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訓練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18:5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訓練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低年級自能閱讀訓練”的試驗。我們試驗研究的對象是"自能閱讀策略",這里所說的"策略"是指一種用來思考問題的,比較抽象的、通用的思想方式。"自能"則突出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能運用這種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解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能閱讀"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以此為支點的。學生在自能閱讀訓練過程中就能學到一些現代信息技術,因而也培養了其運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的能力。以上所述,是我們研究的最終目標。我們總結出了在低年段實施自能閱讀策略的基本框架:一、欣賞性地聽,激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二.人機對話,自能探究。三、靈活應用,幫助鞏固新知識。四、擴展遷移。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實現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障,為學生進行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障,為學生進行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創設了全新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優勢,為建構科學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逐步形成一套完整而富有特色的閱讀教學模式。
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低年級自能閱讀訓練”的試驗。我們試驗研究的對象是"自能閱讀策略",這里所說的"策略"是指一種用來思考問題的,比較抽象的、通用的思想方式。"自能"則突出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掌握了這種策略后,能運用這種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能力去解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能閱讀"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以此為支點的。學生在自能閱讀訓練過程中就能學到一些現代信息技術,因而也培養了其運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的能力。以上所述,是我們研究的最終目標。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研究中,我們總結出了在低年段實施自能閱讀策略的基本框架:
一、欣賞性地聽,激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人類主動探求新知的思想傾向和內在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講,如果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能利用各種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以后階段的深入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具有提供文本、圖像、視頻、聲音的教學信息的能力,為學生存儲了充足的多媒體閱讀材料。學生通過在這個程序中閱讀文本,傾聽優美的朗讀配音,同時觀察相關的圖像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全身的視覺、聽覺神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在一邊欣賞中充分領略閱讀材料所顯示出來的美,去感受、體會這種美,繼而激起創造美的欲望。對要學的新知識有了有了初步的接觸,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哪怕這個認識十分膚淺。如在一年級自能閱讀策略訓練的實驗活動,"……像……"的名式學習為例,在比喻欣賞中有一句:"盛開著的金黃色的郁金香多象盛滿美酒的小金杯啊!"學生自己閱讀這名話,在配音中欣賞這句話,再觀察美麗的郁金香圖,就領略以了用比喻句說話時的美,也初步接觸、認識比喻句。這種感性認識為下一個環節的學說打好了基礎。利用計算機交互性能強大的特征學生的操作是自主的,喜歡欣賞哪一句就進入去進入哪一句,喜歡聽幾遍就聽幾遍。在這個環節前教師只要交代好本環節的學習任務,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聽,不加任何干擾,這了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師適當的主導性。
二.人機對話,自能探究。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不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而是學生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而在我們的自能閱讀策略的主體環節中。我們讓學生通過與計算機的對話,自悟出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在這里我們同樣運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功能,為學生設置了大量的選擇題,讓學生在習題過程中加深第一環節中對新知識的原始認識,到最終,自悟出要學的新知識。我們在教學輔助軟設計時,同樣地題目文本,配好相關圖片,讓學生在圖片提示下啟動形象思維,幫助學生自學自悟。設計中了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的診斷評價,反饋強化的功能,在學生做出正確的答案選擇時,發出"你真棒"的鼓勵之聲和個"笑臉",選擇錯誤時發出"要努力!"的語音,再罰一個"哭臉",這些趣味性濃郁且帶有一定強度的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在不斷深入的習題中,學生無形地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最終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認識。在教師指導中概括出所學新知識的內容。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監控,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充分體現了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對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幫助與促進。
三、靈活應用,幫助鞏固新知識。
這個環節是自能閱讀策略的鞏固環節。在這環節中讓學生應用學到的有關比喻知識去完成大量的不同類型的習題,在應用中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在習題中分A、B兩類。A類較容易,B類加大難度,適合程度不同的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知識不同程度選擇習題類型。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這一環節中加入了練讀的內容,我們的設計意圖是:一方面用多讀的形式鞏固學生學會的知識,另一方面解決了在計算機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只重視人機交流而忽視了對學生朗讀技能的培養。
四、擴展遷移。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擴展開來,說說在生活中怎么去應用。如一年級比喻句教學時,最后讓學生把所學內容遷移到平時生活中,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應用比喻句來說話,使我們所說的話更美。這一環節一方面是對應用層次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運用師生之間的交談形式來進行,就又解決了計算機教學中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師生關系不協調的問題,讓師生在交流中發展師生友好關系,這有利于學習的進行,讓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再是冷漠的。
篇2
論文關鍵詞:《買年貨》閱讀訓練
“九塊三,九塊四,九塊五,呃?咋少了五毛錢?”就要出門買年貨的父親吃驚地問道,我和哥哥低著頭大氣兒也不敢出。
買年貨是老家的一種習俗。元旦剛過,鄉親們就開始張羅置辦年貨。那年月,年貨其實是人人過年時想吃、要吃、未必吃得起的好嚼裹兒。往細了一點兒說,年貨也就是小伙子們企盼的大頭鞋,姑娘們眼饞的紅頭巾,老人們一直舍不得買的小氈帽,孩子們夢里花花綠綠的水果糖。當然,肉類暫且不算年貨的。家境稍微好點的,都能在過年前殺頭豬,殺不起豬的,就殺只雞解解饞。沒雞殺的,就忍痛拿出些口糧換點兒豬肉來。反正,年是要過的。買年貨其實就是過年關,過一道不過也得過的難關。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外加我們兄弟四人,全家八口人,只有當公辦教師的父親每月掙回些微薄的工資。故此,那時我家的年貨,無非就是幾尺給孩子們做新衣服的粗布,一人一雙新襪子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再就是一把過年時才舍得用新筷子、七八只小藍碟、小花碗和幾塊盛餃子用的淺底兒盤子罷了。若稍微寬裕,也能買回一斤五顏六色的糖球以及一排我和哥哥都喜歡燃放的大掛鞭。
快要買年貨了,家里家外洋溢著喜慶與溫情。在我的印象中,平素不善言談的父親,辦事嚴謹,從不馬虎。祖父總愿意把家里的大事交給父親辦,買年貨這事也就不例外了。頭天晚上,父親和母親坐在煤油燈下小聲地合計著所要買的年貨。父親有板有眼,和母親商定好一項就用筆在紙上記上一項。一會兒,父親小心地從衣兜里掏出一把錢來。這錢可不是現在的百元大鈔,也沒有當時面值較大的5元和10元票。最大的也就是1元的,小的還有1分的鋼镚。燈下的父母仔細地數著錢,滿臉喜悅。其實,這些錢也沒有多少,數了幾遍,還是10元。一角、兩角、五角,還有一塊的,錢真多呀。要是能給我幾角錢多好,我就要幾角錢就行。在父母數錢時,被窩里的我就像摟著一只小兔子,興奮而不安。真的,我好久沒有小人書看了。桌上那么多錢,拿幾角錢應該沒事的。反正都數過了,父母也不會再去數了。我胡思亂想難以入睡。半夜三更,家人都入睡了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我悄悄爬起來下了炕,黑暗中躡手躡腳地向桌子上的錢摩挲著……
可萬萬沒想到,父親在出門買年貨時又數了一遍錢。“你們倆沒拿,那5角錢還能長翅膀飛了不成?”父親看看緊張的我,又審視著面紅耳赤的哥哥,目光嚴厲,聲音低沉。一旁的母親打圓場地說:“算啦算啦,錢在家里不會丟的。別把孩子們嚇壞了,先去買年貨吧。”父親“哼”了一聲,瞪了我和哥哥一眼說:“跑不了你們倆個拿的”,見哥哥一臉委屈我一臉膽怯,父親語氣緩和下來:“好啦,先不說這錢的事兒啦。你們倆別在家閑著,都跟我買年貨去。”哈哈,我還以為父親要懲罰我們,原來卻是這樣。這哪里是懲罰,分明是一種獎賞啊。我高興得差點蹦了起來。記憶中,這是我第一次跟著父親買年貨。父親背著手在前面走著,哥哥拉著雪爬犁在后面跟著。我呢,則坐在雪爬犁上手舞足蹈,興奮不已。雪地上被父親和哥哥踩得“咯吱”、“咯吱”直響,那聲音美妙得像一首恬靜純美的鄉村音樂。家鄉是公社所在地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公社唯一的供銷社就在村東頭,離我家也就四五里地遠。供銷社比較大,平常,這里的商品較為單一,但是一到臘月,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就一股腦兒地涌了出來。這時的供銷社無疑成了鄉親們年前趕集的好去處。前幾年,我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在村東頭來回尋覓著,卻再也看不到那個曾經帶給我快樂和希冀的供銷社了。原址上,只有幾間冷冷清清的小賣店茫然地打量著我這個不速之客。
供銷社里熱鬧非凡,大家爭相恐后買著盼望已久的年貨。柜臺里、貨架上各種新鮮的年貨散發著醉人的氣息。鄉親們一年到頭省吃儉用,就為了過個快活年、幸福年。所以花起錢來,也就顯得大方了許多。村西頭平素愁眉不展的張嬸兒今天也笑盈盈地給閨女買了一雙小紅鞋;那個摳得在全村出了名的李老倔,平時連鹽都舍不得買,今天卻打了一水桶醬油。而我家東院的張大嘞嘞,則在人群里串來串去。他神情復雜,嘴里不知嘟囔著啥,一會兒跑到賣槽子糕的柜臺前,一會兒又跑到賣棉帽子的柜臺前,眼里不放過每一件商品,就是不見掏錢買。足足轉了兩個來回兒,最后,張大嘞嘞在賣白糖的柜臺前站定,忍痛掏出快要被手搓爛了的一元錢。“來,給我稱2斤白糖!”張大嘞嘞幾乎是在喊。我知道,張大嘞嘞有個傻兒子,最喜歡蘸著白糖吃粘豆包。每見到傻子,我都不知所措。而傻子卻總是笑嘻嘻地朝我嚷:“豆包蘸白糖,又甜又香。”
買年貨買的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憧憬。父親領我和哥哥來到糖果柜臺前,從兜里掏出個面口袋遞給我們。我和哥哥撐開口袋嘴兒,欣喜地看著父親把稱好的五斤凍梨和一斤糖塊兒裝進去。見柜臺里擺放著各色香煙,父親眼里有光一閃而過。父親只抽祖父種的旱煙,從來舍不得買包香煙抽。那香煙,有的1包還不如1本小人書貴。哥哥背著小口袋,跟著父親繼續買其它年貨;我呢,則溜到了賣小人書的柜臺前。柜臺里的《山羊回了家》、《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紅旗譜》等精彩的小人書,像塊塊磁鐵牢牢地吸引著我。“又想看小人書啦?”不知何時,父親和哥哥站在了我的身后,哥哥背著的小口袋顯然又重了一些。見父親臉上露出少有的笑意,我壯著膽子隨手指了一本。“哦,《大刀記》,不錯。”父親大方地掏出1角2分錢,交給了售貨員。《大刀記》每一頁都散發著墨香,讓我初次領悟到一種被滿足的幸福,也獲得了一份新奇的快樂。時至今日小學英語教學論文,我仍然懷念那種溫暖的幸福和快樂。偶爾夢中,還會重現父親為我買小人書的情景來。
年貨里有歡樂,有喜慶,也有感傷。正當我們買年貨時,從鞭炮柜臺前傳來一陣哭聲。一位老漢在打罵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原來,孩子是老漢的孫子,跟著老漢到供銷社買年貨。孩子看著鞭炮,就嚷嚷著讓爺爺買。可爺爺哪兒有多余的錢買鞭炮呢。孩子就坐在地上賴著不走。見圍了一大群人,老漢有些急了,“啪啪”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大聲地哭鬧起來。老漢“唉”了一聲,蹲在地上抹起眼淚來。我和哥哥看得眼圈都紅了,父親稍微猶豫了一下,掏出僅剩下的5角錢走到柜臺前,買了一排大掛鞭遞給老漢:“大人年好過,孩子都盼過年。拿著,讓孩子高高興興過個快樂年吧。”老漢連忙站起身來想拒絕,但是看著父親那堅決的目光,才難為情地接過那掛暖意融融的鞭炮。老漢想讓孩子給父親磕個頭,父親連忙制止:“就一掛鞭,干嘛難為孩子?趕緊回家吧。”5角錢,父親在家里數來數去找翻了天,連一包香煙都舍不得買,卻給這個無親無故的孩子買了大掛鞭。哥哥一臉不高興,我也撅起了嘴巴。
冬日天短,不知不覺太陽已偏西。我和哥哥戀戀不舍地跟著父親走出供銷社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父親把裝滿年貨的口袋綁到爬犁上后,蹲下身要背著我走,我一扭身不想讓父親背。父親笑了:“還在想掛鞭?你想想,那孩子有了掛鞭,該有多快樂啊。爸爸今天送掛鞭就是送快樂。給人快樂,咱們自己也快樂。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這個道理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心情也跟著輕松起來。趴在父親的背上,我仿佛看到那孩子在雪地上燃放著大掛鞭,跑著,笑著,十分快樂。我從內兜掏出那張父親找來找去的5角錢,怯怯地遞給父親:“爸,那5角錢是我拿的……”父親似乎一愣,轉過頭來只淡淡地說了句“收好吧”,就又背著我繼續前行。我感到,父親的腳步一下子輕快了許多,那厚實的肩膀也顯得更加堅實更加有力。
家家炊煙裊裊,戶戶喜氣洋洋。哥哥拉著雪爬犁在前,父親背著我在后,而買年貨的路快樂地伸向遠方。
一、字詞句排雷戰
1、認識新朋友(查字典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上拼音)。
嚼裹兒( ) 氈帽( ) 解饞()
躡( )手躡腳 摩挲() 閨女( )
摳得出名( ) 李老倔( ) 張大嘞嘞( )
嘟囔( )著啥 蘸( )白糖 憧憬( )
2、黃金搭檔(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的大頭鞋 ()的紅頭巾 ()的小氈帽
()的水果糖 ()地數著錢 ()的鄉村音樂
3、仿寫句子也不難(注意運用加點的字)。
(1)買年貨買的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憧憬。
(2)年貨里有歡樂,有喜慶,也有感傷。
二、閱讀排雷戰
1、我手寫我心。
“父親在家里數來數去找翻了天,連一包香煙都舍不得買,卻給這個無親無故的孩子買了大掛鞭。哥哥一臉不高興,我也撅起了嘴巴。”
看到這里,請你說說“我”會嘟囔些什么呢?試著寫一寫。
2、當個小小心理學家。
“我家東院的張大嘞嘞,則在人群里串來串去。他神情復雜,嘴里不知嘟囔著啥,一會兒跑到賣槽子糕的柜臺前,一會兒又跑到賣棉帽子的柜臺前,眼里不放過每一件商品,就是不見掏錢買。足足轉了兩個來回兒,最后,張大嘞嘞在賣白糖的柜臺前站定,忍痛掏出快要被手搓爛了的一元錢。“來,給我稱2斤白糖!”張大嘞嘞幾乎是在喊。”上文中的張大嘞嘞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為什么要轉兩個來回呢?快要搓爛的一元錢說明了什么?張大嘞嘞買糖為啥要喊那么響呢?
篇3
苦難的精神價值
周國平
對生命意義的尋找是人的基本需要,當這種需要有明確的指向卻不可能實現時,人就會有受挫之感,弗蘭克稱之為“存在的挫折”。這種情形發生在人生的各種逆境或困境之中。
尋求生命意義有各種途徑,通常認為,一是創造,以實現內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價值;二是體驗,藉愛情、友誼、沉思、對大自然和藝術的欣賞等美好經歷獲得心靈的愉悅。那么,倘若一個人落入了某種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卻積極創造和正面體驗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還有一種意義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一般是靠希望活著的。然而,第一,人生中會有一種絕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難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復有未來,不復有希望,這正是弗蘭克曾陷入的境遇,因為對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戰俘來說,進煤氣室和焚尸爐幾乎是不可逃脫的結局。我們還可以舉出絕癥患者,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相關例子。如果苦難本身毫無價值,則一旦陷入此種境遇,我們就只好承認生活沒有任何意義了。第二,不論苦難是否是暫時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難生活僅僅當作一種虛幻不實的生活,就會如弗蘭克所說忽略了苦難本身所提供的機會。他以獄中經歷指出,這種態度是使大多數俘虜喪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們正因此而放棄了內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實的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徹底成為苦難的犧牲品。
所以,在創造和體驗之外,有必要為生命意義的尋求指出第三種途徑,即肯定苦難本身在人生中的意義。一切宗教很重視苦難的價值,認為通過受苦,人得以救贖原罪,進入天國,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與它們不同,弗蘭克指出,即使處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擁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選擇承受苦難的方式,一個人不放棄他的這種“最后的內在自由”,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而且是整個人性的高貴和尊嚴,證明了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出了耐人尋味的話:“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
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于它來之不易,就不會輕易喪失。而且我相信,當他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
(有刪改)
1. 文章中“苦難的精神價值”具體內涵包括哪些?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簡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行文思路,并指出該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段中,作者為什么寫宗教很重視苦難的價值?陀思妥耶夫斯基話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
法官的文學批評
繆哲
1933年,美國蘭登書屋出版了《尤里西斯》的美國版,旋因“”遭查禁。當年12月,蘭登書屋把政府扭至公堂,主持審理的,是紐約聯邦法院的約翰-沃爾西(JohnWoolsey)法官。在為此書開禁的同時,他寫了一段著名的判詞,使長期困擾美國作家的“”問題,終得以解決。這段判詞,不光通情達理,也尤見沃爾西法官的文學素養,讀后想起我們的法院判詞,不免有霄壤之嘆。茲把判詞摘譯如下。
沃爾西法官的判詞說:
我曾通體讀過一遍《尤里西斯》,后來又著意讀了政府特加指責的章節。《尤里西斯》很不易讀,也不易懂。但關于此書,已經出版了許多論著,為判決得當,還應讀一讀其中的數種。
法官而讀《尤里西斯》,并連及研究的論著,未免有些奇。
書被稱為“”,須首先斷定它以“”為目的。但《尤里西斯》一書,盡管出奇地露骨(unusualfrankness),從中卻找不出任何沉溺于者飛來的媚眼。因此我裁定這書并不是黃書。
這樣的判詞,已算得上文學批評。
在寫作《尤里西斯》時,喬伊斯是在認真嘗試一種新的、盡管不是全新的文學種類。他試圖展現“意識”之幕,以及“幕”上的那些倏來瞬去的、萬花筒般的印象,它好比是一塊擦擦寫寫的石板,上面不僅有明晰的、人對于身邊事物的實際觀察,更有過去印象的殘留之痕,某些是新近的,某些則需要參照下意識才可以勾連起來。
他試圖達到的似是疊加的效果,即給底片多重曝光,以使近景清晰,背景雖可見卻朦朧、并漸漸出離焦距。
這就尤不像法官的話了。T.S.艾略特下筆,也不過如此。
沃爾西法官又接著說,為忠于自己的技法(即精確展示心理活動),喬伊斯使用了一些臟詞,但不如此,“在藝術上反倒不可原諒”。
《尤里西斯》不是一本容易啃動的書。它輝煌而沉悶,明快又晦澀。有許多地方令我反感,但那些被常人視為臟詞的詞,在我看來并非“為臟而臟”。書中的每個詞,都像馬賽克壁畫中的一塊兒,是喬伊斯試圖為讀者構造的圖畫細節必不可少的。
你不想和喬伊斯筆下的人物發生關系,那是你的事,你不讀就是了,這很可以理解。但是,當喬伊斯這樣的真正的藝術家,試圖給歐洲某城市里的下層人畫一幅真實的畫像時,難道美國的公眾就不該去合法地看一眼么?(原文見蘭登書屋1961年版的《尤里西斯》附錄)
因此他判定《尤里西斯》一書,可以進入美國。這樣一錘便定音,束縛美國作家的清教戒律,終于被斬斷了。而后才有《第二十二條軍規》,有《南回歸線》與《北回歸線》,有了前些年獲諾貝爾獎金的莫里森夫人。
法治社會中,訴諸公堂的不僅有殺人放火,也有以前靠“禮”與社會慣例處理的各種糾紛,——其中有政治的,文化的,也有良心的。舊式的老胥決獄之道,是不能濟事的。法官須兼“決獄的胥吏”和“明道的士人”于一身,這真是戛戛乎難。從沃爾西法官的判詞中,我們得窺了法治社會的一側面。
1. 沃爾西法官是如何看待文學作品中的“”描寫的?
2. 文章大段摘引沃爾西法官的判詞有什么作用?
3. 閱讀全文,概括在一個法治社會法官應具備哪些基本品質和職業素質。
答案見官方博客
篇5
一、試驗前準備工作
1.成立課題領導機構,健全課題教研制度。2.結合班級實際制定班級工作計劃,分解課時訓練計劃。3.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提升業務理論水平。
二、試驗中具體操作
1.激發興趣、增強信心,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高效閱讀就是要求人們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的“記憶――思考――答題”的整個閱讀環節。根據“定勢”理論,運用程漢杰老師設計的閱讀訓練程序,我在任課班級高三(11)班進行了一年的實驗,實踐證明這種高效閱讀訓練,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閱讀率。
2.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提高閱讀效率。
(1)集中注意力,計時訓練。
我所教的班級學生多數來自農村,語文成績不高,積累不多,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對難度較大的測試題往往理解不夠準確或答不出來,實驗初測試效果進步不大。“高效閱讀”雖體系復雜訓練方法精讀技巧很多,但書中所列表格條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我再次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真研讀,逐漸對訓練體系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教學操作也比較順手了,在實踐中我嚴格按照高效閱讀的訓練程序進行訓練,固定程序訓練為主要內容,計時訓練為主要方法,同時滲透其它速讀知識,和有關快速理解的技巧。
(2)把握固定程序,強化訓練。
高二下學期我對所有的知識和技巧進行了系統的歸納總結并強化訓練。首先進行了議論文分體固定程序閱讀訓練,教給學生讀議論文按找論點、論據、論證方法三項內容去讀的規律。同時鞏固了議論文快速劃分層次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劃分這一技巧,以及快速歸納中心,應從中心論點入手,兼及作者的意圖歸納這一技巧。
三、試驗成果
1.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差生自信,活躍語文課堂,提升學生能力
高效閱讀課自始至終都突出一個“快”字,它是一種多感官同時參與的高級神經生理活動過程,它給大腦以極其豐富的刺激,大腦也會因這些刺激而更加發達,這樣學生適應能力也有了相應提高。試驗表明平時被大家視為差生,他們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因為某種原因學習上不去,越上不去,聽到的批評與責難就越多,時間久了就自暴自棄,學習成績就一步一步下滑。快速高效閱讀訓練充分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加上信息反饋快,每次訓練后可以表揚有進步的同學,而當他們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增加自信心,學習成績就會越來越好。實驗也證明,長期的高效閱讀訓練有利于學生早獲知識,快獲知識,多獲知識,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因此而喜學、樂學語文。
2.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教研能力和整體素質。
第一階段共有4位老師參加實驗,第二階段參加實驗的老師有6人。在他們的努力下,實驗取得了好的成績,他們也在實驗中提高了自己。過去,在教師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思想,認為教師的職責是教好書,教研與自己無關。經過該課題的鍛煉,大部分教師轉變了這種觀念。老師們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在教育科研上下工夫。不少老師勤學理論、努力實踐,在具體的操作和理論研究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曾慶文老師的《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論文獲贛州市教育科研所評為一等獎;王雙鳳老師的《構建一方舞臺》獲省新課改“我的課改故事”論文評選一等獎;曾愛忠老師的《課改如四季》獲“我的課改故事”論文評比一等獎。
篇6
關鍵詞: 中考;議論文;閱讀試題;應考方法
縱觀近三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卷,議論文閱讀選文材料大量涉及課外,由語段向整篇文章轉變,閱讀量有較大增加,上海、武漢等地尤為突出,給人啟發,給人教益,讓人深思的文本成為閱讀新熱點;考查內容體現人文關懷、教育導向。人文性和教育性已然成為中考議論文選文命題的重要原則之一。能力設置重在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和運用能力;考查方式由主客觀題并存向純主觀題轉變的趨勢,加大了開放式試題的考查力度;試題形式多樣,選擇、填空、簡答、闡釋、概括、提煉觀點、補寫論據等形式都有,自由發揮類、知識遷移類題目大量涌現,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時代氣息也越來越濃厚。材料大多關注成長品質和讀書治學方法等,其目的在于引導考生熱愛讀書、健康成長,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正確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辨析不同類型的論據及其與論點的關系;概括論據和為文章補充恰當的論據;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論證方法、論證過程;探究文章的內容及其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思想意義;能從文章的觀點中獲取有益的啟示,并進行切合實際的拓展。議論文選文一般來自課外,具有教育性、文學性和時效性。作品表現了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取向,有利于考生與之產生共鳴,并引發思考,從而準確地檢測考生議論文的閱讀水平。
一、議論文文閱讀考查的一般內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看出文章的論證方式,了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2)理清文章論述的層次,把握文章的論點,能從文中找出或概括論點,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3)了解文章的論據,會分辨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并了解它們在闡明觀點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四種論證方法和反駁的方法。
(5)領會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和詞語的感彩。
(6)理解、探究議論文的中心和價值。
(7)能把文章的議論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議論文中中獲取觀點材料,進行拓展延伸,以加深理解并應用于生活實際。
二、議論文閱讀考查的命題特點
(1)議論文選文一般來自課外(09年課外選文占90%以上),具有教育性、文學性和時效性,選材側重于道德、修養、文化、讀書、創新等方面的論說性文章。
(2)題型上以主觀性試題為主,出題角度多樣。題量一般為4-5道小題。
(3)主要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分析能力,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
(4)議論文閱讀的相關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中心論點的辨析、判斷、提取、歸納,論證方法的辨識理解、論據類型的認識分析、論證結構的清理劃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都是必考內容。其中論證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還要進一步理解論證方法的作用。
(5)考查學生從閱讀中獲取觀點材料并應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
(6)開放性探究式試題增多。引導學生關注道德修養、關注文化傳承,關注讀書治學,更加注重讓學生領會作品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
三、議論文閱讀考查的走向預測
(1)選文可能全面選用課外文章。
(2)內容上側重于道德、修養、文化、讀書、創新等人文和文化色彩濃郁的文章。
(3)題型上客觀題可能消失,主觀題可能一統天下,開放性探究試題將進一步增加出鏡率和分值。
(4)對文章解讀能力的考查,仍將是說明文閱讀考查的主要內容。①理解重要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作用。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能對其含義做出正確解釋;重要代詞所指代的內容,能夠具體解釋;修飾限制性的詞語,能對其作用闡釋清楚。②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義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對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闡述。③正確把握文意,概括要點。能夠把握文章的大意,從中提取重要信息;對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對全文要點進行概括;根據文意,給文章增加標題。
(5)理解并掌握議論文的技法,仍將是議論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之一。
(6)注重培養考生的人文素養,將是議論文考查的一個亮點。
(7)選文內容側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為人處世。
(8)側重考查學生對選文的整體感知的能力:對文章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的理解。
(9)主觀題占主導地位,開放性試題分值增加。
四、議論文閱讀應考策略
(1)吃透課標和考綱,把握議論文基本考點和題型。
(2)理清議論文知識要點,學會知識遷移和拓展,做好知識儲備。
(3)立足能力技法試題,做到穩拿基本分數。對于議論文基本解讀能力和議論技法的考查,復習時要注意提煉技巧、總結規律,最好能形成一整套答題模式,增強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議論文閱讀的基本能力。
(4)關注人文素養試題,爭取拿到發展分數。特別是對于材料分析題、閱讀感悟題、論據補充題這些開放性試題,復習時一定要拓展思維空間,克服思維定勢,注重思維創新,發表獨到見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5)關注道德情操、思想修養、意志品質、行為習慣、興趣心態、社會民生、文化讀書類文章,關于讀書治學的知識,關于道德修養的知識,關于處世交往的話題等類文章應多加訓練。
篇7
一、初中生文體意識缺乏的原因分析
從語文教學大綱的演變就可看出各個不同時期作文教學思想的變化:1963年教學大綱初步構建以文體訓練為中心,是追求訓練的序列性、系統性的作文訓練體系,寫作訓練按照三大文體,進行由簡單到復雜的循環往復和螺旋上升的訓練,這種文體訓練體系導致作文訓練日益窄化和機械化;1996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文體作文訓練開始被淡化;2001年頒發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文體知識則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
新課標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更多的是人文性的剖析,多元化的解讀,很少注意文體本身的教學。再加上近年來,由于起著指揮棒作用的中、高考作文大多是話題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且要求文體不限,更是造成了作文教學淡化文體的負面影響,很多老師把淡化文體等同于不要文體,造成大量四不像的作文出現。學生的作文,甚至有導向作用的滿分作文中,為數不少的一部分是類似快餐文化的‘雜色’作文,或出現記敘文議論化,或議論文記敘化,或散文雜感化的現象。記敘文失去了其動人的感性美,議論文失去其深刻的理性美,散文則失去其耐人玩味的意境美,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文體訓練入手。
二、學生文體意識養成的途徑
在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掌握寫作教學的規律,既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多樣化的文體意識,又要讓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形成強烈的文體感。
首先,可以通過閱讀教學文體意識的遷移來培養學生寫作的文體意識。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辨別文章的不同體裁,對各種類型的文章都要有較好的感知力,初步建構起自己的文體意識體系,同時能將閱讀獲得的文體知識、技能和方法應用于具體的寫作活動中,使他人的寫作經驗向自己的寫作能力轉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讀促寫的策略,教師通過對課文表達形式的透徹領悟, 對各類文章特征的深入挖掘,激活學生文體意識,讓學生熟悉并掌握各種文體特征的相關知識,并且下意識地運用到寫作中,使學生在讀中“悟文感”,寫中“出特色”。例如:學習議論文,可以通過閱讀、揣摩范文, 從中積累一些有關議論文的寫作技巧知識,并讓學生嘗試模仿和創作。
第二,要注重在寫作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
特定的內容決定了所應采用的文體,這是寫作的自然之勢。文體學習應該是學習寫作初期的必經之路,因此要進行恰當的文體作文教學訓練。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材把作文教學集中于綜合性活動學習中,滲透于閱讀教學中,但整體上又沒有完整的訓練體系。在實際教學中作文又是可松可緊的軟任務,缺少作文訓練計劃,沒有訓練梯度,很多學校從初一剛開始就緊扣中考,中考考什么,就練什么。不去按文體的各自特點進行系統的規范的訓練,致使學生文體意識不強,文體界限不清。即使有的教師沒有忘記文體規范的訓練,但也往往是把各種文體程式化,教給學生靜態的文體理論知識,長此以往,機械僵化而耗時低效就在所難免了。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對初中學生而言,應該著重進行記敘文、議論文的文體訓練 ,只有先打好這兩種文體的基礎,才能寫好其他文體。教師可以根據初中三個年級所需要掌握的文體要求,分階段有針對性地培養初中生的文體意識,并按年級來分階段階梯式地進行訓練,逐步培養初中生寫作文體意識。
第三,文體意識的培養應伴隨著思維訓練。
寫作不僅是運用語言技巧能力的訓練,而且也是一種是思維能力的訓練。文體訓練的實質是思維訓練,因此一切作文訓練都必須伴隨著思維訓練。要重視在文體分類訓練的框架下有效地發展學生不同文體的寫作思維品質。初中記敘文的訓練要著重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敘事、抒情類寫作主要靠的是感性認識,要從培養學生的感受、感知能力入手,最終使學生能夠寓感受于形象生動的描寫之中。
當然,在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訓練學生能夠理清文章思路,能對材料進行分析,并概括形成主題的抽象能力。潘新和認為,議論性寫作是中學階段最重要的教學目標。議論類寫作主要靠的是理性認識,要對事物作分析概括,演繹歸納,判斷推理,這些都需要抽象思維能力。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 提高議論文寫作水平。
篇8
一 結構方面的特點
1.記敘文的結構特點
記敘文結構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記敘文的順序上,主要弄清文章是順敘還是倒敘,有無插敘、補敘等。如:我在教初級中學第一冊第一單元時采用了記敘文順序上的比較教學,讓學生分析辨別這單元中的不同記敘順序。通過比較教學,學生既明確了各篇文章所采用的不同記敘順序:《這不是一顆流星》、《背影》用了倒敘,《散步》、《金黃的大斗笠》用了順敘,《羚羊木雕》一文用了插敘,又理解了各種記敘順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從而理清了文章的結構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打下了基礎。
2.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
文學作品在結構上各有不同,因此,在閱讀時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小說和戲劇主要體現在情節的結構上。因此,教學這類文章要根據情節來分析文章結構。如:在教《七根火柴》時,首先讓學生帶著如下問題閱讀課文:小說是如何緊扣“七根火柴”的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按照情節發展,可把課文劃分為幾部分?通過閱讀分析,學生明確了課文按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與結局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環境惡劣,渴望有火(開端);第二部分寫無名戰士獻出了火柴,精神偉大(發展、);第三部分寫篝火燃燒,轉交黨證和火柴(結局)。這樣,學生明確了這類文章的分段根據,同時也了解了課文的基本內容。
散文和抒情詩主要表現在作者感情的脈絡上。認真分析并正確把握文中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就等于把握文章的主題。如:在學習《春》這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文章感情脈絡,使他們懂得了本文是按“盼春——繪春——頌春”的感情脈絡進行描繪的,從而為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提供了依據,明確了本文可分為三部分;同時對歸納文章主題也有一定的啟示:本文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贊美了春天的新、美、力。
上述問題若能弄清楚,不但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掌握了用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來分析文章結構層次的方法。
3.說明文的結構特點
說明文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在說明的順序和層次上。如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按時間發展,按空間轉移,按事物變化過程,按事物內容結構,按事物特性、功用,按操作程序等等。因為不同類型的說明文有不同的說明順序,所以在分析說明文結構的過程中,要根據其不同說明目的和對象,采用不同的說明順序來分析。如學習《故宮博物院》可指導學生按空間順序來分析文章結構,而《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卻按時間順序來分析結構等。如此閱讀分析訓練,學生不但了解了文章的基本結構,也學會了說明結構分析的方法。
二 內容方面的特點
1.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內容特點
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在內容上以寫人記事為主,對這類文章的理解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或對事件的解剖來進行的。如在學習《小桔燈》時,讓學生帶著“文章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表現了小姑娘的哪些性格?”的問題閱讀課文。同時老師做適當的提示:分析人物主要從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行為、心理、細節等方面入手。這樣,學生不但明確了本文的人物性格、主題思想,更重要的是掌握了這類文體的閱讀方法,能提高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
分析事件,主要是剖析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結果,以揭示事件所包含的思想意義。如:在學習《老山界》時,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結果制成表格。
2.說明文的內容特點
說明文內容上的特點是以說明事物或事理為主,有的是只說明事物或事理的某個方面,有的是綜合說明其全貌,但都必須抓住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如在《蘇州園林》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蘇州園林的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組織學生重點分析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來說明的。
3.議論文的內容特點
議論文的內容是以說理為主,通過各種材料來闡述作者的思想觀點,可分為論點和論據兩部分。要把握議論文內容的特點就要從論點和論據兩方面進行。
議論文的論點在文中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學生在閱讀議論文歸納論點的過程中,要明確論點的不定位性。如《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的標題就是論點;《談骨氣》一文第一句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論點;《想和做》的論點放在文中;《哨子》根據作者親身經歷的某種生活實例提出論點;有些論點在文章里,必須經過歸納得出。通過論點的分析歸納,把握了文章的靈魂,為進一步分析論據打下基礎,而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辨別、概括歸納的能力。
篇9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素質教育 培養思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5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這個時代賦予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現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
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
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
篇10
四步讀書法是一種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的讀書方法,它特別適合議論文的閱讀。具體方法是:
第一步,通讀全文,明確作者的基本觀點。這一步主要是對文本的整體把握。議論文的論點就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它一般與題目有關,有時題目本身就是論點,有時在文章開頭,有時在文章結尾,也有時在行文中間。論點有時是文中的原句,有時需要提煉概括。以季羨林的《成功》為例:熟讀全文后,大部分學生能初步感知文意,找出的論點是“天資+勤奮+機遇=成功”,而這只是文章前半部分闡述的觀點,這時就要引導學生關注后半部分的內容,站在全文整體的角度思考。學生再讀再找,很快就發現“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者干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再把這些語句和前面找出的論點相結合,學生就能輕松地整合出全面、正確的觀點了,即“天資+勤奮+機遇=成功,而勤奮是其中最根本的條件”。明確了論點,就等于抓住了議論文的靈魂,也為后面論述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第二步,細讀全文,揣摩觀點和材料的聯系,理解重、難點句段。這一步閱讀的重點是理解、分析議論的三個要素及其關聯,明確作者的論述思路,這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之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仔細閱讀全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材料(論據),如何證明論點(論證)。比如論證“勤奮”這一“成功的必要條件”時,作者先列舉了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典型事例,論證只有勤奮才能成功,令人信服。再引用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中“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的名句,以理服人。在一邊擺事實,一邊講道理的論證之后,再從反面論證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這樣的例證、引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之后,觀點已是呼之欲出了。閱讀至此,學生對文本中作者的觀點和用來證明觀點的材料以及論述的思路已經有了明確、細致、深入的理解,閱讀感悟和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第三步,選讀語段,聯系實際,進一步對作品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考。這一步可以作為課堂學習的深化,檢測學生對前兩步閱讀理解掌握的情況。比如:《成功》中最后一段引用王國維的三境界說有何作用?課文作者和王國維論述治學之道的角度有何不同?聯系自身實際,你如何看待成功?在前兩步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就能想到王國維和季羨林是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和看待勤奮的,角度不同,見解各異。所以作為中學生的自己,對成功也應該有自己的看法,這就引導學生順理成章地從實際出發,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考,及時地用所學指導實踐,同時加深和鞏固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的效率。
第四步,比較閱讀,體會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現風格,并學寫富含哲理的語句。這一步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但是閱讀材料的選擇一定要保持與課內文章的關聯,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不同作者的作品的不同風格,由課內輻射到課外,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學習《成功》后,與《說“勤”》作比較閱讀,兩文在內容和難易程度上較接近,學生在通讀、細讀、選讀之后,從兩文論點的提出、論據的作用、論證的思路、議論的語言等不同角度進行了細致比較,對不同作家同一題材作品的不同風格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學生還寫出了“成功就是刻苦勤奮和不懈努力的結晶”等充滿哲理的語句。在這一過程中,既讓學生把課內外相結合,讀與寫相結合,又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達到學以致用,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四步讀書法在議論文的閱讀中,操作簡單可行,學生易于掌握,實際效果突出,能在較短時間內極其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在議論文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在前一、二篇閱讀訓練中就能掌握這種方法,在此后的課堂學習中再加以運用、熟悉,就能很好地推及難度相當的課外閱讀訓練。這樣,由教到學再到用,由課內到課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即使課外篇目的難度有增加,只要掌握了四步讀書法這一法寶,議論文的閱讀理解就能輕松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