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范文

時間:2023-04-10 06:3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靜脈輸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靜脈輸液

篇1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6(a)-081-01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護理技術操作。筆者從10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對靜脈輸液進行了認真的觀察與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現將輸液過程中除按操作規程外需特別注意的技巧問題按操作順序總結如下:

1 配制液體

配制液體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2 排氣

按傳統的排氣法,在液體接近過濾器時,將針栓向下,使過濾器呈水平狀,當液體充滿過濾器后,再將針栓向上常規排氣,此方法排氣,過濾器中無散在氣體,可提高一次性排氣成功率,減少藥液的浪費和排氣時間。

3 靜脈穿刺方法

3.1 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穿刺成功的基礎

護士在操作前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對穿刺成功有信心,認真選擇血管,不要急于進針,選擇血管的同時與病人談論一些輕松的話題,使病人感到親切溫暖,情緒放松,并對操作者產生信任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3.2 選擇血管的技巧

對長期行靜脈輸液的老年病人,建立從遠心端到近心端的使用計劃。60歲以上老年人,由于衰老,其靜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膚松弛,血管淺、易滾動,不宜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緩慢,凝血較快。一般應選擇小靜脈的遠端,同時應針對老年人的特點靈活掌握,選擇較易固定且離開靜脈瓣或靜脈竇的部位,并使用指壓揉捏、輕擊穿刺局部或活動肢體、熱敷穿刺部位、將肢體下垂等方法讓血管充分充盈,為穿刺作好準備。

3.3 穿刺的技巧

3.3.1 手足背部靜脈輸液法讓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護士用左手將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右手食指與拇指前后平行,持頭皮針柄使針頭與皮膚成10°~25°角,從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見回血后,針尾再向下壓,使角度小于15°向前送針。筆者認為,避免用食指在頭皮針柄下,拇指在針柄上的持針方法,因其食指在針柄下,角度大,不宜下壓。

3.3.2 手腕、足部大隱靜脈穿刺法

手腕橈側、足部大隱靜脈血管徑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滾動,深淺不宜掌握。常規皮膚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關節處,拇指向下拉緊皮膚以固定血管,右手持針以15°~30°角在血管上進針,見回血后平行向前進針少許,用自制夾板,緊貼手掌或腳背外側用2條長膠布固定,一條纏繞在腕關節或踝關節以上部位,另一條在食指跟部、或腳跟部纏繞,并妥善固定。

3.3.3老年靜脈輸液的技巧 穿刺技巧針對老年人血管特點,采用左手拇指繃直血管下端,食指固定血管上端,在選擇的穿刺點下方1~2 cm處進針,進入皮膚約1/3時再進入血管內,見回血后稍向前進針少許,使整個針尖都進入血管。進針時角度、力度相對要大,針頭部位充分接觸管壁,使滾動的血管不宜滑脫。對表淺脆性大或細小血管要保持角度平行進針,見回血后不宜繼續進針,以防穿破血管,不可用針頭在血管內亂動,針頭斜面忌在表皮與真皮之間停留,否則疼痛劇烈導致進針不順利。

4 控制滴速

輸液過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發生變化,根據臨床實踐發現有以下原因:①由于開始穿刺時針頭斜面與血管壁相貼,當時滴速不快,輸液中因患者變化使針頭斜面離開血管壁,結果自行變快;②目前使用一次性輸液器,常出現滴速調節器失控。一般根據藥物理化性質和治療要求調節滴速,輸入對血管刺激較強藥物,應適當減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適合治療要求,又盡量減少藥物刺激對血管的損害,使患者在相對舒適的感受中輸液。有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或其他心臟病患者應特別注意,滴速可控制在20~40滴/min左右,否則極易誘發或加重心衰。脫水嚴重而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適當加快滴速。絕大多數患者輸液時希望盡快滴完,常自行或請求護士將滴速調快,為避免發生意外,護士必須勤巡視、勤觀察,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滴速加快會使循環血容量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心肺負擔加重,易導致心衰和肺水腫。

5 無痛拔針

5.1 以親切的語言、關懷的態度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這樣不但通過心理護理減輕了患者的疼痛,還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使護患關系變得融洽。

5.2 拔針時,調整輸液速度,越慢越好,但不要關閉輸液夾。清理固定針頭的膠布,按順序揭起膠布,然后左手食指輕放于針尖部上方血管約1 cm處,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針尾軟管處,拉直針頭,快速拔針,左手拇指同時順膠布敷料下壓針眼。

5.3 注意掌握拔針時機,在莫菲管內液體全部滴完,輸液管中殘液面下降速度明顯減慢或停止時拔針,貴重藥品要沖管。揭膠布時動作輕柔,一手下壓皮膚,一手慢慢揭起膠布。膠布揭起后勿亂貼或留在患者身上,護士應帶走丟棄。膠布固定較多的患者,應察看膠布走向,有順序揭起,勿盲目扯拽膠布,以防將針頭帶偏弄疼患者,甚至傷害血管,引起患者反感,導致對護理人員的不信任,對護理工作的不配合。請患者協助按壓時,不要拔針后立即倒手,為防止針眼出血,護士應先按壓30秒以上,囑咐好患者按壓時間。

總之,以上內容是筆者在多年臨床工作中一點體會和經驗,在臨床實踐中,提高了靜脈輸液的成功率和舒適感。

篇2

[關鍵詞]小兒靜脈輸液基本方法;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7-0190-02

小兒靜脈輸液是臨床給藥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搶救危重患兒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兒科護理工作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醫護質量、患兒康復及護患關系。筆者總結了一套提高小兒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的護理體會,現將具體體會報告如下。

1靜脈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選擇[1]:小兒靜脈注射較成人難度大,因為小兒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整體的解剖角度來說,小兒的頭皮靜脈、手足淺靜脈都適合于靜脈注射。

1.1.1小兒從出生至3歲這一時期: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呈網狀分布,血液可通過側支循環回流,因此,這個時期的小兒宜選用頭皮靜脈穿刺[2]。穿刺前,仔細刮去血管周圍頭發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進針和固定。

1.1.23~12歲的患兒:頭皮皮下脂肪增厚,頭發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頭皮靜脈的穿刺。宜選擇四肢靜脈,一般選用手背靜脈、足背靜脈、肘窩靜脈、踝靜脈等。對慢性疾病患兒宜由遠心端選用,搶救患兒和靜脈推藥時宜選用肘靜脈和大隱靜脈,一般治療宜選頭皮靜脈和肢體靜脈。

1.2光線的強弱:光線的強弱光線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響穿刺的成功率。光線太強可使瞳孔縮小,太弱的光可使瞳孔開大。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適宜是最理想的光線,靜脈顯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勞。在光線不太好的房間、陰雨天氣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燈,選150W燈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靜脈45~50cm為宜。總之,不論選用哪種光線,操作者的身體與手勿擋住注射部位的光線。

1.3針頭大小的選擇:原則上是根據靜脈大小及深淺部位而定,一般頭皮靜脈選用5號半針頭比較適宜,四肢靜脈選用5號半~6號半針頭。

1.4進針手法:根據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所成角度不同分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靜脈上,針頭與皮膚成10°~45°角,針頭斜面向上,右手持針,左手繃緊皮膚,通過皮膚將針頭直接刺入靜脈;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靜脈旁側,距靜脈約1.0~1.5cm,針頭與皮膚成20°~30°,將針頭刺入靜脈。當阻力減小,有落空感,同時見回血后不宜再進,直接固定。如未見回血,右手擠壓輸液器軟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見回血。直接法適合于小兒頭皮靜脈、手背及足背淺靜脈、指(趾)間靜脈,斜刺適于肘靜脈、大隱靜脈等。

1.5針頭的固定[2]: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針柄,用3~4條膠布固定,頭皮針小辮繞圈后用1條蝶形膠布固定于耳廓上,頭皮針小辮繞圈范圍要適宜,過大容易在輸液過程中被牽拉或碰掉,過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別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點周圍毛發,以利于膠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兒因哭鬧或應用退熱藥物引起頭部多汗而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頭圍固定法。長35~45cm,寬2~3cm的松緊帶兩端連接,套入頭部,固定于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膠布脫落,拔針時不粘頭發。如選用踝靜脈或足背靜脈穿刺,則需要用小夾板固定踝關節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

1.6肥胖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方法:肥胖小兒頭皮靜脈不清晰,頭皮脂肪厚,進針深淺不易握,我們掌握運用以下3點來進行操作:①肥胖小兒頭皮邊緣常有靜脈顯露,但管腔細回血慢。穿刺時要求持針穩,進針慢,感覺針頭進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針栓,可見回血,證明穿刺成功。②根據靜脈解剖位置,在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耳后靜脈等血管的相應部位,用手指橫向觸摸時,可觸及“溝痕”感,觸摸“溝痕”時可感覺靜脈的走向及深淺,穿刺時進針角度15~20°,進針速度宜慢,有時進入靜脈會有落空感,見回血時,穿刺成功。③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進針角度45~60°,針頭斜面進入皮內后,平行向前刺入,見回血,即可固定。

2靜脈穿刺及輸液時的注意事項

2.1在配藥及穿刺過程中,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

2.2穿刺時從靜脈一端開始穿刺,逆行順行均可,而不應從血管中段開始穿刺,以防穿刺失敗,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無法再穿刺。

2.3固定膠布要牢固,固定時針頭不能漂浮在皮膚上,以致針頭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腫脹。

2.4注意按壓方法

2.4.1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將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縱向壓住棉球,迅速拔出針頭,這樣可將進皮針眼及進血管針眼同時壓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質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兒在拔針時因疼痛及恐懼而哭鬧時頭皮血管內壓力增高。固需按壓3~5min。切忌邊壓邊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進血管針眼重新出血,發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兒家長在進行靜脈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因哭鬧引起惡心嘔吐,造成窒息,發生意外。進行穿刺操作前告訴家長協助約束患兒頭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約束頭部,一人約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勢抱患兒,并適當約束患兒雙手,以免患兒拔掉針頭。對于年齡較大的兒童,告知其家長可給孩子講故事,轉移其注意力,囑患兒在床上玩耍活動或大小便時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針頭。

2.6在穿刺中密切觀察患兒的面色,有無發紺等全身情況(特別是危重患兒),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尋找靜脈而忽略了病情變化而發生意外。

2.7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回觀察以及時發現患兒面色,

神志變化,有無輸液反應,局部有無腫脹針頭有無移動、脫出,固定膠布的松動,瓶內液體有無走空及各連接處有無漏夜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保證輸液的順利進行。

3心理護理

3.1環境及氛圍:我科護士均著淡粉色工作衣,頭戴淡粉色燕帽,床單及窗簾為淡粉色碎花樣,通風條件良好,燈光明亮,營造了一種活潑、愉快、輕松、親切的環境,給人以溫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兒注意力易被轉移及喜歡表揚鼓勵等特點,穿刺前安撫及逗引患兒,語調柔切、語言溫柔、耐心和藹,消除其陌生和恐懼感,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以減輕哭鬧。

3.2.13歲以前的患兒,向其父母了解情況以熟悉患兒,在穿刺及護理中盡可能使用患兒熟悉的詞語、手勢,同時將患兒喜歡的玩具放在其周圍。小兒哭鬧時盡可輕輕拍一拍,摸一摸他們的臉頰、四肢等。并親切、溫柔的安撫他們,用愛心體貼和愛護他們受傷的小心靈。

3.2.23歲以上的患兒扎針前耐心解釋,講道理,多給孩子表揚和鼓勵,夸獎孩子乖、聽話、勇敢、聰明,讓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現,取得他們的配合。更大一些的患兒輸液,根據其輸液部位,護士應多與患兒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他們的信賴與合作,并指導其掌握輸液注意事項,做好自我護理。

篇3

關鍵詞:靜脈輸液;護理;小兒

護理工作離不開靜脈輸液,在門診和急診護理中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給小兒進行靜脈輸液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小兒在接受治療時不愿合作且小兒靜脈的管腔小,位置表淺,脈管纖細,有很強的彈性。我院通過對收治的部分患兒進行充分的穿刺準備,運用正確的穿刺拔針方法,注重輸液過程的護理技巧,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去年我院有多例的小兒需要接受靜脈輸液治療,年齡2 個月~7歲,平均年齡3歲。患病癥狀程度各不相同,均需要進行適量的靜脈輸液。

1.2方法

1.2.1穿刺準備鑒于患兒的年齡和疾病治療的手段各不相同,選擇靜脈穿刺的位置也各不相同。面對0~2歲小兒我們選擇從頭皮上的額靜脈、選顳靜脈、耳后靜脈及枕靜脈進行穿刺輸液,主要是應為小兒的額部血管淺粗,亦于發現和固定,便于靜脈穿刺的進行,對于2~14 歲的患兒我們的首選靜脈則是四肢靜脈。穿刺要在備藥,撕膠布等工作準備就緒后進行,準備穿刺的時候再患兒平臥,以免引起小兒過早哭鬧致使的皮膚發紅,影響穿刺的進行。穿刺盡量選擇粗、直、有彈性的血管,若在血管的周圍有毛發的話,需先行剃去,再行穿刺,有助有血管的準確定位。

1.2.2穿刺方法穿刺前首先要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并準備好按壓的棉球。輸液的調節器要置于茂菲滴管的下端,和針頭要有40cm的放置距離。進行穿刺前用左手繃緊血管兩端皮膚,右手持針與皮膚成45°角,離心方向進針,穩慢進針至靜脈最清楚點的后方0.3cm處,用5~10°緩慢刺入頭部表皮(臨床經驗表明當穿刺較細的淺靜脈時,穿刺進針后將針柄下壓并將針尖上挑,刺入后再平行進針)。見輸液管回血后,用左手握住針柄,右手調節閥門。手部靜脈穿刺常常會出現手背血管不清晰的狀況,局部熱敷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暴露充盈的靜脈血管,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對于腹瀉導致靜脈塌陷的患兒,主張使用熱敷法來提高穿刺成功率。

1.2.3 拔針方法由于小兒忍痛能力普遍弱,易哭鬧,而拔針時膠布的黏性會給患兒帶來疼痛,我們便使用石蠟油對扎針部位進行,降低膠布的黏性,便于膠布的揭除,從根源上減少了患兒痛苦降低了他們的哭鬧程度,(使用方法: 用棉球沾取少量石蠟油,涂抹在膠布的邊緣處,待石蠟油滲入膠布和皮膚的連接處之后,再輕輕揭開膠布)同時使拔針更加的安全順利。

2注意事項

在對小兒進行靜脈輸液治療時,護理工作要遵守操作的規程制度嚴格進行,嚴格保證配藥及穿刺過程中無菌操操作。穿刺的位置應選擇靜脈的兩端而非血管的中段,防止穿刺失敗造成的皮下淤血影響整段血管的定位[1]。扎針完成后要固定好針頭的位置,防止針頭漂浮在皮膚上致使針頭移位,出現針頭穿出血管造成皮膚局部腫脹的結果。拔針前應先輕揭去膠布,用消毒棉枝按壓住穿刺部位,將左手的拇指縱向輕放沿血管方向輕壓的棉枝上,同時用右手迅速拔出針頭,隨即用按壓棉球的左手拇指挪按住接受穿刺的血管;由于身體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的形成過程,所以按壓時要順著血管方向持續按壓5min。在對小兒進行靜脈輸液前還需告知患兒家長在不要在輸液期間對患兒喂食奶水,以造成穿刺過程中哭鬧引起惡心和嘔吐,甚至造成窒息,引發意外。穿刺操作前還可告訴家長在輸液期間用來協助約束患兒頭部及腿部的方法。當完成穿刺后,可以使用喂奶的姿勢協助約束患兒的雙手,以免患兒拔去穿刺的針頭。對于4歲以上的兒童,可以讓家長給孩子講故事,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當患兒要進行身體活動或需大小便時要保持手足的平行放置,以防止血液回流引發的針頭堵塞。在穿刺的進行過程中還需要密切觀察患兒的面部狀況,全身的身體情況,特別是病情嚴重的患兒,由于集中精力尋找輸液穿刺的靜脈而忽略了患兒的病情變化可能會導致病情的反復或加重,出現意外[2]。輸液的巡回觀察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患兒面色及神志的觀察,看患兒是否出現輸液反應,穿刺部位有無腫脹現象,針頭有無是否出現了移位,固定膠布是否松動,瓶內液體是否走空,輸液器材的連接處是否有漏液的狀況,從而保證輸液的安全進行。

3結論

小兒的靜脈輸液是門診、急診護理工作中的基本治療方法,大部份患兒都會接受這種醫學治療,小兒是護理工作中最不愿意配合治療的患者,且小兒的靜脈管腔小、位置表淺還纖細富有彈性,所以在對小兒進行護理工作的時候,要按照操作規程謹慎護理,根據患兒的狀況還要隨機應變,妥善面對,以保證輸液的順利進行[3]。在小兒的靜脈輸液過程中若能給其樹立良好的心理支持,對我們后期的護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護理的過程中進行語言和心理的必要溝通能夠穩定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情緒。熟練的穿刺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得到就診者的信任。"指壓法"相較"拍打法"可以減緩患兒的恐懼心理,配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塑造一個活潑可愛的輸液環境也能幫助護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立新,李興霞.小兒靜脈留置輸液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1):1697.

篇4

    [摘要]目的熟練掌握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緊急采取相對的治療和措施,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方法正確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常規,做好“三查、七對、一注意”。輸液時多巡視,多觀察。結果發現輸液反應立即采取治療和護理措施。使病人很快恢復,無并發癥發生。結論大多數輸液反應應通過我們的認真的查對和正規操作是可避免的。但有些反應是不可避免,例如:中成藥的注射液純度,身體的個體的特異性等,但只要醫藥人員在工作中認真觀察巡視,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并發癥是可以避免的。

    靜脈輸液是藥物通過靜脈血管內給藥使藥物在體內達到快速吸收,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和方法。然而,靜脈輸液也存在一定的醫療安全隱患,故不應濫用。要考慮并注意在輸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嚴重反應和并發癥。如不及時發現和處理,可以導致不良后果。產生輸液反應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見者為致熱原,液體或藥物被污染、變質,輸液用具不潔或變質過期,液體選用不當,藥物配伍錯誤,輸液速度過快、過多等。如何進行有效的防治和護理,現將常見的幾種分述如下。

    1發熱反應

    1.1發病特點在輸液過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顫抖,迅速轉為高熱,嚴重發紺,面色蒼白,重者心率快,脈細速,虛脫,多數經處理后迅速好轉。發熱反應是輸液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較常見的原因有致熱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質污染液體或輸液用品,也可能因藥物不純或藥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1.2防治和護理在輸液過程中,寒戰反應一旦出現,應立即暫停或完全停止輸液,并詳細檢查發生反應的原因。寒戰發冷時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0mg)或其他抗過敏藥物,艾灸百會穴等。發生虛脫時可針刺人中,嚴重時可注射腎上腺素(0.5~1mg)。留觀病人待退熱至38℃以下,并無其他不適才可離開。

    2血栓性靜脈炎

    由于長期輸注高滲葡萄糖液體和血管內膜藥物所引起病變的靜脈內膜發炎并導致靜脈管腔內血液凝成血栓。

    2.1主要癥狀局部沿靜脈徑路上有紅腫、觸痛、熱痛等,但一般無全身癥狀或僅有不適感。

    2.2防治和護理安慰病人消除緊張情緒,為病人更換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熱敷,嚴重時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行熱濕敷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3急性肺水腫

    3.1發病特點輸液過量或過快,特別是輸入含鈉液體過多時,容易發生急性肺水腫,原有心臟病,心功能不全者,肺功能不全者,老年體弱兒童輸液應特別注意,發病時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難、氣促、劇烈咳嗽、煩躁不安、口唇發紺,嚴重時口鼻可噴涌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液,聽診兩肺出現干濕性啰音,心音弱速。

    3.2防治和護理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停止輸液,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立即加壓吸氧。濕化瓶給予20%~30%酒精,濕化吸氧,必要時靜脈滴注氨茶堿,利尿藥液以利尿排水。西地蘭0.4mg加50%葡萄糖40ml緩慢靜注等對癥處理。

    4過敏反應

    4.1主要為藥物性過敏性反應為多見目前,在臨床上多見于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氧氟沙星類注射液,靜脈輸液時10min~1h左右病人出現皮膚蕁麻疹、有瘙癢,重者胸悶、發熱、口唇發紺,此時應注意休克發生。

    4.2防治和護理立即更換藥液和輸液管,即用5%葡萄糖維持輸液,以便搶救用藥,立即注射非那根25mg,地塞米松5mg,嚴重者給予吸氧,肌注腎上腺素1mg,有過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處理。嚴密觀察病人全身情況,直至癥狀完全消失才可離院。

    5空氣栓塞

    5.1發病特點由于輸液管輸液時空氣未排盡,輸液管連接不緊密,加壓輸液,連續輸液接瓶時不及時而又沒有注意重排空氣,使空氣進入靜脈,隨血流經右心房到右心室內阻塞肺動脈口,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引起嚴重缺氧。此時,病人感到胸悶,呼吸困難或嚴重發紺,聽診心前區可聞及一個響亮的“水泡聲”。

    5.2防治和護理立即停止輸液,通知醫生,積極配合搶救,安慰病人,以減輕恐懼感。立即為病人至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以減少空氣進入肺動脈口。并給予氧氣吸入,嚴密觀察病人全身情況,必要時對癥處理。

    6輸液反應的臨床調查

篇5

關鍵詞:靜脈輸液;細節探討

細節決定成敗,多年臨床實踐發現,靜脈輸液操作中若干細節很容易被疏忽,現將常被疏忽的若干細節提出探討:

輸液前準備:除按操作常規準備輸液用物外,輸液瓶貼可采用專用不干膠藥貼:標注有床號、姓名、住院號、藥名、滴數;書寫好的瓶貼倒貼于液體瓶上,方便在輸液過程中核對患者信息,大大節約了查對時間;評估患者切記評估病員藥物過敏史。

三查七對要注意方法:病員姓名查對,應該采用反問式查對,即詢問患者叫什么名字,等患者回答以后再復述一次,比直接呼喊患者姓名更不容易出現差錯,然后再核實腕帶信息是否一致。查對應至少兩種及兩種以上方式,即查對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等,切忌只以呼喊床號作為查對唯一方式;另外操作后的查對切不可忽視,這樣更能保證護理安全。

一次穿刺成功率取決于選擇血管。對于穿刺難度高的患者選擇血管尤為重要,一定要在找準血管,有一定把握的基礎上再行穿刺,而不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就開始穿刺。

一次排氣:可在查對并消毒穿刺部位后進行排氣,排氣后直接進行穿刺;避免兩次排次造成的藥液浪費同時也節約了時間。

粘貼膠布或敷貼有方法:穿刺成功以后粘貼膠布應先固定針柄,然后再固定其他兩條膠布;如果是敷貼可在穿刺成功后先從針柄左側固定順勢緊貼皮膚壓向右側,這樣可以有效排除敷貼內殘留氣泡;固定好了以后,可將靠近針頭部分輸液管從患者指縫中穿過,囑咐患者輕輕夾住輸液管,以免牽拉脫落。

拔針也要三查七對:在忙碌的情況下可能導致錯誤拔針,所以在患者液體輸完以后也要三查七對確認以后再拔針,這是臨床上經常容易出現的問題。

拔針按壓穿刺點可用棉簽順著穿刺方向按壓穿刺點及穿刺點上方,可有效減少出血。

篇6

關鍵詞:輸液外滲;原因;預防

靜脈輸液外滲是指在輸液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致使輸入的藥液滲漏在靜脈以外的軟組織。一般表現為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為燒灼、刺痛、局部紅腫、抽無回血,皮膚暗紫、變硬。

輸液外滲會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傷,同時給患者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也會對醫護人員產生心理壓力,引發醫療糾紛。所以需要積極的預防輸液外滲,一旦發生要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

一、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

(一)患者因素

1.新生兒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僅可做穿刺,穿刺的難度大,固定后易脫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響,使其易外滲。

2.嬰幼兒由于哭鬧、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長緊張,無形中給護理人員增加了壓力,給靜脈穿刺增加了難度。在輸液過程中,小兒天生好動,難于固定,易發生外滲。

3.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為功能減退,導致疼痛感減低,反應遲鈍,皮膚松弛,靜脈脆弱,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針頭移位,造成靜脈輸液外滲。

4.無法溝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鎮靜劑或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此類患者由于煩躁、感覺和知覺障礙,容易發生外滲。

5.重癥患者休克、嚴重脫水、病危的患者,此類患者由于微循環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外滲。

6.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觸不到,穿刺難度大。

(二)藥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化療藥物、甘露醇、鈣劑,縮血管藥物如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的高危藥物,這些藥物一旦外滲,將引起嚴重的后果。

1.疾病因素

(1)癌癥是外滲的危險因素,由于癌癥患者反復接受化療,靜脈脆弱,難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發生外滲。(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謝障礙,血管硬化,也容易發生外滲。(4)靜脈壓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靜脈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發生外滲。

2.技術因素。護理技術缺陷造成外滲的情況:(1)沒有經驗,對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穿刺時,針頭斜面沒完全刺入血管內。(3)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對藥物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3.解剖部位。遠端小靜脈較大的靜脈容易發生外滲;靜脈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外滲;關節、皮下組織少的部位由于活動度大,易外滲。

4.護士心理素質原因。在醫療護理行業中,極為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而護士的心理因素常被忽視,工作中發現護士的心理素質和工作情緒,與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有密切的關系,患者對護士不信任,提出過高要求,給護士的心理造成壓力,可能導致穿刺失敗。

二、靜脈輸液外滲的預防

(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力求“一針見血”,穿刺時避開關節、血管交叉處,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針頭,必要時采用保護性約束,已發生外滲者不在此處遠端再做穿刺,同一靜脈盡量避免多次反復穿刺,以防血管壁多處穿孔而引起局部滲液、滲血,造成第2次穿刺困難。

(二)選擇合適靜脈。正確選擇靜脈,有計劃地使用靜脈。長期住院的患者、化療患者盡量使用靜脈留置針,可避免靜脈的反復穿刺,保護血管。輸甘露醇或使用靜脈留置針時,選擇粗直血管,避開靜脈瓣和關節處。常用藥遵循由遠心端由外到內左右交替使用[1]。

(三)掌握藥物的性能、特點及使用的注意事項。注意輸入藥物濃度及速度,藥物濃度過高和藥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是引起滲漏的主要原因。據統計,發生滲漏高滲溶液(20%甘露醇)占35%,抗腫瘤藥物占5%,其他常用藥物合計占60%,此統計數據表明,輸甘露醇明顯高于化療藥物和其他常用藥物[2]。持續輸入多巴胺、間羥胺時,應用留置針建立兩條靜脈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滲漏,發生局部組織壞死。用甘露醇時局部熱敷或提高藥物的溫度,使血管通暢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時先輸入少量生理鹽水確保針頭在血管內才能滴入藥物。

(四)加強責任心,多巡視。巡視時要檢查輸液部位,發現藥物外滲、如果是高危藥物,立即更換注射部位。輸注化療藥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組織壞死的藥物時,更要細心觀察。

(五)正確拔針。輸液完畢,擰緊調節器,除去膠布,快速拔針,迅速按壓穿刺點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為止,一般5~10min,按壓時力度要適中,切忌按揉穿刺部位。

三、護理對策

(一)小范圍外滲。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

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二)大范圍外滲。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V、山莨菪堿(654-2)濕敷。

篇7

關鍵詞:外滲;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259-02 靜脈輸液在兒科病房護理中屬于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而靜脈輸液在臨床診斷治療是比較常見的一項救護措施,同時也是當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比較廣泛的應用技術[1]。由于兒科患者年齡較小、好動不合作,以及患者靜脈血管較短、細,較難固定等,在進行靜脈輸液過程中容易出現外滲現象,這樣不但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還會引發護患糾紛事件,因此本文就兒科病房靜脈輸液期間出現外滲給予相關護理措施,并對靜脈輸液外滲提供有效預防措施,詳細報道如下分析。

1 藥物外滲的預防

1.1 提高穿刺成功率: 護理人員作為護理工作的實施人員,應加強自身基本功能訓練,并在穿刺過程中保證一針見血,此外在穿刺期間應避免觸碰關節部位,患者穿刺結束后應對其進行合理固定,并運用保護性的方式進行約束,如患者有家屬陪同應指導其家屬有效的照顧措施,防止輸液外滲。

1.2 血管的選擇: 血管合理選取,首先應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瘢痕、炎癥等皮膚病癥,如存在該類病癥應避免在其部位進行穿刺;然后對患者靜脈血管進行分析,檢查血管粗細、彈性性能以及所處位置,并根據血管粗細選取合理頭皮針管,并準確選取靜脈血管,合理進行靜脈輸入,通常是有遠到近[2]。如患者屬于疾病意識障礙患者,對其實施化療過程中,應選用留置針,并選取較粗血管進行穿刺;由于留置針管材質比較偏軟,不易對血管造成損傷,進行輕微活動是不會引發液體滲漏,此外留置針留置之間較長,通常為3-5d,可以對血管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出現反復穿刺。

1.3 掌握藥物的性能、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 護理人員對患者給予靜脈輸液前期首先應全面了解藥物特征,如藥物屬于高滲性能較強以及高危藥物,護理人員應重視藥物存在的禁忌和配制濃度,例如:氯化鉀藥物濃度應控制

同時,不同藥物出現外滲的處理措施也會有所不同,例如:輔助在手術治療的溶液、常規溶液等出現外滲,可采用熱敷方式進行防預,還可以生姜、馬鈴薯等進行外敷效果也比較明顯,由于患者年齡較小比較懼冷,為防止對血液循環形成影響,從而引發寒冷損傷疾病癥狀。

1.4 提高病人的預防意識: 兒科病房患者主要小兒患者為主,由于患兒比較好動、愛哭、愛鬧,在此期間比較容易出現輸液外滲現象,除了加強護理人員工作技能外,還應加強病人的意識。護理人員應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說明藥物外滲的不利因素,并指導患者家屬進行相關防預措施,例如:藥物外滲后應及時想向護理人員求助,以及按照護理人員指導的方式進行護理,并叮囑患兒在靜脈輸液過程中不宜亂動,必要時可指導患者家屬對患兒部位進行固定操作。

2 藥物外滲的處理

2.1 小范圍外滲: 由于外滲藥物對患者皮膚刺激性較小,并易于吸收藥物,因此可以采用熱敷方式進行護理,以及選用含量為95% 酒精藥物進行連續濕敷,同時采用含量為50%硫酸鎂藥物進行濕敷操作,患者穿刺部位就能加快消失。如輸入的藥物為活性藥物,并且局部位置腫脹較低,但腫脹部位出現明顯疼痛感、發紅、蒼白現象,應即刻變換注射部位,并對注射部位采用含量為95%酒精進行濕敷,此時紅腫部位會快速消失。

2.2 大范圍外滲: 藥物外滲時間在2d內,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抬高受累位置,以此確保外滲藥物可以獲得充分吸收,如屬于大范圍外滲可采用含量為50%硫酸鎂、硝酸甘油、山莨進行大范圍外敷。

2.3 化療藥物外滲: 靜脈輸入期間出現化療藥物外滲時應立刻禁止滴入,然后采用生理鹽水對外滲皮膚組織進行注射以此起到稀釋作用,然后采用對外滲部位進行局部冷敷,利于防止因化學藥物外滲出腫脹、疼痛、壞死癥狀。

2.4 藥物外滲引起局部水皰: 藥物外滲容易引發患者出現局部水皰癥狀,首先應對水皰進行觀察,如沒有出現潰爛者不應給予戳破,可先采用碘伏藥物進行局部外涂;如水皰較大,應在采用碘伏消毒后進行無菌注射設備將水皰中的液體進行吸取,其次再采用碘伏對局部進行外涂。如果外滲藥物屬于血管活性藥,例如:腎上腺素藥物等,此類藥物出現外滲會導致局部皮膚呈現蒼白、低溫度癥狀,此時可采用酚妥拉明藥物對外滲部位進行稀釋,然后采用1毫升注射裝置吸取相同含量藥物并在外滲位置周邊實施封閉環繞,最后選取適量藥膏成環繞式涂抹,涂抹過程中應及時避開穿刺部位等。

3 結論

兒科病房靜脈輸液期間出現外滲現象較為常見,在輸液治療期間屬于常見并發癥,通常不會引發人們重視,但對于患者來說,出現藥物外滲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疼痛感,并影響整體質量效果,此外還會增加護患矛盾。所以,在進行靜脈輸入期間應對藥物外滲給予重視,從而要求加強護理人員護理觀念,掌握較為先進的穿刺技術,然后了解更多藥物外滲防預措施,盡量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患者疼痛感。

參考文獻

[1] 何綠霜,李麗珍,李于凡.新生兒靜脈輸液外滲性損傷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2(02):45-69.

篇8

近年來隨輸液病人逐漸增加,淺靜脈血栓時常見于臨床。一旦發生淺靜脈血栓,患者往往很難理解,極易導致醫療糾紛,我院2009 年 12 月―2012年 10 月共發生上肢淺靜脈血栓6例,經積極治療護理 ,均痊愈出院 ,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男4例,女2例,平均年齡28.5歲,患者均在上肢靜脈穿刺輸液后發生,發病時間12h-5d。所有患者均經彩色多普勒明確診斷,其中頭靜脈血栓4例,無名靜脈2例。

1.2 治療 立即停止原輸液,必須輸液者更換液體后穿刺對側肢體。5例癥狀較輕者局部外用復方七葉皂苷鈉凝膠,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qd,邁之靈2#bid,至癥狀消退后一月。1例癥狀較重者,局部腫脹明顯伴肢體紅腫疼痛,除局部用藥外,靜脈滴注血栓通300mgqd。低分子肝素鈉5000u皮下注射,qd*5天,后改口服氯比格雷1#+拜阿司匹林100mg,qd,至癥狀消退后一月。

1.3 護理 ①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耐心細致解釋病情,打消患者顧慮,以積極配合治療。②嚴密監測患肢端溫度、顏色、脈搏變化、肢體腫脹消退情況等,防止血栓延伸。③在抗凝過程中 ,需密切觀察是否有出血癥狀。

2.結果:

6例患者經積極治療后。腫脹及疼痛癥狀均迅速緩解,一周后癥狀消失,僅局部遺留少許條索狀硬結,痊愈出院。

3.討論

血流緩慢,靜脈內膜損傷,血液高凝狀態是血栓形成的三個基本因素[1],而肢體輸液所導致淺靜脈血栓形成與局部血管內膜損傷密切相關。主要原因有①藥物刺激:靜脈內注射刺激性較強或高滲性藥物,由于藥物對淺靜脈內膜的刺激,使血管內壁損傷、痙攣,進而發生血栓。因而應選擇彈性好、回流通暢、外橫徑較粗且直的血管,或直接加熱藥物,減輕液體的粘度,加快滴速縮短化學藥物對靜脈的刺激時間[2],以預防淺靜脈血栓的發生。②機械性損傷:靜脈輸液器本身具機械性刺激[3],靜脈內反復穿刺置管,可使靜脈內膜直接損傷,導致血小板在穿刺局部大量聚集而形成血栓。因此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靜脈輸液,護士要增強基本技能訓練,避免多點反復穿刺。③其他因素:機體抵抗力低下,可降低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不利于血管壁創傷的修復,減弱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故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等,以減少靜脈血栓形成。

臨床上,因靜脈輸液導致淺靜脈血栓形成并不少見,一旦發生,不僅患者承受痛苦,也給臨床治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由此引發的醫療糾紛也非鮮見。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護理治療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自身技術水平提高,同時要勤于觀察,以使本病的發生率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譚李軍,尹秀芬,廖春燕.濕潤燒傷膏聯合微波在輸液所致靜脈炎中的應用。右江醫學[J],2O1O年第38卷 第4期:5O7

篇9

[關鍵詞] 輸液;護理措施;改進;輸液缺陷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8(a)-0132-02

兒科臨床工作是普通醫院門診中較為特殊的一個門類。目前輸液工作占到了兒科護理工作的相當大一部分。小兒的生理特點與大人相悖,易動、易哭鬧,不容易和醫護人員合作,因此,小兒靜脈輸液的難度很大,也很容易發生護理缺陷。很多醫院都曾因兒科輸液患者的投訴而發生糾紛。在本院輸液患者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屬于5歲以下的小兒,缺乏表達能力,而且對于輸液具有很大的恐懼。這就給護士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由于護理工作相當繁重,經常出現短時間內大量患兒需要輸液,此時極易出現護理缺陷。因此,本院對以往的輸液流程進行了改進,對輸液環境進行改造,對基本護理技術進行標準化培訓并考核,使每一名護理人員都能夠熟練掌握小兒靜脈穿刺技術以及護理缺陷的處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實行輸液流程改進前后的2008年及2009年兒科門診輸液病例作為研究對象。2008年全年在兒科門診輸液的總病例數12 603例,出現護理差錯共21例(1.67‰),其中,漏打2例,占0.16‰;拔針不及時12例,占0.95‰;輸液標簽貼錯3例,占0.24‰;因巡視不及時藥液外滲4例,占0.32‰。患兒家屬投訴6例。對患兒家長滿意度調查:滿意11 397例(90.43%),基本滿意800例(6.35%),不滿意406例(3.22%)。

1.2 具體措施

1.2.1 輸液區環境設置 對原有輸液區墻壁進行美化,使用小兒喜愛的卡通形象進行裝修,使他們能夠保持安靜;周圍放置各種玩具,配置了康樂椅、小兒玩具車;在中央區的電視屏幕上播放卡通片,使孩子們以放松的心態來接受治療。加強衛生管理,隨時清掃污物,保持室內外清潔無異味,夏天無蚊蠅。

1.2.2 改進護理站操作模式 將患者出入通道分開,穿刺結束后患兒即可進入輸液區,防止人員流動對輸液工作的干擾。同時對原有的配藥臺進行改造,將中間改造成垃圾區,同時將注射操作臺加長,多人同時操作,加快輸液速度。同時也可以防止穿刺時因為多人聚集妨礙視線。

1.2.3 改進護理流程 采取定崗制度,專人負責收藥、配藥;專人注射,專人巡視;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交接時對于患兒姓名、藥品等均當面核對清楚,對每一個環節定期進行抽查,以期嚴格執行護理制度。

1.2.4 狠抓穿刺技術 好的護士應該做到一針見血。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小兒輸液的抵觸情緒。基本技術當中第一條就是正確選擇輸液用血管:小兒一般選擇頭皮靜脈,因其分支甚多,靜脈淺表易見,不易滑動,易于固定。較大的患兒一般常選用手背靜脈、足背靜脈、肘窩靜脈及踝靜脈,對于多次穿刺的患兒來說,應該隔日更換穿刺血管以防發生靜脈炎[1]。對于有些需要長期輸液的患兒,對血管的選擇更要注意:首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原則是由遠而近,由細到粗,以保護靜脈,為以后輸液作長遠考慮[2]。

1.2.5 穿刺手法 對于小兒來說,靜脈壁菲薄且不易固定。而且小兒易動,不易保持穩定的姿勢,因此,穿刺的成功率取決于基本功的扎實程度和對于靜脈走向的判斷。因此要求護士在日常工作以外也要練習穿刺技術,盡可能減少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痛苦。特殊情況比如水腫的患兒,靜脈隱藏于皮下,很難看清,彈性也非常差,盡可能選擇相對粗大的靜脈進行穿刺,如病情較重,亦可選用頸外靜脈用留置針進行穿刺,盡量減少因穿刺帶來的不便。現在肥胖患兒較多,其皮下脂肪較厚,靜脈位置較深,此時可根據靜脈走向,用指尖順著其走向探摸,當摸到靜脈時,用手指甲輕輕下壓,確定其準確位置,迅速穿刺[3]。其他注意事項:止血帶捆扎的位置要合適,一般在穿刺點上方的4~5 cm處,對于肥胖兒來說可以適當扎緊,而對于新生兒、早產兒及皮膚細嫩者,則不必過緊[4]。

1.2.6 輸液管理 對于在輸液過程中的患兒,巡視人員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隨時觀察患兒的情況,如有不良反應發生,應第一時間終止輸液并請醫生處理。如有家長對于輸液過程有疑問,應耐心細致解釋,以科學的態度和良好的溝通來取得家長的認同,絕不可以簡單粗暴,防止發生不必要的糾紛[5]。同時也要懂得與小兒溝通的技巧,對患兒熱情、體貼、動作輕柔。輸液結束,應囑患兒及家長留下觀察30 min,以防遲發變態反應。拔針時要核對清楚是否還有續瓶,以防漏輸。指導家屬正確處理輸液針眼,防止血液外滲。

1.2.7 加強對患兒的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學會與患兒溝通的技巧,對較小的患兒,讓家屬參與協助穿刺操作,并進行相關指導;對較大的患兒進行安撫、夸獎、鼓勵,減輕其緊張感;對不合作的患兒,應當等待其情緒穩定后再開始穿刺操作,切不可盲目下手,以免引起患兒抵觸情緒,增加失敗的風險。

1.2.8 技術培訓及考核 初到兒科的護理人員往往已經掌握了成人輸液技術,根據兒科工作的特點,配備了兒科輸液模型,對新晉護理人員展開業務培訓。同時要求每一名護理人員對于各個崗位上的職責都要達到熟練的程度,以便對于緊急情況能夠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6]。培訓一段時間之后,對于新人進行理論考試和模擬場景考試,檢驗她們對兒科工作的適應程度;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協調能力、合作能力展開學習和培訓,防止工作當中出現配合失誤、等待他人等現象出現。

1.3 觀察比較指標

對門診輸液流程改進前(2008年)、后(2009年)兩個年份的護理差錯及投訴情況進行對比。

2 結果

2009年實行改進流程之后,全年輸液病例為13 505人次,杜絕了漏打差錯,出現拔針不及時2例,占0.15‰,因此而造成投訴1人次。對患兒家長滿意度調查:滿意12 915例(95.63%);基本滿意590例(4.37%)。同比,2009年比2008年輸液差錯減少91%,投訴減少83%,患兒家長滿意率增加5.2%。從實行改進后的輸液流程及整體護理之后,可以看出較改進前患兒家長的滿意率明顯上升,同時護理缺陷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趨勢。基本杜絕了因技術問題導致的患方投訴。

3 小結

對于兒科輸液患者來說,有許多不同于成人的病情特點,針對小兒不同的生理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輸液管理,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項培訓,改善輸液環境,能夠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同時減少患方的不滿和投訴。

[參考文獻]

[1] 崔焱. 護理學基礎[J].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3.

[2] 張小群,范麗風. 淺靜脈顯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對成功穿刺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12(20):13.

[3] 黃萍,任愛玲. 新生兒靜脈輸液滲漏性損傷的臨床觀察及防治[J]. 農墾醫學,2009,31(11):42.

[4] 閆永紅. 新生兒頭皮靜脈輸液外滲處理及經驗教訓[J]. 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0,22(2):16-17.

[5] 施春連. 杜絕靜脈輸液中安全隱患的對策[J]. 醫藥雜志,2011,23(4):194-195.

篇10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兒科住院患兒1566例, 其中男966例, 女600例, 0~3歲892例, 4~7歲387例, 8~14歲287例;全部進行靜脈輸液治療。現將護理心得報告如下。

1 心理素質

護士要沉著、冷靜準備好必須的一切用物, 給人一種熟練的印象, 用親切的語言, 溫和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兒, 作好思想工作, 需要家長幫助固定患兒, 避免亂動。

2 靜脈穿刺選擇理想的血管

小兒靜脈輸液比成年人難度大些, 因為小兒不容易配合, 所以選擇血管很重要。一般來說, 小兒的頭皮靜脈、手足淺靜脈最適合靜脈輸液。①新生兒及嬰幼兒時期, 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容易看清, 因此這個時期的小兒適合選擇頭皮靜脈穿刺。穿刺前先在穿刺部位備皮, 使血管充分暴露, 有利于進針和固定, 也便于拔針。在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耳后靜脈中選擇顯而直的血管, 頭皮靜脈的顏色是青色或暗紫色。以手觸摸無搏動為靜脈。如誤入動脈, 應立即擠壓輸液管, 讓血液回入血管后反折捏緊頭皮針末端, 快速拔除針頭, 稍用力按壓5 min, 并向家長做好解釋[1]。②≥3歲患兒頭皮皮下脂肪增厚, 頭發厚密, 血管看不清, 不適合頭皮靜脈穿刺。通常選擇手背靜脈、足背靜脈、踝靜脈、肘窩靜脈等。對長期輸液的患兒常規先從遠心端進針, 有利于以后穿刺, 搶救患兒和靜脈推藥時一般選用粗而直的靜脈, 一般治療宜選用頭皮靜脈和肢體靜脈。但不要在骨隆突出、關節處進針, 盡量選擇不易滑動, 便于固定及家長照看的血管[2];肥胖兒的血管要靠摸, 慢慢感覺其血管走行, 確定進針的位置。

3 輸液管的針頭大小要選擇合適

根據靜脈粗細及深淺部位來選擇針頭的大小, 新生兒可選用4號半的針頭, 頭皮靜脈常選用5號半的, 四肢靜脈選用5號半或6號半的針頭。

4 靜脈穿刺點的選擇方法

有指壓手推法、輕壓橫摸法、靜脈按摩法、拍打振動法、非握拳穿刺、熱敷法、低瓶高調法、負壓進針法等。

5 靜脈穿刺進針的手法有直刺法和斜刺法

新生兒:血管選擇經常用頭皮靜脈。進針應選用直刺法, 護士用拇指在相應的部位按壓, 就會感覺有一淺的靜脈溝, 再, 沿著靜脈溝的方向10~45°, 針頭斜面向上, 穿刺多數會成功。根據新生兒的血管特征, 新生兒皮下脂肪少, 進針速度應快, 不要過深, 穿刺時應繃緊皮膚, 靠遠心端5~10°進針, 見回血后固定。不宜在頭皮血腫處做穿刺。

嬰幼兒:①手背、足背靜脈比較粗, 易于固定, 行常規消毒, 繃緊皮膚后10~15°進針, 針頭斜面刺破皮膚后, 使針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進, 當阻力減少, 有落空感同時見回血不易再進, 直接固定即可。②大隱靜脈:扎止血帶的部位選擇合適, 約在穿刺點上端4~5 cm處。較胖的孩子, 止血帶應扎遠一點, 如手感彈性不清, 用適當的力量拍打幾下, 沿其血管的走向, 由淺入深進針, 進針角度30~45°, 進針的速度不宜過快, 較胖的患兒進針應略深。③顱骨骨縫穿刺法:用手摸準患兒顱骨骨縫后, 剃去局部頭發, 行常規消毒, 將左手拇指、示指分開, 繃緊穿刺部位皮膚, 右手持頭皮針取15°, 在骨縫中間穿刺見回血即可。

6 固定

靜脈穿刺成功后, 應用無菌棉球墊住針柄, 右手迅速用一條膠布固定針柄。第2條用稍長折起交叉固定針柄, 第3條膠布遮蓋針眼, 然后將頭皮針輸液管盤曲固定于穿刺旁邊, 最后將剩余頭皮針膠管固定于患兒同側耳朵上, 避免受到牽拉[3]。手足靜脈網固定多以夾板固定為主。

7 輸液滴速

嬰幼兒心、肺等器官還未發育完善, 正處于成長發育期, 其負荷功能差, 如輸液速度過快, 短時間內輸入大量液體會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腫, 靜脈輸液時護士一定要嚴格控制好滴速。新生兒一般為10~15滴/ min。嬰幼兒20~30滴/min[4]。因此護士要經常巡視患兒, 耐心向患兒家屬做好解釋工作, 使其了解病情及輸液滴速的重要性, 并且要密切觀察患兒狀態, 注意滴速, 不要隨意挪調節器, 以保證治療。

8 靜脈穿刺及輸液時的注意事項

①在配藥及穿刺過程中,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及三查七對制度。②配成的藥液放置

9 健康教育

充分做好解釋工作, 告知患兒家長在進行靜脈穿刺前不要給護士太多的思想壓力, 積極配合護士進行穿刺操, 協助約束患兒頭及腿部, 輸液過程中家長要適當約束患兒雙手, 穩定患兒情緒,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血管損傷和破壞關系到整個輸液過程能否順利完成。輸液畢拔針時先固定好患兒再分離膠布, 膠布分離要干凈避免硬拉兒劃傷患兒, 留下輸液貼用手指輕壓輸液貼, 迅速拔出并用力按壓穿刺部位5 min, 囑患兒家屬禁止揉搓, 以免發生淤血, 不影響下次找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