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預算范文
時間:2023-04-11 03:03: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費預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會;預算管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E0-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02
工會預算是經一定程序核定的工會經費年度收支計劃,是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的重要手段,是工會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它體現著黨、國家和工會工作的方針政策,反映預算年度內工會工作的活動范圍、工作重點、工作內容,是工會工作計劃的資金反映,也是實現工作計劃的財務保證。
一、工會預算管理的意義
(一)加強預算管理是順應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的現實選擇
預算管理是現代財政發展的必然趨勢,繼續深化和改進預算管理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工會經費雖然不同于財政資金。但是一方面,近年來財政部門在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取得了一些成效,值得工會借鑒,工會財務管理應根據國家預算體系改革思路,建立科學的工會預算管理機制,以適應預算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強預算管理是推動工會組織職能發揮的迫切需要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工會經費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黨的十八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廣大職工對工會組織充滿了新期待,這就要求各級工會必須切實加強經費預算管理,按照“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優化結構,重點扶持”的要求,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活動;要始終堅持面向困難職工群體,開展“送溫暖”活動,把有限的經費都投入到為職工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上,為各級工會履行各項社會職能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加強預算管理是增強各級工會財務管理效能的內在要求
通過工會預算管理,把經費的需要和財力的可能有機地結合起來,統籌兼顧,使工會財務工作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工會工作大局,為工會重點工作的突破和全面工作的推進提供財力保障。通過工會預算管理,使工會的財務收支活動有計劃地進行,減少或杜絕隨意性與盲目性,有助于樹立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的觀念,從而有效控制工會財務風險,提高工會財務管理水平和工會經費使用績效。
二、工會預算管理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有偏差
一是對預算管理不重視。有的領導認為預算是財務部門的事情,沒有意識到加強預算管理,才能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從物質上保證各項工作的開展,更好地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在全局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二是對預算管理不關心。一些單位內部沒有形成全員參與預算管理的氛圍,大都將預算作為一種獲取本部門資金支持的手段,自己的工作僅在于資金的申報,而預算編制的準確與否、執行效果的好壞則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三是認為預算就是算數。有的把預算看成“數字游戲”,是財務部門將年度收支等數字匯匯總,算算賬,既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具體效果。
(二)編制欠科學
一是效率不高。一些單位在預算編制之前并未對以前年度預算與實際收支之間的差異以及未來事項進行具體分析和預測,也沒有充分考慮預算外的收支,因此編制的預算往往會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差異,且預算執行過程中經常進行預算調整。二是方法不科學。一直以來,工會預算的編制方法,大都采用“基數+增長”的增量編制方法,即以上年基數為準,再加上一定的增長比例或增長項目作為新一年的預算指標。這種編制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較大弊端,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首先,采用這種方法編制的預算收支內容比較粗放,缺乏配套的管理細則和部門預算編制定額標準等內容,使預算管理缺乏科學合理的量化依據。工會一些事業單位不從實際開支需要出發,而是把眼光緊盯在增長因素上,而一旦今年的增長確定,又可以成為明年的基數,忽視了各個事項的實際需求。其次,造成資金的很大浪費。由于基數不變,再加上一定的增長率,使得每年各項經費開支的面越鋪越大,一些不必要的開支變成了“合理因素”,單位預算只增不減。三是適應性不強。一些工會組織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主要關注財務成果,對非財務指標涉及不多。預算體系只能反映結果,無法發現導致結果的原因,不能及時反映價值增減變化,不利于工會及時調控以增強其適應性。
(三)預算管理監督職能弱化
一是走過場。有的單位工會預算管理職責過分集中在財務部門(或人員),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工會委員會的審查批準只是原則性的,有的甚至走過場,在報表上簽字蓋章即可,在全年預算執行過程中并沒有起到監督審查作用。二是不及時。有的單位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重預算編制、輕預算監督”,因此,無法及時發現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致使問題越積越多,預算管理漏洞越來越大,難以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三是缺懲處。預算執行結果的評估、考核與獎懲是預算管理最后一個環節,是發揮預算約束與激勵作用的必要措施。目前,有的單位對所轄基層工會預算僅有考核獎勵制度,而無懲處辦法,形成了個別工會得過且過的懶惰態度,認為只要工作完成任務,大不了不爭先不評優罷了,對預算考核工作缺乏鞭策激勵機制。
三、對當前工會預算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要增強工會預算的法制意識
工會預算是工會工作計劃的資金反映,涉及到工會工作的各個方面,它絕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而是與領導息息相關。預算能不能按照規定的原則、編制程序以及審批與執行,關鍵在各級領導預算法制觀念的強與弱。如領導缺乏法律意識,財務部門就很難順利地編制出比較科學、合理、規范的預算,即使編出來了,領導那里也不一定能通過,若勉強通過,也不大可能順順當當得到落實;反之,如果財務部門拿出的預算有偏差,領導想糾正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各級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一定要增強法制觀念,要求財務部門切實按照《工會預算管理辦法》的規定編制預算并嚴格執行,才能提高工會資金的使用績效。
(二)要指導、支持財務部門科學、規范的編制預算
《工會預算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各級工會財務部門是本級預算管理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本級預算管理工作”。因此,各級工會領導要重視、指導、幫助財務部門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按照編制要求核查編制結果,確保預算編制的真實性、準確性,并要嚴格預算的審批權限、程序、時限等,為預算執行打下良好基礎。預算編制環節,是預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工會進行收支預算管理的核心環節。工會經費收支預算應采取“零基預算”編制方法,提高收入預算準確性,即收入要根據職工工資總額、上級補助收入等情況進行合理測算,做到應收盡收。合理編制支出預算,即要加強預算支出量化管理,必須細化支出項目,應結合本年度工作計劃,按照工會工作任務的要求,確定經費支出順序,保證工會重點工作的需要,本著工會經費為基層服務、為職工服務的原則,最大限度發揮工會經費的使用效益。
(三)嚴格維護與執行預算
預算的執行,關系到工會工作方針的執行和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關系到工會的社會影響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因此,預算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隨意更改,要堅決杜絕不認真執行預算,盲目追加預算,甚至在預算外非法運作資金,任意擴大開支范圍等問題的發生。預算在執行過程中,若必需調整,亦要嚴格控制,一般情況下產生的項目變更或小額增支,經批準可以在預算內調劑;特殊情況下需突破預算開支的,必須要按照規定審批程序辦理追加預算。
(四)維護和監督工會預算的健康運行
要重視預算管理監督,尊重和支持經審和財務部門行使審查監督職能。對審計部門的監督工作要真抓、真管,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支持財務部門發揮好預算編制、審查、監督、執行的職能。各級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一定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工會預算管理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對預算編制、審查、執行、調整、決算審查等,都要實行全過程的監督,以確保工會預算管理工作規范健康運行,提高工會資金使用績效。一是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嚴格責任考核,明確責任人員,定期與不定期地了解預算執行情況、實施有效監督,形成了預算執行事前指導、事中監控、事后查處的程序管理,保證工會資金安全。二是建立預算績效管理。科學設置績效目標,加強對績效目標的審核,根據績效目標安排預算;健全評價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各級工會預算管理考核評價工作,客觀公正和實事求是地評價各級工會預算管理成效;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建立考核和評價結果通報制度,達到了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目的。三是切實履行監督職責。上一級工會財務人員定期對所轄基層工會的預算及執行情況,認真履行重要的監督職責,每年均對所屬工會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等進行審查批復;本級及所轄基層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負責民主監督的職責,雙管齊下把對單位工會預算編制的審查同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結合起來,把經審監督貫穿工會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定期審計,對違反程序追加預算、無預算開支、超預算開支等,嚴肅地進行批評和通報。通過充分發揮工會經審組織和財務部門的監督作用,規范預算管理,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篇2
預算管理作為科研經費管理的核心,不再是簡單的成本控制過程,而是一種利用資源增加價值及實現目標的有效方法。優化與完善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可以充分發揮預算的導向作用和協調控制的功能,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績效,組織和協調資源服務于科研活動,從而增強科研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在科研經費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方面存在若干問題,直接影響到預算的執行力和約束力。本文根據實際工作的調研,選取三個關鍵角度對科研經費預算管理進行優化探討,主要包括預算科目的編制、預算成本編制以及預算執行中控制體系的完善等。
二、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現狀與成因
(一)科研經費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不一致,缺乏協調機制我國科研經費來源渠道眾多,科研機構性質各不相同。科研經費預算科目和會計核算科目不一致,且缺乏統一、有效的協調機制。經費預算與核算數據歸類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使得科研預算管理陷入“預算編制和執行兩張皮、財務和科研兩套賬、審計人員兩頭難”的困境,嚴重制約了預算管理功能的發揮。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科目編制與實際財務會計科目有出入,預算與實際支出明細不銜接,在實施操作中難以精確把握。我國科技預算科目體系最早是建國初期參照原蘇聯體系建立,1986年進行修訂,主要包括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研基建費和其他部門事業費中安排用于科技方面的經費,帶有明顯行政色彩。2007年我國正式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將科學技術類預算支出分為九款,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究與開發等,初步實現科研預算項目與國際接軌。為了適應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的需要,財政部與科技部于2006年聯合版布了《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該意見設置了包括設備費、材料費、勞務費、管理費等十二類支出預算科目,基本規范了國家項目的預算明細。但是,直到2009~2011年,國家科技投入才實現了真正的統一。863、973、自然基金、重大專項等專項資金首次實現預算科目統一,并明確了開支范圍。但是,我國在規范科研經費預算科目的同時,并未對核算科目進行統一界定,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科研機構的性質存在多樣性。我國科研機構經過改革,形成了企業性科研機構、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公立事業性科研機構并存的格局,它們分別執行不同的會計制度,如高新技術企業及各大企業集團下屬的科研院所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高校執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政事業單位性質的科研院所則需要遵守《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科研機構會計科目的設置主要受所在行業性質的限制,所以雖然不同類型科研機構的科研預算科目趨向一致,但其會計核算科目仍然不能達到統一,這種現象在多家單位合作科研的情況下尤為突出,是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科研經費核算科目和預算科目不一致,預算與核算內容不匹配,會對后續的預算執行產生不利影響,導致預算管理功能難以充分發揮。
(二)科研成本的預算結構不合理,間接成本缺乏系統核算機制根據國際慣例和課題制的規定,我國科研成本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計入課題成本的費用,如研究經費、設備費、人員費等。間接成本雖不能直接計入課題成本,但也是項目實施不可缺少重要組成部分,如儀器設備的使用費、行政管理費用、非在編研究人員經費等。我國預算編制中長期存在預算結構不合理,即直接成本比重偏高、間接成本比重偏低的現象。課題制雖然明確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大致范圍,但并未明確規定各自內涵和量度。尤其在間接成本核算方面,我國缺乏間接成本的科研經費政策,尚未真正建立起間接成本補償機制。以高校為例,國內大學目前普遍執行的綜合管理費為項目合同額的5-10%,條件費為合同額的4-8%,勞務費為10%左右,合計19-28%,大大低于美國大學對研究經費的預算比例,尤其在人員費用的分類及比例上中美高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美國《A-21通告》列示了科研間接成本的適用范圍、概念界定及核算原則等,明確22項不屬于間接成本的費用,其中包括校友活動費、招待費、酒飲品費、壞賬損失等。而相比之下,我國科研經費對費用的范圍和內涵沒有如此詳細的規定,壞賬損失常被計入管理費。我國大學科研間接成本占科研項目總成本的比重僅相當于美國大學平均科研間接成本率的三分之一。另外,在人員費方面,科研人員薪酬機制與獎勵辦法鑒定不明確,受行業工資總額限制,直接用于考核獎勵的資金與薪酬統一,激勵作用不明顯;管理費則是規定僵化,采取固定比例法且長期保持較低水平,影響了科研工作正常運轉。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預算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如財政事業性的科研資金采用超額累退制,企業性質的科研院所則采用企業、集團內部的自定比例,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預算結構的差異性。
(三)科研項目預算執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機制(包括預警機制及調整機制)科研預算執行的控制體系主要包括預警機制和調控機制。預警是對可能或將要面臨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警示,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損失的行為。通過建立科研預算管理的預警機制,有利于加強風險預測能力,從而有效強化預算的控制力和執行力。而健全合理的預算調整機制則可以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提升預算的可行性和執行力。兩者相輔形成,互為補充,成為預算控制與約束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科研預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從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的相關檢查和審計中可以發現,科研經費的控制和監督力度遠遠不夠,沒有進行科研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跟蹤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尤其是在預算執行中缺乏高效完整的控制機制,具體表現在缺乏實用有效的預警機制,而變更調整機制更是體制僵化且審批滯后。沒有完整的控制機制很難保證科研預算的執行力度,薄弱的執行力不僅會降低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而且會為成果驗收和后續審計帶來嚴重影響。
三、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優化思路
(一)協調科研預算科目與核算科目,推進兩者趨同的制度化研究
(1)繼續推進科研預算科目的改革。我國應按照OECD組織的要求,在科技預算明細下進一步科學合理的設置便于統計、便于行業比較及國際比較的R&D類分級預算科目,尤其是要進一步提高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公正性。科研預算科目的改革看似微小,實則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能夠提升科研經費的使用績效和透明度,使科研活動的財務語言全球化,同時也為科研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間的協調一致提供了良好基礎。
(2)推進科研預算與核算科目趨同的制度化研究。雖然不同類型科研機構會計制度存在差異,形式上似乎無法與預算科目協調一致,但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相關性、實用性原則,為了滿足管理實際需要,現行企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都允許自行增設一級科目和明細分類。這項重要規定為核算科目和預算科目的協調統一提供了極大的可行性。因此,為了提高我國預算管理的整體水平,促進國內外重大科技合作項目的有效實施,政府應從制度層面加快科技經費管理體制的改革步伐,盡早實現科研預算科目和核算科目的協調統一。目前,我國政府正在為提升預算科目與核算科目的協調統一做出努力。新《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2014)充分體現了科學行業的特點,反映出以前未能單獨核算的內容。如新增“科技產品”科目;將原來的“事業支出”科目拆分為“科研項目支出”、“非科研事業支出”、“支撐業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離退休支出”6項一級會計科目,有效細化了科研活動的成本核算,為科研活動的分類預算管理提供了財務依據;新增無形資產和固定折舊攤銷內容,提出“虛提”折舊和攤銷的方法,即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而非計入支出,這種處理方法既能反映資產消耗狀況,又不影響支出的預算口徑。新《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既滿足了科學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需要,又有利于提升單位預算管理水平,對于其他各類科研機構提供了有益的預算管理優化思路。
(二)完善科研成本預算編制,重視人員費與間接成本的預算從國外經驗和我國科研經費成本預算管理現狀來看,最需要關注人員費與間接費用的范圍內涵與度量工作。
(1)改變重直接成本輕間接成本做法,正確認識科研間接成本對科研事業的重要意義。國際經驗證明,對科研間接成本的補償可以彌補公益性科研機構經費短缺,保證科研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實驗儀器設備以及人力物力資源的支撐是科研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首先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間接成本的核算與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補償機制。其次要明確間接成本的范圍內涵。科研間接成本的內涵明晰是科研成本核算的基礎,目前我國許多學者將作業成本法引入科研成本核算領域,根據成本動因進行成本歸集,這要求對成本的構成要素有明確的認識,否則會影響準確性。另外,間接經費的成本率要根據不同性質的項目或單位的實際需求來確定,不能僵化的使用固定的比率。例如管理費,可以參照美國的做法,利用專家評議或同行評議來獲得授權的比例。
(2)以人為本,重視人員費的預算。科研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也是科研單位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所在。在科技計劃的執行過程中要建全科研人員收入機制,適度提高人員費用比例。首先,需要合理提高人員費在間接費用的列支比例,同時注意根據不同項目特點,區別性的測算人員費在項目經費中的比例。例如科研人力資源消耗比例較大的基礎性研究領域可適當提高人員相關費用的比例。其次,完善科研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拓寬科研人員收入中績效工資的來源渠道。取消原有科研管理經費中關于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正式在編科研人員不能提取勞務費的規定,真正建立按勞取酬的機制。最后,在科研單位內部形成良好的績效導向。將“論文導向”“經費導向”轉向“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導向”,適當引入稅收政策和股利政策實現對科技創新的激勵。
(三)建立健全科研預算執行中的控制系統,完善預警機制,優化調整機制
(1)建立健全科研預算預警機制。預警機制實質是一種風險控制體系,要求明確認識科研活動的各個關鍵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制定應對方案。科研經費管理的財務風險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包括支付風險,核算風險和管理風險,關鍵的風險點有大額資金支付、大型設備采購、在途資金風險管理、預算與項目執行進度匹配情況等等;外部風險主要表現在外協經費流出,項目成果轉化成本核算,知識成本對外投資風險。在識別上述科研單位風險的基礎上,建議將企業先進的預警方法與科研機構業務特點結合,建立科研預算管理預警機制。我國科研經費來源眾多,科研機構性質不同,所以設計預警機制既要體現共性,也要為個性使用留有空間。預警機制設計可遵循以下原則:相關性—根據科研單位的發展規律和結構特點,選出能靈敏準確反映出科研單位風險發展變化的指標體系,賦予權重,設置合理的警戒值,為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預測性—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可以預測科研單位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找到內部薄弱環節,實施動態監控及動態調控,從動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獨特性—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必須根據不同類型科研單位財務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和實施,以便有效發揮其預警作用;信息化—完善科研經費管理系統的預警功能,根據不同項目經費預算制定每一期間的預警標準,經費支出達到該標準時系統自動對課題負責人及財務人員發出警告信息,并且預警后的項目支出會得到嚴格管控。
篇3
關鍵詞:經費 預算管理 效益
中圖分類號:F2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4-160-0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同樣做人做事要有預見,經費管理則更應該有計劃,有預算。所謂預算,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就定義而言,預算是以數量化方式表述的對某一主體或項目的一個未來時期的計劃或預測,是設定目標、促進對后續業績評價的活動。財務預算管理是單位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通過編制預算、內部控制、考核業績所進行的一系列財務管理活動,它貫穿于單位財務預算編制和執行全過程,預算管理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單位總體目標的實現。全面而科學的財務預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財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單位及責任人的業績評價,促進單位各項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實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經費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權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實施經費供應,保障各項任務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及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監督進行論述,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最大限度發揮有限經費的使用效益,保障預算單位各項建設任務。
一、加強預算管理,科學編制預算是基礎
1.確定具有權威性的預算編制主體。首先,建立預算管理組織機構。這點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發揮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強調財會部門的預算管理工作,忽視預算管理組織機構的作用。這個機構的建立,就是讓各業務職能部門參與到預算的制定中來,促進信息最大范圍的流動,使預算編制的溝通更為細致,增加預算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單位最高領導參與制定預算。過去往往只是由財務部門完成預算并進行實施,降低了預算的權威性,造成預算約束力不強,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讓單位最高領導參與制定預算并擁有最后決策權,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項推敲、研究、確定,唯此才能從整個單位大局出發,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預算方案。第三,預算編制“人性化”。對參與編制預算的主體提高要求,在制定預算工作中應該尊重人性,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營造“這是我們的預算”的氛圍。參與編制預算人員必須實事求是地掌握人員情況、業務發展需求,并以此為基礎,確定人員、業務經費水平,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歷史和未來因素的影響,科學預測經濟發展變化,并以提高效益為目標,編制具前瞻性的預算。
2.把握預算編制原則。(1)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原則。小家過日子,花錢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業任務時,要根據財力可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把建設規模和速度放在一個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不花過頭錢,也就是說要根據收入總量確定支出規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2)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原則。單位各項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編制預算時,要有系統論的思想,搞好綜合平衡,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做到統籌兼顧,一是要加強經費的宏觀調控,保證科學地確定和及時地調整相關事業費的分配比例,保證相關事業按比例協調發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經費分配的隨意性,科學地制定各項經費供應標準,避免苦樂不均;三是要將預算外經費納入預算管理,防止與克服只重視預算經費而忽視預算外經費,造成預算經費失控。突出重點,就是要確保單位建設事業中主要的、急需的、對全局有影響的事業任務。這就是要根據年初單位工作中心任務,確定全年工作重點,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切實做到保障有力。(3)堅持嚴格計劃,依法辦事原則。通過審批的預算將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必須制定嚴格的編制計劃,按照預算編制辦法的要求,按時保質完成。(4)堅持勤儉節約,講求效益原則。我國預算法第三十條規定:“各級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貫徹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堅持厲行節約,不僅可以發揮有限財力的最大效能,緩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發揚我們國家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有利于單位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實行預算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費獲取最大的經濟效果,講求預算的效益,就是要認真尋求最優化的方案和目標。
3.運用科學系統的預算編制方法。預算的制定應當是各參與方之間重復博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流動是多向的,也是反復的,直至達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幾年的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總結一些好的經驗。比如在編制預算時,由預算編制機構組織各部門領導及相關人員舉行研討會,由各部門根據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務,提出部門預算,對于所報項目逐一進行研究、討論,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終完成預算編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項目庫。預算單位應根據財力可能、區分輕重緩急,建立項目庫。首先將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運轉的項目列入項目庫,其次對可列可不列的項目進行調研,在經費允許情況下,考慮單位工作實際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項目庫,無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對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對于基本支出,比如水電費用、取暖費用等開支相對確定的公務性支出,直接列入預算內;對于一些不能確定的項目,由預算委員會提出關鍵性指標,將這些指標交由各職能部門充分討論,直至形成一致意見,委員會需對討論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對于專項支出,比如基建項目、大型物資采購,要由業務部門提出項目建立依據、工程概算、批準立項文件、貨物采購詢價單等相關信息,論證其可執行性,經預算委員會上報單位領導批準后執行。(3)以零基預算為基礎,科學編制預算。單位經費預算編制已由過去的基數預算轉變為零基預算。零基預算法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它是指將基期的各項經費開支情況視為“零”來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就是在預算安排時只考慮預算期內各項經費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規模,不以上年預算指標為基數,而是圍繞單位確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著先急后緩的原則,對所有預算項目排隊,統籌安排經費的一種預算編制方法。從預算編制方法來看,零基預算法逐步替代“基數+因素”法,預算編制趨于合理。支出預算由也過去寬打寬用變為精打細算,控制的目標更具體。從預算控制上看,各級財務活動由不重視預算到月、季、年對照預算分析進度。財務預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進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預算編制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編制方法簡單,“零基預算”流于形式。盡管運用零基預算法編制預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預算”仍難以落到實處,預算編制中往往不以部門或單位的具體人員狀況,實際業務發展為基礎來確定預算收支總體水平,調整支出結構;還有單位習慣于“上年基數+本年因素”的老辦法,編制的預算比較籠統,不切實際,并且難以將預算分解到各部門執行。
二、加強預算管理,嚴格執行預算是關鍵
有了預算,并不等于有了預算管理,預算的有效實施和過程控制,才是預算管理的主要環節。執行預算的過程,是組織與實施經費保障,以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只有切實抓好預算執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實施計劃管理,獲得最佳的經費使用效益。
1.轉變觀念,提高對財務預算管理的認識。許多單位的預算流于形式,形同虛設,完全成為應付檢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轉變觀念,廣泛宣傳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具有深遠意義。正因為所有人有了這種預算意識,這種大局觀念,才能避免支出隨意,拍腦門花錢現象。
2.增強預算法制觀念,強化預算約束。預算管理是一種權力控制管理,是一種機制安排。預算不等于預測或計劃,預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內部的“憲法”,各責任單位必須執行。預算本身不是目的,預算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預算使各責任單位的權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體現,這種分權,是以不去控制為最低限度。預算是權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為實現整體利益的目標下,明確各預算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各盡其責。
3.嚴格把關,確保預算的執行。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控制,嚴格執行預算。財務預算一經批復下達,各預算執行機構就必須認真組織實施,將預算層層分解,從橫向和縱向落實到各單位、各部門、各環節以及各崗位,形成全方位的預算執行責任體系。嚴格把關,對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謂嚴格,即嚴格票據審核,嚴格按照既定預算執行,嚴格拒絕隨意性支出。改變過得去就行,當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預算支出的第一關口。
4.及時調整預算,做到靈活性與嚴肅性并存,加強預算科學性。預算一經確定,預算執行者應當對預算進行管理,促進預算的實施,必要時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查、修訂和調整。盡管我們在制定預算時預見了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制定出相應的應變措施,但預算管理不能一成不變,要對預算進行定期檢查。這里要兼顧預算靈活性與嚴肅性,預算如不能靈活性進行調整,就可能造成偏離實際,失去了其指導作用,但如果隨意進行調整,又勢必失去其嚴肅性。因此,在執行預算時,要隨時追蹤預算執情情況,靈活性與嚴肅性并用。
三、加強預算管理,注重預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強預算執行監督主要是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考核。雖然預算執行完了,并不代表預算執行任務就完成了,還需要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對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考核評價,這是預算執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關鍵環節。通過分析考核,可以及時了解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發展變化情況,發現和研究預算執行中的問題和各種不利因素,從而總結經驗教訓,及時采取措施,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預算管理作用。如何對預算進行深入分析,以達到對預算執行的促進,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在進行年度分析時,根據管理層需要,應挖掘不同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與專題分析相結合,即在進行全面分析時對一些管理層關注的項目進行專題分析。全面分析時,要分析整個資金流向,重點保證的事業任務,達到的事業成果,總結經驗,提出存在問題。對于全年工作重點方面,可進行專題分析,對項目進行專題論證、分析,總結項目開展得失。再如,可將定期分析與不定期分析相結合,在按年、季的基礎上,可進行不定期分析,為管理層及時提供數據,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
2.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全面分析。運用多種方法,如對比分析、因素分析等專業技術方法,結合有關財務、業務、技術、政策等信息資料,分析預算與實際完成數之差異,找出差異存在的主客觀原因,并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分析預算執行單位的現狀、發展趨勢及潛力以及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下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依據。在運用這些方法時,可變靜態分析為動態分析,比如預算年度結束,我們只是將本年的預算與執行情況進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們可以向前延伸比較,使幾年的數據滾動起來,這樣使得數據更準確,更可靠。再如,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預算以外事項,比如價格調整、突發事件的發生,我們可以利用概率來進行預測,預計在不確定性環境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經費支出,以提高預算編制的可靠性和預算值的準確性,降低預算指標的風險。
四、結論
經費管理必須分三步走: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執行結果考核分析。這三個環節相互關聯,環環相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經費使用發揮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劍萍.公安現役部隊財務管理[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8
2.曹艷杰.我國部門預算審查與監督[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6
篇4
國土資源大調查是國土資源部根據新形勢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對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開展的一項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工作。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來源主要是中央財政撥款,這部分專項費用是完成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的基礎支撐。為了使國家專項經費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保證國土資源大調查任務的完成和成果的順利實現,必須把專項經費管好用好。而項目經費預算便是首要的一步,是項目經費管理的事前控制和預測,是項目經費支出的依據,是項目經費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項目經費預算尤為重要。
一、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預算的現狀
從1999年開始開展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以來,地質調查經費預算工作歷經了7年的實踐和探索,先后組織制訂了專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項目設計預算編制辦法、審查辦法、項目經費監督審查辦法、項目竣工決算辦法等經濟管理制度以及制定并完善了部分預算標準。初步建立了從預算安排、經費使用、信息反饋到財務決算全過程的管理制度體系;建立了以項目為對象的經費核算與決算制度,促進了項目經費的專款專用和單獨核算,研制并推廣了項目預算編制自動化系統,提高了編制質量的效率;加強了人員培訓,重視預算員的素質培養。通過幾年來對項目經費的監審,及時發現與糾正經費使用與管理的違法違規問題,促進了項目經費支出與核算的不斷規范。盡管如此,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預算仍然需要不斷適應國家財政體制改革和地質調查項目管理的需要,不斷完善經費預算標準、規范會計核算。
二、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預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預算重視程度低
地質工作項目在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和研究程度都具有一定的伸縮性,而經費的有限性制約著地質工作項目的研究程度,應該認識到這一矛盾是地質項目管理中較為突出的矛盾。實踐證明,項目經費預算是調整二者矛盾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存在認識和理解上的差距,在項目管理中預算標準的調整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普遍認為經費預算可有可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是為了符合上級有關部門的項目立項申請而形式上作一個項目預算。因而在編制預算時不認真,在執行預算時不嚴肅,在核算上出現技術部門和任務部門脫節。管理上不嚴謹,上報經費使用總結報告則會出現:有項目預算沒有項目經費支出,有項目經費支出又沒有項目預算。因此造成實際支出與預算支出偏差,影響了預算的準確性。
(二)項目經費撥款與項目工作的開展不同步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項目承擔單位的項目經費改由中央財政撥付到地方財政,再由地方財政通過主管單位,最后才能撥付到項目承擔單位。經過了多個中間環節,項目經費撥款遲遲不能到位。這樣往往錯過了野外的工作時間,延長了項目工作周期,加重了項目支出負擔,不能反映工作量與項目經費的匹配,使部分項目根本無法按設計要求完成。此外,由于撥款到賬時間往往是年底,在會計核算中形成了年底集中花錢的現象,賬面上很不合理地顯示出來。
(三)部分預算指標與財務指標不一致
項目設計預算是按《地勘行業會計制度》設計的,而項目承擔單位有行政、地勘、高校等單位,各自執行的財務會計制度不同,項目會計建賬與項目經費預算存在差異。這在平時財務核算的對接中就有一些困難,無形中加大了工作量也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難度,同時也影響了預算執行情況的匯總、檢查和考核。例如能源材料中的燃料費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應反映為交通費。
(四)項目部分預算標準明顯偏低,地質工作的復雜性和風險性以及市場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費預算編制執行的準確性
現有的地質調查項目設計預算標準,是2000年制定的,雖然作了幾次調整,但由于近年來物價工資水平增長較快、地區條件差異、技術手段更新、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等因素,導致計價標準與市場價格部分脫節,有的預算標準已無法作為組織外協和開展野外工作的參考依據。地質項目任務書一通過,項目的經費預算總額也就相應地確定下來,但項目的實施過程短的兩、三年,長的五、六年,而總經費一般是確定不變的,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政策的調控、市場物價的漲幅、地方政策的變化、環保政策的變動都會影響到項目預算的執行,項目費用的構成必然發生變化。
三、改進和加強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預算
(一)加強政策研究以及地質調查項目經濟管理基礎工作的建設
各項目承擔單位要深入學習和研究國家財政改革的文件精神及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經濟管理的有關文件規定,轉變觀念,理順思路,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情況,針對目前地質調查項目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建立建全內部規章制度、落實人員、完善內部監督、規范項目經費的安排、使用、核算等管理行為。改變以項目費用支出為考核重點的監督約束機制,建立以項目成果為導向的監督激勵機制。鼓勵項目承擔單位及野外工作人員,盡快提高野外補貼標準、改善野外安全保障、野外生活及工作條件。同時加強管理、節約支出、提高效率、提高質量,完成項目任務的給予獎勵;對地質成果顯著、預算執行較好的項目給予重獎。
(二)充分認識項目經費預算編制的重要性
地質調查項目預算及預算管理工作在整個地質項目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項目預算做得不好就難以確定項目的合理投入、難以做到項目經費使用的合理、難以保證項目各項工作的開展、難以對經費使用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同時預算也是一項需要掌握大量信息,投入大量精力去做,才能收到較好效果的工作。因此,要求從思想上重視預算編制,預算編制的時間要充分,不能草草了事,信息量要充足,避免以偏概全,經過嚴肅科學的論證,力求合理化,避免數字游戲。
(三)改變項目立項時間以確保項目經費及時到位
項目經費撥款盡量與項目工作的開展同步。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經費投入應高于第三年的經費投入。能否把每年的項目立項工作提前到年中,這樣從立項到經費到達項目承擔單位,基本上到次年項目工作的3-4月份,確保項目的順利進展。
(四)做好預算指標與財務指標的銜接
認真研究項目預算的設備折舊費、圖書資料購置費、勞動保護費、燃料動力費、能源材料費、管理費和其它相關費用的指標口徑和使用范圍,盡量使項目預算指標與財務核算指標基本保持一致。
1.盡快完善預算定額標準,適應市場的變化。
隨著市場各種因素的變化,應不定期的廣泛調研并征求各方意見,全面分析已有的標準結構與水平,系統收集有關資料,探索并建立科學的評價模式,根據評價結果,修訂預算標準,并且形成一項制度,長期執行。這樣可以使經費預算有章可循,也能確保項目經費預算的準確性。
2.加強對預算人員的培訓,提高經費預算管理水平
篇5
[關鍵詞] 研究;科研;經費;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4)01-29-1.5
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以預定的科研課題研究計劃為依據,利用科研財務活動的反饋信息,對科研課題經費的收入、支出和耗費進行核算和監督、控制,隨時發現實際執行中的財務目標、科研課題計劃目標之間的變化與差異,總結經驗,糾正偏差,使科研課題的財務活動按照預定的研究目標,保證科研課題計劃的順利進行。
目前科研課題課題經費預算管理從中央到省都十分重視。據了解,國家財政部、科技部正在征求意見,即將頒發《科學事業單位財政制度》,省財政廳、科技廳正在研究制定的《河南省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暫定名)都將對科研課題經費的預算管理提出要求。這些制度辦法頒布以后,將會對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管理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也是評價項目預算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契機。然而,要真正使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管理在科研單位被重視,并真正落到實處,還需要對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管理相關議題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探索。
1 認真研究國內相關主管部門對不同科研課題經費管理的不同要求
截止2011年末,國家財政部、科技部下達的各類科研課題經費管理辦法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國家技術支撐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國家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國家公益性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民間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辦法規定的內容與要求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對不同類科研課題的不同要求。因此,建議科研單位的領導者,特別是財務工作者要對這些辦法規定進行細致的研究,弄清其最基本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對不同辦法中的相同點,各類科研項目要按同一規定執行;各辦法中的不同規定、不同科研項目要對號入座,按各自所屬辦法的規定執行。這樣既可保證國家規定貫徹執行,又便于研究所(院)內部的財務管理,減少失誤,提高管理成效。
2 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編制依據
課題經費預算編制是預算執行的基礎,預算如何編,怎樣保證預算的真實可行,做到既能保證科研課題計劃的順利完成,又能合理地節約使用項目資金,編好課題經費預算是科研課題預算管理的關鍵。
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兩部分組成。按照一般財務預算編制的要求,收入必須有經費來源,支出必須有計算依據。對科研單位而言,收入預算一般較易編制,因為按科研課題經費來源說,大體有申請國家財政撥款、單位自籌、社會資助三項收入,在編制科研課題經費預算時,自身有無自籌能力,能否得到社會資助都是可以預測的。而對支出預算的編制依據就遇到很大困難。因此,首先應研究確定的是科研周期問題。因為科學技術研究活動不可能像物質產品生產那樣,從原料投入經過加工到產品產出,可以準確確定生產周期。科研活動是創造性勞動,是探索未知,就很難預測從開始到完成課題計劃的準確研究周期,是一年內,一年以上,或者更長,都不好預期。然而編預算應該是有預算周期的。目前現行的辦法,就是按認定的科研課題研究計劃來編制階段性課題預算,在執行中隨著課題研究情況變化進行調整。
再者,就是對科研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項耗費、預算編制依據的研究。它不像物質產品的生產,每一件產品生產不論是物資消耗,還是勞動消耗,都可制定相應的定額指標,成本預算可以按消耗定額乘生產量進行編制。科研課題研究的消耗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還無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標。一項研究,誰都無法確定需要經過若干次的實驗,就可以達到理想要求。應當說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規律,科研活動也一樣,這就更需要科研單位的管理者去不斷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學研究過程對物資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規律性,從而對科研單位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的編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其三,還有一個費用定額問題。前面我們講的是物質、勞動量的問題,也涉及一些費用定額的問題,但是按照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對各項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的現行規定,課題項目費用中,還包括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交流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費、專家咨詢費、管理費等。這其中除“管理費”規定“按照課題專項經費預算分段超額累進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費用項目,因各個科研課題的任務不同,目標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領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無法按定額編制,這也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重要議題。
經費預算編制依據是預算編制的關鍵。無依據的預算最多只能稱為估算。所以認真研究課題經費預算的編制依據,不僅關乎預算編制準確程度,更關系到預算能否適應科研課題研究的需要,預算資金能否保證科研計劃的實現,也是搞好科研單位財務管理,特別是科研課題經費管理的基礎工作。
3 科研課題經費預算的執行問題
對課題預算的執行,國家財政部、科技部近年來出臺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確要求。比如,課題承擔單位是課題預算管理的主體,所有經費必須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明確科研財務及課題主持人的管理職責;符合政府采購條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購規定執行;要執行預算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嚴禁擠占挪用,嚴禁支付罰款、捐款、贊助、投資等等,并對實際執行中的預算調整,課題經費形成的固定資產屬于國有資產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這些規定辦法的貫徹執行,對管好課題經費經費預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使我們在預算執行中有了準確的執行依據。然而在課題經費預算執行中還需認真研究的問題,則是科研單位如何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內部管理制度,如何劃分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比如預算經費使用決策權、審批權,報銷程序,核算辦法,物資的使用與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領導、課題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門、物資采購供應部門、財務管理部門如何劃分職責范圍,如何加強協作配合等等,都要我們認真加以研究。
4 科研課題經費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與評價問題
對預算執行的考評,一般情況下是依據核定的收支預算,檢查考核是否按核準的經費預算執行,在財務收支中是否執行國家的相關政策規章,預算執行結果能否保證業務工作目標的完成,以及所獲取的經濟、社會效益等。在科研課題經費預算執行結果的考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效益評估的依據與參照物如何取得,一個課題投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取得科研成果后,獲取的經濟、社會效益以什么為依據或參照物來說明,就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特別是基礎性科研課題和公益性課題,都是無法用經濟、社會效益的大與小,高與低來評價的。再加上科學研究活動屬創造性勞動的特點。課題效益評價也是關系到科技人員勞動價值的肯定,所以也不能籠統地說他們創造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來作為評價結論。因此,如何確認科研課題預算執行結果的評價依據,課題經費預算是重要內容之一。
5 完善科研課題經費的會計核算辦法
會計核算的數據,是反映財務活動的基本信息,各項經濟活動都需要通過會計核算準確無誤的反映其財務信息,以適應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真正管理好科研課題經費預算,搞好課題成本費用核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和基礎工作。
關于科研課題成本費用核算,自1987年財政部、國家科委頒布《科研單位會計制度》就提出要進行科研課題成本核算,至今已經探索了20多年,其中包括1997年財政部、科技部重新修訂頒布的《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一步強調要加強科研課題成本核算,但至今依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辦法。為此,筆者也曾撰文等雜志上提出過一些辦法和做法。然而,從制度規范的角度上講,它只能說是個人的見解與設想,不能作為規范性制度去執行。所以,要加強科研課題經費管理,認真研究制定相應的課題成本費用核算辦法,用制度規范科研課題的核算對象,核算項目及內容,核算方法等等,也是當前急待研究解決的問題之一。
篇6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文物考古單位為科學研究和配合建設工程及其他動土工程而進行的考古調查、勘探和考古發掘經費預算編制工作。
第二章考古調查、勘探預算定額
第三條考古調查是為了解地面、地下的古代文化遺存而進行的查閱文獻、實地踏勘、采集標本并做出文字、繪圖、攝影記錄,提出勘探或考古發掘計劃等工作。調查經費預算定額的內容有:調查人員的交通、住宿、補助費、民工費、技術工人費、文具及工具損耗費、設備更新折舊費、文物包裝運輸費、資料整理費及不可預見費。調查經費按每平方公里500-1000元編列。調查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計。調查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由文物部門核收10%的管理費。
第四條考古勘探是為了解地下古代文化遺存的性質、結構、范圍、面積等基本情況而進行的鉆探工作。勘探經費預算定額內容有:勘探人員的交通費、住宿費、補助費、民工費、技術工人費、文具及工具損耗費、設備更新折舊費、資料整理費、回填費、不可預見費等。
第五條普探指采用每平方米布孔5個的梅花點布孔法而進行的勘探工作。普通土質、孔深在2.5米深之內的普探定額標準以每百平方米用工數量為6-8工/日計算。
第六條重點勘探指為了解墓葬及其他遺跡現象并在地面作出形狀標記而必須進行的鉆探工作。普通土質、孔深在2.5米深之內的重點勘探預算定額標準以每百平方米用工數量為80-120工/日計算。
第七條較軟土質以上述定額標準為基數最多核減25%。較硬、特硬土質或帶水操作以此為標準增加50-150%。孔深在2.5米以上,深度每增加0.5米,預算定額相應遞增10%。
第八條普探面積最低從100平方米起計算。重點勘探面積最低從10平方米起計算。
第三章考古發掘經費預算定額
第九條考古發掘經費預算內容包括:
一、人工費用:
1.民工費;
2.技術工人費。
二、其他發掘費用:
1.消耗材料費;
2.器材、設備更新折舊費;
3.記錄資料費;
4.運輸費;
5.占地補償費;
6.臨時建筑設施費;
7.標本測試鑒定費。
三、發掘工作管理費。
四、安全保衛費。
五、不可預見費。
第十條人工費用:是指雇用的民工和技術工人所需的費用。
1.民工費用:日工資標準按當地有關規定執行,用工數量標準每平方米8-12工/日。
2.技術工人費用:依其從事的工種和熟練程度確定日工資標準,一般為當時當地民工日工資額的150%至250%。技術工人用工數量標準為民工用工數量的15%至25%。
第十一條消耗材料是指在田野發掘、文物修復和資料整理等工作中自然損耗的小型工具、文具、包裝、覆蓋材料等的費用開支。
第十二條器材、設備更新、折舊費指對發掘單位擁有的固定資產,如照相機、錄相機、測繪儀器、小型運輸工具、柜架等用于田野發掘、文物修復、資料整理工作等而損耗的補償費用。
第十三條資料記錄費是指田野發掘、文物修復、資料整理等工作所必需的文字、錄相、攝影、照相、繪圖、測量等工作的費用及印刷費用。
第十四條交通運輸費是指田野發掘、資料整理過程中民工和技術工人往來,器材設備、消耗材料、出土文物及生活資料的運輸所需費用。
第十五條占地補償費是指田野發掘中臨時占用耕地的補償。補償面積一般為實際發掘面積的100%-300%。補償數額視實際情況按季計算,經濟作物可按特殊情況處理,但最多不得超過發掘費總數的12%。
第十六條臨時建筑設施費是指田野發掘進駐期間所必需的臨時性建筑設施。包括民工和技術工人住宿房、伙房、值班房、工作用房、文物庫房及水電設施等。
第十七條文物標本測試鑒定費指必須送往專門科研單位或由有關專家對文物標本進行測試鑒定的費用。
第十八條上述費用預算定額見附表一,各項費用在考古發掘工作各個階段中所占比例見附表二。
第十九條管理費指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證照》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的單位所必須列支的人員及管理費用,包括工作人員的辦公、交通、住宿、補助、補貼及民工和技術工人的醫療、勞動保險、有關部門收取的勞動管理費等項費用。其定額標準為人工費用及其它發掘所需費用總數的20%。
第二十條發掘現場的安全保衛費用指為保證考古發掘現場及出土文物安全而雇用的專門保衛人員及購置必要的保衛器械、設施所需費用,其定額標準為人工費用及其他發掘所需費用總數的10%。
第二十一條不可預見費定額標準為人工費用及其它發掘所需費用總數的3%-5%。
第二十二條以上預算定額適用于耕土層及文化層平均厚度在1-2米以內的古代遺址。文化層平均厚度不足1米者,以此為基數遞減30%,文化層平均厚度不足0.5米者以此為基數遞減50%。文化層平均厚度在2米以上,每增加0.5米預算定額相應遞增15%。
第二十三條發掘對象為耕土層及覆土層平均厚度在0.5米以上遺址時,按每立方米用工數量為2工/日,另外編制清理耕土及覆土層預算定額。耕土層及覆土層在2米以上時,每增加0.5米,該預算定額相應遞增15%。
第二十四條一般考古發掘的面積最低從10平方米起計算。
第四章考古發掘特殊項目預算定額
第二十五條發掘對象為大中型墓葬或其他特殊遺跡時,可按發掘對象的形制、規模計算勞動力投入量,以此為基數另加200%-300%的其他發掘費用。其中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視實際需要單獨計算發掘定額:
1.形制特殊;
2.規模巨大;
3.出土文物可能特別豐富或需進行特別保護;
4.其他如洞穴、沙漠、貝丘、懸棺、地下水位較高等特殊遺址。
第二十六條發掘工作中可能有塌陷、滑坡等一定危險時,可列支一定數額的安全加固費,定額標準不得超過發掘費總額的5%。
第二十七條發掘對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應額外增加不超過發掘費總額20%的文物保護費和不超過發掘費總額10%的資料出版費:
1.發掘總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古代遺址;
2.發掘總數在200座以上的古代墓葬;
3.出土文物特別珍貴、豐富或遺跡特別重要的。
篇7
[關鍵詞]高等學校; 財務管理體制;校院兩級;預算分配模式
在近年高等學校改革中,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的改革是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經過幾年的摸索,改革仍然存在著“原則都同意、論證較充分、實施有困難”的現狀,當涉及到校院兩級管理改革的切實問題時往往又會繞開。其中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是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中的核心問題之一。而經費分配模式的改革就是核心中的核心。要實現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目標,這個問題是回避不了的。本文擬就此進行研究,探討解決方案。
一、校院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依據和制度依據
(一)校院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依據
《現代管理學》理論在劃分組織部門的原則中“責權利相結臺”的原則、“管理幅度”的原則、“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等是適用于高等學校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依據。校院兩級財務管理的難點是財權的分權問題。財權的分配必須堅持“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首先是學校按照校院兩級管理的要求劃分工作職責;再按照職責的要求賦予相應的權力,為完成職責的要求分配相應的財權。
(二)校院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制度依據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財預字[1998]105號)規定:“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財務管理體制的高等學校,可采用兩級核算方式核算二級單位的收支;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前提下,具體核算辦法由各高等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是大部分高等學校依據《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采取的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的具體方式。
二、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等學校管理層級問題
目前高等學校的管理層級,不是一級管理,也不是二級管理,實際上或部分上是三級管理。產生的原因:高等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是教育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的上級主管部門是政府,同時教育經費撥款是政府財政部門。兩層上級組織、三個上級主管部門均為政府行政機關,他們是按照管理行政機關的方法管理教育部門的,以行政機關管理方式布置的工作和相關管理文件無一不帶有行政機關的色彩。但是,高校的組織結構是有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行政機關管理方式直接影響了高等學校內部的機構設置,高等學校必須比照上級主管部門的結構設置內部機構,最終形成高等學校兼具“學術性”和“行政性”雙重屬性的特殊組織結構。高校的學術屬性表明高校是從事知識傳播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單位,行政屬性表明高校隸屬于上級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體系。這就是目前高校內部比較復雜的機構層級的基因鏈根源,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學校與學院中間夾著一層職能部門。這種組織結構是為了適應上級主管部門而設置的,因為上級主管部門不能把工作直接布置給校長。這些職能部門代表學校層級行使行政權力,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職能部門憑借掌握的職權(主要是相關經費的使用權)能夠控制和指揮各個學院。各個學院在學校及各個職能部門的多頭指揮下,只能窮于應付各項工作,不能集中精力組織教學這個基本任務。正如朱向梅在《校院兩級教學管理體制創新探討》一文中描述的:“目前,我國高校組織結構設置普遍存在‘行政權利泛化,學術權利弱化”’的現象。中間環節越多,執行力越差,信息溝通和反饋越慢,這是不爭的事實。高校的“學術性”和“行政性”這兩種屬性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不能很好地協調,就會出現專家們所描述的因學校和學院兩級管理的關系長期處理不好,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影響基層學院發揮自主辦學的積極性。
(二)高等學校的集權和分權問題
高等學校內部誰的權力最大?毋庸置疑,當然是校長的權力最大。校長的權力是通過命令、布置工作來實現的。但若要開展工作,必須有經費支持,表面上權力是職權,實質上是財權。但學校預算一經分配,校長手里就沒什么錢了。除了按定額標準計算分配給學院的教學經費外,大部分經費分配給了職能部門。所以,真正的權力最后掌握在職能部門手中。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學校一級的權力并不大,學院一級的權力也很小,而中間的職能部門的權力在膨脹。財力過分集中在職能部門,那些為政績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就會屢禁不止,就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規律,使學院為完成職能部門的任務而疲于奔命。
(三)高等學校內部的責權利關系不明確
調查顯示: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基本處于“事權下移,財權、人權和重大事權仍然集中在校級”或職能部門的狀態,呈現出管理中的“職能分權”特征。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要“重心下移”,但是不能只下移責任,不下放權力。既然進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就要充分相信學院的自主辦學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學校要建立相應的監督制度來約束和控制。而不能采取不信任的態度,否則會造成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流于形式,致使改革最終流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論是學校層級,還是學院層級,做人做事不講信用,他們怎么可以立身處世呢?
三、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的探索
(一)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前高校預算的分配模式
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前高校的預算分配模式是:財務部門將教學經費預算分配給主管教學工作的職能部門,如教務處、實驗物資處等。教學經費主要包括實驗業務費、教學差旅費、生產實習費、金工實習費、畢業設計費、社會實踐費及其他業務費。各學院(系)教學活動中如需使用這些經費,必須去教務處、實驗物資處等主管部門申請,申請過程中不排除因人情世故、關系親疏等原因能否申請到經費及申請到多少經費這些因素。學院(系)完全沒有自,被動受控于職能部門。
(二)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的初步嘗試
早在1997年底,高校就開始探索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首先針對上述情況開展調查研究,通過三年的各學院(系)在教務處、實驗物資處等職能部門申請經費的實際情況,統計出各學院(系)的教學經費實際使用量,再加上學生、教師人數、實驗室設備、面積等各種因素的調整系數,推出一套基本的教學經費定額。在1998年初下達當年預算時,按各學院(系)實有學生人數×各項教學經費定額確定各學院(系)當年的教學經費,并
由財務部門直接分配給各學院(系)。減少了職能部門再分配的中間環節。從此,校院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邁出了第一步。
1999--2000年開始在三年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對最初的教學經費定額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教學經費定額按學科性質不同、經費耗用程度不同分為機類、電類、文類等,使經費定額更趨合理,進而又將一定比例的學費、報刊訂閱費、行政勞保辦公用品費、學生獎學金、學生活動費、畢業生分配專項經費等也陸續納入到各學院教學經費定額中,使各學院自主掌握、自主控制的經費額度不斷加大。
(三)深化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明確學校、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的職責,調整高等學校內部管理結構
1.校級職責
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活動。學校層級的權力具體體現在對人、財、物的控制、占有和分配上。其主要職責是把握學校發展方向、制定發展規劃等宏觀方面的工作,具體體現在建立健全學校管理辦法,聘用中層干部,確定招生政策,籌措辦學經費。組織考核評估,建設和管理校園基礎設施、圖書館、校園網絡等公共服務體系,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2.院級職責
二級學院是隸屬于學校的,以實施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主要職能的辦學主體。所謂主體的含義是指某種活動的主動發出者。對于學院來說,就是教學實踐活動的主動發出者和參與者。二級學院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對人、財、物的使用上。學校應當把日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權力下放給學院,使他們擁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自。二級學院直接面向教師和學生,始終處于教學、科研和學生工作的前沿。深化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就要適應二級學院的主體地位和教學實踐活動的需要,擴大和加強對二級學院經費的支持范圍和力度。
3.職能部門職責
職能部門是經學校層級授權的、對于行政事務的執行權。校院兩級管理改革就要改變職能部門觀念,將職責定位在服務于學校和二級學院上。轉變后的職能部門,工作模式應逐步由管理型轉向服務型。服務包括學校日常事務和專業,如:招生政策、人事信息、法律咨詢、財務核算、物資供應、住宿餐飲等后勤保障服務。
4.新的高等學校內部結構模型
正在構建中的大學管理制度十分重視二級學院制度的建設。高等學校在實施校院兩級管理改革中,“以學校為主導,學院為主體”,“兩級管理,重心下移”(“北京工業大學關于完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的意見”工大發[2009]9號),將原來屬于學校職能部門的一部分管理權、決策權移交給學院,改變二級學院“當家不做主”的現狀,增強院級的職能,強化其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一個學校內部“金字塔”型結構,如圖3所示:
圖3為在校長領導下,以學院為主體,職能部門為服務后盾的新型高等學校內部結構。
四、深化校院兩級經費預算分配模式改革的研究
實行“兩級管理,重心下移”的實質是“權力下移”。權力無外乎就是人事、財務、物資的分配權及使用權。人事、物資的權力落到實處時,仍然以財權的形式來體現。所以說,“權力下移”的核心,就是財權的下移。
(一)現行預算分配對二級學院經費支持的范圍和力度不夠
現行的預算分配模式中,教學直接成本如教學業務費已經劃撥給二級學院,在初級階段的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改革中,也逐步擴大了劃撥給二級學院經費的范圍,比如增加了一定比例的學費、報刊訂閱費、行政勞保辦公用品費、學生獎學金、學生活動費、畢業生分配專項經費等。但這些范圍和力度仍然不能適應不斷深化的校院兩級管理改革的要求。
實踐中發現,年初學校分配給職能部門的某些經費,在年度執行過程中,職能部門沒有支出去,到年底就緊急劃撥給學院。這不僅是造成學校預算執行進度上不去、結余資金過多的原因。也給學院造成很大的壓力,并且出現在年底集中突擊花錢,造成浪費的現象。當然也存在學年制與會計年度不匹配的制度原因,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在此不贅述。
實行校院兩級財務管理,就要增加二級學院辦學自,使二級學院的主觀能動性得到釋放,激發出二級學院作為辦學主體的活力。這也是校院兩級經費預算分配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加強和擴大直接劃撥經費范圍,明確二級學院的責權利
1.直接劃撥經費
包括:除國家法定檔案工資外學校安排的二級學院教職員工全部人員經費,如校內崗位津貼、績效工資、超課時酬金等;教學業務費(已劃撥);各類專款(已按項目下達)。
2.加大劃撥院級經費的比例
加大學生活動費、學生獎學金、畢業生分配專項經費、學生困難補助、學生勤工儉學費用、教學儀器設備維修、實驗室修繕經費、研究生教學經費、研究生獎學金、研究生學生活動費、招生經費等經費下撥的比例,下撥幅度應占這部分經費總額的70%~80%。
3.按額定用量計算直接劃撥水、電等公共資源費
各學院在教學科研過程中耗費的水、電、燃氣和電話要按實際耗費交納各類資源占用費,建立公共資源占用回收制度。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大背景下,高等學校更應率先樹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楷模。
4.合理測算學院預算外創收留成結算比例
各學校在培養學生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擴大高等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吸引吸收各種社會力量投資辦學,依法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
隨著校院兩級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化,相信直接劃撥給二級學院的經費范圍將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二級學院獨立自主的辦學體系。隨著二級學院辦學自力的擴大,相應的責任也會加重。高等學校在深化校院兩級管理改革中,應加強監督和控制,嚴格財經紀律,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并將考核結果與二級學院辦學經費和獎勵掛鉤。避免在校院兩級管理改革過程中二級學院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形式,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現象的發生。高等學校在學校層級應該建立起能夠全面共享的公共資源服務體系。
(三)弱化職能部門的管理權限,增強其服務職能
在目前財政收入水平基礎上,高等學校的辦學經費還是有限的。增大劃撥二級學院的經費力度,勢必要減少職能部門主管的經費額度。職能部門在校院兩級管理改革中。要把自己的位置定位在為二級學院提供服務上。在招生、畢業生分配、教學實踐、生產實習、思想和政治工作、基礎設施、后勤保障等方面為二級學院提供政策、信息咨詢和服務。學校只保證職能部門自身所需行政辦公經費的需求,不再分配其主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業務和管理經費、學生活動及管理經費。
(四)深化校院兩級經費預算分配模式
高等學校目前以財政撥款為主要辦學經費來源,非財政收入為補充辦學經費來源,科學研究經費為特定科研經費來源。學校年度預算盤子一經確定,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那么年初預算盤子的分配就是關鍵的環節。校院兩級經費預算分配模式應該在總預算盤子的基礎上,首先在學校和二級學院之間進-行分配,即為保證學校層面的需要,確定所需經費預算占總盤子的百分比,其余就是學院的辦學經費預算。
學校層面的預算再分配,則由校長辦公會和各個行政主管分校長根據自己主管的所屬部門工作需要,在學校層面預算經費允許的范圍內按照“先生活,后工作”的原則,保障學校師生生活和基礎設施必需的支出,盡量壓縮行政辦公經費,本著厲行節約的精神,“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要辦好事”。
篇8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經費管理 預算執行
一、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經費與預算經費的內在關系
行政事業單位里經費管理指的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優化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費用支出,保證其健康有效地運行,從而合理使用財政資金,減少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成本。行政事業單位會通過其職能為社會大眾提供各種服務,這種服務是無償性的,這就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與財務預算問題,而財務管理與預算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預算是單位經費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服務于經費管理,資金則主要是預算的客體。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經費管理的最主要任務是對編制統籌經費的預算,來降低行政運行的成本,使單位正常運轉,并通過定期的編制經費報告,分析相關的財務數據,充分了解單位內部的預算執行情況,從而更有效地對單位內部的各種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二、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預算執行時出現的問題
(一)財務核算不夠仔細
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預算執行工作的時候,容易產生一些問題。由于工作人員在進行整理工作的時候沒有仔細整理預算科目的具體內容,在分類各種科目的時候不夠精細,所以在核算財務的時候容易出現不規范現象,導致預算執行的效率降低。有些預算單位會因為各種原因把專門針對某些項目的經費用到另外的一些項目上面,并沒有遵循專款專用原則,這樣就使得項目支出不符合基本支出的情況出現,從而出現財務核算不清的情況。另外,行政事業單位對于項目的經費支出沒有計劃性,或者只有計劃沒有執行,這樣也使得財務核算無法有效地執行。
(二)預算編制體制不夠完善
目前,從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可以看出,我國的預算編制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單位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預算編制工作的時候沒有可以參考的編制依據,預算編制的體系過于簡單,編制程序也不能夠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要求,而且預算編制的時間相對較短,無法將單位的需求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因此,預算編制不能夠實現它的效用。另外,單位工作人員在進行預算編制的時候不夠嚴謹,關于項目支出的各類明細沒有科學地反映出來,制定基本支出的定額也存在不合理現象,預算執行的過程中由于預算不足,經常追加預算,是因為在編制項目的支出預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如拍腦袋定預算,嚴重影響預算編制的嚴謹性。而且,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沒有將擋位的資金充分利用,導致經費管理出現混亂狀況。
(三)單位工作人員的素質不夠高
其實,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各崗位的競爭不是很強,所以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相對來說不是很高,而且,單位對于內部崗位的管控制度不是很完善,所以很多工作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嚴格遵循某些規章制度的觀念也相對淡薄,而且單位內部也不太重視對財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很多經費管理人員由于不熟悉單位的經濟制度和會計賬目,只會收集財務報表和經濟數據,因此,他們不能夠有效地監督單位的經費管理工作。
(四)財務制度不夠完善
有效合理的內部經費管理制度是對規范單位經濟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能夠促進單位預算執行的健康有序運行。然而,在實際情況中,由于財務制度不夠完善,會出現很多問題。很多單位會因為編制問題導致財務管理崗位出現兼職現象;有的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相對簡單,預算執行也沒有一定的程序,因此,單位的經費問題也隨之產生;有些單位的財政部門對項目經費的預算沒有一定的重視,只進行事后的經費核算,而且對經費核算的評價考核也不夠嚴謹,只注重賬面平衡;還有些單位在進行經費預算的時候不合規范,經費的支出明細不詳盡,無法得知項目經費的真實使用情況。
三、行政事業單位經費預算執行的相關措施
(一)提高經費預算執行的意識
由于預算編制有利于合理地進行單位的經費管理,使單位的經費能夠更好地分配和使用,因此,做好經費預算的編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進行經費預算的編制工作時,要實事求是,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統籌兼顧;另外,要遵循相關的規范,制定合理的經費預算,使得經費預算能夠適應單位的有序發展。同時,在進行經費預算的時候,要掌握好經費預算的控制力度,從而適應各種突發狀況;預算執行者還要督促經費預算的有序實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與調整。由于單位可用通過經費預算的制定來預見未來的突發狀況,當然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總有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發生,因此,在執行經費預算的過程中,應該定期檢查,對于一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達到經費預算的預期目標。
(二)強化會計核算的控制制度
在進行經費預算的編制時候,會計核算是必要的基礎工作。通過行政事業單位近十年來的經費管理實踐可以發現,進行集中的會計核算有利于增強財務預算的控制力度,也有利于更好地管理財政資金的收支。因此,對于會計核算工作,應該要提高相應的經費預算執行效率,推動單位的有序發展。另外,單位內部的各項經費管理制度也要一一完善,細化經費的預算內容,建立完善的經費預算制度,從而實現單位經費預算的良好執行。
(三)改變經費預算的編制方法
由于單位的經費預算編制本身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在進行編制的時候要全方位考慮各種情況。首先,各部門要重視經費預算編制工作,并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效率與效益結合起來考慮,明確要編制的經費預算項目,從以前的經費預算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里面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制定科學的經費預算編制。
(四)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對于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人員,要提高其業務素質,需要綜合各種因素進行一定的素質培訓。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培養他們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他們的工作使命感。其次,單位要為這些員工提供會計等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最后,對于他們的綜合素質也要加強培訓,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促進單位更好地發展。
(五)建立完善的經費預算管理體系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預算管理體系,其發揮的作用影響很大,因此,為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有序運行,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經費預算管理體制。首先,要對經費預算的各項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對于各個環節的流程和內容要進行明確的調整,在經費預算管理的過程中規范執行,保證經費預算能夠有效運行。其次,經費預算管理委員會也要盡早建立,對于經費的預算支出等進行監督,公開經費預算機制,使單位的經費管理能夠客觀地反映出來。最后,關于單位內部的會計核算以及資金動向都要存在于經費預算管理體系中,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了解到,當前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經費預算的執行情況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經費預算的不合理性,經費預算編制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單位經費管理部門員工的業務素養亟待提高等。本文通過指出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說明了行政事業單位經費預算制度建立健全的重要性,如果文中的問題都得到解決,那么,在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內部經費預算管理的加強,將能給單位帶來更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篇9
摘要:橫向經費是高校科研經費的重要來源,是高校科技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高校橫向項目經費預算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多弊端。本文從探討加強高校橫向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層面入手,從管理制度、工作作風、監督、信息化手段、績效考核等層面給出建議,以期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經費預算體系,對加強高等院校橫向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管理有所借鑒。
關鍵詞:預算管理 監督 考核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對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要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服務,為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才的智力支持。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力量、拓寬科研渠道、深化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隨高校橫向項目科研經費不斷攀升,如何加強管理、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確保科研工作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高校科技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相較于縱向項目,橫向項目管理存在著資金使用隨意性強,審核不規范,列支范圍超過單位規定標準,預算執行與任務進度不匹配,預算考核制度不完善等諸多弊端。基于此,探討加強高校橫向科研經費預算管理這一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 完善橫向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橫向科研經費有章可查、有理可據,不斷完善現有的科研經費管理體系。同時,高校科研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也要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法規和學校各項科研管理規定,通過文件學習、專家講座、定期考核等多種形式,幫助課題組負責人樹立正確的項目預算編寫意識,掌握基本的財稅知識,了解課題經費的開支范圍,提高其對橫向科研經費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鼓勵科研人員為社會提供科研服務和科研成果轉化。在符合學校管理章程前提下,可適當放寬橫向科研經費中開支的人員工資、酬金和福利等工資性支出的限定,但需據實列支。
二、 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科研管理從業人員自身管理素質,加強內部監管制度。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是高校科技系統的主體性成員之一,秉持“管理與服務并舉、規范與效率并重”的理念和精神,強化科研管理人員預算審核、復核意識,完善橫向科研項目全周期管理,對于加強高校橫向科研經費預算管理意義重大。在具體工作中,可借鑒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引入承諾機制與信用管理理念。由項目組負責人編制預算書,并簽署預算執行保證書,承諾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嚴禁挪作他用或隨意增改列支;同時協同人事處、科學技術研究院、審計處、監察處等部門,對項目承擔單位、個人進行信用評價和記錄。
三、 加強監督,提高對橫向科研預算的控制力。抓好預算編寫和預算執行兩個關鍵環節,做好預算監控工作。通過過程控制,嚴格預算執行環節,重點監督有無超預算、超范圍、超標準支出的情況,嚴禁挪用、轉移、擠占科研經費,杜絕科研經費負責人隨意處置等問題發生。同時引入第三方審計,對結題項目實行單獨結算,與預算不符的,項目負責人需說明情況并報有關部門登記備查。
四、 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整體把控橫向科研經費預算。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整合科研預算控制,協助項目組更好控制經費使用,突破傳統人工管理的種種桎梏。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對項目來源、經費到賬信息、外委支出等進行精細化管理。可依據已有的科研經費管理系統增加橫向科研經費預算模塊,由項目組負責人進行編寫錄入,科技管理部門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該模塊自動鎖定,項目執行所需經費據此報銷;需要變更或調整時,則由負責人提出書面申請,說明變更原由、變更條目、變更金額,經科研管理部門復核后,該板塊再度開放。
五、 完善學校績效考核制度,將經費管理納入績效考核中。傳統的績效考核缺乏對科學研究的寬容精神,單純重數量、重效果,這勢必會導致科研人員只重視科研經費申請,而忽視預算管理等諸多不良現象。學校層面應定期對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審核、執行、控制和后期監督進行查漏補缺,嚴格把關預算管理工作,在業務層面高度重視預算工作,根據預算決算狀況對課題組或負責人進行表彰和批評,以此激勵科研人員合理規范使用經費。
高校橫向經費預算管理工作是科研經費管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只有構建完善科學的科研經費管理體系、轉變科研人員輕預算、重執行的思想意識,加大科研經費預算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證科研經費使用科學性、合理性,保證承擔單位科研活動順利、有序實施,不斷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我國科研事業健康、有序、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萍.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有效措施的探索.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2):105-108.
[2]楊勇.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8(5):62-64.
篇10
單位:
序號
活動項目
時間
金額(元)
費用支出明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計支出
***元
注:
1、運動會服裝兩年可買一次,標準每套不超過50元。
2、文體活動比賽獎品發放標準:參加活動人員的2/3發放獎品,一等獎不超100元,二等獎不超80元,三等獎不超60元(無其他獎項)。
3、電影票年人均不超過100。
4、春游、秋游工作餐標準人均不超過50元。
5、大型活動器材(乒乓球臺、臺球案等)各工會提出書面申請,校工會調研后統一做預算。
6、請專家做技能培訓、健康知識等方面講座等不在工會會費及活動費中支出。
7、2021年預算中不含上年度余額,只預算當年上繳會費及下拔活動經費(參照2020年會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