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時間:2023-04-04 14:0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歷史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制約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
造成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們已經成為制約高中歷史課程“高效課堂”構建的主要因素,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教學觀念
在有些學校,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等因素的限制,導致高中歷史的課程教學觀念比較落后,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單向的理論知識灌輸,沒有將歷史教學同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有效結合起來,未能充分保證學生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制約了學生在歷史課堂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二)師資隊伍的配備及其綜合素質
在影響高中歷史教學效率方面,師資力量薄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例如,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并不是高校歷史專業畢業的,其歷史方面的知識也不夠全面,在很多歷史知識細節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同時,很多歷史教師的專業教育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教學手段單一、同學生的溝通能力差、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的落后等。
(三)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由于受到高考升學壓力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高中歷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錯把高中歷史教學當成歷史知識的“記憶課”,教師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學生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就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忽略了師生間的良性互動,造成高中歷史課堂上缺乏創新和活力,抑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良性提高。
二、高中歷史課程“高效課堂”的構建途徑
(一)課前高效備課
為了提高課上高中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在課前備課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歷史課程的學習態度,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等都進行有效的分析,提前制定最科學的授課策略。現在的高中生基本都是“90后”,在心理上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并且個性比較強,常規化的教學往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前備課環節就應當準備學生感興趣的案例,提前制定課堂互動策略,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同學在老師面前有種親切平等并且被重視的感覺。如教師講授“祖國統一大業”時,教師可以結合電影《建國大業》進行課程的備課。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會很快就被激發出來,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相對容易了。
(二)課堂上對教學活動進行高效組織與管理
為了切實解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高高中歷史授課效率和高中生的歷史素質,教師必須懂得在課上45分鐘內提高效率,對歷史課堂上的各項教學活動進行高效的組織與管理
首先,在高中歷史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要懂得教學情境的營造,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況,通過問題提問、歷史資料展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如教師單純將書本內容提煉后轉移到多媒體上,效果也是參差不齊。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學齡特征,先向學生展示一個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資料,先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詳細講解PPT課件中的主要內容。
其次,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動機和歷史學習熱情進行激發,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自和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高中歷史課堂的主人,使他們真正成為高中歷史課堂上的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
再次,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實現課上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效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如可以引導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結合高中歷史課程的內容進行現場教學,這樣顯然能夠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要重視課后的反思與評價
對高中歷史教學成果的反思與評價,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評價的實踐中,教學評價需要結合高中學生的特性和學齡特點,對傳統用于高考選拔的單一評價功能進行創新,進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首先,高中歷史評價的方法不能統一化,要允許和尊重不同學生的各種學習成果和行為,并有針對性的使用評語、等級等多樣化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歷史知識體系中的不足和學習缺陷。其次,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成果的評價,不僅要看到學生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當對學習結果形成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評價,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感、情緒以及特性等都可以納入教學評價的范疇。再次,要運用多個評價主體,如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素質和歷史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語
總之,高中歷史課程“高效課堂”的構建,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是對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對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對高中歷史的授課方式進行創新性的探索與選擇,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充分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榮軍.新課程下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4).
[2]王月芳,譚鳳華.創新教學思路,讓歷史課堂活起來[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5).
[3]羅淑儀.有效情境創設,課堂活色生香――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1).
篇2
【關鍵詞】高中歷史 創新 多媒體 小組合作 導學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47
創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方法對我們教師來說不能僅僅只是有想法,更需要做出行動。我們要從思想上樹立創新觀念,引導學生認識歷史課程的重要性,認識歷史課程創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一些不利于學生發揮自覺主動性的教學措施,要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學習的思想觀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
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老師要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借助多媒體等先進教學工具進行授課,利用導學案進行趣味課前導入;還需要學生創新學習方法,踐行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和學生要保持融洽的師生關系,歷史課堂上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對此本人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高中歷史課程創新教學方法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授課
傳統教學方法中通常是老師對照課本教材講課,學生就對著課本教材劃重點,這樣的講課方式導致了歷史課堂效率低下,老師講的知識內容比較少,學生又覺得這樣的授課方式枯燥乏味,所以經常走神開小差不認真聽講。要想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提高歷史課堂學習效率,就要創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板書式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等工具已經逐漸走入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課堂授課,不僅可以解放教師,提高老師的講課效率和講課質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效率。老師在課前將本節課所要講解的知識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將原本枯燥的課本知識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來,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直觀地面對老師所講授的知識,方便學生接受和理解。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還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上課時能夠更加認真的聽講,從而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授課不僅是一次教學工具的改革和更新,更是解放學生和老師的創新是教學方法,這有利于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
創新教學方法還要引導學生用創新思維進行學習,組織高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過于獨立的學習的弊端。傳統教學方法中學生自己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時間長了往往會出現精力不集中或者學習態度懶散懈怠等行為,在學習過程中一直是個人獨立的學習還有可能會導致思維僵化或者學習無效率的現象。然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這些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弊端,擁有很多利于學生學習的優點。
首先,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多個成員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在學習資料和學習信息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在學習思維方面可以相互借鑒學習,在學習態度方面也可以相互監督、互相督促。學習資料的共享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的相互借鑒交流也可以幫助學生創新學習方法,活躍學習思維;在學習態度方面一旦有的小組成員出現學習精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態度懶散懈怠等行為,其他小組成員就可以督促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所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還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對于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擺脫老師的思維模式,創新自己的學習思維。學生在探究學習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找到學習問題的答案,更加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利用導學案進行課前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高中歷史課堂高效有序,就要在課前進行精彩的課前導入,將學生的思維代入到課程內容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往往忽視課前導入,導致學生在上課的前幾分鐘思維還處于下課的狀態,不能及時的集中注意力,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所以創新歷史課程教學方法還要教師注重課前導入,利用導學案進行精彩的課前導入,可以快速地將學生帶入學習氛圍,有利于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同時,利用導學案進行歷史課堂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高中歷史老師要根據本節課主要講解的知識內容認真負責的編寫導學案,充分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做到對課本教材的知識內容能夠熟練的掌握和解讀,還要求老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將兩者結合起來編制導學案,以確保該學案最適合學生的學習。
其次,導學案的應用必須準確到位,不能只是泛泛而談,流于表面。在課前幾分鐘讓課代表把導學案分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有時間通覽導學案,然后根據學案的要求,大體了解本節課主要講解的知識內容,方便學生自主進行課前的預習,對上課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僅有利于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繼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篇3
關鍵詞:新課程學習方式能力 素質
新課程倡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歷史學科是社會科學。它不是要給學生以某種生產性技術,而是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正確的社會觀念。中學歷史教學的重心,不在于澄清歷史本身的是是非非,而是要通過對歷史的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起評價生活、認識社會的標準,從而運用這些方法,去處理紛繁復雜的諸多現實問題,塑造出良好的人格。這是中學歷史教育的終極目的。那么怎樣從中學歷史教育的特征和本質出發,搞好教學創新呢?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談談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
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歷史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這兩種新課型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還可根據新大綱要求開展好其他類型的研究性學習,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二、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的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源于知識。試問,對基本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時空都茫然無知,你能說他有歷史思維能力嗎?當然,知識又有待于轉化為能力,單純地提“知識就是力量”,也有片面性。知識必須經過加工、聯系、拓展和重組,才能在今年內后的實踐中應用于。當今世界上的經濟、文化、民族、外交關系中的盤根錯節、風云變幻,深長思之,仍可從古今中外歷史現象中找得巫通之外。水有源,樹有根,在歷史教學分明新中,必須注意知識與能力并重,舍近求遠何忽視知識傳授,片面強調能力的作法是不可只傳授知識,不教給學生思維方法,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做法同樣是不可取的。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在這個問題上,既要講繼承,又要講發展,對傳統教學手段不能一概否定。實際化教學,有形有影有聲,教學時能人眼入腦,活潑感人,這是創新;站在講臺上,一本書、一支筆或加一幅圖,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師生之間心靈感應,產生情感上、意識上的共鳴,這也是一種創新。創新的關鍵不在表面,而在實質。當然,絕不能以此為滿堂灌辯護。不過,歷史教學工作者有必要在傳統與創新的結合上做文章,使自己教學更加趨于完美。不能固守傳統教學方法,排斥先進教學手段,而應使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四、教學形式多樣化
歷史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因課而異,因材而異,因人而異。變化多樣的教學形式往往能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感,形式活躍的課堂氛圍,給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提供適宜的載體。在這方面,不少教師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創造。有的把討論引入課堂,讓學生闡述觀點,說明道理,甚至圍繞一些史界尚有爭論的問題,把學生分為正方、反方,一形辯論。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的課堂爭鳴只會帶來學生熱情的高漲,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提高。
五、課內與課外相互聯系
歷史課堂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為還有一些無法避免的矛盾客觀存在。如歷史教材的相對穩定與史學材料的大量涌現,歷史信息劇增的矛盾,歷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矛盾。所以歷史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內,還要充分利用課外,只有課內外雙管齊下,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才能促進歷史思維,歷史創新能力的發展。這里有很多形式可供利用。課內是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主陣地,課外活動則是課內的延伸和深化。在這里,必須注意的是,課內與課外,不能成為互不相關的兩張皮,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豐富的知識是創造的先導。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其他自然學科、社會科學知識,就不可能縱覽古今,正確地總結過去、指導現在、預測未來,就談不上創造才能的發揮。學生的知識面愈廣泛,愈具有綜合性、滲透性,其創造力也就愈強。中學歷史教育工作者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同21世紀建設人才的價值取向、人文素養、知識構成和能力素質緊緊相連。應該站在“面向現代化、不懈的追求,研究和實踐歷史教學創新的途徑和方法,開拓出中學歷史教學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
六、加強歷史學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凈化學生心靈: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廣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中去,特別是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愛國主義教育應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去,其中歷史教學擔負著重要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應是貫穿歷史課教學的一條主線,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中學歷史教學不但要從知識、理論、技能諸方面培養、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還需要從情感、意志、素質等方面為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篇4
【關鍵詞】 高中化學 高效課堂 嘗試 基本策略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構建高效課堂,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做到課堂內外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建立明確的導學方案
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教材上新知識的80%可由學生自學獲得。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就讓學生自己學習。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節省課堂時間,集中精力突破難點,同時,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立明確的導學方案,有利于指導學生有效地自學。學案內容及呈現形式如下: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自學,讓學生明確本節核心內容有哪些,應學會哪些內容。
2、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從學案中體會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學案給予學生完整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在課前預習,可節省課內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攻克重難點。
3、基礎練習。通過基礎練習,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哪些內容已經掌握,哪些內容還存在問題。上課時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關鍵環節在課堂上
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高效的學是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實現的,脫離具體情景的學習往往導致機械記憶和被動接受。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產生認知沖突,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欲望。
2、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在帶給學生驚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
3、運用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中可以將與新知識相關的背景材料,如化學史實、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這些材料的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探索。
4、通過圖表和模型創設問題情景。圖表和模型可以直觀、清晰地呈現信息間的關系,將各種事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條理化,從而有利于學生發現不同事物間的區別和聯系,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圖表簡明清晰地呈現了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降低了解決問題的難度,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6、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將尊嚴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融。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發展;給學生創造猜測、想象、探索問題的美好空間,不僅有利于學習潛能的開發,更有利于學生在開放中思辯創新,體現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種生機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7、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顯示出許多優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等。具體優勢體現如下:⑴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⑵展示動態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⑶運用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突破重難點;⑷將設計好的相似內容進行類比,引導學生找出其共同點和各自特點,從而得出規律,使零散知識結構化和網絡化等。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隨著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努力探索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方法和途徑,以促進學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發展、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提高,是擺在我們每個高中化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慶林等.高效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劉朝暉.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對立性[J].課程?教材?教
法,2005.10
3 王希畢.現代學習理論評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篇5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學生主體;成才
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個工作在一線的教師都應當關注的課題,在如今很多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處于低效甚至無效的狀態十分普遍,之所以造成這些問題,與教師對高效課堂認知不清有很大關系。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把高效課堂簡單地同傳授知識的多少掛鉤,在他們看來,一堂課講的知識點越多,課堂越是高效,其實這是灌輸式教育理念下對高效課堂的誤解。真正的高效其實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提升的能力和素質的多少,知識量與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雖然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并不能完全劃等號。在認清了高效課堂的內涵以后,作為教師,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觀念和使用的策略、方法。以下是筆者結合高中歷史學科特點總結的幾點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想法。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具有指導和調控作用,目標制訂的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質量的高低。在以往,我們的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多以“知識的掌握”為基本目標,每個單元、每個章節有哪些重難點知識需要學生掌握是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這種“唯知識”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使得學生除了知識以外難有其他更多的收獲。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制訂更加合理全面的教學目標。事實上,在新課程中,我們強調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就是一個較為科學的目標體系。作為教師,我們要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在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結合學生的實際,以三維目標為框架,為學生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目標。這樣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有利于培養學生成才。
二、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
事實上,歷史學科本身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然而,由于當前一些不恰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原本可以很有趣的歷史教學活動變成了教師向學生灌輸一個個知識點的過程。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一副“老學究”的摸樣,一臉嚴肅地按照教案“波瀾不驚”地給學生講解歷史知識,這樣的歷史教學活動自然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在缺失興趣的前提下所開展起來的學習活動,當然也不可能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一些生動幽默的語言,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這樣自然會令教學活動效果大大提升。記得筆者在給學生講到“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時,由于是下午的第一節課,再加上天氣比較熱,很多學生都無精打采地趴在座位上。看到這種情形,筆者并沒有訓斥學生,而是這樣說道:“看來很多學生還沒有從午覺中清醒過來,個個都像霜打的蘿卜一樣,為了給大家提個神,老師在這邊獻丑了,給大家來一段清唱黃梅戲吧!”聽到教師要唱戲,很多原本趴在桌子上的學生立刻坐直了,所有的學生都開始盯著老師。于是,筆者清了清嗓子給學生來了一段黃梅戲《天仙配》。一段黃梅戲下來,學生身上的倦態已經一掃而光,接下來,筆者就開始說道:“在剛才的《天仙配》中有一句歌詞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這種生活方式其實是一種典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活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就這樣,一段兩分鐘的黃梅戲就把整個課堂氣氛給炒熱了,學生的興趣被有效激發起來。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比之前顯得精神很多,本節課也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開放教學內容
在歷史課堂上,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歷史教材,歷史教材集合了廣大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的智慧,立足教材當然沒錯,但是如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局限于教材,沒有任何突破,這也不利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歷史教材上的內容都是一些經過整理篩選的精華內容,而古今中外的歷史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僅僅把目光局限在歷史教材上,就會讓學生錯過好多東西,影響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進而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開放教學內容,除了教材知識以外,教師可以從其他多種途徑給學生搜集更多的歷史資料,這樣不僅可以對教材資料進行有效地補充,同時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啟發學生的思維。
四、豐富課堂學生活動
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當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然而,長久以來,我們都習慣于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課,而忘記了學生的學習作用的發揮,從而造成了學生的思維活動缺乏活躍性。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留一些空間,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能夠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圍繞著某個問題進行一場小型辯論賽,創設一定的歷史場景,讓學生進行一次角色扮演等。豐富的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包括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課堂教學作為歷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形式,它的高效與否對整個歷史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高效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成才的舞臺。
參考文獻:
[1]周必江.關于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36).
[2]陳文峰.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考試
周刊,2010(56).
篇6
關鍵詞:時間管理 歷史課堂 探究 環節 模版
課堂時間管理實際上就是將既定的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合理分配。追求實現不斷接近的最合理化分配目標,在進行分配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學生狀況及學校實際等因素。合理分配每一節課時間,這不僅是個理念問題,他更涉及非常具體的現實操作,也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究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歷史特點突出,與初中歷史教學從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著比較明確的分工,高中歷史的課程設置是以專題史的形式出現,在知識點上與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不可能沒有重合,但更多的是整合與拓展,時間和空間跨度大,不利于學生理清脈絡及不同事件和歷史現象的橫向與縱向聯系,但就一個歷史問題而言,專題形式授課下的高中歷史把這一問題講的非常透徹,即使學生沒有扎實的歷史基本功或沒有連續性深入歷史學習,對學生某一歷史問題的掌握也不會造成明顯障礙。同時,不管傳統的歷史教學還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學,歷史學科本身就存在空間廣、時間長、人物事件多、大量知識點相對獨立、掌握之后有容易遺忘等特點。
關于一節課的設時問題,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選擇。主要集中在30分鐘、35分鐘、40分鐘和45分鐘,而40和45分鐘最為常見。很多學校在設時問題上也不是始終如一的,也根據一些情況變化處于不斷調整之中。那么究竟設時多長時間最為科學,也不能一概而論。下面我們以每節課設時45分鐘為對象進行探究。如何結合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歷史特點在有限的45分鐘內達到最為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一個擺在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面前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將45分鐘合理切割,分為若干時間板塊,課堂教學計劃具體到1分鐘。每一時間板塊設置一教學環節,每一教學環節有銜接更有區別,使課堂更加豐富,堅決避免枯燥單一。豐富的課堂必須專注教學形式和內容設置。正確處理學生學習與教師講授的關系、復習舊知與預習新知的關系、學習新知與練習鞏固的關系、自己摸索與群學探究的關系、任務布置與展示板演的關系等。
筆者根據任職高中歷史教師以來的教學經歷,參考相關理論并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歷史學科特點,歸納總結出高中歷史課堂時間管理參照模版,予以展示,請廣大同行批評指正并力求不斷完善。
高中歷史課堂時間管理參照模版(新授課為例)
第一,聽寫式復習環節(3分鐘)。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復習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上課前三分鐘提問上節課講的知識,除了通過回憶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外,還可以制造相對緊張的課堂氛圍,是學生迅速從課間狀態轉入課堂狀態。
第二,自學式預習環節(17分鐘)。自學式預習環節必須給學生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既定的預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保證學生通讀本節課教材,并通過任務或目標的設定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對學生的預習效果必須有檢查、反饋。檢查的具體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是教師提問、小組間互問、小卷檢測、板演等。
第三,多元式講授環節(15分鐘)。經歷了第一和第二個環節后,學生的注意力已進入相對穩定狀態,而且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教師解決。教師要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自行解決不了的具體問題,要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要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個以講為主的環節中,形式可以多樣、風格可以各異,但教師主導課堂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梳理知識、解決疑問、最終形成觀點和知識為主要任務。在這個環節中課堂在形式上相對不活躍,學生的大腦卻在積極地思考和搜集整理信息。
第四,練習式鞏固環節(10分鐘)。在學生經歷了緊張的15分鐘的教師講授環節,學生的大腦開始處以疲勞狀態,注意力也開始下降。而第四個環節鞏固聯系是學以致用,這個過程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的興奮點再一次被調動起來。同時,鞏固聯系也是基本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的再現,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本節課已學知識的印象,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總之,歷史課堂的時間管理要結合歷史學科的自身特點,將一節課的有限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在不同的環節上設置明確的任務。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一旦建成相對穩定的時間管理模版后,就應讓學生迅速了解、熟悉、適應課堂節奏,讓學生在不同的環節做最好的自己,讓學生最終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汪馥郁,楊建廣[M].成為富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新世紀出版社.
篇7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反思;有效運用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更能夠適應本班學生的知識層次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就必須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有效的教學反
思。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只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使教學反思能夠得到有效運用,才能確保真正建立起受高中學生喜愛的教學課堂。
一、教學反思的有效運用可以幫助教師在歷史教
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教學
1.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毋庸置疑,在歷史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學生更加喜歡上歷史課。多媒體教學使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性、文化性以及情感性能夠彰顯出來,但是并不是所有多媒體課件都能夠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得到有效的運用,有的歷史課堂中多媒體的使用占據著大量的課堂時間,顯得有些喧賓奪主,也使高中歷史課堂出現一片熱鬧景象,但學生卻沒有真正得到歷史能力的提高。而有的歷史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使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歷史事件不甚明了,建立不了具象的歷史思維。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認真反思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確保高效課堂的建立。
2.教師要善于反思,順應課改形勢,確保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教師每上完一節歷史課,都要認真思考在本次歷史課的教學中學生是否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否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確保了歷史能力的培養。在高中歷史課堂多媒體教學以直觀形象的作用成了常規教學不能替代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更應該認真思考多媒體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的過程中什么樣的結合點才能更適應本班的學生,才能讓學生既享受到多媒體教學帶來的直觀,又能夠讓學生在一堂歷史課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能力,享受歷史知識所帶給自己的樂趣。
二、教師要有效運用教學反思實施素質教育
1.教師要認真反思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是否已經實施了素質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擺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師如何才能運用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實施素質教育,是每一個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而作為青年教師,更應該養成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積極思考,積極反思,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開拓者。青年教師在每一堂歷史課后,或者在階段性的歷史教學完成的時候,都要認真反思是否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了素質教育,并做好教學反思筆錄,確保在下一堂歷史課或者下一階段的歷史課中不會再出現相同的漏洞。
2.教學反思的有效運用可以確保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不斷成長
在教學中,學生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師不斷的教育,而教師的有效教育來源于教師的不斷成長。新課程的理念是教與學的統一,知識的學習是交流中的一種碰撞。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反思有效運用的策略
1.采用調查表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方式有很多,而不記名教學調查表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通過調查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而尋求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教師在進行一個階段的教學之后,可以進行“歷史學科調查”,教師要設計歷史學科教學調查表,了解歷史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基本情況、學生對“歷史”這個學科的興趣、如何才能學好歷史學科的辦法以及對教師的要求,教師通過學生
實事求是填寫的歷史學科調查表確保下一步的教學策略,有效確
保了高效課堂的創建,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歷史能力。
2.采用寫教學反思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撰寫是教師進行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寫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不但可以通過自我思索的方式進行,而且還可以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師生共同反思一堂教學課下來之后彼此的收獲以及遺憾。除了自我反思之外,教師還可以加強教研組同事之間的合作,讓集體的智慧指導著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要不恥下問,向老教師討教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和自己的教學過程作一下對比,這樣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青年教師就會逐漸成長起來。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讓教學反思不斷指導教學策略,而在教學過程結束后要不斷反思,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提升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華裕芳.簡論歷史課堂中的情感問題[J].考試周刊,2010(04).
篇8
關鍵詞 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新課改以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力圖在新課程改革中研究和創建以"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引發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為重點的課堂教學形態,以切實改變課堂教學的現狀,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新思路再次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
教學效率高低的衡量標準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這當然與教師授課的認真程度和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有關,但絕對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尤其是包括物理在內的自然科學學科,學生一味死記硬背對于提高學業成就的效果十分有限。教學效益的高低還到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我們要充分考慮其中的各種因素,建立“高效課堂”。所謂“高效課堂”理念,源與二十世紀西方的“科學教學化”運動,夸美紐斯說“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這是對于高效課堂的古典表述,現在的通俗表述是“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目前,改變課堂授課機制,對于傳統課堂進行適度革新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和諧高效課堂就變得尤為重要了。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去構建和諧高效的物理課堂。
1 創設情境,在師生情感共鳴中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教師善于啟發、誘導,學生思維活躍,師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和顧慮,心情舒暢自由,能高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和情感溝通。師生、生生共處于這個情境之中,和諧互動,共同成長。一些著名特級教師都是十分善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因此,課堂上他的學生思維極為活躍,師生感情和諧、融洽。
2 設置問題情境,引起思維共鳴,實現物理課堂教學的和諧高效
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中存在著的差異,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設置具有差異性的問題,使其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讓每一個學生都處于思維活躍狀態,以亢奮的情緒投入課堂學習活動。教師設置具有差異性的問題情境,一些層次較低的問題可以作為教學誘餌,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并在參與過程中享受被重視的快樂,帶著他們一起愉悅地學習。同時可以作為向教學縱深挺進的鋪墊,引領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完成高層次的思維心理活動。而高層次問題可以作為思維的觸發器,促使學生開啟思維,提早進入問題思考,能主動建構各層次問題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節點。差異性的問題情境設置,要求教師優化問題,將問題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問題套餐”,使之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引起思維共鳴,實現高效教學課堂。
3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快樂、自主的實現高效課堂
《高中物理課堂標準》要求:"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從物理現象的展示、實驗現象的發生中觀察、掌握物理現象的特征,認真觀察,分析判斷,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廣泛的討論,透過現象抓本質,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思考如何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快樂、自主、高效的學習。
3.1 快樂學習,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應該營造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為教學活動的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這同樣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教師要面帶微笑,精神飽滿,用自己的情緒和表情感染學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和藹可親的微笑,經常對學生進行由衷的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縮小師生間的距離。在這種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自然而然的會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課堂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3.2 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這就要求教師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浮力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示個小實驗:把質量相同的木塊和鐵塊同時放入水中,木塊漂浮在水中而鐵塊沉在盆底,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的情趣高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產生探索下去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其次,教師應該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的刺激,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時,播放"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環繞地球運動、回收等視頻,利用聲、光、動畫等豐富的視聽媒體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超重、失重、勻速圓周運動、天體運動等知識的認識,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穿插實驗教學,使學生手、眼、腦并用,提高學習興致,進行自主探索。
篇9
歷史這一課程大多都是資料性的內容,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枯燥,使學生難有學習興趣。就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來看,學生學習呈現三種情形:排斥型:這類學生直接的排斥學習歷史,且人數占據了學生總數的半數以上,或許受制于歷史課程不如其他學科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又或是歷史與高中生追崇新鮮奇特的年齡特質相悖,且在中考總分中的占比分數很低,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習不予重視,鮮有愿意主動學習歷史。熱愛型:這類學生熱衷史學,愛學歷史,但在學生總數中占比較小,他們受到或是父母、或是環境等諸類因素的影響,對歷史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愛。當然,其中還是存在部分通過歷史的學習而逐漸愛上歷史的學生。折中型:這類學生不喜歡也不排斥學習歷史,且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存在這種折中心態,缺乏自主意識,同時也乏于上進心,在諸多消極心態的牽引下,導致這類學生的學習目的除了應付考試,也就是應付教師、家長的催促。基于上述三種情形,當下亟需每一歷史教師刷新自身教學理念,促成學生生成內在學習動力,喚醒、激勵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準確拿捏教學關鍵,實現歷史教學效果“質”的提升。
二、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施行方案
(一)注重歷史變化因果,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歷史課堂教學應關注歷史的變化發展,注重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間的聯系。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具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受到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在歷史教學中應重視因果分析,從現象看本質,進而總結歷史變化發展的規律,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培養歷史探究能力。如講授史上某一次著名戰役的歷史事件時,可引導學生對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進行探究,再布置具體細化的探究任務,讓學生單獨或結組查閱資料、總結依據,最后就戰爭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實現交流共促。
(二)正確解析歷史內涵,端正學生學習思維
歷史教學中,對歷史概念內涵的正確理解是進一步展開教學內容的重要基礎,是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全面掌握史實的前提條件,也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必要載體。由此,在基礎理論講授中,不僅要圍繞概念內包含的基本要素,厘清歷史事件中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等,還要充分突出其具備的歷史意義,但切不可將概念抽離具體歷史環境。此外,教師還應注意對概念內涵所蘊藏的引申含義的挖掘。
(三)綜合分析歷史事件,開拓學生知識視野
篇10
關鍵詞:高效;物理;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3-01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79
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宗旨。傳統的教育理念存在著一定的功利主義思想,教師看起來每天辛苦備課,努力教學,為了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惜一切,實際上都是為了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科成績,這種教學思想是狹隘的,只是單純為了成績而教,其最終的教育效果也是不理想的。新的課程改革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發展,而不僅僅滿足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它提倡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水平、價值情感等。它不但對學生的成績有要求,更關注學生在科學理念、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的鍛煉。下面我就如何創建高效課堂,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通過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精神動力。高中物理教師要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根據初中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過于表面化,容易憑視覺、聽覺來決定自己興趣的特殊性來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活潑和諧、情趣充盈的教學氛圍,以此增強教學素材的趣味性,抓住學生的情感中樞,觸動學生的興奮點,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讓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情緒參與教學活動。在有效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地展開教學,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二、挖掘有利的情感因素,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師生之間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得以高效進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構建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高效學習。首先,教師要尊重和了解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盡量使用幽默、親切的語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要善于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故事渲染課堂氣氛,調節課堂節奏。再次,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枯燥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直觀、生動的視頻或畫面,吸引學生的眼球,活躍課堂氣氛。最后,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物理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競爭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三、引導自主合作探究,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
傳統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宰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難以發揮主體作用,以至于影響了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主體作用,是課堂得以高效構建的關鍵元素。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以師為本”“以教材為本”的觀念,從學生需求和實際出發,為學生搭建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平臺,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優化課堂評價反思,鞏固學生學習的信心
完整的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與反思,只有科學、客觀的評價與反思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效課堂的創設與生成。教師要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給予學生及時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的改革要求,立足人文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天性,本著激勵、欣賞、期望的原則,對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學習過程與狀態實施評價。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上的點滴進步。同時,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缺憾和不足,及時完善學習方法,調整學習狀態,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既是一個開放的動態過程,也是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一種檢驗。初中地理教師要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深化對教學過程的潛心探究,做好科學預設,采取科學、恰當的教學策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五、注重學習方法的合理指導
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有效的方法,不管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學而有法,學無定法。長期以來,學生都習慣了被動傾聽,對于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很少完成,在學習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容易造成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厭煩心理。高中物理教師通常都帶幾個班,然而每個班級學生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包括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所以,要想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必須認真備課,針對各個班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會組織一些小競賽,通過小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合理規劃課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