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維訓練的重點范文

時間:2023-11-10 17:4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意思維訓練的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意思維訓練的重點

篇1

關鍵詞 藝術設計;創新素質;創意思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21-0072-03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概括和間接反映,以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揭示客觀事物本質及內在聯系并指引人去獲得對問題的新的解釋,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稱為創意思維,也稱創造性思維。它給人帶來新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成果,是一個人智力水平高度發展的產物(百度百科)。

1 學生創意思維現狀

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使創新素質教育變成一個擺在現代教育面前的主要問題。作為藝術設計專業院校,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思維尤為重要。現代教育的現狀和輸送到高校來的學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高考培養出來的都是“好”學生。在高考的指揮棒下,考試標準化,從高考過來的學生很大程度表現為聽話,紀律好,膽子小,害怕犯錯(但實際上又常常犯錯)。

學生思維定勢嚴重。思維定勢就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復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在教學中學生表現為沒有范例不會做,教啥只會啥,缺乏獨立思考。

藝術類考生不“藝術”。近些年報考藝術類的學生增多,藝術考試也逐漸出現固定化的特點,很多學生都是經過了短期的訓練,有的就是模式化的訓練,考前藝術加試也一樣阻礙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力和多方面發展的潛力。

五年制大專生會有靈光閃現。在給初中畢業直接讀五年制大專學生上課時發現,這些學生的特點是不服管,淘氣,課堂紀律不好,很多人對此感到頭疼;但是相對于接受過高中教育的學生,他們的思想要活躍,有自己的想法,對感興趣的東西很投入,往往做出來的設計作品很有創意,很大膽,與眾不同,帶他們上課可以說很累但很快樂。

2 創意思維訓練法介紹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面對學生現狀,筆者需要對學生負責,想盡辦法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釋放他們被封閉和被鈍化的創意思維。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以下四種思維訓練法,在此進行簡要介紹。

發散思維訓練法 發散思維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識,由一點到多點,通過對現有要素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的可能性。發散思維具有的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特點,對提出獨特的創意,起到決定性的牽引和導向作用。

聚合思維訓練法 聚合思維是從已知的一定數量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結論,尋求正確或接近正確的一種有方向、有條理的思維方式。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法、集中思維法、復合思維法等,是把多點聚合成一點的方法。有發散有聚合,發散需要大膽、自由,聚合需要有方向、有引導。

立體思維訓練法 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是需要訓練的。面對一個問題能夠多角度、多途徑、多層次、跨學科地進行全方位考慮與研究,稱為立體思維,在藝術思維訓練中這是非常有效的。利用立體思維搞創意,表現在取材、立意、造型、時間組合等各個方面上,從宏觀到微觀,從東方到西方,從古至今,都是藝術創作所涉及的內容。

聯想思維訓練法 聯想是人的大腦記憶表象系統中,由于某種誘因導致不同表象之間發生聯系的一種沒有固定思維方向的自由思維活動。聯想是人腦中記憶和想象的聯系紐帶,由記憶引發聯想,聯系記憶片段轉換為新的想法,是主動的意識的提煉、升華擴展和創造。思維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學幻想,在人們的創造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結合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如何找到一個載體,讓學生能夠在做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活躍他們的思維呢?無疑廣告藝術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廣告藝術大賽是一個不受思想約束的平臺,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競技中開拓思維、提高自己。

筆者從教十多年,每年在廣告創意課程教學中組織學生參加學院獎、大廣賽等賽事,把競賽的題目和要求作為教學的課題,利用創意思維訓練方法跟學生一起分析題目、分解內容,引導學生思考。

發散思維訓練法實踐(圖1) 在第三屆大廣賽中,孟妍同學的網絡作品《加加食品――土豆GG與豆角MM的愛情故事》就是在分析題目時利用了發散思維的方式。加加是一種醬油品牌,由醬油向外發散可以有很多思路,其中之一就是“醬油味道淡然無味婚姻”。順著這條思路與學生一起分析:婚姻是需要經營的,需要調味的。進一步擬人化:土豆GG與豆角MM的婚姻調味劑――加加醬油出現了。經過反復推敲ac確定劇本后,學生將其制作成Flas,并在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三等獎。

在整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發散性的創意思維,有了好的想法,才有可能有好的作品。當一個好的創意產生了,學生也很興奮,經過努力自主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一個優秀的作品就誕生了。這個過程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如圖2所示第四屆大廣賽其中兩個題目的分析圖,這幾件作品分別獲得省級等級獎項。

篇2

引言

設計素描,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與設計有關系的素描活動,設計素描以傳統的繪畫素描藝術為基礎,然后和現代設計藝術的特點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視覺造型藝術科學,設計素描可以作為素描的的一種新型的表達形式,它是素描藝術的延伸。設計素描教學課程是一種為今后設計服務的基礎性訓練課程,對專業學習起到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設計素描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創意思維的培養可以使學生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可以使學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維,可以引導學生創作出更高質量的作品,有利于學生專業素質的形成,有利于我國設計素描教學的發展。

設計素描的特點。

與傳統的素描相比,設計素描呈現出了更多的自身的特點,設計素描與傳統的素描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別,即使它們在形式上都是素描。傳統素描更加強調的是再現客觀的描繪對象,在描繪的過程中,它更看重的是所描繪事物的形體、比例和描繪光線等因素,傳統素描更關注的是客觀事物的描繪。而在設計素描中,更關注的是發現和表現所描繪的對象,這與傳統的素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他們在內容上的本質去別。而且,在出發點上,設計素描和傳統素描也不一樣,傳統的素描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我服務”,而設計素描的出發點是“為設計服務,為人服務”

設計素描創意思維訓練方法。

1. 在設計素描教學中,要有目的的進行創意思維訓練。設計素描是在傳統素描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傳統素描的優點和現代藝術的優點而發展成的現代視覺造型科學藝術。在設計素描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設計素描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要讓學生明白設計素描是為設計而服務的,要讓學生知道設計素描是設計師表達設計設計創意、進行設計方案交流的方式。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記憶、觀察入手,強化自身創意意識。例如,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一些不同的事物,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 實物進行仔細觀察,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聯系這些實物的大小、形狀、主次、節奏等,然后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在此過程中,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不同實物畫面內容和畫面表現形式的關系,讓學生通過聯想隨意表達出來,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物質所展現的新的視覺形象,以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2. 在教學過程中個,要打破常規的素描表現形式,重點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創作。這要求教師在叫教學過程中運用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要通過調查分析,根據不同學生自身的思維特點,運用適當的方式,不斷培養學生的獨立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和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安排一節靜物寫生課,在課堂上,老師打破常規的審美方式和思考方式來放置靜物,然后讓學生對所放的靜物進行描繪,教師不像往常一樣放置一個物體,而是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靜物一起放置在桌子上,然后指導學生可以任意的根據創意需要和畫面需求來進行選擇,選擇自己想描繪的對象然后進行描繪,在描繪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意識和自己的情感情趣能夠通過畫面的藝術效果能體現出來,如此,雖然所有的學生所描繪的是同一個對象,但是他們所呈現出的藝術作品卻是各式各樣,風格迥然不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在教學過過程中,當學生已經學會了一些設計素描技巧后,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描繪能力后,教師應該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擺脫先前的一些教學步驟的約束,在教學中讓學生隨意的延伸自己的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的潛力。例如在教學課堂上,將一個茄子放在桌上,然后讓學去觀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此時此刻忘掉他們先前記憶中的固定模式和形體思維,指導學生在觀察中,要拋開它是一個“茄子”,而去觀察外形的凸凹、起伏和結構,這樣就會有一個新的形體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這個新的形體與先前的固定思維中的形象完全不同。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教師在教學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設計素描的創作中獲得更加理想且符合自身創作思維的表現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新的方式方法、運用新的思維模式、擺脫常規而對事物進行獨特的藝術處理,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形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3.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綜合運用學到的專業知識,充分的理解新的造型方法,并將此方法合理的運用到實踐中,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我們在觀察事物時,當我們改變以往的觀察方式和思維方式是,會對所觀察的事物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就像是康定斯基一樣,他能夠從一幅倒置的藝術畫中發現抽象繪畫。所以在設計素描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對形體概念的理解能力,為了能夠讓學生敏銳的把握住各種造型因素,應該通過大量的訓練。通過不斷地訓練培養,使學生能夠精準、快速的表達和記錄自己的創意思路,不斷地開拓學生的想象力,也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各種造型的結構、質感、輪廓、空間、肌理、色調、量感等質檢的聯系,也要通過訓練讓學生認識到形體之間的正負、虛實、離合、凸凹、內外等的矛盾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素描的訓練具有實驗性、即興性、和創作性的特點。教師在創意素描訓練中要指引學生改變原有思維模式,不斷發展創意思維。例如,在寫生課上,教師將一些不同的物質放在桌上,讓學生觀察想象,讓學能夠通過發散思維,將一些看似不相關的、雜亂的元素生成畫面的主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學生大腦中生成許多新的視覺形象,有利于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學生在設計素描學習中,要想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創意意識,只有通過創造思維的不斷積累,只有如此,他們才能逐漸認識到所描繪對象的表層下面更深的表現因素以及事物的內聯系、意義和價值。通過大量的訓練,會使學生能夠利用已經存在的要素不斷地嘗試和創造出新的視覺元素,會訓練學生在創作中使自己作品中的自然形態被逐漸減弱和相互混合。在教學中的課題作業里,教師要指導學生不要只是依據對實物的感覺比較來造型,要指導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和觀察。例如,在課題作業《靜物的局部性描繪》中,教師將一些材質不同、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物體放在一個桌面上,然后要求學生以創造性的理念去觀察這些實物,要求學生在這些物體中任意選擇一個靜物,然后從某個特定的角度對所選靜物的局部進行表現,并且要求學生畫出與這一主題相關的從大局部到小局部的一系列作品。在表現靜物局部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外而內的表現靜物。通過此種課題作業也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觀察方式,使學生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表現造型的細節。通過課題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從獨特的視角去認識所要表現的事物,可以培養學生在設計素描中的創意思維。當然,教師還可以開展案例教學方式,通過不同的案例,引導學生從獨特的角度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結語

篇3

多蘿西婭?布蘭德(Dorothea Brande)說,寫作確實存在一種神奇的魔力,而且這種魔力可以傳授。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創意寫作(CreativeWriting)在海外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科學有效的寫作教學與訓練,可以培養作家、繁榮創作。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文學在世界文學格局中的領先地位及美國創意文化產業的發達,莫不與創意寫作學科在美國高校的發展、創意寫作課程和訓練的科學開展息息相關。作為課程和寫作訓練,創意寫作與傳統寫作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單位、訓練指向與方法上有何不同,即創意寫作課程誰來學習,誰來教學,如何教學,如何分組,如何設置訓練,訓練指向等等,仍舊需要深入探討。

本文針對傳統寫作課程的種種弊端,在充分考察海外尤其是美國、英國及澳大利亞等創意寫作課程實施基礎上,結合上海大學創意寫作本科實驗課程實踐的經驗得失,總結并提出創意寫作課程活動和訓練方法的方案,以待方家指正,共同創生中國創意寫作學科,繁榮中國創意寫作。

Workshop(工作坊)與Seminar(研討會)

Workshop(工作坊)這種組織形式最初來自愛荷華大學。113年以來,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教學與學習單位。不同于一般大學課程由學識淵博的教授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思維方法,它一般以一名在某個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配以一到二名助教,以10-20名左右小團體在該名主講人的指導之下,通過活動、討論、短講等多種方式,共同探討某個話題,展開創意和寫作。10-20人的單位又可以根據興趣、工作任務或者文體文類劃分,進一步細分為多個二級單位,如小說工作坊、詩歌工作坊、戲劇工作坊、文案工作坊等,6人或3人為一個小組。如果超過20人的班級,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配置更多的助教,劃分更多的小組。在國外創意寫作班級上的工作坊,一般由6人左右組成,嚴格控制教學規模。根據我們的教學經驗,創意寫作教學單位應該向這個方向發展。

在Workshop中,學生與老師組成合作團體,每個學生在課上朗讀自己的作品,然后由其他人提出優點、缺點、稱贊、批評、修改意見。既尊重學生的寫作創意和個性,又尊重創意寫作規律,即寫作可以教學,可以討論。工作坊形式比較靈活,它可以走出教室,采取田野采風、寫作(夏令、冬令)營、戶外互動、實地觀察等形式。它沒有嚴格的空間的局限,也沒有嚴格的時間的局限,師生可以建立多種聯系方式,比如建立網上討論群組、網頁、論壇、博客、紙面或電子刊物,隨時在課堂外交流溝通,分享,及時了解和掌控教學的進度。課堂教學可以圍繞教學計劃展開,根據寫作的規律逐漸推進教學,也可以由項目或活動帶動,全體成員都參與其中。后者既是教學,也是工作。

Seminar(研討會)是創意寫作課程又一重要組織形式,它為創意寫作活動某一專題在一集中場合做主題性討論、研究、交流而召開會議。與創意寫組工作坊相比,其規模更大,主題更集中,形式更正規,學術色彩也更濃厚。

在規模上,Seminar邀請工作坊之外的相關專家、作家、行業人士做主題發言,參加人數最多可達200人,一般控制在20-50人左右,少于50人研討會一般采用圓桌會議形式。在主題上,Seminar就某個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參與成員可以從各個角度發表意見,展開交流與交鋒。研討會應滿足不同觀點意見的參與者演講發言,通常安排有多個參與者演講發言,為保證交流效果,每場演講發言的時間設定為15分鐘左右。專家發言后,配有相關點評人員,負責對上一發言內容做歸納、提煉、點評。專家發言之后,安排有討論時間,專家與一般參與成員甚至旁聽人員可以就某一發言展開討論、提問。在形式上,研討會一般由工作人員、與會人員和主持人組成。工作人員負責場地安排、會務服務、活動宣傳、采訪報道、會議材料整理等工作,與會人員主要由邀請專家、工作坊成員和支持人組成,一般有旁聽人員參加。主持人負責會議的組織、會議的進程、問題的提出、話題的銜接轉換、安排發言等。研討會對主持人要求比較高,除了對研討內容具有相當的權威和號召力之外,語言表達能力、活動組織能力、應激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親和力都是決定會議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研討會對場地有一定要求,通常需要在正式的會議室舉行,會場應提供投影儀、音響話筒、白板等演講所需的設施,在超過3個小時以上的研討會,還需要安排會間休息,俗稱茶歇或茶點時間。

對于創意寫作課程而言,研討會提供了一個高端、前沿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與相關專家展開面對面的討論,也可以就自己的問題或作品請教相關作家、專家。如果說工作坊、同伴反應小組促進具體的寫作,那么Seminar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理論認識。

Writer(作家、專家)

創意寫作活動的組織者應該由Writer實施,而Writer我們不能將其狹隘地理解為僅僅是小說家、詩人,供職于各種組織、有特定頭銜的“專職作家”,實際上它還應該包括在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所有文化產業方面具有原創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創造性寫作人才,如中國臺灣的賴聲川、李欣頻等多次受聘于內地高校,做創意寫作課程教學和演講。未來高校創意寫作學科的培養目標是既要培養傳統意義上的作家,更要面向現代創意文化產業鏈條,為以上相關行業培養寫作人才。在海外,作家或相關創意寫作人才都多出自創意寫作工作坊,接受過創意寫作工作坊訓練的學員,在取得MFA或MA學位之后,也就取得了在高校任教創意寫作課程的資格。那些有最低學位要求或有成就的作家、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記者、編輯一般進入高校工作,擔任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學。

1897年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其實是“詩歌工作坊”)初具模態,1936年“創意寫作系統”(Creative Writing Program)計劃啟動,文學院開始提供寫作方面的固定課程,由駐校作家和訪問作家為選修課程教學提供寫作指導,并提供英語專業藝術碩士頭銜(MFA)。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是首批獲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的學生之一,他提交的作品是《破損的地球》詩集,這本詩集也讓他獲得了耶魯青年詩人獎。由于他獲得了該校創意寫作MFA學位,1941年他謀得該工作坊教職并主持工作長達25年,親眼見證了工作坊的繁榮并成為美國文壇的重要力量。一般來說,包括愛荷華大學在內的美國高校創意寫作教師包括駐校作家和訪問作家兩種。駐校作家也就是取得學位的固定作家教師,如波士頓大學寫作班教授小說的作家

(教師)有萊斯利?艾普斯坦(Leslie Epstein)、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Aharon Appelfeld)、瓊?西爾珀(Joan Silber)和哈金(Ha Jin),教詩歌的老師有德里克?沃爾柯特(Derek Walcott)和羅伯特?品斯基(Robert Pinky)等人。約翰?舒爾茨教授(JohnSchultz)是哥倫比亞大學故事工作坊教學法的創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男子之舌:三個短篇小說和八個短篇故事》(1969)、《沒有人死亡》(1968)、《議案將被否決:芝加哥陰謀審判的新報告》(1972)、《從開始到完成寫作:故事工作坊基本形式修辭》(1982年初版,1990年出版縮寫版)、《從開始到完成寫作(教師手冊)》(1983)。斯科特?杜羅是(Scott Tu-row)美國最暢銷的懸念推理小說家之一,曾在斯坦福大學創意寫作研究中心(the Stanford UniversityCreative Writing Center)教學,他的第一部小說《假設無辜》,以及后來的小說《供認不諱》(1993),《我們父親的法律》(1996),《個人傷害》(1999),《平凡英雄》(2005),《限制》(2006)等小說創作都雄踞歷年美國最暢銷小說的榜首。

除了這些常年駐校的“固定”教師,各大學還不定期地邀請訪問學者和客座教授等來校“流動”作短期教學。愛荷華大寫作坊每年都邀請作家來訪,教授詩歌和小說寫作,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和羅伯特?潘?沃倫(Robert PennWarren)等在校停留過幾周,討論學生的作業并給學生們做講座,帶來了關于社會的新鮮的聲音和豐富的經驗。據愛荷華大學網頁統計,有數十位赫赫有名的作家、詩人在這里訪問教學。波士頓要求受邀的訪問學者至少留校教完一個學期的課,杰弗里?伍爾夫(C,eoffa~y Wolff)曾在校講過文學傳記課,獲得“羅格編輯杰出紀念獎”的(Roger Klein MemorialAward for Editorial Excellence)約瑟夫?卡儂(JosephKanon)講過編輯技巧課,獲得“美第奇獎外國小說獎”的以色列作家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AharonAppelfeld)講授過《舊約全書》。

這些作家進高校,教授創意寫作,帶來了寫作學新的理念。他們認為創作可以習得,也可以教學,他們的工作經歷給學生以信心,工作經驗也給學生以啟發。但是在中國,作家一般進入各種形式的作家協會,并且相信創作不可以習得也不以教學,創作實際上在私密狀態下進行,而包括他們自己,創作長期以來也都是作家(或學習者)自己摸索。就我們的了解。在海外創意寫作課程教學中,它實際上由兩類教師組成,一類是真正的“Writer”,一類是對“Crea-tire Writing”進行理論研究的“Expert(學者)”,而這些“Expert”卻不擔任創意寫作課程的寫作教學,比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馬克?麥格爾(Mark Mcgurl)教授,雖然著有《系統時代:戰后美國文學與創意寫作的興起》(The ProgramEra:Postwar Fic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等這樣有重大影響力的著作,但是并不是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師。這種安排是傳統,也有其道理。了解創意寫作歷史及知識的人未必勝任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學,正如中國高校大量教學寫作學的教師正是寫作學專家而不是作家一樣。

近年來,眾多一線作家進入高校,如葛紅兵進上海大學,馬原進同濟大學,王安憶進復旦大學,賈平凹進西北大學。紅柯進陜西師范大學等等,這就為將來的創意寫作的開展莫定了基礎,我們期待著他們為中國創意寫作學科的創生起到特別的作用。

Writing Processes(過程寫作法)

過程寫作法(Writing Processes)的出現得追溯到20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它是針對二語寫作(Second Language Composition)傳統控制寫作法和現時――傳統修辭法的弊端而產生。許多美國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專注于糾正學生的寫作錯誤并不能改變學生的寫作水平,于是他們中的許多人轉向了“創意寫作”的研究。托尼?席爾瓦(Tony Silva)發現寫作不是簡單的線型計劃――綱要――寫作過程,而是伴隨著思考和探索的活動。賈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開始觀察學生與專業作家的寫作行為。他們發現優秀的作家首先關注的是思想而不是拼寫正確,若作家在打草稿時注重寫正確,那么就會受到干擾。過程寫作就從這項研究中發展起來,并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過程寫作法并不是為高校或各種形式的創意寫作課程量身定做,但是其基本理念和方法與后者不謀而合,或者說相互啟發,也可以說創作在某種程度上有共通之處。因此它既是寫作法,也是教學法。我們在考察多個美國高校創意寫作課程介紹,研究許多相關創意寫作教材及專著后,發現這種寫作法或者說教學方法其實是體現在課程活動以及訓練活動之中,并與各種形式的Work Shop(工作坊)相得益彰。過程寫作(教學)法認為,創意寫作不是簡單的語言、段落、篇章以及技巧、修辭的組合,而是包含著創意、構思、寫作及反復修改的全部過程,將寫作活動延伸到了傳統寫作活動中忽視或者說不被重視的上游環節。在其寫作和修改的下游環節,idea也是不斷產生和得到修正,修改是學生創意活動、寫作活動、認知活動的循環往復,換句話說,寫作其實就是再寫。對思想內容的挖掘和表達,優先于語言的字斟旬酌。在課堂寫作活動中,寫作也不被認為僅僅是學生單打獨斗的私密行為,教師以及學生同伴都可以參與到每一個個體的寫作活動中,教師、學生、同伴形成多向反饋,激發創造性思維。作為教師的作家自然可以起到點撥和指導作用,但是同伴反應、集體構思、集體修改同樣能夠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說,過程寫作法旨在管理學生的寫作行為。

過程寫作(教學)法一般分預寫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訂(editing)和發表(publishing)五個相關階段。所謂“預寫作”就是寫作前的集體創意、寫作準備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給予3―5個誘導性話題,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學生可以通過交談、商議確定小組(3人或6人)共同話題、創作目的、文類形式、接收對象,主要解決創作意圖問題,關鍵環節在于以集體討論開創思路,以問題引導激活思維。在打草稿階段,學生迅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不必考慮語法、拼寫和形式問題,主要任務是解決主題創意。在修改階段,每個學生將自己的創意口頭或書面表達,根據同伴或教師的反饋,修改自己的初稿。如果是項目設計或文

案寫作,則指向集思廣益,發現和培育最佳創意方案,綜合與吸收成員創意中的精粹部分。如我們在九香匯主題餐飲設計中,最初分“海納百川”、“菩提樹下”、“美麗華府”、“四季養生”和“牡丹亭”等五個小組獨立工作,分別從地方、宗教、時尚、養生和文化等方面掘進。形成自己的方案。在這個階段,每個小組成員分別設計自己的主題創意,完成后在小組討論,比較優異,最終選擇最有創意的那一個,作為重點培育方案,隨后的創意集中到這個方案上來,其他方案則備用。在大組討論中,每個小組選出發言人,代表小組做主題報告,陳述小組的主題創意、根據、實施方案等。教師組織專家團隊,聽取報告后匿名打分,決定最后扶持方案,那么隨后所有的小組將會集中到一個方案上來,從各個角度進行完善。第四階段:校訂。在這個階段,側重修改作品中存在的拼寫、語法、標點等細節性錯誤,完善、集中和提高。第五階段:發表。在班上或小組內朗讀或傳閱彼此的作文定稿。

過程寫作(教學)法十分重視寫作的合作環境,不僅要求教師對學生創意的鼓勵、支持和回應,更要求每個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和反饋。在組織形式上,各小組內部和其他小組在功能上互為同伴反應小組和同伴校正小組(Amy Bloom稱之為“戲水伙伴)。同伴反應小組要對同伴的作品內容而不是形式與寫作模式作出回應,遵照鼓勵原則,指出同伴作品的閃光點、最欣賞的內容,同時要對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提問,由作者作出闡釋,最后根據自己理想模式對該作品作出評判。在這個活動中,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在交流、說服和溝通過程中碰撞出火花。而作者的闡釋,其實也是在梳理和明晰自己創意的過程。

同伴校訂小組其實也是同伴反應小組的原班人馬,只不過是在集體寫作過程中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在這個階段,重心從“寫作的創意”轉移到“創意的寫作”,即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的契合,作品的風格與腔調,作品書寫中的語法、標點及其他技術性細節的問題等等。但是創意寫作規律告訴我們,同伴反應小組和同伴修改小組的功能并不是固定的,在寫作過程的順序也并非絕對先后,反應中有校訂,校訂中也有反應。

Jumpstart Your Writing(突破作家障礙)

創意寫作課程顯性形式是文字寫作,隱性形式是思維訓練。脫離了寫作的創意是無根之木,但是沒有創意的寫作卻是陳詞濫調。在創意寫作課程中,寫作訓練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不可分割與偏頗。創意寫作在思維訓練方面要向著關于“所有寫作的寫作”掘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創意寫作思維訓練十分重視借鑒現代心理學、教育學、創意學甚至現象學哲學等科學探索方面積累的成果,反思自我心理認知結構,清理個人意識、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阻塞。打通記憶、聯想和想象通道,訓練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如此等等,重建一個積極的認知和反應模式。創意思維訓練可以借鑒的模式有腦力激蕩法(Brain-storming)、心智圖法(Mind Mapping)、曼陀羅思考法、逆向思考法、綜攝法(Synectics Method)、屬性列舉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希望點列舉法、優缺點列舉法、檢查單法(Checklist Method)、七何檢討法(5W2H檢討法)、強制關聯法、創意解難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等,這些訓練方法有交叉、重疊之處,如何選擇和使用應視學生和工作任務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不做單純的思維訓練,而是將其融匯到具體的教學任務之中。

但是作為創意寫作課程思維訓練的第一步,卻是突破作家障礙。所謂“作家障礙”(Writer’sBlock),也叫“寫作障礙”,是指不能用文字表達自身意思的現象。形成作家障礙有多種原因,也有多種表現形式。就原因來講,有心理原因、技巧原因、習慣原因、時間原因等,就表現形式來說。有找不到恰當的詞語、無法阻止素材、難以開頭、拘泥于一種文體、不能流暢地寫作等。無論是什么原因和何種表現形式,都會對寫作產生影響,最嚴重的表現形式是徹底喪失寫作能力。但是在所有的障礙當中。最為有害的是心理原因,即相信“Writer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養的”。這個寫作問題其實帶有普遍性,即使在創意寫作學科創建80余年的美國,創意寫作課堂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在創意寫作工作坊里,專門開設有Jumpstart Your Writing(突破作家障礙)課程,把創意寫作心理問題突出到專門課程的高度。這個課程主要針對的是“Love towrite,hut hate the obstacles”(熱愛寫作,但憎恨寫作障礙)、“Tired 0f battling with writer’s block”(被作家障礙折磨得精疲力竭)等問題。

創意寫作課程不是學習寫作,本身就是寫作,這是突破作家障礙的首要信念。創意寫作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創生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心思之上。有“心思”就有創意,會說話就會寫作,給“心思”講一個故事、賦予一個形式就是創意寫作。“心思”的系統形式是世界觀,最高標桿是創生新世界。沒有目的的寫作是盲目的寫作,沒有世界觀支撐的寫作不可持續,不為創生一個新世界的寫作是徒勞的工作。創意是一種思考、建構世界的方法,是覺醒、敏銳、突變出來的,并非素材與規模累積而成。在創意寫作思維里,現世世界永遠不完美,創意寫作的目的就是重建一個全新的世界。

思維訓練(順向、逆向,廣度、深度等等)鍛煉寫作的敏捷性、創造性、原生性,它們在結果上不可預料,但是具體訓練上有著指向性,并非天馬行空、隨心所欲。思維訓練的指向有二,一是向外,重新處理自我與世界、社會、他人之間的關系;一是向內,重新處理自我與智慧、經驗、習性、偏好的關系。無論是向內還是向外的思維訓練,都不可脫離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永恒)與空間維度(世界、地方、未知、宇宙),脫離了時間與空間維度的思維也是井底之蛙、檐下之雀、鼠目寸光。去除標簽,從眼開始,重新看待世界;突破障礙;從心開始,創生新世界;換位思考,以己度人,樹立系統觀念、個體哲學和相對主義立場;跳出自我。超越現世,進入永恒的時間和空間,等等,這些都是現代創意寫作大師在各自的寫作教學活動中所總結出來的一般性經驗。

Creative Writing(創意寫作)

創意思維訓練要借助腦力激蕩、創意解難方法等手段,但它們只是技巧,需要依附在具體的觀、看、聽、寫、想具體活動中。脫離了學生生活經驗和智慧的技巧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脫離了寫作訓練的思維訓練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知識傳授。

創意寫作既是關于“所有寫作的寫作”,也是具體的文類寫作,它與創意思維訓練一起,共同組成創

意寫作活動的兩翼。創意寫作訓練的主體是學生,主導是教師,教師在這個活動中,承當活動的發起者、過程的維護者和結果的評判者角色。創意寫作訓練是一個系統、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過程。所謂系統訓練,是指創意寫作訓練在內容上的包括各種文類寫作訓練(包括打破文類的綜合寫作)、感覺上的聽、視、嗅、味、觸和直覺上的運動、平衡、空間、時間、糾錯等各種訓練、思維上的回憶、聯想、想象、推理等訓練,以及技巧上的人物特寫、場景描寫、拼貼游戲、修改等專項訓練;所謂循序漸進,是指創意寫作遵循寫作學普遍原理,開展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由專項向綜合、由模仿向獨創、由個人向他者的創作過程。一般說來,寫作從檢視自身生活、發展個人心思、書寫個人自傳、家族史開始,走向更為理性、深入、外向和綜合的寫作,在課程設置上,一般寫作者要經歷初級、中級到高級三個階段。所謂因人而異,是指創意寫作訓練尊重學習者的寫作經歷、能力、稟賦和個人興趣愛好,切身體己、量身定做,幫助學習者設置適合個人興趣、有助于形成個人風格、可持續寫作的訓練方案。“快樂寫作”(Having fun withwriting)、“寫你知道的,寫你想知道的,找到屬于你個人的腔調”(Writing what you know;Writing whatyou want to know;Finding your individual voice)是寫作訓練的原則。

寫作訓練離不開文類,而文類寫作訓練在縱向上表現為課程設置,一個完整的真正的面向現代創意文化產業的創意寫作課程,是也應該是已經打破了傳統單一文學寫作和應用寫作的。以紐約古瑟姆作家工作坊(Gotham Writers Workshop)課程為例,它包含有如下課程:第一類是美國傳統高校能夠提供的創意寫作課程,比如小說寫作(Fiction Writ-illg)、性格發展(Character Development)、回憶錄寫作(Memoir Writing)、神秘故事寫作(Mystery Writ-ing)、非虛構寫作(Nonfiction Writing)、非虛構讀物寫作指南(Nonfiction Book Proposal)、故事寫作(No-vel Writing)、隨筆寫作(Personal Essay Writing)、劇本寫作(Playwriting Writing)、詩歌寫作(Poetry Writ-ing)、言情小說寫作(Romance Writing)、科幻小說寫作(Science Fiction Writing)、電影劇本寫作(Screen.writing)、游記寫作(Travel Writing)、紀錄片寫作(Writing Documentary Films)等虛構與非虛構文學寫作,即我們所說的欣賞類閱讀文本寫作。第二類是應歸屬于非虛構文學寫作,但是比較具體、傾向創意文化產業的課程,如專題寫作(Article Writing)、對話寫作(Dialogue Writing)、食物介紹(Food Writing)、幽默寫作(Humor Writing)、博客寫作(How toBlog)、歌曲作詞(Songwriting)、清口相聲(Stand-up Comedy Writing)、兒童讀物寫作(Children’s Book Writing)、電視節目寫作(TV Writing)、從作家角度閱讀小說(Reading Fiction from the Writer’s Point View)、劇本分析(Script Analysis for Screenwriters and Movie Lovers)等。第三類則是傾向于生產類創意活動文本寫作,如出版技巧(How t0 Published)、作品討論會(Writer’8 Conference)、即時寫作(WriteIt Right)、劇本出售(How to Sell Your Scroenplay)。近似于創意活動策劃或文案寫作,雖然也涉及作品、劇本或者出版物,但是這些寫作內容已經離文學很遠了。他們的成果不是作為欣賞文本存在,而是為創造或生產一個活動準備。第四類課程則是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工具類功能文本寫作,如商務寫作(Bus-iness Writing)。第五類是關于創意寫作心理的課程,包括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 101)、突破寫作障礙(Jumpstart Your Writing)o

(一)文類寫作訓練

文類訓練包括欣賞類閱讀文本寫作、生產類創意文本寫作和工具類功能文本寫作三個大類,面向文學消費、創意文化產業和一般事務性工作三個方向。一般來說,工具類功能文本有著比較嚴格的文類規范,在訓練上著重文體的訓練。生產類創意文本更多的是打破文類規范的綜合性寫作,著重在活動本身的創意,著重文案寫作和活動策劃。欣賞類閱讀文本與傳統虛構與非虛構文本多相重合,但是著重訓練紙媒文本向影視文本的轉換和二度創作。

(二)感知寫作訓練

感知訓練包括實地考察式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覺、平衡覺、空間覺、時間覺及糾錯覺的訓練和回憶、想象及移情替代式的感知訓練兩種,前者可以走出教室以田野采風、參觀考察、人物采訪、故地重游等形式,也可以在教室隨意選定人物、器物、活動等為對象,分門別類地激活身體器官感知世界的能力,全方位地打開切人世界的通道,后者則在虛擬中以體驗、想象方式進行,主要以書面記錄形式記錄感知結果,也可以口頭描述。

(三)系統寫作訓練

經歷感知寫作專項訓練后,創意寫作進入系統寫作訓練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開始設置誘導性話題,結合學生個人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展開以回憶、想象、聯想和推理等多種形式的思維活動,從回憶錄、家族史寫作開始,激勵學生打破作家障礙,發展個人心思,合理利用成規,提升創意品位,從個人性的寫作邁向有個性的寫作。創意寫作一方面承認寫作的個人性、創造性,另一方面又破除寫作的神秘性,打破寫作的私密化狀態,大膽鼓勵寫作對他人作品的借鑒和模仿,調查和尊重寫作受眾。總結和遵循文類成規,在開放、輕松和互動的寫作環境中進行創作。在生產類創意寫作活動中,更以workshop為單位,集體創作為主要形式,訓練學生適應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寫作能力。

(四)專項技巧訓練

篇4

    關鍵詞:素描寫生 認識和體驗 藝術思維 素描的再現與表現 個性表現

    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從開始學美術備考藝術院校準備踏上繪畫之路時就是為了畫素描而素描,傳統素描訓練在素描學習中占絕對統治。進入高等藝術院校后,雖然有些藝術院系對素描教學進行教學改革,倡導現代美術教育理念,但由于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沒有學大綱和教材,各藝術院校素描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不同的專業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重點。因而在素描教學別是在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等幾大系科所推廣現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師講授新的藝術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現代藝術形式的表現等等也參差不齊,所以,學生所接受新的創意理念、創新思想,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表現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因此,“素描寫生的表現性”在高等藝術院校素描教學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視與否,而是該如何加強的問題。

    一、素描是美術基礎,而表現性素描更注重內在的藝術思維、個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之母。素描是繪畫藝術的基礎表現,也是美術基礎教學中的一種手段和教學效果。同時,優秀的素描作品也應該是一種藝術永恒,它有著自己的思想、時代的脈搏和情感體驗。中外美術史上不乏有許多美術大師的經典素描成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開朗琪羅、德國門采兒、俄羅斯列賓;中國的徐悲鴻、王式廓等人都有傳世之作。

    眾所周知,在素描寫生中具備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條件之一,特別是對一些低年級的學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個體對客觀物象的認識與情感體驗之中,通過素描技巧和技能來表達作者的審美觀點。也就是說,學生在整個素描學習過程一般都要經過二個階段——再現性素描階段和表現性素描階段,再現性素描階段實際上是傳統造型藝術階段,它講究如何正確地掌握比例關系、塑造物象的形體、明暗對比、物象的體積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確反映物象“再現性”,即通過仔細觀察被描述的物體客觀地表達出來。它訓練的是眼——準確地觀察和分析;腦——根據美學原理理解進行藝術思維;手——運用素描技法來再現客觀物象的過程。它是素描寫生初級階段,也是藝術院校每個低年級學生必須經過嚴格而枯燥的基本訓練階段。

    表現性素描階段是素描寫生的第二階段,它強調的是超越客觀物象的外形輪廓、明暗關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個體主觀感受,通過創意思維注入藝術創造性、融入個性化的表現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也就是說它是以客觀物象為對象,忽視了傳統性對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在眼、腦、手三者關系中更重視擴展腦(藝術思維)的作用,主張注重作者與被描述的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個體認識和體驗、個性的表現等特點。(圖一)

    其實,再現性素描和表現性素描有其共同的特點——藝術思維,則不過各自追求目的或重點不同而已。或者說在藝術活動中藝術思維層次有所不同,相對而言表現性素描更側重內在的表現性藝術思維和作者個性化的表現,它是作者個體對客觀物象的內心體驗和藝術思維活動的結果。而具有個性的藝術思維形成和擴展是一個相當長且艱苦的過程,并不是拿一點別人的東西來充門面或拍拍腦袋想當然的事,而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時間來探索,這個過程中是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增強藝術思維能力從而形成有獨特的藝術個性語言的過程。

    二、表現性素描是個性的體驗與表達

    現代的藝術理念要求破除舊有的造型理念,種種探索和變革已不鮮見。例如,“設計素描”、“結構素描”、“光影素描”、“意象素描”、“構成素描”以及“版畫素描”、“調子素描”等等概念的提出,但其核心還是素描表現性發展擴展化的結果。因為它們是以自己本專業為基本面并融合了表現性素描的特點從而建構了諸多“品種”的素描,通過這些具有創造力和個性的素描訓練來達到教學目的。表現性素描另一個重點是個體的情感體驗與表達。我們知道藝術的再現具有多種性,素描藝術的再現同樣也具有多種的表現性。在現代素描的表達中,具像表現是眾多再現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素描寫生中的物象表現造型,光影的變化性可以把客觀物象以三維空間呈現在畫面中。當然,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以現實主義方式來再現客觀物象是需要的,特別是在學習造型能力的階段,但這并不是藝術再現的全部。現在,藝術多元化已經成為藝術家們的畢生追求, 因為藝術是有個性的,是作者情感的表達。我們平時在繪畫時也會不自覺地帶有各自情感,這情感是多種情緒、心態的組合體,它包含作者在寫生時的愉悅程度即被寫生物象給寫生者帶來美的享受程度大小;另一方面寫生者對表現物象認識的心態;寫生者在寫生時的精神狀態的好壞及寫生環境等等,這些諸多因素都會影響作者寫生時的體驗和表達,因而也直接反映在畫面之中。因此,我們不論通過何種素描表現形式展現都把培養創造力和藝術思維訓練作為手段,將注重內在的個性情感體驗與表達作為真正的目的。它的核心目標就是將創造力的培養置于基礎訓練之中。

    綜觀過去和當今之繪畫藝術,人們稱之為世界藝術大師被歷史所保留下來的藝術作品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換言之,是他們獨特的藝術思維、個性化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畢加索說過:“人不應想把大自然已經完滿造成的東西再制造一次。人不應該只是模仿事物,人須透進它們里頭去,人須自己成為物。比起模仿自然來,我情愿和自然處于和諧一致中。”[1]

    圖三、圖四是筆者素描靜物寫生課教學中學生的課堂習作,它們打破了傳統造型元素,忽視了空間、光影、物體的明暗和形體完整性。前者整個畫面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它以花與枝條為聯系,用象征手法描繪的龍把主題小提琴與背景聯系一起,整幅畫寫意性地表達了作者對該靜物的理解和認識,用中國民間傳統風格演義個體感受。后者是一幅具有抽象風格的課堂習作。在這里我們可以隱約地看到畢加索《格爾尼卡》的構圖和立體主義畫家萊熱所特有圓鼓鼓造型的影子,這幅習作用音樂旋律般有規則的圓弧形和不規則的幾何為組合體,整個物體略帶一點明暗立體效果,它通過小提琴和襯布的扭曲、變形的同時省略了靜物中的玻璃花瓶和花,作者主觀地加強或忽視物象的表現成分,夸大了以小提琴強為主題靜物的音樂性質,強調了個體對物象的情感流露。

    以上二幅習作都強調了作者個體體驗和認識、個性的表現與特點,較好地表達了作者注重與被描述對象之間內在聯系的愿望。(圖二、圖三)

    三、藝術思維訓練是學習個性表達有效工具和手段

    再現性素描階段是我們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是美術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進入表現性素描階段的必經之路,它是美術學習中一個階段性的教學目。而表現性素描階段是長期的甚至是永久的,因為表現性素描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意思維能力,是培養藝術審美判斷能力建立藝術個性化的學習平臺。許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在第一階段(再現性素描階段)中走不出來,很大一部分是拘泥于再現物象表象和形式,沒有真正認識客觀物象內在的性質、缺乏藝術思維及藝術想象力和個性表達,盲目照搬照抄,導致素描寫生融合不了個性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從而作品也就談不上獨特個性和藝術性。

    立體主義畫家、理論家阿爾倍爾?格萊茲說:“繪畫是一種默然無言的、不動的宣言。它所歡呼起的活動,只能存在于觀賞者的精神里。它們和空間里物體的位置變易無關。后者是通過一個被動的、靜觀的眼睛來知覺一個運動。但眼睛是一種具主動積極性的器官,它在新的節奏式螺旋形繞圈的造型形式里,返回到它的活動本質、它的自身的積極活動里。”[2]阿爾倍爾?格萊茲在這里強調的是人的主觀性和作者與物象之間的互動,要求作者在藝術活動中通過藝術思維,發揮藝術審美判斷能力來尋找事物內在的規律性和美的感受,這個過程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式的。所以,在素描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繪畫中固有的概念,顛覆傳統繪畫中人們給素描給予的定義,在課堂上加強創意思維、擴散思維和表現意識的訓練,培養學生超強的感悟能力,良好的藝術思維,具有個性的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藝術表現能力,具有一定的審美文化欣賞能力且要有終身審美意識,形成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實際上要達到這些目的是非常艱難,其過程也是相當痛苦,因為要形成自己獨特個性的藝術能力即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有時要經過猶如“鳳凰涅磐”地重生,脫穎而出。

    在21世紀的今天,以自律性、主觀化、多元化為特征,以人文精神和個性體現為目的的造型基礎,并努力發展具有創造性技術的素描是現代觀念上的素描,各大藝術院校紛紛以此為教學目標。為此,在眾多藝術院校中素描教學中,其素描寫生中藝術思維表現性的重要性或是必要性已是不爭之事實,重要的是作為我們高等藝術院校的專業教師在素描教學之中應該如何去運用現念、創意思維去灌輸和培育學生的藝術思維,如何去滿足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學生獨特個性與藝術思維,這是放在我們面前荷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字:服裝設計;創意思維;教學

中圖分類號:[B835]

1.引言

對于創意思維這個名詞也許大家并不陌生,它的足跡遍及在各類創造性的行業或工作中,同樣對于服裝行業中有關創意思維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服裝設計的創意方式與諸多行業或專業有所不同,它具有自己專業的獨特性。因此,對于服裝設計創意思維方面能力的培養有著自己特殊的方法或方式。本文在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在服裝設計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經驗,就當前關于如何培養創意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探討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2.培養創意思維能力的前提是激發想象力

對于服裝設計人員來說,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想象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想象力豐富就意味著頭腦想象思維有極大的拓展空間,也即可以完成比較復雜的創造性的工作[1],同時具備了良好的想象力可以使工作時的反應速度明顯加快,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造,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特別是需要發揮創造性的工作。

對于想象力來說,這種能力的產生,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想象力是可以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是天賦;另一方面,想象力是由后天培養出來的,也即想象力可以通過后天有意識的訓練。對于先天的想象力,我們沒法去處理,但對于后天的培養,我們卻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可以達到提高想象力的作用。

因此,文中所說的培養想象力,主要是針對于后者來說的。

(1)通過圖形訓練的方法。對于一個沒有良好的想象力的藝術創作人員來說,即便他創作出相關的作品,這種作品也是沒有藝術感染力的。因此,想象力對于一個藝術創作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培養想象力和發展創造力,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進行圖形的訓練。圖形繪畫其實就是發展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最理想的手段[2]。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有意識的進行些圖形方面的訓練,如:圖地轉換,矛盾空間等都是訓練想象力和聯想力的有效方法與手段。

(2)構建主義學習。進行服裝設計時,不光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紙上理論的教學,還可以在非課堂的時間中去進行體驗教學。比如,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大自然或外界。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接觸,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從而更好完成服裝作品的設計。按照構建主義學習的觀點來說,教學是創造一種條件:讓學習者通過自行的探索,借助于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尋找和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或資料,以此變成自己的東西,使自己成為知識的構建者。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在充當學生的指導老師之外,還可以兼任學生的合作者。

(3)培養學生非形式邏輯思維能力。在藝術視覺創造中,形象思維等非形式的邏輯思維能力占有重要的作用。如:發散性思維、側向性思維等都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創作人員如果只是做“橫向型思考”的話,有時候往往找不到最佳的創作激情和狀態,碰到這種情況的話,如果我們能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去看待問題,去創作作品的話,也就是說打破常規的方式,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因為,筆者認為,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常規思路和非常規方法結合起來的話,從中找出創作規律,有時可以對服裝設計帶來很大的幫助,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主體框架羅列法

在一般人看來,服裝設計過程看起來是個龐大且繁雜的過程,其實我們理順框架和線路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服裝設計創作是有規律和方法可循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很多方法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特點嘗試用一些創意思維方法來總結出些“方案”。在平常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勾畫設計的一定框架,然后由學生按照框架,逐步實現方案設計。在老師指引的思路下,學生一邊思考一邊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記下不斷閃現的創作靈感。然后將這些零散的想法聯系起來,形成主題框架,使之成為一套系統的思維方法。平常,我們在設計主題框架時,通常按以下的步驟來操作:

(1)問題概念化、具體化。在設計主題框架的構思初期,把要解決的問題可以用文字或者符號表示出來。對要設計的內容和款式做到精確定位。在具體處理方法中,可以采取相應的方法來實施。如可以配合曼陀羅法擴充思維策略,具體做法:將主題寫在中間,然后對于由主題聯想到的各種想法、思路,分別寫在主題的周圍,這樣問題和方法就比較的形象。

對于學習服裝設計來說,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學好服裝設計,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積累專業知識,而且還要積累服裝設計專業以后的信息資料。在課堂上,還可以使用腦力激蕩法[3],此方法強調群體思考,著重互相激發思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構想出大量的意念,并從中獲取設計的思路。腦力激蕩法只考慮提出構想,不拘泥思考的空間,相反提倡通過打破思維的局限性去創造新的想法和思路。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創意服裝設計課程的設置以此為根據。在設計過程中,淡化作品的實用性和適時性,重點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的視野去思考問題,創造出更多的有用的作品。

(2)概念的形象化具體化。在經過上面主題框架羅列,確定好了具體的問題,明確了具體的概念,接下來就要對這些問題和概念進行實例化。用文字或圖形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表示出來。

(3)設計操作化。當對問題和概念進行實例化后,隨后實現把創意轉化成產品。這種過程是不斷經驗積累的過程,這也是講座式教學所不能達到給予的,只有在這種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才有可能不斷的熟練掌握。國際上一般的做法是事先設計好一定的訓練項目,再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去完成,在設計活動中,學生在事前事后,不斷總結與領悟創意的方法和技巧。經過這種專業化的訓練操作可以使創造性思維不斷的得到擴展和延伸。

4.總結與展望

我國的服裝教育與西方的教育相比較而言,還比較落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學觀念上進行大膽的突破和革新,積極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將服裝設計創意作品轉化為產品。

參考文獻

[1]李冰艷.從流行趨勢談服裝專業課程教學[J].吉林工程技術學院學報,2011,27(12):25-26

篇6

關鍵詞:構成 圖形 創意 創新

Abstract :Raising of innovative idea in graph teaching The key of the graph creativity teaching is the innovative idea, and the innovation is the graph design’s soul. It mainly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ntuitive thought, radiation thought and abstract thought. It further analyzed methods of the graph creativity design, which are Association and imag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t use. Finally, it elaborated the raise way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so that it would better serve for th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 Graph; Innovative; Creativity

一、引言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跨文化信息傳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應用方式,跨文化應用給圖形創意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也從側面說明了圖形創意的意義所在。世界各國的平面設計家無不都是圖形創意的大師。如:日本的福田繁雄與德國的崗特•蘭堡(Gunter Rambow)及美國的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等都創造了無數優秀的圖形作品,作品中透漏出的獨特的創意點,或給人以反思、啟發,或給人輕松、幽默,引人斟酌與體味,他們都力圖通過設計創意表現個人獨特的藝術思想、意識觀念和形態立場。因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當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努力加強學生圖形創新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強烈的創新意識。

二、圖形創意教學中的創新思維

圖形就是具有文字語言的內容、類似繪畫影像的形態,在傳播領域傳遞信息的視覺形象,而圖形創意就是以圖形為元素,通過一定形式的構成以及規律性變化,賦予圖形本身深刻的寓意和更寬廣的視覺信息的創造。也就是說圖形的內涵或外在形式要具備一定的創意、創新性,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應該培養創造性的思維。一般來說,圖形創新思維主要包括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和抽象思維等。

1.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指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形式。直覺思維是圖形創意思維很重要的一種,在他的指引下,往往是直接捕捉形象,沒有明顯的分析活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而直接將某一抽象的概念進行物化,轉化為圖形符號,比如多子多孫這一抽象含義常常用百籽石榴圖形來進行設計,而佛手就可以表達多福的含義,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具有中國文化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

直覺思維是我們中國傳統思維的核心,我們可以從很多中國銀行機構的天圓地方的銅錢造型及民航標識中鳥文化圖騰的崇拜中看到,都是由中國的直覺思維習慣造成的,直覺思維根植于中國文化傳統。

2.發散思維。發散思維也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發散思維是指通過對信息的加工,從已有的信息產生多種多樣的信息,如:采用頭腦風暴法來進行設計構思。其特點是敞開思維,將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腦海的創造性風暴,產生盡可能多的想法,甚至產生一些奇思妙想,如:靳埭強先生為香港福多多餐廳設計的標志,是一個笑瞇瞇的卡通形象,為了配合各種促銷活動,將形態進行發散思維的提升,設計了一系列不一樣的笑臉,有不同的形象,如:設計成父親、母親形象等,新鮮、有趣味,帶給人們更多的歡笑,深化了企業文化內涵。發散思維可以使設計思路活躍,思維敏捷,設計方法多而新穎,能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設計方案建議,使問題奇跡般地得到解決。

3.抽象思維。抽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活動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實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的過程,屬于理性認識階段。科學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會物質過程內在本質的思想,它是在對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質屬性,使認識從感性的具體進入抽象的規定,形成明確的概念。 也就是說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包括語言、文字、數字、符號等為起點去進行思維,進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體概念,是用抽象的概念、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不同于形象思維,它是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來解決問題,因此,創意設計中形象思維是主導的,信息和概念、理論都要由具體形象表現出來,但這絕不是說不需要抽象思維,最初對信息的理解,象征圖形形象的開發、挖掘都離不開抽象思維這一關鍵性的過程。

培養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需要我們積累豐富的感性的形象、具體的材料,這對抽象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是抽象思維的基礎,也是檢驗抽象思維結果是否正確的重要尺度。

三、圖形創新設計思維的方法

圖形創意設計思維的方法分解開來說主要包括聯想和想象,它們是圖形創意思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首先,通過聯想我們可以獲得圖形創意的基本元素,也就是獲得了創意的素材這是創意過程的前提,在聯想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對現有的素材發揮想象進行處理,創造出符合創意要求的形象,進而完成圖形創意。

1.聯想。聯想是根據一定的相關性從一事物推向到另一事物的思維過程,聯想可以是由點及面的聯想,也可是由點及線狀的聯想。比如由圓形聯想到圓盤、圓臉等的形態。這是面狀的發散聯想,或者由圓臉想到圓盤再由由圓盤聯想到食物,再由食物聯想到做飯的師傅及餐廳等,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線狀的聯想方式。圖形的聯想也有很多方式,比如相似性聯想、連帶性的聯想等,在進行聯想的課題訓練時就可以通過多渠道來進行作業,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的能力,挖掘出盡可能多的素材以便設計。這是創意設計的第一步,為想象提供了前提。

2.想象。想象是頭腦對已儲存的知覺材料進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圖形創意中,將已有的聯想材料按照人的感覺和意圖對素材進行新的加工、結合,重新塑造新的形象的過程。它是人類特有的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它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任思維馳騁,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在想象的過程中,可以是對現有的語言材料進行形象的構筑,也可以是完全的從無到有超現實的形象創造。但是創造的形象要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新意,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創意圖形,并且帶給人們全新的視覺享受和視覺沖擊力。

四、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方式

1.正確的引導。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關鍵在于創新意識,沒有創新意識就談不上有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的培養要從創造力的培養開始,創造力的培養則要從想象力和“非常規思維”的培養開始。過去,我們經常聽到要實行“啟發式教學”的呼喊,所謂“啟發式教學”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對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的萌芽思想。課堂講授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有時候,教師以非常規思維方式對專業知識的解析不僅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會把學生的思路引入想象的天堂。圖形創意思維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的觀察世界,發現生活中的元素,加深對圖形語言重要性的認識,學會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創意的不凡點,為專業設計打下創意基礎。

2.實踐能力的強化。針對學生課業中缺乏思維訓練的狀況,選用思維訓練性的課題,并及時地展示豐富的優秀案例,同時,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對理論的認識,以便更好的引導設計實踐。

五、結束語

圖形創意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基礎,在整個平面設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把平面設計師比作一棵大樹,圖形創意就如同大樹的根。任何一門平面設計的專業課都離不開它,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們也應該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圖形創意設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利用新的媒介,接受新的咨訊充實發展自己,培養良好的圖形創意能力,為以后的專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 明:《圖形創意基礎》,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11。

篇7

關鍵詞:口才;訓練;模式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越來越意識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從日常的溝通協調到畢業時的求職應聘,口才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職業院校辦學宗旨來講,建構與社會要求相掛鉤的口才訓練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場的考慮,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費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職業院校中建構具有科學性、專業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訓練模式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培育教育大環境,開設相關課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語表達能力、技巧和這個人的知識、智慧相結合而形成的才華和素質。口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的素質教育大環境,需要各種人文知識的儲備、邏輯思維的訓練、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人文美學的培養等相關素質教育的支撐。如我院開設了相關的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比如《成功心理學》、《思維與智慧》、《社交禮儀》、《美學欣賞》等。只有在各項素質教育營養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

研究訓練方法,優化教學模式

(一)科學安排程序,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階段,初級訓練階段。(1)勇氣訓練。訓練學生突破心理障礙,能在正式場合當眾表達自己的見解。(2)發音訓練。通過氣息控制訓練、“吐字歸音”訓練、語音規范訓練、語調純正訓練,要求學生做到聲音洪亮、口齒清楚、四聲準確。(3)態勢訓練。向學生傳授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眼睛動作、四肢動作等態勢語言知識,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體姿勢知識。做到不僅會控制自己的態勢語言,而且會根據別人的態勢語言判斷傳達的情感。(4)思維訓練。通過訓練形象思維、比較思維和創意思維等,要求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廣度、深度、精確度、敏捷度。(5)技巧訓練。針對聽眾心理,進行口才話題選擇訓練、口才集中性訓練、口才應變性訓練等,要求表達內容符合聽眾的判斷標準。

第二階段,高級訓練階段。(1)即興發言訓練。給出一個熟悉的話題,稍許準備,讓學生進行發言。要求學生大方得體的走到臺上,與臺下進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見解。(2)演講訓練。掌握演講稿的寫作技能,學會確定演講基調的風格、控制語調、營造等技巧,能夠自然地運用手勢和表情,初步進行有效的演講。(3)辯論訓練。在了解辯論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類的基礎上,重點掌握辯論賽的戰略設計和實踐戰術技巧,組織學生觀看辯論賽并進行模擬,體驗賽前、賽后的每一個環節,逐漸領悟辯論的精髓。

第三階段,綜合應用階段。(1)交往口才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以及各種人際互動場合中言語技巧的運用。對交談、贊美、說服、拒絕、道歉等情境模式進行判斷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談的能力。(2)應聘口才訓練。了解口才與求職的關系,通過案例分析及模擬招聘,掌握如何運用口才成功推銷自我。(3)管理口才訓練。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語言表達技巧,包括表揚與批評、激勵,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藝術。(4)推銷口才訓練。掌握推銷的基本語言藝術,通過學習,懂得如何成為一名銷售顧問。(5)談判口才訓練。通過談判口才技巧分析、錄像觀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談判活動運作的特點、過程和語言表達技巧。

(二)優化訓練方法,調控訓練過程

知識積累法語言的內容和內涵是講話一鳴驚人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在講話過程中就會捉襟見肘、漏洞百出。此法的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認識。季羨林先生曾提出“三貫通(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才是21世紀的青年”,類似這樣的名家名言要不斷滲透、灌輸,要學生養成自覺的讀書習慣。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檢索方法。最后要積累必要的相關職業知識。

記憶訓練法沒有基本的記憶,口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體的訓練方法有:(1)強烈刺激訓練法,重視新鮮事物對大腦皮層的首次作用。(2)并用記憶法。在記憶某事物的時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種感官同時工作,使大腦處于積極綜合的運動狀態。(3)歸納記憶法。對不同內容進行分類和整理,理清大腦的記憶線條。(5)聯想記憶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聯想結合起來,形成一條形象的“項鏈”。訓練記憶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表達力和創造力大有益處。

朗誦訓練法首先要做到發音標準,學習聲母、韻母的發音及注意事項,練習聲調及與普通話發音有關的語流音變。同時訓練發音過程中的呼吸方法、發聲方法,通過繞口令比賽綜合檢驗學生的口齒和四聲準確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講授語調的輕重、快慢、高低、停頓技巧,通過聽示范朗誦體會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指定的文章。

態勢訓練法態勢語言又叫身體語言、動作語言。在交際信息傳遞的過程中,45%通過有聲語言傳遞,而55%則是通過態勢語言傳遞。在課堂訓練時,要求學生根據出示的表達目的做出相應的態勢語言,根據模特表演的態勢語言分析模特表達的含義;日常應用時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人,模仿舉止高雅、大方、有教養的人,提高修養。

觀摩訓練法通過電視錄像、錄音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口語表達的特點。如通過觀看《亞洲大專辯論賽》學生們知道了辯論的規則,辯手應具有的風度、氣質、手勢運用等。通過聽一些名人的演講錄音,讓學生去體會演講的風格,演講中的開頭、、結尾的安排等。實踐中他們往往會模仿這些范例。

心理訓練法心理素質是否良好,決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應有的展現。訓練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環境的影響,創設寬松、隨意的說話氛圍,解決學生開口的問題。也可主觀消除不良環境,有意識地回避目光的對視和對方言行的影響,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創設正式情境,讓學生互相嚴格挑剔每個人的缺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組織學生參加模擬口才競技賽事,積累臨場經驗。

思維訓練法口語表達者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針對前三者可通過即興朗讀訓練,訓練學生靈敏、準確地傳遞信息;通過復述訓練,訓練學生快速接受信息、領會重點、思路清晰、邏輯準確;通過討論熱點話題,訓練學生學會全面深刻地分析問題;針對后兩者可組織“串詞聯想成文”、“限時說用途”、“腦筋急轉彎”等智力游戲激活學生的思維,通過辯論進一步加深思維的新穎性和深刻性。

模擬訓練法讓學生在假定的情境中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和已學的技巧進行模擬。主要運用兩種方式:(1)運用案例。從有關書籍和工作實踐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課堂上,通過講述,讓學生分析后得出對策,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出對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討論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運用情境。對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和招聘會等進行實景模擬,不僅模擬會場的布置,還要設置各角色的扮演,營造真實的氣氛,讓學生投入地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口才訓練課的模式建構可根據各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調整綜合應用階段。只有遵循由淺入深、可操作、實用性強的原則設置課程,才能適應社會需求,受學生歡迎,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方位津.實用口才訓練教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2]艾華.思維訓練與口才訓練同步進行嘗試[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6).

篇8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VI設計教學;平面設計專業

一、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教學的特點

VI設計是藝術設計崗位從業人員經常接觸到的一類設計項目,是否具備較強的VI設計創意與制作能力,是衡量藝術設計崗位專業人才水平的重要標尺之一。為了遵循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和辦學理念,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教學的特點應是通過理論的教學與設計的實踐,使學生基本了解CIS的發展歷史、組成等理論知識和成功案例,并通過市場調查和設計實訓,重點掌握VI設計的內容、原則、方法、技巧等,形成較為全面的、與市場要求相接軌的VI設計與制作能力,為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營造良好的條件。在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設計教學中,VI設計教學有著很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

二、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教學的現狀分析

1.設計內容一味套用,針對性不強,缺乏個性。翻閱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所做的VI設計手冊,不難發現,除了基礎部分前期的設計還有點個性與不同外,后面部分乃至應用系統部分的設計幾乎大同小異,對此項目獨特的、針對性的設計內容很少,降低了整套VI設計項目的視覺效果。如將兩個學生設計的兩套不同企業的VI放在一起加以比較,除了標志部分不同以外,大部分的設計內容都像一個模板出來的,沒有彰顯企業獨有的性質,設計定位與風格不具有特征性。

2.教學中缺少針對性訓練,學生快速出稿能力欠缺。在傳統的設計教學中,學生往往習慣以長期作業的形式來完成設計作品。通過長期作業,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在不斷修改、鉆研與完善中提升專業水平。VI設計教學的最終成果也是要求學生提交一整套的VI設計,突出了這種長期作業的特點。然而,在實際設計崗位中,經常出現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出稿的情況。由于工作經驗與在學校期間這方面針對性的訓練不夠,往往使很多剛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感到措手不及,產生挫敗感。

3.教學與實訓的內容不重實際,靈活多樣的選題較少。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培養特點,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設計類學生就業大都趨向于中小企業,甚至自行創業,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的教學目的必須與學生的就業甚至創業有一定的承接關系。但是,現今很多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教學的現狀是教學與實訓的內容不重實際,多數還在大企業、大公司等設計項目上選題,學生真正接觸的實際設計項目很少,選題思路狹窄,不能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教師在學生選題上輕視對中小企業、團體、品牌、活動及個人等靈活實用的設計項目選題的引導,從而出現培養方向上的偏差。

三、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教學的探索

1.選題方向。針對VI設計教學中,教學與實訓的內容不重實際、靈活多樣的選題較少的現狀,嘗試實際項目與虛擬項目即實題與虛題相結合的實訓手段,引導學生將選題重點轉移到中小企業VI的設計制作,將VI設計項目的選題方向作一定的擴展,如某次活動、某個小型團隊、某個店鋪甚至是某個個體等,這樣實題的選擇機會大大增加,也同時激發和滿足了一部分學生自主創業的欲望與需求。

2.設計內容。中等職業學校VI設計教學中,設計內容的側重點應放在標志設計及標志的延展性設計上。以標志設計為教學起始點,逐步引導進入標志的延展性設計。延展性設計不僅能充分發揮設計者的創意表現能力,而且能體現設計的個性化,其小而靈活多變的特征更適合市場多元化的需求。

3.實踐階段。(1)信息獲取階段。這是設計之前必不可少的階段,通過市場調研、資料收集、分析整理,將實訓中與項目客戶有關的資料信息匯總,盡可能多地獲得對該設計項目的信息資料,形成較為全面的概念。這一階段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的工作十分關鍵,往往是學生形成設計概念的源泉。學生可以在與客戶接觸及研究大量針對性資料的基礎上,分析整理后找出設計概念的切入點,將信息符號化、視覺化,形成符合客戶需求的設計概念與創意靈感。(2)創意草圖階段。勾畫草圖階段也是創意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VI設計項目中,標志設計的初期階段應鼓勵學生提供多稿設計方案,可嘗試采用頭腦風暴等方法進行VI標志設計部分的創意思維訓練。如在一個實訓項目中,教師以分組的形式將學生組成各個設計團隊,各組就每位學生提供的標志設計的方案進行討論,提倡自由發言,各成員暢所欲言。利用手繪這一快捷的表現方式,盡情發揮,任意思考,啟發推導出好的創意,在朦朧的草圖中不斷獲得清晰的設計形象。(3)制作成稿階段。視覺形象定位后,就需要進入制作成稿階段,這是學生制作技能得以應用到實踐中的最好驗證與鍛煉。學生通過應用電腦軟件及各種表現手段,竭盡所能地呈現出VI設計項目完美的視覺效果。嫻熟的軟件操作能力與規范的制作工藝是教師必須嚴格把關的。此外,還應注意引導訓練學生對整套設計的整體把握能力。

4.崗位適應。由于中等職業教學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能否在進入社會后,迅速適應設計師的職業崗位非常重要。在設計實踐中,經常會遇到設計師被要求在強制性的短時間內,呈現一份設計方案的情形,如:(1)面對客戶當場設計出方案并與客戶直接溝通、交流與修改;(2)在今后求職應聘面試中;(3)在各種專業技能考核中。在這些情形下,需要藝術設計專業的中等職業生必須具備很強的應變反應能力與快速表現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今后的職業崗位。

5.思路拓展。中等職業學校的VI設計的教學思路也應更為寬泛些,不能僅限于常規的教學形式與方法,還應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技能的培養。教師從創業素質與能力的培育角度出發,去探索和引導實踐教學,使學生在今后就業和創業中實際接觸的設計項目及所需技能與在校所學所練相一致,幫助學生在今后就業和創業中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與自信心。

參考文獻

篇9

【論文摘要】現行設計基礎課程,以素描、色彩、色彩構成課為例。教學內容與方法, 在形式上仍強調造型、技法與單一的色彩配比規律,一定程度上不能承擔起全部教學功能。文章提出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教學過程中對“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的認識與體驗為中心,并結合現代科技技術的滲入為先導使學生對造型與技法、及色彩的認識上升到藝術審美的高度;同時能夠把握和認識學習的方向。由此挖掘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所能承載的全部教學功能。

一、藝術設計基礎教育課程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設立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專院校已經達到1400多所,每年畢業生數量約10多萬人,面對如此龐大的發展數量,中國需要什么樣的設計人才引起了我們的思索。我們一定要根據各院校特點,利用豐富的藝術資源,注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本身的整體素質的培養,突出實驗性與前瞻性。學生真正要適應社會,真正培養的實際上是他的心理要適應社會,而不是技術要適應社會,技術要高于社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幾門基礎課——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構成往往抹煞了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和培養有較強的個性表現力、創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這層功能。三門課程的教學實驗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點是都強調造型和技術能力的培養。除去這兩點外,還應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認為這才是真正解決現存問題的關鍵。什么才是高于單一課程,貫穿藝術設計教育的本源問題?毋庸置疑,是藝術審美。藝術審美引領著藝術設計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識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構成課程除卻造型、技法以及單一的色彩配比以外,還能通過“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給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最直接的藝術審美訓練的平臺。而恰恰設計專業的學生的藝術思維與表現能力的高低,對能否實現現時代設計教育的目的與要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門基礎造型課程,在全國各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中體現為兩大傾向:一種是強調“設計性”、理性化的教學,其弊病是缺乏對學生藝術審美修養的培養,容易養成學生膚淺的形式主義觀念和漠視設計藝術性的匠人品位,對學生造型創新思維的培養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層面。二是脫離設計特殊性,強調造型表現的技術性,造成學生思維禁錮,審美僵化,使之較難與后續課程鏈接。兩種傾向都容易導致課程內容偏缺與方法盲目。 “藝術視覺思維的訓練”“藝術表現語言的審美體驗”往往被忽略掉,恰恰這是設計專業學生理解設計與技術的關系、設計與藝術的關系、藝術設計與社會的關系的橋梁。這也理應是這些基礎課課程所要承載的教學內容,而并非要到進入設計專業課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領會藝術的思維與表現

世界上極具前衛地位的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說:“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我們學到了如何思想。”這反映出美國藝術教育的重點是突出觀念和思維,這也是西方現代藝術教育的重點。如何訓練學生學會思想,成為西方現代藝術教育者研究的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 90年代開中國藝術教育界也因此開展了系列學術爭鳴。中央美術學院由周至禹教授領軍,率先對本部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并已成體系。強調設計的學科特點,圍繞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組織課程的建設。

眾所周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現代的藝術教育——尤其是設計教育,是極其強調“思維訓練”的。而設計基礎課同樣強調“思維”訓練,不同的是根據課程特點,偏重于對“藝術的思維”訓練,而且是在“藝術的表現”過程中去領悟,以達到教學目的。整個過程中“藝術的”這個前綴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設計教學體系中,沒有哪門課能如此直接地把學生領入與 “藝術表現語言”對話的語境,并讓學生迅速進入“藝術思維”的狀態。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審美廣度與深度的引領,很容易讓學生步入一個全新的藝術審美高度,學生對造型以及

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個性化的。最終,達到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育的全部教學目的。

三、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方法

1.在“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的體驗過程中,強調藝術審美素養的訓練。審美的覺悟需要通過感官對環境和客體的體驗、思維對視覺的想象,最終由手準確地在載體上表達出來,觀看、想象和構繪三者構成了視覺思維的全過程。根據所授基礎課程的自身特點突破傳統設計基礎教學的單一思路,強調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藝術與設計雙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學目的、課程內容,以及與后續設計課程之間的良好銜接關系。有助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規律的基礎之上注重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的培養、藝術視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藝術語言表現規律的體驗,并通過基礎課學習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造型與色彩之間的高級和諧。最終實現學生藝術視覺洞察力與藝術思維創造力以及藝術語言表現力的和諧進化。

2.從目標式教學轉型為過程性教學,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力、領悟力及藝術個性和創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設計系實驗教學叢書《過渡——從自然形態到抽象形態》中寫道:“重要的仍然是過渡過程中的思維訓練,用腦畫畫,啟發心智,用創造性的設計思維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種可能性,其意義甚過了局部作業的完整性。”

傳統基礎課是目標式教學方式,有礙學生感性認知的發生、發展。另外,主觀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構成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往的教學實踐,主要以手繪形式表現“色彩聯想”和“采集重構”作業。其訓練的單一性很難完成學生對色彩的真實感受和更高級透徹的理解。而“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看重教學中的過程,對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和表現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啟發視覺洞察力、開拓視覺思維想象力、體悟藝術表現語言這些階段過程性課題實現的。異是萌發學生藝術個性和藝術創造力的原動力,過程性教學,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及創造力。

顯然,培養學生的個性表現力、創新能力、及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社會責任感,是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德)約翰內斯·伊頓《色彩藝術》杜定宇 譯 世界圖書出版司 1999.6

[2](英)弗蘭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鶴譯 三聯書店 2001.12

[3]視覺同盟網.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大型系列訪談專題, 2006.

篇10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設立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專院校已經達到1400多所,每年畢業生數量約10多萬人,面對如此龐大的發展數量,中國需要什么樣的設計人才引起了我們的思索。我們一定要根據各院校特點,利用豐富的藝術資源,注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本身的整體素質的培養,突出實驗性與前瞻性。學生真正要適應社會,真正培養的實際上是他的心理要適應社會,而不是技術要適應社會,技術要高于社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幾門基礎課——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構成往往抹煞了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和培養有較強的個性表現力、創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這層功能。三門課程的教學實驗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點是都強調造型和技術能力的培養。除去這兩點外,還應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認為這才是真正解決現存問題的關鍵。什么才是高于單一課程,貫穿藝術設計教育的本源問題?毋庸置疑,是藝術審美。藝術審美引領著藝術設計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識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構成課程除卻造型、技法以及單一的色彩配比以外,還能通過“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給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最直接的藝術審美訓練的平臺。而恰恰設計專業的學生的藝術思維與表現能力的高低,對能否實現現時代設計教育的目的與要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門基礎造型課程,在全國各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中體現為兩大傾向:一種是強調“設計性”、理性化的教學,其弊病是缺乏對學生藝術審美修養的培養,容易養成學生膚淺的形式主義觀念和漠視設計藝術性的匠人品位,對學生造型創新思維的培養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層面。二是脫離設計特殊性,強調造型表現的技術性,造成學生思維禁錮,審美僵化,使之較難與后續課程鏈接。兩種傾向都容易導致課程內容偏缺與方法盲目。“藝術視覺思維的訓練”“藝術表現語言的審美體驗”往往被忽略掉,恰恰這是設計專業學生理解設計與技術的關系、設計與藝術的關系、藝術設計與社會的關系的橋梁。這也理應是這些基礎課課程所要承載的教學內容,而并非要到進入設計專業課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領會藝術的思維與表現

世界上極具前衛地位的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說:“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我們學到了如何思想。”這反映出美國藝術教育的重點是突出觀念和思維,這也是西方現代藝術教育的重點。如何訓練學生學會思想,成為西方現代藝術教育者研究的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90年代開中國藝術教育界也因此開展了系列學術爭鳴。中央美術學院由周至禹教授領軍,率先對本部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并已成體系。強調設計的學科特點,圍繞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組織課程的建設。

眾所周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現代的藝術教育——尤其是設計教育,是極其強調“思維訓練”的。而設計基礎課同樣強調“思維”訓練,不同的是根據課程特點,偏重于對“藝術的思維”訓練,而且是在“藝術的表現”過程中去領悟,以達到教學目的。整個過程中“藝術的”這個前綴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設計教學體系中,沒有哪門課能如此直接地把學生領入與“藝術表現語言”對話的語境,并讓學生迅速進入“藝術思維”的狀態。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審美廣度與深度的引領,很容易讓學生步入一個全新的藝術審美高度,學生對造型以及

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個性化的。最終,達到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育的全部教學目的。

三、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方法

1.在“藝術的思維與表現”的體驗過程中,強調藝術審美素養的訓練。審美的覺悟需要通過感官對環境和客體的體驗、思維對視覺的想象,最終由手準確地在載體上表達出來,觀看、想象和構繪三者構成了視覺思維的全過程。根據所授基礎課程的自身特點突破傳統設計基礎教學的單一思路,強調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藝術與設計雙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學目的、課程內容,以及與后續設計課程之間的良好銜接關系。有助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理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規律的基礎之上注重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的培養、藝術視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藝術語言表現規律的體驗,并通過基礎課學習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造型與色彩之間的高級和諧。最終實現學生藝術視覺洞察力與藝術思維創造力以及藝術語言表現力的和諧進化。

2.從目標式教學轉型為過程性教學,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力、領悟力及藝術個性和創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設計系實驗教學叢書《過渡——從自然形態到抽象形態》中寫道:“重要的仍然是過渡過程中的思維訓練,用腦畫畫,啟發心智,用創造性的設計思維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種可能性,其意義甚過了局部作業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