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瘺范文

時間:2023-03-14 13:3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靜脈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動靜脈瘺

篇1

1 一般資料

男8例,女5例,年齡7~38歲,平均19歲。其中發生于右肺野9例,上葉1例,右中肺野2例,右下肺野6例;4例發生于左肺野。1例為左上肺野,3例為左下肺野。13例中有4例無明顯癥狀,體檢時發現本病。另外9例中,7例主要表現咯血,量多少不等,2例表現為胸悶、氣短,5例病人有青紫、杵狀指,1例聽診可聞及右胸壁有雜音。

2 X線表現

(1)透視及平片:13例病例X線表現病灶均呈圓形或橢圓形,有輕度分葉,密度均勻,病灶邊緣清晰。透視下觀察10例有搏動現象,3例搏動表現不明顯。做乏薩乏氏試驗均為陽性改變。(2)體展攝影:13例病例中,10例體展平片上顯示有2條粗大的肺血管陰影與病灶相連,3例顯示有3條粗大的血管陰影與病灶相連。(3)血管造影:其中3例做肺動脈插管造影,均顯示有2條粗大的血管影與肺動脈相連,內有造影劑充盈,且均有靜脈引向肺門。(4)支氣管造影:其中10例經支氣管造影均表現為支氣管樹不與病灶相通。

3 討論

動靜脈瘺乃肺部少見病,多數學者認為是胚胎發育期中胚葉血管形成不全,致肺動靜脈之間短路造成,出生后短路血管逐漸受動脈壓作用而擴張變形,以至形成瘺,是一種進行性病變。在先天性的病例中,約有30%~40%的病人同時伴有皮膚黏膜或其它內臟的毛細血管擴張,故有人認為肺動靜脈瘺是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的肺部表現。從本文所收集的13例病例中,右肺的動靜脈瘺較左肺多。

在影像學診斷上,胸透及血管造影是診斷肺動靜脈瘺較為常用的手法。本組13例病例作乏薩乏氏試驗胸透法,陰影均有大小改變,這種動態改變是動靜脈瘺較為典型的表現,其中有2例除病灶外,粗大的引流血管在透視下也可見搏動。肺血管造影顯示此病更為清晰,它能夠較為清晰地分辨出與病灶相連的粗大的肺血管。這不僅有診斷意義,而且對外科手術也有指導作用。但檢查手段復雜,病人有一定痛苦。

篇2

【關鍵詞】 動靜脈瘺; 栓塞,治療性; 硬脊膜動靜脈瘺

硬脊膜動靜脈瘺(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硬脊膜的動靜脈之間存在微小的瘺口,發病率較低,臨床少見,但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好發于中老年男性,進行性加重,最終可造成患者不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自2005年,我科共收治2例患者,經栓塞治療,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81歲和56歲。病程分別為2年多和1年多。治療前1例表現為進行性由下而上的雙下肢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障礙,伴間歇性大小便障礙,臍以下痛覺過敏,一側肢體肌力4級,雙側巴氏征陽性;1例表現為進行性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伴疼痛,行走困難,左下肢痛覺過敏,雙下肢肌力4級。

1.2 影像學表現

脊髓MRI表現:胸腰段脊髓外硬膜下條狀增粗迂曲、擴張的血管流空信號,增強顯示為迂曲的異常血管影;脊髓未見明顯異常信號。脊髓血管造影表現: 由肋間動脈供血,顯示硬脊膜供養動脈在椎間孔附近與脊髓表面的靜脈交通而形成單一瘺口,血流從多支硬膜動脈引流至靜脈,引流靜脈增粗,血流緩慢,充盈時間明顯延長,達到40~60 s,而正常僅需15~20 s。

1.3 方法

2例均行栓塞治療, 采用1.65 mm(5 F)Cobra 導管在脊髓血管造影完成后, 經5 F Cobra 導管將0.43 mm(1.3 F)微導管頭端在微導絲引導下經靶血管送至供血動脈遠端近瘺口處,在確認已避開正常脊髓動脈后,先用DMSO封管后緩慢注入Onyx 膠栓塞瘺口。術后予抗凝和早期康復等綜合治療。

2 結果

栓塞治療后立即造影,證實瘺口完全消失,增粗引流靜脈消失,脊髓供血血管顯影正常。術后疼痛、下肢無力、感覺異常等癥狀均有明顯好轉,感覺障礙平面下降,感覺過敏消失,肌力恢復正常。隨訪6個月~1年無復發,MRI示脊髓表面的蛛網膜下腔迂曲擴張的血管流空信號影明顯減少,脊髓未見明顯異常信號。

3 討論

硬脊膜動靜脈瘺發病機理是瘺口的血液直接向脊髓表面引流,造成脊髓靜脈高壓、靜脈回流障礙、脊髓實質瘀血、脊髓功能障礙。少數患者可因脊髓靜脈血栓形成導致脊髓梗死,癥狀突然惡化,完全截癱,稱為Foix-Alajouanine 綜合征[1]。硬脊膜動靜脈瘺散在發病,起病隱匿,病程長,逐漸加重,早期診斷較困難,許多患者確診時已經喪失活動能力,脊髓MRI檢查可做初步篩選, 確診該病的唯一辦法是脊髓血管造影檢查[2]。

隨著液體栓塞劑的進展,血管內栓塞治療硬脊膜動靜脈瘺的復發率非常低。且作為一種微創治療,整個治療過程可在X線監視下進行,非常安全。因此,應用液體栓塞劑血管內栓塞是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3,4]。目前臨床已經運用的Onyx 膠與NBCA膠比較,最大優勢是不容易致微導管因過早粘連而不能拔出,發生嚴重并發癥,從而能夠保證足夠量的膠彌散至瘺口及引流靜脈的近端,達到理想栓塞,減少了復發率。同時也使術者有足夠的時間注射膠,而不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去防止因為過快粘連致導管不能拔出。對于硬脊膜動靜脈瘺供血動脈上同時發出前根髓動脈時,因栓塞劑極易誤栓前根髓動脈造成脊髓缺血,是栓塞禁忌癥,該類患者需要外科手術切斷瘺口到脊髓表面的引流靜脈。所以血管造影必須清晰顯示瘺口區的結構,對結構簡單的單個瘺口,栓塞效果較為理想;對于供養動脈細長而迂曲、插管非常困難、預期導管將難以準確到位而不能完全封閉瘺口和引流靜脈近端者,也應列為禁忌,不可盲目栓塞,延誤、加重病情。由于栓塞后脊髓靜脈壓急劇下降,脊髓靜脈血流緩慢,極易形成血栓,使脊髓靜脈回流障礙加重,故術后長期抗凝治療非常重要。以防止治療后脊髓靜脈內血栓的形成[5]。

SDAVF 血管內栓塞治療,其目的是消滅瘺口,阻斷分流,解除脊髓靜脈高壓[6]。本組2例, 均采用Onyx 膠栓塞治療,效果良好,其創傷小,治療效果明確,隨著材料學的發展,治愈率明顯提高,而復發率也更低,但是應通過血管造影仔細分析局部解剖情況,嚴格控制適應癥,為患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李萌,凌鋒. Foix-Alajouanine 綜合征[J].國外醫學腦血管病分冊,1999(7):296-298.

[2]戚躍勇,孫清榮,梁開運,等. 硬脊膜動靜脈瘺血液動力學改變的血管造影表現[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4(14):15-17.

[3]Van Dijk MC,Karel G,TerBrugge KG,et al.Mulidisciplinary mannagement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ala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Long-Term Follow-Upin 49 Patients[J].Stroke,2002(6):1578-1583.

[4]Warakaulle DR , Aviv RI , Niemann D. Embolisation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 with Onyx[J].Neuroradiology ,2003(2) :110 - 112.

篇3

關鍵詞:肝癌;合并動靜脈瘺;影像診斷;介入治療

動靜脈瘺是一種常見的肝癌并發癥,腫瘤侵犯肝靜脈或門靜脈等時發生,發生率在20~63%,有肝動脈-門靜脈瘺、肝動脈-肝靜脈瘺、混合瘺三種類型,以肝動脈-門靜脈瘺為主。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會加快腫瘤在肝內及全身的擴散速度,造成腫瘤細胞的轉移和門靜脈高壓,引起病情的惡化,影響肝癌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介入治療效果。所以對于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治療關系到肝癌治療的整體效果,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治愈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3月~6月間56例肝癌動靜脈瘺患者,經影像學和病理學診斷確診,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齡在32歲~78歲,原發性肝癌41例,轉移性肝癌15例;伴腹水患者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合并納差、腹瀉患者12例。

1.2方法

1.2.1影像診斷

1.2.1.1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診斷 在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診斷時,要注意以下三個觀察因素: 是否有肝癌合并動靜脈瘺; 肝癌合并動靜脈瘺出現的時間; 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類型。從時間上說,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有三種類型,輕度:造影沒有顯示瘺的形態,在推注碘油栓賽時,門靜脈先分支鑄形顯影,顯現出碘油門脈征;中度:在腫瘤染色中后期靜脈主干及支干顯影;重度:腫瘤染色未出現或處于早期時,肝動脈主干、支干顯影及靜脈顯影。HeastonDR等將肝癌合并動靜脈瘺分成兩種:中央型在造影中的顯現為門靜脈瘤栓充填管腔或門靜脈主干、大分支早顯;周圍性的主要表現是在干周圍出現與動脈平行的門靜脈影[1]。行碘油栓塞時,癌腫內外顯現小草樣門靜脈小分支顯影。

1.2.1.2超聲診斷 超聲診斷中,出現以下6點,確診為肝癌合并動靜脈瘺: 脈沖多普勒在靜脈管腔檢測到高速低阻型反向動脈血流頻譜; 肝動脈搏動和阻力降低; 肝動脈內徑增大;④彩色多普勒在門靜脈顯現逆向血流、雙向血流,伴瘤栓顯現簇狀、分支狀五彩鑲嵌血流束;⑤二維超聲顯示門靜脈伴瘤栓時門靜脈形成癌栓主干或分支周邊有數條細小無回聲區;⑥二維超聲顯示肝靜脈伴瘤栓時,癌栓管腔周邊有數條細小無回聲區,彩色多普勒顯示在管腔內出現五彩鑲嵌血流束。超聲診斷具有一定的失誤率,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操作者經驗不足; 患者狀況配合度低; 血管受壓迫,顯示不清。聲窗有限,一些血管只能顯示橫斷面;④較大腫瘤壓迫和侵蝕造成血管分支、反折、迂回處出現色彩疊加;⑤增益調節不當,形成五彩鑲嵌血流束假象。

1.2.1.3多層螺旋CT診斷 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CT診斷標準如下:門靜脈在動脈期提前顯影,時間-密度曲線與主動脈相似; 動脈期病灶周圍顯示楔形或不規則形密度增高影,門靜脈期這一區域呈等密度和稍高密度。按照血管造影對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診斷標準,可判斷CT圖像上的肝癌合并動靜脈瘺類型: 中央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 周圍肝癌合并動靜脈瘺; 肝癌合并動靜脈瘺。

1.2.2介入治療 采用Seldinge技術,通過股動脈穿刺插入腹腔動脈,行超選擇造影,進入肝動脈及左右肝動脈,顯示腫瘤部位、動靜脈瘺、血供情況。行動脈間接門靜脈造影,確定門靜脈主干和支干有無癌栓。如有側枝循環,如膈下動脈和腎動脈參與供血者,行動脈造影。分情況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和肝動脈內化療灌注術,肝內病灶和肝癌合并動靜脈瘺同時治療。中央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采用超選擇和超超選擇技術,封堵或跨越瘺口,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治療。如無法跨過瘺口或分流量過大,行肝動脈內化療。治療方法根據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部位和分流血量進行規劃[3]。中央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把管插至瘺前,用明膠海綿顆粒或彈簧圈栓賽瘺口,進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也可越過瘺口,病變后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然后退回至瘺口前,栓賽瘺口;周圍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血液分流量小的肝癌合并動靜脈瘺可以用碘油作為主要栓賽劑直接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較大的瘺口可用明膠海綿和絲線作為栓賽,并用受罪造影觀察瘺口栓賽過程,在瘺口完全栓賽后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術后用造影,觀察拔管壓迫止血,性術后常規水化、抗炎、包干、利尿、抗感染治療。術后6w行重復治療,連續3~4次。

2結果

經影像學確診中央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36例,周圍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20例,肝動脈-門靜脈患者39例,11名患者肝動脈-靜脈患者,混合瘺患者6例。其中輕度29例,中度20例,重度7例。29例輕度患者中采用,22例采用碘油栓賽,7例采用明膠海綿顆粒。20例中度患者,14例采用碘油和明膠海綿顆粒絲線栓賽,6例采用碘油行直接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7例中度患者中,3例采用碘化油和明膠海綿條、彈簧圈行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2例采用肝動脈內化療灌注術。全部患者均手術成功,其中6例患者進行3次治療,2名患者進行4次治療。39例肝動脈-門靜脈患者中,31例患者首次介入手術后瘺口基本閉合,另8例患者瘺口流量較介入手術前明顯減少。11例肝動脈-靜脈患者中6例首次介入手術后瘺口基本閉合,5例進行了3次介入手術后性封閉手術瘺口閉合。6例混合瘺患者4例首次介入手術后瘺口基本閉合,2例在后續手術后瘺口閉合。碘油沉積方面,56例患者均碘油沉積良好,其中5例肝動脈-門靜脈患者出現門靜脈血管內部少量碘油,沉積,無明顯不適。伴腹水患者17例中16例明顯好轉,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全部停止出血,合并納差、腹瀉患者12例中10例明顯好轉。并發癥方面,術后常規水化、抗感染等不良癥狀得到緩解,5例患者出現栓賽后綜合征及化療不良反應。全部患者均未出現骨髓抑制、感染和腎功能損傷情況。

3討論

對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影像診斷有利于我們進行相應的治療,根據影像診斷可以制定出具體的介入治療方案[4]。較大型的中央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有合并門靜脈主要癌栓且無明顯側枝循環者,可行但單純的動脈灌注;無合并門靜脈主干癌栓或有明顯側枝循環供血者,可用彈簧圈及明膠紗栓賽瘺口。較小的中央型及周圍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有門靜脈主干瘤栓無明顯側枝循環可適量行碘油栓賽和動脈灌注,未合并門靜脈主干癌栓,可行常規肝動脈內化療栓賽術。對于瘺口的治療要注意根據瘺口形成原因、位置、分流大小選擇閉塞的方法,保證肝動脈主干不被栓賽。根據瘺口的閉塞情況確定行碘油栓賽劑量。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硬脊膜動靜脈瘺 蛛網膜下腔出血

        病例:患者,男性,62歲,主因頭痛3天入院,患者3天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以后枕部為著,呈搏動性,曾測血壓150/90mmhg,服用降壓藥無緩解,無惡心、嘔吐,無四肢麻木、無力,無二便障礙。既往高血壓病史10年。查體:bp:180/105mmhg,神志清,言語流利,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雙側鼻唇溝對稱,伸舌居中,感覺正常,四肢肌力5級,雙側腱反射對稱,病理征陰性,腦膜刺激征陽性。頭顱ct:未見異常。入院后腰穿檢查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作頭部dsa未見異常,予降顱壓、控制血壓、止血、預防血管痙攣、支持治療后,病情好轉。但患者20天后再次蛛網膜下腔出血,頭部、頸部疼痛明顯。作頸椎mri:硬膜下頸髓右側血管迂曲影。行dsa選擇性脊髓血管造影:硬脊膜動靜脈瘺,轉外科治療。

        討論:硬脊膜動靜脈瘺(spinal dural眥eriovenous 6s—tula,sdavf)是指供應硬脊膜或神經根的動脈在椎間孔處穿過硬膜時,與脊髓引流靜脈的直接交通通道,是一種常見的脊髓血管畸形,約占所有脊髓動靜脈畸形的70%[l]。sdavf好發于中年男性,國外文獻報道其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2]。供應硬脊膜或神經根的細小動脈在椎間孔處穿過硬脊膜時與脊髓引流靜脈異常交通后,引起椎管內脊髓靜脈高壓,脊髓瘀血水腫,繼而變性壞死,引起患者進行性脊髓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四肢或雙下肢、麻木、無力,二便障礙、性功能減退,可伴有頸、腰部疼痛,而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報導較少,由于本病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征象多樣性,給早期、正確的診斷帶來困難,文獻[3]常有誤診及漏診的報道。脊髓mri檢查可做初步篩選,硬脊膜動靜脈瘺的mri的特征性表現為[4]:①脊髓內長t2信號影,常超過3個節段,提示脊髓水腫、充血及髓內小梗死灶;②脊髓周圍血管迂曲影,表現為串珠樣或蚯蚓樣血管流空樣信號;③脊髓不均勻斑片狀強化。明確診斷需要作dsa選擇性脊髓血管造影。

參 考 文 獻

[1]giibertson jr,miller gm,goldhmms,et al.spinal dural arterio_veous fistulas:mr and myelographic fings[j].am j neuroradiol,1995,16(10):2049—2057.

[2]hurst rw,renyon lc,lavi e,et al. spinal dural artetiovenons fistula:the pathology of venous hypertensive myelopathy[j].neruology,1995,45(7):1309—1313.

篇5

[關鍵詞] 動靜脈內瘺; 血液透析;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176-01

血液透析是腎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腎替代治療方法,進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是為進行血液透析而建立的長期通路,為透析治療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內瘺手術前后的護理對于保護好動靜脈內瘺、延長其使用壽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關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通過對2007年6月-2011年5月,38例患者行動靜脈內瘺手術,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32-80歲,平均60歲。其中,慢性腎炎20例,糖尿病腎病7例,高血壓腎病4例,狼瘡性腎炎3例,其他4例,內瘺最長的已經有6年之久,并且至今仍然保持很好的狀態。

1.2 方法 動靜脈內瘺術是一種血管吻合的小手術,通常將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動脈和鄰近的靜脈作一縫合,使吻合后的靜脈中流動著動脈血,形成一個動靜脈內瘺。

2 動靜脈內瘺術的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由于動靜脈內瘺對于長期血透的患者來說,是生命的通路,因此患者及家屬對動靜脈內瘺術能否成功出現擔憂,因此須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告知患者造瘺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進行術中配合等,并說明內瘺成熟早晚取決于患者自身條件、手術情況及術后患者的配合情況,以減輕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心理。

2.2 術前準備 (1)做好動靜脈血管的超聲,確定血管的粗細及流量。(2)保護好手術肢體血管,避免在該肢體上抽血、輸液等。(3)用肥皂水徹底清洗造瘺側手臂,備皮并剪短指甲。(4)備好術中帶藥,如利多卡因、肝素。

3 動靜脈內瘺術的術后護理

3.1 術后常規護理 (1)抬高術肢,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2)觀察吻合口處震顫及雜音,檢查內瘺是否通暢。(3)術后兩周可指導患者手握橡皮圈,每日3-4次,每次10分鐘,以促進血管擴張,內瘺的早日成熟。(4)保持內瘺側手臂的皮膚的清潔,預防感染。(5)造瘺側手臂不能受壓,衣袖要寬松,不能佩帶過緊飾物。(6)造瘺側手臂避免持重物,夜間睡覺不能將造瘺側手臂墊于枕后,盡量避免側臥于造瘺手臂側。(7)造瘺側手臂不能測血壓、輸液、靜脈注射、抽血等。

3.2 內瘺穿刺的護理 內瘺成熟后方可穿刺使用,首次穿刺時要有計劃,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切忌粗暴。可采用繩梯穿刺法、紐扣式穿刺法等。我們常規選用繩梯式穿刺法,即每次動靜脈穿刺要更換穿刺點,每個穿刺點之間的距離1-2cm,不宜在同一點反復穿刺,可交替使用不同穿刺部位。動靜脈穿刺一般在動脈化靜脈上作不同方向的兩個穿刺點,首先在近心端順血流方向作靜脈穿刺,針尖朝心臟方向,然后在內瘺吻合口上4-6cm處逆血流方向行動脈穿刺,針尖指向吻合口方向,靜脈與動脈穿刺點距離最好>10cm,兩點距離愈近愈易發生動脈狹窄,同時會導致血液小循環,影響透析充分性。穿刺過程要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發生感染。

3.3 透析后內瘺的護理 透析結束后,用無菌棉球壓迫穿刺處,壓迫穿刺點15-30分鐘,壓力以穿刺點不出血且能觸到血管震顫為宜,應避免用力過大,壓迫時間過長,引起內瘺阻塞。再用無菌紙卷壓迫穿刺處無菌棉球,最后用繃帶包扎,輕壓1小時后及時松開繃帶。

4 常見并發癥的防治及護理

4.1 出血 臨床表現:術后早期出血以滲血為主,可見吻合口周圍皮下血腫。穿刺或止血時發生出血,一般可見穿刺點周圍皮下血腫。如果出血嚴重,特別是新建內瘺,處理不及時往往可累及整個上臂,腫脹消退后可見成片瘀斑。

預防及護理:手術操作要正規,手術結束后要密切觀察有無滲血,確診無滲血后才可送回病房;提高穿刺技術,力爭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過早使用內瘺,新建內瘺的穿刺最好由有經驗的護士進行。止血時要注意按壓的力度,不輕不重,以不出血為準,并且必須以指壓;當患者有出血傾向時,應根據病情調整肝素用量;避免反復在同一部位進行穿刺,以防發生動脈瘤。

4.2 感染 臨床表現:瘺管局部紅、腫、熱、痛,有時可伴內瘺阻塞。全身表現可見寒顫、發熱,嚴重者血培養呈陽性,發生敗血癥。

預防及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醫源性感染;做好患者衛生宣教工作,囑患者要保持內瘺側手臂皮膚清潔、干燥,血液透析后內瘺側手臂切勿進水;提高穿刺水平,避免發生血腫;內瘺感染嚴重時,應停止使用內瘺,改用暫時性血管通道,全身使用抗生素;一旦血培養證實敗血癥,立即使用大量有效的抗生素,直至血培養陰性2周。

4.3 血流量不足 臨床表現:當血流量增大時,可見血管明顯塌陷,患者血管處有觸電感,同時有大量泡沫析出,靜脈濾網忽上忽下,并伴靜脈壓報警。

防治及護理:嚴格執行正確的穿刺技術,切忌反復定點穿刺;囑患者定時鍛煉內瘺側手臂,使血管擴張;必要時采用手術擴張。

4.4 血栓形成 臨床表現:內瘺血管處疼痛、搏動、震顫及雜音減弱,抽出之血為暗紅色,血流量不足。完全阻塞血管時,搏動、震顫及雜音完全消失。

防治及護理:避免過早使用內瘺,一般內瘺成熟至少需要1個月,最好在內瘺成形術后3個月-4個月后再使用;根據患者情況,指導患者以拇指及中指指腹壓迫穿刺點,止血時要注意按壓的力度,彈力繃帶包扎不宜過緊;切忌定點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超濾過多引起血容量不足,低血壓;告知患者內瘺側手臂不能受壓;如果早期血栓形成,可試用尿激酶25萬U-30萬U溶于20ml生理鹽水中,在動靜脈瘺近端穿刺橈動脈緩慢注入。若無效,則及時通知醫生,行內瘺再通或修補術。

5 小結 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動靜脈瘺是終末期腎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先決條件,是患者的生命通道,因此,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應該更加重視。醫務人員應熟練地掌握動靜脈內瘺術的術前及術后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述動靜脈瘺的相關知識及技能,幫助患者穩步地促進瘺道的成熟,早期用于血液透析中,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血液透析并發癥的發生,保證透析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 梅長林.實用透析手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5.

[2] 劉貞,胡杰,王愛香.動靜脈內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02).

[3] 周,王倩,王英,汪波,彭麗.動靜脈內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重慶醫學,2009,(07).

[4] 高麗,李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55.

[5] 徐子惠.改良穿刺法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使用效果的觀察[J].廣西醫學,2007,(07).

篇6

【關鍵詞】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179-02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療法[1]。進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是通過手術將動脈與鄰近的靜脈在皮下吻合,術后使靜脈逐漸動脈化,穿刺后得到足夠的血流量,是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2]。這條血管通路對血透患者極為重要,而保證內瘺的通暢是延長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質量的基本保證。2005年6月-2012年1月我科行內瘺吻合術80例,經過有效的護理,減少了內瘺的閉塞率,延長了內瘺的使用壽命。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總結我科2005年6月-2012年1月所行內瘺吻合術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22~75歲,每周透析4.5~13.5小時,血流量200~250ml/min。內瘺使用1-3年40例,3-5年34例,5年以上者6例。其中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12例,溶栓后應用良好。閉塞者18例,溶栓成功6例,重新手術10例,改用半永久深靜脈通路2例。76例患者采用腕部橈動脈和頭靜脈吻合,4例采用高位瘺。

2 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或閉塞的高危因素

2.1 血栓形成的早期原因

靜脈太細、靜脈炎、動脈硬化、糖尿病血管病變等;手術操作不精細;高凝狀態,術后未及時應用抗凝藥或抗凝不當;降壓藥使用不合理致患者低血壓、低血容量、血流速度緩慢等。

2.2 血栓形成的晚期原因

如反復多次穿刺會損傷血管壁,導致局部血管微血栓形成、血管纖維化等,對后期所進行的內瘺的使用壽命造成負面影響[3];壓迫止血不當;藥物的影響:如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應用,使紅細胞壓積增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險性。

3 護理

3.1 內瘺手術前護理

建立動靜脈內瘺,首選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頭靜脈和橈動脈。是目前最常用的手術方法。術前避免頭靜脈輸液注射。指導患者每天用彈性握力圈鍛煉,使靜脈擴張充盈。每日用溫水濕敷準備手術區域,利于血管擴張暴露,保持皮膚的清潔完整性,確保手術成功[4]。

3.2 內瘺手術后的護理

3.2.1 術后遵醫囑給予擴容、抗凝等藥物治療。建立動靜脈內瘺術后護理觀察表,密切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15~30min聽診血管雜音1次,如果血管雜音發生變化,及時匯報醫生處理。

3.2.2 內瘺手術后術肢要制動并抬高,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手、腕小范圍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敷料包扎不可過緊,術后穿袖口寬松的衣服,避免內瘺受壓。內瘺側肢體禁測血壓或穿刺抽血,以免血腫壓迫內瘺造成閉塞。保持術側肢體清潔,避免潮濕,及時換藥,以免傷口感染。術后1~2周,在傷口無滲血、感染 ,愈合好的情況下,做健“瘺”操[5],每天用術側手捏握橡皮 健身 球3~4次,每次10min,也可用 止血 帶或血壓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輕輕加壓至靜脈中度擴張為止,每次15~20min松開1次,每天重復3次,促使內瘺盡快“ 成熟 ” 。內瘺6~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避免早期穿刺使用,致皮下出血較多,縮短瘺的壽命。本組有3例病人因術后2周使用內瘺,引起瘺口閉塞情況。,

3.2.3 健康教育:教會患者判斷內瘺是否通暢的方法,即觸摸術側的靜脈感到震顫或聽到血管雜音則提示通暢。指導患者功能訓練時動作輕柔,握拳力度由小至大逐漸增加強度;止血帶包扎不可過緊,時間不要過長[6]。囑患者內瘺側肢體勿戴手表,不可提重物,睡眠時勿壓迫內瘺側肢或長時間抬高,造成血液循環受阻致內瘺阻塞。

3.3 透析間期護理

3.3.1 穿刺護理:護士在進行內瘺穿刺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采用較小斜面的穿刺針,減少引起血腫的可能性。穿刺技術及穿刺方式可直接影響內瘺的使用壽命[7]。對動靜脈內瘺血管粗直的患者應用繩梯式穿刺,交替使用每一穿刺點;對動靜脈內瘺血管細彎曲的患者,為確保一次穿刺成功先采用點或區域式穿刺(也稱紐扣式),待血管形狀顯露后改為繩梯式。護士熟練掌握穿刺技巧,穿刺成功率高,皮下組織及血管壁疤痕少,血管閉塞機會亦少,血管使用壽命會顯著延長。透析結束后,拔針速度要快,將紗布折成3 -5cm大小的卷狀壓迫在針眼上,然后用彈力繃帶固定即可,壓力要適當,如果加壓止血用力不當,可導致內瘺急性閉塞或出血[8],以能觸及血管震顫或聽診血管有雜音、又不出血為宜。

3.3.2 患者教育:指導患者每日2—3次,每次20 -30分鐘用熱毛巾熱敷瘺側肢體,局部涂喜療妥軟膏保護靜脈內瘺,延長使用壽命。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潔,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當日接觸水。患者有假性動脈瘤時,應使用彈性繃帶加以保護,避免繼續擴張及意外破裂[9]。每日2~3次患者自己檢測瘺管有無震顫或血管雜音,發現瘺管震顫或血管雜音消失及疼痛應立即就診。

4 結果

經過護士規范的操作,對患者細致、充分的護理及健康教育,內瘺穿刺成功率近100%,患者對于內瘺的保護、通暢情況評估、發生閉塞等異常情況能夠掌握及發現處理,延長了內瘺的使用壽命,

5 討論

動靜脈內瘺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它是通過外科手術吻合鄰近的動、靜脈建立的血流通道,由于靜脈血流量增多、壓力增高、形成動脈化的血管,透析時直接穿刺,能夠得到足夠的血流量,為維持性血液透析創造有利條件。科學的護理方法,能夠提高動靜脈內瘺的手術成功率;精心的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發生,延長內瘺使用壽命,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本人認為:規范的操作是保護好內瘺的前提條件;其次加強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極其重要。護理人員應加強自身業務能力及素質,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這樣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長期存活率。

參考文獻:

[1] 高麗,李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55-456.

[2] 唐英,古麗娜.動靜脈內瘺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新疆醫學,2008,38:27.

[3] 劉文虎.應進一步強化對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管理[J].中國血液凈化,2004,7(3):354.

[4] 凌峰,伍建偉,張鴻祺,等.硬腦膜動靜脈瘺的分型及臨床意義[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23):1439-1442.

[5] 葉朝陽. 血液 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295.

[6] 黃曉群.不同時機動靜脈內瘺的護理體會[J].護理時間與研究,2009,3(6):96-97.

[7] 馬鴻杰 ,劉梅.臨床血液透析學[M].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3-80.

篇7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

血液透析可以使尿毒癥患者或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得到生命延長,而使血液透析患者可長時間使用并且穩定有效的血管通路莫過于動靜脈內瘺,其通過在皮下吻合動靜脈血管形成通路。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關鍵在于血管通路的維護[1]。臨床實踐證明,只有保證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保證患者充分透析,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影響血液透析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動靜脈內瘺并發癥,在臨床工作中導致此并發癥的原因很多,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患者護理干預,在治療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現將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療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將臨床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療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了動靜脈內瘺治療。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實驗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7~76歲,平均年齡(43.7±2.6)歲;尿毒癥患者4例,慢性腎衰患者7例,高血壓腎病患者8例,腎炎患者11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5~83歲,平均年齡(47.9±3.1)歲;尿毒癥患者3例,慢性腎衰患者6例,高血壓腎病患者10例,腎炎患者11例。所有患者入院前診斷明確。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日常護理干預方式,包括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內瘺護理。②實驗組: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方式,包括心理宣教、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內瘺護理、感染護理。

1.3統計方法 研究結束后我們對兩組數據統計總結。使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7.0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我們采用χ2檢驗比較,P

2 結果

對照組感染患者5例,發生血栓患者3例,發生吻合口破裂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0.00%。實驗組感染患者3例,余未見其他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10.00%。兩組患者計量資料統計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護理

3.1心理護理 當患者被確定為尿毒癥或腎功能衰竭時,心理受到嚴重打擊,更有甚者感覺自己即將面臨死亡,從而產生焦慮、抑郁、暴躁、絕望的情緒,對疾病的治療不配合,產生抵抗情緒。護理人員應該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同患者積極進行溝通,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本科室內定期進行血液透析和動靜脈內瘺的示教視頻,其內可以告知患者動靜脈內瘺的指征、目的、意義、方法,同事安排護理人員進行細致講解,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安排手術醫師向患者講解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持續時間短,無疼痛感,手術很小,排除患者焦慮不安情緒。李超等[3]對100例首次接受動靜脈內瘺的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干預,結果心理護理對預防患者并發癥有顯著意義。

3.2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對于異常檢查及時上報。術前對術區進行備皮,觀察術區皮膚情況,當局部出現有破潰、感染等情況及時上報可換對側,當皮膚條件不太好時需要等治療好轉后再行手術治療。術前1 w囑患者進行手臂壓力練習,1次/d,30 min/次,促進手臂血管充盈擴張并提高血管彈性,便于手術順利進行。術前使用肥皂水刷洗患處,使用酒精進行消毒,剪短指甲。對于使用右手為主力手進行勞動的患者選擇左側進行手術。我們通常進行橈動脈和頭靜脈吻合,因其具有間距小、吻合便利、皮膚切口等優點,臨床上采用較多。

3.3術后護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觀察患者身體情況,可告知患者出現胸悶憋氣、心慌氣短時及時通知值班護士。用軟墊將術肢抬高,促進血液回流,防止腫脹,患者術后需要穿寬松的衣服,衣袖不能太緊,會阻礙血液回流,睡覺保持良好的姿勢,防止術側肢體受壓。術后傷口需要保持干燥,密切觀察傷口敷料情況,當滲出短時間較多時,考慮吻合口破裂,及時通知值班醫生。術后患者進行靜脈部位,行心電監護、測量肢體血壓時注意不要在術肢側。每天檢查動靜脈內瘺情況并記錄,觸摸內瘺端是否有震顫,用聽診器檢查是否有血管雜音,當觸摸不到震顫,聽不到血管雜音時,及時進行檢查,首先檢查傷口包扎情況,敷料包扎太多或太緊可以導致內瘺血管受壓。

3.4內瘺護理 內瘺穿刺前需要檢查血管是否有雜音和震顫,是否通暢,是否充盈。穿刺時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手術操作方法,采用先動脈后靜脈的順序進行穿刺。穿刺前需要觸摸清楚血管方向,按照血管走向進行操作。選用合理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透析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王琳等[4]使用改良穿刺方法對動靜脈內瘺進行研究,觀察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首次穿刺及之后的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腫發生率,比較得出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腫發生率。對于患有心梗、腦梗等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患者,按時服用抗凝藥物。傷口或術肢腫脹患者,可采用熱敷、理療、口服活血化瘀藥物治療。通常內瘺成熟需要一段時間,一般為1個月,不宜過早使用內瘺,因血管吻合口尚未完全愈合,過早使用可導致血腫形成,如果需要緊急進行透析時可直接進行血管穿刺透析。

3.5感染護理 大部分進行透析患者自身體質較差,經常患有低蛋白血癥、貧血、營養不良等情況,很容易發生傷口感染。日常活動囑患者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感染。張燕[5]對106例采用動靜脈瘺的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統計發現感染發生率為6.25%,其中導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洗澡、洗衣服造成傷口污染。

綜上所述,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癥,恢復快,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在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文璇,劉巖,李雪梅,等.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847-848.

[2]張英,趙穎.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瘺并發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3,13(3):144.

[3]李超,劉洋,余燕.心理護理在動靜脈內瘺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血壓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1,20(10):1982-1983.

篇8

[關鍵詞] 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超聲

[中圖分類號] R459.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3-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before and after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Methods A total of 72 cases with uremia hemodialy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ultrason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e suitable blood vessels were selected, and the functions of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ultrasound indicated that the success rate of fistulization with low blood flow was 25.00%, and that with normal blood flow was 55.56%, and that with high blood flow was 19.44%.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normal group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or low blood-flow group. The blood flow and blood velocity of patients 1 week, 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increased steadily. Conclusion Applying ultrasonography to diagnose and monitor the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of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and treatment level for the disease, which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Hemodialysis;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Ultrasonography

腎臟終末期疾病替代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為血液透析[1],而作為尿毒癥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的動靜脈內瘺(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因其在臨床上可以長期使用、患者的并發癥少,且手術操作和其他手術相比簡單,在臨床上成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選方法。對于需要使用血液透析治療疾病的患者[2],有效的血管通路更為重要,但臨床上利用物理觀察的方法對手術前選擇血管的條件和手術后患者的動靜脈血管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變化情況不能得到全方位并且細致的了解[3],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時間受到一定的影響。近些年來利用現代超聲技術為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手術前后的監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動靜脈內瘺管的變性和堵塞[4],使血液透析起到重大的治療疾病作用。本研究主要對近1年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造瘺手術前后進行超聲檢測,觀察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手術前后的成功率和血流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近1年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 40例,女 32例,患者的年齡 34~69歲,平均 51歲。72例患者的發病原因:23例高血壓性腎病、1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3例糖尿病腎病。72例患者在手術之前行超聲檢查,選擇合適的血管進行動靜脈造瘺,手術后超聲監測評價血管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變化情況。

1.2 超聲檢測操作方法[5]

采用Vivid E9彩色超聲進行超聲探測,探頭為線性,探頭頻率6.0 MHz,患者在手術前進行血管內徑和血流量監測,手術之后第1、2、4 周分別各監測1次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度。患者取仰臥位,讓受監測的上肢伸直,手心向上放平,對患者的動靜脈血管內徑和血流情況進行觀察。

1.3 統計學處理

對所得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分析處理,反復多次出現的計量資料行F 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2002年美國國建腎臟基金會公布的慢性腎病分離和危險分層指南中,慢性腎病被定義為腎活檢或是腎損標志物證實的腎臟損害≥3個月,伴或不伴腎小球濾過率(GFR)降低;或持續3個月以上的GFR

近些年來大量文獻研究發現,我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腎臟功能損害的程度也出現不斷加深的現象,而臨床上血液透析則成為腎功能衰竭患者賴以生存的主要方法之一[8-10],也是醫生治療此種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療的廣泛開展,慢性腎病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了顯著延長。但是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患者的血流量情況和血流速度變化成為腎病患者動靜脈造瘺手術前醫生主要考慮、探討的問題[11]。隨著超聲技術的日益發展,其在動靜脈造瘺過程中檢測血管內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2]。盧瑞剛等[11]研究發現,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動靜脈內瘺中對術前血管的選擇、吻合口部位的確定和造瘺術后評價動靜脈內瘺和分析內瘺合并癥、相應血管血流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Lockhart等[13]研究發現,在血液透析手術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探測對腎衰患者動靜脈瘺血管進行優化選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造瘺的成功率。饒建輝等[5]研究發現,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CT血管成像對人工動靜脈內瘺患者進行手術前造瘺血管的選擇和手術后血管通路檢測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并且超聲和CT聯合可以相互彌補兩者之間的不足。

本研究主要應用超聲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造瘺手術前的血管內徑、高中低血流進行檢測分析,結果顯示72例造瘺成功的患者進行血流量超聲監測,其中動靜脈造瘺中血流量低的成功例數18例,正常血流量的成功例數40例,而高血流量造瘺成功的14例,三組之間兩兩相比結果顯示,正常血流量患者造瘺成功率和其他兩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手術前動脈內徑>2 cm的高血流量患者14例,低血流量患者6例,正常血流量患者29例;靜脈內徑>2 cm的高血流量患者13例,低血流量患者7例,正常血流量患者30例;三者之前動靜脈內徑的比率差異有顯著性;對手術后第1、2、4 周的患者的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內經進行監測分析,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患者血流速度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流量過大容易造成心臟負擔過重,導致心力衰竭,而血流量過小則容易使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同樣對患者造成影響,因此通過超聲檢測可以保證患者各方面指標在正常范圍內變化,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方法對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手術前后進行檢測,無痛苦、無創傷、經濟簡便、操作可重復,且圖像直觀,能夠動態觀察的優點,可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負擔,提高透析療效及患者生活質量,對臨床亦有重要價值[14]。

[參考文獻]

[1] Nassar GM. Endovaseular management of the“failing to ma-ture”arteriovenous fistula[J]. 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08,11(21):175-180.

[2] 李春敏,齊恒濤,張先東,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血液透析血管的評估價值探討[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0):1726-1728.

[3] 鄭佳利. 彩色超聲多普勒對透析患者動靜脈瘺的臨床價值[J]. 中國保健營養,2013,23(3):1562.

[4] 高海港,蘇光明,祝莉,等. 超聲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常規監測中的應用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4):287-288.

[5] 饒建輝,陳長云,楊國云,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血管CT成像監測動靜脈內瘺成熟程度的臨床應用[J]. 四川醫學,2012,33(9):1586-1588.

[6] Chandra AP,Dimaseio D,Gruenewald S,et al. Colour duplex ultra-sound accurately identifies focal stenoses in dysfunctional autogenousarte~ovenous fistulae[J]. Nephrology Carlton,2010,15(3):300-306.

[7] Krishnamoorthy M,Roy. Chaudhury P,Wang Y,et al. Measurement of hemodynamie and anatomic parameters in a sw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 model[J]. J Vasc Access,2008,9(1):28-34.

[8] 蘇善勇. 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動靜脈內瘺血液透析通路患者中的價值評價[J]. 臨床醫學,2012,25(10):26.

[9] 梁麗華. 上肢動靜脈彩超在血液透析造瘺術前的應用價值[J]. 醫學綜述,2011,17(8):1260-1261.

[10] 汪岷.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阻塞的原因分析和預防[J]. 中國醫藥科學,2011,1(20):163,166.

[11] 盧瑞剛,郭瑞君.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前臂動靜脈內瘺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 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32(5):697-699.

[12] 林中能.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自體動靜脈內瘺頭靜脈新鮮血栓1例[J]. 中國血液凈化,2013,12(7):389.

[13] Lockhart ME,Robbin ML,Fineberg NS,et al. cephalicvein measurement before forearm fistula ceration:Does use of a tourniquet to meet the venous diameter thresho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usable fistulas[J]. J Ultrasound Med,2006,25(11):1541.

篇9

【關鍵詞】 鈍針扣眼法;動靜脈內瘺穿刺;針對性護理;血液透析治療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blunt needle buttonhole method in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Methods A total of 20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treatment were divided by random double blind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blunt needle puncture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duced needle puncture angle and increased number of needle puncture. Corresponding nursing was adopted during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score and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 score respectively as (2.04±0.35), (1.86±0.27) and (94.34±9.71) points,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4.76±1.37), (3.97±1.49) and (80.15±9.9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reducing needle puncture angle and increasing number of needle 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puncture method obtain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formation of piercing tunnel, decrease anxiety in dialysis patients due to long-term punctur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to make sufficient dialys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dialysis patients.

【Key words】 Blunt needle buttonhole method;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Targeted nurs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

目前R床上血液透析治療中, 自體動靜脈內瘺是最為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動靜脈內瘺常出現一些并發癥, 在為患者進行穿刺中, 采取正確、熟練的穿刺方式能夠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雖然穿刺方式非常重要, 但是在對患者進行穿刺中, 需要對患者實施一系列的護理措施, 幫助患者減少甚至避免在穿刺中出現的不良現象,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3]。因此本文以本院20例動靜脈內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 觀察在傳統鈍針穿刺法的基礎上, 減少進針角度穿刺以及增加利針穿刺所取得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動靜脈內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試驗, 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例。對照組中男6例(60.00%), 女4例(40.00%), 年齡最小26歲, 最大63歲, 平均年齡(44.16± 9.31)歲, 原發病:2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3例為糖尿病腎病、3例為高血壓腎病、1例為多囊腎、1例為狼瘡腎炎。觀察組中男5例(50.00%), 女5例(50.00%), 年齡最小27歲, 最大63歲, 平均年齡(44.84±9.91)歲, 原發病:1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2例為糖尿病腎病、3例為高血壓腎病、1例為多囊腎、3例為狼瘡腎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取傳統鈍針穿刺方法, 穿刺點選擇于距離內瘺吻合口5 cm以上, 動脈穿刺點和靜脈穿刺點之間距離>10 cm, 在穿刺過程中由專人負責穿刺, 確保穿刺的進針角度相同、進針深度相同以及進針穿刺點相同, 隧道形成之后, 使用鈍針穿刺, 首先用生理鹽水紗塊濕敷患者的穿刺針眼處, 5~10 min后, 用碘伏消毒后再用除痂器把結痂去除, 去除結痂后再次用碘伏對扣眼口進行消毒, 鈍針進針角度約為30~40°, 控制進針速度, 沿隧道慢慢進入, 若遇阻力, 退針重新進入, 重新進針時, 可捻轉針管尋找隧道, 有利于順利進針。

1. 2. 2 觀察組 減少進針角度穿刺, 穿刺方法基本同對照組, 但是在進針過程中, 減少5°進針, 并且在此基礎上, 增加利針穿刺15~20次。

1. 2. 3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 采取相應的穿刺護理, 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患者在治療期間, 由于疾病的折磨, 將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患者往往因此容易出現焦慮、暴躁等不良心理狀態, 針對此現象, 護理人員應充分理解患者及其家屬, 在穿刺前首先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 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間, 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 及時了解并幫助患者解決困難, 從而增加患者的信任感[4]。②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對于自身的病情了解不足, 針對其對自身病情以及相關治療方式不夠了解的前提下, 首先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患者病情的相關信息, 并著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鈍針扣眼穿刺法的優勢, 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5]。③透析巡視:針對患者在透析中可能出現的穿刺點滲血情況, 需要加強血液透析期間的巡視, 一旦發現滲血現象, 首先分析其滲血的狀態, 若較少的滲血通常采用明膠海綿壓迫止血即可, 若滲血較多, 及時拔除穿刺針[6]。④并發癥護理:針對患者在穿刺過程中出現的疼痛現象, 護理人員應及時予以患者安慰和鼓勵, 可采用注意力轉移法以解患者的疼痛, 必要情況下可采用鎮痛藥物緩解疼痛[7]。針對患者拔針后出血的情況, 在拔針后用無菌棉球進行壓迫止血, 注意壓迫力度, 不僅要能夠控制出血, 又能夠保持血管的搏動和震顫, 通常情況下壓迫10 min, 然后采用彈力繃帶包扎30 min。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采用MAHA量表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癥狀, 采用0~4分5級評分法, 其中0分為無癥狀, 4分為極重。采用VAS視覺模擬疼痛評估法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 評分標準為0~10分, 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采用GQOLI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采取百分制,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8]。將兩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患者的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MAHA評分、VAS評分和GQOLI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中, 其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患者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保障, 是作為患者生命線一樣重要的存在。在動靜脈內瘺穿刺中, 需要熟練、準確地對患者進行穿刺, 才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內瘺, 減少患者在穿刺中的痛苦, 從而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11]。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對患者內瘺的有效保護, 能夠提高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

傳統的穿刺方法中, 主要有扣眼法、繩梯法和區域法[12, 13], 但是采取傳統穿刺方法, 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疼痛, 而且會引發患者出現較多的并發癥, 本文研究中在傳統穿刺方法中, 采取減少進針角度以及增加用利針穿刺的方法進行穿刺, 提高了穿刺隧道的形成, 而且不會增加患者血管瘤的發生, 患者在穿刺治療中疼痛感明顯減輕, 而且治療后不會增加感染率, 使得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傳統穿刺法在經過改進后, 雖然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如下:在穿刺前要對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膚徹底消毒、去痂;對于有糖尿病以及血管條件差的患者, 應適當延長銳針穿刺次數[14, 15]。在動靜脈瘺穿刺中, 由于隧道形成時間較長, 因此普遍開展具有一定難度, 由于本次研究中研究例數較少, 因此在傳統動靜脈瘺穿刺中減少進針角度以及增加利針穿刺的效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本文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將鈍針扣眼法應用于動靜脈內瘺穿刺中, 在減少進針角度穿刺、增加利針穿刺后, 可取得顯著的效果, 其中觀察組患者的MAHA評分、VAS評分和GQOLI評分分別為(2.04±0.35)、(1.86±0.27)、(94.34±9.71)分, 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4.76±1.37)、(3.97±1.49)、(80.15±9.95)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在動靜脈內瘺穿刺中, 減少進針角度穿刺、增加利針穿刺能夠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隧道的形成, 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生活質量, 減輕患者的疼痛, 不會增加血管瘤等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吳春燕, 蔣欣欣, 王文娟, 等.扣眼穿刺法在自體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進展.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1):1033-1035.

[2] 劉曉輝, 單巖, 時秋英, 等.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疼痛的研究現狀.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1):1045-1047.

[3] 劉小平.動靜脈內瘺的穿刺技巧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1):31-32.

[4] 劉小平, 張桂玉, 范德環, 等.動靜脈內瘺首次使用的護理技巧分析.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35):4113-4114.

[5] 傅晴, 徐利珍, 撬匚模 等.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3):9-11.

[6] 陳麗.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阻塞原因及護理干預對策.中國血液凈化, 2013, 12(10):576-578.

[7] 胡美軍.扣眼穿刺法在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及護理.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1):147-148.

[8] 鐘天明, 解劉松, 石曉玲, 等.三黃膏外敷對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的療效與護理體會.中醫藥導報, 2012, 18(3):105-106.

[9] 許娜, 李艷麗, 張楓, 等.試析血透患者內瘺穿刺致血腫病因分析、預防及護理對策.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1):101-102.

[10] 胡蘭芳, 曾錦, 李香娥, 等. 鈍針扣眼穿刺法在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及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0):54-55.

[11] 李丹, 李穎. 應用鈍針扣眼法在動靜脈內瘺穿刺中的護理體會. 現代醫學, 2014(4):464-465.

[12] 王彥萍. 鈍針扣眼法在動靜脈內瘺穿刺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 甘肅醫藥, 2016, 35(8):626-628.

[13] 沈衛利, 沈丹琴. 鈍針扣眼穿刺法在自體動靜脈內瘺穿刺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 2014(3):126-127.

[14] 鄧瓊麗, 朱陽月, 鄧秀麗, 等. 鈍針扣眼穿刺法在動靜脈內瘺差透析患者的護理應用.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8):

篇10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 頸動脈海綿竇瘺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1-172-01

頸動脈海綿竇瘺是頸動脈及其分支與海綿竇之間形成的異常動靜脈交通所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形式為外傷性和自發性,后者臨床診斷較困難,易誤診為其它眼部疾患而延誤治療。本文總結2002~2008年7例CCF患者的眼部彩超結果,分析其主要超聲表現,并就其對CCF的診斷價值及鑒別要點進行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7例CCF患者,男4例,女3例,年齡12~61歲,平均39.8歲,右眼4例,左眼3例,其中6例有外傷史,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突眼或球結膜水腫,充血,血管雜音,視力減弱,耳鳴,頭痛,眼球活動受限等。7例均使用ATL Ultramark 9 HDI彩色多譜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MHz,患者取仰臥位,經眶窩檢測眼球及球后組織,重點觀察眼上靜脈及眼動脈,檢查中盡量輕柔,避免對眼球加壓;再檢測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及頸內靜脈。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檢查,最后將超聲檢查結果與DSA全腦血管造影對照。

2 結果

本組患者超聲均可見:(1)患側眼上靜脈擴張,視神經暗區與上直肌之間顯示圓形無回聲區,寬約0.58~0.65mm,并可見與心率一致的搏動,追蹤此無回聲區,沿鼻側球壁向后外跨越視神經至顳側向眶深部延伸,CDFI示其內為明亮的搏動性紅色血流或五彩鑲嵌的渦流,頻譜多普勒呈高速的動脈樣或雙向血流頻譜;(2)眼球突出,所有病例患側均較健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有外傷史者為搏動性突眼,二維聲像圖示眼外肌增厚,腫脹,頻譜多普勒檢測見同側頸內動脈血流呈高速低阻改變。DSA結果顯示:7例患者DSA檢查證實為單側頸動脈海綿竇瘺。

3 討論

海綿竇為中顱凹兩層硬腦膜構成的硬腦膜竇,它是一個由不同大小管徑的靜脈組成的靜脈叢,眼上靜脈、眼下靜脈、碟頂靜脈、外側裂靜脈和基底靜脈匯入其中,頸內動脈穿行其間,這是體內唯一一個動脈通過靜脈的結構,因此,只要頸內動脈一處管壁破裂就可形成動靜脈瘺,血流入海綿竇,使竇內壓力增高,逆流入眼上靜脈,使之增粗擴張,引起眼部組織腫脹等,臨床表現為搏動性眼球突出,球結膜充血水腫,視力下降等[1-3]。眼上靜脈正常情況下二維超聲不能顯示,部分人可用CDFI檢出其正常血流信號,呈細的弧形藍色血流,PW為低速連續的負向血流。

分析本組7病例CCF的彩色多譜勒超聲表現及其病理基礎主要為:(1)患者海綿竇擴張,眼部癥狀和體征均較典型,均有眼上靜脈擴張等直接征象,球后脂肪增厚,這是由于海綿竇壓力增高,擴張,存納較多血液的緣故。(2)眼上靜脈擴張,增粗,這是由于動脈血流入海綿竇,使竇內壓力增高,逆流入眼上靜脈,擴張的眼上靜脈與心跳同步搏動,用探頭壓迫眼球中等壓力時眼上靜脈塌陷,管腔變小,但搏動更明顯。(3)眼球突出為眼部靜脈回流受阻造成眶內水腫,球后壓力增高引起的繼發性改變。

多譜勒頻譜分析可揭示本病的發生、發展情況。新近發生的瘺,表現為舒張末期血流速度增高,PI及RI降低;長期存在的瘺,靜脈極度動脈化,幾乎無舒張末期血流,阻力指數和搏動指數均很高;這對栓塞手術時機的選擇具有指導意義,且對CCF患者栓塞術后復查,CDFI檢查亦可作為評價標準之一。若顯示擴張的眼上靜脈內血流信號消失則證實手術成功。

CCF本身很少導致死亡,其危險性在于瘺可“全偷流”患者腦供血,嚴重時危及生命,需要緊急處理,以封閉瘺口,改善腦部供血,保護視力,準確及時的診斷十分重要,可避免由于貽誤治療而導致嚴重后果。CCF還需與一些眼科疾病如眼眶腫瘤、炎性假瘤、血管畸形、Gravse眼病、海綿竇栓塞等相鑒別,若擴張的眼上靜脈不能壓縮,可能是眼上靜脈血栓或海綿竇血栓,若擴張的眼上靜脈既無搏動也不能壓縮,應懷疑眶內占位性病變,如腫瘤、炎性假瘤、甲狀腺相關眼眶病變等[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眶部腫瘤,海綿竇血栓雖也可造成眼上靜脈血流反向,但兩者絕無動脈化的頻譜,以資鑒別[5]。

參考文獻

[1]焦德讓.頸內動脈海綿竇瘺.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0(5):132-134.

[2] 李濤,張洪沛,萬潔.首診于眼科的頸動脈海綿竇瘺2例.國際眼科雜志,2001,(1)1:103-104.

[3] 王為農,李養軍,楊新光,等.頸動脈海綿竇瘺的眼部表現與血管內治療.國際眼科雜志,2005,5(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