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監管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20:5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品監管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文作者:黃源沈烽張健吳穎坤金梁梁斌工作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現有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品質量監控存在的不足
抽查性檢驗[3]存在相應的被動性與偶然性藥監局每次例行抽樣具有被動性與偶然性,筆者認為應該建立黑名單制度,如第1次出現A類質量問題藥品時,需將該品種列入黑名單;下次應繼續抽樣,如再次出現同樣質量問題時可吊銷該藥品的生產批文,同時對該生產線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進行復審。建立類似于藥品不良反應申報的“藥品質量信息申報平臺”,及時掌握藥品質量現狀,并根據各醫院、供應商申報的藥品質量信息進行分析,科學地實施抽樣計劃,使抽驗藥品具有總體代表性[4]。抽樣回饋結果時間周期過長為了說明該情況,筆者對我院2010-2011年被抽樣藥品進行統計分析,抽樣天數根據藥監局抽樣報告日期與相應藥品檢驗部門(藥檢所)對該藥出具報告的日期進行計算得出。我院2010-2011年被抽樣品種從抽樣開始到出具檢驗報告時間的天數統計見表5。根據表5統計結果可見,平均報告天數為81天,藥檢所屬地涉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最遠的樣品送到了海南、甘肅、吉林等地(該信息來源于檢驗報告上的印章)。對于抽樣結果,回饋時間太長,大多數樣品出具報告時間在2個月以上。建議利用現代化管理軟件,加強檢驗報告時限管理,以便及時停用不合格藥品[5]。中國版圖幅員遼闊,天南地北,溫差較大,在運送這些藥品時,被抽檢藥品是否會受運輸、氣候溫度的影響?是否今后可考慮就近原則,盡量安排在周邊省會城市進行檢查,以免路途之遙,還可節省費用?另外,我院目前庫存量基本控制在1周半左右,當抽樣不合格藥品反饋信息送至醫院時,該批次的藥品大多已用完,那么真正受害的還是患者。抽樣不合格藥品后處罰對象值得商榷現有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品質量問題的處罰方式是:從生產企業、供應商到醫院,如果哪個單位抽檢不合格,藥監部門對相應單位按《藥品管理法》進行罰款。筆者認為對于藥品抽樣不合格的處罰,不能簡單行事,應區分不合格藥品質量問題的類型:如果是A類質量問題,應立即對生產企業進行反饋與調查,生產企業需及時進行整改;如果是B類質量問題,可能是運輸和儲存過程不當造成的,那么被檢出供應商或醫療機構應對不合格藥品負責,藥監部門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罰。通過處罰,來督促供應商和醫療機構及時改進,真正使得當事人心服口服。
討論
藥品身份編碼、外包裝等的圖片信息應納入監管層管理范圍近年來,隨著現代化設備的大量引入,醫院藥品調配自動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從而對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時,每個藥品的信息需要也更加全面。一個新藥登記注冊時,藥監部門須對該藥統一編制一個唯一碼(該碼可包含藥理分類、生產企業、劑型、規格等相應信息),如身份證一樣,需保存該藥的外觀以及內在個體的圖像資料,并將這些信息在相關政府網站上公布。這樣醫院在引進任何藥品時,都能通過相應網站對所需數據進行下載,并將下載的藥品身份信息和圖像信息用于醫院藥品的編碼與藥品核對上,避免現在各家醫院各自建立藥品圖像庫的現象。由于藥品種類繁多,同一生產企業不同劑量的同一藥品或同種劑量不同數量的藥品應有不同的身份號碼,以確保唯一性。由于具有唯一性,故藥品身份號碼可以應用于監管層藥品的監管,各省市“醫保”部門利用該碼來解決“醫保”藥品與醫院對碼問題,藥品調價部門利用該碼進行調價,藥品招標部門利用該碼對藥品進行招投標,醫院利用該碼可以上網同步查核相關新進藥品信息,從而真正實現使生產企業減負,并讓利于患者。對于A類藥品質量問題的處罰對象需把握準確A類藥品質量問題如含異物、粒度不符等在出廠前就已經存在的藥品質量問題,如在醫院抽樣中被檢出,那么監管部門就不應該對醫院進行處罰,因為醫院同時也是受害者,將面臨著被患者投訴的風險。應嚴厲處罰生產該類藥品(劣藥)的企業,也就是處罰導致不合格藥品產生的直接責任者[6],通過處罰來震懾生產企業,使其嚴格按照GMP標準進行藥品生產,而不應將醫院納入處罰對象,那是無濟于事的。藥品質量信息平臺的建立醫院作為藥品流通環節的最主要環節,在使用過程中掌握著大量與藥品質量問題相關的重要信息,監管部門如果將各醫院的這類信息通過專門平臺進行統一申報,并對每年醫院反饋的藥品質量問題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相信對生產企業GMP復審等,都有第一手的客觀的數據依據,可為藥品質量問題的監管打通另一途徑。例行的藥品質量抽查是被動的,且有一定的偶然性,而醫院主動上報藥品質量問題具有全面性。在該問題上藥監部門應積極鼓勵醫院上報藥品質量問題,而不應完全通過罰款來處理同樣作為受害者的醫院。藥品質量控制中各環節擔當的角色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生產企業、醫藥經銷企業、醫院等是藥品管理、生產、流通以及使用的相關環節,都有各自的分工和職責。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主要承擔著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銷企業的GMP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的審核與復審工作,并從事證照發放后從生產企業到使用環節的藥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生產企業必須嚴格按照GMP要求從事藥品生產工作,確保出廠藥品質量的可靠;藥品經銷企業必須嚴格按照GSP要求從事藥品流通環節的工作,并通過科學化的現代化物流模式,為醫院藥品供應提供優質服務;醫院通過驗收經GMP企業生產以及GSP企業經營的藥品,只需驗收外觀以及名稱、規格、數量等即可,且醫院主要的工作是保證臨床藥品的供應,確保醫院用藥安全與合理。對于一個藥品從生產開始到患者使用,整個質量控制環節的過程應該是由緊至松,而絕非越來越嚴格;如果越來越嚴的話,那么終端客戶就變成了全能選手,需掌握生產企業質量控制、經營企業物流管理等的各項技術,甚至在應用于患者時也需從頭到尾再來一遍質量審核。這樣顯然整個環節就無誠信可言,也沒必要。
篇2
建立對公立醫療機構
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補償機制
“國務院最近出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其公共衛生性質,指出對從事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醫療機構在政策上要有所傾斜,提出了強化政府責任的要求。”孫建方教授介紹說,公立醫療機構在歷史上曾對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今天這些醫療機構仍然承擔著一些公共衛生工作,包括傳染病的發現、治療,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健康教育等。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醫療機構包括專職的專科醫院,例如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綜合性醫院及其他專科醫院。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公立醫療機構,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的經費補償,迫使他們長期以院里的其他收入補貼這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加重了醫院的負擔,同時也進一步加重了“以藥養醫”或“以藥補醫”的現狀,增加了患者的負擔。
孫建方教授認為,對于從事公共衛生體系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這既是公共衛生事業的要求,也是政府應承擔的責任。他建議對這些醫療機構采取不同于一般綜合性醫療機構的特殊的財政補償機制,可以考慮實行全額撥款、差額管理、績效考核的新型政府財政補助政策,以促進公立醫療機構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健康發展。
臨床醫師晉升制度中
以臨床能力考核為主
據孫建方教授調查,我國醫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表現在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臨床能力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而且,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醫學教育制度不完善、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培養制度不健全、現有的分配政策不能體現醫師的價值,以及臨床醫師晉升制度的不合理等因素,均影響了醫師這支隊伍的整體水平。其中臨床醫師晉升制度規定: 臨床醫師的晉升除要滿足規定任職年限外, 作為晉升的硬條件, 必須要求有一定數量的論文, 甚至還要有科研課題及科技成果, 而恰恰忽視了對臨床能力的要求。這種臨床醫師的晉升制度一方面分散了臨床醫師的精力和時間, 影響了他們鉆研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另一方面還引發了過度追求論文數量和科技成果的現象, 包括開展大量的重復性研究、論文拆分發表、甚至抄襲論文、科研作假現象、托關系獲得科技成果等做法,增長了科研浮躁現象,同時也浪費了有限的社會資源。其結果是:一些晉升的醫生,甚至某些獲得高級職稱的醫生,其臨床能力卻達不到相應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履行醫生的職責。這種以論文及成果數量來衡量臨床醫師的評審方法不合適,也不科學,誤導了臨床醫師的發展方向。
針對以上問題,孫建方教授建議:要對不同的衛生人才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在臨床醫師晉升制度中應強化對臨床能力的考核和要求,將其作為晉升的主要指標,促使臨床醫師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鉆研臨床業務,提高臨床水平,造福于患者。
基本藥物目錄仍需補充和調整
自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57%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始執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政策。但據孫建方教授觀察:在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基本藥物目錄品種、規格與群眾需求有較大距離,現有基本藥物的品種和規格太少了;特別是許多常用品種不在目錄內,患者感到很不方便、或很不理解。還有些目錄確定的劑型不夠全。基本藥物目錄中標采購價格與群眾所希望的價格有較大差距。在實際運行中,老百姓并沒有感覺到降價,反而覺得有些常用藥品漲價了。“門慢”、“門特”及特色專科病人社區治療用藥得不到保證。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按國家、省(市)有關 “基層醫療機構只允許銷售基本藥物,非基本藥物一律不得銷售”的要求,“門慢”、“門特”及特色專科病人使用的部分藥品不在基本藥物目錄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藥提供,他們被迫又返回三級醫院排隊開藥,既不方便,又增加了經濟負擔,還加重了大醫院“看病難”問題。
為此,孫建方教授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補充和調整基本藥物目錄,在充分聽取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意見的基礎上,對基本藥物目錄進行補充調整,吸收部分常用藥品及劑型進基本藥物目錄,并形成制度化,每年一次。同時,將“門慢”、“門特”及部分特色專科病人治療必需的非基本藥物調整為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以滿足病人治療需求為目的。
加強醫療機構補償和企業監管
孫建方教授經過調研還發現,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基層醫療機構補償政策不到位,運轉困難。取消藥品加成,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后,如果僅以使用藥品的加成損失來補償的話,一方面過期、失效藥品和藥品損耗沒有考慮到,另一方面隨著門診量和藥品庫存增加,進藥總金額和工作總量也隨之增加,在空間、資金及人事方面也明顯增加了成本。此外,醫院原有的藥品采購銷售模式也有額外的收益。如果不能按實際損失來補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無法正常運轉,醫務人員的合理收入水平得不到保障,甚至降低,工作積極性將受到影響。
篇3
[關鍵詞] 醫藥電子政務;業務模式;企業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1(b)-087-01
所謂醫藥電子政務是醫藥行政部門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而進行的。它不僅意味著醫藥行政部門信息的進一步透明和公開化,還意味著醫藥行政部門通過網絡來管理其所管轄的醫藥衛生公共事務[1]。面向企業開展醫藥電子政務包括以下幾種業務模式。
1 網上監管
醫藥企業網上監管主要是醫藥行政部門通過政府電子政務網站對藥品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網上監管,它貫穿于藥品原料生產到最終消費的全過程。
“3511”工程,依托現有國家統一政務網絡,建立和完善覆蓋國家、省、市(地)三級藥品監管信息系統[2]。我國藥品電子監管尚處在起步階段,在2007年對特殊藥品監控信息網絡基礎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采取措施,加強藥品電子監管,建立全國藥品監督管理網絡,實施藥品“電子身份證”監管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藥品電子監督管理網絡,對醫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監管。
2 在線業務開展
2.1醫藥企業網上申請與在線審批
醫藥企業網上申請指企業利用計算機網絡工具將申請材料傳送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受理服務中心,以完成醫藥企業網上申請全過程。目前,醫藥電子政務可以提供的網上申請包括: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申請;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申請;執業藥師注冊申請;藥品安全監管行政許可項目申請[3]。
在線審批是企業通過網絡進行項目申報后,政府部門(行政受理服務中心)將項目審批進度定期在網上公布,并不是在網上進行項目審批。真正的審批過程,仍然在政府部門內部,借助紙質文檔或者局域網上的審批業務系統進行。在審批過程中,政府部門會將審批的進展狀況定期到政府網站上,提供給相關的企業查詢,從而實現審批公開。
2.2 藥品注冊管理
2007年12月10日我國《藥品注冊申請表報盤程序》(版本號2.0)正式啟用。醫藥企業進行新藥注冊須在政府網站上下載該軟件,申請藥品注冊時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同時提交電子版和紙質文件。
2.3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與上市后再評價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網絡是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面向國際、國內各有關單位進行日常工作管理的遠程計算機信息網絡,它將覆蓋全國各地區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防疫等機構,在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領域內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部門間遠程通信。
藥品上市后再評價的實施主體包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各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各醫療機構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組織)、臨床評價機構(醫院)、學術專業機構(院校、研究單位)和企業。企業指藥品生產商,是上市后再評價的主體,應時刻跟蹤和評價本企業上市藥品的安全性和療效,及時將信息傳遞給醫生和公眾。
3 綜合信息服務
政府利用網絡手段為醫藥企業提供各種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綜合信息服務。
3.1 醫藥電子政務信息
政府將擁有的各種數據庫信息對醫藥企業開放,方便醫藥企業查詢利用。如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數據庫,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數據庫,醫藥企業基本信息數據庫等。
3.1.1 政府機構及職能查詢通過網站的機構介紹及職能欄目醫藥企業可以了解本級政府機構的設置情況及其職能,同時還能進入下屬部門機構及其職能欄目或鏈接。醫藥企業可以通過政網導航(網站地圖)了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機構設置及地方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機構設置。
3.1.2 政策法規查詢通過網站法規文件及法規解讀向醫藥企業提供醫藥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規范。查地方性法規可登錄當地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網站進行查詢。例如,企業通過點擊SFDA的法規文件可以查詢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局令、規范性文件、工作文件等。
3.1.3 政府業務信息政府業務信息主要包括辦事指南、各種公開的業務報表和統計數據。例如,SFDA的政府業務信息包括:政府工作、辦事指南、規劃信息、人事信息、政策信息、最新動態、地方動態、公告通告、網站統計、藥監統計、網上調查等。
3.2 醫藥信息咨詢服務
醫藥信息咨詢服務是我國醫藥電子政務從單向溝通開始向雙向溝通過渡,通過醫藥信息咨詢服務,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與公共服務水平,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規范、透明的服務。
4 結論
本論文系統歸納了我國醫藥電子政務面向企業的業務模式類型:網上監管、在線業務開展、醫藥政務信息等。通過業務模式的歸納總結,對其現狀進行了系統描述,為我國醫藥電子政務業務的開展與業務類型的豐富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陳玉文.醫藥電子商務[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313.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的通知[S].(2007)24號.
篇4
摘 要 食品召回制度分為主動召回和責令召回兩種形式,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食品召回的責任主體,要求食品生產者如果確認其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主動實施召回。對不按照規定召回的企業,由農業、衛生、質檢、商務、工商、藥品等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進行嚴厲處罰,對不再符合法定條件、要求,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吊銷許可證照;對違法使用原料、輔料、添加劑、農業投入品的,各監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進行處罰;落實行政執法部門的召回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
關鍵詞 食品召回 監管 衡量標準
我國已在食品生產環節建立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在食品銷售環節還應建立可追溯和承諾制度。應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記錄制度,實現食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性,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承諾和召回制度,并以法律形式予以剛性化。食品召回制度分為主動召回和責令召回兩種形式,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食品召回的責任主體,要求食品生產者如果確認其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主動實施召回;對于故意隱瞞食品安全危害、不履行召回義務或生產者過錯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擴大或再度發生的,將責令生產者召回產品。為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中國消費者的利益,我國應快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并盡快形成全面細致的管理體系。
一、監管部門要獨立
從表面上看,美國食品召回是企業的自愿行為,實質是在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下實施的強制行為。負責監管食品召回的是農業部食品安全檢疫局(FSIS)、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食品召回的范圍、告知大眾的內容,最終都是按照 FSIS 或FDA 要求進行。而我國雖然在 2004 年八部委聯合提出過食品召回,但部門職責不清,具體由哪一個部門來主導實施召回行動并不明確,這樣很可能導致最后的結果又是互相推諉,不了了之。因此,成立一個專門負責食品召回的政府職能部門迫在眉睫。
二、缺陷產品的衡量標準要有規定
“食品召回制度,召回的是離開生產線、進入流通領域的缺陷食品,是缺陷食品對社會造成重大危害前的預防措施。食品召回制度關注的是最終消費品,由食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經銷商承擔這個風險。據研究,召回缺陷食品引起的所有者經濟損失,平均占公司財產的1.5%-3%。這將促使食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經銷商在召回而產生的經濟損失與提高食品質量而增加的成本之間進行博弈。經濟刺激和強制的壓力將使食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經濟商加強經營管理,提高食品質量和降低缺陷食品召回的可能性。”因此,這些企業一方面會加強自身的管理,另一方面,嚴把進貨關,拒絕風險。在產品質量上提高對供貨商的要求,拒絕劣質食品。食品召回制度必須以相關法律為基礎。美國食品召回是依據《聯邦肉產品檢驗法》、《禽產品檢驗法》、《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以及《消費者產品安全法》等法律進行的。而我國這方面相關法律的欠缺,目前只有《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所以應盡快明確缺陷食品行政管理的具體分工,制定缺陷產品的衡量標準,建立并完善與《產品質量法》相配套的缺陷食品召回行政法規,這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
美國的食品企業在召回過程中,如果不配合 FSIS 或 FDA 的工作而導致嚴重后果的,那么不但企業會被曝光,面對的還有巨額的罰款,碰到嚴重的事件,企業負責人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雖然,《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中也明確規定了生產企業召回存在安全隱患產品的義務。但是目前,我國多頭執法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賴、推諉中耗掉,部門之間形不成合力,監管責任落不到實處,監管部門對問題食品的生產者要嚴格執法,以質檢系統為例,在今后的執法工作中應該推行食品安全區域監管召回責任制,建立并實施以“三員四定、三進四圖、兩書一報告”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召回責任制。“三員四定”即按照定人、定責、定區域、定企業的方式,確定質檢部門食品安全監管員到鄉鎮(辦事處)負責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具體召回工作,協助企業做好食品召回。鄉鎮政府協管員協助開展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召回工作,社會信息員收集提供各種食品質量安全召回信息。“三進四圖”即進村、進戶、進企業,調查摸底,建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檔案,制定企業變化動態圖、食品行業分布圖、監管責任落實圖、食品安全警示圖,實施動態監管,保障食品有效召回。“兩書一報告”即政府簽訂責任書,企業簽訂承諾書,質檢部門定期寫出食品安全召回報告。總之,食品藥品、質量技術監督和衛生監督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食品安全生產經營者的查處力度,治理不合格產品生產的源頭,依法對制假販假的企業、個人進行堅決的打擊,加大處罰力度,使企業由責令召主動召回。對不按照規定召回的企業,由農業、衛生、質檢、商務、工商、藥品等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進行嚴厲處罰,對不再符合法定條件、要求,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吊銷許可證照;對違法使用原料、輔料、添加劑、農業投入品的,各監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進行處罰;對違反《食品衛生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門從嚴處理,真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落實行政執法部門的召回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
參考文獻:
[1]劉洋.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吉林大學2005屆碩士學位論文.
篇5
論文關鍵詞:食品安全 執法主體 執法模式
一、對寧波市食品安全執法主體模式的考察
寧波市作為一個沿海開放城市,食品來源基本上屬于輸入型的,所以,對于食品安全相當的重視,在執法模式上也做出了一些創新。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執法部門主要是衛生、農業、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各部分依據職責實行分段或品種監管。根據《寧波市關于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主要監管部門監管職責的意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主要細分為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來,寧波也是一個典型的分段監管的城市,強調的是多主體監管執法模式。食品安全監管協調工作是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來牽頭完成的。協調機制的建設主要是為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模式的建設,通過資源共享,能夠進一步改善執法過程中出現的漏洞。
根據2012年《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分析本地區食品安全形勢,研究部署、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農業、林業、漁業、出入境檢驗檢疫、商務、經濟和信息化、糧食、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公安、教育、旅游、城市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相關工作。同時區別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是由質量監督部門監管執法的,工商部門負責工商登記,并不對食品質量安全負責。對于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監管,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對規劃確定的臨時經營場所內食品攤販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管理。城市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食品攤販進行監督管理;發現食品攤販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及時告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寧波的食品安全執法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行的設置的,在執法效率及成本上花費巨大,所以寧波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執法模式,例如通過完善分段監管和綜合協調監管體制,建立政府、業界和消費者互動機制,建立食品安全檢驗資源共享與風險管理機制。
二、國外的執法主體模式的考察與比較
在食品安全領域,國外現有的監管執法主體模式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是多主體聯合執法模式,各主體都有相應領域內的執法權;二是單一主體執法模式,單一主體執法,其他部門予以配合。雖然在監管執法主體的設置上不同,但是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兩種模式都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為目標相互借鑒融合。
(一)多主體聯合執法模式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多主體聯合執法的國家,在美國,負責食品安全執法的主要機構有衛生部下屬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檢疫局(FSIS)以及動植物衛生檢疫局(APHIS),美國環境保護署(EPA)。FDA的執法內容比較廣泛,主要是保護消費者不受危險的,未經檢驗的和虛假標識的食品的危害,檢測食品添加劑,除了食品安全檢疫局執法范圍以外的都在其執法范圍內。FSIS主要是負責肉類,家禽和蛋制品的衛生安全,但是不包括野生動物食品。APHIS的主要任務則是防止植物和動物的有害生物和疾病,以及是否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監管執法。EPA的任務則是保護消費者免于農藥的危害,檢測市場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改善有害生物防治的方式。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負責食品安全機構包括食品標準局、衛生與老年人事務機構的公共福利部門下屬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管理局、農林水產部門下屬的澳大利亞檢疫檢驗局等。
(二)單一主體執法模式
對于歐盟而言。歐盟于2002年明確了制定歐盟范圍內統一食品法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并要求建立歐盟食品安全局。其建立的歐盟食品安全局并不是執法主體,其不具備制定規章制度的權限,但是將負責監督整個食品鏈,做出相關風險評估。歐盟食品安全局的建立是歐盟委員會出于對保證食品安全的最高要求所作出的恰當的反映,也是為了踐行“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概念。于是,在歐盟范圍內的國家逐步將國內的食品安全執法統一到一個部門,典型的有德國的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和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荷蘭成立了國家食品局,法國設立了食品安全中心。
日本也應是一個單一主體執法的國家,它的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是分離的,由厚生省的醫藥食品局負責食品安全的監管與執法,而在農水省設立消費安全局,不再行使食品安全管理職能。
(三)食品安全執法主體模式的比較
1.單一主體執法模式避免多頭執法
多頭執法,是指多個執法主體對于同一對象就同一行為施行多次執法行為的現象。多頭執法是所體現的實質是政府機構設置重復,權力運行機制不暢通。多主體食品安全監管行政執法涉及的部門一般比較多,起碼是在三個部門以上。作為食品安全監管,多部門設置的原因是希望能夠更加全面細致的執法,不形成執法漏洞。但實際工作中,在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中,每一段之間的權限并不是十分的清晰,由于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國計民生,通常會有幾個部門同時在進行執法,各個部門之間由于各種原因可能出現協調與溝通不暢,導致信息失衡,最終導致多頭執法問題的出現。
2.單一主體執法避免多主體執法的沖突
單一主體執法能夠食品安全的統一性,對于食品安全設置的標準不同,必然導致不同部門的執法沖突,同時,如果多部門都擁有設定法規的權限,那么在執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無法可依的情形。有時候,并不是執法人員本身的原因,在多主體執法的情況下,執法法規較多,面對法律法規在某些領域的重合,執法人員一概認為是職權不清,分工不明,執法沖突就是爭奪管轄權。
3.單一執法主體模式節約執法成本
由于食品的多樣化,如果采用分段或者是品種監管,必然需要多部門,而且有些部門之間的職能還可能出現交叉,同時,每個部門還會有自己的執法隊伍,因此執法隊伍在多個部門間被擴大,最終導致執法隊伍膨脹。這樣的執法隊伍執法的成本就比較高,因此從總的來說,一般都會采取運動式執法,導致執法不到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在單一主體模式下,可以提高人員的使用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同時,當食品安全執法權力分散到各部門手中,各部門各自為政。對于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部門之間就相互推諉,最終導致事件的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既增加了食品安全監管執法的成本,降低了執法效率,又使得食品安全保障目標難以實現。
三、完善寧波市食品安全執法模式
(一)設立單一食品監管部門,實行統一執法管理
寧波市作為計劃單列市,和深圳處在同一地位。深圳市在我國食品安全執法中就帥新做出了有實質意義的創新。深圳市設立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承擔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及餐飲、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按規定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和食品安全案件查處工作。將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為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其食品監督管理職能剝離出來。寧波市可以參考深圳的做法,整合執法力量,實行統一的食品安全執法管理。有一種做法就是將食品安全監管統一到現有部門,即食品藥品監管局,強化其職能,查處所有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另一種做法即是設立新的食品監督管理局。筆者認為可以將食品安全職能集中到現有的食品藥品監管局上,一是保證設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初衷,二是節約行政部門設置的成本問題。寧波市已經在今年開始進行了改革。根據寧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全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劃入原由衛生部門承擔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和保健食品、化妝品衛生監管職責,同時繼續承擔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職責。
(二)制定寧波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
浙江省的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已經出臺,其中對于流動商販和小作坊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但是仍有不少漏洞,比如冷凍倉庫過期食品的檢查問題。同時,為了配合寧波市食品安全單一執法主體模式的建立,應該制定與之配套的地方性法規。寧波市制定實施細則應該注意以下要點:一是確定食品風險評估的情形及安全處理機制;二是街頭食品攤販應當在指定的區域經營;三是對食品安全執法機構的權力監督;四是執法人員和執法裝備的規定。
篇6
個體化用藥,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每個人的基因不同,使用不同的藥物和不同的劑量。由于個體間基因的差異,使得個體間的藥物反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在臨床中,時常會出現某一藥物使用在某些患者身上療效很好,而使用在另外一些患者身上卻并無療效的現象。
事實上,現代醫學已經意識到,基因是我們人體健康的決定性因素,每個人的基因結構不一樣,受環境因素影響表達水平也不一樣。因此,可以通過基因診斷對每個人實施個體化的診斷和治療。例如比較樂觀的應用場景是,根據基因診斷預測個體未來可能患上的疾病。但由于人類的基因和疾病的關系現在還在逐漸深入研究階段,這樣的場景事實上有些超前,很難做到準確判斷并實現民用化。而現階段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是――個體化用藥的基因診斷,這也是美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FDA)、各種專業協會、醫院醫師都普遍接受的概念。
個體化用藥的基因診斷,是指通過基因檢測,能夠知道某一藥物到底該不該用,到底該用多少劑量,從而減少毒副作用、提高療效。例如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華法林的效果很好,但它的不良反應卻一直是棘手的問題。患者接受大于他們耐受的劑量時就有危機生命的出血風險,劑量過低則有血栓風險,基因檢測則可以幫助確定華法林個性化用藥的適宜劑量。FDA曾經幾次要求廠家更改藥品使用說明書,要求注明哪種類型的基因應該用多大劑量。可以說,個體化用藥是未來的趨勢。
然而,個體化用藥從科研成果走向醫療市場,還需要企業開發出面向醫療市場的產品。但作為國內第一家拿到個體化用藥診斷試劑批文的企業,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個體化用藥還處于普及階段,行業對它的認知以及法規、標準都不完善。作為企業,我們所能做的事情,是不斷教育市場、教育醫生。我們從國內外收集大量的資料,編輯成冊,原始論文都發給醫生,讓大家認識到個體化用藥這一概念,我們也在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事實上,歐美十分熱衷于個體化用藥的概念。FDA已經將“個體化用藥”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一些個體化用藥檢測項目被列為入院病人的常規項目,費用由醫療保險進行承擔。我認為,在中國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讓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In fact, the concept is very popular in the west. FDA had put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to practice, and some of the tests have been listed as regular in hospitals and covered by medical insurance. And I think we need more governmental support in China to encourag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我對個體化用藥基因診斷在2014年的發展有以下兩點判斷:
第一,基因診斷企業從“打混戰”轉為“正規軍”。今年年初,食藥監總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通知》指出,基因測序診斷產品(包括基因測序儀及相關診斷試劑和軟件)應作為醫療器械管理,并應按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及相關產品注冊的規定申請產品注冊;未獲準注冊的醫療器械產品,不得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
篇7
關鍵詞: 公安院校本科生 畢業論文 改革措施
畢業論文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綜合考核,也是高等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論文能使學生得到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訓練,強化學生公安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畢業論文質量直接反映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水平。
一、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現狀
目前,以我院為代表的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雖然在學院和教務主管部位的監管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是各教學部門在實施畢業論文教學工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畢業論文受時間限制,教學質量不容樂觀。
學院各系部畢業論文工作通常開始于學生第七學期末,要求學生在寒假放假之前完成畢業論文選題、開題、資料查閱等工作。但是,這段時間也正是學生剛剛結束國家公務員考試并將進行各省公務員考試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并未將主要精力用于畢業論文工作,而是忙于奔赴各地參加考試和聯系用人單位,勢必會影響畢業論文的文獻查閱、收集資料信息、設計研究方案和方法等的前期準備工作。畢業論文的主要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與畢業實習同時進行。雖然,學生五月初即可結束實習,返回學校,但此時距離畢業只有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而畢業論文工作包括的內容較多,研究型論文還需要準備實驗藥品,熟悉實驗場地與實驗設備,開展實驗研究工作,最后還要完成論文撰寫和答辯等環節。期間,有的學生仍要前往其他地區參加公務員考試,有的學生還要考慮畢業分配問題,等等。因此,學生真正投入論文工作的時間非常短暫,使畢業論文質量受到影響。
(二)教師精力投入有限,教學質量缺乏保障。
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同時,還要承擔其他教學、科研和辦案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在畢業論文指導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此外,有的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較短,公安實戰經驗不足,指導實踐型畢業論文時自身能力不夠,使畢業論文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三)畢業論文過程管理不完善。
盡管各公安院校均有相應的畢業論文管理規定,但在實施細則方面卻不盡完善。學校對畢業論文環節的評價多注重論文格式、字數和查閱文獻數目等指標,在過程管理和論文本身質量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選題、收集資料、試驗(調研)、撰寫論文、修改、定稿到論文成績評定,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考核指標。與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督導專家評價等多主體質量評價相比,畢業論文監控措施并不健全。
二、公安院校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措施
在實施畢業論文改革時,應緊密結合學院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計劃、管理體制、深化理念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根據專業特點適當調整教學計劃。
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和造就政治業務素質高、實戰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公安專門人才。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學時間上應當給予充分的保障。因此,論證新的教學計劃時,應將畢業論文工作時間規劃作為重點議題加以論證。我認為,可以結合刑偵、刑技等各專業特點,在教學計劃中,將專業課程授課計劃在學期安排方面適當提前,以便在第六個學期即可開展畢業論文的準備工作,給學生更多的畢業論文學習時間。第七學期可以適當安排專業選修課和公務員考試輔導培訓課程等,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及時補充畢業論文工作所需知識,又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備考。論文工作時間充足,學生才能得以兼顧,為畢業論文的質量提供時間條件上的保障。
(二)深化師生對畢業論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指導教師和教務管理部門的關注度。
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關鍵在于提高院校教務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的重視程度,應該從理念上深化畢業論文的重要性。畢業論文工作是實現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畢業論文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必須在理念上引起重視和關注,從而在指導思想上保障畢業論文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理。
應當將畢業論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實踐實訓必修課程對待,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制,強化論文各階段的過程管理,為畢業論文質量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和健全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管理體系,需進一步明確畢業論文的質和量的要求,加強畢業論文準備階段、研究階段和驗收階段三個重要時期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準備階段監控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審查論文題目及其類別、指導教師資格、學生的開題報告、調研和文獻資料查閱和收集情況,抽查各專業系部的畢業論文準備工作的完成情況等;研究階段的監控管理內容主要是對教師指導情況和學生完成情況與任務書中工作計劃和研究內容進行核對和檢查,從而督促教師定期指導檢查學生論文進展,減少學生出現抄襲行為的可能性;驗收階段的監控管理主要是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質量、格式內容規范性、答辯組織情況和成績評定等各環節進行評價性監控,同時,也要聽取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篇8
[論文摘要]分析不合理用藥的深層次原因,指出構建我國合理用藥的社會促進體系必須從政策的完善入手,對用藥實施全過程控制,對于相關學科要加大研究力度,為促進合理用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降。
合理用藥應包含安全、有效、經濟、適當4個基本要素。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國醫院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也相當嚴重,不合理用藥占用藥總數的12%~32%,目前我國患者使用的藥物絕大多數來自醫院(約90%),因此對醫院用藥狀況的分析尤其值得關注。
1不合理用藥因素
1.1國家衛生保健體制和藥品監督體制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很多醫療機構,依靠藥品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以藥養醫現象依然存在。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以前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作,醫務人員收入和醫療服務的價格處于較低水平,卻要保證大眾能夠享受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而在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政府已經不能從財政上繼續維持這種保健體制,醫療機構又缺乏適應轉變的有效機制,有些醫生甚至不顧病人的實際負擔能力,開大處方牟取經濟利益。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雖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合理用藥的水平,但筆者認為還遠遠不夠。
1.2藥物使用不當
近年來,抗菌藥物品種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藥品濫用。抗菌藥物無指征使用,使得近年來耐藥菌株不斷增加,給臨床上對微生物感染疾病的治療帶來了許多困難。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不僅造成細菌耐藥性逐年增長,且使一些有效的抗菌藥不斷減效甚至失效,而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究開發遠不及細菌耐藥產生的速度。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監測到的病例報告中,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數占所有中西藥物病例報告數的近50%,其數量和嚴重程度都排在各類藥品之首。
1.3給藥方法不當
在使用青霉素藥物時將1日劑量1次靜滴,這種療法造成1天中有大部分時間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且藥物分解失效多。R-內酞胺類為時間依賴性殺菌劑,應間歇給藥,即每日劑量分2~3次,每次以適當溶媒1h內滴完。鹽酸氟桂利嗓膠囊[1],有些處方1日2次給藥,而此藥每1次口服可維持有效濃度達24h。
2對不合理用藥的預防對策
2.1進一步完善合理用藥政策
2.1.1制定《促進合理用藥管理辦法》近年來,國家已經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合理用藥的法規和條例,如2002年施行的《貫徹落實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2004年9月1日起施行的《處方管理辦法(試行)》,2004年10月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加強合理用藥的監管是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門的基本職責,其可規范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臨床用藥行為,使合理用藥有章可循[2]。
2.1.2探索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問題現在不少醫療機構對合理用藥存有顧慮,對促進合理用藥不敢嚴格監管,怕管得過嚴影響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收人,影響醫療機構本身的穩定。國家應研究與制定政策,鼓勵在促進合理用藥方面做出成績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
2.2合理用藥的全程控制
2.2.1加強對公眾的合理用藥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對公眾進行基本用藥知識的普及,可以有效預防不合理用藥的發生。醫院可在門診設藥物咨詢窗口,開展門診窗口藥物咨詢服務,建立藥師與患者面對面的直接聯系。藥師要對社會公眾負責,不能只關在醫院藥房里,也不能只待在社會藥店,應該通過深人社區提供藥物咨詢服務等渠道,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向公眾宜傳和普及合理用藥知識,以增強公眾的合理用藥意識。
2.2.2促進醫院合理用藥水平的提高醫院是促進合理用藥的主要陣地,應該設立負責推進合理用藥工作的專門機構,健全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制度,并在其指導下制定醫院用藥指導原則和用藥處方規范,開展用藥調查工作,加強藥品信息的交流和用藥監督。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還應監督職工藥學培訓、醫院藥品費用控制等工作,不斷促進合理用藥水平的提高。合理用藥行為還需要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的通力合作。現在醫療機構藥物預防或臨床治療用藥方案的制定是臨床醫師說了算,藥師基本未參與臨床用藥方案的制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實際上藥師下臨床跟隨醫生查房,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向醫生提出藥學方面的建議,并通過給患者建立藥歷的追蹤記錄和系統分析,及時發現藥物應用不合理現象,為群體藥物動力學研究提供可靠的臨床數據,為藥物利用與評價、藥物療效與不良事件分析提供綜合記錄,可全面提升合理用藥的水平。藥師加強與護理人員的溝通,可以更好地實施安全、有效、適當的用藥方針[3]。
3結語
國家已經針對性地進行了多方面改革,如實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醫院應加強合理用藥意識,加大藥物知識宣傳,多渠道收集用藥信息,介紹新藥,提供藥物不良反應等信息,提供用藥咨詢服務,指導患者正確選用藥物。合理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以最小的經濟投人解決最大多數人疾病的痛苦,是醫院藥學的重要目標和責任。合理用藥是人類社會對藥物治療的理想與追求。
[參考文獻]
[1]陸利生,陸云飛,廖清華,等.規范化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18(1):77.
篇9
[關鍵詞]藥學職業道德教育;方法;教學研究
“用藥如用刑,刑不可誤,誤即于人命,用藥亦然,一誤便隔生死。”這是出自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所作《本草衍義》中的話,它深刻又簡單地告訴我們,未來從事的藥學行業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領域,是應該以十萬分責任心、良心、仁慈心去認真對待的事業。[1]然而,作為一名培養藥學學生的教育工作者,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卻發現了一些問題,通過反思及實踐,在這里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想。
一、在專業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一)學生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他人、集體意識缺失,我行我素
在近10年的藥學專業教學過程中,筆者能深切體會到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他們都期盼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藥學行業從業者。然而,要成為一名被行業認可的從業者,不僅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備最基本的做人的品行和修養。遺憾的是,筆者發現相當部分學生自我意識太濃,自私、任性,心中缺少他人和集體,愛我行我素,甚至不夠尊重師長,這種現象在低年級學生中越發表現突出。形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和我們社會大環境有關,但是,當影響到學生的職業發展和行業健康時,這就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缺少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及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和教育
藥學從業者是一批特殊的人群,未來將從事包括藥品研發、生產、包裝、儲運、銷售、使用、監督等工作,是否能以病人為中心,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快速的優質藥品,取決于我們培養的藥學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修養。然而,目前,更多的專業教師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上,在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修養上的培養和教育還很不足。比如,在批改學生的作業和論文時,常發現一個問題,即雖然實驗結果正確,但學生對完成的實驗數據不愿花時間多推敲、多思考,作風不夠嚴謹踏實,常心浮氣躁,急于求成。這樣,由小見大,在未來的工作中,如果也是草率了事,完成即可,那么藥品的質量、安全性又如何保證呢?
二、加強藥學專業學生的品行修養及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強對藥學專業學生品行修養及職業道德教育,是學生未來就業、擇業及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
每年學生就業期間,通過對就業市場的調研及對用人單位的回訪,我發現,在本科階段,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專業素養的要求并不太高,反而,更加看重畢業生的思想品行、從業態度、團隊意識及個人悟性。用人單位多認為,態度和品行更加突出和重要,專業水平不足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彌補、重塑,但如果發現求職者好高騖遠、我行我素,對團隊不夠忠誠可靠,不能服從安排,那么這樣的求職者是會被一票否決的。
(二)加強對藥學專業學生品行修養及職業道德教育,是藥學行業的健康發展的需要
不用多說,近幾年發生的如“毒膠囊事件”、“齊二藥事件”、“疫苗事件”等多起藥品事件提醒我們,藥學行業從業者如果以一己之私,弄虛作假,或者馬虎大意,,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將嚴重影響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這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加強提高藥學學生品行修養及職業道德教育
(一)將對學生的品行修養及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去
筆者主要從事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講授,在講到倍半萜類成分時,可結合我國藥學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為人類治療瘧疾做出的卓越貢獻,通過這一典型事例,既講述我們一般如何從中草藥中發現先導化合物最終實現新藥的開發,又可以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教育學生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勤奮刻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在講述生物堿類成分時,可以講述麻黃堿的功效和應用及其與冰毒的特殊關系,既讓學生學習到了麻黃堿的專業知識,又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藥品行業生產、銷售、監管無小事,從本科階段便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在講到曼陀羅、烏頭、馬錢子等有毒中藥時,既介紹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向學生強調藥物使用中的注意和禁忌,同時也讓學生們深刻意識到臨床用藥人命關天一般的重要性,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平時的專業教育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他們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
(二)在實驗、實訓及畢業設計環節,培養學生科學、踏實、嚴謹的治學態度
實驗教學是本科培養的重要環節,學生們通過實踐學習,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消化、提高,同時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實訓及畢業設計培養中,通過對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的觀察和分析,多次重復實驗過程,多次采集實驗數據,務必做到實驗結果經得起推敲檢驗,著力培養學生科學、踏實、嚴謹的治學態度。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和科創杯項目,這樣可以在專業實驗室系統的完成一項科學研究,結合筆者自己的科研項目,讓學生不斷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與老師長期的合作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科學嚴謹、務實求真、鍥而不舍的工作作風。
(三)聘請優秀的校外藥學行業從業者,開設講座,了解行業需求,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通過聘請優秀的校外藥學行業從業者到學校為學生們開設講座,講述藥品行業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一些事件,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動向及行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和需求,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強對自身品行及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和完善。同時,我們還應該走出去,利用學生認知實習和生產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們更多地接觸藥品行業包括儲存、生產、銷售、監管、研發等各個環節的優秀工作者,在他們的工作崗位身臨其境地深切感受行業對他們的要求,從而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四)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校園文化是學院特色的鮮明標志,反映了學院師生對學院、對專業的情感認同,加強具有藥學特色的學院文化內涵建設,能增強學院師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新力。將校園建設、環境設施賦予藥學生命和感彩,通過張貼藥學家名人名句條幅,開設藥用植物園,建設學院藥學成就展覽館、國際和中國藥學研究發展現狀展覽等方式,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實踐的場所,又讓學生時常都能感受到藥學的魅力,將人文建設與自然建設有機結合,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始終貫穿獨具特色的藥學校園文化,傳承懸壺濟世、精業濟群的奉獻精神,倡導嚴謹務實、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藥學氣息,精深的醫藥文化,獨特的藥學氣質,使學生心中形成一種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學術理想,一種恪守職責、履行職責的行為準則,一種誠信、守信、慈悲、仁愛的藥德品質。
(五)以校園社團活動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學以外,筆者還擔任藥學、制藥專業學生的專業導師,常利用平時教學的間隙,為學生社團做顧問。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讓學生感受藥學學科特色與魅力,可以開展一些具有藥學專業特色的知識競賽、文藝活動,把藥學職業道德教育思想融入活動中。為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學院每年會舉辦專業技能大賽,比賽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筆試,主要考查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另一部分為實驗操作,主要考查學生實際操作、實驗數據處理、實驗綜合設計等能力。這一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藥學職業道德教育無形中轉變了形式,不再是說教與灌輸。到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中,學院會組織低年級的學生參加獲得優秀畢業論文的畢業生的論文答辯會,以榜樣的力量教育學生們,培養踏實肯干、科學嚴謹的作風。
(六)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舉辦藥學服務進社區等社會實踐活動,在社區開展藥學知識視頻展播、藥品知識競答、常用藥品安全使用知識宣傳、營養保健知識普及等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中親身體會到學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深入社區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仁愛同情心,樹立扶貧救困、救死扶傷的責任意識。因此,在藥學學生培養過程中,社會實踐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也有助于學校進行藥學職業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程卯生主編.醫藥倫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
[2]王艷艷.當前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調查研究[J].大學教育,2014(1):76.
篇10
【關鍵詞】公眾利益 “地溝油”產業鏈 監管 對策
我國對地溝油的監管機制尚未完善,各類“地溝油”上餐桌時間在全國各地蔓延,嚴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和生活秩序,近年來,政府紛紛出臺各項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從“地溝油”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著手,積極推進地溝油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本文從公眾利益視角出發,構建“地溝油”產業鏈的監管框架,為加強地溝油產業鏈的監管機制提出具體的措施辦法。
一、公眾利益概念的界定
公眾利益是指企業將社會公眾利益置于首位,不斷用實際行動增進公眾受益,贏得社會公眾的理解和信任企業,實現企業與社會、經濟環境相互協調與共同發展,所以公眾利益就是公眾對社會基本利益的共享。公眾利益理論的主要思想是:政府監管機構代表政府法規,執行政府職能,通過低成本、高效率運作來規范企業行為,從而實現社會公眾對公眾利益最大化的共享。從公眾利益根本點出發,政府相關監管部門針對不同市場失靈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
二、公眾利益理論對“地溝油”產業鏈監管研究的適用性
首先,這一理論的主要思想是鼓勵政府履行監管職能并增強政府在監管中的作用,并可以通過制定嚴格的法律懲治手段,打擊違法行為,遏制“地溝油”在餐桌上蔓延;其次,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信息的獲取處于弱勢地位,需要政府從公共利益出發,加大對“地溝油”的監管力度,保護公眾利益,實現公共利益的目的;再次,從公眾利益理論角度出發,政府主要是依靠法律手段實現監管職能,從技術規范、行業規范、職業規范等方面對企業或經營者采取監管措施;最后,政府監管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公眾的合法權益,使公眾這一弱勢群體的利益在經濟市場上免受侵害。通過上述分析,本人認為應該遵循公眾利益理論的基本原理來研究和制定“地溝油”產業鏈的監管機制,從而提高“地溝油”產業鏈監管的效率。上述的這些公眾利益理論視角都與“地溝油”產業鏈監管的手段研究角度是一致的。
三、基于公眾利益的“地溝油”產業鏈監管體系參與者及其分工
“地溝油”產業鏈監管體系是指為實現 “地溝油”產業鏈的規范經營秩序而對其實施有效監管的一整套機制和組織機構的總和,“地溝油”產業鏈監管體系主要包括監管體系參與者及監管分工兩個內容。具體如下:
1.政府相關職能機構。各政府相關職能機構要認真做好職能工作,如質量檢查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生產及加工的監督管理工作;工商部門要加強食用油流通環節的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監督餐飲單位切實執行食品原料采購的索證索票制度;商務部門要加強餐飲行業的管理工作,積極引導餐飲企業誠信合法經營;衛生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檢測檢驗方法,加強對“地溝油”及食用油的科學監測等等。
2.行業協會。中國餐飲行業協會承擔著協助政府管理餐飲市場的重要任務,依靠自身影響力和凝聚力喚起全行業的責任意識,切實加強自律,如完善行業準入標準,對使用地溝油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制”;推薦物美價廉的品牌餐飲油,樹立行業內使用餐飲業食用油的典范;制定《中國餐飲協會自律準則》等,對從事違法餐飲活動的會員,在自律的范疇內,予以制裁,通過行業內部點名通報、警告,嚴重者取消其會員資格等。
3.社會輿論監督。當前,我國存在行政和執法資源不足與違法地溝油企業分布區域廣的矛盾,從國外的成功案例來看,通過社會輿論監管力量,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可以彌補有關部門資源不足的現狀。社會各界對“地溝油”產業的輿論監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消費者對違法使用“地溝油”的組織或個人進行舉報投訴;第二,新聞媒體對違法使用“地溝油”的輿論監督與曝光;第三,要定期公布違法違規使用“地溝油”餐飲企業和單位,并將其納入企業的誠信記錄名單;第四,消費者協會扮演者社會輿情與監督,并受理消費者對侵權行為的投訴。
4.立法司法機關。司法機關通過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規范對“地溝油”產業鏈的經營活動,將“地溝油”整治作為食品安全整頓的重要內容,以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場所為重點,摸清“地溝油”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認真排查和取締非法生產“地溝油”的黑窩點,嚴肅查處經營假冒偽劣和來源不明食用油的行為,依法追究民事甚至刑事法律責任。
5.“地溝油”產業鏈相關經營活動主體。地溝油產業鏈長且復雜,要加強對“地溝油”的回收監控,杜絕“地溝油”回流餐桌現象;強化食用油的生產和流通的索證管理,對證件不齊全或違法生產“地溝油”的企業要依法吊銷生產經營執照。
四、基于公眾利益的“地溝油”產業鏈監管框架構建
綜上所述,在公眾利益理論視角下,“地溝油”產業鏈的監管最終目的是依法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建立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可持續發展,具體有如下內容:
1.最終目標是保護公眾利益。“地溝油”產業鏈監管要堅持以公眾利益理論依據,實行以公眾利益為本、以社會發展為本的監管思想,實現最廣大公眾和社會的根本利益。
2.不斷創新監管的手段和方法。食用“地溝油”產業鏈主要有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和零售等六大環節,這一產業鏈冗長且關系網的復雜,使行政監管不力,使立法和司法成為盲區成為不爭的事實;同時,經濟市場的日益國際化,“地溝油”產業鏈經營運作模式也隨著經濟市場的誘導發生的重大變化,相關方要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監管體制和措施。從監管體制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借鑒諸如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成功經驗;共工商執法監管角度來說,要不斷出臺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發展的監督依據和監督方法。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必然是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完善的機制,僅靠政府是無法完成監管使命的。
3.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基于公眾利益理論視角下,建立社會和諧的有兩方面的內容,首先,監管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使地溝油流向合法化,推動和諧的社會關系,同時,監管者和被監管者要和諧共處,此乃監管的最高境界;其次,監管活動的相關責任部門也要充分體現和諧,監管過程中,相關責任部門難免有工作銜接不到位,求各職能部門加強溝通和協調,監管的協調合作是監管成敗的關鍵。
4.依法監管,保護公眾利益。在公眾利益理論視角下,監管“地溝油”產業鏈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監管,違法必究。行政機關能否依法辦事,能否按照客觀事實公平公正做出裁決,對公民的榜樣作用也最強。對于各國家機關來說依法行政就是要按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權力,處理行政事務。依法行政理念是對政府執法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和行使監管執法能力的考驗。
根據以上分析,在公眾利益視角下,“地溝油”產業鏈監管框架描述如圖。
基于公眾利益的“地溝油”產業鏈監管框架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地溝油”產業鏈監管框架可通過以下五類關系組成:
(1)政府職能部門監管機構與“地溝油”產業鏈的關系。政府職能部門監管機構包括工商部門、衛生部門、食品部門、質監部門等等;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使用何種策略監管,二是依法監管的具體行為方式,三是監管的績效管理。
(2)行業協會與“地溝油”產業鏈的關系。行業協會包括餐飲協會、烹飪協會、商業協會、保健協會等等,行業協會一是要在行業內自律,二是要建立準則和執行標準。
(3)社會監督力量與“地溝油”產業鏈的關系。社會監督力量包括消費者個體、輿論媒體和消費者協會,社會監督力量通過社會曝光和輿論來宣傳“地溝油”的相關不法行為,從而達到輿論監督的作用。
(4)法律體系與“地溝油”產業鏈的關系。“地溝油”產業鏈活動主體的日常活動必須受到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這些法律法規同時也是“地溝油”監管機構實施監管的政策、法律依據。
(5)“地溝油”產業活動主體之間的關系。地溝油產業活動主體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關系鏈。對于監管來說,地溝油產業和食品餐飲公司實際上還承擔著自律審查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基于公共治理理論構建“三維”食品安全監管機制[M].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
[2]李偉.我國食品安全的政府監管研究[M].首都徑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
[3]盧劍,孫勇,耿寧等.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及監管模式建立研究[J].食品科學.2010 (3).
[4]王本猛.膠州市食品安全監管協調機制問題及對策[M].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
[5]黃佳妮,楊夢倩,李娜.基于政府管制視角的地溝油現象成因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2(1)
[6]李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與適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卞海霞.我國食品安全監宵的新趨勢:無縫隙監符[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2):94-96
[8]何瑋,“四位一體”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研究[J].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6
[9]孫繼偉,王鑫鑫.基于分布式認知的地溝油治理之道[J].商業研究.2011(8)
[10]劉鵬,《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基于體制變遷與績效評估的實證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10(2):25-28
[11]李忠東.怎樣才能禁絕地溝油[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0 (6).
[12]鄧紅陽.地溝油查處遭遇“有權無責”[N].法制日報 2010 -03-22.
[13]許曉敏.論地溝油的管制問題[J]. 中國證券期貨2011(6):60-61
作者簡介:
黃遠輝(1982―),男,廣西橫縣人,講師、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職業教育。
韋傳亮,(1966―),男,廣西南寧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