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范文
時間:2023-04-05 04:51: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春天文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二月盡了,春天才姍姍地來,沒有陽光的天空,氤氳著一層薄薄的霧氣,漸漸地凝結成看不見的水珠,潤濕了蓬松的地面。
那天早上,出門散步,無意間闖進一片田垅,那軟軟的部分,令我心下一緊,抬起的腳,竟不忍落下,感覺有種子的嫩芽在土壤里藏著,正待悄悄地生發。
是放風箏的時節了吧,藍天的下面,早有三兩只紙鳶競飛,想那長長的絲線下,定是有一雙幼稚的小手,用心地牽著自己那只心愛的風箏,高高地舉著,專心致至地把它送往天空,讓它們像美麗的小鳥一樣高高地飛翔。那一刻,眼睛就不由跟隨著那些飄飛的風箏去了,面前是他們奔跑的身影,耳邊充滿了他們歡快的笑語,望著紙鳶翩飛,一顆久違的童心被隱隱喚起——
三月的音符,是由那些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的歡笑譜寫出來的。
“今年春早。”大人們嘴里吐出的一個“春”字,讓孩子們聽到心里就等不急了,還是皚皚白雪的時候,就想,春天咋還不來?柳芽兒咋還沒有破枝稍呢?
春天總是會來的,河溪里的冰凍不是慢慢地融化了么?天空中的風兒不是一天一天地柔和了么?還有那掛在天上的太陽,那溫暖燦爛的霞光,是伴著清晨雄雞的第一聲啼喚豁然跳躍出來的,當它們跳躍出來,天空就那么一下子亮了,天氣就那么一下子暖了呢!
去年做好的那只風箏,它還在舊屋的山墻角上掛著的吧?那只花非花、蝴非蝶,很小的一個風箏,是我在母親的指導下做成的。母親把父親過年時候放鞭炮用的一根青青的竹桿砍下一節,削成幾根細細的竹絲,把它們曲成一個蝴蝶的形狀,用粗麻繩緊緊地纏繞起來,風箏的骨架就做好了。再比著骨架,糊上兩張廢舊的報紙,找我們小學里教美術的劉老師畫上一只蝴蝶輪廓,再拿出母親染繡花絲線用的五彩顏料粉,用水細細拌勻成染色水,偷來父親收藏著的毛筆蘸著,精心地沿著蝴蝶輪廓,方的、圓的線條以及中間空白處涂抹,待紙干后,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風箏就做成了。
有時候做成的風箏并不可能飛起來,因為許多技巧我們還不能掌握,比如平衡,因為我們削出的竹絲就不很均勻。但它在我童年的心中,已然是最漂亮的風箏了,是最心愛的玩具。那蝴蝶的風箏,一雙五色花瓣似的翅翼上,曾經載滿了我童年的希冀和渴望。
母親永遠有耐心給我們做這做那,春天來臨的時候,風箏,泥燕兒,還有紅紙綠紙折疊的風車,都曾經做過,它們只有在春天里做成才好玩,才是有意義的。
在某一個春風暖暖,陽光和煦的天氣里,母親教我們做這做那,為的是我們不再淘氣,將來也能夠心靈手巧。那時的母親,也十分有興致做這做那,和我們一起玩耍,教我學畫風箏上的圖案,偶爾,還帶領我們種一院子的向日葵。后來再做風箏的時候,母親就不再請學校的劉阿姨畫蝴蝶了,她都是讓我自己畫,我們大院里有五六個孩子,會畫蝴蝶的只有我,所以,我喜歡春天,因為它也是讓我自豪,讓母親自豪的日子。
風箏,泥燕兒,還有紅紙綠紙折疊的風車,一件件做好后,母親便重新捻一根粗壯的麻線,依次把它們串成一串,用一根木棍兒挑了,和一把青青的柳枝兒,松樹枝放在一起,分別插在灰黑的老屋的屋檐下,給老屋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老屋也因為有了它們美麗起來,溫暖起來。風吹動它們,它們便如美麗的蝴蝶,在春天的門楣上旋轉、飛舞,直至一個又一個黃昏的來臨。
篇2
劉宇航
冬去春來,
冰雪漸漸褪去,
嫩芽兒鉆出堅硬的殼,
呼吸起了新鮮的空氣。
漫漫山間,
有溪水潺潺對你說話,
野花遍遍芬芳多姿,
望眼放去,正像欣賞一幅絢麗的彩畫。
流動的聲音,
勾勒出絲絲雨滴;
拂面的空氣,
讓生命加快了腳步。
你聽,
有花草輕輕的絮語,
你看,
朝陽走過的腳印。
映入眼簾的總是那么的美好。
黑熊還在不停地翻滾,
犀牛舒服的洗著泥藻。
這是多么的安逸。
蝴蝶的翩翩起舞,
伴著蜜蜂獨特的嗓音。
簡直就是完美的音樂會。
不知不覺,
小小的藤曼已爬上枝頭,
柳枝也梳理著自己長發。
慢慢的:所有的都睡了,繼續他們漫長的生長。
我也不例外。
春是那么好,
溫暖、清香、水靈
留給我們的,
篇3
作文是讓人看的,不能以一個面孔出現,要給人以新鮮感,“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只有這樣才有“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的喜人局面。像《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赤兔之死》、《糖醋排骨有點酸》、《個人情感網頁設計》等文章,以其個性鮮明而博得閱卷老師的好評,獲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要寫出個性鮮明的文章,可以從三方面下功夫:
一、選擇熟悉而恰當的形式,讓形式為內容添彩。
對時空跨度較大、地點變化頻繁的內容可以用日記連綴,如《從軍日記》;內容豐富、情節起伏的文章可以用小標題引出,如《教室風波》;以透露生活苦楚、抒寫內心期望為主的作文則可以用書信展開,如《寫給母校的信》。如有篇《溝通》為話題的作文,小作者巧妙地采用換位的形式,讓原本沉重的話題頓時有了風趣幽默的色彩:“小爸爸媽媽”在城里惹出的笑話讓人啼笑皆非,“大小孩”在城里遭遇的學習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讀者一笑之余,不由深切地感受到加強溝通的重要。
二、狀寫曲折而動人的情節,讓內容為形式增色。
篇4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生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地球上的四季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它影響或者決定地球環境中很多事物的運動節律,尤其是生物適應最為明顯。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 北半球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有周期性變化規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1、每年5月6日左右立夏,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2、現代氣象學規定,以每候平均氣溫高于22℃才為夏季,我國各地實際夏季時間不盡相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蛋,民間認為立夏吃蛋能夠強健身體。孩子們則喜歡把煮好的雞蛋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好掛在胸前,傳說這樣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熱病。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2、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牙生長,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
3、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開始傾向太陽,受到越來越多的太陽光直射,因而氣溫開始升高。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蘇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鳥類開始遷徙,離開越冬地向繁殖地進發。
4、許多動物在這段時間里,因此中國也將春季稱為“萬物復蘇”的季節。春季氣溫和生物界的變化對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響。
5、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有很多劃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春節氣的到來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氣象部門一般以陽歷劃分四季,3-5月為春季。
篇8
快樂的人并非擁有的多,而是奢求的少。真正的快樂都是免費的。人們對快樂有著不同的解釋。
農民說,他們的快樂是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他們在春天播下了利利希望的種子,澆水,鋤草,施肥,護芽,到了那金秋時期,圓鼓鼓的糧食裝進糧倉,每個農民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種快樂怎能有別的東西來代替呢?
老師說,他們的快樂是培育祖國的花朵。他們把一批批孩子們帶進校園,就開始精心地呵護、細心地輔導、嚴格地教育,慢慢地培養出祖國的棟梁之才。這就是老師的快樂。
篇9
一、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過去語文活動的區別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從新課標對語文教育的精辟闡述,我們知道: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也就是說,學生應從閱讀中學習閱讀,從口語交際中學習口語交際,從寫作中學習寫作,從查找搜集資料中學習整理運用資料。而這一教育理念的確立顯然來之不容易,它是經歷了近十年的探索才獲得的,近十年人教版教材對語文實踐活動內容安排的三次嬗變就是一個佐證。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依據“大綱”和“課程標準”作了三次大的修訂和變動,比較比較就可知道:1992年10月第1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雖意識到了實踐的作用,但也只是零碎分散的安排了一些簡單語文活動,內容單一,偏重的是課余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顯得無足輕重,成為全套書的點綴,未能引起師生的重視。2000年4月第1版修訂本《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則大有改觀。這主要表現在:首先,語文實踐活動它變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其次,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技能性,可操作性于一體,每個專題單獨集中編排在一起,每冊書安排6~7個專題,非常醒目,易引起師生的關注。再次,每一次實踐活動大都冠一個很富有吸引力的名字,活動目的明確,要求的活動準備詳盡,活動的程序、步驟清晰明了,參考資料豐富,趣味盎然,可讀性強。最后,它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探究性,能較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7~9年級,2001年6月第1版)與之相比,語文綜合性學習吸取了其精華,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質的飛躍,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主要體現在:一、它融聽說讀寫思做于一體,把口語交際與寫作滲透于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之中,其目的是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與寫作能力。二、它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篩選信息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三、它安排在每一個單元后面,與本單元的課文主旨相吻合,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四、給學生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權利,有的是兩題任選一寫、三選一活動、甚至四選一做,考慮了學生各種條件的差異和個人興趣愛好,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五,每一冊都設計了3次大的綜合性的語文學習,內容涵蓋面廣,時間跨度大,知識綜合性強、趣味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六、內容的安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環境,關注發展,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二、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1.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整合性。在學習內容上,要關注和涉及自然、社會、人生、天文、地理、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等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可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運用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比如小組合作、獨立探討、調查研究等。既可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如實驗法。從學習功能上看,不再單純追求智育目標,而是要特別注重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促成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諸因素的和諧發展。2.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討,利用校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多開展實踐活動。3.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具有生成性、多層性,不要拘泥干既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在活動過程中可以不斷生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具有多元性,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能生成許多新的教育價值,比如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
三、確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從宏觀上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所要采取的措施和實施的方法。
1.先通覽完一冊書,了解6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及與每一單元的關系,便于從整體上設計與安排教學。
2.每冊書3次大的綜合性學習,一般是強調對學生某一研究能力的培養,需4~~6課時完成,需提前2周讓學生去做充分準備工作。1節布置各項任務做充分準備工作,1~2節課口頭交流,2~3節課寫作和評議。
3.每冊書3次小的綜合性學習,一般是突出學生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提前1周布置各項任務讓學生去做充分準備工作。1節課口頭交流,2節課寫作和評議。
4.交給學生搜集、查找、積累、整理學習資料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觀察、調查、訪問、比較、分析、綜合等常用的研究探討的方法。
5.任務明確,分工負責,合作完成,必要時,教師先做示范。
6.依據學情,因地制宜,有所側重,注意開掘,做深做好。
7.教師要積極參與交流活動,形成師生互動的局面。
8.應采取多種形式及時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教育和激勵作用。
四、《尋覓春天的蹤跡,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學案例說明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大自然的習慣;學會搜集、整理某一方面的學習資料
2.讓學生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不斷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觀賞、贊美春天的活動過程中,體驗和感受春天的美妙,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二、活動準備
1.3.5雨水~~3.20春分,利用半個月的時間,仔細觀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動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長變化的過程及特點,堅持天天寫日記,然后編輯成“某某自然日志”,自為題名。
2.搜集、查找與“春天”有關的詩文、歌曲,并練習有感情的朗讀、歌唱。
4.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可寫詩、作文、繪畫、攝影、朗誦、彈曲、演唱等。
三、課時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活動導入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度過一個寒冬,現在春天已悄然而至了。你是否感受到春天的大駕光臨?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尋覓春天的蹤跡,感受生活的美好吧!
二、布置任務
1.每人都要利用半個月的時間,仔細觀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動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長變化的過程及特點,堅持天天寫日記,然后編輯成“某某自然日志”,自為題名。
2.分組搜集、查找與“春天”有關的詩文、歌曲,并練習有感情的朗讀、歌唱。全班分為四大組:第一組查找與“春天”有關的詩詞,第二組查找贊美“春天”的美文,要求用簡練的語言來評說所找的文章美在何處?第三組查找歌頌“春天”的音樂作品,最好學會演唱。第四組查找表現春天的繪畫、攝影作品,要求用簡練的語言來說明每件作品的特點。
3.每一個同學都要選擇自己最棒的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可寫詩、作文、繪畫、攝影、朗誦、彈曲、演唱等。
三、交代學生觀察的方法,選好觀察對象,采用定點法觀察。把學生帶到《與風傾訴》(即東環公園),選好某一兩個對象,實地觀察,注意細看其形狀、顏色、嗅其氣息味道,隨時隨地口頭交流,作以記錄。回家后查找與其有關的資料,并結合觀察所得,運用聯想和想像寫下當天的日記。
第二課時
交流過程
一、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朱自清《春》(配施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二、導入活動:剛才大家領略了朱字清先生筆下那絢麗多彩、美妙可愛的春天。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萬物是怎樣生長的?
三、交流觀察所得,展示“自然日志”(8~12人)
四、引入交流表現春天的文學藝術作品~~(15~~20人)
看來同學們都認真作了觀察和記錄,這是我們認識自然奧秘、探求科學真理常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掌握它,并經常加以運用。古往今來,贊美歌頌春天的藝術作品浩如煙海,你打算選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獨特感受呢?
五.交流查找的詩詞和文章,師朗誦自找的散文〈〈聽春〉〉參與交流活動。
第三課時
交流過程
1.交流攝影作品。
2.交流繪畫書法作品。
3.交流音樂作品。
4.交流自寫的詩文。教師朗誦自寫的詩歌。
尋覓春天的蹤跡
春天從哪兒來的──
春天呀,從天上來
你看那響雷催著淅淅瀝瀝的雨兒
悄悄的流到江河的胸膛
春天呀,從地下來
你看那嫩嫩的小草
偷偷的鉆出泥土吐露著清香
春天呀,從南方來
你看那圓圓的太陽
正漫騰騰地往長城游逛
春天呀,從北方來
你看那天上的雁群
正樂悠悠向長江飛翔
春天呀,從東方來
你看那柔柔的風兒
正挽著陽光播撒著芬芳
春天呀,從西方來
你看那長著一雙巧手的霞光
正圍著碧玉般的垂柳梳妝
春天呦,從笑容里來
只要你內心貯滿知識的寶藏
那她就會永遠洋溢在你的臉龐
5.齊唱《春天在哪里》
6.共同欣賞張德蘭演唱的《春光美》
第四、第五課時
一、概說“我心目中的春”(5~8人)
同學們通過參加以上幾個方面的交流活動,對春天可能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那么,你心目中的春是怎樣的呢?請你們用一二句自認為最好的話來表達。
二、師總結并布置作文
以上幾個同學都用簡練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和體會,還有好多同學想發言,由于時間有限,我想大家最好是用筆,把自己對春天的一腔話語從容不迫、瀟灑自如地寫出來吧!咱們要展開競賽,比一比哪個寫得又好又快!
三、學生作文
篇10
寫景多用于記敘型的文學作品,例如散文、通訊、小說、報告文學等,還用于詩歌和劇本。寫景主要是為了達到如下的目的和作用:1.交代地點、時間、天氣、氣候;2.交代社會背景;3.推進故事情節;4.渲染氣氛,襯托人或物;5.借景抒情;6.托物言志;7.比喻、象征或比興。
有些人所描寫的反映季節性的氣候特征和物候的特征的景色,內容帶有共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缺乏個性,非常空泛,絕不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親身觀察到的真實景觀的準確具體的寫照,而是閉門造車,憑空臆想,想當然地寫出來的,寫出來的景色是哪個地方的,是否真的如此,連他自己都沒把握,既不真實,也不具體,脫離實際,違反科學。
所以,通過細致的觀察,具體、真實而又科學地把握自然環境的特征,是寫好自然環境的前提。
可納入觀察范圍的對象很多,包括天地、日月、風霜、雨雪、雷鳴、電閃,江河、湖海、草木、蟲魚、禽獸等。我們要根據寫作的需要來確定觀察對象范圍的大小,要對觀察所得的素材作出取舍,從中篩選出文章的寫景材料,豐儉由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只有兩句寫景,惜墨如金,卻有力的烘托了菲利普夫婦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心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篇幅地描寫小煤屑路、荷塘四周、荷塘上面的月夜景象,濃墨重彩,充分表現了他在不寧靜的日子里從荷塘月色中得到的短暫的喜悅,片刻的安逸。
我們要立體的動態的觀察自然景物。所謂立體的觀察,是指對自然景物進行仰視、平視、俯視、環視和鳥瞰式的觀察。所謂動態觀察,是指對自然景物隨著時間推移和空間變換所發生的變化進行觀察,這涉及定點、動點和散點觀察的技巧。例如,屠格涅夫的《村》運用定點觀察,馬致遠的《天凈沙 ? 秋思》運用移步換景式的動點觀察,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則按時間的推移描寫景色的變化。
我們要開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對自然景物進行多覺觀察,觀察自然景物的形狀、顏色、動靜、聲音、氣味、重量、溫度、質地、分布、種類等,從而發現其特征和意蘊。這要具備一定的地理學、氣象學、氣候學、天文學、生物學(包括動物學和植物學)、物候學等學科的知識,要以這些自然科學知識為后盾,再從文學角度觀察和描寫自然景物,不然就會鬧出“廣州的雪花大如席”、“廣州的高粱紅似火”的笑話。
某地某時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除了可以憑借直覺馬上把握外,還可以通過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來把握。橫向比較,是指將某地的景色與同一時候其他地方的景色相比較,如《濟南的冬天》,它就冬天的氣候特點,把濟南同北平、赤道、熱帶相比;縱向比較,是指將某時的景色與同一地方其他時候的景色相比,比如,就廣州春天的氣候特點,可以從氣溫、降水量、日照強度、季候風的風向與風量、動植物的狀況等方面,拿它跟夏、秋、冬相比。
寫社會環境,也許還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政治、歷史、倫理、民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人文知識。
通過觀察掌握了寫景素材后,還得運用適當的文學技巧才能把景物栩栩如生的描寫出來。因為,我們寫的不是傳播地理、氣象、氣候、天文、生物、物候知識的說明文,而是在具體、真實、科學地觀察的基礎上,把個人的主觀印象和主觀感悟融入觀察所得,然后借助各種文學手段來寫景狀物,以反映觀察所得,寫出景物的狀態、特征和美感,從而寫成既有真實性、科學性,更有形象性、情意性的屬于記敘文范疇的文字優美的文學作品。
首先,必須講究修飾性、描繪性詞語,如動詞、形容詞、數量詞、擬聲詞等的準確運用,只有反復推敲錘煉,才能傳神地表達出景物的形、色、態、音、味,等等。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便以使動用法,把春風擬人化,描寫出在春風吹拂下江南植物復蘇吐綠的景象,既有色彩美也有動態美,令人嘆服。
其次,要學會白描,也要學會巧妙運用修辭方法。屠格涅夫的《村》、魯迅的《故鄉》在景物描寫中就運用了白描。魯彥的《聽潮》用擬人、博喻、排比、通感幾種修辭描寫海潮消退歸于靜穆時的情態和聲音,將無形的難以捉摸的聽覺形象化為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真是妙筆生花。
準確運用詞語和巧妙運用描寫,都能使景物變得具體形象逼真。
再次,要注意語句的駢散結合。寫景,適宜用短小明快的句子,適宜用兩兩整齊對稱的語句,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當然,文章中也要自然穿插一些句式靈活的散句。只要欣賞一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整散句的運用技巧,你就能領略其中的真諦。
有的作家寫景時,還喜用疊音詞、兒化詞來描摹景物,增強語言的音韻美。古詩文基礎扎實的,還會信手拈來前人的好詞佳句,加以化用。朱自清的《春》便是如此。
有的作者不但寫眼前的實景,還聯想到與眼前的實景有關的逸事、風俗、傳說和詩文,甚至想像出一些超現實的事物。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詩中,就由人間的街燈聯想、想像到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以他們在天界幸福團圓的生活,反襯黑暗的舊中國。
寫景文章既要講究技巧,又不能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跡,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寫景要注意條理。要么用空間順序,如朱自清的《綠》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要么用時間順序,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么用邏輯順序,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
另外,不能單純地寫景狀物,必要的話,還得描寫該景物背景下人們相應的活動與心態。朱自清的《春》便寫到了經歷冬困后紛紛出來活動筋骨、抖擻精神、喜迎新春的人們,梁衡的 《夏感》則描寫了夏日里熱火朝天地收割打場的農民,何其芳的《秋天》描寫了人們伐木、摘果、打漁、放牧的情景,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亦描寫了生活在暖和的老城里的居民們喜笑顏開的表情和有著落、有依靠、不著急的心態,以及誤把冬天當成春天的錯覺。
最后,我們不能為寫景而寫景,寫景要有立意。沒有立意,寫景就沒有靈魂。
在以寫人記事為主,描景狀物為輔的文章里,寫景的立意就是要明確所進行的景物描寫究竟為寫人記事提供什么服務,是交代地點、時間、天氣、社會背景、推進故事情節,還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魯迅的《故鄉》描寫魯鎮的格局、氛圍,就是為了交代孔乙幾活動的背景,《丑小鴨》描寫冬天的來臨,是為了推進故事情節;契訶夫在《變色龍》里寫廣場和飯店周圍的景色,為的是反映沙俄統治下的的蕭條冷落,渲染氣氛,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寫烈日和暴雨的景色,為的是烘托祥子拉車的辛苦和他的頑強剛毅。
在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里,寫景的立意就是明確所進行的景物描寫要表達什么意思,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景物比喻、象征人物的某種精神品格,或進行比興,托物興詞。朱自清寫《春》是為了贊美春天的新、美、力,激勵人們珍惜大好春光。周敦頤寫《愛蓮說》意在寄托自己對君子那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喜愛。茅盾寫的《白楊禮贊》便以白楊的品格象征中華民族的意志。《詩經》的《關雎》便以在河洲之上關關和鳴的雎鳩作比興,引出追求窈窕淑女的君子。
景物描寫里要融入自己的個人情緒和主觀感悟。在《夏感》一文里,作者梁衡就開門見山地寫出自己的感悟“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讓我寫《秋》,我贊美它的熱鬧繁盛高潔,我哀嘆它的凋零蕭索沒落,我會吟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景語即情語”,這就是說可以含而不露地借景抒情,間接表達立意,即所謂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對夜雨景色的描繪和聯想便寄托了他殺敵衛國的情懷。當然,有時也可以在寫景之余來一點直白的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揭示立意,如屠格涅夫的村的結尾便直接抒情“呵,俄羅斯自由之村的富足、寧靜、豐饒啊!呵,和平和幸福啊!”