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雪范文

時間:2023-04-05 14:0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北京下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年冬天北京的第一場雪,真是唯美,那白色的世界,多么純潔啊!

我很喜歡冬天,我的生日在冬天,母親的生日也在冬天,就連哥哥的生日也是在冬天的末尾,或許,我與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緣分。冬天之后便是春節——團圓的節日,每個人都在盼望的節日,父母守在門口或是電話機旁的節日——每個人都會在冬天起相思之情,不必那“秋思”少幾分,那白白的雪哦,雖然看起來輕盈無比,卻寄托著每個人對另一半的廝守念望。冬天也是玩耍的節日,我的同學雖然都是一些看似癡迷于書本的中學生,卻還是那樣帶著小學生的樣子,他們可以不戴手套捏出一個雪球,互相追跑打砸,他們可以穿著單薄的衣服出去看雪,那白白的雪哦,雖然看起來那樣溫文儒雅,卻成了比游戲機更難得到的我們的玩伴。

雪景很美,那白色的血落得到處,我喜歡他,他那樣自由自在,那樣無所畏懼,她是生命之源泉水的結晶,他仿佛是上天賜予我的靈神,守護著我的一切。冬天雖然是刺骨的寒風,雖然是四處結冰,但這雪,可真是美麗,它有著比瑪麗蓮夢露更性感的姿色,它有著比邁克爾更瀟灑的舞步,他仿佛是冬天的吉祥物,它通過眼睛這心靈的窗口融進了我們的心里,她的美麗神圣讓任何一個人甚至是監獄里的犯人都不敢沾污她。她給那高大的樹裹上了一層棉衣,她給那高高的建筑物抹上一層白色的粉底,我徹底對她動了心,她震撼到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北京的雪,仿佛是遮蓋住了所有的罪惡,無論是“燒”還是“金融危機”,也許這場匆匆而來的雪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預兆,我們應該珍惜它。

篇2

【關鍵詞】中學政治;探索;實踐;積累經驗

一、轉變觀念,迎接挑戰

新課程改革實施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怎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學,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普遍較差,面對這樣一個群體,我曾經很悲觀的認為上課是在對牛彈琴,一直是疲于應付。一段時期下來,覺得自己已到了背水一戰的地步,必須轉變觀念,正視困難。意識到這一點后,我試圖把自己融入學生,去接近他們,了解他們,懂得他們真正的心理需求,從而用適當的方式去關注他們,愛護他們。當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時,他們才會愿意和你交流、溝通,甚至愿意把內心真實想法告訴你。我在課堂教學和管理中,也逐漸的由被動變主動,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慢慢被調動起來,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積極探索,勇于實踐

我所任課的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普遍薄弱,每個班級都有六十多個學生,普遍學習習慣較差,課堂管理有一定困難。初學新課時我嘗試著與他們在課堂上交流探討,但成效甚微,課堂時間大多浪費。漸漸的發現,他們既希望老師的關注,又對學習缺乏信心。于是我決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培養他們對政治的學習興趣。為了能夠讓學生暢所欲言,我盡量不設限,既依據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設定一個主題,鼓勵大家課前查閱資料,課上各抒己見。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互動效果越來越好。以下以《市場配置資源》中的一個知識點為案例,展示其中的幾個互動情節,與大家分享。

多媒體導入:電視劇《與百萬富翁同行》幾幅圖片。

教師:這部電視劇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的,有看過的嗎?

學生A:我看過,劇中的主人公賣海蜇起家,后又炒股暴富,再后來落魄街頭!反映的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

教師:縱觀這一段歷史,人們總結了幾句話:80年代人們下海,成了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90年代人們炒股,一夜暴富;2000年競相投資房地產,成了今天的億萬富豪。請大家利用市場經濟的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同學B:我爸爸就是那時下海的,開始擺地攤賣水果,后來又開公司賣服裝;再后來就去做進出口服裝的生意了。

教師:80年代之前為什么沒有下海之說?

學生B:那時政策還不允許吧。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統籌安排經濟資源。

教師:由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經濟體制轉變了。今天你要是再去擺地攤,還會變身CEO嗎?(眾笑)

學生B:不會吧,競爭這么激烈,擺地攤只是迫于生計了。

教師:激烈的競爭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C:競爭性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充分的競爭才會優化資源配置。說明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發展到一定階段。

學生D:我查過資料,1992年國家提出建立市場經濟的目標,后來又建立了股票市場,再后來就全民炒股了。

教師:目前股市低迷,房價虛高,老百姓望房興嘆、望股生畏。這種現象反映了《經濟生活》的什么道理呢?

眾學生:市場調節的弊端: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

教師:很好。但是這種現象會長久嗎?如果會,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不會,說明了什么在發揮作用?

學生A:不會。說明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國家的宏觀調控也在起作用。沒有只長不落的價格,股市也不會一熊到底的。(眾笑)

教師: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潮起潮落,在其中摸爬滾打的人們也日漸成熟。黨的18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見我們正處在市場經濟大發展的機遇期,要有市場投資意識。那么,假如你手中有一筆足夠的資金,下一個10年,你將選擇怎樣投資呢?

同學D:我們這一地區又興起了多家老年公寓。老人多多,商機無限呀!

同學G:據說未來10年,電子商務很火,我爸爸正在往電子商務方面投資呢,說讓我畢業后去打理。

同學H:那你可要好好經營奧,到時我們誰找不到工作了可以去你那里啊!(眾笑)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很熱鬧,多數同學都能夠積極踴躍的參與到討論中來,課堂氣氛很活躍,同學們已經初步樹立了效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投資理財意識等市場經濟意識。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積累經驗理清問題

在與學生溝通共享、合作學習中,身為教師的我,也從中受益匪淺,看到了許多課本之外的東西,也許作為普通學生的他們,思考和認識的深度有限,但是能夠引導他們從國情角度初步認識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已經比單純死記課本要更有意義了。當然我們還有更多的不足去發現,比如課堂管理方面,越是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越是容易使一些教師在管理中處于被動地位,尤其是新老師剛剛上任的時候更容易如此,致使教師們困惑不已,這其中有老師自身的因素,但學生的行為習慣,家長們對學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復雜等諸多因素也不能忽視;再比如教材觀點和現實的對接,往往會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尤其是政治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困惑,老師難講、不敢講,就需要教師有科學的教育觀,善于啟發、點撥、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正確對待當前的一些社會問題;最后,還要注意平時教學中的知識反饋形式和高考考核的試題模式應該更好的銜接起來。

以上是我幾年來在新課改教學中的一點感悟,寫出來供大家參考。教育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越是向前走,越是覺得有更多的問題有待于解決,越是深入探索,越是覺得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教師、學生的問題,它需要一個健全的社會體系共同努力來完成。希望教育戰線上的各位同仁能夠攜手并肩,精誠合作,更希望家長、社會給予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思考,共同度過教育教學改革的攻堅時刻。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數學思想

【基金項目】本文受中國民航大學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號:IECAUC2016014)的資助.

電路、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除包含一些專業領域的基本概念,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與處理問題的方法大都以微分方程、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等數學知識為基礎.

在學習數學基礎課時,有學生感覺內容多、難度大、進度快,導致數學基礎不夠扎實,進而在后續學習專業基礎課時感到吃力.而從教學的角度,專業基礎課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新的專業知識,不能花費過多時間復習數學基本概念與方法.這些銜接上的問題,使部分學生不易接受突然出現的數學知識的應用,對專業基礎課產生畏難情緒.對此,首先,本文對數學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知識模塊進行系統的梳理總結,數學知識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及其關系,并分析它們的應用背景,以豐富數學基礎課教學的應用性.然后,闡述專業基礎課的內在聯系,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把握專業基礎課的知識內容.最后,用更高的數學觀點(泛函分析)闡明專業知識中相關的數學方法,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數學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微分方程求解在時域分析中的應用

專業基礎課電路、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各類系統的性態的分析研究,大多以數學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為基礎,其中時域分析法的教學模型是高等數學中的微分方程:用微分方程描述系y,通過求出的解分析系統.因此,要熟練掌握時域分析法,就必須掌握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常用方程及解法見《高等數學》下冊第十二章[1].

時域分析法的優點是能夠得到解的精確解析表達式,但缺點是求解過程比較煩瑣,而系統的數學建模過程、頻率特性、傳遞函數求取需要求解大量的微分方程,所以必須降低微分方程的求解難度,方法就是對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變換.

二、拉普拉斯變換在系統分析中的應用

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2]是

F(s)=∫+∞0-f(t)e-stdt,是將自變量為時間的函數通過某種積分運算轉化為自變量為復頻率的函數.從數學角度看,它使復雜的運算轉化為較簡單的運算.比如,將微分轉化為乘法,將積分轉化為除法.將其應用于系統分析,因為它將微分方程轉化為代數方程,從而達到了降低方程求解難度的目的[2].

(一)應用拉氏變換求解微分方程

具體解法如下:

第一步,求取微分方程中每一項的拉普拉斯變換,得到相應的代數方程;

第二步,求解代數方程;

第三步,對所求的解求取拉普拉斯反變換,得到原微分方程的解.

構成系統的元件的數學模型是時間域下的微分或積分表達式,通過拉普拉斯變換,可將其轉化為復頻域下的簡單的代數表達式.然后相應地做出復頻域中的等效電路圖,這極大地簡化了系統分析中的建模和求解.

下面列舉幾個典型元件的例子[3]:

下面以一個簡單電路的分析為例[4],表明拉普拉斯變換對系統建模、求解的簡化.

例如圖所示,已知輸入為u1(t)=5cos2t,求輸出u2(t).

解第一步,根據上表,作復頻域等效電路圖:

第二步,根據等效電路圖列出復頻域下電路的代數方程:

U2(s)=U1(s)1s1+1s=1s+1×5ss2+4=-1s+1+s+4s2+4.

第三步,對U2(s)取拉普拉斯反變換得到時域下的響應表達式:

u2(t)=-e-t+cos2t+2sin2t,t≥0.

由此可見,拉普拉斯變換可以將時域下一些微分方程模型轉化為復頻域下簡單的代數方程模型,使建模與求解得以簡化.

(二)拉普拉斯變換在系統分析中的應用

對于常系數線性微分方程模型,方程的特征根就是解的表達式中各項的系數,它決定了系統的響應性能.好的響應性能需要合適的特征根,改變特征根可以通過改變特征方程的系數實現,而特征方程的系數就是系統中的參數.于是,可以通過改變系統參數,方程的階不變,獲取較好的系統性能.

在復頻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根軌跡法,即找到系統參數與特征根的關系,讓隨著參數變化的特征根軌跡在根平面上繪制出來,從中選擇有好的響應性能的特征根,同時,確定對應的參數.

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恰是系統閉環傳遞函數的分母多項式對應的方程,特征根就是閉環傳遞函數的極點,而閉環傳遞函數定義就是系統輸出拉普拉斯變換與輸入拉普拉斯變換的比值.由此可見,拉普拉斯變換在系統分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傅立葉變換在系統頻域中的應用

時域分析比較直觀,但是分析高階系統比較煩瑣.用拉普拉斯變換分析系統,簡化了時域下的求解過程,但是物理意義不十分明顯.由于信號的輸入與系統頻率關系密切,所以頻域分析是工程上進行系統分析和系統綜合廣泛采用的方法.頻域分析法的優點是處理起來比較簡潔,計算工作量較小,重要的是能夠顯示信號和系統的組成特性.但是,由于實際測得的是信號的時間歷程,所以要采用頻域分析法在頻域下進行處理和分析,就必須先進行時域到頻域的轉換,而這種轉換的數學方法就是傅立葉變換,所以需要應用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課程中的傅立葉變換知識,并建立其物理意義.

(一)傅立葉級數

一般地,如果周期信號fT(t)滿足狄利克雷條件,則可利用傅立葉級數將周期信號展開成無窮多個(至多可數個)不同頻率的諧波信號的線性疊加.即

fT(t)=∑∞n=0cnejnω0t,

其中cn=1T∫T0fT(t)e-jnω0tdt,ω0=2πT,稱為基波角頻率.

(二)傅立葉變換

對于非周期信號,在頻域內對應的數學模型是連續的,此時若要將其分解成諧波信號的線性疊加,諧波信號有不可數個.數學上傅立葉級數需轉化為傅立葉變換.

一般非周期信號f(t)的傅立葉變換為

F(jω)=∫+∞-∞f(t)e-jωtdt.

由此可見,時域下周期函數變換頻域后的表達式是離散的傅立葉級數,而時域下非周期函數變換到頻域后的表達式是連續的傅立葉變換,由此可得到工程上的一個重要結論:時域的周期性決定了頻域的離散性.

應特別指出,單位階躍信號的頻譜,由于單位階躍信號是時域下的典型信號,而且一般情況下可以將其他信號分解為不同加權的階躍信號,根據線性時不變系統的齊次性和疊加原理,可以分e求出各個階躍信號的響應,最后,將求出的響應進行疊加,因此,掌握階躍信號的頻譜顯得尤為重要.

四、傅立葉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

拉普拉斯變換的積分核e-st中,s=σ+jω,當σ=0時,變換就退化為傅立葉變換.傅立葉變換要求函數滿足狄利克雷條件,并且要絕對可積,但絕對可積條件較強,很多工程上常用的函數都不能滿足這個條件,比如,單位沖激函數.為克服傅立葉變換的這個缺點,使頻域分析適用于更多信號,在數學上,在積分核中加了一個衰減因子e-σt,得到另一種積分變換,即拉普拉斯變換.它們的關系示意圖如下:

五、電路、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三門課程的內在聯系

電路除講述一些電路上的基本概念外,主要介紹了對具體的電路模型,給一個電壓或電流輸入信號,根據電路相關知識求解該電路的響應的方法.信號與系統是對上述模型和方法的一般化,將電路模型抽象為一個系統,將電壓或電流輸入信號抽象為任意信號,分別在時域、頻域和復頻域下求解系統的響應和系統函數.在上述兩門課程中學習系統響應的求解方法后,在自動控制原理[5]課程中根據求出的系統響應和系統函數來分析系統的穩定性、動態性能,并在時域、頻域和復頻域中分別尋求系統的最佳性能和進行系統校正.可以概括為“三域三分析”,“三域”分別是指時域、頻域和復頻域,“三分析”分別是指系統穩定性分析、系統穩態誤差分析、系統動態性能分析.可以說電路和信號與系統是通過分析系統來認識系統,而自動控制原理是在學習改造系統,是符合我們認識事物過程的自然規律的.

六、泛函分析視角下理解工程問題解決方法

泛函分析是現代數學分析學分支的基石,下面從泛函分析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專業知識和其中的數學方法,我們需要下面的概念[6].

設H是內積空間,E={en}是H中的規范正交基,x∈H.

(1)稱每個(x,en)為x關于E的Fourier系數;

(2)稱(形式)級數∑∞n=1(x,en)en為x關于E的Fourier級數;

(3)若x=∑∞n=1(x,en)en按H的范數收斂,稱此級數為x關于E的Fourier展開式.

以傅立葉級數為例.設en=e-jnω0t,則{en}+∞n=-∞是Hilbert空間L2[0,2T]的一個規范正交基,則f∈L2[0,2T],都有

f=∑+∞n=-∞(f,en)en.(*)

而空間L2[0,2π]上的內積定義是

(f,g)=1T∫T0f(t)g(t)dt,f,g∈L2[0,T],

所以,

(f,en)=1T∫T0f(t)e-jnω0tdt=1T∫t 0+Tt0f(t)e-jnω0tdt=cn.

則由(*)得

f(t)=∑+∞n=-∞cnejnω0t,

這恰恰是傅立葉級數.

因此,從泛函分析的角度看,一個周期函數的傅立葉級數展開,就是將這個函數看成某個函數空間中的一個元素,并將其在該空間的一組規范正交基下進行展開,而傅立葉級數與傅立葉變換的區別只不過是離散和連續兩種情況下的展開方式不同而已.同理,拉普拉斯變換和時域下的卷積也可以理解為函數分別在復頻域和時域的情形中進行展開.那么這種數學思想在信號與系統分析中的實際意義在哪里呢?

我們以線性時不變系統為例來說明,在時域中,任意輸入信號f(t)激勵下線性時不變系統的響應為f(t)與系統沖激響應h(t)的卷積,它表明如果信號f(t)可以表示為沖激信號的積分,則該信號通過系統后產生的零狀態響應yzs(t)就可以表示為這些沖激信號元產生的沖激響應的疊加.采用這種解決問題的思想是由于單位沖激響應的求解比較容易,所以如果將時域中的任意一個信號看成是出現在不同時刻、強度不同的微量沖激元函數的連續和,那么該函數作用下系統的響應就可以用展開后的沖激元信號分別作用于系統產生的沖激響應的累加得到,即做卷積.在頻域中,由于正弦信號下系統的正弦穩態響應求解起來比較容易,所以將信號展開成無窮多個正弦信號的累加,那么系統在該信號下的響應就可以看成是展開后的正弦信號分別作用于該系統得到的正弦穩態響應的累加.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之所以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解決,是由數學中經過嚴格推導或者證明的定理或者概念作為支撐的,所以數學思想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核心;同樣,掌握了數學中的一些重要思想,也使得工科專業課中解決實際問題的一些方法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也使得數學知識更好地被理解和掌握,這就是建立兩類學科聯系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高等數學?上、下冊[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張元林,編.工程數學?積分變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邱關源,羅先覺,主編.電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楊曉非,何豐,主編.信號與系統[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篇4

縱觀多年來的傳統備課不難發現,我們過于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將關注點放在了學生獲取了哪些知識和技能上,忽略了如何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法,這種教學效率低下,不能適應知識快速發展的要求,也與新課改的“追求教學成效,降低教學所耗、增大教學所得”的理念相違背,為此,我認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備課”,除應發揚傳統備課的優點外,更應突出以下三點:1 精心編寫預習學案

高效課堂要求一改傳統的課后輔導、作業的舊制,后段變前段,前置變成預習,課后變成課前,“把練習變成預習”。授課之前讓學生先閱讀、感知或動手操作要學內容,進行自我探究和自我發現,預習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二是憑借原有的知識嘗試解決一些問題,培養自學的習慣和能力.要想把課前預習落到實處,關鍵是設計好預習學案,因為預習學案直接體現出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主導性和指導性.在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做什么,把什么活動進行前置,這就是預習學案的內容,為此,教師在課前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出高效的實用的預習學案,用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主動去探索新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確定重點、難點、疑點,真正讓學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從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學習必修一《摩擦力》時設計如下的預習學案:1.1 預習目標(1)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會正確判斷動摩擦力的方向。(2)會用f=u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響懂摩擦因數大小的因素。(3)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4)理解最大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1.2 預習自測(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什么區別?舉例說明。(2)壓力N的值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嗎?舉例說明。(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嗎?(5)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嗎?(6)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嗎?(7)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嗎?2 層次化的有效問題設計

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但高中物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若不能把握知識的內涵、區別和聯系,則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必會產生思維障礙,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要采用恰當的策略進行有效的提問,怎樣的提問才是有效的呢?我認為有效的提問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并能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領會知識、理解知識,還能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因此,有效的提問一定要有層次性,才能使學生由淺入深地、循序漸進地建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課堂的高效化和最優化。如在學習《互感與自感》這一課時,可設計如下的問題:

教師給出電路甲后,設計問題1:當接通電路時,小燈泡發光有無延遲現象?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當電路接通時,由于自感現象,小燈泡發光應該有延遲現象。

實驗驗證:并未觀察到預期的結果。

問題2: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是感官的分辨能力不夠)

問題3:如何設計新的電路進行驗證?(推出乙圖)

用乙圖演示:當電鍵接通時,串有電感線圈的小燈泡比串有普通變阻器的小燈泡點亮略有延遲,說明理論分析成立。

問題4:在乙圖中電鍵切斷時小燈泡將出現什么現象?(學生:小燈泡還要發光一段時間。)

問題5: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學生分析:切斷電鍵時,由于線圈中感應電動勢的存在,電流不會立即減小到零,即電鍵切斷后,在“電感線圈——兩只燈泡——變阻器”構成的回路中維持一段時間的電流,小燈泡還要發光一段時間。)

實驗結果:未觀察到預期的結果。

問題6: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初始電流相等,持續時間無感覺)

問題7:如何設計新的電路進行驗證?(推出丙圖)

用丙圖演示:電鍵切斷時,小燈泡發出瞬間強光。

問題8:為什么會發出瞬間強光?

理論分析:當電路達到穩定時,由于線圈的電阻比較小,流過的電流比燈泡上的電流大得多,在開關切斷的一瞬間,線圈的電流在回路存在的前提下不能突變,因此流過小燈泡的電流立即反向并增大,使小燈泡發出瞬間強光。

問題9:上述分析是否完全正確呢?如何驗證呢?

教師給出丁圖并進行演示:當電鍵接通后燈泡1發光,電鍵斷開瞬間燈泡2發出瞬間強光,理論分析成立。

本教法采用積木式結構,具有鮮明的特點:首先,電路的各部分是隨著問題的展開逐步組合而成的,實驗電路的結構及演示實驗中發生的物理過程展示得非常清楚。其次,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用實驗來檢驗科學理論或推論的方法,這樣的實驗設計,向學生展示了通過深入的分析和創造適宜的條件,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研究的一個“動態”過程。第三,巧妙的應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現象的本質。3 精妙的演示實驗設計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教學離不開實驗,國際學習科學領域中有這樣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我國著名物理教育家蘇州大學許國梁教授也曾經說過“千言萬語說不清,一看實驗就清楚”。演示實驗教學是師生在課堂上通過實驗設計和操作,促進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猜想、分析、歸納和總結的教學活動,它能使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獲得正確的表象,從而認識現象的關鍵特征。如在學習《電阻》這一課時,可設計如下的實驗:

學生活動:連接一個測小燈泡電流的簡單電路,同時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記錄電流表的讀數。

教師活動:拆下一根導線,分別用外形(長度、橫截面積)完全相同的軍用電話線里的細鋼絲和同樣光亮的電爐絲接上電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學生十分驚奇:兩根“完全相同”的導線,其導電本領為什么會不一樣呢?這種做法達到了“設疑引思”的功效。)

學生活動:分別把三種導線順次接入剛才的電路中,學生發現,把銅絲接入電路后,小燈泡亮度與電流表示數無變化;把康銅線接入電路后,小燈泡亮度幾乎不變,但電流表示數略有減小;當把鎳鉻合金導線接入電路后,小燈泡明顯變暗,電流表示數顯著減小。

篇5

【關鍵詞】課堂教學 創設情景 張揚人性

蘇霍姆林斯基卻說:“在人的心靈深處,也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應該,就是希望自身是一個發現者、學者、探索者。在幼兒的精神世界里面,此種應該尤其強烈。”營造課堂教學情景是指創設與課堂教學目標具體內容、學員認知結構有關的情景,以激起學員得知難題、給出難題,促使學員進入思維、探究的理想狀態。怎樣營造一個輕松、諧和的課堂教學情景,提升課堂教學經濟效益,是咱們從事應試教育的加深來說,是一次挑戰。老師應該擅長利用各種不同的客觀事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伎倆,創設各種新穎、靈便、巧妙的難題情景,而是應該逐漸地提升創設難題情景的層次,一直打動及刺激學員的學習熱情。

一、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情景,張揚人性

教學是一種特定的人群活動,師生消極情緒的高漲與低垂直接影響著其實際效果。在心情良好的狀態之下學習,思緒開闊,思維矯捷,學習成本低;而是情緒低落時則思緒堵塞,操作緩慢,學習管理效率高。在新課改有效課堂教學中,老師需從人文性的視角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構建平等、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平等、輕松、諧和的課堂教學情景。老師應該尊重學員差異,熱愛每個學員,在課堂教學上,努力激發學員對于教學活動刊登自身的見解,構建一個的民主、平等、諧和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情景中歡快地學習、成長。燃起學員智慧的火花,促使之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學習中去。老師甜美的微笑,激勵的話語,鼓勵學員的認知,能促使學員的個性特征獲得開釋,本性獲得張揚。

二、備生活情景,創設現實課堂教學情形

創設生活情景,目標是加強學員的學習愿望。由于生活有賴于數學,數學還有賴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堂教學中抉擇學員身邊出現的事情,學員親身經歷真實的生活情景,不但有助于學員從生活實踐經驗及事實出發,在解決現實生活中學習知識的難題,并且會促使學員體驗到教育的價值與現實意義。比如在數學教中,培養學員的數學法律意識以及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單純的實際難題的能力,不僅是課堂教學目標之一,還是提升學員數學學習成績的應該。因而,應當創設現實生活情景,找準現實生活的切入點。

比如:有的老師在課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候創設了一個“文具商場、售貨員、顧客”的情景,模擬現實生活中買賣產品的實踐活動,促使學員學數學、用數學,給出諸如“生活中的許許多多容器為什么做成圓柱”“如何為裝修戶觀測而是計算鋪地總面積,需要多少塊瓷磚”等等難題,促使學員感觸到生活中處處有賴于數學,進而加強學習數學的愿望。創設難題情景的形式很多,這兒僅僅給出幾點以供參考。創設難題情景關鍵是應該知曉學員的認知結構及現有的語文活動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依據學員的層次創設不同模式的有效的難題情景,使學員在迫切要求之下學習,引起學員自主學習的熱情,激發學員思維的積極性,使學員參加、探究,主動獲得新知識的生長點,自主構建知識結構,進而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建模能力、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兩步應用題》(人教版第五冊)的例為一時,給學員解說旅行家的故事,以旅行家碰到的各種麻煩引導學員想象難題。在另一個班課堂教學時候,該類老師改成組織這個教學班的同窗展開選購活動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員依據實踐活動信息內容自身給出難題,而是以組內合作學習的模式加以解決。有的組內學員扮售貨員,有的扮消費者,有的組內介紹自身在生活中的事情。學員熱情非常低,主動地參加活動,不但編出了兩步計算題,有的同窗也觸及了三步計算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思維情景,激活學員思維火花

篇6

關鍵詞:信息化;經濟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2012年5月,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提出“全面加強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以信息化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近年來,不少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信息化這一大背景下,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創新,并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高職經濟學教學的現狀

《經濟學基礎》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一)課程特點

1.理論與現實有一定距離。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設,而且是一些理想化的假設,大多高職學生表示這樣得到的完全數學化、模型化的理論不能夠指導我們的經濟生活。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不會根據無差異曲線來進行購物選擇,生產者也不會按照成本曲線來進行生產決策。所以,從實用性的角度考慮,高職學生確實沒有多高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

2.數學推導和圖形分析較多。在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多的數學函數、曲線、圖形和方程,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來說,確實感覺晦澀難懂。比如,以“生產成本”一章為例,光是“短期成本理論”,就有七個變量七條曲線需要學生掌握,學生如不能理解其特點,光憑死記硬背,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因此,從學習難易程度來說,高職學生肯定會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

(二)學情分析

1.樂于實踐,接受新生事物較快,但目的性較強。一方面,90后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創造性較強,對于感興趣的內容愿意嘗試和研究,但不感興趣或覺得與以后就業無用的內容,他們會表現出很大的惰性。另一方面,90后高職學生比較喜歡活潑、有趣的課堂,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課內外實踐,“學中做、做中學”是他們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

2.基礎較差,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大多高職學生中學基礎都不好,尤其是數學,有的學生連基本的微積分知識都未掌握,邏輯性強的理論再加上抽象的數理分析,學不懂是共鳴。相反,90后學生卻很喜歡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案例和新聞,希望只講案例不講理論,自己也愿意收集一些例子進行分享,從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學習經濟學。

二、信息化手段對教學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高職經濟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遭遇挑戰,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及豐富教學資源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傳統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中心、學生為從屬,缺乏學習主動性。教學地點一般是普通教室,主要通過板書教學的方式,教學資源多來源于書本或生活經驗,某些教師僅僅只是照本宣科,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有些教學設備較為先進的院校也嘗試了多媒體教學,但也只是把多媒體當作課件播放器,把一些抽象、復雜的圖形和公式羅列在上,學生自然很茫然。

(二)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信息化環境下,課前,通過網絡或資源庫,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不僅限于PPT授課,還應包括合適的新聞、短片、電影等視頻資料,以具備足夠的課堂吸引力;課后,不同于以往面對面的交流,學生更多地運用郵件、微信、QQ等手段,與授課教師進行探討。如此教學,既增加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考力,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以《基數效用論》為例

《基數效用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章節的重要內容,為消費者均衡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們希望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進行教學創新,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教學思路

圍繞“網上預習――下發任務――游戲導入――課堂翻轉――實際運用――課后答疑――無紙化考試”這一主線,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及平臺,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數效用論的基本知識,學會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

(二)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學生在教學資源庫平臺上觀看視頻《水和鉆石――價值悖論》,通過發帖交流的方式,預習消費者行為理論的相關內容。教師在QQ群上“換客游戲”方案,學生根據預習情況,了解游戲內容,準備相關物品。

2.課堂教學:學生進行“換客游戲”,自主進行消費決策,對消費者行為有所感悟。教師講授總效用、邊際效用及二者關系,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視頻資料:吃面條),消費者剩余(新聞鏈接:階梯水價如何影響消費者剩余)。針對課前預習資料《水和鉆石――價值悖論》,教師組織學生利用本次課所學內容進行分析。

3.課后評價:學生在教學資源庫平臺上提問或發帖討論,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學生在無紙化考試系統上進行自測,教師收集測試結果并匯總。

四、結束語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關系必然將會越來越緊密,也必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作為高職教師,我們應緊跟時代潮流,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思維,吸引學生從被動聽課向積極參與轉變,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教職成[2012]5號《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

[2]呂超.淺論信息化環境下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4(1).

[3]黃學錦.信息技術與經濟學課程整合研究[J].教育學論壇, 2014(27).

[4]王寅龍,李前進,李志祥,王希武,林克成.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過程、方法及評價要點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6).

篇7

【關鍵詞】環保;微型實驗;化學

人們把以用盡可能少的試劑而獲得所需的化學原理和技術稱為微型化學實驗。微型化學實驗其試劑用量不抵常規實驗的90%,它不是常規實驗的壓縮、微化,而是基于環境保護理念下對化學實驗進行創新性設計。微型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微型化學實驗的發展和意義

化學源于實驗,重在實驗。化學實驗在化學發展和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已被人們所重視。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涉及某些藥品昂貴,易燃易爆的危險實驗,產生污染環境的“三廢”(廢液、廢氣、廢渣)。針對一系列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Mayo和Pike等在基礎有機化學實驗中以mmol量級試劑的微型制備實驗取得成功,從而掀起了探究微型化學實驗的熱潮。1989年,我國高等學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將微型化學實驗課題列入科研計劃,由華東師范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牽頭成立微型化學實驗研究課題組,完成微型化學實驗儀器研發任務,為微型化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1992年,我國出版第一本有關微型化學實驗的專著。現在已愈800所大中院校開展微型化學實驗研究,其應用從有機化學到無機化學,再擴展到普通化學和中學化學。與常規實驗相比,微型化學實驗具有以下特點:實驗儀器微型化,化學試劑微量化;減少污染;實驗安全性增加;節約藥品儲存空間;縮短實驗時間等。新時期我國以環境保護為民生國計,對學生加強綠色化學教育必不可少。教師和學生共同設計和應用微型化學實驗方案,在微型化學實驗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資源意識、安全意識和創新意識。

2 微型化學實驗設計的原則

2.1 科W性

微型實驗設計要遵循科學規律,科學性是實驗的前提。實驗的各個環節如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手段、實驗結果等不能違背科學規律。要不然,實驗結果會偏離、曲解化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甚至造成安全隱患或事故,危及實驗人員生命安全。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實驗操作順序是“先通氣,再加熱”,先通氫氣排除空氣再加熱,若操作順序相反“先加熱,再通氣”,則試管里空氣中的氧氣與通入的氫氣在加熱條件下容易發生爆炸。

2.2 安全性

化學實驗的儀器設備、藥品、操作過程都存在安全隱患。設計微型化學實驗時,首先要考慮實驗的安全性。實驗裝置的選擇與組裝應該安全、簡易,不用或少用危險品,實驗中減少“三廢”的產生,盡可能對“三廢”進行處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杜絕操作不當帶來的危害。如金屬鈉的使用。不能用手去拿,而應用鑷子夾取綠豆大小的鈉與水反應。稀釋濃硫酸時,應該將濃硫酸在玻棒引流下沿燒杯壁緩緩注入水中,并輕輕攪拌。

2.3 環保性

環境污染直接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環境保護理念下的微型化學實驗設計,應充分考慮實驗器材微型化,實驗藥品微量化,實驗室“三廢”綠色化,消除或減少化學污染物的排放。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從我做起”,增強環保意識。如鑒別實驗以點滴板代替試管,取樣由原來的1毫升(20滴)降為1滴,苯、甲苯、甘油、羧酸的鑒別反應效果明顯,產生的廢液少。制備實驗以具支試管、注射器等代替常規試驗的主要儀器,例如氯氣的制備實驗。,因產生的氯氣有毒,實驗在通風廚中進行。

2.4 創新性

化學是一門與人們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的科學,化學就在生活中,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實驗不局限于實驗室,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應用。很多現象都可以用化學原理來解釋,燒水的壺用的時間長了,里面會有一層水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滴食醋。就地取材,儀器和試劑生活化。如在藥片的塑料板中滴白醋,再加入小蘇打,可觀測到有二氧化碳氣泡生成。pH試紙測試可樂、牛奶、礦泉水和食醋的pH值。用毛筆蘸硝酸鉀溶液寫字,字跡干后,用留有火星的火柴輕點,便能完成火龍寫字實驗。

3 微型化學實驗示例

3.1 乙炔的制備及乙炔的性質

實驗儀器和藥品:青霉素瓶、吸管、注射器、食鹽水、電石、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溴水

組裝乙炔制備儀器,在青霉素瓶中加入電石,注入食鹽水,生成乙炔氣體。將乙炔分別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中,實驗現象為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褪去和溴水褪色。

3.2 趣味指紋鑒定實驗

實驗儀器和藥品:試管、白紙、藥片的塑料板、凡士林、酒精燈、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注射器

碘有升華現象。抹有凡士林的食指在白紙上按一下。取一支試管盛1粒碘,置白紙于試管口,加熱試管,觀察到固體碘變成紫紅色碘蒸氣,白紙上出現指紋印跡。將碘溶于酒精制成碘酒,可用于消毒。用注射器取碘液滴入淀粉溶液,實驗現象為藍色。

4 微型化學實驗存在問題

微型化學實驗所用試劑量少,儀器小巧且易得,每個學生都可親自動手實驗,深受學生喜愛,但不利于教師示教和演示實驗。對于定量分析化學、合成實驗如四大滴定、乙酸乙酯的蒸餾實驗等很難微型化,因為常規實驗現象明顯,而微型化之后實驗現象難以觀察。微型化學實驗生活化易激發學生積極性,但有些實驗設計不夠嚴謹,不夠科學。由于微型化學實驗與常規實驗儀器差別很大,教師在設計微型化學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探索實驗條件。

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化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微型化學實驗消耗藥品很少,它能避免或減少實驗引起的爆炸、中毒等危險,使師生得以安全實驗。微型化學實驗還能節約實驗儀器、藥品所需費用,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環保意識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參考文獻】

篇8

廣義上來說,人文精神教學的基本要義就是以人為本,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培養方面更加重視,同時也對人本身的自由、尊嚴和價值提出了要求。學校作為學生們塑造人生觀、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們應當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凈化心靈,進而實現對自身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的提升。隨著越來越方便的國際交流,不斷發展的計算機網絡科技和高科技數字技術正通過各種方式涌入學生的視野,其中一些糟粕的思想文化知識便利用學生較為單薄的防范意識和辨識能力對學生的心靈進行逐步地腐蝕。例如,很多學生寧愿花很多時間去追星,去過洋節,但是對我國自身的一些傳統文明與文化卻毫不關心,這樣的現狀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知識觀是非常不利的。高中階段正式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階段,必須在這個階段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高中語文教學也承擔著幫助學生洗滌心靈,推進文明建設的重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與教學,對從根本上提升全民族的人文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

1.重視教師在推廣與實踐人文教學的重要地位

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和組織者,教師的教學行為往往對教學的實際效果具有直接影響,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對自身的職責有個明確認識,即“傳道授業解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時刻重視幫助培養學生人文價值觀的教學理念,通過各種綜合方式的利用,實現高中語文教學、人文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從自身思想上突破高考的局限,將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由考試成績提升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上,通過優化改革教育方式,幫助進行人文教學意識的進行。其次,學校要始終關注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的增長,可以通過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或者人文教學講座等,為教師們創造一個實現自我能力提升的機會,進而推進人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發展。

2.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教學的人文美

注重對學生正確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充實學生情感建設,幫助學生在和諧、民主、輕松的課堂教學中收獲學習的樂趣是人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古文《勸學》對學習的重要性進行了相關論述,用“學不可以已”開篇指出了學習的方法與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比喻句,去體會這篇文章的寫作激情和寫作技巧,進而品味出中國古典文學的美麗。再如,作為高中語文重點教學項目,作文也能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起到很好的培養作用,教師可以根據人文教學目標,結合社會熱點,如“馬航事件”或者“復旦投毒事件”等,引導學生了解事件發展的動態,端正自身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進而實現高中語文人文教學目標。

3.實施人文精神滲透學習成果評價

進行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能力的提升情況,也是教師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的途徑。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有很多,選擇方式時要注重對學生個性差異的考慮,保持對高中生心理活動變化的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因材施教。對于學生們的閃光點,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肯定學生做的對的部分,通過表揚和鼓勵學生,加深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不需要統一的標準,而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他們,進而幫助他們實現全面發展。

三、結語

篇9

(一)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實用性原則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環境藝術設計與行業客戶經營管理、產品及藝術品市場、材料應用、工程建造等相關知識及經驗的整合。傳統設計培養方案中只注重設計基礎理論填鴨式的講授,或者偏重繪圖技能及繪畫造型能力的培養,學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識在今后實際工作中的作用。造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時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行業客戶經營管理方面,如果設計師不能系統分析客戶所經營場所的銷售方式、管理模式、對消費人群的心理體驗的預期的判斷,單純的靠設計的基本空間理論去思考問題,就無法適應特定行業和人群的市場需求。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創新性原則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我們教學的首要目的和任務。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說在傳統應試教育體系中重視和實施得不夠,而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專業又是非常強調創新性的。這就要求我們改變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只重理論灌輸和單純繪圖技術的傳統觀念,真正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落實到專業教學工作之中。

二、綜合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培養探索

(一)首先明確作為學生在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幾大知識點:1、設計程序和設計方法的掌握和運用。首先設計程序是設計得以實現的保證,設計程序是否科學對方案的實現和完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很多學生往往迷信電腦軟件的功能,做方案直接就使用CAD繪制平面布局,大家都知道,在方案從無到有,從粗糙到修改直至完善是一個很曲折的過程,運用手繪繪制草圖方便快捷,而電腦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條線條的出現都需要操作命令來執行,其效果模式化嚴重,創新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師在教學內容和設計方法的不斷更新上還需要與時俱進,學習國內外優秀的設計基本理論,掌握國內外前沿設計趨勢,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并且保證先進的設計方法在后續的每一次的設計實訓項目的實踐中都能夠反復應用、體會和拓展。2、設計思維表現工具的掌握,即手繪表現技法和電腦效果圖。現在學生在手繪技法和電腦圖的重視中往往一邊倒的情況,要么重手繪,要么重電腦。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與建設部原勘察設計司2000年對全國室內設計市場的調研,當時全國的室內設計師有20多萬人,雖然近年來沒有公布從業者數據,不過已經十三年過去,這個人數預計不少于40萬,并且人數仍在逐年增加。學生在就業壓力之下,為了短期之內就能找到工作,選擇電腦圖表現的往往占多數,對于此,教師應該強調二者缺一不可,環境藝術設計思維的過程就是將想象語言表達的設計要求表現為視覺空間形象的過程。手繪技法是設計師做設計過程中,快速的捕捉并表達出來的一種手段,是設計師個人藝術及設計修養的體現。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是也是通過設計要求的解釋來進行范疇重組的思維過程,這是一種限定或修飾附加的過程,并通過草圖推進等形式對其解釋的外在化形式加以探尋,以最終以某種有形物的方式將其表現出來。3、眼界的提高,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識圖、讀圖、辨圖的能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夠勝任各種從簡單到復雜項目設計的有創新意識的設計師,而不是簡單照抄照搬、“人云亦云”的復制者,真正的設計師應該具有獨立的創新思維、具備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應是大學教育的本質內涵,最簡單的關于設計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通常指有目標和計劃的創作行為活動,在藝術、建筑、工程及產品開發等領域起著重要作用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活動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行為活動過程。要想創新,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積累,這個積累即是大量的讀圖、識圖、辯圖。很多學生對于作品沒有基本的鑒別能力,這個就需要教師耐心引導,這個過程是一個量的積累,只有能很客觀的評判出一套作品的優缺才能將個人的審美情趣定位在高水平設計要求上。4、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藝和材料知識。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如果不懂工藝,不認識材料,就完全等同于“盲人摸象”、“紙上談兵”。設計方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及是在施工現場將設計實施出來,設計方案在紙面上看再完美,在施工現場實際的施工技術實現不了或是浪費材料造成預算的增加等都是不可取的。經常聽到沒有多少經驗的設計師抱怨自己的“好設計”被施工人員和甲方改的亂七八糟。隨著時代的發展,施工工藝和新材料總是在隨時更新,都在朝著“更環保、更經濟、更美觀”的方向發展著,作為一名未來的設計師,及時更新自己大腦的資料庫是必須的。

(二)教師應該身體力行,多帶領學生實地考察、調研。做設計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解決問題則必須要運用恰當的方法,但在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問題,了解同類問題的現狀和歷史。這就需要教師帶隊實地考察,比如在每開一門新課時都鼓勵學生親身體驗空間、場所,觀察空間的形態和風格、飾品的襯托、燈光對于場所氛圍的營造、材料的質感、肌理等細致的表達等。針對我們綜合類院校學生的特點,教師只有多做、多說,將問題點透、說明,學生才會理解。

(三)積極開展模擬設計公司的工作室實訓課程。學生在安逸的校園學習,惰性極強,課堂上講課走神,做課題訓練中磨洋工等現象恐怕存在大部分高校的課堂中。對此,我們可以適時的將設計公司工作模式引入到課堂上。“工作室”模式最早產生于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將傳統的手工作坊應用到課堂之中[3]。比如我們可以將課桌椅按照人員分組的情況進行重新組合,每組都是一個項目小組,組員輪流負責當項目負責人,負責進行項目的組織、執行、匯報和總結等,教師作為“設計部經理”,對各組方案在開始和過程中多次組織公開評判、講解、并提出修改意見,并鼓勵組與組之間互相提出意見和觀點,并最終選出公認的優勝組。此方法在作者本人的課堂上經過多次應用,已經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學生優秀作品的展覽和收藏落到實處。在學生學習期間,學生花費大量精力、財力、物力等完成的作品正常來說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專業應該制定一份嚴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留校作品的標準、留校作品的存儲、留校作品的更新等,鼓勵學生認真完成每一次的作品,盡力做到最好。

三、結語

篇10

關鍵詞: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學科競賽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107

1分析目前高校第二課堂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

國內第二課堂呈現出這樣的狀態:活動繁多、內容重復、質量不高;導向作用不明顯,無明確的活動目的;活動安排和形式需要改進,在學生當中的普及范圍有待擴大。

經過調查和研究發現有以下幾點原因致使第二課堂發展受阻:

第一,學校各部門的重視不夠,缺乏支持力度。高校的相關職能部門對第二課堂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部門之間對第二課堂的重視和配合不夠,第二課堂的引導、策劃、組織等主要依托學校團委、學工處和二級學院學工部門,其他部門往往缺乏支持和配合的意識,導致對第二課堂場地、資金、設備等的有效投入不足,給第二課堂的順利開展造成諸多障礙。

第二,多數偏重文體娛樂型,結合專業的理論研究、科技創新的活動相對欠缺,體現不出專業特色。盡管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熱情較高,但從整體上來講,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面還比較小,活動對于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特別是專業素養缺乏針對性,效果不佳。

第三,第二課堂缺乏相關老師的有效指導。缺乏相應的保障和激勵機制,指導教師缺乏投入熱情和積極性,不能很好地指導活動開展。此外,有些協會因缺乏教師的專業指導,導致學生自發組織的一部分活動形式雖然很新穎,但是挖掘不到一定的深度,拓展不到一定的廣度,領悟不到一定的內涵,實效性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無法組織。

第四,社團建設力度不夠。大學生社團是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主要陣地和載體,社團建設的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效果,高校社團雖然很多,但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社團的建設受經費、場地和指導老師等方面的制約,部分社團甚至處于半癱瘓狀態。

2分析如何積極引導第二課堂的建設和發展

建設和發展第二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第二課堂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靈活的高校管理機構。高校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起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對第二課堂進行有效的規范管理。

第二,建立第二課堂教學管理體系,將第二課堂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地設計第二課堂教學體系,實現第一、第二課堂的聯動和協調。讓第二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提升自我能力、自我素養的又一平臺。

第三,構建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更好把握第二課堂建設和發展的有關規律,需要構建起一套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其中包括社團活動評價,指導教師工作評價,學生能力提升評價等方面。

第四,建立學生實踐考評與質量監控。第二課堂活動指導老師應認真組織好學生成績的考評工作,客觀、公正地評定成績。

第五,擴大學生參與的覆蓋面。豐富第二課堂的內容和形式,擴大所涉及的范圍,使更多的大學生有機會參與其中。

3經管類學生學科競賽管理體系的構建

3.1學科競賽促進二課發展

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時代的到來,高校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質量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也是各高校工作的中心和生命線。因此,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也成為高校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教育部倡導的學科競賽,正是以促進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是考察學生某個學科基本理論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比賽。如何建立和開展系列化的學科競賽活動,并形成科學、規范和系統化的競賽體系及管理機制,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廣泛參與學科競賽活動,為學生創新活動搭建平臺,以學科競賽為依托,促進教學改革,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全面提高教學和學生培養質量,值得各高校去探索和研究。

在“二課”背景下,針對經管類學生,通過構建學科競賽管理體系來促進第二課堂的發展。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主要通過組建“學科班”,打造學科競賽精英;“以賽促賽”,推動校園競賽常態化;用機制推動競賽,用競賽帶動創新;把競賽融入教改,靠質量鑄造品牌來實現。

3.2設立第二課堂建設的組織機構,構建全方位的第二課堂體系

以經管類學科本科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為契機,推動教學與學工協同發展,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聯動。專門成立第二課堂建設組織機構,負責制定相關管理辦法,以及相應的工作計劃,組建社團和興趣小組,選配優秀導師以及遴選有關賽事等等,從制度和機制層面有效保障和推動第二課堂的大力開展。

構建全方位的第二課堂活動體系。第二課堂活動課程涵蓋的內容廣泛、涉及的學科門類繁多。高校應當緊扣經管類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特色,分門別類有重點、有層次地科學構建第二課堂活動體系。主要將活動分為綜合類和專業類兩大類,綜合類活動課程如“社會實踐協會”、“PPT協會”和“演講與口才興趣小組”等;專業類活動課程如“創業創新興趣小組”、“經濟熱點分析興趣小組”、“模擬招聘興趣小組”、“商務策劃興趣小組”、“商務談判興趣小組”、“ERP沙盤模擬興趣小組”、“財務實務興趣小組”、“證券投資興趣小組”等。

3.3豐富創新活動內容與形式

不斷拓展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形式,提升第二課堂的吸引力,增強活動效果。內容可以涉及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包括文娛體育、課外科技、學科競賽、社團沙龍以及社會實踐等活動,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等各學科領域,場地可以室內外和校內外相結合,形式可以采取專家講座、主題演講、知識競答、團隊比拼、專題沙龍等等,豐富多彩,不拘一格。

劃撥專項經費支持硬件投入和成果孵化。設立專項經費為實施第二課堂創建好的硬件條件,搭建多層次、多環節的第二課堂活動平臺,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提供資金和設施保證。

3.4構建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積極主動地構建一套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涵蓋社團活動評價,指導教師工作評價,學生能力提升評價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總結經驗、完善方案,不斷促進第二課堂建設與發展,把第二課堂建設成為真正受學生歡迎、讓學生受益的重要教育環節。

3.5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起由學校創新創業中心、二級學院和項目負責人的分級管理體系。二是加強指導教師的挑選和數據庫建設。高水平的指導教師隊伍是學科競賽取得優異成績并將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的保證。三是完善參賽選手培訓。除了平時教學夯實理論知識基礎外,在各項比賽前還應對選手進行有針對性的集訓。

3.6加強激勵機制建設,設立專項獎勵項目

參賽學生除給與物質獎勵外,還可按參賽級別高低給與相應學分、綜合素質得分,優先推薦評選各類獎學金、優秀大學生等,并優先推薦就業或攻讀碩士研究生。在比賽結束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成果展示會等,讓更多的教師、學生參與其中,擴大覆蓋面,讓激勵效果更加持久。

第二課堂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第二課堂的完善可以讓大學生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能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潛能。針對經管類的學生,構建學科競賽體系,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學以致用,開拓創新的效果。經管類的大部分專業都比較強調實踐,所以通過構建學科競賽體系,可以在第二課堂的背景下,為經管學子提供一個平臺去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全方位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孫景芳.依托學科競賽,拓展第二課堂,促進學風建設[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