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建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0:1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建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綠化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更是改善市民生活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城市面臨新一輪的更新改造,給城市綠化管理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訴求日益增強,使城市的環境變得更加優美,營造近自然的城市綠地系統,更加適宜人類居住,促使身心健康成為廣大市民關注的民生問題,城市綠化可以展現城市的生機活力和城市精神風貌,不僅具備生態環境效益,還應具備休閑、娛樂、美化、生態等社會效益。作為城市建設最具環保,最為活躍的生態系統工程,城市綠化建設還可以防止土壤污染,吸收灰塵,涵養水源,調節溫度,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城市污染等,還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源不受污染。促進城市市政設施與城市林木和水體的有機結合,能形成城市與園林的完美融合,實現建筑與林木共存因此,認真在城市大力開展綠化建設,通過綠化建設不斷提高城市的綠化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綠化建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非常具有研究意義的課題。
二、城市綠化建設的現狀
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氣息濃郁,是中國著名的古都,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和建設宜居城市需求的提升,把建設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優美宜人、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城市,就要緊緊依托自身自然資源優勢和條件,以主城綠化建設為中心,按照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構建城市綠化整體格局,以道路、水系綠化相互貫通,城鄉一體為整體格局,以都市圈生態防護建設為基礎,打造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落實綠心、綠網、綠帶的城市綠化生態建設體系,使的綠化建設在原有基礎上實現突破,逐步向發達國家先進城市的綠化建設水平看齊。目前,市城市綠化建設總面積達996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達1833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公共綠化面積8平方米以上。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起,市就開始實施大規模城市綠化建設工程,并初步形成了以外環、中環和內環為主體的城市三環綠化建設帶。其中:外環主要由防護林組成,面積達415公頃,植樹89萬株;中環以環城公路綠化建設為主,全長51公里,寬30米的綠化建設帶200公頃,植樹21萬株;內環則主要為城市綠化公園建設,形成了以中山陵園、玄武湖、白鷺洲公園、九華山公園、繡球公園、獅子山和月牙湖等為代表的綠化公園近40個。其中,鐘山風景名勝區屬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老山森林公園屬省級森林公園,市級風景區8處。此外,市還有各類名木古樹146株,形成了文物古跡與自然風景集中管理的環境綠化保護區13處。近年來,市先后建設了中山門、鼓樓、陽光等綠化廣場10余處,總面積達26萬平方米,以大面積綠化草坪為主,適當栽植花、草、喬、灌等,基本實現了四季常青的城市綠化目標。于1997年8月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已初步形成了山、城、林、水融為一體,點、線、面縱橫結合,大、中、小協調配套,功能齊備,分布合理,效益顯著,風格獨具的城市綠化建設新體系。總的來說,市城市綠化建設事業改變了過去城市綠化建設僅供少數人玩賞的消費性質,逐步向建立大環境生態園林的方向發展,形成了全社會自覺參與的環境工程。城市綠化建設的規模、數量、水平和質量都不同程度地提高,綠化功能顯著發揮,已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城市綠化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綠化建設是城市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市的城市綠化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起點低,速度慢、品位低、質量差,與綠化城市、園林城市、花園城市的差距還比較大。市的城市綠化建設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綠化建設整體規范不夠科學
城市綠化是一項整體工程,目前市綠地建設在總體結構上未充分統籌規劃,未從建立區域與城市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的角度來構筑城市綠化空間系統,城市綠地系統的總體布局存在重形式輕生態,與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結合還比較薄弱,未充分從整體上考慮塑造城市風貌、體現城市特色的需求,與國外城市相比,人均公園綠地指標差距較大;同時公園綠地在城市中分布不合理,存在服務盲區,不利于城市居民出游和綠地生態效益的發揮。在城市綠地的復合功能,只注意到其供人類游憩和觀賞的功能,而很少關注其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功能。另外綠化建設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門難以管理、調控與掌握,致使一些綠化建設項目不達標,質量不合格,造成城市綠化整體美觀效果不夠好,城區內綠化建設工程,房產開發商,對住宅區域進行綠化時,出于利益考慮,沒有很好的規劃,為了降低成本和節約資金,對綠化建設胡亂應付,綠化建設項目工程沒有經過正規綠化建設設計資質單位設計,品位低,質量差,效益低,功能不全。
(二)綠化整體結構欠缺合理性
21世紀城市綠地建設的重要模式是城市與自然融合,城市坐落在自然之中,城里有河、河中有水、水里有魚、岸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恢復人類與自然的本來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但是近年來,由于城市綠化綜合開發、管理與治理的力度不夠,導致了城市綠化管理效果不夠好,臟、亂、差現象異常突出。目前,城內的河流,幾乎都成了排放污水與垃圾的臭水河,不僅水質不好,環境污染相當嚴重,綠化整治效果不夠理想,給廣大市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加上受經濟利益等因素的影響,老城區綠化建設相對比較薄弱,造成了綠化建設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對于綠化建設的整體目標來說,把周邊地域生態環境要素引入城市,創造構筑“綠色城市”空間網絡是一個城市宜居環境的重要表現,目前的綠地系統結構僅僅局限于城市建成區本身,城區綠地與城郊綠地、市域綠地之間尚未形成有機的整體,而且城區各綠地斑塊之間僅靠道路環線的聯系也是遠遠不夠的。
四、強化市綠化建設管理的對策研究
城市綠化建設工程是一項十分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從城市各分區綠地系統的連續與溝通、城市綠地功能的發揮與展現、市民休閑游憩生活空間的創造、精神心理健康環境的營建以及環境文化的塑造等方面,根據城市科學生態發展的特點和綠化建設的現狀,來形成整體統一、聯系有序、相互協調、均衡發展、科學生態的城市綠地系統.
(一)實現城市綠化的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的統一
城市綠化作為城市環境的一功能性外衣,它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更是生態城市設中追求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城市的綠化,首要意義在于生態,美觀是其次。城市綠化的最終目標是改善的生態環境,的市容容貌,以“綠”為中自然景觀為特色,增強市城市綠化的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的統一。修復綠化的自然生態結構,保護物種群多樣性,植物配置實行多元化。以鄉土樹種為主,科學配置喬、灌、地被、草植物,形成多姿多彩、層次分明、內涵豐富、具有特色風光的園林景觀和生態功能圈。改善城市中人與綠色、生物與生物、生物無機環境間的多元關系,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構筑城市森林,努力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城市,包括公園、花園、植物園、動物園、城市街道、路旁的樹及其它植物;河、湖、塘、池邊的樹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區、公共場所、機學校、廠礦、部隊等庭院綠化、街頭綠化;林帶、郊區森林、風景區、國家公園等。
(二)實現城市綠化建設區域性體系建設
一個城市的全面發展,不僅是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而且也體現在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上。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色優美、獨具特色、功能齊全的城市綠化體系,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綠色生態體系,宏觀的城市綠化系統是城市的區域生態協調、大自然生態平衡和生物圈保護,微觀的城市綠地主要是城市公共和住區的綠地,是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綠化建設首先是在宏觀上解決城市與大地山水格局的關系,形成完整、高效的城市生態基質。加強城市與市域各縣、鎮的綠地系統聯系。城市綠化空間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更是大地景象中自然生長的一部分,除了在市域范圍內進行綠地規劃,同時也要加強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整治和保護,注重保護和利用市域范圍內的農田、森林、防護林體系、果園和風景區、濕地、水源地等,要統籌兼顧,根據其自身生態系統的特征有針對性的提出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使其與城市綠地系統相融合,將其納入城市綠地結構網絡之中。其次,從微觀的角度上,在城市綠化建設及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要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素質管理、高效率綠化的城市綠化建設方針,完善其綜合應用功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努力建設促進綠化建設管理與城市全面發展統籌協調發展,使得管理科學合理、綠化美觀宜人,不斷提升市的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實施城市形象建設和品牌建設,突出城市特點。
篇2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間健康標準已經迫在眉睫。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破壞也日趨加劇,健康問題將是21世紀的重要命題之一。居住空間中健康標準的構成應以標準化的考核來界定,不僅可以提供一個完整清晰的科學數據參照,還對居住空間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1)人體健康的要求。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員關心的問題,而居住空間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因子,更是會激化人與居住空間之間的矛盾,隨著矛盾的不斷增大,人會自動的遠離環境或改造成新的環境。不同人群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會更加嚴格,例如:患有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結核、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這類人群對空氣質量比一般人要求會更高。2)整體(社會)節能減排需求。居住空間由不同屬性的客觀物質構成,有些則是不可再生資源。從長遠的規劃和科學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資源,不僅可以提高居住環境的質量,同時也能節約物質資源,減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社會在不斷地向前進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最終將會被拆除丟棄,這一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建筑環境垃圾。若從設計開始就將觀念與標準植入其中,就無形中節省了社會的物力、財力和資源。3)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們的意識觀念在不斷地向前推動,對居住空間中的客觀物體標準也會更加嚴格,提前做好健康標準界定,不僅在發展方向領先世界,同時也在資源上做到節約。保留那些暫且不開發物質資源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2居住空間中健康環保指標的構成
1)空氣質量。空氣在所有空間中擴散流動,是人們密切接觸的生活要素。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節能減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閉程度不斷增加,人均占有面積相對較小,加上空調通過降低通風率來維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會導致室內與室外空氣的交換量減少,使居住空間內一些污染物的濃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間中的空氣污染如今也像外環境污染一樣,給人們帶來許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間的空氣質量是健康標準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2)通風量。通風量即從外界進入空間的總氣流量。居住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建筑的圍合空間,需要被輸送一定量的新風以改善居住空間空氣質量。保障通風量是改善居住空間環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將通風量引入居住空間的健康指標是很恰當的。保證居住空間中所需的通風量不僅可以將室內污濁的空氣及時的排出,引進新鮮空氣,加強空氣流動,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期間也有一定新鮮空氣的交換和補充。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質居住空間環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3)采光量。采光量即空間所進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間的采光可以分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來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線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從視覺和心理上切實地感受到居住空間的和諧與溫馨。太陽光可以殺死居住空間空氣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如今大量的裝修設計隨意封閉窗戶或者減少開窗面積帶走了明媚的陽光,居住空間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居住空間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間健康標準的重要組成元素。4)裝修及裝飾材料污染控制值。裝修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居住空間內的空氣質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裝修材料是居住空間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就當前充斥在中國市場的各個品牌的裝修材料來說,很多都不能達到環保標準,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項目超標問題很普遍。目前市場狀況并不樂觀。要想真正還原健康的居住空間,就必須細化裝修材料的控制標準并將其作為重要指標加入健康標準的界定中。這樣不僅能在行業中提供有效的依據,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范材料生產上所忽視的問題。
3在設計中具體的實施要求
1)設計觀念的轉變。從居住空間的設計上來說,健康標準的界定不僅僅是對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體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轉變。在設計開始實施階段就把健康和環保理念作為出發點和目標運用到設計中去。因為節能、低碳、環保設計已經是現代設計發展的主流趨勢。2)自然元素的還原。居住空間健康標準的界定還應該強調自然元素的還原。將人們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還原。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可以考慮窗戶的開啟面積,經過不斷的采集數據并將這一數據做到科學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風換氣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間內的自然采光系數即室內全天光照度與室內距離采光窗中點地面1m高、1m遠的采光天然光照度應不小于1%,居住空間的窗地比不應小于1/8等等。3)裝修及裝飾材料合理選擇及使用。居住空間在入住前都要進行裝修和裝飾。而現今大多數人在此方面往往過度裝修,只顧追求居住空間的奢華與美觀,而很少考慮布局和材料應用的環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裝修材料像隱形殺手一樣進入居住空間。不論是像花崗巖這樣的自然材質,還是經過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強的放射性,運用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會對人的健康有潛在的威脅。另外,在裝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夾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為粘合劑的重要成分隱藏在板材的夾層中。隨著室溫的上升,甲醛釋放到空氣中的濃度就會增加。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對身體的損害都是致命的。設計師應增強環保意識,加強環保知識。在設計中推廣綠色設計。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間環境作為衡量工程質量的重要指標。優先選用有環保標志的綠色環保材料,并進行綠色施工,改革傳統落后的施工工藝。4)施工過程中的檢測與考核。居住空間存在的問題很多是在設計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國外的一些小學在施工和設計中都非常重視過程中的材料考核與檢測。在每個環節都有專業的團隊制定一系列的環保健康標準來規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間中我們也可以適當合理的采納這樣的模式,依照具體完善的健康指標,將這一合理的數據真正的運用到居住空間的健康環境建設中。
4期待行業標準的出現與未來展望
篇3
一、對我國目前居住區模式的思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的需求從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逐步向心理與文化領域的更高層次推進,住區不單是居住的功能,同時也是人們思想與情感交流的地方。人們不但關注內部的居住空間,對居住的外部空間環境也越來越重視。縱觀我國目前的居住區模式,可以看出我國的居住區規劃大多是按照一種典型的理性思維的模式建立起來的。這也是現代主義創作的思維模式。居住區常常是功能分區明確,居住空間的功能被劃分為住宅、道路、綠化、服務設施,彼此功能劃分明確,空間互不交*。住宅的高度、日照、間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經過精心的設計達到理性的結果。公共交通與居住分離,空間組織的秩序和空間結構的明晰條理,以良好的形體環境來塑造人的生活。然而,人的居住生活對應的是一種含混復雜的內在機理。簡單劃一的物質空間缺乏了生活的情趣,容易造成精神上對環境的空虛感和孤獨感。模糊性空間的設計正是要打破這種簡單劃一的物質空間,通過創造多元化、多層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間,來反映生活含混復雜的內在機理
二、模糊性空間的含義
模糊性引司的設計包含二個方面的含義:空間界定的不確定性、空間的功能多義性、空間感受的含蓄性。傳統民居中的很多運用模糊性空間的手法,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使空間具行流動性、包容性和含蓄性,傳達出濃郁的生活氛圍和人情味。
(1)空間界定的不確定性: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間的物質實體,空間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界面的性質。如傳統民居中常用的寬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與廊之間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這種界面是不明確、不完整的,空間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間成為既非室內、又非室外的中介過渡空間,形成室內外空間的水平過渡和滲透,人們得到了一個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間和內部私密空間之間的特殊聯系的體驗。柱、梁架等線性構件對空間說的極弱的界定并不影響到空間的滲透,因而空間具有了流動性。
(2)空間的功能多義性:空間的使用性質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納的人的行為活動決定,這種行為活動是發展變化的,于是就導致了空間功能的含混多義。例如街道上交通與日常生活相混雜,私人生活與公共空間交融;廊空間中交易市場、人際交往、日常生活、茶館、酒樓等諸多功能容納于其中。在同一空間內功能多樣并存。功能的復雜性意味著它們之間聯系的多樣性,彼此之間并非完全獨立,體現了空間的廣泛適應性,最大限度的將人的行為活動融合其中,具有濃郁的人情味。
(3)空間感受的含蓄性:空間界定的不確定性及空間功能的含混多義性為空間承載大量的、復雜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對于這一空間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確描述的,而相應地表現出地是一種含蓄性,也可說是模糊性的特征。從認知活動的主體來說,人本身是一個復雜變化的有機系統,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維,很難用精確的語言來表達,語言本身就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抽象,往往是多義化、含糊不清的,豐富性正是由此而來。由于空間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認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們對空間的感受成為一個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機理過程。例如傳統民居的老街空間,常常是在功能上和地域上沒有明確的界限,很難說它從何處開始,又在何處結束。空間由于是由空靈的木結構構架搭出來的,建筑實體似乎消融于其中,而空間似乎變成超越了物質的精神意象。傳統民居的院落空間是典型的模糊性空間。它對于住宅來說,是外部空間,對于城市和銜區來說,又是內部空間。院落空間是內外之間聯系過渡的空間。院落空間的功能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如宴會、典禮、游戲、納涼等等。院落空間可以認為是一個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在院落之內。人體會到的是內外模糊不定的空間特性。充分體現了模糊性空間的含蓄性。人感受到的是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過渡狀態,但卻是充滿復雜意義的空間。
三、模糊性空間在現代居住區環境中的運用
丹麥城市設計家楊.蓋爾在《交注與空間》一書中將公共空間中的活動分為三種類型,即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在這三種類型當中,必要性活動是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的基礎,即當空間中包含了居民的必要性活動如上下班、買菜、做家務等日常生活行為時,其他兩種類型的活動如散步、曬太陽、攀談、打招呼等也就自然被引發了。空間自然地被生活賦予了豐富的含義,空間的功能是多元的,人在其中的感受也是含蓄的。
模糊性空間在居住區環境中表現的方面很多,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道路:自從人車分流的方式被廣泛運用以來,這一方式證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車對居住生活環境的影響,保證了居住區的安全和安靜。但是車道上排斥了行人,成為單純的交通空間,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氣息,失去了活力。模糊性空間設計強調將交通空間和生活空間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通過阻止無關車輛的進入,并對街道的線形、寬度、鋪裝和小品等進行精心的設計、處理以降低車速,達到人車共存。以枝狀或環狀盡端式道路伸入小區或住宅組群內,結合網格式、多樣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路系統,在空間形態特征上,枝狀或環狀盡端式道路設計時結合住宅樓的入口、停車位、廊道道和盡端回車場做拓撲變形,擴展出形態各車異的院落空間,同時結合綠化、鋪底劃分空間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為滿足多種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場所,堵如作為鄰里交往、臨時停車、及兒童和老人活動場地,道路空間在這里變成了多義、含混的空間,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動,而顯得更富有活力。
(2)廊道:廊道被廣泛地運用在現代住宅的設計中,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環境的風雨廊、頂層或底層的綠化步道,棟與棟之間的連廊等等,廊道空間是一種有效地能促進形成人們日常生活經歷和交往樂趣的空間誘因。廊道空間的邊界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透空的柱形成的邊界使得廊空間與外部空間之間是流動的,相互滲透的。廊空間既是交往空間,又是交通字間,廊空間同時能夠有效地劃分出不同的空間領域,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廊空間的功能也具有不確定性,人們在此的活動可以是多樣的,攀談、曬太陽、家務、游戲等等,能夠最生動地反映人們生活的豐富多彩以及含混復雜的機理。由此引起人們對空間的感受超越純物質的狀態,而引發出人們對這一領域的有意識、有情感的精神意境。日本建筑師大野秀敏設計的茨城縣松代公寓在住宅樓的三層樓頂上增加了一條綠化步行道到上面的樓層,并與許多大尺度樓梯、踏步和平臺練成一體,由此作為樓上居民自由活動與通行的場地。被稱為“上面的街道”。深圳百仕達花園在小區內做了長長的風雨廊,使空間更富有人性化的特點。昆明西華小區規劃提出“綜合鄰里”的概念就是利用二層平臺或廊道將幾個住宅單元入口聯系起來,廊道形成了交往與交通的空間,下部則可以用作儲藏、自行車停放、值班、居民交往及服務用房或商店。廊道使建筑得到一個內外交接的過渡區域,建筑的實體感被削弱,空間顯示出整體獨立性和多義性,使空間具有流動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同時在深居心理層面上保持著傳統與環境的連續性和繼承性,形成超越物質的精神意象,使人獲得心理上的認同感。
(3)底層架空:底層架空是居作區規劃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亞熱帶地區采用底層架空有利于空氣對流,對通風更有利。底層架空也是一種模糊性空間的設計思想。一方面架空的空間可以做多種用途,如停車場、居民的休閑場地、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及環境景觀,加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區,底層架空的中間成了一個多用途的空間,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機會。底層架空也可以將住宅設計與城市設計結合起來作—體化設計,起到聯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發展的紐帶作用,如深圳的萬科城市花因。
(4)院落空間:現代意義上的院落空間與傳統民居的院落空間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經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空間,而是屬于一個集合體的公共空間。但是傳統民居院落的模糊性的特質仍是值得借鑒的有效方式。院落空間相對于城市和整個居住區而言,是內部空間。相對于組團內的住宅而言,是外部空間。是住宅與外部空間之間的過渡空間。院落空間對于組團內的居民來說,具有較強的歸屬感和領域感,環境心理學研究表明,領域空間對集體活動內聚力的形成至關重要,而集體內聚力又使場所得以維護,鄰里關系得以和諧的基礎。院落空間功能具有含混多義性,它既是老人聊天下棋的場所,也是兒童嬉戲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人們集會、娛樂的場所,還是臨時停本的地方。院落空間同時是重要的景觀要素。人們透過窗外,最直接的景觀就是院落景觀。院落空間有比較明確的空間界定,但空間并不是閉合,而是一種有效的圍合,空間是建筑的延伸,或作為前景,或作為襯托、或作為視覺焦點,每一個這樣的限定開放空間是一個完整的實體,僅它更是相鄰的空間和構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模糊性空間與空間的領域感和歸屬感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動范圍的本能,這就是空間的歸屬感和領域感。缺乏有效的圍合是許多不盡人意的空間或地段的關鍵所在。模糊性空間的設計思想與空間的領域感和歸屬感并不矛盾。模糊性空間屬于一種界定的開放空間,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種弱性的邊界,從而使空間具有了流動性,它所創造的一種更豐富的、更富有內涵的空間感受,是與含混復雜的生活相對應的。
篇4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發展的不斷提高以及農村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大量的勞動力也向城市轉移,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又在一方面使得城市規劃的壓力不斷增加。工業的發展、人們生活垃圾的不斷生成,在有形和無形之中,造成了許多的環境問題。總的來說,其大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空氣污染十分嚴重。
空氣污染是一個城市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是世界各國、各地區普遍出現的問題之一。事實上,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包含大量粉塵、氮氧化合物以及碳氧化物在內的汽車尾氣被大量地排放至大氣當中。如我國許多的城市普遍出現PM2.5數值不斷升高,霧霾天氣越來越多的空氣質量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脅著人們的出行及身體健康,也極大地限制了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1.2水污染十分嚴重。
與空氣污染一樣,水污染也是城市規劃建設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用水行業的迅速發展,生活污水以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被大量排放,使城市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另外,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監管工作還存在缺陷,監管不嚴、監管缺位問題致使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體中,嚴重污染水源。據先關資料統計,我國城鎮幾乎每天有一億噸污水被直接排除河流中。嚴重超過了河流自凈能力。我國水污染問題嚴重,近一半以上的城市水源達不到飲用水標準。
1.3城市生活垃圾劇增,垃圾包圍城市。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居世界首位,不僅如此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增長速度也十分驚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10%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我國城市目前已經陷入垃圾包圍城市的局面,200多個城市陷入這種困境。與此同時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水平較低,占垃圾處理總量的59%,而且在這59%進行無害處理的垃圾中,僅有20%能夠完全符合無害處理要求,由此可見我國垃圾處理工作任務艱巨。
2城市規劃中環境問題的常用保護措施
我們在上一節說道,城市在進行實際的建設規劃過程當中,出現了許多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嚴重影響城市發展的環境問題,基于對這些問題的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們便可以對癥下藥,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舉措。具體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做好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準備工作。
用好相關的城市自然環境資料,包括城市具體的地理位置、氣象、水文以及生態環境等,調查好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現狀,如人口、GNP;做好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監測大氣、水體、噪聲的實時情況,并做好記錄并做好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功能區劃等。環境規劃應該是基于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通過調查分析城市環境質量現狀,進而編制科學的規劃體系,用以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2.2嚴格控制大氣排放。
大氣排放規劃,就是在城市大氣質量現狀的基礎上,并分析發展趨勢,劃分功能區,根據即定的環境規劃目標計算各功能區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學的排放規劃。
2.3做好水污染控制規劃。
水污染控制規劃是在調查分析水污染現狀的前提下,根據受污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限制排放量并計算出排放標準。從國內水污染的情況來看,限制排污量應該從改進落后的生產方式上著手,實現少廢、無廢工藝的清潔生產,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和資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治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最終做到有效保護水資源。
2.4合理處理垃圾。
垃圾本身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垃圾處理可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是盡可能進行分類回收利用;其次是盡可能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進行堆肥處理;再次是盡可能對可燃物進行焚燒處理;最后是對不能進行其他處理的垃圾進行填埋處理。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屬厭惡性項目,選址在建成區經常遭到居民強烈反對甚至上訪,且與其他市政設施相比,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具有占地面積大、防護距離要求遠的特點,城市規劃必須與環境衛生規劃同步進行,環衛設施規劃中對垃圾產生后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用地布置必須結合實際,縱觀全局,統籌安排,立足長遠,遠近結合,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改造與新建的關系。
2.5提高居民的環保素質。
提高居民自身素質修養,培養人人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加強普及、宣傳生態意識,樹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
3結束語
篇5
關鍵詞:木論保護區;生態文明;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物多樣性
1引言
木論保護區位于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西北部,北與貴州省荔波縣茂蘭保護區相連,西與南丹縣八圩鄉毗鄰,總面積8969hm2,其中森林面積8499.7hm2,森林覆蓋率為947%。1991年經環江縣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縣級保護區,1996年被批準為國家級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廣西亞熱帶石灰巖地區僅有的連片分布的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單性木蘭(Kmeria septentrionalia)被鑒定為新種后多年遍找不獲,但在該保護區仍有小片的分布,其生長迅速,是庭園綠化的優良樹種,已被評為環江縣縣樹。可見,這是一個具有極大保護價值的保護區,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將之建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單元,以發揮其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繁榮地方經濟和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簡要地介紹它的基本特點、保護價值,并探討了通過開展有效管理,以完成預期的目標。
2基本特點
2.1自然概況
木論保護區地處苗嶺及其四周石灰巖地區的東南緣,位于北緯25°7′11″~25°12′22″,東經107°54′1″~108°5′51″,南北長10.8km,東西寬19.8km,主要出露碳酸巖地層,分為石炭系下統和中統5個巖石地層,主要為白云巖、石灰巖、含燧石石灰巖和硝屑巖夾少量煤線和第四系松散堆積物與洞穴沉積物,其中純石炭系白云巖和石灰巖分布最廣,占總面積的97%以上,其上是喀斯特森林保存最好的山體。
林區喀斯特地貌極為發育,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和北部的山峰海拔800~1000m以上,東南部海拔500~1000m,東部古濱河以西海拔400~500m,主峰肯芭山海拔1043.8m,其它較高的山峰有班環山、龍桃山和龍頭山,海拔500~1000m之間,喀斯特形態多種多樣,以錐形山、塔形山及其間的洼地構成的峰叢洼地和峰叢漏斗為主,其次是沿斷裂發育的谷地和不太發育的盆地以及洞穴。保護區內錐峰連綿,四周封閉,呈形狀各異的洼地和漏斗,邊坡陡峻,坡度45°以上,有些地方懸崖陡壁,深度一般為100~300m,洼地中常有地下河、天窗、消水豎井,邊緣有洞穴。漏斗底部常有落水洞或泉水出露,山體中發育不少巖洞,不少洞穴廊頂發育龍脊構造,因洞中化學沉積物發育不同,而呈現不少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石幔、石盾和一些鵝管石、壁流石等,形態奇特。
該地區氣候屬中亞熱季風氣候區,各地海拔高低差別較大,年平均溫度15~187℃,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34~87℃,極端最低溫度-5℃,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67℃,極端最高溫度36℃,無霜期235~290d,年降雨量1530~1820mm,多集中在5~8月,林內相對濕度80%~90%。
石灰巖地區地表水不發育,以碳酸鹽巖類裂水為主,有少量的碎宵巖類孔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積區的孔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垂直分散滲入補給,隨季節交替有規律的變化雨季(4~8月)降水絕大部分補給地下水,干季(12月~翌年1月)不夠補足地下水的排泄,以致地下河和泉洞干涸。地下水埋藏深度因地勢高低而異。林內樹木繁茂,地表可截滯蓄水,根系可沿縫隙延伸吸取水分,形成獨特的水文情況。水以重碳酸鈣型為主,也有重碳酸鈣鎂型,均屬低礦化度的淡水,多為軟水――微硬水,pH值64~80。
石灰巖山地面積80%~90%以上,土壤覆蓋面積不及20%,土壤大多積存于巖石裂隙間,只在洼地和谷地才有連片的土壤,為白云巖、石灰巖發育的石灰土,局部出現由含燧石石灰巖發育的硅質土,可劃分為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硅質土三類。土層大多淺薄,發育不全,有機質含量較高,一般為50%~75%,植被落葉層厚達3~6cm,截流蓄水量高達557t/hm2,淋溶作用強烈,脫鈣作用明顯,土體幾乎不含碳酸鈣,鈣只有痕量存在,pH值65~70,少數山頂地區有弱變鈣作用的土壤,pH值可達75~80,粘粒下移明顯,土壤質地較粘重,一般為重壤土或輕粘土。
2.2生物多樣性特點
2.2.1生態系統的分布
大面積原生性、典型性、獨特性和多樣性都很強的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保存較好,是木論保護區最富價值之處。它的類型眾多,各有獨特的生境;此外,地下洞穴與地下河有其獨特的生態系統,也是石灰巖地區所特有的,現將之分述如下。
溝谷兩旁山腳地帶較濕潤的地方,主要有刨花潤楠(Machilus pauhoi)、伊桐(Itoa orientalis)林和中越棒柄花(Cleidion bracheosum)、掌葉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林兩大類。混生其中較多的種類,常綠闊葉樹有: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石山樟(Cinnamomum saxatile)、貴州瓊楠(Beilschmiedia kweichowensis)、小果厚殼桂(Cryptocarya microcarpa)等;落葉闊葉樹有:蝦公木(Bridelia fordii)、禾串樹(Brideli insulana)、擬赤楊(Alniphyllccm fortunei)、菜豆樹(Rademachera sinica)、香椿(Toona sinensis)、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
山坡地類型較多,常見有青崗櫟(Ccyclobalanopsis glauca)、圓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林、刨花潤楠、傘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林、亮葉槭(Acer laevigatum)、云貴鵝耳櫪(Carpinus pubesccens)、廣東潤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小木(Swida parviflora)林、貴州瓊楠、倒吊筆(Wrightia pubescens)林、單性木蘭、紅皮(Styrax suberifolia)林和鐵屎米(Canthium dicoccum)、小欒樹(Boniodendron minus)林六種類型,混生其中的樹種還很多,常綠闊葉樹有革葉鐵欖(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假蘋婆(Sterculia lanceolata)、華東潤楠(Machilus leptophylla)、小刺櫻花(Laurocerasus spinulos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廣西密花樹(Rapanea kwangsiensis)等,落葉闊葉樹有園葉烏桕(Sapium rotundifolium)、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樸樹(Celtis tetrandr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光葉櫸(Zelkova serrata)和翅果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和任木(Zenca insignis)等。
山頂和山脊地區由于風大的影響,常常形成獨特在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矮林類型,林木生長低矮,樹干粗大,分枝低,常見烏岡櫟(Quercus phillyraeoides)、羅城鵝耳櫪(Carpinus luochengensis)林,局部地區有小片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矮林、廣東松(Pinus kwangtungensis)矮林的分布,混生其中的種類不少,較多的有圓果化香、石山鵝耳櫪(Carpinus rupestris)、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山豆根葉九里香(Murrayaeuchrestifolia)、石山松(Pinus calcarea)、短葉黃杉(Pseudotsuga brevifolia)、巴東櫟(Quercus engleriana)、青岡櫟、圓葉烏桕、米念芭(Tirpitzia ovoidea)、繡毛蚊母樹(Distylium ferrugineum)、密花樹(Rpane neriifolia)等。
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遭受破壞后,在山腳土壤連片的石隙地燒山墾殖荒廢后就出現小片白茅(Imperta cylindricl var.major)、草叢、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草叢和班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草叢的分布。廣闊的山坡上出現大片獨特的藤本刺灌叢和竹叢。前者常見下列四種類型:1)小果薔薇(Rosa cymos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2)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紅背山麻桿(Alchornea trewioides);3)小金合歡(Acacia sinuata)、灰毛漿果楝(Cipadessa cineresens);4)聚果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黃荊(Vitex negundo)四種類型。后者有白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竹叢和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竹叢兩類。混生其中較多的種類有木(Loropetalum chinense)、粗葉懸鉤子(Rubus alceaefolius)、八角楓(Alangium chinense)、白飯樹(Fluegge virosa)、廣西紫麻(Oreocnide kwangsiensis)、毛桐(Mallotus barbatus)、石山苧麻(Boehmeria strigosifolia)、麻瘋樹(Dendrocnide urentissima)和桂楠(Phoebe kwangsiensis)等。隨著大量落葉闊葉樹的侵入,構成石灰巖落葉闊葉林較高的演替系列階段,主要建群種有青檀、圓葉烏桕、菜豆樹、黃連木、任木、香椿、掌葉木、伊桐、樸樹、光葉櫸、榔榆(Ulmus parivifolia)、嶺南酸棗(Allospondias lakonensis)、山牡荊(Vitex quinata)、苦楝(Melia azedarach)等。
石灰巖洞穴中有許多獨特的蝙蝠、蝸牛、蜘蛛,多足綱動物和鞘翅目昆蟲;地下河有獨特的魚類,俗稱盲魚和一些蝦、貝、蜆等,獨特的環境和獨特的物種多樣性就構成獨特的生態系統類型,從而構成了具有世界價值的精華所在。可惜,研究極其不夠,急需人們給予更多的關注,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加強研究和管護,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2.2物種多樣性特點
石灰巖地區植物種類獨特,富含喜鈣植物,但因巖石,土壤斷續分布,土層淺薄,與鄰近地區酸性土山地相比,種類并不算多。已記錄到高等植物908種,其中蕨類67種,裸子植物11種,被子植物830種。大多屬東亞植物區系區中國-日本亞區黔滇桂區系成分,混生有少量華中、西南和華南熱帶區域的成分,溫帶成分極少,不及5%。從保護的角度來看,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種類有5種,三級保護的種類10種。20世紀90年代初期綜合調查時曾發現新種12個,廣西新記錄屬2個、新記錄種12個。此外,還記錄到大型真菌68種,其中不少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發掘出不少地下塊菌,其中可能有一些種屬為我國新記錄或新種。木論保護區內碳酸鹽巖石表面殖居有大量的藻類、地衣和苔蘚,但一直未能鑒定出來,急需加強研究探索。
已記錄到脊椎動物260種,其中獸類48種,鳥類148種,兩棲類17種,爬行類47種。東洋界區系成分居多,廣布種也占一定比重,古北界成分較少。20世紀90年代綜合考查時曾發現一個鳥類新種短尾鷦B環江亞種(Napothera brevicaudata huangjiangensis)和兩個廣西新記錄短嘴金絲燕(Collocalia brevirostris innominata)和白鷴榕江亞種(Lophura nychemera rongjiangensis)。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種類2種,二級保護種類27種。此外,還記錄到昆蟲408種,其中以鱗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雙翅目種類較多,已定為新種的有16種,還有中國新記錄種和廣西新記錄種10個。它們的分布大多與不同生境和生態系統類型有密切關系[1]。
2.3社會經濟特點
木論保護區范圍有2個鄉6個村,總人口9000多人,為毛南族居民聚居地區,勞動力3000多人,耕地面積890hm2,水田面積613hm2,年糧食總產量4000t左右,人均產糧不過500kg。保護區建立前主要依靠伐木、煤炭、采收林副產品、捕獵、采礦等為生。保護區建立后,林區生物多樣性得到了基本的保護,但人民的收益明顯減少,生活處境困難,如何遵循生物圈保護區管理模式的要求,把保護和發展密切結合,持續利用豐富的生物資源,既不影響保護,又能保證當地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防止偷砍偷獵,就成為有效管理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特別是木倫保護區是廣西亞熱帶石灰巖地區獨一無二原生性石灰巖常綠、落葉混交林連片分布的區域,必需集中應有的人力物力條件來解決這個問題,作為試驗示范,為其它石灰巖區域樹立榜樣。
2014年7月綠色科技第7期3有效管理的展望
3.1保護區管理類型定位
木論保護區是廣西亞熱帶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保護較好,面積最大的區域,承擔著繁重的保護、研究和資源持續利用的責任。保護區建立以后,已完成了一系列基礎建設工作,開展了資源本底綜合考查,制定了中、長期工作規劃,無論在組織領導和實際工作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只要主管部門給予必要的重視和關注,就能完成預期的目標。可按綜合管理保護區來規劃行事,也就是說,要在保護、科研監測、教育培訓、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旅游五個方面同時并重地去開展工作,使之建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單元,以發揮其無限的活力[2,3]。
3.2健全保護區管理體制
當前木論保護區主要由自治區林業局負責管理,管理體制應該是通暢的,關鍵在于給予足夠的重視。鑒于它的地位重要,保護對象珍貴,人民又要靠它來維持生計,應發動地方政府和社區積極參與,共同建設。如果主管部門力量不夠,可明確實施由自治區主管部門和環江縣人民政府共管的機制,具體的辦法是,由它們共同主持建立一個管理委員會,邀請自治區、市、縣有關機構的領導和組織有關部門、利益攸關者、非政府組織、企業家、專家和社區代表參加共同組成,負責制定規劃、領導、協調、監督和組織保護區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有關項目,并將之列入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種計劃中去。與此同時,邀請本少一個適當的科研機構或大專院校作為顧問單位,并通過它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幫助出謀劃策,保護區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4]。
3.3完善保護區內功能區域的劃分
木論保護區內原有的功能區域劃分基本上還是適當的,只是由于缺乏項目的支持,各個區域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今后核心區和緩沖區應在保護和科研監測上下功夫,試驗區要通過試驗研究,把保護區有發展潛力的生物資源發掘出來不斷向外推廣。當前,特別要重視生物圈保護區管理模式提倡和周邊社區共同建立過渡區的任務落實好。在保護區總體規劃的要求下,幫助他們把過渡區的土地利用規劃好,使之成為由多種多樣具活力的生態系統構建的景觀多樣性鑲嵌體,一方面避免保護區成為孤立的綠洲,另一方面,也使之成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基本單元的組成部分,為人民造福。主要任務在于把次生生態系統的恢復、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創建多種多樣新興的生物多樣性產業和發展生態旅游、建立休閑度假生態養生的農家樂莊園等方面的工作做好[5~7]。
3.4建立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定位試驗站
建立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定位試驗站是綜合管理保護區的一個標志。中國亞熱帶石灰巖區域只有木論保護區和貴州荔波茂蘭保護區兩個區域保存有大片的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彼此是連片的,但木倫保護區所在地海拔較低,物種組成上有許多獨特之處,極需開展深入的研究。當前,木論保護區已建立了一處研究站,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一方面要根據實際需要,建立研究項目;另一方面,要根據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制定一系列長遠的綜合性研究項目,例如光能利用、水分動態、氮素與營養元素循環、生物生產力、經濟生產力、演替進程等,以期弄清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為制定符合實際要求的保護和持續利用方案提供科學依據。這項工作最好發揮顧問委會的作用,由他們負責主持,協助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8]。
3.5建立教育培訓和生態旅游服務中心
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無論經在群落外貌、內部結構、種類組成及其生物生態學特性和演替變化等都有獨特性質,但它遭受破壞嚴重,殘存無幾。所以,對木論保護區來說建立一個以展示石灰巖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的教育培訓和生態旅游服務中心就是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具體的做法就是把保護區的自然特點和社會發展的本底資料、中長期發展規劃、生物多樣性產業的創建以及生態旅游的景區、景點的觀光內容,利用現代化的光、聲、電等技術把這些方面的資料、圖片、標本、光盤等通過展覽館、陳列室、影視廳、演習館等全面展示給廣大公眾。同時,設置咨詢室、自然保護資料和各種土特產品銷售室、食宿和休息空間,并在網絡上組織生態旅游者前來觀光、休閑度假、生態養生等活動,把教育培訓和生態旅游工作搞好搞活[9,10]。
創辦一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內容的職業高中。這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美麗中國的關鍵任務,作為廣西亞熱帶石灰巖森林保護最好的區域有必要為此付出辛勤的努力,不要被困難所嚇倒。這不只是國內保護區必需的第一線工作人員,也是國家資助發展中國家建設必需的人才。
3.6創建有發展前景的生物多樣性產業
這是資源持續利用的一項具體任務,主要在試驗區和過渡區內開展,要與社區進行合作大力發展,可從下列各方面著手開展。
3.6.1建立用材林城鎮綠化苗木和花卉繁殖基地
石灰巖地區過去未被作為宜林地看待,實際上山腳地區常有小片天然更新的速生用材林出現,說明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它有其獨特的知生樹種和種植方式,應因地制宜地予以應用。有許多樹種可作為城鎮綠化用,可選擇的種類很多,例如:單性木蘭、菜豆樹、任木、香椿、樸樹、青檀、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刺楸(Kalopanax pictus)、石山樟、青崗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翠柏、石山松、黃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短葉黃杉(Pseudtsuga brevifolia)、老虎刺、火棘、野鴉椿(Euscaphis japonica)、南天竺(Nandina domestica)、棕竹(Rhapis excelsaa)、華南十大功勞(Mahcnia japonica)等,蕨類盆景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3.6.2建立藥用植物繁殖基地
石灰巖地區藥用植物也相當豐富,不少種類貯量也大,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除了要科學地采收以外,還要選擇適當種類大量繁殖,建立生產銷售基地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可供選擇的種類有絞股藍(Gynostemama pentaphyllum)、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金果欖(Tinospora sagitta)、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川續斷(Dipsacus asperoides)、水蘭青(Drymaria cordata)、趾葉瓜蔞(Trichosanthes padata)、巖黃連(Corydalis saxicola)、劍葉黨參(Campanumoea lancifolia)、土黨參(Campanumoea japonica)、魚腥草(Houttynia cordata)、毛蔞(Piper puberulum)、白芨(Bletilla striata)、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紅豆杉(Taxus chinensis)、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和淡黃十大功勞(Mahonia flavida)等。
3.6.3擴大果樹、蔬菜種植面積
石灰巖地區大面積建立果蔬園地或許受到一定限制,但是在村旁和交通沿線的山腳地帶,小片繁殖還是有條件而且必要的,諸如枇杷、烏梅、桃、李、沙梨、柚、楊梅、板栗、核桃等都可發展,可與觀光農業發展同時考慮。蔬菜的發展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選擇適當的種類。同時,還要考慮加強系列產品加工,例如果漿、果汁、果酒、果干等,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也為繁榮地方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
3.6.4建立野生菌類生產基地
木倫保護區內野生菌類資源豐富,其中可作食用或藥用的種灰不少,群眾也有利用的習慣,應作為一項產業來抓,正式建立繁殖基地,可選擇作食用者有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sticha)、銀耳(Tremella fuciformis)、雞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密環菌(Armillaria melle)、茶耳(Tremella foliacea)、豆芽菌(Clavaria vermicularis)等;可用作藥用者有靈芝(Gamoderma lucidum)、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等。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石灰巖林區有許多珍稀地下真菌,例如:塊菌屬(Tuber)的一些種類,是大型真菌中最為珍稀名貴的一類食用菌,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目前,已知的一些塊菌屬于廣西新記錄種、國內新記錄種和新種,需要深入研究。
3.6.5建立養蜂業生產基地
這里蜜源植物也很豐富,群眾也有利用習慣,有擴大發展為一項產業的潛力,應爭取群眾積極參與,生產蜂蜜、蜂膠、蜂花粉和蜂王漿等系列產品。這將能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3.6.6建立野生經濟動物和本地優良畜禽品種飼養基地
木論保護區內野生經濟動物資源豐富,可根據種群消長規律在試驗區和過渡內可適當予以利用,例如:鼯鼠(包括紅白鼯鼠Petaurista ochraspis、棕鼯鼠P.petaurista、棕足鼯鼠P.clarkei)、獼猴(Macaca mulatta)、豪豬(Hystrix hodgsoni)、白鷴(Lophura nycthemera rongjianensis)、山斑鳩(Streptopelia orientalis)、赤膠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ceus)、華南兔(Lepus sinensis)、穿山甲(Manis pentdactyla aurita)、果子貍(Paguma larvata intrudens)、野豬(Sus scrofa chirodontu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等,更重要的是,應當選擇適宜的種類建立繁殖基地,使之成為一項新興的生物多樣性產業。本地一些優良畜禽品種,例如:瑤雞、香豬、菜牛和黑山羊等更應大量養殖,并生產系列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
3.6.7建立竹制品系列產品生產基地
保護區內有幾種獨特的種類,例如黔竹(Dendrocalamus tsiangii)、吊絲竹(Dendrocalamus minor)、貴州懸竹(Ampelocalamus calcareous)、荔波大節竹(Indosasa lipoensis)、箭桿竹(Indocalamus solidus)、箬竹(Indoclamus longinuritu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石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等,數量不少,合理經營將能提供充足的原料,生產諸如生活、生產和工藝等各方面產品,為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作用。
3.7完善生態旅游建設體系
木論保護區作為廣西亞熱帶石灰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保存最好的地區,是唯一可觀賞其獨特景色的好去處。登高遠望,可見巖石堆上和懸崖絕壁波濤起伏的林海;近看,從峰叢底部至四周峰頂,崖壁森林、洼地森林、漏斗森林、谷地森林、盆地森林等不同生境景觀類型歷歷在目;仔細觀察,物種繁多,生長各異,林下根系,沿著巖隙四處延伸,尋找積存土壤和有水源之地,以維持生計,構成一幅獨特而令人驚嘆的景色。可從下列各地建立景區、景點,展示給廣大游人。
紅峒景區:沿著崎嶇山路,從山腳至山頂,可以見到上述的各種景色。紅峒村寨后山,有一個巨大落水洞,直上直下呈桶狀,深60~70m,其規模在廣西也不多見,四周被森林所圍繞,洞內濕潤,灌木雜草叢生,非常壯觀,引人入勝。
外峒景區:從山腳至山頂也可見到上述的各種景色,可選擇適宜的路線建立觀光景點。
中倫景區:這是觀賞漏斗森林最好的地區,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建點。
川山鄉景區:社村寶塔又稱魁星樓屹立于社村河畔,與河面倒影相輝映,建于1841年,大青石墊基,和用磚砌成,高25m,呈六角形,原為7層,空心,有樓梯可登上塔頂,底層內徑為2m,正面上“魁星樓”三個大字,別具一番情趣。由動村附近,有一個瑞良赤腳大仙龍洞,由獅子巖、仙蓮洞、靈水洞三個景點組成,洞內景物千姿百態,景色迷人,擬人姿態各異、逼真,洞內清水緩流,可行小舟,冬暖夏涼,是個避暑的好地方。這里還是個長壽之村,吸引人們的關注。
下南鄉景區:堂八村附近有一鳳騰山墓碑,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園”,有大小古墓700多座。立碑刻字,多數建于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年間。這些墓全用大理石砌成,墓碑、拱門、石柱上雕刻著有龍盤魚躍、鳳飛燕舞、彩蝶翩翩的精美圖案和筆力雄渾的行書對聯。遠望似一座樓閣重疊的古城,是毛南山鄉的藝術寶庫之一。
都川景區:在都川中心小學內有座萌蘆石塔,建于雍正三年,用石塊壘砌而成實心六角形石塔,高7m,雕成葫蘆狀而得名,是個難得的文化遺跡。
木論保護區至茂蘭保護區通道景區:這是一條古代通道,長約20km,鋪設有石板,要步行一天時間,沿途可以看到石灰巖地區雄偉而奇特的各種自然景觀和物種多樣性,雖屬核心區或緩沖區范圍,可限制在通道內和適當人數沿線參觀。
各個景區、景點和連接路線確定之后,就應在建立和完善展示系統、監測系統、宣傳教育系統、通訊聯絡系統、后勤服務系統和生產發展系統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使實施生態旅游各個方面的發展同時并進,保護高質量地為游人服務[11,12]。
3.8建立毛南族文化村
環江縣為全國唯一的毛南族居民聚居的地方,歷史悠久,風情獨特,村寨大多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建成的“干欄”建筑,別具一格,它是石料墊基、木欄支柱,墻體用石塊或磚砌成,用木板鋪地和隔墻,房頂蓋瓦,分上下兩層,上房住人,下層圈羊牲畜,登石階入門進堂屋。每戶門前一側用竹子搭一平臺,供乘涼和曬物用。毛南族獨特的節日是分龍節,每年5月擇日舉行1~2天慶祝活動,主要是祈求風調雨順,保證五谷豐登和紀念他們最崇敬的三界公(毛南山鄉飼養牛的始祖)。此時,男女對歌跳舞,男青年帶著各種面具跳木面舞,女青年頭戴竹表皮編成的竹帽跳花竹帽舞,彼此都身著民族服裝,表達情意。家家戶戶都蒸煮五色糯米飯和粉蒸肉,預祝豐收。可選擇適宜的地點建立民族文化村,展示他們上述的生活習俗和文化風情,使之成為一處毛南族傳統文化研究和旅游基地,發揚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價值觀,豐富旅游者閱歷。
3.9加強國內外合作和交流
木論保護區和貴州荔波茂蘭保護區連續成片,從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海拔高度逐漸降低,彼此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不少差別,應建為跨界保護區,共同制定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持續利用規劃,使之成為管護好石灰巖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榜樣,為改變兩縣落后的面貌貢獻力量。為了吸收國外的經驗和擴大自己的影響,可選擇歐洲一個適當的石灰巖地區保護區建立姊妹保護區,彼此雖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不同,但如何保護和利用石灰巖地區獨特性,還是可以相互借鑒的[13]。
4結語
木論保護區完成了上述各項任務之后,必然就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單元,從而帶動整個環江縣的生態保護和經濟蓬勃發展,為其它石灰巖區域的建設樹立榜樣。
參考文獻:
[1] 鄭穎吾.木論喀斯特林區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CNPPA/IUCN,WCMC.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M].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2009.
[3] 王獻溥,郭柯.中國保護區分類的研究[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5,14(2):49~53.
[4] 王獻溥,于順利,陳宏偉.共管保護區的基本含義和管理途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5):38~41.
[5] 王獻溥,于順利,王宗帥.論生物圈保護區基本含義的發展和深化[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0(2):1~4.
[6] 王獻溥,于順利,王宗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貫徹“馬德里行動計劃”的展望[J].野生動物雜志,2009,30(3):161~165.
[7] 郭煥成,呂明偉,任國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手冊[J].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8] 王獻溥.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向[J].環境保護,1978(6):5~8.
[9] 王獻溥.保護教育的基本內容及其在建設持續社會中的作用[J].天目山,1997(3):13~15.
[10] 王獻溥,于順利,方偉偉.如何發揮保護區教育培訓功能的作用[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2(4):6~8.
[11]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自然保護區與生態旅游[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8.
[12] 張廣瑞(主編).生態旅游理論辨析與案例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3] 王獻溥,郭柯.跨界保護區與和平公園的基本含義及其應用[J].
廣西植物,2004,24(3):220~223.
篇6
關鍵詞:交通,環境保護措施
一、前言
回顧我國“十五”交通發展,我國交通事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社會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1957億元,年均增長18.7%,超過建國以來51年完成投資的總和,是“九五”期間完成投資的1.92倍,其中公路建設完成了19505億元,使高速公路的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了4.1萬公里,“兩縱兩橫三個重要路段”全部建成;新建農村等級客運站3232個,停靠站點10.2個,新增農村客車1.23萬輛,鄉鎮客車通達率98%,建制村通車率81%。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權威數字,截至2005年底,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3160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為1852萬輛,占總量的58.6%。私人汽車中,載貨汽車452萬輛,載客汽車1384萬輛。博士論文,環境保護措施。
二、交通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具體表現在:
1、交通建設期間對環境的影響
(1)、地形地貌的變化,導致生態循環系統的改變
高速公路的路線一般較長,與地方的道路和管渠等交叉在一起,由于高速公路的運營是處于一個全封閉狀態下的,因此高速公路的標高或高于原地面或低于原地面,致使大量的開挖或回填不同程度地對周圍的地形地貌產生破壞,相應的破壞了土體原有的自然結構和水循環路徑,改變了沿線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了其生長、活動的規律,可能會導致某些生物或植物的生存危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循環系統。
(2)、植被的破壞,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因公路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大開大挖,破壞了原地表植被,導致了土表裸露、土質松軟,增加了水土沖刷量,造成河流、溝渠淤積、積水淹漫農田等水土流失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于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資源的污染,導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沿河公路的修建過程中,部分單位的環保意識差,將鉆孔樁用泥漿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導致河道淤塞,影響船只正常通行;同時由于泥漿中添加了Na2CO3(俗稱堿粉或純堿)、NaOH(氫氧化鈉)等化學材料,對河水的水質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2、交通運營期間對環境的影響
(1)、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以汽油、柴油為燃料的汽車開動時會產生廢氣和固體微粒。廢氣中含有水蒸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鉛顆粒等污染物, 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 滲透到水、土壤中, 并逐漸積累, 會對沿線的人類和動植物產生不良影響,使其生活環境進一步惡化, 甚至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 這種污染的程度隨著公路運營時間的增長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斷加重。
(2)、汽車所產生的噪音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影響
公路運營過程中,汽車車體振動、發動機運轉、輪胎與路面摩擦、鳴喇叭以及公路沿線提供各種服務設施、設備均會產生噪聲, 在公路沿線形成一條噪聲帶, 這些噪聲對附近的人群產生心理(失眠等) 和生理(血管收縮、聽力受損等) 上的影響,降低人們的工作效率,尤其對公路兩側人口密度較大的敏感區域(學校、住宅區、商業區、醫院等) 干擾較為突出,而野外區域的干擾則較小。
(3)、汽車產生的油污染
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滴、漏油和車輛在維修過程中產生的污油都會隨著水的流動而滲入土壤中從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4)、汽車在夜間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光污染
光污染是一類特殊形式的污染,它包括可見光、激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等造成的污染。可見光污染比較多見的是眩光。例如每當夜晚在馬路邊散步時,迎面而來的機動車前照明燈把行人晃得眼都睜不開,這就是一種光污染,叫做眩光。博士論文,環境保護措施。
三、保護措施
1、全球環保措施的發展
由于在前期的人類活動中,人們只是將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追求目標,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現在大自然已經開始了“回報”人類了。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臭氧層空洞、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和各地酸雨現象等的頻頻發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社會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工作,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口號。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全球可持續發展五大要點:①發展援助: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增大經濟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達到其國家生產總值的0.7% ;② 環境保護:工業化國家應當恪守“京都議定書”官員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規定,保護地球環境,防止全球繼續變暖;③ 清潔水源:節約用水,并到2015年實現一半以上缺乏清潔飲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潔凈飲用水;④ 能源開發: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及電能的提高,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⑤綠色貿易:促進世界生產及貿易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我國交通環保措施
我國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了《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并針對交通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交通行業由能源消耗型的行業向節約型行業轉變的口號。在資源、能源和資金約束日趨明顯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節約土地,節能降耗,以保證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節約土地就是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從嚴把關,盡量利用荒地和廢棄耕地。節能降耗就是要努力降低交通建設、運輸管理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建設成本和管理成本,發展循環交通經濟,推進節約型行業建設。要進一步完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博士論文,環境保護措施。博士論文,環境保護措施。
公路建設必然會造成對環境的影響,要全然避免和杜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在《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的指引下,合理規劃、設計和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過程中盡量予以控制,使這種危害降低到最小。
(1) 做好路網的合理規劃
我們在確定路網規劃時,要從全局出發,樹立公路建設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系統觀念,必須考慮將擬建設公路占用農田數量減少到最少,將公路對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及國家自然保護區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對不可避免的環境影響要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為以后階段的公路環保設計提供依據。
(2) 進行公路建設項目預可、工可的環境評價
在路網規劃或線位選定后,都應按照交通部1996年頒布了《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試行)》規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超過規范和相關規定的方案要堅決摒棄。
(3) 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環保宣傳工作,同時制定嚴格的環保控制方法
通過宣傳,使得環保觀念深入到每個單位每個人的心中,形成“人人為環保”的態勢;同時制定嚴格的獎罰措施,對于不按照環保辦法執行,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的單位予以重罰。
(4) 采用各種手段,減小噪音污染
研究表明:交通狀況,音源、聲音傳播與噪聲量密切相關。因此,防治噪聲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加強交通管理, 上路前進行車輛噪聲監測, 管制重車百分比,交通量及行車速度;二是調整縱坡,減少縱坡過大可能導致汽車爬坡時增加的噪聲量;三是改進路面結構類型,改善面層混合料成分,適度修正橫向刮紋間距或改作縱向拖紋處理,以謀求降低交通噪聲;四是盡可能采用降噪效果好的路塹型式,尤其是路線通過敏感區時;五是適當設置遮蔽物,可在公路兩側設置隔聲林帶、隔音墻、隔音堤等,以降低噪聲位準;六是實施減少噪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改善車輛本身構造。
(4)汽車排放污染的防治
汽車排放的廢氣與固體微粒對大氣的污染最為嚴重,這些污染會引起金屬腐蝕,對建筑物和雕塑品造成破壞,抑制動植物生長,給經濟、文化領域造成損失。因此,必須制定相關的汽車排放標準,機動車上路前需進行尾氣檢測;完善汽車的自身結構,改進發動機,采用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發明使用電動車、太陽能汽車和其它不污染環境的新型能源車;采用現代燃料,優先使用無鉛汽油,增加以液化石油氣或壓縮天然氣為燃料的氣瓶車,推廣氣體燃料,使用符合規定的劑和燃油添加劑;研制和推廣廢氣減毒裝置,完善汽車保養和修理制度,推廣節油裝置。通過以上的措施,可將汽車排放物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的程度。博士論文,環境保護措施。
四 結語
環境與發展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依存,密切相關。博士論文,環境保護措施。因此我們在發展交通時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位置和處境、優勢和不足,進一步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為我國綜合國力的的增強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全文新華社2003.7.25
2、高艷龍,張榕情如何建設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中國公路2003,24
3、廖新輝張陽淺談高速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廣西交通科技1999,12
篇7
本文首先分析了國內外環保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發展狀況,并以巨龍公司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巨龍人力資源開發的成就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有利條件,主要體現在:公司經過多年的經濟積累,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形成了比較規范的人才開發與管理的體系;初步形成了有巨龍特色的企業文化,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本文在對巨龍公司員工進行的問卷調查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巨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人才管理部門作用不夠強;人才隊伍結構與目前企業發展戰略矛盾突出;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問題,部分高素質人才流失;任用機制存在問題。論文還歸納出巨龍公司面向二十一世紀面臨的五大挑戰,并明確提出了巨龍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的戰略對策:發揮公司班子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規劃;加強人力資源部門的組織建設;建立并完善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和政策;培養和更新企業文化。
論文對于其他的中國環保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巨龍公司,人才對策,人力資源開發
ABSTRACT
Startingfromasimplemanufactory,GUDRAGONhasnowbecomeaninternationallywell-knownmodernenterprise.However,duetoseriouscompetitioninthemarket,thechangingofmarketenvironmentandallkindsofchallengesappearingin21stcentury,GUDRAGONhasexperiencedmanydifficultiessuchasmarketdeclination,profitdropdown,demoralization,talentslossandevennegativeprofitsintheyear2000and2001.ThethesismakesadeepstudyandanalysisofthecompanyfromtheHumanResourceaspectwiththeknowledgeonmanagement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aswellasempiricalresearch.
Thisthesisfirstlyintroducesthehumanresourcemanagementdevelopmentofnationalandinternationalappliancemanufacturers,andthentheaccomplishmentsofHRdevelopmentofGUDRAGONandindicatestheadvantagesofGUDRAGONintheconstructionoftalentsteam:Goodmanagementachievementformsaneconomicalbaseforconstructionof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hasacomparablynormative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system;hascreatedacharacteristiccorporatecultureandhassetupagoodcorporateimage.
ThenthethesisstudiestheproblemsexistinGUDRAGON’s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thefunctionofHRmanagingdepartmentisnotstrongenough;thetalentconstructionandcurrentcorporatedevelopingstrategieshavesharpcontradiction;problemsexistintheutilizationoftalent,whichleadtotalentloss;theappointmentmechanismhaveproblems.ItalsobriefsthefivebigchallengesGUDRAGONisconfrontedwithinthe21stcentury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Exertthecoreeffectoftheleadingteam;Furthercompletethetalentdevelopmentplan;EnforcetheorganizationconstructionofHRdepartment;BuildandcompletetheHRcultivatingsystemsandpolicies;Fosterandrenewcorporateculture.
ThisthesisalsogivesadvicetootherChina’sappliancemanufacturersandtownshipbusinesses.
Keywords:GUDRAGON,talentscountermeasure,
HumanResourcesDevelopmen
目錄
緒論………………………………………………………………………………1
第1章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論綜述…………………………………3
1.1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內容.……………………………3
1.1.1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概念…………………………………………3
1.1.2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主要內容……………………………………3
1.2與本文相關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論……………………………4
1.2.1人力資源規劃……………………………………………………………4
1.2.1.1人力資源規劃的定義………………………………………………4
1.2.1.2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5
1.2.2人員激勵…………………………………………………………………5
1.2.2.1人力資源激勵的定義………………………………………………5
1.2.2.2人力資源激勵的方式和原則………………………………………6
1.2.3績效考評…………………………………………………………………7
1.2.3.1績效考評的含義…………………………………………7
1.2.3.2實施績效考評過程中的職責分工…………………………8
1.2.3.3考評者的選擇………………………………………………9
1.2.4人員培訓……………………………………………………………9
1.2.4.1確定培訓目標………………………………………………9
1.2.4.2擬定培訓計劃……………………………………………10
1.2.4.3選擇受訓者………………………………………………10
1.2.4.4培訓的形式………………………………………………10
1.2.5薪酬制定……………………………………………………………11
1.2.5.1影響薪酬制定的主要因素……………………………………11
1.2.5.2薪酬結構…………………………………………………12
1.2.6企業文化……………………………………………………………13
1.2.6.1企業的物質文化………………………………………………13
1.2.6.2企業的制度文化………………………………………………14
1.2.6.3企業的精神文化………………………………………………15
第二章國內外環保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研究……………………16
2.1國外先進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情況概述……………………16
2.2外國先進環保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改革和創新的實證研究…19
2.3我國環保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策略性研究……………………23
2.3.1我國環保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現狀………………………24
2.3.2我國環保企業和外國先進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差距分析…25
2.3.3我國環保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對策………………………30
第三章實證研究巨龍公司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企業人才對策………………37
3.1巨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現狀…………………………………………37
3.1.1巨龍人力資源開發的成就……………………………………………37
3.1.1.1企業的人才素質逐年提高…………………………………………37
3.1.1.2企業人才結構漸趨合理……………………………………………38
3.1.2巨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有利條件………………………………39
3.1.2.1經過多年的經濟積累,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39
3.1.2.2形成了比較規范的人才開發與管理的體系………………………41
3.1.2.3初步形成了有巨龍特色的企業文化,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43
3.1.3巨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存在的問題…………………………43
3.1.3.1人才管理部門作用不夠強…………………………………………43
3.1.3.2人才隊伍結構與目前企業發展戰略矛盾突出……………………45
3.1.3.3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問題,部分高素質人才流失………………47
3.1.3.4任用機制存在問題…………………………………………………56
3.2巨龍二十一世紀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面臨的挑戰………………59
3.2.1巨龍自己培養的中高級人才滿足不了未來發展的要求……………60
3.2.2外來的人才供給越來越有限………………………………………60
3.2.3設備行業對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61
3.2.4地區的環境條件使巨龍客觀上存在對人才吸引力的不足…………61
3.2.5本地的人才政策存在偏頗……………………………………………62
3.3巨龍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的戰略對策……………………………63
3.3.1發揮公司班子領導核心的作用……………………………………63
3.3.2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規劃…………………………………………64
3.3.3加強人力資源部門的組織建設………………………………………66
3.3.3.1人力資源部門重新定位…………………………………………66
3.3.3.2人力資源部門的組織設置………………………………………66
3.3.3.3推進信息網絡系統建設…………………………………………68
3.3.3.4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部門的作用…………………………………68
3.3.4建立并完善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和政策………………………………69
3.3.4.1結合地方實際制定人才引進政策………………………………69
3.3.4.2完善人才測評制度………………………………………………70
3.3.4.3推進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70
3.3.4.4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員工素質……………………………………80
3.3.4.5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激勵和培養的政策和措施………………80
3.3.4.6完善任用機制……………………………………………………84
3.3.5培養和更新企業文化…………………………………………………85
3.3.5.1巨龍文化要體現中山人文特質…………………………………85
3.3.5.2結合“巨龍”實際,加強建設表層文化…………………………86
3.3.5.3錘煉“巨龍”個性,加強建設內層文化…………………………87
3.3.5.5進一步推進企業文化在廣度和深度的發展……………………89
3.3.5.6建立跨文化管理的新模式………………………………………90
第四章中國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代化………………………93
4.1中國鄉鎮企業政企不分帶來的人事弊病………………………93
4.2鄉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能一蹴而就………………………95
4.3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落后狀況必須改變……………………98
4.4入世后鄉鎮企業人力資源建設面臨的挑戰……………………100
4.5鄉鎮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對策…………………………102
4.5.1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的配置…………………………………102
4.5.2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103
4.5.3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的使用…………………………………104
4.5.4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的激勵…………………………………105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展望…………………………………………………107
5.1研究結論……………………………………………………………107“”版權所有
5.2展望…………………………………………………………………107
參考文獻…………………………………………………………………109
附錄:巨龍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調查問卷……………………………………111
篇8
【關鍵詞】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實施動力;研究
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模式也成為未來階段下我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轉換生產方式與思想觀念也成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在該種環境之下,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的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資源節約與環保問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定是未來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趨勢,下面就對我國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與實施動力進行深入的分析。
1、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分析
1.1 綠色管理
就目前來看,關于綠色管理,尚未出現統一的定義,對于此種概念,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均將減少污染、節約資源作為綠色管理的核心概念,縱觀這些觀點,大多以企業為出發點進行闡述,但是實際上,環保問題不僅僅是企業應付的責任,社會組織也有一定的義務,因此,綠色管理的概念不能夠局限在企業中,應該將其推廣至社會組織結構中,其內涵也應該從減少污染、節約資源擴展到為社會大眾提供綠色環保服務、提升其生態環保意識等等。
綜合而言,綠色管理即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以減少或者消除組織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為前提條件,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通過生產、營銷等行為為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而進行的一種全面管理活動。
1.2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即將綠色管理理念與工程項目進行結合的一種形式,就是為某個建設項目從概念到完成階段制定的全方位計劃、協調、實施,以便項目能夠達到規定的生態指標與質量標準,從某個角度而言,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最終目標就是為了提升組織的經濟效益,促進組織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工程項目的管理能夠通過控制污染、使用綠色技術、節約能源等方式實現。
1.3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與傳統工程項目管理的對比
從項目目標而言,傳統項目管理目標主要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目標則是為了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從資源消耗而言,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所消耗的資源較多,資源浪費情況也相對嚴重,與之相比,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注重資源的節約;從建造產生的污染而言,傳統工程項目管理的污染較大,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基本可以實現全程無污染,在垃圾的處理方面,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方式并不注重垃圾的回收與利用,而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則與之相反,可以實現全程的綠色回收處理。
2、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動力
項目組織在實施綠色管理的過程中會受到項目組織競爭、政府行為、消費者行為、項目組織發展內部動力的影響,因此,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動力則包括外部動力與內部動力兩種,在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除了會受到內部與外部動力的影響,也要克服發展中遇到的各類阻力,這種阻力對于綠色管理的實施速度與實施效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外部動力主要源自競爭對手、市場需求、科技進步、政府行為等,內部動力主要源自于項目組織展示自身形象與追求利益的欲望、項目管理者的素質等,實施綠色管理阻力則主要為消費者環保觀念、消費文化、實施綠色管理的成本與綜合管理能力。可以看出,影響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政府、消費者與項目組織。
3、實施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建議
3.1 完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多部關于環保的法律法規,但是對于綠色工程項目的管理還未有明確的規定,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而言,環保立法依然有待提升。因此,國家應該明確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為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完善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3.2 使用經濟手段促進管理的發展
為了促進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政府應該建立好與環境和資源價值相符的綠色價格體系,將社會和生態成本納入管理過程中,此外,對于管理融資行為則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好完善的技術標準,提升組織的可信度。
3.3 加強綠色消費觀念的灌輸
引導消費者確定好綠色管理的觀念對于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我國綠色消費工作的發展時間還很短,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消費者都缺乏正確的綠色消費觀念。為此,政府必須要做好宣傳工作,幫助消費者滿足現階段下的工程建設情況及其對人們的影響,并通過培訓、宣傳等工作幫助消費者樹立好正確的消費意識,幫助他們識別與正確的購買產品。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推行能夠促進我國工程項目的現代化發展,也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重要體現,為此,政府必須要制定好完善的政策,對綠色工程管理工作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工程項目建設領域的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桂祥,張建坤.綠色工程項目管理及其實施動力研究[期刊論文]. 工程管理學報,2010,04(15)
[2]王建波,葛娟,趙輝.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成效的多層次灰色評價[期刊論文].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3,06(15)
篇9
[關鍵詞]生態投資 環保投資 生態補償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 生態問題是頗費物力和經歷的。建設時不考慮生態問題, 省了小錢, 待日后產生了問題再去治理, 就要花大錢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提高生態投資效益,可以在實現原定生態目標的前提下, 節約生態投資, 騰出更多的資金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也可以用同樣多的生態投資, 取得較多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有利于實現生態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本文通過綜述國內外各學者在此領域的研究成果,期望能為生態投資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一、國內研究綜述
生態投資是生態研究領域內的新課題,目前我國理論界對它的研究還沒有形成系統。但是與生態投資有關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生態投資相關課題發表了一些論著,如張福慶,董喚霞發表了《科學發展觀催生生態投資建設理念》,針對傳統的經濟發展建設模式, 提出經濟發展應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 走生態投資建設之路,以實現“五個轉變”和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協調統一的本質內涵。該論文側重于號召有關部門發展常規投資的同時注重生態環保的投資。湯尚穎和徐翔發表了《準確理解生態投資的內涵》,文章指出隨著環保投資的界和內涵不斷延伸,環保投資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生態投資”環保投資及生態投資的內涵。在區分了環保投資和生態投資的內涵之后,指出生態投資從范疇上看應包含: (1) 生態環境保護投入;(2) 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投入;(3) 生態產業投入。馬國強發表了《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構建》一文,明確了我國現階段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生態投資模式, 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 盡快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國的生態環境與資源承載力,論述了我國目前的生態投資狀況和以政府為主導的生態投資模式選擇的必然性,之后在對比國外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實踐經驗和我國目前面臨的困難的基礎上,提出我國生態投資與生態資源補償機制的構建的一些建議。牛榮在《論西部生態投資補償方式》一文中,在分析生態投資補償的含義和探討進行西部生態投資補償必要性的基礎上, 提出應以政府補償為主, 采用多樣化的補償方式, 來解決西部生態建設投資不足的問題。此外,由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公布的《中國生態足跡報告》中也分析了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的諸多現狀,提出了增強生態投資的一些途徑和具體實施方法。
通過上述有關學者的相關論文和有關部門的官方報告可以得知,目前我國學者對生態投資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對環保投資的基礎之上,雖然針對有關的生態投資內涵,以及生態投資的補償機制等有了專門性的論述,但是并沒有形成有關生態投資研究的學術體系。大多數研究都只是針對生態投資課題的某一方面,而沒有一個全面的綜合性的研究。所以理論研究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并不能滿足我國生態投資日益發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生態投資課題進行一個系統的綜合研究。
二、國外研究綜述
由于西方進入現代化比我國要早很多,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早已經歷了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并且已經采取了相關的措施來加以保護。其中對于生態的投資,也較之我國早了很多。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生態經濟學中,已經注意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如美國的萊斯特•R•布朗在其《生態經濟:有利于地球的經濟構想》一書中就在分析了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之后,提出了新型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并最終得出要通過降低生育率以穩定人口、調整經濟的手段(包括財政引導、稅負轉移、補貼轉移、許可證交易和對財政調整的支持等)、加速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轉變等來改善現在的生態環境,保護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地球。書中其實就涉及到了生態投資的主要議題:生態投資的來源,生態投資的多樣性和生態投資的方向。加拿大學者布萊恩•納特拉斯, 瑪麗•奧特梅爾著有《與虎共舞:環保導向帶來企業成功》一書,介紹了公司、政府、非營利組織中的個人和群體如何在滿足持續財務績效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要求的同時,加大對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視,投資于生態環境,承擔更大的社會和環境責任。
而具體的關于生態經濟的學說,國外和國內一樣,也是從環保投資中引申出了生態投資的概念或是就認為環保投資和生態投資是同一個內涵。如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提出,環保投資包括:(1)環保設備的投入;主要是指“三廢”處理和污染控制設備的投入,用于自然保護和提高城市環境舒適性的設施投資;(2)環保服務投入;(3)潔凈技術和潔凈產品的生產投入。而這三個方面實際上包含于生態投資的諸多領域。西方國家對于生態投資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實踐中去體現,發達國家中,瑞士生態環保投資主要由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和家庭三部分承擔,三者的比例大致相當。在投資方向上,廢棄物的管理花費最大,占整個環保投資的1/3 強,空氣和水污染的防治費用次之,各占25%左右。而加拿大則設立了環保開支賬戶(EPEA) 作為環境和資源賬戶體系(CSERA) 的一個分支,其范圍包括發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棲息地的恢復、環境監視、環境評價和環境審計、土壤改造等方面的費用,但是,提高健康水平、美化環境等方面的費用則不包括在內。其投資的主要方面有:(1)關于環保的家庭開支。家庭環保開支是指居民對控制和減少日常生活對水、空氣和土壤的污染而支付的費用。(2)政府對環保的現金和資本支出,包括中央政府之間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轉移支付。(3)商業資本運營對環保的支出。而意大利對環保投資的分析以賬戶的形式反映在區域和地方兩個層面上并影響著環境政策。意大利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已著手對環境稅進行研究和實踐。美國生態環保產業通過聯邦和州政府的公共財政支持、發行市政債券進行市場融資、企業自籌和公私合作(PPP)模式籌集更多的資金。而日本則通過建立財政投資于貸款項目基金、政府金融機構支持融資、會計預算和非政府組織(NGO)的融資來滿足其生態投資的需求。
目前已有的研究認為生態投資概念是由環保投資概念演化而來,在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新形勢下,環保投資的范圍界定具有難以克服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忽視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資源開發和保護”活動;忽視了生態產業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難以真實反映生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等。但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如何解決我國新時期生態投資不足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重視,因而,本文的著重點之一就在于剖析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如何擴大生態投資的多元投資體系加以探討。
從以上國內外環境保護的理論討論來看,生態投資的范圍并不統一,各國的情況各不相同。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視角下,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循環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為了保證我國社會沿著這個方向順利發展,必須深入對生態投資的研究,進而能夠準確反映生態投資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綜合生態投資的研究現狀不難看出,關于生態投資的研究開始的時間并不長,對于生態頭的定義眾說紛紜,還沒有統一定論;關于生態投資的研究課題比較分散,缺乏系統性,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國內研究只是單純的理論研究,缺乏對現實社會指導作用的研究,對于這些都有待更多學者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美]薩繆爾森、諾德豪斯,蕭琛等譯:《經濟學》[M] (第16版),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龔玉榮 沈頌東:環保投資現狀及問題的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2.2
[3]陳克新:環保投資:筑就金融海嘯防波堤[J].中國經濟導報. 2009.2.5
篇10
關鍵詞:綠色營銷;房地產;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6-0000-01
一、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概述
(一)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的概念
房地產綠色營銷是綠色營銷理論在房地產行業中的實際應用,房地產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更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貫徹綠色環保的理念,采取各種綠色營銷策略來滿足房地產市場中消費者對于綠色產品的需求,從而同時為企業、消費者、社會和生態環境創造收益。
(二)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的特點
房地產綠色營銷策略和傳統房地產營銷策略的不同之處在于房地產綠色營銷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注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向消費者推廣時著力于展現其產品綠色環保的特點。
從獲益對象方面來說,傳統房地產營銷只能為企業帶來收益以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房地產綠色營銷還考慮到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所面臨的問題
(一)房地產項目成本增加
房地產企業開發綠色住宅勢必會造成開發成本的大幅提高。首先,擴大項目綠化面積就會導致建筑面積的減少,從而使得商品房收益降低,房地產項目的成本也相應提高,這樣的結果是房地產企業所不愿意見到的。其次,為了滿足綠色住宅的要求,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各種環保設施,考慮到我國在環保技術方面水平有所欠缺,不能以較低的投資建設令人滿意的設施,同時又缺少相關的研究資金,為綠色住宅的建設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二)綠色消費觀念普及性不高
在當前的房地產消費觀念中影響消費者購房的因素主要集中體現在價格、商圈、配套和環境幾個方面上。消費者固然會考慮住宅周邊的生態環境,但此時消費者對生態環境的考量僅僅停留在綠化、空氣質量層面上,并沒有真正了解綠色住宅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雖然綠色消費觀念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消費者也愿意在挑選商品時選擇更為環保的商品,但住宅作為一個高消費產品,已然給大部分需求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因此在當前房地產市場環境下,綠色住宅往往供大于求,在房地產綠色營銷過程中如何普及綠色消費觀念也成了房地產企業所需克服的一個艱巨挑戰。
三、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對策
(一)加強政策支持
政府應支持綠色住宅相關技術的研發,提升環保設施的建設能力,增強環保設施的環保效果,向房地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的研發費用。為了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究創新環保技術,政府可以減少綠色房地產企業相關的稅收,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政府應該完善房地產行業的各項技術指標與綠色認證,對達到標準的房地產項目頒布由政府部門提供的綠色認證,加強人們對綠色住宅的認同,這樣一來就能形成技術和營銷相互促進的局面,加速房地產綠色營銷的發展。
(二)實行綠色定價
綠色定價是指與綠色產品相適應的定價方式,它是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關鍵因素。綠色住宅的設計與開發與傳統住宅相比增加了成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施工環節實施環境保護而增加的成本;二是綠色住宅的生態運營和維護所增加的成本;三是采用綠色建材和綠色施工技術而增加的成本等。綠色住宅的定價方法可以使用成本加成定價法,在綠色住宅的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利潤;也可以使用競爭定價策略,通過比較綠色住宅與相近地段的傳統住宅,利用住宅差異化帶來的競爭優勢進行定價。綠色住宅由于其成本及價值特殊性,其綠色定價策略要盡可能把握綠色住宅和消費者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定價方法,才能贏得競爭優勢。
(三)發展綠色科技
對房地產企業自身來說,為了能使房地產綠色營銷的成效更顯著,必須要在綠色科技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目前房地產市場中的綠色住宅品質良莠不齊,一些房地產綠色項目在宣傳其綠色環保特點時夸大其詞,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就是沒有相應的技術支持,只能通過簡單注入綠色生態環保的概念而與綠色住宅打一個球。
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結合本土環境的特定情況,研發適合國內綠色生態理念的技術和設備。掌握先進環保技術的房地產企業往往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更強的影響力,在足夠影響力幫助下便能更有效的向消費者傳達綠色消費觀念,這樣一來消費者對綠色住宅的消費需求就會增加,提升企業收益,從而為企業環保技術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以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四)開辟綠色分銷渠道
綠色物業管理和傳統房地產開發企業最好建立自己的綠色分銷系統,因為這樣可以直接面向消費者,并獲得對分銷渠道的完全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分銷過程中資源的損失,同時可以直接在市場上建立知名度向顧客直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所以如果企業的經濟實力雄厚,并試圖直接在市場建立知名度或向顧客直接提供完善的服務,就應建立自己的銷售系統,直接控制分銷渠道。
四、結論
房地產行業倡導綠色理念,實行綠色營銷,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無疑在房地產行業中,隨著時代的變遷都有著屬于這個時代最合適最有效或者說是最賺錢的營銷方式,但房地產綠色營銷卻是任何時候都不應改變的中心思想,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政策和形式的不變導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房地產企業將一改原來資源高消耗的特點,成為保護環境,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最強勁的一股力量,房地產綠色營銷終會在不斷摸索,不停進步的過程中發展成熟。
參考文獻:
[1]梁麗.綠色營銷理論在房地產開發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