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品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06:3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意產品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意產品設計論文

篇1

進入21世紀,文化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對產品設計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長。產品設計專業已經成為中國高校發展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但是,通過廣泛的社會調研、與企業的交流和討論,我們發現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強烈需求,目前民辦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市場所需求的人才之間還存在不相適應的方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民辦高校產品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研究吉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是按照文化產業創新的要求,對原有課程體系的分析和梳理,根據各課程間的內在聯系所進行的全而的歸納和分類工作。因此,在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產品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靜態的,而是在動態中不斷修訂和改良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建立起以本專業為核心,相關專業作補允的培養模式,使高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形成個專業知識鏈,在目標定位、結構設置、內容優化等方而相勻_協調,為解決當前創意人才培養的諸多問題提供相應的對策、方案,為吉林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有力保障。

1.專業教學計劃改革與相關措施的制定

產品設計專業方向教學體系的實施必須先整合現有課程內容,將相互關聯課程內容合并,基礎課程壓縮在第一和第二個學年中,從而建立本專業方向的基礎平臺。

2.專業教學大綱的修訂

教學大綱作為專業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在教學方面應以實際案例教學與設計競賽教學貫穿始終,同時將設計競賽引入教學,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主要以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的實際課題作為產品設計的實踐內容。

3.實踐工作室教學管理模式

實踐工作室教學管理模式以開放型為主,是提高產品設計水平的重要環節,教學與社會實踐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將產學研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將教學環境與企業環境完全對接,建立具有企業運行模式又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的環境。

二、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建設

依據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和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目標,緊緊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充分利用我省各種文化和經濟資源的優勢,優化全省各類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布局和配置,試圖構建適應吉林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特點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同時,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保障我省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設計人才教育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高設計創意產業對相關行業的聚合關聯效應,培養民辦高校產品設計人才,使吉林省的文化創意產業真正成為拉動我省經濟發展和實現文化繁榮的支柱產業。將帶有歷史性產業建筑更新設計改造成集產、學、研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設計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三、結語

篇2

學生姓名

濃濃

學  號

   12345678

二級學院

學院

專  業

   級    班

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

 

指導教師

職   稱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期限

(根據本專業畢業論文工作時間安排填寫)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畢業論文(設計)進行地點

學院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近幾年來在互聯網背景和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下,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耳熟能詳的地標性傳統文化景點,成功轉型為一代超級文化類大IP,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爭相學習的典范。近年來,在文創產業帶動下,故宮化身成為“網紅”。到2019年,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超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年營收在2017年就已達15億元。如今,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樣板。故宮“年輕化”,文創的創造性開發和新媒體傳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宮的成功并未帶動國內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騰飛,文創產業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本文希望從對故宮博物院文創產業發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對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借鑒之處。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創新之處:

本文著重分析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營銷與傳播的成功方法,從研發,新媒體平臺與營銷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發展模式。文內除分析了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外,還分部分展示了故宮品牌的營造 ,包括故宮系列APP,這些應用不僅推動了博物館內文物知識的傳播,而且豐滿了故宮親和的形象;“故宮六子”的擬人化推廣,不僅與古代文化相對應,而且極受觀眾喜愛。

 

三、研究方法、設計方案及預期進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先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活動策劃、視頻資料,然后到故宮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對故宮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

設計方案:整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宮文創產品開況,包括開發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宮文創產品的新媒體營銷,包括故宮系列APP和故宮線上商鋪;第三部分則是分析故宮文創品牌的跨界合作。

預期進度:

1、2019年7月1日-5日:畢業論文寫作動員會議,安排指導老師;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選擇研究范圍,醞釀選題;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題,修改和提交開題報告書;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畢業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畢業論文寫作中期檢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畢業論文相似度檢測;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組答辯;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組答辯;

9、2020年5月22日前:畢業論文工作建檔、總結、評優等工作。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吳春暉,范文靜. 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趨勢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中國報業,2019(08):10-11.

[3]趙迎芳.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J].山東社會科學,2020(04):169-176.

[4]宋云飛,張云笛.新媒體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再設計研究——以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為例[J]. 設計,2019,32(11):142-145.

[6]陳子焓,王晨奇,劉珈莉,劉倩.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數字化轉型分析——以故宮出品App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體重塑舊傳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品牌創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6(02):89-96.

[8]史靈歌,孫子惠.社交媒體時代故宮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25.

[9] 何依寧. 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的品牌文化傳播路徑分析[J]. 新媒體研究,2019,5(04):54-56.

[10]劉東昂.媒介融合背景下營銷模式創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宮》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107-108.

 

 

指導教師審核意見(研究意義、創新點、前期準備工作、存在的難點和困難、建議等):

 

 

 

 

 

 

 

 

 

 

 

 

 

篇3

130504產品設計專業:招收60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設計學基礎理論及產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深厚的設計文化素養及寬廣的設計技術基礎,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公司從事以產品創新、創意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設計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工作,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根據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科特征,本專業的培養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在三個層面上:

1、在能力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應具有一定的設計創新思維意識,初步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過程中遇到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有準確、清晰、形象表達設計思想和設計意圖的技能,能熟練操作各種設計表現技法和計算機圖像及三維成型技術等;要求學生熟悉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能綜合把握產品的功能、材料、結構、外觀、加工工藝、內部機構、市場需求等諸要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產品改進性設計和開放性設計。

2、在素質結構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品質,以及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團體合作意識;在文化素質上具有較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文學藝術修養,并具有現代意識、人際交往意識;身心健康。

3、在知識結構方面,要求除本專業確定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外,同時具有一定的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文獻檢索、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識,以及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人文社科知識。

核心課程:設計素描、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設計表現、工藝美術史工藝美術史工藝、美學與藝術欣賞、工業設計史論、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調查與策劃、人機工程設計、產品語義設計、產品創新設計、產品包裝裝潢設計、產品模型制作、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學位授予:藝術學學士。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主要在產品制造企業、文化事業單位、產品開發研究單位、專業設計公司從事以產品創新設計和產品造型設計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創意設計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禮品紀念品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等工作。

130502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招收60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視覺傳達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的設計方法以及專業表達技能,掌握傳統平面(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設計的基本能力,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設計基礎、形態構成、設計概論、圖案與裝飾、圖形創意、計算機輔助設計、文字與標志設計、版式設計、包裝裝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廣告招貼設計、展示與陳設設計、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等。

本專業總體實踐教學體系是將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教學內容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一是課程理論教學和設計實踐相結合,二是應用性專業課結合社會、企業的實際項目課題進行實踐訓練。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就業去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包裝裝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多媒體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實踐和教學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130503環境設計專業:招生30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具有創新設計實踐能力,能在教育機構從事環境設計及教學、研究工作,在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并具備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素描、色彩、形態構成、環境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二維、三維)、環境設計制圖、建筑模型制作與工藝、中外建筑史、室內空間設計、人機工程學、家具設計、展示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就業去向:在教育機構從事環境設計及教學、研究工作,在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等相關設計及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二、報名

1、考生凡符合所在省招生辦規定的報名條件要求,憑本人身份證及身份證復印件,均可報名。

2、考生報名時由本人填寫《專業考試報考登記表》,經審查符合報考條件者發給專業《考試證》。

3、報名時須交省物價部門批準的專業考試費180元/人。

三、招生計劃及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層次

學制

招生科類

計劃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

四年

藝術(文、理)

60

素描、色彩

130504

產品設計

本科

四年

藝術(文、理)

60

素描、色彩

130503

環境設計

本科

四年

藝術(文、理)

篇4

李冰的畢業設計,源于她關于極簡主義的畢業論文。在最開始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她有很多靈感,都想一一嘗試,也有很多元素希望能加進設計之中,一時無法做出取舍。她在論文中談到,自己在做設計時為了使設計更加精彩會找很多的素材來輔助表現,但在取舍當中因不會做“減法”,失去了價值較高的題材,甚至為了表達意圖而“畫蛇添足”。期望做到設計剛剛好的“簡約”,就不得不提設計歷程中的“極簡主義”。“做設計的時候,總是希望它能出彩能與眾不同。因而會找很多素材,會有很多想法,想著把它們都一一實現。可是每個作品所能容納的東西是有限的,一味增加反而會讓它負擔過重,喪失特色。所以要學會做減法,由減入簡,這也是我畢業設計的中心思想。”

李冰嘗試著用單純元素的創意疊加營造出豐富多元的內涵。經過半年不斷試驗,她決定從極簡主義入手。這是她第一次做產品,雖然設計的理念是相通的,但由于經驗不足,隨著展出日期的不斷逼近,她難免會有些焦慮。“畢竟是做產品,造型是立體的,和平面設計、排版還有廣告牌都不一樣。一開始的時候,怎么確定造型是個很大的問題。這些方形、圓形還有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應該多大,數量多少,拼接接口多大,還有角度應該怎么調整,如何搭配,都要不斷反復地嘗試。”她說。

“能用畢業論文的理念來做畢業設計,真的是一個巧合。”李冰說,“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就覺得簡約設計是很舒服的。后來接觸到畢業設計的時候,就確定了創意燈罩的形式,希望通過單純的元素拼接把這個產品做出來。”為了做出自己最滿意的效果,她跟老師不斷地溝通討論。“一開始我們沒溝通明白,兩個人的想法不太一樣,所以有很多爭執。老師的構想是去模仿國外一些產品的風格,可是我想做自己的設計,是別人沒有做過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驚訝還要驚喜的產品。其實老師是根據以往的經驗選擇了風險低的途徑,讓我更容易完成作品。但是我想要的并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有了很大的分歧。”最終,李冰和老師還是達成了共識,設計的時候兼顧功能和外觀,做出了兩人都滿意的產品設計。

做畢業設計的每一天,對李冰來說都是新奇和充滿未知的。“每次嘗試都能隨機拼接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都能有新的發現。就是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起來卻有無限的可能。”或許這就是設計的魅力,只要有想法敢嘗試,就能做出創意無窮給人驚喜的作品。在李冰眼中,設計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引導和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她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設計,創造美,創造精彩。她的創意燈罩,就是讓產品完全屬于使用者,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每一次拼接中隨著心情的改變,使產品呈現出不一樣的感覺。她感嘆道,“雖然做作品的那段時間壓力很大,也很緊張,但是看到最終作品出爐的時候心情好復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一樣。一方面開心終于有所出品,一方面又擔心使用者會不喜歡它,怕它沒有市場。”李冰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天能投入市場,不過她也明白,自己的作品還需要完善,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觀念也還需要更多創新。

篇5

    論文摘要:本文從信息的視角審視創新過程,認為:創新過程是信息的增值過程,信息增殖在信息運動中實現,信息運動依信息空間而拓展,并提出以此為基礎在信息空間中梳理創新方法有助于構筑一種較為清晰的創新方法體系框架,在產品設計創新領域將會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對創新過程和創新方法的研究已有諸如行為科學、思維科學等多種視角[1-5],本文所運用的是信息的視角。 

1從信息的視角審視創新過程 

任何事物與反映該事物屬性的信息之間都具有相互對應的關系。 

人們是通過獲得反映客觀外界事物的信息,而得到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的——在創新活動中獲得新的發現、解釋事物之間前所未知的新的聯系、修正舊的“定律”、總結出新的規律等等,就是通過試驗、觀測、統計、分析,而獲得了此前人們未知的新信息。 

同樣,人們也是通過生發出的關于未曾有過的新事物的信息,而創造出新事物的——首先要在頭腦中生發出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信息和能使該新事物得以實現的信息,然后根據這些關于新事物的信息,在物質世界中使新事物的出現成為現實。 

可見,不論是提出新的發現,還是搞出新的發明,或是做出新的改進,任何創新活動都伴隨著相應的信息發現、信息采集、信息處理和信息的加工生產過程。 

因此,研究創新過程、創新方法,很有必要再開辟一個新的視角——信息的視角。運用該視角,可以從信息的層面揭示創新過程和創新活動的規律,通過研究信息在信息空間中運動、傳遞、轉化、增殖的規律,梳理現有的各種創新方法、構筑創新方法框架,為創造學研究和創新方法研究增加一條新的途徑。 

2 創新過程是信息的增值過程 

無論是技術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6],還是作為技術創新源頭的知識創新,乃至更廣義的文化藝術領域的創新,創新活動所得出的新發現、新規律、新見解、新決策、新方案、新產品(不僅限于物質產品,同樣包括文化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新機構、新機制、新體系、新組織、新途徑、新改進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它們的出現都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如本文上一段所述,任何事物與反映該事物屬性的信息之間都具有相互對應的關系,因此,上述事物所經歷的從無到有的過程,必然對應著關于上述新事物的信息的從無到有的過程——信息的從無到有的增殖過程。任何創新都對應著信息的增殖,且由信息的增殖作為先導。 

只要是創新活動(不論創新活動的參與者是個體或群體的,即使是有計算機輔助的),就都貫穿著在參與者頭腦中進行的一系列得以生發出有創意的新信息的智力活動。 

產生創意是創新過程的開端。創意是創新活動參與者的頭腦中產生的新的思想火花、新的念頭、新的設想,它們都是創新參與者頭腦中的信息加工廠在原有信息的基礎上增殖出的新信息。 

在人的頭腦中進行的得以生發出有創意的新信息的智力活動過程就是信息的加工生產過程,這個過程貫穿于創新過程的始終。不僅創意產生于信息的增殖,而且創意也落實于信息的增殖。創意所包含的僅僅是新念頭、新設想的信息,僅有這些信息尚不足以使之得到落實,尚不足以實現一項“創造”。所謂創造,是要制造出有形的物質實體(或具體的事物)以體現和承載新設想的靈魂。創造的進一步落實,就是讓創造的成果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目標。為此,需要有伴隨著從創意到創造、從創造到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的一系列信息增殖過程作為落實創意的保證。 

總之,創新的過程貫穿著利用已知信息生產前所未有的新信息的過程,貫穿著對那些尚不掌握其全部信息但要把它創造出來的事物,進行信息求解的過程。人們在創新過程中利用頭腦加工廠增殖出新的信息(新的知識)破解未知事物的規律,設想出新事物應具備的新的屬性,并設想出讓具備新屬性的事物得以實現的方法。 

3信息增殖在信息運動中實現 

信息是可以流通、傳遞的,是可以組合、融合的,也是可以分解和轉化的。信息的流通、傳遞、組合、融合、分解、轉化,可以產生新的信息,實現信息的增殖。信息在靜止的狀態是不可能實現增殖的。 

信息的運動路線既有看上去是連貫的,也有看上去是跳躍或間斷的;既有沿直線行進的,也有沿曲線行進的;既有單向的,有多向的;既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既有多路向單路的匯合,又有單路向多路的分叉。既有單一的一種形式的運動路線,又有上述多種路線的組合。 

信息運動路線的多樣性,確定了信息增值方法途徑的多樣性——既確定了創新方法的多樣性,也確定了創新成果的多樣性。 

因此,研究信息的增殖必須研究信息的運動方式、方向、路線,以及不同方向路線間的銜接、轉化和匹配。 

4信息運動依信息空間而拓展 

在創新過程中,從某已知事物的信息作為信息運動的起點,將該已知信息向其他已知信息延伸搭接交匯,交合增殖為新的信息,并形成新的信息通路,從而使得原先看上去走不通的路走通,原先看上去做不成的事做成,原先不存在的事物誕生。 

在一維空間,在頭腦的信息加工廠中所加工的信息只能“跑直趟”;在二維空間,頭腦的信息加工廠中所加工的信息便能突破“跑直趟”的束縛,可以在兩個關注因素之間作平面曲線運動,但仍然受到局限——那些在三維空間本來可以連貫通暢的信息運動路線,對于二維的空間平面而言,則只能是間斷的、跳躍性的,不通暢的。 

在創新過程中,人們視野的拓展、學科領域界限的突破、對舊有陳規陋習的突破、增加可借鑒事物所屬領域的跨度等等,無疑都屬于對信息運動空間維度的拓展。信息運動的自由度依信息空間維度的拓展而增加。信息運動的自由度大了,信息增殖的途徑就會增多,進而信息增殖的品種就會增多,從眾多信息增殖產品中擇優的質量就會更高——創新成果的產量和質量都會提高。 

5在信息空間中梳理創新方法 

基于信息的視角,在多維信息空間,研究信息沿不同路線運動所形成的不同增殖過程,有利于對現有眾多不同類型的創新方法加以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在此基礎上構建起創新方法體系框架,有利于從事創新活動的人員學習、掌握、運用、發揮,并進一步進行創新方法的創新。 

目前分別發表于各種書刊雜志、會議論文集中的創新方法有數十種,它們分屬于發明原理、思維方法、操作技法和技巧、工作過程或步驟、個案成功經驗總結、群體的組織管理方法等不同范疇、領域、層面;其中有的是著眼于從事創新的人,有的則又是著眼于被變革的事物,且不同名稱的方法之間出現內容或案例的重疊交叉。這對于學習創新方法的人們而言,增加了學習和掌握的難度。在信息空間中梳理創新方法,正是在這種需求背景下提出的[7]。 

筆者曾于2008年在中國發明學會高校創造教育分會舉辦的中國高校創造教育論壇上,對于從信息視角梳理出的創新方法分類脈絡,以及在此分類脈絡基礎上構筑的信息增值方法體系框架雛形,曾作過簡要介紹[8](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贅述),本文則是著重于從理論基礎層面進一步闡述研究創新方法的信息視角及其意義、闡述信息在信息空間中運動的概念及信息運動路線對信息增值的影響,旨在為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信息增值方法體系框架,為派生出針對產品設計創新的方法體系框架,在產品設計創新領域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賀善侃.論創新思維的形式及在科學創造中的作用[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3-18. 

[2]錢學森.給“非理性及其研究的可能性”一文作者的信[z].中國社會科學,1993(6):56. 

[3]錢學森.關于形象思維問題的一封信[j].中國社會科學,1980(6):66. 

[4]莊壽強.論行為創造學中的新觀點[j].發明與創新(綜合版),2007(11):19-21. 

[5]莊壽強.行為學派創造學理論體系的形成[j].發明與創新,2004(6):10-11. 

[6]許家梁.開發信息資源為技術創新服務[j].津圖學刊,2001(1):22-25. 

篇6

關鍵詞:設計之舟;工業設計;試點學院教改;理實一體化;一制三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006-02

通過對近幾屆畢業生的初步調查表明:學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實踐知識不足、實踐技能較低、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難以調動等問題。部分畢業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對實際工作適應性較差,設計出的產品實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上或技術上的問題。因此,加強理論和實踐教學融合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一、當下工業設計教改之背景支撐

1、武漢著力打造“設計之都”初見雛形

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工業設計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之一,發展工業設計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09年起,武漢市提出了要“打造工程設計之都”。目前,世界公認的“設計之都”評選有兩種,一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評選授予;另一種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推選,每兩年在全世界城市中選定一個。據了解,聯合國批準設計之都必須符合7項指標:一是擁有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和水平的設計業;二是擁有以設計和現代建筑為主要元素的文化景觀;三是擁有設計學校和設計類的研究機構;四是擁有大批設計人員和設計團體;五是擁有各類專門的設計博覽會、設計展等;六是提供適合設計產業發展的環境;七是有以設計為動力的創意產業。這些指標我市目前基本上已具備,江南、江北的各類創意產業園區如“漢陽造”藝術區、“824”創意工廠、東創研發設計創意園、楚天181文化創意產業園、外灘里設計藝術中心等,正散發出江城漢派獨特風味,武漢著力打造的中部“設計之都”已初見雛形。

2、我院試點學院改革如火如荼初見成效

2013年,湖北省共遴選支持16所高校開展試點學院改革,獲批的試點學院都是現有基礎較好、辦學特色鮮明、改革思路清晰、社會合作緊密的學院,我院有幸成為首批16所試點學院之一。作為高校設立的“教育教學改革特別試驗區”――試點學院的改革以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為核心、以學院為基本單位的綜合性改革,在人才招錄與選拔方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師遴選、考核和評價制度和學院內部治理結構等方面先行先試,為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提供經驗。學院領導結合學校的“135戰略目標”,提出了我院試點學院的改革24字方針:“瞄準標桿、分類培養、校企協同、資源整合、開放引領、項目驅動”,并在此基礎上正對各個專業和學科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

目前,我院試點學院改革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改革著力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整合了學校優質資源,開創了試點學院自主發展的良好局面,在人才招錄與選拔方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師遴選考核和評價制度改革、完善學院內部治理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經驗,為我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創建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之思路

我系在學院24字改革方正的引領下,結合本專業的特色和實際情況,理出創建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之思路:1、在人才培養方面,踐行全面發展與個性結合的“一制三化”的培養模式;2、校企協同加大科研力度,將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3、狠抓畢業設計(論文)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4、夯實基座強化實踐教學體系;5、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拓展實踐教學空間;6、健全管理和考核制度保障教學質量。

教改主要是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現有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配置,建立起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著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專業所要求的基本能力,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更高層次的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加深基礎與專業、專業與專業之間的銜接與滲透。

三、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之措施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凸顯“一制三化”的培養模式

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環節。我系根據行業發展需求,結合專業特色,分層次培養人才:(1)高層設計管理、策劃人員。是指產品設計和市場定位等方面的設計管理人才,其中包括戰略性的設計管理和功能性的設計管理。這類工業設計人才需求占6.25%,需要很強的設計能力和實踐經驗。(2)高級設計人員。是指對工業設計有了相當成熟的了解和認識,并成功地完成過各種類型的設計工作,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類工業設計人才需求占31.25%。(3)助理設計員(繪圖員、二次設計人員)。是指具備并精通繪圖操作、產品結構、人機工程及各種標準等綜合知識,精通產品建模、生產、包裝等環節。能獨立完成產品結構造型輸出、外觀模型,產品結構草圖等工作。適合于擔任企業的制圖員以及技術人員,這類工業設計人才占市場需求62.5%,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經初步企業培訓,即可成為助理設計員。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體現“一制三化”,即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建立導師工作室制度,學生除掌握專業技能外,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以導師的項目為核心,組建學生團隊,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特長,在設計實踐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相互學習,有效學習。在導師的帶領下,近年完成多個省部的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學生的設計實踐和創新能力有較大提升,到企業就業、實習得到很高評價。

2、重視實踐能力培養,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現有的課程體系過分強調學科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這種以專業為中心,以學科課程為主要特色的課程設置,不可避免地導致課程結構失衡。只有將實踐教學落實到具體的課程中去,才能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1)教學與設計開發一體化。在教學上形成“以設計為主線,以專題為目標”的動態模式。每個學期形成一個以基礎課程群和工程技術課程群圍繞一個設計專題構成的課程環,每個課程環內形成相互支撐的小系統,重點解決一個層次的設計問題。課程環從,低級向高級呈螺旋式上升的循環,不同課程環之間的課程保留一定重復內容。學生學完一個學期,就能獲得解決該層次的設計問題所涉及的主要知識和能力。

(2)結合工業設計專業的特性,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把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整體,對相關或相近專業進行交叉整合,減少理論課和必修課的課內學時,增加實踐課的學時和學分。把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1.課程實踐教學環,主要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主要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組成相關知識的課程群,以突破課程壁壘和學科界限,對課內練習、設計項目進行跨課程、跨專業、跨學科的整合,系統重構了從自主開放引導―基礎綜合訓練―項目專題研究―自主研學實踐的層次化、模塊化、項目化的課程體系。2.集中實踐教學環,主要培養學生專業基本實踐能力和專業綜合實踐能力;每學期的寒暑假為集中實踐教學學期,把二年級以上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組成不同的團隊到企業實習。這種基于設計項目的實踐教學,讓學生親歷完整的研究、設計、實現的科學研究與實踐過程,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設計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3、校企協同,拓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平臺

(1)校企協同,資源整合,科研與社會實踐一體化。教師組成理實一體化的教研團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帶領學生以項目驅動實踐環節教學。教師經常帶領學生到企業或施工現場等進行現場授課和設計分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一線摸爬滾打,參與實際設計開發的全過程,并從中得到鍛煉。在一體化教學進程中,要充分利用分數的杠桿作用,將成績的考核與各個實踐環節緊密結合,改變重設計正稿不重設計開發過程的傳統評分辦法。

(2)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活動。學科競賽是檢查學生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活動,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國際國內產品設計競賽,努力提高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2014年我系10級學生喜獲全球三大工業設計大獎之一的IF概念設計獎。

(3)激勵學生和申請專利。和申請專利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并可以給學生帶來自信和榮譽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

4、狠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促進理論和實踐融合

(1)提高課程設計質量。課程設計是工業設計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課程設計重視不夠,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改革重點是重新制訂課程設計教學質量標準和工作規范,實行課程設計教學檢查和評估制度,把課程設計教學評估作為常態化的校內評估項目之一,每學期進行一次。通過改進和加強課程設計的選題、指導、成績考核等環節,提高課程設計教學質量,使學生受到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的訓練和提高。

(2)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目前,在學生容易受到就業影響的大環境下,強化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管理、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也是改革的重點之一。通過實行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制度、二次答辯制度、內外審制度等措施,對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指導教師資格、選題、開題、實習與實驗、教師指導、撰寫論文、答辯及論文質量等主要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強化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充分發揮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

5、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拓展實踐教學空間

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一種“三贏”的選擇。大學生到企業實習,既可以節約企業招聘人才的成本,又便于企業進行人才儲備,并為企業的文化建設增添新鮮“血液”;而學生通過實習,在直接熟悉和參與企業運作的過程中,豐富實踐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為擇業、就業和將來的工作取得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為畢業論文(設計)積累一手素材和資料;我系已在深圳、廣州等沿海城市以及省內企事業單位合作建設一批實習基地,并在此基礎上創建一批湖北省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和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6、健全考核制度,保障教學質量

目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評價體系主要是針對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因此,建立了對教師、學生雙向改革教學評估體系,教考分離――由評價老師轉向評價學生。這一改革,可以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教與學之間形成競爭和評價機制,同時通過實施督導制,對于教學質量、學習效果、管理工作、規劃工作進行監督、評估和指導。規范教學環節,加強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使理實一體化教學成為實現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總之,在科學合理的確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與分配的基礎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結構,用科研新成果充實和更新教育內容,加強對實踐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的系統性,強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教學走向創新。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正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目前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探索中不斷完善,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培育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 強,劉 洋,基于產學研平臺的工業設計特色創新專業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9.

[2] 金芙蓉,羅守貴,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9.

[3] 楊國亮,突破傳統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5.

[4] 毛亞慶,教育的設計與未來教育[J],河南美術出版社,2002.

[5] 省教育廳《關于公布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名單的通知》(鄂教高函〔2013〕15號).

(上接第5頁)研究創立的,婦女觀作為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參照了前人的優秀思想的基礎上得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就在《神圣家族》中提到“某一歷史時代的發展總是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確定”這是對婦女的社會地位問題的解讀,而這一說法是來源于 19 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思想成果,所以,婦女觀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學說。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 魏國英《女性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 彭佩云,加強婦女理論研究,推動婦女發展[N]中國婦女,1999-12-7.

[4] 劉寶蒞;革新觀念,樹立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婦女觀[J];理論學刊;1987年02期.

篇7

論文內容摘要:文章依據工業設計的相關理論,以細節設計與工業設計的關系為視角,分別詮釋了工業設計中細節設計的內涵、工業設計細節的重要性及細節設計與產品成敗的關系。 

工業設計是一門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而產生的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消費者更加強調自我和個性的需求,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已逐步從“商品消費”時代進入“品牌消費”時代。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技術服務和價格等諸多要素的競爭,并且最終要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細節設計是品牌、產品、服務、創新、環保等重要因素之一,其實質是設計資源的高效整合與精細化管理,是創新設計與節約理念的有效執行。 

本文從工業設計的含義、產品的含義以及產品的構成元素等方面,將工業設計與打造產品緊密結合,具體闡述了廣義工業設計的含義、狹義工業設計的含義;從產品的文化角度,緊密結合工業設計中的細節設計,闡述細節設計中的人文理念、經濟價值對于產品發展成敗和企業銷售能力的重要性;從產品核心競爭力與細節設計的整合出發,結合細節設計對產品的重要性,提升擁有“內功”和“外功”的企業競爭力。 

理性分析細節設計的成功之處,并將其吸收、改進;針對失敗的細節設計所涉及之處,從產品的造型、功能、文化等各方面著手,總結教訓,吸取經驗,最終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一、工業設計與品牌 

工業設計是一門研究人與物、產品與環境、需求與文化的綜合型的交叉邊緣學科,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其本質特性;是以工業設計產品為對象的造型設計,有別于手工業產品或工藝美術品的設計;也可以說是將工業化賦予可能的、綜合而有建設性的活動。 

工業設計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醞釀和探索階段,自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期;第二個階段是現代工業設計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第三個階段是工業設計的成熟、繁盛及發展的新時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至今。 

如今,工業設計是一門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而產生的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進入21世紀,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物質上的需求,開始注重精神上的滿足,細節設計則可以針對這些個性思維加以創新。 

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幫助消費者辨認某個銷售者或銷售者群體的產品或勞務,并使該產品或勞務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勞務區別開來。品牌也是一個系統的總概念,其構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稱、品牌標志、商標等組成部分,這是品牌的最基本的概念。 

品牌競爭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現,而工業設計正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面對wto的沖擊和品牌國際化競爭,缺少品牌競爭力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由于品牌是無形資產,是企業產品高質量的代名詞,品牌既是企業整體素質的體現,又是企業最佳經濟效益的載體。研究工業設計中細節關注與品牌打造之間的關系,不僅能樹立品牌自身良好的形象,而且能獲得持續、快速發展的市場、資金和人才,保證企業能長期發展下去。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技術服務和價格等諸多要素的競爭,并且最終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細節設計的實質是設計資源的高效整合與精細化管理,是創新設計與節約理念的有效執行。 

 

二、工業設計細節與產品文化 

設計在產業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當技術取得進步,為生產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的時候,設計總會擔當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由于設計中對于產品人文因素的重視,設計活動更加自覺地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符號學、行為學等人文學科直接滲透到產品的細節設計中,更強調產品形態的認知作用、象征作用、聯想作用和隱喻意義,提升著設計的人文精神與人文價值。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精神上的滿足,細節設計則可以針對這些個性思維來加以創新,因此,細節設計必將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和實用性,尤其是在工業設計中更為突出。 

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和城市工業化步伐的加快,產品同質化現象將是一種難以避免的社會經濟現象。美國國際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一針見血地指出:“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一個公司必須努力尋找能使它的產品產生差異化的特定方法,以贏得競爭優勢。”品牌產品文化作為實施品牌差異化的一種策略,對突顯品牌個性、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增進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聯想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細節設計從設計的角度來理解,就是設計資源的精細化整合和細節創新與能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換句話說,就是以精勝多、少用多產,即在設計的每個環節做足、做細、做精,從而達到有效利用和節約設計資源。細節設計的內容包括造型、功能及文化。同時細節設計又蘊含著人文理念與經濟價值這兩個元素。 經過大量研究調查發現:1.好的細節設計可提升產品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在產品設計的成熟階段進行細節設計和自主創新是增強產品競爭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獲得巨大經濟利益的有效手段。2.細節設計可以改變一代產品,提升產品層次。這是因為品牌的檔次差距,往往是從細節設計上體現出來的。3.細節設計可以讓產品更人性化,進而更貼近人的情感要求。人的情感是細膩的,設計師應該用同樣細膩的心靈去關注人性,才能以飽含人道主義精神的細節設計去觸動人性。4.細節設計在高科技手段的影響下,給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多的設計創意。科技的飛速發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也使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取得了較大的提高,以往處于概念和想象中的設計思維,在科技手段下得以實現。5.細節設計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舒適感和精神享受。當人們的物質文明達到一定水平時,就會追求相應的精神文明,而細節設計則可以考慮到并盡量滿足人們的這種心理,給使用者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三、工業設計中細節設計與品牌成敗 

格式塔心理學是20世紀初德國的一個心理學派,這一理論與設計息息相關。格式塔是德語的譯音,即整體。認為整體是由局部構成,某一整體式樣中各個不同要素的局部表象看上去究竟是什么樣子,主要是取決于這一要素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和起的作用。 

細節作為局部存在于工業產品的設計中,有著自己的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產品的設計,是細節(即局部)構成整體。若干的細節有著不同的元素,包括功能的、審美的、文化的、概念的、心理的等。多種元素有各自在設計中的任務和語義,又相互發生關系,生成產品的整體語義和品牌文化。 

細節設計對產品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任何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部件組合起來的,而很多時候一個零部件的設計不同,或許就會影響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如果說技術與營銷是建立我國自主品牌缺少的兩門“內功”,那么,工業設計與細節設計就是“中國制造”缺少的兩門“外功”。 由此可以看出,細節設計的好壞是決定著品牌成敗的關鍵之一。 

1.成功的細節設計能給品牌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好的品牌產品離不開諸多細節的重點整合與創新:在外形細節上可以吸引消費者,在功能細節上又能滿足人機工程學的需求。 

2.失敗的細節設計不僅浪費資源和時間,還可能會影響企業未來的市場競爭 

若想打動人心、贏得市場顧客,在細節上多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當前,在我們強調企業技術創新和提升營銷能力的同時,要給予工業設計與細節充分的關注。 

3.細節設計提高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在產品的價格、質量和功能都類似的情況下,設計成了唯一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當細節設計在產品的競爭中占了優勢,那么消費者就將選擇優秀的產品。因此各大企業之間在產品、技術、成本、設備、工藝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小,在某種層面上,企業正越來越注重細節上的競爭——結構巧妙、用材講究、工藝精湛、環保理念、功能創新、時尚色彩、外型美觀。只有注重了這些細節上的設計,才能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產品競爭力及產品附加值,并能使一代產品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同時,注重細節上的設計可以讓產品更具人性化,更貼近人的情感需求,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舒適感和精神享受;進而在高科技手段的影響下,給產品設計帶來更多的設計創意。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品牌效應的角逐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的自主品牌才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立于不敗之地,將“made in china”推向世界各地! 

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對于品牌經營的企業,將產品作為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產品的造型設計必須符合品牌戰略。品牌產品造型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決定因素,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戰略、有沒有自己的品牌以及品牌產品造型到底如何已變得十分重要。 

構建和諧、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是當代新的戰略目標。對品牌、產品、服務等諸多因素進行細節再設計,是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提高民族品牌的國際形象、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利器。 

注釋: 

①許喜華.工業設計概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②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③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篇8

關鍵詞:綜合課程設計;創新能力;機構創意拼接

為適應社會對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機械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不斷改進。電子科技大學在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開設了綜合課程設計課程,是一門以培養機械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為目的實踐類課程,該門課程體現了專業基礎知識和現代設計方法、三維建模軟件和工程分析軟件的結合。

機構創意拼接實驗為學生提供將設計理念轉變成簡易機構的平臺,學生在平臺上體驗從搭接、驗證、調試、改進到確定設計方案的過程,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對平面機構的學習和設計只停留在理論設計的狀況。

將機構創意拼接實驗與綜合課程設計相結合,鼓勵學生將機構創意拼接實驗中的作品進行的詳細設計,為拼接實驗中的簡單形狀構件選擇材料、設計尺寸、進行結構強度分析,并繪制零件圖和系統裝配圖。這種有機結合使學生模擬經歷產品開發的完整流程,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工程意識和系統觀念。

一、綜合課程設計課程分析

1. 開設綜合課程設計的意義和可行性

傳統的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門課程都設置了課程設計環節,兩門課程的課程設計都是在期末進行的,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多年來一直沿用的課程設計題目較少,相似或相同課題的學生較多,在網站上也能夠找到許多參考資料,抄襲情況屢見不鮮,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造成課程設計無法達到預期目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機械專業的基礎課程除了傳授機械設計制造的基礎知識以外,還應融入現代設計理論和工程計算軟件知識。電子科技大學在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了一門獨立的實踐課―綜合課程設計,在第六學期開設,取代了原有的相對獨立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機械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性環節,設置該課程的目的以培養卓越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和應用現代先進分析技術和設計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大三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機械原理、工程控制等專業基礎課程,具備了進行產品設計部分的基礎知識。在大三下學期,開始學習機械設計、產品造型設計、CAD/CAE/CAM、產品優化設計和制造技術等課程,對產品進行強度校核、造型設計、工程分析、公差設計需要這些課程的知識。因此,在學期開始時布置設計任務,學生可以先進行方案設計,隨著相關課程學習的逐步深入,有針對性、有目的地拓展產品設計所需的知識,到期末提交設計作業,對于進展較慢的學生,可以延至下一學期開學時提交作業。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將綜合運用各門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知識,完成自己的作品,既體驗了機械設計過程,又能夠體會到機械工程學科體系中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

2. 綜合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設計

綜合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訓練的平臺,要求學生按照機械產品設計的流程,綜合應用機械類各門課程的知識,設計一種具有工程應用價值的機構。主要工作包括選擇構件類型,進行構件的強度剛度計算并確定其主要尺寸,在計算機上進行有限元分析和裝配仿真,接下來確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繪制主要零件圖和裝配圖。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產品主要尺寸的優化設計以及工藝過程的設計。

綜合課程設計采用講授和輔導答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教學過程中,講授機械設計的流程,詳細講解各環節的主要工作,使學生了解每一環節所需知識,以及所需知識來自哪一門課程,從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各門相關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相關課程的熱情有積極的作用。

為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學生可以自由組成二人小組,每組提交一份在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在封面上按照貢獻大小排序署名,在說明書中詳細說明兩人各自完成的工作。題目由學生自行擬定,創意設計一種有應用價值的機構。設計說明書包括功能原理設計、機構選型設計、結構強度設計、公差與配合設計等內容。課程的考核成績根據初期檢查、中期檢查、答辯和設計報告質量來綜合評定。

二、結合機構創意拼接實驗,強化學生綜合設計能力

機構創意拼接實驗是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學生在搭接實驗臺上任意選擇平面機構類型,組裝調整機構尺寸,能夠比較直觀、方便的搭接、驗證、調試、改進和確定設計方案,較好地改善了在校學生對平面機構的學習和設計只停留在理論設計的狀況。開設機構創意拼接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及其運動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綜合設計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

機構創意拼接實驗與綜合課程設計在同一學期開課,學生在實驗平臺上經過反復嘗試與修改,已經設計出了具有某種功能的機構,構件的基本尺寸已經確定,如能將設計成果直接代入后續的綜合課程設計課程,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針對已初步完成的機構,接下來需要進行運動分析和動力分析,計算作用在各構件上的載荷,進行零部件工作能力計算、總體設計和結構設計。

將兩門課程相結合,使學生能延續由一個機構運動簡圖向機器過渡的設計過程。學生在機構創意拼接實驗中完成了機械設計流程中功能設計和方案設計工作,完成了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和機構自由度的計算。在綜合課程設計中,直接進入總體設計和結構詳細設計階段。繪制裝配草圖,進行機架、構件與機架連接、軸承座、軸與軸上零件定位和固定方式的設計,對主要構件的強度和剛度計算。綜合考慮材料、加工工藝、裝配、、耐磨性以及性價比問題,確定重要尺寸和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

度等,最終確定各構件的形狀、尺寸和材料,并繪制零件圖和裝配圖。

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的實際情況,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利用三維建模軟件進行運動和裝配仿真,利用有限元方法來進行載荷和應力分析,利用優化設計來優選零件尺寸。

主體工作完成后,要求學生將設計構思和設計方案整理成設計說明書。說明書需要按照規定的格式撰寫,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

經過了三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改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個學期之內,大部分學生能夠協調合作,完成概念設計到圖紙的基本設計流程,建立了系統性的設計理念,在規范整理文檔方面也得到了鍛煉。部分優秀的學生能夠利用相關課程所學知識,運用三維建模軟件、有限元分析軟件和數學計算軟件進行機構的建模、優化設計和工程分析,綜合能力明顯提高。

綜合課程設計課程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工程意識和系統觀念,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將機構拼接實驗與綜合課程設計相結合,相當于延長了課程設計時間,學生在拼接試驗臺上完成了機構的功能設計和方案設計工作,詳細的設計工作在綜合課程設計中完成,實現兩門課程的無縫連接。學生在兩門課中的作品經過進一步細化和優化,可以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也可以做為本科畢業設計。

兩門課程的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興趣、效率和質量,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濮良貴,紀名剛. 機械設計(第八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楊可楨,程光蘊,李仲生. 機械設計基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牟萍,文寧,凌丹,杜麗. 挖掘創新點,促進機械原理實驗改革[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4):16-18,26.

[4] 胡曉珍. 機械設計類課程設計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 機械管理開發,2012(2): 153-154,156.

篇9

音樂系創建于1999年,設有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和舞蹈表演四個本科專業。歷經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建有湖南省優秀教學實習基地1個(手拉手藝術團),重點建設學科1個(音樂學專業),研究所1個(湘西南音樂文化研究所),精品課程兩門(和聲學、聲樂)。擁有一支學術影響較大、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有優良的教學資源和較為齊備的教學設施。現有專業教師66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職和客座教授),副教授6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1人,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2人;常年從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聘請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定期來校講學和指導。教師承擔省、廳級等研究項目16項,在中國唱片總公司等出版社出版發行演唱專輯2部,在各級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9部,其中兩部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擁有3棟教學用房,琴房221間,舞蹈排練廳7間,教室20余間,數碼鋼琴教室2間,多媒體教室5間,音樂制作室(含錄音棚)1間,MIDI教室1間,多功能排練廳1間,可容納977名觀眾、設備先進的劇院一座,較好地滿足了教學需要。

音樂系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按照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專業定位,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實踐載體,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藝術巡回演出、班級藝術展演活動和周末音樂會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各類比賽中,榮獲獎50余項,湖南省集體獎20余項,個人獎195項。由于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畢業生以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適應性強、工作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

音樂學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具有一定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高、中等學校或普通高校、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聲樂、鋼琴、舞蹈、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學、復調、民族民間音樂、中外音樂史、合唱與指揮、音樂教育理論、音樂美學、民族器樂(二胡、古箏、揚琴)、小型樂隊編配、歌曲寫作、鋼琴配彈等。

音樂表演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具有音樂表演技能的、能夠勝任專業文藝團體、群眾文化文藝機構、企事業單位的音樂表演、研究、教育教學及藝術策劃與指導,同時也能在各級學校擔任教學與教學研究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音樂技術理論、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民族民間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合唱與指揮基礎、音樂教育理論基礎、音樂美學、聲樂、鋼琴、舞蹈、器樂、聲樂表演、歌劇排練、臺詞、表演基礎、重奏(唱)、合奏(唱)等。

舞蹈學專業(本科四年):培養能在專業文藝團體、文化館(站)、學校、企業文化藝術部門從事舞蹈創編、表演和舞蹈教學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芭蕾舞基礎訓練、舞蹈編導、中國民族民間舞、外國代表性民間舞、形體與技巧、中國古典舞身韻、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綱、舞蹈形態學、舞蹈解剖學、視唱練耳、樂理等。

舞蹈表演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具有舞蹈表演技能的、能夠勝任專業文藝團體、群眾文化藝術機構、企事業單位的舞蹈表演、研究、教育教學及藝術策劃與指導,同時也能在各級學校擔任教學與教學研究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芭蕾舞基礎訓練、中國民族民間舞訓練與表演、外國代表性民間舞訓練與表演、形體與技巧訓練與表演、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與表演、舞蹈編導、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綱、視唱練耳、基本樂理等。

藝術設計系簡介

藝術設計系創建于1999年, 現設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美術學、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等五個本科專業。藝術設計系專業培養具有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藝術學方面的專門人才。該系師資團隊力量雄厚,現擁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教授8人(含兼職、客座教授),副教授10人。專任教師大都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院、廣州美院等知名高校,并常年聘請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并定期來校講學和指導。近年來,該系教師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國家A類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6部。

藝術設計系堅持“三促教學”,即“以展促教學、以賽促教學、以項目促教學”的方針,面向社會,依托產業,貼近市場,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師生創作的作品曾多次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美展;學生參加、省級的大型藝術設計、美術展覽等競賽獲得各項獎勵80余項,其中獲得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一、二、三等獎共計二十余人次;師生參與本地大型的商業設計、微電影、動漫制作等項目30余項,獲得同行和業主的高度贊譽,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藝術設計行業及教師隊伍培養了大量高級專業人才,在湖南藝術設計學術界和社會上享有盛譽。

環境設計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且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具有項目策劃設計與經營管理能力,具備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級應用型環境設計的專門人才。能在各類院校從事環境設計或教學、研究工作,在環境藝術設計機構從事居住空間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等工作。開設的主干課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構成,Auto CAD與3DMAX計算機輔助設計,裝飾設計與表現技法,家具設計等。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具備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教學、管理、研究等能力的高級應用型視覺傳達設計的專門人才。能在專業設計領域、企事業單位、傳媒機構、各類院校、研究機構等單位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工作。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設計素描,設計色彩,三大構成,圖形創意,PHOTOSHOP與CorelDRAW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廣告策劃與創意,信息視覺設計,品牌形象與CIS設計等。

美術學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及較好繪畫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的高級應用型的專門人才;能在高、中等學校或社會藝術團體、藝術研究單位、文化機關、出版及廣告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管理等工作。本專業分為兩個專業方向:國畫方向和油畫方向。開設的主干課程有:素描,色彩,專業技法(中國畫、油畫、水彩、版畫、書法),中外美術史等。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四年):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以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興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的,具有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以滿足IT技術最新應用的需求,為現代化的生產消費、娛樂、通訊和教育提供數字媒體藝術支持。開設的主干課程有: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編程、多媒體網頁設計,Flash動畫設計,網絡虛擬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數字影視制作,3D游戲設計等。

產品設計專業(本科四年):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的,具有扎實的工業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產品造型設計能力的,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從事產品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的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工業設計史,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人機工程學,制圖,模型制作與工藝,產品設計相關軟件等課程。

2016年外省藝術類校考報考須知

一、報名及考試

1.凡報考我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必須符合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的報名條件。

2.所有報考我校的考生必須參加我校的專業考試。

3.采取面報和網報兩種方式進行報名。采取網報方式的省份,考生按照所在省考試院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進行報名;采取面報方式的省份,考生在考前 1~2 天到考生所在省我校所設考點報名,提前一天到考試地點了解考場安排情況。報名時持本人身份證、考生所在省發放的 2016年藝術專業測試準考證,并交報名費及考試費。打印準考證后,須仔細核對準考證上信息是否與本人信息一致。

4.考試時必須三證(本人身份證、考生所在省發放的 2016年藝術專業測試準考證、報考我校專業準考證)齊全,考生考試過程中使用的樂器、伴奏、畫具等用具自備。

5.考生需提前 30 分鐘入場,遲到 30 分鐘不得入場。考試期間嚴格遵守考場紀律。

二、專業考試項目

1.美術類

(1)素描(考試時間為3小時)

(2)色彩(考試時間為3小時)

2.音樂類

(1)主專業(分聲樂、器樂、鋼琴、理論作曲四門,考生任選一門)

(2)加試(除主專業外,須從其它三門或舞蹈中任選一門作為加試)。

注:音樂表演專業考生還要求五官端正,無生理缺陷,身高男 1.65 米以上,女 1.55 米以上。

3.舞蹈類

(1)劇目測試(時間在三分鐘以內)

(2)基本功測試

① 基本條件、軟開度等。

② 技巧組合:跳、轉、翻、控制。

注:舞蹈類專業要求考生五官端正,無生理缺陷,身高男 1.68 米以上,女 1.58 米以上。

三、計分標準及成績查詢

1.計分標準

美術類專業總分 300 分,其中素描 150 分,色彩 150 分。

音樂類專業總分 300 分,其中主專業占95% ,加試占5% 。

舞蹈類專業總分 300 分,其中劇目測試占 70%,基本功測試占 30%。

2.成績查詢:4月中旬考生可通過學校網站查詢,網址:hnsyu.net。

四、錄取

學校按照“公正、公平、公開”、“專業志愿優先”的原則錄取。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體檢、專業考試合格的情況下,美術類專業和音樂學專業按考生總成績(美術類專業總成績 = 專業成績×50%+ 文化成績×50%,音樂學專業總成績 = 專業成績×60%+ 文化成績×40% )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同等條件下,專業成績高者優先錄取;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學專業、舞蹈表演專業在考生文化成績合格的基礎上,按專業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專業成績相同時,文化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五、其它事項

1.復查:新生入學后,學校將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錄取標準進行專業復試和體檢復檢,凡不符合條件或有舞弊行為者,取消入學資格。

2.學費:學校執行湖南省物價局確定的藝術類專業收費標準,音樂學專業學費標準為每人每年 6000元,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音樂表演、舞蹈學、舞蹈表演專業學費標準為每人每年8000元。以上學費標準如有變化,以湖南省物價部門2016年最新核準的學費標準收取。

3.我校2016年藝術類專業招生來源計劃請見附表1,各考點報名考試時間安排請見附表2。

附表1:邵陽學院 2016年藝術類專業招生來源計劃表

招生專業

學制

層次

計劃

音樂學(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150

音樂表演(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60

舞蹈學(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舞蹈表演(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40

美術學(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80

視覺傳達設計(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90

環境設計(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130

產品設計(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數字媒體藝術(藝術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合 計

700

附表2:各考點報名考試時間安排表 省份

考點 ( 報名地點 )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山西

太原師范學院(新校區)(美術)

1月13、14日

1月16日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音樂)

2月16、17日

2月18日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音樂)

1月15、16日

1月17日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美術)

1月24、25日

1月26日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

1月30、31日

2月2日

江西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美術)

網上報名

1月18日

南昌師范學院(音樂)

網上報名

1月19日

陜西

西安美術學院(音樂、美術)

1月24、25日

1月26日

江蘇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美術)

網上報名

1月26日

南京師范大學(音樂)

網上報名

1月24日

甘肅

蘭州城市學院(音樂、美術)

1月26、27日

1月29日

山東

淄博考點,具體地點待定(音樂、美術)

網上報名

2月18日

福建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

1月19、20日

1月22日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

1月25、26日

1月27日

遼寧

魯迅美術學院附中(美術)

2月18、19日

2月21日

沈陽音樂學院(音樂)

2月15、16日

2月17日

河北

河北招考大廈(舞蹈)

2月29-3月1日

3月2日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音樂)

3月1、2日

3月3日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美術)

篇10

關鍵詞:設計; 文化; 思維; 差異

2012年6月8日,倫敦奧運組委會公布了倫敦奧運會火炬的設計,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設計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很容易將該火炬與08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火炬進行對比,兩者風格迥異,體現了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奧運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難逢的重要的盛會,而奧運火炬又作為一屆奧運會的一個象征,深受重視,因而我認為奧運火炬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的工業產品、藝術品。接下來我就通過對Barberosgerby奧運火炬和祥云奧運火炬設計風格的比較來粗略的談一下中西文化及思維方式對各自國家工業設計風格的影響。

12年倫敦奧運火炬―Barberosgerby,火炬形狀是易讓人牢牢握住的三棱形狀,金色代表了奧運圣火的光芒照耀著大地。火炬造型時尚現代流線型強,設計元素簡單但卻獨特。08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火炬,祥云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云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無論從整體設計風格上的形狀,顏色,紋飾還是寓意元素的運用,兩個火炬都是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非常突出地體現了中西當代設計風格的一個差異,我認為是中西各自的文化下,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以及對事物的認知,從而影響了人們在工業設計這一門類的不同見解。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祥云火炬的設計突出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又不乏現代感。相對于祥云火炬,倫敦奧運火炬―Barberosgerby體現的英國傳統元素較少,多體現一種現代感。這種對待傳統元素運用的差異的原因我認為這是由于兩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性質造成的。從文化上來講,中國是高語境文化的代表,而英國相對于中國是低語境的文化。這兩種文化的差異形成的一個原因就是兩國的歷史,中國用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而英國相對于中國歷史文化積淀較少。正因為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而決定了中國人對自己歷史文化的重視,這種特殊的重視體現在當代設計上就是對傳統元素的運用,中國人希望弘揚歷史文化,借助產品設計來體現歷史,體現傳統。而西方等國家,注重未來,這點我們從電影電視劇中也能有所感覺,西方的電影很多都是反應未來的生活,而我國的電影歷史劇很多。由于這種認識的不同導致西方國家在設計上現代感甚至是未來感特強,而中國在設計上運用傳統元素比較多。而中國文化的兼容性,決定了中國的文化并不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情況加以吸收和創造,使之更好地融入本民族的文化體系之中,因而我們看到祥云火炬并不是一味的使用傳統元素,而是在現代的設計中糅合傳統元素,是兩者達到一種統一,甚至升華。

人們的行為習慣是由他們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而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是受各自的文化深刻影響的。中西方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因而對各自人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觀察問題的角度等造成了不同的影響。在工業設計中,中西設計師在解決同一個問題,做同一類設計時,考慮問題的方式及切入點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也產生了不同的產品設計。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中國的設計師的切入點往往是感性的,類比的,甚至是一種比喻式的手法,習慣將設計賦予一定的寓意,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比如祥云火炬的設計就是運用了紙卷軸這一造型元素,使造型上具有紙卷軸的特征,讓人們能夠聯想到紙卷軸這一事物,從而體現中國悠久的歷史以及過去輝煌的技術。這種設計思路有利于賦予產品一定的寓意,增加賣點,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好的影響,某些設計只追求形態上的寓意而忽視了與產品本身特點的聯系,是我國的設計普遍出現一種雜亂,低水平的局面。而在西方設計中,切入點較為理性,邏輯性比較強,而不會過多考慮這種寓意性。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就是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異很重要是語言文字的差異,從文字上來看,中國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的,比如說甲骨文,是用圖形,畫來代表事物,而西方使用的文字是抽象的符號,用一組抽象的符號來表示某件事物,這種文字的差異對人們的思維方式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人思維方式較為理性,對事物更喜歡用可視化的方式進行表達,而西方人較為理性,對待事物更為理性,解決問題時邏輯性比較強,講究合理性,而中國人多靠自己感覺來。這也同時影響了中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的科技起步很早,但是發展緩慢,這是由于中國人在發現并解決問題時講究一種經驗性,不過多考慮背后所藏的原因。而西方,解決問題時邏輯性強,多樂于用抽象的思維來解決問題,用理論來證明經驗的可行性,這導致了西方的科技突飛猛進,而中國一直滯后。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人們在設計上的很大的差異。中國的文化講究中庸,較為保守含蓄,講究和諧。而西方的文化略帶侵略性,較為進取,尋求個性的發展,張揚自信。這種文化差異中西方的設計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西方的設計較為大膽,創新,講究個性,造型上也很有特色,流線型造型突出。由于我國文化講究靜,而西方講究動,我國的設計很多都體現一種沉靜的感覺,而西方的設計風格上,動感,力量感很強。

隨著設計的不斷發展,文化也不斷于設計融合,各個國家對設計的深入思考,以及對自己文化的合理運用,形成了他們國家設計的強大競爭力。所以,我認為在設計中應體現自己國家文化的精神,并通過工業產品將文化影響、傳播到全世界。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我們設計的產品不僅有創意,還具有我國的獨特的文化風格,從而形成較強的設計競爭力,向設計強國邁進,不再淪為一些國外大企業集團的產品加工廠。真正擺脫中國制造,實現中國創造。

參考文獻:

[1]羅怡.《在中國設計》.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2](2)Linell Davis. 《中西文化之鑒》.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

[3]李梁軍 托馬斯?霍夫曼. 《全球化設計》.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

[4]湯志堅等. 《世界經典產品設計》.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