照和秦啟文¨的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的三個維度與工作倦怠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時間監控能力既可以通過時間效能感影響工作倦怠,也可以直接影響工作倦怠。
三、時間管理傾向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過去二十年中,組織重組、技術革新和新的管理原則的出現使許多工作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中國加入WTO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加入同級化競爭,對速度和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研究指出,過去幾十年間,工作強度和時間壓力持續上升。在這種背景下,時間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時間管理傾向是一種人格特征,具有在各種不同情境中穩定、重復出現的特點。因此,企業在人才選拔之初,除考慮業務需要之外,還應根據崗位性質尋找時間管理傾向匹配的人才。如工廠的物流人員,其工作內容為負責安排生產加工計劃和出貨,是工廠里重要的時間表和統籌者。某種程度上講,物流人員的時問控制能力直接影響著工廠的生產節奏。這類型的崗位需要善于駕馭時間的工作人員。一些如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銷售等具有靈活彈性工作內容的崗位,往往也需要工作人員善于統籌、駕馭時間,從而在相同時間內能夠獲得更大的工作業績和自我提高。時間管理能力較弱的人員,則更適合支持性部門或時間自主性較差、需要依從于其它部門工作的崗位;而時問駕馭感強的人員往往在此類工作崗位上適應不良,會因為不能自主控制時間而產生心理焦慮。
篇6
【關鍵詞】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變革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這種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就顯現出不適應的狀況。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對經濟全球化有清醒的認識,有正確的對策,必須對中國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進行變革。以認真的態度和充分的準備,積極應對,迎接挑戰。
1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從生產力運動和發展的角度分析,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經濟全球化就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
經濟全球化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的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加了國際風險,并對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但是,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一個國家既無法反對,也無法回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行正確得當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揚長避短,迎接挑戰,才能變不利為有利,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中求得本國利益最大化,從而實現現代化。
2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
當前我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問題只能逐步解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進程,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一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經過歷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尚未完全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政府職能尚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審批事項仍然過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資源配置領域發揮主要作用,加之生產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難以充分發揮。
二是地方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層級過多,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協調不力。在機構設置、職權劃分、運行方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三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權威和統一性不夠,中央宏觀政策在有些地方實施受阻,地方保護主義比較嚴重的問題,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權力不夠,發揮地方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夠的問題。運用法律手段調整中央與地方關系還不夠,制度化規范化水平較低,難以保證必要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四是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行政法制建設不相適應。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運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導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和結果缺乏法律保障。現有的個別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詳細的責任條款。彈性過大的條文表述和國家法律、法規與地方法規之間的不協調,也增加了實施中的矛盾。
3為適應“經濟全球化”,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必須變革
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適應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以轉變地方各級政府職能為重點,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經濟法律制度,健全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3.1轉變政府職能是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關鍵
政府職能的范圍主要取決于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經濟和社會有序運行的關鍵,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則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經濟、監管市場,做到政市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
3.2設置規模適度、權責明確、結構優化的行政機構
政府規模與人員應當與其擔負的職能相匹配,盡可能做到規模適度。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界定不同層級的職能和權責,以加強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落腳點,建立一個規模適度的政府。
設置行政機構的關鍵在于理順職能關系,合理配置權力。明確權限職責。優化內部結構,調整機構內部分工,相對集中行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權力。
3.3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政府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擔好各項管理和服務職能,保持自身順暢、高效運作,就要理順內部關系、完善運轉機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問題,要科學劃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事權與財權,確立規范的利益和激勵機制。其次是行政層級問題。發達國家的政府層級一般不超過三級,而我國是五級政府的體制,因此在政府運作效率上就產生很多問題。
3.4改革中國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長期以來,有些行政機關沿襲了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管理模式,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
首先,充分運用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后監督管理等手段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管理。
其次,變剛性管理為柔性管理。現代行政更加強調政府的服務與合作關系,政府應當與相對人加強溝通與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們更多地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進行管理,更好地體現依法行政的要求,通過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3.5加強行政法制建設
在加強行政法制建設中,要重視行政立法和經濟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動改革進程,保障改革成果。要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但目前更需重視執法和司法環節,為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實施,人民群眾對行政執法不滿意,會直接影響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1中國商業建筑蒸汽能耗現狀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商業建筑的面積日趨增大,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逐漸加大。據統計,目前中國已經建成大約2000多幢高級賓館和寫字樓,800多家大型商場,其中絕大部分的高級賓館、飯店都設有蒸汽系統。根據我們對二十多幢商業建筑的能耗調查統計,設有蒸汽系統的商業建筑每年僅鍋爐的燃料費用就接近60元/平方米,現有商業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費用就高達225億元人民幣。
賓館類建筑的蒸汽系統主要由蒸汽源、蒸汽輸配系統、蒸汽用戶三部分組成。蒸汽源一般為蒸汽鍋爐。使用燃料各有不同,包括:燃氣、燃油和煤。蒸汽輸配與回收系統包括蒸汽由蒸汽源輸送至用戶和部分蒸汽凝水由用戶處回收至蒸汽源兩部分。蒸汽用戶一般有以下四個:第一個是建筑內所需生活熱水,通過與蒸汽換熱的方式提供;第二個是是空調和供暖系統在冬季時使用的熱水通過與蒸汽換熱提供;第三個是洗衣房,使用蒸汽熨洗衣服;最后是廚房,使用蒸汽蒸煮食品和消毒餐具。此外對于一些采用吸收式冷機的商場、飯店,蒸汽系統還提供溴化鋰吸收式冷機運行所需的高壓蒸汽。對于醫院,蒸汽系統還提供蒸汽供大部分醫療室消毒器械使用。表1顯示了北京市幾種不同的商業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表1:北京市幾種不同的商業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生活熱水空調采暖洗衣房、廚房消毒用備注賓館1215821--夏季用吸收式冷機賓館2483022--醫院4032208
2蒸汽系統存在的問題和節能潛力
通過對北京市商業建筑中蒸汽系統的調查和分析發現,目前蒸汽系統的應用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同時也反應了蒸汽系統具有巨大的節能潛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中國商業建筑的能耗高于國外發達國家的商業建筑能耗。從我們對北京市近10棟賓館、飯店和醫院的全面測試和統計可知,這些商業建筑的全年運行能耗平均大約是188kwh/m2.a,而氣候條件大致相當的日本的同類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約是135kwh/m2.a,也就是說北京市的賓館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將近40%。這其中,空調能耗占到50~60%,而其中設計到蒸汽系統的建筑結構冷、熱能耗又占到空調能耗的40~50%(如果夏季采用吸收式制冷,冬季采用蒸汽換熱采暖和空調)。
*同類型的的商業建筑之間的能耗也有較大差別。圖1顯示了北京4家四星級以上賓館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從圖中可看出耗燃料量最高的商場比耗電量最低的商場能耗高出將近2倍。
圖1北京市4家四星級以上賓館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比較
1|2|3
從蒸汽系統的凝水回收系統運行情況看,各個賓館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由于蒸汽凝水中含有大量的水的顯熱,因此凝水回收率越低,系統的能耗損失就約大。圖2顯示的是我們調查的北京市幾個賓館、醫院的蒸汽凝水回收情況。從圖2中可以看出,一些賓館蒸汽凝水回收率達到80%以上,凝水回收效果較好,而還有一些系統的凝水回收率低于20%,且大部分蒸汽系統的凝水回收率較低。
圖2北京市賓館蒸汽凝水回收率
*近年來已有不少的節能改造項目竣工,這些改造項目都顯示出較大的經濟效益,說明商業建筑有巨大的節能潛力。例如在亮馬河大廈,提高蒸汽凝水的回收率和減少二次蒸汽的產生等技術手段,一年可以節約運行費用80多萬,所需的投資不到一年的時間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對比、同類建筑的對比和商業建筑成功的改造實例都充分說明中國的商業建筑蒸汽系統具有巨大的節能潛力,蒸汽系統節能改造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3蒸汽系統節能的途徑和方法
蒸汽系統包括蒸汽輸送系統,蒸汽用戶,蒸汽凝水回收系統。因此蒸汽系統節能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分別下手。從調查情況看目前高壓蒸汽輸送系統其輸送效率較高,節能潛力較少;而蒸汽用戶的節能潛力則主要體現在空調用戶如何有效的利用冷、熱源上,在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所以目前蒸汽系統的節能則主要體現在蒸汽凝水回收系統上,即如何提供凝水回收率和減少系統的二次蒸汽產生。
3.1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運行水平
*對運行管理人員、操作工人進行思想品質,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提高覺悟,盡職盡責地運行管理設備。
*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職員、工人行為,這是實現良好運行管理的客觀保證。
*對職工、工人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運行管理水平,有益于改善他們的工作,減少能耗。
末端蒸汽用戶的節能意識也對蒸汽系統的能耗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北京市某賓館的洗衣房,洗衣房的工作人員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用汽設備(如熨燙機等)都采用無疏水閥運行,這不僅使得整個洗衣房的蒸汽凝水溫度偏高,造成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損失,同時還使一部分動力蒸汽也由凝水管道排到室外,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損失。
3.2提高系統設備的管理運行水平
這主要體現在
*對設備進行嚴格管理、合理使用,確保使之高效運轉。
*及時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更換低效設備,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建立詳細的工作計劃和節能措施,確保節能改造工程的節能效果,防止徒勞無功。
由于設備老化造成的蒸汽系統的能耗增加,在我們的測試調查中經常發現。如北京市某四星級賓館,其凝水箱內凝水長期硬度檢查不合格,被迫再度軟化或者就地排走,造成很大的能源和經濟損失。經調查發現是由于一臺生活熱水用的殼管式蒸汽熱水交換器的內管破裂,使得大量的未軟化的生活熱水直接進入蒸汽管道回到凝水箱而造成的。
1|2|3
此外采用合理的蒸汽凝水回收系統也是減少系統能耗的一個關鍵因素。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賓館B和D的凝水回收率較高,這主要是由于賓館B中對蒸汽凝水進行了多極預冷,才進入凝水箱,即蒸汽經以及換熱器換熱后,得到的溫度較高的凝水再和二級換熱換,使其溫度進一步降低。這樣避免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損失,而且溫度較低的凝水也更容易打回鍋爐房。賓館D中則將鍋爐補水直接打到凝水箱中和凝水混合,降低凝水箱內的凝水溫度,這樣也避免了能耗損失。
圖3賓館B中蒸汽系統簡圖
圖4賓館D中蒸汽系統簡圖
3.3節能新技術的推廣
技術手段的推廣和合理利用是商業建筑節能的關鍵。適合中國商業建筑的節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兩幢新的商業建筑來展示新技術,而是通過一些投資小見效快的技術手段對現有商業建筑的改造和提高運行管理水平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從蒸汽系統自身的特點來看,蒸汽系統問題最大的地方是蒸汽凝水回收系統。目前一種射流-噴射泵系統非常適合于代替蒸汽系統中蒸汽熱水換熱器。它采用的是將蒸汽直接噴到需要加熱的水中,通過混合來達到換熱的效果。由于它不存在凝水回收系統,固避免了目前蒸汽凝水回收系統中的大量問題。但由于它將處理過的軟化水直接噴到了未處理的熱水中,其增加了鍋爐房處理軟化水的費用。
如下是噴射泵系統與傳統的板式熱交換器的運行能耗費用比較:
初始條件:
1.采用燃氣鍋爐,燃料為天然氣,價錢為1.8元/m3,熱值為44175kj/m3,鍋爐效率93%
2.都提供4公斤壓力的蒸汽,溫度為143.4,蒸汽熱值為2732kj/kg
3.自來水價格為3元/噸,軟水價錢為5元/噸,自來水水溫為15℃,熱值為62.85kj/kg
4.生活熱水供應水溫為60℃,熱值為251.4kj/kg
5.板式換熱器的凝水溫度為70℃,熱值為293.3kj/kg
計算步驟:
1、采用FTS系統生產1噸生活熱水所需耗費
(1)耗蒸汽量
設生產1噸生活熱水的蒸汽耗量為Gsteam,由:
Gsteam×2732+(1000-Gsteam)×62.85=1000×251.4
可得蒸汽耗量為:Gsteam=70.64kg
(2)耗燃氣量
由于FTS系統無凝水,所以生產1噸蒸汽所需燃氣量為:
1000×(2732-62.85)/(44175×h1)=64.97(m3)
所以生產70.64kg蒸汽需燃氣量為
Ggas=64.97×70.64/1000=4.589(m3)
(3)耗自來水量
從上面計算可知消耗自來水量為1000-70.64=929.36kg
(4)耗軟化水量
消耗軟化水量為70.64kg
(5)總費用
總費用為:4.589*1.8+929.36*3/1000+70.64*5/1000=11.40(元)
2、采用蒸汽-熱水換熱器生產1噸生活熱水所需耗費
(1)耗蒸汽量
設生產1噸自來水的蒸汽耗量為Gsteam,認為換熱器換熱效率為1,由:
Gsteam×(2732-293.3)×=1000×(251.4-62.85)
可得蒸汽耗量為:Gsteam=77.32kg
(2)耗燃氣量
設凝水回收率為X(以下計算數據基于X=100%)
生產1噸蒸汽所需燃氣量為:
{1000*(1-X)*(2732-62.85)+1000*X*(2732-293.3)}/(44175×h1)=59.36(m3)
所以生產70.4kg蒸汽需燃氣量為
Ggas=59.36×77.32/1000=4.589(m3)
(3)耗自來水量
從上面計算可知消耗自來水量為1000kg
(4)耗軟化水量
消耗軟化水量為77.32*(1-X)=0kg
(5)總費用
總費用為:4.589*1.8+3*1=11.26(元)
從計算結果中可以看出,
(1)在采用噴射泵系統時,系統運行費用僅比采用換熱器+凝水回收裝置系統在凝水回收效率為100%時的費用高出1.2%
(2)采用相同的計算過程可以得出當換熱器+凝水回收裝置系統的凝水回收率為87.9%時,所用費用與噴射泵系統相同。
此外噴射泵系統還節省了凝水回收系統的初投資。
由此可見噴射泵系統是一個值得在蒸汽系統中運用的新技術。
參考文獻:
【1】章熙民,任澤霈等,傳熱學(第三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
篇8
關鍵詞:政治發展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
政治可持續發展落實到實踐層面就是要通過政治文明建設來推動政治發展。而我國政治發展的主題就是要通過改革逐步實現政治系統運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政治發展本身的復雜性、我國所特有的政治文化、現實國情及所面臨的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決定了我國政治及經濟體制改革必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政治體制改革能否成功,取決于能否抓住其中的關鍵問題,并采取正確的改革策略與改革模式,將政治發展逐步引向深入。
政治發展是政治民主化和制度化的過程
任何政治體系都不是靜止的,而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政治發展是政治關系的調整和變革。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經濟關系的發展,在特定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利益之間的矛盾運動會不斷發生和發展,從而導致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利的變革和調整,這種變革和調整的過程就是政治發展的過程。這是一個以經濟革命為基礎的復雜系統,其最終目標是政治民主化,此過程也就是政治制度化的過程。而以民主政治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直接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制度化水平,并對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保障作用,因此,政治發展應具有以下特性:
政治組織和秩序的制度化。政治制度化是指建立健全政治制度的運行程序。美國當代著名的國際政治理論家亨廷頓認為,一個國家政治發展程度的高低,取決于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一個國家只有不斷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才能實現政治發展的目標。在現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建立法律的權威性,強化公民的法治意識,實行政治制度化。通過政治制度化,加強各個集團、組織和部門間的相互制約,從而保證社會處在一種有序的運行狀態之中,保證社會統治的穩定。
政治的適時性。政治發展就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中,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政治體系。政治體系是由政治結構組成的一個嚴密系統。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和政治發展方向,受制于各種因素,服從于總的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亨廷頓堅持從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出發,使政治發展沿著現實道路前進。而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是兩難的選擇。許多發展中國家選擇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而后再進行政治民主進程。因此,政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要合理地調整其功能,實現其結構的專門化、系統化和一體化,只有這樣,才能整合出高效、高質的政治體系,實現整個社會政治結構的最佳配置。
政治變革的能動性。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向政治體系提出新的要求。政治在完成其職能和取得發展方面,既需要穩定性和連續性,也需要適應性和探索性,在現代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唯有經常的調整和變革才能保持政治自身的一體化。從一定意義上講,變革是穩定的基礎,也是政治發展的動力。所以政治體系要保持其活力和適應性,就必須能主動地變革其政治結構,完善政治功能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政治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全面的政治發展。政治發展理論的集大成者阿爾蒙德和派伊認為,具體到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要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必須做到“全面發展”。既要加強黨內民主建設,也要加強人民民主建設;既要與時俱進地著力構建政治制度,完善政治體制,也要調整政治機構的功能,同時加強思想建設,培育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治文化,“使科學發展觀成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既要加強領導干部的思想建設,也要加強人民群眾的思想建設等等。以上各個方面,盡管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可能有所側重,但是總體上看,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宏大工程,只有在結構、功能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推進,才能為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和貫徹提供強大的政治動力和智力支持。
協調的政治發展。協調主要指經濟與政治的協調、漸進性與緊迫性的協調。協調發展,就是要在發展中實現速度與效益、數量與質量的有機結合。必須切實把經濟工作的重點放在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放在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必須在實現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同時,使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必須辯證地看待經濟發展與政治發展之間的協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并不意味著政治發展總是被動的,也不說明二者在時間上必然有固定的先后之分,即只有經濟發展了政治發展才會跟進;而且人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預見性地主動做出某些調整,清除經濟發展可能遭遇的體制。
可持續的政治發展。經過近30年的變革,我國的民主化、現代化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正確的戰略,在這樣的前提下,政治發展的關鍵就是把握路徑、過程和節奏。一個可持續的政治發展是中國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前提,也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形式。可見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發展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政治問題。只有選擇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模式,才能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與進步,才能實現政治系統的持續穩定。所以要確保我國政治的穩定,必須全面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支持系統。
政治發展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首先,政治改革是政治發展的基本途徑。從根本上說,政治發展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引起的,因此,它是一個客觀的有規律的過程。只有當社會基本矛盾引起利益關系和力量對比的變化,并轉化為進步階級、階層或集團變革舊秩序的政治實踐時,政治發展才能得以實現。從主體與客體的交互作用來看,政治革命是政治關系的質變過程,導致政治制度的新舊更替;政治改革是政治關系的量變或部分質變過程,促成政治體制的改革與完善。總之,政治發展就是政治系統喪失穩定再重獲穩定的過程。因此,政治改革并沒有嚴格的邏輯可以遵循,而是要根據政治發展的具體情況來應對。
民主政治是政治發展的基本目標。不同的社會經濟基礎、利益關系和政治統治是政治民主的經濟和政治基礎,決定著政治民主的性質。為了平等實現統治階級成員的政治權利,并協調其內部利益關系,還必須完善必要的政治形式,這種政治形式的完善過程,就是政治民主的發展過程。隨著人們利益訴求、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日益多樣化,唯有通過政治發展,才能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這個意義是說,民主政治不僅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也是建構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切實把握好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的關系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不僅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路徑,而且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目標。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補充。由于現代社會的政治穩定是動態的、發展的,所以政治穩定的實現與維持都離不開政治發展的推動。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已經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不僅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而且改變了人民的價值觀念和政治生活。當然,毋庸諱言,與經濟發展的速度相比,我國政治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目前,在社會處于“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并存的復雜局面里,我國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這一發展目標必將對我國政治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把握好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的關系,對和諧社會的建構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根據發展中國家政治發展的經驗,今后我國政治發展既不能不顧社會發展的歷史,完全照搬西方發達國家政治發展的模式,也不能不顧社會發展的現實,走激進式的政治發展進程,而是應該緊密結合我國和諧社會的建構進程和實際,通過漸進的政治發展實踐,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真正實現在政治穩定中推進政治發展,在政治發展中鞏固政治穩定。
參考文獻:
篇9
(一)實踐教學是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設計的。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手段,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來講是由培養目標決定的,培養目標不同,教學手段也不同,培養目標發生了變化,教學手段遲早會隨之進行調整。根據1999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規定,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指標內涵說明》中明確指出:“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相對獨立性,它對提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我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實踐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方法。
(二)實踐教學是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性質所要求的行政管理學是公共管理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在公共管理學科體系中具有明顯的基礎和導向作用,也是法學、新聞學、檔案學、財政學等與公共組織密切相關專業本科生的選修課。作為一門研究政府對社會進行有效管理規律的科學,行政管理學的原則、原理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作為系統總結了國家行政管理的科學方法的學科,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行政管理學“貴在有用”。作為一門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的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行政管理學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必須重視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行政管理學這一鮮明的特征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實踐教學,這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能力的關鍵所在。
(三)實踐教學是解決目前行政管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培養新形勢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持續多年的,導致了我國人才培養的斷裂,因此,隨著高考的恢復,我國各方面的高等人才的培養急需首先補上理論匱乏這一課。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行政管理學理論,開設行政管理學課程。行政管理學在研究和教學方法上以政治學作為價值取向,采用傳統的研究型、學術型教學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滿足了當時一個新的理論和課程最初建立和發展的需要。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尤其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由傳統的研究型、學術型向應用型、操作型人才轉變。據此,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的學科調整中把行政管理從原來隸屬于政治學一級學科轉到了隸屬于公共管理學,突出了行政管理學學科的管理性,即實踐性。從學科的調整可見我國對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變化。那么,作為行政管理學科最基礎的課程《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和教學也必須隨之發生變化,突出其實踐性。但是長期以來,高校行政管理學教學的軟肋就是實踐教學環節非常薄弱,嚴重影響了行政管理學課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是導致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具體方法
本科教育培養目標、行政管理學的課程特點以及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決定了在行政管理學的教學方法上必須進行優化和改革,其中首先必須堅持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和優化實踐教學,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
(一)課堂實踐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是指以課堂為教學場所,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為了深化和鞏固學生的認知而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課堂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而深化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理論知識的掌握。課堂實踐教學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案例分析法。這一方法是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造的,即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案例,通過學生的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行政管理學的實用性特別強,它的重點不在抽象的推理,而在指導解決現實的社會公共問題,以及這種解決方法在其他相關情形下的推廣。這一特性決定了案例分析在行政管理學教學工作中有普遍的應用價值。
2“.角色模擬”教學法。這一方法在于在課堂上人為地營造某種行政管理情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角色,從事相應的具體工作。通過這一方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直觀地去感受、領悟所涉及的問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這一方法比較適用于涉及大量常規細節和現象、需進行較為復雜的綜合方法技能訓練的場合。行政司法、行政執法、公文處理、會議管理、機關物產材管理等內容非常適合運用這種方法。
3.課堂討論。這種方法是在教師講授基礎知識后,為加深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理解,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學生通過充分準備,師生圍繞一個主題,發表意見,展開討論。通過討論,既可以達到形成共識、的目的,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創造性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在教學中針對“西方公共行政理論歷史沿革及其啟示”“我國大部制改革的困境與對策”“行政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路徑“”深化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路徑”“西方行政改革對我國的啟示”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就應該運用討論的方法。
4.換位教學法。對于一些簡單的章節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備課,然后在課堂上師生身份互換,老師隨機點名,讓個別同學以老師的身份給大家講解,其他同學隨時提問,老師最后作點評。這樣,通過備課、講課,學生把所學習的內容學懂、學透,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5.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通過讓學生在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并提高綜合素質的方法。任務驅動法包括以下三個環節: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教師進行成績評定。“任務驅動”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它使教師由“主角”轉變為“配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實現了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地尋求知識的轉變。這一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
(二)課外實踐課外實踐是指學生在課堂之外、在學校的范圍內進行的實踐活動。這類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學生課下的業余時間,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擴展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1.指導性自學。這一方法是通過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學來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一種方法。自學的內容大體包括兩方面:一是布置學生閱讀與行政管理學相關的課外書籍,包括經典著作、重要文獻、高質量的專業論文等,其目的是擴大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的教材內容的理解。二是教材中的一些非重點、非難點的章節,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就能理解的內容。如行政管理學當中的“行政決策”這一章,關于行政決策的定義、程序、類型以及行政決策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在管理學等課程中基本的東西都學過,因此,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布置學生自學,教師沒有必要花大力氣來講,只是提示學生在把握的過程中注意決策同行政決策的區別就可以了。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行政決策體制以及我國行政決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教授上。自學不僅達到了擴大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更主要的是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的習慣。
2.科學研究法。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這種職能不單純是要求教師從事科研工作,而且要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引導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是高等教育的特征之一。為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適當的科研工作。如以教學中的疑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選拔基礎好的具有刻苦鉆研精神的優秀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或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團體等,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充分發揮和展示個人的才華。
3.模擬實驗。在校內建立行政管理模擬實驗室,模擬各種行政管理場景和運作,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處于某種管理角色中,從而增進學生對管理知識和方法的認知,培養綜合管理能力。
(三)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指學生走出校門進入到真實的社會中去,實現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社會實踐印證和加深學生的理論認知,把學到的理論向實踐轉化,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社會調查。針對行政管理要解決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開展專題調研,在調查中深入生活、了解社會,如行政管理學“行政組織“這一章,可以布置“我國省直管縣改革———以綏中為例“”遼寧省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對策”等。人事制度這一章可以布置“遼寧政府雇員制”“遼寧公務員考試制度研究”等。在調研過程中,學生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袋徇卷、撰寫調查報告等,鍛煉學生的交際溝通、撰寫調查報告的能力。
2.參觀教學法。為了使行政管理學抽象的理論知識感性化,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同時鞏固驗證已學知識,可以組織學生到政府等部門去實地參觀。參觀法資源鮮活、生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教學空間被極大地拓展,教學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參觀訪問作為課堂教學的直觀印證,對學生的情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非常明顯。參觀一般由校外實踐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整理參觀筆記,撰寫參觀報告。
3.實習。顧名思義,實習就是在實踐中學習,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以鍛煉工作能力。對于應用性極強的行政管理學這一課程而言,實習具有一切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用。為了保證實習的實效,最好應在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進行。
三、問題思考
課堂實踐、課外實踐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方法和形式表明了《行政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非常多,五花八門,各具特色,為行政管理學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厚的理論基礎。但是這只是從應然的角度來講的,而在實際上,教學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采用必須從實際出發。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政管理學的實踐教學尚屬探索階段,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合理地運用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構建比較合適的實踐教學方法體系實踐教學方法豐富多彩,并不是說在每個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對每種方法都要采用,也不是某個教學內容都可以隨意采用某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每種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合理地運用各種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多種教學方法中,從達到教學目標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最基本的基礎實踐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行政管理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如實驗、參觀、自學;二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中層實踐手段,如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討論法等;三是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而設置的高層綜合實踐手段,如項目驅動、科學研究法、調研、實習等。因此,應加深對各種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討,合理地對各種方法進行組合,構建比較合適的實踐教學方法體系。
(二)系統地規劃和安排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式,與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考核方法等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就應該有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從總體上看,教學方法有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兩大類。作為兩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其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區別。在長期的行政管理學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更多地采用的是理論講授法,因此,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考核等方面具備了許多經驗,理論講授比較規范和系統。而實踐教學雖然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其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但是由于多種原因,至今還沒有單獨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法,從而使得實踐教學難以落到實處或者變形走樣。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首先對其進行系統地安排和規劃。如調整和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增加與實踐性手段相適應的內容;明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總學時中的比例,改變實踐學時隨意性的情況;將實踐教學內容納入到考試制度中,建立和完善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從而使實踐教學得以貫徹落實。
(三)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保障機制教師隊伍是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實踐性教學方法運用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在目前從事行政管理學課的教師隊伍中,大部分教師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到了高校從事教學工作,這種情況不僅是在行政管理學科比較常見,在其他學科也司空見慣。實踐教學經驗的缺乏嚴重地影響著實踐教學方法的使用,從而成為提高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的一個瓶頸。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下功夫。如有計劃地讓從事該課的教師到行政部門掛職鍛煉、吸引優秀的行政領導干部加盟等。實踐教學方法的成本比理論教學要高得多,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實踐教學方法運用的前提,無論是實驗設備的配置、實踐基地的建立和使用,還是調查、參觀以及實習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必備的資金物材的支撐,沒有這些條件,實踐教學無法開展。但是,從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部分投入還有很大差距,部分學校甚至是空白。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學校必須在教學的硬件環境上下功夫。
(四)防止實踐性教學方法目的化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模式改革問題的提出,實踐性教學方法被許多學者和專家所關注,從而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學課的教學改革中實踐性教學方法被提上議事日程,在實踐中做了一些可貴的探索。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極端化的現象,就是為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被異化為目的。而在客觀上,無論是理論講授還是實踐教學,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方法再重要,也必須要為教學目標服務,否則,過分地抬高實踐教學的地位,忽視其實效性,就會使這一教學手段極端化。因此,正確發揮實踐性這一教學手段的功用,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必須正確區分在教學內容上哪些內容適合使用實踐性教學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實踐性教學;其次,實踐性教學方法豐富多彩,每種方法都有其適合的條件,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后,檢驗實踐性教學方法效果的唯一標準是教學目標的實現。
篇10
一、基建財政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財政收回原中國建設銀行代行的基建財政財務管理職能后,財政部門根據基建財務管理涉及領域寬、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延伸面寬的特點,結合本身熟悉財務管理的優勢,在增強基建領域的宏觀調控能力,強化基建財務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了基本建設經營性資金管理辦法,改變了過去以計劃代預算的辦法,簡化了資金撥付程序,強化預算約束等。各有關主管部門也積極加強基建財務管理和項目管理,努力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認真做好國有建設單位年度財務決算的編審工作,加強財務監督。目前,財政部門暫按預算級次實行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基建投資和財務,其中中央級財政投資項目的資金委托項目所在地的經辦建設銀行辦理結算業務,其財務監督管理由財政部駐各地的專員辦事處負責,地方投資的建設項目的資金和財務管理,由地方財政部門負責。在各級財政部門的努力下,基本實現了基建財政財務管理職能、業務管理工作運轉的平穩過渡。但是目前的管理體系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還有許多待完善的地方。財政基建財務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滯后于經濟的發展,突出表現在投資領域中存在一些問題:
1、新開工項目過多,投資規模大。投資規模應同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應控制在國家財力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但在現行投資體制下,出于利益機制驅動,一些部門和單位,千方百計上項目,擴大建設規模,再加上審批制度不健全,導致新開工項目過多,甚至有的低水平、重復性建設項目也能蒙混過關。據統計,從1991年到1995年,全國基建投資規模年均遞增31%,超過同期國民經濟年均遞增12%的水平,大大超過了國家財務所能承受的能力。
2、建設資金不落實,投資缺口大。在大上基建項目的同時,基建資金不足卻是擺在建設單位面前的棘手問題。有的基建項目是在資金來源不落實的情況下倉促上馬的,項目開工后基建資金遲遲不能到位;有的項目則是受建筑材料、設備價格、人員工資等市場因素變化,加上建設期間工期延長,不可預料的地質、地形等情況,工程建設所需資金超出預算的范圍;有的項目一開始就搞“釣魚”工程,釣到多少資金就建多少,釣不到就擺在那里,處于半建半停的狀態,人為形成“胡子”工程,“半拉子”工程。
3、概預算審查不嚴,三超現象嚴重。投資領域內普遍存在“三超”現象,即建設項目概算超計劃、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三超”現象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的建設項目不是嚴格按批準的可行性報告開展設計工作,編制設計概算,甚至有的設計部門為能多收設計費人為抬高設計概算,使編制的概算一開始就超計劃;二是人為壓縮概算。有的建設項目開始申報時為能申報,爭取上項目,或為減輕稅費負擔,人為壓縮概算、預算,一旦項目批下來,又把攤子鋪大;三是概預算審核不嚴。由于某些管理方面的原因,工程的概預算審核不嚴,或是審而不調,對有的建設項目概預算應做調整的不及時調整或不調整,使實際施工遠遠超出原定的概預算。
4、基建投資成本高,投資效益差。目前施工管理普遍不嚴,施工質量差,建設過程中損失浪費嚴重,加上基建單位的財會人員素質低,會計核算、成本核算弱化,而伸向建設工程的收費項目越來越多,標準越來越高,一個項目下來,各項稅費開支占總投資的30%左右。有的項目的基建資金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貸款來的,投資期的利息負擔很重,建設成本過高,資產交付生產部門后效益往往不理想,有的重點建設項目成了重點浪費項目。
5、基建資金分散,財政可控性差。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投資領域出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資金來源多渠道的局面,其中屬于財政性的資金但由其它部門、單位掌握和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大,相當一部分資金脫離了財政預算管理的軌道,不少的部門、單位利用自己支配的資金大搞基本建設,大量的基建資金沒有按照基建程序來管理,基建資金的源頭失去控制,對基建投資規模膨脹起了推波助瀾作用,對整個投資計劃沖擊很大,不僅不利于財政監督,而且分散了有限的財力,降低基建投資的整體效益。
二、產生問題的根源分析
基建投資領域存在以上各種問題,同我國現行的投資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未完全建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1、投資體制不健全,機制有缺陷。理論研究和基本建設實踐證明,一個科學的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體系要由三個因素組成:一是行政約束機制,二是利益驅動機制,三是風險約束機制。這三個機制缺一不可。而目前我國投資體制,應該說風險約束機制沒有真正形成,一項投資,在大多數投資者心目中,僅僅著眼于利益,而不注意風險,因此全國范圍內形成投資沖動,爭上項目,造成基建投資規模膨脹。
2、考核制度不完善,領導工程多。我國這幾年投資體制改革,包括目前推行的項目法人責任制,都只停留在決策后的實施階段,沒有對項目決策階段的責任問題真正涉及到,造成責任制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不對稱,而且即使有責任制,也沒有將基本建設投資、生產、經營聯為一體,對投資的改換往往脫離開對生產經營的改換而單獨進行。由于決策階段責任不明,加上目前干部的考核制度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有的領導出于樹政績、樹形象考慮而盲目決策一些項目,或為爭取部分上級資金上了些可行性研究差的項目,資金雖爭取到了一點,但卻給地方財政帶來了沉重的包袱,畢竟大部分基建資金須由地方政府籌集,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難以取得應有效果。因此,投資效益的問題在投資領域少有人問津。
3、預算約束不嚴,資金到位率差。基建預算是保證投資計劃按時、按質、保量完成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基建支出預算和施工圖預算。目前投資領域中集中體現為預算約束不嚴,基建資金到位難于達到施工進度的要求,其中自籌資金到位不足尤其突出,往往是財政資金用完以后,項目就停建。不少財政困難的縣市,財政基建資金集中在年底一次性撥,造成有的項目建設資金得不到滿足,而有的項目則資金閑置,財政宏觀調控的力度弱,有的縣市財政對上級追加的基建預算限于財力被挪用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建設過程中預算往往得不到有效執行。
4、機構建設滯后,財務管理弱化。財政收回職能后必須配備相應的機構和人員,積極開展基建財務管理工作。目前的狀況是不少的財政部門尤其是縣市級財政部門人員機構建設滯后于管理的需要。以贛州地區18個縣市為例,據統計,只有8個縣財政部門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并且都是與預算部門合署辦公,其人員由預算部門的人員兼任。從人員的業務素質看,除個別縣調入專門人員外,其余的原來都未涉及工程建設方面的業務;從各縣市開展的工作看,除個別縣市業務開展比較順利外,不少的縣市基建財務管理工作僅局限于撥付預算資金,編報會計報表,不能有效擔當起管理基建財務的職能;從建設單位看,負責基建管理的人員不熟悉基建程序,對基建會計、財務核算比較陌生,財務管理混亂,有的地方基建財務管理工作處于無人管的狀態。
5、制度不夠健全,管理不夠規范。財政收回職能已有兩年,但在投資領域中并沒有制定出一套比較規范、完整的制度,大部分仍沿用當時中國建設銀行代行職能的制度,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不少的制度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另外一些部門、單位的法規、文件和財政有關法規、規定有沖突和矛盾,各主管部門和單位為維護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各行其是,給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各級財政部門基建財務管理工作,由于缺少統一規范的制度指導自己的工作,都處于一種摸索前進的過程,業務工作開展被動。
三、構筑基建財政財務管理體系的設想
財政部門作為基建財務的主管部門,應從深化改革入手,加強制度、業務、機構隊伍建設,逐步形成以提高投資效益為中心,基建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按照“制度辦法統一、管理要求統一、撥款方式統一、會計核算統一”的“四統一”要求,實行由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財政部門統一管理中央和地方投資建設項目資金和財務,避免機構和管理重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建財政財務管理體系,指導各級財政部門基建財務管理工作。這一體系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規范財政職能。建立新的基建財務管理體系,首先是要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要求,規范財政管理基建財務的職能。根據基建投資的特點,財政管理基本建設的職能應包括:
第一,強化宏觀調控,參與投資計劃研究。財政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調控手段,要通過管理基本建設投資,參與投資計劃研究,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實施宏觀調控職能,一是搞好投資規模總量控制;二是要制定好一定時期的投資重點,產業政策;三是要制定和實施政府的投資、融資改革,引導資金按市場的要求優化配置;四是立法建制,規范新的管理模式。
第二,撥付配置基本建設資金。把有關的資金配置到基建項目上去。
第三,搞好財務管理,包括制定和實施基本建設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制度,確定各種收費開支標準,進行項目建設成本控制,開展效益評價。
第四,實行項目監督管理。包括參與前期研究和招投標管理,對項目工程概預算、決算進行審查,搞好國有資產移交,對社會中介機構業務實施監督。
總之,通過規范財政職能的目標是要實現對項目建設全過程的財政財務管理。
2、強化預算約束。確立新的基建財政財務管理體系,必須加強基建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嚴格按照《預算法》的要求辦事。一是要建立計劃和預算相結合的制度。財政部門應加強同計劃、城建等部門的協調,共同搞好投資計劃的制訂,防止以計劃代預算,重計劃輕預算等情況的發生,切實建立計劃和預算相配合和制約的機制。二是財政用于基建的支出要統一口徑,歸口管理,加強監督,防止用款單位將單位經費和建設費用混用,人為造成本部門內部多口管理和項目資金來源復雜化,逐步向項目預算過渡。三是要把其它的基建資金、各專項建設基金逐步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對投資規模和投資總量實施宏觀調控,保證建設資金及時到位,專款專用,在財務許可的情況下,按照“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合理確定支出預算,并對支出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及根據需要及時調整預算。
3、嚴格資金管理。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必須建立統一規范的資金管理辦法管理基建資金,實行源頭控制。一是要建立資金審查和專戶存儲制度。凡對投資資金來源不落實,來源不合理或屬重復性、低水平建設的項目,財政部門應協同有關部門一起,嚴格控制,計劃部門不得下達投資計劃,財政部門不安排預算,城建部門不發給開工證。對末經批準擅自上項目的要按違紀處理,嚴格查處。基建資金應實行專戶存儲。按照基建程序管理的要求,對屬于財政性的資金必須納入財政部門在銀行開設的“基本建設資金專戶”,實行專戶存儲。包括預算內基建撥款、預算外用于基建的資金、用于基建的各專項事業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專項基金。由財政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和會計核算。其它的基建資金、銀行應定期向財政部門報送有關的財務會計報表,共同搞好基建資金的管理。二是規范資金撥付程序。財政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資金撥付辦法來規范資金的撥付。建設單位按規定的程序每月向財政部門報送用款計劃,請領資金。財政部門應根據批準的投資計劃、支出預算、施工進度逐期撥付建設資金,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上級財政部門補助下級財政的基建資金可采取劃轉預算或劃轉資金形式,保證一些財政困難地方的基建資金及時到位。三是建立考核和獎勵制度,監督檢查資金的使用,評價建設單位的財務管理。
4、強化項目管理。基建項目管理是財務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難點,要求的技術性、專業性高。針對財政部門現有的人員力量,必須建立財政管理和社會中介機構辦理相結合,以財政部門委托業務性強的業務給中介機構辦理的管理模式,對建設項目實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事前管理:一是要積極參與項目工程立項、設計審查、招投標等管理工作,這是實施財政監督,加強項目管理,管好用好資金的前提;二是建立項目檔案,掌握一些必備的基礎資料。
事中管理:必須堅持“四按”撥款原則保證資金用到實處。
事后管理:一是檢查工程設計、概預算執行情況;二是建立項目跟蹤問效制度;三是建立項目清理制度。工程竣工后,財政部門應積極組織好殘值處理,基建收入上交,包干投資的結算等工作,不僅可以創造財政收入,還可以為以后基建撥款提供準確的參考資料,擴大財政部門管理基建財務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