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基金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2:43: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科基金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科基金論文

篇1

1.全區縣(市)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灰色優勢分析按照上述方法步驟,建立關于全區縣(市)科技投入、科技實力和科技產出所屬各因素對其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灰色關聯度模型,計算得到其灰色關聯度矩陣;在此基礎上,采用算術平均法由關聯度計算出科技進步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灰色關聯度(表2)。從實證分析結果可知,廣西全區縣(市)科技投入、科技實力和科技產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平均灰色綜合關聯度分別為0.558、0.575和0.687(表2)。表明(市)科技投入、科技實力和科技產出與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根據0<r<0.35為弱關聯、0.35<r<0.65為中度關聯、0.65<r<1為強關聯的分類原則,(市)科技產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平均綜合關聯度是強關聯,科技投入、科技實力的綜合關聯度為中度關聯;科技產出與各行為特征Y1i的關聯度r3i分別與科技實力r2i和科技投入r1i相比,其關度r3i>r2i,r3i>r1i(i=6),而且其綜合關聯度依次為科技產出r3=0.687>科技實力r2=0.575>科技投入r1=0.558,故有X3>X2≥X1(“>、≥”表示優于或準優于,下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最大的是科技產出(同時最優),其次為科技實力,再次之為科技投入。說明縣(市)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以其科技產出的作用為最大。從科技進步三類因素具體分析結果看,在科技投入中,X12的關聯度r12i>X11i的關聯度r12i,且r12=0.572>r11=0.545,故有X12>X11,在科技實力中,r21>r22,有X21>X22,說明單位科技投入、單位科技實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均要大于絕對科技投入、絕對科技實力的影響。在科技產出中,r34i>r32i>r31i>r33,且r34=0.824>r32=0.725>r31=0.627>r33=0.572,X34>X32>X31>X33,說明科技成果市場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最明顯,直接產出次之,科技成果應用最弱。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其平均綜合關聯度在0.59~0.62之間,r11=0.617>r21=0.616>r61=0.611>r51=0.599>r31=0.609>r41=0.591,則有Y1≥Y2≥Y6≥Y5≥Y3≥Y4,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第二位特征行為因素為GDP總量和人均GDP。說明全區縣(市)科技投入、科技實力和科技產出對其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共同產生影響。

2.不同類型縣(市)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灰色優勢分析計算得不同經濟類型縣(市)的灰色關聯度和,3大區域類型縣(市)科技投入、科技實力和科技產出與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說明縣(市)科技進步對其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采用上述方法進行不同類型縣(市)科技投入、科技實力和科技產出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內的優勢關聯度比較分析,得出不同經濟類型縣(市)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關聯序。可知,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帶與全區一樣,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因素最大的是科技產出(X3),其次科技實力(X2),最劣是科技投入(X1);桂西資源富集區的影響因素最大的是科技實力(X3),其次科技產出(X2),最劣是科技投入(X1)。從科技產出方面看,北部灣經濟區與全區的影響因素大致一樣,其中最大因素為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X34),說明科技成果市場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最明顯。經濟帶與桂西資源富集區的影響因素完全一樣,最大影響因素為授權專利數(X31),10萬人授權專利數(X32)次之,說明直接產出對經濟社會影響較大。從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看,科技進步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特征行為因素是不同的。其第一、第二位影響因素:北部灣經濟區與全區主要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GDP和財政收入,經濟帶分別為影響人民生活的居民收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財政收入,桂西資源富集區則是影響人民生活的農村和城鎮收入。

二、結論

篇2

論文摘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和數理統計等方法,通過對1997年一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研究項目資助立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結果表明:體育學作為新興的單列學科日益受到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青睞;國家社科基金對體育學資助項目數量與資助經費逐年遞增;每年申報數量不斷增加,申報內容遍及體育學科整個領域,申報單位遍布地域范圍逐步擴大;每年立項課題研究內容緊扣時代主題,圍繞體育發展的實際問題;體育學立項研究為加速我國體育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為北京奧運會的圓滿勝利召開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有力保障。

一、關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我國最高級別的社科類研究項目,代表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和水平,對于推動地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能力層次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努力爭取承擔更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力爭多出一流成果和優秀人才,對于加強本地區、本單位的社科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更好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9%年體育學被列為國家一級學科,科研成果日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1997年首次設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體育學科類,并資助了一批有關課題的研究項目,之后每年均有立項課題,這無疑對提高我國體育社會學科的研究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了全面分析歷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科立項的具體情況,發現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的一些規律以及存在的問題,作者對歷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進行了深人統計分析與研究,以其為繁榮體育科學研究,促進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發展提供參考。

國家社科基金的設立,是為了鼓勵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潛心研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國家社科基金工作對鞏固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具有十分獨特的重要作用。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能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一些優秀的專家學者,正是通過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而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國家社科基金設立初期僅有一類項目,即年度項目(包括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和自籌項目),現在已擴大為五類項目,增設了重大招標項目、特別委托項目、西部項目和后期資助項目。其中重大招標項目主要資助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課題;特別委托項目主要以委托的方式資助黨和政府決策部門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西部項目則是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方針,繁榮發展西部哲學社會科學,穩定西部哲學社會科學的隊伍,重點資助民族、宗教、區域經濟發展、瀕危文化搶救、邊疆穩定、對外開放等方面的課題;后期資助項目是資助已完成了80%以上的優秀成果,資助其尚未完成部分的科研及出版。包含有馬列社科、黨史黨建、哲學、經濟學、統計學、政治學、法學、國際問題研究、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問題研究、宗教學、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新聞學、圖書·情報與文獻、體育學21個一級學科。其中經濟學科由于范圍太大,將其分割為經濟理論和應用經濟學兩類獨立的學科,另將教育學科、藝術學科和軍事學科設為單列學科。

二、歷年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體育學項目情況

(一)年度立項數量分析

1996年7月,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體育學被正式列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的一級學科。體育學作為26個學科之一,從當年起,開始納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范疇。自1997年開始至2008年的12年間,體育學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2500余萬元,立項392項。作為最年輕的學科,短短的12年間立項發展速度之快,足見國家和社會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從體育學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以來,體育學立項數量總體趨勢呈現增長,由1997年的20項增加到2008年的65項;在所有立項中一般項目數量最大,12年間一共立項270項,占整個立項數目的68.9%,青年項目立項69項,重點項目17項,自籌項目2項。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黨和國家政府日益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體育學有4項作為國家重大社科基金招標項目。自從2004年設立西部項目以來,體育學已經獲得30項資助,足見體育學研究在服務西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作為我國最高級別的社科研究項目,體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反映了體育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依據圖1可知,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在過去12年間共立項392項,平均每年立項32.7項。從變化曲線走勢可以看出,十多年間立項數目呈總體上升趨勢,但并不是呈現直線狀態,表現出高低起伏的曲線形。觀察該變化曲線規律得出,1997年一2008年的12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數目規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仔細觀察發現這三個時期分別以4年為一個單位。第1個時期為起伏期,1997—2000年的4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數目63項,平均每年立項15.75項,低于整個年平均立項數,這4年里立項數出現直線下滑狀態,由1997年的20項下滑到1999年的10項,幸好在2000年上升到19項,但仍然低于1997年的20項,說明在體育學剛被設立成國家社科基金的初期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與其他社會科學齊頭并進的態勢。第2個時期是平穩發展期,從2001年一2004年間,這期間立項數目處于平穩狀態,由2001年的31項變為2004年的34項,這期間出現一次低谷,2003年立項數只有29項。第3個時期是直線上升期,由2005年的44項升到2008年65項,期間獲得3項重大招標項目,27項西部項目的資助,可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為體育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國家的寶貴遺產。

(二)立項課題研究內容分析

1992年,體育學被列為國家一級學科,成為58個一級學科之一。1997年,體育學科被單獨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范圍,這一決定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體育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盧元鎮先生主編的《體育人文社會科學概論高級教程》一書,將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分為體育人文學科和體育社會學科兩大類,每一類又包括有幾門具體的學科領域。根據每年立項項目的名稱進行具體學科領域的分類,從題目的問題反映對所資助項目進行學科分類,這也是很多學科常用的一種劃分方法。在進行分類統計時將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劃歸于體育人類學研究的范疇。依據表2可見,在1997—2008年之間,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體育學立項課題研究內容上主要集中在體育管理學與體育社會學兩個學科,其中體育管理學共立項95項,位居首位,占整個立項數的24.2 %;體育社會學共立項92項,位列次席,占整個立項數的23.5 %。這充分說明這兩個學科在體育發展過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立項數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別是體育經濟學、體育哲學和學校體育學,這三門共立項110項,占整個立項數的28.1 %,說明體育的經濟效益、體育哲學與體育教育問題受到高度重視,成為體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依據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劃分,在整個立項課題中體育人文學科共立項103項,占整個立項數的26.3 % ;體育社會學科立項289項,占整個立項數的73.7 %,這充分說明國家社科基金更加青睞于體育社會學研究,表明我國體育發展的現實問題與社會發展環境側重所在。隨著科學研究的深人與擴大化,體育學研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越來越多,如體育旅游、體育傳播、體育新聞等等,交叉學科研究的逐步深人為體育學科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更加豐富了體育學研究的內容,提升了體育學科的社會影響與學科地位。

(三)項目所屬單位與地區分布

1.項目地區分布

在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地區分布情況中(見表3),北京、廣東、上海位列前三位,共獲得立項課題141項,占整個立項數的36.0 %;其次是湖北、四川、遼寧和湖南。迄今為止海南還沒有獲得項目資助,西部地區獲得資助得予以西部項目的設立促進了地區之間科學研究的平衡,更大地為西部地區建設服務。從整個獲得資助的地區分布來看,每年獲得資助的省份區域平衡,逐漸擴大,在項目立項的地區分布上更加區域均等化和平衡化,促進了體育科學研究的地區均等化發展。

2.項目所屬單位分布

歷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立項都是以體育院校、綜合性院校、師范院校和體育機關為核心研究機構。從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系分布來看(見表4),體育院校位居首位,共獲得立項課題163項,占整個立項數的41.6%,這與我國體育院校研究隊伍的整體素質、研究資源及水平都占較大優勢密切相關。綜合性院校位居第2,立項數是104,占整個立項數的26.5 %;師范院校獲得立項87項,體育機關獲得立項32項。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體育機關的立項比例呈明顯的下降趨勢,而隨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力度的逐年增加,體育院校保持平穩發展,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院校的立項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四)結題成果形式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規劃的研究成果形式有專著、譯著、論文(集)、研究報告、工具書和電腦軟件等。從1997—2008年的12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的結題成果形式主要以研究報告、論文(集)和專著三種形式(見圖2)。研究報告是結題采用率最高的形式,共有282項,占整個成果形式的47.6%采用論文(集)形式的有169項,占整個成果形式的28.5%采用專著形式的有141項。可見研究報告是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廣泛采用的結題成果形式,表明研究報告能夠及時、快捷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能夠直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論文(集)是科研工作過程中研究成果的階段性成果形式匯集而成,這種成果形式形象而有邏輯層次,能夠準確表達科研工作所取得的各個階段成果,能夠推進科研工作的進程,為圓滿完成研究任務提供指引;而專著則在研究理論深度和研究全面性方面要求較高,一般適用于基礎理論研究領域,這對研究者科研水平和理論積蓄以及研究的深人與全面性是一個科學有力的呈現。

(五)研究時間分析

課題研究時間的長短直接關系到課題成果轉為社會生產力,為社會建設服務的時間。通過對12年間體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時間的統計顯示,96.5%的立項課題所計劃完成時間確定在立項年之后的1—2年。仔細觀察科研發現,研究時間的長短與研究內容、結題成果形式有直接關系,一般采用研究報告結題的課題研究時間為1年;采用研究報告和論文(集)相結合的形式研究時間為2年;以專著和研究報告結題的研究時間大于2年。然而,體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不能按期完成的現象卻十分嚴重,以2000年立項的19項課題為例,在對其立項3年(2003年10月)后的結項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至少有58%的課題沒有按期完成,多數延長了1.5一2年。2005年10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公布了體育學最新結項的10項課題,統計分析可知,這10項課題平均拖期23.3個月,足以反映出課題結項拖期的嚴重程度

三、結語

篇3

楊洪承,安徽蕪湖人,1954年生,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聯系導師、學位委員會委員、學報編委。社會兼職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等。

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專著《王統照評傳》是國內學界第一部現代著名作家王統照的學術傳記,被同行專家譽為開拓創新之作。2009年主編的《王統照全集》出版,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單位發起在北京舉辦了全集首發儀式和創作研討會,產生了較大學術反響。楊洪承教授對魯迅、郭沫若、茅盾、聞一多、沈從文、臧克家等十余位現代著名作家及作品均有專題研究。80年代中期,先后發表《文學的歷史與歷史的文學》、《由歷史主義走向歷史哲學》、《主體變動多樣世界眼光──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和編寫的思考》等系列中國現代文學史學研究論文,這一組文學史學的論文大部分篇什都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1993年出版了專著《文學史的沉思》被同行專家評論在將文學史視為一個多元決定的整體的動態系統,為文學史的描述和詮釋的框架、文學史編寫的個性化等方面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框架或具有前沿學科的有效方法與觀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側重現代文學社團流派研究,多視角多維度尋找文學社團生成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社群內部人與事的復雜關系,突破了現有文學史教科書中對一些社團群體既成定論,產生了較好的學術影響。1998年出版專著《文學社群文化形態論》,建構了一種文學社團流派文化分析的研究范式,并以具體個案解剖實踐其理論方法。該著是第一次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提出文學社群文學史概念,把現代中國社團流派研究從方法論、本體論與操作實踐上提升到一個新層次,具有學術開創性和學術建構性。新世紀以來,在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的整體文學史文化研究和典型社群個案解析上持續用力,先后發表了系列有影響的論文,主持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和作家群體文化生態研究》,還在中國現代文學思潮、文學斷代史、文學現象,及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如《近20年現代文學思潮研究的評述與思考》、《論五四現代小說結構與傳統的關系》等論文分別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或《新華文摘》摘編,在同行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

楊洪承教授從上世紀90代中期開始指導研究生。畢業碩士生數十名,指導博士生和博士后三十多名,很多博士生畢業后成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界有影響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學科帶頭人。有多位學生的學位論文獲得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等。

楊洪承教授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江蘇省社科基金等項目多項。曾獲教育部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精品課程、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特等獎、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課程群、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研究生課程等。多次榮獲南京師范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先后獲山東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蘇省社會科學哲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山東省首屆劉勰文藝評論獎等。

篇4

關鍵詞:馬列?科社學科 國家社科基金 立項數據 量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019-03

引言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設立于1991年,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項目基金。開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來,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目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設有社會學、馬列?科社學、政治學等23個學科類型,基本形成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后期資助項目、成果文庫等七個立項資助類別。在國家社科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學科(以下簡稱“馬列?科社”)得到了蓬勃發展。本文通過對1994―2015年馬列?科社學科國家基金立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進而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統計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全部數據來源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公布的1994―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馬列?科社學科的立項數據。在數據處理中,本研究基于2008個有效樣本,首先將所有數據匯總,統計到Excel表格,然后對馬列?科社學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時間、立項類型、區域分布、研究機構、科研人員、項目主持人、預期成果等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意在揭示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發展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二、立項情況統計分析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公布的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所涉及以下特征,即項目數量、項目類型、項目地域分布、項目主持人、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和項目成果類型七個立項情況,本文也將從這些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一)項目數量統計

經統計,1994―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馬列?科社學科共計資助立項2008項,從表1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1994―2015年馬列?科社學科立項總數基本上保持增長的趨勢,但是在1995、1997、2000、2003年四個年份呈現減少的趨勢,而且個別年份差距較大,1995年僅資助13項,2012年開始大幅增加,增加幅度達到48項。

通過深入地分析數據,說明從1994年到2015年,本學科項目數量上基本保持穩定的增長,表明學者、大眾對馬列?科社學科的學習、研究、分析人數越來越多,也就突出地體現著對馬列?科社學科的研究視角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進行深入地探索。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馬列?科社學科立項數所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比例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在1994―1995年、1998―1999年、2004年、2007―2009年、2012年、2014―2015年呈現增長的趨勢,從中分析立項數目在減少的過程中1999年達到最高6.46%,2003年最低達到3.27%,其余年份基本上比較穩定,變化幅度不大。

(二)項目類型分析

馬列?科社學科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重大項目、后期資助項目、成果文庫七種類型,至今為止,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只有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蘇聯解體的二十周年祭》這一項目,另外由于一些項目未標明項目類型,所以這兩項未統計在內。

根據表1,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的立項項目主要為一般項目,其次為青年項目、西部項目、重點項目。馬列?科社中一般項目共立項1146項,占本學科立項總數的57.04%,是馬列?科社學科的主體立項項目。青年項目占本學科立項總數的19.86%,從1995年最少的2項增加到2014年最多的48項,增福為46,增速快于立項項目總數的增速,這也客觀的說明國家大力重視和支持青年力量的培養,這也為今后國家社科項目立項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之后的西部項目設立于2004年,立項數占到項目總數的14.09%,立項數量超過了重點項目的立項數量,表明了這與國家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為了大力扶持和支援西部發展,因此從2003年開始進行西部計劃。另外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立項數所占比例相對低,其中重點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6.87%,重大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0.89%,因為國家對這兩大項目審核要求高、程序多。后期資助項目和成果文庫兩大項目均開設于2010年,所占項目總數的比重分別是0.89%、0.34%,這兩大項目最終的成果形式是專著,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因此立項數量較少。從這一統計表中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的人才相對缺乏,研究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的力量相對薄弱。

(三)立項項目地域分布分析

表2統計的是國家社科基金馬列?科社學科項目立項地區的分布情況,此表借以考察本學科在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表2首先體現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數據研究的全面性,本表統計的是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國家社科基金馬列?社科學科的立項數目以及占總項目數的百分比。此外,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地區呈現集中性的特征,居首位的是北京,立項數目為326項,占總數的16.24%,從這一數據可以得出,北京在馬列?科社這一學科的研究上處于領先的地位,北京在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方面是全國的核心地區,同時,北京的科研院所、高校、軍隊以及中央機關的機構的數量和水平是支持本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湖北、江蘇、河南、湖南、山東、陜西的立項數在80項以上,是項目貢獻的重要地區。然而,項目數較少的幾個地區分別是、海南、青海、寧夏、內蒙古和山西,這六個地區共立項73項,占總項目數的3.64%,不難發現這些地區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較低,因此科研能力相對薄弱。

(四)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系統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主要隸屬于以下五大系統,分別是高校、黨校、社科院、機關、軍隊體系,通過表3統計可以發現,在馬列?科社學科的研究領域中,我國各省市的高校科研人才云集,高校科研人員是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強,是研究重要課題的主力軍;同時,在黨校系統中,馬列?科社學科的立項項目也起著重大的作用,這與馬列?科社學科的學科性質有關,我國大力倡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意識層面弘揚主旋律,奠定主基調;相對來說,術業有專攻,軍隊系統的立項數目較少。

(五)項目數較多的研究機構及科研人員分析

表4統計的是1994―2015年馬列?科社學科立項總數在10項以上,包括10項的研究機構的信息,此表從微觀上可以系統地把握出本學科在國家基金立項上的具體系統的集中性,有助于國家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科研院所集中支持。

首先,從本表列出的數據中,共有36個機構立項數目超過10項,共立項674項,主要是高校、黨校和社科院。立項數目具有明顯的隸屬系統集中性,立項數目最多的是中央黨校,為74項,占到總數的11%,是本學科研究的強力軍,這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關,另外,其他黨校共立項188項,占到總數的27.89%;排名第二位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立項42項,占到總數的6.23%,中國社科院在馬列?科社學科的研究中無論是專業性還是深度性方面一直是佼佼者;從本表中看到我國的大多高校也是項目產出的主要貢獻者,共有26所高等院校立項434項,占到總數的64.39%。同時,本表反映出明顯的地域集中性,這與表2統計的信息相一致,立項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兩個省市,表明這兩個地區的研究實力整體較強。

其次,高校立項分布又呈現明顯的階梯性,第一梯隊為:華中師范大學立項34項、中國人民大學立項32項、山東大學立項27項、東北師范大學立項24項、武漢大學立項22項,共立項139項;第二梯隊為:南開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鄭州大學、湖北大學立項18項、復旦大學立項17項,南京師范大學立項16項、蘇州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立項15項,共立項150項;第三梯隊為: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共立項14項、北京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湘潭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立項13項、河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立項12項、南京大學立項11項、河海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立項10項,共立項145項。高校主要體現出明顯的專業性,主要是集中在全國各省份的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的學院、政治學院,表明了這些馬列?科社學科專業強校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中占有明顯優勢。

通過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有的高校、軍隊、黨校、黨政機關以及其他機構的項目主持人信息進行統計,發現馬列?科社學科研究人員的立項數主要在2項以下,3項的科研人員有15名,4項以上主要集中在7位研究者,這些科研人員是本學科領域的核心領軍人物,對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其中立項數目最多的是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的聶運麟共立項5項,其中有兩項為重點項目,客觀上反映了華中師范大學在本學科的研究成果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緊隨其后的六位學者平均立項為4項,主要以一般項目居多,不難發現,他們大多研究的時間跨度較大,周期較長,而且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以山東大學的王韻興學者為例,主要研究理論的實際運用,他所研究的四項項目中,有一項青年項目、一項重點項目,因此,也在本學科的研究深度和高度上有著突出的體現。

(六)項目成果預期分析

在項目申報、立項的程序中立項項目的預期成果形式是項目定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是選擇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式的起點,在某些方面,預期成果的選擇是項目研究成果成敗的關鍵。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預期成果形式多樣主要以專著、研究報告、論文集為主,還有譯注、工具書、光盤等形式,但是因具體學科的性質會有一定的形式成果。在馬列?科社學科中,主要以專著、研究報告、研報、論文集單一項的形式立項,共680項,占到總數的97%,以專著+、論文集+等兩種形式立項的共21項,占到總數的3%。

在這些成果中,專著立項占到總數的80.31%,當然這與不同的項目類型的要求有關。同時,馬列?科社學科的專業性質決定著成果的形式,本學科主要研究基礎理論及其在某些領域及角度的理論運用,適合科研人員進行高、深程度的探索。另外,由于本學科的特殊性,沒有譯注、工具書、光盤等成果形式,因此,今后可以在成果形式上進行多樣化創新,不斷推進項目的深入探究。

三、小結

(一)研究現狀概況

本文主要以馬列?科社學科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和形式為研究對象,運用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對我國1994―2015年間的馬列?科社學科立項項目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夠基本上把握本學科發展的脈絡和趨勢。在22年間本學科取得了重大的發展,立項總數為2008項,項目類型多樣主要以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為主,青年科研力量已經成為本學科研究的中堅力量,反映出國家對新力量的重視與培養,項目的地域分布以及項目負責人的所屬單位、系統分布呈現集中性,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科教文事業發展快的省市高校,項目的預期成果形式多樣,有專著、研究報告、譯著等,并且西部地區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較快的發展,新疆、貴州等地的學科建設水平取得了提高。

(二)研究思路大致相似亟待新角度

馬列?科社學科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的項目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主要是集中在立項項目的總數、立項類型、立項地域分布、項目主持人所屬單位系統分布、立項研究機構及其研究人員分布、項目主持人和項目預期成果這八個角度進行統計分析,整體的研究思路基本相似。在最終的研究結果中則體現出立項項目存在地域、單位,所屬系統等方面的不均衡現象、集中性現象,進一步推導出本學科研究建設的熱點地區以及薄弱地區,面對不均衡現象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如項目負責人單位集中在發達地區,因而提出要對相對薄弱地區如云南、等地進行政策傾斜,這樣的研究思路是理論的一般延伸,這也會造成對同一立項數據的重復研究,這需要科研人員以及學者進行研究思路的新創造。

(三)加快形成學科研究的集聚效應

馬列?科社學科具有自身發展的特色,理論性、專業性強,因此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不難發現,本學科應發展特色研究領域,加快形成學科研究的聚集效應,帶領整個學科的向前發展。在表2、3、4信息統計的基礎上,可以得出,通過進行不同單位機構、不同地域的聯合,以高等院校、社科院為研究的主陣地,以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為主要的帶頭地區,進行優勢互補,拓寬本學科研究的視角和深度。另外,科研人員可以借助跨學科的理論視野,不斷深化相關理論內涵,整合本學科的領軍人才和資源,在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途徑等方面進行突破,為我國國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領域提供前瞻指導。

參考文獻:

[1] 徐俊,風笑天.近十年來中國社會學研究進展――基于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的統計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4(9)

[2] 張永汀.國家社科基金視角下我國政治學科研究狀況分析――基于1993-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據的量化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3(3)

[3] 黃華偉.基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發展狀況[J].科學學研究,2011(10)

[4] 覃正愛,趙亮,余倩.國家社科基金推動馬列?科社學科蓬勃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9.11

[5] 鮑振東.落實“兩個鞏固”推進社科工作[N].遼寧日報,2013.11.19

[6] 姜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統計分析――以社會學為例[J].西南名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太谷 030801)

篇5

關鍵詞: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指標;實證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編號:15YJC880013);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青年專項重點資助(項目編號:C-a/2015/006);蘇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發”課題(項目編號:GJNP201421)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11日

高效師資隊伍的建立必須適當搭配師資隊伍中的各要素,并且科學地處理教師個體之間、教師與教師群體之間以及教師群體與外部因素之間的各種關系。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的構建和評價有其特殊性,不僅要考慮大學的功能,而且要考慮高職人才培養的定位和財經類專業的特點,因此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和合作,需要管理者的政策引導與執行,以確保公平和科學的維護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利益。因此,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通過調研和文獻參考,本文界定了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的評價要素,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確定權重并進行實證研究。

一、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評價元素

(一)師資結構。師資結構主要從三個指標量化,其依據來源于教育部2004年版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教發2004》):

第一,學生與教師比例。根據《教發2004》界定學生∶教師≤16∶1(藝術、體育院校除外);同時50%的專任教師周學時≤12課時為優秀。

第二,專任教師構成。《教發2004》中規定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或者碩士及以上學位達到35%;高級職稱(不含高級講師)比例達到30%以上,且在各專業中的結構分布合理,大多數專業有高級職稱的專業帶頭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70%以上。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界定為優秀。

第三,兼職教師構成。《教發2004》中規定兼職教師一般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其中高級職稱占30%以上,專業結構與學校專業設置相適應;兼職教師數占專業課與實踐指導教師合計數之比達20%以上;兼職教師的教學效果好。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界定為優秀。

(二)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主要從三個視角評估,其依據來源是參考相關文獻和調研的基礎上研究總結:

第一,教學工作量。主要包括理論課工作量、實踐課工作量、實訓指導課工作量、畢業論文工作量以及網絡課程建設工作量。教學工作量是教師完成本職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教學能力。主要衡量教學質量、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設計、教學改革、課程考核、開發新課程、專業建設、教材開發、教改課題研究、職業技能鑒定以及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等情況。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教學效果。主要采用學生評教、同行評教、考核督導組評教、教育教學成果、社會榮譽、用人單位反饋、學生工作能力和態度。教學效果是教師得到學校認可,提高學校美譽度的有效檢驗。

(三)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對科研課題、論文、專著、科研成果獎勵和獲取專利情況等五個角度予以評估。

第一,課題。主要評估國家級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教育規劃基金和國家軟科學)和部省級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社科基金、省教育規劃基金和省軟科學)。本文認為,目前某些省份教育廳課題的申報并不合理。以江蘇為例,每年每個職業院校推薦15項,中8項,因此一旦在學校出線便有50%以上的命中率,所以容易滋生校內腐敗;而市級課題一方面關系居多;另一方面是對策類課題。沒有太多的學術價值。因此,部分省市的市廳級課題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也不能反映教師的學術水平,故不在評估范圍內。

第二,論文。主要評估在SCI、SSCI、CSSCI、EI和北大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以及人大復印資料收錄。省級刊物不予評估。

第三,專著。專著即是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門課題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著作。一般是對特定問題進行詳細、系統考察或研究的結果。主要評估本單位工作人員為第一作者,有統一書號且公開出版發行,本人撰寫10萬字以上的著作。教材不予評估。

第四,科研成果獎。主要評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孫冶方獎”、“蔣一葦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獎、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獎、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和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市級社科聯評獎不予評估。

第五,專利。“專利”即是指專有的利益和權利。本文主要評估與財經專業相關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有些純屬個人愛好,沒有實際價值的專利不予評估。

(四)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是指以提供勞務(有形和無形)的形式來滿足社會需求的社會活動。本文所指的社會服務是指廣義的生產。生產指直接為物質生產提供的服務,如原材料運輸、能源供應、信息傳遞、科技咨詢、勞動力培訓等。因此,主要評估教師為企業提供培訓、校企合作、企業管理咨詢和獲得企業的橫向課題等無形的形式。

(五)教師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是用法律來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保障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加強教師隊伍的規范化管理,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優化和提高。本文主要評估教師的工資待遇是否合理、培養與培訓是否充分、職稱評定是否公平、公正和科學以及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學改革、學校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成績優異的,是否由所在學校予以表彰和獎勵。

二、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師資結構、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社會服務和教師利益這五個要素作為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評估的一級指標,并將師資結構細分為學生與教師比例、專任教師構成和兼職教師構成等三個二級指標;教學工作細分為教學工作量、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等三個二級指標;科研工作細分為課題、論文、專著、科研成果獎和專利等五個二級指標;社會服務細分為企業提供培訓、校企合作、企業管理咨詢和企業的橫向課題等四個二級指標;教師利益細分為工資待遇、培養與培訓、職稱評定和表彰和獎勵。

表1為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評價要素的重要性調查統計表;表2為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的評價指標體系。(表1、表2)

表1調查統計表作簡要說明:①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98份,剔除不合格問卷13份,有效問卷185份;②調查時間:2014年11月8日、12月10日、12月30日;③調查對象: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市職業大學的70名老師和70名學生;蘇州市進出口商會和蘇州偉中報關公司等單位的60名工作人員。

統計結果表明:教學工作所占的5分值最高,為58.38%;其次是科研工作、社會服務、教師利益和師資結構,分別為57.30%、56.22%、55.13%和50.81%。為計算各評價要素(一級指標F)的權重,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假設總權重為100,把A2視為基數1,那么各要素一級指標的評價值(Z)分別為:Z1=A1/A2=0.87;Z2=A2/A2=1;Z3=A3/A2=0.98;Z4=A4/A2=0.96;Z5=A5/A2=0.94.將各評價值求和,即Z=∑Z1+Z2+Z3+Z4+Z5=4.3。計算教學工作的權重為:F2=100/4.3=23.3,按照四舍五入法取整數為23;那么師資結構權重F1=23.3×A1/A2=20,依此類推并取整。因此,上述一級指標(師資結構、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社會服務和教師利益)的權重分別確定為20、23、23、22、22。

績效評判的指標分為兩類: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類指標的評判均需要量化,才能進行綜合考量。對于定量指標,首先應找出各項指標最低值和最高值,將最低值設為0,最高值設為1,然后用線性插值法將各項指標的實際數據映射到對應的[0,1]區間,得到各指標的隸屬度。設X代表實際數值,Y代表映射值,最低值的坐標為(X1,Y1),最高值的坐標為(X2,Y2),則依照下列公式:

(X-X1)/(X2-X1)=(Y-Y1)/(Y2-Y1)

對于定性指標,可以先按照五級評判集,即指標性能和效果“優、良、中、合格、不合格”,進行分級評判,則可以先將實際指標粗糙地映射到區間[0,0.2]、[0.2,0.4]、[0.4,0.6]、[0.6,0.8]和[0.8,1]中的某個區間內。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將指標值進一步具體化。為了簡化評價計算,可以將分值分區后針對具體項目指標體系的區間,直接以區間整數作為結果。

現以SJY校某財經類二級學院進行實證分析,截至2014年12月,該院有教職工69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30人,其中教授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7人,兼職教師15人。該院有30多個班級,1,500多名學生,來自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9%以上。主持有省級特色專業1項,校級教改專業1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教材8本,省級重點專業群1個,省級實訓基地1個。主持省級課題1項,在北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獲得市級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與專業相關的專利1項。校企合作基礎良好,獲得多項企業橫向課題。

如表2,構建五個一級指標和19個二級指標的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的評價指標體系,并給出相應的一級和二級評價權重、二級評價結論和得分,其綜合評價結果84.1,結論為“良”。

因此,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確定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評估的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并采用績效評判的指標評價高職財經類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是有效的、可行的。需要說明的是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僅涉及學生、老師、行業和企業,未包括政府等其他相關當事人,此外二級指標的范圍過大,還需要進一步分解為三級指標,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期待將研究的調查對象進一步擴大,并細分到三級指標,再次實證,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篇6

一般而言,當前的學科類別通常被分社科和理工科兩個大類(當然細分起來可以有二十余種),那么這兩類專業的科研分別有什么特點?且分而述之。

人文社科專業的研究工作容易出成果?

人文社科類專業涉及很廣,在此只根據一般看法,籠統地把文、史、哲、法、經濟、管理、教育等門類列進來。雖然具體到個別專業和課題來看,它們之間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也區別不小,但作為一個常見觀念中的大類,分析這些專業之間的共性也是很有意義的。本科生通常對人文社科類研究存在諸多誤解,在此也可略作說明。

通常認為,人文社科類研究因為無需專門的儀器設備,也不需要相對固定的實驗程式和研究方法,而是以資料文獻為對象,以思維方法和思考推理為主導,主觀性強、相對性比較大。且不論這種看法是否反映了真實情況(實際上對許多專業,比如歷史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專業下的許多二級學科來說,由于條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雖并不一定完全依賴于實驗,但同樣需要專門的設備,有著成熟的研究方法),但在許多人的固有觀念里,這類專業的研究就是“輕松看書”“冥思苦想”;好一點就皓首窮經,當“老夫子”,偷懶的話就“拍腦門”,更為劣等的,就直接做了“文抄公”。另一種普遍的看法以為,人文社科類的研究找到新想法、新材料要簡單得多,得出新結論也容易得多。在“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客觀評價標準在某些人文社科專業相對難以執行的實際情況下,這種主觀性比較強的研究工作“更容易出成果”。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學術界的某些浮躁氣氛所帶來的負面形象,更容易反映在某些與大眾直接關聯的人文社科類專業上,在一定程度上又強化了上述看法。

但是,在此應該指出的是,這些遠不是人文社科專業的實際情況。除了藝術、文學等領域中幾個專業(不是全部)相對而言創造性大、主觀性意識較強之外,大多數人文社科領域的專業研究,同樣有著很強的客觀性。

舉例來說,通常認為“文史不分家”(有時還包括哲學,統稱“文史哲”)中的歷史學專業,就很難談得上有多少“創造性”。許多人都以為史學或者許多人文社科專業都只是“一家之言”,沒有多少可信度,但真正的史學研究其實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的。比如前段時間很惹人注目的高陵是否是曹操墓的問題,就是在史料記載、文獻和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做結論的。先生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九分證據不說十分話”,就是這個意思。

歷史學如此,其他專業也同樣如此。就筆者所親身參與過的,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同學經常要編制訪問提綱和調查問卷,對不同的人群進行調查采樣,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學法學的同學經常要閱讀大量案例、研究法條;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同學,同樣也要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和單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來做一個“幸福指數”調查,假如采訪1000人,我們可以從1000份調查問卷中得出比較準確的平均值,還能簡要地對不同的人群的態度進行分析。但如果只采訪了10個人,那就難以稱之為研究了。樣本數越多,數據的客觀程度就越高,可信度就越大,這一點是研究工作的通用準則,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理工科。

誠然,在人文社科領域,課題范圍有大有小,在課題價值的判斷上主觀性的成分比較大;在研究工作中,專業和課題工作的數據采集有難有易,分析和總結也因人而異,因此想要蒙混過關有時可能容易那么一點點。但是想要做出比較好的成果,在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件輕松的事情。

人文社科專業中導師不重要?

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誤解是,由于人文社科類專業通常無需專門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大多數研究靠文獻、靠調查,而當前發達的網絡和電子數據庫,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有時學生一多,導師根本管不過來。因而有些人會認為,導師的角色被弱化,而自己做研究才是最重要的。現今某些導師的招生數量確實過于泛濫,學生數量多,導師指導的質量自然會下降,而幾年研究生讀下來,學生甚至沒和導師見過幾次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而且,許多導師忙著在外申請項目,自己很少參與課題研究,許多實際工作都交給研究生來做,會造成學生認為自己才是從事研究的主體的印象,從而淡化導師的地位。

毫無疑問,這些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作為一個初入專業研究門檻的研究生,這種“單干”的想法并不足取。

在研究的選題階段,通常情況下,導師在專業視野和學術研究方面的積累是學生難以短期養成的,因而在課題選擇方面,學生不一定能很快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方向。課題過大,學生難以把握,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論文的話,就只好延期畢業;課題過小,工作量不足,也很難過論文審核那一關。其次,網絡的發達、電子數據庫的使用,大大拓寬了研究者的文獻占有率和使用率,但如何從這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更不用說還有那么多的紙質文本和資料了。這時導師的一兩句提示就非常重要。第三,研究怎么開展?舉個例子,像前面提到的心理學、經濟學、法學以及新聞傳媒等專業的研究,與社會和大眾的接觸是非常多的,但是這些研究所需的材料,通常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才能獲取,那么如何與特定的對象聯系、建立你所需要的渠道、收集你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呢?此時借助導師已有的人脈就非常重要了。最后在學術論文的寫作方面,對大多數研究生來說,從“寫作文”過渡到“寫論文”,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讓初入門檻的學生在學術文章寫作的全局和細節上都能有良好的把握,實屬為難。在這一點上,導師的批改和指導就非常重要了。

基于這些方面,我們甚至可以說,正是由于沒有太多設備要求,沒有儀器數據的程序可信性和客觀指示作用,學生在課題研究方面的自由度更大,也更難把握。其結果是,對人文社科專業的研究生來說,導師的作用反而更顯重要。

人文社科專業的科研待遇差?

與大多數理工科專業相比,人文社科專業的科研經費相對較少。現今一個省級的社科基金項目,其資助金額大約在2~5萬元之間,而作為國家級水平的人文社科類項目,一個資助額度超過5萬元/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就算是不錯的。相比之下,現在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額度就高達80萬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理工科專業的研究在儀器設備、實驗消耗、工程實踐等方面要支出大量經費,且通常要花費更多的人力。

但是,人文社科類的課題研究經費較少不等于從事這些專業的研究人員待遇不佳。如前所述,像經濟、管理、法學等社會化程度較深的專業,由于和社會、市場聯系較為緊密,其研究項目和經費來源可以通過與企業或者單位合作來獲得。而現今社科類專業的課題基金有很多層次,某些比較冷門或者社會化程度不高的專業通常更多地通過這個途徑來獲得研究經費。

理工科生木訥?

和上述人文社科類專業一樣,本文中所提到的理工類專業也沿用一般看法,把各類理學(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自然地理學等等)、工學(土木、機械、交通、電氣、水利等)、農學、林學、醫學包含在內,這些學科的共同特征是以數理科學為基礎,以實驗和工程實踐為基本研究方法。

提到從事理工科專業的人,人們的固有印象就是聰明、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但不怎么擅長人際交往,天天悶在堆滿了搞不清功能的高精尖設備的實驗室里,鼓搗著絕大多數人根本搞不懂的“高深理論”。90后作家蔣方舟直接評價以理工科出名的清華男“木訥”“不解風情”。此言雖然被眾多言辭犀利的理工男一致吐槽,但多少也反映了大眾的印象。

那么理工科研究都是怎么做的呢?最簡單的答案是,做實驗。說現代的自然科學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是毫不為過的。這是自伽利略、波意耳等大科學家建立近代科學體系以來,自然科學和技術迅猛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另一個因素是數理體系的深入運用)。實驗幾乎成了理工科的代名詞。最近幾年很火爆的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面4個物理學宅男的主要活動場所,除了各自的居所之外,幾乎都在實驗室。實驗室已經和醫生的白大褂一樣,成了理工科研究者一種身份標志了。

理工科的研究,簡言之,就是綜合已有的資料,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加以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寥寥幾個字當然很難反映出實驗的艱難程度。舉個例子,通常情況下,為了驗證實驗數據是否可靠、是不是偶然現象,就得反復進行多次。如果重復性好,才能算作有效數據,否則就得放棄。比如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要研究一個特定基因的功能的話,假如得出一組數據的實驗周期需要半年,那么獲得3次數據就需要一年半。

理工科研究就是做實驗嗎?

答案當然是否。比如上面所說的《生活大爆炸》,里面最出風頭的謝爾頓,就不是實驗物理學家,而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從他嘴里蹦出來的那些詞匯,比如曲面空間、弦理論之類,于他而言,更多的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和完善的,但對他的室友萊納德和他的另外兩位搞實驗物理學和空間工程的朋友來說,就得通過各種實驗方法來證實未知正確與否的理論了。

20世紀初是理論物理學的光輝年代,出現了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德布羅意、布喇格父子等一群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理論物理學大師。現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劍橋大學的霍金教授也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而中國人最熟悉的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和李政道教授,他們所從事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同樣是理論物理學的范疇。作為中國科學研究最高機構的中國科學院,就下設有理論物理研究所,專門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同樣對實驗要求不高的還有理論數學、系統工程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共同特征是數理基礎要求高,通過數學模型而非物理模型來總結客觀規律并進行預測。這種特征也體現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的研究中。

另一個對實驗依賴程度比較小,平時容易被人忽視的是軟科學專業。像科學技術史、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學社會學等專業,它們具有顯著的交叉學科特征。比如科學技術史,是理學專業下的一個一級學科,但在它之下的二級學科只在特定條件下,如涉及科技考古、技術史、器物鑒定與復原研究等時,對實驗有較大的依賴性。

拿到博士學位是一生中學術的最高點?

篇7

一、先說說什么是雙核心期刊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以及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如果該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引申我之前的文章“國內期刊評價體系”和“鑒別期刊真偽的四大方法”來特別說明:入選北大核心和南大CSSCI核心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二、雙核心期刊產生背景

80年代末期,由于期刊品種大量增加、期刊價格連續上漲,圖書經費嚴重不足,圖書情報部門只能裁減期刊訂購的數量和品種。當時特別需要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的參考工具,以幫助確定必須訂購期刊和可以裁減期刊的名單;此外,圖書情報部門在期刊讀者導讀工作中也十分需要這方面的參考工具。那時,雖然已有一些零星的單學科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但在對我國出版的全部中文學術期刊進行評價方面仍是空白,找不到一部實用的大型參考工具。于是,研究和編制一種兼具科學性、客觀性、實用性的中文學術期刊評價工具便成為圖書情報部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責任和心愿。

三、雙核心期刊發展過程

1990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會共同發起了中文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北京40多所高校的兩百多位期刊工作者參加了研究。1990年,研究成果《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工具書的形式正式出版。1996年,《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二版問世,項目得到北京大學社科基金支持。2000年出版《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項目得到原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的支持。目前已出版了《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五版,目前項目已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支持。主要的研究成果:

1、驗證了布拉福德定律

首次通過大規模文獻計量統計,證明了所有學科的學術論文的載文量、被摘量、被引量、流通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等多種因素在中文學術期刊中的分布均遵循布拉德福文獻分布定律。從而進一步證明了布氏定律+*,所揭示的學術論文分布規律是客觀存在的科學規律。因而,以布氏定律為理論依據,通過文獻計量統計篩選各學科核心期刊表,是對中文學術期刊進行客觀評價的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篇8

研究領域。注重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問題,堅持經濟學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力,并注重從理論和政策的角度解決現實矛盾。其研究重點為下述三個方面:一是企業管理。代表作有專著《現代經理革命》,論文《企業預算約束的軟化及其對策》、《資本營運的理論分析》、《產權理論的演變》等二十多篇。在致力企業管理基本理論研究的同時,龔益鳴還作了大量的國企改革實證分析,2001年在《求是》上發表《管理創新的成功實踐》和《湖北國企改革的現狀分析》。二是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其代表作有專著《第三種貧困》、《非劉易斯模型》、《泛生產力論》等。他的經濟發展理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新古典主義和結構主義的發展理論應用于中國,在與現實相結合的分析中,不拘泥于既有的理論,從而多有重要的創新。如關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制度短缺”的論述(1993年),關于“從傳統農業的制度性改造入手推動農業工業化”的論述(1992年),關于“城市吸收農村的特殊機制及其矯正方式”的論述等,均是如此。三是經濟改革理論和政策的研究。其代表作有專著《政府經濟學》、《民工潮的起落》,論文《農村二次改革論》、《混合型滿意體制論》、《現代企業制度的生成障礙及其消除途徑》等。龔益鳴研究員的改革論文均涉及體制中最重大、最深層的矛盾問題,理論底蘊深厚,極富分析力和邏輯雄辯力,獲得廣泛的好評。

近幾年,致力于經濟所學術梯隊的培育和建設,同時把研究方向轉向經濟形勢的分析與預測。到目前,經濟所已大致形成了價、稅、財、金、企業、宏觀經濟等六個方面的分析預測專家隊伍,先后組織了四場經濟分析會,發表了十篇分析文章,為新華社、湖北日報多家媒體采用。

主要學術成果。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學和宏觀經濟管理研究,就湖北經濟改革和發展問題撰寫了大量理論文章及政策建議,先后發表學術專著多部,論文180余篇。

1、學術專著

(1)《民工潮的起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現代經理革命》,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3)《中國國情與中國農村》,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4)《橫向經濟聯合》,經濟科學出版社,1987年。

(5)《政府經濟學》(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6)《經濟計算辭典》(主編),經濟管理出版,1988年。

2、學術論文

(1)《時間上順序遞進與空間上跳躍發展──論技術發展規律》,《科育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87年第6期。

(2)《商品經濟社會主義論》,《學習與探索》,1988年第2期。

(3)《改革的邊際效果遞減與中國社會的進步方向》,《福建論壇》,1989年第3期。

(4)《城市抽吸農村:成因透視與改革出路》,國務院《農村問題論壇》,1989年第7期。

(5)《第三種貧困》,《上海社會科學季刊》,1991年第4期。

(6)《新型生產力泛論》,《科技進步與對策》,1991年第4期。

(7)《現代農場制度:農村后續改革的新思路》,《學習與探索》,1991年第6期。

(8)《農村后續改革論》,《江漢論壇》,1991年第9期。

(9)《世紀末回首:中國革命與中國農業》,《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6期。

(10)《中國式現代農場制改革方案》,《管理世界》,1993年第5期。

(11)《經濟學倫理論綱》,《中洲學刊》,1996年第9期。

(12)《假若滯脹來臨》,《南方論壇》,1996年第12期。

(13)《資本營運:作為經濟革命的理論分析》,《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2期。

(14)《論特色經濟》,《江漢論壇》,1999年第1期;《光明日報》,1999年第12、24期。

(15)《經理革命論》,《江漢論壇》,2000年第12期。

(16)《現代企業制度的實現障礙及其消除》,《經濟學家》,2000年第3期。

(17)《西部大開發的理論模型及其政策選擇》,《人文雜志》,

2001年第4期。

(18)《管理創新的成功實踐》,《求是》(與人合作),2000年第21期。

(19)《品牌制度論》,《計劃與市場》,2001年第8期。

(20)《新型工業化:湖北路在何方?》,《湖北日報》理論版,2003年1月9日。

(21)《政府職能轉換中的利益沾滯與路徑依賴》,《江漢論壇》,2003第10期。

(22)《以農業、農村為主線的大國發展問題》,《中國地質學報》,2003年第3期。

(23)《建立和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學習月刊》,2003年第12期。

篇9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科技處宗處長及全體同事的支持下,經過個人不斷地努力和不懈地學習,2010年于我而言,感覺收獲很多。

一、思想日漸成熟,工作理念日趨完善

首先,由一名專任教師變成專職的管理人員,這種轉變所帶來的沖擊由最初的慢適應到后來的積極融入,使我感覺日漸步入工作正軌,主要表現為思考問題更注重全局,為教師們服務更注重方法。這種轉變與成熟源自科技處同仁們的幫助和宗處長的指導,它所帶來的直接反映就是受到了教師們的歡迎,這是對我最好的獎勵。

其次,由原來的科研工作者,變為服務于科研工作的管理者,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自己牢記一點沒有變,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源自教師隊伍所帶來的對教師們科研心態與科研狀態的了解與理解。時刻在思想上與之共鳴,在工作方法上為之所動。

再者,新任科研管理崗位,不斷學習國家的科技政策,全面解讀學校的科研發展戰略,也是我一年之中于思想上不斷求進取的方向與目標。

二、工作漸入佳境,努力掌握創造性工作的方法

本著最初以經營的思想來管理科研的理念,秉持著用創造性的方法來做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社科科研工作的管理,可以概括如下:

(1)通過外引內聯,全面調動起文科教師的科研熱情,多次邀請校內外專家舉辦針對全校文科教師課題申報的培訓講座,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以申報山東省軟科學項目為例,往年申報數量一般在12項左右,獲批數量在4項以下;今年在科技處的積極動員下,申報數量上升為34項并獲批8項;2010年度省軟科學項目提前到今年末申報,我校共申報49項,獲批數量估計應該在10項以上,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2)充分經營校外科研資源,廣泛與省市各級科研主管單位進行密切的溝通與合作,積極擴大我校在青島市和山東省社科研究領域的影響,努力爭得本年度“青島市社科科普活動最佳組織單位獎”和青島市社科工作先進個人獎(頒獎單位:宣傳部、青島市社科聯),從而全面拓展了我校文科教師們的縱向科研發展空間。

(3)擔任學校《科技簡報》的主編工作,與劉堯、周林等同事合作,充分整理了有利于我校科研發展的相關信息,建立了面向全校文科教師的飛信聯系方式,一同協助宗處長建立了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制度。

(4)在戴尊紅老師的配合下,主編了適用于全校文科教師的《課題申報與成果報獎完全攻略手冊》,籍此建立了指導文科教師們進行課題申報與科研報獎的路徑,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好評。

(5)積極組織社科課題申報與成果報獎。在申報數量與獲批數量上都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諸如,首次同時獲批2項國家教育部課題;同時獲批山東省軟科學8個項目;青島市軟科學項目由每年的不足2項發展到平均每年獲批4項,居青島市高校前列。2010年統計下來,我校人文社科方面共計新上項目62項,到賬科研經費200多萬元。另外,獲得省軟科學獎勵14項,青島市社科獎8項。各級各類鑒定結項的成果40余項。

(6)建立了科技處文科工作的“首問負責制”,并將之作為我們開展工作的座佑銘。除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外,還擔任部分教師的課題申報指導工作。

(7)建立我校社科專家資源庫和專家委員會,改革學校社科基金資助辦法,建立青年教師專項資助資金和高水平學術報告資助項目,多次召開動員會,從政策和組織兩個方面積極準備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申報。

(8)本年度組織兩次學校社科基金課題的立項工作;協助宗處長籌備和召開學校科技大會,為之擬定宣傳語,參與修改科技文件,制訂了青島科技大學社科基金管理辦法。與李再峰副處長密切合作,積極推動文科學院研究所的考核工作,共同研究我校教師科研工作量的計算辦法。

(9)出版個人專著《戰略評價》一書,并發表學術論文2篇。除此之外,自我要求并做到了:參加科研管理第一年不申報任何科研項目,以求專心進行科研管理工作。

三、堅持做公益事業,努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在社會公益方面, 繼續推動“125共同助學活動” ,這項活動發起于XX年, 10年穩定參與人員在40人左右,資助對象由去年的兩名學生(一個小學生、一個初中生)變為今年的資助三個學生(增加一個我校在校生),這項公益活動將一直持續下去,也歡迎各位老師們的參加。

篇10

近年來,有關公共圖書館科研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學者的關注,胡軍和杜朝東通過對我國31個省級公共圖書館(1979—2008)的被引篇數和頻次、被引頻次區間分布、論文下載量、H值分布、高頻被引論文和高頻被引作者的分析,揭示了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學術研究的現狀。趙星等人以H指數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1999一2008年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科研狀況。趙惠芳統計了2005—2009年公共圖書館作者在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多產圖書館、高產作者及論文被引次數等,對各省公共圖書館科研產出及影響力進行了分析。劉穎提出類元H指數,結合元H指數對圖書館作者群體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仲華對我國31個省級公共圖書館1979—2008年在學術刊物上的年代分布、論文合作情況分布、刊物分布、核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分布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學術研究的現狀。宋萍通過對12種圖書館學核心期刊近五年的載文數據統計分析,對省級公共圖書館的科研實力進行了分析。目前對于我國公共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省級圖書館,且用單一的指標評價學者或學術團體的科研能力,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客觀上需要綜合應用不同指標進行補充或修正。基于以上考慮,本文選取我國31個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不含國家圖書館)為研究對象,綜合借鑒上述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按照全面性、客觀性、導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則,選取了11個較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通過因子分析找出能夠從幾個方面反映出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差距的綜合指標,并通過聚類分析把我國公共圖書館分為七大類,并定量測度各類型區的科研狀況。

1.指標選取、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指標選取

為了分析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的區域水平,本文從論文產出的角度,運用文獻計量學對31個地區公共圖書館2002—2011年的科研產出進行評價,選取總數、基金資助論文數、核心期刊論文數、核心期刊率、被引篇數、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量、論文被引率、高頻被引論文數、高頻被引論文頻次、H指數作為評價指標,這些指標內容包含了論文產出規模和學術影響力,既有量的內容,也有質的反映,指標內容基本上反映了一個公共圖書館的科研實力,有關指標的說明詳見表1。

1.2數據來源

利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統計各地區公共圖書館在2002—2011年發表的論文總數、核心期刊發文數和基金資助論文數;利用中國引文數據庫統計2002—2011年各地區公共圖書館論文被引篇數、被引頻次、高頻被引論文數、高頻被引論文頻次和H指數,統計時間為2012年10月;統計期刊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版)》7〕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的圖書館學、情報學類核心期刊表;各地區公共圖書館名單來自《中國圖書館年鑒2010》。

經過統計、匯總和計算獲得2002—2011年31個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在上述11個指標的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表22002-2011年我國31個地區公共圖書館論文產出一覽表2.

1.3研究方法

1.3.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方

法,通過數據的降維,將具有一定關聯的多個變量進行高度概括,簡化為幾個互不相關的公共因子,每個因子都反映了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

1.3.2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研究區域差異和劃分地域類型的常用方法。聚類分析的目的是根據數據的特征,計算各觀察個體或變量之間親疏關系,根據某種方法將觀察個體或變量分為若干類。本文采用SPSS分層聚類中的Q型聚類對31個地區公共圖書館進行分類分析,其中,個體距離采用平方歐氏距離,類間距離采用平均組間鏈鎖距離,根據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科研實力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區域。

2數據分析

2.1因子分析及指標內涵

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表2中的11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各變量的特征值,見表3。

從表3可知,因子1、因子2的累計貢獻率已達81.072%,根據累計貢獻率大于80%的原則選取主因子,因子1和因子2可以作為主因子,但為了更準確的解釋原有變量的信息,本文選擇前3個因子作為主因子(分別用F1、F2和R表示),它們的累計貢獻率已達到87.663%,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2002—2011年我國公共圖書館各地區的科研狀況。為了使各因子變量具有更好的解釋性,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進行正交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主因子F;i在核心期刊率、核心期刊論文數、高頻被引論文頻次、高頻被引論文數、H指數等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這5項指標代表了論文高影響力,因此,主因子R可以看成是一個質量因子;主因子R在論文總數、被引篇數、基金資助論文數、被引頻次等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這4項指標都是論文的數量指標,因此,主因子F可以看成是規模因子;主因子R在論文被引率、篇均被引量等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這2項指標反映了論文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此,主因子R可以看成另一個質量因子。

2.2 我國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綜合評價

運用SPSS得分功能,可以直接得到各地區公共圖書館在上述3個主因子的得分,以3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綜合得分公式為:

F綜合=0.34119F1+0.31069F2+0.22475F3(1)將3個主因子的具體得分代入公式(1)中,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綜合得分與排名如表5所示

     

從表5科研實力綜合得分的排名來看,廣東省公共圖書館科研綜合實力最強,上海市僅次之;廣東、上海、湖南、黑龍江、浙江、江蘇、天津、遼寧、吉林、河南、寧夏11地區都在0分以上,其它20個地區都在0分以下。從各因子的單項排名看:

(1)在質量因子R論文局影響力上,上海市公共圖書館以3.109分名列榜首,學術影響力最大,廣東省公共圖書館次之,天津、寧夏、湖南名列前5名。

(2)在規模因子R上,廣東省以2.456分排名第1,浙江、遼寧、黑龍江、吉林、北京、河南、廣西、天津、江蘇、山東、重慶、貴州12地區緊隨其后,得分都在0分以上,其它地區得分都在0分以下。

(3)在質量因子R——論文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上,江蘇省以2.303分位于第1名,江西、福建、廣東,上海名列前5名。

綜合上述科研實力綜合得分排名與3個主因子單項排名,廣東省公共圖書館在論文產出的規模和質量上都名列前茅,綜合得分排名第1,顯示出其強大的科研產出實力;上海市在質量因子R上得分最高,學術影響力全國最大,綜合得分排名第2,但論文產出規模較小,規模因子得分僅排在第28名;遼寧、吉林兩省綜合得分名列前9名,規模因子得分排名前5名,但質量因子R得分卻排名最后。西藏,新疆,內蒙古三個地區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的綜合得分排名最后,科研實力最弱,從表2可知,在11項指標中,各指標數量遠遠少于其它地區。

3.我國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的類型劃分及區域差異分析

3.1科研實力的類型劃分

為了便于分析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科研產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更加確切地描述我國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的狀況,本文以各地區科研能力的綜合得分為變量進行聚類分析,把我國31個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分為7大類,見表6。

3.2 區域差異分析

為了分析不同區域的公共圖書館科研情況,按照表6所示類型列出各區域的指標平均值和各指標的基本描述(見表7)

第1類是廣東省。其在論文總數、核心期刊論文數、被引篇數、論文被引率、被引頻次、高頻被引論文數、H指數7個指標上均名列第1,論文產出規模最大,學術影響力較大,科研綜合實力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第2類是上海市。其在核心期刊率、篇均被引量、高頻被引論文頻次3個指標上均名列第1,在核心期刊論文數、被引頻次、高頻被引論文數、H指數4個指標上均名列第2,其學術影響力最大,但在論文產出規模因子上的分值偏低,科研綜合實力在全國處于優勢地位。

第3類是湖南、黑龍江、浙江、江蘇、天津5個地區。科研綜合實力得分僅次于廣東省和上海市,江蘇省在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子上得分第1,但在論文高影響力上得分較低;湖南省得分較均衡;天津市在論文高影響力上得分較高,但在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子上得分較低;黑龍江和浙江兩省在規模因子上得分很高,但在質量因子上得分較低。從表7得知,該區域的大多數指標數量低于廣東、上海,但又高于其它區域,科研綜合實力較強。

第4類是遼寧、吉林、河南3個地區。遼寧、吉林兩省在規模因子上得分較高,但在論文高影響力因子上得分排名最后;河南省得分較均衡。從表7可知:該區域除在基金資助論文數量上高于第III類區域外,其它指標數量均低于第III類區域,科研綜合實力處于全國中游水平。

第5類是寧夏、福建2個地區。寧夏地區在論文高影響力上得分偏高,但在規模因子、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子上得分很低;福建省在論文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上得分偏高,但在其他兩個因子上得分較低。從表7可知,該區域除核心期刊論文數高于第W類區域、核心期刊率高于第III類和第IV類區域外,其它指標均低于前幾類區域,科研綜合實力處于全國下游水平。

第6類是北京、河北、山西、安徽、江西、山東、湖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甘肅13個地區。該區域科研綜合實力偏低,江西省在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子上得分偏高;北京、廣西在規模因子上得分較高,其它地區在三個因子上得分都不高。從表7看出,該區域除論文總數高于第V類區域外,其它指標數量均低于前五類區域,科研綜合實力處于全國偏弱水平。

第7類是青海、海南、云南、內蒙古、西藏、新疆6個地區。從表7中可看出,該區域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各項指標的數量都遠遠小于其它區域,除了個別地區在某個因子上得分較高外,大多地區在各個因子中的得分和科研實力綜合得分都處于全國落后地位。

同時對表7中各指標的描述性分析看出,比值最大的指標是高頻被引論文頻次(417.17次),最高的是上海市(2503次),最低的是第V類區域(6次)。標準差反映了組內個體之間的離散程度、差距的大小,除了論文被引率標準差較小(0.19)外,其它10個指標的標準差都較大,最大的是論文被引頻次,達到了2934.81。從以上分析得出:我國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差異較大,中東部高于西部。

4.結論及建議

4. 1結論

(1)區域間科研綜合實力差異懸殊。不論是以科研實力綜合得分為變量進行聚類分析還是以三個主因子的得分作為變量進行聚類分析(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闡述用因子得分變量進行聚類的過程),第丄類地區的廣東省和第2類地區上海市都是單獨聚類,再次體現了在科研產出規模和影響力上的突出優勢。雖然第III類、第w類、第V類、第w區域中有的省份在某些因子中得分較高,但其平均綜合得分尚不及第丄類地區、第2類地區的一半,第VII類地區在論文產出的各項指標上基本上全處于落后地位,與其它地區有著巨大的差距。

(2)區域內科研產出差異較大。在第III類地區中,天津市在論文高影響力因子上的得分遠高于浙江省,江蘇省在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子上的得分遠高于天津市;在第w類地區,河南省在論文高影響力因子上的得分遠高于遼寧省;在第V類地區,寧夏在論文高影響力因子上的得分遠高于福建省,而在論文被引比重和篇均影響力因子上的得分遠低于福建省。

(3)地區內部科研產出存在很大差異。在統計數據過程中發現,地區內部的公共圖書館科研產出也存在很大差異,很多地區的市級圖書館10年間很少,大多數基層(縣級)圖書館幾乎沒有,一個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科研實力主要由省級圖書館的科研實力所決定。但科研實力綜合得分名列前茅的幾個地區,市級圖書館或區級圖書館在論文產出規模和影響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如廣東省的深圳圖書館、廣州圖書館、佛山市圖書館、汕頭市圖書館、東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深圳市南山圖書館、深圳市寶安區圖書館等;湖南省的長沙市圖書館、岳陽市圖書館、常德市圖書館等;浙江省的溫州市圖書館、杭州圖書館、衢州市圖書館等;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圖書館、齊齊哈爾市圖書館、牡丹江市圖書館等。由此看出,一個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只有“百花齊放”,才能提升整個地區的科研綜合實力。

(4)需要從多個方面對公共圖書館的科研實力進行全面評價。本文只是從論文產出的角度對地區公共圖書館進行了科研實力評價,更全面的科研能力測度還需考慮期刊的影響因子、著作、專利、基金課題的級別、期刊對本地作者的傾向性和社會影響等因素。參考有關單位對科研實力評價的各種方法,不但包括對學術隊伍、學歷水平、努力程度、人均產出等內部因素的評價,還要包括對科研經費投入、資料設備、科研激勵、科研氛圍、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外部因素的評價。如何設計出更加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進行評價,期待有更多的學者進行研究。

3. 2建議

第1類廣東省和第II類上海市雖然在論文產出規模和學術影響力方面顯示了強大的科研實力,但在科研項目的合作度、項目優勢等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從2009—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課題獲得者來看,廣東省公共圖書館無一承擔,上海市公共圖書館在2011—2012年雖然每年各有一項課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但與國家圖書館獲得的課題數量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這兩個地區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優勢,培養科研核心團隊,凝練研究方向,爭取多獲得國家級項目的支持,以高層次的項目帶動高水平論文產出,引領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