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審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01:2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專項審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專項審計論文

篇1

對于以上內容,應如何安排調查報告的結構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寫專項審計報告的寫作技巧問題。所謂結構,就是報告的內容如何分段而構成一個整體的問題。具體包括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羅列調查出的問題,審計的評價、原因分析、意見和建議如何體現等。結構安排得當,能使審計調查報告條理清楚。否則,就達不到預定的目的。結合實踐經驗,專項審計調查報告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敘述審計調查的概況。在寫明審計調查報告的標題、日期、受文機關后,就要闡明審計調查概況。寫明根據什么可簡單的交代調查的緣由、內容、目的等。

第二部分:主要寫審計調查過程和結果。它是審計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寫好這部分,是審計調查報告是否有說服力的關鍵所在。

基本情況主要說明與調查目標有關的被調查事項背景信息,總體評價主要是針對調查結果發表評價意見。評價要針對被調查單位財經工作和存在的問題,依據調查結論,進行評價,做到把握總體、客觀適當,充分體現整體性和宏觀性。為防止審計風險,盡量不要作出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評價。

篇2

走過2012年,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獲亦多,我非常感謝中心給了我這個成長的平臺,十分感激各位領導和同事給予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讓我在不斷的磨練中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了總結經驗,發揚成績,克服不足,現將個人2012年度工作做如下簡要回顧和總結:

一、2012年度參加的審計項目

(一)整體情況

2012年,除完成非現場預警信息排查,所轄分行非現場分析報告等日常工作外,我本人參加的審計項目共計28項。

在參加的20項離任審計中,我撰寫了5份離任審計報告,擔任公司業務小組組長。

在參加的7項專項審計中,我撰寫了樂收銀業務專項審計大連分報告,并在沈陽分行內控有效性檢查中擔任公司條線小組長,并撰寫了公司條線檢查總結。

在參加的總行公司銀行部牽頭組織的不規范經營工作推動與輔導工作中,8天時間共計覆蓋六家分行,我負責小組工作日志和分行總結的撰寫,在檢查結束次日便完成了8份工作日志和5份分行總結,同時準備了一份向行領導匯報的總結ppt。

(二)審計成效

在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我本人充分利用非現場監控手段,時刻保持對風險業務的敏感性,對風險類事件進行及時了解、跟蹤與反饋。

第一、在2012年的各項審計工作中,共計發現重要缺陷16個,內容涵蓋小微授信資料真實性、樂收銀商戶審批準入、對公授信貸前調查、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等方面。

第二、離任審計過程中,結合之前非現場排查信息,發現存在個別小微受托支付資金歸集使用的情況,為后期通過非現場方式開展全面小微授信資金歸集使用項目提供了有效線索,并根據關于非現場排查情況及現場結果,撰寫了《關于商貸通業務信貸資料虛假及受托支付資金歸集使用現象》的重大事項報告。

第三、在濟南分行擔保公司保證金被扣劃事件發生后,根據事件成因分析事件蘊含的潛在風險,從司法實踐、物權法和擔保法相關角度出發撰寫了管理建議書上報總行。

第四、在青島分行楊軍離任審計過程中,針對抵押土地上在建工程未一并抵押的情況,從授信審批法律依據不足、房地未同時抵押存在的風險、政府承諾效力、貸后監控措施幾個角度出發撰寫風險提示。

第五、切實履行好對分行的監管職責,對重大事項即時上報,在所轄分行未主動報告情況下,對鐸瑞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和鐸瑞煤炭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的銀承墊款事件進行了即時匯報與跟蹤。

二、加強自身要求,切實做好日常綜合工作

在處室工作中,除全力做好各項審計項目之外,我主要側重做好處室的部分文字工作,以強化自身寫作能力的鍛煉與提升。2012年上半年我一直負責處室周報工作,并撰寫了非現場處2012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2012年度工作總結,并撰寫了“以特別之為,深入踐行六個提升”的非現場處優秀團隊事跡材料。我本人撰寫審計創新論文正在進行論文印刷成書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篇3

[關鍵詞]公司治理工作轉型監事會身份能力證明

1999年國際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機構目標。國際內部審計新的定義體現了時代特色,既容納了傳統的保證服務,又增加了咨詢服務?!盵1]當今,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

一、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使內部審計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的作用充分顯現

列舉某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在其審計部門設立監事會辦公室,同時將成員公司的審計部門負責人調整進入監事會。并指令內部審計部門,每年以監事會身份,對成員公司進行一次全面的管理審計一例,至少向我們提出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成為企業集團公司內部控制結構的核心,是內部審計順應時勢需求的必然

1、在內部審計部門設立監事會辦公室,使得內部審計從一般層次的職能監督提升為更具有法律意義的公司治理高層次的監控與監督。而在此之前,審計人員不一定能進監事會,內部審計部門往往只是整個管理系統的一般組成部分。

2、在內部審計部門設立監事會辦公室,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具有內部審計與公司監事的“兩重身份”和審計部門監督與監事會監控的“雙重作用”。而在此之前,審計人員往往扮演的是“同級審”的角色;

3、在內部審計部門設立監事會辦公室,明確了內部審計人員的“兩重身份和雙重作用”,從組織上和內部審計實務上,強化了內部審計對國有資產雙重的監管和監督作用,改變了以往在實施公司治理結構過程中實際存在的“監事不管事、內部審計問不著”的狀況,為進一步貫徹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步伐。

4、內部審計由此成為企業集團公司實施內部控制活動的核心,使得“將增加價值和傳統的改進機構運作效率同時作為內部審計活動的目的”,“將內部審計幫助機構實現其目標突出地落實到風險管理過程的評價和改進之中”[1],使內部審計在自身的發展方向上順應了時勢的需求。

(二)內部審計每年以監事會身份,對成員公司進行一次全面的管理審計,為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的作用提供了可能。

1、對成員公司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管理審計并作出評價,必然要求內部審計更具有獨立性和在客觀評價方面所作出的保證。而在此之前,這種獨立性和客觀評價方面的保證,只具有企業一般職能部門的意義,而不具有《公司法》上的監事會監督的意義。

2、內部審計部門,每年要以監事會的身份,對成員公司進行一次全面的管理審計,在實施監控過程中的事前介入、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機制就很容易建立,內部審計風險就有可能在更高起點上得到控制。

3、賦予內部審計監督兼有監事會監督的意義,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咨詢活動就不可避免。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術素質和前瞻性的咨詢與服務,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機會。

二、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為機構增加價值與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提供保障

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在審計部門設立監事會辦公室,這一監控方式的結果是:企業審計部門由企業“總經理部直接領導、向總經理負責”的管理體制,轉型為“向董事會(或監事會)負責,行政上接受總經理部領導”的“雙重領導、目標一致”的管理體制,并逐步形成由上級公司考核成員公司審計責任目標的機制,使得內部審計的自身存在價值得到了實質性提高。這一舉措至少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使內部審計自身的存在價值日益提高

1、企業內部審計將成為代表投資者監控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內部審計的基礎業務建設和人力資源配置,真正擺上管理者的重要議事日程。為內部審計監控能力的提高和隊伍的素質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

為使內部審計的監事會監督真正到位,集團公司將內部審計的人員編制、職務設置等,作為管理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固化,為內部審計的發展和價值展現提供了政策保證。

2、內部審計部門在實施監事會監控的過程中,加大了全方位的監控力度,內部審計實務中的同級財務審計呈邊緣化趨勢。內部審計實務以財政財務、財經法紀、經濟效益為主的審計,向企業經營及財務管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授權管理體系有效性等專

項審計轉變。

3、管理審計的全面展開,使內部審計已經從單純的監督和評價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向企業資產經營管理、企業風險管理和改進機構運作效率綜合監督和評價轉型。(二)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使審計目標日趨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存在價值,為機構增加價值與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提供保障

1、管理審計已成為內部審計的主要取向。

即企業內部審計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企業內部審計實務主要圍繞以下專項進行:

(1)企業行政執行體系(或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管理審計或評估;

(2)工效掛鉤的年度績效考核評審;

(3)企業二級機構(即集團公司的三級公司)經濟責任審計和資產保值增值及其績效評價;

(4)內控體系建設、企業風險管理與控制及其完善性專項審計調研和評審等。

2、資產經營的風險評估已成為內部審計主要內容。

即企業內部審計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二是:內部審計緊緊圍繞企業資產經營風險和資產保值增值開展專項審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不良資產(或債權)清理、風險評估與追索跟蹤;

(2)物項采購過程監控和經濟合同評審;

(3)小型修建裝飾工程項目決算與結算專項審計;

(4)專案或非正常經濟活動個案審計調查等;

(5)國務院監事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集團公司審計部門、董事會(或監事會)和總經理部下達的授權管理體系有效性、資金及銀行賬戶等專項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及資產保值增值評價或專項審計調研的協調與配合等;

(6)效能監察、政策法規、納稅健康檢查,以及需要審計部門協調、配合的其他實務性工作等。

3、內部審計目標日趨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存在價值的價值鏈。

即企業內部審計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三是:從內部審計工作轉型過程中的審計實務分析,內部審計目標已不再是單純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性的監督與評價,而是日趨注重企業的持續經營狀況、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企業的存在價值之間的有機鏈接。監督與評價所關注的重要內容更側重于:企業資產經營的價值鏈是否健全剛勁,企業內控系統是否完善有效,企業風險管理是否“孰低”受控,企業資產價值是否保值增值等。

三、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有效實踐,為自身發展提供了能力證明和前進方向

列舉某國有企業集團的科技公司,在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科技型企業的過程中,根據集團公司的統一安排,對公司的授權及制度管理體系進行專項審計調研。經公司總經理部批準立項后,下達了專項審計通知書。在總經理親自部署和推動下,由總經理部辦公室、科研業務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和審計、監察部等有關人員聯合組成工作小組,形成了由審計(監察)部負責牽頭、總經理部負責督辦、各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和多個部門聯動的工作態勢。而審計部門的作用是:

(一)明確調研范圍,規范操作方法,作出基本評價

1、確定的審計調研的范圍是:近10年公司已建立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包括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程序的有關規定等。對一些簡單明了,日常運作也比較直觀和有效的制度只做一般的目錄構成性調查。確定的調研重點是與企業經濟運行有直接關聯、業務量較大、操作程序相對復雜的制度、程序和規定,審計調研的目標為:突出人、財、物管理及程序在企業管理和內部控制中的有效性。

2、統一方法和規范操作。審計人員編制了物項采購程序、借款審批權限及程序、報銷審批權限及申報程序、人力資源管理程序、項目結算程序等五個程序的專項調查表,并由此形成工作底稿。然后再進一步明確各自查項目的審計抽樣方法。被列為重點的職能部門,按專項調查表所列項目和抽樣要求進行自查,檢查小組根據自查填列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抽查。

3、對現狀進行分析和作出評價:

(1)對調研所涉及的授權管理體系的相關管理程序和主要管理制度共有九個方面57項進行分析,其有效程度為:有52項是現行適用的(為本次調查總數的91),有3項為部分適用(為5),有2項已經不適用(為4);其適用的有效程度為:有效的32項(為本次調查總數的56),有效但需修訂的15項(26.3),需修訂、重訂、更新的各2項(各為3.5),執行上級規定、部分有效、需要調整和尚待廢止的各1項(各為1.8);沒有發現嚴重違反權限和程序規定的問題,但在流程的控制環節上,存在少數環節不夠嚴謹的問題。

(2)對授權管理體系主要架構及流程進行分析: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總經理。

——企業行政授權管理體系:總經理副總經理分管的二級機構主管。

——經濟運行授權管理流程:

專業機構:申報人項目組二級專業機構主管分管副總經理總經理。

職能機構:申報人二級職能機構主管分管副總經理總經理。

(3)據其特征作出評價。

——以現代企業制度、技術經濟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基本形成,但帶有體制、機制轉換過渡期的明顯特征。

——內部控制系統日趨完善,管理運行中關鍵控制點的設置及其有效貫徹得到了重點關注和強化。

——隨著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經濟實力的發展與壯大,有公司特色的授權管理體系的構建、健全與完善工作已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并已進入到全面清理和制定計劃階段,預計將有重要建樹等。

(二)提出審計建議,擴大工作成效,固化調研成果

本次審計調研,正值科技經濟實體的體制機制轉換、科技生產力已呈跨越式前進態勢的關鍵階段,相對于轉制后的企業管理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態勢而論,現行授權管理體系因存在缺項而顯得不夠完整,審批權限的跨度和內部控制的制約關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和改進,以全面構建和完善更符合科技型企業特點的授權管理體系。為此在審計調研報告中提出了改進意見。其中“調整審批權限的跨度”和“改進內部控制的制約關系”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公司管理層的采納。

本次審計調研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為企業管理結構與層次調整提供了依據。變只適應較小企業規模的扁平式管理結構,為適應中等以上企業規模的、以高聳式管理結構為主的交融式結構。使企業的管理模

式(或稱企業上層建筑)更適科研和技術經濟(或稱企業經濟基礎)快速度發展的態勢;調整授權管理結構和審批權限跨度,以適應科技型企業生產關系更適應科技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生產力解放的要求。2、為企業管理層的改革思路鳴鑼開道。審計人員就“全面構建程序化執行體系”進行進一步探索,提出全力打造適應業務拓展的決策中心、利潤(效益)中心、成本(費用)責任(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制約制衡、規范有序的內部控制綜合保障體系,為全面提升管理層次和企業文化水平提出了基本思路。并向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進行專題報告。

3、為固化審計成果提供了素材。為了進一步固化本次審計調研的工作成果,審計人員撰寫了《科技型企業流程再造及價值簡析》的研討文章,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財經論文研討,得到了有關方面的肯定和獎勵。文章就企業的管理結構與層次進行了對比分析:

(1)適應較小科技型企業規模的扁平式管理結構:

即計劃經濟條件下科研事業單位的一般管理結構:

所長二級管理機構(職能部門、專業技術研究室、全資子公司);

以項目(課題)為基本載體的科研業務流程:所長(或分管副所長)專業研究室負責人項目(課題)組負責人。

(2)適應中等以上科技型企業規模、以高聳式管理結構為主的交融式結構:

強調以“科研專業研究中心”為核心、以專業研究所的科研項目(課題)為載體,重新構筑行政架構和技術架構:(見附頁圖例)

篇4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成本控制;人才瓶頸

隨著企業組織形式由個人獨資、合伙制向股份制企業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的是股份制企業。股份制有許多優點,它能最大程度地匯集社會閑置資金。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為了節約成本,采購變為全球采購,為了更多地賺取利潤,銷售業變為全球銷售;此外,某些行業如汽車制造業、能源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股份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股份制企業不像個人獨資或合伙企業的企業主能夠參與企業管理,股份制企業股東眾多,企業大多交由職業經理人管理,股東需要監督職業經理人受托責任的執行情況,因此,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于股東和職業經理人的第三人,成為監督檢查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人。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就是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而我國還有一些國企,國企不一定要向證監會提交年審報告,但有的國企同樣會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我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就是為國內某大型能源企業進行年審。注冊會計師審計對于企業起到了監督作用,但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不能完全保證獨立性

可以說,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公平、公正對于審計報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證不了注冊會計師或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那么就無法保證出具公平、公正的審計報告。年度審計報告對于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的年度審計報告,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將被退市。對于國企而言,即使不是上市公司,注資、向銀行貸款也都會要求看企業的審計報告。因此,審計報告對企業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無論是會計師事務所還是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報告,尤其是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時,即使注冊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是公平公正的,但是由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費是由被審計企業支付,如果注冊會計師沒有出具無保留意見,第二年被審計單位換了另外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這樣會計師事務所就有可能為了留住客戶,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時慎之又慎,這樣就會影響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這樣的問題并不是個別會計師事務所的問題,更多的是審計制度的問題,當然這樣的問題不僅我國存在,國外也同樣存在。2001年美國安然事件不僅導致安達信分崩離析,更引發美國國民對于注冊會計師獨立性的質疑。

二、人才瓶頸

人才瓶頸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又一大難題。

眾所周知,注冊會計師證在國內是含金量很高的證,同時,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難度也非常高。其難度不僅在于單科的難度,更在于科目多達六科,三年之內能夠拿到此證已屬不易。所以,注冊會計師的總數是有限的。會計師事務所最缺的是能夠帶項目的有經驗的注冊會計師,如果事務所處于業務擴張階段,能攬到很多審計項目,可是有經驗的能帶團隊的注冊會計師是有限的,剛拿到注冊會計師執照的能力達不到要求,這就導致事務所消化不了過多的審計項目,制約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以我所實習的項目組為例,4月初時,此項目組所負責審計的子公司中,雖然大部分的報告已經打印并裝訂,但是送去事務所審核的還不到一半,有的子公司的資料還不全,就在此時,事務所卻抽調此項目組的負責人和一位助理去外地進行專項審計,而留在事務所繼續出年審報告的只剩下一位助理。

會計師事務所除了缺少有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之外,對普通審計助理也很缺乏。其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審計助理較之注冊會計師而言,待遇低得多,但是工作量卻很大。年審時,一般的項目組也就配備一個助理,即使是大項目組,也只有兩個助理。助理們經常需要加班、出差,如果碰到事務所抽調項目負責人和其他助理去做其他專項審計,留守在事務所收拾殘局的助理甚至會直接辭職走人。而會計師事務所要想迅速招到一個與負責人配合默契的助理也有很大困難,雖然只是審計助理,可是審計工作本就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工作,會計是一筆一筆做賬,而審計是根據這些賬目發現其中的問題,新人是很難發現這些問題的。另一方面:有的人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本就沒有打算長期在審計行業發展。有的人只是把會計師事務所當做跳板。首先,如果想長期在審計行業發展,就必須考下注冊會計師執照,而這個執照是非常難考的,有的人是因為受不了考注會執照的苦悶和枯燥,有的人是考了幾次都考不過,拿不到注冊會計師執照,在審計行業是沒有發展前途而言的,所以很多人最終放棄了。其次,正是因為審計的技術含量以及工作強度,擁有一定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經驗的人再跳槽時往往很受歡迎。有經驗有能力的審計助理跳槽去做企業會計并不難,且待遇亦不比會計師事務所差,更有能力強的審計助理一跳槽便成為財務經理。權衡左右,許多助理跳槽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三、工作強度大

以我所在項目組為例,該項目組2011年年終審計所負責的公司的數目比其2010年年終所審數目多50%。這并不是個別現象,其他有經驗的注冊會計師所負責的公司數也比上年增長很多。自從今年2月初完成現場審計以來,我所在項目組的所有成員每天從早九點到晚九點,如果自己不請假,根本不會有休息日,而助理就更加辛苦,有時甚至會工作到晚上十一點。當然,也有極個別的組,由于注冊會計師是剛剛考下執照的,事務所分給她的工作量少得多。于是就會出現有的組趕進度趕得火燒眉毛,而這個組卻沒事干,但這樣的組是非常少的。此外,審計行業的工作強度不僅體現在工作量上,更體現在工作壓力上。審計人員在進行年審時,不是在外地出差,就是在事務所苦熬出報告,對于自己的家庭的照顧不可能像朝九晚五上班族照顧的規律。前些年事務所的業務量沒有那么大的時候,注冊會計師和助理們至少在年審結束后有一段時間陪伴家人、正常生活。但隨著事務所業務量驟增,不僅要進行年初年底的年審,平時還要接一些專項審計,審計人員一年中能夠在家陪家人、休息的時間屈指可數。

四、成本控制

許多會計師事務所在年終審計時都會招募大量實習生,最小的項目組也會招兩個實習生,而我所在的項目組更是招了四個實習生,最多的時候甚至有六人。其實,招實習生存在弊端。首先,大部分實習生畢竟沒有審計經驗。其次,所招的實習生大多來自大專院校的未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一般而言,現場審計大多實習生可以堅持到底,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在現場審計時就已經基本把報告出好了,但有的事務所是等現場審計結束后回到事務所再著手出報告,而許多實習生現場審計結束后學校就要開學,他們不得不離開,而此時再招實習生就很困難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困境,主要由于會計師事務所要控制成本。招聘一個長期的工作人員比招一個實習生的成本要大得多。工作人員,每月要按時發工資,而實習生,只在年審時發3-4個月的工資,實習生在實習期間需要自備筆記本,工作的場所,如果正好有出差的會計師或助理可以借用他們的地方,如果沒有,那么會議室、過道都有可能成為實習生的工作場所。當然,不可否認,這的確是節約成本的好辦法,且審計行業現狀就是如此,有時招人招的火燒眉毛,有時的工作量又不飽和,如果那些實習生都成為每天坐班的正式員工,事務所要多花很多錢。

以上所列四種問題,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存在相互作用。由于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控制,導致在年審時審計項目組人手不夠,雖然人手不夠,但事務所又不愿縮減業務量,于是分到每個注冊會計師和助理手中的工作量就開始增加;由于工作量驟增,壓力越來越大,造成對人員需求的供求不平衡,而這些問題最終會影響的是財務報表的質量。2012年4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了《關于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關于改進和完善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中增加了凈資產指標、營業收入指標、審計意見類型等退市指標,這對于保障投資者利益起到了積極作用,也能更好的促進審計報告質量的提高,促進審計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乘風.沿革與變遷—中國審計的現狀與未來[J].審計與經濟研究,1991(4).

[2]費娟英.獨立審計聲譽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

[3]張云志.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5.

篇5

審計成果及其運用的意義,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審計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義。本文結合實踐,提出了國有企業基于“三需求”為導向的“五服務”審計成果運用模式,對其內涵、特征及主要做法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國有企業;審計成果運用;模式

審計成果運用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環節,是審計人員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工作結晶,其運用程度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審計監督和服務的價值所在,是衡量審計工作實施的質量高低的體現。因此,研究審計成果運用,某種程度上來說,關乎審計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義。

1審計成果運用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從外部來看,國有企業系統面臨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各界對國有企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也越來越嚴,已形成了對國有企業立體交叉的監督體系。就內部而言,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依法從嚴治企已作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些都要求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充分發揮自我約束體系的作用,構建完善的審計成果運用體系,積極落實內部審計整改,最大限度的從內部防范和化解風險,保障干部員工平安、經濟平安。

2“三需求”為導向的“五服務”審計成果運用模式創建概述

2.1內涵以公司各層級的審計需求為工作導向,以多樣化的審計報告作為載體,以務實的工作會議作為平臺,以有效的機制建設作為保障,根據不同對象提供差異化審計服務,在優先滿足公司領導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審計成果在管理部室和基層單位的及時共享,使審計成果能更廣泛、有效地滿足公司各層級管理需要,推動公司依法治企建設和平安建設。

2.2特征①以需求為導向。根據決策層、管理層及執行層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審計項目,提供優質服務,變決策層、管理層及執行層對審計成果運用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和“自愿接受”,提高審計工作成效。②以服務為宗旨。樹立審計服務理念,提供差異化審計服務。即服務于公司領導決策,服務于公司績效考核,服務于業務部門改善管理,服務于人事董事部門及監察部門的干部管理與廉政監督管理,服務于基層單位經營管理提升。③以機制作保障。建立內審要情專報、審計成果綜合分析、審計成果共享、整改督辦、通報與考核等五種工作機制,優化審計服務流程,暢通審計成果運用路徑,實現審計成果運用的閉環管理。

3主要思路與做法

3.1主要思路本模式主要思路是以三個層面(決策層、管理層及執行層)審計需求為審計工作的立足點,以五項重點工作(公司領導決策、公司績效考核、業務部室改善管理、人事監察部門干部與廉政管理、基層單位經營管理)為審計服務的主要方向,通過搭建兩個平臺(本部審計委員會和公司審計工作會議),建立五項工作機制(內審要情專報、成果綜合分析、審計成果共享、整改督辦、通報與考核),實現審計成果運用的閉環管理,全力提高審計成果運用水平,全面提升審計成果運用效果,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科學發展。

篇6

內部審計作為地勘單位監督體系的主體,對地勘單位的經營管理及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有著檢查和督促的作用在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中,內部審計已成為地勘單位促進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和町靠保證。本文就地勘單位如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談幾點淺見

1內部審計的定義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2003年頒發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對內部審計定義為:它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即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這個定義不僅考慮到我國內部審計的現狀,還考慮了今后內部審計的發展要求。

本人認為:這個定義的構成要素分3部分,一是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項獨立客觀的工作,即受組織內部負責人的領導,其工作性質應體現獨立客觀性,只有在組織內部負責人直接領導下設立獨立審計部門才能滿足這一特性二是內部審計有三個職能,即監督、評價和控制職能。監督職能是包括內部審計在內的所有審計活動的本質反映主要通過審查地勘單位內部經營活動的真實、合法性加以表現;評價職能是內部審計的又一重要職能,內部審計在監督地勘單位經濟活動規范運作的吲時,應對單位提供有關改善經營管理方面的評價、分析及咨詢的報告與建議;控制職能,是內部審計的一個獨特職能,也是內部審計上作表現為地勘單位價值增值的重要途徑。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又是一個獨特的部分,因為內部審計是把單位內部控制作為審計對象,特別是內部會計控制。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與有效性的審計堵塞內部控制環節上存在的漏洞,為地勘單位增收節支或提高投入產出率而創造價值增值的機會。三是內部審計把審查與評價地勘單位經營活動及內控制度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為審計目標,通過這些審計目標的完成,達到提高單位經濟效益的目的。

2內部審計在地勘單位中的地位

內部審計作為地勘單位管理的一個手段,其地位不僅得到了國家法律的支持,而且由于內部審計的重要價值和特殊的工作性質,使其在地勘單位中處于重要的地位。

2.1開展內部審計是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體現了內審計重要的法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都對開展內部審計作了明確的規定,這說明內部審計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同時,規定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在組織內部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說明了內部審計部門職能定位與內部其他職能部門有明確的不同,體現了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高層次性、廣泛性和綜合性,內部審計這種在組織內部的特殊的職能定位和權威性,為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2內部審計是地勘單位自我完善和自我約束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其在內部管理職能殊的控嗣地位首先它不是直接的管理控制,而是通過檢查和評價各管理環節的控制程序所實施的再控制,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績效,為實現地勘單位目標服務。其次這種控制不是局部的控制,而是對整個地勘單位經營管理過程的全方位監控,審計控制范圍包括財務、經營管理、投資、基建、資源管理、制度、績效和工作流程等。人們常把內部審計比作領導的眼睛,這種特殊的專業職能體現了內部審計特殊的價值。

3如何充分發揮地勘單位內部審計的作用

3.1繼續做好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審計

現在的內部審計除了開展各項專業審計工作外,愈來愈重視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中的位置以及內部審計工作給地勘單位經營活動帶來的影響與效果,希望內部審計成果通過有關方面的落實或改進,帶來改善單位經營管理活動的疊加效應。在這種情形下,內部審計與有關方面的協調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專項準則對協調的原則、方法與內容加以說明,即內外部審計主要指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之間應相互配合,評價利用各自的審計成果,改進審計方法,確保充分的審計范圍。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有有待于改進的地方,如政府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成果缺乏可信度與評價的標準,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給社會審計組織的問題,有政府要求的法定業務,如年度會計報表審計,還有各種委托的專項審計,從事這些業務的社會審計組織應與內部審計部門及時溝通,使內部審計人員能及時了解財務處理及調整事項的可行性與合法性。所以會計師事務所在與單位財務部門溝通的同時,應與單位內部審計部門溝通,減少社會審計由于受托費用而影響其工作質量的因素。內部審計作為單位管理層的一個職能部門,在做好內外部審計溝通的同時,應更加注意與單位財務、投資、經營及綜合管理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并按照地勘單位管理程序和審計工作程序辦事。

3.2培養一瀧人才,做好審計隊伍建設

(1)建立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內部審計理論和技術,以適應入世對審計的新要求。在培訓內容上,可以向崗位、相關專業培訓方面拓展,以塑造全新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在培訓方式上,可以向不同行業交叉培訓、中長期培訓方面突破,可選派優秀的審計人員與國內的一些優秀內審單位進行交流,使審計人員能夠真正深入了解這些單位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并能將這些經驗引入地勘單位。

篇7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并購審計;審計風險

并購創造價值,然而在并購后期企業如何將并購效益達到最佳,即如何更為有效地進行并購整合一直是并購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同時,互聯網飛速發展,大數據已悄然而至,隨之而來的必然會是以大數據為依托的又一波并購浪潮。因此,研究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活動及其風險的影響極具現實意義。

一、企業并購審計與大數據

1.企業并購。企業并購,一般指企業兼并和收購(M&A),是以目標企業控制權為標的進行交易,實現迅速規模擴張、增強競爭力的擴張型商業活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協同發展,現如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中國企業創新帶來了極大的動力與無限的可能,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我國掀起又一波并購浪潮。2.并購審計。并購審計屬專項審計,即注冊會計師在并購雙方擬定并購計劃并簽訂并購協議之后,為達到提高并購效率,降低并購風險,而提供的包括財務報告審計等專業服務的審計活動。由于并購審計不僅包含一般財務審計的目標,有的甚至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因此并購審計的目標更為復雜,內容更為豐富。3.大數據。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快速普及,電子信息、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廣泛運用,數據已成為新時期的基礎生活資料與市場要素。大數據具有海量化、多樣化、價值高、密度低和快速化等特點,更精確地分析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市場占有率等,使企業管理者進行管理決策更有洞察發現力及遠見。

二、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風險的影響

根據并購審計的特點以及大數據對于并購審計的影響,大數據下并購審計的風險包括四大內容:首先是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環境的影響,其次是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目標的影響,再次是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內容的影響,最后是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技術的影響。1.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環境的影響。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的方方面都會受其影響,就企業并購活動來說,在并購準備階段,大數據對于并購審計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企業并購環境上,例如通常來說復雜的市場環境和不斷隨市場變化的產品生命周期。大數據的發展對于外部環境的把握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例如市場環境的變化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發掘分析,不僅大大提高了市場變化信息的及時性,審計過程中可通過市場大數據下行業中權威預測與評論等信息獲取更具準確性的參考,同時降低審計風險。而并購企業的內部環境,如公司的管理水平、企業文化的影響程度,企業監督制度及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等內容的審計也會加大并購審計的風險。大數據時代,企業往往會建立內部的數據平臺以提高生產與管理效率,在進行企業并購審計時,這些內部的大數據平臺對于審計人員準確把握主并企業與目標企業的生產會計信息,充分運用職業判斷降低并購審計風險起到重要的作用。2.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目標的影響。企業并購的一大目標便是產生協同效應,然而是否能產生確是未知數,這也是并購審計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企業并購并不僅是并購雙方有形資產的整合重組,更重要的應是優勢互補,將無形的文化與資產進行有效整合,以期企業的更大發展。因此在挑選目標企業時,大數據便能顯示出其魅力。數據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審計人員通過對主并企業和目標企業運營情況、發展特點、行業處境等影響企業并購協同效應因素的科學對比分析,尋求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使企業并購協同效應最大化,挖掘出并購后可達到的最大價值。3.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內容的影響。企業并購審計的內容中,對于對方企業的評估審計關系到目標企業價值,對審計風險影響較大,因此并購審計中評估審計的內容至關重要。對目標企業的評估內容比較廣,比如,需要認真分析企業財務運營狀況、目標企業競爭力的強弱等;企業并購后聯合風險也是并購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其中發展戰略是主并方選擇并購對象和類型的基礎,關系到未來企業運營狀況。而大數據對于趨勢與發展分析,特別是用有形數字所表現的信息分析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4.大數據對企業并購審計技術的影響。審計技術的影響因素多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最新技術應用。大數據對于二者的影響頗為明顯,即在信息與數據的選擇中,審計人員普遍運用抽樣技術,然而數據如何選取,選取之后如何解讀卻因人而異。但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與信息獲取更方便、更全面,甚至可以基于全樣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分析,減少了審計抽樣的風險,從而對于這一問題提供更好解決的可能。同時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很多并購活動的失敗。大數據時代以其及時性與數據充分性著稱,因此,在大數據日益發展的情況下,信息不對稱對于并購審計風險的潛在影響不斷降低。

三、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并購審計風險的控制

上述風險的防范重點主要集中在提升數據處理技術、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完善政策法律環境等方面。1.注重數據安全,提升數據處理技術是核心。首先,可以根據數據性質和審計需求設置權限等級,嚴格控制數據訪問權限,減少數據外泄的可能性。其次,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數據處理,對數據的獲取與處理不僅需要Excel或審計軟件,還要借助數據挖掘技術縮小數據量,然后再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并購審計工作的效率,降低并購審計的風險。2.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是關鍵。并購審計中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舉足輕重,審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靈活地運用審計方法、審計工具,組合式地解決問題、應對變化。一方面要加強現有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調整,另一方面要與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業人士通力合作凸顯團隊力量。3.完善并購法律制度環境是保障。大數據在并購審計中發揮更好的作用離不開完善的法律與制度環境。因此,進一步完善與企業并購相關法律法規,形成合理專業的業務規范是大勢所趨。同時,在制定相關的會計準則時,既要借鑒國際會計領域的先進成果,也要兼顧我國國情,適合我國境內各類型的企業并購,特別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并購。

參考文獻:

[1]我國企業并購現狀與成功條件的分析和思考[D].何麗.碩士論文,2010.

[2]企業并購專項審計和財務評價.[J].盧樹華.現代商業,2009.5.

[3]企業并購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熊夢云、彭卉.財會月刊,2013.8.

[4]企業并購審計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何婭萍.時代金融,2013.7.

篇8

【關鍵詞】 優化; 審計環境; 方法; 努力方向

審計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審計產生、存在和發展的一切內外部因素的總和,是影響審計機構完成其自身職能的一切內外部條件的集合。和諧審計環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審計部門在企業經濟運行和發展的框架安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獨特的職能作用;二是內部審計的職能得到其他部門的認同,并與其他部門或個人形成良好的相互依存關系,達到讓全社會更加理解審計、相信審計、支持和配合審計的目的。那么,怎樣才能讓企業各部門理解內部審計,并支持審計工作,以此改善審計環境呢?筆者就西山審計處在優化審計環境方面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抓住機遇,營造良好的組織環境

近年來,企業組織規模越來越大,地理的分布越來越分散,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樣化,企業的管理越來越多級化,這種變化趨勢及其結果,導致企業最高管理者越來越感受到需要一套專職的專業化監督系統,來保證管理決策的貫徹執行,內部審計有了發展的機遇。我們緊緊抓住這個機遇,迅速組建了內部審計組織機構,形成了以集團審計處為核心,延伸到基層單位的三級垂直審計機構網絡。集團本部設處級審計機構,負責制定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和業務規范,編制企業年度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組織和實施對本企業及本企業所投資的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的財務收支、資產質量、經濟責任以及其他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所屬子分公司成立了21個審計機構,其中7個子分公司成立了獨立的審計科室,14個子分公司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并設置專職審計員,許多三級核算單位如多經系統的各核算廠點都設置了兼職審計人員,負責對本系統內部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審計系統在西山集團審計處的統一管理下,分工負責,執行統一的執業標準、運用統一的審計程序,近五年中完成包括財務收支、經濟效益、工程結算、經濟責任、合同管理、專項審計等各類審計項目625項,審計規范了金額27 470萬元,提出審計意見1 107條,審計建議1 813條,為企業改善經濟效益和經濟運行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想環境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未來。西山集團審計機構建立伊始,內部審計自身錯誤地認為審計就是查賬,審計報告往往放在審計發現問題的描述上,審計報告對報告使用者缺乏吸引力,更不能引起管理層的關注。許多單位不知道還有審計部門這一機構,審計人員也都抱怨部門在企業中沒有地位。

為徹底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多次召開審計人員會議,并在下發的審計工作安排中,強調內部審計人員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倡導“以為爭位、以位促為”的先進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站在大審計上看待問題,重新審視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重新審視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在開展傳統審計工作的同時,加大經濟效益審計力度,圍繞“風險、管理、效益”做文章。在日常審計中,運用全方位的監督評價體系,對企業產、供、銷、人、財、物各個環節實行符合性測試,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客觀評價,尋找大大小小的內部失控點和容易失控點,并提出促進整改的合理化建議。一份份審計報告受到領導的關注,為審計裝備了優厚的辦公條件,內部審計在集團內部有了知名度。其他管理部門進行日常性工作,都要抽調審計力量,求得審計人員幫助;制定管理制度和辦法時,也要事先征求內部審計的意見,內部審計的地位日趨提高。

三、堅持客觀,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長期以來,由于內部審計過多地強調獨立性,強調監督職能,使內部審計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形成敵對關系,雙方無法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致使正常工作很難開展,更談不上內部審計“咨詢顧問”、“經濟伙伴”的角色體現。我們不斷更新審計理念,正確處理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關系,建立審計監督與審計對象、業務部門的伙伴關系,使審計監督與企業管理相結合,避免孤軍作戰。在每年的審計論文研討、審計項目評選活動中,我們都邀請基層主管審計的領導或部分單位的經營領導參與,讓他們切身融入審計工作中,逐步了解內部審計,加強了彼此的經常性溝通。同時,在審計工作中,轉換了思維方式,把工作目標定位于促進治理,堵塞漏洞,減少損失,提高效益,定位于一種高層次的服務。在查處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對于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向管理決策層提出改進建議,對于執行過程中因理解偏差和無意識的錯誤,表現出應有的理解,提出一些更可行的改正措施。靠著真誠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態度,消除和減少了被審計單位的對抗情緒,許多單位紛紛與審計部門聯系,主動要求幫他們把關,內部審計獲得了被審計單位的廣泛支持。

四、與時俱進,建立完善的微觀環境

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是內部審計良好的微觀環境,通過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樹立內部審計的權威,是內部審計工作者獲得支持、開展工作的保障。

為保證審計工作有序進行,有章可依,西山審計處十分重視制度建設,根據國家審計署、省內審協會、山西焦煤審計部有關內部審計法規的規定,結合西山實際,先后組織制定了《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經濟責任內部審計處理處罰暫行辦法》、《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內部審計項目責任管理制度》、《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審計辦法》、《內部審計工作考核辦法》、《審計處績效工資考核辦法》等業務管理制度,規范了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行為,為廣大內部審計人員執行業務操作提供方法和依據,也為審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在處室管理中,我們把制度建設放在重要地位來抓,花費大量時間,對原有的一些制度進行甄別篩選,將行之有效的繼續保留,對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部分進行修訂和完善,又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制定了一些制度,經過歸類匯總,最終編輯成《審計處內部管理制度》手冊。該手冊涉及行政管理、精神文明、黨務工作、工會工作四大部分,分別在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工作紀律等方面作了規定,該手冊作為激勵和規范審計處全體職工工作的行為準則,對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質量,營造良好氛圍和文明工作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

五、拓寬渠道,塑造優良的人文環境

在提高人員素質方面,我們本著“提高人員素質,發展業務專長”的原則,按照“厚專業,寬口徑,高素質,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標,多渠道開展工作。其一,進一步發揮各類考試的導向作用,鼓勵審計人員參加職稱晉升、學歷教育,以考促學,不斷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其二,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近幾年,每年都要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各類培訓100多人次,通過走出去或者請進來的方式,讓內部審計人員了解到新的知識領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能夠對照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考慮存在哪些薄弱環節,以及今后需要改進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其三,廣泛發動,積極組織了集團職工技能審計工種大賽。通過大賽,給全體審計人員提供了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選出了優秀審計人才,使大賽成為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的實踐課堂。其四,積極整合審計資源,吸收基層審計人員聯合審計,采取上下聯動式審計模式開展審計項目,寓教于審,在工作實踐中錘煉審計人員。其五,定期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審計論文研討活動,讓審計人員從審計業務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對某一理論進行探討,對某一觀點進行評述,對某一經濟現象根源進行剖析以及對某一審計方面進行經驗介紹。理論研討會的多次舉辦,激發了廣大內部審計人員進行理論研究,探索內部審計新領域、新技術、新方法的熱情,理論研討的氛圍對每位審計人員促進很大,經過互相學習不僅了解到當前的內部審計理論水平的前沿,而且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為今后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需要改進的方面,同時也能吸取他人實際工作中的一些智慧和經驗,大大推動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向前發展。其六,堅持開展內部審計項目質量評優活動。集團內部審計機構每兩年舉辦一次審計項目評選活動,從審計立項、工作方案、審計通知書、審計工作底稿、取證資料、審計建議、審計報告、審計復核、審計承諾書、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計問題整改落實、審計檔案各方面制定工作規范和評分標準,首先由參評項目組主審進行情況匯報,再由評委根據評分依據進行評分,最后按評分結果評選出獲獎項目。獲獎項目主審要在全集團審計人員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通過評選活動,互相交流了工作經驗,提高了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為推進集團公司整體審計工作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作為審計人,必須懂得審計環境和審計工作的辯證關系,適應審計環境,改善審計環境,深刻認識實現審計目標的關鍵所在,及時調整審計思路、工作方法和審計技術,以促進企業經濟發展,促進本部門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夏海生.淺議審計環境對內部審計的影響[J].蘇州審計,2007,(10).

[2] 呂建聚.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中的機制與作用[J].煤炭經濟研究,2004,(3).

篇9

關鍵詞:政府采購審計;方法內容;問題對策

一、政府采購審計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1、政府采購審計概述

政府采購審計是按照法律程序所進行,并有各級行政機關對政府采購的當事人,根據政府的實際情況進行采購,而在采購期間需要由相應的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審查、評價與鑒定的活動。

政府采購中心、采購主管部門和采購方是政府采購審計的中心對象。由于政府采購過程有許多部門參與,由于采購審計的對象可以成為政府的中介,因此,其審計對象不對評標專家、服務商公正人員、服務商限制。審計人員在對政府采購內部控制措施進行調查、測評的基礎上,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審計:一、政府采購預算、計劃編制審計;二、政府采購資金審計;三、政府采購方式和程序的執行情況審計。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方法,政府采購審計可以分化為采購審計和管理審計,又可以分為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

政府采購法賦予了審計機關對政府采購行為實施審計監督的法定職責,因為政府采購審計有其必要性:一、從法律層面看,政府采購審計是政府采購法所規定的,開展審計監督是貫徹落實審計法的必然要求;二、開展審計監督,能夠規范政府的資金使用途徑,提高政府采購資金使用效益;三、對政府采購開展審計監督,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采購制度、保證采購活動健康有序進行。

2、政府采購審計的主要內容

政府采購審計的主要內容分別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一)政府采購預算的合法性

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和確認需要按照相應的程序進行手續的辦理,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批復部門預算時會根據部門預算的要求含政府部門采購預算。對于其中的各個環節,必須認真審查。

(二)政府采購計劃的合理性

政府采購預算是政府彩果編制計劃的基礎。其采購的過程也需要按照相應的參照方案進行,政府每年度的采購預算以及考核都需要根據采購計劃作為憑證。因此在審查時要注意采購機關有沒有依照法律法規來切實履行職責、采購需求的提出是否必要和合理。預算數字的科學和實際依據以及和整體預算是否相符也是政府采購審計需要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招投標過程的合法性。

審查招標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可以將招標過程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有效遏制,保證市場環境的公平,保證經營者與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

(四)政府采購中介機構的審查。

主要是審查中介機構的法人資格與資質一級市場準入資格,并將其收費標準、納稅情況與不良業績等進行審查。

(五)政府采購的效益性。

政府采購效益性的審查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對政府采購機構的規模、人員素質作出評估,使采購機構的規模與采購規模相匹配,二是采購規模的審計,三是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審計。

二、政府采購審計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1、全面審計和突出重點相結合。政府采購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分類結果如下:從形式上來看,包括邀請招標、公開招標、詢價采購、競爭性談判等;從內容上來看,分為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和采購管理;從對象上來分析則包括采購中心、主管部門、中介機構、供應商等。因為,審計時要立足整體,放眼全面,又要著重突出重點環節。

2、審計、延伸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政府采購審計涉及范圍較廣,包括效益性審計、合規合法性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其中財務的收支狀況僅占政府采購中的一部分,需要通過政府采購審計調查對其進行了解,將其合法性與效率性進行審計。一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延伸調查,不僅可以增加審計的效率性,還可以減少供應商對政府的負面情緒,提高供應商的配合效率。另一方面,對審計的方法進行改進,然后再進行審計調查,這樣不僅方式更為靈活,還可以擴展審計的范圍,通過各類不同的調查方法還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社會各界對于政府采購的看法。與此同時,審計方法的多樣性還可以豐富審計報告的內容,增加審計的效果,彌補常規審計的缺陷性。

3、同級審計、行政事業單位審計和政府采購專項審計相結合。政府采購審計設計的內容較為廣泛,其中包括財政預算方面的編制、安排以及撥付,又包括行政事業單位進行采購制度時的制度執行。因此,進行同級審計和行政事業單位審計的時候,需要將政府的采購情況納入審計方案中,并建立相應的審計資料庫與數據庫,使其可以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報告與資料,使其成為一套完整的審計報告,降低審計的成本,提高資源的共享性。

4、內部控制制度測評和實質性審計相結合。政府采購審計具備專業性較強、政策性較強、涉及面積較廣等特點,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測評,并根據測評的結果實施實質性的審計方法。

即在實際調查之前先通過學習了解政策法規和制度,行理論上的學習、討論和調查,使得在實際審計過程實施中,更具有全面性和針對性,提高審計效率,同時保障執法規范。

三、政府采購審計存在的問題

1、程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職責界定不明確,有的政府采購中心和采購監督管理機構根本就沒有分設。采購管理內控制度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政府采購程序不健全,管理缺失,容易出現漏洞。政府采購預算需要對采購的各項內容準確掌握,要求其明確性與完整性,因此需要在編制前令各單位可以詳盡、充分的進行采購項目調研,但是很多預算單位卻不不重視該項程序。而編制預算的準備不充分,則會直接影響到后期采購預算編制的整體效果。

2、實施過程諸多困難

實施過程的困難主要是由于操作規范和審計人員目前的素質和水平普遍達不到要求而造成的。目前,政府采購的趨勢是范圍擴大、支出增加、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日趨復雜,需要比傳統審計方法更加先進、規范的審計準則。但是,現實中目前能夠評價政府采購績效的指標體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監督過程中形式主義問題普遍存在。在目前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也缺乏既熟悉政府采購政策業務又懂的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技術性人才。

四、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探究

1、健全法制,規范行為

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對象來進行審計監督工作。依照《政府采購法》及相關法規,確定審計的環節、重點和內容。對相關環節進行全面審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加大探索力度,盡快出臺全面的審計規范。使以后的政府采購審計過程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突出重點,規范審計行為

針對政府采購中已經出現以及根據預測可能出現的各種違規現象,應該做到總結規律、突出重點,在這些方面加強監督和審查,從預防這一步開始做起。杜絕違法違規行為。

3、突破政府采購審計中審計人員面臨的瓶頸問題

首先,應重視審計人員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政策性、技術性、專業性的知識組織系統學習,掌握采購程序,熟悉經濟法規和操作流程,提高審核文件能力。其次要解決執法難的問題,給與審計監督人員有力的保障。最后在審計實踐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對審計準則的制定工作步伐進行提速,并建立一個可以有效指導審計活動的績效標準,令審計人員可以接受并有效執行,并使政府采購績效審計的評價做到公正,不斷提高績效審計的質量。

五、結論

政府采購審計責任重大,,是規范政府采購資金使用行為和提高政府采購資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徑,在節約財政支出、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的政府采購審計過程還存在著欠缺和漏洞,但是經過多方共同不懈努力,已經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作者單位:綿陽市涪城區審計局)

參考文獻:

[1]陳直華《關于政府采購審計的實務研究》 福建省福州市審計局 2006-09-25

[2]李永富《政府采購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甘肅省武威市審計局,2012-08-10

篇10

關鍵詞:環境審計 現狀 問題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8-255-02

環境審計是指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注冊會計師,對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系統以及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督、評價或鑒證,使之達到管理有效、控制得當,并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審計活動。文章就我國環境審計的現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并且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促進我國環境審計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一、我國環境審計的現狀

我國環境審計目前處于探索階段。在審計對象上,以環境保護資金為主;在審計類型上,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在審計內容上,受上述審計類型和審計對象的影響,目前我國政府環境審計主要包括對環境保護資金籌集、使用和管理的審計,對環境保護投資項目的審計,對環境保護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的審計等內容。其中后兩項內容是以環境保護資金為載體展開的,而這與當今國際環境審計的發展狀況相比仍然落后。我國在環境審計理論研究上還處于討論階段,沒有形成統一的環境審計的理論體系,雖然在一些主要期刊上有一些關于環境審計問題的論文, 但未形成主流觀點。在環境審計實踐方面,主要是以政府審計為主,企業自主進行環境審計與規劃的很少,只有海爾等成為國際品牌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做環境審計與規劃,而在社會審計部分,幾乎是空白。這些都反映出了我國環境審計尚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環境審計工作方面,我們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二、我國環境審計存在的問題

1.環境審計法規不完善,相關法規執行不力。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6部環境保護法律,13部與環境相關的資源保護法律以及395項環境標準,基本形成了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監督體系,但是仍然缺乏具體的指導,也缺乏環境審計的具體實施辦法和評估標準。我國迄今為止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可以為環境審計提供直接的依據。而且,現有的環境法所規定的各項基本法律制度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出現這些執法不力的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環保觀念淡薄、缺乏環保意識、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忽視長遠的利益,沒有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念,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方式,造成國家資金的浪費,資源的破壞。

2.缺乏最基本的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我們都知道會計是審計存在的前提條件,審計不能脫離會計而單獨存在和發展。對于環境審計也一樣,必須要有健全的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作為保證,而且要有規范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而目前我國還缺乏最基本的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傳統會計對環境不確認不計量,給環境審計的確認和計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審計人員無法評價企業在環境保護中應承擔的責任。我國目前也沒有實施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企業大都不公布與環境相關的會計信息,使我們無法對其進行很好的監督,企業也逃避了破壞環境而需要付出的責任。審計不能離開會計而單獨存在,這些最基本的環境會計準則與制度尚不完善,也無從談起環境審計的繼續發展。

3.缺乏完善的環境審計評價標準。我國目前仍然缺乏環境審計準則和審計指南,也沒有制定出對環境審計進行評價的標準。在環境審計過程中必然要對環境成本和效益進行分析,然而令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感覺最困難的也正是用哪些指標和標準來科學地反映和評價環境成本和效益,以及如何對它們進行科學的計量。當審計人員進行環境審計時只能根據現有的會計準則做出判斷,勢必造成審計依據的不足和判斷的主觀性,環境審計缺乏客觀的依據和評價標準,使審計風險加大。缺乏完善的審計評價標準是導致我國環境審計難以開展的原因之一。

4.環境審計主體單一,民間審計介入不夠。目前,我國環保資金大部分是國有資金,環境審計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審計機關,大多數的環境審計任務基本上由國家審計承擔,而社會環境審計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尚未有效開展,民間審計介入力度不夠,這樣難以保證環境審計的質量,也難以使環境審計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社會環境審計機構(通常指會計師事務所)通過獨立的檢查和評價受托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和結果,既可以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又可以大大提高環境審計報告的可信度,增強環境審計信息的有用性,加之社會審計面的寬廣性,對整體推進環境審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也有自身的優勢,不僅能及時消除企業環境法律風險,而且能促進企業按環保要求進行生產,幫助企業很好利用環境資源,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民間審計具有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和專業性,這些都是政府審計機關無法比擬的。而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支能有效為社會、經濟和企業服務的環境監督力量。

5.我國環境審計工作的審計對象和內容單一,審計范圍狹窄?,F階段,我國開展的環境審計項目主要是對環保專項資金的財務收支審計和重點項目的專項審計。審計重點是環保資金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及審查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否遵守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和地方頒布的環保法規,對于環境效益的審計重視不夠,很少評價環保資金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對國家在國際環境保護政策公約履行、政府環境政策執行等方面的審計和評價基本是空白。目前我國的環境審計仍然限于消極防范,遠未起到環境審計依法對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系統以及在經濟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和環境責任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的作用。

三、解決我國環境審計問題的對策

1.加快環境會計的建立與實施。首先我們應該修訂《企業會計準則》,增加關于企業環境責任內容的報告,對于已經進入會計記錄的環境事項,規定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加以詳細披露,對于未進入會計記錄的環境事項,可以通過專門的環境報告予以揭示。我們還要加強環境保護系統以及相關資料的管理,保證環保管理系統有效運轉,確保環保資料的真實性。我們應當著手建立起有關環境責任信息的會計記錄、計量、計價、報告的統一環境信息會計制度,提供完整、有效的環境會計資料,真實的反映企業環境責任信息。

2.加快我國環境審計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環境審計評價標準。要制訂環境會計準則、環境審計的規范和評價標準,使環境會計和環境審計的開展有法可依。

3.加強環境審計技術方法的研究,不斷加強環境績效審計。在當前我國的環境審計工作當中,要不斷加強對環境審計技術方法的研究,逐步推廣環境績效審計。環境績效審計主要是對環保資金分配使用的經濟性、環保投資項目的效益性和環保部門的業績進行的審查。政府一方面建立有效的環境問責制度,將環境指標納入地方官員的考核機制,建立全新的環境政策體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廣大群眾參與的環境監督和評估機制,不斷加強績效審計在環境審計中的重要作用。

4.擴大環境審計主體,推動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和社會環境審計的發展。我國環境審計剛剛起步,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環境審計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審計機關,而企業內部審計和社會環境審計尚未有效開展,民間審計介入力度仍然不夠。社會環境審計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是協同政府環境審計的兩把利劍,無論是政府環境審計,還是社會環境審計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最終目標都是要實現社會、經濟、人類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因此,在當前我國政府環境審計的基礎上,要鼓勵、扶持和培育社會環境審計和企業內部環境審計的力量,以促進我國環境審計主體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1.劉長翠.企業環境審計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王德元.加強環境審計推動和諧發展,工業審計與會計, 2009(3)

3.黃飛.我國環境審計問題與對策.審計月刊,2008(4)

4.王本強.深化政府環境審計的新起點.中國審計,2009(15)

5.李娜.我國開展環境審計的制約因素及對策.西部財會,2007(7)

6.李國輝.我國開展環境審計的構想.2008(9)

7.張曼.環境規制約束下的企業行為,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8.楊樹滋,王德開.環境審計探討、審計研究,2008(9)

9.蔡春,陳曉媛.環境審計論.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10.宣杰,孫鳳英.關于環境審計問題的探討.生態經濟,2007(11)

11.周建霞,薛增琴.環境審計的現狀、目的及對策研究.商業時代,2007(13)

12.耿建新,房巧玲.環境審計研究視角的國際比較.審計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