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21:4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劑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分散聚合法。這一方法是在介質中把反應前單體、分散劑和引發劑進行溶解,從而形成均相體系,在反應進行的過程中,當聚合物鏈至臨界鏈長的時候,在介質中會沉析出不溶解的聚合物,并在介質中利用分散劑穩定懸浮,從而形成穩定的分散體系。利用分散聚合法制備納米水凝膠,不僅簡單,而且產物的安全性能和藥物負載能力比較高。
1.2乳液聚合法。這一方法是通過交聯劑和乳化劑的作用,單體經聚合生成20~300nm粒徑的納米凝膠。有關的研究人員以聚丙烯酰胺用乳液聚合法,制備了治療光敏的、載有間4-羥苯基氯的納米水凝膠,而且在在650nm的可見光下,能夠有效地把小鼠的神經膠質瘤細胞殺死。
1.3互穿聚合物網絡法。互穿聚合物網絡是指相互貫穿共混的兩種聚合物分子鏈,并利用化學鍵的方式,各自交聯而形成的網絡結構納米凝膠。利用這一方法能夠引入生物兼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力學性能良好的組分,開發具有較好性能的、可通過生物降解的力學“智能納米水凝膠”。
2智能納米凝膠給藥系統的應用
作為藥物的載體,智能納米水凝膠能夠使用藥的次數有效減少,根據溫度、葡萄糖濃度和pH值等外界條件,能夠實現藥物的定時定量釋放,而且藥物療效較高、用藥成本較低、不良反應較小。智能納米水凝膠目前主要應用于有較大的不良反應、容易被生物酶降解而半衰期短的藥物給藥系統。
2.1在蛋白類藥物中的應用將蛋白類藥物載入納米水凝膠給藥系統,能夠有效地將蛋白類藥物傳遞靶細胞且防止其失活,持續釋放藥物。CHP納米水凝膠可以作用于多種疏水性蛋白。
2.2在核酸類藥物中的應用作為一種新型的基因藥物,SIRNA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其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均不理想,對于臨床應用有一定的限制。在目前的藥物研發中,設計和合成安全有效的SIR-NA傳遞載體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例如:李來勝等研究者利用PEI-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制備的納米水凝膠,含有豐富的活性反應性基團銨離子,能夠進一步鍵連血管表面生長因子、轉鐵蛋白等一些生物靶向分子,從而實現SIRNA主動靶向傳遞。
2.3在化學藥物中的應用普通化學藥物因為靶向性缺乏,在把癌細胞殺死的同時,健康的正常細胞也不能幸免,從而導致一些嚴重的毒副作用產生。以納米凝膠作為藥物載體,能夠有效地提高普通化學藥物的靶向性,從而使不良反應減少、藥物的療效得以提高。
2.4在其他藥物中的應用關節炎等軟骨疾病會導致軟骨嚴重損傷,從而引發疼痛、骨質侵蝕,更嚴重地可能導致癱瘓。由于人造軟骨的自愈能力不強,治愈關節疾病的概率目前不高。軟骨再生時,利用骨組織工程對于關節疾病進行治療,需要一個關鍵關節,即選擇組織支架,因為組織支架作為細胞載體,對于愈合軟骨缺損至關重要。
3結論
作為一種藥物運輸載體,智能納米凝膠的優點很多,納米凝膠納米特有的尺寸,以及表面積大、表面活性高、吸附能力強等特點,使其能夠穿透極細的毛細血管,并經細胞攝取使藥物最終富集在體內靶部位,從而使患者全身的不良反應得以減少。相比于傳統的水凝膠,智能納米水凝膠對于病灶部位的環境變化比較敏感,響應速率更快,因此研究者越來越重視對其的研究和應用。另外,納米凝膠結構呈中空網狀,能夠包載阿霉素等親水性抗癌藥物,從而實現基因藥物與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在治療癌癥的SIRNA,以及藥物運輸中應用前景良好。
篇2
學生是學習過程的實施者,只有當學生關注于某個領域時,才會希望更多地了解它,把它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
1.1讓學生知道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第一堂課即明確課程目標,列出需完成的閱讀材料,布置課外任務及完成日期,教學計劃及安排分發給學生,提出對到課、遲交或不交作業等情況的相關政策。每次課前在黑板上列好提綱,或發內容講義給學生。根據教學計劃要求對自學章節寫預習報告,通過檢查預習報告、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考查學生自學的情況。
1.2學生自主建立處方分析題庫基礎記憶性的知識只是課堂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目的,更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推理思維能力上面。每章要求每個同學文獻或者網絡檢索一個處方,寫下自己查找的處方組成、處方成分分析、制備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學生查到的處方還只是一種信息,還需在此基礎上,把每章學生查到的最典型的幾個處方共享給其他學生,或者讓學生互相評價,以增強學生的吸收和理解,從而轉化為知識。由此可強化學生文獻檢索能力、藥物制劑處方分析及設計能力,并可將學生收集的處方作為期末考試處方設計題的題庫[3]。
1.3改變作業批改的方式課后布置的作業,學生互相抄襲的情況很常見,沒法達到鞏固所學的目的,因此改變作業批改的方式,學生作業上交后,教師快速瀏覽一遍,發現主要問題后,不對應地隨機發給學生,給學生說明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尤其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點評后,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業,以此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
1.4布置閱讀任務任何時候,學生都需要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建立有誠意的連接和互動,而不是過度的信息轟炸。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每章針對性地發給學生若干篇前沿進展性的文章。通過小測驗,讓學生了解他們必須對自己的閱讀任務負起責任,并設計課堂活動幫助學生運用材料上學到的信息和觀點。這將為他們的閱讀帶來內部動機。
1.5設計工藝操作單元的磁貼將重要的、典型的制劑工藝做成若干磁貼,每個磁貼上寫明一個操作單元,要求學生在黑板上按照工藝操作的順序排列,并講解工藝過程和注意事項。這樣的環節可安排在課程中間,學生講解一方面可以緩解其他學生的視覺疲勞,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1.6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促進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1)學生提問題:每次課每個學生提出1-2個問題,建立問題庫。(2)課堂小結:每次下課前3分鐘,要求學生寫課堂小結,寫下本次課中的幾個要點,或是他們腦子里最突出的問題,并指定一個同學準備在下次上課前用5分鐘對本次課的內容歸納說明。(3)要求學生以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每章進行系統總結,以此可理清思維的脈絡,掌握整個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加強不同課程間的聯系及直覺思維的培養。比如學生以液體制劑為核心詞匯,從常用溶劑、附加劑、低分子溶液劑、高分子溶液劑、混懸劑、乳劑等分支展開。
1.7改變學生對考試的態度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經常會抱怨課程沒什么意思,考試只是死記硬背,看不到所學的東西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學生更多地只是關心成績而不是學習的過程。針對此類現象,改革考試的方法,比如增加平時小論文、處方設計等方面的學習任務后,把課程分數更多地分解到平時成績中。期末考試的題目以靈活應用型的題目為主,從學生自己查的資料中出題。考試結束后,給學生評價試卷的機會。適當的機會教育,比如講到制劑的設計時,從“質量不是通過檢驗實現的,而是通過設計賦予的”這句話入手,藥品生產是過程管理重于質量標準,而學習亦是過程大于結果。
2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2.1專業前景展望教學設計中穿插一些制藥行業的前景和展望。比如通過國家統計局、湖北省統計局的經濟學數據,給學生展示醫藥行業尤其生物制藥行業近年內的快速發展。從國家政策層面,解讀國家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支持,以向學生展示醫藥行業的美好前景。從區域性發展的角度,以武漢生物谷若干大型制藥企業的入駐為例,說明武漢制藥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如以修正藥業創始人修淶貴的經歷激勵學生努力追求和探索的勇氣。以近期某制藥企業招聘制劑研發主管的要求為例,加強學生對藥劑學的主要學習內容的認識,加深對企業專業人才要求的理解。
2.2培養自信的態度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水平上不自信的現象,通過往屆學生在實習單位或者工作單位得到單位領導的認同的具體事例,給學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需要努力之處,一方面學生能珍惜機會是最大的優勢,另一方面,學校課程設置上實驗實踐課程比例大,而且有多個設計性實驗的項目,對動手能力、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科學推理能力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能力重于學歷。
2.3科學合理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給學生的習慣、興趣等帶來一些有意義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延伸持續到學生以后的學習甚至是工作和生活中,使學生做好進入不同工作領域的準備。例如提倡學生以多種形式重視分享和點滴累積。如班級群里每日60秒藥學小常識,內容短小精悍,一分鐘內可讀完,必要的時候中英文對照,學習專業英語。針對學生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多的普遍現象,建議學生手機安裝丁香客、用藥助手等藥學相關手機應用,充分利用零散的時間學習,也讓學生養成關心自己所學學科的習慣。
2.4公開的鼓勵表揚根據心理學上的赫洛克效應,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認同和稱贊。對學生閱讀任務、處方查詢、思維導圖繪制等學習任務完成比較好的同學,及時的鼓勵表揚。
3教學實踐總結和反思
篇3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于1993年在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中得到推薦,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倍受關注的一種教學方法[1]。PBL教學法應用于藥劑學教學,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藥劑學教學引入PBL教學法的必要性
1.1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形成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以及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等多門學科。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加之受教學時間、場地等限制,藥劑學以往多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理論講解占了很大比重,導致學習過程單調枯燥,學生由于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為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藥劑學教學質量,就需要改革“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而PBL教學法的引入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2PBL教學模式的優勢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將要學習的內容與問題掛鉤,使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作為引導者,任務是設計出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相互協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啟發,在于“設疑”、“質疑”、“解疑”。提出的問題要來源于學科的應用;質疑是學生對問題的懷疑,也可以理解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解疑即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PBL教學模式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調動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讓他們掌握知識,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2PBL教學法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
2.1提出問題問題是PBL教學法的核心,如何精心設計問題是運用PBL教學法的關鍵。問題的選擇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要有引導性。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對教學過程中可能派生出來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講授“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章節為例,可以“欣弗事件”為原型設計問題,先介紹“欣弗事件”的過程:欣弗為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商品名,是一種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2006年青海、廣西、浙江等省區陸續出現部分患者使用某藥業公司生產的該藥物后,出現胸悶、心悸、心慌、寒戰、腎區疼痛、腹瀉、嘔吐、過敏性休克等臨床癥狀,導致多人死亡。由此引出問題:患者注射欣弗后,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癥狀甚至死亡?欣弗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在哪里?如何保證滅菌制劑的安全?如此設疑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
2.2分析問題對精心準備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問題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把學生引入精心設計的問題中去,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帶著疑惑去思考。如教師圍繞“欣弗事件”,給出鑒定結果:該公司生產的欣弗未按批準的工藝參數滅菌,私自降低滅菌溫度,縮短滅菌時間,增加滅菌柜的裝載量,影響了滅菌效果。經檢驗,無菌檢查和熱原檢查不符合規定。學生就會對滅菌技術的要求引起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內容。
2.3解決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問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師可請學生代表進行回答,并組織學生討論未能解決的問題,最后由教師對討論結果作出評論,并由此引出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還以“欣弗事件”為例,經過討論,得出以下結論:滅菌與無菌制劑直接作用于人體血液系統,生產這類制劑時滅菌與無菌技術相當重要。滅菌參數要嚴格限定,不能隨意改動,這類制劑對無熱原及澄明度要求更高。學生因此對滅菌制劑產生深刻的印象,牢記具體的滅菌方法以及技術要求。
3運用PBL教學法需注意的問題
3.1應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使用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PBL教學法應用于藥劑學教學尚有很多問題需要關注。例如,PBL教學法要占用大量的時間,與計劃學時數會產生矛盾。因此,應結合培養目標與學生特點,采用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如教師在講授一些重點、難點內容的時候,適當運用PBL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將學習的自還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分析問題,最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方法。PBL教學模式適于將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以實際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而不是“填鴨式”的死記硬背,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3.2教師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轉變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身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問題的“引導者”,這就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arrows等[2]認為:“理想的指導者應該既是一個學科專家,又是一個指導專家;稍差一點的指導者,即便不是一個學科專家,也至少應該擅長指導;最糟糕的指導者,莫過于雖然是一個學科專家,但卻拙于指導”。因此,教師不僅要充實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同時也要多學習引導的技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教師還應具有“導演”般策劃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者角色的能力。只有教師角色的正確轉變才能使PBL教學模式順利、有效地引入藥劑學教學。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篇4
作者:宋煜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根據教學需要,可以將實驗內容分為基礎技能型實驗、專業應用型實驗以及綜合創新型實驗3個不同類型和層次,摸索適當的比例組合以及相應的教學方式。基礎技能型實驗針對經典的基礎技能型實驗,引導學生認真地預習準備,深入掌握基本測試和操作技能,并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和動手操作,理解規范操作程序設定的意義和原因,而不是僅僅機械地記憶操作流程。在這部分實驗內容中,著重培養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術和良好的實驗室習慣,讓他們可以熟練運用實踐技能,為其他實驗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基礎技能型實驗課程的考評體系,應著重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良好規范的操作習慣[1],教師應全程跟蹤學生實驗過程,而不是僅僅簡單地根據事后的書面實驗報告進行打分。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線,正確規范的操作過程演化出的結果才是可信的。同時應鼓勵學生對教材提出質疑并及時予以引導討論和解答,讓學生真正理解操作規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進而自主地用規范要求自己的操作。
專業應用型實驗“學以致用”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設計適當的專業應用型實驗課程十分重要。教師應結合制藥企業一線生產實際,從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就業需要,選取適當的藥劑制備和檢驗項目作為實驗內容,并指導學生完成解決問題的完整流程:從查閱分析相關資料、選擇教材中合適的實驗方法、討論遇到的相關問題,通過實踐操作和理論驗證,在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基礎上,嘗試回答問題,從而達到鞏固實驗基礎技能和理論知識,熟悉今后工作實際環境,培養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科教學的大部分對象今后都將走向實際工作崗位,課程設計中充分照顧他們的心理需要,能促使他們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片劑常見的片型有普通片與緩釋片,采用輔料與質檢項目有所不同,因而在實驗中讓學生用茶堿為模型藥物選用合適的輔料制這兩種片劑,并依據所學知識制訂常規質檢項目,學生在比較中對普通片與緩釋片的相關知識及異同點有了較全面的認識與思考。對于專業應用型實驗課程的考評規則,除了考查學生規范操作的實驗室基本技能要求外,應著重考察實驗全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查閱運用資料和教材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較好地掌握前兩類實驗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科研方向或專業熱門方向,精心選取有充分擴展性和應用前景的課題,作為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實驗教學課程。教師在選擇課題的時候應盡量選擇自己正在深入研究或者曾經深入思考過的方向,用自己身體力行的創新思考和學生共同砥礪,開展頭腦風暴,充分調動和運用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運用團隊的合作和比較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根據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自主選擇課題路線和實驗方案,在實際制備和檢測過程中自行驗證設計思路并做相應調整;鼓勵學生使用前沿新技術、新劑型和新的制備工藝,在全開放式的環境下允許失敗,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作多方嘗試。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扮演平等的討論者,以及關鍵之處的推手,引導而不包辦,讓學生激活創新意識,完整地體驗整個研究流程。綜合創新型實驗的考評體系,對最終實驗報告不作過高要求,重在考核整個研究過程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每個階段的討論小結及方案設計,分析判斷,調整進程,均應留下完整的書面記錄,教師根據全過程的完整記錄考察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從鼓勵學生創新的角度出發,對于有合理思考、實驗和判斷的試錯過程也應打高分,而不是僅僅看是否得到完美的所需結果。通過以上改革,整合了學生的知識框架,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實現培養現代化的藥劑學創新型技術人才奠定基礎。
篇5
筆者根據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拓展部分方劑講課內容。僅以個別方為例,淺談自己的一些授課經驗以供參考。
1結合化學成分性質分析
處方劑型選擇在方劑緒論中提到中藥最常用的劑型———湯劑。“湯者,蕩也。”湯劑往往起效快,作用突出,因此歷代古方多以湯劑為主,命名亦是多出現“湯”字。例如桂枝湯、小青龍湯、完帶湯等等。但是稍加留意的,有些古方的劑型為散劑,如銀翹散、藿香正氣散、四逆散等。為什么古代醫圣特別選擇散劑?帶著該疑問啟發學生思考:用湯劑合適還是散劑更合適?以銀翹散為例,該方組成藥味有: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等。這些藥材氣味芳香,從化學成分上分析則多含有揮發油。采用水煎的方式,一方面不利于揮發油的溶出,另一方面火候大了又容易導致揮發油的耗散。因此我們的先賢則采用最簡易的辦法,直接將芳香性藥材打成粉末直接沖服,或者打粉后(有利于揮發性成分的釋放)再用水速煎。基于此拓展開來,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處方中有多味富含揮發油的藥材,這類處方開發成現代中成藥,選擇什么劑型最佳?是滴丸、軟膠囊、丸劑或是片劑等等?
2結合方劑的功效和毒性分析
劑型的選擇丸劑雖是一種常見的劑型,但往往也包含了很多考慮因素在里面。這包括:一般具有補益功效、服用時間相對較長的方藥,例如六味地黃丸,做成丸劑既能保持療效持久,又方便服用;或有毒性的舟車丸,做成丸劑可抑制藥物的毒性效應;或需要控制藥物的釋放速率、減緩藥效強度的桂枝茯苓丸。目前,市面上由古方開發出來的中成藥劑型多樣,可以進一步根據處方的功效啟發學生思考成藥劑型選擇的合理性。例如二陳湯是治療濕痰癥的代表方,做成中成藥劑型一般不宜選擇蜜丸或蜜糖漿,因為蜂蜜具有滋補作用不利于祛痰濕,可以考慮采用口服液、片劑、膠囊劑等。對于左歸丸、人參養榮丸、右歸丸、大補陰丸等之類的補益方,成藥采用蜜丸一般效果可能優于濃縮丸,因為這些處方中既有植物藥又有動物藥,濃縮丸的生產工藝過程可能會使得部分有效成分流失。
3根據功效和毒性分析
處方煎煮方法的選擇大家都明白解表劑一般需要“武火快煎”,例如吳鞠通特別強調煎煮銀翹散時“香氣大出則取服”,這也是避免有效成分過分損耗的原因。但是實際應用中,患者還面臨一個困惑:需不需要翻煎?翻煎后的湯藥療效是否改變?學生則不清楚。這時候需要老師進一步引導:根據揮發油易揮發、易氧化的特點,處方已經經過“武火快煎”,第一煎之后大部分揮發油已經消耗的差不多,再煎則“輕、清”之氣無存而“味厚入中焦”,已無解表功效;因此,含有大量揮發油的藥材處方,一般無翻煎的必要。同樣,對于含辛散藥味比較多的處方,例如理氣劑的方,一般也不建議久煎、翻煎。但是對于味厚藥味較多的處方,例如補益劑、治(內)燥劑、治(內)風劑中的方,一般可以考慮久煎、翻煎以提高藥材利用率。對于含有毒藥味的處方,合適的煎煮方法是降低毒性的關鍵措施。例如細辛有“用不過錢”的說法,并且現代藥典規定細辛用量不宜超過3g。但是張仲景等醫家均廣泛應用細辛于臨床,《傷寒論》中用細辛的方,每方用量均超過3g,怎么沒有史書明確記載仲景方會引起中毒呢?這是由于細辛中含有黃樟醚,這是一種對熱不穩定的有毒成分;在湯劑中煎煮時間超過半個小時以上,基本上湯藥中黃樟醚含量較低不足以引起毒性反應。按照《傷寒論》含細辛方的煎煮方式,一般煎煮時間會超過1小時,所以不顯示毒性亦不奇怪了。細辛“不過錢”的說法這實際是指細辛藥材打成粉末直接口服的劑量不宜“過錢”。同樣,附片、川烏等的有毒成分對熱敏感,久煎能夠有效地降低湯藥毒性成分的含量。
4根據處方藥物成分分析
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目前,中、化學藥聯合用藥已較為普遍。只要聯用得當、合理,可相互為用,取長補短,增強療效,降低毒副反應,然而若配伍不當,則可產生毒副反應。筆者查閱文獻報道,常見的混合藥用禁忌有:1)含有烏梅、山萸肉、陳皮、木瓜、山楂等有機酸成份的處方或中成藥與磺胺類、大環類內酯類、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藥物合用,因尿液酸化,可使磺胺類和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磺胺類藥物的腎毒性,引起結晶尿或尿血;增加大環內酯類藥物的肝毒性,甚至引起聽覺障礙;可使利福平和阿斯匹林的排泄減少,加重腎臟的毒副反應。2)有些中西成藥具有較強的藥理作用,合用后藥理作用相互加強產生毒副反應。強心苷有較強的生理效應,過量則會引起中毒。如六神丸、救心丹等含蟾酥、羅布麻、夾竹桃等強心苷成分的中成藥,不宜與洋地黃、地高辛、毒毛花苷K等強心苷類藥物同用。發汗解表類成藥如防風通圣丸、通宣理肺丸等與解熱鎮痛藥阿斯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導致發汗太過,產生虛脫。3)藥效學發生拮抗作用而產生毒。如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有水鈉潴留和排鉀效應,還能促進糖原異生,加速蛋白質及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等各種糖、氨基酸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從而減弱胰島素、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等降糖藥的藥效。類似相關的中藥復方或成藥在臨床上出現的不良反應報道,需要授課老師指引學生去關注、積累經驗,以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發揮的專業優勢。
二基于中藥學專業培養需要提高
篇6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影響深遠,挖掘潛力大,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呢?我認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出現和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蘇聯教育心里學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下面我談幾點多媒體與化學教學的感觸。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不但可以形象直觀地突出本課的目標要求,同時還可以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年輕好奇之心有極大的吸引力,很容易使他們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對于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十分重要。例如:我講《生活與化學》時,在《我多想唱》的歌聲感染下,大屏幕上不斷地展現著科技發展的產物,大自然的美景,熟悉的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等,加上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和生活生產是如此緊密,認識到原來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現場的氣氛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情感,在老師的指引下,同學們輕松地度過了化學的第一課。可想而知,這在學生的心里的烙印是不可能撫平的。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展現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只有發揮好實驗的功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中學生對客觀世界有極大的探究欲,而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展現豐富多彩的宏觀世界,而且可以模擬奇妙迷人的微觀世界,還能把許多化學實驗放大、形象地演示出來,對學生的感官是極具沖擊感的,例如:在講《探究空氣中的物質構成的奧秘》時,可以設計幾個在展臺上的實驗,放大實驗效果,再把分子的性質、原子的構成設計成動畫模擬演示,很容易就解決了教學難點,如果再在網上調出有關知識,聲色并茂,效果會更好。另外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利用還可以讓學生形象,準確地觀察諸如銅生銹等較為緩慢的過程、大自然中水的溫柔與豪放、大量的化學物質、變化現象及許多生產過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頭腦,展現了化學的魅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現在的課堂要求學生自主高效的學習,而教學情景的創設是重要的一環。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擴大信息時空,提高學習效率,隨著多媒體的普及,課堂信息量較過去有量和質的飛躍,多媒體對知識的形象、規范、科學的展示刺激了學生的大腦皮層,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對信息的大量整合,對展示與練習的快速呈現,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許多過去只靠板書呈現的東西現在只需一鍵下去,就呈現出來,過去靠大量詞匯描述的事例和現象現在通過聲和色的立體呈現就可讓學生熟記在心。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只需老師稍加引導就可高效自主學習。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激感
心里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認識活動是與人的情緒,感情緊密相連的。新課標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要想提高對道德的認識,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強烈的激情是不可能的,在過去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情感的培養,造成了學生的不均衡發展。多媒體的使用可在這方面助我們一臂之力。我們根據學生容易動情和容易受感染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道德情感,使學生始終處于愿學、樂學的情緒之中,實現寓教于學,寓教于樂,從而使課堂產生無窮的魅力和廣泛的心里效應。例如:在講授《保護空氣的潔凈清新》《我們的水資源》等課程時,通過配套光盤播放或網上游,圖片展、列表、電影等形式,讓學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樹立環保意識、節水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講《金屬物質與冶煉》時,通過播放光盤讓學生了解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史和鋼鐵冶煉的過程,深深培養了學生的民族精神,德智雙修。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指導實踐
篇7
㈠、科學性
所謂科學性就是要求論文資料詳實、內容先進。科學性是醫學論文的生命。如果論文失去了科學性,不管文筆多么流暢,辭藻多么華麗,都毫無意義,只能是人力和時間的浪費。
資料詳實,指論文內容、材料、結果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能夠經得起科學的驗證和實踐的考驗。要對每一個醫學概念、數據等準確無誤的理解和運用,堅持唯物辨證法的立場,實是求是,保持嚴肅認真的態度,做到立論客觀,論據充分,論證嚴謹。不能主觀意斷,更不能為達到“預期目的”而歪曲事實,偽造數據。
內容先進,要求論文理論和實踐水平能夠代表當今國內外醫學發展水平,如果失去了這一點,論文也就失去了價值。
㈡、創新性
創新是醫學論文的靈魂。能否為促進醫學發展作貢獻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根本標準。醫學論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新創見、新觀點。醫學論文不同于教科書及綜述講座之類的文章,而是在于學術交流,報到新發現,發表新方法、新理論。因此在內容中必須突出“新”字,對于已為人知的觀點不必復述,而應突出闡明自己新的觀點。
㈢、理論性
醫學論文不僅是醫學科學研究的總結,而且是一個在創造的過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記錄或實驗報告,而應提煉出指導醫學科研活動及臨床實踐的經驗教訓,發現規律,并上升為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即實現實踐椑礪鄣姆稍盡?
㈣、簡潔性
醫學論文要求簡潔,這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需要各種修辭手段和華麗的詞藻,它要求行文嚴謹,重點突出,文字語言規范、簡明,能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就不用兩個字,不濫用同義詞和罕見詞。文章盡可能簡短,材料方法部分應簡明扼要,結果部分可用較少的圖表說明較多的問題,討論部分不贅述已公認的東西,不重復已有的討論。總之,用最短的文字說明要闡述的問題,以減少閱讀時間,使讀者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
㈤、邏輯性
論文的邏輯性是指論題、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聯系一環扣一環,循序撰寫,首尾呼應,順理成章,并做到資料完整,設計合理,避免牽強附會,虎頭蛇尾,空洞無物。
篇8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的學科,有機化學課程涉及很多定義、定理、化合物結構式等,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單純依靠課本講解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體結構、反應歷程等更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傳統的板書授課,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現這些立體結構和反應的變化過程,也浪費很多時間.這時適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將圖、文、動畫和視頻等有機的融合成一體,它生動、形象、直觀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學內容[3],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還能實現教師引導為輔,學生自主思考為主的教學模式,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師方面,更能節省書寫板書的時間,可以多為帶領學生做練習以鞏固所學;還能補充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但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是“輔助”而不應該是“主導”,因為實驗在有機化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用多媒體可以生動的模擬出化學反應過程、現象等,但是與實際現象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而且在課堂上很多同學反應多媒體授課過程中單位時間內信息量大,難以平衡記筆記和認真聽講的關系,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幾個步驟才能完成,如果教師利用板書把實驗產生的現象、產物逐一指出,帶領學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結果,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2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驗是有機化學課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養中的一項比較重要的指標.通過實驗教學不但能培養學生熟練的技能還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實驗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基本知識和操作、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與提取、化合物的性質實驗.按項目層次可劃分為:基礎型實驗和綜合設計型實驗(按中藥專業培養方案界定).基礎型實驗以驗證為主(如普通蒸餾、熔點測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質驗證),其步驟、現象、結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這樣很多學生就不加以重視,機械的按照書中提示步驟進行,實驗結果也沒能仔細觀察.這樣既達不到訓練的規范要求,沒能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更達不到綜合設計型實驗要求的綜合實驗能力.所以應該把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在緒論課中介紹,一些典型的官能團性質實驗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練習不再加入到實驗課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礎操作,如普通蒸餾、結晶實驗、熔點測定等需要單獨進行實驗指導,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能將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綜合型實驗中,例如將分餾實驗整合到制備乙酰苯胺的實驗中.
綜合設計型實驗不但包含基礎實驗知識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實驗技能,可以考慮在實驗教學中增加這一類型的實驗.而在教學中應積極利用啟發式教學模式,用以培養的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往的教學先會由教師集中講解然后整個實驗內容都是在教師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學模式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認真閱讀相關實驗說明然后自主思考實驗的過程、結果、可能遇到的問題或是還有哪些合成途徑.這樣就可以把教師在課前的集中講解變成學生的自主討論這時教師再適當的補充和點評,能幫助學生對實驗內容理解更深刻,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篇9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不僅要教授課本中的內容,還要注重新知識、新信息的收集和講解。特別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迅速、準確獲取臨床藥理學教學資源,并在教學實踐中將臨床藥理學的最新進展、研究方向及時地傳授給學生[1]。在教授調血脂藥物HMG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簡稱他汀類)時,禁忌癥是“對本類藥物過敏者、活動性肝病者或血轉氨酶持續顯著增高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禁用”,其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中即沒有他汀類藥物可引起患者血糖異常,表現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新發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惡化等的描述,也沒有他汀類藥物與HIV蛋白酶抑制劑同時服用,可能會使他汀類藥物的血藥濃度增高,增加包括橫紋肌溶解在內的嚴重不良反應風險等項的提示。2012年11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提醒醫務人員和患者警惕他汀類藥品血糖異常不良反應及與HIV蛋白酶抑制劑的相互作用[2]。在授課時,應把這些前沿的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他汀類藥物。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醫療事業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自然科學,需要不斷的觀察、探索、總結、提高。
2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要與時展、形勢變化、政策法規“相關聯”
在教學的同時,教學者要注重臨床藥理學教學與時展和形勢變化相關聯,要把對相關政策法規的理解與貫徹融入到教學當中去。在教授抗感染藥物這一章時,會提到:“60多年前人類發現了抗生素,此后的十年間耐多藥細菌引起的問題就開始顯現。隨著越來越多的抗菌藥物的上市,我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多的細菌開始產生耐藥性,最終我們將‘無藥品可用’。”為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優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結構,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有效遏制細菌耐藥,從2011年起,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國范圍開展了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活動期間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使我國抗菌藥物濫用現象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Ⅰ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大大下降。在講授抗菌藥物的同時,我們將這些法規、政策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執業的同時樹立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法規的意識。
3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要明確教學者與學生的定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者是引導者,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而不應一味地進行知識的“填充”。教學者需要有過硬的知識水平和靈活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及自學能力。變“學”為“教”,變“教”為“引”,這是臨床藥理學成功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思路。我們在教授藥物相互作用一章時,在對“當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時……可使藥效加強或副作用減弱,也可使藥效減弱或出現不應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出現一些特殊的不良反應,危害用藥者”進行闡述時,會列舉一些藥物相互作用的實例,特別要用近年來發生的藥物相互作用的實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頭孢曲松鈉與含鈣溶液配伍使用發生不良事件并導致死亡的病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劑與茶堿同時使用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病例等,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在藥物相互作用中有爭議的問題,即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者需根據臨床藥理學的教學特點,采用啟發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增加學生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給學生預留充分思考的時間。
4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要滲透藥物經濟學的概念與觀點
篇10
《應用中藥學》是高等及高職院校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是集中藥基礎知識與中藥性能、功效、應用等知識的應用基礎性課程,揭示了中藥學的發展及應用規律。該門課程在編寫上,重點突出了高等教育的特點,堅持體現了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學,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在教學內容結構上,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占88%以上,而這些專業知識是學生以后在中藥崗位必須應用于臨床和實踐中的。但是,由于受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針對這門課程眾多的純理論和概念性內容,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沿襲了“照本宣科”以及“填鴨式”任務灌輸的方法,將書本上知識全盤復制后在課堂上傳授,對于中藥性能、功效、應用等知識要求學生以死記硬背為主。從而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提不起任何興趣、甚至出現厭倦情緒。所以,在多年從事該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應用中藥學》的教學要讓學生將理論和概念性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切實能將藥性理論知識與職業崗位對接,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學以致用”,在教學方法上,就要重點突出其應用型和實踐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法是十分必要而勢在必行的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法應用
如何將案例教學法行之有效的應用于教學中,應該說,不同專業和課程,彼此之間是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向的。在《應用中藥學》的教學中,就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2.1案例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手中的案例,可以說是教學課堂上“法寶”。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重要材料,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案例教學法效果的好壞。所以在《應用中藥學》的教學中,我們將案例的準備和選擇放在案例教學法的首要和重要置位。案例選得好,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學準備階段,精心做好案例的選擇。一是案例的來源要緊貼《應用中藥學》教學內容,并圍繞內容而開展。例如,在講解“中藥的應用”這一章節時,我們通過借鑒《中藥的故事》《中藥的合理應用》等等課外書籍,攫取最適合教學內容的案例。二是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典型的臨床實用性。選取的案例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與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聯系,案例要注意真實的細節,采用形象、直觀、生動的事例。在《應用中藥學》各論里各個章節具體每一個藥物的臨床應用上,其功效應用的講述,引用案例必須緊貼臨床,注重真實。例如,在講解祛風濕藥物時,我們就緊密結合南方氣候多濕,風濕患者較多的特點,選擇身邊的臨床案例,結合祛風濕藥藥的功效應用特點,選擇合適的藥物應用臨床。這樣的案例教學法,既有代表性,有又臨床實用性。三是案例要有科學性、經典性和可操作性。中藥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用于預防、治療疾病的藥物。對中藥的認識和應用,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基于我們藥學專業的學生沒有系統化的學習過《中醫基礎學》這門課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加強對藥物的認識和臨床應用的理解,我們注重引用《中醫基礎學》的病情病證案例,以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里的案例以及治療經方作為強有力的教學案例支撐。結合課程內容加以剖析,從而加深學生對該課堂理論的認識與掌握。
2.2案例導入
案例導入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將案例與課程知識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以便有效地組織好整個課堂教學。既不能牽強附會的插入案例,更不能整節課都是在說案例,在案例的引入和講授中,既要打得開又要收得攏。所以,這對于一名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也是一個考驗和提升。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光要具備基本的理論能力,調動課堂氣氛、駕馭教學進程和引導學生思維的能力也是并重的。《應用中藥學》這門課程,理論和概念性的內容占據了課程的85%,在教學過程中,以書本講書本,就比較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就不是很高。同時,這門課程緊貼《中醫基礎學》相關中醫理論,學生還必須在了解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上,才能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所以,根據課程特點,在案例導入上,我們打破先講解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的教學模式,而是先呈現案例,采用PPT、實物展示、情景呈現、黑板板書、口頭講述等形式向學生講述或展示案例。例如在講解瀉下藥時,大黃和火麻仁,皆能治療大便不通癥狀,但是在臨床上,大便不通又有寒熱虛實之分,理論上大黃是用于實熱大便不通,火麻仁用于津血虧虛便秘。因此在臨床用藥上,需要辨證施治,辨證用藥。但是,學生在學了理論后,依然一臉的茫然。這時,我們先導入案例,呈現工作過程中的情景,急診室來了兩患者,一中年男性患者,腹脹腹痛拒按并兼有口干發熱癥狀,究其根源是一直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一周大便不通;一產后哺乳期患者,身體虛弱,腹痛便秘達半月之久。在此案例導入上,可以選取學生來表演患者或是用PPT動畫展示工作情景。課堂案例的導入上,我們力爭緊貼課堂教學內容,力求精而不濫。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們通過案例分析,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應用中藥學》課程知識以及對接以后的工作崗位,很好的指導臨床用藥。
2.3案例分析
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如果說前面兩個環節教師是主角,那么案例分析的主角就是學生了。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必須從講解者的角色轉換成參與者、協助者的角色,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來,學生由原來單純聽講、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為積極參與、發現、探究的主體地位。在案例導入后,老師針對案例進行設問,讓學生們針對一個個的案例,自己翻閱教材,查詢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式的、開放式的分析和討論,初步掌握理論知識。具體做法是,將班級學生按座位分布每8個人一組,結合教學內容,進行3~5min的自由分析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自己整理歸納。最后,每一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到講臺上來,就本組的討論意見向大家公布。最后,教師在總結同學們所有的討論結果后,進行講解,在對案例的講解中,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我們發現,學生自己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過程,既學習了專業知識,又掌握了實踐技能。而且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加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案例教學法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