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0:33: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腫瘤學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下面我以“按三維特征擺放圖形”的教學活動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根據“按三維特征擺放圖形”(如圖一)內容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和幼兒的個體差異,我有意識地提供了同類型經驗、不同層次的相關結構的活動,如看標記畫圖形、圖形身份證、填圖形片、按二維特征擺放圖形等。
(附圖{圖})
圖一
“按三維特征擺放圖形”是指要求幼兒按照圖形的顏色、形狀、大小這三個方面的特征,在表格上找出符合三個特征的位置,并正確擺放圖形。表格的上下兩橫排和豎排第一行的特征標記使表格具有坐標的性質。表格中的每一個空位都表示著一個圖形的顏色、形狀及大小三者的統一。它要求幼兒不僅能準確地分別感知圖形的三維特征,而且能理解表格空位表達的是某一圖形的三個方面的綜合特征。而“按二維特征擺放圖形”(如圖二)要求幼兒按圖形的顏色、形狀這兩個特征在表格上正確地選放圖形。這比按三維特征擺放圖形少了一個維度的綜合,在操作要求上顯然低了一個層次。“填圖形”活動是根據圖形和差異線(注),找出某差異線與某圖形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它只是對兩個圖形片進行直觀的比較和分析,沒有前兩個活動所具有的空間感知上的難度。“看標記畫圖形”和“圖形身份證”這兩個活動要求幼兒根據標記畫出相應的圖形,或根據圖形畫出相應的標記,它與前幾個活動的共同點在于都是以準確地感知圖形特征為目的的,但它沒有比較、分析、概括圖形特征的要求,只是鞏固對一個圖形特征的感知,顯然它在這幾個相關活動中難度是最低的。
(附圖{圖})
圖二
上述幾個活動都是關于分析、綜合圖形特征的同類活動,卻有著不同的層次。選擇和提供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主動地儲存、建構有關圖形特征的知識經驗,理解表格(即坐標)所表示的數學意義,獲得多維度地分析、綜合圖形特征的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在小組活動時,我注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發展水平選擇適合自身學習的活動,并針對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調節活動內容與要求,做好個別輔導工作,盡可能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
例如,對個別必須通過反復操作才能理解圖形、表格的綜合意義的幼兒,我鼓勵他們先操作難度層次低的活動,再操作屬于同類經驗但較為復雜的活動,促使他們通過感知多種材料來逐步積累同類型的經驗。對于能正確地按三維特征擺放圖形的幼兒,我要求他們講述擺放的理由,提高其對幾何圖形特征的綜合、概括能力,使外部的動作逐步內化為相應的認知圖式,進而理解并抽象概括出相應的概念。
經過幾次操作活動之后,大多數幼兒能正確地在三維排列板上擺放圖形,不少幼兒能運用語言表述操作的結果。為什么幼兒能較快地掌握按三維特征擺放圖形的操作規則呢?我認為這是幼兒在感知圖形特征的活動中積累了有關經驗,并在同類操作實踐中得以遷移和運用的結果。
篇2
高中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要求非常高,對高中生思維的深度以及廣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的數學學習需要教師積極與高中生開展互動和交流。只是在山區的高中,高中生的數學基礎差,數學學習的能力普遍不高,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有效的數學交流,需要教師采取積極的策略,提升數學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1加強數學審題
數學審題是數學交流的重要前提,往往高中生在拿到試卷后急急忙忙開始解題。但其實這并不是科學的解題方式以及步驟,高中生往往忽視了解題的技巧,審題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若是過于匆忙,很容易導致做錯題,甚至解題思路完全錯誤。教師要以引導學生,在日常教學中不要僅僅關注是否將解題的思路將清楚[1]。更是要讓高中生明白審題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將題目審清楚,弄清楚題意,才能在解題的時候明白如何去把握解題的正確方向,做好正確下筆,也就是說審題要保證一定的時間,這樣做題的時候才能體現出明顯的效率。
2加強學生的表達
此處的表達指的是不僅要會做題,更是要能夠表達出來。并不僅僅是講解題目或者是傳授題目,也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指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思路上的啟發,包括課堂交流以及課后交流。首先就是對做題體會的交流。高中生的習題聯系也是對題目和教材的理解[2]。通過高中生在課堂以及課后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對自身的想法進行探討,這樣對題目以及知識點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并在課堂上展示出自己的聯系成果,加強學生之間的精神交流。其次是講解思路。實際上解題的目標并不是解題,而是讓高中生在解題中之間提煉出解題思路,這樣可以加強自身對數學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放開手腳去講,反映出高中生的思想,展示出高中生在解題時的思維過程,教師就能對其中反饋出來的一些信息全面掌握,也能對教學計劃實施必要的調整。很多時候高中生的相互交流效果要超過教師的講解[3]。這也說明高中生間交流的語言往往要比教師更加貼近。最后就是教師在在數學課上營造出和諧的氛圍,要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注,在課堂上給予高中生足夠的尊重,要盡可能排除山區高中生對教師的畏難情緒,加強生生交流,也是加強山區高中生的競爭以及友誼。對于一些表現非常優秀的高中生,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以及肯定,對于一些回答錯誤的高中生,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要讓高中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習慣。數學交流并不是簡單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強化對高中生的訓練,合理對高中生進行引導以及設問,讓高中生慢慢變得善于表達。實際上數學語言本身就是包含著大量的思維活動,也可以說是思維活動的重要凈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高中生實施思路習慣的培養,并引導高中生對數學法則進行掌握和鞏固。通過表達,高中生可以對自身的思維進行理清,并掌握題意的真正內涵,也能對數學語言理解更加深刻,提升自身的數學感悟能力,這些都是山區高中生比較欠缺的一些方面。
3加強書寫的規范性
對于一些數學題目,很多高中生明白正確的證明方法,也明白其中考查的到底是哪一項知識點,但是落實在書寫上總是無法全面表現出來。實際上書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山區的高中生在這方面比較薄弱,很多題目明明是結果正確,思路也正確,但是書寫不規范還是無法得到滿分,這樣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而要想改變這樣的局面,需要教師加強對高中生的訓練和指導。對于應該怎么寫、寫什么,教師都要說得非常詳細,并借助一些例題來進行示范,同時要告訴高中生書寫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利用好高中生的課堂作業,糾正高中生在書寫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對解題書寫不僅要做到規范,更是要讓高中生形成正確書寫的精神,對于一些解題中的錯誤,也要要求高中生規范訂正下來,若是發現了好的解題方法,高中生也要記錄在筆記本上。
篇3
堅持定期體檢有利于發現早期腫瘤。因此教師一定要及時跟上腫瘤學發展的趨勢,掌握最先進的腫瘤治療理念,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給學生以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素質培養,對于外籍學員來說,與他們接觸最密切的就是授課教師,授課教師代表著中國,教師憑借自己的醫學知識和人品修養來擴展外籍學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外籍學員通過授課教師的的言行會逐漸積累對中國的印象。因此,作為教師,應具備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職業修養,深厚的基礎專業功底,舉止大方的言行舉止,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綜合素質,展示中國教師的英姿,不斷增強個人魅力,樹立在外籍學員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努力克服語言交流障礙,提高教學能力
來參加培訓的外籍官員大多數來自非洲或者東歐不發達國家,沒有中文基礎,僅有少數學員接受了出國學習短期的中文培訓,且只局限于日常簡單交流。他們大部分學員英語水平較好,但是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很難達到交流和溝通的目的,因此語言溝通是成為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課堂上教學質量的好壞,關鍵就是教師能否清楚、準確地用英語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因此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醫學詞匯,而且還需要以口述的方式恰當、準確、規范、簡練地表述,使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時還要能聽懂學生的問題,并給予準確的回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派了有留學經歷、外語基礎好的教師擔任授課教員,并聘請外籍教師在開課之前對授課教員進行培訓。
同時挑選了相應的腫瘤學英語視頻教材,讓授課教員在上課之前反復觀看,充分熟悉腫瘤學及相關學科的專業英語詞匯及標準發音。糾正不標準的發音,改變不正確的發音習慣,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是課前及課間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溝通,逐漸適應彼此語音特點及發音習慣,培養師生之間的友誼,使相互之間的溝通更加自然流暢,即使有時不太明白重復解釋時也能互相理解。對于部分來自法語系的外籍學員來說,我們的教學壓力則更大,因為我們的教師不得不將幻燈材料翻譯成法語然后再通過法語翻譯進行授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體會是放慢教學的進度,讓學員充分理解教學內容,課后留出較多的時間讓他們提出問題,采取開小灶的方式,單獨解決學員們存在的各種由于語言交流導致的問題。
加強互動教學,緊密聯系實際,加強教學效果
外籍學員與中國學生相比,由于社會、文化、教育背景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更為自信、獨立、活躍,而且他們在當地政府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利,想法特別多,因此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對于同樣一個問題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一旦有問題會隨時提問,與教師具有很好的互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他們往往不把書本作為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這也是他們獨立自信的體現。
他們對待教師的態度非常客觀。他們會把教師當作朋友,非常友好,而且也很尊敬。但少數情況下,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或教學態度有些問題,他們會直言不諱地要求更換教師,不留任何情面。加上外籍學員的醫學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因此就要求每一位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精心準備每一節課,要求教師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也真正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特點。外籍學員隨堂提出的問題常常涉及到與其關聯的其他課程的知識點甚至臨床問題,涉及面廣,導致課堂的教學進度不容易控制;而且外籍學員大多來自不同的國家,知識水平差異較大,一部分學員基礎知識的較為缺乏,影響了他們對新授知識的理解,導致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完成。如何來平衡這些問題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鑒于這一點我們考慮到青年教師的思維方式與學員接近,容易與學員溝通,激發外籍學員的熱情,提高學員的興趣,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外籍學員學習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針對這方面我們教師就會在課堂上以啟發式主動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乳腺癌在當地的發病率如何?乳腺癌如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重要性如何?外籍學員非常喜歡課堂上教學互動這種方式,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又可以使學員專心聽講,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與學員自己的實際經歷相結合,學員更有興趣參加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化,應該說是一個與外籍學員的好朋友和交流者而不簡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我們期望后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探索,尋求更合理、更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外籍學員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合理制定針對性教學計劃
篇4
一、中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意義上講,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和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教師在上一堂課時,不僅僅是站在教室講臺上講解知識,更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者,是整個這一堂課的管理者。課堂是教學的基本場所,學生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絕大多數都是在課堂中,而課堂中集結、交織著各種教學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相互間形成的各種關系,課堂教學管理需要協調、控制、整合這些教學因素及其關系,即對這些因素及關系進行有效管理,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能夠順利地進行。以某校物流專業《運輸與配送管理》課課堂教學管理為例,有老師嘗試使用分小組與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由于課前他并沒有準確地把握好這門課的教學要求與目的,而且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安排與活動組織也沒有到位,結果使得學生在課堂中根本無法配合,就出現了學生不知如何動手的混亂局面。即使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沒有做一些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行為,但是最后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教學過程無法順利推進,也無法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因此,課堂教學管理不僅僅只有課堂教學秩序的維持,還應該包括課堂中各種相關的因素,特別是學生、教師及教學內容,當然影響三者有效交互的其他因素也同樣重要。在中職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無法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更加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總之,中職課堂教學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積極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技巧與方法。
二、中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筆者認為,目前中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在中職物流專業教學中,有些學生不喜歡這個專業,甚至厭惡這個專業的學習。二是有些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玩手機、睡覺、翻閱課外書籍是常見的情況。三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聽教師指揮、不按要求完成課堂任務或作業、頂撞教師、逃課,甚至是因不滿意安排而與任課教師起沖突等等。四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都只是按教材進行理論的講授,甚至在這些理論講授過程中,有些內容過于深奧難懂,教學方法過分單一,與學生的交流不足,導致整堂課下來的課堂氣氛十分死板沉悶,致使學生對物流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興趣進一步下降,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中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物流專業學生方面的問題。(1)中職物流專業學生的基礎差,學習能力低,自控能力薄弱。從某校近三年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錄取分數來看,2011年為380分(不區分專業),2012年為395分,2013年為402分。雖然錄取分數每年都有一點點的提升,但是中職物流專業的學生也還是跟普遍中職學生一樣,有相同的特點: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困難,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而且自控能力薄弱,上課時愛講話、玩手機,學習興趣缺乏,人生目標不明確。由于中職物流專業學生具有這樣的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沒有將這點因素考慮進去,授課內容的理論知識偏多或過深,那么學生就很容易像聽天書一樣聽不懂,教師在講臺上講得興高采烈,學生在臺下卻昏昏欲睡。(2)中職物流專業學生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加大了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從高職院校到中職學校,物流專業學生都存在著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以物流專業一個55人的班級為例,2007年,男生30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為6∶5;2010年,男生40人,女生15人,男女比例為8∶3;2013年,男生47人,女生8人,男女比例為11.75∶2。因男生相對女生來說比較容易出現懶散、調皮、思想沖動,甚至打架、斗毆、吸毒等行為,所以管理難度比女生大。而在開展中職課堂教學時,為使課堂效果更好,教學目的更容易達到,教師往往會在課堂中會增加如提問、小組活動、動手實踐等活動。如果在女生較多、男生較少的班級,這些教學活動的學生參與度會高些,而且完成的效果也會好些。如果在女生較少、男生較多的班級,要達到相同的參與度和效果,可能授課教師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和更多的精力去組織管理課堂。所以,男女失衡這種情況,加重了中職物流專業的教學管理工作。(3)中職物流專業學生對物流專業的認識不夠。在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之前,這些學生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專業課程的學習,也不了解什么是專業,什么是物流。從學生到學生的家長,他們都只是認為讀完初中,就升入高中繼續學習,希望完成高中后繼續升讀大學。所以大部分的學生都依然像初中階段一樣,較為重視語數英三科的學習,忽略專業課的學習。然而,中職教育是技能實踐型的職業教育,對物流專業學生側重于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會盡量安排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如《倉儲管理》這門課程中的入庫操作,教師在講授理論———入庫操作流程后,就會安排學生到實訓室里進行入庫實際操作。部分學生在講述實操感受時都反映說:原來物流就是搬運工,這么低級的工作,我以后才不想做這樣的工作。學生先入為主認為物流就是低層工作,導致物流專業課開展時,學生對物流專業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對專業實操活動較為馬虎,使得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大大增加了。(4)學生人數較多,不利于實訓課(理實一體化課)教學的開展。由于物流專業的班級學生數量較多,基本都是55人以上。在上實訓課(或理論實操一體化課)時,一個教師負責指導的學生數量過多,導致教師教學過程對學生管理無暇顧及。
2.物流專業教師方面的問題。(1)教學準備不足,基本功不扎實。由于教師備課不充分,所以缺乏教學組織能力,照本(或PPT)宣科,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或者教師的表達能力差,對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自己也解釋不太清楚,講解不當或教學失誤,教師在學生面前講課顯得無能、遲鈍、笨拙,而且一段時間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那么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于腦后而搗亂起來。(2)課堂管理方法不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遵守課堂紀律方面肯定會出現各種情況的,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違紀行為反應過激,大加訓斥,濫用懲罰手段,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違紀行為擴散開來。實踐證明,對學生的違紀行為反應過激或濫用懲罰手段,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地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另外,如果教師對頻繁出現的學生違紀現象疏于管理,或熟視無睹,也同樣導致課堂秩序越來越混亂,影響課堂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降低教學質量。(3)教學方法落后。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以黑板、粉筆以及簡單的原始工具為主,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但部分教師對多媒體的應用也僅限于將原來板書的內容打入PPT中,用PPT代替板書,對多媒體的其他功能運用不夠,已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21世紀是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會為教學創新提供良好的條件。教師除運用傳統手段外,還必須學會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運用投影、幻燈、錄像等輔助教學手段,并學會應用計算機網絡教學以及開發、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也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4)缺乏專業知識。要知道,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因素,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由于我國的物流專業教育起步較晚,物流專業教師比較缺乏,現有教師較大一部分是從管理、經濟、計算機等專業轉行而來,物流知識不系統、不全面、不扎實,同時也缺乏物流實踐經驗,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以知識的灌輸為主,學生只能是被動地聽,這樣就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物流專業學生就慢慢地失去了對物流專業學習的興趣,以至于不愿聽、不愿學,嚴重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管理。
三、提高中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技巧與方法
(一)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4]在中職物流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多采用分小組教學,在小組中樹立典范,利用基礎較好的學生優勢,引領其他組員,同時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培養的方法如下:第一,根據每次授課的內容,設計問題,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索性學習,歸納總結出小組的答案后公布。對準確找到答案的小組,可以邀請其向全班同學進行說明和分享,并適當給予表揚和加分鼓勵。第二,因中等職業教育是技能實踐型的職業教育,對物流專業學生應側重于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所以在物流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根據每章節的內容和教學任務需要,都應適當安排具體的實例操作。在實例操作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輔導和培養小組長,讓小組長協助再在組內指導其他成員的操作。同時,教師要多觀察學生操作的完成情況,發現完成效果好的學生,要及時鼓勵表揚,甚至還可以邀請該學生進行全班的展示示范。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他同學更主動開動腦筋探索問題,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有事可做后自然就有利于課堂教學管理。
(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在物流專業學生入學時,學校應該對新生和家長開展物流專業專題介紹會議,邀請專業教師對物流專業課程、教學要求、發展前景、就業崗位、中職物流人才定位等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學生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從新的定位,明確自己中職學生的身份,了解物流專業的相關課程的重要性,不能停留在只學語、數、英、物、理、化、生的初中階段。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到中職教學是技能實踐性教育,中職物流專業學生畢業后面對的就業崗位是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一線操作崗位,但不是搬運工。只有對中職物流專業有了準確的認識,這樣才能有助于中職物流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的學習不產生排斥心理。不排斥,才能慢慢形成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更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有利于課堂教學管理。
(三)改革教學方法,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物流專業課程都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這類課程并不是十分適用,需要采用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能啟發和挖掘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不僅僅要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應該是通過課堂的教學,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論,懂得基本的操作技能,還要培養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還能讓課程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為直觀,學生更容易接受。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還應該和學生實際需要結合,改變死板的教學方式,多增加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多結合實際經驗,多與學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讓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才能使課堂教學掛歷產生效能。
(四)提高物流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物流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任課教師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照本宣科,應能夠在上課時靈活地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所以應鼓勵物流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多參加進修、交流會等。這樣,一方面能夠在此類活動中積累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知識,收集教學素材;另一方面也能結識更多業內物流專業人士,拓寬人際關系,掌握更多的實踐案例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實踐經驗融入到課程內容中,遠比從書上看到的陌生死板例子生動多了,學生聽起來也更積極,對任課教師的崇敬也相應增加了,對這門物流專業課也慢慢地喜歡了。只要學生喜歡上這門物流專業課,那在課堂上的表現自然也會更加積極主動,樂于參加課堂中的教學活動,那對任課教師來說,課堂教學管理就變得容易、輕松多了。
(五)嚴格課堂管理制度,掌握處理問題行為的尺度,靈活運用獎勵手段在開學第一堂課時,教師就應該跟學生明確這門課程的課堂紀律,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第一堂課提出的紀律要求來管理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外,還應該仔細觀察課堂中的狀況,注意學生的動態,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一旦發現學生的問題行為,要及時作出適當的指導,公平公正地按管理制度進行教育處理,但處理的方法要注意尺度,不能過于強硬或激烈。曾經有人在某中職學校進行調查,發現有96.7%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課堂問題行為,并分析認為中職學校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總體上有“普遍性”、“復雜性”、“持久性”等特點。如果要完全杜絕這些課堂問題行為,是絕對不大可能的。在出現的各種不同程度的課堂問題行為處理方法上,除了懲罰方法外,我覺得還可以靈活運用獎勵手段,例如:口頭表揚、加平時成績、給予學生某種榮譽、發獎品等,這樣不但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還可以促進落后的學生。
篇5
一、創設互動的氛圍、提高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學的過程就是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首先要建立起師生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大膽的展現自己,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在教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中可以先將課文中的生字講解后,請學生來領讀課文,這時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不同的組別進行連讀練習,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表達力,這種氛圍是教學變得輕松活潑,學生在爭著學的氛圍中,提高了對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意識,互動交流的暢通把學習變成了一種樂趣。
二、適當的鼓勵、促進互動交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細節的把握,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學生的性格不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同樣是問題有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疑問,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的思想變化,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與學生一起共同制定一些課堂的獎懲方法。如對大膽發言的,發表不同意見的,表達真實感受的,幫助同學解答疑問的等同學給予獎勵,對不尊重同學,嘲笑別人錯誤的同學進行批評,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如在教學《火紅的楓葉》時,讀完課文,班里一位不大愛說話的學生舉起了手:“老師,樹葉都是綠的,為什么楓葉是紅的呢?課文印錯了吧?”聽到他的發問,首先表揚了他,然后認真地講解楓葉的變化過程。看到他那專注的神態感到欣慰,鼓勵學生向他學習積極思考的精神。
三、通過疑問、增加交流互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會產生疑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提出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利用問題進行互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疑問可以開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還可以利用疑問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時,課文內容提到了光學知識,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這個問題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學生問:我為什么有影子?有的學生問:影子有多大,別人踩了我的影子我還能動嗎,面對學生提出的各式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真切的感受一下對影子的感覺。學生們在陽光下看著影子,爭相說著自己的看法,這時適時的向學生提出問題“太陽在我們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陽在左邊,影子在哪里”“在樹蔭下,影子呢”等問題,學生們搶著回答,在疑問中學到了知識,這種帶著疑問式的互動交流方式很好的展現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如《淺水洼里的小魚》,請學生開展小組內討論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魚的詞句。問:你從哪些詞語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魚。有的學生:從“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魚兒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條小魚。有的學生:我找到“不停地彎下腰”,知道他會很累,但他沒有停下來,沒有放棄。有的學生說: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魚兒能順利地回到大海里快樂的生活師。同學們通過互動討論,都成了學習的小主人。
四、融入情境、提高交流互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在情境中開展充分的想象力,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情境教學提高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主動探索學習內容的能力,增強了對語文課程的理解能力和對內容概括總結的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如在學習《推敲》時,在學生熟練的朗讀課文后,先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環境,當學生還回味在故事里時,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有的學生演賈島,有的學生演韓愈,還有的學生表演門,學生之間的互動表演提高了對學習的熱情,更有學生在表演推和敲的動作時,旁邊的同學配合著發出了推和敲的聲音,令觀看的學生忍俊不止。這種情境的方式很好的詮釋了課文的內容,師生,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
五、敢說敢做、培養交流互動
小學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樣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創新意識的培養,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有話可說,敢于表達自己思想的個性發展,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精心設計課程計劃,利用情境教學與設疑、鼓勵等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的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敢說敢做的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在創造中思考,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口語交際課《應該幫助他們》,教師可根據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引導看圖,角色說演。創設情境是為了雙向互動,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雙向互動僅有一、兩次是不夠的。教師可提出“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需要幫助的殘疾人,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殘疾人需要幫助?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幫助?你會怎樣幫助他們?”等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雙向互動中學會幫助他人。
總之,互動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搭建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橋梁,通過互動式教學培養了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了,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使課堂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王洋.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出版社.2007
篇6
[關鍵詞]分流;能力分班;高中
一、美國關于班級分流的研究
在美國,高中班級分流主要是指按照學生以前的學業成績,把他們編入不同的教學軌道,軌道覆蓋了完全不同的課程,貫穿了所有科目,最終把學生導向畢業后不同的走向:1.高軌道,指的是大學預科課程或榮譽課程,幫助學生進入一流的學院或大學;2.中軌道,是為那些大多數處于中等成績的學生準備的,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突出也沒有學習缺陷,或者他們不確定高中畢業后會做什么;3.低軌道,包括職業教育和粗淺的學業課程,是為那些成績不好或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設置的,畢業后他們可以符合二流學院、社區大學或就業的資格。在1930年,明尼蘇達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W.S.Miller和HenryJ.Otto發表了第二篇關于分班實驗研究的綜述。他們認為只要分班方法正確,是有利于學生的。一年以后,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AliceKeliher引用了同樣的實驗數據,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她認為分班對學生的成績、自我概念和社會前景都有負面影響。這一爭議持續至今已經70多年了。
Slavin認為盡管好班學生從分班得到了一些好處,但是以差班學生因此而遭受的損失為代價的,因此這種分班應該盡量避免。因為學校是根據綜合成績而不是根據某科目成績來分班的,其結果是減小了具體到某一科上學生的差異,從而使分班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Oakes,1995)。此外,被分到差班上的學生由于缺少正性榜樣的影響,這對他們來說是有害的(Page,1991)。從教師方面來看,有研究表明差班的教師不愿意教這樣的班,有意或無意地表達了他們對于學生較低的期望(Weinstein,1996)。差班教師沒有做很多工作來適應差班學生的需要(Ross,Smith.Lohr,&McNelis,1994)。同時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差班的教學水平比好班和中班的要差。比如缺乏熱情、組織松散,教授更多事實而不是概念(Gamoran,Nystrand,Berends,&,LePore,1995;muskin,1990;Oakes,1995;Raudenbush,Rowan,&Cheong,1993)。混合班的教學水平大致和好班和中班的教學水平相當,比差班的教學水平要高(Goodlad,1983;Oakes,1985)。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對差班學生自信心的打擊,這一做法會讓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可能取得學業上的成功(Oakes&Guiton,1995;Page,1991)。在差班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有可能違紀、曠課或輟學(Goodlad,1983;Oakes,1985;Rosenbaum,1980)。
持利大于弊的研究者認為,當不同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材時,班級分流能照顧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特別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能從班級分流中得到最大的好處。這樣對提高教學的效率有直接的效果(Kulik,JamesA1995)。中學校長傾向于安排了解高級知識的教師去教高級的知識,如果讓有高級學歷的教師去教算術,讓沒有接受大學課程的教師去教微積分,這樣就是促進公平嗎(Benhow&Stanley,1996)?關于分班傷害了差班學生的自尊心問題,Kulik認為盡管被標上差班學生的標簽是很尷尬的,但是在混合班里,差生和優秀學生的成績每天都被比較著,差生被迫公開展示自己學業的不足,這對于自尊心的傷害也是一樣的(Kulik,JamesA,1992)。
在近年來,分班制主要被指有兩大缺陷,其一是無效率,即沒有提高學業成績;其二是不公平,即差班的學生受到的譴責。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班級分流本質上是有害的,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放棄班級分流制度而采用混合班制度會使每個學生受到的教育質量更高。所有的證據也并沒有說明班級分流使所有學生都獲益,或者說混合班明顯地阻礙了成績的進步。成績優秀的學生是例外,對于他們來說,有更多豐富教學內容的提高班比混合班好。
二、國內關于高中班級分流的研究
國內關于班級分流對學生心理影響的研究還比較少,特別是對于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主要是對重點班和普通班學生心理問題做的比較研究,很少有對關于分班對學生心理影響時實證研究。對高三重點班和普通班學生作SCL-90如調查后發現,重點班學生較普通班學生存在更明顯的心理問題:特別是強迫癥狀,顯著高于普通班學生,也高于常模組。這說明他們承受的壓力很大。普通班學生大部分對升學深造或就業順其自然,既不焦慮也不緊張,少部分學生升學心切,雖不在重點班,照樣要上大學,難免焦慮緊張,因此測試結果出現兩個極端,總分特低與特高(肖玉雄等,1999;初紅,2001)。普通班學生由于其學習名次、地位等心理挫折更易產生自卑、焦慮情緒(施學忠,2001)。根據諸多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目前中學生厭學已達1/3以上,而等級分班制造成的厭學高達2/3。
三、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
教育分流是指依據學業考試成績,將學生分層別類,讓學生進入不同的學校,按照不同的標準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教授不同內容,使其成為不同規格和類型的人才。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教育分流主要有四種形式:其一,小組分流。這一分流方式是指依據學術性的、學業成績和學生興趣特點,將學生分別編入不同的學習小組;其二,班級分流。這一分流是指依據學業考試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固定的班,例如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分別按照不同的學習要求和教學進程,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教學;其三,學校分流。這一分流形式是依據學生的學業考試成績,將學生導向不同的學校;其四,畢業分流。這一分流形式是指社會各行各業依據學生畢業的學校以及在校期間學業成績等方面的表現,吸收不同的學生。在我國,高中階段教育肩負培養合格社會成員和各行各業勞動力的任務;—同時承擔為國家和社會精英階層選拔和輸送合格新生力量的使命。高中階段有多種類型的學校分流,包括普通高中、職業中學、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等。這些不同類型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高等教育和社會的需要。既然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務是向高等教育機構輸送合格的人才,那么在普通高中內部進行的班級分流是否有必要?目前的高中普遍實行把學生按照不同成績編入重點班(或稱快班、實驗班)和平行班(或稱慢班、普通班)的班級分流制度。盡管研究的結論是不確定的;但是我們建議應該采取兩項行動:減少班級分流的使用,在保留班級分流制度的學校改善班級分流制度。
1.減少班級分流的使用
一般來說,越是實行嚴格的班級分流,對整個學校的成績和學生地位平等越沒有好處。在高中時有過分班經歷的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偏科,如果把學生長期固定在一個軌道上的話,他們的偏科現象會更嚴重(Gamoran,1992)。為了減少班級分流,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消除嚴格的班級分流,如那些在高中出現大范圍的、機械的分班程序。在做此努力的同時,應該認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好班的學生會比在混合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消除分班制的同時,應該對教師進行必要的教.育,讓教師改變以前習慣的做法,掌握能提高所有學生學習的、更多元化的策略。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原發性肝癌組324例和肝硬化組208例均為本院近6年的就診患者,且肝癌的診斷符合《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中的有關診斷標準[3];肝癌患者男性253例,女性71例,年齡為32~88歲和40~75歲;肝硬化患者男性158例,女性,50例,年齡為27~65歲和32~62歲。對照組725例為近年來我院體檢人員,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74例,年齡為24~59歲和24~54歲。
1.2方法 各實驗組成員1257例均在自動生化儀(日立7060C)做空腹血糖檢測,空腹血糖正常參數為3.6~6.1mmol/L,以≥6.2mmol/L視為高血糖。
1.3統計方法 采用χ2檢驗,以四格表專用公式進行統計學處理,χ2=(ad-bc)2n/(a+b)(c+d)(a+c)(b+d)。
2 結果
對不同組別成員做血糖檢測,情況見表1。肝癌組的高血糖檢出率為27.78%,顯著高于肝硬化組的20.19%,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χ2=3.91,P<0.05);而兩組間男女性高血糖檢出率分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2.80和1.19,P值均>0.05)。肝癌組的高血糖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無論是總例數,還是男女性分別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41.52、19.10和20.49,P值均<0.01)。肝硬化組的高血糖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無論是總例數,還是男女性分別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9.86、3.97和5.33,P值分別為<0.01和<0.05)。
3 討論
已有研究表明,原發性肝癌患者中多數伴有肝硬化,而肝硬化可影響糖代謝,約有20%~30%或20%~60%的肝硬化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為糖尿病[1,4,5],另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研究人員關注2型糖尿病與惡性腫瘤的聯系問題,發現糖尿病患者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增加2~3倍[6]。本研究表明,肝癌組的高血糖檢出率顯著高于肝硬化組;肝癌組、肝硬化組的高血糖檢出率為27.78%與20.19%,與國內、外研究相符[4,5];且不論是總例數,還是男女性分別比較,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提示高血糖水平與肝癌密切相關,是發生原發性肝癌的又一個致病因子,且印證了糖尿病確實是肝癌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2,6];另提示高血糖水平與肝硬化也密切相關,而肝硬化與糖尿病均為發生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兩者疊加在一起,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就更大,即糖尿病更增加肝硬化患者發生原發性肝癌的危險性[7,8],故也可將糖尿病作為進展性肝病預后的預測因素[9]。
糖尿病導致肝癌發生增加的可能機制是:葡萄糖不僅是機體重要的能量來源,還參與能量的儲存和轉運,而肝臟在人體能量穩定和糖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對正常器官是一種慢性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會促進正常細胞的癌變,且其血糖和游離脂肪酸的升高,為腫瘤生長提供了能量,又可加速腫瘤生長,故長期高血糖可能在本質上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另2型糖尿病與惡性腫瘤二者在發病機制方面還有著一些共同之處,如二者發病均與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且有一些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危險因素;加之高胰島素血癥、降糖藥物、慢性炎癥和氧化應激等因素,均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肝癌,再疊加肝硬化這一危險因素,則更易導致肝癌的發生。
綜上所述,糖尿病和肝癌、肝硬化都是常見疾病,都為社會所關注,三者之間關聯密切。如何預防糖尿病與肝癌的發生,從而降低肝癌的發病率,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課題,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身體健康,合理飲食結構,適量運動鍛煉,健康快樂生活,預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高血糖癥。對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患有肝硬化的糖尿病患者,不但應積極控制血糖,治療糖尿病,還應定期肝病體檢,以有效做到肝癌的早診早治。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本科論文和小學教學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參考文獻:
[1]EI-serag HB,Hampel H,Jarach F.The ussociation between disbet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einomasa systematic review of epidemic-ologic evidence[J].Clin Glin Gsstroenterol Hepatol,2006,4:369-380.
[2]湯釗猷,主編.原發性肝癌[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40.
[3]中國抗癌協會主編.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M].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1:11.
[4]孟慶媛,黃穎秋.肝硬化并發肝源性糖尿病65例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7,24(1):64-74.
篇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12月我院住院部的初治肺結核患者91例。符合以下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1]中初治肺結核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44歲,體重38~70kg;③肝功能正常且無肝臟基礎疾病。91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和對照組4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抗結核治療均采用2HRZE/4HR方案,使用藥物為沈陽紅旗制藥廠生產板式組合藥(體重38~54kg的患者3片/d,體重55~70kg的患者4片/d,飯前1h頓服)。治療組在服用結核藥基礎上加用保肝藥還原型谷胱甘肽0.2g(口服,3次/d)。試驗組僅服用結核藥物。
1.2.2觀察指標 藥物性肝功能損害判定標準[2]:丙氨酸轉氨酶(ALT)或結合膽紅素(TBIL)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或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和總膽紅素(TBil)均升高,且其中之一升高≥2ULN。試驗期間每個月檢測肝功能1次,對用藥期間出現惡心、腹脹等消化道癥狀或過敏癥狀者立即復查肝功能。肝功能損害程度[3]:輕度:ALT<80U/L;中度:ALT<120U/L;重度:ALT≥120U/L。中斷化療標準:ALT>正常值3倍(ALT≥120U/L)和/或TBIL>正常上限值2倍(TBIL≥41μmol/L)。
1.2.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者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本科論文和小學教學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本研究共納入病例91例,試驗組:45例,脫落1例,剔除0例,完成44例,發生肝損3例,肝損率為6.82%。對照組:46例,脫落0例,剔除0例,完成46例,發生肝損5例,肝損率為10.87%;試驗組和對照組肝功能受損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肺結核標準化初治方案中HREZ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尤其是在強化治療期,其肝臟損害發生率更高。部分患者常因肝功能損害而中途停藥或不規則用藥導致治療效果打折和療程的延長。
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DILI)的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且各不相同。目前考慮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4]:①量效關系密切型:即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害的發生與用藥劑量密切相關,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氨硫脲、乙硫異菸胺、丙硫異菸胺有明顯量效關系。這些藥物的肝細胞毒性主要為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毒性作用的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傷。②量效關系不密切型:即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害的發生與用藥劑量無密切關系。此型主要為藥物過敏及特異質反應。目前認為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發生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齡、營養不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嗜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攜帶者或有肝病史)和重癥結核病等。其原因:①老年人各系統生理均因衰老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等問題,對肝臟毒性藥物的代謝能力減弱,且老年患者的并發癥較多可能是引起老年人群DILI發生率較高的原因。②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時,肝臟的保護作用減弱,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易對肝臟產生毒性。③原有HBV感染者,肝組織亦有潛在損傷,有肝炎活動者,肝組織腫脹變性,再化療過程中肝細胞再度受到藥物損害,雙重損害可導致嚴重的肝壞死,甚至發展成爆發性肝炎[4]。④飲酒使谷胱甘肽的消耗增加,長期酗酒者,可能造成肝臟脂肪變產生藥物毒性作用。對于有此類高危因素的患者,臨床上主張在抗結核治療的同時使用保肝藥物,以預防藥物性肝損害發生。
對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臨床上常存在分歧。許多學者主張所有患者在抗癆同時均需積極保肝治療,也有許多臨床研究證實預防性保肝能夠有效降低DILI的發生率。但也有不少學者反對在抗癆的同時予預防性保肝治療。也有文獻報道,在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加用保肝藥物并不能顯著降低DILI發生率,與單純服用抗結核藥物比較無顯著差別。他們認為:①由于抗結核藥物引起的DILI機制復雜,預防性保肝治療對藥物及其代謝物直接導致的肝臟毒性也許有一定作用,但對于免疫特異質反應所致DILI的意義不大,因為抗結核藥物及其活性代謝產物形成半抗原,與內源性蛋白質結合形成具有免疫原的自身抗體,激發抗體依賴的細胞毒反應和T細胞超敏反應,也可激發嗜酸粒細胞超敏反應,釋放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2和γ-干擾素,導致肝細胞凋亡[5]。②保肝藥物也有不良反應,且很多藥物在肝臟中代謝,可能加重肝臟負擔,如長期使用甘草酸二銨可出現高血壓、血鈉潴留、低血鉀;聯苯雙酯的不良反應為黃疸,甚至加重原有的慢性肝損傷[6]。③此外有研究認為部分出現肝損患者屬于適應性肝損害,在肝損發生后雖有肝臟病理改變,但肝功能可逐步恢復。本研究則支持無肝病基礎的青年肺結核患者抗癆期間無需預防性加用保肝藥物。張雷等的研究[7]也認為對HBsAg陰性的中青年肺結核患者加用保肝治療保護作用不明顯。
由于目前缺乏循證醫學的依據,因此對預防性保肝治療的爭議仍不斷,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嚴格隨機對照研究,臨床實驗的可信度較低,難以推廣。同時沒有進行特定人群與一般人群的亞組分析,因此也無法確定是否在某些人群中預防效果更好。希望能盡快開展預防性保肝用藥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為廣大結核病患者預防性保肝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2]曾玲玲,周桂琴.藥物性肝損害標準及其臨床應用[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1,13(1):17~20.
[3]肖東樓,馬玙.抗結核藥品不良反應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
篇9
關鍵詞:MELD評分;ICGR15(%);K值
如今肝臟疾病是臨床最常見疾病且最易出現多發性病變的一種疾病。肝癌也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長,患者數量及手術量一直居于首位,嚴重的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目前臨床上評價肝臟功能的評分體系有很多,從2002年起,美國采用新的肝臟分配評分體系---終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目前臨床上對肝臟儲備功能運用最廣泛的評估體系,運用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n,INR)等常規生化檢查和病因結果計算得來,預測公式最初為R=0.957×loge(肌酐mg/dl)+0.378×loge(膽紅素mg/dl)+1.120×loge(INR)+0.643(病因:膽汁淤積性和酒精性、肝硬化為0,其他原因為1),而同時在臨床上還運用吲哚菁綠(ICG)排泄試驗,吲哚菁綠(ICG)排泄試驗是評價肝臟儲備功能試驗中較為敏感的方法[1-3]。其檢測指標如吲哚菁綠15min滯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和吲哚菁綠血漿清除率K(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K value),可以對MELD評分系統進行有利的補充。因此,研究MELD評分與吲哚菁綠(ICG)排泄試驗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能夠指導臨床醫生對肝衰竭患者的肝臟功能做出最準確的評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2014年5月湘雅三醫院普外科移植中心肝臟疾病患者總共88例,正常人群2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20~80歲,平均(52.59±13.06)歲。所有患者入院前進行血清生化學檢查,檢查患者的常規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并對患者腹部、上腹部等進行影像學檢查,然后按照MELD的評分標準進行分組,每個患者均接受吲哚菁綠排泄試驗。
1.2實驗方法
1.2.1實驗前準備 依據患者入院當日的生化全套指標、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陽性體征,計算每個肝衰竭患者的MELD分值。MELD計算公式為R=9.6×ln(肌酐mg/dl)+3.8×ln(膽紅素mg/dl)+11.2ln(INR)+6.4(病因:膽汁淤積性和酒精性肝硬化為0,病毒等其他原因肝硬化為1),結果取整數。
1.2.2入選患者ICG試驗測試過程[4]
1.2.2.1檢驗前準備 ①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因ICG內含碘,對碘過敏的患者,不能進行ICGR15min試驗的檢查。②患者禁食6~8h、禁止飲水4h,保持平穩心態,檢測期間內病房關閉手機等無線設備,避免人員來回走動,保持病房安靜,避免患者情緒有所波動。③測量并記錄患者身高(cm)、體重(kg)以及檢測3d血紅蛋白(g/dl)的結果。④準備試驗所需物品,如棉簽、膠布、酒精、靜脈穿刺針、國產吲哚菁綠試劑、生理鹽水、注射器、5ml滅菌注射用水等,用來配置ICG溶液。具體配置方法:用5ml滅菌注射用水稀釋25mg吲哚菁綠試劑,配制5mg/mlICG溶液,反復吸取溶液,觀察玻璃壁或者其他地方有無殘存不溶藥劑,充分溶解ICG。使用劑量:按每公斤體重0.5mg用藥來計算ICG用量。
計算公式:ICG粉末量(單位:mg)=體重(kg)×0.5mg/kg
ICG溶液量(ml)=ICG粉末量/濃度=(體重(kg)×0.5)/5=體重/10
1.2.2.2檢測步驟[5] ①開啟DDG分析儀及數據分析軟件,連接鼻探頭并固定安裝,選擇BV/K模式。②輸入患者姓名、年齡、住院號、血紅蛋白數值(mg/l)、身高(cm)、體重(kg)、ICG量。③患者平臥,靜息15min左右后,建立輸液通道、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膚,穿刺點選擇一側肘正中靜脈較粗的位置穿刺,穿刺成功后,先用生理鹽水推注,保證靜脈暢通、無外滲,然后將計算好的ICG溶液量在10s內快速注入至體內,推完后快速滴注100ml的生理鹽水。④為保證ICG全部靜入血液,用鼻探頭時刻監測血中的ICG濃度。⑤順利檢測完后,拔出輸液裝置。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
1.3統計分析 利用spss.19統計學分析軟件,將所有研究對象按MELD評分、ICG標準進行分組,進行χ2檢驗,研究其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線性回歸分析MELD與ICGR15(%)、K值之間的關系,利用ROC曲線分析,研究MELD評分系統與吲哚菁綠(ICG)排泄試驗的相關性,并研究其意義。
2結果
2.1 MELD評分以及ICGR15結果 對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結果(TTBil、Cr、PT、INR、MELD評分)進行分析,發現患者結果一般在參考值范圍內,參考值范圍出自湘雅三醫院檢驗科生化實驗室和臨檢實驗室,見表1。按照MELD模型公式對患者進行評分,據其分值分為三組:MELD≤10,共計61例,占69.32%;1015,共計17例,占19.32%。18例死亡患者的MELD平均分值為(17.75±2.94),ICGR15(%)為(33.18±18.32)%,存活患者的MELD平均分值為(7.12±5.20),ICGR15(%)為(9.57±5.1)%,MELD和ICGR15(%)組別之間χ2檢驗分別為t=3.159,P<0.001和t=3.241,P<0.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和表3。
2.2 MELD評分與吲哚菁綠(ICG)試驗之間的關系 通過線性回歸分析MELD與ICGR15(%)、K值之間的關系,圖1以ICGR15(%)為自變量,MELD評分為因變量,利用Pearson做簡單的相關回歸分析,R=0.595,P<0.05,兩者具有統計學意義,見圖2,以K值為自變量,MELD評分為因變量,R=-0.260,P<0.05,兩者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ROC曲線及線下面積AUC 運用spss19.0統計學分析軟件,以敏感性為縱坐標,特異性為橫坐標,將數據分為兩組,20例正常人群為對照組,88例肝衰竭患者為試驗組,繪制出ROC曲線,x軸代表特異性,y軸代表敏感性。由ROC曲線圖分析得,ICGR15(%)的ROC曲線面積大于MELD評分曲線面積,ICGR15(%)曲線面積AUC=0.721,MELD評分曲線面積AUC=0.666,ICGR15(%)-MEL D曲線面積AUC=0.905,且ICGR15(%)敏感性高于MELD評分值,特異性低于MELD值,ICGR15與MELD評分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3。
3討論
肝臟作為人體最主要的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謝、分泌、生物轉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稱為"加工廠"。目前,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相繼制定了相應的評分標準來評估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其中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就是MELD評估體系,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替代以往標準的分配原則。本次實驗對湘雅三醫院移植中心自2013~2014年5月的88例肝衰竭患者進行χ2檢驗分析,首先將MELD評分分為三組,t=3.159,P<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且MELD評分﹥15時,死亡率為47.06%,高于其他兩組數據百分比,可提示臨床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術前MELD評估時,要特別注意分值在15分以上的的患者,警惕患者出現死亡的可能性。MELD評分中的三個指標是以客觀的血清生化學檢查作為依據,但其病因需要人為解釋,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而且評分體系中的Cr受患者血容量不足或者過度使用利尿劑而升高,膽汁淤積會使維生素K吸收不良造成INR延長,這些肝病外因素會造成MELD評分系統受到肝病病情的影響,因此,離準確的預測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評估尚有不足之處[6-8]。
吲哚菁綠排泄實驗,一般正常人靜脈注入大約30min之內97%會從血液中排出,但肝功能不完全、肝硬化患者等,ICG實驗測定,其消失曲線最初會呈直線下降,15min后趨于平坦,從ICG的攝取、處理、排泄3個方面。綜合的反映了肝細胞的完整性和功能狀態,Merle用ICG排泄試驗預測了25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不能自行恢復的ROC曲線下面積達0.90,敏感度為85.7%,特異性為88.9%。故臨床上也經常使用ICGR15(%)作為評價肝功能的敏感指標。表3將ICGR15(%)也分為三組,t=3.241,P<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結果顯示ICGR15(%)越高,死亡風險率也越高。有文獻表明,ICGR15(%)高于14.8%即預示著早期肝功能損傷的出現,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達到80%,優于常規生化指標,肝衰竭患者的ICGR15>60%時,80%3個月內死亡。ICG清除試驗能準確判斷患者預后(存活概率)和評估肝功能的變化情況,因此有利于臨床醫生對患者情況制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但是,ICGR15(%)受到肝血流量和膽汁排泄等影響,所以,運用ICGR15(%)的檢測需要結合其他評估體系,對肝衰竭患者肝功能進行準確的評估。
本次試驗運用統計學中線性回歸方程來表明MELD評分與吲哚菁綠排泄試驗的相關性。圖1可得,MELD評分隨著ICGR15(%)的增高而增高,利用Pearson做簡單的相關回歸分析,R=0.595,P<0.05,故MELD評分與ICGR15(%)顯著正相關。圖2中,MELD評分增高,K值降低;MELD評分降低,K值增高,R=-0.260,P<0.05,故MELD評分與K值可能存在負相關性。
ROC曲線圖可以用來比較兩種診斷試驗或評價標準的臨床意義,通過圖形可清楚地對比出兩種方案的價值大小。本次資料分析后,根據分析結果繪制的ROC曲線顯示,ICGR15(%)曲線面積AUC=0.721,MELD評分曲線面積AUC=0.666,ICGR15(%)-MELD曲線面積AUC=0.905,這表明兩種評價方案,在預測肝衰竭患者肝臟功能方面,ICGR15(%)的敏感性高于MELD評分,MELD評分的特異性高于ICGR15(%),與文獻報道一致,聯合兩者指標,有利于更近一步提高預測肝衰竭患者肝臟功能的準確性。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本科論文和小學教學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4結論
依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MELD評分與ICGR15(%)、K值均有較好的相關性,MELD評分與ICGR15(%)呈正相關性、K值呈負相關性。兩者結合對肝衰竭患者肝功能評估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董家鴻,鄭樹森,陳孝平,等.肝切除術前肝臟儲備功能評估的專家共識(2011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1,10(1):20-25.
[2]胥楠,嚴律南.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的完善與肝移植預后[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5(2):122-124.
[3]陳成偉.ICG清除試驗在肝功能評估中的臨床意義[C].第6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