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教育范文
時間:2023-03-13 23:25: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批評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一貫主張多鼓勵少埋怨、多表揚少批評,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還能用表揚來蒙蔽他們的過錯嗎?這樣下去的結果會好嗎?其實,批評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師批評學生,是為了喚起學生的警覺,限制和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并使之及時糾正從而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一種“常規方法”。藝術地使用批評教育,不僅能指點迷津,更能啟迪心智。在此,就我個人的感受,談一些真實的體會和想法。
1 目的明確。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對事而不對人,不應是發泄解恨,而是為了學生更健康地成長。批評就應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錯,什么是對,引導學生走向進步。
2 言辭慎重。“一句好話三冬暖,一句惡語六月寒”,老師對學生的批評要注意言辭。在批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多為言語交流,可以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批評藝術的核心,教師批評學生的言語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批評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師批評學生時言辭一定要慎重。比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群之馬,我怎么會遇上你這樣的學生!”,“你永遠也學不好,你要能及格,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這些定性的話、消極的斷言,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了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體性。有時,班主任一句傷學生的話,就可能使學生永遠不能原諒老師,產生對立的情緒,教育工作就更難進行了。有意義的批評是要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發表意見,甚至可以和老師有不同意見,激發學生自省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次批評可以是一次師生共同進步的機會,只有當我們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開心扉,獻出摯情,我們才能取得教師和學生互相尊重的雙贏。
3 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懷著一顆真誠、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之心,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師的批評要發于內心深處,出于真切關懷,學生才樂意接受,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4 飽含期待。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期待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變化,教師飽含期待情感的批評,往往會收到奇效,使學生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過來的!”“再堅持下去,你就成功了!”這種尊重、期待式的批評,學生聽了不但不會灰心喪氣,倒覺得心里熱乎乎的。
5 先揚后抑。即先表揚后批評,當學生犯錯時,為了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批評之前,老師先表揚學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績或表現出的優點,然后再批評學生當前存在的缺點錯誤,希望學生改正。這種表揚在先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先得到良好的積極心態,為后面的批評做鋪墊,使批評的效果更好。人才學家卡耐基說:“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贊賞后,再聽到批評,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優點,然后指出其不足,再進行激勵,這樣,不但學生容易接受,而且會增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有一次,一個學生在掃完地以后,垃圾沒有倒而是放在墻角邊,于是,老師這樣批評他:第一步――贊揚:“今天的地面掃得很干凈”,第二步――提醒(實為批評);“只是還有一個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勵:“這是個小問題,我相信,以后不會再有了”。聽完老師的話,這個學生立即把垃圾掃起來倒掉了。
6 旁敲側擊。著名教育家孫敬修見幾個孩子在折樹枝,便湊過去,裝出聽什么的樣子。孩子們好奇地問爺爺聽什么,他說是在聽小樹苗哭泣。“小樹苗也會哭嗎?”“是呀!你們折了它,它當然要哭。它說,將來長大要為大家作貢獻呢,請你們不要損害它們。”孩子們聽了,羞愧得臉紅了。后來,他們自動組織起了護林小組。未發一句責備的話,卻取得了一般批評所難以取得的效果。小學兒童的認知水平較低,老師可以采取旁敲側擊的方式,寓批評于生動的事例中,促使學生感悟、理解。
7 寓貶于褒。低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即使他們犯錯也不愿意接受老師的批評,這時老師就可以通過表揚好的行為習慣,使得做錯事的同學跟著好的同學學習,從而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改正錯誤,這就是寓貶于褒的批評藝術。
8 剛柔相濟。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老師批評學生也要學會以剛制柔、以柔克剛,剛柔相濟。對于自尊心比較強的學生,老師批評時的語氣應該委婉而平和,而對于性格較倔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老師的批評語氣就應該肯定而凝重。
9 曲徑通幽。 漢語的表達非常靈活,同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表達方式,可以直截了當,也可以迂回曲折,一種說法是:“罰你打掃教室衛生”另一種說法是:“獎勵你一次勞動光榮的機會;”一種說法是:“你怎么上課時間睡覺,站起來!”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提高你的學習效率,讓老師陪你站一會好嗎?”一種說法是“看你這作業亂七八糟的,再寫十遍”,另一種說法是“改掉一個壞的習慣真不容易,再寫幾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作為老師,應講究點語言藝術。
篇2
一、賞識有度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確實保護、欣賞孩子的個性,盯著孩子的優點,可以改造孩子的個性。
一位德育校長的成功案例:某校有一個特別愛打扮的女生小A,老師多次批評無用,一位做德育工作的校長,非常懂教育。他細心觀察,發現該生唱歌好,便在校內給她開了場個人演唱會,反響很好,小A特別感謝校長。于是校長說:“你現在可是學校的名人了,大家都要模仿你的,這樣打扮可不行呀。”于是孩子的打扮變了。之后校長又說:“大家這樣關注你,成績不好怎么行呢?”于是通過努力孩子的成績提高了。
由于校長的賞識,使孩子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使她信心倍增,同時,帶動其他方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種賞識就是成功的教育。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區別對待。對于有的孩子,既需要賞識教育,還要有挫折教育。賞識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很多人其實很有能力,但由于種種原因被壓抑了,而且還極度不自信,這樣的學生需要賞識,但對于生活條件優越、自視甚高、眼高手低的學生,他們迫切需要的是挫折教育。通過挫折教育他們可以增強免疫力,變得清醒、堅強。因此賞識要有度,要因人而異。
二、批評有法
在我們大力倡導激勵教育、賞識教育的今天,還需要批評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小云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可見教育并不排斥懲戒與批評。
批評的目的不是要把學生打倒,而是要解決問題。因此批評必須要講究方法,運用“綠色批評”,讓批評成為一種藝術。
1.批評要就事論事
不要說今天的事就把以前的、其他的錯誤都抖摟出來說幾句,學生心里會想:“我就算是改好了,老師也不會忘記我以前犯的錯,也不會相信我”,這樣很不利于學生改正錯誤。
2.批評要因人而異
對于開朗直率的孩子采用直來直去的批評;倔強剛毅的孩子采用甜言蜜語的柔軟式批評;自尊心強的孩子采用點到為止的點化式批評;溫和服從的孩子采用和風細雨的溫和式批評。
同時批評應遵循欲評先揚,好上加好的原則。如:“近期你進步真大,這么難的題都做對了,如果書寫能再認真些就更好了。”
另外,有智慧的教師會使用模糊管理。明知有同學沒收拾好書包,故意問:“書包都收拾好了吧?”這樣沒收拾好的同學會馬上去收拾。
教師不當貓頭鷹,把批評的話換一種方式說,比直截了當效果更好。
3.批評后要補一手
批評一旦不被學生接受,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但原來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新的矛盾又產生出來。為了提醒學生,批評是必要的,但是,用圍棋的術語來說,批評本身并不是一招很“干凈”的棋。也就是說,走了“批評”這招之后,這個地方有隱患,一定要補一手,才干凈。這補的一手是什么呢?是撫慰。對被批評的對象一定要適時
撫慰。
4.批評與表揚要慎用
物以稀為貴!總用會習以為常,失去它應有的效果。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朱軍的父親對兒子要求特別嚴格,當他取得成績時,父親會說“還行”使他永遠有進步的空間。“你真好”或“你太差了”不要總說,有棒殺,也有捧殺。很多老師或家長一會將孩子捧上天,一會壓下地,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篇3
一 表揚與批評的誤區
1.教師思想觀念上的誤區
第一,表揚教育與批評教育是相對立的。許多教師把賞識教育等同于表揚,甚至提出要實施“無批評教育”。表揚無疑是賞識教育的主要方法,但賞識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表揚,批評也是賞識教育的方法之一,所以說表揚與批評并不是對立的。
第二,表揚教育一定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詹姆斯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滿足兒童對激勵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揚都能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過度甚至泛濫成災的表揚只會讓學生感到膩煩,甚至認為教師很虛偽,表揚根本起不到預想的效果。有的學生還會因為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沒能及時改正,以至于阻礙其自身的健康發展。
第三,如果學生成績優秀,則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會很優秀。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教師都不自覺地認為如果學生成績優異,則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會很優秀。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教師看不到成績優秀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缺點,忽視學業成績不優秀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閃光點。
2.教師行為上的誤區
第一,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太過頻繁。糖吃多了不甜,表揚也是這個道理。一方面太過頻繁的表揚容易使學生滋生過度的自尊、自大、不能承受挫折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過多的表揚也會忽略或遮蔽學生身上的不足,不利于學生認識自我,不利于他們改正缺點,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積重難返。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與批評缺乏公正性。教師在不當的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偏愛優生,忽視差生。無限放大優生的閃光點,過度表揚;而對差生則放大其缺點,過度批評。
第三,表揚不夠具體,批評無的放矢。表揚要具體,流于形式的表揚會使學生對教師的真誠感到懷疑,認為教師只是例行公事而非發自真心;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批評更要有的放矢,不能讓批評成為教師發泄情緒的方式。
第四,教師對學生采取不當的批評語。教師沒有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以長者自居,儼然是發號施令的頭頭,命令學生聽他的指揮。教師并沒有把學生看做是成長中的人,沒有把學生看做是教育的主體。一些帶有侮辱性質的批評語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如此長久下去,會有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損害了教師自身的形象。
二 正確使用表揚與批評的方法
1.表揚與批評要真誠
教師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都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教師要用真誠的表揚鼓勵學生,培養其自信心,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用坦率的批評幫助學生心平氣和地認識自己的缺點與錯誤,鼓勵、督促學生改正錯誤。
2.表揚與批評要掌握時機和場合
首先,表揚與批評要把握準時機。及時的表揚可以提高學生對某一行為或活動的興奮度,繼而產生強烈的動機;及時的批評不僅可使學生及時認識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以便及時糾正,而且可以防止學生累積錯誤的言行。所以,表揚與批評教育一定要及時。
其次,表揚與批評要注意場合。表揚與批評的場合可分為三種:單獨、集體和在部分學生面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要選擇不同的表揚與批評的場合。一般地,屬于小進步、小閃光點應該單獨表揚,促使其形成動力;屬于比較大的進步的,應在全班學生的面前進行表揚,其目的既能使受表揚的學生得到滿足,又可樹立榜樣以激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而屬于偶然性的進步,看到和聽到后應就地及時表揚。批評則應多選擇單獨的場合,這樣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但若犯錯誤嚴重時,教師則應在全體同學面前嚴厲批評,使犯錯誤的學生迷途知返,也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
3.表揚與批評要公平、適度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批評應當沒有偏私,做到一碗水端平。既不偏愛優生,也不忽視差生。既不能有功不賞,也不能有錯不糾。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必須立足于促使每個學生發展的基礎上,要公正客觀,不能帶有任何主觀偏見。
教師的表揚與批評還要做到適度,教師在具體實施表揚和批評的過程中,既不能過于吝嗇,也不能泛濫成災,應當慎重把握好“度”,努力做到表揚和批評適度。
4.表揚與批評要有針對性,方法要靈活機動
給學生以肯定或否定性評價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表揚或批評而發揚成績、糾正錯誤。所以表揚要具體,批評要有的放矢。
學生的年齡、性別、性格、愛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揚與批評方式也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考慮表揚與批評的方法。用言語對學生進行表揚與批評是常見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據國外的學者研究表明:人在交流中,有聲語言傳達的信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無聲語言因素傳達的信息占65%~93%。微笑、眼神、肢體語言等都是教師進行表揚和批評的有效途徑。
5.表揚與批評要有機結合
表揚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表揚操作不當會使學生迷失方向。表揚能激勵學生,但“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很有科學道理的。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把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結合起來,讓表揚與批評共存,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幫助學生適應今后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
6.批評要注意善后
即使是最溫和的批評,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否定,都有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受到批評后,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消極、低落的情緒。教師應當注意觀察學生的變化,一方面要誠心開導,教育他們正確看待與接受批評;另一方面,對于他們批評后的進步,無論是大進步還是小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還應多關心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的困難,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真摯的情感,這樣才不至于與學生形成對立關系。
表揚與批評是教育學生常用的方法,在新的學生觀的理念指導下的教育實踐表明:對學生過多的表揚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過少的批評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中小學教師要掌握表揚和批評的藝術,合理運用表揚和批評。
參考文獻
[1]張可.從青春期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看表揚教育的無效性[J].教育科學研究,2007(8)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沈惠芬.對表揚與批評的再認識[J].內蒙古教育,2004(6)
[4]王銀奎.新的學生觀下的表揚與批評[J].科教文匯,2006(12)
篇4
批評學生必須要尊重他的人格,不要以為學生的年齡小,就沒有面子,沒有自尊。在某種情況下,學生的自尊心比大人還強烈,越是犯了錯誤的學生,越要尊重和愛護他,要尊重事實,不要偏聽其他同學的報告,而應做一番調查,在事實的基礎上分清是非再進行批評。如有一次,班中的王某丟了10元錢,就來向我反應情況,王某確定錢是她的同桌拿的,還說出了原因。我相信了王某的話,在早自習上就簡單處理了此事,并讓她的同桌帶10元錢還給王某。我剛說完決定,她的同桌就淚眼汪汪地站了起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細說了一遍,我認為同樣也很有道理。第二天我仔細調查之后,發現冤枉她的同桌了,于是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她道歉。我知道,人的尊嚴勝過一切,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的工作失誤,而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二、批評學生時言語應講究分寸
言語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刺激物,刺激的分量過輕,學生會不以為然,不予重視;刺激的分量過重,學生接受不了,會產生抵觸情緒。教師批評時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和性格特點區別對待,對于膽小、怯懦、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的言語就得輕一些;對于那些反應較遲鈍、自制力較弱、不太踏實的學生,則可以說得中肯一些。我班的小玲聰明、熱情,我很喜歡這個孩子,她也愛接近我。每當課間我和同學們一起活動的時候,她總是圍在我的身邊,還不時像在家長面前似的,依偎在我身上親昵一番。昨天下午,我忽然覺察到小玲已有兩天沒到我身邊了,這其中似乎有了什么情況,我決定好好觀察一下。下第一節課鈴響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跑出教室。我拉著小紅、小蘭的手,領著同學們在操場上做“追蹤”的游戲。這個游戲是前天從《語文讀寫》上學來的,剛剛會玩,新鮮、有趣,大家興致都很高。我偷看了小玲一陣,她站在離我很遠的地方,情緒也特別好。一會兒小臉樂得像朵花,一會又蹦又跳,拍著小手喊叫著,似乎同以往沒什么異樣。忽然,形勢嚴峻起來,機靈的小玲應該抓我了。碰上這個機靈鬼,被她捉到是毫無疑問了。可是轉眼間小玲的滿臉笑容飛到九霄云外,小嘴噘噘著在我后面應付著,絲毫沒有追的意思。這時多虧打了上課鈴,才算結束了我們這尷尬的局面。午休回家的路上,我喊小玲和我一起慢慢走,等和前邊同學距離拉開時,我和和和氣氣地問小玲:“怎么這兩天總離我遠遠的,生老師氣了嗎?”“誰敢生你氣!”她沒好氣地回答。“那么,你這是怎么了?”“我上課吃葵花籽,給你丟臉了唄!”說著說著,她委屈地哭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前天一位同學上課吃葵花籽,我沒點名地批評了他。在批評時,我無意中看了小玲一眼,她那敏捷的神經立即懷疑我在批評她。正是由于這種誤解,使她感覺到委曲,從而對我產生看法,故意離我遠遠地。經過認真思索,我進一步明白了:老師的言行要十分小心,不然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傷害。事后的一堂語文課,我忽然發現小玲在下面搞起了小動作,怎么辦?我可以停下課,雙目直視,逼她改正;也可以點名或不點名地批評一下這種現象。但上次的教訓告訴我,這樣做,對這位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該有多大的傷害啊!但不管她更不利于她的進步,于是我把課停了停,同學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從書本上轉到我的臉上,想從我的表情上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眼睛看著一個同學說“剛才有個同學搞了小動作了”,大家隨著我的目光把視線轉向這位同學。這時我的心咯噔一下,要不是我事先接受上次教訓,有了周密的考慮,說不定這位同學在大家的目光中也會產生什么疑慮呢。我微笑著說:“我看這名同學,不是由于他犯了錯誤,而是因為他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像他那樣聚精會神地聽課。”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眼小玲,發現她帶著歉意地笑了,停下了手里動作。她除了對我投以感激的目光外,課也聽得那么輕松、專注。
三、總結
篇5
關鍵詞: 批評教育準備工作注意點
古人云:“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批評是教師對學生不恰當的思想言行給予非肯定的評價,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必要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認識,以喚起他們的警覺,去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或缺點,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思想品格的完善,使其全面發展。
教師教育學生應該以正面教育為主,用積極的正面事實和道理、優良的行為和榜樣來教育學生,使其知道什么是對的,應該怎樣去做,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其心悅誠服地自覺地接受教育。被教育學生一般分析事物的能力比較差,判斷是非的能力比較弱,不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教師有責任針對學生的錯誤,對其作出必要的指正。我在教育學生的實際活動中,總結經驗教訓,認為教師要使學生的批評教育落到實處,達到預期的目的,應做到三個方面。
一、在批評教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分析被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因而個性有差異,有的個性開朗、活波、直爽、喜歡交際;有的比較沉靜、孤僻;有的勇敢些,有的膽怯些;有的比較靈活、反應快;有的性格比較穩定,有的忽冷忽熱,等等。就一個人而言,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應有所不同,這是實施批評教育的前提與基礎,決定了批評的方式方法。所以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因人施教,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2.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地點
教師應根據學生所犯錯誤的情況、性質,了解造成后果的影響,受批評者的眾寡,受批評者的年齡和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恰當的地點實施教育。比如,發現某個學生上課時有一段時間不注意聽講,并有講話現象,違反了紀律。這時,教師不妨用眼神、手勢或提問的方式提醒其注意,待課后再找其個別談話,肯定其優點,指出其美中不足之處,這樣勢必比當堂批評訓斥的效果好,且不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恰當時間和地點也便于教師靈活地開展批評教育活動。
3.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首先,教師要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愛護學生。有的學生違反了紀律,不服從管理,甚至頂撞教師,有的教師感到尊嚴受損,于是大發雷霆,把學生整一頓。這樣做不僅無濟于事,不能使其改正所犯的錯誤,反而會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有的教師在批評教育時受自己的情緒影響極大,情緒好時,大事化小;情緒不好時,則片面地夸大學生的錯誤,甚至威脅、恐嚇學生,這樣都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因此,教師在實施批評教育前,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冷靜處理問題。
其次,教師應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好學生。
二、在批評教育過程中的注意幾點
1.尊重學生
嚴格要求與尊重、熱愛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嚴格要求是以尊重熱愛為前提的,嚴源于熱愛。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為前提,以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糾正錯誤、提高認識為目的,穩定自己的情緒,把握好談話的氣氛,以表揚為主,指出其閃光點,適時地指出其不足之處,用建議的方式代替埋怨、威嚇、質問的口氣。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內心會產生一種滿意感,同時也會產生一種自責心理,這是一股促進他們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這樣一方面學生會消除抵觸情緒,從而反省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另一方面也能融洽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
2.實事求是
教師對學生的批評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應事先搞清楚情況,應允許學生把事情講清楚,通過自己的分析判斷,再針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開展批評。否則,對學生的錯誤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不利于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夸大其詞、脫離事實、無根據地批評,學生會不服氣,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3.選擇恰當的語言表達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也是勸誡學生的基本原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言辭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它能帶來最大的幸福,也能帶來最深的失望。”可見,在對學生的批評教育過程中,首先,教師應選擇好最恰當的表達方法,贊揚批評并用,多褒義少批評,打消學生的敵對情緒,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消除其逆反心理。其次,談話應富于啟發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結論。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理會你的“理”,你也才有可能曉之以理。
4.分寸得當
教師批評學生應適度。一些教師出于好心,從主觀良好愿望出發,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承受能力,對學生要求太高,以致學生力所不及,或者要求過急,希望“畢其功于一役”,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欲速則不達,最終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考慮了教師的要求,但是一旦這些要求達不到時,則會埋怨和消沉。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注意循序漸進,每次提出適當且具體明確的要求,堅持貫徹下去,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不可能一勞永逸,更不可能一曝十寒。
5.注意教育方法
教師批評教育學生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個性,會犯不同特點的錯誤。因此,教師批評教育也應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對比較怯懦、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學生,應以鼓勵為主;對于過于自信、驕傲自滿的學生,應明確地指出其缺點,使其頭腦冷靜,正視自己的不足。總之,教師既要使學生意識到錯誤之處,使其有自我約束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心。
篇6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教師給予學生嚴厲冷酷的話語批評時,相比殘酷的話語更讓人感到心痛的是學生的反應――無動于衷。當教師批評學生時,學生一味承受教師的批評話語不做任何解釋時,可以預見這樣的批評教育已經失去了它應有意義。當前我國對于小學教師批評教育問題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批評教育的權利和價值、批評教育的正確途徑等等一直處于爭議地位。隨著信息、科技、經濟等因素的深入影響,面對批評效果不如預期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開始嘗試批評教育的探索與改革。
一、小學教師批評教育的現象辨析
評價,小學教師們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基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參加課外活動等綜合表現將學生行為表現分為三種:一種是學習能力較強、聽老師話、遵守班級和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生,一名五年級班主任解釋“這些學生在班級中不需要我們給予太多的精力,因為他們自己已經樹立了對班集體制度的維護意識,稍微說一下他們就能立刻改正”。第二種學生則是學習能力一般甚至跟不上班級平均學習進度、自控能力較差,在班級中需要教師時不時予以約束和控制,教師認為“班級大部分學生需要我們時不時督促一下,對他們的問題要批評才能改正行為習慣”。第三種學生則是學習能力差,自控能力低,在班級里屬于被重點關注對象。上述情況雖然是教師們對于學生行為問題的主觀認識,但在實際教育教學情況中這些主觀認識卻給批評教育帶來不少問題。
1.教師個人情緒化導致批評的無價值
師1:上課的時候準備工作怎么還沒有做好,你想怎么樣,整理一節課嗎?
師2:不聽課對你們是毫無好處的,看看你們自己現在的學習狀態,我都不知道你們是怎么想的!
教師是對學生上課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各種小動作等行為進行批評指出其不當行為,卻無其他解釋甚至是更進一步的引導。后來和教師們交流時,面對“這樣的批評是否有意義”等問題,他們表示有的時候批評學生就是批評,“沒有其他意思在里面”。從教師批評時的話語可以發現,有些批評可能會因為主體情緒不受控制導致教育意義缺失的現象。而從事后反應來看,有時候教師認為沒有考慮通過批評達到改正的效果就批評學生的行為是一種正常教育現象。這些反應都證明,部分教師對批評教育的認識存在問題,雖然他們會控制語言用詞上的嚴厲程度和批評方式,但是批評教育已經失去了意義――將批評看成是一種話語方式而不是教育手段。這樣的批評并不能被稱為批評教育,它無法達到讓學生認識和思考自己出錯的原因,更談不上教育和引導學生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2.就事論事的批評帶來的是個人得失的衡量
隨著教育法律法規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批評權利的合法性與必要性。很多小學教師面對學生的行為問題時,更多的還是偏愛采用批評的方式來解決學生的行為問題。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出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多數教師認為就事論事的批評可以更快地解決行為者的問題。
師:現在上課已經4分鐘了,還有同學在做課前準備。第一遍鈴聲響的時候就應該快速回到座位上面去。以后上課鈴聲響了以后,我到班級門口就用手機拍照片,不希望被拍到亂跑的同學最好給我安分一點。這不是小節的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到課上前十分鐘的效果。安全問題和紀律問題我都已經強調了很多遍了。大家已經五年級了,自己好好想想這樣子還算是少先隊員嗎?
不可否認就事論事的批評的確有其可取之處。首先,就事論事意味著教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考慮了學生個人尊嚴和承受能力的高低,盡可能地保護了內心承受能力低或是看重個人形象的學生,促使他們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并做出改進。其次,就事論事盡可能降低了課堂秩序混亂的可能性,能在最快時間內促使學生改正問題行為并集中注意力,然而這樣的批評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批評用語的考量。面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師有的時候很難控制好個人情緒,本來是就事論事的批評卻成為語言上無休止的打擊;其次是批評內容的范圍,由就事論事上升為就事論人。把握不好批評教育的適度,一方面會打斷教師正常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不是無動于衷就是下次表現得更為叛逆。從學生接受批評后的反應來看,被批評的學生內心是不安、愧疚等消極情緒,而未被批評的一些學生產生了隔岸觀火的心態,“老師批評他那是他活該,和我沒有關系,我做好自己就行了”,而不是教師所預期的希望一個人的批評可以在全班引起共識,促進集體的發展。
可以說,教師對批評教育的認識和思考是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反映出來的。有的教師沒有將批評看成是一種教育――“批評就是批評”;有的教師認為批評教育只能就事論事,不能牽涉到其他人,“盡可能用最快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認識只能達到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地步,被獨立化的批評教育只能造成個人的得失而無法幫助更多的學生對問題行為樹立警醒意識。
二、小學教師批評教育的策略
學生的成長不僅意味著機體的生物成熟過程,也是個人精神和道德發展甚至定型的重要階段,出現學生個性的張揚、標榜自我的行為也是教師所必須考慮的。沒有批評的教育,一方面不能引導學生思考和把握個人行為的范圍,太過自由的行為只能給集體的發展帶來阻力和傷害;另一方面,只有表揚沒有批評的教育也會減少學生的個人成長過程中應該遇到的各種難題,很難鍛煉自身面對困難時應具備的承壓能力。
1.教師重新審視批評教育的定義和價值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對于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控制是教育賦予教師的權利。但是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批評教育和一般批評的界限,才能正確使用充分理解和控制學生在接受批評教育后的感受。批評是大腦將思維活動通過語言表達而呈現智力的活動,因而在批評教育中多要求教師對學生行為問題給予正確的思考和評價,達到學生改正問題行為,身體和精神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基于這樣的教育目的,教師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更應該思考學生犯錯的根本原因,一次作業不交是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多次作業不交又是什么原因,這個學生老是上課走神是因為聽不懂還是不愿意認真聽。其次,教師要把握好批評教育發生的場合。當教師將批評教育放在集體內部解決時,會更容易引導學生思考自我價值和地位的同時,認識怎么做才能達到目標。在批評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將學生犯錯的原因放在家庭缺乏配合、學生態度不端正不愿意學習等外界因素,而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礙于教師威嚴不敢完全吐露,這一點是值得教師在使用批評教育時要注意的。
2.就事論事批評和班集體教育相結合
有些教師嘗試通過引導集體學生對某個行為的批評從而希望達到以一當十的效果,但是他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卻難以把握每個人內心的認識程度。例如,學生在食堂浪費午飯,首先教師讓班級所有學生對該行為思考怎么懲罰犯錯誤的學生,然后再換位思考如果自己犯錯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懲罰。最后該教師認為自己的批評教育收到了預期效果,而實際還是有學生會在食堂浪費飯菜。這位教師的解決方法有其獨到之處,但是她并未考慮到并不是每一個浪費食物的原因都是學生不珍惜糧食,也有可能學生實在吃不掉飯菜或是學生不能吃某種食物等等。教師沒有教學生具體問題該如何做,而是只達到了不能這么做的認識程度。很多時候,學生并沒有教師們想的那么不懂事,其實更多的是不知道具體問題該具體分析。教師只批評了表面行為,至于具體行為該怎么做有的時候并沒有指導學生。
篇7
一、李代桃僵,旁敲側擊
我們常常遇到學生在公共場合或者上課前,口無遮攔地說一些不該說的話,故意引發“轟動效應”。處理這樣的事件,李代桃僵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到操場聽法制報告。聽完報告后,學生仍在談論著報告會上講到的犯罪情節。臨近上課,我走到教室門口,只聽坐在前面的寇勝龍興奮地喊了一聲:“王章材來了!”學生一見真是我來了,哄堂大笑起來。我故意打岔說:“今天寇勝龍怎么這樣客氣,竟叫我‘王大爺’,是不是也想模仿一下法制報告會上的‘罪犯’?”學生笑聲更大了。我接著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們在校園里不必這么客氣,不管老師年紀大小,叫‘老師’就好了,但也千萬不能沒有禮貌,直呼老師的姓名。”
幾句假裝糊涂、李代桃僵的話,說得寇勝龍臉紅了,不由自主地低下頭。
二、邯鄲學步,促其審視
有的學生常常表現出一些怪異行為,但自己又感覺不到。面對這樣的學生,采用邯鄲學步法比直接批評更有效果。
琚卓林活潑聰明,惹人喜愛,就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每當教師提出問題時,他就一躍而起,振臂高呼:“我!”待到教師真正請他回答時,他又什么都講不出來,站在座位上不停地搖頭。他那個頭搖得與眾不同,總是快速地向左右兩邊用力擺動,一副很“堅定”的樣子。
剛開始,我語重心長地和他談了幾次話,告訴他這種行為的不良后果,但都不起作用。后來,每當他搖頭時,我就面對面地模仿他的動作,當他的“鏡子”,邯鄲學步,連續幾次,琚卓林漸漸改掉了回答問題時搖頭的怪毛病。
三、換位思考,再尋契機
一次上語文課,我正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突然發現學生邱爽在下面偷看《水滸傳》,我當時沒有沒收他的名著,只是暗示她不要再看了。下課后,我把她請到辦公室,聯想到自己年少求學時苦于沒有書讀,讀到書后的如饑似渴的情景,我沒有呵斥、批評她。我先一口氣講了七八個精彩情節的篇章,她一下子被震住了,沒想到我復述得如此準確無誤。接著,我便順勢引導,告訴她要正確處理好課堂聽講與看課外書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處理,學生心悅誠服,比起有的教師當眾撕毀課外書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要因時制宜,突破定勢思維,轉變看問題的角度,換位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以人之道,巧妙拆招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慕容世家的家傳絕學――斗轉星移,其要義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在批評學生時也不妨一試。
任強天生一副犟脾氣。一次課間,同學周濤不小心把他的書本弄掉在地上,任強生氣地要求周濤撿起來,周濤說,你叫我一聲“大哥”(實際上周濤比任強小),我立即給你撿起來。周濤同任強開了這個小玩笑,眾目睽睽之下,任強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惱羞成怒,一把揪住周濤扭打起來,嘴里還直喊:“今天被狗咬了!今天被狗咬了!”此時已到上課時間,我走進教室,看到這“熱鬧”的一幕,立即叫他們松手再說,但任強就是“咬定周濤不放松”。
我靈機一動,接過任強的話茬說:“是呀,你今天是被小狗兒咬了一口,但是,我們只看到過狗咬人,哪有人咬狗的!狗咬了你,你也非要咬狗不可,這不是說明你與狗一般見識了嗎?狗有狗的主人,你被狗咬了,你要去找狗的主人理論才對呢!”幾句話,說得全班學生都笑了起來,任強也“撲哧”一笑,松開了手。
篇8
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教師到底該如何處理?學生的這種行為應不應該批評?如何進行批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批評教育要注意方式
1.教育的方式
在強調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益的今天,賞識感化教育越來越成為現代教育的共識,而如何進行有效的批評教育卻成為許多教師的困惑。表揚和批評正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更需要教師的指引。對嚴重犯錯的學生進行批評、懲罰,不僅是教師的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定華曾在新聞會上明確表示:“教師正當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懲戒不屬于對學生的體罰,不提倡對學生的一切行為都給予包容、甚至遷就的做法。批評和表揚同樣重要,一味不負責任的表揚會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所以,只有感化沒有批評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2.青少年心理特征
學校的教育對象是一個特殊群體――青少年學生。他們個性張揚,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他們遇事易激動、暴躁,對外界和自身極易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感。因此教師在進行批評教育時的策略十分重要,批評的方式方法如果不恰當,收到的效果就會大相徑庭。
二、批評教育要講究藝術
1.批評要學會冷處理
對于突發事件,或者是屢犯錯誤的學生,教師不必操之過急,遇到問題要善于做冷處理。可以將此事暫且擱置起來,之后再找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對犯錯誤的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案例中的學生可以當著老師的面將作業撕掉,說明當時他的情緒是相當激動的,如果老師當面批評他很有可能引發沖突,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會惡化師生關系。而案例中的老師采用了冷處理,暫且讓學生離開并反思,這樣就避免了師生矛盾的升級,為沖突的解決埋下伏筆。第二天早上,這個語文老師就收到這名學生的道歉信,以此為契機,他和學生進行了談心,批評了學生的過激行為,教育學生應該尊重師長,并認真完成作業。該學生也真誠地接受了批評。這樣不僅巧妙地解決沖突,而且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2.批評要有理有據
教師批評學生要有理有據,這樣學生才能心悅誠服。可讓班級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學生如果犯錯,就可依據班級公約進行批評教育。教育學生,不是讓他們“聽老師的話”,而是要他們“聽班級公約的話”“聽自己的話”。教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有理有據,學生才能明白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以及應該如何進行改正。
3.批評要剛柔并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懲罰是必需的,學生如果在犯錯誤的時候,教育者或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或隔靴搔癢等,就會打亂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存有僥幸心理,從而放縱自己的錯誤行為,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對其發展、成長是有害的。所以批評切記隔靴搔癢,這樣不僅起不到批評的作用而且也會影響以后教育的效果。當然批評的語言也不能過于偏激,傷到學生的自尊。批評要做到剛柔并濟,既能起到批評的作用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
4.批評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
篇9
關鍵詞:幼兒;教育;恰當;“賞識”;“批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賞識與批評,就像幫助孩子謹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這兩個看似極端的評論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愛。
美國著名作家、劇作家巴迪8歲的時候,創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詩,他興奮地將詩歌拿給父母看。巴迪的母親一念完那首詩就眼睛發亮,高興地嚷著:“精彩極了!”而他的父親則搖搖頭評價說:“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在巴迪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就是這樣常常以“精彩極了”鼓勵他,這成為他寫作的動力,而父親的“糟糕透了”則時時提醒他注意不斷學習、總結和提高。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語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賞識和批評是良好的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不同作用,無論缺乏哪一個,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今,隨著教育觀的改變,“賞識教育”引起了重視,而忽視“批評教育”。
一、“賞識教育”過多,使孩子迷失方向,不能面對挫折
賞識教育不是表揚加鼓勵。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次玩水槍的活動,孩子們都帶來不同款式的水槍,吳迪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刀式水槍”。男孩子們都來到吳迪身邊,個個都羨慕的看著吳迪的水槍。這時周志鑫向吳迪借水槍,吳迪把槍給了他,也許刀式水槍是太吸引人了,一向表現很好的他居然把水槍占為己有,孩子們都來為吳迪告狀。教師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寶貝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把水槍還給吳迪。周志鑫也不回應,對老師又踢又打,大哭大鬧起來,并且從這天開始每天上幼兒園總是哭鬧,在幼兒園里也是不斷惹是生非。
從案例來看,其實不是批評惹的禍,問題的根源教師平時關注“賞識教育”過多,而“批評教育”嚴重缺失,使周志鑫長期包裹于“賞識”的真空下,養成了虛榮,任性的不良個性。
適當的“賞識教育”可以使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但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看不到孩子的缺點,不批評指正,就會使孩子迷失自我的方向。如果回避批評與困難,會使孩子缺少應有的抗挫折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我們的教育也會成為虛弱的、脆弱的、不完整的教育。
二、“批評教育”過頻繁,孩子會喪失自信
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負責任的教育,而“批評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它體現了教師良好的素質。
文杰是個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每天一到幼兒園“壞事”不斷,不是爭搶玩具就是毀壞物品,洗手時他把水灑在他人的衣服上、臉上,自由活動時不是打人就是向他人吐痰,正因為這樣,每天少不了老師的批評和訓斥。剛開始老師批評他時,態度還不錯,可一段時間后,他學會和老師頂嘴、狡辯。有一天他爸爸問他班上那個孩子表現不好,他坦率的說“就是我。”爸爸問他為何要做不乖的孩子,他說:“反正老師認為我最不乖,最愛批評我了。”
過多的批評,使文杰不理解,老師和同學們都討厭他,引發了與老師、同學的感情對力。事實證明被人或集體厭棄的孩子常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離我們預期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
三、恰如其分的批評,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1、批評要以“公正心”為準則
孩子的認知水平畢竟有限,講的太多,孩子就會感到一頭霧水。因此,教師在批評孩子使就事論事,不能因為某個孩子平時表現好,就對他寬容或視而不見,更不因為某個孩子經常犯錯誤就對他嚴厲有加。否則孩子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做同樣是事情老師沒有批評他卻批評我,老師偏心,不喜歡我。
2、批評要以“愛心”為基礎
批評是為了讓孩子明辨是非,改正錯誤。因此,不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教師應該懷著一顆寬容的去接納孩子。此外,還要讓孩子明白老師對他的愛。
3、批評要以“細心“為出發點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是細心觀察孩子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施以批評。二是細心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根據不同動機對癥下藥。三是細心挑選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進行批評。
篇10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時常表揚學生,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真誠地表揚,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表揚是春風,讓人溫暖和感動;表揚是激勵,它能充分體現學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例如:班?里的一位同學,拿著98分的數學單元試卷給我看。由于這位同學平時表現較差,上課不太專心,愛講閑話,愛搞小東西,成績中等,或者說一般吧,因此,在老師眼里,他應該算得上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經常被點名批評,少有表揚他的時候。在他看來,受批評是家常便飯,得表揚卻是他夢寐以求的事。看到他的成績,我表揚了他,我拿過他的試卷,故作驚奇地說:“呀!你真了不起,居然考了98分,太棒了。這么難的題,你只錯了2分,真不簡單啊!今后不要驕傲,繼續努力吧!”這時,我發現這個同學一直微笑著,很是高興,回到座位后笑容都一直還在,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在后來的學習生活中,我發現以往那位上課愛講話、愛搞小東西、不專心聽講的同學,漸漸的變得愛舉手發言了,成績也進步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數學期末考試他居然考了100分。
二、教育方法之批評策略
“批評也是一種教育。”每個學生都會犯錯誤,只是有程度的輕重,如果對學生的過錯都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不加批評的話,也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現在學校雖然強調多贊賞、多鼓勵,從正面引導學生,但批評教育也是不可少的。在批評教育學生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現在的孩子個性很強,家長又把孩子看得很嬌貴,學生一旦犯了錯誤受到批評,說輕了沒效果,說重了又傷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批評的關鍵是要適度,掌握方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這樣的批評才能使孩子自覺認識到錯誤,而又不產生逆反心理。
例如,小蘭同學常常遲到,有一次她又遲到,到校后我沒有批評她,而是叫她將以往遲到的原因總結出來,叫她想想,有什么原因是不可以克服的,老師可以幫助她。第二天,她對我說,遲到的原因都可以克服,其實可以做到不遲到的。于是我說:“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你已經懂事,自己想想吧。”后來,她果真想通了,不但極少遲到,還能夠認真學習。
在教育學生時,從學生的心理承受出發,恰當地運用“留有余地”的批評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合理運用表揚與批評,以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實踐表明:對于聽慣批評的學生來說,偶爾一次表揚,更會激起強烈要求進步的希望,甚至會改變人的一生;而對于在表揚聲中長大的學生來講,偶爾一次批評,將會比表揚的激勵作用更大、更深刻。對差生吝嗇表揚、一味批評,或對優秀生不加批評廉價表揚的作法都是違背學生的心理規律的。在教育學生時,應用“對比效應”會更好。“對比效應”指運用批評或表揚的手段時對比性越強,激勵作用或教育效果越好。沒有對比性的批評或表揚對有些學生沒有任何激勵作用或教育效果差。但需我們教師牢記的是:無論表揚還是批評學生,都應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以“愛護、尊重”學生為前提。
1.表揚要注重內容,批評要注重方式
在教育過程中,表揚是對學生優點、美德或成績公開贊美的一種激勵手段。因而,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尋找他們微不足道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但盲目地、不具體地進行表揚,只能淡化學生的是非標準,起不到激勵作用,被表揚者也不可能成為其他學生效仿的楷模。
2.表揚要面向全體學生,批評要注意被批評的對象
教師或多或少內心深處總是喜歡或偏向于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對學優生的表揚相對多一些,而對學習靠后的學生總是吝嗇表揚。其實,作為教師而言,表揚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樣才不失教育的真正內涵和初衷。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一旦發現他們有亮點,就要一視同仁給予善意的贊揚,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機會和空間。
3.表揚要注意尺度,批評要迂回啟發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尺度問題,如果過了頭,就會“過猶而不及”,表揚學生要注意客觀、公正,不應以自己的好惡進行不切實際的表揚。所以,把握好表揚的尺度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批評學生不僅要有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的批評教育,有時候,批評教育也需要運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迂回方式。這樣可以避免批評者與被批評者的直接交鋒,引導幫助被批評的學生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明白自己錯誤所在,從而改正錯誤,達到批評的目的,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4.表揚要注重效果,批評要剛柔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